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AIR INTERCHANGER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3/127284
Kind Code:
A1
Abstract:
An air interchanger (100) comprises a panel portion (21), a wind tunnel portion (10) having a blower mounted therein, and a flange portion (20). The wind tunnel portion (10) is recessed toward the inner side of the wind tunnel and has two or more than two recesses (11) formed, each recess (11) has a guide bolt (50) provided therein, and the guide bolt (50) can be turned from indoors. Each recess (11) has an accommodating area (12) and a guide area (13) in communication with each other provided therein. The accommodating area (12) has a mounting piece (40) provided therein, and a connection piece (42) and a bend piece (43) parallel to the flange portion (20) are integrally formed on a substrate (41) of the mounting piece (40). When the guide bolt (50) is turned in a forward direction, the bend piece (43) comes out of the accommodating area (12) through rotation and protrudes from the wind tunnel portion (10) to a radial direction of a column of the wind tunnel portion (10), and through the pull of the guide bolt (50), the bend piece (43) runs through the guide area (13) to move toward a flat plate (30), so that the bend piece (43) and the flange portion (20) together clamp two sides of the flat plate (30). When the guide bolt (50) is turned in a reverse direction, through the pull of the guide bolt (50), the mounting piece (40) runs through the guide area (13) and is returned to and accommodated in the accommodating area (12). The present invention is advantageous in that the air interchanger (100) can be easily mounted and demounted.

More Like This:
Inventors:
LI HONGZHAO (CN)
HONG JIAHAN (CN)
HE CHINAN (CN)
HU BIN (CN)
ZHANG XIAOFEI (CN)
HASEGAWA NORIHIKO (JP)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3/071123
Publication Date:
September 06, 2013
Filing Date:
January 30, 2013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PANASONIC ECO SYS GUANGDONG CO (CN)
PANASONIC CORP (JP)
International Classes:
F04D25/14; F04D29/60; F24F7/013
Foreign References:
CN101825109A2010-09-08
CN201448273U2010-05-05
CN2811637Y2006-08-30
KR20110009419U2011-10-06
JP2009299997A2009-12-24
JP2008232450A2008-10-02
Attorney, Agent or Firm:
CHINA SCIENCE PATENT & TRADEMARK AGENT LTD. (CN)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CN)
Download PDF:
Claims:
权 利 要 求

1、 一种换气装置, 包括面板部、 内装有送风机的风洞部和法兰部, 所 述的法兰部位于室内, 所述的风洞部穿过平板开口延伸到室外, 其特征在 于:

所述的风洞部包括从法兰部延设的风洞本体部、 和与该风洞本体部卡 合的风洞盖;

所述风洞本体部的外周面向风洞内侧凹陷形成二个或者二个以上的凹 部;

每个凹部内设有相连通的收纳区域和引导区域;

每个凹部内都设有引导螺栓, 该引导螺栓沿风洞部的轴方向贯穿所述 凹部, 该引导螺栓可从室内侧被转动;

所述的收纳区域内设有安装片, 在安装片上的基板上一体分别形成与 法兰部平行的连接片和折弯片, 连接片上形成有与引导螺栓配合的螺母孔; 所述的收纳区域凹陷的深度为安装片被收纳时, 安装片不突出于风洞 部外周的深度;

当正向旋转引导螺栓时, 所述的折弯片从所述的收纳区域内转出、 从 风洞部向风洞部圆柱的径向方向突出, 并通过引导螺栓的牵引, 穿过引导 区域向平板侧移动, 与法兰部一起夹住平板的两侧;

再当反向旋转引导螺栓, 所述的安装片通过引导螺栓的牵引, 穿过引 导区域回到并收纳在收纳区域中。

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换气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连接片位于 基板的外侧, 连接片的外周形成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 第一凹部和第二凹 部通过圆弧片连接;

所述的凹部上形成与引导螺栓平行的第一平行筋, 当安装片以引导螺 栓为轴旋转时, 所述的第一平行筋与连接片外周的第一凹部接触, 使安装 片停止转动;

还设置与第一平行筋平行的第二平行筋, 连接片外周的第二凹部与所 述第二平行筋接触而使安装片远离第一平行筋的转动动作停止。

3、 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换气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第二平行筋 的收纳区域侧形成与第一平行筋倾斜连接的倾斜筋, 当安装片在引导螺栓 带动下移动时, 所述的连接片与所述的倾斜筋接触, 使折弯片从所述的收 纳区域内转出、 从风洞部向风洞部圆柱的径向方向突出。

