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CHILLED WATER TYPE MACHINE ROOM AIR CONDITIONER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6/110277
Kind Code:
A1
Abstract:
Disclosed is a chilled water type machine room air conditioner, comprising first machine cases and second machine cases directly below same, wherein indoor heat exchanger coils (121, 122) are fixed in a first machine case, an electric control device (210) and a blower device (300) are fixed in a second machine case, the indoor heat exchanger coils (121, 122) comprise a first indoor heat exchanger coil (121) and a second indoor heat exchanger coil (122) and the cross section of the indoor heat exchanger coils (121, 122) is of a V or inverted V shape, the cross sections of the two indoor heat exchanger coils (121, 122) are parallel to an end face of the first machine case in a front view, filters (111, 112) are respectively fixed at the ends, which are adjacent to an upper end face of the first machine case, of the first indoor heat exchanger coil (121) and the second indoor heat exchanger coil (122), and cover the first indoor heat exchanger coil (121) and the second indoor heat exchanger coil (122), and the filters (111, 112) are respectively attached to the first indoor heat exchanger coil (121) and the second indoor heat exchanger coil (122). The air conditioner can increase a wind area of a filter screen and decrease wind resistance on the side of the filter screen.

Inventors:
SHI JUNBAO (CN)
GAO LIANG (CN)
HUANG GUILIANG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6/070608
Publication Date:
July 14, 2016
Filing Date:
January 11, 2016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SHENZHEN ITEAQ NETWORK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F24F1/029; F24F1/0323; F24F1/035; F24F1/037; F24F13/28
Foreign References:
CN202902474U2013-04-24
CN204574316U2015-08-19
CN102927646A2013-02-13
CN203571909U2014-04-30
CN203349432U2013-12-18
Attorney, Agent or Firm:
SHENZHEN REFINE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FFICE (GENERAL PARTNERSHIP) (CN)
深圳市瑞方达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CN)
Download PDF:
Claims: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 1] 一种冷冻水型机房空调器, 包括若干个冷冻水型机房空调器模块, 所 述冷冻水型机房空调器模块包括第一机箱和位于所述第一机箱正下方 的第二机箱, 所述第一机箱与所述第二机箱之间可拆卸的连接, 室内 换热器盘管固定在所述第一机箱内, 电控装置及风机装置固定在所述 第二机箱内, 所述室内换热器盘管包括第一室内换热器盘管和第二室 内换热器盘管, 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盘管及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盘管 与集管部连接并使得所述室内换热器盘管的横截面呈 V型或 Λ型, 其 特征在于: 还包括过滤器, 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盘管与所述第二室 内换热器盘管的横截面平行于所述第一机箱正视的端面, 所述过滤器 分别与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盘管及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盘管靠近所述 第一机箱侧端面的侧面贴合。

[权利要求 2]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冷冻水型机房空调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管部 包括结合部及集管部的连接端部, 所述结合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室内换 热器盘管和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盘管连接, 所述集管部的连接端部与 所述结合部连接, 所述集管部之间通过所述集管部的连接端部连接。

[权利要求 3] 如权利要求 2所述的冷冻水型机房空调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结合部 设置在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盘管和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盘管之间距离 小的端部处且远离所述第一机箱的箱门, 所述集管部的连接端部设置 在所述室内换热器盘管至所述第一机箱对应所述箱门的后端面之间。

[权利要求 4]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冷冻水型机房空调器,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保温 组件和加湿组件, 所述保温组件固定在所述结合部, 所述加湿组件设 置在所述室内换热器盘管和所述风机之间。

[权利要求 5]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冷冻水型机房空调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机 箱的左侧端面与右侧端面分别设有配合的左连接结构和右连接结构, 用于所述第一机箱之间的连接, 所述第二机箱的左侧端面与右侧端面 分别设有配合的所述左连接结构和所述右连接结构, 用于第二机箱之 间的连接。 [权利要求 6] 如权利要求 1至 5任一项所述的冷冻水型机房空调器, 其特征在于, 所 述室内换热器盘管与所述过滤器配合的端面设有滑轨, 所述第一机箱 的内侧面设有定位结构, 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固定部及与所述固定部枢 接的定位片, 所述定位片与所述滑轨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所述定位片 及所述滑轨在所述滑轨延伸方向上投影后的最小间距。

