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CRANE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3/033897
Kind Code:
A1
Abstract:
A crane comprising a front car (100), a rear car (200), and a connecting beam (300) connected between an upper car of the front car (100) and an upper car of the rear car (200). The front car (100) comprises a front car frame (101), a front turntable (103), a front center slewing bearing (104), and a peripheral bearing. The front center slewing bearing (104)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front car frame (101) and the front turntable (103), thus allowing the front turntable (103) to rotate relative to the front car frame (101). The peripheral bearing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front car frame (101) and the front turntable (103) and is arranged around the periphery of the front center slewing bearing (104). The front center slewing bearing and the peripheral bearing provide the upper car of the front car with a great supporting force and anti-rollover capability, thus allowing the crane provided in the present invention to be provided with improved operational stability and safety when performing heavy duty operations.

Inventors:
ZHAN CHUNXIN (CN)
LIU QUAN (CN)
GAO YIPING (CN)
HE GUANGHUI (CN)
LIN XIN (CN)
YU YAN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1/079438
Publication Date:
March 14, 2013
Filing Date:
September 07, 2011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CHANGSHA ZOOMLION HEAVY IND (CN)
HUNAN ZOOMLION SPECIAL VEHICLE (CN)
ZHAN CHUNXIN (CN)
LIU QUAN (CN)
GAO YIPING (CN)
HE GUANGHUI (CN)
LIN XIN (CN)
YU YAN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B66C23/84
Foreign References:
JPS60118594A1985-06-26
US3836010A1974-09-17
CN201254433Y2009-06-10
CN201619968U2010-11-03
CN101811644A2010-08-25
Attorney, Agent or Firm:
RUNPING & PARTNERS (CN)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CN)
Download PDF:
Claims:
权利要求

1、 一种起重机, 该起重机包括前车 (100) 和后车 (200), 所述前车

(100) 的上车与所述后车 (200) 的上车之间连接有连接梁 (300), 其特 征在于, 所述前车 (100) 包括前车架 (101)、 前转台 (103)、 前中心回转 支承 (104) 和周边支承, 所述前中心回转支承 (104) 设置在所述前车架

(101) 与所述前转台 (103) 之间, 使所述前转台 (103) 能够相对于所述 前车架 (101) 旋转, 所述周边支承设置在所述前车架 (101) 与所述前转 台 (103) 之间并位于所述前中心回转支承 (104) 的周围。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起重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车 (200) 包 括后车架 (201)、 后转台 (203) 和后中心回转支承 (204), 所述后中心回 转支承 (204) 设置在所述后车架 (201) 与所述后转台 (203) 之间, 使所 述后转台 (203) 能够相对于所述后车架 (201) 旋转。

3、 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起重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中心回转支承 (104) 包括前第一回转部分 (106)、 前第二回转部分 (107) 和多个前滚 柱 (108), 所述前第二回转部分 (107) 环绕所述前第一回转部分 (106) 设置,所述前第一回转部分(106)的外周表面与所述前第二回转部分(107) 的内周表面之间形成有前容纳空间, 所述多个前滚柱 (108) 安装在所述前 容纳空间中, 所述前第一回转部分 (106) 和前第二回转部分 (107) 中的 一个与所述前车架 (101) 固定连接, 所述前第一回转部分 (106) 和前第 二回转部分 (107) 中的另一个与所述前转台 (103) 固定连接; 所述后中 心回转支承 (204) 包括后第一回转部分 (206)、 后第二回转部分 (207) 和多个后滚柱 (208), 所述后第二回转部分 (207) 环绕所述后第一回转部 分 (206) 设置, 所述后第一回转部分 (206) 的外周表面与所述后第二回 转部分 (207) 的内周表面之间形成有后容纳空间, 所述多个后滚柱 (208) 安装在所述后容纳空间中, 所述后第一回转部分 (206) 和后第二回转部分 (207)中的一个与所述后车架(201)固定连接,所述后第一回转部分(206) 和后第二回转部分 (207) 中的另一个与所述后转台 (203) 固定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 3所述的起重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滚柱 (108) 沿所述前第一回转部分 (106) 和前第二回转部分 (107) 的周向设置三圈, 该三圈前滚柱 (108) 分别位于所述前第一回转部分 (106) 和前第二回转 部分 (107) 的上部、 中部和下部; 所述后滚柱 (208) 沿所述后第一回转 部分(206)和后第二回转部分(207)的周向设置三圈,该三圈后滚柱(208) 分别位于所述后第一回转部分 (206) 和后第二回转部分 (207) 的上部、 中部和下部。

