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BELT MATERIAL OVERLAP STRUCTURE FOR DOUBLE-FLAT WALL TUBE AND DOUBLE-FLAT WALL TUBE USING THE SAME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2/031478
Kind Code:
A1
Abstract:
A belt material overlap structure for a double-flat wall tube and a double-flat wall tube using the same are disclosed. The overlap structure includes connection portions A and B both extending from one side wall of the belt material of the double-flat wall tube along the longitudinal direction of the belt material and connection portions C and D both extending from the other side wall along the longitudinal direction of the belt material. Connection portions A and D overlap each other, and the internal surface of the connection portion A and the internal surface of the double-flat wall tube are located in the same cylindrical surface; the connection portions C and B overlap each other, and the external surface of the connection portion C and the external surface of the double-flat wall tube are located in the same cylindrical surface; and the double-flat wall tube is formed by winding the belt material with the mentioned overlap structure. The present invention makes the stress state of the tube connect surface change from tensile force to shear force, thus so improving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the connect surface and simplifying the structure of the winding equipment.

Inventors:
ZHENG NENGHUAN (CN)
YANG CHUNJIANG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1/072286
Publication Date:
March 15, 2012
Filing Date:
March 30, 2011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HUAHAN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CN)
ZHENG NENGHUAN (CN)
YANG CHUNJIANG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F16L9/16; F16L9/18
Foreign References:
CN101949476A2011-01-19
CN201764140U2011-03-16
US4531551A1985-07-30
CN2926729Y2007-07-25
Attorney, Agent or Firm:
SHENZHEN KINDWALF INTELLECTUAL PROPERTY FIRM (CN)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 (CN)
Download PDF:
Claims:
权利说明书

1. 一种双平壁管带材搭接结构,所述双平壁管带材包括内层塑胶壁、外层塑胶壁、中间 塑胶层和加强金属,所述中间塑胶层位于所述内层塑胶壁与外层塑胶壁之间、沿所述双平 壁管带材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并将该内、外层塑胶壁连接为一体,所述加强金属长度沿所述 双平壁管带材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巾间塑胶层中或设置在所述中间塑胶层巾及所述内层 塑胶壁和或外层塑胶壁中;

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部 A、连接部 B、连接部 C和连接部 D;

所述连接部 A和连接部 B由所述双平壁管带材横截面的一侧侧壁沿该侧壁的横向延 伸出,所述连接部 C和连接部 D由所述双平壁管带材横截面的另一侧侧壁沿该侧壁的横向 延伸出,该连接部 A、连接部 B、连接部 C和连接部 D的长度沿所述双平壁管带材长度方向延 伸;

所述连接部 Λ包括与所述内层塑胶壁的外表面同平面的外表面 Λ和与该外表面 Λ相对 的内连接表面 A,所述连接部 B包括外连接表面 B,该外连接表面 B与所述外层塑胶壁的外 表面之间包括连接高差 BI;所述连接部 C包括与所述外层塑胶壁的外表面同平面的外表面 C和与该外表面 C相对的内连接表面 C,所述连接部 D包括外连接表面 D,该外连接表面 D与 所述内层塑胶壁的外表面之间包括连接高差 DI;所述连接部 A的宽度大于所述连接部 B的 宽度,所述连接部 C的宽度大于所述连接部 D的宽度,所述连接部 A、连接部 B、连接部 C和 连接部 D的宽度满足:在将所述双平壁管带材缠绕制管时,当所述内连接表面 A与所述外连 接表面 D相贴配合搭接连接时,所述内连接表面 C与所述外连接表面 B相贴配合搭接连接, 所述连接部 B与所述连接部 D在所述连接部 A上的投影无重叠;所述连接高差 BI满足:所 述连接部 C与所述连接部 B相贴配合搭接连接后所述外表面 C与相邻配合的所述外层塑胶 壁的外表面位于同一圆柱面内;所述连接高差 DI满足:所述连接部 A与所述连接部 D相贴 配合搭接连接后所述外表面 A与相邻配合的所述内层塑胶壁的外表面位丁'同 -圆柱面内; 或所述连接部 A包括与所述外层塑胶壁的外表面同甲面的外表面 A和与该外表面 A相 对的内连接表面 Λ,所述连接部 Β包括外连接表面 Β,该外连接表面 Β与所述内层塑胶壁的 外表面之间包括连接高差 ΒΙΙ;所述连接部 C包括与所述内层塑胶壁的外表面同平面的外 表面 C和 该外表面 C相对的内连接表面 C,所述连接部 D包括外连接表面 D,该外连接表 面 D与所述外层塑胶壁的外表面之间包括连接高差 DII;所述连接部 A的宽度大于所述连 接部 B的宽度,所述连接部 C的宽度大于所述连接部 D的宽度,所述连接部 A、连接部 B、连接 部 C和连接部 D的宽度满足:在将所述双平壁管带材缠绕制管时,当所述内连接表面 A与所 述外连接表曲' D相贴配合搭接连接时,所述内连接表面 C与所述外连接表面 B相贴配合搭 接连接,所述连接部 B与所述连接部 ΰ在所述连接部 Α上的投影无重叠;所述连接卨-差 BI 1 满足:所述连接部 C与所述连接部 Β相贴配合搭接连接后所述外表面 C与相邻配合的所述 内层塑胶壁的外表面位于同一圆柱面内;所述连接高差 DII满足:所述连接部 Α与所述连 接部 I相贴配合搭接连接后所述外表面 A与相邻配合的所述外层塑胶壁的外表面位于同一 圆柱面内。

