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BIDIRECTIONAL FILTER AND HEAT PUMP SYSTEM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3/026244
Kind Code:
A1
Abstract:
A bidirectional filter and a heat pump system. The bidirectional filter comprises a housing (200) and at least two control value components (400). The two control value components (400) divide the inner chamber of the housing (200) into a filter chamber (211) and two transitional chambers (212, 213). The control value component (400) comprises a frame body (440) fixed on an inner wall of the housing (200), and an outlet blocking piece (430) fitting an outlet (441) of the frame body (440). The outlet blocking piece (430) is on an outer side of the frame body (440). The bidirectional filter further comprises a protective member (500) located in the filter chamber (211) and fixed relative to the housing (200). The protective member (500) is provided with a protective surface (501) opposite to an outer side surface of the outlet blocking piece (430). When the pressure of a refrigerant in the pipeline is too high, the protective surface (501) of the protective member (500) can limit movement of the outlet blocking piece (430), so as to prevent the flow cross-section between the filter chamber (211) and a connecting pipe (202) from being too small, and make the refrigerant pass smoothly, thereby reducing the adverse effect of the change of the pressure of the refrigerant on the bidirectional filter.

Inventors:
WU LINPING (CN)
CHEN FENG (CN)
JIANG WEIWEI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1/084116
Publication Date:
February 28, 2013
Filing Date:
December 16, 2011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ZHEJIANG SANHUA CO LTD (CN)
WU LINPING (CN)
CHEN FENG (CN)
JIANG WEIWEI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B01D35/15; F25B43/00
Foreign References:
CN201427001Y2010-03-24
US6235192B12001-05-22
US4318809A1982-03-09
JPH074789A1995-01-10
CN2802389Y2006-08-02
CN2526756Y2002-12-18
Other References:
See also references of EP 2749824A4
Attorney, Agent or Firm:
UNITALEN ATTORNEYS AT LAW (CN)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CN)
Download PDF:
Claims:
权 利 要 求

1、 一种双向过滤器, 包括壳体和至少两个控制阀部件; 两个所述控制 阀部件将所述壳体的内腔分成过滤腔和两个过渡腔; 所述控制阀部件包括 与壳体内壁固定的架体和与所述架体的出口相配合的出口挡片; 所述出口 挡片位于架体外侧;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位于过渡腔中、 且与壳体相对固 定的防护构件;所述防护构件形成与所述出口挡片的外侧面相对的防护面。

2、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双向过滤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护构件包 括防护杆和防护件; 所述防护杆根端与壳体内壁相连, 末端向出口挡片伸 出, 所述防护件与防护杆的末端相连; 所述防护面形成于所述防护件上。

3、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双向过滤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护构件包 括防护杆和防护件; 所述防护杆的根端与架体相连, 末端向外伸出, 所述 防护件与防护杆的末端相连; 所述防护面形成于所述防护件上。

4、根据权利要求 2或 3所述的双向过滤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护构 件包括多个防护杆; 所述防护件为环状板, 各所述防护杆的末端均与所述 环状板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 4所述的双向过滤器, 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防护杆 均匀分布在所述出口的中心线的周围。

6、根据权利要求 4所述的双向过滤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状板形成 环形防护面, 所述环形防护面与所述出口挡片的外侧面的周边相对。

7、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双向过滤器, 其特征在于, 在自由状态下, 所述防护面与所述出口挡片的外侧面之间的距离在 3mm〜20mm之间。

8、 根据权利要求 1、 2或 7所述的双向过滤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 体包括本体和防护安装板;所述防护安装板通过调整螺纹安装在本体内侧; 所述防护构件与防护安装板相连。

9、一种热泵系统, 包括通过管路相连的室外换热系统、 热泵机组和室 内空调末端系统; 还包括连接在管路中的双向过滤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 双向过滤器为权利要求 1-8任一项所述的双向过滤器。

Description:
一种双向过滤器及热泵系统 本申请要求于 2011 年 08 月 25 日提交中国专利局、 申请号为 201110246525.X, 发明名称为"一种双向过滤器及热泵系统"的中 专利申 请的优先权, 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过滤器技术, 特别涉及一种双向过滤器, 还涉及到一 种包括该双向过滤器的热泵系统。

背景技术

热泵系统是当前常用的空调调节系统; 热泵系统通常包括室外换热系 统、 热泵机组和室内空调末端系统, 三者通过相应的管路相连。 热泵机组 驱动冷媒在管路中流动; 在室外换热系统中, 冷媒能够与外部物质 (水或 空气)进行热交换, 吸收外部物质的热量或排出热量; 在室内空调末端系 统, 冷媒能够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 向室内排出热量或从室内空气中吸 收相应热量, 实现对室内温度的调节。