5、 根据权利要求 3所述的起重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第二回转部分 (107) 的外周表面与所述后第二回转部分 (207) 的外周表面均为无齿式 的。

6、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起重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周边支承包括环 形轨道 (102) 和环轨支承 (105), 所述环形轨道 (102) 设置在所述前车 架 (101) 上, 所述环轨支承 (105) 设置在所述环形轨道 (102) 上并能够 随着所述前转台 (103) 沿着所述环形轨道 (102) 滚动。

7、 根据权利要求 6所述的起重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轨支承 (105) 包括支架 (111) 和通过支承轮轴 (112) 安装在所述支架 (111) 下部的支 承轮 (113)。

8、 根据权利要求 7所述的起重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 (111) 包 括第一级平衡梁(114), 该第一级平衡梁(114)的中部与所述前转台(103) 枢轴连接, 该第一级平衡梁 (114) 的两端的两侧分别枢轴连接有第二级平 衡梁(115), 该第二级平衡梁(115) 的中部与所述第一级平衡梁(114)枢 轴连接, 且该第二级平衡梁 (115) 的两端分别枢轴连接有第三级平衡梁 (116), 该第三级平衡梁(116) 的中部与所述第二级平衡梁(115)枢轴连 接, 且该第三级平衡梁 (116) 的两端分别安装有所述支承轮 (113)。

9、 根据权利要求 8所述的起重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轮 (113) 套装在所述支承轮轴 (112)上, 所述支承轮轴 (112)与所述支承轮(113) 之间安装有滚动轴承 (117)。

10、 根据权利要求 9所述的起重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轮 (113) 的外端连接有端盖 (118), 该端盖 (118) 套装在所述支承轮轴 (112) 上, 与所述支承轮轴 (112) 和支承轮 (113) 共同形成空间 (121), 所述滚动 轴承 (117) 位于所述空间 (121) 中。

11、根据权利要求 10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轮轴(112) 与所述支承轮(113 )之间设置有第一环形密封圈( 119),所述支承轮轴( 112) 与所述端盖 (118) 之间设置有第二环形密封圈 (120)。

12、根据权利要求 8所述的起重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轨支承(105) 为两个, 该两个环轨支承 (105) 在所述环形轨道 (102) 上对称分布。

13、 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起重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梁 (300) 连接在所述前车(100)的前转台(103)与所述后车(200)的后转台(203) 之间。

Description:
起重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领域, 具体地, 涉及一种起重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履带起重机在进行大型作业时, 如运输大型设备时, 有时会采 用两个履带起重机联合作业的方式, 即采用了前车 (前面的履带起重机) 和后车 (后面的履带起重机) 组合作业的方式, 前车的上车与后车的上车 通过连接梁连接, 通过后车行走来带动前车的上车回转。 图 1 示出了现有 起重机的上车与下车之间的一种回转机构, 该回转机构包括中心销 1 和环 绕中心销 1设置的多个平面止推轴承 2,中心销 1分别与上车 3和下车 4连 接, 上车 3可绕中心销 1 回转。 现有起重机的前、 后车均采用上述回转机 构。 上述回转机构为摩擦式回转, 平面止推轴承 2在局部范围受偏载时容 易变形、 出现故障, 抗侧翻能力差, 回转阻力矩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承载能力大、 抗侧翻能力强的起重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起重机, 该起重机包括前车和后 车, 所述前车的上车与所述后车的上车之间连接有 连接梁, 其中, 所述前 车包括前车架、 前转台、 前中心回转支承和周边支承, 所述前中心回转支 承设置在所述前车架与所述前转台之间, 使所述前转台能够相对于所述前 车架旋转, 所述周边支承设置在所述前车架与所述前转台 之间并位于所述 前中心回转支承的周围。

