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BACKLIGHT APPARATUS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4/172991
Kind Code:
A1
Abstract:
A backlight apparatus (1) and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The backlight apparatus (1) comprises a first light guide plate (4) and a second light guide plate (5), a light source (2), a collimation optical piece (3), a polarized light splitting apparatus (6), and a light reflection apparatus (7). The first light guide plate (4) and the second light guide plate (5) are disposed adjacently on a same plane. The light source (2) is disposed at one sides of the first light guide plate (4) and the second light guide plate (5). The collimation optical piece (3) is disposed at the sides of the first light guide plate (4) and the second light guide plate (5) and is located in front of the light source (2). The polarized light splitting apparatus (6) is disposed at the side of the first light guide plate (4). The light reflection apparatus (7) is disposed at the side of the second light guide plate (5). Lights emitted by the light source (2) pass through the collimation optical piece (3) and become parallel lights (L). The parallel lights (L) is inwards emitted to the polarized light splitting apparatus (6) and is divided by the polarized light splitting apparatus (6) into a first polarized light (L1) and a second polarized light (L2). The polarization direction of the first polarized light (L1) is perpendicular to that of the second polarized light (L2). The first polarized light (L1) is reflected by the polarized light splitting apparatus (6) and then is emitted to the first light guide plate (4). The second polarized light (L2) is penetrated by the polarized light splitting apparatus (6) and then is emitted to the light reflection apparatus (7). The second polarized light (L2) is reflected by the light reflection apparatus (7) and then is emitted to the second light guide plate (5).

Inventors:
WANG SHANG (CN)
DU ZHIHONG (CN)
ZHOU SHANSHAN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3/077957
Publication Date:
October 30, 2014
Filing Date:
June 26, 2013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F21S8/00; F21V13/12; G02F1/13357; F21Y101/02
Foreign References:
JP2011107710A2011-06-02
CN102454915A2012-05-16
JP2001021996A2001-01-26
CN1952754A2007-04-25
JPH10288778A1998-10-27
Attorney, Agent or Firm:
LIU, SHEN & ASSOCIATES (CN)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CN)
Download PDF:
Claims: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背光装置, 包括:

相邻设置在同一平面上的第一导光板和第二导光板;

设置于该第一导光板和第二导光板的一侧的光源;

设置于该第一导光板和第二导光板的该侧且在该光源之前的准直光学 件;

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光板的该侧的偏振光分光装置; 以及

设置于所述第二导光板的该侧的反光装置, 所述偏振光分光装置, 被所述偏振光分光装置分成第一偏振光和第二偏振 光, 所述第一偏振光的偏振方向与所述第二偏振光的偏振方向相互垂直, 所述第一偏振光被所述偏振光分光装置反射后入射至所述第一导光板, 所述第二偏振光从所述偏振光分光装置透射后, 入射至所述反光装置, 被所 述反光装置反射后入射至所述第二导光板。

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背光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偏振光分光装 置包括至少一个偏振光分光镜, 所述反光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反光镜。

3、 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背光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偏振 光分光镜与所述第一导光板成 35度至 55度夹角,所述至少一个反光镜与所 述第二导光板成 35度至 55度夹角。

4、 根据权利要求 3所述的背光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偏振 光分光镜与所述第一导光板成 45度夹角, 所述至少一个反光镜与所述第二 导光板成 45度夹角。

5、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背光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偏振光分光装 置包括至少 3个偏振光分光镜, 所述反光装置包括至少 3个反光镜。

6、 根据权利要求 5所述的背光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 3个偏振 光分光镜等间隔地沿所述第一导光板的该侧错落设置,以使各所述偏振光分 光镜在垂直于所述平行光的平面的投影互不重叠。

7、根据权利要求 6所述的背光装置,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一隔光片, 设置于相邻的所述偏振光分光镜之间,用于分隔从所述偏振光分光镜中透射 的第二偏振光和尚未入射至相邻的偏振光分光镜的平行光。 8、 根据权利要求 6所述的背光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 3个反光 镜等间隔地沿所述第二导光板的一侧错落设置,所述至少 3个反光镜的位置 与所述至少 3个偏振光分光镜的位置相对应,以使从每个所述偏振光分光镜 透射的第二偏振光入射到对应的反光镜。

9、根据权利要求 8所述的背光装置,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二隔光片, 设置于相邻的所述反光镜之间,用于避免从所述偏振光分光镜中透射的第二 偏振光的泄漏。

10、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背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隔光片, 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光板和所述第二导光板之间。

