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CARBURETOR AND CHOKE VALVE CONTROL MECHANISM THEREOF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2/009944
Kind Code:
A1
Abstract:
A carburetor and a choke valve control mechanism thereof are provided. The carburetor includes a carburetor main body (1) and a throttle valve (2) mounted thereon, a throttle valve rocker-arm (3) connected to the throttle valve (2), a choke valve (4), a choke valve shaft (5) and a choke valve control mechanism (6) both connected to the choke valve(4). The choke valve control mechanism (6) includes a choke valve rocker-arm (61), a sliding connecting-rod (62), a release spring (64) and a metal temperature-controlling device (65) for controlling the position of the choke valve rocker-arm (61). The sliding connecting-rod (62) is connected to the throttle valve rocker-arm (3) and the choke valve shaft (5) of the carburetor, the release spring (64) is provided on the choke valve shaft (5) and is connected to the carburetor main body (1), the choke valve rocker-arm (61) is rotatablely connected to the choke valve shaft (5), and on the choke valve rocker-arm (61) is provided a rocker-arm working surface for driving the choke valve shaft (5) to rotate. The metal temperature-controlling device (65) is connected to the choke valve rocker-arm (61) and is provided on a heat radiating component of an engine. The carburetor is convenient in use, simple in structure, and runs steady and reliably.

Inventors:
CHEN JIANMIN (CN)
XU XIAOPING (CN)
XU YAN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1/000011
Publication Date:
January 26, 2012
Filing Date:
January 12, 2011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CHEN JIANMIN (CN)
XU XIAOPING (CN)
XU YAN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F02M1/10
Foreign References:
JPH0211856A1990-01-16
CN101922381A2010-12-22
CN1740544A2006-03-01
DE3221563A11983-12-08
Attorney, Agent or Firm:
LECOME INTELLECTUAL PROPERTY AGENT LTD. (CN)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CN)
Download PDF:
Claims: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阻风门控制机构, 设置在发动机的化油器上, 其特征在于, 所述 阻风门控制机构包括阻风门摇臂、滑动连杆、回位弹簧及用于控制所述阻风门 摇臂位置的金属温控装置,所述滑动连杆连接所述化油器的节气门摇臂及所述 化油器的阻风门轴,所述回位弹簧设置在所述阻风门轴上并与所述化油器的化 油器本体连接,所述阻风门摇臂转动连接在所述阻风门轴上,所述阻风门摇臂 上设置有用于推动所述阻风门轴转动的摇臂工作面,所述金属温控装置与所述 阻风门摇臂连接, 所述金属温控装置设置在所述发动机的发热部件上。

2、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阻风门控制机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金属温控装 置包括双金属片温控器和温控器连杆,所述温控器连杆的一端与所述双金属片 温控器连接, 所述阻风门摇臂与所述温控器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

3、 如权利要求 2所述的阻风门控制机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金属片温 控器设置在所述发动机的消音器或气缸上。

4、 如权利要求 2所述的阻风门控制机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阻风门摇臂 包括顺序连接的第一平面、第二平面及第三平面,所述第一平面上设置有用于 与所述阻风门轴连接的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三平面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温控器 连杆连接的第二连接孔, 所述第二平面为所述摇臂工作面。

5、 如权利要求 4所述的阻风门控制机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平面与 所述第三平面平行设置,所述第二平面与所述第一平面及所述第二平面垂直设 置,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之间设置有第一过渡弧面,所述第二平面与 所述第三平面之间设置有第二过渡弧面。

6、 如权利要求 2所述的阻风门控制机构,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用于限定 阻风门摇臂和回位扭簧的轴套,所述轴套套在所述阻风门轴上,所述回位扭簧 及所述阻风门摇臂套在所述轴套上, 所述阻风门摇臂位于所述回位扭簧上方。

7、 如权利要求 2所述的阻风门控制机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动连杆包 括第一端、第二端及滑动槽,所述第一端设置有用于与所述节气门摇臂连接的 滑动连接孔,所述滑动槽沿所述滑动连杆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滑动槽靠近所 述第二端。

8、 如权利要求 7所述的阻风门控制机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动连杆为 直线结构、 弧形结构或弯折结构。 9、 如权利要求 2所述的阻风门控制机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温控器连杆 与所述阻风门摇臂通过摇臂连接件连接,所述摇臂连接件包括连杆连接部、摇 臂连接部及用于连接所述连杆连接部及所述摇臂连接部的连接面,所述连杆连 接部设置有与所述温控器连杆适配的连接槽,所述摇臂连接部设置有与所述温 控器连杆适配的连接孔。

