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BIDIRECTIONAL SHOCK-ABSORPTION AND PRESSURE-RELIEF CARRYING SYSTEM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3/104338
Kind Code:
A1
Abstract:
A bidirectional shock-absorption and pressure-relief carrying system comprising a back panel (10), shoulder straps (11), and a backpack (3). The carrying system also comprises a built-in shock-absorption and pressure-relief apparatus (2) in the back panel (10). The shock-absorption and pressure-relief apparatus (2) is allowed to vibrate along with up and down vibrations of the backpack (3) to buffer the vibrations of the backpack (3), thus preventing the vibrations of the backpack (3) from applying directly onto the back panel (10), hence effectively reducing damage to the body of a user caused by backpack weight, and greatly improving the comfortableness of the backpack.

Inventors:
LAM HONHUNG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3/070397
Publication Date:
July 18, 2013
Filing Date:
January 11, 2013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STORMHOLD HK LTD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A45F3/04; A45F3/08; A45C13/00
Foreign References:
US6619523B12003-09-16
US5732867A1998-03-31
US4013201A1977-03-22
CN1686027A2005-10-26
CN202445405U2012-09-26
CN102578794A2012-07-18
Attorney, Agent or Firm:
SHENZHEN RONDA PATENT AND TRADEMARK LAW OFFICE (CN)
深圳汇智容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CN)
Download PDF:
Claims:
权 利 要 求

1. 一种双向性避震减压背负系统, 包括背板(10)、 背带 (11 )和背袋 (3), 其中, 所述背负系统还包括:

内置在所述背板(10) 中的避震减压装置(2), 该避震减压装置(2), 包括:

左杆( 20 )和右杆( 21 ), 所述左杆( 20 ) 由上杆( 200 )和下杆( 201 ) 两部分组成, 所述右杆(21 ) 由上杆(210)和下杆(211 ) 两部分组成; 所述上杆(200)上套接有在该上杆(200)上上下移动的紧固件(203 ), 所述下杆(201 )上套接有在该下杆(201 )上上下移动的紧固件(204); 在 所述紧固件(203 ) 两端还套接有弹性部件(205 )和弹性部件(206); 在所 述紧固件(204) 两端还套接有弹性部件(207)和弹性部件(208);

所述上杆(210)上套接有在该上杆(210)上上下移动的紧固件(213 ), 所述下杆(211 )上套接有在该下杆(211 )上上下移动的紧固件(214); 在 所述紧固件(213) 两端还套接有弹性部件(215)和弹性部件(216); 在所 述紧固件(214) 两端还套接有弹性部件(217)和弹性部件(218);

所述紧固件(203 ) 与所述紧固件(213)之间通过横杆 (220)连接, 所述紧固件(204)和紧固件(214)之间通过横杆 (221 )连接;

所述紧固件(203、 204、 213、 214 )分别与所述背袋( 3 )的紧固件( 30、 31、 32、 33 )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双向性避震减压背负系统, 其中, 所述左杆 (20) 的上杆(200)和下杆(201 )之间通过竖向连接件(202)连接, 所 述右杆(21 ) 的上杆(210)和下杆(211 )之间通过竖向连接件(212)连 接, 所述竖向连接件(202)和竖向连接件(212)之间通过横杆(222)连 接;

所述横杆(222)上设置有旋转开关 (23) 以及由该开关控制指向的支 撑杆(24), 所述支撑杆(24)在旋转开关 (23) 的控制下呈竖直状态时支 撑所述横杆 (220) 以使所述横杆 (220)和所述横杆(222)之间的相对距 离固定。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双向性避震减压背负系统, 其中, 所述左杆 (20) 的上杆(200)和下杆(201 )之间通过竖向连接件(202)连接, 所 述右杆(21 ) 的上杆(210)和下杆(211 )之间通过竖向连接件(212)连 接, 所述竖向连接件(202)和竖向连接件(212)之间通过横杆(222)连 接;

所述横杆(222)上设置有旋转开关 (23 ) 以及由该开关控制指向的支 撑杆(24), 所述支撑杆(24)在旋转开关 (23 ) 的控制下呈竖直状态时支 撑所述横杆 (221 ) 以使所述横杆 (221 )和所述横杆 (221 )之间的相对距 离固定。

4. 根据权利要求 3所述的双向性避震减压背负系统,其中,所述背袋( 3 ) 的紧固件(30、 31、 32、 33)具体为结构相同的挂钩, 所述避震减压装置( 2 ) 的紧固件(203、 213、 204、 214 )具体为结构相同的挂环; 所述挂钩和所述 挂环分别对应挂接。

