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BLOCK-TYPE ECOLOGY-IMITATING POND BREEDING AND FRY-REARING DEVICE AND METHOD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20/073280
Kind Code:
A1
Abstract:
A block-type ecology-imitating pond breeding and fry-rearing device. A pond is divided into a breeding block (1), a hatching block (2) and a fry-rearing block (3), which are connected in sequence, wherein an aerating apparatus (4) is arranged in the pond. A first mesh frame (5) is provided between the breeding block (1) and the hatching block (2), and a second mesh frame (6) is provided between the hatching block (2) and the fry-rearing block (3). Air outlets of the aerating apparatus (4) are provided in the breeding block (1), the hatching block (2) and the fry-rearing block (3). A block-type ecology-imitating pond breeding and fry-rearing method. The pond is divided into three functional blocks with specific ecological environments, and block function optimization is carried out, thereby accurately satisfying the ecology-imitating conditions of natural maturation of the gonad, natural spawning, hatching and fry rearing, and markedly increasing the spawning rate, the hatching rate and the fry rearing rate; and the three blocks are orderly and automatically fused by means of small circulation and large circulation and are finally integrated into a unidirectionally circulating high-density water fry-rearing system, thereby comprehensively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breeding and fry-rearing.

Inventors:
LIU QINGHUA (CN)
SUDO NAOMI (CN)
MENG HAN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8/109840
Publication Date:
April 16, 2020
Filing Date:
October 11, 2018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SUZHOU FISHSEEDS BIO TECH CO LTD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A01K61/10; A01K63/00; A01K61/17; A01K63/04
Foreign References:
CN104855310A2015-08-26
CN203860234U2014-10-08
CN105830970A2016-08-10
CN105613395A2016-06-01
CN104170778A2014-12-03
CN102524115A2012-07-04
CN104255623A2015-01-07
CN105900879A2016-08-31
US20170223934A12017-08-10
Attorney, Agent or Firm:
NANJING ZHONGLV INTELLECTUAL PROPERTY AGENCY FRIM(GENERAL PARTNERSHIP) (CN)
Download PDF:
Claims: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 1] 一种区块式仿生态池塘繁殖育苗设备, 其特征在于: 将池塘划分为依 次连接的繁殖区块 (1) 、 孵化区块 (2) 和育苗区块 (3) , 池塘内 设置曝气装置 (4) ; 所述繁殖区块 (1) 和孵化区块 (2) 之间设有 第一网格框 (5) , 所述孵化区块 (2) 和育苗区块 (3) 之间设有第 二网格框 (6) , 所述曝气装置 (4) 的出气口设置于繁殖区块 (1)

、 孵化区块 (2) 和育苗区块 (3) 内; 还包括第一水泵 (21) 和第一 网箱 (22) , 所述第一网箱 (22) 设置于孵化区块 (2) , 第一水泵 (21) 设置于第一网箱 (22) 内, 第一水泵 (21) 用于将孵化区块 ( 2) 的水抽至繁殖区块 (1) 内; 还包括第二水泵 (31) 和第二网箱 ( 32) , 所述第二网箱 (32) 设置于育苗区块 (3) , 第二水泵 (31) 设置于第二网箱 (32) 内, 第二水泵 (31) 用于将育苗区块 (3) 的 水抽至繁殖区块 (1) 内。

[权利要求 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一种区块式仿生态池塘繁殖育苗设备, 其特征 在于: 还包括第一遮阳装置 (23) , 所述第一遮阳装置 (23) 设于孵 化区块 (2) 的顶部。

[权利要求 3]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一种区块式仿生态池塘繁殖育苗设备, 其特征 在于: 还包括第二遮阳装置 (33) , 所述第一遮阳装置 (33) 设于育 苗区块 (3) 中央的顶部。

[权利要求 4]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一种区块式仿生态池塘繁殖育苗设备, 其特征 在于: 所述曝气装置 (4) 包括依次连接的气泵 (41) 、 通气管道 (4 2) 、 一组纳米气石或气排 (43) , 所述一组纳米气石或气排 (43) 设置于繁殖区块 (1) 、 孵化区块 (2) 和育苗区块 (3) 内; 优选地 , 所述气泵 (41) 为渦轮式气泵。

[权利要求 5]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一种区块式仿生态池塘繁殖育苗设备, 其特征 在于: 所述第一网格框 (5) 和第二网格框 (6) 为 5-40目的网格框。

[权利要求 6] 一种区块式仿生态池塘繁殖育苗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1) 曝气: 使用前, 利用曝气装置 (4) 为繁殖区块 (1) 、 孵化区 块 (2) 和育苗区块 (3) 充气, 使各区块曝气均匀、 溶氧充足;

