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6-SUBSTITUTED PHENYL QUINAZOLONE COMPOUND AND USE THEREOF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3/075645
Kind Code:
A1
Abstract:
Disclosed is a structurally novel 6-substituted phenyl quinazolone compound, as shown by the general formulae (I, II). In the general formulae I, and II, R1 is selected from H, C1-C6 alkylcarbonyl or C1-C6 alkoxycarbonyl; and R2 is selected from C1-C6 alkyl or C1-C6 haloalkyl. The compounds of general formulae (I, II) have excellent insecticidal activity, and find use i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pests, in particula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aphids.

Inventors:
YU HAIBO (CN)
LIU QUANTAO (CN)
SONG YUQUAN (CN)
SHI XUEGENG (CN)
FENG CONG (CN)
LIANG BO (CN)
LV LIANG (CN)
LI BIN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2/085052
Publication Date:
May 30, 2013
Filing Date:
November 22, 2012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SINOCHEM CORP (CN)
SHENYANG RES INST CHEMICAL IND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C07D401/12; A01N43/54; A01P7/04
Domestic Patent References:
WO2006106798A12006-10-12
Foreign References:
CN1302801A2001-07-11
CN1823055A2006-08-23
CN1134933A1996-11-06
CN101730471A2010-06-09
Attorney, Agent or Firm:
SHENYANG PATENT & TRADEMARK AGENCY ACADEMIA SINICA (CN)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CN)
Download PDF:
Claims:
权 利 要 求 书

1、 一种 6-取代苯基喹唑啉酮类化合物, 如通式 (1、 II) 所示:

I II

通式 I、 II中:

选自 H、 -C6烷基羰基或 -C6烷氧基羰基;

R2选自 CrC6烷基或 -C6卤代烷基。

2、 按照权利要求 1所述的化合物, 其特征在于, 通式 (1、 II) 中:

选自 H、 C C4烷基羰基或 CrC4烷氧基羰基;

R2选自 CrC3烷基或 -C3卤代烷基。

3、 按照权利要求 2所述的化合物, 其特征在于, 通式 (1、 II) 中:

选自 d-C3烷基羰基;

R2选自甲基或三氟甲基。

4、 一种按照权利要求 1所述的通式 (1、 II) 化合物用于控制虫害的用途。

5、 一种按照权利要求 4所述的通式 (1、 II) 化合物用于控制蚜虫的用途。

6、 一种杀虫组合物, 含有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通式(1、 II)所示的化合物作为活性组分 和农业上可接受的载体, 组合物中活性组分的重量百分含量为 1-99%。

7、一种控制虫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权利要求 6所述的组合物以每公顷 10克到 1000 克的有效剂量施于需要控制的害虫或其生长的介质上。

Description:
6-取代苯基喹唑啉酮类化合物及其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用杀虫剂领域, 涉及一种 6-取代苯基喹唑啉酮类化合物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由于杀虫剂在使用一段时间后, 害虫会对其产生抗性, 因此, 需要不断发明新型的和改 进的具杀虫活性的化合物和组合物。

某些具有杀虫活性的 6-取代苯基喹唑啉酮类化合物已有报道。 EP1097932A1报道了 6位 卤素取代苯基喹唑啉酮类化合物 K (专利中化合物 90) 表现了一定杀虫活性: 在 lOO ppm 剂量下对温室白粉虱防效高于 5

现有技术中, 如本发明所示的苯基上带有烷基或卤代烷基取 代基的苯基喹唑啉酮类化合 物未见公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新颖的 6-取代苯基喹唑啉酮类化合物, 以期开发一种结 构新颖的杀虫剂、 将其用于虫害的防治。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 6-取代苯基喹唑啉酮类化合物, 如通式 (1、 II) 所示:

II

通式 I、 II中::

选自 H、 -C 6 烷基羰基或 -C 6 烷氧基羰基;

R 2 选自 CrC 6 烷基或 -C 6 卤代烷基。

本发明中较为优选的化合物为, 通式 (1、 Π) 中:

选自 H、 C r C 4 烷基羰基或 C r C 4 烷氧基羰基;

R 2 选自 CrC 3 烷基或 -C 3 卤代烷基。 本发明中进一步优选的化合物为, 通式 (1、 II) 中:

选自 d-C 3 烷基羰基;

R 2 选自甲基或三氟甲基。

上面给出的通式化合物 (1、 II) 的定义中, 汇集所用术语一般定义如下:

烷基是指直链或支链形式, 例如甲基、 乙基、 正丙基、 异丙基、 正丁基、 异丁基、 仲丁 基、 特丁基、 正戊基、 异戊基、 正己基等基团。 卤代烷基是指烷基被一个或多个卤原子取代 的基团。 烷氧基是指烷基末端连有氧原子的基团, 例如甲氧基、 乙氧基、 正丙氧基、 异丙氧 基、 特丁氧基等。

本发明通式化合物 (1、 Π) 的制备方法如下:

为 H的本发明的通式 I化合物的结构如式 IV所示, 可按以下方法制备:

III IV

通式化合物 III与吡啶甲醛在适宜的溶剂中,温度为室温到 沸点下反应 0.5-48小时制得通 式化合物 IV。

适宜的溶剂选自二氯甲烷、 氯仿、 乙酸乙酯、 乙腈、 四氢呋喃、 二氧六环、 乙醇、 甲醇、 Ν,Ν-二甲基甲酰胺或二甲基亚砜等。

加入适宜的酸对反应有利, 适宜的酸选自无机酸 (例如硫酸、 盐酸) 或有机酸 (例如乙 酸、 对甲苯磺酸等)。

通式

通式化合物 V (制备方法参见 Tetm. 66, 3207-3213, 2010; Bioorg. Med. Chem. 17, 3975-3977, 2007 ) 与水合肼在适宜的溶剂中, 温度为室温到沸点下反应 0.5-48小时制得通式 化合物 III。

适宜的溶剂选自二氯甲烷、 氯仿、 甲苯、 乙腈、 四氢呋喃、 二氧六环、 甲醇、 乙醇、 Ν,Ν- 二甲基甲酰胺、 二甲基亚砜或六甲基磷酰三胺等。

由上述通式 IV化合物可以制备 不为 H的其他通式 I化合物。 反应式如下:

IV VI I

式中: L代表合适的离去基团, 如氯原子、 溴原子或酰氧基等。

通式 IV化合物与通式 VI化合物(如酰卤或酸酐等)在适宜的溶剂中 温度为 -10°C到沸 点下反应 0.5-48小时制得 不为 H的通式化合物 I。

适宜的溶剂选自二氯甲烷、 氯仿、 甲苯、 乙酸乙酯、 乙腈、 四氢呋喃、 二氧六环、 Ν,Ν- 二甲基甲酰胺、 二甲基亚砜或六甲基磷酰三胺等。

加入适宜的碱类物质对反应有利。 适宜的碱选自有机碱如三乙胺、 Ν,Ν-二甲基苯胺、 口比 啶、 甲醇钠、 乙醇钠、 叔丁醇钠或叔丁醇钾等, 或无机碱如氢氧化钠、 氢氧化钾、 碳酸钠、 碳酸钾或氢化钠等。

本发明的通式化合物 II可以由通式化合物 I按照常规方法加氢还原得到。制备方法如下 反应式中除另有说明的外、 各基团定义同前。

I II

通式化合物 I在适宜的溶剂中, 温度为室温到沸点下, 反应 0.5-48小时, 通入氢气 (氢 气压力为 1-100大气压) 催化还原制得通式化合物 II。

适宜的溶剂选自二氯甲烷、 氯仿、 甲苯、 乙酸乙酯、 乙腈、 四氢呋喃、 二氧六环、 甲醇、 乙醇、 Ν,Ν-二甲基甲酰胺、 二甲基亚砜或六甲基磷酰三胺等。

催化剂选自钯碳、 二氧化钯、 兰尼镍等。

表 1、 表 2列出了部分通式 I和通式 II化合物的结构和理化性质。

表 1 部分通式 I化合物的结构和理化性质

化合物 Ri R 2 外观 (熔点 °c )

1. H CH 3 黄色固体 (248-250)

3/: O isos8l£ sz-ozAV

部分通式化合物 II的结构和理化性质

140. i-C 3 H 7 -OCO CF 3

141. i-C 3 H 7 -OCO C 2 F 5

142. i-C 3 H 7 -OCO C 3 F 7 部分化合物的 1H NMR(300MHz, CDC1 3 )数据如下:

化合物 1: 2.36 (s, 3H, CH 3 ), 5.03 (s, 2H, CH 2 ), 6.96 (d, 1H, Ph-H), 7.20 (m, 1H, Ph-H), 7.23 (m, IH, Pyridine-H), 7.42-7.47 (m, 4H, Ph-H), 7.95 (m, IH, Pyridine-H), 8.22 (s, IH, CH), 8.72 (d, IH, Pyridine-H), 8.81 (d, IH, Pyridine-H), 9.13 (s, IH, Pyridine-H), 10.03 (s, IH, NH)。

化合物 7: 5.07 (s, 2H, CH 2 ), 7.02 (d, IH, Ph-H), 7.65 (s, 2H, Ph-H), 7.75-7.88 (m, 5H, Ph-H), 8.15 (s, 1H, CH), 8.46 (d, 1H, Pyridine-H), 8.73 (d, 1H, Pyridine-H), 9.02 (s, 1H, Pyridine-H), 10.16 (s, 1H, NH) o

化合物 13: 2.41 (s, 3H, CH 3 ), 2.66 (s, 3H, CH 3 CO), 4.93 (s, 2H, CH 2 ), 7.28 (d, IH, Ph-H), 7.45 (m, 2H, Ph-H), 7.47-7.50 (m, 3H, Ph-H), 7.62 (m, 1H, Pyridine-H), 7.89 (d, 1H, Ph-H), 8.18(d, IH, Pyridine-H), 8.72 (d, IH, Pyridine-H), 8.89 (s, IH, CH), 8.97 (m, IH, Pyridine-H)。

化合物 19: 2.54 (s, 3H, CH 3 ), 5.08 (s, 2H, CH 2 ), 7.45 (d, 1H, Ph-H), 7.67-7.87 (m, 7H), 8.15 (d, IH, Pyridine-H), 8.57 (d, IH, Pyridine-H), 8.69 (s, IH, CH), 8.88 (m, IH, Pyridine-H)。

化合物 25: 1.16 (t, 3H, CH 3 ), 2.36 (s, 3H, CH 3 ), 2.92 (q, 2H, CH 2 ), 5.04 (s, 2H, CH 2 ), 7.25 (m, 2H, Ph-H), 7.45 (m, IH, Pyridine-H), 7.52-7.75 (m, 5H, Ph-H), 8.16 (m, IH, Pyridine-H), 8.59 (d, IH, Pyridine-H), 8.64 (s, IH, CH), 8.89 (s, IH, Pyridine-H)。

化合物 31 : 1.16 (t, 3H, CH 3 ), 2.94 (q, 2H, CH 2 ), 5.08 (s, 2H, CH 2 ), 7.47 (d, IH, Ph-H), 7.71-7.74 (m, 3H) 7.79-7.90 (m, 4H, Ph-H), 8.18 (d, 1H, Pyridine-H), 8.60 (d, 1H, Pyridine-H), 8.68 (s, IH, CH), 8.88 (s, IH, Pyridine-H)。

化合物 90: 2.66 (s, 3H, CH 3 ), 4.07 (d, 2H, CH 2 ), 4.33 (s, 2H, CH 2 ), 5.32 (s, IH, NH),

7.12-7.26 (m, 2H), 7.53-7.81 (m, 6H), 7.83 (d, 1H), 8.49 (s, 1H), 8.56 (s, IH)

化合物 102: 1.26 (t, 3H, CH 3 ), 2.97 (q, 2H, CH 2 ), 4.08 (s, 2H, CH 2 ), 4.33 (s, 2H, CH 2 ), 5.35 (s, IH, NH), 7.13-7.26 (m, 2H), 7.62-7.72 (m, 6H), 7.82 (d, 1H), 8.42-8.62 (m, 2H)

本发明的通式化合物 (1、 ID 具有高杀虫活性。 对害虫如蚕豆蚜有很好的控制效果。 因 此, 本发明还包括通式化合物 (1、 II) 用于控制虫害的用途; 特别地, 本发明的化合物优选 用于控制蚜虫例如蚕豆蚜虫害的用途。