11、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包括液晶显示面板以及要求 1-10 中任一项所 述的背光装置, 其中, 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分为第一显示部和第二显示部, 所 述第一显示部的位置与所述背光装置的第一导光板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二 显示部的位置与所述背光装置的第二导光板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显示部 控制所述第一显示部中的液晶分子的排列以允许所述第一偏振光通过实现 显示,所述第二显示部控制所述第二显示部中的液晶分子的排列以允许所述 第二偏振光通过实现显示。

Description:
背光装置及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背光装置及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液晶显示技术中,显示装置是通过控制液晶 排列方向来控制进入液晶 显示屏的光的强度, 从而实现图像的显示的。 为液晶显示屏提供入射光的装 置即为背光装置。 背光装置通常包括白光光源。 通过偏振片将该白光过滤成 偏振光以后,液晶显示装置即可通过控制液晶 的排列方向来控制偏振光是否 可以通过液晶显示屏。

然而,在偏振片将白光过滤成偏振光的同时, 有 4艮大一部分光都被偏振 片过滤掉了, 从而造成背光装置的光利用率偏低, 影响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 效果。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装置及液晶显示 装置,能够提高背光装置 的光利用率, 有效提高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 本公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装置, 包括相邻设置在同一平面 上的第一导光板和第二导光板;设置于该第一 导光板和第二导光板的一侧的 光源;设置于该第一导光板和第二导光板的该 侧且在该光源之前的准直光学 件; 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光板的该侧的偏振光分光装 置; 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 光, 所述平行光入射至所述偏振光分光装置, 被所述偏振光分光装置分成第 一偏振光和第二偏振光,所述第一偏振光的偏 振方向与所述第二偏振光的偏 振方向相互垂直。, 所述第一偏振光被所述偏振光分光装置反射后 入射至所 述第一导光板, 所述第二偏振光从所述偏振光分光装置透射后 , 入射至所述 反光装置, 被所述反光装置反射后入射至所述第二导光板 。

可选的,所述偏振光分光装置为至少一个偏振 光分光镜,所述反光装置 为至少一个反光镜。 可选的, 所述至少一个偏振光分光镜与所述第一导光板 成 35 度至 55 度夹角, 所述至少一个反光镜与所述第二导光板成 35度至 55度夹角。

优选的, 所述至少一个偏振光分光镜与所述第一导光板 成 45度夹角, 所述至少一个反光镜与所述第二导光板成 45度夹角。

可选的,所述至少一个偏振光分光镜为至少 3个偏振光分光镜,所述至 少一个反光镜为至少 3个反光镜。

较佳的,所述至少 3个偏振光分光镜等间隔地沿所述第一导光板 该侧 错落设置,以使各所述偏振光分光镜在垂直于 所述平行光的平面的投影互不 重叠。

优选的, 其中, 相邻的所述偏振光分光镜之间设置有第一隔光 片, 用于 分隔从所述偏振光分光镜中透射的第二偏振光 和尚未入射至相邻的偏振光 分光镜的平行光。

较佳的,所述至少 3个反光镜等间隔地沿所述第二导光板的一侧 落设 置,所述至少 3个反光镜的位置与所述至少 3个偏振光分光镜的位置相对应, 以使从每个所述偏振光分光镜透射的第二偏振 光入射到对应的反光镜。

优选的, 其中, 相邻的所述反光镜之间设置有第二隔光片, 用于避免从 所述偏振光分光镜中透射的第二偏振光的泄漏 。

优选的, 所述第一导光板和所述第二导光板之间设置有 第三隔光片。 另一方面,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液晶显 示装置, 包括液晶显示面 板和上述的背光装置。 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分为第一显示部和第二显示 部, 所 述第一显示部的位置与所述背光装置的第一导 光板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二 显示部的位置与所述背光装置的第二导光板的 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显示部 能够控制所述第一显示部中的液晶分子的排列 以允许所述第一偏振光通过, 所述第二显示部能够控制所述第二显示部中的 液晶分子的排列以允许所述 第二偏振光通过。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背 光装置及液晶显示装置能 够通过偏振光分光装置将光源发出的光分为偏 振方向相互垂直的第一偏振 光和第二偏振光,并进一步将第一偏振光和第 二偏振光分别导入第一导光板 和第二导光板。 这样, 第一导光板和第二导光板可以将光源发出的光 的不同 偏振态进行分别利用,实现包括第一导光板和 第二导光板的导光板整体对光 源发出的光利用的最大化, 从而大大提高了背光装置的光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 方案,下面将对本公开提 供的技术方案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 附图作筒单地介绍,显而易见 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技术方 案的部分具体实施方式图示说 明,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 还可以 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 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装置的结构 面示意图; 图 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装置的结 平面示意图; 图 3a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装置的偏振 分光镜的分布示意 图;

