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CODE CHANNEL SELECTION METHOD AND DEVICE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5/139277
Kind Code:
A1
Abstract:
Provided are a code channel selection method and device, which can increase the uplink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during an operation where a variable bandwidth is set to zero. The method comprises: acquiring a bandwidth contraction-expansion factor and the bit number of a first sequence of channel coding; according to the bandwidth contraction-expansion factor, the bit number of the first sequence of the channel coding and a pre-set first set, determining the first bit number of a second sequence, wherein the second sequence is an output sequence after rate matching is conducted on the first sequence of the channel coding according to the bandwidth contraction-expansion factor; according to the first bit number of the second sequence, acquiring first information about the second sequence, wherein the first information comprises a first spectrum spreading factor of each code channel in at least one physical channel code channel corresponding to the second sequence; and according to the first spectrum spreading factor of each code channel and the bandwidth contraction-expansion factor, determining a spectrum spreading code corresponding to each code channel. The present invention is applied to the field of communications.

Inventors:
FAN SHUJU (CN)
WANG FAN (CN)
MA XUELI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4/073799
Publication Date:
September 24, 2015
Filing Date:
March 20, 2014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HUAWEI TECH CO LTD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H04W16/00
Foreign References:
CN101399560A2009-04-01
CN1988725A2007-06-27
US6958712B12005-10-25
Other References: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 Multiplexing and channel coding FDD. ''(Release 11", 3GPPTS 25.212 V11.6.0, vol. 22, 30 September 2013 (2013-09-30)
Attorney, Agent or Firm:
BEIJING ZBSD PATENT & TRADEMARK AGENT LTD. (CN)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CN)
Download PDF:
Claims:
权 利 要 求 书

1、 一种码道选取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 单元、 第一确定单元、 第二获取单元、 第二确定单元;

所述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带宽伸缩因子以及信道编码的第一 序列的比特数目;

所述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带宽 伸缩因子、 所述信道编码的第一序列的比特数目以及预先配置的第一 集合, 确定第二序列的第一比特数目 , 其中, 所述第二序列为根据所 述带宽伸缩因子对所述信道编码的第一序列进行速率匹配后的输出 序列;

所述第二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确定单元确定的所述第二 序列的第一比特数目 , 获取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一信息, 其中, 所述第 一信息包括所述第二序列对应的至少一个物理信道码道中每个码道 的第一扩频因子;

所述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每个 码道的第一扩频因子以及所述带宽伸缩因子, 确定所述每个码道对应 的扩频码。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确定单 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每个码道的第一扩频因子以及所述带宽伸缩因子,确定 所述每个码道对应的扩频码, 其中, 所述扩频码由扩频因子和码道编 号决定;

所述扩频码的扩频因子为所述每个码道的第一扩频因子与所述 带宽伸缩因子的乘积。

3、 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码道编号为: 若 SF ' > 4 , Y= SF /4;

若 SF ' < 4 , Y= SF 12;

其中, SF' 表示所述第一扩频因子, Y表示所述码道编号。

4、 根据权利要求 1 -3 任一项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 置还包括: 判断单元、 更新单元;

所述判断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获取单元根据所述第二序列的第 一比特数目 , 获取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一信息之前, 判断所述第二序列 的第一比特数目是否小于第一预设门限, 其中, 所述第一预设门限对 应的扩频因子与所述带宽伸缩因子的乘积不大于 256;

若所述判断单元判断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一比特数目小于所述第 一预设门限, 所述更新单元将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一比特数目更新为所 述第一预设门限。

5、 根据权利要求 1 -3 任一项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 置还包括: 第三获取单元、 判断单元、 第三确定单元、 第四获取单元。 第四确定单元、 执行单元;

所述第三获取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获取单元根据所述第二序列 的第一比特数目 , 获取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一信息之前, 根据所述带宽 伸缩因子, 获取第一预设门限, 其中, 若所述带宽伸缩因子等于 2 , 所述第一预设门限配置为扩频因子为不小于 2时对应的比特数目; 所述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三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第二序列 的第一比特数目是否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门限;

所述第三确定单元,用于若所述判断单元判断所述第二序列的第 一比特数目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门限, 根据所述信道编码的第一序列的 比特数目以及预先配置的第二集合, 确定第二序列的第二比特数目; 所述第四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三确定单元确定的所述第二 序列的第二比特数目 , 获取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二信息, 其中, 所述第 二信息包括所述第二序列对应的至少一个物理信道码道中每个码道 的扩频因子;

所述第四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四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每个 码道的扩频因子, 确定所述每个码道对应的扩频码;

所述执行单元,用于若所述判断单元判断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二比 特数目不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门限, 执行根据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一比特 数目 , 获取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一信息的步骤。 6、 根据权利要求 5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带宽伸缩 因子大于 2 , 所述第一预设门限配置为扩频因子大于 2时对应的比特 数目 。

7、 根据权利要求 1 -3 任一项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 置还包括: 判断单元、 更新单元;

所述判断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获取单元获取所述获取带宽伸缩 因子以及信道编码的第一序列的比特数目之后, 所述第一确定单元根 据所述带宽伸缩因子、 所述信道编码的第一序列的比特数目以及预先 配置的第一集合, 确定第二序列的第一比特数目之前, 判断所述第一 序列的比特数目是否小于第二预设门限, 其中, 根据所述带宽伸缩因 子以及所述第二预设门限确定的第一扩频因子与所述带宽伸缩因子 的乘积不大于 256 ;

所述更新单元,用于若所述判断单元判断所述第一序列的比特数 目小于所述第二预设门限, 将所述第一序列的比特数目更新为所述第 二预设门限。

8、 根据权利要求 1 -3 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 置还包括: 第三获取单元、 判断单元、 第三确定单元、 第四获取单元。 第四确定单元、 执行单元;

所述第三获取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获取单元获取所述获取带宽 伸缩因子以及信道编码的第一序列的比特数目之后, 所述第一确定单 元根据所述带宽伸缩因子、 所述信道编码的第一序列的比特数目以及 预先配置的第一集合, 确定第二序列的第一比特数目之前, 根据所述 带宽伸缩因子, 获取第二预设门限, 其中, 若带宽伸缩因子等于 2 , 根据所述第二预设门限与预先配置的第一集合确定的扩频因子不小 于 2 ;

所述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序列的比特数目是否小于所述 第二预设门限;

所述第三确定单元,用于若所述判断单元判断所述第一序列的比 特数目小于所述第二预设门限, 根据所述信道编码的第一序列的比特 数目以及预先配置的第二集合, 确定第二序列的第二比特数目; 所述第四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三确定单元确定的所述第二 序列的第二比特数目 , 获取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二信息, 其中, 所述第 二信息包括所述第二序列对应的至少一个物理信道码道中每个码道 的扩频因子;

所述第四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四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每个 码道的扩频因子, 确定所述每个码道对应的扩频码;

所述执行单元,用于若所述判断单元判断所述第一序列的比特数 目不小于所述第二预设门限, 执行根据所述带宽伸缩因子、 所述信道 编码的第一序列的比特数目以及预先配置的第一集合, 确定第二序列 的第一比特数目的步骤。

9、 根据权利要求 8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带宽伸缩 因子大于 2 , 根据所述第二预设门限与预先配置的第一集合确定的扩 频因子大于 2。

10、 根据权利要求 1 -9任一项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 一信息还包括:

所述第二序列的调制方式或者所述第二序列对应的物理信道码 道数目。

1 1、 根据权利要求 10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置还包 括: 第五确定单元、 分段单元;

所述第五确定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调制方式、 所述每个码道的第 一扩频因子以及所述带宽伸缩因子, 确定所述每个码道的比特数目; 所述分段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五确定单元确定的所述每个码道 的比特数目以及所述第一信息中包含的所述物理信道码道数目 , 对所 述第二序列进行物理信道分段。

12、 根据权利要求 1 1 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五确定 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调制方式、 所述每个码道的第一扩频因子、 所述带宽伸 缩因子以及如下公式, 确定所述每个码道的比特数目: U(P)=每符号比特数 x (每传输时间间隔 TTI码片数 / (第 P码道 的第一扩频因子 X带宽伸缩因子)),

其中, U(P)表示第 P码道的比特数目 , 所述每符号比特数由所述 调制方式确定, 每 TTI码片数为预设固定值。

13、 根据权利要求 1 - 12任一项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 第二序列的第二比特数目等于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一比特数目除以所 述带宽伸缩因子的商。

14、 一种码道选取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 单元、 第一确定单元、 第二获取单元、 第二确定单元;

所述第一获取单元, 用于获取带宽伸缩因子、 第一集合以及信道 编码的第一序列的比特数目 , 其中, 所述第一集合为与所述带宽伸缩 因子相对应的第二集合的子集;

所述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信道 编码的第一序列的比特数目以及所述第一集合, 确定第二序列的比特 数目 , 其中, 所述第二序列为对所述信道编码的第一序列进行速率匹 配后的输出序列;

所述第二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确定单元确定的所述第二 序列的比特数目 , 获取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一信息, 其中, 所述第一信 息包括所述第二序列对应的至少一个物理信道码道中每个码道的扩 频因子;

所述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每个 码道的扩频因子以及所述带宽伸缩因子, 确定所述每个码道对应的扩 频码。

15、 根据权利要求 14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获取 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带宽伸缩因子以及预先配置的第一对应关系,获取所述 第一集合, 其中, 所述第一对应关系中包含所述带宽伸缩因子与所述 第一集合的一一对应关系;

或者, 所述第一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获取预先配置的所述第一集合, 其中, 所述第一集合是根据与所 述带宽伸缩因子相对应的第二集合预先配置的。

16、 根据权利要求 14或 15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 集合包括:

若所述带宽伸缩因子为 2, 所述第二集合为 {N256 , N128, N64, N32, N16, N8, N4, 2xN4, 2xN4+2xN8, 2xM4+2xM8, 2xL4+2xL8}; 或者,

若所述带宽伸缩因子为 4, 所述第二集合为 { N256 , N128, N64, N32, Ni6, N8, 2xN8, 2xN8+2xNi6, 2xM8+2xM16, 2xL8+2xL16}; 其中, N表示双相移相键控 BPSK调制方式, M表示 4脉冲振幅 调制 4PAM调制方式, L表示 8PAM调制方式。

17、 根据权利要求 16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确定 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每个码道的扩频因子以及所述带宽伸缩因子,确定所述 每个码道对应的扩频码, 其中, 所述扩频码由所述扩频因子和码道编 号决定。

18、 根据权利要求 17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码道编号 为:

若 SF > 4F, Y=SF/(4F);

若 SF < 4F, Y=SF/(2F);

其中, SF表示所述扩频因子, Y表示所述码道编号, F表示所述 带宽伸缩因子。

19、 一种码道选取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带宽伸缩因子以及信道编码的第一序列的比特数目; 根据所述带宽伸缩因子、所述信道编码的第一序列的比特数目以 及预先配置的第一集合, 确定第二序列的第一比特数目 , 其中, 所述 第二序列为根据所述带宽伸缩因子对所述信道编码的第一序列进行 速率匹配后的输出序列; 根据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一比特数目 ,获取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一信 息, 其中, 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二序列对应的至少一个物理信道 码道中每个码道的第一扩频因子;

根据所述每个码道的第一扩频因子以及所述带宽伸缩因子,确定 所述每个码道对应的扩频码。

20、 根据权利要求 19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所述 每个码道的第一扩频因子以及所述带宽伸缩因子, 确定所述每个码道 对应的扩频码, 包括:

根据所述每个码道的第一扩频因子以及所述带宽伸缩因子,确定 所述每个码道对应的扩频码, 其中, 所述扩频码由扩频因子和码道编 号决定;

所述扩频码的扩频因子为所述每个码道的第一扩频因子与所述 带宽伸缩因子的乘积。

21、 根据权利要求 20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码道编号 为:

若 SF ' > 4 , Y= SF /4;

若 SF ' < 4 , Y= SF 12;

其中, SF' 表示所述第一扩频因子, Y表示所述码道编号。

22、 根据权利要求 19-2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所 述根据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一比特数目 , 获取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一信息 之前, 还包括:

判断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一比特数目是否小于第一预设门限, 其 中, 所述第一预设门限对应的扩频因子与所述带宽伸缩因子的乘积不 大于 256 ;

若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一比特数目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门限,将所述 第二序列的第一比特数目更新为所述第一预设门限。

23、 根据权利要求 19-2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所 述根据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一比特数目 , 获取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一信息 之前, 还包括: 根据所述带宽伸缩因子, 获取第一预设门限, 其中, 若所述带宽 伸缩因子等于 2 , 所述第一预设门限配置为扩频因子为不小于 2时对 应的比特数目;

判断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一比特数目是否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门限; 若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一比特数目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门限,根据所 述信道编码的第一序列的比特数目以及预先配置的第二集合, 确定第 二序列的第二比特数目;

根据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二比特数目 ,获取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二信 息, 其中, 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第二序列对应的至少一个物理信道 码道中每个码道的扩频因子;

根据所述每个码道的扩频因子, 确定所述每个码道对应的扩频 码;

若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二比特数目不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门限,执行 根据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一比特数目 , 获取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一信息的 步骤。

24、 根据权利要求 23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带宽伸 缩因子大于 2 , 所述第一预设门限配置为扩频因子大于 2时对应的比 特数目。

25、 根据权利要求 19-2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所 述获取带宽伸缩因子以及信道编码的第一序列的比特数目之后, 所述 根据所述带宽伸缩因子、 所述信道编码的第一序列的比特数目以及预 先配置的第一集合, 确定第二序列的第一比特数目之前, 还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序列的比特数目是否小于第二预设门限, 其中, 根 据所述带宽伸缩因子以及所述第二预设门限确定的第一扩频因子与 所述带宽伸缩因子的乘积不大于 256 ;