10、 一种化油器, 包括化油器本体及安装在所述化油器本体上的节气门、 与所述节气门连接的节气门摇臂、阻风门、与所述阻风门连接的阻风门轴及阻 风门控制机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阻风门控制机构为上述权利要求 1〜9中任 意一项所述的阻风门控制机构。

Description:
一种化油器及其阻风门控制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动机的化油器, 特别是一种化油器及其全自动阻风门。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产品自动控 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般 启动发动机时都需要手动关闭化油器阻风门, 启动后需要手动打开阻风门, 阻 风门是人工控制的, 极其不便。 参见图 1, 图 1为现有技术的化油器及其阻风 门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为常规化油器, 在启动发动机时, 阻风门 100是全闭 状态, 启动后需要人工通过转动拨叉 200带动阻风门轴 300旋转打开阻风门 100, 当发动机停机后, 下一次冷机启动时, 又需要人工关闭阻风门 100, 启 动后再打开。

专利号为 "ZL200820078655. 0" , 名称为 "一种化油器"的中国实用新型 专利公开的化油器,可提高发动机启动的可靠 性,避免启动困难和阻风门打开 后产生怠速熄火,但该化油器的阻风门需人工 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操作 的方便性。 专利号为 "ZL200510055078. 4" , 名称为 "自动阻风门装置"的中 国发明专利,其所公开的自动阻风门装置可进 行与发动机的运转状态相适应的 精确的阻风门控制, 但其结构复杂, 成本较高。 发明公开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 单,使用安全方便且其阻风 门可以实现自动控制的化油器及其阻风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阻风门 控制机构, 设置在发动机的 化油器上, 其中, 所述阻风门控制机构包括阻风门摇臂、 滑动连杆、 回位弹簧 及用于控制所述阻风门摇臂位置的金属温控装 置,所述滑动连杆连接所述化油 器的节气门摇臂及所述化油器的阻风门轴,所 述回位弹簧设置在所述阻风门轴 上并与所述化油器的化油器本体连接,所述阻 风门摇臂转动连接在所述阻风门 轴上,所述阻风门摇臂上设置有用于推动所述 阻风门轴转动的摇臂工作面,所 述金属温控装置与所述阻风门摇臂连接,所述 金属温控装置设置在所述发动机 的发热部件上。

上述的阻风门控制机构, 其中,所述金属温控装置包括双金属片温控器 和 温控器连杆,所述温控器连杆的一端与所述双 金属片温控器连接,所述阻风门 摇臂与所述温控器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

上述的阻风门控制机构, 其中,所述双金属片温控器设置在所述发动机 的 消音器或气缸上。

上述的阻风门控制机构,其中,所述阻风门摇 臂包括顺序连接的第一平面、 第二平面及第三平面,所述第一平面上设置有 用于与所述阻风门轴连接的第一 连接孔,所述第三平面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温 控器连杆连接的第二连接孔,所 述第二平面为所述摇臂工作面。

上述的阻风门控制机构, 其中, 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三平面平行设置, 所述第二平面与所述第一平面及所述第二平面 垂直设置,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 第二平面之间设置有第一过渡弧面,所述第二 平面与所述第三平面之间设置有 第二过渡弧面。

上述的阻风门控制机构,其中,还包括用于限 定阻风门摇臂和回位扭簧的 轴套,所述轴套套在所述阻风门轴上,所述回 位扭簧及所述阻风门摇臂套在所 述轴套上, 所述阻风门摇臂位于所述回位扭簧上方。

上述的阻风门控制机构, 其中, 所述滑动连杆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及滑动 槽,所述第一端设置有用于与所述节气门摇臂 连接的滑动连接孔,所述滑动槽 沿所述滑动连杆的长度方向设置, 所述滑动槽靠近所述第二端。

上述的阻风门控制机构, 其中, 所述滑动连杆为直线结构、 弧形结构或弯 折结构。

上述的阻风门控制机构,其中,所述温控器连 杆与所述阻风门摇臂通过摇 臂连接件连接, 所述摇臂连接件包括连杆连接部、摇臂连接部 及用于连接所述 连杆连接部及所述摇臂连接部的连接面,所述 连杆连接部设置有与所述温控器 连杆适配的连接槽, 所述摇臂连接部设置有与所述温控器连杆适配 的连接孔。