优选地, 所述后车包括后车架、 后转台和后中心回转支承, 所述后中 心回转支承设置在所述后车架与所述后转台之 间, 使所述后转台能够相对 于所述后车架旋转。

优选地, 所述前中心回转支承包括前第一回转部分、 前第二回转部分 和多个前滚柱, 所述前第二回转部分环绕所述前第一回转部分 设置, 所述 前第一回转部分的外周表面与所述前第二回转 部分的内周表面之间形成有 前容纳空间, 所述多个前滚柱安装在所述前容纳空间中, 所述前第一回转 部分和前第二回转部分中的一个与所述前车架 固定连接, 所述前第一回转 部分和前第二回转部分中的另一个与所述前转 台固定连接; 所述后中心回 转支承包括后第一回转部分、 后第二回转部分和多个后滚柱, 所述后第二 回转部分环绕所述后第一回转部分设置, 所述后第一回转部分的外周表面 与所述后第二回转部分的内周表面之间形成有 后容纳空间, 所述多个后滚 柱安装在所述后容纳空间中, 所述后第一回转部分和后第二回转部分中的 一个与所述后车架固定连接, 所述后第一回转部分和后第二回转部分中的 另一个与所述后转台固定连接。

优选地, 所述前滚柱沿所述前第一回转部分和前第二回 转部分的周向 设置三圈, 该三圈前滚柱分别位于所述前第一回转部分和 前第二回转部分 的上部、 中部和下部; 所述后滚柱沿所述后第一回转部分和后第二回 转部 分的周向设置三圈, 该三圈后滚柱分别位于所述后第一回转部分和 后第二 回转部分的上部、 中部和下部。

优选地, 所述前第二回转部分的外周表面与所述后第二 回转部分的外 周表面均为无齿式的。

优选地, 所述周边支承包括环形轨道和环轨支承, 所述环形轨道设置 在所述前车架上, 所述环轨支承设置在所述环形轨道上并能够随 着所述前 转台沿着所述环形轨道滚动。

优选地, 所述环轨支承包括支架和通过支承轮轴安装在 所述支架下部 的支承轮。

优选地, 所述支架包括第一级平衡梁, 该第一级平衡梁的中部与所述 前转台枢轴连接, 该第一级平衡梁的两端的两侧分别枢轴连接有 第二级平 衡梁, 该第二级平衡梁的中部与所述第一级平衡梁枢 轴连接, 且该第二级 平衡梁的两端分别枢轴连接有第三级平衡梁, 该第三级平衡梁的中部与所 述第二级平衡梁枢轴连接, 且该第三级平衡梁的两端分别安装有所述支承 轮。

优选地, 所述支承轮套装在所述支承轮轴上, 所述支承轮轴与所述支 承轮之间安装有滚动轴承。

优选地, 所述支承轮的外端连接有端盖, 该端盖套装在所述支承轮轴 上, 与所述支承轮轴和支承轮共同形成空间, 所述滚动轴承位于所述空间 中。

优选地, 所述支承轮轴与所述支承轮之间设置有第一环 形密封圈, 所 述支承轮轴与所述端盖之间设置有第二环形密 封圈。

优选地, 所述环轨支承为两个, 该两个环轨支承在所述环形轨道上对 称分布。

优选地, 所述连接梁连接在所述前车的前转台与所述后 车的后转台之 间。

通过上述前中心回转支承和周边支承可以为前 车的上车提供巨大的支 撑力和抗侧翻能力, 从而使本发明提供的起重机在进行大型作业时 具备较 好的工作平稳性和安全性。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 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 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 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 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 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 1是现有起重机的上车与下车之间的回转机构 结构示意图; 图 2是本发明提供的起重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 3是本发明提供的起重机的前车的部分结构的 视示意图; 图 4是本发明提供的起重机的前车的去掉前转台 上部分的俯视示意 图;

图 5是本发明提供的起重机的前车的前中心回转 承的结构示意图; 图 6是本发明提供的起重机的前车的环轨支承的 视示意图; 图 7是本发明提供的起重机的前车的环轨支承的 视示意图; 图 8是沿图 6中 A-A线剖开的剖视图;