4、 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换气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风洞盖的法 兰部侧相对凹部的部分形成缺口部, 该缺口部包括缺口斜边和缺口底边; 在风洞盖嵌合在风洞本体部的状态下, 所述的缺口底边与所述的收纳 区域的室外侧壁设于同一位置, 所述的缺口斜边覆盖一部分凹部。

5、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换气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风洞部为由 所述的风洞本体部和风洞盖一体成型;

所述的连接片位于基板的内侧, 连接片的外周形成第一凹部和第二凹 部, 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通过圆弧片连接, 连接片在第一凹部之外远离基 板之处凸出形成凸块;

所述的凹部上形成与引导螺栓平行的第二平行筋, 当安装片以引导螺 栓为轴旋转时, 所述的第二平行筋与连接片外周的第二凹部接触, 使安装 片停止转动;

还设置与第二平行筋平行的第一平行筋, 连接片外周的第一凹部与所 述第一平行筋接触而使安装片远离第二平行筋的转动动作停止。

6、 根据权利要求 5所述的换气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第一平行筋 的收纳区域底面形成与第二平行筋倾斜连接的倾斜凹槽, 当安装片在引导 螺栓带动下移动时, 所述的连接片的凸块在所述的倾斜凹槽中滑动, 使折 弯片从所述的收纳区域内转出、 从风洞部向风洞部圆柱的径向方向突出。

7、 根据权利要求 5所述的换气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收纳区域远 离法兰部的方向的室外侧壁上设有开孔, 在所述的基板的边上对应开孔的 位置形成凸出的插入片, 该插入片能插入所述的开孔中。

8、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换气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引导螺栓为 螺栓头带垫圈的带垫圈螺栓;

所述的面板部设有直径与螺栓头的直径相等并小于垫圈的直径的带翻 边的开孔, 所述的开孔的翻边顶端与所述的引导区域的室内侧壁之间形成 收纳垫圈的空间。

9、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换气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引导螺栓为 带翻边的螺栓;

所述的面板部设有直径与螺栓头的直径相等并小于螺栓翻边的直径的 带翻边的开孔, 所述的开孔的翻边顶端与所述的引导区域的室内侧壁之间 形成收纳螺栓翻边的空间。

10、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换气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折弯片与所 述平板接触的一侧设有具有弹性的缓冲部, 并能在所述折弯片与法兰部夹 住所述平板时, 使折弯片与平板两者之间不会互相错动或滑动。

Description:
换气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换气装置。 背景技术

图 1 是一种公知的换气装置示意图, 一般安装在连通室内与室外的风 路的平板 (窗户或墙壁等) 上, 包括: 换气装置主体 1 和安装在换气装置 主体室内侧的面罩 2, 所述换气装置主体 1由面板 2、 框体 3以及与位于所 述框体 3室外侧、 并连通室内外的作为风路的风洞部 4所构成, 换气装置 主体 1设置于室内侧, 风洞部 2设置于室外侧。 此时需要将风洞部 2固定 在平板上。

现有技术中采用的固定方式有采用弹簧片和垫 圈结构的, 如中国专利 ZL95120086. 0 / JP3255824o 但是这种方式中, 为防止室外的雨水通过平板 与垫圈之间的间隙进入室内侧, 需要用玻璃胶填满开口与垫圈之间的间隙, 安装时必须先等待 3小时左右的时间让玻璃胶干透后才能进行下 步操作, 安装歩骤繁琐且浪费工时。

现有技术中还有采用插销件和驱动件结构的, 如中国专利

ZL200420047710. 1。 但是这些方式中由于插销件自身的重力作用, 驱动件 有可能不能带动插销件旋转到锁定位置, 导致插销件与平板之间的接触面 积变小, 安装较困难, 且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先有技术的课题, 特提供一种安装方便、 稳定, 且 螺栓不会发生跌落的换气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换气装置, 包括面板部、 内装有送 风机的风洞部和法兰部, 所述的法兰部位于室内, 所述的风洞部穿过平板 开口延伸到室外, 所述的风洞部包括从法兰部延设的风洞本体部 、 和与该 风洞本体部卡合的风洞盖; 所述风洞本体部的外周面向风洞内侧凹陷形成 二个或者二个以上的凹部; 每个凹部内设有相连通的收纳区域和引导区域 ; 每个凹部内都设有引导螺栓, 该引导螺栓沿风洞部的轴方向贯穿所述凹部, 该引导螺栓可从室内侧被转动; 所述的收纳区域内设有安装片, 在安装片 上的基板上一体分别形成与法兰部平行的连接 片和折弯片, 连接片上形成 有与引导螺栓配合的螺母孔; 所述的收纳区域凹陷的深度为安装片被收纳 时, 安装片不突出于风洞部外周的深度; 当正向旋转引导螺栓时, 所述的 折弯片从所述的收纳区域内转出、 从风洞部向风洞部圆柱的径向方向突出, 并通过引导螺栓的牵引, 穿过引导区域向平板侧移动, 与法兰部一起夹住 平板的两侧; 再当反向旋转引导螺栓, 所述的安装片通过引导螺栓的牵引, 穿过引导区域回到并收纳在收纳区域中。