若所述第一序列的比特数目小于所述第二预设门限,将所述第一 序列的比特数目更新为所述第二预设门限。

26、 根据权利要求 19-2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所 述获取带宽伸缩因子以及信道编码的第一序列的比特数目之后, 所述 根据所述带宽伸缩因子、 所述信道编码的第一序列的比特数目以及预 先配置的第一集合, 确定第二序列的第一比特数目之前, 还包括: 根据所述带宽伸缩因子, 获取第二预设门限, 其中, 若带宽伸缩 因子等于 2 , 根据所述第二预设门限与预先配置的第一集合确定的扩 频因子不小于 2 ;

判断所述第一序列的比特数目是否小于所述第二预设门限; 若所述第一序列的比特数目小于所述第二预设门限,根据所述信 道编码的第一序列的比特数目以及预先配置的第二集合, 确定第二序 列的第二比特数目;

根据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二比特数目 ,获取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二信 息, 其中, 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第二序列对应的至少一个物理信道 码道中每个码道的扩频因子;

根据所述每个码道的扩频因子, 确定所述每个码道对应的扩频 码;

若所述第一序列的比特数目不小于所述第二预设门限,执行根据 所述带宽伸缩因子、 所述信道编码的第一序列的比特数目 以及预先配 置的第一集合, 确定第二序列的第一比特数目的步骤。

27、 根据权利要求 26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带宽伸 缩因子大于 2 , 根据所述第二预设门限与预先配置的第一集合确定的 扩频因子大于 2。

28、 根据权利要求 19-2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 第一信息还包括:

所述第二序列的调制方式或者所述第二序列对应的物理信道码 道数目。

29、 根据权利要求 28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还包 括:

根据所述调制方式、所述每个码道的第一扩频因子以及所述带宽 伸缩因子, 确定所述每个码道的比特数目;

根据所述每个码道的比特数目以及所述物理信道码道数目 ,对所 述第二序列进行物理信道分段。

30、 根据权利要求 29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所述 调制方式、 所述每个码道的第一扩频因子以及所述带宽伸缩因子, 确 定所述每个码道的比特数目 , 包括:

根据所述调制方式、 所述每个码道的第一扩频因子、 所述带宽伸 缩因子以及如下公式, 确定所述每个码道的比特数目:

U(P)=每符号比特数 X (每传输时间间隔 TTI码片数 / (第 P码道 的第一扩频因子 X带宽伸缩因子)),

其中, U(P)表示第 P码道的比特数目 , 所述每符号比特数由所述 调制方式确定, 每 TTI码片数为预设固定值。

3 1、 根据权利要求 19-3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 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二比特数目等于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一比特数 目除以所述带宽伸缩因子的商。

32、 一种码道选取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带宽伸缩因子、第一集合以及信道编码的第一序列的比特数 目 , 其中, 所述第一集合为与所述带宽伸缩因子相对应的第二集合的 子集;

根据所述信道编码的第一序列的比特数目以及所述第一集合,确 定第二序列的比特数目 , 其中, 所述第二序列为对所述信道编码的第 一序列进行速率匹配后的输出序列;

根据所述第二序列的比特数目 , 获取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一信息, 其中, 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二序列对应的至少一个物理信道码道 中每个码道的扩频因子;

根据所述每个码道的扩频因子以及所述带宽伸缩因子,确定所述 每个码道对应的扩频码。

33、 根据权利要求 32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第一 集合, 包括:

根据所述带宽伸缩因子以及预先配置的第一对应关系,获取所述 第一集合, 其中, 所述第一对应关系中包含所述带宽伸缩因子与所述 第一集合的一一对应关系;

或者,

所述获取第一集合, 包括:

获取预先配置的所述第一集合, 其中, 所述第一集合是根据与所 述带宽伸缩因子相对应的第二集合预先配置的。

34、 根据权利要求 32或 33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 集合包括:

若所述带宽伸缩因子为 2, 所述第二集合为 {N256 , N128, N64, N32, N16, N8, N4, 2xN4, 2xN4+2xN8, 2xM4+2xM8, 2xL4+2xL8}; 或者

若所述带宽伸缩因子为 4, 所述第二集合为 { N256 , N128, N64, N32, Ni6, N8, 2xN8, 2xN8+2xNi6, 2xM8+2xM16, 2xL8+2xL16}; 其中, N表示双相移相键控 BPSK调制方式, M表示 4脉冲振幅 调制 4PAM调制方式, L表示 8PAM调制方式。

35、 根据权利要求 34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所述 每个码道的扩频因子以及所述带宽伸缩因子, 确定所述每个码道对应 的扩频码, 包括:

根据所述每个码道的扩频因子以及所述带宽伸缩因子,确定所述 每个码道对应的扩频码, 其中, 所述扩频码由所述扩频因子和码道编 号决定。

36、 根据权利要求 35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码道编号 为:

若 SF > 4F, Y=SF/(4F);

若 SF < 4F, Y=SF/(2F);

其中, SF表示所述扩频因子, Y表示所述码道编号, F表示所述 带宽伸缩因子。

Description:
一种码道选取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码道选取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 为了进一步针对分组业务进行优化和演 进, 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 (; high speed uplink packet access , HSUPA) 技术被引 入第三代合作伙伴计 ¾J (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 ect , 3 GPP ) 通 用 移 动 通 信 系 统 (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 UMTS ) 版本 6 ( Release 6 , Rel.6 ) 中。

现有技术中,终端( User Equipment , UE )在选择好传输块长后, 需要将传输块进行编码复用到物理信道上。 其中, 编码复用过程具 体包括: 循环冗余码 ( Cyclic Redundancy Code , CRC ) 添加、 编码 块分段、 信道编码、 物理层混合自动重传请求 (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 HARQ ) 功能 /速率匹配、 物理信道分段、 交织及物 理信道映射。 其中, 物理层 HARQ功能 /速率匹配过程需要根据传输 快大小和速率匹配参数进行码道选择。

现有技术中, 在进行码道选择时, 使用 3 GPP技术规范 25.213 (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25.213 , TS25.213 ) 中规定的增强型上行 链路专用信道 ( Enhanced uplink Dedicated Channel , E-DCH ) 的专 用 物理数据信道 ( E-DCH Dedicated Physical Data Channel , E-DPDCH ) 各个码道的扩频码进行选择。

但是, 在 3 GPP会议正在讨论的可变带宽 UMTS课题上, 旨在 利用不足 5MHz和 5MHz整数倍的零散频谱,在其上部署类似 UMTS 的网絡并提供服务。 研究倾向于使用一种时间单元维持不变的解决 方案, 比如窄带滤波方案, 即将发射机产生的 3.84MHZ的信号压缩 在窄带 2.5MHZ上进行传输。 该方案带来如下问题: 符号间干扰大, 不利用高速传输。 为解决此问题, 提出一个新的解决方案为在进行 窄带滤波前将信号进行码片置零操作, 即每 F 个码片信号保留一个 信号, 其它信号置零, 以消除信号间干扰。 该方法虽然可以消除信 号间干扰, 但是却导致一部分码道相同, 降低了可用码道数。 进而, 若使用 TS25.213 中规定的 E-DPDCH各个码道的扩频码进行码道选 择, 可能出现可选码道超过允许码道范围的情况, 导致 UE 无法支 持 E-DCH传输, 因此造成可变带宽码片置零操作下, 上行传输效率 低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码道选取方法及装置, 能够提高可变带 宽置零操作下的上行传输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 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以下方案:

第一方面, 提供一种码道选取装置, 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 单元、 第一确定单元、 第二获取单元、 第二确定单元;

所述第一获取单元, 用于获取带宽伸缩因子以及信道编码的第 一序列的比特数目;

所述第一确定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带 宽伸缩因子、 所述信道编码的第一序列的比特数目 以及预先配置的 第一集合, 确定第二序列的第一比特数目 , 其中, 所述第二序列为 根据所述带宽伸缩因子对所述信道编码的第一 序列进行速率匹配后 的输出序列;

所述第二获取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确定单元确定的所述第 二序列的第一比特数目 , 获取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一信息, 其中, 所 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二序列对应的至少一个 物理信道码道中每个 码道的第一扩频因子;

所述第二确定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每 个码道的第一扩频因子以及所述带宽伸缩因子 , 确定所述每个码道 对应的扩频码。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二确定单元具 体用于:

根据所述每个码道的第一扩频因子以及所述带 宽伸缩因子, 确 定所述每个码道对应的扩频码, 其中, 所述扩频码由扩频因子和码 道编号决定;

所述扩频码的扩频因子为所述每个码道的第一 扩频因子与所述 带宽伸缩因子的乘积。

根据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码道编号为:

若 SF ' > 4 , Y= SF /4;

若 SF ' < 4 , Y= SF 12;

其中, SF ' 表示所述第一扩频因子, Y表示所述码道编号。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 方式或第一方面 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装置还包括: 判断单元、 更新单元;

所述判断单元, 用于在所述第二获取单元根据所述第二序列的 第一比特数目 , 获取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一信息之前, 判断所述第二 序列的第一比特数目是否小于第一预设门限, 其中, 所述第一预设 门限对应的扩频因子与所述带宽伸缩因子的乘 积不大于 256 ;

若所述判断单元判断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一比特 数目小于所述第 一预设门限, 所述更新单元将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一比特数目 更新为 所述第一预设门限。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 方式或第一方面 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获取单元、 判断单元、 第三确定单元、 第四 获取单元。 第四确定单元、 执行单元;

所述第三获取单元, 用于在所述第二获取单元根据所述第二序 列的第一比特数目 , 获取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一信息之前, 根据所述 带宽伸缩因子, 获取第一预设门限, 其中, 若所述带宽伸缩因子等 于 2 , 所述第一预设门限配置为扩频因子为不小于 2 时对应的比特 数目 ;

所述判断单元, 用于判断所述第三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第二序 列的第一比特数目是否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门限 ;

所述第三确定单元, 用于若所述判断单元判断所述第二序列的 第一比特数目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门限, 根据所述信道编码的第一序 列的比特数目以及预先配置的第二集合, 确定第二序列的第二比特 数目 ;

所述第四获取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第三确定单元确定的所述第 二序列的第二比特数目 , 获取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二信息, 其中, 所 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第二序列对应的至少一个 物理信道码道中每个 码道的扩频因子;

所述第四确定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第四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每 个码道的扩频因子, 确定所述每个码道对应的扩频码;

所述执行单元, 用于若所述判断单元判断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二 比特数目不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门限, 执行根据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一 比特数目 , 获取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一信息的步骤。

根据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若所述带宽伸缩因子大于 2 , 所述第一预设门 限配置为扩频因子大于 2时对应的比特数目 。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 方式或第一方面 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装置还包括: 判断单元、 更新单元;

所述判断单元, 用于在所述第一获取单元获取所述获取带宽伸 缩因子以及信道编码的第一序列的比特数目之 后, 所述第一确定单 元根据所述带宽伸缩因子、 所述信道编码的第一序列的比特数目 以 及预先配置的第一集合, 确定第二序列的第一比特数目之前, 判断 所述第一序列的比特数目是否小于第二预设门 限, 其中, 根据所述 带宽伸缩因子以及所述第二预设门限确定的第 一扩频因子与所述带 宽伸缩因子的乘积不大于 256 ; 所述更新单元, 用于若所述判断单元判断所述第一序列的比特 数目 小于所述第二预设门限, 将所述第一序列的比特数目更新为所 述第二预设门限。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 方式或第一方面 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获取单元、 判断单元、 第三确定单元、 第四 获取单元。 第四确定单元、 执行单元;

所述第三获取单元, 用于在所述第一获取单元获取所述获取带 宽伸缩因子以及信道编码的第一序列的比特数 目之后, 所述第一确 定单元根据所述带宽伸缩因子、 所述信道编码的第一序列的比特数 目 以及预先配置的第一集合, 确定第二序列的第一比特数目之前, 根据所述带宽伸缩因子, 获取第二预设门限, 其中, 若带宽伸缩因 子等于 2 , 根据所述第二预设门限与预先配置的第一集合 确定的扩 频因子不小于 2 ;

所述判断单元, 用于判断所述第一序列的比特数目是否小于所 述第二预设门限;

所述第三确定单元, 用于若所述判断单元判断所述第一序列的 比特数目 小于所述第二预设门限, 根据所述信道编码的第一序列的 比特数目 以及预先配置的第二集合, 确定第二序列的第二比特数目; 所述第四获取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第三确定单元确定的所述第 二序列的第二比特数目 , 获取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二信息, 其中, 所 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第二序列对应的至少一个 物理信道码道中每个 码道的扩频因子;

所述第四确定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第四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每 个码道的扩频因子, 确定所述每个码道对应的扩频码;

所述执行单元, 用于若所述判断单元判断所述第一序列的比特 数目不小于所述第二预设门限, 执行根据所述带宽伸缩因子、 所述 信道编码的第一序列的比特数目 以及预先配置的第一集合, 确定第 二序列的第一比特数目 的步骤。 根据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一方面的第八种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若所述带宽伸缩因子大于 2 , 根据所述第二预 设门限与预先配置的第一集合确定的扩频因子 大于 2。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八种可 能的实现方式中 的任一种实现方式, 在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 第一信息还包括:

所述第二序列的调制方式或者所述第二序列对 应的物理信道码 道数目 。

根据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一方面的第十种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五确定单元、 分段单元; 所述第五确定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调制方式、 所述每个码道的 第一扩频因子以及所述带宽伸缩因子, 确定所述每个码道的比特数 目;

所述分段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第五确定单元确定的所述每个码 道的比特数目 以及所述第一信息中包含的所述物理信道码道 数目 , 对所述第二序列进行物理信道分段。

根据第一方面的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一方面的第十一 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五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调制方式、 所述每个码道的第一扩频因子、 所述带宽 伸缩因子以及如下公式, 确定所述每个码道的比特数目:

U(P)=每符号比特数 X (每传输时间间隔 TTI码片数 / (第 P码 道的第一扩频因子 X带宽伸缩因子)),

其中, U(P)表示第 P码道的比特数目 , 所述每符号比特数由所 述调制方式确定, 每 TTI码片数为预设固定值。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十一种 可能的实现方式 中的任一种实现方式, 在第一方面的第十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二比特数目等于所述第二序 列的第一比特数目除 以所述带宽伸缩因子的商。

