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ACYL(-N,N-DIALKYL) DIAMINE SURFACTANT AND PREPARATION METHOD AND USE THEREOF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5/003615
Kind Code:
A1
Abstract: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simultaneously an acyl(-N,N-dialkyl) diamine surfactant and a preparation method of the surfactant. The method uses an oleic acid as an initial reactant, followed by an alkylation reaction, an chloroformylation reaction, a tertiary amination reaction, etc. in sequence to prepare the surfactant. In addition, use of the acyl(-N,N-dialkyl) diamine surfacta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oil fields is also provided. Compared with the prior art, the resulting acyl diamine surfactant from the reaction has a good performance and is a potential substitute for most of the surfactants (such as petroleum sulfonate and alkylbenzene sulfonate) currently used in oil fields. The initial raw materials and catalysts used in the method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are widely available and have a low cost; and the method has the advantages of mild reaction conditions, a complete reaction, few side reactions, low energy consumption and a high yield, and is green and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Inventors:
MOU BOZHONG (CN)
LIU JINFENG (CN)
GANG HONGZE (CN)
YANG SHIZHONG (CN)
ZHANG QIQI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4/081824
Publication Date:
January 15, 2015
Filing Date:
July 08, 2014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UNIV EAST CHINA SCIENCE & TECH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C09K8/584; C07C231/02; C07C233/40; C09K8/42; C09K8/524
Foreign References:
CN103342997A2013-10-09
CN103342996A2013-10-09
CN101293853A2008-10-29
CN103044235A2013-04-17
Other References:
YU , TAO ET AL.: "Synthesis and Properties of Aryl Oleic Amide Hydroxypropyl Sulfobetaine",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CHEMISTRY, vol. 29, no. 11, 30 November 2012 (2012-11-30), pages 1302 - 1307
Attorney, Agent or Firm:
SANHE INTERNATIONAL IP ATTORNEYS (CN)
上海三和万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CN)
Download PDF:
Claims:
权 利 要 求 书

1、 式 ( I ) 所 (-Ν,Ν-二烷基)二胺型表面活性剂,

H(C

( I ) 其中:

i, j, k, m, n, p及 是相应位置的亚甲基 (一 CH2—) 的数目, /+ =16, i取 8-9的整数, j取 8-7的整数, k取 2-5的整数, m取 1-5的整数, n取 1-5 的整数, p取 0-5的整数, q取 0-5的整数。

2、 权利要求 1所述脂酰 (-N, N-二烷基;)二胺型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方法, 其 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1) 将油酸与芳香烃及 A1C13混合, 反应得反应物 A1; 所述油酸与芳香 烃的摩尔比为 1:3~7, 油酸与 1(¾的摩尔比 1:1~3; 反应温度 60~110°C, 反应 时间 5~20h;

(2)所述反应物 与氯化亚砜溶液反应得反应物 A2; 所述氯化亚砜摩尔 量为步骤 (1) 中油酸摩尔量的 2〜4倍, 反应温度 30〜50°C, 反应时间 2〜6h; 所述氯化亚砜溶液中的溶剂为有机溶剂;

(3) 将上述 A2与二胺溶液和缚酸剂反应, 反应温度 45〜65°C, 反应时间 1.5-4.5 h, 得式 ( I ) 的脂酰 (-Ν,Ν-二烷基)二胺型表面活性剂; 所述二胺的摩 尔量为步骤(1)所述油酸摩尔量的 2〜5倍,缚酸剂的摩尔量与油酸摩尔量 1〜2: 1-2

3、 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一种脂酰 (-Ν, Ν-二烷基;)二胺型表面活性剂的制 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步骤 (1 ) 中油酸与芳香烃的摩尔比为 1:4〜6, 油 酸与 A1C13的摩尔比 1: 1.5~3;步骤(1 )所述反应温度 65〜105°C,反应时间 6〜18

4、 根据权利要求 2或 3所述的一种脂酰 (-N, N-二烷基;)二胺型表面活性剂 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芳香烃为苯、 甲苯、 乙苯中的一种。