所述的连接片位于基板的外侧, 连接片的外周形成第一凹部和第二凹 部, 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通过圆弧片连接; 所述的凹部上形成与引导螺栓 平行的第一平行筋, 当安装片以引导螺栓为轴旋转时, 所述的第一平行筋 与连接片外周的第一凹部接触, 使安装片停止转动; 还设置与第一平行筋 平行的第二平行筋, 连接片外周的第二凹部与所述第二平行筋接触 而使安 装片远离第一平行筋的转动动作停止。

所述的第二平行筋的收纳区域侧形成与第一平 行筋倾斜连接的倾斜 筋, 当安装片在引导螺栓带动下移动时, 所述的连接片与所述的倾斜筋接 触, 使折弯片从所述的收纳区域内转出、 从风洞部向风洞部圆柱的径向方 向突出。

所述的风洞盖的法兰部侧相对凹部的部分形成 缺口部, 该缺口部包括 缺口斜边和缺口底边; 在风洞盖嵌合在风洞本体部的状态下, 所述的缺口 底边与所述的收纳区域的室外侧壁设于同一位 置, 所述的缺口斜边覆盖一 部分凹部。

所述的风洞部为由所述的风洞本体部和风洞盖 一体成型; 所述的连接 片位于基板的内侧, 连接片的外周形成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 第一凹部和 第二凹部通过圆弧片连接, 连接片在第一凹部之外远离基板之处凸出形成 凸块; 所述的凹部上形成与引导螺栓平行的第二平行 筋, 当安装片以引导 螺栓为轴旋转时, 所述的第二平行筋与连接片外周的第二凹部接 触, 使安 装片停止转动; 还设置与第二平行筋平行的第一平行筋, 连接片外周的第 一凹部与所述第一平行筋接触而使安装片远离 第二平行筋的转动动作停 止。

所述的第一平行筋的收纳区域底面形成与第二 平行筋倾斜连接的倾斜 凹槽, 当安装片在引导螺栓带动下移动时, 所述的连接片的凸块在所述的 倾斜凹槽中滑动, 使折弯片从所述的收纳区域内转出、 从风洞部向风洞部 圆柱的径向方向突出。

所述的收纳区域远离法兰部的方向的室外侧壁 上设有开孔, 在所述的 基板的边上对应开孔的位置形成凸出的插入片 , 该插入片能插入所述的开 孔中。

所述的引导螺栓为螺栓头带垫圈的带垫圈螺栓 ; 所述的面板部设有直 径与螺栓头的直径相等并小于垫圈的直径的带 翻边的开孔, 所述的开孔的 翻边顶端与所述的引导区域的室内侧壁之间形 成收纳垫圈的空间。

所述的引导螺栓为带翻边的螺栓; 所述的面板部设有直径与螺栓头的 直径相等并小于螺栓翻边的直径的带翻边的开 孔, 所述的开孔的翻边顶端 与所述的引导区域的室内侧壁之间形成收纳螺 栓翻边的空间。

所述折弯片与所述平板接触的一侧设有具有弹 性的缓冲部, 并能在所 述折弯片与法兰部夹住所述平板时, 使折弯片与平板两者之间不会互相错 动或滑动。

本发明的当正向和反向旋转引导螺栓, 仅是用于说明两个相反的旋转 方向, 不限制正向一定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可以简单地进行换气装置的安装和拆卸。 附图说明

图 1是一种公知的换气装置示意图;

图 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 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安装片示意图;

图 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凹部的局部分解示意 ;

图 5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引导螺栓安装剖视图

图 6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安装片位于不同位置 局部剖视放大图; 图 7A是显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位于风洞本体部 下部的凹部中安装 片随着引导螺栓的旋转而进行的活动轨迹的示 意图;

图 7B是显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位于风洞本体部 上部的凹部中安装 片随着引导螺栓的旋转而进行的活动轨迹的示 意图;

图 8是显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缓冲部的局部 大图;