图 3b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装置的偏 光分光镜的分布示 意图; 和

图 4 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装置的偏振 光分光镜的分布示 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 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 而 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 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 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 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 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本公开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 利要求书中使用的 "第一"、 "第二" 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 数 量或者重要性, 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 同样, "一个" 或者 "一" 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 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 "连接" 或者 "相 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 连接, 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 连接, 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上"、 "下"、 "左"、 "右" 等仅用于表示 相对位置关系, 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 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相应 地改变。

如图 1所示,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装置 1包括光源 2; 准直光 学件 3, 用于将光源 2发出的光转换成平行光射出; 第一导光板 4和第二导 光板 5, 设置在第一导光板 4的一侧的偏振光分光装置 6以及设置在第二导 光板 5的一侧的反光装置 7。

光源 2发出的光通过准直光学件 3成为平行光 L,平行光 L入射至偏振 光分光装置 6, 被偏振光分光装置 6分成第一偏振光 L1和第二偏振光 L2, 第一偏振光 L1的偏振方向与第二偏振光 L2的偏振方向相互垂直。第一偏振 光 L1被偏振光分光装置 6反射后入射至第一导光板 4,第二偏振光 L2从偏 振光分光装置 6透射后, 入射至反光装置 7, 被反光装置 7反射后入射至第 二导光板 5。

所述偏振光分光装置 6与反光装置 7可以位于由第一导光板和第二导光 板构成的导光板整体的同一侧,即如果第一导 光板和第二导光板相邻设置的 平板且平铺在同一平面, 则偏振光分光装置 6位于第一导光板的左侧, 反光 装置 7也位于第二导光板的左侧。第一导光板和第 导光板的设置位置可以 有多种,此处只是为了说明第一导光板 4和偏振光分光装置 6以及第二导光 板 5和反光装置 7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举例说明。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装置 1 能够通过偏振光分光装置 6将光源 2 发出的白光分为偏振方向相互垂直的第一偏振 光 L1和第二偏振光 L2,并进 一步将第一偏振光 L1和第二偏振光 L2分别导入第一导光板 4和第二导光板 5。 这样, 第一导光板 4和第二导光板 5分别可以利用光源 2发出的光的将 近 50%,也就是说包括第一导光板 4和第二导光板 5的导光板整体就能够将 将近 100%的光都用于为液晶显示装置等提供照明, 使得光源的光利用最大 化, 从而大大提高了背光装置的光利用率。

可选的,在背光装置 1中, 光源 2主要是指液晶显示领域常用的普通点 光源, 其发出的光是非偏振光, 如白光发光二极管(LED )等。 由于点光源 发出的光为放射状, 为了能将光源 2发出的光集中到一起进行充分利用, 在 光源 2与偏振光分光装置 6之间设置的准直光学件 3能够将光源 2发出的放 射状的光转化成平行光 L射出,从而保证了光在进入导光板前都具有 好的 方向性, 减少了光的损耗。 当然, 在本公开的其他实施例中, 如果光源 2本 身发出的光就是平行光, 那么准直光学件 3也可以省去。 本公开实施例所述 的准直光学件可以为准直透镜,或者其他任何 可以起到将发散的光线转化为 平行光的光学元件, 本公开不做限定。 具体的,偏振光分光装置 6可以是任何能够将白光分成偏振方向相互垂 直的偏振光的装置, 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定。 例如, 如图 2所示, 在本公开的 一个实施例中, 偏光分光装置 6为至少一个偏振光分光镜 61 , 该偏振光分 光镜 61的主要功能部分为 3M公司生产的增亮膜(DBEF, Dual Brightness Enhancement Film )。

由于偏振光分光镜 61设置在第一导光板 4的一侧, 并且需要将入射的 平行光 L分成偏振方向相互垂直的第一偏振光 L1和第二偏振光 L2分别射 出, 且同时保证使第一偏振光 L1能够入射至第一导光板 4而使第二偏振光 L2不射入第二导光板 5, 因此, 偏振光分光镜 61需要与第一导光板 4成一 个合适的角度。 可选的, 偏振光分光镜 61与第一导光板 4可以成 35度至 55度夹角, 优选的, 该夹角为 45度, 以保证第一偏振光 L1和第二偏振光 L2都能够按照预定方向射出。

偏振光分光镜 61的个数可以根据加工工艺水平和背光装置 1的性能参 数要求而设计, 通常为几个至几十个不等。 为了使从准直光学件 3中射出的 平行光 L都能被偏振光分光镜 61分解,偏振光分光镜 61需要具有足够大的 尺寸以覆盖所有从准直光学件 3射出的平行光 L。 当背光装置 1的尺寸较大 时, 留给偏振光分光镜 61的空间也较大, 这样即使偏振光分光镜 61的尺寸 较大, 也能够与第一导光板 4成一个比较大的角度, 以满足上述角度要求。