第二方面, 提供一种码道选取装置, 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 单元、 第一确定单元、 第二获取单元、 第二确定单元;

所述第一获取单元, 用于获取带宽伸缩因子、 第一集合以及信 道编码的第一序列的比特数目 , 其中, 所述第一集合为与所述带宽 伸缩因子相对应的第二集合的子集;

所述第一确定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信 道编码的第一序列的比特数目 以及所述第一集合, 确定第二序列的 比特数目 , 其中, 所述第二序列为对所述信道编码的第一序列进 行 速率匹配后的输出序列;

所述第二获取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确定单元确定的所述第 二序列的比特数目 , 获取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一信息, 其中, 所述第 一信息包括所述第二序列对应的至少一个物理 信道码道中每个码道 的扩频因子;

所述第二确定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每 个码道的扩频因子以及所述带宽伸缩因子, 确定所述每个码道对应 的扩频码。

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一获取单元具 体用于:

根据所述带宽伸缩因子以及预先配置的第一对 应关系, 获取所 述第一集合, 其中, 所述第一对应关系中包含所述带宽伸缩因子与 所述第一集合的——对应关系;

或者,

所述第一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获取预先配置的所述第一集合, 其中, 所述第一集合是根据与 所述带宽伸缩因子相对应的第二集合预先配置 的。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 方式, 在第二方 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二集合包括:

若所述带宽伸缩因子为 2 , 所述第二集合为 {N 256 , N 128 , N 64 , N 32 , N i 6 , N 8 , N 4 , 2 xN 4 , 2xN 4 +2xN 8 , 2xM 4 +2xM 8 , 2xL 4 +2 xL 8 } ; 或者 若所述带宽伸缩因子为 4 , 所述第二集合为 { N 256 , N 128 , N 64 , N 32 , N i 6 , N 8 , 2xN 8 , 2xN 8 +2xNi6 , 2 xM 8 +2xM 16 , 2 xL 8 +2xL 16 } ; 其中, N表示双相移相键控 BPSK调制方式, M表示 4脉冲振 幅调制 4PAM调制方式, L表示 8PAM调制方式。

根据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二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每个码道的扩频因子以及所述带宽伸 缩因子, 确定所 述每个码道对应的扩频码, 其中, 所述扩频码由所述扩频因子和码 道编号决定。

根据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二方面的第四种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码道编号为:

若 SF > 4F , Y=SF/(4F);

若 SF < 4F , Y=SF/(2F);

其中, SF表示所述扩频因子, Y表示所述码道编号, F表示所 述带宽伸缩因子。

第三方面, 提供一种码道选取方法, 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带宽伸缩因子以及信道编码的第一序列的 比特数目 ; 根据所述带宽伸缩因子、 所述信道编码的第一序列的比特数目 以及预先配置的第一集合, 确定第二序列的第一比特数目 , 其中, 所述第二序列为根据所述带宽伸缩因子对所述 信道编码的第一序列 进行速率匹配后的输出序列;

根据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一比特数目 , 获取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一 信息, 其中, 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二序列对应的至少一 个物理 信道码道中每个码道的第一扩频因子;

根据所述每个码道的第一扩频因子以及所述带 宽伸缩因子, 确 定所述每个码道对应的扩频码。

在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根据所述每个码 道的第一扩频因子以及所述带宽伸缩因子, 确定所述每个码道对应 的扩频码, 包括: 根据所述每个码道的第一扩频因子以及所述带 宽伸缩因子, 确 定所述每个码道对应的扩频码, 其中, 所述扩频码由扩频因子和码 道编号决定;

所述扩频码的扩频因子为所述每个码道的第一 扩频因子与所述 带宽伸缩因子的乘积。

根据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三方面的第二种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码道编号为:

若 SF ' > 4 , Y= SF /4;

若 SF ' < 4 , Y= SF 12;

其中, SF ' 表示所述第一扩频因子, Y表示所述码道编号。

结合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 方式或第三方面 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在所述根据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一比特数目 , 获取所述第二序列的第 一信息之前, 还包括:

判断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一比特数目是否小于第 一预设门限, 其 中, 所述第一预设门限对应的扩频因子与所述带宽 伸缩因子的乘积 不大于 256 ;

若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一比特数目小于所述第一 预设门限, 将所 述第二序列的第一比特数目更新为所述第一预 设门限。

结合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 方式或第三方面 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三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在所述根据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一比特数目 , 获取所述第二序列的第 一信息之前, 还包括:

根据所述带宽伸缩因子, 获取第一预设门限, 其中, 若所述带 宽伸缩因子等于 2 , 所述第一预设门限配置为扩频因子为不小于 2 时对应的比特数目;

判断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一比特数目是否小于所 述第一预设门 限;

若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一比特数目 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门限, 根据 所述信道编码的第一序列的比特数目以及预先 配置的第二集合, 确 定第二序列的第二比特数目 ;

根据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二比特数目 , 获取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二 信息, 其中, 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第二序列对应的至少一 个物理 信道码道中每个码道的扩频因子;

根据所述每个码道的扩频因子, 确定所述每个码道对应的扩频 码;

若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二比特数目不小于所述第 一预设门限, 执 行根据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一比特数目 , 获取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一信 息的步骤。

根据第三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三方面的第五种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若所述带宽伸缩因子大于 2 , 所述第一预设门 限配置为扩频因子大于 2时对应的比特数目 。

结合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 方式或第三方面 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三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在所述获取带宽伸缩因子以及信道编码的第一 序列的比特数目之 后, 所述根据所述带宽伸缩因子、 所述信道编码的第一序列的比特 数目 以及预先配置的第一集合, 确定第二序列的第一比特数目之前, 还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序列的比特数目是否小于第二预 设门限, 其中, 根据所述带宽伸缩因子以及所述第二预设门限 确定的第一扩频因子 与所述带宽伸缩因子的乘积不大于 256 ;

若所述第一序列的比特数目小于所述第二预设 门限, 将所述第 一序列的比特数目更新为所述第二预设门限。

结合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 方式或第三方面 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三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在所述获取带宽伸缩因子以及信道编码的第一 序列的比特数目之 后, 所述根据所述带宽伸缩因子、 所述信道编码的第一序列的比特 数目 以及预先配置的第一集合, 确定第二序列的第一比特数目之前, 还包括:

根据所述带宽伸缩因子, 获取第二预设门限, 其中, 若带宽伸 缩因子等于 2 , 根据所述第二预设门限与预先配置的第一集合 确定 的扩频因子不小于 2 ;

判断所述第一序列的比特数目是否小于所述第 二预设门限; 若所述第一序列的比特数目小于所述第二预设 门限, 根据所述 信道编码的第一序列的比特数目 以及预先配置的第二集合, 确定第 二序列的第二比特数目 ;

根据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二比特数目 , 获取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二 信息, 其中, 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第二序列对应的至少一 个物理 信道码道中每个码道的扩频因子;

根据所述每个码道的扩频因子, 确定所述每个码道对应的扩频 码;

若所述第一序列的比特数目不小于所述第二预 设门限, 执行根 据所述带宽伸缩因子、 所述信道编码的第一序列的比特数目 以及预 先配置的第一集合, 确定第二序列的第一比特数目的步骤。

根据第三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三方面的第八种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若所述带宽伸缩因子大于 2 , 根据所述第二预 设门限与预先配置的第一集合确定的扩频因子 大于 2。

结合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八种可 能的实现方式中 的任一种实现方式, 在第三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 第一信息还包括:

所述第二序列的调制方式或者所述第二序列对 应的物理信道码 道数目 。

根据第三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三方面的第十种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调制方式、 所述每个码道的第一扩频因子以及所述带 宽伸缩因子, 确定所述每个码道的比特数目;

根据所述每个码道的比特数目 以及所述物理信道码道数目 , 对 所述第二序列进行物理信道分段。

根据第三方面的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三方面的第十一 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根据所述调制方式、 所述每个码道的第 一扩频因子以及所述带宽伸缩因子, 确定所述每个码道的比特数目 , 包括:

根据所述调制方式、 所述每个码道的第一扩频因子、 所述带宽 伸缩因子以及如下公式, 确定所述每个码道的比特数目:

U(P)=每符号比特数 X (每传输时间间隔 TTI码片数 / (第 P码 道的第一扩频因子 X带宽伸缩因子)),

其中, U(P)表示第 P码道的比特数目 , 所述每符号比特数由所 述调制方式确定, 每 TTI码片数为预设固定值。

结合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十一种 可能的实现方式 中的任一种实现方式, 在第三方面的第十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二比特数目等于所述第二序 列的第一比特数 目除以所述带宽伸缩因子的商。

第四方面, 提供一种码道选取方法, 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带宽伸缩因子、 第一集合以及信道编码的第一序列的比特 数目 , 其中, 所述第一集合为与所述带宽伸缩因子相对应的 第二集 合的子集;

根据所述信道编码的第一序列的比特数目以及 所述第一集合, 确定第二序列的比特数目 , 其中, 所述第二序列为对所述信道编码 的第一序列进行速率匹配后的输出序列;

根据所述第二序列的比特数目 ,获取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一信息, 其中, 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二序列对应的至少一 个物理信道码 道中每个码道的扩频因子;

根据所述每个码道的扩频因子以及所述带宽伸 缩因子, 确定所 述每个码道对应的扩频码。

在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获取第一集合, 包括:

根据所述带宽伸缩因子以及预先配置的第一对 应关系, 获取所 述第一集合, 其中, 所述第一对应关系中包含所述带宽伸缩因子与 所述第一集合的——对应关系;

或者,

所述获取第一集合, 包括:

获取预先配置的所述第一集合, 其中, 所述第一集合是根据与 所述带宽伸缩因子相对应的第二集合预先配置 的。

结合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 方式, 在第四方 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二集合包括:

若所述带宽伸缩因子为 2, 所述第二集合为 {N 256 , N 128 , N 64 , N 32 , Ni6, N 8 , N 4 , 2xN 4 , 2xN 4 +2xN 8 , 2xM 4 +2xM 8 , 2xL 4 +2xL 8 } ; 或者

若所述带宽伸缩因子为 4, 所述第二集合为 { N 256 , N 128 , N 64 , N 32 , Ni6, N 8 , 2xN 8 , 2xN 8 +2xNi6, 2xM 8 +2xM 16 , 2xL 8 +2xL 16 }; 其中, N表示双相移相键控 BPSK调制方式, M表示 4脉冲振 幅调制 4PAM调制方式, L表示 8PAM调制方式。

根据第四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四方面的第三种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根据所述每个码道的扩频因子以及所述带 宽伸缩因子, 确定所述每个码道对应的扩频码, 包括:

根据所述每个码道的扩频因子以及所述带宽伸 缩因子, 确定所 述每个码道对应的扩频码, 其中, 所述扩频码由所述扩频因子和码 道编号决定。

根据第四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四方面的第四种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码道编号为:

若 SF > 4F, Y=SF/4F;

若 SF < 4F, Y=SF/2F;

其中, SF表示所述扩频因子, Y表示所述码道编号, F表示所 述带宽伸缩因子。 第五方面, 提供一种码道选取装置, 所述装置包括: 处理器、 收发器、 存储器和通信总线;

所述通信总线, 用于所述处理器, 所述收发器、 所述储存器之 间的连接通信;

所述收发器, 用于所述装置与外部的通信;

所述处理器, 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代码, 执行如 第三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六方面, 提供一种码道选取装置, 所述装置包括: 处理器、 收发器、 存储器和通信总线;

所述通信总线, 用于所述处理器, 所述收发器、 所述储存器之 间的连接通信;

所述收发器, 用于所述装置与外部的通信;

所述处理器, 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代码, 执行如 第四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基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方案, 因为本发明实施例能够结 合带宽伸缩因子确定每个码道的扩频码, 使得在可变带宽码片置零 操作下, 在使用 TS25.213 中规定的 E-DPDCH各个码道的扩频码进 行码道选择时, 可选码道均在允许码道范围内; 或者本发明实施例 能够通过根据带宽伸缩因子修改协议 TS25.212中定义的 N e , data 最大 可选集合, 并且根据每个码道的扩频因子以及带宽伸缩因 子确定每 个码道的扩频码, 使得在可变带宽码片置零操作下, 根据各个码道 的扩频码进行码道选择时, 可选码道均在允许码道范围内, 进而 UE 能够支持 E-DCH传输, 提高了可变带宽码片置零操作下的上行传输 效率。 附图说明

图 1 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现有的 H S UP A技术的工作流程 示意图;

图 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 H S UP A编码复用流程示意图; 图 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宽伸缩因子为 2 时的码片置 零操作示意图;

图 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宽伸缩因子为 4 时的码片置 零操作示意图;

图 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码道选取装置结 示意图; 图 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码道选取装置 构示意图; 图 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码道选取装置 构示意图; 图 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码道选取装置 构示意图; 图 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码道选取装置 构示意图; 图 1 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码道选取方法流 示意图; 图 1 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码道选取方法 程示意图; 图 1 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码道选取方法 程示意图; 图 1 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码道选取方法 程示意图; 图 1 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码道选取方法 程示意图; 图 1 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码道选取方法 程示意图; 图 1 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码道选取装置结 示意图; 图 1 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码道选取装置 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 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 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 本 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 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 实施例, 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了方便理解, 以及下述各实施例的描述简洁, 首先给出几个 现有相关技术的简要介绍:

第一, HSUPA技术:

HSUPA技术引入五条新的物理信道, 分别为: E-DPDCH、 增强 型上行链路专用信道的专用 物理控制信道 ( E-DCH Dedicated Physical Control Channel , E-DPCCH ) , 增强型上行链路专用信道 的绝对授权信道 ( E-DCH Absolute Grant Channel , E-AGCH )、 增强 型上行链路专用信道的相对授权信道 ( E-DCH Relative Grant Channel , E-RGCH )、 增强型上行链路专用信道的混合自动重传

(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 ARQ ) 指示信道 ( E-DCH Hybrid ARQ Indicator Channel , E-HICH ) 和两个新的媒体接入控制 ( Media Access Control , MAC ) 实体: 位于 NodeB 的 E-DCH MAC 实体

