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BIOCHEMICAL REACTION TEST STRIP TUBE AND USE METHOD THEREFOR, AND KIT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20/173446
Kind Code:
A1
Abstract:
Disclosed are a biochemical reaction test strip tube and a use method therefor, and a kit. The biochemical reaction test strip tube comprises a tube portion (10) and a cover portion (20), wherein the tube portion (10) comprises: a tube body (11), the tube body (11) comprising a first chamber (13) and a second chamber (14); a limiting unit (12), the limiting unit (12) being arranged outside the tube body (11); and a biochemical chromatography test strip (16), the biochemical chromatography test strip (16) being placed inside the second chamber (14), and a first end of the biochemical chromatography test strip (16) being provided with a sample absorbing pad; and when the cover portion (20) closes the tube portion (10), the top of the first chamber (13) communicates with the top of the second chamber (14), and the first end of the biochemical chromatography test strip (16) is close to an inner bottom face of the cover portion (20). According to the structure, different chambers are provided in a sealed test tube such that detection of a biochemical reaction solution in one chamber is completed directly on a biochemical chromatography test strip in another chamber so as to avoid the problem of solution leakage, and by providing chambers at different levels, the chambers in which a biochemical reaction reagent is placed can be selectively heated during use.

Inventors:
WEI LI (CN)
XU XIANGHUA (CN)
ZHOU ZHONGREN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20/076667
Publication Date:
September 03, 2020
Filing Date:
February 25, 2020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QUICKING BIOTECH CO LTD (CN)
QUICKING BIOENGINEERING CO LTD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C12M1/38; C12Q1/68; B01L3/00
Domestic Patent References:
WO2017191715A12017-11-09
Foreign References:
US20040110167A12004-06-10
US20040110167A12004-06-10
CN205574438U2016-09-14
CN202920244U2013-05-08
CN106497778A2017-03-15
CN105199940A2015-12-30
CN102084248B2014-10-08
CN1888902A2007-01-03
CN103243087A2013-08-14
US4473530A1984-09-25
US20080299648A12008-12-04
US20110039261A12011-02-17
CN106520536A2017-03-22
JP2018033456A2018-03-08
CN105199940A2015-12-30
CN105039149A2015-11-11
Attorney, Agent or Firm:
SHANGHAI BESTFAMEIP INTELLECTUAL PROPERTY ATTORNEYS (CN)
Download PDF:
Claims:
权 利 要 求 书

1.一种生化反应试纸条管, 包括管部和盖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部包括: 管体, 所述管体包括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

限位单元, 所述限位单元设置于所述管体的外侧;

生化层析试纸条, 所述生化层析试纸条放置于所述第二腔室内, 所述生化层 析试纸条的第一端设置有样品吸收垫;

其中, 当所述盖部封闭所述管部时, 所述第一腔室的顶部与所述第二腔室的 顶部连通, 且所述生化层析试纸条的第一端靠近所述盖部的内底面。

2.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生化反应试纸条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腔室的 底部与所述第一腔室的底部具有一定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生化反应试纸条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体还包括 第三腔室, 所述第三腔室的底部与所述第一腔室的底部具有一定距离;

其中, 当所述盖部封闭所述管部时, 所述第一腔室的顶部、所述第二腔室的 顶部与所述第三腔室的顶部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 3所述的生化反应试纸条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腔室的 底部与所述第一腔室的底部之间的距离至少为 3mm。

5.根据权利要求 3所述的生化反应试纸条管, 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限位单元 被生化反应仪器进行接触式传导加热时,所述第一腔室或所述第三腔室接触所述 生化反应仪器的热源。

6.根据权利要求 3所述的生化反应试纸条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腔室位 于所述第一腔室的外侧; 和 /或,

所述第三腔室位于所述第一腔室的内侧。

7.根据权利要求 6所述的生化反应试纸条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腔室的 轴线与所述第一腔室的轴线共线或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 3所述的生化反应试纸条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腔室的 底部与所述限位单元的顶部处于同一水平面; 或,

所述第三腔室的底部位于所述限位单元的顶部的上侧。

9.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生化反应试纸条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单元至 少部分地环绕所述管体的外侧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生化反应试纸条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部还包 括:

第一嵌合部件, 所述第一嵌合部件设置在所述管体的内壁的圆周面; 所述盖部包括:

第二嵌合部件, 所述第二嵌合部件设置在所述盖部的外壁的圆周面; 其中,所述第二嵌合部件与所述管部连接, 以使所述盖部封闭所述管部;或, 所述第二嵌合部件与所述第一嵌合部件连接,以使所述盖部与所述管部嵌合并封 闭所述管部。

11.根据权利要求 10所述的生化反应试纸条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嵌合 部件为若干个, 若干所述第一嵌合部件沿所述管部的轴向设置;

所述第二嵌合部件为若干个, 若干所述第二嵌合部件沿所述盖部的轴向设 置;

其中,位于所述盖部的最下侧的所述第二嵌合部件至少与位于所述管部的最 上侧的所述第一嵌合部件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生化反应试纸条管,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连接部件, 所述连接部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管部和所述盖部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生化反应试纸条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部包括: 辅助部件, 所述辅助部件设置在所述盖部的外壁;

其中, 当所述盖部封闭所述管部时, 所述辅助部件凸出于所述管部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 13所述的生化反应试纸条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助部件 的厚度小于所述的盖部的顶部的厚度; 或