[权利要求 7] —种冷冻水型机房空调器, 其特征在于: 包括左机房空调器模块和右 机房空调器模块, 所述左机房空调器模块与所述右机房空调器模块贴 合, 所述左机房空调器模块包括左第一机箱和位于所述左第一机箱正 下方的左第二机箱, 所述左第一机箱与所述左第二机箱之间可拆卸的 连接, 所述右机房空调器模块包括右第一机箱和位于所述右第一机箱 正下方的右第二机箱, 所述右第一机箱与所述右第二机箱之间可拆卸 的连接, 所述左第一机箱及所述右第一机箱远离所述左机房空调器模 块与所述右机房空调器模块贴合面的侧端面设有若干通风孔, 室内换 热器盘管分别固定在所述左第一机箱及所述右第一机箱内, 电控装置 及风机装置分别固定在所述左第二机箱及所述右第二机箱内, 所述室 内换热器盘管包括左室内换热器盘管和右室内换热器盘管, 所述左室 内换热器盘管包括左第一室内换热器盘管和左第二室内换热器盘管, 所述左第一室内换热器盘管及所述左第二室内换热器盘管与左集管部 连接并形成夹角, 所述右室内换热器盘管包括右第一室内换热器盘管 和右第二室内换热器盘管, 所述右第一室内换热器盘管与所述右第二 室内换热器盘管与右集管部连接并形成夹角, 且所述左第一室内换热 器盘管和所述右第一室内换热器盘管竖直设置并分别靠近所述左第一 机箱及所述右第一机箱远离所述左机房空调器模块与所述右机房空调 器模块的贴合面, 且所述左第一室内换热器盘管、 所述左第二室内换 热器盘管、 所述右第一室内换热器盘管和所述右第二室内换热器盘管 的横截面呈" M"型, 所述横截面平行于所述左机房空调器模块的正视 面, 所述左第一机箱及所述右第一机箱还包括过滤器, 所述过滤器包 括左过滤器和右过滤器, 所述左过滤器分别与所述左第一室内换热器 盘管及所述左第二室内换热器盘管靠近所述左第一机箱侧端面的侧面 贴合, 所述右过滤器分别与所述右第一室内换热器盘管及所述右第二 室内换热器盘管靠近所述右第一机箱侧端面的侧面贴合。

Description:
说明书 t明名称:冷冻水型机房空调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制冷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冷冻水型机房空调器。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 冷冻水型机房空调一般分为机组上部和机组下 部, 机组上部和机组下部 之间可拆卸的连接。 室内换热器盘管安装在机组上部, 该室内换热器盘管主要 采用其在机组上部侧面所在横截面呈" /"字形或 "V"字型或 "Λ"字型。 如图 1所示, 其包括位于上部机箱上端面的现有过滤网 10、 位于上部机箱且呈 V型连接的现有 第一室内换热器盘管 21及现有第二室内换热器盘管 22; 现有风机模块 30安装在 下部机箱内; 如此室内换热盘管的迎风面朝向冷冻水型机房 空调的正面, 即用 户打幵冷冻水型机房空调正面的箱门后, 室内换热盘管的迎风面朝向用户。

[0003] 然而, 现有的室内换热盘管摆放方式导致过滤网放置 方式为"下出风顶置", 即 将过滤网设置在冷冻水型机房空调的顶端面, 进而导致过滤网的迎风面积较小 , 使得过滤网的迎面风速较大, 机组阻力较大, 导致风机的工作功率增加, 使 用成本增加, 降低了机组的工作效率, 使得用户使用体验度降低;当用户打幵箱 门吋, 室内换热器盘管的摆放方式导致其集管部分会 呈现在用户的视线内, 使 用户感觉冷冻水型机房空调器的内部布局凌乱 。

[0004] 因此, 亟需提供一种冷冻水型机房空调器。

技术问题

[0005]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进的 冷冻水型机房空调器。

问题的解决方案

技术解决方案

[0006]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冷冻水型机房空调器, 包括若干个冷 冻水型机房空调器模块, 所述冷冻水型机房空调器模块包括第一机箱和 位于所 述第一机箱正下方的第二机箱, 所述第一机箱与所述第二机箱之间可拆卸的连 接, 室内换热器盘管固定在所述第一机箱内, 电控装置及风机装置固定在所述 第二机箱内, 所述室内换热器盘管包括第一室内换热器盘管 和第二室内换热器 盘管, 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盘管及所述第二室内换热 器盘管与集管部连接并使 得所述室内换热器盘管的横截面呈 V型或 Λ型, 冷冻水型机房空调器还包括过滤 器, 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盘管与所述第二室内换热 器盘管的横截面平行于所述 第一机箱正视的端面, 所述过滤器分别与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盘管及 所述第二 室内换热器盘管靠近所述第一机箱侧端面的侧 面贴合。