( MAC-e ) 和位于 RNC的 E-DCH MAC实体 ( MAC-es ) , 并把分组 调度功能从无线网絡控制器( Radio Network Controller, RNC ) 下移 到节点 B (基站, NodeB ) , 实现了基于 NodeB的快速分组调度, 并 通过 HARQ、 2ms 无线短帧及多码传输等关键技术, 使得上行链路 的数据吞吐率最高可达到 5.76 M b i t / s ,大大提高的上行链路数据业务 的承载能力和频谱利用率。

Rel.6的 HSUPA技术的工作流程示意图如图 1 所示,具体包括:

101、 UE发送传输请求消息给 NodeB。

具体的, 在 HSUPA过程中, UE首先向 NodeB发送传输请求消 息以获取所需的资源。

102、 NodeB发送 4受权通知给 UE。

具体的, 在 NodeB接收到 UE发送的传输请求消息之后, 将发 送授权通知给 UE。

103、 UE根据授权选择传输块长。

具体的, UE在接收到 NodeB发送的授权通知后, 将根据授权 选择传输块长。

104、 UE根据选择的传输块长将传输块进行编码复用 物理信 道上。

105、 UE在物理信道上发送数据给 NodeB。

106、 NodeB检测接收到的数据。

107、 NodeB发送 HARQ-确认 ( Acknowledgement , ACK ) 消息 给 UE。 具体的, 若 NodeB 成功接收到 UE 发送的数据, 则反馈 ACK 信息给 UE; 若 NodeB未成功接收到 UE发送的数据, 则反馈 HARQ 信息给 UE。

需要说明的是, 步骤 101 中发送的传输请求消息和步骤 105 中 发送的数据均承载在 E-DPDCH上发送, E-DPDCH信道发送时需要 伴随 E-DPCCH—起发送;步骤 102 中 NodeB发送给 UE的授权通知 承载在 E-AGCH和 E-RGCH信道上, 其中, E-AGCH为绝对授权(表 示可用的最大授权值), E-RGCH为相对授权 (表示当前授权相对前 个授权的变化量); 步骤 107 中的 HARQ-ACK信息承载在 E-HICH 信道上, 是对接收数据是否正确的反馈信息。

第二, TS25.212规定的码道集合:

首先给出扩频因子 ( spreading factors, SF ) 的 4既念:

扩频因子 ( SF ) 是扩频码序列的长度, 即扩频码序列中元素的 个数。 比如一个扩频码为 ( 1,1,-1,-1,-1,-1,1,1 ), 那么其扩频因子为 该序列的长度 8。

TS25.212规定的码道集合如下:

{SF256, SF128, SF64, SF32, SF16, SF8, SF4, 2xSF4, 2xSF2, 2xSF2+2xSF4} ,

对应的调制方式包括双相移相键控( 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 BPSK)、 4 脉冲振幅调制 ( Pulse Amplitude Modulation, PAM ) 和 8PAM, 其中, 4PAM和 8PAM只用于 2xSF2+2xSF4, 也即速率匹酉己 过程输出序列的比特数目 N e , data 的全集为 {N 256? Ni 2 8, N 64 , N 3 2j Ni6, N 8 , N 4 , 2xN 4 , 2xN 2 , 2xN 2 +2xN 4 , 2xM 2 +2xM 4 , 2xL 2 +2xL 4 }, 其中, N 表示 BPSK调制方式, M表示 4PAM调制方式, L表示 8PAM调制 方式。

第三, TS25.213规定的 E-DPDCH各个码道使用的扩频码: TS25.213规定的 E-DPDCH各个码道使用的扩频码如表一所示: 表一 E-DPDCH码道指配

其中,扩频码 C ch X Y 的下标 X表示扩频因子, Y表示码道编号。 第四、 码片置零操作:

码片置零操作为解决可变带宽 UMTS课题中窄滤波方案导致的 符号间干扰大, 不适合用于高速数据传输问题而提出的一个解 决方 案, 即每 F 个码片信号保留一个信号, 其它信号置零, 以消除信号 间干扰, 其中, F 表示带宽伸缩因子。 但是该方案会带来一个新的 问题, 即导致一部分码道相同, 进而降低了可用码道数。

示例性的, 如图 3所示, 为 F=2时的码片置零操作导致的码道 减少示意图。 在该图中, 左侧为码片置零操作前的码树结构示意图, 右侧为码片置零操作后的码树结构示意图, 由右侧结果可以看出, 由于每 2 个码片信号中有 1 个信号置零, 导致扩频码 C W分支的 码道与扩频码 C ch , 2 ,。分支的码道相同, 为了防止相同码道无法区分 的情况发生, 可以令扩频码 C W分支的码道不可用, 也即 F=2 时 只能使用一半的码道, 降低了可用码道数。

或者, 如图 4所示, 为 F=4时的码片置零操作导致的码道减少 示意图。 在该图中, 左侧为码片置零操作前的码树结构示意图, 右 侧为码片置零操作后的码树结构示意图, 由右侧结果可以看出, 由 于每 4个码片信号中有 3个信号置零, 导致扩频码 、 C ch , 4 , 2 、 (^!^^分支的码道均与扩频码 C cM , Q 分支的码道相同, 为了防止相同 码道无法区分的情况发生, 可以令扩频码 C ch ,4,l 、 C ch ,4, 2 、 C ch , 4 ,3 分支的码道均不可用, 也即 F=4 时只能使用 1/4 的码道, 降低了可 用码道数。

同理, F = 8 , 16 2 κ时的码片操作导致的码道减少情况的分析 与 F=2时或 F=4时的分析类似, 此处不再——列举。 码片置零操作 使得仅有 1/F的码道可用, 大大降低了可用码道数。

进而, 结合表一所示的 TS25.213规定的 E-DPDCH各个码道使 用的扩频码, 将产生如下问题:

在 F=2时 ,

当 N max-dpdc h =0时, {2xSF2, 2xSF2+2xSF4}将不可用;

当 N max-dpdch =1 时,所有组合均不可用,即此时无法支持 E-DCH 传输, 因为其扩频码超过了允许的范围, 若强行使用将和控制信道 相互干扰。

在 N=4时 ,

当 N max-dpdch =0或 1 时, 所有组合均不可用, 即此时无法支持 E-DCH传输, 因为其扩频码超过了允许的范围, 若强行使用将和控 制信道相互干扰。

因此, 在可变带宽码片置零操作的情况下, 降低了上行传输效 率。

第五、 物理层 HARQ功能 /速率匹配:

如图 2 所示, 在 HSUPA 编码复用的过程中, 需要进行物理层 HARQ功能 /速率匹配, 即对信道编码的输出序列进行处理, 将数目 匹配为将其要映射的物理信道对应的总比特数 目 。

现有的速率匹配过程在协议 TS25.212 中有佯细描述,此处不再 赘述。 该过程可以用 g(*)表示如下:

输出序列 = g (输入序列; N e , data , 其它参数) 函数 ( 1 ) 其中, g(*)表示根据 *确定输出序列的过程, N e , data 表示本次匹 配过程输出序列的比特数目 , 也就是物理信道能承载的总比特数目 。 N e , data 是根据传输块长和其它一些给定的参数计 算出来, 可以用 f(*) 表示如下:

函数 ( 2 ) 其中, N e 表示传输块经过信道编码后的比特数目 , f(*)表示根 据 *确 定 N e , data 的 过程 , 具体 的 操作 在 例 如 3GPP 协议 TS25.212V11.4.0 的 4.8.4.1 章节中有佯细描述, 此处不再赞述。 其 它参数包括 SET0, 极限打孔参数 PL n n ax 等。 SET0 为网絡侧可以 配置的参数, 它是上述协议 TS25.212 中定义的 N e , data 全集的一个子 集。

需要说明的是, 确定 N e , data 的过程实质上同时也确定了调制方 式 ( BPSK, 4PAM或 8PAM )、 物理信道码道数目 P ( 1, 2或 4 )、 每 个码道的扩频因子 SF P ( 2, 4, ...,2 k , ..., 256 ), 也即 N e , data 可以表 征调制方式 ( BPSK, 4PAM或 8PAM)、 物理信道码道数目 P ( 1 , 2 或 4)、 每个码道的扩频因子 SF P ( 2, 4, 2 k , ..., 256 )。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码道选取装置 300, 具体如图 5 所示, 所述码道选取装置 500包括:第一获取单元 501、第一确定单元 502、 第二获取单元 503、 第二确定单元 504。

所述第一获取单元 501, 用于获取带宽伸缩因子以及信道编码 的第一序列的比特数目 。

所述第一确定单元 502, 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获取单元 501 获取 的所述带宽伸缩因子、 所述信道编码的第一序列的比特数目 以及预 先配置的第一集合, 确定第二序列的第一比特数目 , 其中, 所述第 二序列为根据所述带宽伸缩因子对所述信道编 码的第一序列进行速 率匹配后的输出序列。

所述第二获取单元 503, 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确定单元 502 确定 的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一比特数目 , 获取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一信息, 其中, 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二序列对应的至少一 个物理信道码 道中每个码道的第一扩频因子。

所述第二确定单元 504 , 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获取单元 503 获取 的所述每个码道的第一扩频因子以及所述带宽 伸缩因子, 确定所述 每个码道对应的扩频码。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二确定单元 504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每个码道的第一扩频因子以及所述带 宽伸缩因子, 确 定所述每个码道对应的扩频码, 其中, 所述扩频码由扩频因子和码 道编号决定;

所述扩频码的扩频因子为所述每个码道的第一 扩频因子与所述 带宽伸缩因子的乘积。

优选的, 所述码道编号可以为:

若 SF ' > 4 , Y= SF /4;

若 SF ' < 4 , Y= SF 12;

其中, SF ' 表示所述第一扩频因子, Y表示所述码道编号。 进一步的, 如图 6所示, 所述码道选取装置 500还可以包括判 断单元 505、 更新单元 506。

所述判断单元 505 , 用于在所述第二获取单元 503 根据所述第 二序列的第一比特数目 , 获取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一信息之前, 判断 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一比特数目是否小于第一预 设门限, 其中, 所述 第一预设门限对应的扩频因子与所述带宽伸缩 因子的乘积不大于 256。

若所述判断单元 505判断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一比特数目小于所 述第一预设门限, 所述更新单元 506 将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一比特数 目更新为所述第一预设门限。

可选的, 如图 7所示, 所述码道选取装置 500还可以包括: 第 三获取单元 507、 判断单元 505、 第三确定单元 508、 第四获取单元 509、 第四确定单元 5 10、 执行单元 5 1 1。

所述第三获取单元 507 , 用于在所述第二获取单元 503 根据所 述第二序列的第一比特数目 , 获取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一信息之前, 根据所述带宽伸缩因子, 获取第一预设门限, 其中, 若所述带宽伸 缩因子等于 2 , 所述第一预设门限配置为扩频因子为不小于 2 时对 应的比特数目 。

所述判断单元 505 , 用于判断所述第三获取单元 507 获取的所 述第二序列的第一比特数目是否小于所述第一 预设门限。

所述第三确定单元 508 , 用于若所述判断单元 505 判断所述第 二序列的第一比特数目 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门限, 根据所述信道编码 的第一序列的比特数目 以及预先配置的第二集合, 确定第二序列的 第二比特数目 。

所述第四获取单元 509 , 用于根据所述第三确定单元 508 确定 的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二比特数目 , 获取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二信息, 其中, 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第二序列对应的至少一 个物理信道码 道中每个码道的扩频因子。

所述第四确定单元 5 1 0 , 用于根据所述第四获取单元 509 获取 的所述每个码道的扩频因子, 确定所述每个码道对应的扩频码。

所述执行单元 5 1 1 , 用于若所述判断单元 505 判断所述第二序 列的第二比特数目不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门限, 执行根据所述第二序 列的第一比特数目 , 获取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一信息的步骤。

优选的, 若所述带宽伸缩因子大于 2 , 所述第一预设门限配置 为扩频因子大于 2时对应的比特数目 。

可选的, 如图 6所示, 所述码道选取装置 500还可以包括: 判 断单元 505、 更新单元 506。

所述判断单元 505 , 用于在所述第一获取单元 50 1 获取所述获 取带宽伸缩因子以及信道编码的第一序列的比 特数目之后, 所述第 一确定单元 502 根据所述带宽伸缩因子、 所述信道编码的第一序列 的比特数目 以及预先配置的第一集合, 确定第二序列的第一比特数 目之前, 判断所述第一序列的比特数目是否小于第二预 设门限, 其 中, 根据所述带宽伸缩因子以及所述第二预设门限 确定的第一扩频 因子与所述带宽伸缩因子的乘积不大于 256。 所述更新单元 506 , 用于若所述判断单元 505 判断所述第一序 列的比特数目小于所述第二预设门限, 将所述第一序列的比特数目 更新为所述第二预设门限。

可选的, 如图 7所示, 所述码道选取装置 500 可以还包括: 第 三获取单元 507、 判断单元 505、 第三确定单元 508、 第四获取单元 509。 第四确定单元 5 10、 执行单元 5 1 1。

所述第三获取单元 507 , 用于在所述第一获取单元 501 获取所 述获取带宽伸缩因子以及信道编码的第一序列 的比特数目之后, 所 述第一确定单元 502 根据所述带宽伸缩因子、 所述信道编码的第一 序列的比特数目 以及预先配置的第一集合, 确定第二序列的第一比 特数目之前, 根据所述带宽伸缩因子, 获取第二预设门限, 其中, 若带宽伸缩因子等于 2 , 根据所述第二预设门限与预先配置的第一 集合确定的扩频因子不小于 2

所述判断单元 505 , 用于判断所述第一序列的比特数目是否小 于所述第二预设门限

所述第三确定单元 508 , 用于若所述判断单元 505 判断所述第 一序列的比特数目 小于所述第二预设门限, 根据所述信道编码的第 一序列的比特数目 以及预先配置的第二集合, 确定第二序列的第二 比特数目 。

所述第四获取单元 509 , 用于根据所述第三确定单元 508 确定 的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二比特数目 , 获取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二信息, 其中, 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第二序列对应的至少一 个物理信道码 道中每个码道的扩频因子。

