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CRANKSHAFT OUTPUT MECHANISM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4/000409
Kind Code:
A1
Abstract: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a crankshaft output mechanism, comprising a crankshaft, a belt pulley, a flywheel, a shock absorber, a crankshaft front end gear, and a crankshaft rear end gear. The front and rear ends of the crankshaft are set as tapered ends. An installation hole of the belt pulley and the flywheel is set as a tapered hole. The front and rear ends of the crankshaft are in interference fit with the belt pulley and the flywheel in a high-pressure taper manner. The shock absorber is positioned through an inner diameter seam allowance, and locked and fixed on the belt pulley through a locking bolt. The crankshaft front end gear is installed at the front end of the crankshaft, and located inside the belt pulley, the crankshaft front end gear is connected to the crankshaft through a first short positioning pin, and the crankshaft front end gear is connected to the belt pulley through a first long positioning pin. The crankshaft rear end gear is installed at the rear end of the crankshaft and located inside the flywheel, the crankshaft rear end gear is connected to the crankshaft through a second short positioning pin, and the crankshaft rear end gear is connected to the flywheel through a second long positioning pin. The present invention has a simple and compact structure, the installation is convenient, and the precision is high and stable.

Inventors:
XIAO HENGLIN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3/000649
Publication Date:
January 03, 2014
Filing Date:
June 03, 2013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WUXI KIPOR POWER CO LTD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F16D1/06; F16F15/10; F16H57/00
Foreign References:
CN102734339A2012-10-17
CN202707831U2013-01-30
CN201377355Y2010-01-06
CN201050572Y2008-04-23
JPH10338122A1998-12-22
US6250276B12001-06-26
Attorney, Agent or Firm:
WUXI DAWEI PATENT TRADE MARK AGENCY (CN)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CN)
Download PDF:
Claims:
权 利 要 求 书

1、 曲轴输出机构, 包括曲轴(1)、 曲轴前端齿轮(3)、 皮带轮(5)、 减 振器 (6)、 飞轮 (13) 和曲轴后端齿轮 (16); 其特征在于: 所述曲轴 (1) 的前、 后端均设为锥形端, 所述皮带轮 (5)、 飞轮 (13) 的安装孔设为锥形 孔, 并且皮带轮(5)、 飞轮(13)安装孔内表面的锥度与曲轴(1)前、 后端 外表面的锥度一致, 曲轴 (1)前、 后端与皮带轮(5)、 飞轮(13)为高压锥 度过盈连接; 所述减振器 (6) 通过内径止口定位, 通过锁紧螺栓 (7) 锁紧 固定在皮带轮(5)上; 所述曲轴前端齿轮(3)安装在曲轴(1)前端并位于 皮带轮(5)内侧, 曲轴前端齿轮(3)与曲轴(1)之间通过第一短定位销(2) 连接, 曲轴前端齿轮 (3) 与皮带轮 (5) 之间通过第一长定位销 (4) 连接; 所述曲轴后端齿轮(16)安装在曲轴(1)后端并位于飞轮(13) 内侧, 曲轴 后端齿轮(16)与曲轴(1)之间通过第二短定位销(17)连接, 曲轴后端齿 轮 (16) 与飞轮 (13) 之间通过第二长定位销 (15) 连接。

2、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曲轴输出机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皮带轮 (5)、 飞轮(13)的安装孔内壁上均设有环形高压油槽(12), 所述皮带轮(5)、 飞 轮 (13) 上均设有与环形高压油槽 (12) 连通的打压油孔 (11)。

3、 如权利要求 2所述的曲轴输出机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皮带轮 (5)、 飞轮 (13) 上的打压油孔 (11) 的油口用防尘堵 (10) 密封。

4、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曲轴输出机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曲轴(1)前、 后端的端面上开有螺纹中心孔, 曲轴(1)前、后端的端面上分别通过挡板螺 栓(9)连接前端挡板(8)、 后端挡板(14), 所述前端挡板(8) 限位皮带轮

(5), 所述后端挡板 (14) 限位飞轮 (13)。

5、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曲轴输出机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端曲轴(1) 齿轮、 曲轴后端齿轮 (16) 与曲轴 (1) 之间均为过盈配合连接。