(2) 繁殖: 亲鱼在繁殖区块 (1) 内进行繁殖; 将性腺发育良好的亲 鱼置入繁殖区块 (1) 内, 第一水泵 (21) 将孵化区块 (2) 的水泵入 繁殖区块 (1) 、 繁殖区块 (1) 的水经由第一网格框 (5) 进入孵化 区块 (2) , 从而在繁殖区块 (1) 和孵化区块 (2) 之间形成小循环 水流, 刺激亲鱼性腺发育, 使亲鱼产卵; 产下的鱼卵分为粘性卵、 浮 性卵和半浮性卵, 在繁殖区块 (1) 内放入产卵巢, 用于收集粘性卵

; 利用曝气装置 (4) 在繁殖区块 (1) 内均匀充气, 使得浮性卵和半 浮性卵均匀分布在水层中; 水流在推动繁殖区块 (1) 的水流经由第 一网格框 (5) 进入孵化区块 (2) 的同时, 也使浮性卵、 半浮性卵和 初孵仔鱼流入孵化区块 (2) ; 批次产卵结束后, 将亲鱼从繁殖区块

⑴ 捕出;

(3) 孵化: 鱼卵在孵化区块 (2) 内进行孵化; 孵化前 10-20天在育 苗区块 (3) 培育饵料生物; 孵化时, 当初孵仔鱼开始平游时, 开启 第二水泵 (31) , 第二水泵 (31) 将育苗区块 (3) 的水泵入繁殖区 块 (1) 、 繁殖区块 (1) 的水经由第一网格框 (5) 进入孵化区块 (2 ) 、 孵化区块 (2) 的水经由第二网格框 (6) 进入育苗区块 (3) , 从而在繁殖区块 (1) 、 孵化区块 (2) 和育苗区块 (3) 之间形成大 循环水流, 初孵仔鱼随着大循环水流经第二网格框 (6) 进入育苗区 块 ⑹ 育苗;

(4) 育苗: 初孵仔鱼在育苗区块 (3) 内进行育苗。

Description:
说明书 发明名称:一种区块式仿生态池塘繁殖育苗设 及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 涉及一种将池塘进行功能性区块分隔, 划 分成繁殖区块、 孵化区块和育苗区块, 从而提高鱼类, 尤其是应激反应强烈的 名贵鱼自然繁育效率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 鱼类人工繁殖主要采用“人工催产”的方法进 行的, 即将性腺成熟的亲 鱼进行人工激素注射催产或催熟, 人工授精获得的受精卵在孵化设备中孵化, 然后搬入育苗池进行培育。 常规的“人工催产”繁殖方法技术复杂, 由于无法对性 腺发育成熟度进行准确的判断, 需要储备大量的亲鱼, 进行多次催产操作, 所 以对亲鱼的损伤较大, 而且需要借助复杂的设备和不间断的人工维护 , 成为水 产养殖生产中工作强度最大、 难度最大和风险最大的工作之一。 很多鱼类由于 应激反应较强, 或性腺发育成熟度难以判断, 导致人工催产的盲目性很大, 而 且, 亲鱼一旦激素催产, 不产卵便由于性腺膨胀而死亡, 繁殖效率低或无法实 施人工繁殖。

[0003] 采用“人工诱导自然产卵”的方法较为温和, 在繁殖季节, 对性腺发育较为成熟 的亲鱼置入产卵池进行培育, 提供较好的营养, 适宜的温度、 光照和水流等优 良的水质生态环境, 诱导其自然产卵于人造的“收卵桶”、 “集卵器”或“鱼巢”。 发 现大量产卵后, 将人造产卵设备取出, 置入孵化设备中进行孵化。 由于无需进 行人工授精, 对亲鱼的伤害较小, 而且受精率和孵化率高, 被认为是最有效的 繁殖方法。

[0004] 鱼类自然产卵方面的研究鲜有报道, 相关繁殖生理和激素诱导的系统性研究更 为少见。 鱼类自然产卵实践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是, 性腺发育不同步, 产卵期较 长, 往往持续两个多月左右, 费时费力, 繁殖效率较低; 而且, 很多受精卵无 法获取, 造成损失。 我们的研究表明, 跗鱼、 黄金斑、 银桂鱼和尖吻鲈等性情 急躁的名贵鱼的性腺发育不同步, 其原因往往是由于在培育期间的应激反应过 度造成的 (liu等 2018) 同样, Shourbela (2016) 也报道了慢性应激反应 (chro nic stress) 抑制了 鱼性腺发育的激素诱导作用。 弓 I发应激反应的原因很多, 主 要起因于养殖环境不稳定、 水质不良、 营养不当、 以及人为惊吓、 受伤等原因 。 例如, 采用常规的产前“人工诱导自然产卵”的方法 , 银桂鱼产卵率低 (<62% ) , 而且性腺发育同步性差, 产卵期持续 82天, 产出的鱼卵无法集中收集, 鱼 苗自相残杀, 导致育苗率较低, 难以应用于规模化生产。