相反, 当背光装置 1的尺寸较小时, 留给偏振光分光镜 61的空间也较 小, 这样, 当偏振光分光镜 61的尺寸较大时, 就只能与第一导光板 4成一 个较小的角度, 进而无法满足上述角度要求, 不利于将全部平行光 L分别进 行透射和反射。 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增加偏振光分光镜 61的数量同时减小每 个偏振光分光镜 61的尺寸来解决。 如图 3a和 3b所示, 在背光装置 1的设 计中, 为偏振光分光镜 61预留了一定的空间, 例如该空间被限定为由不透 光壁围成的管 T。 参见图 3a, 则当在 T内设置一个偏振光分光镜 61a时, 偏 振光分光镜 61a与第一导光板 4的夹角最大为 a ; 参见图 3b, 当在该空间内 设置 3个偏振光分光镜 61b时,每个偏振光分光镜 61b与第一导光板 4的夹 角为 β。 显然, 最大的 α小于最大的 β , 因此图 3b所示的结构更有利于将 全部平行光 L分别进行透射和反射。

上述实施例中,各偏振光分光镜 61b的尺寸及其与第一导光板 4的夹角 都相等, 但不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本公开的其他实施例中, 各个 偏振光分光镜 61的尺寸以及与第一导光板 4的夹角也可以各不相等, 只要 各偏振光分光镜 61能够相互配合将全部平行光 L分为第一偏振光 L1和第二 偏振光 L2即可。

为了节省空间, 一般的, 背光装置 1为偏振光分光镜 61预留的空间都 较窄小, 因此, 在第一导光板 4 的一侧, 通常都设置有多个偏振光分光镜 61 , 例如至少 3个偏振光分光镜 61 , 以使每个偏振光分光镜 61与第一导光 板 4都具有合适的夹角。 可选的, 该至少 3个偏振光分光镜 61可以等间隔 或不等间隔地沿第一导光板 4的一侧错落设置, 以使各偏振光分光镜 61在 垂直于平行光 L的平面的投影互不重叠, 这样, 各偏振光分光镜 61就一起 对透过准直光学件 3的平行光 L进行了完整的透射和反射。

优选的, 结合图 1和图 4, 相邻的偏振光分光镜 61之间还可以设置有 第一隔光片 81 , 第一隔光片 81可以为不透光的材料形成的片状结构, 用于 分隔从偏振光分光镜 61中透射的第二偏振光 L2和尚未入射至相邻的偏振光 分光镜 61的平行光 L, 从而使第二偏振光 L2的成分更纯净。

具体的, 当偏振光分光镜 61将平行光 L分成第一偏振光 L1和第二偏 振光 L2后, 第一偏振光 L1被偏振光分光镜 61反射, 从而入射至第一导光 板 4, 第二偏振光 L2被偏振光分光镜 61透射, 从而入射至反光装置 7。

可选的, 反光装置 7具体可以为各种能够将光反射的装置, 如反光镜、 平面镜等。 由于反光装置 7需要将透射过偏振光分光装置 6的第二偏振光 L2全部反射至第二导光板 5, 因此, 从第二偏振光 L2传播的延续性上看, 反光装置 7和偏振光分光装置 6的位置应该是相对应的。 当偏振光分光装置 6为至少 1个偏振光分光镜 61时,反光装置 7也可以是至少 1个反光镜 71。

例如,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偏振光分光 装置 6为至少 3个偏振光 分光镜 61 , 那么, 反光装置 7也是至少 3个反光镜 71。 这些反光镜 71可以 等间隔地沿第二导光板 5的一侧错落设置, 且各反光镜 71的位置分别与偏 振光分光镜 61的位置相对应,以使从每个偏振光分光镜 61透射的第二偏振 光 L2入射到对应的反光镜。 相应的, 反光镜 71与第二导光板 5可以成 35 度至 55度夹角, 优选的, 该夹角为 45度, 以使第二偏振光 L2能以合适的 角度入射至第二导光板 5。

在本公开的其他实施例中,偏振光分光镜 61的个数与反光镜 71的个数 也可以不相等,只要保证从偏振光分光镜 61出射的第二偏振光 L2能够完全 被反光镜 71反射至第二导光板 5即可, 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为了避免从偏振光分光镜 61 中透射的第二偏振光 L2泄漏, 优选的, 相邻的反光镜 71之间还可以设置有第二隔光片 (未显示)。 这样, 第二偏振 光 L2可以全部反射入第二导光板 5, 提高光利用率。