为了更好地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 种化油器,包括化油器本体 及安装在所述化油器本体上的节气门、与所述 节气门连接的节气门摇臂、阻风 门、 与所述阻风门连接的阻风门轴及阻风门控制机 构, 其中, 所述阻风门控制 机构为上述的阻风门控制机构。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 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 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简要说明

图 1为现有技术的化油器及其阻风门结构示意图

图 2A为本发明的化油器及其阻风门控制机构立体 构示意图;

图 2B为图 2A另一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 3A为本发明的化油器在发动机冷机时节气门状 示意图;

图 3B为本发明的化油器在发动机冷机时阻风门状 示意图;

图 3C为图 3B的俯视图;

图 4A为本发明的化油器在冷机启动时阻风门状态 意图;

图 4B为图 4A的俯视图;

图 5A为本发明的化油器在怠速工况位置的俯视图

图 5B为本发明的化油器在全开工况位置的俯视图

图 6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阻风门摇臂与金属温控 置连接示意图; 图 6B为发动机冷机时金属温控装置的工作原理示 图;

图 6C为发动机热机时金属温控装置的工作原理示 图;

图 7A为本发明阻风门摇臂与阻风门轴的装配关系 意图;

图 7B为图 7A的俯视图;

图 8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滑动连杆结构示意图;

图 8B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滑动连杆结构示意图

图 8C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滑动连杆结构示意图

图 9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阻风门摇臂结构示意图

图 10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回位扭簧结构示意图;

图 1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摇臂连接件结构示意图

其中, 附图标记

现有技术

100 阻风门

200 拨叉

300 阻风门轴 本发明

1 化油器本体

2 节气门

21 节气门转销 3 节气门摇臂

4 阻风门

41 阻风门转销 5 阻风门轴

51 阻风门轴侧面 6 阻风门控制机构

61 阻风门摇臂

611 第一平面 612 第二平面 613 第三平面 614 第一连接孔 615 第二连接孔 616 第一过渡弧面 617 第二过渡弧面 62 滑动连杆

621 第一端 622 第二端 623 滑动连接孔 624 滑动槽 64 回位扭簧

641 弹簧体 642 第一弹簧端 643 第二弹簧端 65 金属温控装置 51 双金属片温控器

652 温控器连杆 67 摇臂连接件

671 连杆连接部

672 摇臂连接部

673 连接面

674 连接槽

675 连接孔

68 轴套

7 发动机 实现本发明的最佳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 作具体的描述- 参见图 1、 图 2A及图 2B, 图 1为现有技术的化油器及其阻风门结构示意图 图 2A为本发明的化油器及其阻风门控制机构立体 构示意图,图 2B为图 2A另一 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的化油器, 包括化油器本体 1及安装在所述化 油器本体 1上的节气门 2、 与所述节气门 2连接的节气门摇臂 3、 阻风门 4、 与所 述阻风门 4连接的阻风门轴 5及阻风门控制机构 6, 因其他均为较成熟的现有技 术, 在此不作赘述, 下面仅对所述阻风门控制机构 6予以详细说明。

参见图 2B, 本发明的阻风门控制机构 6, 设置在发动机 7的化油器上, 所述 阻风门控制机构 6包括阻风门摇臂 61、 滑动连杆 62、 回位扭簧 64及用于控制所 述阻风门摇臂 61位置的金属温控装置 65,所述金属温控装置 65与所述阻风门摇 臂 61连接, 所述金属温控装置 65设置在所述发动机 7的发热部件上。 本发明所 述的发动机的发热部件是指发动机上随发动机 热机时有温度变化的地方,本实 施例中优选该金属温控装置 65设置在发动机 7的消音器或者气缸上。 本实施例 中的所述金属温控装置 65优选双金属片温控器 651及温控器连杆 652,当然也可 以选用其他可根据温度变化改变位置关系的温 控装置,只要能实现对阻风门摇 臂 61的控制, 从而实现对阻风门 4的自动控制即可, 对此不做限制。 所述滑动 连杆 62连接所述化油器的节气门摇臂 3及所述化油器的阻风门轴 5,所述回位扭 簧 64设置在所述阻风门轴 5上并与所述化油器的本体 1连接,所述阻风门摇臂 61 转动连接在所述阻风门轴 5上, 所述阻风门摇臂 61上设置有用于推动所述阻风 门轴 5转动的摇臂工作面, 所述温控器连杆 652的一端与所述双金属片温控器 651连接,所述阻风门摇臂 61与所述温控器连杆 652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双 金属片温控器 651设置在所述发动机上。

