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LID ASSEMBLY AND LIQUID HEATING CONTAINER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24/095169
Kind Code:
A1
Abstract:
A lid assembly, comprising: a lower lid (10), wherein at least two upwardly protruding overflow prevention columns (110) are provided on the lower lid (10), a hollow portion (111) is provided inside each overflow prevention column (110), a steam inlet (120) penetrating through the lower lid (10) is provided in each overflow prevention column (110), and the steam inlets (120) are in communication with the hollow portions (111); and anti-tipping valves (20), arranged in the hollow portions (111), wherein one of the outer side wall of each anti-tipping valve (20) and the inner side wall of each hollow portion (111) is provided with a threaded portion (210), the other is a smooth column, and a spiral channel is formed between the threaded portion (210) and the smooth column.

Inventors:
LIU HUAQING (CN)
SHU ZAISHAN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IB2023/060992
Publication Date:
May 10, 2024
Filing Date:
November 01, 2023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A47J27/56; A47J36/38
Domestic Patent References:
WO2012141612A22012-10-18
Foreign References:
CN115736647A2023-03-07
CN114831513A2022-08-02
CN211749095U2020-10-27
CN208709562U2019-04-09
CN211609427U2020-10-02
CN102697396A2012-10-03
CN210871073U2020-06-30
CN211140189U2020-07-31
CN213442003U2021-06-15
Attorney, Agent or Firm:
BEIJING EASYTIMES LAW OFFICES (CN)
Download PDF:
Claims:
权利 要求书

1、 一种盖体组 件,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盖体组件包 括: 下盖 (10), 所述下盖 (10) 上具有至少两个向上凸 出的防溢柱 (110), 所述防溢柱 (110) 的内部设置有中空部 (111), 且每个所 述防 溢柱 (110) 中设置有贯穿所述下盖 (10) 的蒸汽入口 (120), 所述 蒸汽入 口 (120) 与所述中空部(111) 相连通; 防倾 倒阀 (20), 设置在所述中空部 (111) 中, 所述防倾倒阀 (20) 的外侧壁和所述 中空部 (111) 的内侧壁中的一个设置 有螺纹 部 (210), 另一个为光面柱, 所述螺纹部 (210) 与所述光面柱之间 形成 螺旋状通 道。

2、 根据权利要 求 1所述的盖体组 件, 其中, 所述 螺纹部 (210) 的直径与所述光面柱 的直径的 差的取值 范围 为 -0.5mm至 0.5mm。

3、 根据权利要 求 1或 2所述的盖体 组件, 其中, 所述 防倾倒 阀 (20) 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所述螺纹 部 (210), 所 述 中空部 (111) 的内侧壁为所述光面柱 。

4、 根据权利要 求 1-3中任一项所述的盖 体组件 , 其中, 所述 螺纹部 (210)包括一条螺纹 , 一条螺纹沿所 述防倾倒 阀

(20) 的高度方向绕设 多圈; 或 所述 螺纹部 (210)包括多条螺纹 , 多条螺纹并列 分布并沿 所述 防倾 倒阀 (20) 的高度方向绕设多圈。

5、 根据权利要 求 1-3中任一项所述的盖 体组件 , 其中, 所述盖 体组 件还包括 : 防溢 阀片 (30), 所述防倾倒阀 (20) 上设置有保险进气口 (220)、 保险出气口 (240) 和连通所述保险进气 口 (220) 以及保 险 出气口 (240) 的保险通道 (230), 所述保险进气口 (220) 与所 述蒸 汽入口 (120) 相连通, 所述防溢阀片 (30)封堵所述保险出气 口 (240); 其中 , 在容器本体 (60) 内部的压力大于设定阈 值的情况 下, 压力 能够冲开 所述防 溢阀片 (30)。

6、 根据权利要 求 5所述 的盖体组 件, 其中, 所述 防倾倒 阀 (20) 的顶端设置有固定部, 所述防溢阀片

(30) 上设置有配合部 , 所述固定部与所 述配合 部相互配 合以使 所 述防 溢阀片 (30) 连接在所述防倾倒阀 (20) 的顶端。

7、 根据权利要 求 6所述 的盖体组 件, 其中, 所述 固定部为 卡勾 (270), 所述配合部为卡孔 (310), 所述卡 勾 (270) 穿过所述卡孔 (310) 并能够勾住所述防溢阀片 (30) 的 上表 面, 以使所述防 溢阀片 (30) 贴合在所述防倾倒阀 (20) 的表 面 。

8、 根据权利要 求 5-7中任一项 所述的盖 体组件 , 其中, 所述 防倾倒 阀 (20) 的底面上设置有朝下凸出的 凸出部

(250), 所述凸出部 (250) 的侧部具有导气口 (260), 所述导气口 (260) 连通所述蒸汽入 口 (120) 和所述保险进气口 (220)。

9、 根据权利要 求 5-8中任一项 所述的盖 体组件 , 其中, 所述 蒸汽入 口 (120) 与所述保险进气口 (220)在水平方向上 错位 设置。

10、 根据权利要 求 9所述 的盖体组件 , 其中, 所述 蒸汽入 口 (120)位于所述中空部 (111) 的底壁上远离所 述下 盖 (10) 的中心的一侧边缘处。

11、 根据权利要 求 1-10中任一项 所述的盖 体组件 , 其中, 所述 盖体 组件还包 括: 中盖 (40), 连接在所述下盖 (10) 的上方, 所述中盖 (40) 的 下表 面与所述 下盖 (10) 之间围合形成导气通道 , 所述下盖 (10) 和 /或中盖 (40) 的侧壁上设置有连通外部的 蒸汽出 口 (410), 所述 导气 通道连通 所述螺 旋状通道 和所述 蒸汽出 口 (410)。