[0007] 进一步, 所述集管部包括结合部及集管部的连接端部, 所述结合部分别与所述 第一室内换热器盘管和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盘 管连接, 所述集管部的连接端部 与所述结合部连接, 所述集管部之间通过所述集管部的连接端部连 接。

[0008] 进一步, 所述结合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盘管和 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盘 管之间距离小的端部处且远离所述第一机箱的 箱门, 所述集管部的连接端部设 置在所述室内换热器盘管至所述第一机箱对应 所述箱门的后端面之间。

[0009] 进一步, 还包括保温组件和加湿组件, 所述保温组件固定在所述结合部, 所述 加湿组件设置在所述室内换热器盘管和所述风 机之间。

[0010] 进一步, 所述第一机箱的左侧端面与右侧端面分别设有 配合的左连接结构和右 连接结构, 用于所述第一机箱之间的连接, 所述第二机箱的左侧端面与右侧端 面分别设有配合的所述左连接结构和所述右连 接结构, 用于第二机箱之间的连 接。

[0011] 进一步, 所述室内换热器盘管与所述过滤器配合的端面 设有滑轨, 所述第一机 箱的内侧面设有定位结构, 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固定部及与所述固定部枢接 的定 位片, 所述定位片与所述滑轨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所 述定位片及所述滑轨在所 述滑轨延伸方向上投影后的最小间距。

[0012] 相对于现有技术,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冷冻水型机房空调器, 通过将第一室内换 热器盘管与第二室内换热器盘管的横截面设置 呈平行于第一机箱正视的端面, 使得横截面呈 V型或 Λ型的第一室内换热器盘管与第二室内换热器 管的换热面 积增大, 提高了换热效率; 同吋将过滤器分别与第一室内换热器盘管及第 二室 内换热器盘管靠近第一机箱侧端面的侧面贴合 , 相对于将过滤器设置在第一机 箱的顶端, 增加了过滤网的迎风面积, 降低了过滤网侧风阻力, 提高了风机的 能效比, 进而提高了用户的体验度。

[0013]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冷冻水型机房空调器, 包括左机房空调器模块和右机房 空调器模块, 所述左机房空调器模块与所述右机房空调器模 块贴合, 所述左机 房空调器模块包括左第一机箱和位于所述左第 一机箱正下方的左第二机箱, 所 述左第一机箱与所述左第二机箱之间可拆卸的 连接, 所述右机房空调器模块包 括右第一机箱和位于所述右第一机箱正下方的 右第二机箱, 所述右第一机箱与 所述右第二机箱之间可拆卸的连接, 所述左第一机箱及所述右第一机箱远离所 述左机房空调器模块与所述右机房空调器模块 贴合面的侧端面设有若干通风孔 , 室内换热器盘管分别固定在所述左第一机箱及 所述右第一机箱内, 电控装置 及风机装置分别固定在所述左第二机箱及所述 右第二机箱内, 所述室内换热器 盘管包括左室内换热器盘管和右室内换热器盘 管, 所述左室内换热器盘管包括 左第一室内换热器盘管和左第二室内换热器盘 管, 所述左第一室内换热器盘管 及所述左第二室内换热器盘管与左集管部连接 并形成夹角, 所述右室内换热器 盘管包括右第一室内换热器盘管和右第二室内 换热器盘管, 所述右第一室内换 热器盘管与所述右第二室内换热器盘管与右集 管部连接并形成夹角, 且所述左 第一室内换热器盘管和所述右第一室内换热器 盘管竖直设置并分别靠近所述左 第一机箱及所述右第一机箱远离所述左机房空 调器模块与所述右机房空调器模 块的贴合面, 且所述左第一室内换热器盘管、 所述左第二室内换热器盘管、 所 述右第一室内换热器盘管和所述右第二室内换 热器盘管的横截面呈" M"型, 所述 横截面平行于所述左机房空调器模块的正视面 , 所述左第一机箱及所述右第一 机箱还包括过滤器, 所述过滤器包括左过滤器和右过滤器, 所述左过滤器分别 与所述左第一室内换热器盘管及所述左第二室 内换热器盘管靠近所述左第一机 箱侧端面的侧面贴合, 所述右过滤器分别与所述右第一室内换热器盘 管及所述 右第二室内换热器盘管靠近所述右第一机箱侧 端面的侧面贴合。