[0005] 国内外学者最新的研究发现, 降低应激反应可提高自然产卵方法的繁殖效率 , 主要方法包括在繁殖季节之前, 提前将繁殖群体放入仿生态产卵池, 精心饲养 , 让亲鱼适应产卵池, 在接近自然环境 (包括温度和光照的日节律) 流水条件 下, 显著提高鱼类性腺系数 (Wylie等 2018) 提前进入产卵池培育的美国银桂 鱼亲鱼在产卵时的皮质甾醇含量 (l22-148ng/g) 显著低于“人工诱导自然产卵” 的亲鱼 (l63-195ng/g) (Liu等 2018) 有关研究表明, 改善产卵前亲鱼培育的 生态环境, 降低其应激反应, 促使性腺自然成熟, 优化繁殖和育苗的方法, 对 提高繁殖效率和育苗效率, 促进名贵鱼类养殖产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应用价 值。 然而, 目前这些仅停留在实验研究阶段, 仍然没有较好的装置和成熟的工艺。 技术问题

[0006] 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现有“人工催产”技术中亲鱼损耗大 , 技术复杂、 工作强度 大, 以及“人工诱导自然产卵”周期长, 繁育效率低, 成本高, 制约产业发展的问 题, 本发明根据亲鱼、 受精卵和鱼苗对生态环境需求的特异性、 生物学特征, 以及仿生态循环水高密度育苗原理, 将池塘分隔成三个生态环境特异的功能性 区块, 即繁殖区块、 孵化区块和育苗区块, 并进行区块功能性优化, 强化亲鱼 的产前适应性培育, 从而可以精准地满足产前性腺发育成熟、 自然产卵、 孵化 和育苗的仿生态条件, 降低应激反应, 提高生产效率。

问题的解决方案

技术解决方案

[0007] 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区块式仿生态池塘繁殖育苗 设备, 将池塘划分为 依次连接的繁殖区块、 孵化区块和育苗区块, 池塘内设置曝气装置; 所述繁殖 区块和孵化区块之间设有第一网格框, 所述孵化区块和育苗区块之间设有第二 网格框, 所述曝气装置的出气口设置于繁殖区块、 孵化区块和育苗区块内; 还 包括第一水泵和第一网箱, 所述第一网箱设置于孵化区块, 第一水泵设置于第 一网箱内, 第一水泵用于将孵化区块的水抽至繁殖区块内 ; 还包括第二水泵和 第二网箱, 所述第二网箱设置于育苗区块, 第二水泵设置于第二网箱内, 第二 水泵用于将育苗区块的水抽至繁殖区块内。

[0008] 作为改进, 还包括第一遮阳装置, 所述第一遮阳装置设于孵化区块的顶部。

[0009] 作为另一种改进, 还包括第二遮阳装置, 所述第一遮阳装置设于育苗区块中央 的顶部。

[0010] 作为另一种改进, 所述曝气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气泵、 通气管道、 一组纳米气 石或气排, 所述一组纳米气石或气排设置于繁殖区块、 孵化区块和育苗区块内 ; 优选地, 所述气泵为渦轮式气泵。

[0011] 作为另一种改进, 所述第一网格框和第二网格框为 5-40目的网格框。

[0012]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区块式仿生态池塘繁殖育 苗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0013] ( 1) 曝气: 使用前, 利用曝气装置为繁殖区块、 孵化区块和育苗区块充气, 使各区块曝气均匀、 溶氧充足;

[0014] (2) 繁殖: 将性腺发育良好的亲鱼置入繁殖区块内, 第一水泵将孵化区块的 水泵入繁殖区块、 繁殖区块的水经由第一网格框进入孵化区块, 从而在繁殖区 块和孵化区块之间形成小循环水流, 刺激亲鱼性腺发育, 使亲鱼产卵; 产下的 鱼卵分为粘性卵、 浮性卵和半浮性卵, 在繁殖区块内放入产卵巢, 用于收集粘 性卵; 利用曝气装置在繁殖区块内均匀充气, 使得浮性卵和半浮性卵均匀分布 在水层中; 水流在推动繁殖区块的水流经由第一网格框进 入孵化区块的同时, 也使浮性卵、 半浮性卵和初孵仔鱼流入孵化区块; 批次产卵结束后, 将亲鱼从 繁殖区块捕出;

[0015] (3) 孵化: 鱼卵在孵化区块内进行孵化; 孵化前 0-0天在育苗区块培育饵料生 物; 孵化时, 当初孵仔鱼开始平游时, 开启第二水泵, 第二水泵将育苗区块的 水泵入繁殖区块、 繁殖区块的水经由第一网格框进入孵化区块、 孵化区块的水 经由第二网格框进入育苗区块, 从而在繁殖区块、 孵化区块和育苗区块之间形 成大循环水流, 初孵仔鱼随着大循环水流经第二网格框进入育 苗区块育苗; [0016] (4) 育苗: 初孵仔鱼在育苗区块内进行育苗。

[0017] 具体而言, 该方法根据繁殖和育苗不同的生理特点和生态 需求, 将池塘分隔成 生态环境特异的三个功能性区块, 即繁殖区块、 孵化区块和育苗区块, 并进行 区块功能性优化, 让亲鱼尽快适应于产卵环境, 从而精准地满足性腺自然发育 成熟、 自然产卵、 孵化和育苗的仿生态条件。 以上三个区块对优异水质的相同 要求外, 具有完全独立的、 不同的生态需求和生产功能。