所述辅助部件的厚度小于等于 0.4mm。

15.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生化反应试纸条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部包括: 引流部件, 所述引流部件的纵截面呈锥形, 所述引流部件的尖端对准所述第 一腔室。

16.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生化反应试纸条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部包括: 中空部件,所述中空部件贯穿地设置在所述盖部的内部,所述中空部件包括: 第一开口元件, 所述第一开口元件设置于所述中空部件的上端;

第二开口元件, 所述第二开口元件设置于所述中空部件的下端;

密封部件, 所述密封部件封闭所述中空部件, 所述密封部件包括: 第一密封元件, 所述第一密封元件封闭所述第一开口元件; 第二密封元件, 所述第二密封元件封闭所述第二开口元件。

17.根据权利要求 16所述的生化反应试纸条管, 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密封部 件封闭所述中空部件时, 所述第一密封元件与所述第二密封元件不接触; 或 所述第一密封元件破坏所述第二密封元件。

18.根据权利要求 16所述的生化反应试纸条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空部件 包括:

第三嵌合部件, 所述第三嵌合部件设置在述所述中空部件的内壁的圆周面; 所述密封部件包括:

第四嵌合部件, 所述第四嵌合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密封元件的外壁的圆周 面, 所述第三嵌合部件与所述第四嵌合部件连接, 以使所述第一密封元件封闭所 述第一开口元件。

19.根据权利要求 3所述的生化反应试纸条管,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金属温浴仪器,用于对所述生化反应试纸条管内的生化反应溶液进行接触式 传导加热。

20.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生化反应试纸条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生化层析 试纸条为免疫层析试纸条、 干式生化试纸条、 干式化学试纸条、 酶电极试纸条中 的任意一种。

21.—种生化反应试剂盒, 其特征在于, 包括:

如权利要求 1〜20任一所述的生化反应试纸条管;

生化反应试剂, 所述生化反应试剂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

在所述盖部封闭所述管部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腔室内的所述生化反应试剂完 成生化反应, 所述生化反应试纸条管翻转一定角度, 所述第一腔室内的反应溶液 被所述生化层析试纸条的样品吸收垫吸收。

22.根据权利要求 21所述的生化反应试剂盒,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生化反应试 剂为 late-PCR基因扩增试剂、 TMA/NASBA基因扩增试剂、 RPA基因扩增试剂 或 LAMP基因扩增试剂。

23.—种生化反应基因扩增试剂盒, 其特征在于, 包括:

如权利要求 3~20任一所述的生化反应试纸条管; 生化反应试剂;

功能性试剂;

其中,所述生化反应试剂和所述功能性反应试剂中的一个放置于所述第一腔 室的内部,所述生化反应试剂和所述功能性反应试剂中的另一个放置于所述第三 腔室的内部;

其中, 在所述盖部封闭所述管部, 并进行生化反应时, 所述生化反应试剂接 触热源, 并且所述功能性反应试剂不接触热源;

在所述生化反应试剂受热完成生化反应后, 所述生化反应试管翻转一定角 度, 所述功能性反应试剂与完成生化反应试剂的反应产物混合得到混合溶液; 所述混合溶液被所述生化层析试纸条的样品吸收垫吸收。

24.—种生化反应试纸条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如权利要求 1〜20任一所述的生 化反应试纸条管, 其特征在于, 包括:

在所述盖部封闭所述管部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腔室内的生化反应试剂完成生 化反应, 所述生化反应试纸条管翻转一定角度, 所述第一腔室内的反应溶液被所 述生化层析试纸条的样品吸收垫吸收。

25.—种生化反应试纸条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如权利要求 3〜20任一所述的生 化反应试纸条管, 其特征在于, 包括:

将生化反应试剂和功能性反应试剂中的一个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的内部,将 所述生化反应试剂和所述功能性反应试剂中的另一个放置于所述第三腔室的内 部;

其中, 在所述盖部封闭所述管部, 并进行生化反应时, 所述生化反应试剂接 触热源, 并且所述功能性反应试剂不接触热源;

在所述生化反应试剂受热完成生化反应后, 所述生化反应试管翻转一定角 度, 所述功能性反应试剂与完成生化反应试剂的反应产物混合得到混合溶液; 所述混合溶液被所述生化层析试纸条的样品吸收垫吸收。

Description:
一种生化反应试纸条管及其使用方法和试剂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 生化反应试纸条管及其使用方 法和试剂盒。 背景技术

在常规的小型生化反应中,一般是单个的试管 内设置一个腔体并放置一种溶 液, 当需要多个溶液参与反应时, 将不同试管的溶液吸取后加入其它反应试管, 将最终反应溶液放置到特定的检测设备内进行 反应信号来判断反应结果。如要更 简便地判断反应结果, 人们一般使用生化试纸条对反应溶液进行信号 检测, 这时 要将反应溶液吸取出来再滴加到试纸条上。 当存在一些特殊原因如试剂污染时, 试管内的溶液要求保持密闭, 不允许被吸取出来进行试纸条的滴加检测, 如炭疽 病原检测, 二恶英等项目。