发明的有益效果

有益效果

[0014] 相对于现有技术, 除了可以增加第一室内换热器盘管与第二室内 换热器盘管的 换热面积, 降低了过滤网侧风阻力, 提高了风机的能效比之外, 在左机房空调 器模块和右机房空调器模块的侧端面幵设通风 孔, 使得该型冷冻水型空调器安 装好后, 可以同吋对位于冷冻水型空调器上方及与通风 孔等高度区间的空气进 行冷却。

对附图的简要说明

附图说明

[0015]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 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实施例中 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 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 明的一些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 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 图 1为现有技术中冷冻水型机房空调器的侧视结 示意图;

[0017] 图 2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提供的一种冷冻水型空 器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8] 图 3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提供的一种冷冻水型机 空调器的后方透视结构示意 图;

[0019] 图 4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二提供的一种冷冻水型机 空调器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0] 在附图中, 10、 现有过滤网; 21、 现有第一室内换热器盘管; 22、 现有第二室 内换热器盘管; 30、 现有风机模块; 111、 第一过滤器; 112、 第二过滤器; 121 、 第一室内换热器盘管; 122、 第二室内换热器盘管; 123、 定位片; 124、 滑轨 ; 130、 第一集管部; 131、 第一集管部的连接端部; 140、 第一风机装置的上端 面; 210、 第一电控装置; 300、 第一风机装置; 411、 第三过滤器; 412、 第四 过滤器; 421、 左第一室内换热器盘管; 422、 右第一室内换热器盘管; 431、 第 五过滤器; 432、 第六过滤器; 441、 左第二室内换热器盘管; 442、 右第二室内 换热器盘管; 451、 左通气孔; 452、 右通气孔; 460、 第二电控装置; 470、 第 二风机模块。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0021]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 的实施例。 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 施例, 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2] 实施方式一

[0023] 参见图 2, 图 2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提供的一种冷冻水型空 器的正视结构示意 图。 在本实施例中, 三台冷冻水型空调器沿横排依次贴合排列。 且冷冻水型空 调器之间的贴合面设有相配合的卡合结构, 相邻的冷冻水型空调器通过该卡合 结构卡合在一起。 每台冷冻水型空调器均具有位于上部的第一机 箱及位于第一 机箱正下方的第二机箱。 在第一机箱与第二机箱之间的配合端部上通过 插销进 行销连接。 第一机箱内固定有室内换热器盘管, 用于导通冷冻水。 具体的, 室 内换热器盘管包括位于左侧的第一室内换热器 盘管 121和位于右侧的第二室内换 热器盘管 122, 且第一室内换热器盘管 121和第二室内换热器盘管 122呈夹角设置 。 第一室内换热器盘管 121和第二室内换热器盘管 122与第一集管部 130连接, 且 使得室内换热器盘管的横截面呈 V型或 Λ型。 可以理解的是, 室内换热器盘管的 横截面还可以呈 A型, 增强换热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 当室内换热器盘管固定在 第一机箱上后, 室内换热器盘管的横截面与第一机箱的正视面 平行。 也就是说 , 第一室内换热器盘管 121与第二室内换热器盘管 122均垂直于第一机箱的正视 面, 即第一室内换热器盘管 121或第二室内换热器盘管 122与空气具有较大接触 的一侧在第一机箱的正端面上的投影为一条直 线。 如此, 当用户打幵第一机箱 的箱门吋, 看见室内换热器盘管呈 Λ型夹角摆放, 第一室内换热器盘管 121与第 二室内换热器盘管 122连接的端部仅有靠近用户的一侧能展示在用 户面前。