[0018] 繁殖区块的生态特征为单向流水、 充足的光照、 稳定的和优异的清水生态 环境, 以满足亲鱼性腺发育对较强的水流刺激、 以及节律性温度、 光照和水质 的特殊需求; 将亲鱼置于仿自然生态的、 较大流水养殖环境的繁殖区块进行适 应性培育, 让亲鱼尽快适应于产卵环境, 促使性腺自然发育成熟, 并自然产卵 , 产出的受精卵或仔鱼随小循环水流进入孵化区 块, 自然孵化。

[0019] 孵化区块的生态特征为阴暗的环境, 均匀的曝气, 以满足受精卵和初孵仔 鱼对微翻水的喜爱, 避免阳光辐射的危害; 孵化前, 在育苗区块进行绿水饵料 培育, 为初孵仔鱼准备充足的小型浮游动物。

[0020] 育苗区块的生态特征则为绿水, 充足的浮游植物和营养、 溶氧、 曝气、 温 柔光照, 需要不断地肥水和绿水培育, 以满足浮游动物的生长需求。 孵化完成 后, 初孵仔鱼随大循环水流进入育苗区块, 摄食适口饵料, 进行培育。

[0021] 批次产卵结束时, 大部分鱼卵或初孵仔鱼已随小循环水流进入孵 化区块, 可以在不损伤鱼苗的情况下, 将亲鱼从繁殖区块捕出, 防止亲鱼残食鱼卵或鱼 苗; 未产卵的亲鱼可放入新的产卵池继续产卵, 提高亲鱼的重复利用率、 避免 不同批次的鱼苗相互残杀, 轮繁轮捕的新工艺可进行繁殖批次化生产。

[0022] 随着鱼苗的生长, 繁殖和孵化的功能丧失, 大循环流水将三个区块功能融 合, 最终整合为一体, 流水可提高水质微生物净化作用, 形成单向循环的高密 度流水育苗系统。

[0023] 该方法将池塘自然繁殖和高密度循环水培育鱼 苗的方法有序地整合为一体

, 构成操作简便、 生产有序、 稳定可靠的名贵鱼类繁殖和育苗系统, 轮繁轮捕 的新工艺可进行繁殖批次化生产, 节约了成本, 提高了效率。

发明的有益效果 有益效果

[0024] 有益效果: 本发明将池塘分隔成生态环境特异的三个功能 性区块, 并进行区块 功能性优化, 精准地满足性腺自然发育成熟、 自然产卵、 孵化和育苗的仿生态 条件, 显著提高产卵率、 孵化率和育苗率; 通过小循环和大循环将三个区块进 行有序的、 自动化融合, 最后整合成为单向循环水高密度育苗系统, 综合性地 提高了繁殖和育苗的效率。

[0025] 具体而言,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突出的优势:

[0026] ( 1) 该方法强化了亲鱼产前培育, 产卵率高。 一方面, 繁殖区块为繁殖 群体提供了温馨优异的产前仿生态养殖环境, 有利于促进性腺发育, 对性腺发 育同步性具有较强的诱导作用, 提高亲鱼的产卵率。 另一方面, 无需催产, 避 免了传统方法在产卵前催产操作引发的应激反 应, 对应激反应较强、 性腺发育 不规则, 或无法准确实施人工催产的品种尤为有效。

[0027] (2) 该方法对亲鱼损伤小, 可以重复利用。 轮繁轮捕的新工艺可进行繁 殖多批次化生产, 亲本多次配对, 重复利用率高; 避免不同批次的鱼苗相互残 杀。 由于受精卵和初孵仔鱼会全部集聚在孵化区块 , 轮繁轮捕时, 不会因捕捞 亲鱼搅混水呛死鱼苗。

[0028] (3) 该方法产卵和孵化的生产效率高。 小循环将产卵和孵化有效整合, 自动化孵化, 克服了传统方法人工孵化操作复杂、 费时、 劳动强度大等弊病; 大循环让初孵仔鱼无损伤自动流入饵料充足的 育苗区块, 扩大了育苗面积, 流 水促进了水体自净功能, 有助于饵料和鱼苗生长。

[0029] (4) 该方法将生态功能特异的产卵、 孵化、 育苗有序、 自动化整合, 降 低人工操作对受精卵和鱼苗的伤害, 提高了鱼类繁殖和育苗的设施利用率和生 产效率, 为鱼类繁殖和育苗的自动化提供了有价值的技 术方案。

[0030] (5) 该方法简便易行, 可控性强, 无需特殊设备, 成本低廉, 适宜于对 生态环境苛刻的名贵海淡水鱼类的繁殖和育苗 , 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对附图的简要说明