5. 根据权利要求 3所述的双向性避震减压背负系统,其中,所述背袋( 3 ) 的紧固件(30、 31、 32、 33)具体为结构相同的磁扣套(34), 所述避震减 压装置(2)的紧固件(203、 213、 204、 214 )具体为结构相同的磁扣块( 14 ); 所述磁扣套(34)和所述磁扣块( 14)分别对应套接。

6. 根据权利要求 5所述的双向性避震减压背负系统,其中,所述磁扣套 ( 34 )具有套夹( 343 ), 所述磁扣块( 14 )具有锁块( 142 ), 所述磁扣套( 34 ) 和所述磁扣块(41 )上分别安装磁极方向相反的磁铁(340、 140), 所述套 夹( 343 )和所述锁块(142)通过所述磁铁(3 ) 的吸附做相适配的套接; 所述磁扣套 ( 34 )和所述磁扣块 ( 14 )通过所述套夹( 343 )与所述锁块 ( 142 ) 间的吸附套接可拆卸的连接为一体。

7. 根据权利要求 6所述的双向性避震减压背负系统,其中,所述磁扣套 ( 34 )还包括固定板 ( 341 )和底座 ( 342 ), 所述底座 ( 342 )设置在所述固 定板 ( 341 )上, 所述套夹 ( 343 )设置在所述固定板 ( 341 )和底座 ( 342 ) 的连接处;

所述底座(342)是设置在所述固定板(341 )顶端的矩形块结构, 所述 底座( 342 )还开设有用于容置磁铁( 340 )的腔室( 3421 ), 所述套夹( 343 ) 包括围挡在所述底座(342)—侧面的相对设置的两板体(3432) 以及一端 板 ( 3431 ), 所述套夹( 343 ) 的底部和侧端分别设置开口。

8. 根据权利要求 5所述的双向性避震减压背负系统,其中,所述磁扣块 ( 14 )还包括固定板 ( 141 )和连接板 ( 144 ), 所述连接板 ( 144 )连接在所 述固定板 ( 141 )上, 所述锁块 ( 142) 固定在所述连接板 ( 144)上, 所述 固定板 ( 141 )和所述锁块 ( 142) 间设置卡位 ( 143 ), 所述锁块 ( 142)设 置有用于容置磁铁(140) 的腔室 (1421 ), 所述锁块(142) 的端部还具有 一限位板 ( 1422 );

所述锁块 ( 142) 两相对侧体设置限位槽 ( 1423 ), 所述套夹(343 )在 其两相对设置的板体(3432)上设置凸起件( 3433 ), 所述凸起件( 3433 ) 在所述锁块 ( 142 )与所述套夹 ( 343 )适配套接时卡持在所述限位槽 ( 1423 ) 中。

9.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双向性避震减压背负系统, 其中, 所述背板 ( 10 ) 包括: 内面 ( 100)和外面 ( 101 );

所述避震减压装置 (2) 内置在所述内面 (100)和所述外面 (101 )之 间的空间中, 所述外面 (101 )上设置有与所述避震减压装置(2)的磁扣块 ( 14)位置相对的四个开口 ( 1010、 1011、 1012、 1013)。

10. 根据权利要求 6所述的双向性避震减压背负系统, 其中, 所述左杆 (20)上套接的弹性部件(205、 206、 207、 208) 以及所述右杆(21 )上套 接的弹性部件(215、 216、 217、 218) 为弹簧。

11.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双向性避震减压背负系统, 其中, 在所述左 杆(20)和右杆(21 )之间还设有中杆(40), 所述中杆(40)—端通过弹 性部件(46) 与所述横杆 (220)连接, 另一端通过弹性部件(47) 与所述 横杆 (221 )连接。

12. 根据权利要求 11所述的双向性避震减压背负系统, 其中,在所述左 杆( 20 )和右杆( 21 )之间还设有支撑架( 42 ), 并且与所述横杆 ( 220、 221 ) 平行, 其上还设有旋转开关。

13. 根据权利要求 12所述的双向性避震减压背负系统,其中, 所述旋转 开关包括旋钮 (41 )和旋转支撑杆(44), 旋转所述旋钮 (41 ), 所述旋转支 撑杆(44)可绕同一转轴旋转。

14. 根据权利要求 13所述的双向性避震减压背负系统,其中, 所述旋转 支撑杆 ( 44 )旋转至竖直位置时, 所述旋转支撑杆 ( 44 )扣在所述横杆 ( 220 ) 上, 使所述支撑架(42)与所述横杆 (220)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