2.如权利要求 i所述的双平壁管带材搭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 B横截面为三 角形,所述连接部 D横截面为三角形。

3.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双平壁管带材搭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 B横截面为 一端与所述双平壁管带材横截面的一侧侧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内连接表面 A连接的 L形; 所述连接部 D横截面为一端与所述双平壁管带材横截面的另一侧侧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 内连接表面 C连接的 L形。

4.如权利要求 1至 3之一所述的双平壁管带材搭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 A与 所述连接部 C沿所述双平壁管带材横截面中心成 180度旋转对称,所述连接部 B与所述连 接部 D沿所述双平壁管带材横截面中心成 180度旋转对称。

5. 一种双平壁管,使用双平壁管带材缠绕制成,所述双平壁管带材包括内层塑胶壁、外 层塑胶壁、中间塑胶层和加强金属,所述中间塑胶层位于所述内层塑胶壁与外层塑胶壁之 间、沿所述双平壁管带材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并将该内、外层塑胶壁连接为 -体,所述加强金 属长度沿所述双下壁管带材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中间塑胶层中或设置在所述中间塑胶层 中及所述内层塑胶壁和或外层塑胶壁中;

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部 A、连接部 B、连接部 C和连接部 D;

所述连接部 A和连接部 B由所述双平壁管带材横截面的一侧侧壁沿该侧壁的横向延 伸出,所述连接部 C和连接部 D由所述双平壁管带材横截面的另一侧侧壁沿该侧壁的横向 延伸出,该连接部 A、连接部 B、连接部 C和连接部 D的长度沿所述双平壁管带材长度方向延 伸;