附图说明

[0031] 图 1为区块式仿生态池塘繁殖育苗设备的结构示 图。 实施该发明的最佳实施例

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

[0032] 下面对本发明作出进一步说明。

[0033] 实施例 1

[0034] 区块式仿生态池塘繁殖育苗设备, 见图 1, 将池塘划分为依次连接的繁殖区块 1 、 孵化区块 2和育苗区块 3 , 池塘内设置曝气装置 4; 所述繁殖区块 1和孵化区块 2 之间设有第一网格框 5 , 所述孵化区块 2和育苗区块 3之间设有第二网格框 6。 所 述第一网格框 5和第二网格框 6为 5-40目的网格框。

[0035] 所述曝气装置 4包括依次连接的气泵 41、 通气管道 42、 一组纳米气石或气排 43 , 所述一组纳米气石或气排 43设置于繁殖区块 1、 孵化区块 2和育苗区块 3内; 本 发明中, 所述气泵 41为渦轮式气泵。

[0036] 还包括第一水泵 21、 第一网箱 22和第一遮阳装置 23 , 所述第一网箱 22设置于孵 化区块 2, 第一水泵 21设置于第一网箱 22内, 第一水泵 21用于将孵化区块 2的水 抽至繁殖区块 1内; 所述第一遮阳装置 23设于孵化区块 2的顶部。

[0037] 还包括第二水泵 31、 第二网箱 32和第二遮阳装置 33, 所述第二网箱 32设置于育 苗区块 3, 第二水泵 31设置于第二网箱 32内, 第二水泵 31用于将育苗区块 3的水 抽至繁殖区块 1内; 所述第一遮阳装置 33设于育苗区块 3中央的顶部。

[0038] 利用上述区块式仿生态池塘繁殖育苗装置育苗 , 包括以下步骤:

[0039] ( 1) 曝气:

[0040] 池塘为土池或水泥池, 被分隔为繁殖区块 1、 孵化区块 2和育苗区块 3等三个功 能性区块; 由于春季天气变化无常, 采用温室池塘育苗, 可降低恶劣天气对产 卵、 孵化和育苗的影响。

[0041] 使用前, 利用曝气装置 4为繁殖区块 1、 孵化区块 2和育苗区块 3充气, 使各区块 曝气均匀、 溶氧充足。 即, 曝气装置 4利用渦轮式气泵通过通气管道为以上三个 功能性区块充气, 由于各区块内均匀分布纳米气石或气排, 使得池塘各个区块 曝气均匀, 溶氧充足。

[0042] (2) 繁殖: 亲鱼在繁殖区块 1内进行繁殖;

[0043] 将性腺发育良好的亲鱼置入繁殖区块 1内; 在孵化区块 2靠近繁殖区块 1的角落 , 安装内置有第一水泵 21的第一网箱 22网衣为 60-100目, 第一网箱 22可有效地阻 止鱼卵或仔鱼进入第一网箱 22内, 以免第一水泵 21的吸入; 繁殖区块 1和孵化区 块 2由网目 5-40的第一网格框 5分隔, 有效阻止亲鱼从繁殖区块 1进入孵化区块 2;

[0044] 第一水泵 21将孵化区块 2的水泵入繁殖区块 1、 繁殖区块 1的水经由第一网格框 5 进入孵化区块 2, 从而在繁殖区块 1和孵化区块 2之间形成小循环水流, 刺激亲鱼 性腺发育, 使亲鱼产卵; 产下的鱼卵分为粘性卵、 浮性卵和半浮性卵, 在繁殖 区块 1内放入产卵巢, 用于收集粘性卵; 利用曝气装置 4在繁殖区块 1内均匀充气 , 使得浮性卵和半浮性卵均匀分布在水层中; 水流在推动繁殖区块 1的水流经由 第一网格框 5进入孵化区块 2的同时, 也使浮性卵、 半浮性卵和初孵仔鱼流入孵 化区块 2; 这样, 由形成的小循环水流 24, 不断地将浮性卵、 半浮性卵和初孵仔 鱼从繁殖区块 1引入孵化区块 2。

[0045] 批次产卵结束后, 将亲鱼从繁殖区块 1捕出, 防止亲鱼残食鱼卵或鱼苗, 也使 得鱼卵或鱼苗的批次接近, 防止大小差异悬殊, 避免不同批次的鱼苗相互残杀 ; 未产卵的亲鱼可放入新的产卵池, 重复使用, 继续产卵。

[0046] (3) 孵化: 鱼卵在孵化区块 2内进行孵化;

[0047] 孵化区块 2顶部由第一遮阳装置 23全部覆盖, 以避免阳光辐射对受精卵的伤害

[0048] 孵化前 10-20天在育苗区块 3绿水饵料培养, 培育轮虫、 枝角类等饵料生物; 在 育苗区块 3与繁殖区块 1相接处, 安装第二网箱 32, 内置有第二水泵 31 ; 孵化时 , 当初孵仔鱼开始平游时, 开启第二水泵 31, 第二水泵 31将育苗区块 3的水泵入 繁殖区块 1、 繁殖区块 1的水经由第一网格框 5进入孵化区块 2、 孵化区块 2的水经 由第二网格框 6进入育苗区块 3 , 从而在繁殖区块 1、 孵化区块 2和育苗区块 3之间 形成大循环水流, 初孵仔鱼随着大循环水流经第二网格框 6进入育苗区块 6育苗

