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ARTIFICIAL BUILDING STRUCTURE HAVING SKI RUN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5/077903
Kind Code:
A1
Abstract:
Disclosed is a building structure having a ski run, comprising at least two support structures (5, 6) and at least one ski run (1) supported by the at least two support structures (5, 6). Separated spaces exist between the at least two support structures (5, 6), and the ski run (1) then spirals around the support structures (5, 6) from top to bottom. The building structure has improved applicability and convenience for the motion of skiing.

Inventors:
SUN YINGUI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3/001467
Publication Date:
June 04, 2015
Filing Date:
November 28, 2013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BEIJING SUMMER SNOW TECHNOLOGY CO LTD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A63C19/12
Domestic Patent References:
WO2003036198A12003-05-01
Foreign References:
US4790531A1988-12-13
US3815901A1974-06-11
US4087088A1978-05-02
JPH1122218A1999-01-26
CN1704530A2005-12-07
CN202492780U2012-10-17
Attorney, Agent or Firm:
LIU, SHEN & ASSOCIATES (CN)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CN)
Download PDF:
Claims: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具有滑雪道的人造建筑结构, 包括:

至少两个支撑结构, 所述至少两个支撑结构之间存在间隔开的空间; 以及

至少一条滑雪道, 由所述至少两个支撑结构支撑, 并且围绕所述支撑 结构从上往下盘旋而成。

2.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人造建筑结构, 其中, 所述支撑结构的数量是 三个, 特别地, 所述支持结构为柱状。

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人造建筑结构, 其中, 所述滑雪道的数量是 2-6条。

4.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人造建筑结构, 其中, 所述至少一条滑雪道中 的至少一条包括围绕所述支撑结构盘旋的两种盘旋方向, 即俯视状态下的 顺时针盘旋方向和逆时针盘旋方向。

5.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人造建筑结构, 其中, 所述滑动道容纳天然 雪、 人工雪、 模拟雪、 或者它们任意组合得到的混合物, 优选地, 所述模 拟雪是由包括带有磁性的固体颗粒的人造常温雪雪粒组成的人造常温雪。

6.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人造建筑结构, 其中, 所述滑雪道由连接到所 述支撑结构上的桁架梁支撑, 从而克服剪切力。

7. 如权利要求 1-6中任一项所述的人造建筑结构, 其中, 所述支撑结 构的高度在 50 米至 800米之间, 尤其是 250-350米, 更具体地说是 300 米, 所述支撑结构之间的距离在 50米至 100米之间。

8. 如权利要求 1-6中任一项所述的人造建筑结构, 其中, 一条所述滑 雪道的长度在 500-2500米之间, 尤其是 1000-2200米, 宽度为 2-30米, 尤 其为 5、 10和 15米。

9. 如权利要求 1-6中任一项所述的人造建筑结构, 其中, 所述滑雪道 包括高级道、 中级道和初级道, 优选地, 高级道最大坡度在 22-30 度之 间, 中级道最大坡度在 15-22度之间, 而初级道最大坡度在 10-15度之间, 更优选地, 高级道最大坡度约为 25 度或 27 度, 中级道最大坡度在约为 19.5度, 而初级道最大坡度约为 12度或 13度。

10.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人造建筑结构, 其中, 所述人造建筑结构的 主体是全钢结构, 或者是钢混结构。

11.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人造建筑结构, 其中, 所述人造建筑结构由 模块化部件组成, 以便于安装和拆卸。

1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人造建筑结构, 其中, 所述支撑结构是中空 结构, 其中能够设置升降装置以运送人员到达人造建筑结构的顶部, 或者 到达位于人造建筑结构顶部的供人员进行滑行准备、 休息和观光平台。

1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人造建筑结构, 其中, 所述人造建筑结构还 包括将各支撑结构的上部连接起来的平台, 该平台还可用于供人员进行滑 行准备、 休息和观光。

14. 如权利要求 1-6和 10-13 所述的人造建筑结构, 其中, 所述人造 建筑结构还包括:

位于该人造建筑结构顶部的用于出发的楼层, 滑雪人员从该出发层出 发而沿滑雪道下滑; 以及

接待大厅和服务大厅, 位于该人造建筑结构底部的不同楼层, 以使刚 来到该人造建筑结构打算滑雪的人员与从出发层滑下来的滑雪人员分流。

15. 如权利要求 1-6和 10-13 所述的人造建筑结构, 其中, 所述人造 建筑结构的顶部包括两个楼层, 这两个楼层除用于滑雪人员准备、 休息和 出发外, 还用于供来所述人造建筑结构的人员观光、 娱乐、 购物和餐饮。

16.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人造建筑结构, 其中, 所述人造建筑结构还 包括设置在滑雪道外侧的辅助支柱, 以对滑雪道起辅助支撑作用。

17. 如权利要求 5 所述的人造建筑结构, 其中, 所述固体颗粒的剩磁 在 1000-9000高斯的范围内, 更具体地在 2000-9000高斯的范围内, 更具体 地为 2000-2300高斯。

18. 如权利要求 5 所述的人造建筑结构, 其中, 所述固体颗粒的表面 附着有能够改变表面性能的材料, 优选地, 所述固体颗粒的表面附着有高 分子材料层或金属镀层, 更具体地, 所述高分子材料为塑料、 涂料或高分 子基复合材料, 或者所述高分子材料为聚乙烯、 聚丙烯、 聚氯乙烯或聚氨 酯, 或者所述高分子材料层为烤漆。