所述连接部 A包括与所述内层塑胶壁的外表面同平面的外表面 A和与该外表面 A相对 的内连接表面 A,所述连接部 B包括外连接表面 B,该外连接表面 B与所述外层塑胶壁的外 表面之间包括连接高差 BI;所述连接部 C包括与所述外层塑胶壁的外表面同平面的外表面 C和与该外表面 C相对的内连接表面 C,所述连接部 D包括外连接表面 D,该外连接表面 D与 所述内层塑胶壁的外表面之间包括连接高差 DI;所述连接部 A的宽度大于所述连接部 B的 宽度,所述连接部 C的宽度大于所述连接部 D的宽度,所述连接部 A、连接部 B、连接部 C和 连接部 D的宽度满足:在将所述双平壁管带材缠绕制管时,当所述内连接表面 A与所述外连 接表面 D相贴配合搭接连接时,所述内连接表面 C与所述外连接表面 B相贴配合搭接连接, 所述连接部 B与所述连接部 D在所述连接部 A上的投影无重叠;所述连接高差 BI满足:所 述连接部 C与所述连接部 B相贴配合搭接连接后所述外表面 C与相邻配合的所述外层塑胶 壁的外表面位于同一圆柱面内;所述连接高差 DI满足:所述连接部 A与所述连接部 D相贴 配合搭接连接后所述外表面 A与相邻配合的所述内层塑胶壁的外表面位于同一圆柱面内; 或所述连接部 A包括与所述外层塑胶壁的外表面同平面的外表面 A和与该外表面 A相 对的内连接表面 A,所述连接部 B包括外连接表面 B,该外连接表面 B与所述内层塑胶壁的 外表面之间包括连接高差 ΒΠ;所述连接部 C包括与所述内层塑胶壁的外表面同平面的外 表面 C和与该外表面 C相对的内连接表面 C,所述连接部 D包括外连接表面 D,该外连接表 面 D与所述外层塑胶壁的外表面之间包括连接高差 DII;所述连接部 Λ的宽度大于所述连 接部 B的宽度,所述连接部 C的宽度大于所述连接部 D的宽度,所述连接部 A、连接部 B、连接 部 C和连接部 D的宽度满足:在将所述双平壁管带材缠绕制管时,当所述内连接表 A与所 述外连接表面 D相贴配合搭接连接时,所述内连接表面 C与所述外连接表面 B相贴配合搭 接连接,所述连接部 B与所述连接部 D在所述连接部 A上的投影无重叠;所述连接高差 ΒΠ 满足:所述连接部 C与所述连接部 B相贴配合搭接连接后所述外表面 C与相邻配合的所述 内层塑胶壁的外表面位于同一圆柱面内;所述连接高差 DI I满足:所述连接部 A与所述连 接部 D相贴配合搭接连接后所述外表面 A与相邻配合的所述外层塑胶壁的外表面位于同一 圆柱面内。

6. 如权利要求 5所述的双平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 B横截面为三角形,所述连 接部 D横截面为三角形。

7.如权利要求 5所述的双平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 B横截面为一端与所述双平 壁管带材横截面的一侧侧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内连接表面 A连接的 L形;所述连接部 D横 截面为一端与所述双平壁管带材横截面的另一侧侧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内连接表面 C连 接的 L形。

8. 如权利要求 5至 7之一所述的双平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 A与所述连接部 C 沿所述双平壁管带材横截面中心成 180度旋转对称,所述连接部 B与所述连接部 D沿所述 双平壁管带材横截面中心成 180度旋转对称。

Description:
一种双平壁管带材搭接结构及使用该结构的双 平壁管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造管道的管材搭接结构,还 涉及使用该结构的管道,更具体地 说,涉及一种双平壁管带材搭接结构及使用该 结构的双平壁管。 背景技术

[0002] 在地下管网工程中,塑料缠绕结构壁管材已被 广泛使用。 由于采用纯塑料制造的 管道环刚度较低,难以达到交通要道承重荷载 所需的高环刚度要求,因此需要加大管壁厚 度,使得制造管道的材料用量大大增加,成本 增高。

[0003] 为了实现提高管道环刚度并降低管道生产成本 的目的,出现了采用双平壁塑钢加 强结构的缠绕管。 如图 1所示,专利号为 200920110819. 8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钢塑复 合缠绕管",在横截面呈矩形的型材 2中设置加强钢带 3,将型材 2螺旋缠绕成管道 1。 得到 环刚度较高的管材,满足地下管道承载重荷所 要求的环刚度要求。

[0004] 上述双平壁管在釆用型材 2螺旋缠绕制造缠绕管道 1时,相邻的型材之间采用表 面相互贴合粘接的结构实现型材缠绕时侧面结 构的连接。上述现有双平壁管带材的侧部连 接结构存在如下缺陷 -

[0005] 1、由于带材侧部连接面为缠绕管的径向平面 连接表面须在高温及受压状态下才 能实现连接,因而缠绕设备需要设置对缠绕状 态中的带材施加轴向压力的结构部件,使得 缠绕设备结构复杂;