5、 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一种脂酰 (-N, N-二烷基;)二胺型表面活性剂的制 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氯化亚砜溶液的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 三氯甲烷 中的一种。

6、 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一种脂酰 (-N, N-二烷基;)二胺型表面活性剂的制 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 (3 ) 中, 二胺的摩尔量为步骤 (1 ) 中油酸摩 尔量的 2.5-3.5倍。

7、 根据权利要求 6所述的一种脂酰 (-N, N-二烷基;)二胺型表面活性剂的制 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 (3 ) 中, 二胺的摩尔量为步骤 (1 ) 中油酸摩 尔量的 3倍。

8、 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一种脂酰 (-N, N-二烷基;)二胺型表面活性剂的制 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3 )中, 反应温度 50〜60 V, 反应时间 2〜4 h。

9、 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一种脂酰 (-N, N-二烷基;)二胺型表面活性剂的制 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 (3 ) 中, 缚酸剂的摩尔量与油酸摩尔量相等。

10、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一种脂酰 (-N, N-二烷基;)二胺型表面活性剂的制 备方法, 所述的二胺为 Ν, Ν-二甲基乙二胺、 Ν, Ν-二乙基乙二胺、 Ν, Ν-二甲基 -1,3丙二胺中的一种。

11、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一种脂酰 (-Ν, Ν-二烷基;)二胺型表面活性剂的制 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二胺溶液采用丙酮、 四氢呋喃有机溶剂配制。

12、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一种脂酰 (-Ν, Ν-二烷基;)二胺型表面活性剂的制 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缚酸剂为有机碱或无机碱性物质。

13、 根据权利要求 12所述的一种脂酰 (-Ν, Ν-二烷基;)二胺型表面活性剂的 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缚酸剂选自吡啶、 三乙胺、 Na2CO3中的一种。 14、权利要求 1所述脂酰 (-N, N-二烷基;)二胺型表面活性剂在油田开发中的 应用。

15、 权利要求 1 所述脂酰 (-N, N-二烷基;)二胺型表面活性剂在在油井清防 蜡、 三次采油提高采收率及增效注水领域中的应用。

Description:
一种脂酰 f-N,N-二院 ¾二胺型表面活性剂、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表面活性剂制备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以油酸为底物的表面活性 剂, 该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方法以及该表面活性剂的 应用。

背景技术

自上世纪 80年代以来, 三元复合驱技术不断成熟并广泛地应用于石油 开采 中, 大大提高了原油采收率。 三元复合驱油体系包括聚合物、 碱、 表面活性剂 等, 其中的表面活性剂主要包括石油磺酸盐、 石油羧酸盐、 重烷基苯磺酸盐、 a-烯烃磺酸盐、 木质素磺酸盐等。 这些表面活性剂不仅价格昂贵, 而且降解性 很差, 使用后有残留, 易造成环境污染。 目前油田中使用的大部分表面活性剂 (如石油磺酸盐和烷基苯磺酸盐) 其 制备原材料都来源于石油, 由于石油资源日益紧张, 使得表面活性剂的生产和 应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采用来源广泛、 可再生、 价格低廉的物料来制备采油 用表面活性剂的需求日益强烈。动植物油脂作 为一种可再生的资源, 来源广泛、 价格低廉, 以其为原料制成的各类表面活性剂不仅可以很 好地降低油水界面张 力, 而且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能, 有利于环境保护。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脂酰 (-N, N-二烷基;)二胺型表面活性 剂, 同时提供一种反应时间短、 反应条件温和、 表面活性高的脂酰 (-N, N-二烷 基;)二胺型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方法。 此外也提供了该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式 ( I ) 所示的脂酰 (-Ν, Ν-二烷基)二胺型表面活性剂,