19. 如权利要求 5 所述的人造建筑结构, 其中, 所述高分子材料层带 有除白色之外的颜色。

20. 如权利要求 5 所述的人造建筑结构, 其中, 所述带有磁性的固体 颗粒是以非磁性材料为本体而含有磁性材料的颗粒, 所述非磁性材料是从 金属、 有机材料、 无机非金属材料中选择的一种材料, 所述磁性材料散布 在作为本体的所述非磁性材料中。

21. 如权利要求 5 所述的人造建筑结构, 其中, 所述固体颗粒为铁氧 体、 铁磁性材料或稀土永磁材料, 所述稀土永磁材料优选是钕铁硼系稀土 永磁材料。

22. 如权利要求 5 所述的人造建筑结构, 其中, 所述人造建筑结构还 利用在滑雪道的不同位置处设置磁块来调整所述固体颗粒的磁性, 从而调 整人造常温雪的团聚性和阻尼分散性。

23. 如权利要求 5 所述的人造建筑结构, 其中, 所述滑雪道还包括由 若干永磁体块组成的强磁层, 这些永磁体块按极性一致的形式排列在雪道 的基础上, 在人造常温雪的下方形成强磁层。

24. 如权利要求 1-6、 10-13和 16-23所述的人造建筑结构, 其中, 所 述滑雪道还包括埋置在所述滑雪道中的致冷管。

25. 如权利要求 1-6、 10-13和 16-23所述的人造建筑结构, 其中, 所 述滑雪道还包括对所述滑雪道进行保温的保温结构。

Description:
具有滑雪道的人造建筑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滑雪道的人造建筑结构。 背景技术

普通滑雪道利用天然形成的天然雪或者利用使 用造雪装置将水制造成 的人工雪。 这种普通滑雪道存在的问题是, 天然雪和人工雪会因气温的升 高而溶化, 从而造成滑雪季的缩短。 由于受到环境温度、 季节时间以及雪 量的限制, 因而滑雪场的经营时间有限, 制造雪道的成本和工作量巨大, 因此滑雪场的收益受此限制的影响极大。

此外, 为了减小滑雪运动受环境温度和季节时间的影 响, 为了更方便 地享受滑雪运动的乐趣, 有一类方式是利用有机材料的颗粒吸附水并膨 胀 来制造模拟雪, 这一类方式仍然要使用大量的水, 制造工艺复杂, 所得到 的模拟雪的特性也不是很理想, 并且还存在水分蒸发的问题。

还有一类方式是利用水以外的固体材料来模拟 天然雪所形成的雪道的 特性, 在这类方式中的一些技术方案是以有机物颗粒 与固体滑剂相混合来 制造模拟雪, 固体滑剂用于使颗粒之间具有一定的粘接性和 流动性。 还有 一些技术方案则仅是以人造设备来模拟滑雪时 的感觉, 例如塑料滑草, 这 种方案是将用尼龙等高分子材料制作的丝状滑 草设置在如斜坡等位置处, 滑雪板在塑料滑草上滑行, 根据滑草形状的不同, 这种方案有的俗称为 "滑牙刷", 有的俗称为 "滑蘑菇"。 这些技术方案也可统称为滑旱雪, 不 过所能提供的滑雪感觉和效果与滑天然雪相比 有相当的差距, 并且其制造 和使用都较复杂, 所制造的雪道也不能用作使用天然雪的雪道。

上述两类替代方式的使用范围很有限。

另外, 对于要利用天然雪的滑雪道来说, 通常在自然环境中依地势而 建, 并且一般处于城市的外围。 发明内容

本发明之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滑雪道的人造建 筑结构, 以扩展滑雪运 动的适用性和方便性。

由此,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滑雪道的人造建筑结构, 包括: 至少两个 支撑结构, 所述至少两个支撑结构之间存在间隔开的空间 ; 以及至少一条 滑雪道, 由所述至少两个支撑结构支撑, 并且围绕所述支撑结构从上往下 盘旋而成。

所述滑动道容纳天然雪、 人工雪、 模拟雪、 或者天然雪与模拟雪的混 合物, 优选地, 所述模拟雪是由包括带有磁性的固体颗粒的人 造常温雪雪 粒组成的人造常温雪。 该人造常温雪用于滑雪, 由若干雪粒组成, 该雪粒 包括带有磁性的固体颗粒, 在固体颗粒的表面附着有能够改变表面性能的 材料, 该材料在固体颗粒的表面呈白色, 也可以是其它颜色, 增加滑雪的 趣味性。 所附着的能够改变表面性能的材料层例如为高 分子材料层或者金 属镀层

优选地, 所述至少一条滑雪道中的至少一条包括围绕所 述支撑结构盘 旋的两种盘旋方向, 即俯视状态下的顺时针盘旋方向和逆时针盘旋 方向。

本发明的人造建筑结构还可以利用在滑雪道的 不同位置处设置磁块来 调整人造常温雪的磁性, 从而调整人造常温雪的团聚性和阻尼分散性, 这 对于调整和改变滑雪道的特性非常有帮助, 非常有利于滑雪道的维护, 能 够增加滑雪道的功能和魅力。