本发明还包括以通式化合物 (1、 II) 作为活性组分的杀虫组合物。 该杀虫组合物中活性 组分的重量百分含量在 1-99%之间。 该杀虫组合物中还包括农业、 林业、 卫生上可接受的载 体。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包括防治虫害的方法: 将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施于所述的害虫或其 生长介质上。 通常选择的较为适宜有效量为每公顷 10克到 1000克, 优选有效量为每公顷 20 克到 500克。 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制剂的形式施用害虫或其 生长介质上。 通式化合物 (1, II) 作为活 性组分溶解或分散于载体中或配制成制剂以便 作为杀虫剂使用时更易于分散。 例如: 这些化 学制剂可被制成可湿性粉剂或乳油。 在这些组合物中, 至少加入一种液体或固体载体, 并且 当需要时可以加入适当的表面活性剂。

对于某些应用,例如在农业上可在本发明的杀 虫组合物中加入一种或多种其它的杀菌剂、 杀虫剂、 除草剂、 植物生长调节剂或肥料等, 由此可产生附加的优点和效果。

应明确的是, 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可进行各种变换和改动。 具体实施方式

下列合成实施例、 生测试验结果可用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但不意味着限制本发明, 合成实施例

实施例 1、 化合物 1、 13、 25的制备

( 1 )、 3-氨基 -6-对甲基苯基 -3,4-二氢喹唑啉 -2(1H 酮的合成

向反应瓶中依次加入 2-氯甲基 -4-对甲基苯基苯氨基甲酸乙酯 (2.00克, 6.58毫摩尔, 参 考文献 Tetra. 66, 3207-3213, 2010; Bioorg. Med. Chem. 17, 3975-3977, 2007制得)、 乙醇 ( 50毫 升) 和水合肼 (3.88克, 65.84毫摩尔), 将反应液加热升温至回流。 回流反应 5小时后, 将 反应液降至室温, 有白色固体析出, 过滤收集固体、 用乙醇 (10毫升) 洗涤所得白色固体, 干燥后得到白色固体 0.90克, 收率 54 %。

( 2)、

向反应瓶中依次加入 3-氨基 -6-对甲基苯基 -3,4-二氢喹唑啉 -2(1H 酮 (0.80克, 3.16毫摩 尔)、 乙醇 (20毫升)、 烟醛 (0.41克, 3.79毫摩尔)、 浓硫酸 2滴, 将反应液升温至回流。 回流反应 2小时后, 将反应液降至室温, 有大量固体析出, 过滤收集固体, 用乙醇(10毫升) 洗涤所得固体, 干燥后得黄色固体 0.85克, 收率 74%。

( 3)、 化合物 13的制备

向反应瓶中依次加入化合物 3 ( 0.32克, 0.93毫摩尔)、 DMF ( 10毫升), 室温搅拌至固 体全溶。再加入氢化钠(0.07克, 1.87毫摩尔), 有气泡产生, 无气泡产生后加入乙酸酐(0.19 克, 1.87毫摩尔)。 室温反应 2小时后, 向反应液中加入水 (100毫升), 用乙酸乙酯 (2x100 毫升) 萃取, 有机层经饱和食盐水 (50毫升) 洗涤、 无水硫酸镁干燥后, 减压下浓縮, 残余 物经柱色谱提纯 (淋洗液: 乙酸乙酯), 得黄色固体 0.18克, 收率 51 %。

( 4)、 25的制备

向反应瓶中依次加入化合物 3 ( 0.32克, 0.93毫摩尔)、 DMF ( 10毫升), 室温搅拌至固 体全溶。再加入氢化钠(0.07克, 1.87毫摩尔), 有气泡产生, 无气泡产生后加入丙酸酐(0.24 克, 1.87毫摩尔)。 室温反应 2小时后, 向反应液中加入水 (100毫升), 用乙酸乙酯 (2x100 毫升) 萃取, 有机层经饱和食盐水 (50毫升) 洗涤、 无水硫酸镁干燥后, 减压下浓縮, 残余 物经柱色谱提纯 (淋洗液: 乙酸乙酯), 得黄色固体 0.14克, 收率 40 %。

