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6/015282
Kind Code:
A1
Abstract:
Provided are a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 method for sending data comprises: receiving uplink data or pilot frequency sent by a user equipment by means of an uplink subframe; performing beam characteristic designing according to the uplink data or pilot frequency, and generating beam characteristic information; determining a precoding mode according to the beam characteristic information, and performing precoding processing on data to be sent according to the determined precoding mode, the precoding mode comprising a precoding mode based on space-time or a precoding mode based on space-frequency; and sending the precoded data to be sent to the user equipment. The embodiments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can flexibly select the precoding mode according to the uplink data or pilot frequency sent by the user equipment.

Inventors:
QIAO DELI (CN)
WU YE (CN)
WANG LEI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4/083421
Publication Date:
February 04, 2016
Filing Date:
July 31, 2014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HUAWEI TECH CO LTD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H04B7/06; H04B7/04
Foreign References:
CN101505205A2009-08-12
US20100232535A12010-09-16
CN103166688A2013-06-19
Other References:
See also references of EP 3197067A4
Attorney, Agent or Firm:
LEADER PATENT & TRADEMARK FIRM (CN)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CN)
Download PDF:
Claims:
权 利 要 求 书

1、 一种发送数据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

接收用户设备通过上行子帧发送的上行数据或导频;

根据所述上行数据或导频进行波束特征设计, 生成波束特征信息; 根据所述波束特征信息确定预编码方式, 并根据所述确定的预编码方式 对待发送数据进行预编码处理, 所述预编码方式包括基于空时的预编码方式 或基于空频的预编码方式;

将预编码后的待发送数据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所述上行数据 或导频进行波束特征设计, 生成波束特征信息之后, 还包括:

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波束特征信息, 以使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波 束特征信息确定数据恢复的方法, 所述数据恢复的方法与所述预编码方式相 对应。

3、 根据权利要求 1或 2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所述上行数 据或导频进行波束特征设计, 生成波束特征信息, 包括:

根据所述上行数据或导频估算所述用户设备所处的位置;

根据所述用户设备所处的位置构建天线导向矢量矩阵;

对所述天线导向矢量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 获取对角矩阵;

根据所述对角矩阵确定满足预设能量阈值的所述波束特征信息。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所述对角矩阵 确定满足预设能量阈值的所述波束特征信息, 包括:

计算所述对角矩阵的主对角线上的最大的 n个元素之和与所述主对角线 上的所有元素之和的比值;

当所述比值大于所述预设能量阈值时, 确定对应的 n为所述波束特征信 息, n为自然数。

5、 根据权利要求 3或 4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上行数据或导频进行波束特征设计, 生成预编码参数组合向

6、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所述上行数据 或导频进行波束特征设计, 生成预编码参数组合向量, 包括: 根据所述波束特征信息以及所述天线导向矢量矩阵获取所述预编码参数 组合向量。

7、 根据权利要求 5或 6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所述确定的 预编码方式对待发送数据进行预编码处理, 包括:

根据所述确定的预编码方式和所述预编码参数组合向量对所述待发送数 据进行预编码处理。

8、 一种接收数据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

接收基站发送的波束特征信息, 所述波束特征信息是由所述基站根据上 行数据或导频进行波束特征设计而生成的;

根据所述波束特征信息确定数据恢复的方法, 所述数据恢复的方法与所 述基站根据所述波束特征信息确定的预编码方式相对应;

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预编码后的数据, 并根据所述数据恢复的方法对所 述预编码后的数据进行数据恢复处理。

9、 一种发送数据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

接收模块, 用于接收用户设备通过上行子帧发送的上行数据或导频; 预编码参数组合产生模块, 用于根据所述上行数据或导频进行波束特征 设计, 生成波束特征信息;

预编码处理模块, 用于根据所述波束特征信息确定预编码方式, 并根据 所述确定的预编码方式对待发送数据进行预编码处理, 所述预编码方式包括 基于空时的预编码方式或基于空频的预编码方式;