12、 一种液体加 热容器 , 其特征在于, 包括: 容器 本体 (60), 所述容器本体 (60) 的顶部具有开口 (610); 和 如权 利要求 1至 11中任一项 所述的盖 体组件 , 所述盖体组件盖 设在 所述开 口 (610) 处。

13、 根据权利要 求 12所述的液体加 热容器 , 其中, 所述 液体加热 容器还包 括相对 设置的倒 水口 (620) 和手柄, 所 述手 柄内设置 有蒸汽 开关, 所述盖体组 件中的 蒸汽能够 流动到 所述 手柄 中; 所述 防倾倒 阀 (20) 的数量为两个, 两个所述防倾倒阀 (20) 沿着 所述倒水 口 (620) 和所述手柄之间的连线对 称布置 。

17

Description:
盖 体组件 和液体加 热容器 技 术领域 本 申请涉及家 用电器技 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 种盖体组 件和一 种液 体加 热容器 。 背 景技术 目前, 为保证烧水 的效率及 保温性 能, 市场上液体加 热容器 的 壶盖 大多采用 密封结 构, 而为了避免烧 水时产 生的大量 水蒸汽 造成 壶体 内部压力 过大而 发生危险 , 设计了防倾倒 壶盖以供 蒸汽顺 畅排 出 , 防倾倒壶盖还能 够在液体 加热容器 倾倒时 防止水 喷出。 现有的 防倾 倒壶盖一 般包括 至少两个 排气管路 和至少 两个钢球 , 零部件 多 , 结构复杂, 零件的加工成 本高, 并且装配工艺复杂 , 耗时长。 发 明内容 本 申请旨在至 少解决上 述现有 技术或相 关技术 中存在 的技术问 题之 一。 为此 , 本申请的第一 方面在于 提供一种 盖体组 件。 本 申请的第二 方面在 于提供一 种液体加 热容器 。 根据 本发明 的第一方面 , 提供了一种盖 体组件 , 用于覆盖液体 加热 容器的容 器本体 的顶部开 口, 盖体组件包 括: 下盖, 下盖上具 有至 少两个 向上凸出 的防溢柱 , 防溢柱的内部 设置有 中空部, 且每 个防 溢柱中 设置有贯 穿下盖 的蒸汽入 口, 蒸汽入口与 中空部相 连 通 ; 防倾倒阀, 设置在中空部 中, 防倾倒阀 的外侧壁和 中空部 的内 侧壁 中的一个 设置有 螺纹部 , 另一个为光面柱 , 螺纹部与光面 柱之 间形 成螺旋状 通道。 本方 面实施例 提出的盖 体组件 , 下盖上设置有 防溢柱, 防倾倒 阀安 装在防溢 柱的中 空部中 , 并且, 防倾倒阀的外侧壁 和中空 部的 内侧 壁中的 一个设置 有螺纹部 , 另一个为光面 柱, 螺纹部与光 面柱 之 间形成螺旋 状通道 , 螺旋状通道能 够起到排 出蒸汽 的作用, 并 且 , 也能够阻挡在液 体加热容 器倾倒 的瞬间水 流的冲击 , 从而可以 有效 地防止容 器本体 内的水 由防倾倒 阀处洒 出。 具体地, 在液体加 热容 器处于 正常状态 的情况下 , 螺旋状通道能 够排出容 器本体 内的 蒸汽 ; 在液体加热容 器处于倾 倒状态 的情况下 , 一个的防倾倒 阀会 进入 水中, 液体只能 缓慢通过 螺旋状 通道, 甚至是不 能完全通 过螺 旋状 通道, 阻止液体流出盖体 组件, 而另一个 防倾倒 阀高出液 面, 蒸汽 可以从 高出液面 的螺旋状 通道排 出, 进行泄压, 避免容器 本体 内部 蒸汽无法 排出、 压力过大而发生 危险, 进而满足液 体加热 容器 在防 倾倒状态 下的需 求。 进一 步地,相比于 相关技术 中防倾 倒壶盖一 般包括至 少两个 排气 管路 和至少两 个钢球 的结构, 本申请的技 术方案 , 仅通过防倾倒阀和 防溢 柱的配 合即可盖 体组件 的实现防 倾倒功 能, 以及正常排 气功能, 零件 少,大大降低 了生产成 本,并且,也简化了盖 体组件 的装配工 序, 提高 了生产 效率。 另外 , 本申请上述实施 例提供 的盖体组 件还可 以具有如 下附加 技术 特征: 在一 些实施例 中, 螺纹部的直 径与光面 柱的直 径的差 的取值范 围为 -0.5mm至 0.5mm。 在该范围内, 既能够保证螺纹部 与光面 柱之 间 围合形成 的螺旋状 通道的气 密性, 又不会由于螺纹部 的直径 与光 面柱 的直径差 值过小 或过大而 导致防 倾倒阀难 以安装 到防溢柱 中, 或者 防倾倒 阀安装到 防溢柱 中容易松 动、 掉落。 具体来说, 在该范 围 内包含了螺 纹部与 光面柱 的 3种配合情 况, 其一, 螺纹部与光 面 柱之 间具有 间隙, 间隙的单边 尺寸小 于等于 0.25mm, 间隙尺寸小 , 从 间隙中流 出的蒸汽 或水很少 , 可以忽略不计 , 大部分蒸汽和 水还 是需 要通过螺 旋状通 道流出 , 从而可以有效地 防止容器 本体 内的水 由防 倾倒阀 处洒出, 并且, 由于间隙小, 也不会造成 防倾倒 阀在防 溢柱 中容易松 动、 掉落; 并且若螺纹 部与光面 柱之间 的间隙值 大于 0.25mm, 液体加热 容器倾 倒时, 位于下方 的螺旋状 通道会有 高温水 喷 出。 