所述第四确定单元 5 10 , 用于根据所述第四获取单元 509 获取 的所述每个码道的扩频因子, 确定所述每个码道对应的扩频码。

所述执行单元 5 1 1 , 用于若所述判断单元 505 判断所述第一序 列的比特数目不小于所述第二预设门限, 执行根据所述带宽伸缩因 子、 所述信道编码的第一序列的比特数目以及预先 配置的第一集合, 确定第二序列的第一比特数目的步骤。 优选的, 若所述带宽伸缩因子大于 2 , 根据所述第二预设门限 与预先配置的第一集合确定的扩频因子大于 2。

进一步的, 所述第一信息具体还可以包括:

所述第二序列的调制方式或者所述第二序列对 应的物理信道码 道数目 。

进一步的, 如图 8所示, 所述码道选取装置 500还可以包括: 第五确定单元 5 12、 分段单元 513。

所述第五确定单元 512 , 用于根据所述调制方式、 所述每个码 道的第一扩频因子以及所述带宽伸缩因子, 确定所述每个码道的比 特数目 。

所述分段单元 5 13 , 用于根据所述第五确定单元 512 确定的所 述每个码道的比特数目 以及所述第一信息中包含的所述物理信道码 道数目 , 对所述第二序列进行物理信道分段。

优选的, 所述第五确定单元 512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调制方式、 所述每个码道的第一扩频因子、 所述带宽 伸缩因子以及如下公式, 确定所述每个码道的比特数目:

U(P)=每符号比特数 X (每传输时间间隔 TTI码片数 / (第 P码 道的第一扩频因子 X带宽伸缩因子))

其中, U(P)表示第 P码道的比特数目 , 所述每符号比特数由所 述调制方式确定, 每 TTI码片数为预设固定值。

具体的, 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二比特数目等于所述第二序 列的第 一比特数目除以所述带宽伸缩因子的商。

具体的, 通过所述码道选取装置进行码道选取的方法可 参考下 述实施例三或实施例五的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在此暂不阐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码道选取装置, 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获 取带宽伸缩因子以及信道编码的第一序列的比 特数目 ; 第一确定单 元根据所述第一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带宽伸缩 因子、 所述信道编码 的第一序列的比特数目 以及预先配置的第一集合, 确定第二序列的 第一比特数目 , 其中, 所述第二序列为根据所述带宽伸缩因子对所 述信道编码的第一序列进行速率匹配后的输出 序列; 第二获取单元 根据所述第一确定单元确定的所述第二序列的 第一比特数目 , 获取 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一信息, 其中, 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二序列 对应的至少一个物理信道码道中每个码道的第 一扩频因子; 第二确 定单元根据所述第二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每个 码道的第一扩频因子 以及所述带宽伸缩因子, 确定所述每个码道对应的扩频码。 基于本 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码道选取装置, 因为该装置结合带宽伸缩因子确 定每个码道的扩频码, 使得在可变带宽码片置零操作下, 在使用

TS25.213 中规定的 E-DPDCH各个码道的扩频码进行码道选择时, 可选码道均在允许码道范围内, 进而 UE能够支持 E-DCH传输, 提 高了可变带宽码片置零操作下的上行传输效率 。 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码道选取装置 900 , 具体如图 9 所示, 所述装置 900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 901、 第一确定单元 902、 第二获 取单元 903、 第二确定单元 904。

所述第一获取单元 901 , 用于获取带宽伸缩因子、 第一集合以 及信道编码的第一序列的比特数目 , 其中, 所述第一集合为与所述 带宽伸缩因子相对应的第二集合的子集。

所述第一确定单元 902 , 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获取单元 901 获取 的所述信道编码的第一序列的比特数目 以及所述第一集合, 确定第 二序列的比特数目 , 其中, 所述第二序列为对所述信道编码的第一 序列进行速率匹配后的输出序列。

所述第二获取单元 903 , 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确定单元 902 确定 的所述第二序列的比特数目 , 获取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一信息, 其中, 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二序列对应的至少一 个物理信道码道中每 个码道的扩频因子。

所述第二确定单元 904 , 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获取单元 903 获取 的所述每个码道的扩频因子以及所述带宽伸缩 因子, 确定所述每个 码道对应的扩频码。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一获取单元 901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带宽伸缩因子以及预先配置的第一对 应关系, 获取所 述第一集合, 其中, 所述第一对应关系中包含所述带宽伸缩因子与 所述第一集合的——对应关系;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一获取单元 901具体用于: 获取预先配置的所述第一集合, 其中, 所述第一集合是根据与 所述带宽伸缩因子相对应的第二集合预先配置 的。

优选的, 所述第二集合包括:

若所述带宽伸缩因子为 2, 所述第二集合为 {N 256 , N 128 , N 64 , N 32 , N 16 , N 8 , N 4 , 2xN 4 , 2xN 4 +2xN 8 , 2xM 4 +2xM 8 , 2xL 4 +2xL 8 } ; 或者

若所述带宽伸缩因子为 4, 所述第二集合为 { N 256 , N 128 , N 64 , N 32 , Ni6, N 8 , 2xN 8 , 2xN 8 +2xNi6, 2xM 8 +2xM 16 , 2xL 8 +2xL 16 }; 其中, N表示双相移相键控 BPSK调制方式, M表示 4脉冲振 幅调制 4PAM调制方式, L表示 8PAM调制方式。

进一步的, 所述第二确定单元 704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每个码道的扩频因子以及所述带宽伸 缩因子, 确定所 述每个码道对应的扩频码, 其中, 所述扩频码由所述扩频因子和码 道编号决定。

优选的, 所述码道编号为:

若 SF > 4F, Y=SF/4F;

若 SF < 4F, Y=SF/2F;

其中, SF表示所述扩频因子, Y表示所述码道编号, F表示所 述带宽伸缩因子。

具体的, 通过所述码道选取装置进行码道选取的方法可 参考下 述实施例四的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在此暂不阐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码道选取装置, 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获 取带宽伸缩因子、 第一集合以及信道编码的第一序列的比特数目 , 其中, 所述第一集合为与所述带宽伸缩因子相对应的 第二集合的子 集; 第一确定单元根据所述第一获取单元获取的所 述信道编码的第 一序列的比特数目 以及所述第一集合, 确定第二序列的比特数目 , 其中, 所述第二序列为对所述信道编码的第一序列进 行速率匹配后 的输出序列; 第二获取单元根据所述第一确定单元确定的所 述第二 序列的比特数目 , 获取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一信息, 其中, 所述第一 信息包括所述第二序列对应的至少一个物理信 道码道中每个码道的 扩频因子; 第二确定单元根据所述第二获取单元获取的所 述每个码 道的扩频因子以及所述带宽伸缩因子, 确定所述每个码道对应的扩 频码。 基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码道选取装置, 因为该装置通过根 据带宽伸缩因子修改协议 TS25.212 中定义的 N e , data 最大可选集合, 并且根据每个码道的扩频因子以及带宽伸缩因 子确定每个码道的扩 频码, 使得在可变带宽码片置零操作下, 根据各个码道的扩频码进 行码道选择时, 可选码道均在允许码道范围内, 进而 UE 能够支持 E-DCH传输, 提高了可变带宽码片置零操作下的上行传输效 率。 实施例三、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码道选取方法,具体如 图 10所示,包括:

1001、 码道选取装置获取带宽伸缩因子以及信道编码 的第一序 列的比特数目 。

具体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码道选取方法中, 码道选取装置 不仅获取信道编码的第一序列的比特数目 , 还获取窄带滤波过程中 的带宽伸缩因子 F。

需要说明的是, 所述第一序列中的 "第一" 与下述第二序列中 的 "第二" 都没有任何特殊的含义, 仅是指代两个不同的序列, 其 中, 所述第一序列为信道编码后的输出序列, 所述第二序列为对所 述信道编码后的输出序列进行速率匹配后的输 出序列。

1002、 码道选取装置根据所述带宽伸缩因子、 所述信道编码的 第一序列的比特数目 以及预先配置的第一集合, 确定第二序列的第 一比特数目 , 其中, 所述第二序列为根据所述带宽伸缩因子对所述 信道编码的第一序列进行速率匹配后的输出序 列。

具体的, 本发明实施例中, 码道选取装置在获取带宽伸缩因子 以及信道编码的第一序列的比特数目之后, 将根据所述带宽伸缩因 子、 所述信道编码的第一序列的比特数目以及预先 配置的第一集合, 确定第二序列的第一比特信息, 该过程可以用 f(*)表示如下:

N e , data = f(F N e , 其它参数) 函数( 3 ) 其中, f(*)表示根据 *确定 N e , data 的过程, 根据 F 和 N e 得到的

N e , data 表示第二序列的第一比特信息, N e 表示传输块经过信道编码 后的比特数目 , 也即第一序列的比特数目 , F 表示带宽伸缩因子, 其它参数与函数 ( 2 ) 的定义相同, 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 函数 ( 3 ) 中的其它参数中所包含的 SET0为预 先配置的第一集合,该第一集合为协议 TS25.212 中定义的 N e , data 的 全集的一个子集。

需要说明的是,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二序列的第一比特数目 中 "第一" 没有任何特殊的含义, 仅是为了区别于下述的第二序列的 第二比特数目 。根据函数( 3 )获取的第二序列的第一比特数目 N e , data 并非所述第二序列的真实长度, 而是一个中间过程量, 而第二序列 的第二比特数目为所述第二序列的真实比特数 目 , 其中, 所述第二 序列的第二比特数目 =第二序列的第一比特数目 /带宽伸缩因子。

而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码道选取方法, 函数( 1 )表示的速 率匹配过程 g(*)应修正如下:

输出序列 = g (输入序列; N e , data /F ,其它参数) 函数( 4 ) 需要说明的是, 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在确定

N e , data 的过程中, 仅是将原来的输入参数 N e 修改为 F x N e , 极大的 复用了现有的编码过程, 尤其是速率匹配过程。

1003、 码道选取装置根据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一比特数 目 , 获取 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一信息, 其中, 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二序列 对应的至少一个物理信道码道中每个码道的第 一扩频因子。 具体的, 如上所述, 确定 N e , data 的过程实质上同时也确定了调 制方式( BPSK , 4PAM或 8PAM )、 物理信道码道数目 P ( 1 , 2或 4 )、 每个码道的扩频因子 SF P ( 2 , 4 , ... ,2 k , ... , 256 ) , 因此码道选取装 置可以根据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一比特数目 , 获取所述第二序列的第 一信息, 该第一信息可以包括所述第二序列对应的至少 一个物理信 道码道中每个码道的第一扩频因子。

当然, 所述码道选取装置获取的第二序列的第一信息 还可以是 其它, 比如所述第二序列的调制方式、 所述第二序列对应的物理信 道码道数目 , 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示例性的, 若步骤 1002 中确定的第 j 个传输块的 N e , data , 即 N e , data ,j = 1920=N 4 , 则码道选取装置获取的第 j个传输块对应的第二 序列的第一信息可以包括: 所述第二序列的调制方式为 BPSK 调制 方式、 所述第二序列对应的物理信道码道数目为 1 个, 码道的第一 扩频因子为 4。

1004、 码道选取装置根据所述每个码道的第一扩频因 子以及所 述带宽伸缩因子, 确定所述每个码道对应的扩频码。

具体的, 本发明实施例中, 在所述码道选取装置根据所述第二 序列的第一比特数目 , 获取所述第二序列对应的至少一个物理信道 码道中每个码道的第一扩频因子之后, 将根据所述每个码道的第一 扩频因子以及所述带宽伸缩因子, 确定所述每个码道对应的扩频码, 具体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实现:

码道选取装置根据所述每个码道的第一扩频因 子以及所述带宽 伸缩因子, 确定所述每个码道对应的扩频码, 其中, 所述扩频码由 扩频因子和码道编号决定。

所述扩频因子为所述每个码道的第一扩频因子 与所述带宽伸缩 因子的乘积;

所述码道编号为:

若 SF ' > 4 , Y= SF /4; 若 SF ' < 4 , Y= SF 12;

其中, SF ' 表示所述第一扩频因子, Υ表示所述码道编号。 即, 在进行物理信道映射时, 第 P码道对应的扩频因子用 SF P ' x F替代, 码道编号不变, SF P ' 为步骤 1002 中确定的 N e , data 对应的 第 P码道的扩频因子。

需要说明的是, 所述扩频码为由 walsh序列生成的一个码字, 具体生成规则在 3GPP协议 TS25.213 的 4.3. 1.1 中有佯细描述,扩频 码可以用如图 2或图 3左侧所示的码树定义, 规则如下:

C ch l,0 = 1

C ),o c c

c , —c „ c

c c —c „, 这里提供 种 E-DPDCH的码道指配表如表二所示:

示例性的, 假设 F=2, 现有技术中, 若 F=2, 则当 N max-dpdch =0 时, {2xSF2, 2xSF2+2xSF4}将不可用; 本发明实施例中, 对于第一 扩频因子为 2的码道, 扩频码为 结合图 3的分析可 知, 该扩频码对应的码道在可变带宽码片置零操作 下仍可用, 进而 若 F=2, 贝 1 J当 N max-dpdc h =0时, {2xSF2, 2xSF2+2xSF4}可用; 同理可 知, 若 F=2, 当 N max-dpdc h =1 时, 所有组合也均可用; 在 N=4 时, 当 N max-dpdch =0或 1 时, 所有组合也均可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码道选取方法, 该方法中码道选取装置 不仅获取信道编码的第一序列的比特数目 , 还获取带宽伸缩因子, 并根据所述带宽伸缩因子、 所述信道编码的第一序列的比特数目 以 及预先配置的第一集合, 共同确定第二序列的第一比特数目 , 根据 所述第一比特数目 , 获取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一信息, 所述第一信息 包括所述第二序列对应的至少一个物理信道码 道中每个码道的第一 扩频因子; 最后根据所述每个码道的第一扩频因子以及所 述带宽伸 缩因子, 共同确定所述每个码道对应的扩频码。 基于本发明实施例 提供的上述方案, 因为本发明中结合带宽伸缩因子确定每个码道 的 扩频码, 使得在可变带宽码片置零操作下, 在使用 TS25.213 中规定 的 E-DPDCH各个码道的扩频码进行码道选择时,可 码道均在允许 码道范围内, 进而 UE能够支持 E-DCH传输, 提高了可变带宽码片 置零操作下的上行传输效率。 实施例四、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码道选取方法,具体如 图 11所示,包括: 1101、 码道选取装置获取带宽伸缩因子、 第一集合以及信道编 码的第一序列的比特数目 , 其中, 所述第一集合为与所述带宽伸缩 因子相对应的第二集合的子集。