此外, 为了完善滑雪道的结构, 滑雪道还可以包括埋置在滑雪道中的 致冷管以及对滑雪道进行保温的保温结构。 在滑雪道中积聚冷气, 能够使 滑雪人员在滑雪时不致感到太热, 并且能够更好地模拟真实的滑雪状态。

本发明的人造建筑结构可以以滑雪为中心目的 而设置各种功能层, 并 且还可以在滑雪这一中心目的外设置不同的功 能区域而实现其它附带的功 能。

在本发明的人造建筑结构中, 通过将不同的功能设置在不同的楼层, 使结构内秩序化和在不同的区域实现不同的功 能。 例如, 能够使刚来到该 人造建筑结构打算滑雪的人员与从出发层滑下 来的滑雪人员分流。

本发明的人造建筑结构的顶部可以包括两个楼 层, 这两个楼层除用于 滑雪人员准备、 休息和出发外, 还用于供来该人造建筑结构的人员观光、 娱乐、 购物和餐饮等。 同样, 在本发明的人造建筑结构的底部和中间也可 以设置供来该人造建筑结构的人员观光、 娱乐、 购物或餐饮等。 这样, 依 托于滑雪, 能够实现其它附加目的。

因此,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具有滑雪道的人造建 筑结构, 该滑雪 道能够使用模拟雪 (优选本申请发明人的人造常温雪)且不受天 气因素的 影响, 从而在保证非常优良的滑行质量的前提下延长 了滑雪季、 增加了滑 雪道的商业利用价值。

此外, 这种滑雪道无需在自然环境中依自然地势而建 , 能够建设于城 市之中, 甚至能够建立在另外一些建筑物中, 例如体育馆中。 另外, 这种 不依自然地势而建的滑雪道是可以大批量复制 的, 从而可以在众多城市环 境中反复实施。

根据本发明的滑雪道能够最大限度地释放模拟 雪的潜能, 不存在因气 温的升高而造成滑雪季缩短的问题, 并且在利用优良的模拟雪的情况下, 例如利用本申请发明人 "人造常温雪", 能够获得非常优良的滑雪感觉。

本发明扩展了滑雪运动的适用性和方便性, 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滑雪娱 乐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的附图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对本发明有 更好的理解, 并且更能 清楚地体现出本发明的优点。 这里描述的附图仅为了所选实施例之说明目 的, 而不是全部可能的实施方式, 并不旨在限定本发明之范围。

图 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滑雪道的示意图。

图 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所述滑雪道由桁架梁支撑

图 3 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设置有一个滑雪 道的建筑结构的示 意图。

图 4示出经过筒化的图 3中滑雪道布局的俯视图。

图 5 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设置有一个滑 雪道的建筑结构的 示意图。

图 6示出经过筒化的图 5中滑雪道布局的俯视图。

图 7 示出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设置有两个滑 雪道的建筑结构的 示意图。

图 8示出经过筒化的图 7中滑雪道布局的俯视图。

图 9 示出根据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的设置有两个滑 雪道的建筑结构的 示意图。

图 10示出经过筒化的图 9中滑雪道布局的俯视图。

图 11示出根据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的设置有两个 雪道的建筑结构的 示意图。

图 12示出经过筒化的图 11中滑雪道布局的俯视图。

图 13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具有三个滑雪道和三个支 结构的实施例的示 意图。

图 14示出本申请发明人的人造常温雪一实施例的 个雪粒的示意图。 图 15示出本申请发明人的人造常温雪的单个雪粒 包括的固体颗粒的 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该固体颗粒以非磁性材料为本体而含有磁性材 料。

图 16示出利用人造常温雪铺成的第一实施例的雪 的示意性局部截面 图, 其中, 天然雪覆盖在本发明的人造常温雪上。

图 17示出仅用人造常温雪制造的第二实施例的雪 的示意性局部截面 图。

图 18示出利用人造常温雪铺成的第三实施例的雪 的示意性局部截面 图, 其中, 在人造常温雪的下方铺设有永磁体块。

图 19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具有六个滑雪道和三个支 结构的实施例的示 意图。

图 20-23示出图 19的实施例的侧视平面图。

图 24示出图 19的实施例的首层平面图。

图 25示出图 19的实施例的首层立体图。

图 26示出图 19的实施例的二层平面图。

图 27示出图 19的实施例的二层立体图。

图 28示出图 19的实施例的顶层平面图。

图 29示出图 19的实施例的顶层立体图。

图 30示出图 19的实施例中的六条滑雪道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 31是图 30所示滑雪道中的高级道甲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 32是图 30所示滑雪道中的高级道乙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 33是图 30所示滑雪道中的中级道甲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 34是图 30所示滑雪道中的中级道乙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 35是图 30所示滑雪道中的初级道甲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 36是图 30所示滑雪道中的初级道乙的示意性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发明的特定的具体实施 方式, 用于说明本发明 的构思, 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 不应解释为对本发明实施方式及本发明 范围的限制。 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 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 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 见的其它技术方案, 这些技 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 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 技术方案。

本说明书的附图为示意图, 辅助说明本发明的构思, 示意性地表示各 部分的形状及其相互关系。 相同的参考标记用于表示类似的部分。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

