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BACK PLATE COMPONEN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4/026428
Kind Code:
A1
Abstract:
A back plate component (4) comprises a back plate (40), multiple taper holes (41), and multiple optical unit positioning pillars (42). The back plate component (4) is applicable to holding and positioning an optical unit (5). The back plate (40) comprises a plate (401), and a vertical side (402) surrounding and perpendicular to the plate. The plate (401) has a first surface (4011) and a second surface (4012) opposite to the first surface. The multiple taper holes (41) are formed on the back plate (40). Each taper hole (41) has a first opening (411) and a second opening (412). The first opening (411) is formed on the first surface (4011), and the second opening (412) is formed on the second surface (4012). The first opening (411) is smaller than the second opening (412). Each optical unit positioning pillar (42) has a pillar portion (421) and a ring head portion (422) formed at one end of the pillar portion (421). An outer ring diameter (D4) of the ring head portion (422) is smaller than a diameter (D3) of the pillar portion (421). The ring head portion (422) of the optical unit positioning pillar (42) stretches into the taper hole (41) through the first opening (411). External force deforms the ring head portion (422) and enable the ring head portion (422) to expand externally to abut the taper hole (41), so that the optical unit positioning pillar (42) is fixed on the back plate (40). An outer ring diameter (D5) of the deformed and externally expanded ring head portion (422) is still smaller than the diameter (D3) of the pillar (421), so that a distance between the pillar portion (421) and the vertical side (402) tends to zero, so as to achieve an effect of a narrow-frame display.

Inventors:
YU GANG (CN)
YANG XI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2/082822
Publication Date:
February 20, 2014
Filing Date:
October 12, 2012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 (CN)
YU GANG (CN)
YANG XI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F21V17/12; F21V21/00; G02F1/13357
Foreign References:
CN202149421U2012-02-22
CN1584706A2005-02-23
CN2906678Y2007-05-30
CN101051138A2007-10-10
CN101149534A2008-03-26
CN101363597A2009-02-11
CN101672991A2010-03-17
CN201173408Y2008-12-31
CN201145797Y2008-11-05
CN101709841A2010-05-19
CN101699156A2010-04-28
CN201828745U2011-05-11
CN102192448A2011-09-21
CN102182989A2011-09-14
CN102537866A2012-07-04
CN102563468A2012-07-11
JP2000019512A2000-01-21
JP2004319294A2004-11-11
Attorney, Agent or Firm:
GUANGDONG GUOXIN LAW FIRM (CN)
广东国欣律师事务所 (CN)
Download PDF:
Claims:
权利要求

1.一种背板组件, 适用于容置与定位一光学单元, 该背板组件包括:

一背板, 其包括一板件以及环绕且垂直该板件的直立侧边; 该板件具一有第一表面以 及相对于该第一表面的一第二表面;

多数个锥孔, 形成于该背板, 该每一锥孔具有一第一开口与一第二开口, 该第一开口 形成于该第一表面, 该第二开口形成于该第二表面, 该第一开口小于该第二开口; 以及 多数个光学单元定位柱, 凸出于该第一表面, 用以供该光学单元定位; 该每一光学单 元定位柱具有一柱体部与形成于该柱体部一端的一环形头部该环形头部的外环直径小于 该柱体部的直径该每一光学单元定位柱的该环形头部分别由该每一第一开口穿入该每一 锥孔中; 以外力使该每一环形头部变形外扩而分别抵紧该每一锥孔, 让该光学单元定位柱 固定于该背板;且该变形外扩后的环形头部的外环直径仍小于该柱体部的直径;

其中, 该多数个光学单元定位柱至少包含涨铆螺柱, 使该环形头部变形外扩而接合于 该板件的方式为涨铆或旋铆接合, 该光学单元为导光板, 该每一柱体部至该直立侧边的距 离趋近于零。

2.—种背板组件, 适用于容置与定位光学单元, 该背板组件包括:

一背板, 其包括一板件以及环绕且垂直该板件的直立侧边; 该板件具有一第一表面以 及相对于该第一表面的一第二表面;

多数个锥孔, 形成于该背板, 该每一锥孔具有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 该第一开口形成 于该第一表面, 该第二开口形成于该第二表面, 该第一开口小于该第二开口; 以及

多数个光学单元定位柱, 凸出于该第一表面, 用以供该光学单元定位; 该每一光学单 元定位柱具有柱体部与形成于该柱体部一端的环形头部该环形头部的外环直径小于该柱 体部的直径该每一光学单元定位柱的该环形头部分别由该每一第一开口穿入该每一锥孔 中; 以外力使该每一环形头部变形外扩而分别抵紧该每一锥孔, 让该光学单元定位柱固定 于该背板;且该变形外扩后的环形头部的外环直径仍小于该柱体部的直径。