[0024] 固定好室内换热器盘管后, 分别在第一室内换热器盘管 121及第二室内换热器 盘管 122与空气具有较大接触的一侧贴合固定第一过 滤器 111和第二过滤器 112, 即在第一室内换热器盘管 121与第二室内换热器盘管 122侧端面中靠近第一机箱 侧端面的一侧分别固定第一过滤器 111和第二过滤器 112, 并使得第一过滤器 111 和第二过滤器 112分别与第一室内换热器盘管 121与第二室内换热器盘管 122贴合 。 且第一过滤器 111和第二过滤器 112分别覆盖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盘管 121的上 侧端面与第二室内换热器盘管 122的上侧端面。 当空气从外界向第一机箱内流动 吋, 可以通过通过第一过滤器 111和第二过滤器 112的过滤后与第一室内换热器 盘管 121与第二室内换热器盘管 122接触并冷却。 [0025] 第二机箱位于第一机箱的正下方,且第一机箱 第二机箱通过插销进行销连接。 在第二机箱内设有第一电控装置 210和第一风机装置 300, 其中第一风机装置 300 安装在第二机箱的底部, 第一电控装置 210设置在室内换热器盘管与第一风机装 置 300之间。 可以理解的是, 第一电控装置 210可以安装在三个冷冻水型空调器 中的一个中, 且在安装后该第一电控装置 210与其他两台冷冻水型空调器连接并 可以控制其他两台冷冻水型空调器。 如此使得冷冻水型空调器的集成度更高, 区域功能划分明确, 方便后续的功能拓展。

[0026] 结合图 2再看图 3, 图 3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提供的一种冷冻水型机 空调器的 后方透视结构示意图。 位于左侧的第二室内换热器盘管 122与位于右侧的第一室 内换热器盘管 121与第一集管部 130连接, 第一室内换热器盘管 121与第二室内换 热器盘管 122自下而上不断汇聚, 且在第一室内换热器盘管 121与第二室内换热 器盘管 122的上端部朝向冷冻水型机房空调器后方的一 侧设置第一集管部 130。 在本实施方式中, 第一集管部 130包括结合部及集管部的连接端部, 结合部设置 在第一室内换热器盘管和第二室内换热器盘管 之间距离小的端部处且远离第一 机箱的箱门, 集管部的连接端部设置在室内换热器盘管至第 一机箱对应箱门的 后端面之间。 第一室内换热器盘管 121与第二室内换热器盘管 122在其上端部朝 向冷冻水型机房空调器后方的一侧与结合部连 接, 集管部的连接端部与结合部 连接, 且三个冷冻水型机房空调器的集管部之间通过 集管部的连接端部连接。 也就是说在图 2中, 用户在第一机箱的正视面无法看到第一集管部 130, 第一集 管部 130被第一室内换热器盘管 121和第二室内换热器盘管 122遮挡。 在本实施方 式中, 保湿组件也设置在结合部所在处且保湿组件与 第一电控装置 210连接。 在 室内换热器盘管与第一机箱底部围闭的空间下 部设有加湿装置 140, 风机装置 30 0安装在第二机箱的底部。 在图 3中, 可以看到在第一室内换热器盘管 121和第二 室内换热器盘管 122放置第一过滤器 111和第二过滤器 112的侧端面设有滑轨 124 , 且在第一机箱的侧端面设有固定部及与固定部 枢接的定位片 123。 定位片 123 与滑轨 124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定位片 123及滑轨 124在滑轨 124延伸方向上投影 后的最小间距。 滑轨 124的宽度略大于第一过滤器 111和第二过滤器 112的宽度, 且当第一过滤器 111和第二过滤器 112通过滑轨 124分别与第一室内换热器盘管 12 1和第二室内换热器盘管 122贴合并覆盖第一室内换热器盘管 121和第二室内换热 器盘管 122后, 通过旋转定位片 123即可快捷简便的将第一过滤器 111和第二过滤 器 112固定在工作位。