其二, 螺纹部与光面柱 的直径 的差值为 0mm, 此种情况下 螺 纹部 与光面柱 刚好贴 合, 可以确保螺旋 状通道 具有良好 的排出 蒸汽 以及 有效地 防止容器 本体内 的水由防 倾倒阀处 洒出的 效果。 其三, 螺纹 部与光面 柱之间 过盈配合 , 单边的过盈量 小于等 于 0.25mm, 不 会造 成防倾倒 阀难 以安装到 防溢柱中 , 并且若单边的过 盈量大 于 0.25mm, 会导致螺 旋状通 道过于狭 窄, 液体加热容 器内的高 温气体 无法 及时排 除, 会产生安全风 险。 在一 些实施例 中, 防倾倒阀 的外侧壁上 设置有 螺纹部 , 中空部 的 内侧壁为光 面柱。 如此设置, 将螺纹部设置 在防倾倒 阀的外 侧壁 上 , 并使得中空部的 内侧壁为 光面柱 , 能够简化模具 的结构, 方便 下盖 的注塑成 型。 在一 些实施例 中, 螺纹部包括 一条螺纹 , 一条螺纹沿 防倾倒阀 的高 度方向绕 设多圈 。 如此设置, 使得螺纹部 的长度较 长, 不容易 洒 出液体, 具体地, 在液体加热容器 倾倒的情 况下, 容器本体 内的 液体 将缓慢通 过螺旋 状通道 , 从而尽可能地阻 止液体洒 出。 在一 些实施例 中, 螺纹部包括 多条螺纹 , 多条螺纹并列 分布并 沿防 倾倒阀 的高度方 向绕设多 圈。 如此设置 , 多条螺纹与中空 部的 内侧 壁之间形 成的螺 旋状通道 的通气 面积更大 , 排出蒸汽的速 度更 快 , 避免容器本体 内部积聚过 多蒸汽 无法排 出、 压力过大而发 生危 险 。 在一 些实施例 中, 盖体组件还 包括: 防溢阀片 , 防倾倒阀上设 置有 的保险进 气口、 保险出气口和连 通保险进 气口以及 保险 出气口 的保 险通道 , 保险进气口与蒸 汽入 口相连通 , 防溢阀片封堵保 险出 气 口; 其中, 在容器本体内部 的压力 大于设定 阈值的情 况下, 压力 能够 冲开防溢 阀片。 在这 些实施例 中, 在液体加热 容器内部 压力正 常的状态 下, 防 溢 阀片能够抑 制蒸汽 或液体直 接从保 险进气 口、 保险通道、 保险出 气 口这一通路 通过, 从而能够在液体 加热容器 处于倾倒 的状态 下封 堵保 险出气 口, 避免液体洒 出; 保险进气口、 保险通道、 保险出气 口 以及防溢 阀片这一 通路的设 置是为 了在所有 螺旋状通 道被堵 住情 况下 , 避免容器本体 内气体压 力过大 而导致热 水喷出伤 人。 具体地 在液 体加热容 器内部 的压力超 过设定 阈值的情 况下, 容器本体 内部 的蒸 汽能够进 入保险 进气口 、 保险通道、 保险出气口 并冲开防 溢阀 片 , 使得蒸汽由保险 出口快速 排出, 避免容器本体内部 蒸汽无 法排 出、 压力过大而发生 危险。 在一 些实施例 中, 防倾倒阀 的顶端设置 有固定 部, 防溢阀片上 设置 有配合部 , 固定部与配合 部相互 配合以使 防溢阀 片连接在 防倾 倒 阀的顶端 。 如此设置, 防溢阀片和 防倾倒 阀的顶端通 过固定 部和 配合 部实现连 接, 实现了防溢 阀片的 安装。 在一 些实施例 中, 固定部为卡 勾, 配合部为卡孔 , 卡勾穿过卡 孔并 能够勾住 防溢阀 片的上表 面, 以使防溢 阀片贴合在 防倾倒 阀的 上表 面。 如此设置, 卡勾和卡孔既方便 装配, 又具有较好地结 合 力 , 不易松脱, 卡勾与卡孔配 合使用 , 在正常使用情况 下, 卡勾勾 住防 溢阀片 的上表面 使得防溢 阀片贴 合在防倾 倒阀的表 面并堵 住保 险 出气口, 当异常情况下, 在容器本 体内部气 压作用 下, 防溢阀片 被迫 变形, 保险出气 口被打开 , 气体能够由保 险出气 口排出泄 压, 此外 , 在容器本体 内部的压力 恢复到 正常压力 后, 防溢阀片的 形状 恢复 , 继续封堵保险 出气口 , 从而可以多次使 用。 在一 些实施例 中, 防倾倒阀 的底面上设 置有朝 下凸出 的凸出 部 , 凸出部的侧部具 有导气 口, 导气口连通蒸 汽入口和 保险进 气 口 。 如此设置, 凸出部位于下 盖和防倾 倒阀的 底面之 间, 能够起到 支撑 防倾倒 阀的作用 , 避免防倾倒阀 的底面直 接与下盖 接触导致 位 于防 倾倒阀 的底面上 的保险进 气口被 封堵; 并且, 将导气口设 置在 凸 出部的侧部 连通蒸 汽入口和 保险进 气口, 简化了结构 , 方便设 置 。 在一 些实施例 中, 蒸汽入口与 保险进气 口在水 平方向上 错位设 置 。 如此设置, 在液体加热容 器倾倒 时, 容器本体内部 的水的 冲击 力不 会经由蒸 汽入 口直接作用 到保险 进气口 , 这样能够避免在 液体 加热 容器倾倒 的瞬间 , 由于水晃动产 生的冲击 力作用 到防溢 阀片上 而导 致防溢 阀片被冲 开, 从而确保防溢 阀片能 够在液体 加热容 器处 于倾 倒的状态 下封堵 保险出气 口, 避免液体洒 出。 