3.如权利要求 2 所述的背板组件, 其中, 该多数个光学单元定位柱至少包含涨铆螺 柱, 使该环形头部变形外扩而接合于该板件的方式为涨铆接合。

4.如权利要求 2 所述的背板组件, 其中, 该多数个光学单元定位柱至少包含涨铆螺 柱, 使该环形头部变形外扩而接合于该板件的方式为旋铆接合。

5.如权利要求 2所述的背板组件, 其中, 该光学单元为导光板。

6.如权利要求 2所述的背板组件,其中,该每一柱体部至该直立侧边的距离趋近于零

7.一种液晶显示器, 包括液晶模块与背光模块, 该背光模块包括: 一背板组件与一光 学单元, 该背板组件包括:

一背板, 其包括板件以及环绕且垂直该板件的一直立侧边; 该板件具有第一表面以及 相对于该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

多数个锥孔, 形成于该背板, 该每一锥孔具有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 该第一开口形成 于该第一表面, 该第二开口形成于该第二表面, 该第一开口小于该第二开口; 以及

多数个光学单元定位柱, 凸出于该第一表面, 用以供该光学单元定位; 该每一光学单 元定位柱具有柱体部与形成于该柱体部一端的环形头部该环形头部的外环直径小于该柱 体部的直径该每一光学单元定位柱的该环形头部分别由该每一第一开口穿入该每一锥孔 中; 以外力使该每一环形头部变形外扩而分别抵紧该每一锥孔, 让该光学单元定位柱固定 于该背板;且该变形外扩后的环形头部的外环直径仍小于该柱体部的直径。

8.如权利要求 7所述的液晶显示器, 其中, 该多数个光学单元定位柱至少包含涨铆螺 柱, 使该环形头部变形外扩而接合于该板件的方式为涨铆接合。

9.如权利要求 7所述的液晶显示器, 其中, 该多数个光学单元定位柱至少包含涨铆螺 柱, 使该环形头部变形外扩而接合于该板件的方式为旋铆接合。

10.如权利要求 7所述的液晶显示器, 其中, 该光学单元为导光板。

11.如权利要求 7所述的液晶显示器, 其中, 该每一柱体部至该直立侧边的距离趋近 于零。

Description:
背板组件及液晶显示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背板组件及液晶显示器,特 别是关于一种借由让光学单元定位柱至 背板侧边的距离趋近于零, 而达到窄边框效果的背板组件及液晶显示器。 背景技术

在液晶显示器的领域中,显示器的边框越来越 小是未来的趋势。因此在显示器的背光 模块的生产过程中,如何将背光模块的可视区 扩展到最大,且将背光模块的边框縮到最小, 就更显得重要了。在侧光式背光模块中, 导光板是很重要的光学组件。而导光板的定位 方 式, 也会影响液晶显示器的边框厚度。一般而言, 光学单元定位柱是常见的一种导光板定 位结构, 光学单元定位柱可透过许多加工方式, 将其固定在背光模块的背板上, 最常见的 加工方式为压铆。

压铆的做法是将一压铆模具固定于一冲床上, 开设一孔于一钣金件上,将该钣金件放 置于该压铆模具的一抽孔凹模上,该钣金件的 该孔与该抽孔凹模的一内孔相对,且该孔与 该内孔的孔径相同。然后, 将待压铆的光学单元定位柱放置于该钣金件的 该孔上, 再通过 该冲床的冲压过程, 将该光学单元定位柱压铆于该钣金件上。完成 压铆后, 将该钣金件取 下, 完成脱模。

请同时参考图 1与图 2, 图 1为现行背板组件 1的架构图。 图 2为现行背板组件 1的 光学单元定位柱 12, 沿 AA割面线的剖面放大图。

一背板组件 1适用于容置与定位一光学单元 2。 其中, 背板组件 1包括: 一背板 10、 多数个阶梯孔 11与多数个光学单元定位柱 12。

背板 10具有一板件 101与一直立侧边 102。板件 101具有一第一表面 1011与一第二 表面 1012。 直立侧边 102环绕且垂直板件 101。 阶梯孔 11形成于背板 10, 阶梯孔 11具 有一第一开口 111、 一第二开口 112与一环形阶梯凹部 113。 第一开口 111形成于第一表 面 1011, 第二开口 112形成于第二表面 1012。 环形阶梯凹部 113形成于第一开口 111与 第二开口 112之间, 使第一开口 111小于第二开口 112。