需要说明的是, 本发明实施例中获取的第一集合为与所述带宽 伸缩因子相对应的第二集合的子集, 该第二集合可能是预先配置的 码道全集, 也可能是码道全集的一个子集, 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 具体限定, 假设预先配置的码道全集为第三集合, 该第三集合与

TS25.212规定的码道集合并不相同, 因为该第三集合中包含与带宽 伸缩因子相对应的第二集合。

示例性的, 若带宽伸缩因子 F=2, 第三集合可以为 {N 256 , N 128 , N 64 , N 32 , N 16 , N 8 , N 4 , 2xN 4 , 2xN 4 +2xN 8 , 2xM 4 +2xM 8 , 2xL 4 +2xL 8 } , 其中, 该第三集合中包含与带宽伸缩因子 2对应的第二集合 {N 256 , N 128 , N 64 , N 32 , Ni6, N 8 , N 4 , 2xN 4 , 2xN 4 +2xN 8 , 2xM 4 +2xM 8 , 2xL 4 +2xL 8 }, 此时第二集合与第三集合相同, 而第一集合可以配置 为该第二集合的一个可选子集;

若所述带宽伸缩因子 F=4, 第三集合可以为 { N 256 , N 128 , N 64 , N 32 , N 16 , N 8 , 2xN 8 , 2xN 8 +2xN 16 , 2xM 8 +2xM 16 , 2xL 8 +2xL 16 } , 其中, 该第三集合中包含与带宽伸缩因子 4对应的第二集合 { N 256 , N 128 , N 64 , Ν 32 , Νΐ6 , Ν 8 , 2χΝ 8 , 2χΝ 8 +2χΝ 16 , 2χΜ 8 +2χΜ 16 , 2xL 8 +2xL 16 }, 此时第二集合与第三集合相同, 而第一集合可以配置 为该第二集合的一个可选子集;

若带宽伸缩因子 F=2, 第三集合还可以为 {N 256 , N 128 , N 64 , N 32 , N 16 , N 8 , N 4 , 2xN 4 , 2xN 4 +2xN 8 , 2xM 4 +2xM 8 , 2xL 4 +2xL 8 , N 8 , 2xN 8 , 2xN 8 +2xN 16 , 2xM 8 +2xM 16 , 2xL 8 +2xL 16 , 2xN 2 , 2xN 2 +2xN 4 , 2xM 2 +2xM 4 , 2xL 2 +2xL 4 }, 其中, 该第三集合中包含与带宽伸缩因子 2对应的第二集合 {N 256 ,N 128 ,N 6 4,N 32 ,N 16 ,N 8 , N4,2xN4,2xN 4 +2xN 8 , 2xM 4 +2xM 8 , 2xL 4 +2xL 8 }, 此时, 第二集合为第三集合的一个子集, 而第一集合可以配置为该第二集合的一个可选 子集;

若带宽伸缩因子 F=4, 第三集合还可以为 {N 256 , N 128 , N 64 , N 32 , N 16 , N 8 , N 4 , 2xN 4 , 2xN 4 +2xN 8 , 2xM 4 +2xM 8 , 2xL 4 +2xL 8 , N 8 , 2xN 8 , 2xN 8 +2xN 16 , 2xM 8 +2xM 16 , 2xL 8 +2xL 16 , 2xN 2 , 2xN 2 +2xN 4 , 2xM 2 +2xM 4 , 2xL 2 +2xL 4 }, 其中, 该第三集合中包含与带宽伸缩因子 4对应的第二集合{ N 256 ,N 128 ,N 64 ,N 32 ,N 16 ,N 8 , 2xN 8 , 2xN 8 +2xN 16 , 2xM 8 +2xM 16 , 2xL 8 +2xL 16 }, 此时, 第二集合为第三集合的一个子集, 而第一集合可以配置为该第二集合的一个可选 子集。 当然, 对于不同的带宽伸缩因子, 与带宽伸缩因子相对应的第 二集合可能并不相同, 而获取的第一集合为第二集合的子集, 因此 获取的第一集合可能并不相同, 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具体的, 本发明实施例中, 码道选取装置获取的第一集合可以 是直接配置的, 也可以是根据带宽伸缩因子获取的, 本发明实施例 不作具体限定, 即:

所述获取第一集合, 包括:

根据所述带宽伸缩因子以及预先配置的第一对 应关系, 获取所 述第一集合, 其中, 所述第一对应关系中包含所述带宽伸缩因子与 所述第一集合的——对应关系。

示例性的, 假设码道选取装置中预先配置了如表三所示的 第一 对应关系表:

则若码道选取装置获取的带宽伸缩因子为 2 , 则可以根据表三, 获取第一集合为 { N 4 , 2xN 4 , 2xN 4 +2xN 8 } .

需要说明的是, 表三所示的对应关系仅是其中的一个示例, 当 然所述第一集合的具体取值可以为其他组合, 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 作具体限定。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获取第一集合, 包括:

获取预先配置的所述第一集合, 其中, 所述第一集合是根据与 所述带宽伸缩因子相对应的第二集合预先配置 的。

需要说明的是, 本发明仅是示例性的给出两种可能的获取第一 集合的方法, 当然, 还可能存在其它可能的获取第一集合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由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集合可知, 在 F=2时, UMTS支持 的最大速率 2xL 4 +2xL 8 为现有技术中可变带宽码片置零操作下 F=2 时可支持的最大速率 2xN 4 的 9/2倍, 因此使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 一集合, 可以在保证支持 E-DCH传输的前提下, 提高传输速率。

1102、 码道选取装置根据所述信道编码的第一序列的 比特数目 以及所述第一集合, 确定第二序列的比特数目 , 其中, 所述第二序 列为对所述信道编码的第一序列进行速率匹配 后的输出序列。

具体的, 本发明实施例中, 码道选取装置可以根据所述信道编 码的第一序列的比特数目以及所述第一集合、 结合函数 ( 2) 确定所 述第二序列的比特数目 。 其中, 函数( 2 ) 中的其它参数包括的 SET0 不再是协议 TS25.212 中定义的 N e , data 全集的一个子集, 而是与带宽 伸缩因子相对应的第二集合的一个子集。

示例性的, 如步骤 601所述, 若 F=2, SETO可以为 {N 256 , N 128 , N 64 , N 32 , Ni6, N 8 , N 4 , 2xN 4 , 2xN 4 +2xN 8 , 2xM 4 +2xM 8 , 2xL 4 +2xL 8 } 的一个子集;

若 F=4, SETO可以为 { N 256 ' Ni 2 8 ? N 64 ■> N 32 , Ni6 ? Νδ■> χΝδ■> 2xN 8 +2xNi6, 2xM 8 +2xM 16 , 2xL 8 +2xL 16 }的一个子集。

1103、 码道选取装置根据所述第二序列的比特数目 , 获取第二 序列的第一信息, 其中, 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二序列对应的至 少一个物理信道码道中每个码道的扩频因子。

具体的, 如上所述, 确定 N e , data 的过程实质上同时也确定了调 制方式( BPSK, 4PAM或 8PAM )、 物理信道码道数目 P ( 1 , 2或 4 )、 每个码道的扩频因子 SF P ( 2, 4, ...,2 k , ..., 256 ), 因此码道选取装 置可以根据所述第二序列的比特数目 , 获取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一信 息, 该第一信息可以包括所述第二序列对应的至少 一个物理信道码 道中每个码道的扩频因子。

当然, 所述码道选取装置获取的第二序列的第一信息 还可以是 其它, 比如所述第二序列的调制方式、 所述第二序列对应的物理信 道码道数目 , 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示例性的, 若步骤 1102 中确定的第 j 个传输块的 N e , data , 即 N e , data ,j = 1920=N 4 , 则码道选取装置获取的第 j个传输块对应的第二 序列的第一信息可以包括: 所述第二序列的调制方式为 BPSK 调制 方式、 所述第二序列对应的物理信道码道数目为 1 个, 码道的扩频 因子为 4。

1 104、 码道选取装置根据所述每个码道的扩频因子以 及所述带 宽伸缩因子, 确定所述每个码道对应的扩频码。

具体的, 本发明实施例中, 码道选取装置根据所述第二序列的 比特数目 , 获取第二序列对应的至少一个物理信道码道中 每个码道 的扩频因子之后, 将根据所述每个码道的扩频因子以及所述带宽 伸 缩因子, 确定所述每个码道对应的扩频码, 具体可以通过如下方式 实现:

根据所述每个码道的扩频因子以及所述带宽伸 缩因子, 确定所 述每个码道对应的扩频码, 其中, 所述扩频码由所述扩频因子和码 道编号决定;

所述码道编号为:

若 SF > 4F , Y=SF/(4F); 若 SF < 4F , Y=SF/(2F);

其中, SF表示所述扩频因子, Y表示所述码道编号, F表示所 述带宽伸缩因子。

关于扩频码的相关描述可参考实施例一步骤 504 的描述, 本发 明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这里提供一种 E-DPDCH的码道指配表如表四所示:

表四 E-DPDCH码道指配

根据上述提供的 F=2时的第二集合 {N 256 , N 128 ' N 64 ■> N 32 , N

N 8 , N 4 , 2xN 4 , 2xN 4 +2xN 8 , 2xM 4 +2xM 8 , 2xL 4 +2xL 8 } , 结合可变 带宽码片置零操作的规则分析可知, 当 N ma pdch =0或 1 时, 所有组 合均可用。 同理, 根据上述提供的 F=4时的第二集合 { N 256 , N 128 , N 64 , N 32 , Ni6, N 8 , 2xN 8 , 2xN 8 +2xN 16 , 2xM 8 +2xM 16 , 2xL 8 +2xL 16 } , 结合可变带宽码片置零操作的规则分析可知, 当 N max dch =0或 1时, 所有组合均可用。

示例性的, 假设 F=4, N e ,data=2xN 8 , 则第二序列包含的 2个码 道中每个码道的扩频因子均为 8 , 2 个码道分别如表四 中 的 E-DPDCHi 和 E-DPDCH 2 , E-DPDCHi 对应的扩频码 C ch , SF , SF/2F = C ch , 8 ,!; E-DPDCH 2 对应的扩频码 Cch w 结合图 4的分析可 知,Ε-DPDCHi对应的扩频码(^!^^和 E-DPDCH 2 对应的扩频码 均可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码道选取方法, 该方法中码道选取装置 不仅获取带宽伸缩因子以及信道编码的第一序 列的比特数目 , 还获 取第一集合, 该第一集合为与所述带宽伸缩因子相对应的第 二集合 的子集, 进而根据所述信道编码的第一序列的比特数目 以及所述第 一集合, 确定所述第二序列的比特数目 , 根据所述第二序列的比特 数目 , 获取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一信息, 其中, 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 述第二序列对应的至少一个物理信道码道中每 个码道的扩频因子; 最后根据所述每个码道的扩频因子以及所述带 宽伸缩因子, 确定所 述每个码道对应的扩频码。 基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方案, 通 过根据带宽伸缩因子修改协议 TS25.212中定义的 N e , data 最大可选集 合, 并且根据每个码道的扩频因子以及带宽伸缩因 子确定每个码道 的扩频码, 使得在可变带宽码片置零操作下, 根据各个码道的扩频 码进行码道选择时, 可选码道均在允许码道范围内, 进而 UE 能够 支持 E-DCH传输,提高了可变带宽码片置零操作下的 行传输效率。 实施例五、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码道选取方法,具体如 图 12所示,包括:

1201、 码道选取装置码道选取装置获取带宽伸缩因子 以及信道 编码的第一序列的比特数目 。

具体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码道选取方法中, 码道选取装置 不仅获取信道编码的第一序列的比特数目 , 还获取窄带滤波过程中 的带宽伸缩因子 F。

1202、 码道选取装置根据所述带宽伸缩因子、 所述信道编码的 第一序列的比特数目 以及预先配置的第一集合, 确定第二序列的第 一比特数目 , 其中, 所述第二序列为根据所述带宽伸缩因子对所述 信道编码的第一序列进行速率匹配后的输出序 列。

具体的, 码道选取装置根据所述带宽伸缩因子、 所述信道编码 的第一序列的比特数目 以及预先配置的第一集合, 确定第二序列的 第一比特数目的过程可参考实施例三步骤 1002的描述, 本发明实施 例在此不再赘述。

1203、 码道选取装置判断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一比特数 目是否小 于第一预设门限, 其中, 所述第一预设门限对应的扩频因子与所述 带宽伸缩因子的乘积不大于 256。

具体的, 在实施例三中, 在传输块长很小时, 选择到的 N e , data 可能为 N 256 , 对应第一扩频因子为 256 , 而根据实施例三的方法, 在进行物理信道映射, 其最终的码道号将为 C ch , 256 x F , 64 , 其扩频因子 为 256 x F , 这在处理中可能带来不便。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码道选 取装置还判断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一比特数目 N e , data 是否小于第一预 设门限 T 1 , 其中 T 1 对应的扩频因子与所述带宽伸缩因子的乘积不 大于 256。

若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一比特数目小于所述第一 预设门限, 执行 步骤 1204 ; 若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一比特数目不小于所述第 一预设门限, 执 行步骤 1205。

1204、若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一比特数目小于所 第一预设门限, 码道选取装置将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一比特数目 更新为所述第一预设 门限。

具体的, 若 N e , data < Tl, 则令 N e , data =Tl, 即将所述第二序列的 第一比特数目更新为所述第一预设门限。

示例性的, 4叚设 T1 = 120=N 64 , N e , data =60=N 128 , 由于 60< 120, 因此, 此时需要令 N e , data =120=N 64