[0027] 本实施方式的冷冻水型机房空调器通过将第一 室内换热器盘管 121与第二室内 换热器盘管 122的横截面设置呈平行于第一机箱正视的端面 , 在相同第一机箱的 前提下, 相对于将第一室内换热器盘管 121与第二室内换热器盘管 122的横截面 设置呈垂直于第一机箱正视的端面, 增大了室内换热器盘管的换热面积; 同吋 将过滤器分别固定在第一室内换热器盘管 121及第二室内换热器盘管 122靠近第 一机箱上端面的端部上且覆盖第一室内换热器 盘管 121及第二室内换热器盘管 12 2, 相对于现有技术将过滤器从第一机箱的顶端转 移至室内换热器盘管上, 进而 大大增加了过滤网的迎风面积, 降低了过滤网的迎面风速, 使得风机装置的运 行阻力降低, 增加了盘管的迎风均匀性, 最终在风机装置工作功率降低的前提 下提高了制冷效果, 即提高了能效比; 同吋, 将第一集管部 130和保温组件设置 在第一室内换热器盘管 121及第二室内换热器盘管 122连接的端部上且处在室内 换热器盘管与第一机箱的后端面之间空间内, 即将第一集管部 130和保温组件这 类凌乱感强的部件后置, 不仅方便了过滤网的维护, 而且使得用户打幵第一机 箱的箱门后基本无法看到第一集管部 130和保温组件, 大大减小了室内换热器盘 管的正面凌乱感, 提高了用户的体验度; 另外在第一机箱和第二机箱的上端面 为完全幵口, 即外界空气可以无阻碍的进入第一机箱及第二 机箱, 促进了第一 机箱及第二机箱内部与外界空气的热交换, 即使得外界相对较热空气更加容易 的变冷下沉, 使得相对较热的控制由第一机箱和第二机箱的 上部幵口自然的下 沉。

[0028] 实施方式二

[0029] 再看图 4, 图 4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二提供的一种冷冻水型机 空调器的正视结构 示意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 冷冻水型机房空调器包括左机房空调器模块和 右机 房空调器模块, 左机房空调器模块与右机房空调器模块贴合, 左机房空调器模 块包括左第一机箱和位于左第一机箱正下方的 左第二机箱, 左第一机箱与左第 二机箱之间通过插销连接, 右机房空调器模块包括右第一机箱和位于右第 一机 箱正下方的右第二机箱, 右第一机箱与右第二机箱之间通过插销连接, 左第一 机箱及右第一机箱远离左机房空调器模块与右 机房空调器模块贴合面的侧端面 设有若干通风孔, 室内换热器盘管分别固定在左第一机箱及右第 一机箱内, 第 二电控装置 460及第二风机装置 470分别固定在左第二机箱及右第二机箱内, 室 内换热器盘管包括左室内换热器盘管和右室内 换热器盘管, 左室内换热器盘管 包括左第一室内换热器盘管 421和左第二室内换热器盘管 441, 左第一室内换热 器盘管 421及左第二室内换热器盘管 441与左集管部的结合部连接并形成夹角, 右室内换热器盘管包括右第一室内换热器盘管 422和右第二室内换热器盘管 442 , 右第一室内换热器盘管 422与右第二室内换热器盘管 442与右集管部的结合部 连接并形成夹角, 且左第一室内换热器盘管 421和右第一室内换热器盘管 422竖 直设置并分别靠近左第一机箱及右第一机箱远 离左机房空调器模块与右机房空 调器模块的贴合面, 且左第一室内换热器盘管 421、 左第二室内换热器盘管 441 、 右第一室内换热器盘管 422和右第二室内换热器盘管 442的横截面呈" M"型, 左 第一室内换热器盘管 421、 左第二室内换热器盘管 441、 右第一室内换热器盘管 4 22和右第二室内换热器盘管 442的横截面平行于左机房空调器模块正视的端 面, 左第一机箱及右第一机箱还包括过滤器, 过滤器包括第三过滤器 411、 第四过滤 器 412、 第五过滤器 431及第六过滤器 432, 第三过滤器 411及第四过滤器 412分别 与左第一室内换热器盘管及左第二室内换热器 盘管靠近左第一机箱侧端面的侧 面贴合, 第五过滤器 431及第六过滤器 432分别与右第一室内换热器盘管及右第 二室内换热器盘管靠近右第一机箱侧端面的侧 面贴合。

[0030] 本实施方式的冷冻水型机房空调器, 通过将靠近左通气孔 451的第一左室内换 热器盘管及靠近右通气孔 452的第二右室内换热器盘管竖直放置, 第二左室内换 热器盘管及第二右室内换热器盘管斜置, 共同构成" M"型, 并且在左第一机箱和 右第一机箱的上端面设置为完全幵口, 在实现基本相同的换热效果的同吋简化 结构及安装难度。

[0031]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 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 案而非限制 , 尽管参照实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 换, 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 精神和范围, 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