第二偏振光 L2被反光镜 71反射后即入射至第二导光板 5,与入射至第 一导光板 4的第一偏振光 L1一起作为为液晶显示装置等的光源。 这样, 背 光装置 1发出的光所分成的偏振方向相互垂直的第一 振光 L1和第二偏振 光 L2就都能够被有效利用, 从而大大提高了背光装置 1的光利用率。

可选的, 第一导光板 4和第二导光板 5的相对位置可以为多种, 只要在 第一导光板 4和第二导光板 5的光输出方向上彼此不重叠、 第一偏振光 L1 与第二偏振光 L2分别从第一导光板 4和第二导光板 5射出后不混淆即可, 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但优选的, 为了合理利用背光装置 1中的空 间, 第一导光板 4和第二导光板 5位于同一平面内且彼此相接。 此外, 还可 以在第一导光板 4和第二导光板 5之间设置第三隔光片 (未显示), 也就是 说第一导光板 4和第二导光板 5平铺在同一平面, 并通过第三隔光片相接, 以进一步保证第一导光板 4中的第一偏振光 L1和第二导光板 5中的第二偏 振光 L2不会相互干扰。

相应的, 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背光装置工作过程和工作 原理描述如下:

511 , 通过准直光学件将光源发出的光转换为平行光 入射至设置于第一 导光板一侧的偏振光分光装置;

512,通过偏振光分光装置将所述平行光分成第 偏振光和第二偏振光, 其中所述第一偏振光的偏振方向与所述第二偏 振光的偏振方向相互垂直,所 述第一偏振光被所述偏振光分光装置反射后入 射至第一导光板,所述第二偏 振光从所述偏振光分光装置透射后,入射至设 置于第二导光板一侧的反光装 置; 以及

513, 通过所述反光装置将所述第二偏振光反射后入 射至第二导光板。 具体的, 步骤 S12中,偏振光分光装置可以是任何能够将白光 分成偏振 方向相互垂直的偏振光的装置, 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定。 例如, 在本公开的一 个实施例中, 偏振光分光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偏振光分光镜, 该偏振光分光镜 的主要功能部分为 3M公司生产的 DBEF。 在步骤 S12中, 可以通过至少一 个偏振光分光镜将该平行光分成第一偏振光和 第二偏振光。偏振光分光镜的 具体个数和设置位置可以根据背光装置的结构 设计而调整,前文已经进行了 详细的说明, 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的,在步骤 S 13中,反光装置具体可以为各种能够将光反射 装置, 如反光镜、 平面镜等。 由于反光装置也是需要将透射过偏振光分光装 置的第 二偏振光全部反射至第二导光板, 因此, 从第二偏振光传播的延续性上看, 反光装置和偏振光分光装置的位置应该是相对 应的。 当偏振光分光装置为至 少 1个偏振光分光镜时, 反光装置也可以是至少 1个反光镜。 步骤 S13中, 具体可以通过至少一个反光镜将第二偏振光反 射后入射至第二导光板。

当然,在本公开的其他实施例中,偏振光分光 镜的个数与反光镜的个数 也可以不相等,只要保证从偏振光分光镜出射 的第二偏振光能够完全被反光 镜反射至第二导光板即可, 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与前述的背光装置相对应, 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包括液晶显示面板, 以及前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装置。 液晶显示面板分 为第一显示部和第二显示部,第一显示部的位 置与背光装置的第一导光板的 位置相对应, 第二显示部的位置与背光装置的第二导光板的 位置相对应, 第 一显示部能够控制第一显示部中的液晶分子的 排列以允许第一偏振光通过 实现显示,第二显示部能够控制第二显示部中 的液晶分子的排列以允许第二 偏振光通过实现显示, 第一偏振光与第二偏振光的偏振方向相互垂直 。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液 晶显示面板分为第一显示 部和第二显示部两部分,所述第一显示部能够 控制所述第一显示部中的液晶 分子的排列以允许所述第一偏振光通过,所述 第二显示部能够控制所述第二 显示部中的液晶分子的排列以允许所述第二偏 振光通过。 这样, 当通过第一 导光板和第二导光板为这两个显示部分别提供 两种偏振方向相互垂直的偏 振光时,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即 可利用这两种偏振光进行图像 显示, 从而大大提高了液晶显示装置中背光装置的光 利用率, 进而使得液晶 显示装置显示质量提高, 并且能节约能耗。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公开, 而并非对本公开的限制,有关技术领 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 还可以做出各 种变化和变型, 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公开的范畴 , 本公开的专 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