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ASPHALT MIXTURE STIRRING DEVICE AND AGGREGATE PREMIXING APPARATUS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3/091420
Kind Code:
A1
Abstract:
Disclosed are an aggregate premixing apparatus (30) and an asphalt mixture stirring device. The aggregate premixing apparatus comprises a shell (31) and a stirring unit (32) disposed in the shell (31). The shell (31) comprises an inner chamber (310) as well as a feeding port (312) and a discharging port (314) that are in communication with the inner chamber (310). The inner chamber (310) comprises a first inner chamber area and a second inner chamber area. The stirring unit (32) comprises a rotating shaft (320) crosswise and rotatably arranged in the shell (31), a first blade unit (321) arranged on a first shaft section of the rotating shaft, and a second blade unit (322) arranged on a second shaft section of the rotating shaft. The first blade unit (321) and the second blade unit (322) can rotate following the rotating shaft and are respectively corresponding to the first inner chamber area and the second inner chamber area of the shell (31). During a working process, when the first blade unit (321) and the second blade unit (322) rotate following the rotating shaft, the first blade unit (321) drives a part of aggregate in the first inner chamber area to the second inner chamber area, and the second blade unit (322) stirs the aggregate in the second inner chamber area.

Inventors:
YIN YOUZHONG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2/082086
Publication Date:
June 27, 2013
Filing Date:
September 26, 2012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ZOOMLION HEAVY IND SCI & TECH (CN)
HUNAN ZOOMLION SPECIAL VEHICLE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B01F3/18; B01F7/00; B01F5/00; B01F15/00
Foreign References:
CN201427031Y2010-03-24
CN102407080A2012-04-11
FR2530157A11984-01-20
CN201454453U2010-05-12
NL9400248A1995-10-02
KR20100033846A2010-03-31
Attorney, Agent or Firm:
RUNPING & PARTNERS (CN)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CN)
Download PDF:
Claims:
权利要求

1. 一种集料预混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内的搅拌单元; 所述 壳体包括内腔以及与内腔相连通的入料口和出料口,所述内腔包括第一内腔区域以及第 二内腔区域; 所述搅拌单元包括横向且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壳体中的转轴、 设置于所述 转轴第一轴段上的第一叶片单元以及设置于所述转轴第二轴段上的第二叶片单元;所述 第一叶片单元以及第二叶片单元能够随着所述转轴旋转, 并分别与所述壳体的第一内腔 区域以及第二内腔区域对应; 工作过程中, 当所述第一叶片单元以及所述第二叶片单元 随着所述转轴旋转时,所述第一叶片单元将所述第一内腔区域内的部分集料驱动至所述 第二内腔区域, 所述第二叶片单元对所述第二内腔区域的集料进行搅拌。

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集料预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腔区域对应收容 具有第一平均粒径的集料, 所述第二内腔区域对应收容具有第二平均粒径的集料, 所述 第一平均粒径与所述第二平均粒径不等。

3. 根据权利要求 1或 2所述的集料预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口呈与所述壳 体内集料的分布相匹配的阶梯状或变截面状。

4. 根据权利要求 3所述的集料预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出料口包括分别 与所述第一内腔区域以及所述第二内腔区域对应第一出料口区域以及第二出料口区域, 所述第一出料口区域与所述第二出料口区域的宽度不等。

5.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集料预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料预混装置还包括安 装于所述转轴第三轴段上并可随着所述转轴旋转的第三叶片单元,所述第三轴段与所述 第一轴段分别位于所述第二轴段的两侧,所述内腔包括与所述第三叶片单元对应的第三 内腔区域; 工作过程中, 当所述第三叶片单元随所述转轴旋转时, 所述第三叶片单元将 所述第三内腔区域中的部分集料驱动至所述第二内腔区域内。

6. 根据权利要求 5所述的集料预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腔区域对应收容 具有第一平均粒径的集料, 所述第二内腔区域对应收容具有第二平均粒径的集料, 所述 第三内腔区域对应收容具有第三平均粒径的集料; 所述第一平均粒径、 第二平均粒径以 及第三平均粒径依序递增或递减。

7. 根据权利要求 6所述的集料预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出料口呈与所述 壳体内集料的分布相匹配的阶梯状或变截面状。

8. 根据权利要求 7所述的集料预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出料口包括分别 与所述第一内腔区域、所述第二内腔区域以及第三内腔区域对应的第一出料口区域、 第 二出料口区域以及第三出料口区域, 其中, 第二出料口区域的宽度最大, 第一出料口区 域的宽度与第三出料口区域的宽度的大小关系,与第一内腔区域及第三内腔区域内的集 料的平均粒径的大小关系一致。