[0006] 2、由于带材侧部连接面为缠绕管的径向平面 在缠绕管承受径向压力或弯矩时, 连接面承载能力较弱,连接面容易产生裂缝, 导致缠绕管泄露。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在于,提供一种 双平壁管带材搭接结构,克服现有 双平壁管带材缠绕制管时侧部连接结构存在的 承载能力较弱、缠绕设备结构复杂等缺陷。

[0008]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二在于,提供一种 平壁管,克服现有双平壁管带材 缠绕制管时侧部连接结构存在的承载能力较弱 、缠绕设备结构复杂等缺陷。

[0009]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之一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是:构造一种双平壁管带材搭接结 构,所述双平壁管带材包括内层塑胶壁、外层 塑胶壁、中间塑胶层和加强金属,所述中间塑 胶层位于所述内层塑胶壁与外层塑胶壁之间、 沿所述双平壁管带材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并将 该内、外层塑胶壁连接为一体,所述加强金属 长度沿所述双平壁管带材长度方向设置在所 述中间塑胶层中或设置在所述中间塑胶层中及 所述内层塑胶壁和或外层塑胶壁中;

[0010] 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部 A、连接部 B、连接部 C和连接部 D;

[001 1 ] 所述连接部 A和连接部 B由所述双平壁管带材横截面的一侧侧壁沿该 壁的横向 延伸出,所述连接部 C和连接部 D由所述双平壁管带材横截面的另一侧侧壁沿 侧壁的横 向延伸出,该连接部 A、连接部 B、连接部 C和连接部 D的长度沿所述双平壁管带材长度方向 延伸; [0012] 所述连接部 A包括与所述内层塑胶壁的外表面同平 ί]的外表面 Α和与该外表 A 相对的内连接表面 A,所述连接部 B包括外连接表面 B,该外连接表面 B与所述外层塑胶壁 的外表面之间包括连接高差 BI ;所述连接部 C包括与所述外层塑胶壁的外表面同平面的外 表面 C和 该外表面 C相对的内连接表面 C,所述连接部 D包括外连接表面 D,该外连接表 面 D与所述内层塑胶壁的外表而之间包括连接高 DI;所述连接部 A的宽度大于所述连接 部 B的宽度,所述连接部 C的宽度大于所述连接部 D的宽度,所述连接部 A、连接部 B、连接 部 C和连接部 D的宽度满足:在将所述双平壁管带材缠绕制管 ,当所述内连接表面 A与所 述外连接表面 D相贴配合搭接连接时,所述内连接表面 C与所述外连接表面 B相贴配合搭 接连接,所述连接部 B与所述连接部 D在所述连接部 A上的投影无重叠;所述连接高差 BI 满足:所述连接部 C与所述连接部 B相贴配合搭接连接后所述外表面 C与相邻配合的所述 外层塑胶壁的外表面位于同一圆柱面内;所述 连接高差 DI满足:所述连接部 A与所述连接 部 D相贴配合搭接连接后所述外表面 A与相邻配合的所述内层塑胶壁的外表面位于 一圆 柱面内;

[0013] 或所述连接部 A包括与所述外层塑胶壁的外表面同平面的外 面 A和与该外表面 A相对的内连接表面 A,所述连接部 B包括外连接表面 B,该外连接表面 B与所述内层塑胶壁 的外表面之间包括连接高差 ΒΠ;所述连接部 C包括与所述内层塑胶壁的外表面同平面的 外表面 C和与该外表面 C相对的内连接表面 C,所述连接部 D包括外连接表面 D,该外连接 表面 D与所述外层塑胶壁的外表面之间包括连接高 DII;所述连接部 A的宽度大于所述 连接部 B的宽度,所述连接部 C的宽度大于所述连接部 D的宽度,所述连接部 Λ、连接部 B、 连接部 C和连接部 ϋ的宽度满足:在将所述双平壁管带材缠绕制 时,当所述内连接表面 A 与所述外连接表面 D相贴配合搭接连接时,所述内连接表面 C与所述外连接表面 B相贴配 合搭接连接,所述连接部 B与所述连接部 D在所述连接部 A上的投影无重叠;所述连接高差 BII满足:所述连接部 C与所述连接部 B相贴配合搭接连接后所述外表面 C与相邻配合的 所述内层塑胶壁的外表面位于同一圆杵面内; 所述连接高差 DII满足:所述连接部 A与所 述连接部 D相贴配合搭接连接后所述外表面 A与相邻配合的所述外层塑胶壁的外表面位于 同一圆柱面内。

