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ADAPTER JOINT MECHANISM OF LAMP TUBE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3/163924
Kind Code:
A1
Abstract:
An adapter joint mechanism of a lamp tube comprises an upper cover body (10), a lower cover body (12) and an electric connecting structure (14). The upper cover body (10) comprises a first surface (102), a second surface (104) and at least two perforations (107) which meet a first specification and are disposed on the first surface (102). The lower cover body (12) comprises a first chamber (122) and a second chamber (124) arranged in segments difference manner. The first chamber (122) and the second chamber (124) are respectively covered mutually by the first surface (102) and the second surface (104) of the upper cover body (10). The second chamber (124) corresponding to the second surface (104) is fixed with at least two contact columns (123) meeting a second specification. A part of the two contact columns (123) is exposed outside the lower cover body (12), and the exposed part of the contact columns (123) is positioned on one side of the first chamber (122). The electric connecting structure (14) is accommodated in the lower cover body (12), and connects two electrode pins (21) of a lamp tube (2) and the two contact columns (123) in signal manner, the lamp tube (2) being accommodated in two perforations (107).

Inventors:
CHEN MINGYUN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3/074416
Publication Date:
November 07, 2013
Filing Date:
April 19, 2013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LIVINGSTYLE ENTPR LTD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H01R33/94; F21V19/00; F21V21/10
Foreign References:
CN201022135Y2008-02-13
CN201180961Y2009-01-14
CN202581179U2012-12-05
EP1850426A12007-10-31
CN2829150Y2006-10-18
Attorney, Agent or Firm:
RUNPING & PARTNERS (CN)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CN)
Download PDF:
Claims:
权利要求

1、 一种灯管转换接头机构, 包括:

上盖体, 其包括一第一表面、 一第二表面以及设置于该第一表面上的符合一第 一规格的至少二穿孔;

下盖体, 其包括成段差安排的一第一室、 一第二室, 该第一室以及该第二室分 别与该上盖体的该第一表面以及该第二表面相互盖合, 其中对应该第二表面的该第 二室固定有符合一第二规格的至少二接触柱, 且该至少二接触柱的一部分暴露于该 下盖体外且暴露出的该至少二接触柱位于该第一室的一侧; 以及

电连接结构, 其容置于该下盖体中, 其中该电连接结构信号连接容置于该二穿 孔中的一灯管的二电极接脚与该至少二接触柱。

2、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灯管转换接头机构, 其中该第一规格为 T8灯管规格以 及该第二规格为 T5灯管规格, 或者该第一规格为非 T8且非 T5灯管规格以及该第 二规格为 T5灯管规格。

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灯管转换接头机构, 其中该第一表面以及该第二表面 两者至少之一的侧缘设置至少一卡扣以与该下盖体盖合, 或者该灯管转换接头机构 还包括于该下盖体上对应该卡扣的位置处设置的卡槽, 以与该卡扣卡合。

4、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灯管转换接头机构, 其中该电连接结构包括容置于该 第一室中的第一导电连接片、 容置于该第二室中的第二导电连接片以及连接该第一 导电连接片与该第二导电连接片的导线。

5、 如权利要求 4所述的灯管转换接头机构, 其中当该灯管的该二电极接脚穿 过该二穿孔而容置于该第一室中时, 该第一导电连接片信号连接该二电极接脚, 或 者该灯管转换接头机构还包括该第二导电连接片信号连接该二接触柱。

6、 如权利要求 4所述的灯管转换接头机构, 其中该导线的一第一端焊接至该 第一导电连接片, 且该导线的一第二端铆接至该第二导电连接片。

7、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灯管转换接头机构, 其中该上盖体还包括连接该第一 表面与该第二表面的侧壁, 且该侧壁大致垂直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表面。 8、 如权利要求 Ί所述的灯管转换接头机构, 其中该侧壁的一第一边连接该第 一表面且该侧壁的相对该第一边的一第二边连接该第二表面, 使得该第一表面与该 第二表面不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或是同一垂直面上。

9、 如权利要求 8所述的灯管转换接头机构, 其中该至少二接触柱由邻近该第 一边的位置穿出该第二室而暴露于该下盖体外。

10、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灯管转换接头机构, 其中该至少二接触柱为二铜柱。

11、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灯管转换接头机构, 其中该上盖体为一体成型或组件 式, 以及该下盖体为一体成型或组件式。

Description:
灯管转换接头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照明装置的转换接头机构, 特别是关于一种灯管的转换接头 机构。 龍

T5、 Τ8 是常用的灯管, 一般来说荧光灯管的规格是根据灯管外径来分 类的, 将一英寸 (25.4毫米) 分成 8个等分, 每一等分为 Tl, Τ8就是 8等分, 刚好是一 英寸数 (25.4毫米) 外径的灯管, 而 Τ5则只有 5等分, 所以不足一英寸, 比 Τ8小 些, 所以 Τ5、 Τ8就是指灯管的外径大小, 一般来说灯管越细发光效率越高 (相同 功率下), 该些灯管除了管径不同外, 其发光效率、 耗电量、 及演色性及价格等亦 有所不同。