15、 根据权利要求 11 所述的双向性避震减压背负系统, 其中, 所述弹 性部件(46、 47) 为弹簧。

Description:
一种双向性避震减压背负系统

本申请要求于 2012 年 1 月 13 日提交中国专利局、 申请号为 201210064962.4、 发明名称为 "一种双向性避震减压背负系统" 的中国专利 申请的优先权, 上述专利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活用品, 尤其涉及一种双向性避震减压背负系统。 背景技术

背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 无论是上学还是旅行, 都会使 用到背包。 背包通常包括背袋、 背板和背带, 背袋主要用于容纳物品, 背板 作为背袋的支撑, 与背带一起作为背负系统。

传统的背包往往只注重其装载的功能性,设计 或者购买的时候更多考虑 的是背包有多少个袋子, 能装载多少东西或者是外观好不好看等等, 极少顾 及背包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但是一些特殊的用户群体, 比如登山者、 远行者或者小学生, 对于背包 的舒适性和安全性要求会很高。 因为他们在使用背包的过程中, 由于身体受 到长时间的超负荷承受, 其肩部、 腰部、 颈部及背部等多个部位会受到不同 程度的劳损。如果长时间得不到改善则会对使 用者的健康造成不可挽回的伤 害

为了减轻背包负重给人带来的损害, 现有技术是在背包的背板部位设置 緩冲装置, 例如在背包后背装设用发泡棉质材料做成的气 垫, 但气垫气压大 小的恒定不变的, 影响了其緩冲效果和舒适性。

因此, 十分有必要研发一种更加舒适, 同时又能尽可能减少对人体损害 的背负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舒 适且具有防震功能的双向 性避震减压背负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向性避震减压背负系统, 其包括背板、 背带和背袋, 所述背负系统还包括:

内置在所述背板中的避震减压装置, 该避震减压装置, 包括: 左杆和右杆, 所述左杆由上杆和下杆两部分组成, 所述右杆由上杆和下

4干两部分组成;

所述上杆上套接有在该上杆上上下移动的紧固 件, 所述下杆上套接有在 该下杆上上下移动的紧固件; 在所述紧固件两端还套接有弹性部件和弹性部 件; 在所述紧固件两端还套接有弹性部件和弹性部 件;

所述上杆上套接有在该上杆上上下移动的紧固 件, 所述下杆上套接有在 该下杆上上下移动的紧固件; 在所述紧固件两端还套接有弹性部件和弹性部 件;

所述紧固件与所述紧固件之间通过横杆连接;

所述避震减压装置的紧固件分别与所述背袋的 紧固件连接。

其中, 所述左杆的上杆和下杆之间通过竖向连接件连 接, 所述右杆的上 杆和下杆之间通过竖向连接件连接 , 所述竖向连接件和竖向连接件之间通过 横杆连接;

所述横杆上设置有旋转开关以及由该开关控制 指向的支撑杆 , 所述支撑 杆在旋转开关的控制下呈竖直状态时支撑所述 横杆以使所述横杆和所述横 杆之间的相对距离固定。

其中, 所述左杆的上杆和下杆之间通过竖向连接件连 接, 所述右杆的上 杆和下杆之间通过竖向连接件连接 , 所述竖向连接件和竖向连接件之间通过 横杆连接;

所述横杆上设置有旋转开关以及由该开关控制 指向的支撑杆 , 所述支撑 杆在旋转开关的控制下呈竖直状态时支撑所述 横杆以使所述横杆和所述横 杆之间的相对距离固定。

其中, 所述背袋的紧固件具体为结构相同的挂钩, 所述避震减压装置的 紧固件具体为结构相同的挂环; 所述挂钩和所述挂环分别对应挂接。

其中, 所述背袋的紧固件具体为结构相同的磁扣套, 所述避震减压装置 的紧固件具体为结构相同的磁扣块; 所述磁扣套和所述磁扣块分别对应套 接。

其中, 所述磁扣套具有套夹, 所述磁扣块具有锁块, 所述磁扣套和所述 磁扣块上分别安装磁极方向相反的磁铁, 所述套夹和所述锁块通过所述磁铁 的吸附做相适配的套接; 所述磁扣套和所述磁扣块通过所述套夹与所述 锁块 间的吸附套接可拆卸的连接为一体。

其中,所述磁扣套还包括固定板和底座,所述 底座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上, 所述套夹设置在所述固定板和底座的连接处;

所述底座是设置在所述固定板顶端的矩形块结 构, 所述底座还开设有用 于容置磁铁的腔室, 所述套夹包括围挡在所述底座一侧面的相对设 置的两板 体以及一端板, 所述套夹的底部和侧端分别设置开口。