[0014] 在本发明的双平壁管带材搭接结构中,所述连 接部 B横截面为三角形,所述连接 部 D横截面为二角形。

[0015] 在本发明的双平壁管带材搭接结构中,所述连 接部 B横截 为一端与所述双平壁 管带材横截面的一侧侧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 内连接表面 A连接的 L形;所述连接部 D横截 面为一端与所述双平壁管带材横截面的另一侧 侧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内连接表面 C连接 的 L形。

[0016] 在本发明的双平壁管带材搭接结构中,所述连 接部 A与所述连接部 C沿所述双平 壁管带材横截面中心成 180度旋转对称,所述连接部 B与所述连接部 D沿所述双 壁管带 材横截面中心成 180度旋转对称。

[001 7]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之二所釆用的技术方案 是:构造一种双平壁管,使用双平 壁管带材缠绕制成,所述双平壁管带材包括内 层塑胶壁、外层塑胶壁、中间塑胶层和加强金 属,所述中间塑胶层位于所述内层塑胶壁与外 层塑胶壁之间、沿所述双平壁管带材长度方 向间隔设置并将该内、外层塑胶壁连接为一体 ,所述加强金属长度沿所述双平壁管带材长 度方向设置在所述中间塑胶层中或设置在所述 中间塑胶层中及所述内层塑胶壁和或外层 塑胶壁中;

[0018] 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部 A、连接部 B、连接部 C和连接部 D;

[0019] 所述连接部 A和连接部 B由所述双平壁管带材横截面的一侧侧壁沿该 壁的横向 延伸出,所述连接部 C和连接部 D由所述双平壁管带材横截面的另一侧侧壁沿 侧壁的横 向延伸出,该连接部 A、连接部 B、连接部 C和连接部 D的长度沿所述双平壁管带材长度方向 延伸;

[0020] 所述连接部 A包括与所述内层塑胶壁的外表面同平面的外 面 A和与该外表面 A 相对的内连接表面 A,所述连接部 B包括外连接表面 B,该外连接表面 B与所述外层塑胶壁 的外表面之间包括连接高差 BI;所述连接部 C包括与所述外层塑胶壁的外表面同平面的外 表面 C和与该外表面 C相对的内连接表面 C,所述连接部 D包括外连接表面 D,该外连接表 面!)与所述内层塑胶壁的外表而之间包括连接 差 DI;所述连接部 A的宽度大于所述连接 部 B的宽度,所述连接部 C的宽度大于所述连接部 D的宽度,所述连接部 A、连接部 B、连接 部 C和连接部 D的宽度满足:在将所述双平壁管带材缠绕制 时,当所述内连接表面 A与所 述外连接表面 D相贴配合搭接连接时,所述内连接表面 C与所述外连接表面 B相贴配合搭 接连接,所述连接部 B与所述连接部 D在所述连接部 A上的投影无重叠;所述连接高差 BI 满足:所述连接部 C与所述连接部 B相贴配合搭接连接后所述外表面 C与相邻配合的所述 外层塑胶壁的外表面位十同一圆柱面内;所述 连接高差 DI满足:所述连接部 A与所述连接 部 D相贴配合搭接连接后所述外表面 A与相邻配合的所述内层塑胶壁的外表面位于 一圆 灶^ ώ .