图 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滑雪道的示意图; 图 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所述 滑雪道由桁架梁 8支撑。 在图 1 中, 示出一种滑雪道 1 , 所述滑雪道 1 包 括滑道 2, 在所述滑道 2 上铺设由包括带有磁性的固体颗粒的人造常温 雪 雪粒组成的模拟雪 4。 所述滑雪道 1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滑道 2 两侧上的防 护装置 3。 如图 2 所示, 所述滑雪道由连接到所述支撑结构上的桁架梁 7 支撑能够克服剪切力。

请注意, 在上述示意性实施例中采用的是由包括带有磁 性的固体颗粒 的人造常温雪雪粒组成的模拟雪, 但是, 滑动道 1 可以容纳天然雪、 人工 雪、 模拟雪、 或者它们的任意组合而形成的混合物, 模拟雪包括在背景技 术中所提到的各种模拟雪, 如塑料滑草, 也包括本申请发明人所发明的 "人造常温雪"。

本申请的发明人在发明名称为 "人造常温雪及其制造方法" 的国际申 请 PCT/CN2012/080640 中提出了一种人造常温雪、 包括这种模拟雪的滑道 以及这种模拟雪的制造方法。 本申请优选地可以使用该国际申请提出的模 拟雪, 不过, 直到本申请提交时, 该国际申请还未公开。

这种用于滑雪的模拟雪由包括带有磁性的固体 颗粒的人造常温雪雪粒 组成, 在该国际申请中提出的滑道可以单独采用这种 模拟雪, 也可以与天 然雪混合在一起使用这种模拟雪。 在此国际申请中提出的模拟雪极为优良 地模拟了天然雪的可团聚性、 阻尼分散性以及极为接近的滑雪摩擦力, 并 且, 利用这种模拟雪制成的滑雪道还可以通过在滑 雪道中设置永磁体块来 改变该滑雪道的特性。 该国际申请所提出的发明对模拟雪以及对滑雪 这项 运动做出了飞跃性进步。

下面说明这种用于滑雪的模拟雪及使用这种模 拟雪的滑雪道的几种实 施例。

图 14示意性示出本申请发明人的人造常温雪的一 单个雪粒 1。 在本 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 人造常温雪用于滑雪, 由若干雪粒 10组成, 该 雪粒 10包括带有磁性的固体颗粒 102, 在固体颗粒 102的表面附着有能够 改变表面性能的材料 101 , 该材料在固体颗粒 102 的表面呈白色。 所附着 的能够改变表面性能的材料层 101例如为高分子材料层或者金属镀层。

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选择该带有磁性的固体颗 粒 102 的粒径, 例如, 当用于滑道的不同部位时可以采用不同粒径的 固体颗粒 102。 固体颗粒 102 的粒径可以大于 10毫米, 也可以在 0.1-10毫米之间, 例如 5毫米, 更优选 地, 可以在 1-8毫米之间, 例如 2毫米、 5毫米。 上述不同粒径范围和尺寸 使所得到的人造常温雪具有不同的特性, 尤其是 1-8 毫米这一粒径范围的 适用性最广, 性能也相当更好一些。 可以根据需要将固体颗粒 102 制造成 任何形状, 例如球形、 橢球形、 三角形、 方形、 不规则多边形等。

请注意, 虽然前述的示例性优选实施例的人造常温雪的 固体颗粒具有 用于改变表面性能的表面覆盖层, 但本发明并不限制必须在固体颗粒表面 附着改变表面性能的材料层。

由于构成人造常温雪的固体颗粒 102 具有磁性, 因此, 在这些固体颗 粒之间因磁力的作用而存在明显的吸引力, 这样, 这些固体颗粒能够既具 有可团聚性, 又具有阻尼分散性。 这两种特性是模拟天然雪的两种最重要 特性。 所谓可团聚性是指雪粒能够如天然雪一样团聚 在一起形成一定形状 的稳定分布, 从而能够粘附在不同坡度的雪道上。 所述阻尼分散性是指团 聚在一起形成一定形状的模拟雪能够如天然雪 那样很容易在外力作用下改 变形状, 带阻尼地接受塑形和分散, 甚至分散为更小的团或单独的颗粒, 这种特性是滑雪所必需的, 它可以给滑雪者提供减速、 控制方向、 乃至制 动所需的阻力。

上述带有磁性的固体颗粒 102 可以是如图 14 所示的磁性材料的颗粒

(图 14示出固体颗粒 102完全由磁性材料构成), 但也可以是以非磁性材 料为本体而含有磁性材料的颗粒。 图 15示出固体颗粒 102的另一种实施例 的示意图, 该固体颗粒 102是以非磁性材料 111为本体而含有磁性材料 112 的颗粒。 当带有磁性的固体颗粒 102 是以非磁性材料为本体而含有磁性材 料的颗粒时, 固体颗粒的非磁性本体 111 可以从金属、 有机材料、 无机非 金属材料中任意选择, 磁性材料 112可以散布在固体颗粒的本体 111 中, 也可以嵌于固体颗粒的本体 111 上, 或者被固体颗粒的本体 111 包围。 如 前所述, 本发明并不限制必须在固体颗粒表面附着改变 表面性能的材料 层, 例如, 当固体颗粒的本体是有机高分子材料时, 显然再在固体颗粒的 表面附着有机高分子材料只是可选项, 而附着金属镀层也只是可选的。 本 发明可以根据具体的技术实施方案来选择是否 要在固体颗粒表面附着改变 表面性能的材料层。