图 9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 10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安装片示意图;

图 11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凹部的局部分解示意 ;

图 1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凹部的局部放大示意 ;

图 13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引导螺栓安装剖视图

图 14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安装片位于不同位置 局部剖视放大图; 图 15是显示了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位于风洞本体部 部的凹部中安装片 随着引导螺栓的旋转而进行的活动轨迹的示意 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 2至图 8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如图 2所示, 换气装置 100包括面板部 21、 内装有送风机的风洞部 10 和法兰部 20, 法兰部 20位于室内, 所述风洞部 10穿过玻璃之类的平板 30 开口 31延伸到室外。

且面板部 21嵌合在法兰部 20的周围, 设有通风用间隙的前面板 22覆 盖该面板部 21而设置。 风洞部 10还设有运行时会打开的开关帘 15。

风洞部 10的外周面形成四个凹部 11, 每个凹部 11内设有互相连通的 收纳区域 12和引导区域 13。

收纳区域 12为收纳安装片 40的区域, 所述安装片 40的折弯片 43从 所述的收纳区域 12 内转出、 从风洞部 10 向圆柱的径向方向突出, 并通过 引导螺栓 50, 穿过引导区域 13向平板 30侧移动, 与法兰部 20—起夹住平 板 30的两侧。

如图 3所示, 安装片 40由金属板制造而成, 在 L字形的基板 41上一 体形成连接片 42和折弯片 43,连接片 42上形成有与引导螺栓 50配合的螺 母孔 44。 所述的连接片 42位于基板 41的外侧, 在本发明中所述的外侧是 指安装片 40收纳在收纳区域 12时, 连接片 42相对于基板 41朝向风洞部 10外周。如图 4所示, 基板 41贴在收纳区域 12底部, 而连接片 42向外侧 伸出。连接片 42的外周形成第一凹部 45和第二凹部 46,第一凹部 45和第 二凹部 46通过圆弧片 47连接。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定义远离基板 41的为第 一凹部 45, 靠近基板 41为第二凹部 46。

所述连接片 42的两个凹部分别与风洞部 10的凹部 11上形成的突起部, 即第一平行筋 60、第二平行筋 61卡合。折弯片 43为与所述法兰部 20平行 的面, 在安装片 40向平板 30移动时, 抵靠在平板 30上。

而且, 安装片 40的基板 41的折弯片 43的相反侧的边 48与折弯片 43 平行。

如图 4所示, 风洞部 10包括从法兰部 20延伸的风洞本体部 51和与该 风洞本体部 51卡合的风洞盖 52。凹部 11由风洞本体部 51向风洞内侧凹陷 形成。且凹部 11上设有可与安装片 40的基板 41接触并将其收纳的收纳区 域 12和引导区域 13。

收纳区域 12凹陷的深度为安装片 40被收纳时, 连接片 42和折弯片 43不突出于风洞部 10外周的深度。

引导螺栓 50沿风洞部 10的轴方向贯穿所述凹部 11,凹部 11上形成与 引导螺栓 50平行的第一平行筋 60。 所述的第一平行筋 60, 当安装片 40以 引导螺栓 50为轴旋转时, 与连接片 42外周的第一凹部 45接触; 当安装片 40沿风洞部 10的大致半径方向突出时, 使安装片 40停止转动。 连接片 42 突出后通过引导螺栓 50的牵引向法兰部 20侧移动时, 作为供连接片 42经 过的凹部形成有引导区域 13。 为使安装片 40远离第一平行筋 60的转动动 作停止, 而设置与第一平行筋 60平行的第二平行筋 61。 连接片 42外周的 第二凹部 46与所述第二平行筋 61接触并停止转动。

第二平行筋 61的收纳区域侧形成与第一平行筋 61倾斜连接的倾斜筋

62。

当安装片 40在引导螺栓 50带动下移动时, 连接片 42的第二凹部 46 与倾斜筋 62接触, 第二凹部 46向基板 41延伸的底面能沿着倾斜筋 62向 法兰部 20方向倾斜滑动, 圆弧片 47并不接触倾斜筋 62。 在滑动过程中, 带动连接片 42从收纳区域 12向风洞部 10外周翻转。

定义凹部 11的收纳区域 12远离法兰部 20的方向的室外侧壁为第一壁 63。安装片 40收纳于收纳区域 12内,被引导螺栓 50带动向室外侧移动时, 该第一壁 63与安装片 40的边 48接触。