实施例 2、 化合物 7、 19、 31、 102的制备

( 1 ) 3- (1

向反应瓶中依次加入 2-氯甲基 -4-对三氟甲基苯基苯氨基甲酸乙酯(2.84克, 7.94毫摩尔, 参考文献 Tetra. 66, 3207-3213, 2010; Bioorg. Med. Chem. 17, 3975-3977, 2007制得)、 乙醇 ( 30 毫升)和水合肼(4.03克, 79.4毫摩尔), 将反应液加热升温至回流。 回流反应 5小时后, 将 反应液降至室温, 有白色固体析出, 过滤收集白色固体、 用乙醇 (10 毫升)洗涤所得白色固 体, 干燥后得到白色固体 1.50克, 收率 62 %。

( 2) 化合物 7的合成

向反应瓶中依次加入 3-氨基 -6-对三氟甲基苯基 -3,4-二氢喹唑啉 -2(1H 酮 (1.32克, 4.30 毫摩尔)、 乙醇 (15毫升)、 烟醛 (0.60克, 5.58毫摩尔)、 浓硫酸 2滴, 将反应液加热升温 至回流。 回流反应 2小时后, 将反应液降至室温, 有大量固体析出, 过滤收集黄色固体, 用 乙醇 (10 毫升) 洗涤所得固体, 干燥后得到黄色固体 1.42克, 收率 84%。

( 3 ) 化合物 19的制备

向反应瓶中依次加入化合物 11 (0.45克, 1.14毫摩尔)、 DMF ( 10毫升) 反应瓶中, 室 温搅拌至固体全溶。 再加入氢化钠 (0.09克, 2.27毫摩尔), 有气泡产生, 无气泡产生后加入 乙酸酐 (0.23克, 2.27毫摩尔)。 室温反应 2小时后, 向反应液中加入水 (100毫升), 用乙 酸乙酯 (2x100毫升) 萃取, 有机层经饱和食盐水 (50毫升) 洗涤、 无水硫酸镁干燥后, 减 压浓縮, 残余物经柱色谱提纯 (淋洗液: 乙酸乙酯:石油醚 = 1 : 1 ), 得白色固体 0.13 克, 收率 26%。

(4) 化合物 31的制备

向反应瓶中依次加入化合物 11 (0.50克, 1.26毫摩尔)、 DMF ( 10毫升),室温搅拌 lOrnin, 固体全溶。再加入氢化钠(0.10克, 2.52毫摩尔),有气泡产生,无气泡产生后加 丙酸酐(0.36 克, 2.52毫摩尔)。 室温反应 2小时后, 向反应液加入水 (100毫升), 用乙酸乙酯 (2x100 毫升) 萃取, 有机层经饱和食盐水 (50毫升) 洗涤、 无水硫酸镁干燥后, 减压下浓縮, 残余 物经柱色谱提纯 (淋洗液: 乙酸乙酯:石油醚 = 1 : 1 ), 得白色固体 0.11克, 收率 19%。

(5) 化合物 102的制备

向反应瓶中依次加入化合物 43 (0.5克, 1.10毫摩尔)、 DMF (5 毫升)、 5%钯碳(0.02 克, 0.01毫摩尔), 通入氢气。 常温下反应 1 小时后, 停止通氢气, 过滤除去钯碳, 向滤 液中加入水 (50毫升), 用乙酸乙酯 (2x50毫升) 萃取, 有机层经饱和食盐水 (50毫升) 洗涤、 无水硫酸镁干燥后, 减压下浓縮, 残余物经柱色谱提纯 (淋洗液: 乙酸乙酯:石油 醚 = 1 : 1 ), 得白色固体 0.27克, 收率 55 %。

生物活性测定实施例

实施例 3、 杀虫活性的测定

(1) 杀蚕豆蚜的杀虫活性测定

取 2.5 mL丙酮 -甲醇 (体积比 1:1)的混合溶剂加入到盛有 3 mg 待测化合物原药的称量瓶 中, 搅拌使其充分溶解, 加入 2.5 mL含有 2%。吐温 80的静置自来水, 搅拌均匀后得到 600 mg/L 的待测化合物溶液 5 mL, 进一步稀释得到不同浓度的溶液。处理采用浸 渍法。取接有蚕豆蚜 3 日龄若蚜的蚕豆苗, 在配好的溶液中浸渍处理 5s, 取出后放入培养盘中, 盖上透气玻璃罩, 每处理 3次重复, 处理后置于标准观察室, 72 h后调查死、 活虫数, 计算死亡率。