图 14和图 15中的固体颗粒 102、 112的磁性材料可以是铁氧体; 铁、 钴、 镍之类的铁磁性材料; 或稀土永磁材料。 由于本发明需要的磁性材料 的量大, 优选采用价格较便宜的材料, 如铁氧体磁性材料或钕铁硼系稀土 永磁材料。 固体颗粒 102 的剩磁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以满足制造 雪道对雪粒 10 和 11 的可团聚性和阻尼分散性的要求, 例如, 固体颗粒 102、 112 的剩磁可以在 1000-9000 高斯( Gs ) 的范围内选择, 更具体地可 以在 2000-9000高斯( Gs ) 的范围内选择, 例如为 3000高斯、 4000高斯。 剩磁越强, 则雪粒 10、 11之间的吸引力越强, 其阻尼分散性中显示出的阻 尼越大。 当磁性材料为铁氧体时, 优选剩磁为 2000-2300 高斯, 可以更好 地表现出雪粒 1的可团聚性和阻尼分散性。

雪粒的磁性材料也可以为不同磁性材料的混合 物, 例如是铁氧体和稀 土永磁材料的混合物。 在图 15所示的固体颗粒 102的实施例中, 非磁性材 料的本体 111 含有的多个磁性材料 112 可以是同一种磁性材料的颗粒, 也 可以是不同种磁性材料颗粒的混合物, 例如是铁氧体和钕铁硼系稀土永磁 材料的混合物。 稀土永磁材料的剩磁可以达到比铁氧体的剩磁 大的程度, 因此, 将铁氧体和稀土永磁材料混合能够增大固体颗 粒的剩磁, 也就能增 强固体颗粒 102之间的吸引力, 从而人造常温雪在分散时表现出更强的阻 尼。 为了增强固体颗粒 102之间的吸引力, 还可以将图 15所示的固体颗粒 102制造成使磁性材料 112极性取向一致。

如上所述, 固体颗粒表面附着的能够改变表面性能的材料 层 101可以 是高分子材料层或者金属镀层。 所述高分子材料为塑料、 涂料或高分子基 复合材料。 更具体地说, 所述高分子材料例如为聚乙烯 (PE )、 聚丙烯 ( PP )、 聚氯乙烯(PVC )或聚氨酯。 高分子材料层还可以是烤漆。 通过在 固体颗粒外附着能够改变表面性能的材料层, 能够对带磁性的固体颗粒的 表面进行改性, 使颗粒物的表面具有润滑性, 减少颗粒与滑雪板间的摩擦 力, 并且能够进一步模拟天然雪的颗粒之间以及天 然雪与滑雪板之间的相 互作用方式。

另外, 除白色外, 本发明的人造常温雪可以制造成其它颜色。 特别 地, 高分子材料层的应用还便于根据需要牢固地上 色, 从而使颗粒物能够 具有不同的颜色, 例如为红色、 蓝色、 绿色等。 由此, 使所模拟的雪具有 更好的适用性, 增加滑雪者的视觉感受, 增强娱乐性。

本发明的人造常温雪的存放和使用非常方便, 既可以单独用来制造雪 道, 也可以用于与天然雪一起共同制造雪道。 此外, 本发明的人造常温雪 不使用水, 也不涉及性能不稳定的物质, 非常有利于环保。

图 16示出本发明的人造常温雪与天然雪一起制造 第一实施例的雪道 的示意性局部截面图。 图 16中, 天然雪 12覆盖在本发明的人造常温雪 13 上, 而本发明的人造常温雪 13堆积在基础 14上。 基础 14例如为天然地基 或人工基础, 如图所示其成带有起伏的坡状, 由此, 天然雪 12和人造常温 雪 13构成具有坡度的雪道。 天然雪 12和人造常温雪 13构成不同坡度的雪 道, 包括坡度为 0度。 本实施例的雪道用大量的人造常温雪 13代替了天然 雪 12, 天然雪 12 的用量大幅度地减少, 但滑雪的感觉可以做到与完全用 天然雪制造的雪道基本无异。 而且, 相对于现有技术, 用人造常温雪 13制 造雪道极大地筒化、 方便了制造雪道的操作。

图 17示出仅用本发明的人造常温雪制造的第二实 例的雪道的示意性 局部截面图。 与图 16所示实施例相比, 所不同的是该第二实施例完全不使 用天然雪, 人造常温雪 13堆积在基础 14上构成雪道。 这样的雪道完全不 受时间和温度的限制。

虽然在图 16所示实施例中示出天然雪 12覆盖在人造常温雪 13上构成 雪道, 但请注意, 天然雪 12也可以与人造常温雪 7均匀地或非均匀地搀和 起来构成雪道, 也就是说, 利用天然雪与本发明的人造常温雪一起制造雪 道的实施方式是灵活的, 天然雪和人造常温雪的比例和铺设方式可以根 据 需要和实际情况来设定。