9. 根据权利要求 5-8任一项所述的集料预混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叶片单元 包括多数个间隔分布于所述转轴第一轴段上的第一螺旋叶片;所述第三叶片单元包括多 数个间隔分布于所述转轴第三轴段上的第二螺旋叶片,所述第一螺旋叶片与所述第二螺 旋叶片的螺旋方向相反;所述第二叶片单元包括多数个间隔分布于所述转轴第二轴段上 的搅拌叶片。

10. 一种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 其特征在于, 包括权利要求 1-9任一项所述的集料 预混装置。

11. 根据权利要求 10所述的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沥青混合料搅 拌设备包括搅拌机以及布置于所述搅拌机上方的集料秤,所述集料预混装置设置于所述 集料秤与所述搅拌机之间,用于在集料由所述集料秤进入所述搅拌器的过程中进行预混 合。

12. 根据权利要求 11所述的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料秤的卸料 口以及所述集料预混装置的出料口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搅拌机的轴线方向平行。 13. 一种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 包括搅拌机以及布置于所述搅拌机上方的集料秤,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集料预混装置, 所述集料预混装置设置于所述集料秤与所述搅拌机 之间, 用于在集料由所述集料秤进入所述搅拌器的过程中进行预混合。

14. 根据权利要求 13所述的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料秤的卸 料口以及所述集料预混装置的出料口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搅拌机的轴线方向平行。

Description:
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及集料预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合装置, 特别涉及一种集料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所需的各种集料(也称骨 料)往往是由多种不同粒径的沙石料 按比例混合而成, 因此, 每种料必须进行严格的计量, 但因沙石料存在有堆积角, 在实 际计量时, 每种料在计量仓内相对独立堆放, 卸料时也是采用自流式方式。 这样, 各种 料投放到搅拌器时会相对集中。 相关技术中, 为提高混合料的均匀性, 搅拌机不得不设 置一个干拌时间(即不投放沥青前的搅拌), 当混合料种类和骨料粒径级配差别较大时, 该干拌时间相应延长。干拌时间除影响搅拌周 期和设备生产效率, 而且干拌时对搅拌器 接触面的磨损特别厉害, 设备使用寿命縮短。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改进的沥青混合料搅拌设 备以及集料预混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集料预混装置, 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内的搅拌单元; 所述壳体包括内 腔以及与内腔相连通的入料口和出料口, 所述内腔包括第一内腔区域以及第二内腔区 域; 所述搅拌单元包括横向且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 壳体中的转轴、 设置于所述转轴第一 轴段上的第一叶片单元以及设置于所述转轴第 二轴段上的第二叶片单元;所述第一叶片 单元以及第二叶片单元能够随着所述转轴旋转 , 并分别与所述壳体的第一内腔区域以及 第二内腔区域对应; 工作过程中, 当所述第一叶片单元以及所述第二叶片单元随 着所述 转轴旋转时,所述第一叶片单元将所述第一内 腔区域内的部分集料驱动至所述第二内腔 区域, 所述第二叶片单元对所述第二内腔区域的集料 进行搅拌。

优选地, 所述第一内腔区域对应收容具有第一平均粒径 的集料, 所述第二内腔区域 对应收容具有第二平均粒径的集料, 所述第一平均粒径与所述第二平均粒径不等。

优选地, 所述出料口呈与所述壳体内集料的分布相匹配 的阶梯状或变截面状。 优选地,所述壳体的出料口包括分别与所述第 一内腔区域以及所述第二内腔区域对 应第一出料口区域以及第二出料口区域,所述 第一出料口区域与所述第二出料口区域的 宽度不等。 优选地,所述集料预混装置还包括安装于所述 转轴第三轴段上并可随着所述转轴旋 转的第三叶片单元, 所述第三轴段与所述第一轴段分别位于所述第 二轴段的两侧, 所述 内腔包括与所述第三叶片单元对应的第三内腔 区域; 工作过程中, 当所述第三叶片单元 随所述转轴旋转时,所述第三叶片单元将所述 第三内腔区域中的部分集料驱动至所述第 二内腔区域内。

优选地, 所述第一内腔区域对应收容具有第一平均粒径 的集料, 所述第二内腔区域 对应收容具有第二平均粒径的集料,所述第三 内腔区域对应收容具有第三平均粒径的集 料; 所述第一平均粒径、 第二平均粒径以及第三平均粒径依序递增或递 减。