[0049] (4) 育苗: 初孵仔鱼在育苗区块 3内进行育苗;

[0050] 在育苗区块 3的中央搭建第二遮阳装置 33 , 将育苗区块 3部分遮阳; 阳光对 饵料培育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但对鱼苗尤其是仔鱼有较强的辐射杀伤作用, 部分遮阳为仔鱼提供了遮阳保护作用, 也为浮游生物提供了光照; 当阳光过强 时, 仔鱼会集体栖息于第二遮阳装置 33下, 避免辐射伤害;

[0051] 随着鱼苗不断地长大, 鱼苗会逆水进入孵化区块 2和繁殖区块 1, 进进出出

, 均匀地分布于三个区块, 三个区块相互融合, 最后整合为一体, 形成单向循 环的高密度育苗系统。

[0052]

[0053] 下面例举几个更具体的实例以说明本发明。

[0054] 实施例 2 美国桂鱼在区块式仿生态系统中的自然繁殖和 育苗。

[0055] 美国银桂鱼 ( Pomoxis nigromaculatus) , 简称银桂鱼, 是美国重要的游钓淡水 鱼, 上个世纪末引入中国, 肉质细嫩, 甜美, 无肌间刺, 受到市场的青睐。 银 桂鱼在穴坑产卵, 雄鱼护卵。 采用传统自然产卵的方法生产银桂鱼产量较低 , 造成苗种严重短缺, 制约产业发展。

[0056] 银桂鱼繁殖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它特殊的 生物学特征。 它属于多次产卵的 肉食性鱼, 性腺较小, 一次产卵数量有限, 加上它应激反应较大, 人工催产效 率低, 损伤较大, 所以, 自然产卵是主要的繁殖方式。 然而, 繁殖后, 必须将 所有的亲鱼捕获, 而且拉网时会严重伤害鱼苗。 如果不及时将亲本全部捞出, 亲本会残食鱼苗, 而且, 不同批次的鱼苗相互残杀, 前功尽弃。

[0057] 在用于银桂鱼繁殖的区块式池塘繁殖和育苗系 统中, 池塘为土池或水泥池, 被 分隔为繁殖区块、 孵化区块和育苗区块等三个功能性区块。 将池塘由气泵 41通 过通气管道 42为以上三个功能性区块的充气, 均匀分布纳米气石或气排 43 , 使 得池塘各区块曝气均匀, 溶氧充足。

[0058] 由于美国银桂鱼对外界环境比较敏感, 而且有较强的应激反应, 在初春, 当水 温高于 15°C以上时, 将性腺发育良好的亲鱼置入繁殖区块 1, 进行产卵前培育。 繁殖区块 1和孵化区块 2由中间的第一网格框 5 (网目为 5-40) 分隔, 防止亲鱼从 繁殖区块 1进入孵化区块 2。 在孵化区块 2靠近繁殖区块 1的角落, 安装内置有第 一水泵 21的第一网箱 22 (网衣为 60- 100目) , 由第一水泵 21泵水进入繁殖区块 1 形成小循环水流 24, 刺激亲鱼性腺发育; 当性腺发育成熟, 温度达到 18-22°C时 , 银桂鱼的雄鱼在繁殖区块的池底建穴坑, 吸引雌鱼进入穴坑产卵, 雄鱼挤出 精液受精, 然后将雌鱼赶走, 雄鱼守在穴坑护卵, 以防其他鱼吃卵。 [0059] 经 2-3天的孵化, 仔鱼孵出, 在繁殖区块 1的水层中浮游。 仔鱼随小循环水流不 断地从繁殖区块 1流入孵化区块 2, 不断将初孵仔鱼从繁殖区块 1带出, 集中在孵 化区块 2, 初孵仔鱼在孵化区块 2随着充气而浮游在水中。 第一网箱 22可有效地 阻止仔鱼进入网箱内, 避免第一水泵 21的吸入伤害。 孵化区块 1由第一遮阳装置 23全部覆盖, 以避免阳光辐射对初孵仔鱼的伤害。 批次产卵结束时, 将银桂鱼 亲鱼从繁殖区块 1捕出, 防止亲鱼残食鱼苗, 也使得鱼卵或鱼苗产出的批次接近 , 防止大小差异悬殊, 避免不同批次的鱼苗相互残杀; 未产卵的亲鱼可放入新 的产卵池, 重复使用, 继续产卵。 由于小循环不断地将初孵仔鱼导入并集中在 孵化区块, 捕捞亲鱼时, 不会因拉网对鱼苗造成伤害。