自 1985 年美国 Cetus 公司用聚合酶链反应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实现核酸的特异性扩增以来,这项技术就因具 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高效的特 点被 广泛应用于疫病病原检测领域。 但被扩增的高浓度病原核酸序列很容易在 后续操作过 程中污染空气、 试验器具和水, 因而导致后续检测样品的假阳性结 果。因此核酸检测 的普及推广中,也需要开发封闭式检测装置与 方法。 Gerdes等 (US2004/0110167)将侧流层析技术应用到核酸扩增 物的检测中, 给核酸检测 在基层应用带来了希望。为了避免在核酸侧流 层析过程中产生污染, 最佳的选择 是使用装置将层析过程封闭起来。 顾家永等 (CN1888902)发明了一种全封闭式 靶核酸扩增物快速检测装置, 其结构包括外壳和内盒, 内盒中包括层析稀释液、 核酸扩增产物和层析试纸条,当外壳关闭的同 时内盒中的刀片刺破稀释液管和核 酸扩增管, 两种液体混合后被导入层析 试纸条的样品垫, 实现免疫层析显色反 应。 但该装置的缺点是: 1、 装置体积大, 不适合成品的规模生产与运输; 2、 装 置中的试纸条安装复杂,不适合规模化的试纸 装配生产; 3、本装置再启动使用后, 能被轻松简单而且没有痕迹地重新打开,因此 只是相对地实现了核酸扩增产物的 封闭, 如果被人无意开启了反应过的装置, 扩增产物的 污染就不可避免了; 4、 该装置中只能完成单个反应液的检测, 而无法检测多个反应液, 即无法以多个反 应液的方式在一个试纸条上完成多重样品的检 测。

发明专利申请 CN103529201A 中公开了一种封闭式的层析试纸检测装置, 该装置能实现完全封闭, 能完全阻断层析试纸的样品对操作人员的危害 和环境 的污染。 但是该装置存在的缺点有: 1、 当溶液管管径较小时, 溶液管的管底很 难被打开; 2、 连接管内的气体不容易进入到溶液管, 致使连接管内的气体压力 将会升高; 如果连接管内的气体压力超过管外的气压, 且这压力差超过了密封结 构的承受值, 管内的气体还是会向外排泄的, 当管内有溶液时, 溶液也会在气体 的驱动下, 产生泄漏。

发明专利申请 201310157026.2、 20161014397T8、 201310511291.6 中公开 了一种通过反应试管与容纳层析试纸的密闭腔 体配合从而将溶液从试管被捅破 的底部导入密闭腔体的装置。但是该装置的缺 点在于它需要多个器件来组成, 还 需要额外的动作与器件来捅破反应试管的底部 ,且在反应试管底部捅破时由于气 压原因反应试管与密闭腔体要保持密封来防止 溶液外泄,需要操作人员有适当的 操作技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 一种生化反应试纸条管及其试 剂盒。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 提供一种生化反应试纸条管, 包括管部和盖部, 其特 征在于, 所述管部包括:

管体, 所述管体包括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

限位单元, 所述限位单元设置于所述管体的外侧;

生化层析试纸条, 所述生化层析试纸条放置于所述第二腔室内, 所述生化层 析试纸条的第一端设置有样品吸收垫;

其中, 当所述盖部封闭所述管部时, 所述第一腔室的顶部与所述第二腔室的 顶部连通, 且所述生化层析试纸条的第一端靠近所述盖部 的内底面。 优选地, 所述第二腔室的底部与所述第一腔室的底部具 有一定距离。

优选地, 所述管体还包括第三腔室, 所述第三腔室的底部与所述第一腔室的 底部具有一定距离;

其中, 当所述盖部封闭所述管部时, 所述第一腔室的顶部、所述第二腔室的 顶部与所述第三腔室的顶部连通。

优选地, 所述第三腔室的底部与所述第一腔室的底部之 间的距离至少为

3mm

优选地, 当所述限位单元被生化反应仪器进行接触式传 导加热时, 所述第一 腔室或所述第三腔室接触所述生化反应仪器的 热源。

优选地, 所述第三腔室位于所述第一腔室的外侧; 和 /或,

所述第三腔室位于所述第一腔室的内侧。

优选地, 所述第三腔室的轴线与所述第一腔室的轴线共 线或平行。

优选地, 所述第三腔室的底部与所述限位单元的顶部处 于同一水平面; 或, 所述第三腔室的底部位于所述限位单元的顶部 的上侧。

优选地, 所述限位单元至少部分地环绕所述管体的外侧 设置。

优选地, 所述管部还包括:

第一嵌合部件, 所述第一嵌合部件设置在所述管体的内壁的圆 周面; 所述盖部包括:

第二嵌合部件, 所述第二嵌合部件设置在所述盖部的外壁的圆 周面; 其中,所述第二嵌合部件与所述管部连接, 以使所述盖部封闭所述管部;或, 所述第二嵌合部件与所述第一嵌合部件连接, 以使所述盖部与所述管部嵌合并封 闭所述管部。

优选地, 所述第一嵌合部件为若干个, 若干所述第一嵌合部件沿所述管部的 轴向设置;

所述第二嵌合部件为若干个, 若干所述第二嵌合部件沿所述盖部的轴向设 置;

其中,位于所述盖部的最下侧的所述第二嵌合 部件至少与位于所述管部的最 上侧的所述第一嵌合部件连接。

优选地, 还包括: 连接部件, 所述连接部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管部和所述盖 部连接。

优选地, 所述盖部包括:

辅助部件, 所述辅助部件设置在所述盖部的外壁;

其中, 当所述盖部封闭所述管部时, 所述辅助部件凸出于所述管部设置。 优选地, 所述辅助部件的厚度小于所述的盖部的顶部的 厚度; 或

所述辅助部件的厚度小于等于 0.4mm。

优选地, 所述盖部包括:

引流部件, 所述引流部件的纵截面呈锥形, 所述引流部件的尖端对准所述第 一腔室。

优选地, 所述盖部包括:

中空部件,所述中空部件贯穿地设置在所述盖 部的内部,所述中空部件包括: 第一开口元件, 所述第一开口元件设置于所述中空部件的上端 ;

第二开口元件, 所述第二开口元件设置于所述中空部件的下端 ;

密封部件, 所述密封部件封闭所述中空部件, 所述密封部件包括: 第一密封元件, 所述第一密封元件封闭所述第一开口元件;

第二密封元件, 所述第二密封元件封闭所述第二开口元件。

优选地, 当所述密封部件封闭所述中空部件时, 所述第一密封元件与所述第 二密封元件不接触; 或

所述第一密封元件破坏所述第二密封元件。

优选地, 所述中空部件包括:

第三嵌合部件, 所述第三嵌合部件设置在述所述中空部件的内 壁的圆周面; 所述密封部件包括:

第四嵌合部件, 所述第四嵌合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密封元件的 外壁的圆周 面, 所述第三嵌合部件与所述第四嵌合部件连接, 以使所述第一密封元件封闭所 述第一开口元件。

优选地, 还包括:

金属温浴仪器,用于对所述生化反应试纸条管 内的生化反应溶液进行接触式 传导加热。

优选地, 所述生化层析试纸条为免疫层析试纸条、 干式生化试纸条、干式化 学试纸条、 酶电极试纸条中的任意一种。

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 提供一种生化反应试剂盒, 包括:

如上所述的生化反应试纸条管;

生化反应试剂, 所述生化反应试剂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

在所述盖部封闭所述管部的情况下,所述第一 腔室内的所述生化反应试剂完 成生化反应, 所述生化反应试纸条管翻转一定角度, 所述第一腔室内的反应溶液 被所述生化层析试纸条的样品吸收垫吸收。

优选地, 所述生化反应试剂为 late-PCR基因扩增试剂、 TMA/NASBA基因 扩增试剂、 RPA基因扩增试剂或 LAMP基因扩增试剂。

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 提供一种生化反应基因扩增试剂盒, 包括: 如上所述的生化反应试纸条管;

生化反应试剂;

功能性试剂;

其中,所述生化反应试剂和所述功能性反应试 剂中的一个放置于所述第一腔 室的内部,所述生化反应试剂和所述功能性反 应试剂中的另一个放置于所述第三 腔室的内部;

其中, 在所述盖部封闭所述管部, 并进行生化反应时, 所述生化反应试剂接 触热源, 并且所述功能性反应试剂不接触热源;

在所述生化反应试剂受热完成生化反应后,所 述生化反应试纸条管翻转一定 角度, 所述功能性反应试剂与完成生化反应试剂的反 应产物混合得到混合溶液; 所述混合溶液被所述生化层析试纸条的样品吸 收垫吸收。

本发明的第四个方面, 提供一种生化反应试纸条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如上所 述所述的生化反应试纸条管, 包括:

在所述盖部封闭所述管部的情况下,所述第一 腔室内的生化反应试剂完成生 化反应, 所述生化反应试纸条管翻转一定角度, 所述第一腔室内的反应溶液被所 述生化层析试纸条的样品吸收垫吸收。

本发明的第五个方面, 提供一种生化反应试纸条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如上所 述的生化反应试纸条管, 包括:

将生化反应试剂和功能性反应试剂中的一个放 置于所述第一腔室的内部,将 所述生化反应试剂和所述功能性反应试剂中的 另一个放置于所述第三腔室的内 部;

其中, 在所述盖部封闭所述管部, 并进行生化反应时, 所述生化反应试剂接 触热源, 并且所述功能性反应试剂不接触热源;

在所述生化反应试剂受热完成生化反应后, 所述生化反应试管翻转一定角 度, 所述功能性反应试剂与完成生化反应试剂的反 应产物混合得到混合溶液; 所述混合溶液被所述生化层析试纸条的样品吸 收垫吸收。

本发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 与现有技术相比, 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一种生化反应试纸条管,在密闭试管 中设置不同腔室, 将一个腔室 内的生化反应溶液直接在另一个腔室中的生化 层析试纸条上完成检测,避免了溶 液外泄的问题; 通过设置高低位置不同的腔室, 在实际使用时, 仅放置生化反应 试剂的腔室被加热。 附图说明

图 1是本发明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的生化反应试 条管的剖视图示意图(盖 部未封闭管部)

图 2是本发明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的生化反应试 条管的剖视图示意图(盖 部封闭管部) 。

图 3是本发明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的生化反应试 条管的管部的剖视图示 意图。

图 4是本发明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的生化反应试 条管的盖部的剖视图示 意图。

图 5是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生化反应试 条管的剖视图示意图(盖 部未封闭管部) 。

图 6是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生化反应试 条管的俯视图示意图。 图 7是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生化反应试 条管的剖视图示意图(盖 部未封闭管部) 。

图 8是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生化反应试 条管的俯视图示意图。 图 9是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生化反应试 条管的剖视图示意图(盖 部未封闭管部) 。

图 10是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生化反应试 条管的剖视图示意图 (盖部封闭管部) 。

图 11是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生化反应试 条管的剖视图示意图 (盖部封闭管部) 。

图 12是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生化反应试 条管的中空部件的剖视 图示意图。

图 13是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生化反应试 条管的第一密封元件的 剖视图示意图。