( I )

i, j, k, m, n, p及 是相应位置的亚甲基(一 CH 2 — ) 的数目, i+j= \6, i取 8-9 的整数, j取 8-7的整数, k取 2-5的整数, m取 1-5的整数, n取 1-5的整数, p取 0-5 的整数, q取 0-5的整数。 i、 j的取值确定了苯基的位置, 由于苯加成在组成双键的二个碳上的位置是随 机的, 故反应产物可以是 i=8和 j=8也可以是 i=9和 j=7。

k是反应物二胺中的亚甲基数目。本发明中给 了 k=2 (乙二胺)和 k=3 (丙二胺) 对应的反应产物; 按照本发明技术方法, 可以合成 k=2-5 (戊二胺) 的反应产物。

m, n为二胺分子中一个氮上连接的两个取代基中 甲基数目。 m, n取值为 1-5, 分别对应甲基, 乙基, …戊基; 本发明给出了 m=n=l和 m=n=2两种情形下的反应物和 产物。 按照本发明技术方法, 可以合成 m、 n取其他值对应的反应产物。

p, q为苯环上取代基中亚甲基数目, p和 q取值 0-5。 p和 q同时为零, 则为苯基; p或 q取值一项为零, 另一项取值为 1, 2, 3, ……, 分别对应甲苯基, 乙苯基, …… 戊苯基; p和 q取值均不为零, p=q=l, 2,…, 5分别对应二甲苯基, 二乙苯基, …二戊 苯基; p≠q,取值对应其它各种取代基情况。按照本发 明技术方法,可以合成 p=0-5, q=0-5 对应的产物,说明书提供了 p=q=0、p=l和 q=0(或 q=l和 p=0)、p=2和 q=0(或 q=2和 p=0) 对应的反应产物。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脂酰 (-N, N-二烷基;)二胺型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方法, 包 括以下步骤:

(1) 将油酸与芳香烃及 A1C1 3 混合, 反应得反应物 A 1; 所述油酸与芳香 烃的摩尔比为 1:3~7, 油酸与 1(¾的摩尔比 1:1~3; 反应温度 60 110 V, 反应 时间 5~20h;

(2) 所述反应物 与氯化亚砜溶液反应得反应物 A 2; 所述氯化亚砜摩 尔量为步骤(1)中油酸摩尔量的 2〜4倍, 反应温度 30〜50 V, 反应时间 2〜6h; 所述氯化亚砜溶液中的溶剂为有机溶剂;

(3) 将上述 A 2 与二胺溶液和缚酸剂反应, 反应温度 45〜65 V, 反应时 间 1.5〜4.5h, 得式 ( I ) 的脂酰 (-Ν,Ν-二烷基)二胺型表面活性剂; 所述二胺的 摩尔量为步骤 (1) 所述油酸摩尔量的 2〜5 倍, 缚酸剂的摩尔量与油酸摩尔量 1-2: 1~2ο

上述步骤 (2) 中氯化亚砜按其摩尔比定量。 氯化亚砜溶液浓度可以根据需 要自己调配, 无特别要求。 例如可以采用 20%质量浓度的氯化亚砜溶液。

步骤 (1) 中将油酸与芳香烃及固体 A1C1 3 混合, 这几种物质的加入无先后 次序要求。 八1(:1 3 为固体。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脂酰 (-N, N-二烷基;)二胺型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方法, 优选 的是, 所述的步骤 (1) 中油酸与芳香烃的摩尔比为 1:4〜6, 油酸与 A1C1 3 的摩 尔比 1:1.5〜3; 步骤 (1) 所述反应温度 65〜105 V, 反应时间 6〜18h。

进一步地, 所述的芳香烃为苯、 甲苯、 乙苯中的一种。 优选的是, 所述的氯化亚砜溶液的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 三氯甲烷中的一 种。 只能用无水有机溶剂配制氯化亚砜溶液, 不能采用水做溶剂, 因为水会与 氯化亚砜反应生成其他与本发明无关的物质。

优选的是, 所述步骤 (3 ) 中, 二胺的摩尔量为步骤 (1 ) 中油酸摩尔量的 2.5-3.5倍。 更优选的是, 二胺的摩尔量为步骤 (1 ) 中油酸摩尔量的 3倍。

