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CONTAINER BAG FOR FILLING BULK GOODS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1/085558
Kind Code:
A1
Abstract:
A container bag for filling bulk goods comprises a front (102), a back (101), side walls and a bottom (100), all of which define a chamber of the container bag.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bottom is provided with an extra sheet material (130) which is stitched on the bottom along the peripheral edges of the bottom and the longitudinal direction of the container bag. The longitudinal seams (110,110') formed are spaced apart from each other. An air guide channel is formed between two adjacent longitudinal seams (110, 110') and the bottom. At least one air guide channel is provided with an air injection pipe (140). The air injection pipe (140) makes air flow reversely and transversely through the channel between two points of each stitch and enter slowly into the adjacent air guide channels. When the air flows into the adjacent air guide channels, the air also flows longitudinally through the channel between the two points of each stitch and enters into the inside of the container bag, which brings into a fluidization effect.

Inventors:
LLOPEZ PABLO (CN)
MINO OSWALDO (US)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0/070228
Publication Date:
July 21, 2011
Filing Date:
January 15, 2010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LLOPEZ PABLO (CN)
MINO OSWALDO (US)
International Classes:
B65D90/04; B65D88/72
Foreign References:
AU601630B21990-09-13
US2943891A1960-07-05
CN101602428A2009-12-16
DE29518012U11996-01-18
Attorney, Agent or Firm:
SCIHEAD PATENT AGENT CO., LTD. (CN)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CN)
Download PDF:
Claims:
1. 一种用于填充散装物品的集装箱袋, 其包括限定出集装箱袋空腔的 前部、 后部、 侧壁及底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部的上表面设有额外的片 状材料, 所述额外的片状材料沿着所述底部的周边和集装箱袋的纵向方向 被缝合在所述底部上, 所形成的纵向缝合线彼此间隔开, 两个相邻的所述 纵向缝合线与所述底部之间形成一个空气导槽, 至少一个所述空气导槽中 设有空气注入管。

2.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集装箱袋, 其特征在于, 所述纵向缝合线从集 装箱袋的前部延伸至集装箱袋的后部。

3.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集装箱袋, 其特征在于, 至少四个所述空气导 槽中设有空气注入管。

4. 如权利要求 3所述的集装箱袋, 其特征在于, 至少四个空气注入管 平均地分布在所述底部的横向方向上。

5. 如权利要求 1-4的任何一项所述的集装箱袋, 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 气注入管为两端开口的中空柔性塑料管。

6. 如权利要求 1-4的任何一项所述的集装箱袋, 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 气注入管的一端暴露于集装箱袋的后部之外。

7. 如权利要求 6所述的集装箱袋, 其特征在于, 暴露于集装箱袋的后 部之外的空气注入管的长度为 6 cm。

8. 如权利要求 6所述的集装箱袋, 其特征在于, 所述纵向缝合线彼此 以 1cm的宽度间隔开。

9.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集装箱袋, 其特征在于, 所述额外的片状材料 是由与形成集装箱袋的材料相同的材料形成的。

10.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集装箱袋, 其特征在于, 所述额外的片状材料 是由塑料编织材料形成的。

Description:
用于填充散装物品的集装箱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散装物品的运输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填充散装物 品的集装箱袋。 背景技术

使用内衬有集装箱袋的集装箱来运输干燥的可 流动散装物品已越来越 普遍, 并且越来越多的散装物品数量和类型可以集装 箱的形式被运输, 例 如化学物品、 矿物质、 农业产品和许多其他类型的散装物品。 这些散装物 品不仅应被容纳在集装箱内从而实现运输, 而且应该能被方便地装载和卸 载。 集装箱袋就能实现这样的功能, 其通常是由层积的塑料编织材料制成 的柔性袋子, 当它被悬挂在集装箱中时, 它可占据集装箱内的整个空间。 集装箱袋几乎能够装载、 运输和卸载任何种类的干燥的可流动散装物品 。

因此, 集装箱袋的设计会根据装载者将散装物品装载 到集装箱中的方 法或设备以及卸载者将散装物品从集装箱中卸 载的方法或设备而改变。 设 计集装箱袋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所填充的散装 物品的材料性质, 例如, 密 度、 体积密度、 静安息角、 湿度、 温度和散装材料的其他物理性质。 所有 这些物理性质决定了装载和卸载时操作物品的 难易程度。 易于操作的干燥 散装物品较易流动。 容易流动的物品的例子有球状塑料树脂、 干燥的整粒 和通常任何粒状或球状材料。 难于操作的干燥散装物品流动性较差。 难于 流动的物品的例子有水泥、 二氧化钛、 淀粉和通常任何粉末产品。 这些难 于流动的散装物品给它们在集装箱袋中的运输 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因为它 们流动性很差且运输期间会内在地下沉, 因而当卸载这些物品时很难操作。 散装物品被压实在集装箱内, 只能通过手动移除才能卸载, 而不像通常仅 将集装箱倾斜最大 45度角而通过重力作用即可卸载。