在一 些实施例 中, 蒸汽入口位 于中空部 的底壁 上远离 下盖的中 心 的一侧边缘 处。 如此设置 , 使得蒸汽入口尽 可能地位 于中空 部的 底壁 上靠近下 盖的外周 边缘处 , 这样在液体加 热容器处 于倾倒 的状 态下 , 位于上侧的防 倾倒阀能 够处于 较高的位 置, 从而尽肯能 地减 少被 水没过 的风险, 进而能够保持通 路, 确保蒸汽能够 由螺旋 状通 道流 出, 避免容器本 体内部蒸 汽无法 排出、 压力过大而 发生危 险, 进一 步满足液 体加热 容器在 防倾倒状 态下的需 求。 在一 些实施例 中, 盖体组件还 包括: 中盖, 连接在下盖的上 方 , 中盖的下表面与 下盖之间 围合形成 导气通 道, 下盖和 /或中盖的 侧壁 上设置有 连通外 部的蒸汽 出口, 导气通道连通螺旋 状通道 和蒸 汽 出口。 在这 些实施例 中, 通过设置防倾 倒阀跟 下盖、 中盖形成一个 导气 通道 ,并在中盖和 /或下盖上设置蒸汽 出口,使得由 防倾倒 阀的螺旋状 通道 中排出 的蒸汽能 够直接通 过导气 通道流动 到蒸汽 出口处,使得 蒸 汽能 够快速 到达蒸汽 出口, 进而由蒸汽 出口排 出盖体组件 , 减少了从 沸腾 到电源开 关跳断 的时间 , 同时也减少了蒸汽 冷凝的接 触面, 减少 了盖 体组件 内部冷凝 水的产生 。 根据 本发明 的第二方面 , 提供了一种液 体加热容 器, 包括: 容器 本体 , 容器本体的顶部 具有开 口; 和如上述技术方 案中任一 项的盖 体 组件 , 盖体组件盖设在 开口处 。 本 方面实施 例提供 的液体加 热容器 , 由于具有上述任 一技术 方 案 的盖体组件 , 进而具有上述 任一技术 方案的 有益效果 , 在此不一 一赘 述。 在一 些实施例 中, 液体加热容 器还包括 相对设 置的倒水 口和手 柄 , 手柄内设置有蒸 汽开关 ; 防倾倒阀的数量 为两个 , 两个防倾倒 阀沿 着倒水 口和手柄 之间的连 线对称 布置。 在这 些实施例 中, 由于液体加 热容器倾 倒时会 以手柄作 为支 点 , 在倒水口和手柄 之间的连 线对称 布置两个 防倾倒 阀, 使得液体 加热 容器不论 朝向哪 边倾倒 , 都能够有一个防 倾倒阀不 会被水 面没 过 , 使得位于上侧的 防倾倒 阀保持通 路, 确保蒸汽能够 由螺旋 状通 道流 出, 避免容器本 体内部蒸 汽无法 排出、 压力过大而 发生危 险, 进而 满足液体 加热容 器在防倾 倒状态 下的需求 。 进一步地, 手柄内 设置 有蒸汽开 关, 具体地, 在容器本 体上设置 有容器蒸 汽出 口, 容 器蒸 汽出口 与蒸汽出 口相连通 , 并进一步连通 到手柄 内部, 使得盖 体组 件中的蒸 汽能够 经由蒸汽 出口、 容器蒸汽出口流动 到手柄 中, 在手 柄中冷凝 或排出 到外界 ; 进一步地, 蒸汽能够在 一定条件 下触 发蒸 汽开关 , 避免液体加热容 器异常 工作, 防止干烧而 发生危 险, 提升 产品的 安全性。 将 在接下来 的描述 中部分 阐述本 发明总体 构思另 外的方面 和 /或 优点 , 还有一部分通过 描述将是 清楚的 , 或者可以经过本发 明总体 构 思 的实施而得 知。 附 图说明 通 过下面结 合附图对 实施例 进行的描 述,本发明的 上述以及 其他 目 的和特点将 会变得 更加清楚 , 在附图中: 图 1是根据本 发明的 实施例提 供的盖体 组件的爆 炸图; 图 2 是根据本发明的 实施例提 供的盖体 组件的 一个剖视 结构示 意 图; 图 3 是根据本发明的 实施例提 供的盖体 组件能 够示出 防倾倒阀 的一 个剖视 结构示意 图, 图中防溢阀 片处于关 闭状态 ; 图 4 是根据本发明的 实施例提 供的盖体 组件能 够示出 防倾倒阀 的一 个剖视 结构示意 图, 图中防溢阀 片处于打 开状态 ; 图 5 是根据本发明的 实施例提 供的盖体 组件能 够示出 防倾倒阀 的另 一个剖视 结构示 意图, 图中防溢 阀片处于 关闭状态 ; 图 6 是根据本发明的 实施例提 供的盖体 组件能 够示出 防倾倒阀 的另 一个剖视 结构示 意图, 图中防溢 阀片处于 打开状态 ; 图 7 是根据本发明的 实施例提 供的盖体 组件的 部分结构 的俯视 示意 图; 图 8 是根据本发明的 实施例提 供的盖体 组件的 在倒置状 态下的 结构 示意图 ; 图 9 是根据本发明的 实施例提 供的盖体 组件的 部分结构 的另一 个俯 视示意 图; 图 10是根据本 发明的 实施例提 供的盖体 组件的 防倾倒 阀的结构 示意 图; 图 11是根据本 发明的 实施例提 供的盖体 组件的 防倾倒 阀在倒置 状态 下的结构 示意图 。 图 1至图 11附图标号说 明:

10 下盖, 110防溢柱 , 111中空部, 120蒸汽入 口,

20 防倾倒阀 , 210螺纹部, 220保险进气 口, 230保险通道 , 240 保险 出气口 , 250凸出部, 260导气 口, 270卡勾,

30 防溢阀片 , 310卡孔,

40 中盖, 410蒸汽出 口,

50上 盖,

60容 器本体 , 610开口, 620倒水口 , 630容器蒸汽出 口。 具 体实施方 式 提 供下面 的具体实施 方式 以帮助读者 获得对 在此描述 的方法 、设 备和 /或系统的全面理解 。然而,在理解 本申请 的公开之 后,在此描 述 的方 法、设备和 /或系统的各种 改变、修改和 等同物将 是清楚 的。例如, 在此 描述的 操作的顺 序仅是 示例, 并且不限 于在此 阐述的那 些顺序, 而是 除了必须 以特定 的顺序发 生的操 作之外 ,可如在理解本 申请的 公 开之 后将是清 楚的那 样被改变 。 此外, 为了更加清楚和简 明, 本领域 已知 的特征 的描述可 被省略 。 在 此描述 的特征可 以以不 同的形式来 实现,而不应 被解释为 限于 在此 描述的示 例。 相反, 已提供在此描述 的示例 , 以仅示出实现在 此 描述 的方法 、设备和 /或系统的许多可 行方式 中的一些可 行方式 ,所述 许多 可行方 式在理解 本申请 的公开之 后将是清 楚的。 如 在此使用 的,术语 “和 /或”包括相关联的所列 项中的任 何一个 以及 任何两个 或更多 个的任何 组合。 尽 管在此可 使用诸如 “第一”、 “第二 ”和 “第三” 的术 语来描述 各种 构件、 组件、 区域、 层或部分, 但是这些构件 、 组件、 区域、 层 或部 分不应 被这些术 语所限 制。 相反, 这些术语仅用 于将一 个构件 、 组件 、区域、层或部 分与另一 构件、组件 、区域、层或部分 进行区 分。 因此 , 在不脱离示例的 教导的情 况下, 在此描述的 示例中所 称的第 一 构件 、第一组件、第一区域 、第一层或第 一部分也 可被称为 第二构件 、 第二 组件、 第二区域 、 第二层或第二 部分。 在说 明书中 , 当元件诸如, 层、 区域或基底被描述 为 “在 ”另一 元件 上、 “连接到 ”或“ 结合到 ”另一元件时 , 该元件可直接 “在 ”另 一元 件上、 直接 “连接到”或 “结合到” 另 一元件 , 或者可存在介于 其 间的一个或 多个其 他元件 。 相反, 当元件被描述为“ 直接 在 ”另一 元件 上、 “直接连接到 ”或 “直接结合到 ”另一元 件时, 可不存在介 于 其 间的其他元 件。 在 此使用 的术语仅用 于描述 各种示例 ,并不将用 于限制 公开。除 非上 下文另外 清楚地 指示, 否则单数形式 也意在 包括复数 形式。术 语 “包含” 、 “包括”和 “具有” 说明存 在叙述 的特征、 数量、 操作、 构 件、元件 和 /或它们的组合,但不排 除存在 或添加一 个或多个 其他特 征、 数量 、 操作、 构件、 元件和 /或它们的组合。 术语 “多个 ”代表两个以 及两 个以上 中的任一 数量。 本 申请中 的 “上”、 “下”、 “顶部”和 “底部” 等方 位词的 限定, 均是 基于空 气炸锅处 于在正 常使用状 态下, 正立放置时的方 位限定 。 除非 另有定义 ,否则在此使 用的所 有术语包 括技术术 语和科 学术 语具 有与 由本发 明所属领 域的普 通技术 人员在 理解本 发明之 后通常 理解 的含义 相同的含 义。 除非在此 明确地如 此定义 , 否则术语诸如 , 在通 用词典 中定义 的术语 应被解 释为具 有与它 们在相 关领域 的上下 文和 本发明 中的含义 一致的含 义,并且不应 被理想 化或过于 形式化 地 解释 。 此外 , 在示例的描述中 , 当认为公知的相关 结构或功 能的详 细描 述将 引起对本 发明的 模糊解释 时, 将省略这样 的详细描 述。 下面 将结合 图 1至图 11描述本 申请的一些 实施例 的盖体组 件和 液体 加热容器 。 如图 1至图 8所示, 本发明的第一 方面的实 施例提 供了一种 盖 体组 件, 用于覆盖液 体加热容 器的容器 本体 60的顶部开 口 610, 盖 体组 件包括 : 下盖 10, 下盖 10上具有至少 两个向上 凸出的 防溢柱 110, 防溢柱 110的内部 设置有 中空部 111 , 且每个防溢柱 110中设 置有 贯穿下 盖 10的蒸汽 入口 120, 蒸汽入口 120与中空部 111相连 通 ; 防倾倒阀 20, 设置在中空 部 111中, 防倾倒阀 20的外侧壁和 中 空部 111的内侧壁 中的一个 设置有 螺纹部 210, 另一个为光面柱 , 螺 纹部 210与光面柱 之间形 成螺旋状 通道。 