发送模块, 用于将预编码后的待发送数据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

10、 根据权利要求 9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模块, 还用于 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波束特征信息, 以使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波束特 征信息确定数据恢复的方法, 所述数据恢复的方法与所述预编码方式相对 应。

11、 根据权利要求 9或 10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编码参数组 合产生模块, 具体用于根据所述上行数据或导频估算所述用户设备所处的位 置; 根据所述用户设备所处的位置构建天线导向矢量矩阵; 对所述天线导向 矢量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 获取对角矩阵; 根据所述对角矩阵确定满足预设 能量阈值的所述波束特征信息。 12、 根据权利要求 11 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编码参数组合 产生模块, 具体用于计算所述对角矩阵的主对角线上的最大的 n个元素之和 与所述主对角线上的所有元素之和的比值; 当所述比值大于所述预设能量阈 值时, 确定对应的 n为所述波束特征信息, n为自然数。

13、 根据权利要求 11或 12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编码参数 组合产生模块, 还用于根据所述上行数据或导频进行波束特征设计, 生成预 编码参数组合向量。

14、 根据权利要求 13 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编码参数组合 产生模块, 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波束特征信息以及所述天线导向矢量矩阵获取 所述预编码参数组合向量。

15、 根据权利要求 13或 14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编码处理 模块, 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确定的预编码方式和所述预编码参数组合向量对所 述待发送数据进行预编码处理。

16、 一种接收数据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

接收模块, 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波束特征信息, 所述波束特征信息是由 所述基站根据上行数据或导频进行波束特征设计而生成的;

数据恢复方法确定模块, 用于根据所述波束特征信息确定数据恢复的方 法, 所述数据恢复的方法与所述基站根据所述波束特征信息确定的预编码方 式相对应;

所述接收模块, 还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预编码后的数据;

数据处理模块, 用于根据所述数据恢复的方法对所述预编码后的数据进 行数据恢复处理。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 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大规模的多输入多输出 ( Mass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简称: MMIMO ) 天线系统被广泛认为是未来 5G通信系统中的一种必要的解决方 案。

为了挖掘出 MMIMO天线系统的阵列增益, 现有技术采用了一种空时分 组码(Space-Time Block Code, 简称: STBC) 的多天线传输方案, 通过结合 信道统计信息和信道特征信息, 进行天线选择, 并在选择的天线上进行 STBC的数据传输。

但是这种方案在应用于 MMIMO天线系统时, 不能实现预编码方式的自 适应调整。 而且由于天线数目很多, 形成的波束宽度还是很窄, 使得性能的 损失会很严重, 造成天线阵列增益的减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 以实现预编码方式的自 适应调整, 使 MMIMO天线系统的数据传输更鲁棒, 提高系统性能和天线增 益。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数据传输包括发送数据和接 收数据。

第一方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发送数据的方法, 包括:

接收用户设备通过上行子帧发送的上行数据或 导频;

根据所述上行数据或导频进行波束特征设计, 生成波束特征信息; 根据所述波束特征信息确定预编码方式, 并根据所述确定的预编码方式 对待发送数据进行预编码处理, 所述预编码方式包括基于空时的预编码方式 或基于空频的预编码方式;

将预编码后的待发送数据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 。

结合第一方面,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根据所述 上行数据或导频进行波束特征设计, 生成波束特征信息之后, 还包括: 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波束特征信息, 以使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波 束特征信息确定数据恢复的方法, 所述数据恢复的方法与所述预编码方式相 对应。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 方式, 在第一方面的第二 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根据所述上行数据或导频进行波束特征设 计, 生 成波束特征信息, 包括:

根据所述上行数据或导频估算所述用户设备所 处的位置;

根据所述用户设备所处的位置构建天线导向矢 量矩阵;

对所述天线导向矢量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 获取对角矩阵;

根据所述对角矩阵确定满足预设能量阈值的所 述波束特征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 现方式中, 所述根据所述对角矩阵确定满足预设能量阈值 的所述波束特征信 息, 包括:

计算所述对角矩阵的主对角线上的最大的 n个元素之和与所述主对角线 上的所有元素之和的比值;