需要说明的是, 如上所示, 确定 N e , data 的过程实质上同时也确 定了调制方式 ( BPSK, 4PAM或 8PAM)、 物理信道码道数目 P ( 1 , 2或 4)、 每个码道的扩频因子 SF P ( 2, 4, ...,2 k , ..., 256 ), 因此在 将第二序列的第一比特数目 更新为所述第一预设门限的同时, N e , data 对应的一些信息也更新为所述第一预设门 限对应的一些信息, 例如接上述示例,在令 N e , data =120=N 64 时, N e , data =60=N 128 对应的 {第 二序列的调制方式为 BPSK、第二序列对应的物理信道码道数目为 1、 第 二序 列 对应 的 第 一码道的扩 频 因 子 为 128} 同 时 更新 为 N e , data =120=N 64 对应的 {第二序列的调制方式为 BPSK、 第二序列对 应的物理信道码道数目为 1、 第二序列对应的第一码道的扩频因子 为 64}。

1205、 码道选取装置根据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一比特数 目 , 获取 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一信息, 其中, 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二序列 对应的至少一个物理信道码道中每个码道的第 一扩频因子。

具体的, 码道选取装置根据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一比特数 目 , 获 取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一信息的方法可参考实施 例三步骤 503 的描 述, 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1206、 码道选取装置根据所述每个码道的第一扩频因 子以及所 述带宽伸缩因子, 确定所述每个码道对应的扩频码。

具体的, 码道选取装置根据述每个码道的第一扩频因子 以及所 述带宽伸缩因子, 确定所述每个码道对应的扩频码的方法可参考 实 施例三步骤 1004的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码道选取方法, 具体如图 13 所示, 包括:

1301、 码道选取装置获取带宽伸缩因子以及信道编码 的第一序 列的比特数目 。

具体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码道选取方法中, 码道选取装置 不仅获取信道编码的第一序列的比特数目 , 还获取窄带滤波过程中 的带宽伸缩因子 F。

1302、 码道选取装置判断所述第一序列的比特数目是 否小于第 二预设门限, 其中, 根据所述带宽伸缩因子以及所述第二预设门限 确定的扩频因子与所述带宽伸缩因子的乘积不 大于 256。

具体的, 在实施例三中, 在传输块长很小时, 选择到的 N e , data 可能为 N 256 , 对应第一扩频因子为 256 , 而根据实施例三的方法, 在进行物理信道映射, 其最终的码道号将为 C ch , 256 x F , 64 , 其扩频因子 为 256 x F , 这在处理中可能带来不便。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码道选 取装置在获取信道编码的第一序列的比特数目 之后, 还判断所述第 一序列的比特数目 N e 是否小于第二预设门限 T2 , 其中, 根据 T2进 行选取的 N e , data =f(F T2 , 其它参数)对应的扩频因子与所述带宽伸 缩因子的乘积不大于 256。

若所述第一序列的比特数目小于所述第二预设 门限, 执行步骤 1303 ;

若所述第一序列的比特数目不小于所述第二预 设门限, 执行步 骤 1304。

1303、 若所述第一序列的比特数目 小于所述第二预设门限, 码 道选取装置将所述第一序列的比特数目更新为 所述第二预设门限。

具体的, 若 N e < T2 , 为了保证根据所述第一序列的比特数目 N e 以及所述带宽伸缩因子 F确定的扩频因子与所述带宽伸缩因子的 乘积不大于 256 , 此时需要令 N e =T2 , 此时 N e , data =f(F X T2, 其它参 数)。

1304、 码道选取装置根据所述带宽伸缩因子、 所述信道编码的 第一序列的比特数目 以及预先配置的第一集合, 确定第二序列的第 一比特数目 , 其中, 所述第二序列为根据所述带宽伸缩因子对所述 信道编码的第一序列进行速率匹配后的输出序 列。

具体的, 码道选取装置根据所述带宽伸缩因子、 所述信道编码 的第一序列的比特数目 以及预先配置的第一集合, 确定第二序列的 第一比特数目的过程可参考实施例三步骤 1002的描述, 本发明实施 例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 在 N e < T2时, 码道选取装置令 N e =T2 , 这种情 况下, 码道选取装置根据所述带宽伸缩因子、 所述信道编码的第一 序列的比特数目 N e 以及预先配置的第一集合, 确定的第二序列的第 一比特数目 N e , data 会增大。

示例性的, 假设 N e = 1000 , 根据函数 ( 3 ) 获取的 N e , data = 1920= N 4 , 若 T2= 1500 , 由于 1000 < 1500 , 因此需要令 N e = l 500 , 此时根 据函数 ( 3 ) 获取的 N e , data =3 1340= N 2 , 第二序列的第一比特数目会 增大。

1305、 码道选取装置根据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一比特数 目 , 获取 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一信息, 其中, 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二序列 对应的至少一个物理信道码道中每个码道的第 一扩频因子。

具体的, 码道选取装置根据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一比特数 目 , 获 取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一信息的方法可参考实施 例三步骤 1003 的描 述, 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1306、 码道选取装置根据所述每个码道的第一扩频因 子以及所 述带宽伸缩因子, 确定所述每个码道对应的扩频码。

具体的, 码道选取装置根据述每个码道的第一扩频因子 以及所 述带宽伸缩因子, 确定所述每个码道对应的扩频码的方法可参考 实 施例三步骤 1004的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码道选取方法, 具体如图 14 所示, 包括:

1401、 码道选取装置获取带宽伸缩因子以及信道编码 的第一序 列的比特数目 。

具体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码道选取方法中, 码道选取装置 不仅获取信道编码的第一序列的比特数目 , 还获取窄带滤波过程中 的带宽伸缩因子 F。

1402、 码道选取装置根据所述带宽伸缩因子、 所述信道编码的 第一序列的比特数目 以及预先配置的第一集合, 确定第二序列的第 一比特数目 , 其中, 所述第二序列为根据所述带宽伸缩因子对所述 信道编码的第一序列进行速率匹配后的输出序 列。

具体的, 码道选取装置根据所述带宽伸缩因子、 所述信道编码 的第一序列的比特数目 以及预先配置的第一集合, 确定第二序列的 第一比特数目的过程可参考实施例三步骤 1002的描述, 本发明实施 例在此不再赘述。

1403、 码道选取装置根据所述带宽伸缩因子, 获取第一预设门 限, 其中, 若所述带宽伸缩因子等于 2 , 所述第一预设门限配置为 扩频因子为不小于 2 时对应的比特数目 , 若所述带宽伸缩因子大于 2 , 所述第一预设门限配置为扩频因子大于 2时对应的比特数目 。

具体的, 本发明实施例中, 码道选取装置可以根据所述带宽伸 缩因子, 获取第一预设门限, 具体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实现:

码道选取装置中预先存储了带宽伸缩因子与第 一预设门限的对 应关系, 码道选取装置在获取带宽伸缩因子之后, 可以根据所述带 宽伸缩因子以及所述对应关系, 获取第一预设门限。

当然, 所述码道选取装置还可能直接获取预先配置的 所述第一 预设门限, 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其中, 根据带宽伸缩因子的不同, 第一预设门限的配置要求也 不同, 若所述带宽伸缩因子等于 2 , 所述第一预设门限配置为扩频 因子为不小于 2 时对应的比特数目 , 若所述带宽伸缩因子大于 2 , 所述第一预设门限配置为扩频因子大于 2时对应的比特数目 。

示例性的, 假设 F=2 , 第一预设门限可以配置为扩频因子为 2 时对应的比特数目; 假设 F > 2 , 第一预设门限可以配置为扩频因子 为 256时对应的比特数目 。

1404、 码道选取装置判断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一比特数 目是否小 于所述第一预设门限。

具体的, 码道选取装置判断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一比特数 目是否 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门限, 若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一比特数目小于所述 第一预设门限, 执行步骤 1405 ;

若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一比特数目不小于所述第 一预设门限, 执 行步骤 1408。

1405、若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一比特数目小于所 第一预设门限, 码道选取装置根据所述信道编码的第一序列的 比特数目 以及预先配 置的第二集合, 确定第二序列的第二比特数目 。

1406、 码道选取装置根据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二比特数 目 , 获取 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二信息, 其中, 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第二序列 对应的至少一个物理码道中每个码道的扩频因 子。

1407、 码道选取装置根据所述每个码道的扩频因子, 确定所述 每个码道对应的扩频码。

其中, 步骤 1405- 1407 为现有技术中获取信道编码的第一序列 的比特数目后, 确定每个码道对应的扩频码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 在此不再赘述。

或者, 可选的, 在执行完步骤 1406之后, 码道选取装置可以根 据所述每个码道的扩频因子和带宽伸缩因子, 确定所述每个码道对 应的扩频码, 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1408、 若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一比特数目不小于所述第 一预设门 限, 码道选取装置根据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一比特数 目 , 获取所述第 二序列的第一信息, 其中, 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二序列对应的 至少一个物理码道中每个码道的第一扩频因子 。

1409、 码道选取装置根据所述每个码道的第一扩频因 子以及所 述带宽伸缩因子, 确定所述每个码道对应的扩频码。

其中,步骤 1408和步骤 14014的相关描述可分别参考实施例三 步骤 1003和步骤 1004的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 本发明实施例中, 码道选取装置可能根据所述 第二序列的第一比特数目与第一预设门限的大 小关系, 选择不同的 确定每个码道对应的扩频码的方法, 进而使得确定的扩频码对应的 码道在可变带宽码片置零操作下仍可用。 可选的,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码道选取方法, 具体如图 15 所示, 包括:

1 501、 码道选取装置获取带宽伸缩因子以及信道编码 的第一序 列的比特数目 。

具体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码道选取方法中, 码道选取装置 不仅获取信道编码的第一序列的比特数目 , 还获取窄带滤波过程中 的带宽伸缩因子 F。

1 502、 码道选取装置根据所述带宽伸缩因子, 获取第二预设门 限, 其中, 若带宽伸缩因子等于 2 , 根据所述第二预设门限与预先 配置的第一集合确定的扩频因子不小于 2。

可选的, 若带宽伸缩因子大于 2 , 根据所述第二预设门限与预 先配置的第一集合确定的扩频因子大于 2。

具体的, 本发明实施例中, 码道选取装置可以根据所述带宽伸 缩因子, 获取第二预设门限, 具体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实现:

码道选取装置中预先存储了带宽伸缩因子与第 二预设门限的对 应关系, 码道选取装置在获取带宽伸缩因子之后, 可以根据所述带 宽伸缩因子以及所述对应关系, 获取第二预设门限。

其中, 根据带宽伸缩因子的不同, 第二预设门限的配置要求也 不同, 若所述带宽伸缩因子等于 2 , 根据所述第二预设门限与预先 配置的第一集合确定的扩频因子不小于 2 ; 若所述带宽伸缩因子大 于 2 , 根据所述第二预设门限与预先配置的第一集合 确定的扩频因 子大于 2。

示例性的, 假设 F=2 , 第二预设门限可以配置为: 根据所述第 二预设门限与预先配置的第一集合确定的扩频 因子为 2 ;假设 F > 2 , 第二预设门限可以配置为: 根据所述第二预设门限与预先配置的第 一集合确定的扩频因子为 256。

1 503、 码道选取装置判断所述第一序列的比特数目是 否小于所 述第二预设门限。

具体的, 码道选取装置判断所述第一序列的比特数目是 否小于 所述第二预设门限, 若所述第一序列的比特数目 小于所述第二预设 门限, 执行步骤 1504 ;

若所述第一序列的比特数目小于所述第二预设 门限, 执行步骤 1507。

1 504、 若所述第一序列的比特数目 小于所述第二预设门限, 码 道选取装置根据所述信道编码的第一序列的比 特数目 以及预先配置 的第二集合, 确定第二序列的第二比特数目 , 其中, 所述第二序列 为对所述信道编码的第一序列进行速率匹配后 的输出序列。

1 505、 码道选取装置根据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二比特数 目 , 获取 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二信息, 其中, 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第二序列 对应的至少一个物理信道码道中每个码道的扩 频因子。

1 506、 码道选取装置根据所述每个码道的扩频因子, 确定所述 每个码道对应的扩频码。

其中, 步骤 1 504- 1 506 为现有技术中获取信道编码的第一序列 的比特数目后, 确定每个码道对应的扩频码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 在此不再赘述。

或者, 可选的, 在执行完步骤 1505之后, 码道选取装置可以根 据所述每个码道的扩频因子和带宽伸缩因子, 确定所述每个码道对 应的扩频码, 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1 507、 若所述第一序列比特数目不小于所述第二预设 门限, 码 道选取装置根据所述带宽伸缩因子、 所述信道编码的第一序列的比 特数目以及预先配置的第一集合, 确定第二序列的第一比特数目 。

1 508、 码道选取装置根据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一比特数 目 , 获取 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一信息, 其中, 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二序列 对应的至少一个物理码道中每个码道的第一扩 频因子。

1 509、 码道选取装置根据所述每个码道的第一扩频因 子以及所 述带宽伸缩因子, 确定所述每个码道对应的扩频码。

其中, 步骤 1 507- 1509 的相关描述可分别参考实施例一步骤 1002- 1004的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 本发明实施例中, 码道选取装置可能根据所述 第一序列的比特数目与第二预设门限的大小关 系, 选择不同的确定 每个码道对应的扩频码的方法, 进而使得确定的扩频码对应的码道 在可变带宽码片置零操作下仍可用。 进一步的, 所述第一信息还可以包括:

所述第二序列的调制方式、 所述第二序列对应的物理信道码道 数目 。

具体的, 如步骤 1002 中所述, 所述第一信息还可以包括所述第 二序列的调制方式、 所述第二序列对应的物理信道码道数目 , 本发 明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调制方式、 所述每个码道的第一扩频因子以及所述带 宽伸缩因子, 确定所述每个码道的比特数目 。