其中, 所述磁扣块还包括固定板和连接板, 所述连接板连接在所述固定 板上, 所述锁块固定在所述连接板上, 所述固定板和所述锁块间设置卡位, 所述锁块设置有用于容置磁铁的腔室, 所述锁块的端部还具有一限位板; 所述锁块两相对侧体设置限位槽, 所述套夹在其两相对设置的板体上设 置凸起件, 所述凸起件在所述锁块与所述套夹适配套接时 卡持在所述限位槽 中。

其中, 所述背板包括: 内面和外面;

所述避震减压装置内置在所述内面和所述外面 之间的空间中, 所述外面 上设置有与所述避震减压装置的磁扣块位置相 对的四个开口。

其中, 所述左杆上套接的弹性部件以及所述右杆上套 接的弹性部件为弹 簧。

其中, 在所述左杆和右杆之间还设有中杆, 所述中杆一端通过弹性部件 与所述横杆连接, 另一端通过弹性部件与所述横杆连接。

其中, 在所述左杆和右杆之间还设有支撑架, 并且与所述横杆平行, 其 上还设有旋转开关。

其中, 所述旋转开关包括旋钮和旋转支撑杆, 旋转所述旋钮, 所述旋转 支撑杆可绕同一转轴旋转。

其中, 所述旋转支撑杆旋转至竖直位置时, 所述旋转支撑杆扣在所述横 杆上, 使所述支撑架与所述横杆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 。 其中, 所述弹性部件为弹簧。

本发明提供的双向性避震减压背负系统,其中 的避震减压装置可以随着 背袋的上下振动而振动, 对背袋的振动进行緩冲, 以使背袋的振动不会直接 作用到背板上, 因此可以有效的减轻背包负重对使用者身体所 造成的伤害, 大大提高了背包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 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实 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 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 下面 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 1 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向性避震减压背负系 统的一种结构示意 图。

图 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向性避震减压背负 统的又一结构示意 图。

图 3 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向性避震减压背负系 统的又一结构示意 图。

图 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向性避震减压背负 统中避震减压装置的 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 5是图 4所示的避震减压装置的分解图。

图 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向性避震减压背负 统中避震减压装置的 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 7是图 6所示的避震减压装置的分解图。

图 8是本发明提供的双向性避震减压背负系统中 震减压装置的又一结 构示意图。

图 9是本发明提供的双向性避震减压背负系统中 震减压装置的又一结 构示意图。

图 10为本发明提供的避震减压装置中的旋转开关 及支撑杆的侧视图。 图 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向性避震减压背负 统的磁扣套的结构 示意图。 图 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向性避震减压背负 统的磁扣套的又一 结构示意图。

图 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向性避震减压背负 统的磁扣块的结构 示意图。

图 1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向性避震减压背负 统的磁扣块的又一 结构示意图。

图 1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向性避震减压背负 统的磁扣套与磁扣 块的装配示意图。

图 1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向性避震减压背负 统的背板的一种结 构示意图。

图 1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向性避震减压背负 统的背板的又一结 构示意图。

图 1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向性避震减压背负 统的一个应用效果 示意图。

图 1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向性避震减压背负 统的又一应用效果 示意图。

图 2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向性避震减压背负 统的又一应用效果 示意图。

图 21是本发明提供的双向性避震减压背负系统中 震减压装置的又一 结构示意图。

图 22是本发明提供的双向性避震减压背负系统中 震减压装置处于关 闭档的结构示意图。

图 23是本发明提供的双向性避震减压背负系统中 震减压装置处于加 压档的结构示意图。

图 24是本发明提供的双向性避震减压背负系统中 震减压装置处于开 启档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 。

请参见图 1、 图 2、 图 3 , 图 1-图 3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双向性避震减 压背负系统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实施例一提供的双向性避震减压背负系统, 包括背板 10、 背带 11和背 袋 3。

如图 2所示, 所述背负系统的背袋 3和背板 10是相互独立可分离的, 背袋 3和背板 10之间通过紧固件连接, 具体的, 如图 3所示, 内置在背板 10中的避震减压装置 2 (图中不可见) 的紧固件 203、 204、 213、 214分别 与所述背袋 3的紧固件 30、 31、 32、 33连接。

详见图 4和图 5 , 图 4为本发明提供的双向性避震减压背负系统中 震 减压装置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 5是图 4的分解图。

内置在所述背板 10中的避震减压装置 2,具体包括:左杆 20和右杆 21。 所述左杆 20由上杆 200和下杆 201两部分组成,所述右杆 21由上杆 210 和下 4干 211两部分组成;

所述上杆 200上套接有在该上杆 200上上下移动的紧固件 203 , 所述下 杆 201上套接有在该下杆 201上上下移动的紧固件 204; 在所述紧固件 203 两端还套接有弹性部件 205和弹性部件 206; 在所述紧固件 204两端还套接 有弹性部件 207和弹性部件 208;