每一光学单元定位柱 12具有一柱体部 121与一环形肩部 122。 柱体部 121具有定位 的功能, 在此用以定位光学单元 2, 且光学单元 2具有多数个分别对应于每一柱体部 121 的定位部 21。 每一环形肩部 122形成于每一柱体部 121的一端面。 每一光学单元定位柱 12以柱体部 121分别从每一第二开口 112穿入,并从其相对应的每一第一开口 111穿出。 接着, 每一光学单元定位柱 12以冲压方式铆合至板件 101, 此时每一光学单元定位 柱 12的环形肩部 122与阶梯孔 11的环形阶梯凹部 113紧密结合,使每一光学单元定位柱 1 固定于背板 10。 每一光学单元定位柱 12的柱体部 121的直径为 Dl, 而每一光学单元 定位柱 12端面上的环形肩部 122的直径为 D2。

在背板组件 1 的制作过程中, 先将每一光学单元定位柱 12 以压铆方式铆合至板件

101, 再将板件 101以折弯方式形成直立侧边 102。 若第二开口 112过于靠近或进入形成 直立侧边 102的弯折区域时,形成直立侧边 102的折弯动作将会使第二开口 112及每一光 学单元定位柱 12的环形肩部 122变形。由此可知,若希望每一光学单元定位 柱 12的柱体 部 121能非常靠近直立侧边 102, 即柱体部 121至直立侧边 102的距离 L1趋近于零, 则 环形肩部的直径 D2应小于或等于柱体部的直径 D1,使第二开口 112不会落入直立侧边 102 的弯折区域。

由于液晶显示器的边框厚度取决于光学单元 2的最大可视区至直立侧边 102的距离, 而光学单元 2的最大可视区则受限于每一光学单元定位柱 12的柱体部 121至直立侧边 102 的距离。 若柱体部 121至直立侧边 102的距离 L1无法减小, 则光学单元 2的最大可视区 就无法变大, 亦即液晶显示器的边框厚度无法变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背板组件,其用 于縮小定位光学单元的光学单元定位柱 至直立侧边的距离, 进一步让背板组件达到窄边框的效果。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 提出一种液晶显示器, 其包括背板组件, 该背板组件用于縮 小定位光学单元的光学单元定位柱至直立侧边 的距离,进一步让液晶显示器达到窄边框的 效果。

本发明提出一种背板组件, 适用于容置与定位光学单元, 该背板组件包括: 背板、 多 数个锥孔以及多数个光学单元定位柱。该背板 包括:板件以及环绕且垂直该板件的直立侧 边。该板件具有第一表面以及相对于该第一表 面的第二表面。该多数个锥孔形成于该背板, 该每一锥孔具有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该每一 第一开口形成于该第一表面,该每一第二开 口形成于该第二表面, 该每一第一开口小于该每一第二开口。

该每一光学单元定位柱凸出于该第一表面,用 以供该光学单元定位。该每一光学单元 定位柱且具有柱体部与形成于该柱体部一端的 环形头部。该环形头部的外环直径小于该柱 体部的直径。该每一光学单元定位柱的该环形 头部分别由该每一第一开口穿入该每一锥孔 中。以外力使该每一环形头部变形外扩而分别 抵紧该每一锥孔,让该光学单元定位柱固定 于该背板。 该变形外扩后的环形头部的外环直径仍小于该 柱体部的直径。

前述的背板组件中,该多数个光学单元定位柱 至少包含涨铆螺柱,使该环形头部变形 外扩而接合于该板件的方式为涨铆接合。

前述的背板组件中,该多数个光学单元定位柱 至少包含涨铆螺柱,使该环形头部变形 外扩而接合于该板件的方式为旋铆接合。

前述的背板组件中, 该光学单元为导光板。

前述的背板组件中, 该每一柱体部至该直立侧边的距离趋近于零。

本发明提出一种液晶显示器, 其包括液晶模块与背光模块, 该背光模块包括: 背板组 件与光学单元, 该背板组件包括: 背板、 多数个锥孔以及多数个光学单元定位柱。 该背板 包括:板件以及环绕且垂直该板件的直立侧边 。该板件具有第一表面以及相对于该第一表 面的第二表面。该多数个锥孔形成于该背板, 该每一锥孔具有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 该每 一第一开口形成于该第一表面,该每一第二开 口形成于该第二表面,该每一第一开口小于 该每一第二开口。

该每一光学单元定位柱凸出于该第一表面,用 以供该光学单元定位。该每一光学单元 定位柱且具有柱体部与形成于该柱体部一端的 环形头部。该环形头部的外环直径小于该柱 体部的直径。该每一光学单元定位柱的该环形 头部分别由该每一第一开口穿入该每一锥孔 中。以外力使该每一环形头部变形外扩而分别 抵紧该每一锥孔,让该光学单元定位柱固定 于该背板。 该变形外扩后的环形头部的外环直径仍小于该 柱体部的直径。