为了保证冷媒的性能, 通常在管路中设置净化装置, 吸收过滤冷媒中 的水分、 残酸或其他杂质, 并将杂质锁在净化器中, 实现对冷媒的净化。 为适应热泵系统中冷媒双向流动的需要, 同时简化净化装置的结构, 当前, 净化装置通常采用双向过滤器对冷媒进行净化 。

请参考图 1和图 2, 图 1是现有技术中提供的一种双向过滤器的结构 示意图; 图 2是图 1所示双向过滤器中, 控制阀部件的爆炸图; 图 2-1和 2-2分别为控制阀部件两种状态的工作原理示意 图,图 2-1为控制阀部件出 口关闭、 入口打开时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 2-2为控制阀部件出口打开、 入口关闭时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现有技术提供的双向过滤器包括壳体 200, 壳体 200基本为筒状结构, 内部形成相应的内腔; 壳体 200还包括分别位于筒状结构两端的两个连接 管 201和 202; 连接管 201和 202内端分别与内腔相通, 外端分别与相应 管路相连; 靠近内腔两端的位置还分别设置有控制阀部件 400; 两个控制 阀部件 400将内腔分成位于中间的过滤腔 211和位于两端的过渡腔 212、 213 ; 过滤腔 211中设置有滤芯 300。

如图 2所示, 控制阔部件 400包括架体 440、 出口挡片 430和入口挡 片 450。 架体 440整体为盘状, 其周边与壳体 200的内壁密封相连; 架体 440形成出口 441和入口 442。 出口挡片 430位于架体 440的外侧,且能够 在弹性部件 420作用下与出口 441配合。 入口挡片 450位于架体 440的内 侧, 且能够在弹性部件 460作用下与入口 442配合。 图中, 出口 441位于 架体 440中间, 入口 442位于出口 441周围; 出口挡片 430由铆钉 410定 位, 并能够在铆钉 410的延伸方向上滑动; 弹性部件 420两端分别支撑在 铆钉 410和出口挡片 430外侧面上;弹性部件 460为弹簧片,入口挡片 450 安装在弹簧片一端; 在自由状态下, 入口挡片 450在弹簧片作用下与入口 442保持密封配合。

结合图 1、 图 2-1和图 2-2。 双向过滤器的工作过程为: 冷媒在热泵机 组作用下, 以适当的压力在管路中流动。 在冷媒从连接管 202流入双向过 滤器, 并从连接管 201流出时, 左侧 (以图 1为参照 )控制阀部件 400处 于图 2-1状态,入口挡片 450在冷媒压力作用下向内移动与入口 442分离, 入口 442打开; 同时, 出口挡片 430在冷媒压力作用下保持与出口 441密 封配合; 此时, 冷媒从过渡腔 212通过入口 442流入过滤腔 211。 然后, 冷媒通过滤芯 300外周, 到达滤芯 300的中间部分, 再到达右侧控制阀部 件 400的出口 441 内侧; 此时, 右侧的控制阀部件 400处于图 2-2状态, 出口挡片 430在冷媒压力作用下向外移动, 并与出口 441分离, 出口 441 打开; 入口挡片 450在冷媒压力作用下保持与入口 442密封配合; 此时冷 媒从右侧控制阀部件 400的出口 441流出过滤腔 211 , 并通过右侧的过渡 腔 213及连接管 201流出双向过滤器。

在冷媒从连接管 201流入双向过滤器, 并从连接管 202流出时, 左侧 的控制阀部件 400和右侧的控制阀部件 400状态进行转换, 即, 冷媒顺序 通过右侧的控制阀部件 400的入口 442、 滤芯 300和左侧控制阀部件 400 的出口 441。 通过上述过程, 在冷媒以不同的方向流动时, 双向过滤器均 可以实际对冷媒的净化。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 由于工作过程比较复杂, 管路中的冷媒压力通常 会产生变化; 在冷媒压力过大时, 出口挡片 430的移动距离也会过大, 进 而导致出口挡片 430外侧面与连接管 201或 202内端端口之间通流截面减 小, 导致冷媒流动阻力过大, 使连接管 201或 202的内端产生节流现象; 严重时会造成该部分温度骤降而产生结霜现象 ;在冷媒压力,出口挡片 430 移动距离很大时, 还可能造成连接管 201或 202的堵塞, 进而导致双向过 滤器失效。 因此, 如何降低冷媒压力变化对双向过滤器的不利影 响, 是本 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另外, 冷媒压力的突变或不稳定, 还可能会导致出口挡片 430变形, 进而破坏出口挡片 430与出口 441之间的配合关系, 难以实现对出口 441 密封; 这样在工作过程中, 就会使部分冷媒通过一侧控制阀部件 400出口 441直接进入过滤腔, 再通过另一侧的控制阀部件 400的出口直接流出, 使双向过滤器部分失效。

