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BEARING AND PRESS PLATE CONNECTION STRUCTURE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5/043125
Kind Code:
A1
Abstract:
A bearing and press plate connection structure comprises a bearing (1), a clamping spring (2), and a press plate (3). The press plate (3) is mounted on an outer ring of the bearing (1) in a pressed manner. The clamping spring (2) is disposed between the outer ring of the bearing (1) and the press plate (3). The clamping spring (2) is of a ring structure with an opening. The inner circle of the clamping spring (2) is embedded into a first ring groove (1a) formed in the outer wall of the outer ring of the bearing (1). The outer circle of the clamping spring (2) is embedded into a second ring groove (3a) of the inner wall of the press plate (3). The bearing and press plate connection structure has a simple structure, is easy to process and manufacture, can be assembled by using one-time press fitting, is convenient to assemble and operate, provides a high efficiency, has good connection reliability, and can greatly reduce the production cost.

Inventors:
YANG JINGLUE (CN)
XIN DARUN (CN)
SHOU PEIGEN (CN)
ZHAO XINGXIN (CN)
FAN YULONG (CN)
CHEN GANG (CN)
LI CHENGCAI (CN)
LIU HAIBO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4/070652
Publication Date:
April 02, 2015
Filing Date:
January 15, 2014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CHONGQING CHANGJIANG BEARING CO LTD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F16H57/021; F16C35/06
Foreign References:
DE2746071A11979-04-19
FR2241714A11975-03-21
CN201980475U2011-09-21
GB1350294A1974-04-18
CN202560994U2012-11-28
Attorney, Agent or Firm:
CHONGQING FRONTIER PATENT ATTORNEY OFFICE(GENERAL PARTNER) (CN)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CN)
Download PDF:
Claims:
权 利 要 求 书

1、 一种轴承与压板连接结构, 包括轴承 (1)、 卡簧(2)和压板 (3), 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板 (3)压装于轴承 (1) 的外圈上, 在轴 承 (1) 的外圈与压板 (3) 之间设置卡簧 (2), 所述卡簧 (2) 为带 有开口的圆环结构, 卡簧(2) 的内圆嵌入轴承(1)外圈外壁上开设 的第一环槽 (la) 中, 卡簧 (2) 的外圆嵌入压板 (3) 内壁的第二环 槽 (3a) 中。

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轴承与压板连接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簧 (2) 由弹簧钢制成, 截面为圆形。

3、 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轴承与压板连接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簧 (2) 上的开口宽度为 3-9

4、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轴承与压板连接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板 (3) 由热轧钢板制成。

5、 根据权利要求 1或 4所述的轴承与压板连接结构, 其特征在 于: 所述第二环槽 (3a) 的截面为 "L"形。

Description:
轴承与压板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变速箱内轴承与压板之间 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变速箱内的传动轴通过轴承与箱体相支承,轴 承一般由压板定位 于箱体上。所述轴承与压板常规的连接方式, 是在轴承与压板之间设 置一个形状不规则的卡簧, 该卡簧套装于轴承的外圈, 且卡簧的外壁 上设有三个凸包, 各凸包卡入压板内壁对应设置的凹坑中。 以上结构 的不足在于:

1 ) 卡簧形状不规则, 并且卡簧上有三个形状复杂的凸包, 一方 面加工制作困难, 另一方面, 凸包的凸出量必须控制严格, 凸出量过 多, 会增加卡簧与压板安装的难度, 凸出量过少, 压板安装的可靠性 较差, 有脱落的风险。

2 ) 压板的内壁有三个形状复杂的凹坑, 加工工艺复杂, 会增加 生产成本。

3 ) 压板与轴承之间的装配工序多, 装配操作较为繁琐, 组装效 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 易于装配、并且可 靠性好的轴承与压板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轴承与压板连接结构, 包括轴 承 (1)、 卡簧 (2) 和压板 (3), 其关键在于: 所述压板 (3) 压装于 轴承 (1) 的外圈上, 在轴承 (1) 的外圈与压板 (3) 之间设置卡簧 (2), 所述卡簧(2)为带有开口的圆环结构, 卡簧(2) 的内圆嵌入 轴承(1)外圈外壁上开设的第一环槽(la) 中, 卡簧 (2) 的外圆嵌 入压板 (3) 内壁的第二环槽 (3a) 中。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 卡簧为规则的并带有开口的圆环结构, 易于 加工成型; 轴承外圈及压板上供卡簧装配的位置均为环槽 ,一方面加 工工艺简单, 生产成本低, 另一方面, 通过一次压装即可实现压板、 卡簧及轴承的装配, 装配工序少, 安装操作简单, 能大大提高装配效 率。装配到位后,压板与轴承之间连接可靠, 卡簧起轴向限位的作用, 以防止压板从轴承上脱落; 同时, 压板能相对轴承发生周向旋转, 以 便于压板与变速箱箱体上的安装孔对位。

为了方便选材、 有利于加工制作, 并使卡簧有足够的弹力, 所述 卡簧 (2) 由弹簧钢制成, 截面为圆形。

作为优选, 所述卡簧 (2) 上的开口宽度为 3_9

所述压板 (3) 由热轧钢板制成, 这样加工容易, 韧性及延展性 好, 既能降低材料成本, 又有利于压装。

所述第二环槽 (3a) 的截面为 "L"形, 第二环槽将压板其中的 一个端面贯通, 这样加工制作非常便捷。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 加工制作容易, 通过一次压装 即可实现装配, 装配操作便捷、 效率高, 不仅连接的可靠性好, 而且 能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 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 2为图 1的 A-A剖视放大图。

图 3为图 2的 B部放大图。

图 4为卡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 说明:

如图 1、 图 2、 图 3所示, 本实用新型由轴承 1、 卡簧 2和压板 3 构成。 其中, 在轴承 1外圈的外壁上形成有台阶面, 该台阶面上开有 第一环槽 la。 所述压板 3为三角形平板结构, 并由热轧钢板制成。 在压板 3 的中部开有圆形的装配孔, 该装配孔的内壁开有第二环槽 3a。 所述第二环槽 3a的截面优选为 "L"形, 第二环槽 3a将压板 3 其中的一个端面贯通。

如图 2、 图 3、 图 4所示, 压板 3通过装配孔压装于轴承 1外圈 的台阶面上, 在轴承 1的外圈与压板 3之间设置卡簧 2。 所述卡簧 2 为带有开口的圆环结构, 卡簧 2上的开口宽度为 3-9 所述卡簧 2 由弹簧钢制成, 截面为圆形。卡簧 2的内圆嵌入轴承 1外圈外壁上开 设的第一环槽 la中,卡簧 2的外圆嵌入压板 3内壁的第二环槽 3a中。 在卡簧 2的作用下, 压板 3实现与轴承 1的轴向限位, 且压板 3能相 对于轴承 1发生周向旋转。

尽管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 进行了描述,但本 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上述具体 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 的而不是限定性的,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 , 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 ,可以作出多种类似的 表示, 如更改压板的形状或材质, 或者改变轴承的类型等, 这样的变 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