在风洞盖 52嵌合在风洞本体部 51的状态下, 风洞盖 52的法兰部 20 侧的圆筒部覆盖一部分凹部 11, 该覆盖的部分形成缺口部 64。该缺口部 64 包括缺口斜边 65和缺口底边 66,缺口底边 66在风洞盖 52嵌合在风洞本体 部 51的状态下, 与第一壁 63设于同一位置。

如图 5所示,引导螺栓 50为沿风洞部 10的轴方向贯穿凹部 11而设置。 即, 在凹部 11的第一壁 63开设引导螺栓 50的螺栓端部支撑孔 70, 在所述 的引导区域 13的室内侧壁, 即与第一壁 63相对的凹部 11的第二壁 71开 设供引导螺栓 50穿过的螺栓孔 72。 引导螺栓 50为螺栓头 50 a带垫圈 50 b 的带垫圈螺栓, 或者使用带翻边的螺栓, 引导螺栓 50从风洞本体部 51内 侧的法兰部 20侧穿过螺栓孔 72后, 再穿过连接片 42的螺母孔 44, 然后通 过螺栓端部支撑孔 70支撑螺栓端部 50c。

面板部 21设有直径与螺栓头 50a的直径相等并小于垫圈 50b的直径的 带翻边 25的开孔。而且,在法兰部 20的周围嵌合上述面板部 21的状态下, 上述翻边 25的顶端与第二壁 71之间形成收纳垫圈 50b的空间 26。

安装面板部 21后, 引导螺栓 50保持在风洞部 10处, 从面板部 21侧 用螺丝刀转动引导螺栓 50, 转动方向的安装片 40的活动受到第一平行筋 60和第二平行筋 61的限制而沿螺栓轴 50d而移动。

如图 6所示, 当将本换气装置 100垂直设置时, 从室外侧即从风洞部 10侧来看的话, 相对于风洞部 10的圆筒中心点, 形成从凹部 11a到凹部 l i d的 4处点对称。 由于安装片 40的重心不在螺栓轴 50d上, 所以根据设 置安装片 40的凹部的位置不同, 安装片 40因自重而导致其转动方向不同, 随着安装片 40的引导螺栓 50的旋转其活动轨迹也不同。

即,在图 6的左上部形成的凹部 11a处, 当安装片 40为被收纳状态时, 安装片 40因自重 Wa的作用而被保持于收纳区域底面 18a, 当安装片 40为 突出状态时, 第一凹部 45与第一平行筋 60接触, 安装片 40停止转动。 此 时, 可以不设置第二平行筋 61, 本实施例中第二凹部 46和第二平行筋 61 之间设有间隙。

在图 6的左下部形成的凹部 l ib处, 当安装片 40为被收纳状态时, 安 装片 40在收纳区域底面 18b处不受自重 Wb的作用, 当安装片 40为突出状 态时, 第一凹部 45与第一平行筋 60接触, 安装片 40停止转动。 此时, 可 以不设置第二平行筋 61。

在图 6的右下部形成的凹部 11c处, 当安装片 40为被收纳状态时, 安 装片 40在收纳区域底面 18c处不受自重 Wc的作用, 当安装片 40为突出状 态时, 第二凹部 46与第二平行筋 61接触, 安装片 40停止转动。 此时, 可 以不设置第一平行筋 60。

在图 6的右上部形成的凹部 l id处, 当安装片 40为被收纳状态时, 安 装片 40因自重 Wd的作用而被固定于收纳区域底面 18d处, 当安装片 40为 突出状态时, 第二凹部 46与第二平行筋 61接触, 安装片 40停止转动。 此 时, 可以不设置第一平行筋 60。

下面, 结合图 7A和图 7B对安装片 40随着引导螺栓 50的旋转而进行 的活动轨迹进行详细说明, 其中图 7A显示了风洞本体部左下部的凹部的情 况, 图 7B显示了风洞本体部右上部的凹部的情况。

如图 3、 图 6和图 7B所示, 在风洞本体部 51的右上部, 最初安装片 40因自重 Wd的作用, 其基板 41与收纳区域底面 18d接触并被保持, 同时, 边 48与凹部 l id的第一壁 63接触并被保持。而且,当转动引导螺栓 50时, 随着螺栓的转动, 安装片 40向法兰部 20的方向移动, 安装片 40的圆弧片 47与倾斜筋 62接触, 由于安装片 40的自重 Wd, 第二凹部 46与倾斜筋 62 接触, 随着安装片 40的移动, 第二凹部 46沿倾斜筋 62移动至第二平行筋 61。在该移动过程, 安装片 40远离收纳区域底面 18d而旋转, 从风洞部 10 向圆柱的径向方向突出。 当第二凹部 46被送至第二平行筋 61处时, 之后 的转动就会由于与螺栓轴 50d (图中未示) 平行的第二平行筋 61而停止, 安装片 40无法再进行旋转, 通过引导螺栓 50, 穿过引导区域 13 (图中未 示) 向平板 30 (图中未示) 侧移动。 如果螺栓向相反方向旋转的话, 与上 述说明的动作相反, 收纳到收纳区域 12内。