根据所述每个码道的比特数目 以及所述物理信道码道数目 , 对 所述第二序列进行物理信道分段。

具体的, 如图 2所示, 在现有的 HSUPA编码复用的过程中, 需 要进行物理信道分段, 所述物理信道分段是指将经过速率匹配后的 第二序列分为 p段, 其中 p为所述第二序列对应的物理信道码道数 目 , 第 p 个码道对应的比特数目为 U1(P), 可以根据调制方式与该 码道对应的扩频因子 SF P 计算得到, 具体如公式 ( 1 ) 所示:

U 1 (P)= 符号比特数 * (每传输时间间隔 (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TTI ) 码片数 /SF p ) 公式 ( 1 )

其中, "每 TTI码片数" 和 TTI长度有关 , 例如当 TTI=2ms时 , 每 TTI码片数 =7680, "每符号比特数" 与调制方式有关:

当调制方式为 BPSK时, 每符号比特数 = 1;

当调制方式为 4PAM时, 每符号比特数 = 2;

当调制方式为 8PAM时, 每符号比特数 = 3。

而本发明实施例中, 因引入带宽伸缩因子, 且每个码道的扩频 因子为所述每个码道的第一扩频因子与所述带 宽伸缩因子的乘积, 因此所述根据所述调制方式、 所述每个码道的第一扩频因子以及所 述带宽伸缩因子, 确定所述每个码道的比特数目 , 包括:

根据所述调制方式、 所述每个码道的第一扩频因子、 所述带宽 伸缩因子以及如下公式 ( 2), 确定所述每个码道的比特数目:

U(P)=每符号比特数 X (每传输时间间隔 TTI码片数 / (第 P码 道的第一扩频因子 X带宽伸缩因子)) 公式( 2) 其中, U(P)表示第 P码道的比特数目 , 所述每符号比特数由所 述调制方式确定, 每 TTI码片数为预设固定值。

即在进行物理信道分段时, 第 P码道的 bit数

U(P)=U1(P)/F

其中, U(P)表示第 P码道的 bit数, F表示带宽伸缩因子, U1(P) 为现有技术中获取的第 P码道的 bit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码道选取方法, 该方法中码道选取装置 不仅获取信道编码的第一序列的比特数目 , 还获取带宽伸缩因子, 并根据所述带宽伸缩因子、 所述信道编码的第一序列的比特数目 以 及预先配置的第一集合中包含的第二集合, 共同确定第二序列的第 一比特数目 , 根据所述第一比特数目 , 获取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一信 息, 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二序列对应的至少一 个物理信道码道 中每个码道的第一扩频因子; 最后根据所述每个码道的第一扩频因 子以及所述带宽伸缩因子, 共同确定所述每个码道对应的扩频码。 基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方案, 因为本发明中结合带宽伸缩因 子确定每个码道的扩频码, 使得在可变带宽码片置零操作下, 在使 可选码道均在允许码道范围内, 进而 UE能够支持 E-DCH传输, 提 高了可变带宽码片置零操作下的上行传输效率 。 实施例六、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码道选取装置 1600, 如图 16 所示, 包 括处理器 1601、 收发器 1602、 存储器 16Q3和通信总线 1604。

所述通信总线 16Q4, 用于所述处理器 16Q1, 所述收发器 1602、 所述储存器 1603之间的连接通信。

所述收发器 1602, 用于所述装置 1600与外部的通信。

所述处理器 1601, 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 1603 中的存储的程序 代码 16031, 执行下述操作:

获取带宽伸缩因子以及信道编码的第一序列的 比特数目 ; 根据所述带宽伸缩因子、 所述信道编码的第一序列的比特数目 以及预先配置的第一集合, 确定第二序列的第一比特数目 , 其中, 所述第二序列为根据所述带宽伸缩因子对所述 信道编码的第一序列 进行速率匹配后的输出序列;

根据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一比特数目 , 获取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一 信息, 其中, 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二序列对应的至少一 个物理 信道码道中每个码道的第一扩频因子;

根据所述每个码道的第一扩频因子以及所述带 宽伸缩因子, 确 定所述每个码道对应的扩频码。

具体的, 所述根据所述每个码道的第一扩频因子以及所 述带宽 伸缩因子, 确定所述每个码道对应的扩频码, 包括:

根据所述每个码道的第一扩频因子以及所述带 宽伸缩因子, 确 定所述每个码道对应的扩频码, 其中, 所述扩频码由扩频因子和码 道编号决定;

所述扩频码的扩频因子为所述每个码道的第一 扩频因子与所述 带宽伸缩因子的乘积。

优选的, 所述码道编号为:

若 SF ' > 4 , Y= SF /4;

若 SF ' < 4 , Y= SF 12;

其中, SF ' 表示所述第一扩频因子, Y表示所述码道编号。

可选的, 在所述根据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一比特数目 , 获取所述 第二序列的第一信息之前, 还包括:

判断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一比特数目是否小于第 一预设门限, 其 中, 所述第一预设门限对应的扩频因子与所述带宽 伸缩因子的乘积 不大于 256 ;

若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一比特数目小于所述第一 预设门限, 将所 述第二序列的第一比特数目更新为所述第一预 设门限。

可选的, 在所述根据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一比特数目 , 获取所述 第二序列的第一信息之前, 还包括:

根据所述带宽伸缩因子, 获取第一预设门限, 其中, 若所述带 宽伸缩因子等于 2 , 所述第一预设门限配置为扩频因子为不小于 2 时对应的比特数目;

判断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一比特数目是否小于所 述第一预设门 限;

若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一比特数目 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门限, 根据 所述信道编码的第一序列的比特数目以及预先 配置的第二集合, 确 定第二序列的第二比特数目 ;

根据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二比特数目 , 获取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二 信息, 其中, 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第二序列对应的至少一 个物理 信道码道中每个码道的扩频因子;

根据所述每个码道的扩频因子, 确定所述每个码道对应的扩频 码;

若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二比特数目不小于所述第 一预设门限, 执 行根据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一比特数目 , 获取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一信 息的步骤。

优选的, 若所述带宽伸缩因子大于 2 , 所述第一预设门限配置 为扩频因子大于 2时对应的比特数目 。

可选的, 在所述获取带宽伸缩因子以及信道编码的第一 序列的 比特数目之后, 所述根据所述带宽伸缩因子、 所述信道编码的第一 序列的比特数目 以及预先配置的第一集合, 确定第二序列的第一比 特数目之前, 还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序列的比特数目是否小于第二预 设门限, 其中, 根据所述带宽伸缩因子以及所述第二预设门限 确定的第一扩频因子 与所述带宽伸缩因子的乘积不大于 256 ;

若所述第一序列的比特数目小于所述第二预设 门限, 将所述第 一序列的比特数目更新为所述第二预设门限。

可选的, 在所述获取带宽伸缩因子以及信道编码的第一 序列的 比特数目之后, 所述根据所述带宽伸缩因子、 所述信道编码的第一 序列的比特数目 以及预先配置的第一集合, 确定第二序列的第一比 特数目之前, 还包括:

根据所述带宽伸缩因子, 获取第二预设门限, 其中, 若带宽伸 缩因子等于 2 , 根据所述第二预设门限与预先配置的第一集合 确定 的扩频因子不小于 2 ;

判断所述第一序列的比特数目是否小于所述第 二预设门限; 若所述第一序列的比特数目小于所述第二预设 门限, 根据所述 信道编码的第一序列的比特数目 以及预先配置的第二集合, 确定第 二序列的第二比特数目 ;

根据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二比特数目 , 获取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二 信息, 其中, 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第二序列对应的至少一 个物理 信道码道中每个码道的扩频因子; 根据所述每个码道的扩频因子, 确定所述每个码道对应的扩频 码;

若所述第一序列的比特数目不小于所述第二预 设门限, 执行根 据所述带宽伸缩因子、 所述信道编码的第一序列的比特数目 以及预 先配置的第一集合, 确定第二序列的第一比特数目的步骤。

优选的, 若所述带宽伸缩因子大于 2 , 根据所述第二预设门限 与预先配置的第一集合确定的扩频因子大于 2。

具体的, 所述第一信息还包括:

所述第二序列的调制方式或者所述第二序列对 应的物理信道码 道数目 。

进一步的, 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调制方式、 所述每个码道的第一扩频因子以及所述带 宽伸缩因子, 确定所述每个码道的比特数目;

根据所述每个码道的比特数目 以及所述物理信道码道数目 , 对 所述第二序列进行物理信道分段。

进一步的, 所述根据所述调制方式、 所述每个码道的第一扩频 因子以及所述带宽伸缩因子, 确定所述每个码道的比特数目 , 包括: 根据所述调制方式、 所述每个码道的第一扩频因子、 所述带宽 伸缩因子以及如下公式, 确定所述每个码道的比特数目:

U(P)=每符号比特数 X (每传输时间间隔 TTI码片数 / (第 P码 道的第一扩频因子 X带宽伸缩因子))

其中, U(P)表示第 P码道的比特数目 , 所述每符号比特数由所 述调制方式确定, 每 TTI码片数为预设固定值。

进一步的,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二比特数目等于所述第二序 列的第一比特数 目除以所述带宽伸缩因子的商。

具体的, 通过所述码道选取装置进行码道选取的方法可 参考实 施例三或实施例五的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码道选取装置, 因为该装置结合带宽 伸缩因子确定每个码道的扩频码, 使得在可变带宽码片置零操作下, 在使用 TS25.213 中规定的 E-DPDCH各个码道的扩频码进行码道选 择时, 可选码道均在允许码道范围内, 进而 UE能够支持 E-DCH传 输, 提高了可变带宽码片置零操作下的上行传输效 率。 实施例七、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码道选取装置 1700, 如图 17 所示, 包 括处理器 1701、 收发器 1702、 存储器 17Q3和通信总线 1704。

所述通信总线 17Q4, 用于所述处理器 17Q1, 所述收发器 1702、 所述储存器 1703之间的连接通信。

所述收发器 1702, 用于所述装置 1700与外部的通信。

所述处理器 1701, 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 1703 中的存储的程序 代码 17031, 执行下述操作:

获取带宽伸缩因子、 第一集合以及信道编码的第一序列的比特 数目 , 其中, 所述第一集合为与所述带宽伸缩因子相对应的 第二集 合的子集;

根据所述信道编码的第一序列的比特数目以及 所述第一集合, 确定第二序列的比特数目 , 其中, 所述第二序列为对所述信道编码 的第一序列进行速率匹配后的输出序列;

根据所述第二序列的比特数目 ,获取所述第二序列的第一信息, 其中, 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二序列对应的至少一 个物理信道码 道中每个码道的扩频因子;

根据所述每个码道的扩频因子以及所述带宽伸 缩因子, 确定所 述每个码道对应的扩频码。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获取第一集合, 包括:

根据所述带宽伸缩因子以及预先配置的第一对 应关系, 获取所 述第一集合, 其中, 所述第一对应关系中包含所述带宽伸缩因子与 所述第一集合的——对应关系。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获取第一集合, 包括: 获取预先配置的所述第一集合, 其中, 所述第一集合是根据与 所述带宽伸缩因子相对应的第二集合预先配置 的。

优选的, 所述第二集合包括:

若所述带宽伸缩因子为 2, 所述第二集合为 {N 256 , N 128 , N 64 , N 32 , Ni6, N 8 , N 4 , 2xN 4 , 2xN 4 +2xN 8 , 2xM 4 +2xM 8 , 2xL 4 +2xL 8 } ; 或者,

若所述带宽伸缩因子为 4, 所述第二集合为 { N 256 , N 128 , N 64 , N 32 , N 16 , N 8 , 2xN 8 , 2xN 8 +2xN 16 , 2xM 8 +2xM 16 , 2xL 8 +2xL 16 }; 其中, N表示双相移相键控 BPSK调制方式, M表示 4脉冲振 幅调制 4PAM调制方式, L表示 8PAM调制方式。

进一步的, 所述根据所述每个码道的扩频因子以及所述带 宽伸 缩因子, 确定所述每个码道对应的扩频码, 包括:

根据所述每个码道的扩频因子以及所述带宽伸 缩因子, 确定所 述每个码道对应的扩频码, 其中, 所述扩频码由所述扩频因子和码 道编号决定。

优选的, 所述码道编号为:

若 SF > 4F, Y=SF/(4F);

若 SF < 4F, Y=SF/(2F);

其中, SF表示所述扩频因子, Y表示所述码道编号, F表示所 述带宽伸缩因子。

具体的, 通过所述码道选取装置进行码道选取的方法可 参考实 施例四的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码道选取装置, 因为该装置通过根据 带宽伸缩因子修改协议 TS25.212 中定义的 N e , data 最大可选集合, 并 且根据每个码道的扩频因子以及带宽伸缩因子 确定每个码道的扩频 码, 使得在可变带宽码片置零操作下, 根据各个码道的扩频码进行 码道选择时, 可选码道均在允许码道范围内, 进而 UE 能够支持 E-DCH传输, 提高了可变带宽码片置零操作下的上行传输效 率。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 述的方便和简洁, 上述描述的装置, 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 实际 应用中, 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 模块完成, 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 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 部或者部分功能。 上述描述的系统、 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 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 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 应该理解到, 所揭露的系统, 装置和方法, 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 例如,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 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 例如, 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 仅仅为一 种逻辑功能划分, 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例如多个单 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 , 或一些特征可以忽 略, 或不执行。 另一点, 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 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 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 连接, 可以是电性, 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 以不是物理上分 开的, 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 理单元, 即可 以位于一个地方, 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絡单元上。 可以根据实 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 本实施例方案的 目 的。

另外, 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 在一个处 理单元中, 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 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 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釆用硬件的形式 实现, 也可以釆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 现并作为独立的 产品销售或使用时, 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基 于这样的理解,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 出贡 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 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 出来, 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 包括若干指令用 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 (可以是个人计算机, 服务器, 或者网絡设 备等) 或处理器 ( proce ssor ) 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 部或部分步骤。 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 U 盘、 移动硬盘、 只读存 储器( ROM , Read-Only Memory ) , 随机存取存储器( RAM , Random Access Memory )、 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

以上所述, 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并不局限于此, 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 的技 术范围内, 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 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之内。 因此,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 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