所述上杆 210上套接有在该上杆 210上上下移动的紧固件 213 , 所述下 杆 211上套接有在该下杆 211上上下移动的紧固件 214; 在所述紧固件 213 两端还套接有弹性部件 215和弹性部件 216; 在所述紧固件 214两端还套接 有弹性部件 217和弹性部件 218;

所述紧固件 203与所述紧固件 213之间通过横杆 220连接, 所述紧固件 204和紧固件 214之间通过横杆 221连接;

所述紧固件 203、 204、 213、 214分别与所述背袋 3的紧固件 30、 31、 32、 33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双向性避震减压背负系统,其中 的避震减压装置可以随着 背袋的上下振动而振动, 对背袋的振动进行緩冲, 以使背袋的振动不会直接 作用到背板上, 因此可以有效的减轻背包负重对使用者身体所 造成的伤害, 大大提高了背包的舒适性。

在具体实现中, 所述左杆 20上套接的弹性部件 205、 206、 207、 208以 及所述右杆 21上套接的弹性部件 215、 216、 217、 218为弹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本发明可以选择是否让弹性部件 205、 206、 207、 208以及 215、 216、 217、 218起作用, 也即本发明还可以控制弹性部件 205、 206、 207、 208以及 215、 216、 217、 218不起作用, 这样整个背负系统相对 稳定,适用于不需要防震的情况,本发明也可 以控制弹性部件 205、 206、 207、 208以及 215、 216、 217、 218起緩冲作用, 适用于需要防震的情况。

详见图 6和图 7, 图 6为本发明提供的双向性避震减压背负系统中 震 减压装置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 7为图 6的分解图。

图 6和图 7除了包括图 4和图 5中的部件以外,所述左杆 20的上杆 200 和下杆 201之间还通过竖向连接件 202连接, 所述右杆 21的上杆 210和下 杆 211之间通过竖向连接件 212连接,所述竖向连接件 202和竖向连接件 212 之间通过横杆 222连接;

所述横杆 222上设置有旋转开关 23以及由该开关控制指向的支撑杆 24。 参见图 8, 图 8为本发明提供的双向性避震减压背负系统中 震减压装 置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如图 8所示, 所述支撑杆 24在旋转开关 23的控制下呈竖直状态时支撑 所述横杆 220以使所述横杆 220和所述横杆 222之间的相对距离固定。具体 的, 当旋转开关 23关闭时, 所述支撑杆 24呈现竖直状态支撑所述横杆 220 以使所述横杆 220和所述横杆 222之间的相对距离固定, 此时, 避震减压装 置上的弹性部件不起作用, 背负系统相对稳定。

参见图 9, 图 9为本发明提供的双向性避震减压背负系统中 震减压装 置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如图 9所示, 当旋转开关 23开启时, 所述支撑杆 24呈现水平状态, 此 时支撑杆 24无法支撑所述横杆 220,此时,避震减压装置上的弹性部件起作 用, 背负系统具备防震功能。

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 (图未示), 所述支撑杆 24在旋转开关 23的控制 下呈竖直状态时支撑所述横杆 221以使所述横杆 221和所述横杆 221之间的 相对距离固定。

具体的, 当旋转开关 23关闭时, 所述支撑杆 24呈现竖直状态支撑所述 横杆 221以使所述横杆 221和所述横杆 222之间的相对距离固定, 此时, 避 震减压装置上的弹性部件不起作用, 背负系统相对稳定。 当旋转开关 23开 启时,所述支撑杆 24呈现水平状态,此时支撑杆 24无法支撑所述横杆 221, 此时, 避震减压装置上的弹性部件起作用, 背负系统具备防震功能。

参见图 10, 图 10为本发明提供的避震减压装置中的旋转开关 及支撑 所述支撑杆 24的一端与旋转开关 23连接, 另一端端头内凹, 这样在支 撑杆 24呈现竖直状态的时候, 其凹槽的地方用于卡住所述横杆 220或者横 杆 221 , 以使所述横杆 220或者横杆 221固定。

本实施例中, 为了使背袋 3与背板 10相套接, 采用了创新结构的磁扣 结构。 具体的, 所述背袋 3的紧固件 30、 31、 32、 33具体为结构相同的磁 扣套 34, 所述避震减压装置 2的紧固件 203、 213、 204、 214具体为结构相 同的磁扣块 14; 所述磁扣套 34和所述磁扣块 14分别对应套接。

如图 11、 12所示, 为设置在背袋 3上的磁扣套 34的结构示意图。 磁扣 套 34包括固定板 341、 底座 342以及套夹 343 , 底座 342设置在固定板 341 上, 套夹 343设置在固定板 341和底座 342的连接处。