发明内容

因此,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 提供一种双向过滤器, 该双向过滤器能够 降低冷媒压力变化对双向过滤器产生的不利影 响。

在提供上述双向过滤器的基 上, 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目的在于, 提供 一种包括上述双向过滤器的热泵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提供的双向过滤器包括壳体和至少两个 控制 阀部件;两个所述控制阀部件将所述壳体的内 腔分成过滤腔和两个过渡腔; 所述控制阀部件包括与壳体内壁固定的架体和 与所述架体的出口相配合的 出口挡片; 所述出口挡片位于架体外侧; 还包括位于过渡腔中、 且与壳体 相对固定的防护构件; 所述防护构件形成与所述出口挡片的外侧面相 对的 防护面。

可选的, 所述防护构件包括防护杆和防护件; 所述防护杆根端与壳体 内壁相连, 末端向出口挡片伸出, 所述防护件与防护杆的末端相连; 所述 防护面形成于所述防护件上。

可选的, 所述防护构件包括防护杆和防护件; 所述防护杆的根端与架 体相连, 末端向外伸出, 所述防护件与防护杆的末端相连; 所述防护面形 成于所述防护件上。 可选的, 所述防护构件包括多个防护杆; 所述防护件为环状板, 各所 述防护杆的末端均与所述环状板相连。

可选的, 多个所述防护杆均匀分布在所述出口的中心线 的周围。

可选的, 所述环状板形成环形防护面, 所述环形防护面与所述出口挡 片的外侧面的周边相对。

可选的, 在自由状态下, 所述防护面与所述出口挡片的外侧面之间的 巨离在 3mm〜20mm之间。

可选的, 所述壳体包括本体和防护安装板; 所述防护安装板通过调整 螺纹安装在本体内侧; 所述防护构件与防护安装板相连。

本发明提供的热泵系统包括通过管路相连的室 外换热系统、 热泵机组 和室内空调末端系统; 还包括连接在管路中的双向过滤器; 所述双向过滤 器为上述任一种双向过滤器。

本发明提供的双向过滤器中, 设置有与壳体相对固定的防护构件; 所 述防护构件形成与出口挡片相对的防护面。 这样, 在管路中的冷媒压力过 大时, 防护构件的防护面能够限制出口挡片的位移, 进而能够使连接管的 内端端口与出口挡片之间的间距保持在预定范 围之内, 避免过滤腔与连接 管之间的通流截面过小, 使冷媒顺利通过, 降低冷媒压力变化对双向过滤 器产生的不利影响。 同时, 通过防护构件限制出口挡片的位移, 也可以减 小出口挡片由于压力作用而产生变形, 进而能够使出口挡片与出口保持良 好的配合, 提高控制阀部件的可靠性。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 所述防护构件包括多个防护杆和防护件; 所 述防护件为环状板, 各所述防护杆的末端均与所述环状板相连。 防护件为 环状板可以在更好地限制出口挡片位移的同时 , 减小出口挡片由于冷媒压 力作用而产生的变形。 同时, 通过多个防护杆支撑防护件, 一方面可以保 证防护件的稳定和可靠, 另一方面可以为冷媒流动提供适当通道, 减小或 避免防护构件对冷媒流动的不利影响。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 防护构件通过调整螺纹安装在壳体的本体 上; 根据实际需要, 这样可以通过旋转防护构件调整防护面与出口 挡片外 侧面之间的距离, 进而调整对出口挡片的限制范围, 调整双向过滤器的整 体性能。 由于包括上述双向过滤器, 本发明提供热泵系统也具有相对应的技术 效果。

附图说明

图 1是现有技术中提供的双向过滤器的结构示意 ;

图 2是图 1所示双向过滤器中, 控制阀部件的爆炸图;

图 2-1为图 2所示控制阀部件出口关闭、 入口打开时的工作原理示意 图;

图 2-2为图 2所示控制阀部件出口打开、 入口关闭时的工作原理示意 图;

图 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双向过滤器的结构 理示意图; 图 4是图 3中 I-I部分放大图;

