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CONNECTION BUCKLE STRUCTURE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3/163837
Kind Code:
A1
Abstract:
A connection buckle structure comprises a first plate (100), a second plate (200), and a plastic ring (202). The first plate (100)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protrusion end (101). An upper side surface and a lower side surface of the first protrusion end (101) are each provided with an arc-shaped groove (102), and the arc-shaped groove of the upper side surface is symmetric to the arc-shaped groove of the lower side surface. A clamping hole (201) is provided in the second plate (200). After the first protrusion end (101) penetrates the clamping hole (201), the plastic ring (202) is sleeved on the arc-shaped groove (102) of the protrusion end (101). The connection buckle structure is simple in structure, highly stable, and convenient to assemble.

Inventors:
HUANG HUAQIAO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2/076978
Publication Date:
November 07, 2013
Filing Date:
June 15, 2012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SHENZHEN MEIZHIGAO INDUSTRES DEV CO LTD (CN)
HUANG HUAQIAO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F16B5/00; B65D6/24
Foreign References:
CN201144900Y2008-11-05
CN201461634U2010-05-12
CN201406074Y2010-02-17
CN202500853U2012-10-24
JP2000318730A2000-11-21
Attorney, Agent or Firm:
SHENZHEN ZHONGLIAN PATENT AGENCY CO., LTD (CN)
深圳市中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CN)
Download PDF:
Claims:
权 利 要 求 书

1、 一种连接卡扣结构, 其特征在于, 包括: 第一板材 (100)、 第二板材 (200) 和塑胶圈 (202), 所述第一板材 (100) 设置有第一凸起端 (101), 所述第一凸起端 (101) 的上侧面和下侧面分别设置有弧形槽 (102), 所述上 侧面的弧形槽与下侧面上的弧形槽相互对称;

所述第二板材 (200) 设置有卡孔 (201);

所述第一凸起端 (101) 穿过所述卡孔 (201) 后、 所述塑胶圈套 (202) 在所述凸起端 (101) 的弧形槽 (102) 上。

2、如权利要求 1所述连接卡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端(101) 的尾部为为弧形边 (103)。

3、如权利要求 1或 2所述连接卡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材(100) 设置有第二凸起端 (105), 所述第一板材 (100) 设置有第一凹槽 (104)。

4、 如权利要求 3所述连接卡扣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板材 (200) 设置有第三凸起端 (203), 所述第二板材 (100) 设置有第二凹槽 (204)。

5、如权利要求 3所述连接卡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端(101) 至少为一个, 所述卡孔 (201) 与所述第一凸起端 (101) 数量相同。

6、如权利要求 3所述连接卡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起端(105) 与第一凹槽 (104) 数量相同, 且均至少为一个。

7、如权利要求 4所述连接卡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凸起端(203) 与第二凹槽 (204) 的数量相同, 且均至少为一个。

8、 如权利要求 1所述连接卡扣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塑胶圈套 (202) 剖面为圆形或者椭圆形。

Description:
一种连接卡扣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收纳系列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连接卡扣结构。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 对板材需要拼接时需要采用胶水或螺丝形式连 接, 该连 接方式的缺点是, 在拆开时容易造成板材的损坏, 结构复杂, 且上述连接方 式的稳固性不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 稳固性好的连接卡扣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连接卡扣结构, 其包括:第一板材 100、第二板材 200和塑胶圈 202, 所述第一板材 100设置有第一凸起端 101,所述第一凸起端 101的上侧面和下 侧面分别设置有弧形槽 102,所述上侧面的弧形槽与下侧面上的弧形槽 相互对 称;

所述第二板材 200设置有卡孔 201 ;

所述第一凸起端 101穿过所述卡孔 201后、 所述塑胶圈套 202在所述凸 起端 101的弧形槽 102上。

优选地, 所述第一凸起端 101的尾部为为弧形边 103。

优选地, 所述第一板材 100设置有第二凸起端 105, 所述第一板材 100设 置有第一凹槽 104。

优选地, 所述第二板材 200设置有第三凸起端 203, 所述第二板材 100设 置有第二凹槽 204。 优选地, 所述第一凸起端 101至少为一个, 所述卡孔 201与所述第一凸 个。 优选地, 所述第三凸起端 203与第二凹槽 204的数量相同, 且均至少为 一个。 优选地, 所述塑胶圈套 202剖面为圆形或者椭圆形。 通过实施以上技术方案, 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卡 扣结构, 其结构简单、 稳固性好, 便于组装。 附图说明 图 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板材与第二板材的 装过程图;

图 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板材、 第二板材与塑胶圈的组装过程图; 图 3 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板材、 第二板材与塑胶圈的组装时的结构 图;

图 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板材、 第二板材与塑胶圈的组装后的结构 图;

图 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板材和第二板材的 一种结构图; 图 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两层第一板材和第二板 的叠加过程图; 图 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层第一板材和第二板 的叠加过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 新型提供的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卡扣结构, 如图 1、 图 2、 图 3、 图 4、 图 5、 图 6和图 7所示, 其包括: 第一板材 100、 第二板材 200和塑胶圈 202, 所述第一板材 100设置有第一凸起端 101, 在其他实施例中, 该凸起端 101也 可分布在第一板材四周任何一个地方, 与相邻的第二板材 200的卡孔 201配 合。所述第一凸起端 101的上侧面和下侧面分别设置有弧形槽 102, 所述上侧 面的弧形槽与下侧面上的弧形槽相互对称;

所述第二板材 200设置有卡孔 201 ; 在其他实施例中, 该凸起端 101也可 分布在第一板材四周任何一个地方, 与相邻的第二板材 200的卡孔 201配合。 所述第一凸起端 101穿过所述卡孔 201后、 所述塑胶圈套 202在所述凸 起端 101的弧形槽 102上。 在其他实施例中, 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 所述第一凸起端 101 的尾部为 为弧形边 103。

在其他实施例中,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 所述第一板材 100 设置有 第二凸起端 105, 所述第一板材 100设置有第一凹槽 104。 通过所述第二凸起 端 105与第一凹槽 104相互卡扣, 实现了第一板材 100的无限数量的叠加。 在其他实施例中,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 所述第二板材 200 设置有 第三凸起端 203, 所述第二板材 100设置有第二凹槽 204。 通过所述第三凸起 端 203与第二凹槽 204相互卡扣, 实现了第二板材 200以及第一板材 100的 无限数量的叠加。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 更为具体的, 所述第一凸起端 101 至少为一个, 所 述卡孔 201与所述第一凸起端 101数量相同。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 更为具体的, 所述第二凸起端 105 与第一凹槽 104 数量相同, 且均至少为一个。 在其他实施例中, 第二凸起端 105 可分布在第 一板材 100四周任何一个地方, 与另一相邻板材的第一凹槽 104配合, 第一 凹槽 104可分布在第一板材四周任何一个地方, 与另一相邻板材的第二凸起 105配合。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 更为具体的, 所述第三凸起端 203 与第二凹槽 204 的数量相同, 且均至少为一个。 第三凸起端 203可分布在第二板材四周任何 一个地方, 与另一相邻板材的第二凹槽 204配合。 第二凹槽 204可分布在第 二板材四周任何一个地方, 与另一相邻板材的第三凸起端 203配合。

在其他实施例中, 也可以在同一块板材上可设有凸起端和卡孔, 方便多 块板材连接, 如图 2、 图 3所示。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连接卡 扣结构进行了详细介绍, 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 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思想, 在具体实施方 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 综上所述, 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 实用新型的限制。




 
Previous Patent: COMMODITY SHELF

Next Patent: SPECIAL-SHAPED PIPE CONNEC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