固定板 341 是多边状板体, 形状对称设置, 其上具有用于将磁扣套 34 与附袋 3连接固定的安装孔位(如图所示圓孔, 未标号)。

底座 342是设置在固定板 341顶端的矩形块结构,在底座 342的内部开 设用于容置磁铁 340的腔室 3421 , 该腔室 3421的形状与磁铁 340的形状适 应匹配, 为矩块状, 其可固定磁铁 340在其中。 置于腔室 3421中的磁铁 340 将使底座 342连同与其接连的套夹 343产生磁极。

套夹 343为一槽腔结构, 包括围挡在底座 342—侧面的相对设置的两板 体 3432以及一端板 3431。套夹 343在如图 11所示的底部和一侧端分别设置 开口, 套夹 343具有定位和卡持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 构成该套夹 343的一 板体设置在固定板 341和底座 342的连接处, 另一板体自底座 342的一侧转 角延伸, 设置与固定板 341相平行, 端板 3431设置在上述两相对平行设置 的板体 3432间将该套夹 343的一端侧开口封闭。 套夹 343的侧开口端与上 述腔室 3421的开口方向设置在同一侧,即腔室 3421的开口方向与端板 3431 设置在底座 342相对的两侧面。

再请参照图 13、 14所示, 为设置在背板 10上的磁扣块 14的结构示意 图。 磁扣块 14包括固定板 141、 锁块 142和连接板 144, 连接板 144连接在 固定板 141上, 锁块 142和连接板 144固定连接为一体。 锁块 142和固定板 141的位置设置相对,在其间设置一定的距离使 形成一条形缝隙(卡位 143 ), 该缝隙的作用是使上述磁扣套 34的套夹 343能够插置在其中进行卡持。

固定板 141的形状和结构与上述磁扣套 34的固定板 341的形状和结构 大致相同, 亦具有用于将磁扣块 14与背板 10连接固定的安装孔位。

锁块 142设置在固定板 141的底端, 在其内部设置与上述磁扣套 34的 底座 342功能相同的腔室 1421 ,置于该腔室 1421中的磁铁 140可使锁块 142 的整体产生磁极。 锁块 142的端部亦具有一限位板 1422 , 该限位板 1422在 当磁扣套 34的套夹 343与磁扣块 14的锁块 142相装配时可将套夹 342的侧 开口端封闭。 本实施例中, 限位板 1422与腔室 1421的开口方向设置在同一 侧。 锁块 142的尺寸与套夹 343的尺寸相适配以满足装配需要, 具体的, 锁 块 142的长宽尺寸与套夹 343的长宽尺寸相同,锁块 142的高度尺寸与套夹 343的腔槽深度尺寸相同。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锁块 142的端侧设置限位槽 1423 ,该限位槽 1423的开设方向与所设置的限位板 1422的方向平行, 并垂直于固定板 141 ; 套夹 343在其两相对设置的板体 3432上设置与上述限位槽 1423位置相对应 的凸起件 3433 ,该凸起件 3433可在锁块 22与套夹 343适配套接时卡持在限 位槽 1423中。 所设置的凸起件 3433与限位槽 1423的装配结构和上述设置 的限位板 1422的限位结构可以增强磁扣套 34和磁扣块 14连接时沿套夹 343 或锁块 142延伸方向 (如图所示左右方向) 的锁紧强度, 使两者不易滑脱。

磁扣套 34与磁扣块 14装配时 ,请参照图 15所示 ,将磁扣套 34套夹 343 的底开口端朝向磁扣块 14具有锁块 142的方向进行插置(如图所示的纵向 套接), 由于固定板 141和锁块 142间具有的条形缝隙(卡位 143 )的尺寸刚 好设置成套夹 343外侧板体的尺寸相同,锁块 142可以从套夹 343的底开口 端全部滑入并插置在套夹 343 中, 由于在腔室 3421、 1421 中放置了磁极方 向相反的磁铁,底座 342连同与其接连的套夹 343和锁块 142间所产生的相 互吸引的作用力可以加速磁扣套 34和磁扣块 14间的装配。 当锁块 142完全 滑入套夹 343中后, 套夹 343的两相对板体 3432分别夹持在锁块 142的两 相对侧体上 (其中一板体卡持在卡位 143中)。

锁块 142与套夹 343适配套接后, 磁扣套 34的固定板 341分别抵顶在 磁扣块 14锁块 142的底部连接板 144和限位板 1422的侧端, 磁扣块 14的 固定板 141抵顶在套夹 343的端板 3431上。 同时, 锁块 142的限位板 1422 抵顶在套夹 343的侧开口端,套夹 343的端板 3431抵顶在锁块 142的端侧。 套夹 343的底面与锁块 142的顶面通过磁铁产生的相互吸引的作用力对 接锁 紧为一体。 至此, 完成了磁扣套 34和磁扣块 14间的匹配固定。