[0060] 在育苗区块 3与繁殖区块 1相接处, 安装第二网箱 32, 内置有第二水泵 31。 当大 多数初孵仔鱼平游时, 开启第二水泵 31, 将育苗区块的水泵入繁殖区块 1, 形成 大循环水流 34, 初孵仔鱼将不断地随着大循环水流经过第二网 格框 6进入育苗区 块 3 , 开始摄食饵料, 进行培育。 在育苗区块的中央用遮阳布搭建第二遮阳装置 33 , 将育苗区块部分遮阳。 阳光对饵料培育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但对鱼苗尤 其是仔鱼有较强的辐射杀伤作用, 部分遮阳为仔鱼提供了遮阳保护作用, 也为 浮游生物提供了光照, 提高了水温, 促进了饵料快速生长。 当阳光过强时, 仔 鱼会集体栖息于第二遮阳装置 33 , 避免辐射伤害。 随着鱼苗不断地长大, 银桂 鱼苗会逆水进入孵化区块 2和繁殖区块 1, 进进出出, 均匀地分布于三个区块。 三个区块相互融合, 最后整合为一体, 形成单向循环的高密度流水育苗系统。

[0061] 在育苗期间, 要保持大循环水体流动, 定期施用益生菌制剂, 例如, 以包含芽 孢杆菌、 硝化菌和乳酸菌等益生菌为主, 每月喷洒 1-6次, 通过水体流动, 强化 水体的水质净化能力, 建立健康有活力的水质净化微生物菌群。

[0062] 2017年, 采用本发明的区块式仿生态繁殖和育苗系统显 著地提高了银桂鱼产卵 效率和育苗成活率。 在 600平方米的区块式繁殖和育苗系统中, 银桂鱼亲鱼无一 损失, 产卵率为 83%, 培育出 12.7万尾 3cm的银桂鱼苗, 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0063]

[0064] 实施例 3: 尖吻鲈在区块式仿生态系统中的自然繁殖和育 苗。

[0065] 尖吻鲈 ( Lates calcarifer) , 是肉食性鱼类, 分布在东南亚、 北澳洲和西太平 洋沿海的名贵鱼。 个体较大, 肉质鲜美, 深受欧美名贵海鲜市场的爱戴。 尖吻 鲈上个世纪 70年代引入中国, 一直受到海南、 广东、 福建等地养殖户的追宠, 这是因为它不仅生长较快, 产量高, 而且它的广盐特性, 适合在海水和淡水养 殖, 有着广阔的内陆和沿海养殖推广前景。 然而, 尖吻鲈的人工繁殖产量低, 苗种需要大量进口, 制约着尖吻鲈养殖产业的发展。

[0066] 尖吻鲈人工繁殖的主要难度在于它特殊的雌雄 同体的生物学特征、 营养需求和 降海洄游的生殖习性, 产卵期较长, 对环境变迁的依赖性较强。 尖吻鲈在自然 条件下, 在淡水生长较快, 2-3令的尖吻鲈体重可达 3-5公斤。 3-4令的尖吻鲈从 内陆水域洄游到盐度 30-32%。的沿海, 性腺逐渐发育成熟和产卵。 尖吻鲈是一种 雄性先成熟的雌雄同体鱼, 3-4令的鱼大多数鱼发育成雄性, 5-6令的鱼开始性转 化, 大多数鱼转变成雌性, 参与繁殖, 自然界的繁殖期从 4月到 8月。 国内学者 对其繁殖生物学特征和生态习性研究较少, 采用传统人工催产的方法, 产卵率 低, 育苗成活率低, 鱼苗相互残食, 尚无有效的解决方案, 尖吻鲈的鱼苗长期 依赖进口。

[0067] 在用于尖吻鲈繁殖的区块式池塘繁殖和育苗系 统中, 池塘为土池或水泥池, 被 分隔为繁殖区块、 孵化区块和育苗区块等三个功能性区块。 将池塘由气泵 41通 过通气管道 42为以上三个功能性区块的充气, 均匀分布纳米气石或气排 43 , 使 得池塘各区块曝气均匀, 溶氧充足。

[0068] 鉴于尖吻鲈对外界环境变化比较敏感, 对人工操作有较强的应激反应, 性腺发 育不同步, 需要建立具有环境可控、 稳定、 不受天气影响, 水质优异的仿生态 亲鱼强化培育设施。 在初春, 当水温高于 15-18°C以上时, 挑选 3令以上的、 鳞片 完整、 无损伤、 活动活跃的、 性腺发育良好的亲鱼, 置入繁殖区块 1的海水中, 雌雄比例为 盐度为 15-32%。, 进行产卵前适应性培育。 培育期间, 投喂 海水鱼亲鱼专用饲料或冰鲜小鱼, 每日 2-3次。 繁殖区块 1和孵化区块 2由中间的 第一网格框 5 (网目为 5-40) 分隔, 防止亲鱼从繁殖区块 1进入孵化区块 2。 在孵 化区块 2靠近繁殖区块 1的角落, 安装内置有第一水泵 21的第一网箱 22 (网衣为 6 0-100目) , 由第一水泵 21泵水进入繁殖区块 1形成小循环水流 24, 刺激亲鱼性腺 发育; 培育前期, 盐度为 15-25%。。 当性腺逐渐发育成熟, 温度达到 25-30°C时, 雄性尖吻鲈开始追逐雌鱼, 并自然产卵。 尖吻鲈的受精卵为浮性卵, 在曝气的 情况下, 在水中浮动, 一部分受精卵会随小循环水流流入孵化区块 2。 在 28°C条 件下, 20小时内孵出。 初孵仔鱼随小循环水流不断地从繁殖区块 1流入孵化区块 2, 集中在孵化区块的水层中浮游。