[0021 ] 或所述连接部 A包括与所述外层塑胶壁的外表面同平面的外 面 A和与该外表面 A相对的内连接表面 A,所述连接部 B包括外连接表面 B,该外连接表面 B与所述内层塑胶壁 的外表面之间包括连接高差 BI I;所述连接部 C包括与所述内层塑胶壁的外表面同平面的 外表面 C和与该外表面 C相对的内连接表面 C,所述连接部 D包括外连接表面 D,该外连接 表面 D与所述外层塑胶壁的外表面之间包括连接高 DII;所述连接部 A的宽度大于所述 连接部 B的宽度,所述连接部 C的宽度大于所述连接部 D的宽度,所述连接部 A、连接部 B、 连接部 C和连接部 D的宽度满足:在将所述双平壁管带材缠绕制 吋,当所述内连接表面 A 与所述外连接表面 D相贴配合搭接连接时,所述内连接表面 C与所述外连接表面 B相贴配 合搭接连接,所述连接部 B与所述连接部 D在所述连接部 A上的投影无重叠;所述连接高差 BI I满足:所述连接部 C与所述连接部 B相贴配合搭接连接后所述外表面 C与相邻配合的 所述内层塑胶壁的外表面位于同一圆杵面内; 所述连接高差 DI I满足:所述连接部 A与所 述连接部 D相贴配合搭接连接后所述外表面 A与相邻配合的所述外层塑胶壁的外表面位于 同一圆柱面内

[0022] 在本发明的双平壁管中,所述连接部 B横截面为三角形,所述连接部 D横截面为三 角形。

[0023] 在本发明的双平壁管中,所述连接部 B横截面为一端与所述双平壁管带材横截面 的一侧侧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内连接表面 A连接的 L形;所述连接部 D横截面为一端与所 述双平壁管带材横截面的另一侧侧壁连接、另 一端与所述内连接表面 C连接的 L形。

[0024] 在本发明的双平壁管中,所述连接部 A与所述连接部 C沿所述双平壁管带材横截 面中心成 180度旋转对称,所述连接部 B与所述连接部 D沿所述双平壁管帶材横截面中心 成 180度旋转对称。

[0025] 实施本发明的双平壁管带材搭接结构及使用该 结构的双平壁管,与现有技术比 较,其有益效果是:

[0026] 1.将双平壁管带材的搭接结构由径向平而连接 变为轴向平而连接,使管道在承 受径向载荷或弯曲载荷时连接面的受力状态由 受拉变为受剪,提高了连接面的承载能力;

[0027] 2. 在缠绕制管时连接面只要求缠绕设备提供径向 压力、不要求提供轴向压力,从 而简化了缠绕设备结构。 附图说明

[0028]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木发明作进一歩说 明,附图中:

[0029] 图 1是一种现有的双平壁管带材搭接结构的横截 示意图。

[0030] 图 2是本发明双平壁管带材搭接结构一种实施例 横截面示意图。

[0031 ] 图 3是图 2中 I部结构另一种实施例的局部视图。

[0032] 图 4是图 2中 I部结构另一种实施例的局部视图。

[0033] 图 5是本发明双平壁管带材搭接结构另- -种实施例的横截面示意图。

[0034] 图 6是本发明双平壁管带材搭接结构一种实施例 搭接状态横截面示意图。

[0035] 图 7是图 6中 II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6] 如图 1所示,本发明的双平壁管带材搭接结构如下

[0037] 双平壁管带材 10包括内层塑胶壁 12、外层塑胶壁 11、中间塑胶层 13和加强金属 14。 本实施例加强金属 14采用金属带(如钢带等),在其他实施例中 加强金属 14可以釆 用条状金属,如钢丝、钢丝绳等。

[0038] 中间塑胶层 13位于内层塑胶壁 12与外层塑胶壁 11之间、沿双平壁管带材 10的 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并将该内、外层塑胶壁 12、11连接为一体,加强金属 14的长度沿双平壁 管带材 10的长度方向设置在中间塑胶层 13中或设置在中间塑胶层 13中以及内层塑胶壁 12和外层塑胶壁 11中或设置在中间塑胶层 13中以及内层塑胶壁 12或外层塑胶壁 11中。

[0039] 在本发明的双平壁管带材褡接结构屮,双平壁 管带材的加强金属的加强结构不限 于本说明书附图示出的加强结构。

[0040] 在双平壁管带材 10的横截面一侧侧壁,沿该侧壁的横向延伸出 接部 15、连接部 16,在双平壁管带材 10的横截面另一侧侧壁,沿该侧壁的横向延伸 连接部 17、连接部 18。 连接部 15、16、17、18的长度沿双平壁管带材 10的长度方向延伸。

