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BUCKLE TYPE NUT ASSEMBLY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4/134909
Kind Code:
A1
Abstract:
Provided is a buckle type nut assembly (100), comprising: a nut body (110), a side wall (114) of the nut body (110) having a convex wing (115); and a tubular part (120), an outer wall (123) of the tubular part (120) having a flange (126) which is circumferentially arranged, wherein the tubular part (120) is provided with a limiting groove (125) which axially extends from one end thereof and penetrates through the plane of the upper end face (1261) and the plane of the lower end surface (1262) of the flange (126); one end of the limiting groove (125) is open, and the other end thereof is closed; the wing (115) of the nut body (110) enters the limiting groove (125) from the open end of the limiting groove (125), and the wing (115) extends out of the limiting groove (125) so that the nut body (110) is limited in the tubular part (120); and a spacing exists between the upper end face (1151) of the wing (115) and the lower end face (1262) of the flange(126). The nut assembly (100) replaces a projection welded nut with a buckle type nut, has the advantages of both convenience in connection for a buckle and high connection strength and reusability for a nut, and also avoids the thermal deformation of a connected part due to welding.

Inventors:
WU GENZHONG (CN)
KANG CHUNXIANG (CN)
LI YONG (CN)
WANG XIANGTING (CN)
WEI GANG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3/082578
Publication Date:
September 12, 2014
Filing Date:
August 29, 2013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CO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F16B37/04
Foreign References:
CN103133496A2013-06-05
CN201982450U2011-09-21
CN101943204A2011-01-12
CN200964986Y2007-10-24
CN1086449C2002-06-19
JP2009079666A2009-04-16
Attorney, Agent or Firm:
PACIFIC CHINA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 LTD. (CN)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CN)
Download PDF:
Claims:
权 利 要 求

1. 一种卡扣式螺母组件, 其特征在于, 包括:

螺母本体, 所述螺母本体的侧壁具有凸出的翼状部;

管状件, 所述管状件的外壁具有周向布置的凸缘, 所述管状件上具有 从其一端开始沿轴向延伸并且贯穿所述凸缘的上端面所在的平面和下端面 所在的平面的限位槽, 所述限位槽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

所述螺母本体的翼状部从所述限位槽的开口端进入所述限位槽, 且所 述翼状部从所述限位槽中伸出, 使所述螺母本体被限定在所述管状件内, 且所述翼状部的上端面与所述凸缘的下端面之间具有间隔。

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卡扣式螺母组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状件 的外壁上所述凸缘的下方具有凸台, 所述翼状部的上端面与所述凸台的下 端面之间具有间隔。

3. 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卡扣式螺母组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翼状部 与所述凸台呈空间十字交叉方式布置。

4. 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卡扣式螺母组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台的 径向延伸距离小于所述凸缘的径向延伸距离。

5.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卡扣式螺母组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缘位 于所述管状件的两端之间。

6. 根据权利要求 1至 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卡扣式螺母组件, 其特征在 于, 所述凸缘周向连续布置, 且所述凸缘上贯穿所述限位槽的位置开有允 许所述翼状部通过的凹口。

7. 根据权利要求 1至 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卡扣式螺母组件, 其特征在 于, 所述凸缘周向间隔布置。

8. 根据权利要求 7所述的卡扣式螺母组件, 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限位 槽在所述凸缘处贯穿所述凸缘时, 所述凸缘上贯穿所述限位槽的位置开有 允许所述翼状部通过的凹口。

9. 根据权利要求 7所述的卡扣式螺母组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槽 在相邻的所述凸缘之间延伸。

Description:
一种卡扣式螺母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连接件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螺母与管状件配合的卡扣 式螺母组件。 背景技术

机械领域经常用到螺栓螺母连接, 通常是在被连接件上开通孔, 然后 将螺母置于被连接件一侧, 螺栓从另一侧插入通孔拧入螺母, 从被连接件 的两侧进行连接操作。 在狭小空间内, 或者在被连接件一侧已封闭的情况 下, 采用螺栓和螺母连接时, 只能从一侧操作, 此时通常会将螺母先凸焊 在被连接件上, 然后拧入螺栓。 但是, 在被连接件为较薄的板材时, 例如 汽车钣金件, 焊接容易造成钣金件变形, 而在被连接件为塑料等非金属材 料时, 焊接是不便于实施的。 在这些情况下, 另一种可选方式是卡扣连接, 但是, 卡扣通常由尼龙或者 POM (聚甲醛)材料制造, 相比于螺栓螺母连 接, 存在抗振效果差导致易脱落、 连接强度低、 多次拆装后易变松等问题。