优选的是, 缚酸剂的摩尔量与油酸摩尔量相等。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 步骤 (3 ) 的反应温度为 50〜60 V, 反应时间为 2〜4 h。

进一步地,所述的二胺为 Ν, Ν-二甲基乙二胺、 Ν, Ν-二乙基乙二胺、 Ν, Ν- 二甲基 -1,3丙二胺中的一种。

选择这几种二胺是根据合成目标物而确定的。

优选的是, 所述的二胺的溶液采用丙酮、 四氢呋喃有机溶剂配制。

缚酸剂在反应中吸收产生的酸性气体氯化氢, 可使用碱性物质作为缚酸剂, 故所述的缚酸剂可以为有机碱或无机碱性物质 。 进一步地, 所述的缚酸剂是 Na 2 CO 本发明中也可使用有机碱如吡啶、 三乙胺等。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脂酰 (-N, N-二烷基;)二胺型表面活性剂在油田开发中的 应用。

此外,还提供了上述脂酰 (-N, N-二烷基;)二胺型表面活性剂在在油井清防蜡 三次采油提高采收率及增效注水领域中的应用 。 油酸作为一种常见的脂肪酸, 以甘油三酯的形式广泛存在于一切动植物油 脂中, 同时油酸分子中含有一个不饱和长链和一个羧 基, 本身具有一定的表面 活性和可修饰性。 通过对油酸分子的修饰可得到具有芳香基团的 脂酰 (-N, N-二 烷基;)二胺型表面活性剂。 目前, 还没有见到该类表面活性剂及其的合成方法的 相关报道。 本发明以油酸为底物, 采用烷基化反应、 酰氯化反应、 叔胺化反应等制备 脂酰 (-Ν, Ν-二烷基;)二胺型表面活性剂。所选用的初始 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 工艺合成方法简单, 条件温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与现有技术比较, 本发明中使用的初始原料和催化剂来源广泛、 价格低廉; 本发明生成脂酰二胺表面活性剂包括三个步骤 , 其中, 步骤 2使用氯化亚砜作 为酰氯化试剂, 反应生成脂酰氯(Α2) , 该反应副产物均为气体, 在反应过程 中自行分离而除去,反应速率快,产率高;步 3利用步骤 2得到的脂酰氯 (Α2) 与二胺反应获得目标产物脂酰二胺, 在步骤 3反应中, 脂酰氯(Α2) 中羰基碳 原子带较多的正电性, 易受亲核试剂如胺基的加成进攻, 加成进攻过程中胺基 与羰基碳结合,而脂酰氯中的氯原子带一对电 子并与胺基上的氢通过消除反应 (生成氯化氢) 一同离去, 同时, 由于脂酰氯是一个平面分子, 空间位阻小, 反应活性高, 因此与二胺反应条件温和、 反应完全、 副反应少。 总之, 本发明 反应能耗低、 产率高、 绿色环保。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 1是实施例 1中目标产物 a (分子量 444.4) 的电喷雾质谱图。 (氢离子化 的质荷比 m/z 445.4) 图 2是实施例 2中目标产物 b (分子量 458.4)的电喷雾质谱图。 (氢离子化的 质荷比 m/z 459.4) 图 3是实施例 3中目标产物 c (分子量 472.4)的电喷雾质谱图。 (氢离子化的 质荷比 m/z 473.4) 图 4实施例 4中目标产物 d(分子量 430.4)的电喷雾质谱图。 (氢离子化的质 荷比 m/z 431.4) 图 5实施例 5中目标产物 e (分子量 458.4)的电喷雾质谱图。 (氢离子化的质 荷比 m/z 459.4) 具体实 式