在 lO ppm下, 化合物 7、 13、 25、 31、 102对蚕豆蚜的防效在 85%以上。

按照上述方法, 将本发明化合物 7与已知化合物 Kd (EP1097932A1中化合物 90号)进 行了杀蚕豆蚜活性的平行测定, 试验结果见表 3。

(2) 防治蔬菜蚜虫的田间药效试验

取 0.5 L丙酮 -甲醇 (体积比 1:1)的混合溶剂加入到盛有 2 g 待测化合物 102原药的称量瓶 中, 搅拌使其充分溶解, 根据使用剂量, 用不同体积的含有 2%。吐温 80的静置自来水稀释, 搅拌均匀后对甘蓝全株进行均匀喷雾, 处理剂量为 15、 30、 60 a.i./hm 2 ; 对照药剂 50%吡蚜 酮 WDG (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产品) 处理剂量为 60 a.i./hm 2

试验作物为甘蓝 (品种京丰一号) , 施药器械为 HD-400型背负式喷雾器, 供试药剂试 验施药一次, 施药时甘蓝处于莲座中期, 蚜虫种群为桃蚜。 小区面积 15.5m 2 , 3次重复, 随 机区组排列, 喷液量: 750 IJhm 2 。 每小区取 15株定点调查全株无翅蚜虫数, 用药前调查基 数, 用药后 ld、 3d、 7d分别调查各株活虫数, 计算防治效果。

计算方法:

虫口减退率 (%) = (药前虫数 -药后虫数) /药前虫数 xlOO

防治效果 (%) = (处理区虫口减退率 -空白对照区虫口减退率) I ( 100-空白对照区虫口 减退率) xlOO

化合物 102防治蔬菜蚜虫的结果见表 4。

表 4 防治蔬菜蚜虫的田间试验结果

药后 1天 药后 3天 药后 7天 药剂处理 差异 差异 差异 防效(%) 防效(%) 防效(%)

显著性 显著性 显著性 15 g/hm 2 82.12 ab 93.96 be 91.20 ab

102 TC 30 g/hm 2 87.41 a 99.32 a 95.24 a

60 g/hm 2 84.04 ab 96.89 ab 94.68 a

50%吡蚜酮 WDG 60 g/hm 2 61.73 c 86.05 c 82.32 c

( 3 ) 防治瓜蚜的田间药效试验

取 0.5 L丙酮 -甲醇 (体积比 1:1)的混合溶剂加入到盛有 2 g 待测化合物 102原药的称量瓶 中, 搅拌使其充分溶解, 根据使用剂量, 用不同体积的含有 2%。吐温 80的静置自来水稀释, 搅拌均匀后对黄瓜全株进行均匀喷雾, 处理剂量为 15、 30、 60 a.i./hm 2 ; 对照药剂 50%吡蚜 酮 WDG (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产品) 处理剂量为 60 a.i./hm 2

试验作物为黄瓜 (品种为津研 4号) , 施药器械为 HD-400型背负式喷雾器, 供试药剂 试验施药一次, 施药时黄瓜处于结果期, 田间蚜虫处于夏季发生盛期, 空白对照区虫口数量 呈较快上升趋势。 小区面积 15m 2 , 3次重复, 随机区组排列, 喷液量: 750 IJhm 2 。 每小区取 15片叶定点调查无翅蚜虫数, 用药前调查基数, 用药后 ld、 3d、 7d、 10d分别调查各叶片活 虫数, 计算防治效果。

计算方法:

虫口减退率 (%) = (药前虫数 -药后虫数) /药前虫数 xlOO

防治效果 (%) = (处理区虫口减退率 -空白对照区虫口减退率) I ( 100-空白对照区虫口 减退率) xlOO

化合物 102防治瓜蚜的结果见表 5。 防治防治瓜蚜的田间试验结果

刘 ΤΙΝΪ田 剂量 1天防效 3天防效 7天防效 10天防效 约 ¾| 埋

克 /公顷 ( ) ( ) ( ) ( )

15 90.19 95.37 94.36 88.22

102 TC 30 92.35 97 95.26 90.83

60 93.93 99.29 96.01 91.43

50%吡蚜酮 WDG 60 85.64 92.49 88.95 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