Description:
说 明 书 曲轴输出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动机的曲轴输出机构, 属于发动机传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大多数发动机的曲轴输出机构是飞轮和皮带轮 通过键及螺栓固定在曲轴 上, 由曲轴带动皮带轮、 飞轮和减振器运转。 传统的安装方式中, 曲轴上要 开多个槽和开多个孔, 另外减振器大多是直接连接在曲轴上, 皮带轮无减振 措施, 使得曲轴偏长、 偏重, 输出端精度过低, 强度不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 提供一种结构简单、 紧 凑, 安装方便, 精度高且稳定的曲轴输出机构。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 曲轴输出机构, 包括曲轴、 曲轴前端齿轮、 皮带轮、 减振器、 飞轮和曲轴后端齿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曲轴的前、 后端 均设为锥形端, 所述皮带轮、 飞轮的安装孔设为锥形孔, 并且皮带轮、 飞轮 安装孔内表面的锥度与曲轴前、 后端外表面的锥度一致, 曲轴前、 后端与皮 带轮、 飞轮为高压锥度过盈连接; 所述减振器通过内径止口定位, 通过锁紧 螺栓锁紧固定在皮带轮上; 所述曲轴前端齿轮安装在曲轴前端并位于皮带 轮 内侧, 曲轴前端齿轮与曲轴之间通过第一短定位销连 接, 曲轴前端齿轮与皮 带轮之间通过第一长定位销连接; 所述曲轴后端齿轮安装在曲轴后端并位于 飞轮内侧, 曲轴后端齿轮与曲轴之间通过第二短定位销连 接, 曲轴后端齿轮 与飞轮之间通过第二长定位销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皮带轮、 飞轮的安装孔内壁上均设有环 形高压油槽, 所述皮带轮、 飞轮上均设有与环形高压油槽连通的打压油孔 。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皮带轮、 飞轮上的打压油孔的油口用防 尘堵密封。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曲轴前、后端 的端面上开有螺紋中心孔, 曲轴前、 后端的端面上分别通过挡板螺栓连接前端挡板 、 后端挡板, 所述前 端挡板限位皮带轮, 所述后端挡板限位飞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前端曲轴齿轮、 后端曲轴齿轮与曲轴之 间均为过盈配合连接。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 优点在于: 本发明的曲轴输出机构结构简单、 紧凑, 安装方便, 皮带轮、 飞轮与曲轴之间靠髙压锥度过盈连接, 连接牢固, 可靠性好, 输出精度高且稳定; 减振器安装在皮带轮上形成组件, 使得皮带 轮传动工作稳定, 整个机构能够更加平稳工作。

附图说明

图 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 说明。

如图所示: 实施例中的曲轴输出机构主要由曲轴 1、第一短定位销 2、 曲 轴前端齿轮 3、 第一长定位销 4、 皮带轮 5、 减振器 6、 锁紧螺栓 7、 前端挡 板 8、 挡板螺栓 9、 防尘堵 10、 飞轮 13、 后端挡板 14、 第二长定位销 15曲 轴后端齿轮 16和第二短定位销 17等零部件组成。

所述皮带轮 5与曲轴 1之间的连接方式如图 1所示, 所述曲轴 1前端设 为锥形端, 所述皮带轮 5的安装孔设为锥形孔, 皮带轮 5安装孔内表面的锥 度与曲轴 1前端外表面的锥度一致, 曲轴 1前端与皮带轮 5为高压锥度过盈 连接。 此种方式的连接, 可以确保皮带轮 5与曲轴 1之间连接牢固、 可靠, 锥度配合精度高, 保证了皮带轮 5输出的精度和稳定性。

所述皮带轮 5的安装孔内壁上设有环形高压油槽 12,所述皮带轮 5上设 有与环形高压油槽 12连通的打压油孔 11。 皮带轮 5安装到位后如需拆卸, 须用液压机从打压油孔 11将液压油打入环形高压油槽 12中, 利用液压膨胀 力将皮带轮 5压出; 另外, 所述皮带轮 5上的打压油孔 11的油口用防尘堵 10密封, 以防止灰尘等异物进入打压油孔 11。

所述曲轴 1前端的端面上开有螺纹中心孔, 曲轴 1前端的端面上通过挡 板螺栓 9连接前端挡板 8, 所述前端挡板 8限位皮带轮 5, 在拆卸皮带轮 5 时起安全保障作用。

如图 1所示,所述飞轮 13与曲轴 1之间的连接方式和皮带轮 5与曲轴 1 之间的连接方式相同,飞轮 13与曲轴 1之间采用高压锥度过盈连接,来保证 传递的可靠性;飞轮 13利用利用液压膨胀力从曲轴 1上拆下; 曲轴 1后端利 用后端挡板 14来限位飞轮 13, 保证拆卸的安全性。

如图 1所示, 所述减振器 6通过内径止口定位, 通过锁紧螺栓 7锁紧固 定在皮带轮 5上。 由于减振器 6不是直接连接在曲轴 1上或整个曲轴输出机 构的延长线上, 曲轴 1带动皮带轮 5进而带动减振器 6,对曲轴 1和飞轮 13 起到减振作用的同时, 也对皮带轮 5的传动稳定性其关键作用; 另外, 减振 器 6连接在皮带轮 5上也降低了曲轴 1结构的复杂性, 控制了曲轴 1的有效 长度, 提高了曲轴输出机构的强度。

如图 1所示, 所述曲轴前端齿轮 3安装在曲轴 1前端并位于皮带轮 5内 侧, 曲轴前端齿轮 3与曲轴 1之间为过盈配合连接, 曲轴前端齿轮 3与曲轴 1之间通过第一短定位销 2连接, 曲轴前端齿轮 3与皮带轮 5之间通过第一 长定位销 4连接; 所述曲轴后端齿轮 16安装在曲轴 1后端并位于飞轮 13内 侧, 曲轴后端齿轮 16与曲轴 1之间为过盈配合连接, 曲轴后端齿轮 16与曲 轴 1之间通过第二短定位销 17连接,曲轴后端齿轮 16与飞轮 13之间通过第 二长定位销 15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