实施例 1

在 0.01 mol油酸中加入 0.05 mol苯和 0.02 mol催化剂 A1C1 3 , 在 65 °C下反 应 6 h, 回收催化剂, 蒸除未反应的苯; 加入 0.03 mol氯化亚砜溶于 20 mL三氯 甲烷中,在 30 °C下反应 2 h,蒸除未反应的氯化亚砜和三氯甲烷;加入 0.03 mol N,N-二甲基 -1,3丙二胺和 0.01 mol缚酸剂 Na 2 CO 3 溶于 20 mL丙酮中,在 60 。C 下反应 4 h, 分离固体回收缚酸剂, 蒸除未反应的 N, N-二甲基 -1,3丙二胺和丙 酮,得到以下结构式所示的脂酰 (-Ν, Ν-二甲基;)丙二胺型表面活性剂 (产物 a),产 率 90%。

H(CH

产物 a

图中 , j, 是相应位置的亚甲基(一 CH 2 — ) 的数目, i+j=\6 实施例 2

在 0.01 mol油酸中加入 0.05 mol甲苯和 0.02 mol催化剂 A1C1 3 , 在 85 下 反应 12 h, 回收催化剂,蒸除未反应的甲苯;加入 0.03 mol氯化亚砜溶于 20 mL 三氯甲烷中,在 40 °C下反应 4 h,蒸除未反应的氯化亚砜和三氯甲烷;加入 0.03 mol N, N-二甲基 -1,3丙二胺和缚酸剂 Na 2 CO 3 溶于 20 mL丙酮中, 在 60 下 反应 4 h, 分离固体回收缚酸剂, 蒸除未反应的 N, N-二甲基 -1,3丙二胺和丙酮 得到下图所示的脂酰 (_ N , N-二甲基;)丙二胺型表面活性剂 (产物 b), 产率 94%。

H(CH

产物 b

图中 , j, 是相应位置的亚甲基(一 CH 2 — ) 的数目, i+j=\6 实施例 3

在 0.01 mol油酸中加入 0.05 mol乙苯和 0.02 mol催化剂 A1C1 3 , 在 105 。C 下反应 18 h, 回收催化剂, 蒸除未反应的乙苯; 加入 0.03 mol氯化亚砜溶于 20 mL三氯甲烷中, 在 50 °C下反应 6 h, 蒸除未反应的氯化亚砜和三氯甲烷; 加 入 0.03 mol N, N-二甲基 -1,3丙二胺和缚酸剂 Na 2 CO 3 溶于 20 mL丙酮中,在 60 °C下反应 4 h, 分离固体, 回收缚酸剂, 蒸除未反应的 N, N-二甲基 -1,3丙二胺 和丙酮得到下图所示的脂酰 (-N, N-二甲基;)丙二胺型表面活性剂 (产物 c), 产率 96%。

0 (CH 2 )i H II I

H(CH

产物 c

图中 , j, 是相应位置的亚甲基(一 CH 2 — ) 的数目, i+j

实施例 4

在 0.01 mol油酸中加入 0.05 mol苯和 0.02 mol催化剂 A1C1 3 , 在 65 °C下反 应 6 h, 回收催化剂, 蒸除未反应的苯; 加入 0.03 mol氯化亚砜溶于 20 mL三氯 甲烷中,在 50 °C下反应 6 h,蒸除未反应的氯化亚砜和三氯甲烷;加入 0.03 mol N, N-二甲基乙二胺和缚酸剂 Na 2 CO 3 溶于 20 mL丙酮中, 在 50 °C下反应 2 h, 分离固体, 回收缚酸剂, 蒸除未反应的 N, N-二甲基乙二胺和丙酮得到下图所 示的脂酰 (-N, N-二甲基;)乙二胺型表面活性剂 (;产物 d;), 产率 94%。