在申请公布号: CN 102815258 A、 申请日: 2012.08.14、 发明名称 "调 节螺母" 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中, 采用了内套筒与外套筒相互配合的螺母 结构, 以提高适用范围、 调节间隙误差。 但是, 在该发明申请所公开的技 术方案中, 整个螺母组件与钣金的卡接仅由外套筒实现, 由于外套筒需要 首先卡进钣金孔内, 依靠外套筒外壁上的卡槽与钣金卡接, 因此外套筒必 须具备一定的形变能力。 事实上, 在该发明申请的实施例中, 内套筒和外 套筒的加工工艺采用直接注塑成型, 一般选用 PBT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 酯, Poly Butylene Terephthalate )材料。 也就是说, 该调解螺母的外套筒本 身仍然只是一个卡扣, 并未解决卡扣的抗振效果差导致易脱落、 连接强度 低、 多次拆装后易变松等问题。

在申请公布号 CN 102310386 A、申请公布日 2012.01.11、发明名称"一 种卡式螺母的安装方法" 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中, 公开了一种通过拽拉拉 钩来使卡式螺母的卡脚卡入安装孔的安装方法 , 以提高安装的快捷性、 安 全性。 但是, 采用该专利申请中的卡式螺母结构和安装方法 , 仍然需要在 安装板的两侧进行操作, 不能实现一侧操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问题, 提供一种无需焊接便能够方便地进行 螺栓螺母连接的卡扣式螺母组件, 避免由于焊接造成热变形, 特别适用于 在狭小空间内或者被连接件的一侧封闭的情况 下板型件的连接。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卡扣式螺母组件, 包括:

螺母本体, 所述螺母本体的侧壁具有凸出的翼状部;

管状件, 所述管状件的外壁具有周向布置的凸缘, 所述管状件上具有 从其一端开始沿轴向延伸并且贯穿所述凸缘的 上端面所在的平面和下端面 所在的平面的限位槽, 所述限位槽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

所述螺母本体的翼状部从所述限位槽的开口端 进入所述限位槽, 且所 述翼状部从所述限位槽中伸出, 使所述螺母本体被限定在所述管状件内, 且所述翼状部的上端面与所述凸缘的下端面之 间具有间隔。

可选择地, 所述管状件的外壁上所述凸缘的下方具有凸台 , 所述翼状 可选择地, 所述翼状部与所述凸台呈空间十字交叉方式布 置。

可选择地, 所述凸台的径向延伸距离小于所述凸缘的径向 延伸距离。 可选择地, 所述凸缘位于所述管状件的两端之间。

可选择地, 所述凸缘周向连续布置, 且所述凸缘上贯穿所述限位槽的 位置开有允许所述翼状部通过的凹口。

可选择地, 所述凸缘周向间隔布置。

可选择地, 当所述限位槽在所述凸缘处贯穿所述凸缘时, 所述凸缘上 贯穿所述限位槽的位置开有允许所述翼状部通 过的凹口。

可选择地, 所述限位槽在相邻的所述凸缘之间延伸。

连接时, 将螺母本体与管状件组装在一起形成螺母组件 , 在被连接件 上开孔, 孔的形状要求能够插入管状件同时能够卡住管 状件的凸缘, 同时 孔具有允许翼状部穿过的凹口。 从被连接件的一侧将螺母组件插入开好的 孔, 凸缘覆盖在孔的周围, 翼状部从凹口穿过到达被连接件的另一侧。 由 于翼状部的上端面与凸缘的下端面之间具有间 隔, 因此能够旋转管状件, 使翼状部卡在被连接件的另一侧。 然后拧紧螺栓, 螺母本体在管状件的限 位槽中朝着凸缘方向滑动, 凸缘和翼状部共同夹持住被连接件, 从而使螺 母本体固定在被连接件上, 从而实现螺栓连接。 整个连接操作全部从被连 接件的一侧完成, 而不需要进行凸焊, 即使被连接件为薄板型材料也不会 使被连接件产生热变形, 且连接方便, 适用于狭小空间、 被连接件的一侧 封闭、 被连接件为塑料材质多种情况。 需要拆卸时, 旋转螺母组件, 使翼 状部对准被连接件的孔的凹口, 则螺母组件能够被拔出, 即使经过多次拆 卸也对螺母组件的形状没有影响, 因而适于重复使用。 因此, 该螺母组件 兼有卡扣连接的操作方便、 螺栓螺母连接的强度高的优点, 又避免了凸焊 螺母造成被连接件的热变形、 卡扣连接易脱落和不可多次使用的缺点, 成 为卡扣式螺母组件。