图 14是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带有金属温 仪器的生化反应试纸条 管的不意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为: 管部 10、 管体 11、 限位单元 12、 第一腔室 13、 第二腔 室 14、 第三腔室 15、 生化层析试纸条 16、 第一嵌合部件 17、 盖部 20、 引流部 件 21、 第二嵌合部件 18、 连接部件 30、 辅助部件 40、 中空部件 50、 第一开口 元件 51、 第二开口部件 52、 第三嵌合部件 53、 密封部件 60、 第一密封元件 61、 第二密封元件 62、 第四嵌合部件 63、 限位件 611、 破坏件 612、 金属温浴仪器 7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 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 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 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 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 以相互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 说明, 但不作为本发明的限 定。

实施例 1

本发明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 如图 1〜2所示, 一种生化反应试纸条管, 包括 管部 10和盖部 20, 管部 10包括管体 11、 限位单元 12和生化层析试纸条 16, 其中, 限位单元 12设置于管体 11的外壁, 管体 11包括第一腔室 13和第二腔室 14,生化层析试纸条 16放置于第二腔室 14内,在盖部 20封闭管部 10的情况下, 第一腔室 13的顶部与第二腔室 14的顶部连通。

其中, 生化层析试纸条 16的第一端设置有样品吸收垫, 在盖部 20封闭管部

10的情况下, 生化层析试纸条 16的第一端靠近盖部 20的内底面。

其中, 第一腔室 13内用于生化反应试剂或生化反应溶液, 在第一腔室 13内 的生化反应完成后, 将生化反应试纸条管翻转一定角度, 即可使反应溶液接触生 化层析试纸条 16的样品吸收垫。

其中, 生化反应试剂包括但不限于核酸扩增试剂、 基因扩增试剂。

其中, 生化层析试纸条 16为免疫层析试纸条、 干式生化试纸条、 干式化学 试纸条、 酶电极试纸条中的任意一种。 当反应溶液被生化层析试纸条 16的样品 吸收垫吸收后能自动层析流动到反应区完成反 应并显示检测信号。

第二腔室 14位于第一腔室 13的外侧,第二腔室 14位于管体 11的内壁与第 一腔室 13的外壁之间, 并且第二腔室 14为规则形状腔室(如圆形腔室、矩形腔 室、 梯形腔室) 或不规则形状。 在这种情况下, 第二腔室 14的轴线与第一腔室 的 13的轴线平行。

第二腔室 14的底部与第一腔室 13的底部具有一定距离。通过这种设置, 可 以形成高度差, 进行在进行温度控制时, 利用高度差形成温度差。

第三腔室 15的底部与第一腔室 13的底部之间的距离至少为 3mm。

为了进一步提高生化反应的显示效果, 管体 11还包括第三腔室 15 , 第三腔 室 15的底部与第一腔室 13的底部具有一定距离, 即第三腔室 15的底部与水平 面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腔室 13的底部与水平面之间的距离。

其中, 第三腔室 15用于放置功能性反应试剂。

其中, 功能性试剂包括但不限于降解酶、裂解液、探 针、缓冲液、稀释液等, 或者是生化反应完成后进行后续反应的试剂。

第三腔室 15的底部与水平面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腔室 13的底部与水平面之 间的距离。

第三腔室 15的底部与第一腔室 13的底部之间的距离至少为 3mm。 第三腔室 15位于第一腔室 13的外侧,第三腔室 15位于管体 11的内壁与第 一腔室 13的外壁之间, 并且第三腔室 15为环形腔室, 即第三腔室 15环绕第一 腔室 13的外壁的圆周面设置。 在这种情况下, 第三腔室 15的轴线与第一腔室 13的轴线共线。

与之相对应的, 第三腔室 15可以位于第一腔室 13的内侧, 并且第三腔室

15为环形腔室, 即第三腔室 15环绕第一腔室 13的内壁的圆周面设置。 在这种 情况下, 第三腔室 15的轴线与第一腔室 13的轴线共线。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三腔室 15位于第一腔室 13的外侧, 第 三腔室 15位于管体 11的内壁与第一腔室 13的外壁之间,并且第三腔室 15为圆 形腔室, 即第三腔室 15的外壁的圆周面与第一腔室 13的外壁的圆周面相切。在 这种情况下, 第三腔室 15的轴线与第一腔室 13的轴线平行。 其中, 第三腔室 15可以有多个, 多个第三腔室 15以第一腔室 13为中心环绕设置在第一腔室 13 的外壁的圆周面。

与之相对应的, 第三腔室 15可以位于第一腔室 13的内侧, 并且第三腔室 15为圆形腔室, 第三腔室 15的外壁的圆周面与第一腔室 13的内壁的圆周面相 切。 在这种情况下, 第三腔室 15的轴线与第一腔室 13的轴线平行。 其中, 第三 腔室 15可以有多个, 多个第三腔室 15以第一腔室 13为中心环绕设置在第一腔 室 13的内壁的圆周面。

在上述结构中, 第三腔室 15与第一腔室 13可以是一体式设置, 也可以是分 体式设置。 在第三腔室 15与第一腔室 13为分体式设置的情况下, 第三腔室 15 可拆卸地设置在第一腔室 13的外侧, 可拆卸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卡扣连接。

限位单元 12至少部分地环绕管体 11设置,即限位单元 12与管体 11的连接 侧呈弧形, 该弧形的圆心角至少为锐角。 具体地, 限位单元 12可以是全裙边、 半裙边或 1/4裙边。