目前一般家庭、学校或是公司行号等场所所使 用的大多是价格便宜的 Τ8灯管, 然而 Τ8灯管每秒的频闪次数仅 60次, 若长时间处于 Τ8灯管的灯光下, 不仅眼睛 容易感到疲累, 亦会造成视力的衰退; 与 Τ8灯管相较, Τ5灯管每秒频闪次数高达 30,000至 50,000次, 对人类的肉眼而言, 完全察觉不出其闪烁的程度, 也大幅地 降低了使用者肉眼的负担, 且在同样的功率下, Τ5 灯管亦因发光效率佳而具有较 Τ8灯管更高的亮度, 换言之, 即 Τ5灯管较为省电, 故, 于高功率的 Τ5灯管问世 后, 即有愈来愈多的使用者意欲采用不伤眼且较省 电的高功率 Τ5灯管, 然而, Τ5 灯管却因管径与 Τ8灯管相异的缘故,其接脚间的间距较 Τ8灯管为小而无法安装于 Τ8灯座上, 故, 若欲采用 Τ5灯管, 须连灯座一起替换才行, 不仅安装过程极为麻 烦, 亦造成资源的浪费。 类似的, 对于采用 Τ5灯座者, 如因所需而欲采用 Τ8灯管 时, 亦无法直接将 Τ8灯管安装于 Τ5灯座上。

中国台湾专利第 Μ288049 号揭露一种灯管转换头, 其转接头的插孔形成于一 电路板上, 再透过电路板的预设电路转换另一插接柱。 中国台湾专利第 Μ334273 号则揭露一种灯管转换头, 其转接头则是利用金属的组件取代电路板来简 化结构。 上述的两种方式, 应用于传统荧光日光灯管, 因灯管安装于灯座上后, 灯管与灯座 之间仍保有间隙, 故使用转接头即使些许改变灯管的长度, 加上转接头的灯管仍可 以安装于灯座上。 然而, 对于灯管长度变化容许较小的灯座而言, 例如 LED灯管 的灯座, 维持灯管原本的长度就显得非常重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 提供一种灯管转换接头机 构, 可应用于 T8或其它规格灯管欲延用 T5灯座时, 可以不须更换 T5灯座。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灯管转换接 头机构,其组件简化且容易组装, 可以大幅降低制作成本。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 提供一种灯管转换接头机构, 利用其结构设计控制灯 管转换接头机构的尺寸, 藉以使得灯管在安装该灯管转换接头机构前后 的长度维持 一致。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灯管转换接 头机构, 包括 一上盖体、 一下盖体以及一电连接结构。 该上盖体包括一第一表面、 一第二表面以 及设置于该第一表面上的符合一第一规格的至 少二穿孔。 该下盖体包括成段差安排 的一第一室、 一第二室, 该第一室以及该第二室分别与该上盖体的该第 一表面以及 该第二表面相互盖合, 其中对应该第二表面的该第二室固定有符合一 第二规格的至 少二接触柱, 且该至少二接触柱的一部分暴露于该下盖体外 且暴露出的该至少二接 触柱位于该第一室的一侧。 该电连接结构容置于该下盖体中, 其中该电连接结构信 号连接容置于该二穿孔中的一灯管的二电极接 脚与该至少二接触柱。

较佳地, 该第一规格为 T8灯管规格以及该第二规格为 T5灯管规格, 或者该第 一规格为非 T8且非 T5灯管规格以及该第二规格为 T5灯管规格。

较佳地, 该第一表面以及该第二表面两者至少之一的侧 缘设置至少一卡扣以与 该下盖体盖合, 或者该灯管转换接头机构还包括于该下盖体上 对应该卡扣的位置处 设置的卡槽, 以与该卡扣卡合。

较佳地, 该电连接结构包括容置于该第一室中的第一导 电连接片、 容置于该第 二室中的第二导电连接片以及连接该第一导电 连接片与该第二导电连接片的导线。

较佳地, 当该灯管的该二电极接脚穿过该二穿孔而容置 于该第一室中时, 该第 一导电连接片信号连接该二电极接脚, 或者该灯管转换接头机构还包括该第二导电 连接片信号连接该二接触柱。

较佳地, 该导线的一第一端焊接至该第一导电连接片, 且该导线的一第二端铆 接至该第二导电连接片。 较佳地, 该上盖体还包括连接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表面 的侧壁, 且该侧壁大致 垂直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表面。