本方 面实施例 提出的 盖体组件 , 下盖 10上设置有 防溢柱 110, 防倾 倒阀 20安装在防溢 柱 110的中空 部 111中, 并且, 防倾倒阀 20 的外 侧壁和 中空部 111的内侧壁中 的一个设 置有螺 纹部 210, 另一个 为光 面柱, 螺纹部 210与光面柱之 间形成 螺旋状通 道, 螺旋状通道 能够 起到排 出蒸汽的 作用, 并且, 也能够阻挡 在液体加 热容器 倾倒 的瞬 间水流 的冲击, 从而可以有效地 防止容器 本体 60内的水由防 倾 倒 阀 20处洒出 。 具体地, 在液体加热容 器处于正 常状态 的情况下 , 螺旋 状通道 能够排 出容器本体 60内的蒸 汽; 在液体加热容 器处于 倾 倒状 态的情 况下, 一个防倾倒 阀 20会进 入水中 , 液体只能缓慢通 过 螺旋 状通道 , 甚至是不能完全 通过螺 旋状通道 , 阻止液体流 出盖体 组件 , 而另一个防倾 倒阀 20高出液面, 蒸汽可 以从高出液 面的螺 旋 状通 道排出 , 进行泄压, 避免容器本 体 60内部蒸 汽无法排 出、 压力 过大 而发生 危险, 进而满足液 体加热 容器在 防倾倒状态 下的需 求。 进一 步地, 相比于相 关技术 中防倾倒 壶盖一般 包括至少 两个排 气管 路和至 少两个钢 球的结构 , 本申请的技术 方案, 仅通过防 倾倒 阀 20和防溢柱 110的配合即可 盖体组件 的实现 防倾倒功 能, 以及正 常排 气功能 , 零件少, 大大降低了生 产成本 , 并且, 也简化了盖体 组件 的装配 工序, 提高了生产 效率。 在一 些实施例 中, 螺纹部 210的直径与光面 柱的直 径的差 的取 值范 围为 -0.5mm至 0.5mm。 在该范围内, 既能够保证 螺纹部 210与 光面 柱之间 围合形成 的螺旋状 通道的 气密性 , 又不会由于螺纹 部 210 的直径与 光面柱 的直径差 值过小或 过大而 导致防倾 倒阀 20难以 安装 到防溢柱 110中, 或者防倾倒 阀 20安装到 防溢柱 110中容易松 动、 掉落。 具体来说, 在该范围内包 含了螺纹 部 210与光面 柱的 3 种配 合情况 , 其一, 螺纹部 210与光面柱之 间具有 间隙, 间隙的单 边尺 寸小于等 于 0.25mm, 间隙尺寸小 , 从间隙中流出的 蒸汽或水 很 少 , 可以忽略不计, 大部分蒸汽和水 还是需要 通过螺旋 状通道 流 出 , 从而可以有效地 防止容器 本体 60内的水由防 倾倒阀 20处洒 出 , 并且, 由于间隙小, 也不会造成 防倾倒 阀 20在防溢柱 110中容 易松 动、 掉落; 并且若螺纹部 210与光面柱 之间的 间隙值大 于 0.25mm, 液体加热 容器倾 倒时, 位于下方 的螺旋状 通道会有 高温水 喷 出。 其二, 螺纹部 210与光面柱 的直径 的差值为 0mm, 此种情况 下螺 纹部 210与光面柱刚好 贴合 , 可以确保螺旋状 通道具有 良好的 排 出蒸汽以及 有效地 防止容器 本体 60内的水由防 倾倒阀 20处洒出 的效 果。 其三, 螺纹部 210与光面 柱之间过 盈配合 , 单边的过盈量 小于 等于 0.25mm, 不会造成防 倾倒阀 20难以安装 到防溢柱 110 中 , 并且若单边的过 盈量大于 0.25mm, 会导致螺旋状通 道过于狭 窄 , 液体加热容器 内的高温气 体无法 及时排除 , 会产生安全风 险。 在一 些实施例 中, 如图 1至图 7、 图 10和图 11所示, 防倾倒 阀 20的外侧壁上 设置有 螺纹部 210, 中空部 111的内侧壁 为光面 柱 。 如此设置, 将螺纹部 210设置在防倾倒 阀 20的外 侧壁上 , 并使 得 中空部 111的内侧壁为光 面柱, 能够简化模具的结 构, 方便下盖 10 的注塑成 型。 对于 螺纹部 210的具体结构 , 在一些实施例 中, 如图 1、 图 10 和 图 11所示, 螺纹部 210包括一条螺 纹, 一条螺纹沿 防倾倒阀 20 的高 度方向绕 设多圈 。 如此设置, 使得螺纹部 210的长度较 长, 不 容 易洒出液体 , 具体地, 在液体加热 容器倾倒 的情况 下, 容器本体 60 内的液体 将缓慢通 过螺旋 状通道 , 从而尽可能地 阻止液体 洒出。 对于 螺纹部 210的具体结构 , 在一些实施例 中, 螺纹部 210包 括多 条螺纹 (图中未 示出), 多条螺纹并列分 布并沿 防倾倒 阀 20的 高度 方向绕 设多圈。 如此设置, 多条螺纹与 中空部 111的内侧壁之 间形 成的螺旋 状通道 的通气面 积更大 , 排出蒸汽的速度 更快, 避免 容器 本体 60内部积聚过 多蒸汽无 法排出 、 压力过大而发生 危险。 