限位单元 12的顶部与第三腔室 15的底部之间的距离可以是 0, 即限位单元

12的顶部与第三腔室 15的底部处于同一水平面; 或, 限位单元 12的顶部与第 三腔室 15的底部之间的距离大于 0, 即在垂直方向上, 限位单元 12位于第三腔 室 15的下侧。

限位单元 12为对称的柱体或锥体, 能够以任意角度插入生化反应仪器进行 固定。

或者, 限位单元 12为非对称的柱体, 只能从单一角度插入生化反应仪器进 行固定。

在限位单元 12被生化反应仪器进行接触式传导加热时,第 腔室 13的底部 溶液(含有生化反应试剂)进行接触式传导加 热, 而第三腔室 15的底部溶液(含 有功能性反应试剂)不进行接触式传导加热; 或者, 第三腔室 15的底部溶液(含 有生化反应) 进行接触式传导加热, 而第一腔室 13的底部溶液 (含有功能性反 应试剂) 不进行接触式传导加热。

盖部 20包括引流部件 21, 引流部件 21设置在盖部 20的内顶面, 其纵截面 呈锥形。 在盖部 20封闭管部 10时, 引流部件 21的尖端对准第一腔室 13。 设置 引流部件 21的目的如下: 在生化反应进行过程中, 第一腔室 13内的反应溶液受 热蒸发后在盖部 20形成水汽凝结, 在引流部件 21的引导下, 凝结液滴返回至第 一腔室 13 , 避免凝结液滴直接接触生化层析试纸条 16或滴落在生化层析试纸条 16。

为了提高管部 10和盖部 20的密封效果,管部 10和盖部 20分别设置有第一 嵌合部件 17和第二嵌合部件 22。

如图 3所示, 第一嵌合部件 17设置在管体 1 1的内壁的圆周面, 且第一嵌合 部件 17至少为一个。

如图 4所示, 第二嵌合部件 22设置在盖部 20的外壁的圆周面, 且第二嵌合 部件 22至少为一个。

在盖部 20封闭管部 10时, 第二嵌合部件 22与第一嵌合部件 17进行连接, 使得盖部 20与管部 10相互配合, 从而提高盖部 20封闭管部 10的密封效果。

第一嵌合部件 17为凹槽 (或密封槽) , 第二嵌合部件 22为凸起(或凸起密 封环) ; 或者, 第一嵌合部件 17为凸起 (或凸起密封环) , 第二嵌合部件 22为 凹槽 (密封槽) 。

第一嵌合部件 17为若干个, 且第一嵌合部件 17沿着管部 10的轴向设置。 同样地, 第二嵌合部件 22为若干个, 且第二嵌合部件 22沿着盖部 20的轴向设 置。

第一嵌合部件 17与第二嵌合部件 22可以是 -对应连接。具体地, 在盖部 20封闭管部 10的情况下, 位于管部 10的最下侧的第一嵌合部件 17与位于盖部 20的最下侧的第二嵌合部件 22进行连接, 位于管部 10的最上侧的第一嵌合部 件 17与位于盖部 20的最上侧的第二嵌合部件 22连接。 在这种情况下, 需要施 加较大的外力将盖部 20移除, 以露出管部 10的内腔。

第一嵌合部件 17与第二嵌合部件 22也可以不是 -对应连接。例如, 在盖 部 20封闭管部 10的情况下,位于管部 10的最上侧的第一嵌合部件 17与位于盖 部 20的最下侧的第二嵌合部件 22进行连接。在这种情况下, 能够容易地将盖部 20移除, 以露出管部 10的内腔。

由上述可知, 位于管部 10的最上侧的第一嵌合部件 17至少与位于盖部 20 的最下侧的第二嵌合部件 22进行连接即可使盖部 20封闭管部 10。

第一嵌合部件 17与第二嵌合部件 22也可以不进行嵌合连接。例如, 在盖部 20封闭管部 10的情况下, 位于管部 10的最上侧的第一嵌合部件 17与位于盖部 20的最下侧的第二嵌合部件 22不进行嵌合连接, 第二嵌合部件 22仅与管部 10 连接, 即可起到密封作用。

为了确保管部 10和盖部 20能够 -对应, 还设置有连接部件 30将管部 10 和盖部 20进行连接。 具体地, 连接部件 30的第一端与管部 10的顶部的外壁连 接, 连接部件 30的第二端与盖部 20的顶部的外壁连接。

连接部件 30为连接绞合条。

如图 2所示, 在盖部 20封闭管部 10的情况下, 除了折叠的连接部件 30夕卜, 盖部 20的顶部的外边缘没有超出管部 10的顶部边缘的任何部分。

实施例 2

本实施例为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 为实施例 1的改进实施方式, 其能 够便于将盖部 20移除。

如图 5〜 6所示, 一种生化反应试纸条管, 包括管部 10、 盖部 20、 连接部件 30和辅助部件 40。 其中, 管部 10、 盖部 20和连接部件 30的结构和连接关系同 实施例 1基本相同, 在此不再赘述。

辅助部件 40设置在盖部 20的外壁,在盖部 20封闭管部 10的情况下, 辅助 部件 40凸出于管部 10设置。即, 辅助部件 40为沿着盖部 20的顶部的外边缘伸 出管部 10的顶部边缘一定长度的凸起。 辅助部件 40设置在连接部件 30的对称侧。

辅助部件 40的厚度小于盖部 20的顶部的厚度。

辅助部件 40的厚度小于等于 0.04mm。

实施例 3

本实施例为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 为实施例 1的改进实施方式, 其能 够便于向第三腔室 15内添加溶液。