图 9是本发明提供的起重机的后车的后中心回转 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中心销; 2: 平面止推轴承; 3: 上车; 4: 下车; 100: 前车; 200: 后车; 300: 连接梁; 101 : 前车架; 201 : 后车架; 102: 环形轨道; 103: 前转台; 203 : 后转台; 104: 前中心回转支承; 204: 后心回转支承; 105: 环轨支承; 106: 前第一回转部分; 206: 后第一回转部分; 107: 前第二回 转部分; 207: 后第二回转部分; 108: 前滚柱; 208: 后滚柱; 109: 销; 209: 配重; 110: 前润滑油接口; 210: 后润滑油接口; 122: 润滑油接口; 111: 支架; 112: 支承轮轴; 113 : 支承轮; 114: 第一级平衡梁; 115: 第 二级平衡梁; 116: 第三级平衡梁; 117: 滚动轴承; 118: 端盖; 119: 第一 环形密封圈; 120: 第二环形密封圈; 121 : 空间; 123 : 内隔圈; 124: 外 隔圈; 125: 锁紧螺母; 126: 止动垫圈; 127: 容纳槽; 128: 前履带; 228: 后履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 细说明。 应当理解的是, 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 本发明, 并不用于限制本发 明。

如图 2至图 4所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起重机, 该起重机包括前车 100 和后车 (配重车) 200, 所述前车 100的上车与所述后车 200的上车之间连 接有连接梁 300, 其中, 所述前车 100包括前车架 101、 前转台 103、 前中 心回转支承 104和周边支承, 所述前中心回转支承 104设置在所述前车架 101与所述前转台 103之间, 使所述前转台 103能够相对于所述前车架 101 旋转, 所述周边支承设置在所述前车架 101与所述前转台 103之间并位于 所述前中心回转支承 104的周围。

通过上述前中心回转支承 104和周边支承可以为前车 100的上车提供 巨大的支撑力和抗侧翻能力, 从而使本发明提供的起重机在进行大型作业 时具备较好的工作平稳性和安全性。

为了提高前中心回转支承 104的承载能力并减小摩擦阻力, 如图 5所 示, 优选地, 所述前中心回转支承 104包括前第一回转部分 106、 前第二回 转部分 107和多个前滚柱 108,所述前第二回转部分 107环绕所述前第一回 转部分 106设置, 所述前第一回转部分 106的外周表面与所述前第二回转 部分 107的内周表面之间形成有前容纳空间(未显示 ),所述多个前滚柱 108 安装在所述前容纳空间中,所述前第一回转部 分 106和前第二回转部分 107 中的一个与所述前车架 101 固定连接, 所述前第一回转部分 106和前第二 回转部分 107中的另一个与所述前转台 103固定连接。 在图 5所示的实施 方式中, 前第一回转部分 106与前转台 103的底板固定连接, 前第二回转 部分 107与前车架 101的盖板固定连接。 前第一回转部分 106可以采取各 种适当的方式与前转台 103 固定连接, 例如紧固连接的方式。 前第二回转 部分 107可以采取各种适当的方式与前车架 101固定连接, 例如紧固连接 的方式。

为了提高前中心回转支承 104的均衡性, 优选地,所述多个前滚柱 108 沿所述前第一回转部分 106和前第二回转部分 107的周向均匀分布。

前滚柱 108可以沿前第一回转部分 106和前第二回转部分 107的周向 设置一圈、 两圈或多圈。 为了提高前中心回转支承 104 的转动平稳性, 优 选地, 所述前滚柱 108沿所述前第一回转部分 106和前第二回转部分 107 的周向设置三圈, 该三圈前滚柱 108分别位于所述前第一回转部分 106和 前第二回转部分 107的上部、 中部和下部。

为了减轻重量并方便散热, 前第一回转部分 106通常为筒状。 所述前 第二回转部分 107 的外周表面可以为有齿式的或者无齿式的。 为了方便加 工, 优选地, 所述前第二回转部分 107的外周表面为无齿式的 (平滑的)。 作为选择, 所述前第二回转部分 107 的外周表面也可以为有齿式的, 以与 回转减速机构连接, 从而可以同时通过后车和回转减速机构来驱动 前中心 回转支承 104回转。

为了能够方便地对前容纳空间中的前滚柱 108提供润滑, 以减小回转 阻力, 优选地, 所述前第一回转部分 106和 /或所述前第二回转部分 107上 设置有与所述前容纳空间相通的前润滑油接口 110。在图 5所示的实施方式 中, 前润滑油接口 110设置在前第一回转部分 106的内周表面上。

如图 3和图 4所示,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 所述周边支承包括 环形轨道 102和环轨支承 105,所述环形轨道 102设置在所述前车架 101上, 所述环轨支承 105设置在所述环形轨道 102上并能够随着所述前转台 103 沿着所述环形轨道 102滚动。