在一 些实施例 中, 如图 1、 图 3、 图 4、 图 5、 图 6和图 9所 示 , 盖体组件还包括 : 防溢阀片 30, 防倾倒阀 20上设置有 的保险 进气 口 220、 保险出气口 240和连 通保险进 气口 220以及保险出 气 口 240的保险通道 230, 保险进气 口 220与蒸汽入 口 120相连通 , 防溢 阀片 30封堵保险出 气口 240; 其中, 在容器本体 60内部的压 力大 于设定 阈值的情 况下, 压力能够 冲开防溢 阀片 30o 在这 些实施例 中, 在液体加热 容器内部 压力正 常的状态 下, 防 溢 阀片能够 抑制蒸汽 或液体直 接从保 险进气 口 220、 保险通道 230、 保险 出气 口 240这一通路 通过, 从而能够在 液体加 热容器处 于倾倒 的状 态下封 堵保险 出气口 240, 避免液体洒出; 保险进气口 220、 保 险通 道 230、 保险出气口 240以及 防溢阀片 30这一通路 的设置 是为 了在 所有螺 旋状通道 被堵住情 况下, 避免容器本体 60内气体压力 过 大而 导致热 水喷出伤 人。 具体地在液 体加热容 器内部 的压力超 过设 定 阈值的情 况下, 容器本体 60内部的蒸 汽能够进 入保险进 气口 220、 保险通道 230、 保险出气口 240并冲开防 溢阀片 30, 使得蒸汽 由保 险出 口快速排 出, 避免容器本体 60内部蒸汽 无法排 出、 压力过 大而 发生危 险。 在一 些实施例 中, 作为示例 , 可选地, 如图 10和图 11所示, 保险 进气 口 220位于防倾 倒阀 20的底端, 保险出气 口 240位于防倾 倒 阀 20的顶端 , 保险进气口 220和保险出气 口 240一下一 上设置在 防倾 倒阀 20的两端, 既方便设置 , 又使得保险通 道 230为直线 型, 有利 于保险通 道 230的顺 畅出气 。 在一 些实施例 中, 如图 5、 图 10和图 11所示, 防倾倒阀 20的 顶端 设置有 固定部, 防溢阀片 30上设置 有配合部 , 固定部与配合 部 相互 配合以 使防溢 阀片 30连接在 防倾倒 阀 20的顶端 。 如此设置, 防溢 阀片 30和防倾倒阀 20的顶端通 过固定 部和配合 部实现连 接, 实现 了防溢 阀片 30的安装。 可选地, 作为示例 , 固定部和配合部 可 以为 螺纹孔 、 螺钉的组合, 或者卡扣 和扣位 的组合, 或者卡勾 270 和卡 孔 310的组合 , 都可以起到连 接的作用 。 在一 些实施例 中, 如图 5、 图 10和图 11所示, 固定部为卡勾 270, 配合部为卡孔 310, 卡勾 270穿过卡孔 310并能够勾 住防溢 阀 片 30的上表面 , 以使防溢阀片 30贴合在防倾 倒阀 20的上表面 。 如 此设 置, 卡勾 270和卡孔 310既方便装配 , 又具有较好地 结合力 , 不 易松脱, 卡勾 270与卡孔 310配合使 用, 在正常使用情 况下, 卡 勾 270勾住防溢 阀片 30的上表 面使得 防溢阀 片 30贴合在 防倾倒 阀 20 的表面并 堵住保 险出气 口 240, 当异常情况 下, 在容器本体 60内 部气 压作用 下, 防溢阀片被迫 变形, 保险出气口 240被打开 , 气体 能够 由保险 出气口 240排出泄压 , 此外, 在容器本体 60内部 的压力 恢复 到正常 压力后, 防溢阀片 30的形状 恢复, 继续封堵保 险出气 口 240, 从而可以多次 使用。 在实 际应用 中, 可选地, 泄压阀片为 薄塑料片 , 具有成本低、 方便 加工生产 的优点 , 并且, 由于较薄的塑料 片具有 良好的弹 性, 能够 在弯曲 后恢复原 状, 因此, 在被蒸汽冲开 后还能够 及时 的恢复 原状 , 继续封堵保险 出气口 240, 可靠性高, 使用寿命长 。 在一 些实施例 中, 如图 3、 图 4、 图 10和图 11所示, 防倾倒阀 20 的底面上 设置有 朝下凸 出的凸出部 250, 凸出部 250的侧 部具有 导气 口 260, 导气口 260连通蒸汽入 口 120和保险 进气口 220 o 如此 设置 , 凸出部 250位于下 盖 10和防倾 倒阀 20的底面之间 , 能够起 到支 撑防倾倒 阀 20的作 用, 避免防倾倒 阀 20的底面 直接与下 盖 10 接触 导致位 于防倾倒 阀 20的底面 上的保 险进气 口 220被封堵 ; 并 且 , 将导气口 260设置在 凸出部 250的侧部连通 蒸汽入 口 120和保 险进 气口 220, 简化了结构, 方便设置 。 在实 际应用 中, 可选地, 凸出部 250的数量 为多个 , 多个凸出 部 250能够稳定地 支撑防倾 倒阀 20的底面, 进一步地 , 相邻的两个 凸 出部 250之间具 有间隙 , 间隙作为导气 口 260连通蒸 汽入口 120 和保 险进气 口 220 o 在一 些实施例 中, 如图 3和图 4所示, 蒸汽入口 120与保险进 气 口 220在水平方 向上错 位设置 。 