0 (CH 2 )i H

II I

H(CH 2 )i CH(CH 2 )j C— NH(CH 2 ) 2 N

(CH 2 )i H 产物 d 图中 , j, 是相应位置的亚甲基(一 CH 2 — ) 的数目, i+j= \6 实施例 5

在 0.01 mol油酸中加入 0.05 mol苯和 0.02 mol催化剂 A1C1 3 , 在 65 °C下反 应 6 h, 回收催化剂, 蒸除未反应的苯; 加入 0.03 mol氯化亚砜溶于 20 mL三氯 甲烷中,在 50 °C下反应 6 h,蒸除未反应的氯化亚砜和三氯甲烷;加入 0.03 mol N, N-二乙基乙二胺和缚酸剂 Na 2 CO 3 溶于 20 mL丙酮中, 在 50 °C下反应 3 h, 分离固体, 回收缚酸剂, 蒸除未反应的 N, N-二乙基乙二胺和丙酮得到下图所 示的脂酰 (-N, N-二乙基;)乙二胺型表面活性剂 (;产物 e;), 产率 89%。

H(CH

产物 e

图中 , j, 是相应位置的亚甲基(一 CH 2 — ) 的数目, i+j= \6 实施例 6

在 0.01 mol油酸中加入 0.04 mol苯和 0.02 mol催化剂 A1C1 3 , 在 65 °C下反 应 6 h, 回收催化剂, 蒸除未反应的苯; 加入 0.03 mol氯化亚砜溶于 20 mL三氯 甲烷中,在 30 °C下反应 2 h,蒸除未反应的氯化亚砜和三氯甲烷;加入 0.03 mol N,N-二甲基 -1,3丙二胺和 0.01 mol缚酸剂 Na 2 CO 3 溶于 20 mL丙酮中,在 60 。C 下反应 4 h, 分离固体回收缚酸剂, 蒸除未反应的 N, N-二甲基 -1,3丙二胺和丙 酮, 得到脂酰 (-Ν, Ν-二甲基)丙二胺型表面活性剂 (产物 a), 产率 88%。 实施例 7

在 0.01 mol油酸中加入 0.06 mol苯和 0.02 mol催化剂 A1C1 3 , 在 65 °C下反 应 6 h, 回收催化剂, 蒸除未反应的苯; 加入 0.03 mol氯化亚砜溶于 20 mL三氯 甲烷中,在 30 °C下反应 2 h,蒸除未反应的氯化亚砜和三氯甲烷;加入 0.03 mol N,N-二甲基 -1,3丙二胺和 0.01 mol缚酸剂 Na 2 CO 3 溶于 20 mL丙酮中,在 60 。C 下反应 4 h, 分离固体回收缚酸剂, 蒸除未反应的 N, N-二甲基 -1,3丙二胺和丙 酮, 得到脂酰 (-Ν, Ν-二甲基)丙二胺型表面活性剂 (产物 a), 产率 87%。 实施例 8

在 0.01 mol油酸中加入 0.05 mol苯和 0.015 mol催化剂 A1C1 3 , 在 65 °。下 反应 6 h, 回收催化剂, 蒸除未反应的苯; 加入 0.03 mol氯化亚砜溶于 20 mL 三氯甲烷中,在 30 °C下反应 2 h,蒸除未反应的氯化亚砜和三氯甲烷;加入 0.03 mol N, N-二甲基 -1,3丙二胺和 0.01 mol缚酸剂 Na 2 CO 3 溶于 20 mL丙酮中, 在 60 °C下反应 4 h, 分离固体回收缚酸剂, 蒸除未反应的 N, N-二甲基 -1,3丙二 胺和丙酮, 得到脂酰 (-Ν, Ν-二甲基;)丙二胺型表面活性剂 (产物 a), 产率 86%。 实施例 9

在 0.01 mol油酸中加入 0.05 mol苯和 0.03 mol催化剂 A1C1 3 , 在 65 °C下反 应 6 h, 回收催化剂, 蒸除未反应的苯; 加入 0.03 mol氯化亚砜溶于 20 mL三氯 甲烷中,在 30 °C下反应 2 h,蒸除未反应的氯化亚砜和三氯甲烷;加入 0.03 mol N,N-二甲基 -1,3丙二胺和 0.01 mol缚酸剂 Na 2 CO 3 溶于 20 mL丙酮中,在 60 。C 下反应 4 h, 分离固体回收缚酸剂, 蒸除未反应的 N, N-二甲基 -1,3丙二胺和丙 酮, 得到脂酰 (-Ν, Ν-二甲基)丙二胺型表面活性剂 (产物 a), 产率 90%。