在风洞本体部 51的左上部, 与右上部的收纳状态相同,最初安装片 40 因自重 Wa的作用, 其基板 41与收纳区域底面 18a接触并被保持, 同时, 边 48与凹部 11a的第一壁 63接触并被保持。 但是, 在左上部, 随着安装 片 40远离收纳区域底面 18a而进行的旋转, 因自重 Wa安装片 40变得更加 倾倒。 当安装片 40因自重 Wa而倾倒时, 第二凹部 46离开倾斜筋 62d, 第 一凹部 45与第一平行筋 60接触并移动。

如图 3、 图 6和图 7 A所示, 在风洞本体部 51的左下部, 最初安装片 40不受自重 Wb的作用,其基板 41与收纳区域底面 18b接触,边 48与凹部 l ib的第一壁 63 (图中未示) 接触并被保持。

而且, 当转动引导螺栓 50时, 随着螺栓的转动, 安装片 40向法兰部 20的方向移动, 边 48远离第一壁 63 (图中未示), 由于自重 Wb, 边 48与 缺口斜边 65接触, 随着安装片 40的移动, 第一凹部 45沿缺口斜边 65移 动至第一平行筋 60。

在该移动过程, 安装片 40为远离收纳区域底面 18b而旋转, 从风洞部 10向圆柱的径向方向突出。 当第一凹部 45被送至第一平行筋 60处时, 之 后的转动就会由于与螺栓轴 50d (图中未示)平行的第一平行筋 60而停止, 安装片 40无法再进行旋转, 通过引导螺栓 50, 穿过引导区域 13 (图中未 示) 向平板 30 (图中未示) 侧移动。 如果螺栓向相反方向旋转的话, 与上 述说明的动作相反, 安装片 40收纳到收纳区域 12内。

在风洞本体部 51的右下部, 最初安装片 40不受自重 Wc的作用, 其基 板 41与收纳区域底面 18c接触,边 48与凹部 11c的第一壁 63 (图中未示) 接触并被保持。

而且, 当转动引导螺栓 50时, 随着螺栓的转动, 安装片 40向法兰部 20的方向移动, 安装片 40的圆弧片 47与倾斜筋 62 (图中未示)接触, 第 二凹部 46因自重 Wc而与倾斜筋 62 (图中未示)接触, 随着安装片 40的移 动, 第二凹部 46沿倾斜筋 62 (图中未示) 移动至第二平行筋 61。 在该移 动过程, 安装片 40为远离收纳区域底面 18c而旋转, 从风洞部 10向圆柱 的径向方向突出。 当第二凹部 46被送至第二平行筋 61处时, 之后的转动 就会由于与螺栓轴 50d (图中未示) 平行的第二平行筋 62而停止, 安装片 40无法再进行旋转, 通过引导螺栓 50, 穿过引导区域 13 (图中未示) 向平 板 30 (图中未示) 侧移动。 如果螺栓向相反方向旋转的话, 与上述说明的 动作相反, 安装片 40收纳到收纳区域 12内。

如上所述, 本发明在风洞部 10上设置凹部 11, 安装片 40被收纳于收 纳区域 12内, 通过引导螺栓 50, 安装片 40的折弯片 43从收纳区域 12内 转出、 从风洞部 10 向圆柱的径向方向突出, 并通过引导螺栓 50穿过引导 区域 13向平板 30侧移动, 与法兰部 20—起夹住平板 30的两侧。 且如果 逆方向转动引导螺栓 50的话, 从风洞部 10 向圆柱的径向方向突出的安装 片 40就会收纳于收纳区域 12,安装片 40不会妨碍风洞部 10的插入和取出, 所以可以简单地完成换气装置的安装和拆卸。