本发明的阻风门控制机构 6适用于冷机时节气门 2全开状态的发动机,其工 作原理参见图 3A〜图 3C,图 3A为本发明的化油器在发动机冷机时节气门状 示 意图, 图 3B为本发明的化油器在发动机冷机时阻风门状 示意图, 图 3C为图 3B 的俯视图。 发动机在冷机状态时, 如图所示, 节气门 2处于全开位置, 阻风门 4 在回位扭簧 64的作用下处于全闭位置。 阻风门 4需要实现的工作过程如下: a、 冷机时, 阻风门 4全闭;

b、 冷启动时, 阻风门 4半开, 避免阻风门 4打开过早或过晚引起熄火; c、 热机后, 阻风门 4全开, 节气门 2可以转至任意工况;

d、 热启动时, 阻风门 4保持全开;

e、 停机后, 阻风门 4回到全闭位置, 为下一次启动做好准备。

参见图 4A、图 4B,图 4A为本发明的化油器在冷机启动时阻风门状态 意图, 图 4B为图 4A的俯视图。 如图所示, 冷机启动发动机时, 节气门 2转动到空载位 置, 通过滑动连杆 62带动阻风门 4转动至半开位置。 这样不会因为启动时打开 阻风门 4过早或过迟, 导致发动机熄火,或因过晚打开阻风门 4造成混合气过浓 产生浓烟污染环境, 因此具有良好的启动性能和环保要求。

发动机热机过程: 随着发动机运行, 安装在发动机 7的消音器或者气缸上 的双金属片温控器 651, 会随着温度升高发生弯曲旋转运动, 从而通过温控器 连杆 652带动与之相连的阻风门摇臂 61转动。 如图 2B所示, 摇臂工作面 (即第 二平面 612 ) 转至图示位置与阻风门轴侧面 51接触, 便会带着阻风门轴 5转动, 直至阻风门 4全开。

发动机正常工作: 发动机热机后, 阻风门 4通过双金属片温控器 651控制, 会一直处于全开状态。节气门 2此时可以转至任意工况位置,节气门 2上的节气 门转销 21可以在滑动连杆 62的滑动槽 624内滑动, 与阻风门 4暂时失去关联,满 足发动机各种工况下运行的要求。如图 5A、 图 5B所示为发动机工作的两个极限 位置, 图 5A为本发明的化油器在怠速工况位置的俯视图 图 5B为本发明的化油 器在全开工况位置的俯视图。

热机启动: 当发动机在热机时停机后, 节气门 2会回到初始全开位置, 阻 风门 4由于双金属片温控器 651的作用处于全开位置不变, 马上再次启动发动 机, 刚好满足热机启动阻风门 4全开的要求。

发动机停机: 发动机停机后, 节气门 2会自动回位到初始状态全开位置。 随着发动机温度下降, 双金属片温控器 651的双金属片会慢慢恢复原始状态而 发生弯曲回旋运动, 通过温控器连杆 652带动阻风门摇臂 61反向转动, 慢慢回 到冷机位置。 与此同时, 随着阻风门摇臂 61工作面脱离阻风门轴侧面 51, 阻风 门 4会在回位扭簧 64的作用下回到冷机状态的全闭位置。 此过程中, 滑动连杆 62会随着滑动, 但不对节气门 3进行控制。

参见图 2B及图 6A〜图 6C,图 6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阻风门摇臂与金属温控 装置连接示意图, 图 6B为发动机冷机时金属温控装置的工作原理示 图, 图 6C 为发动机热机时金属温控装置的工作原理示意 图。图 6B及图 6C分别为本发明的 阻风门控制机构 6的两个极限位置。本发明在发动机的发动机 7的消音器或者气 缸上的双金属片温控器 651, 与阻风门摇臂 61通过温控器连杆 652转动连接。温 控器连杆 652的形状可以根据不同的发动机及化油器结构 进行设计, 对此没有 限制。 图 6A、 图 6B所示为冷机位置状态, 当温度升高时, 双金属片温控器 651 会发生弯曲旋转, 从而拉动温控器连杆 652, 带动与之相连的阻风门摇臂 61转 动, 到达图 6C所示位置; 当温度降低, 双金属片温控器 651会反向回旋, 带动 温控器连杆 652和阻风门摇臂 61回到图 6B所示的冷机位置。