较佳地, 该侧壁的一第一边连接该第一表面且该侧壁的 相对该第一边的一第二 边连接该第二表面, 使得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表面不位于同一水平 面上或是同一垂 直面上。

较佳地, 该至少二接触柱由邻近该第一边的位置穿出该 第二室而暴露于该下盖 体外。

较佳地, 该至少二接触柱为二铜柱。

较佳地, 该上盖体为一体成型或组件式, 以及该下盖体为一体成型或组件式。 本发明的灯管转换接头机构, 可将符合第一规格 (例如 T8或其它灯管规格) 的灯管连接至符合第二规格 (例如 T5灯管规格) 的灯座上, 避免更换第二规格的 灯座, 更重要的是, 本发明利用段差设计, 可以保持具有灯头的灯管安装上该灯管 转换接头机构的长度与未安装该灯管转换接头 机构的长度一致, 可以避免现有的转 换接头安装于灯管上时造成灯管总长度增加的 缺点。 并且, 本发明的灯管转换接头 机构, 组件简单, 能够简化组装程序与步骤, 适合大量生产且具有较低的成本, 同 时设计上可以确保信号连接的稳定。 附图说明

图 1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灯管转换接头机构的 解示意图。

图 2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电连接结构组合示意 。

图 3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电连接结构容置于下 体中的俯视示意图。

图 4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灯管转换接头机构的 体侧视示意图。

图 5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灯管转换接头机构与 管结合的立体侧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以下所称的规格, 无论是第一规格或第二规格, 是指根据灯管外径来作 为灯管的规格。 目前依据此分类规格的灯管, 其电极接脚的间距亦有规定。 因此, 以下的技术方案即对于符合不同规格的电极接 脚提供转换的机构。

其次, 本发明以下的电极接脚, 主要以目前灯管的二电极接脚为举例说明, 但 可以理解的, 电极接脚的数目大于二者, 亦可应用本发明所提出的技术方案来解决 不同间距的电极接脚转换的问题。

又, 本发明以下的灯管转换接头机构, 其可以为高分子材料或其它绝缘材料制 作, 例如阻燃性聚碳酸, 但上述仅用于举例, 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图 1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灯管转换接头机构的 解示意图。 参照图 1, 灯管 转换接头机构 1包括一上盖体 10、 一下盖体 12以及一电连接结构 14。

上盖体 10包括一第一表面 102、 一第二表面 104以及设置于该第一表面 102 上的符合一第一规格的至少二穿孔 107。 其次, 上盖体 10更包括一侧壁 106, 连接 第一表面 102与第二表面 104,且侧壁 106大致垂直第一表面 102与第二表面 104, 其中侧壁 106的一第一边 1061连接第一表面 102,相对第一边 1061的一第二边 1062 连接第二表面 104, 使得第一表面 102与第二表面 104不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或是同 一垂直面上。 因此, 上盖体 10的第一表面 102与第二表面 104呈现一段差的形状 安排。

其次, 图 1中的侧壁 106和第一表面 102或第二表面 104或两者可为一体成型 或相互组装而成, 或以其它的方式固定一起。 此外, 可以选择的, 侧壁 106本身亦 可为一片式或组片式, 当侧壁 106为组片时, 亦可为调整高度的态样, 即可调整侧 壁 106的第一边 1061和第二边 1062之间的距离,进而调整第一表面 102和第二表 面 104之间的垂直距离。

又, 第一表面 102 以及第二表面 104两者至少之一的一侧缘设置至少一卡扣 105, 其可用于与下盖体 12盖合之用。 要说明的是, 本实施例中第一表面 102、 第 二表面 104、 卡扣 105以及侧壁 106的几何外型可以依据所需而有不同的设计, 例 如第一表面 102用以承接灯头 2, 其可具有一大致平坦的表面, 侧壁 106可具有一 弧形表面以匹配灯头 2的外型等等。

再者, 穿孔 107则具适当大小和形状, 以提供灯管的灯头 2的二电极接脚 21 穿插之用, 其中二穿孔 107的间距相当于二电极接脚 21的间距, 灯头 2的直径则 符合以管径分类的第一规格, 于本实施例中为一 T8灯管规格。 依据上述, 当灯头 2 的二电极接脚 21穿插于二穿孔 107中时, 侧壁 106邻近灯头 2的一部分。

其次, 下盖体 12包括成段差安排的一第一室 122、 一第二室 124, 其可分别与 上盖体 10的第一表面 102以及第二表面 104相互盖合, 其中, 第一室 122对应第 一表面 102, 第二室 124对应第二表面 104。 于本实施例中, 下盖体 12于对应上盖 体 10的卡扣 105的位置处设置卡槽 125以与卡扣 105卡合。可以理解的, 卡槽 125 的位置与大小设计并无限制, 只要与卡扣 105匹配即可。