[0069] 孵化区块的第一网箱 22可有效地阻止受精卵和初孵仔鱼进入网箱内 避免第一 水泵 21的吸入伤害。 孵化区块由第一遮阳装置 23全部覆盖, 以避免阳光辐射对 受精卵和初孵仔鱼的伤害。 批次产卵结束时, 将尖吻鲈亲鱼从繁殖区块 1捕出, 防止亲鱼残食鱼苗, 也使得产出的鱼卵或鱼苗批次尽量接近, 防止大小差异悬 殊, 避免不同批次的鱼苗相互残杀; 由于尖吻鲈产卵不集中, 未产卵的亲鱼可 放入新的产卵池, 重复使用, 继续产卵。 由于小循环不断地将受精卵和初孵仔 鱼导入并集聚在孵化区块, 捕捞亲鱼时, 不会造成拉网时搅混池水对鱼苗的伤 害。

[0070] 在育苗区块 3与繁殖区块 1相接处, 安装第二网箱 32, 内置有第二水泵 31。 孵出 第二天, 当大多数初孵仔鱼平游时, 开启第二水泵 31, 将育苗区块的水泵入繁 殖区块 1, 形成大循环水流 34, 初孵仔鱼将不断地随着大循环水流经过第二网 格 框 6进入育苗区块 3 , 开始摄食饵料, 进行培育。 在尖吻鲈产卵前 7-10天, 在育苗 区块投放发酵的有机肥 (50-100公斤 /亩) , 实施绿水培育饵料生物。 尖吻鲈初 孵仔鱼的个体较小, 大约为 1.6mm, 小轮虫 (60-100um) 最为适宜。 育苗初期一 星期内, 每日检查小轮虫数量, 并补充轮虫, 使轮虫数量不低于 4-6个 /ml。 育苗 期间, 每 2-3天添加小球藻、 等鞭金藻母液, 对饵料生物进行营养强化, 有助于 提高育苗成活率。 育苗第 15-25天, 随着鱼苗生长速度加快, 每天投喂鱼浆与鱼 苗胶囊饲料的混合液, 并逐渐增加饲料的含量, 每日泼洒 5-10次, 坚持少量多餐 , 均匀泼洒, 补充天然饵料的不足, 逐渐加强驯食。 当鱼苗达到 3-4公分时, 直 接投喂胶囊饲料, 做到定点、 定时、 定量。 当鱼苗达到 4-5公分时, 要捕捞鱼苗 , 带水进行分筛, 分池饲养, 避免鱼苗相互残食。 当规格达到 6-8公分时, 再次 分筛, 此时, 尖吻鲈鱼种已完成驯食, 相互残食现象较少, 可以销售或养殖。

[0071] 在育苗区块的中央用遮阳布搭建第二遮阳装置 33 , 将育苗区块部分遮阳。 阳光 对藻类和天然饵料培育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但对鱼苗尤其是仔鱼有较强的辐 射杀伤作用, 部分遮阳为仔鱼提供了遮阳保护作用, 也为浮游生物提供了光照 。 当阳光过强时, 仔鱼或鱼苗会集体栖息于第二遮阳装置 33 , 避免辐射伤害。 随着鱼苗不断地长大, 尖吻鲈苗会逆水进入孵化区块 2和繁殖区块 1, 进进出出 , 均匀地分布于三个区块。 三个区块相互融合, 最后整合为一体, 形成单向循 环的高密度流水育苗系统。

[0072] 在育苗期间, 要保持大循环水体流动, 定期施用益生菌制剂, 例如, 以包含芽 孢杆菌、 硝化菌和乳酸菌等益生菌为主, 每月喷洒 1-6次, 通过水体流动, 强化 水体益生菌对水质的净化能力, 并保持健康有活力的水质净化微生物菌群。

[0073] 采用本发明的区块式仿生态繁殖和育苗系统显 著地提高了尖吻鲈产卵效率 和育苗成活率, 尤其是提高了尖吻鲈的育苗效率。 由于尖吻鲈的鱼苗较小, 大 约为 1.62mm, 在鱼苗在早期生长慢, 卵黄囊较大, 人为操作容易受伤, 成活率 较低。 该方法中将饵料培养和饵料补充结合起来, 饵料早期充足, 生长快, 并 可将仔鱼培育和鱼种培育合并在一起, 不必分池, 也避免捕捞鱼苗时浑水呛死 鱼苗。 在 520平方米的区块式繁殖和育苗系统中, 尖吻鲈亲鱼产卵率为 96%, 培 育出 7.3万尾 6-8cm的尖吻鲈苗种, 而且个体大小均匀, 降低了鱼苗相互残食的风 险, 有较大的市场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