参见图 7A、图 7B,图 7A为本发明阻风门摇臂与阻风门轴的装配关系 意图, 图 7B为图 7A的俯视图。 阻风门控制机构 6还包括用于限定阻风门摇臂 61和回位 扭簧 64的轴套 68, 所述轴套 68套在所述阻风门轴 5上, 所述回位扭簧 64及所述 阻风门摇臂 61套在所述轴套 68上, 所述阻风门摇臂 61位于所述回位扭簧 64上 方。

参见图 8A〜图 8C, 图 8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滑动连杆结构示意图, 图 8B 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滑动连杆结构示意图, 图 8C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滑动 连杆结构示意图。 所述滑动连杆 62包括第一端 621、 第二端 622及滑动槽 624, 所述第一端 621设置有用于与所述节气门摇臂 3连接的滑动连接孔 623, 所述滑 动槽 624沿所述滑动连杆 62的长度方向设置, 所述滑动槽 624靠近所述第二端 621。本发明对该滑动连杆 62的形状没有特殊限制, 只要能实现上述的节气门 2 与阻风门 4的联动功能即可, 例如所述滑动连杆 62可为直线型连杆, 即该滑动 连杆 62为轴对称结构, 所述滑动连杆 62的对称轴线为直线 (如图 8C) ; 或者所 述滑动连杆 62为弧形结构 (如图 8A) 或弯折结构 (如图 8B) 等均可。 参见图 9, 图 9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阻风门摇臂结构示意图 所述阻风门摇 臂 61包括顺序连接的第一平面 611、 第二平面 612及第三平面 613, 所述第一平 面 611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阻风门轴 5连接的第一连接孔 614,所述第三平面 613 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温控器连杆 652连接的第二连接孔 615, 所述第二平面 612 为所述摇臂工作面。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平 面 611与所述第三平面 613平行设 置, 所述第二平面 612与所述第一平面 611及所述第二平面 612垂直设置, 所述 第一平面 611与所述第二平面 612之间设置有第一过渡弧面 616, 所述第二平面 612与所述第三平面 613之间设置有第二过渡弧面 617。

参见图 10, 图 10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回位扭黉结构示意图。 回位扭簧 64 包括弹簧体 641和用于与所述阻风门轴连接的第一端 642即用于与所述化油器 本体 1连接的第二端 643。该回位扭簧 64的扭力应满足设定的要求, 即其扭力在 阻风门摇臂 61在温控器连杆 652的带动下可推动阻风门轴 5转动,在该推动力结 束时也可以实现阻风门轴 5的顺利复位。

参见图 11, 图 1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摇臂连接件结构示意图 所述温控器 连杆 652与所述阻风门摇臂 61通过摇臂连接件 67连接, 所述摇臂连接件 67包括 连杆连接部 671、 摇臂连接部 672及用于连接所述连杆连接部 671及所述摇臂连 接部 672的连接面 673,所述连杆连接部 671设置有与所述温控器连杆 652适配的 连接槽 674, 所述摇臂连接部 672设置有与所述温控器连杆 652适配的连接孔 675。 本实施例中, 所述连接槽 674的轴线与所述连接孔 675的轴线垂直设置。

本发明借助机械结构实现阻风门的自动控制, 在节气门与阻风门之间增加 一滑动连杆, 阻风门处增加一回位扭簧和阻风门摇臂, 另外在发动机上增加一 金属温控装置, 共同实现阻风门自动开关, 完全满足发动机工作的需要, 具有 使用方便、 结构简单、 稳定可靠的优点。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 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 况下, 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 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 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 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工业应用性

本发明在节气门与阻风门之间增加一滑动连杆 ,阻风门处增加一回位扭簧 和摇臂, 另外在发动机上增加一金属温控装置, 共同实现阻风门自动开关, 完 全满足发动机工作的需要, 并达到环保要求。本发明除了具有使用方便、 结构 简单、稳定可靠等优点外, 比常规化油器更加环保, 本发明避免了常规化油器 在发动机启动后, 因用户打开阻风门过迟造成混合气过浓而产生 浓烟,污染环 境, 具有较高的实用经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