又, 在上盖体 10的侧壁 106为组片式且可调整高度时, 配合的下盖体 12亦可 为组件式的, 即框围出第一室 122的结构与框围出第二室 124的结构可为组装或其 它固定的方式, 藉以调整第一室 122与第二室 124之间的段差高度。 可以选择的, 下盖体 12亦可为一体成型的。

又, 下盖体 12更包括至少二接触柱 123, 该至少二接触柱 123固定于第二室 124中, 例如于第二室 124中设置槽孔 (图上未绘) 穿设二接触柱 123, 且接触柱 123的间距符合一第二规格, 例如第二规格为一 T5灯管规格。 其次, 二接触柱 123 穿过第二室 124的槽孔后, 二接触柱 123的一部分被暴露于下盖体 12外, 且暴露 出的二接触柱 123相邻于第一室 122。若以盖合于下盖体 12的上盖体 10的侧壁 106 来看, 二接触柱 123由邻近侧壁 106的第一边 1061的位置穿出第二室 124而暴露 于下盖体 12外。 再者, 二接触柱 123可用传导良好的材料制作, 例如利用铜柱来 作为二接触柱 123。 可以理解的, 本实施例中的二接触柱 123所符合的灯管规格为 符合 T5灯管规格, 穿孔 107所符合的灯管规格则不限于上述的 T8灯管规格, 亦可 为符合 T9、 T12等其它灯管规格。

依据上述, 下盖体 12的段差外型与上盖体 10的段差外型匹配, 使得两者能够 完全盖合。 又, 下盖体 12的段差设计, 使得暴露出的二接触柱 123位于第一室 122 的一侧, 如此使得整个灯管转换接头机构 1的尺寸并不会有二接触柱 123突出而造 成整体长度变长。 当灯头 2的二电极接脚 21穿插于二穿孔 107中时, 灯头 2的二 电极接脚 21与二接触柱 123并排, 因此装配灯管转换接头机构 1并不会使得灯管 的总长度增加, 而是与原来灯管的长度一致。

其次, 电连接结构 14则信号连接容置于二穿孔 107中的灯头 2的二电极接脚 21与下盖体 12的二接触柱 123。 图 2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电连接结构组合示意 图, 图 3则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电连接结构容置于 盖体中的俯视示意图。 请同 时参照图 1、 图 2以及图 3, 电连接结构 14包括一第一导电连接片 141、 第二导电 连接片 142以及一导线 143, 其中第一导电连接片 141容置于下盖体 12的第一室 122中, 第二导电连接片 142容置于下盖体 12的第二室 124中, 导线 143则连接第 一导电连接片 141与第二导电连接片 142。 于一实施例中, 导线 143可以以可挠性 材料包覆可导电的材料制作, 以便于设置于下盖体 12中, 其中导线 143的一第一 端 1431可利用焊接的方式连接第一导电连接片 141, 导线 143的一第二端 1432铆 接至第二导电连接片 142, 导线 143的长度可大于第一导电连接片 141和第二导电 连接片 142之间的距离, 以保留调整时的弹性。

又, 第一导电连接片 141可以以金属片弯折成适当的几何形状且设置 位置对应 于上盖体 10的二穿孔 107附近, 以便当灯管 2的二电极接脚 21穿过二穿孔 107而 容置于下盖体 12的第一室 122中时,第一导电连接片 141信号连接二电极接脚 21。 可以理解的, 下盖体 12的第一室 122中可设置其它的限位结构 126、 128 , 其中限 位结构 126用以稳固穿过二穿孔 107的二电极接脚 21, 稳固二电极接脚 21与第一 导电连接片 141的接触, 限位结构 128则可稳固第一导电连接片 141于第一室 122 中的位置。

再者, 容置于第二室 124的第二导电连接片 142亦可以金属片制作, 例如一设 有二孔洞的扁平金属片, 其中第二导电连接片 142的二孔洞对应下盖体 12的二接 触柱 123, 以便二接触柱 123穿过且信号连接第二导电连接片 142。 依据上述, 本 实施例的电连接结构 14可以利用金属片与导线的组合来实现, 方便组装于灯管转 换接头机构中。

图 4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灯管转换接头机构的 体侧视示意图。 图 5为本发 明的一实施例的灯管转换接头机构与灯管结合 的立体侧视示意图。 依据上述, 本发 明的灯管转换接头机构 1利用段差设计, 可以保持具有灯头 2的灯管 3安装上灯管 转换接头机构 1的长度与未安装灯管转换接头机构 1的长度一致, 可以避免现有的 转换接头安装于灯管上时造成灯管总长度增加 的缺点。 并且, 本发明的灯管转换接 头机构 1的组件简单, 简化了组装灯管转换接头机构的程序与步骤, 适合大量生产 且具有较低的成本, 同时设计上可以确保信号连接的稳定, 因此是具有新颖以及进 步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