散装物品的密实度通常与物品的静安息角、 物品的颗粒性质、 湿度以 及在集装箱袋内的下沉程度有关。 为解决某些物品的流动性较差的问题, 一些集装箱袋配备有使袋内物品流动的设备或 装置, 该设备或装置将空气 直接注入产品, 以达到期望的流动程度, 从而让产品从集装箱袋中流出。

现有技术中有三种主要的方法用来使集装箱袋 内的物品流动, 以增加 卸载效率。 最原始的方法是使用矛状多孔管刺入集装箱袋 的后部, 并插入 产品中。 当多孔管插入产品中后, 向多孔管的中空把手注入加压空气。 当 加压空气以脉动形式从孔释放出来时, 所注入的空气给产品通气, 从而使 其流动。 这种方法因为结合了通气和产品的自身移动而 非常有效果, 但是 局限于其应用的位置。 该方法需要操作者不断地将多孔管插入和拔出 集装 箱袋的不同位置, 直到产品完全松散和流动。 因而, 该方法非常耗时且效 率很低。

另一种较不费力和费时的方法是使用储料器。 该方法需要在仅靠集装 箱袋的卸货区域或卸货口安装配备有空气注入 器的储料器。 集装箱袋的卸 货口通常是某种类型的套筒, 套筒打开并插入该相邻的储料器, 储料器抵 靠着集装箱袋的后部安装。 当产品从卸料口出来并涌入储料器时, 通过气 枪将脉动式加压空气注入储料器中的物品。 这种方法对于使集装袋内的内 容物流动非常有效, 但它有个前提, SP , 物品需要能够离开集装箱袋从而 进入储料器。 通常, 这是通过将集装箱以较大角度倾斜来实现的。 该方法 对于虽然不能自由流动但也不是非常难于流动 的物品很有效, 但是对于那 些具有非常高的密实度的物品不起作用。

相对前两种方法, 最近开发出一种更有效的方法。 该方法包括在集装 箱袋底部的后半部分的整个宽度上插设一根波 浪形的穿孔塑料软管。 软管 的两端露在集装箱袋的外部, 加压空气通过软管被注入以提供连续的空气 流, 空气流从分布在软管的整个波浪形长度上的孔 释放出。 当空气通过孔 释放进入集装箱袋内部时, 其产生连续的通气, 将物品一点点地吹起, 最 终使与这些孔直接接触的散装物品达到期望的 流动。 虽然该方法在产生流 化效果方面有效, 但也受限于空气孔的固定位置。 当使最初位于孔的顶部 的物品流走后, 孔即被暴露, 而空气仅通过孔进入集装箱袋内部而不产生 任何效果。 为了使物品能够连续地供应到孔上, 需要倾斜集装箱并使累积 在集装箱前部的产物移动至集装箱后部并掉落 到孔上。 然而, 某些物品可 能因为其较差流动性而仍然停留在集装箱的前 部。 而且, 散装物品可能最 终因为集装箱的高倾斜角度而滑向前部, 但更可能的是雪崩式的滑落, 这 明显造成了安全隐患。 该问题的解决方案是在集装箱袋的整个底部安 装穿 孔塑料软管, 而不仅是在底部的后半部分。 但是如果这样做, 就难以将配 备有全长内部软管的 20尺或 40尺集装箱袋折叠成盒子形状同时还保持软 管内不产生挤压位点, 而一旦产生挤压位点, 软管即不可用。

因而, 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 题并克服现有技 术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填充散装物品的 集装箱袋, 其包括限定 出集装箱袋空腔的前部、 后部、 侧壁及底部, 其中所述底部的上表面设有 额外的片状材料, 所述额外的片状材料沿着所述底部的周边和集 装箱袋的 纵向方向被缝合在所述底部上, 所形成的纵向缝合线彼此间隔开, 两个所 述纵向缝合线与所述底部之间形成一个空气导 槽, 至少一个所述空气导槽 中设有空气注入管。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纵向缝合线从集装箱袋的前部延伸至集装 箱袋的后部。 通常, 至少四个所述空气导槽中设有空气注入管, 且这些空 气注入管被平均地分布在所述底部的横向方向 上。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空气注入管为两端开口的中空柔性塑料管 。 所述空气注入管的一端暴露于集装箱袋的后部 之外。 暴露于集装箱袋的后 部之外的空气注入管的长度为 6 cm。 优选地, 纵向缝合线彼此以 lcm的宽 度间隔开。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额外的片状材料是由与形成集装箱袋的材 料相同的材料形成的。 在特定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额外的片状材料是由塑 料编织材料形成的。

本发明提供的集装箱袋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散 装物品的流动的: 通过 空气注入管使气体 (优选为加压气体) 从空气注入管的位于空气导槽内的 末端排出, 因而气体会沿着空气注入管在空气注入管的壁 与空气导槽的壁 之间反向流动。 当气体反向流动时, 因为缝合线本身在集装箱袋的底部以 及片状材料上都形成穿孔, 气体横向穿过每个针脚的两个位点之间的通道 而慢慢进入相邻的插有或未插有空气注入管的 空气导槽中。 当气体慢慢进 入相邻的空气导槽中时, 气体也纵向穿过每个针脚的两个位点之间的通 道 而进入集装箱袋的内部, 从而开始流化效应。