进一步地, 管状件外壁上凸缘下方设置凸台, 被连接件的孔中插入螺 母组件后, 在旋转螺母组件的同时凸台卡入孔的凹口中, 则拧入螺栓时, 凸台限制了管状件的旋转, 从而限制了螺母本体的旋转, 不需要手或者工 具夹持管状件, 使操作更方便。

进一步地, 翼状部与凸台呈空间十字交叉方式布置, 能够保证翼状部 与被连接件具有充分的接触面积, 保证夹紧效果。

进一步地, 凸缘位于管状件的两端之间, 便于多层被连接件的连接。 进一步地, 所述凸台的径向延伸距离小于所述凸缘的径向 延伸距离, 能够使凸缘完全覆盖住被连接件上包括凹口在 内的孔, 从而使连接处具有 良好的密封效果。 类似地, 凸缘的周向连续布置也能够保证连接处的密封 效果。 附图说明

接下来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作进 一步详细说明, 其中: 图 1是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中螺母组件的立体 意图; 图 2是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中螺母本体的立体 意图; 图 3是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中螺母本体的俯视 意图;

图 4是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中螺母本体的主视 意图;

图 5是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中管状件的立体示 图;

图 6是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中管状件的俯视示 图;

图 7是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中管状件的主视示 图;

图 8是采用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的螺母组件的 连接件的开孔示意 图;

图 9至图 11是采用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的螺母组件的 接过程示意 图;

图 12是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的中管状件的主视 意图;

图 13是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中的管状件的俯视 意图;

图 14是本发明的第四个实施例中的管状件的俯视 意图。

上图中标记: 螺母组件 100、 螺母本体 110、 管状件 120、 螺纹孔 111、 上端面 112、下端面 113、侧壁 114、翼状部 115、上端面 1151、下端面 1152、 上端 121、 下端 122、 外壁 123、 内壁 124、 限位槽 125、 凸缘 126、 凸台 127、 凹口 1251、 上端面 1261、 下端面 1262、 下端面 1271、 被连接件 200、 孔 210、 凹口 211。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 1 , 螺母本体 110和管状件 120为两个单独元件, 它们装配到 一起形成螺母组件 100。

结合图 2、 图 3和图 4, 其详细表明了螺母本体 110的具体结构。 与一 般的螺母相同的是, 螺母本体 110具有螺纹孔 111、 上端面 112、 下端面 113和侧壁 114。 与一般的螺母不同的是, 在螺母本体 110的侧壁 114上具 有凸出的两个翼状部 115。翼状部 115同样具有上端面 1151和下端面 1152。

结合图 5、 图 6和图 7, 其详细表明了管状件 120的具体结构。 管状件 120具有两端, 一端标记为 121 (即图示中的上端 121 ) , 另一端标记为 122 (即图示中的下端 122 ) 。 管状件 120的外壁 123上具有周向连续布置的 凸缘 126。 在凸缘 126的下面, 外壁 123上还设置了两个凸台 127。 凸台 127的径向延伸距离小于凸缘 126的径向延伸距离, 即在图 7 中凸台 127 与管状件 120的轴线之间的最远距离 L1小于凸缘与管状件 120的轴线之间 的最远距离 L2。 在图 5至图 7示出的第一个实施例中, 凸缘 126位于管状 件 120的顶部, 因此上端 121与凸缘 126的上端面 1261重合。 限位槽 125 从管状件 120的上端 121开始沿轴向方向延伸, 并且在贯穿凸缘 126后继 续朝着下端 122延伸一段距离, 但并未到达下端 122, 因此对于限位槽 125 来说在上端 121处为其开口端, 但在下端 122处为其封闭端。 限位槽 125 在径向方向上贯穿内壁 124和外壁 123 , 使得组装时翼状部 115能够从从 管状件 120中伸出。 同时, 为了使翼状部 115能够进入限位槽 125并落入 凸缘 126的下方, 在凸缘 126上, 限位槽 125贯穿的位置, 开有凹口 1251 , 凹口 1251应当被视为限位槽 125的一部分。

参考图 8, 其表明了采用本发明的螺母组件 100进行连接的被连接件 200上所需开的孔 210的形状。 孔 210的主体部分能够允许管状件 120插 入,同时为了使翼状部 115也能够从孔中穿过,孔 210还具有两个凹口 211。