优选地, 所述壳体的出料口呈与所述壳体内集料的分布 相匹配的阶梯状或变截面 状。

优选地, 所述壳体的出料口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内腔区 域、 所述第二内腔区域以及 第三内腔区域对应的第一出料口区域、 第二出料口区域以及第三出料口区域, 其中, 第 二出料口区域的宽度最大, 第一出料口区域的宽度与第三出料口区域的宽 度的大小关 系, 与第一内腔区域及第三内腔区域内的集料的平 均粒径的大小关系一致。

优选地,所述第一叶片单元包括多数个间隔分 布于所述转轴第一轴段上的第一螺旋 叶片; 所述第三叶片单元包括多数个间隔分布于所述 转轴第三轴段上的第二螺旋叶片, 所述第一螺旋叶片与所述第二螺旋叶片的螺旋 方向相反;所述第二叶片单元包括多数个 间隔分布于所述转轴第二轴段上的搅拌叶片。

提供一种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 包括上述任一项中的集料预混装置。

优选地, 所述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包括搅拌机以及布置 于所述搅拌机上方的集料 秤, 所述集料预混装置设置于所述集料秤与所述搅 拌机之间, 用于在集料由所述集料秤 进入所述搅拌器的过程中进行预混合。

优选地,所述集料秤的卸料口以及所述集料预 混装置的出料口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搅 拌机的轴线方向平行。

提供一种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 包括搅拌机以及布置于所述搅拌机上方的集料 秤,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集料预混装置, 所述集料预混装置设置于所述集料秤与所述搅 拌机 之间, 用于在集料由所述集料秤进入所述搅拌器的过 程中进行预混合。

优选地,所述集料秤的卸料口以及所述集料预 混装置的出料口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搅 拌机的轴线方向平行。

与相关技术相比, 由于增加了集料预混装置, 使得集料进入搅拌机之前能够得到较 好的混合,进而可取消或降低搅拌机的干拌时 间,提高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 1是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的沥青混合料搅拌设 的结构示意图。

图 2是图 1所示集料预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 3是图 1所示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中 H-H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 4是图 3所示集料预混装置的壳体在 K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做 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 1示出了发明一些实施例中的沥青混合料搅拌 备 1, 其可包括集料仓 10、 布置 于集料仓 10下方的集料秤 20、 布置于集料秤 20下方的集料预混装置 30以及布置于集 料预混装置 30下方的搅拌机 40, 优选地, 集料秤 20的卸料口 21以及集料预混装置 30 的出料口 314应当顺着搅拌机 10的轴线方向布置, 即集料秤 20的卸料口 21以及集料 预混装置 30的出料口 314的长度方向与搅拌机 10的轴线方向平行, 以提高预混效率。

集料仓 10用于存储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 1所需的多种不同粒径的集料, 其在一些 实施例中可包括六个子仓 A~F, 子仓 A~F中储存的集料的粒径由左到右依序递增。 集 料秤 20用于对来自集料仓 10中的集料进行计量,在计量过程中,由于集 存在堆积角, 每种粒径的集料在集料秤 20内相对独立堆放(如图 1中集料秤 20中虚线所示), 如此, 当集料秤 20计量好后卸料(特别采用自流式卸料) 时, 各种粒径的集料任然相对集中。 集料预混装置 30用于对计量好的集料在进入搅拌机 40的过程中进行预混合,使得各种 粒径的集料的分布相对均匀, 该集料预混装置 30不额外占用搅拌时间, 进而可取消或 降低搅拌机 10的干拌时间, 提高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 1的生产效率, 还可以降低搅拌 机 10的磨损。 搅拌机 40用于将混合好的集料与沥青一道进行混合。

一同参照图 2及图 3, 集料预混装置 3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壳体 31、 设置于壳 体 31内的搅拌单元 32以及用于驱动搅拌单元 32工作的驱动单元 33。

壳体 31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呈长槽状, 壳体 31的横断面可呈 U形, 壳体 31的长度 略大于集料秤 20的卸料口 21的长度, 宽度略大于卸料口 21的宽度。 壳体 31包括内腔 310以及与内腔 310相连通的入料口 312以及出料口 314。壳体 31的内腔 310在水平方 向可划分成第一至第三内腔区域 (如图 3中两条垂直虚线 M和 N所分隔的三个区域), 其中, 从位置上来看第一内腔区域主要接收来自子仓 A和 B中的集料, 第二内腔区域 主要接收来自子仓 C和 D中的集料, 第三内腔区域主要用来接收来自子仓 E和 F中的 集料。 由于子仓 A~F中集料的粒径是逐渐增加的, 因此, 壳体 31的内腔 310的第一至 第三内腔区域中接收到的集料的平均粒径也是 逐渐增加的。 可以理解地, 当子仓 A~F 中集料的粒径是递减的时候, 内腔 310的第一至第三内腔区域中集料的平均粒径也 是递 减的。