当所述比值大于所述预设能量阈值时, 确定对应的 n为所述波束特征信 息, n为自然数。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或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 式, 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上行数据或导频进行波束特征设计, 生成预编码参数组合向量。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 现方式中, 所述根据所述上行数据或导频进行波束特征设 计, 生成预编码参 数组合向量, 包括:

根据所述波束特征信息以及所述天线导向矢量 矩阵获取所述预编码参数 组合向量。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或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 式, 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根据所述确定的预编码方式对待发送数据 进行预编 码处理, 包括:

根据所述确定的预编码方式和所述预编码参数 组合向量对所述待发送数 据进行预编码处理。

第二方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接收数据的方法, 包括:

接收基站发送的波束特征信息, 所述波束特征信息是由所述基站根据上 行数据或导频进行波束特征设计而生成的;

根据所述波束特征信息确定数据恢复的方法, 所述数据恢复的方法与所 述基站根据所述波束特征信息确定的预编码方 式相对应;

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预编码后的数据, 并根据所述数据恢复的方法对所 述预编码后的数据进行数据恢复处理。

第三方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发送数据的装置, 包括:

接收模块, 用于接收用户设备通过上行子帧发送的上行数 据或导频; 预编码参数组合产生模块, 用于根据所述上行数据或导频进行波束特征 设计, 生成波束特征信息;

预编码处理模块, 用于根据所述波束特征信息确定预编码方式, 并根据 所述确定的预编码方式对待发送数据进行预编 码处理, 所述预编码方式包括 基于空时的预编码方式或基于空频的预编码方 式;

发送模块, 用于将预编码后的待发送数据发送给所述用户 设备。

结合第三方面, 在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发送模块, 还用于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波束特征信息 , 以使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 波束特征信息确定数据恢复的方法, 所述数据恢复的方法与所述预编码方式 相对应。

结合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 方式, 在第三方面的第二 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预编码参数组合产生模块, 具体用于根据所述上 行数据或导频估算所述用户设备所处的位置; 根据所述用户设备所处的位置 构建天线导向矢量矩阵; 对所述天线导向矢量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 获取对 角矩阵; 根据所述对角矩阵确定满足预设能量阈值的所 述波束特征信息。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 现方式中, 所述预编码参数组合产生模块, 具体用于计算所述对角矩阵的主 对角线上的最大的 n个元素之和与所述主对角线上的所有元素之 的比值; 当所述比值大于所述预设能量阈值时, 确定对应的 n为所述波束特征信息, n 为自然数。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二种或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 式, 在第三方面的第四种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预编码参数组合产生模块, 还用于根据所述上行数 据或导频进行波束特征设计, 生成预编码参数组合向量。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三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 现方式中, 所述预编码参数组合产生模块, 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波束特征信息 以及所述天线导向矢量矩阵获取所述预编码参 数组合向量。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四种或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 式, 在第三方面的第六种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预编码处理模块, 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确定的预编码 方式和所述预编码参数组合向量对所述待发送 数据进行预编码处理。

第四方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接收数据的装置, 包括:

接收模块, 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波束特征信息, 所述波束特征信息是由 所述基站根据上行数据或导频进行波束特征设 计而生成的;

数据恢复方法确定模块, 用于根据所述波束特征信息与数据恢复的方法 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数据恢复的方法;

所述接收模块, 还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预编码后的数据;

数据处理模块, 用于根据所述数据恢复的方法对所述预编码后 的数据进 行数据恢复处理。

上述数据恢复方法确定模块确定的所述数据恢 复的方法与所述基站根据 所述波束特征信息确定的预编码方式相对应。

本发明实施例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通过根据实时的信道情况进行波 束特征设计, 获得波束特征信息并确定基于空时或空频的预 编码方式, 通过 该预编码方式对待发送数据处理后发送给 UE, 实现预编码方式的自适应调 整, 使 MMIMO天线系统的数据传输更鲁棒, 提高系统性能和天线增益。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 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实 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 简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 下 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 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 1为本发明发送数据的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 2为数据发射示意图;