如图 7〜 8所示, 一种生化反应试纸条管, 包括管部 10、 盖部 20和连接部件 30。 其中, 盖部 20和连接部件 30的结构和连接关系同实施例 1基本相同, 在此 不再赘述。

如图 7〜 8所示, 在管部 10中, 第三腔室 15位于管体 11的外壁与限位单元

12的内壁之间, 且第三腔室 15的轴线与第一腔室 13的轴线平行, 即第一腔室 13设置于第三腔室 15的底面的偏心位置。

具体地, 第一腔室 13的一侧外壁远离限位单元 12的对应侧的内壁, 第一腔 室 13的另一侧外壁靠近限位单元 12的对应侧的内壁, 使得第三腔室 15的径向 尺寸加大, 从而使移液枪枪头的枪尖较深地插入第三腔室 15, 让溶液顺利地进 入第三腔室 15, 避免因操作人员操作不当使溶液进入第一腔室 13。

实施例 4

本实施例为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 为实施例 1的改进实施方式, 其能 够进一步地减少生化反应试纸条管被污染的概 率。

如图 9〜 10所示, 一种生化反应试纸条管, 包括管部 10、 盖部 20和连接部 件 30。 其中, 管部 10和连接部件 30的结构和连接关系同实施例 1基本相同, 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 9〜 10所示, 在实施例 1的基础上, 盖部 20还包括中空部件 50和密封 部件 60, 中空部件 50贯穿地设置在盖部 20的内部, 密封部件 60封闭中空部件 50。

中空部件 50包括设置在中空部件 50的上端的第一开口元件 51, 使得溶液 通过第一开口元件 51由盖部 20的外侧进入至中空部件 50的内部。

相对应地, 密封部件 60包括第一密封元件 61, 其封闭第一开口元件 51。 具体地, 第一密封元件 61为封口膜, 或带有不干胶的封口膜。 在操作时, 将第一密封元件 61移除, 向中空部件 50内添加生化反应溶液, 再将第一密封元 件 61封闭第一开口元件 51。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 为了进一步地提高操作效率, 中空部件 50还包括设 置在中空部件 50的下端的第二开口元件 52, 密封部件 60还包括封闭第二开口 元件 62的第二密封元件 62。

具体地, 第二密封元件 62为易被破坏的密封元件, 如封口膜, 或带封口粘 贴材质的铝箱或其他膜材。 在第一次操作时, 将第一密封元件 61移除, 向中空 部件 50内添加生化反应溶液, 再将第一密封元件 61封闭第一开口元件 51 ; 在 第二次操作时, 将第一密封元件 61移除, 操作人员使用工具依次穿过第一开口 元件 51和第二开口元件 52后破坏第二密封元件 62, 使中空部件 50的内部生化 反应溶液进入到管体 11的内部, 最后将第一密封元件 61封闭第一开口元件 51。

实施例 5

本实施例为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 为实施例 1的改进实施方式, 其能 够进一步地减少生化反应试纸条管被污染的概 率。

如图 11所示, 一种生化反应试纸条管, 包括管部 10、 盖部 20和连接部件

30。 其中, 管部 10和连接部件 30的结构和连接关系同实施例 1基本相同, 在此 不再赘述。

如图 11所示, 在实施例 1的基础上, 盖部 20还包括中空部件 50和密封部 件 60,中空部件 50贯穿地设置在盖部 20的内部,密封部件 60封闭中空部件 50。

中空部件 50包括设置在中空部件 50的上端的第一开口元件 51和设置在中 空部件 50的下端的第二开口元件 52。

相对应地, 密封部件 60包括封闭第一开口元件 51的第一密封元件 61和封 闭第二开口元件 52的第二密封元件 62, 并且在第一密封元件 61完全封闭第一 开口元件 51时, 第一密封元件 61破坏第二密封元件 62。

第一密封元件 61包括限位件 611和破坏件 612, 破坏件 612设置于限位件

611的下端。 其中, 限位件 611的内径大于中空部件 50的内径, 破坏件 612的 内径小于等于中空部件 50的内径。 当第一密封元件 61完全封闭第一开口元件 51时, 破坏件 612的底端破坏第二密封元件 62。

具体地, 限位件 611为盖板, 破坏件 612为中空管。 限位件 611与破坏件 612为活动连接, 即对限位件 611进行一定操作(如打 开) , 可以向破坏件 612内添加生化反应组分或溶液。

具体地, 限位件 611与破坏件 612进行嵌套连接、 螺纹连接、 卡扣连接等, 如限位件 611与破坏件 612之间的连接与盖部 20与管部 10的连接方式相同。

具体地, 第二密封元件 62为易被破坏的密封元件, 如封口膜, 或带封口粘 贴材质的铝箱或其他膜材。

为了提高中空部件 50和密封部件 60的密封效果, 中空部件 50和密封部件 60分别设置有第三嵌合部件 53和第四嵌合部件 63。

如图 12所示, 第三嵌合部件 53设置在中空部件 50的内壁的圆周面, 且第 三嵌合部件 53至少为一个。

如图 13所示, 第四嵌合部件 63设置在第一密封元件 61的外壁的圆周面, 且第四嵌合部件 63少为一个。

在第一密封元件 61封闭第一开口元件 51时, 第四嵌合部件 63与第三嵌合 部件 53进行连接, 使得第一密封元件 61与中空部件 50相互配合, 从而提高第 一密封元件 61封闭第一开口元件 51的密封效果。