图 5是防护构件与壳体组装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 6-1为控制阀部件出口关闭、 入口打开时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 6-2为控制阀部件出口打开、 入口关闭时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 7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双向过滤器中, 防护构件与控制阀部件 之间的连接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 释性, 不应视为对本发明公开技术内容的限制。

应当说明的是: 本部分中, 所述内、 外等方位词, 均是以双向过滤器 的滤芯为参照确定, 远离滤芯的位置为外, 相反的位置为内。

请参考图 3、 图 4和图 5; 图 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双向过滤器 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 4是图 3中 I-I部分放大图; 图 5是防护构件与壳体 组装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与背景技术部分描述相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向过滤器包括壳体 200和两个控制阀部件 400,两个控制阀部件 400将壳体 200的内腔分成位 于中间的过滤腔 211和位于两端的过渡腔 212、 213; 过滤腔 211中设置有 滤芯 300; 壳体 200还包括两个连接管 201和 202。控制阀部件 400的结构 和工作原理可以与背景技术部分中的控制阀部 件 400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相 同, 在此不再贅述。

如图 3所示, 实施例一中的双向过滤器中, 在壳体 200内腔还设置有 两个防护构件 500; 两个防护构件 500分别位于两个过渡腔 212和 213中, 且分别与两个控制阀部件 400相对应。 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双向过滤器为 左右对称结构, 以下仅以左侧的防护构件 500为例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 案进行描述。

请参考图 4和图 5 , 本实施例中, 防护构件 500包括防护杆 510和防 护件 520。 防护杆 510根端 (图 4左侧一端 )与壳体 200内壁焊接固定相 连, 末端向控制阀部件 400的出口挡片 430伸出一定的距离; 防护杆 510 具有预定的长度。 本例中, 防护构件 500包括延伸方向基本平行的四个防 护杆 510, 四个防护杆 510均匀分布在分布在出口 441的中心线周围; 本 例中,出口 441的中心线与连接管 202的中心线基本重合,四个防护杆 510 也均匀分布在连接管 202内端的端口周围。 防护件 520为环状板, 环状板 的中心线与出口 441的中心线基本重合, 且其延展方向与出口 441的中心 线基本垂直。 防护杆 510末端与环状板的外表面固定, 环状板的内表面形 成防护面 501 ; 防护面 501与出口挡板 430的外侧面相对, 且防护面 501 与出口挡板 430的外侧面之间具有预定的距离 H; 该距离可以根据实际需 要、 冷媒的性能确定, H可以在 3mm至 20mm之间选择合适的值; 本例 中, H为 6.6mm。 本例中, 防护构件 500为一体构件, 防护杆 510和防护 件 520—体形成; 当然, 防护杆 510和防护件 520也可以为分体结构, 并 通过适当的方式使二者固定。

请参考图 6-1和图 6-2, 图 6-1为控制阀部件出口关闭、入口打开时的 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 6-2为控制阀部件出口打开、 入口关闭时的工作原理 示意图。

结合图 3和图 6-1所示, 冷媒如图 6-1箭头方向流动时, 在冷媒压力 作用下,控制阀部件 400的出口 441关闭、入口 442打开,控制阀部件 400 切断从过滤腔 211流向过渡腔 212的通路, 打开从过渡腔 212流向过滤腔 211的通路; 此时, 冷媒通过入口 442从过渡腔 212流到过滤腔 211 中。 由于设有防护构件, 冷媒可以从防护杆 510之间及防护面 501与出口挡片 430之间的空间流动。

结合图 3和图 6-2所示, 冷媒如图 6-2箭头方向流动时, 在冷媒压力 作用下,控制阀部件 400的出口 441打开、入口 442关闭,控制阔部件 400 打开从过滤腔 211流向过渡腔 212的通路, 切断从过渡腔 212流向过滤腔 211的通路; 此时, 冷媒通过出口 441从过滤腔 211流到过渡腔 212中。 控制阀部件 400出口挡片 430移动距离随冷媒的压力增加而增加。 在冷媒 压力较小或在正常的预定范围内时, 出口挡片 430移动距离小于 H, 控制 阀部件 400工作过程与背景技术描述相同, 冷媒通过防护杆 510之间的空 间到达连接管 202。 在冷媒压力较大或突然增加时, 出口挡片 430移动距 离增加, 且大于 H时, 出口挡片 430外侧面与防护构件 500的防护面 501 相抵触, 防护构件 500限制出口挡片 430的位移, 进而能够使连接管 202 内端端口与出口挡片 430之间的间距保持在预定范围, 避免过滤腔 212与 连接管 202之间的通流截面过小, 使冷媒顺利通过, 进而能够降低冷媒压 力变化对双向过滤器产生的不利影响。 同时, 通过防护构件 500限制出口 挡片 430的位移, 也可以限制出口挡片 430的变形量, 避免出口挡片 430 产生塑性变形,进而能够使出口挡片 430与出口 441保持良好的配合关系, 提高控制阀部件的可靠性。