图 18示出利用本发明的人造常温雪铺成的第三实 例的雪道的示意性 局部截面图。

与图 16所示实施例相比, 第三实施例的雪道还包括由若干永磁体块 9 组成的强磁层, 这些永磁体块 15 按极性一致的形式排列在雪道的基础 14 上, 在人造常温雪 12的下方形成强磁层。 组成人造常温雪 12的雪粒 10、 11 在永磁体块 15 的强磁作用下, 极性的取向能够自动排列, 从而雪粒 10、 11的极性取向能够尽可能做到一致, 这样, 能够使雪粒 10、 11之间具 有更大的吸引力, 雪粒 1 相互之间能够表面出更大的分散阻力。 如上所 述, 阻尼分散性是本发明人造常温雪所模拟的最重 要特性之一, 雪粒 10、 11 之间的更大的分散阻力可以满足对于更大阻尼 分散性的需要。 永磁体块 15 排列而成的强磁层的尺寸可以基本等于雪道平 面的尺寸, 也可以根据需 要小于雪道平面的尺寸。 7 j磁体块 15可以为例如 10cm X 10cm的正方形。

图 3 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设置有一个滑雪 道的建筑结构的示 意图; 图 4示出经过筒化的图 3中滑雪道布局的俯视图。

在图 3 中示出一种建筑结构, 所述建筑结构包括: 至少两个彼此存在 间隔开的空间的支撑结构 5、 6; 以及至少一条滑雪道 1 , 由所述至少两个 支撑结构支撑, 并且围绕所述支撑结构从上往下盘旋而成。 优选地, 所述 支撑结构 5、 6的上部由一平台 9相互连接。 一个滑雪道 1被支撑在至少两 个所述支撑结构 5、 6上且被连接在至少两个所述支撑结构 5、 6之间。 还 是如图 3所示, 所述滑雪道 1 呈螺旋形式、 从该建筑结构的上部到该建筑 结构的下部自上而下依次盘绕着至少两个所述 支撑结构, 从而建立高度势 能。 如图 4 所示, 在沿着所述支撑结构的高度方向上所观察到的 所述滑雪 道基本上呈标准田径场跑道形状。

图 5 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设置有一个滑 雪道的建筑结构的 示意图; 图 6示出经过筒化的图 5中滑雪道布局的俯视图。

在图 5 中示出一种建筑结构, 所述建筑结构包括: 至少两个彼此存在 间隔开的空间的支撑结构 5、 6; 以及至少一条滑雪道 1 , 由所述至少两个 支撑结构支撑, 并且围绕所述支撑结构从上往下盘旋而成。 优选地, 所述 支撑结构 5、 6的上部由一平台 9相互连接。 与图 3和 4所示实施例不同的 是, 如图 6 所示, 在沿着所述支撑结构的高度方向上所观察到的 所述滑雪 道基本上呈 8字形状。

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 在只有一个滑雪道的情况下, 在沿着 所述支撑结构的高度方向上所观察到的所述滑 雪道可以呈现出基本上 8 字 形状和基本上标准田径场跑道形状的组合。

图 7 示出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设置有两个滑 雪道的建筑结构的 示意图; 图 8示出经过筒化的图 7中滑雪道布局的俯视图。

在图 7 中示出一种建筑结构, 所述建筑结构包括: 至少两个彼此存在 间隔开的空间的支撑结构 5、 6; 以及至少两条滑雪道 1 , 由所述至少两个 支撑结构支撑, 并且围绕所述支撑结构从上往下盘旋而成。 优选地, 所述 支撑结构 5、 6的上部由一平台 9相互连接。 还是如图 7所示, 两个所述滑 雪道 1 呈螺旋形式、 从该建筑结构的上部到该建筑结构的下部自上 而下依 次盘绕着至少两个所述支撑结构, 从而建立高度势能。 如图 8 所示, 在沿 着所述支撑结构的高度方向上所观察到的两个 所述滑雪道基本上呈重叠的 标准田径场跑道形状。

图 9 示出根据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的设置有两个滑 雪道的建筑结构的 示意图; 图 10示出经过筒化的图 9中滑雪道布局的俯视图。

在图 9 中示出一种建筑结构, 所述建筑结构包括: 至少两个彼此存在 间隔开的空间的支撑结构 5、 6; 以及至少一条滑雪道 1 , 由所述至少两个 支撑结构支撑, 并且围绕所述支撑结构从上往下盘旋而成。 优选地, 所述 支撑结构 5、 6的上部由一平台 9相互连接。 两个滑雪道 1被支撑在至少两 个所述支撑结构 5、 6上且被连接在至少两个所述支撑结构 5、 6之间。 与 图 7和 8所示实施例不同的是, 如图 6所示, 如图 10所示, 在沿着所述支 撑结构的高度方向上所观察到的两个所述滑雪 道基本上呈重叠的 8 字形 状。

图 11示出根据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的设置有两个 雪道的建筑结构的 示意图。 图 12示出经过筒化的图 11 中滑雪道布局的俯视图。 与图 9和 10 所示实施例不同的是, 图 11和 12所示实施例中的至少一条滑雪道 1 包括 围绕支撑结构 5和 6盘旋的两种盘旋方向, 即俯视状态下的顺时针盘旋方 向和逆时针盘旋方向, 沿这两种方向盘旋的滑雪道在俯视图 12中就表现为 同一条滑雪道围绕支撑结构 5和 6既呈现出基本上 8字形状又呈现出基本 上标准田径场跑道形状。 本发明的滑雪道之所以要包括两种盘旋方向是 为 了使滑雪道的滑行方向多变, 增加滑雪的趣味, 更重要的是使滑雪人员不 致于在长的滑雪道中滑行时出现眩晕。