当锁块 142完全滑入套夹 343中后, 磁扣套 34的底座 342和磁扣块 14 的锁块 142大致为中心对称布置, 置于底座 342中磁铁 340的重心位置与置 于锁块 142中磁铁 140的重心位置并不在同一直线上, 也就是说, 固定后的 磁扣套 34和磁扣块 14中的磁铁是相平行但位置交错布置的,这使 套夹 343 和锁块 142间产生相向方向的作用力, 使套夹 343朝向锁块 142的限位板 1422的方向吸附, 也就是上述锁块 142的限位板 14224氏顶在套夹 343的侧 开口端, 套夹 343的端板 3431抵顶在锁块 142的端侧的状态。

由于使用者在背负背包时, 背袋通常主要系在纵向(即沿使用者身高的 上下方向)上运动, 本实施例的磁扣结构在纵向的锁紧设置可以牢 固地将背 袋固定在背板上。 但使用过程中, 背袋仍然会发生横向的运动(例如随使用 者走路或跑步动作背袋会左右摆动), 因此需要针对背袋横向的运动在磁扣 结构上做相应设置, 否则背袋极易在横向上脱落, 将大大降低本实施例磁扣 结构的使用效果。

本实施例中, 对于防止背袋在横向上从背板上脱落, 采取了三种方式: 一是通过限位板 1422在左右方向一侧上堵死,二是通过凸起件 3433与限位 槽 1423 的卡持, 三是通过互相平行但错开一段距离布置的两磁 铁间的相向 作用力。 相对于纵向上的运动, 横向的运动幅度较小, 上述的设置能有效地 防止背袋在使用中左右摆动时的脱落。

当需要将磁扣套 34和磁扣块 14拆卸时, 使用垂直于套接方向 (亦即磁 扣套 34朝向其端板 3431或磁扣块 14朝向限位板 1422的方向 ,如图所示的 左右方向)方的外力, 使套夹 343的凸起件 3433从锁块 142的限位槽 1423 中脱离, 该外力同时需大于磁扣套 34和磁扣块 14中的磁铁相向作用力, 当 磁扣块 14的锁块 142从磁扣套 34的套夹 343的侧开口端中全部脱离即完成 拆卸。

当然, 可理解的是, 除了磁扣的套接方式之外, 还可以在背袋 3顶部设 置挂钩, 在背板 10顶部对应设置挂环, 通过挂钩挂在挂环里实现将背袋 3 安装在背板 10上。 此外, 在背袋 3顶部和背板 10顶部对应设置魔术贴, 通 过贴合方式实现将背袋 3安装在背板 10上。

参见图 16和图 17 , 本发明提供的双向性避震减压背负系统的背板 10 包括: 内面 100和外面 101 ;

所述避震减压装置 2内置在所述背板 10的内面 100和所述外面 101之 间的空间中, 所述外面 101上设置有与所述避震减压装置 2的磁扣块 203、 213、 204、 214位置相对的四个开口 1010、 1011、 1012、 1013。 所述避震减 压装置 2的磁扣 203、 213、 204、 214分别贯穿所述外面 101上开设的四个 开口 1010、 1011、 1012、 1013 , 与背袋 3的磁扣套 30、 31、 32、 33套接, 实现背袋 3与背板 10的紧固连接。

参见图 18,为本发明提供的双向性避震减压背负系统的 一个应用效果示 意图。

如图 18所示, 旋转开关 23处于开启状态, 支撑杆 24属于水平位置, 横杆 220和横杆 222之间的相对距离是可变的。 当本发明的背负系统的避震 减压装置 2的紧固件 203、 204、 213、 214没有受到外界的作用力, 其左杆 20上的弹簧 205和弹簧 207, 以及右杆 21上的弹簧 215和弹簧 217处于正 常状态, 左杆 20上的弹簧 206和弹簧 208, 以及而右杆 21上的弹簧 216和 弹簧 218也处于正常状态, 此时背负系统并没有受到外力作用, 或者其既受 到向上的作用力, 又受到向下的作用力, 但其综合受力为零或者很小时, 该 背负系统基本处于平稳状态。