实施例一中, 防护件 520的主要功能在于通过防护面 501限制出口挡 片 430位移量; 防护件 520为环状板时, 可以保证防护件 520整体刚度, 提高防护件 520的可靠性。 防护面 501为环形防护面, 且环形防护面与出 口挡片 430外侧的周边相对, 这样可以保证对出口挡片 430均匀限位, 避 免在冷媒压力过大时,由于受力不均匀而造成 出口挡片 430产生过大变形, 保证出口挡片 430与出口 441的配合关系。 可以理解, 防护件 520不限于 环状板, 也可以是其他具体结构; 同样, 防护面 501不限于环形防护面, 也可以是其他结构; 比如, 防护面可以分为多个部分, 在多个位置分别对 出口挡片 430进行限位, 等等。

根据上述描述, 可以理解, 适当设置防护面 501与出口挡片 430外侧 面之间的距离 H、 防护杆 510的长度, 可以调节控制阀部件 400的性能, 在降低冷媒压力变化对双向过滤器产生的不利 影响的同时, 减小防护构件 500对冷媒产生的流动阻力。本例中, 防护构件 500设置多个位于出口 441 中心线周围的防护杆 510, 这样可以保证防护件 520的稳定性, 减小由于 防护件 520变形对冷媒流动产生的不利影响。

实施例一中, 防护杆 510的作用在于固定防护件 520, 在实际应用中, 防护件 520的固定方式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不限于上述结构。 请参考图 7, 该图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双向过滤器中, 防护构件 500 与控制阀部件 400之间的连接结构图。 该实施例中, 防护构件 500的防护 杆 510的根端与控制阀部件 400的架体 440外侧面相连, 末端向外伸出。 防护件 520与实施例一中防护件结构相同, 与防护杆 520的末端相连; 由 于架体 440与壳体 200固定, 这就能够使防护构件 500与壳体 200保持相 对固定。 防护件 520的内侧面形成防护面 501 , 以限制出口挡片 430位移 量。 为了保证防护件 520的稳定可靠性, 多个防护杆 510也位于出口 441 周围。 根据上述描述, 可以理解, 防护杆 510作为连接防护件 520的部件, 其布置方式不限于上述方式。

根据上述对防护构件 500结构的描述, 可以理解, 根据实际情况, 可 以对防护构件 500的结构进行适当改变。 只要能够在保证冷媒流动的情况 下, 使防护构件 500与壳体 200保持相对固定, 并使防护构件 500形成与 出口挡片 430外侧面相对应的防护面 501 , 以对出口挡片 430进行限位, 就能够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根据上述描述, 防护构件 500防护面 501与出口挡板 430的外侧面之 间的距离 H可以根据实际需要、 冷媒的性能确定。 为了提高双向过滤器的 适应性和应用范围, 调整双向过滤器的综合性能, 还可以使壳体 200包括 本体和位于本体内侧的防护安装板; 并使防护安装板通过调整螺纹安装在 本体的内侧; 再使防护构件 500与防护安装板固定相连。 在需要调节距离 H时, 通过旋转防护安装板, 就可以改变防护构件 500与壳体 200之间相 关位置, 以调整防护构件 500对冷媒产生的流动阻力, 实现对双向过滤器 整体性能的调整。

应当说明的是: 上述部分虽然是以背景技术部分的双向过滤器 为基础 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描述, 但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不限于上 述结构; 比如: 双向过滤器的控制阀部件 400的出口 441不限于位于架体 440中间, 多个入口 442也不限于位于出口 441周围, 出口 441和入口 442 也可以相反布置。

在提供上述双向过滤器的基石出上, 本发明提供的热泵系统包括通过管 路相连的室外换热系统、 热泵机组和室内空调末端系统; 还包括连接在管 路中的双向过滤器; 所述双向过滤器可以为上述任一种双向过滤器 。 由于 双向过滤器具有上述技术效果, 包括该双向过滤器的热泵系统也具有相对 应的技术效果。 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提供的技 术方案。 应当指出, 对于本 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 还可以对 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 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 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