图 13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具有三个滑雪道 1和三个支撑结构 5、 6、 7的 实施例。 如图 11所示, 在沿着所述支撑结构的高度方向上所观察到的 三个 所述滑雪道基本上呈 8字形状和基本上呈标准田径场跑道形状的组 。

基于本发明的教导, 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 设置多于三个滑 雪道和多于三个支撑结构的实施例也是可以实 施的。

根据以上各实施例, 支撑结构 5、 6的高度在 50米至 800米之间, 所 述支撑结构 5、 6之间的距离在 50米至 100米之间。 在支撑结构 5、 6的高 度范围内, 滑雪道 1多次盘绕着至少两个所述支撑结构。

所述支撑结构可以是中空结构, 其中能够设置升降装置 (未示出) 以 运送人员到达所述平台 9。

所述平台 9可供人员进行滑行准备、 休息和观光。

下面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具有六个滑雪道和三个 支撑结构的实施例。 图 19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具有六个滑雪道和三个支 结构的实施例的示 意图, 而图 20-23示出该实施例的四个侧视平面图。 另外, 图 30示出实施 例中的六条滑雪道 1的示意性立体图。

如图所示, 根据该实施例的人造建筑结构包括: 三个支撑结构 5、 6和 7, 具体地说是在本实施例中, 其是钢支撑筒体; 六条滑雪道 1 , 这六条滑 雪道均从人造建筑结构的顶部出发, 在该顶部设置了平台 9 , 便于来此人 造建筑结构的人员为滑雪做准备、 休息、 观光等。 如图 19和 30所示, 六 条滑雪道 1从平台 9 出发, 围绕支撑结构 6从上向下盘旋, 如出海之蛟龙 在梁间盘绕, 给滑雪人员提供了全新的娱乐方式。

另外, 在本实施例中, 图 24和 25分别示出首层和立体图, 图 26和 27 分别示出二层平面图和二层立体图, 图 28 和 29 分别示出顶层和立体 图, 根据这些示意性的分层图可以更具体地了解该 人造建筑结构的区域和 功能设置。

该人造建筑结构的竖向承重及抗侧力的结构体 系主要由三个六边形的 钢支撑筒体 5、 6和 7组成, 优选地, 六边形每边的边长均为 15m, 筒体由 内筒和外筒组成。 除此之外, 还设置了若干三角形和六边形的巨型格构式 柱 16, 起到辅助支撑滑雪道 1的作用。 从总立体图 19和各分层图 24-29可 以清楚地看到三个六边形的钢支撑筒体 5、 6和 7以及若干三角形和六边形 的巨型格构式柱 16的结构、 位置以及与滑雪道的相互关系。

当然, 作为辅助支柱的格构式柱 16的数量可以根据本发明之人造建筑 结构的具体设计来设置, 本发明之人造建筑结构也可以根据需要不设置 该 辅助支柱。 另外, 在此示例性实施例中支撑结构 6 是六边形的钢支撑筒 体, 但也可以根据具体的设计需要采用其它形状的 结构形式, 只要能够满 足支撑滑雪道 1并利于滑雪道 1盘旋即可。

本发明的支撑结构 5、 6和 7 的高度可以设计为在 50米至 800米之 间, 尤其是 250-350米, 更具体地说是 300米, 支撑结构 5、 6和 7之间的 距离可以在 50米至 100米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可设计为约 300米。

优选地, 在 100m、 200m, 300m的高度, 分别设置钢桁架将三个钢支 撑筒体连接起来; 而滑雪道 1 的结构形式也是钢桁架, 支撑在钢筒体 5、 6 和 7及格构式柱 16上。

图 31-36 示出了每条滑雪道的示意性立体图, 包括高级道甲、 乙; 中 级道甲、 乙以及初级道甲、 乙。 图 31 和 32分别是高级道甲、 乙的示意性 立体图, 图 33和 34分别是中级道甲、 乙的示意性立体图, 而图 35和 26 分别是初级道甲、 乙的示意性立体图。 在图 31-36 上标出了每条滑雪道的 各直段相对于水平面的示例性角度。

本实施例中的滑雪道包括高级道、 中级道和初级道, 优选地, 高级道 最大坡度在 22-30度之间, 中级道最大坡度在 15-22度之间, 而初级道最大 坡度在 10-15度之间, 更优选地, 高级道最大坡度约为 25度或 27度, 中 级道最大坡度在约为 19.5度, 而初级道最大坡度约为 12度或 13度。

一条滑雪道 1 的长度可以设计为在 500-2500 米之间, 尤其是 1000- 2200 米。 滑雪道的宽度可以根据需要设计, 可以为 2-30 米, 例如为 5、 10、 15、 18、 20米。