实施例 10

在 0.01 mol油酸中加入 0.03 mol苯和 0.01 mol催化剂 A1C1 3 , 在 65 °C下反 应 6 h, 回收催化剂, 蒸除未反应的苯; 加入 0.03 mol氯化亚砜溶于 20 mL三氯 甲烷中,在 30 °C下反应 2 h,蒸除未反应的氯化亚砜和三氯甲烷;加入 0.03 mol N,N-二甲基 -1,3丙二胺和 0.01 mol缚酸剂 Na 2 CO 3 溶于 20 mL丙酮中,在 60 。C 下反应 4 h, 分离固体回收缚酸剂, 蒸除未反应的 N, N-二甲基 -1,3丙二胺和丙 酮, 得到脂酰 (-Ν, Ν-二甲基)丙二胺型表面活性剂 (产物 a), 产率 80%。

实施例 11

在 0.01 mol油酸中加入 0.07 mol苯和 0.01 mol催化剂 A1C1 3 , 在 65 °C下反 应 6 h, 回收催化剂, 蒸除未反应的苯; 加入 0.03 mol氯化亚砜溶于 20 mL三氯 甲烷中,在 30 °C下反应 2 h,蒸除未反应的氯化亚砜和三氯甲烷;加入 0.03 mol N,N-二甲基 -1,3丙二胺和 0.01 mol缚酸剂 Na 2 CO 3 溶于 20 mL丙酮中,在 60 。C 下反应 4 h, 分离固体回收缚酸剂, 蒸除未反应的 N, N-二甲基 -1,3丙二胺和丙 酮, 得到脂酰 (-Ν, Ν-二甲基)丙二胺型表面活性剂 (产物 a), 产率 78%。

实施例 12 采用人造非均质岩心, 水相渗透率为 0.380 μηι 2 , 分别采用油田注入水配置 的由实施例 1-5所得的浓度为 0.1%表面活性剂溶液为驱替液, 驱替速度为 5m/d。 与直接采用注入水驱替比较,提高原油采收率 分别为 14.8% 、 7.1%、 3.9%、 8.4%、 6.2% (;原油采收率指采出原油量与岩心中原始饱 原油量的百分比, 提高原油采 收率值为在相同评价条件下, 微生物驱原油采收率值与完全水驱原油采收率 值之

实施例 13 在某油田注水井注入采用实施例 1所得的表面活性剂溶液 (;注入水配置, 0.10%, wt%) 26 m 3 , 然后恢复正常注水, 与注前相比, 相同工作条件下日注 量由 25 m 3 提高到 32 m 3 , 提高 28%。 实施例 14

某采油井含水 83%, 日产液 4.3 m 3 , 清蜡周期 21天, 采用实施例 4所得的 表面活性剂 (;清水配置, 50%, wt%) 进行清防蜡试验, 共进行 2次作业, 分别 注入溶液 100 L、 80 L, 平均清蜡周期延长至 46天。 实施例 15

某采油井含水 86%, 日产液 5.6 m 3 , 清蜡周期 28天, 采用实施例 5所得的 表面活性剂 (;清水配置, 50%, wt%) 进行清防蜡试验, 共进行 3次作业, 分别 注入溶液 100 L、 80 L, 60L, 平均清蜡周期延长至 51天。

本发明中的脂酰二胺表面活性剂来源于动植物 油脂, 合成工艺简单、 速度 快、 产率高。 本反应所得的脂酰二胺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 性能, 是目前油田 中使用的大部分表面活性剂(如石油磺酸盐和 烷基苯磺酸盐)的潜在的替代品。

实施例反应条件

实施例产物性质

(表面张力: 实施例产物的在临界胶束浓度处的表面张力; 油水界面张力: 实施例产物 在地层水中浓度高于临界胶束浓度后的油水间 的界面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