具体地,所述环轨支承 105包括支架 111和通过支承轮轴 112安装在所 述支架 111下部的支承轮 113。

支架 111可以采取各种适当的结构,例如,支架 111可以具有一级平衡 梁、 两级平衡梁或多级平衡梁。 为了提高环轨支承 105 的平衡能力及抗侧 翻能力,如图 6至图 8所示,优选地,所述支架 111包括第一级平衡梁 114, 该第一级平衡梁 114的中部与所述前转台 103枢轴连接, 该第一级平衡梁 114的两端的两侧分别枢轴连接有第二级平衡梁 115, 该第二级平衡梁 115 的中部与所述第一级平衡梁 114枢轴连接, 且该第二级平衡梁 115的两端 分别枢轴连接有第三级平衡梁 116,该第三级平衡梁 116的中部与所述第二 级平衡梁 115枢轴连接, 且该第三级平衡梁 116的两端分别安装有所述支 承轮 113。 如图 6所示, 第一级平衡梁 114的中部形成有容纳槽 127, 通过 容纳在该容纳槽 127中的销使第一级平衡梁 114与前转台 103枢轴连接。

为了提高环轨支承 105的承载力, 优选地, 所述支承轮 113成对安装 在所述第三级平衡梁 116的两侧。

支承轮 113通过支承轮轴 112安装, 如图 8所示, 具体地, 支承轮 113 套装在支承轮轴 112上,支承轮轴 112固定在第三级平衡梁 116上。支承轮 轴 112可以采取各种适当的方式固定在第三级平衡 梁 116上, 例如通过销 109。 可以在支承轮 113与支承轮轴 112之间设置各种方便支承轮 113相对 于支承轮轴 112转动的部件, 例如轴套或者滚动轴承。为了减小支承轮 113 的转动摩擦力, 优选地, 所述支承轮轴 112与所述支承轮 113之间安装有 滚动轴承 117。 滚动轴承 117的个数可以根据对承载能力的需求进行选择 , 在图 8所示的实施方式中, 滚动轴承 117为两个, 两个滚动轴承 117之间 安装有内隔圈 123和外隔圈 124,以定位两个滚动轴承 117的内外圈。此外, 可以通过锁紧螺母 125和止动垫圈 126将滚动轴承 117锁紧, 以固定滚动 轴承 117的位置。

优选地, 所述支承轮 113的外端连接有端盖 118, 该端盖 118套装在所 述支承轮轴 112上, 与所述支承轮轴 112和支承轮 113共同形成空间 121, 所述滚动轴承 117位于所述空间 121 中。 这样, 可以防止尘土进入滚动轴 承 117, 并且端盖 118可以与支承轮轴 112和支承轮 113共同形成方便滚动 轴承 117润滑的空间 121。 端盖 118可以采取各种适当的方式与支承轮 113 的外端连接, 例如紧固连接的方式。

为了提高空间 121 的密封性能, 优选地, 所述支承轮轴 112与所述支 承轮 113之间设置有第一环形密封圈 119,所述支承轮轴 112与所述端盖 118 之间设置有第二环形密封圈 120。

为了方便地对滚动轴承 117进行润滑, 优选地, 所述支承轮轴 112上 设置有与所述空间 121相通的润滑油接口 122。

环轨支承 105 的个数可以根据整车的支撑能力及抗侧翻能力 选择。 如 图 4所示,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 所述环轨支承 105为两个, 该两 个环轨支承 105在所述环形轨道 102上对称分布。

环形轨道 102可以为整体式的, 也可以由多段轨道构成。环形轨道 102 通常固定在前车架 101上, 例如通过紧固件。

后车 200可以采用各种适当的回转机构,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 所述后车 200包括后车架 201、 后转台 (配重底座) 203和后中心回转支承 204, 所述后中心回转支承 204设置在所述后车架 201与所述后转台 203之 间, 使所述后转台 203能够相对于所述后车架 201旋转。