参见图 19,为本发明提供的双向性避震减压背负系统的 又一应用效果示 意图。

如图 19所示, 旋转开关 23处于开启状态, 支撑杆 24属于水平位置, 横杆 220和横杆 222之间的相对距离是可变的。 当背负系统处于振荡状态, 受到向上的压力时, 其避震减压装置 2的紧固件 203、 204、 213、 214受到 向上的作用力, 其左杆 20上的弹簧 205和弹簧 207 , 以及右杆 21上的弹簧 215和弹簧 217处于压缩状态, 而左杆 20上的弹簧 206和弹簧 208, 以及而 右杆 21上的弹簧 216和弹簧 218此时处于伸长状态, 由于弹簧的緩冲作用, 使得避震减压装置 2与背板 10的相对位置是固定的, 也即振荡不会直接作 用到背板 10上, 因此可以有效的减轻背包负重对使用者身体所 造成的伤害, 大大提高了背包的舒适性。

参见图 20,为本发明提供的双向性避震减压背负系统的 又一应用效果示 意图。

如图 20所示, 旋转开关 23处于开启状态, 支撑杆 24属于水平位置, 横杆 220和横杆 222之间的相对距离是可变的。 当背负系统处于振荡状态, 受到向下的压力时, 其避震减压装置 2的紧固件 203、 204、 213、 214受到 向下的作用力, 其左杆 20上的弹簧 205和弹簧 207 , 以及右杆 21上的弹簧 215和弹簧 217处于伸长状态, 而左杆 20上的弹簧 206和弹簧 208, 以及而 右杆 21上的弹簧 216和弹簧 218此时处于压缩状态, 由于弹簧的緩冲作用, 使得避震减压装置 2与背板 10的相对位置是固定的, 也即振荡不会直接作 用到背板 10上, 因此可以有效的减轻背包负重对使用者身体所 造成的伤害, 大大提高了背包的舒适性。

图 21-2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双向性避震减压背负 统的避震减压装置 2的另一结构。 与图 6-10所示避震减压装置 2结构的相比, 图 21-24所示的 结构在左杆 20和右杆 21之间增加了中杆 40, 中杆 40上下分别通过弹性部 件 46、 47 (具体实现时为弹簧)与横杆 220、 221连接, 这样为在背袋 3重 载情况下, 本发明实施例双向性避震减压背负系统依然保 持优异的避震减压 功能, 提供了保障。

具体先请参照图 21、 22所示, 支撑架 42两端分别固定在左杆 20和右 杆 21上, 并且与横杆 220、 221平行, 其上设置有旋转开关。 旋转开关包括 旋钮 41和旋转支撑杆 44, 旋转旋钮 41 , 旋转支撑杆 44可绕同一转轴旋转。

再请参照图 23所示, 旋转旋钮 41 , 使旋转支撑杆 44旋转至水平位置, 此时避震减压装置 2处于加压状态, 即左杆上的弹性部件 206、 207, 右杆上 的弹性部件 216、 217,以及中杆 40两端的弹性部件 46、 47均处于工作状态, 其中弹性部件 206、 46和 216执行同样的操作, 弹性部件 207、 47和 217执 行同样的操作。 以图 19所示的应用场景为例, 左杆 20上的弹簧 205和弹簧 207, 以及右杆 21上的弹簧 215和弹簧 217处于压缩状态, 而左杆 20上的 弹簧 206和弹簧 208,以及右杆 21上的弹簧 216和弹簧 218此时处于伸长状 态, 中杆 40上部的弹簧 46处于伸长状态, 而下部的弹簧 47处于压缩状态, 中杆 40将随弹簧压缩或伸长而上下移动。 由于弹簧的緩冲作用, 使得避震 减压装置 2与背板 10的相对位置是固定的, 也即振荡不会直接作用到背板 10上, 因此可以有效的减轻背包负重对使用者身体所 造成的伤害, 大大提高 了背包的舒适性。 并且由于增加了弹簧 46、 47, 增加了緩冲效果, 使得即使 在重载情况下,本发明实施例双向性避震减压 背负系统依然保持优异的避震 减压功能。

如图 24所示, 旋转旋钮 41 , 使旋转支撑杆 44旋转至与支撑架成 45。 夹角位置。 此种情形下, 弹簧 46、 47处于自由状态。 当出现图 19或图 20 所示应用场景时, 左杆 20上的弹簧 206、 207, 右杆 21上的弹簧 216、 217 会压缩或伸长, 但弹簧 46、 47则不会受力, 中杆 40也将保持不动。 因此, 也就相当于只有左杆 20和右杆 21会起到緩冲作用,适用于非重载的应用场 景。

再如图 22所示, 旋转旋钮 41 , 使旋转支撑杆 44旋转至竖直位置, 此时 旋转支撑杆 44扣在横杆 220上,横杆 220和支撑架 42之间的相对距离固定, 避震减压装置上的弹性部件均不起作用, 背负系统相对稳定。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 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 之权利范围, 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 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 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