参考图 9, 该图为从被连接件 200 的进行连接操作的一侧进行观察所 得到的视图。 在组装螺母组件 100时, 将螺母本体 110的翼状部 115从限 位槽 125的开口端滑入,翼状部 115穿过凹口 1251后继续下滑。由图可见, 限位槽 125在凸缘 126下方的部分的长度, 要比翼状部 115的上端面 1151 到下端面 1152之间的高度要大, 因此翼状部 115下滑至限位槽 125的封闭 端到位后, 翼状部 115的上端面 1151与凸缘 126的下端面 1262之间存在 间隔。 在存在凸台 127的情况下, 翼状部 115的上端面 1151与凸台 127的 下端面 1271之间存在间隔。 组装后, 翼状部 115从管状件 120中伸出, 螺 母本体 110被限定在管状件 120内。

结合图 9、 图 10和图 11。 在进行连接操作前, 需要将翼状部 115对准 孔 210的凹口 211 , 然后插入管状件 120, 使翼状部 115到达被连接件 120 的另一侧。 由于凸台 127与翼状部 115呈空间十字交叉的布置, 因此凸台 127和凸缘 126同时被孔 210卡住。 然后, 旋转管状件 120, 使凸台 127落 入凹口 211。 参考图 11 , 该图是旋转管状件 120后, 从被连接件 200的未 进行连接操作的另一侧观察得到的视图。 由图 11可见, 凸台 127落入凹口 211后, 翼状部 115从另一侧卡住了被连接件 200。 此时将螺纹孔 111中拧 入螺栓(图中未示出 ) 时, 螺母本体 110会沿着限位槽 115朝着凸缘 126 运动, 从而翼状部 115与凸缘 126共同夹紧被连接件 200, 实现了螺母本 体 110与被连接件 200之间的相对位置的固定, 而无需焊接。 整个操作都 是在被连接件 200的一侧进行的, 因此不会受到空间限制, 操作方便。 同 时, 由于凸台 127卡在凹口 211内, 因此在拧紧螺栓的过程中, 管状件 120 不会发生旋转, 因此螺母本体 110不会出现随转, 不需要手或者工具对管 状件 120进行夹持, 使操作更加方便。 而由于凸台 127的径向延伸距离小 于凸缘 126的径向延伸距离, 而且凸缘 126是周向连续布置的, 因此连接 完成后, 凸缘 126能够完全覆盖住被连接件 200上包括凹口 211在内的孔 210, 从而使连接处具有良好的密封效果。 当需要拆卸时, 松开螺栓, 翼状 部 115与凸缘 126松开被连接件 200, 拔出凸台 127, 旋转管状件 120使翼 状部 115从孔 210的凹口 211中脱出。

参考图 12, 与图 7所示出的第一个实施例不同的是, 在第二个实施例 中, 凸缘 126是位于管状件 120的上端 121与下端 122之间, 因此凸缘 126 的上端面 1261与上端 121并不重合。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很容易 地想 象, 采用这种构造, 螺母组件 100紧固到被连接件 200上后, 凸缘 126以 上的部分仍留在进行连接操作的一侧, 例如在汽车需要进行多层钣金件连 接的情况下, 管状件 120 留在进行连接操作的一侧的部分能够起到定位 的 作用, 更方便多层被连接件的连接操作, 因此是具有优势的。

参考图 13 , 与图 6所示出的第一个实施例不同的是, 在第三个实施例 中, 凸缘 126是周向间隔布置的两个, 也可以是更多个。 限位槽 125贯穿 凸缘 126, 因此在凸缘 126上也开有凹口 1251。 凸缘 126的间隔布置与连 续布置相比, 虽然密封效果欠佳, 但能够更节省材料, 在密封性要求不严 的情况下更具优势。

参考图 14, 与图 13所示出的第三个实施例不同的是, 在第四个实施 例中, 限位槽 125是在相邻的两个凸缘 126之间的间隔处延伸, 因此限位 槽 125并未直接贯穿凸缘 126, 因而也不需要加工凹口 1251 , 从节约加工 工序、 提高生产效率的角度来看是更具有优势的。 同时, 本领域普通技术 人员应当理解, 虽然在第四个实施例中限位槽 125并未直接贯穿凸缘 126 , 但由于限位槽 125贯穿了凸缘 126的上端面 1261所在的平面和下端面 1262 所在的平面, 因此仍然属于限位槽 125贯穿了凸缘 126的范畴。

虽然本发明是结合以上实施例进行描述的, 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 实施例, 而只受权利要求的限定,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对其进 行等效替换或者修改, 但并不离开本发明的实质构思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