而且, 本发明的流化能力不仅随着气体从空气导槽扩 散至空气导槽而 增加 (缝合线形成的穿孔相当于产生出成百上前个 空气注入装置), 而且当 开始卸货过程时流化能力被进一步增强: 当通过流化和倾斜集装箱的组合 方法来卸货时, 当物品被倒出集装箱时, 被排出的物品会在集装箱袋的前 部产生空腔, 因而导致空腔处的空气导槽上方的重量压力减 小, 这会使该 处空气以更快的速度从一个空气导槽扩散至相 邻的空气导槽。 因而, 当物 品被卸载时, 本发明的流化效果以指数形式增加, 而非线性的。 附图说明

图 1是本发明的集装箱袋的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 2是图 1所示集装箱袋的俯视图; 图 3是沿图 2所示 B-B向的剖视图;

图 4是图 3中圆圈区域 A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 施方式。

参考图 1, 其显示本发明的集装箱袋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 图。集装箱袋 具有底部 100、 后部 101 (也称作卸货端) 和前部 102。 片状材料 103附着 在底部 100的上表面。 在该实施例中, 片状材料 103 由与集装箱袋底部、 前部、 后部及侧壁的材料相同的材料制成。 参考图 2, 片状材料 103通过多 条缝合线(如 110、 110 ' ) 沿集装箱袋的周边及纵向方向被缝合在所述底 部 100上。 两个相邻的纵向缝合线 (例如 110、 110, ) 与所述底部 100之 间形成一个空气导槽 150。 相邻的缝合线之间以约 1cm的宽度间隔开, 例 如 0.8 cm、 1.2 cm, 1.5 cm或 2 cm,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情况轻易确定该 宽度。 在该实施例中, 有四个空气注入管(例如塑料软管 140 )在集装箱袋 的宽度方向上均匀地分布并插入在相应的空气 导槽中。 塑料软管 140 的一 端暴露于集装箱袋的后部 101之外, 暴露出的长度为约 6 cm。 软管 140暴 露出集装箱袋后部 101之外的长度可根据具体应用而容易地确定。 软管 140 也可不伸入到空气导槽 150的尽头, 对于某些应用, 软管 140可能较短。

图 3显示沿图 2的 B-B线的剖视图。 在图 3中可看到, 片状材料 130 通过多个缝合点 111被缝合在底部 100上。 图 4显示图 3中 A区域的局部 放大图, 当通过空气注入管 140使加压气体从空气注入管的位于空气导槽 内的末端排出, 气体会沿着空气注入管在空气注入管的壁与空 气导槽的壁 之间反向流动。当气体反向流动时, 因为缝合线本身在集装箱袋的底部 100 以及片状材料 130上都形成穿孔, 气体沿 XI和 X2方向横向穿过每个针脚 的两个位点之间的通道而慢慢进入相邻的插有 或未插有空气注入管的空气 导槽中。 当气体进入相邻的空气导槽中时, 气体也沿 Y1和 Y2方向纵向穿 过每个针脚的两个位点之间的通道而进入集装 箱袋的内部, 从而开始流化 效应。

因此, 当气体被注入到空气导槽中后会进行两种行为 : 一种是逐步扩 散至整个底部宽度, 另一种是在气体扩散时经由成百上千个在每个 针脚处 的穿孔而进入袋内部并开始流化物品。 这种大量穿孔气体泄漏效果比前述 依赖于使用有限个孔的穿孔塑料软管提供更密 集的流化效果。 更重要的是, 该流化效果是从集装箱的前部开始向集装箱的 后部 (或卸货端) 进行的, 这不同于现有技术的方法中的流化方式。 最终, 底部的整个表面被流化, 整个物品以单个块体的方式移向集装箱的卸货 端, 而不是将物品分成两个 移动块体, 位于后部的一个被流化, 而位于前部的一个不被流化并依赖于 倾斜集装箱而到达流化区域。

气体向侧面扩散至相邻空气导槽直至达到整个 集装箱袋宽度的速度取 决于三个主要因素: (1 ) 插入有空气注入塑料管的空气导槽的数目。 塑料 管的数目越多, 气体扩散和流化的速度越快, 但集装箱袋将变得更加不易 弯曲, 且代价越高。 通常, 平均分布在整个底部宽度上的 4个空气注入塑 料管就足够达到本发明的目的。 (2)所注入气体的压力。 气体的压力越大, 气体穿过缝合线的穿孔并扩散至集装箱底部的 整个宽度和长度的速度越 快。 来自工业气体生产线的常规空气压力足够达到 本发明的效果。 因此, 不需要使用特殊的空气压缩机。 (3 ) 集装箱袋内的产物的体积密度。 这是 一个外界的不可控因素, 其取决于不同的产品, 并影响本发明集装箱袋的 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的 内容而作出显而易见的修改, 这些修改显然也被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