下表示出了这六条滑雪道的示例性最大坡度以 及坡道长度。

高级道甲 高级道乙 中级道甲 中级道乙 初级道甲 初级道乙 最大 最大 最大 最大 最大 最大

25.77° 27.42° 12.10° 13.67° 坡度 坡度 坡度 坡度 坡度 坡度 坡道 坡道 坡道 坡道 坡道 坡道

1203米 1140米 1444米 1367米 2089米 1972米 长度 长度 长度 长度 长度 长度 该实施例示例地采用了设计坡道总长度: 9215米。

滑动道 1 容纳天然雪、 人工雪、 模拟雪 4、 或者它们的任意组合而形 成的混合物, 优选地, 模拟雪 4 是由包括带有磁性的固体颗粒的人造常温 雪雪粒 10、 11组成的人造常温雪。

在本实施例中, 人造建筑结构的主体采用钢结构。 优选地, 本发明的 人造建筑结构的主体是全钢结构或钢混结构, 并且, 该人造建筑结构由模 块化部件组成, 以便于安装和拆卸。 例如, 滑雪道的转向部分是可以拆卸 的。 显然, 本发明的人造建筑结构可以采用能够满足设计 要求的各种材料 制造, 例如混凝土, 另外, 也可以不做成模块化的, 可以是永久性的建筑 物, 例如滑雪道一旦安装则不再易于更改。

优选地, 如图所示, 支撑结构 5、 6和 7是中空结构, 其中能够设置电 梯, 也可以设置楼梯, 起到主交通核的作用, 以让人员到达该人造建筑结 构的各部分, 例如可以到达人造建筑结构的顶部做滑雪准备 , 又例如可以 到达位于人造建筑结构顶部的平台 9供人员进行滑行准备、 休息和观光。

在有的辅助支柱 16中也可以设置电梯或楼梯, 用作副交通核, 让人员 到达该人造建筑结构的不同区域。 在该实施例中从各分层图 24-29 可以看 到在该人造建筑结构的中心的三角区域中的三 个六边形辅助支柱 16是中空 的, 可以作为交通通道, 设置电梯或楼板。

另外, 在各楼层还可以设置扶梯, 例如从图 26-29 可以看到在中心三 角区域中设置有扶梯, 另外, 在图 26-29 的图示方向的顶侧也设置有扶 梯。

由于该人造建筑物通常尺寸巨大, 因此, 人员通过前述设置在不同位 置的电梯和扶梯的输送而在该人造建筑结构内 流动。

本发明的人造建筑结构可以以滑雪为中心目的 而设置各种功能层, 并 且还可以在滑雪这一中心目的外设置不同的功 能区域而实现其它附带的功 h

匕。

在该实施例中, 图 24和 25所示的首层为接待大厅, 接待刚来到该人 造建筑结构的人员, 如登记滑雪等, 而图 26和 27所示的第二层为服务大 厅, 为滑雪人员进行各种服务, 如换滑雪工具、 更衣、 退滑雪工具、 结帐 等, 通过将不同的功能设置在不同的楼层, 能够使刚来到该人造建筑结构 打算滑雪的人员与从出发层滑下来的滑雪人员 分流, 有利于在人造建筑结 构内建立良好的秩序。

在该实施中, 滑雪人员从图 28和 29所示的位于该人造建筑结构顶部 的用于出发的顶出发, 沿各自的滑雪道 1 下滑。 出发层还包括供人员进行 滑行准备、 休息和观光平台 9。

本发明的人造建筑结构的顶部可以包括两个楼 层, 这两个楼层除用于 滑雪人员准备、 休息和出发外, 还用于供来该人造建筑结构的人员观光、 娱乐、 购物和餐饮等。 同样, 在本发明的人造建筑结构的底部和中间也可 以设置供来该人造建筑结构的人员观光、 娱乐、 购物或餐饮等。 这样, 依 托于滑雪, 能够实现其它附加目的。

当然, 当达到一定高度时, 本发明的人造建筑结构还可以设置逃生 层。

在本实施例中, 人造建筑结构还利用在滑雪道 1 的不同位置处设置磁 块来调整固体颗粒 10、 11 的磁性, 从而调整人造常温雪的团聚性和阻尼分 散性, 这对于调整和改变滑雪道 1 的特性非常有帮助, 非常有利于滑雪道 的维护, 能够增加滑雪道的功能和魅力。

作为示例, 滑雪道 1 可以类似如图像拾取装置 8所示的滑雪道那样包 括由若干永磁体块组成的强磁层, 这些永磁体块按极性一致的形式排列在 雪道的基础上, 在人造常温雪的下方形成强磁层。

此外, 为了完善滑雪道 1 的结构, 滑雪道 1还可以包括埋置在所述滑 雪道中的致冷管, 在滑雪道中积聚冷气, 这样使滑雪人员在滑雪时不致感 到太热, 并且能够更好地模拟真实的滑雪状态。

相应地, 滑雪道 1 还包括对滑雪道进行保温的保温结构, 例如石棉保 温层, 当然, 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各种保温材料和结构。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有滑雪道的人造建筑结构的 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 对于本发明的人造建筑结构的包括滑雪道和支 撑结构的具体特征, 如数 量、 形状、 尺寸、 连接关系,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披露的特征的作 用进行具体设计, 并且还可以对上述披露的各种实施方式的特征 进行组合 和变更, 以实现本发明之目的为准。 请注意, 本发明之保护范围以本申请 权利要求之内容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