第三嵌合部件 53为凹槽(或密封槽) , 第四嵌合部件 63为凸起(或凸起密 封环) ; 或者, 第三嵌合部件 53为凸起(或凸起密封环) , 第四嵌合部件 63为 凹槽 (密封槽) 。

第三嵌合部件 53为若干个, 且第三嵌合部件 53沿着中空部件 50的轴向设 置。 同样地, 第四嵌合部件 63为若干个, 且第四嵌合部件 63沿着第一密封元件 61的轴向设置。

第三嵌合部件 53与第四嵌合部件 63可以是一一对应连接。具体地, 位于中 空部件 50的最下侧的第三嵌合部件 53与位于第一密封元件 61的最下侧的第五 连接部 63进行连接, 位于中空部件 50的最上侧的第三嵌合部件 53与位于第一 密封元件 61的最上侧的第四嵌合部件 63连接。 在这种情况下, 第一密封元件 61破坏第二密封元件 62。

第三嵌合部件 53与第四嵌合部件 63也可以不是一一对应连接。例如, 位于 中空部件 50的最上侧的第三嵌合部件 53与位于第一密封元件 61的最下侧的第 四嵌合部件 63进行连接。在这种情况下, 第一密封元件 61没有破坏第二密封元 件 62。

使用本实施例的生化反应试纸条管时, 可以打开第一密封元件 61的限位件 611, 向破坏件 612的内部放置某种生化反应组分或溶液, 在第一密封元件 61从 第一开口元件 51插入中空部件 50并破坏第二密封元件 62, 破坏件 612内的生 化反应组分或溶液与管体 11的内部的溶液进行混合, 产生进一步的生化反应。 例如, 向破坏件 612内放置核酸降解酶, 将生化反应试纸条管的内部的核酸扩增 产物降解。

实施例 6

本实施例为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 为实施例 1〜5的扩展实施方式。 如图 14所示, 生化反应试纸条管还包括一种对生化反应试纸 条管的内部的 溶液进行接触式温度传导控制的金属温浴仪器 70, 能够进行一定数值的温度设 定, 能让温度按设定条件在一定数值稳定保持或在 多个温度之间进行循环变动。

实施例 7

本实施例为实施例 1〜5的生化反应试纸条管的应用及使用方法。

一种生化反应试剂盒, 至少包括生化反应试纸条管和生化反应试剂。 其中, 生化反应试剂放置于管体 11的第一腔室 13内。

在使用时, 在盖部 20封闭管部 10的情况下, 第一腔室 13内的生化反应试 剂完成生化反应, 将生化反应试纸条管翻转一定角度, 第一腔室 13内的反应溶 液被生化层析试纸条 16的样品吸收垫吸收, 从而启动了反应溶液在生化层析试 纸条的层析流动并显示试纸条对反应溶液的检 测信号。

实施例 8

本实施例为实施例 1〜5的生化反应试纸条管的应用及使用方法。

一种生化反应基因扩增试剂盒, 至少包括生化反应试纸条管、生化反应试剂 和功能性反应试剂。其中, 生化反应试剂放置于管体 11的第一腔室 13内且功能 性反应试剂放置于管体 11的第三腔室 15内; 或者, 生化反应试剂放置于管体 11的第三腔室 15内且功能性反应试剂放置于管体 11的第一腔室 13内。

其中, 功能性反应试剂的热敏性与生化反应试剂的热 敏性不同。

具体地, 生化反应试剂包括但不限于扩增试剂, 如核酸扩增试剂、 late-PCR 基因扩增试剂、 TMA/NASBA基因扩增试剂、 RPA基因扩增试剂或 LAMP基因 扩增试剂等。

具体地, 功能性试剂包括但不限于降解酶、 裂解液、 探针、 缓冲液、 稀释液 等, 或者是扩增反应完成后进行后续反应的试剂。

本实施例的第一个具体实施方式, 生化反应试剂为核酸扩增试剂, 功能性反 应试剂为稀释液。 在该实施方式中, 第一腔室 13 (或第三腔室 15) 内的核酸扩 增试剂受热完成扩增反应后, 将生化反应试纸条管翻转一定角度 (如垂直翻转 180°) 进行振荡操作, 第三腔室 15 (或第二腔室 13) 内的稀释液, 与第一腔室 13 (或第二腔室 14) 的扩增产物溶液混合, 然后被生化层析试纸条 (如免疫层 析试纸条)的样品吸收点吸收, 启动了扩增产物溶液被稀释后在生化层析试纸 条 的层析流动并显示免疫层析试纸条对扩增产物 的检测信号。

本实施例的第二个具体实施方式, 生化反应试剂为 late-PCR基因扩增试剂。 在该实施方式中, late-PCR基因扩增试剂放置于第一腔室 13内, 其扩增产物中 聚合出单恋产物的引物 5’末端标记有小分子 J1, 能与单链产物结合的探针上端 标记有分子 J2, J1/J2能与生化层析试纸 (如免疫层析试纸条) 的标记及包被配 位体形成夹心式检测方法。

本实施例的第三个具体实施方式, 生化反应试剂为 LAMP基因扩增试剂, 试剂中的环引物 LF/LB的 5’末端上分别标记有小分子 J1/J2, J1/J2能与生化层析 试纸 (如免疫层析试纸条) 的标记及包被配位体形成夹心式检测方法。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 限制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及保护 范围,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 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图示内 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 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发明的保 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