如此设置, 在液体加热容 器倾倒 时 , 容器本体 60内部的 水的冲击 力不会 经由蒸汽 入口 120直接作用 到保 险进气 口 220, 这样能够避 免在液体 加热容 器倾倒 的瞬间, 由 于水 晃动产 生的冲击 力作用到 防溢阀 片 30上而导 致防溢 阀片 30被 冲开 , 从而确保防溢 阀片 30能够在液体加 热容器 处于倾倒 的状态 下 封堵 保险出 气口 240, 避免液体 洒出。 在一 些实施例 中, 如图 7所示, 蒸汽入口 120位于中 空部 111 的底 壁上远 离下盖 10的中心的一 侧边缘 处。 如此设置, 使得蒸汽 入 口 120尽可能地位 于中空 部 111的底壁上 靠近下 盖 10的外周 边缘 处 , 这样在液体加热 容器处于 倾倒的 状态下 , 位于上侧的防倾 倒阀 20 能够处于 较高的 位置, 从而尽可 能地减少 被水没过 的风险 , 进而 能够 保持通 路, 确保蒸汽能够 由螺旋 状通道流 出, 避免容器本 体 60 内部 蒸汽无 法排出、 压力过大而发生 危险, 进一步满 足液体加 热容 器在 防倾倒 状态下的 需求。 在一 些实施例 中, 如图 1、 图 2、 图 3、 图 4、 图 5和图 6所 示 , 盖体组件还包括 : 中盖 40, 连接在下盖 10的上方, 中盖 40的 下表 面与下 盖 10之间围 合形成导 气通道 , 下盖 10和 /或中盖 40的 侧壁 上设置 有连通外 部的蒸汽 出口 410, 导气通道连通螺 旋状通 道 和蒸 汽出 口 410。 在这 些实施例 中, 通过设置防 倾倒阀 20跟下盖 10、 中盖 40形 成一 个导气通 道, 并在中盖 40和 /或下盖 10上设置蒸汽出 口 410, 使得 由防倾 倒阀 20的螺 旋状通道 中排出 的蒸汽能 够直接通 过导气 通 道流 动到蒸汽 出口 410处, 使得蒸汽能够 快速到达 蒸汽出 口 410, 进而 由蒸汽 出口 410排出 盖体组件 , 减少了从沸腾 到电源开 关跳断 的时 间, 同时也减少 了蒸汽冷 凝的接 触面, 减少了盖体 组件 内部冷 凝水 的产生 。 进一 步地, 在一些实 施例中 , 如图 1至图 6所示, 盖体组件还 包括 安装在 中盖 40上方 的上盖 50, 上盖 50能够遮挡位 于中盖 40 上 的零部件 , 有利于盖体组件 的清洁及 美观 。 进一 步地, 在一些实 施例中 , 如图 1至图 6所示, 盖体组件还 包括 密封圈 , 密封圈套设在 下盖 10的外周, 能防止水由盖 体组件 和 容器 本体 60之间流出, 实现盖体组件与容 器本体 60之间的密 封连 接 。 根据 本发明 的第二方 面, 提供了一种液 体加热 容器, 包括: 容 器本 体 60, 容器本体 60的顶部具 有开口 610; 和如上述技术方案 中 任一 项的盖体 组件, 盖体组件盖设在开 口 610处。 本 方面实施 例提供 的液体加 热容器 , 由于具有上述任 一技术 方 案 的盖体组件 , 进而具有上述 任一技 术方案 的有益效 果, 在此不一 一赘 述。 在一 些实施例 中, 如图 1、 图 2、 图 5和图 6所示, 液体加热容 器还 包括相对 设置的 倒水口 620和手柄, 手柄内设置有蒸汽 开关; 防倾 倒阀 20的数量为两 个, 两个防倾倒 阀 20沿着倒 水口 620和手 柄之 间的连 线对称布 置。 在这 些实施例 中, 由于液体加 热容器倾 倒时会 以手柄作 为支 点 , 在倒水口 620和手柄 之间的连 线对称布 置两个 防倾倒 阀 20, 使 得液 体加热 容器不论 朝向哪边 倾倒, 都能够有一个防倾 倒阀 20不会 被水 面没过 , 使得位于上侧 的防倾倒 阀 20保持通 路, 确保蒸汽能 够 由螺 旋状通 道流出, 避免容器本体 60内部蒸汽无 法排出 、 压力过大 而发 生危险 , 进而满足液体加 热容器 在防倾倒 状态下 的需求 。 进一 步地 , 手柄内设置有 蒸汽开关 , 具体地, 在容器本体 60上设置有 容 器蒸 汽出 口 630, 容器蒸汽出 口 630与蒸汽 出口 410相连通 , 并进 一步 连通到 手柄内部 , 使得盖体组件 中的蒸汽 能够经 由蒸汽出 口 410、 容器蒸汽 出口 630流动 到手柄 中, 在手柄中冷凝 或排出到 外 界 ; 进一步地, 蒸汽能够在一 定条件 下触发蒸 汽开关 , 避免液体加 热容 器异常 工作, 防止干烧而 发生危 险, 提升产品的 安全性 。 虽 然上面 已经详细 描述了本 发明的 实施例, 但本领域技术人 员 在不 脱离本 发明的精 神和范 围内, 可对本发 明的实施例 做出各 种修 改和 变型。 应当理解 , 在本领域技术 人员看来 , 这些修改和变 型仍 将落 入权利 要求所限 定的本发 明的实 施例的精 神和范 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