[0041 ] 如图 2、图 7所示,连接部 15包括内表面和外表面,外表面与双平壁管带 10的内 层塑胶壁的外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与外表面相 对的内表面为连接部 15与连接部 18搭接连 接的内连接表面。

[0042] 连接部 16包括外表面,该外表面为连接部 16与连接部 17搭接连接的外连接表 面,该外连接表面与外层塑胶壁 11的外表面之间设置第一连接高差。

[0043] 同样,连接部 17包括内表面和外表面,外表面与双平壁管带 10的外层塑胶壁的 外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与外表面相对的内表面 为连接部 17与连接部 16搭接连接的内连接 表面。

[0044] 连接部 18包括外表面,该外表面为连接部 18与连接部 15搭接连接的外连接表 面,该外迮接表面与内层塑胶壁 12的外表面之间设置第二迕接高差。

[0045] 连接部 15的宽度大于连接部 16的宽度,连接部 17的宽度大于连接部 18的宽度。

[0046] 连接部 15、 16、 17、 18的宽度满足:在将双平壁管带材 10缠绕制管时,当连接部 15 的内连接表面与连接部 18的外连接表面相贴配合搭接连接时,连接部 17的内连接表面与 连接部 16的外连接表面相贴配合褡接连接,连接部 16与连接部 18在连接部 15上的投影 不发生重叠,以保证在缠绕制管时,连接部 16与连接部 18不会发生干涉,如图 6、图 7所示。

[0047] 第一连接高差满足:连接部 17与连接部 16相贴配合搭接连接后,连接部 17的外 表面与相邻配合的外层塑胶壁 11的外表面位于同一圆柱面内 (该圆柱面为管道的外壁圆 柱面)。

[0048] 第二连接高差满足:连接部 15与连接部 18相贴配合搭接连接后,连接部 15的外 表面与相邻配合的内层塑胶壁 12的外表面位于同一圆柱面内 (该圆柱面为管道的内壁圆 柱面)。

[0049]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 15、16、17、18采用搭接边结构。在其他实施例 ,如图 3所 示,连接部 16釆用横截面为三角形 161的连接部结构,同样,连接部 18也¾用横截面为三 角形的连接部结构,以提高连接部 16、18的刚度,保证将双平壁管带材 10缠绕制管时连接 部 17与连接部 16相贴配合搭接连接、连接部 15与连接部 18相贴配合搭接连接的连接质

[0050] 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 4所示,连接部 16采用横截面为 L形 162的连接部结构, L 形 162的一端与双平壁管带材 10的横截面的一侧侧壁连接、另一端与连接部 15的内连接 表面连接,连接部 18也采用横截面为 L形的连接部结构,以提高连接部 16、 18的刚度,保证 将双 Τ·壁管带材 10缠绕制管时连接部 17与连接部 16相贴配合搭接连接、连接部 15与连 接部 18相贴配合搭接连接的连接质量。

[0051 ] 上述实施例的双平壁管带材 10在缠绕制管时采用左螺旋方向旋转制管。

[0052] 如图 5所示,在其他 ¾施例中,可以与双平壁管带材 10相对称,将连接部 15、连接 部 18设置在外层塑胶壁 1 1一侧,将连接部 16、连接部 17设置在内层塑胶壁 12—侧,形成 双平壁管带材 20,也能够实现本发明 Β的。双平壁管带材 20在缠绕制管时采用右螺旋方向 旋转制管。 双平壁管带材 20的结构变化与双平壁管带材 10相同。

[0053] 为了简化结构、便十制造,上述双平壁管带材 10、双平壁管带材 20可以采用如卜 对称结构:连接部 15与连接部 17沿双平壁管带材横截面中心成 180度旋转对称,连接部 16 与连接部 18沿双平壁管带材横截面中心成 180度旋转对称。

[0054] 本发明的双平壁管采用带有上述本发明的双平 壁管带材搭接结构的双平壁管带 材缠绕制成,在此不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