后中心回转支承 204的结构与前中心回转支承 104的结构类似, 下面 将对后中心回转支承 204进行详细的描述。

为了提高后中心回转支承 204的承载能力并减小摩擦阻力, 如图 9所 示, 优选地, 所述后中心回转支承 204包括后第一回转部分 206、 后第二回 转部分 207和多个后滚柱 208,所述后第二回转部分 207环绕所述后第一回 转部分 206设置, 所述后第一回转部分 206的外周表面与所述后第二回转 部分 207的内周表面之间形成有后容纳空间(未显示 ),所述多个后滚柱 208 安装在所述后容纳空间中,所述后第一回转部 分 206和后第二回转部分 207 中的一个与所述后车架 201 固定连接, 所述后第一回转部分 206和后第二 回转部分 207中的另一个与所述后转台 203固定连接。 在图 9所示的实施 方式中, 后第一回转部分 206与后转台 203的底板固定连接, 后第二回转 部分 207与后车架 201的盖板固定连接。 后第一回转部分 206可以采取各 种适当的方式与后转台 203 固定连接, 例如紧固连接的方式。 后第二回转 部分 207可以采取各种适当的方式与后车架 201固定连接, 例如紧固连接 的方式。

为了提高后中心回转支承 204的均衡性, 优选地,所述多个后滚柱 208 沿所述后第一回转部分 206和后第二回转部分 207的周向均匀分布。

后滚柱 208可以沿后第一回转部分 206和后第二回转部分 207的周向 设置一圈、 两圈或多圈。 为了提高后中心回转支承 204 的转动平稳性, 优 选地, 所述后滚柱 208沿所述后第一回转部分 206和后第二回转部分 207 的周向设置三圈, 该三圈后滚柱 208分别位于所述后第一回转部分 206和 后第二回转部分 207的上部、 中部和下部。 三圈后滚柱 208的尺寸可以相 同, 也可以不相同。 例如, 根据需要, 可以将上、 下两圈后滚柱 208设置 为相同的, 而使中部的后滚柱 208的尺寸比上、 下两圈后滚柱 208的尺寸 小。

为了减轻重量并方便散热, 后第一回转部分 206通常为筒状。 所述后 第二回转部分 207 的外周表面可以为有齿式的或者无齿式的。 为了方便加 工, 优选地, 所述后第二回转部分 207的外周表面为无齿式的 (平滑的)。

为了能够方便地对后容纳空间中的后滚柱 208提供润滑, 以减小摩擦 阻力, 优选地, 所述后第一回转部分 206和 /或所述后第二回转部分 207上 设置有与所述后容纳空间相通的后润滑油接口 210。在图 9所示的实施方式 中, 后润滑油接口 210设置在后第一回转部分 206的内周表面上。

后车 200的其它部分的结构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例如后转台 203 上还可以安装有配重 209。

所述连接梁 300通常连接在所述前车 100的前转台 103与所述后车 200 的后转台 203之间。 连接梁 300通常为可伸缩的, 以方便前车 100和后车 200行走。连接梁 300可以采取各种适当的方式与前转台 103和后转台 203 连接, 例如通过销轴。

可以采取各种润滑系统对本发明的前中心回转 支承 104、后中心回转支 承 204和环轨支承 105提供润滑, 例如自动集中润滑系统。

本发明提供的起重机的其它部分 (例如前车架 101、 后车架 201、 前转 台 103、 后转台 203 ) 的结构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提供的起重机尤其适用于履带式起重机 , 所述前车架 101 的两 侧还设置有前履带 128, 所述后车架 201的两侧还设置有后履带 228。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发明提供的起重机的工作 过程。

如图 2至图 8所示, 当前车 100需要进行回转作业时, 前车 100不动, 后车 200围绕前车 100转弯行走, 从而实现前车 100的上车的回转; 或者 前车 100和后车 200进行十字行走, 从而实现前车 100的上车的回转。 可 见, 前车 100的上车的回转驱动力通过后车 200提供。 当前车 100的上车 回转时, 前中心回转支承 104的前第一回转部分 106随同上车一起回转, 通过前滚柱 108实现上车的稳定回转, 并且环轨支承 105能够随同上车回 转而沿着环形轨道 102滚动, 防止上车发生侧翻。 可见, 通过上述前中心 回转支承 104和周边支承可以为前车 100的上车提供巨大的支撑力和抗侧 翻能力, 从而使本发明提供的起重机在进行大型作业时 具备较好的工作平 稳性和安全性。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 式, 但是, 本发明并不 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 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 可以对本 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 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 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 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 特 征, 在不矛盾的情况下, 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 为了避免不 必要的重复, 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 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 任意组合, 只要 其不违背本发明的思想, 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




 
Previous Patent: STAIRCASE AND DRIVER'S CAB

Next Patent: WATER T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