搅拌单元 32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与驱动单元 33相联的转轴 320、安装于转轴 320 第一轴段上的第一叶片单元 321、 安装于转轴 320第二轴段上的第二叶片单元 322以及 安装于转轴 320第三轴段上的第三叶片单元 323,第一叶片单元 321、第二叶片单元 322 以及第三叶片单元 323均可随着转轴 320旋转。转轴 320横向地且可旋转地安装于壳体 3的内腔 310中, 且第一叶片单元 321、 第二叶片单元 322以及第三叶片单元 323分别 与内腔 310中的第一至第三内腔区域对应。驱动单元 33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为电动马达。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叶片单元 321可包括多数个间隔分布于转轴 320第一轴段上 的第一螺旋叶片,第三叶片单元 323包括多数个间隔分布于转轴 320第三轴段上的第二 螺旋叶片, 第一螺旋叶片与所述第二螺旋叶片的螺旋方向 相反。 第二叶片单元 322包括 多数个间隔分布于转轴 320第二轴段上的搅拌叶片。 如此, 在工作过程中, 当驱动单元 33驱动转轴 320旋转时, 转轴 320带动第一叶片单元 321、 第二叶片单元 321以及第三 叶片单元 321旋转, 其中, 第一叶片单元 321以及第三叶片单元 323的螺旋叶片分别将 第一及第三内腔区域中的集料中的一部分,沿 平行于转轴 320轴线的方向向中部驱动至 第二内腔区域内,而第二叶片单元 322则对第二内腔区域内的不同粒径的集料进行 搅拌 均匀。 第一及第三内腔区域中集料的剩余部分则直接 往下流出到搅拌机 40中, 如此, 可以有效地降低进入搅拌机 40中的集料的集中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 31的出料口 314可呈与壳体 31中的第一至第三内腔区域中 的集料分布相匹配的阶梯状或变截面状, 使得壳体 31 内两端的集料在自流的同时, 一 部分被输送到中间完成预混,并保证各种粒径 的集料能够以相对均匀地投入到搅拌机 10 中。

如图 4所示, 出料口 314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分别与内腔 31的第一至第三内腔 区域对应的第一出料口区域 3141、 第二出料口区域 3142以及第三出料口区域 3143。 第 一出料口区域 3141、第二出料口区域 3142以及第三出料口区域 3143均可呈矩形,其中, 第一出料口区域 3141的宽度最小, 第二出料口区域 3142的宽度最大, 第三出料口区域 3143的宽度介于两者之间, 如此设置的考虑因素主要有两点: (1 )第一及第三内腔区域 中的部分集料被驱赶到第二内腔区域内, 使得第二内腔区域中的集料的量相对增加, 相 应地, 第二出料口区域 3142的宽度适当的增加, 以防止产生集料拥堵现象; (2) 由于 第一内腔区域内的集料的平均粒径较小, 其对应的第一出料口区域 3141 的宽度可以适 当的减小, 防止第一内腔区域内的集料过快地流入到搅拌 机 40中而产生集中现象, 相 应地,第三出料口区域 3143的宽度比第一出料口区域 3141的宽度大主要是基于第三内 腔区域内的集料的平均粒径较大的缘故。

可以理解地,通过控制第一出料口区域 3141以及第三出料口区域 3143的宽度的大 小,可以控制被第一叶片单元 321以及第三叶片单元 323驱动到第二内腔区域中的集料 的量的多少, 具体根据需要而定, 在此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地,在一些实施例中,集料仓 10的子仓的数量并不局限于六个,子仓 A~F 中集料的粒径也不局限于逐渐递增的方式布置 , 采用上述集料预混装置 30对集料进入 搅拌机 40的过程中进行预混合, 均能达到提高集料混合均匀的目的。

还可以理解地, 集料预混装置 30中的叶片单元也不局限于三个, 其也可以少于或 多于三个情况, 仍然能够达到提高集料均匀度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 例, 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 的保护范围。 应当指出, 对于本技术 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 , 这些改进和 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