前述的液晶显示器中,该多数个光学单元定位 柱至少包含涨铆螺柱,使该环形头部变 形外扩而接合于该板件的方式为涨铆接合。

前述的液晶显示器中,该多数个光学单元定位 柱至少包含涨铆螺柱,使该环形头部变 形外扩而接合于该板件的方式为旋铆接合。

前述的液晶显示器中, 该光学单元为导光板。

前述的液晶显示器中, 该每一柱体部至该直立侧边的距离趋近于零。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背板组件及液晶显示器效 果在于, 以外力使该每一光学单元定位 柱的该环形头部变形外扩, 而分别抵紧该每一锥孔, 让该光学单元定位柱固定于该背板。 该变形外扩后的环形头部的外环直径仍小于该 柱体部的直径,因而使该柱体部至该直立侧 边的距离趋近于零, 进一步让液晶显示器达到窄边框的效果。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 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 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 以下为本发明的实施例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 附图说明

图 1为现行背板组件的架构图。

图 2为现行背板组件的光学单元定位柱, 沿 AA割面线的剖面放大图。

图 3为本发明背板组件的架构图。

图 4为本发明背板组件的光学单元定位柱的环形 部变形外扩前, 沿 BB割面线的剖 面放大图。

图 5为本发明背板组件的光学单元定位柱的环形 部变形外扩后, 沿 BB割面线的剖 面放大图。

图 6为本发明液晶显示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

请同时参考图 3与图 4, 图 3为本发明一背板组件 4的架构图。 图 4为本发明背板组 件 4, 沿 BB割面线的剖面放大图。

图中绘出一背光模块 3的局部结构, 背光模块 3包括: 背板组件 4与一光学单元 5。 首先, 背板组件 4适用于容置与定位光学单元 5, 且背板组件 4包括: 一背板 40、 多数个 锥孔 41以及多数个光学单元定位柱 42。

背板 40包括: 一板件 401以及一直立侧边 402。板件 401具有一第一表面 4011以及 一第二表面 4012,且第二表面 4012相对于第一表面 4011。直立侧边 402环绕且垂直于板 件 401。

多数个锥孔 41形成于板件 401, 每一锥孔 41具有一第一开口 411、 一第二开口 412 与一锥形孔壁 413。 每一第一开口 411形成于板件 401的第一表面 4011, 每一第二开口 412形成于板件 401的第二表面 4012, 每一第一开口 411小于每一第二开口 412, 且每一 锥形孔壁 413形成且通连于两相对应的第一开口 411与第二开口 412之间。

每一光学单元定位柱 42凸出于第一表面 4011, 用以供光学单元 5定位。每一光学单 元定位柱 42具有一柱体部 421与一环形头部 422, 环形头部 422形成于柱体部 421—端 面, 且每一环形头部 422的一外环直径 D4小于每一柱体部 421的一直径 D3。将每一光学 单元定位柱 42的环形头部 422分别由每一第一开口 411穿入其锥孔 41中,且让每一柱体 部 421形成环形头部 422的端面设置于第一开口 411周围的第一表面 4011上。

接着, 请参考图 5, 以外力使每一环形头部 422变形外扩而分别抵紧每一锥孔 41的 锥形孔壁 413, 让每一光学单元定位柱 42固定于板件 401。 每一变形外扩后的环形头部 422的一外环直径 D5仍小于每一柱体部 421的直径 D3。

其中,使每一环形头部 422变形外扩的方式可为涨铆或旋铆。多数个光 学单元定位柱 42至少包含涨铆螺柱。

由于每一变形外扩后的环形头部 422的外环直径 D5仍小于每一柱体部 421的直径 D3, 可使每一柱体部 421至直立侧边 402的距离趋近于零。 因此可将每一光学单元定位柱 42 的设置位置向直立侧边 402靠近。而光学单元 5具有多数个定位部 51, 每一定位部 51的 形成位置分别与每一光学单元定位柱 42对应。借由多数个定位部 51以及多数个光学单元 定位柱 42的相对设置, 即可将光学单元 5定位于背板组件 4。 其中, 光学单元 5可为导 光板或扩散板。

图 6为本发明一液晶显示器 6的示意图。液晶显示器 6包括一液晶模块 5与包含有前 述背板组件 4的背光模块 3。

经由上述实施例的说明, 本发明的背板组件 4及液晶显示器 6, 利用外力使穿设在每 一锥孔 41中的每一光学单元定位柱 42的环形头部 422变形外扩, 因而使每一环形头部 422分别抵紧对应的每一锥孔 41, 让每一光学单元定位柱 42固定于板件 401。 由于每一 变形外扩后的环形头部 422的外环直径 D5仍小于每一柱体部 421的直径 D3,故可使每一 柱体部 421至直立侧边 402的距离趋近于零, 进一步让液晶显示器 6达到窄边框的效果。

以上, 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 意在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而非对其进行限定。 凡根 据上述的文字和附图所公开的内容进行的简单 的替换,都在本专利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 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