另外, 如图 8所示, 还可以在所述折弯片 43与所述平板 30接触的一 侧设置具有弹性的缓冲部 431, 当折弯片 43从所述的收纳区域 12内转出、 从风洞部 10向圆柱的径向方向突出, 并通过引导螺栓 50, 穿过引导区域 13向平板 30侧移动时, 法兰部 20和缓冲部 431—起夹住平板 30的两侧, 这样即使折弯片 43用力按压住平板 30, 缓冲部 431的弹性也可以吸收力, 从而防止平板 30产生裂纹或裂缝。 另外由于缓冲部 431的摩擦系数较大, 所以平板 30和折弯片 43两者之间不会互相错动或滑动, 而是稳定地连接, 牢固地和法兰部 20夹住平板 30。

虽然本第一实施例以风洞部 10外周形成 4个凹部 11, 各凹部 11内设 有互相连通的收纳区域 12和引导区域 13为例子进行了说明, 但不论凹部 11在圆周方向上的位置如何, 都可以使安装片 40从圆筒部 10突出或者收 纳于圆筒部 10内, 所以可以根据风洞部 10的直径的不同而设置 2、 3个或 5个等的安装片 40, 本发明不论换气装置的大小均为有效的结构。

图 9至图 15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如图 9所示, 换气装置 100包括面板部 (图中未示)、 内装有送风机的 风洞部 10 ' 和法兰部 20, 法兰部 20位于室内, 所述风洞部 10' 穿过玻璃 之类的平板 30开口 31延伸到室外。 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在于, 本实施例中 所述的风洞部 10' 的风洞本体部和风洞盖一体成型。

且面板部嵌合在法兰部 20的周围, 前面板 22包围、 覆盖该面板部而 设置。 风洞部 10' 还设有运行时会打开的开关帘 15 '。

风洞部 10' 的外周面形成二个凹部 11 ', 每个凹部 11 ' 内设有互相连 通的收纳区域 12 ' 和引导区域 13 '。

收纳区域 12 ' 为收纳安装片 40 ' 的区域, 所述安装片 40' 的折弯片 43 ' (图 9中未示) 从所述的收纳区域 12 ' 内转出、 从风洞部 10, 向圆柱 的径向方向突出, 并通过引导螺栓 50, 穿过引导区域 13 ' 向平板 30侧移 动, 与法兰部 20—起夹住平板 30的两侧。

如图 10所示, 安装片 40' 由金属板制造而成, 在 L字形的基板 41' 上一体形成连接片 42' 和折弯片 43', 连接片 42' 上形成有与引导螺栓 50 配合的螺母孔 44。 所述的连接片 42' 位于基板 4 的内侧, 在本发明中所 述的连接片 42' 位于基板 41' 的内侧是指安装片 40' 收纳在收纳区域 12' 时, 连接片 42' 相对于基板 4 朝向风洞部 10' 内部中心。 如图 11所示, 基板 41' 位于引导螺栓 50外侧, 接近风洞部 10' 的外周面, 而连接片 42' 向内侧伸出。 连接片 42' 的外周形成第一凹部 45' 和第二凹部 46', 第一 凹部 45' 和第二凹部 46' 通过圆弧片 47' 连接。 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定义远 离基板 41' 的为第一凹部 45', 靠近基板 41' 为第二凹部 46'。

连接片 42'在第一凹部 45'之外远离基板 41'之处凸出形成凸块 451'。 边 48, 上还形成凸出的插入片 481'。

所述连接片 42' 的两个凹部分别与风洞部 10' 的凹部 11' 上形成的 突起部, 即第一平行筋 60'、 第二平行筋 61' 卡合。 折弯片 43' 为与所述 法兰部 20平行的面, 在安装片 40' 向平板 30移动时, 抵靠在平板 30上。

而且, 安装片 40' 的基板 41' 的折弯片 43' 的相反侧的边 48与折弯 片 43, 平行。

如图 11、 12所示, 风洞部 10' 是一体成型的。 凹部 11, 由风洞部 10' 内侧凹陷形成。 且凹部 11' 上设有可与安装片 40' 的基板 41' 接触并将其 收纳的收纳区域 12' 和引导区域 13'。

收纳区域 12' 凹陷的深度为安装片 40' 被收纳时, 连接片 42' 和折 弯片 43' 都可以被完全收纳, 并且基板 4 不突出于风洞部 10' 外周的深 度。

引导螺栓 50沿风洞部 10' 的轴方向贯穿所述凹部 11', 凹部 11' 上形 成与引导螺栓 50平行的第二平行筋 6 。 所述的第二平行筋 61', 当安装 片 40' 以引导螺栓 50为轴旋转时, 与连接片 42' 外周的第二凹部 46' 接 触; 当安装片 40' 沿风洞部 10' 的大致半径方向突出时, 使安装片 40' 停 止转动。连接片 42' 突出后通过引导螺栓 50的牵引向法兰部 20侧移动时, 作为供连接片 42' 经过的凹部形成有引导区域 13'。 为使安装片 40' 远离 第二平行筋 61' 的转动动作停止, 而设置与第二平行筋 61' 平行的第一平 行筋 60'。 连接片 42' 外周的第二凹部 46' 与所述第一平行筋 60' 接触并 停止转动。

第一平行筋 60' 在收纳区域底面形成与第二平行筋 61' 倾斜连接的倾 斜凹槽 62'。

当安装片 40' 在引导螺栓 50带动下移动时, 连接片 42' 的凸块 451' 沿着凹槽 62' 向法兰部 20方向倾斜滑动。 在滑动过程中, 带动连接片 42' 从收纳区域 12' 向风洞部 10' 外周翻转。

定义凹部 11' 的收纳区域 12' 远离法兰部 20的方向的室外侧壁为第 一壁 63'。 第一壁 63, 上设有开孔 631'。 安装片 40' 收纳于收纳区域 12' 内, 被引导螺栓 50带动向室外侧移动时, 该第一壁 63' 与安装片 40' 的 边 48' 接触, 并且边 48' 上的插入片 481' 恰好插入开孔 63 中。 安装 换气装置 100时, 安装片 40' 被引导螺栓 50带动向室外侧移动, 安装片 40' 先向法兰部 20方向平移, 使得插入片 481' 脱离开孔 631', 然后再如 上文所述, 凸块 45 沿着凹槽 62' 向法兰部 20方向倾斜滑动。 拆除换气 装置 100时, 凸块 451' 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最后使插入片 481' 恰好插入 开孔 63 中保证安装片 40' 不会凸出收纳区域 12'。 如图 13所示, 引导 螺栓 50为沿风洞部 10' 的轴方向贯穿凹部 11' 而设置。 即, 在凹部 11' 的第一壁 63' 开设引导螺栓 50的螺栓端部支撑孔 70', 在所述的引导区域 13' 的室内侧壁, 即与第一壁 63' 相对的凹部 11' 的第二壁 71' 开设供引 导螺栓 50穿过的螺栓孔 72'。 引导螺栓 50为螺栓头 50 a带垫圈 50 b的带 垫圈螺栓, 或者使用带翻边的螺栓, 引导螺栓 50从风洞部 10' 内侧的法兰 部 20侧穿过螺栓孔 72' 后, 再穿过连接片 42' 的螺母孔 44', 然后通过螺 栓端部支撑孔 70' 支撑螺栓端部 50c。

面板部设有直径与螺栓头 50a的直径相等并小于垫圈 50b的直径的带 翻边 25' 的开孔。 而且, 在法兰部 20的周围嵌合上述面板部的状态下, 上 述翻边 25' 的顶端与第二壁 71' 之间形成收纳垫圈 50b的空间 26。

安装面板部后, 引导螺栓 50保持在风洞部 10' 处, 从面板部侧用螺丝 刀转动引导螺栓 50, 转动方向的安装片 40' 的活动受到第一平行筋 60' 和 第二平行筋 61' 的限制而沿螺栓轴 50d而移动。

如图 14、 15所示, 当将本换气装置 100垂直设置时, 从室外侧即从风 洞部 10' 侧来看的话, 相对于风洞部 10 ' 的圆筒中心点, 形成从凹部 11a' 到凹部 l ib' 的两处点对称。 由于安装片 40' 的重心不在螺栓轴 50d上, 所以根据设置安装片 40' 的凹部 11 ' 的位置不同, 安装片 40' 因自重而导 致其转动方向不同, 随着安装片 40' 的引导螺栓 50的旋转其活动轨迹也不 同。 但是凸块 45 沿着凹槽 62 ' 滑动方式相同。 如图 15所示, 在风洞部 10' 的左部形成的凹部 11a处时, 同样连接片 42' 的凸块 45 沿着凹槽 62' 向法兰部 20方向倾斜滑动。 在滑动过程中, 带动连接片 42' 从收纳区 域 12 ' 向风洞部 10' 外周翻转。

虽然第二实施例以风洞部 10 ' 外周形成两个凹部为例子进行了说明, 但不论凹部 11 ' 在圆周方向上的位置如何, 都可以使安装片 40' 从风洞部 10' 突出或者收纳于风洞部 10' 内, 所以还可以根据风洞部 10' 的直径的 不同和需求不同而设置 3个或 3个以上的安装片 40',本发明不论换气装置 的大小均为有效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