图 3为本发明接收数据的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 4为本发明发送数据的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示 图;

图 5为本发明接收数据的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示 图;

图 6为本发明发送数据的装置实施例二的结构示 图;

图 7为本发明接收数据的装置实施例二的结构示 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 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 下面将结合本发 明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 本发明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 提下所获 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STBC 多天线传输方案通过结合信道统计信息和信道 特征信息, 进行天 线选择, 并在选择的天线上进行 STBC的数据传输。但是在天线数目很多时, 通过该方法形成的波束宽度会很窄, 由于没有波束特征的设计, 在波达方向

(Direction Of Arrival, 简称: DOA)估计位置有误差的情况下性能的损失会 很严重。 另一方面, STBC预编码的设计是固定的, 不能实现自适应的调整。

图 1为本发明发送数据的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图, 如图 1所示, 本实施例 的方法可以包括:

歩骤 101、 接收用户设备通过上行子帧发送的上行数据或 导频; 本实施例的执行主体可以是支持 MMIMO 天线系统的基站。 用户设备

(User Equipment, 简称 UE) 可以是手机、 无绳电话、 计算机设备、 传真设 备或者是其它可以与基站进行通信的设备。

歩骤 102、 根据所述上行数据或导频进行波束特征设计, 生成波束特征

I Ή自、 .,

基站根据这些上行数据或导频实时地进行波束 特征设计, 生成波束特征 信息, 波束特征信息反映了当前信道情况下用于向 UE发射数据的虚拟天线 的数目, 该数目的虚拟天线具备了最高或较高的能量, 确保多天线系统中的 天线增益。 歩骤 103、 根据所述波束特征信息确定预编码方式, 并根据所述确定的 预编码方式对待发送数据进行预编码处理, 所述预编码方式包括基于空时的 预编码方式或基于空频的预编码方式;

基站可以保存波束特征信息与预编码方式之间 的对应关系。 例如, 波束 特征信息为 2, 表示确定出的用于向 UE发射数据的虚拟天线数目为 2, 基站 根据波束特征信息与预编码方式之间的对应关 系确定波束特征信息为 2时对 应的预编码方式为 STBC (如 Alamouti码) , 然后基站根据 Alamouti码对待 发送数据进行预编码处理。

歩骤 104、 将预编码后的待发送数据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 。

基站将预编码后的待发送数据发送给 UE, 以使得 UE根据数据恢复的方 法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恢复处理, 这里的数据恢复的方法与基站的预编码方 式相对应, 例如基站通过 Alamouti码对待发送数据进行预编码, 则 UE也用 与 Alamouti码相应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恢复。

本实施例中用于确定预编码方式的波束特征信 息是根据信道情况进行设 计的, 预编码方式由此可以根据信道的实际情况进行 灵活调整, 这样会使 MMIMO天线系统的数据传输更鲁棒,提高了通信 统的性能和天线的增益。

进一歩的, 在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歩骤 102之后, 还包括: 向所述用户设 备发送所述波束特征信息, 以使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波束特征信息确定 数 据恢复的方法, 所述数据恢复的方法与所述预编码方式相对应 。

具体来讲, 基站在生成波束特征信息后, 可以通过物理下行控制信道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简称: PDCCH) 将波束特征信息发送 给 UE, 这样 UE即可获知需要在哪几个资源元素 (Resource Element, 简称: RE)上接收数据,并根据波束特征信息对应的数 据恢复的方法进行恢复处理。

进一歩的, 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歩骤 102根据所述上行数据或导频进行波 束特征设计, 生成波束特征信息, 具体的实现方法可以是: 根据所述上行数 据或导频估算所述用户设备所处的位置; 根据所述用户设备所处的位置构建 天线导向矢量矩阵; 对所述天线导向矢量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 获取对角矩 阵; 根据所述对角矩阵确定满足预设能量阈值的所 述波束特征信息。 其中, 根据所述对角矩阵确定满足预设能量阈值的所 述波束特征信息, 具体的实现 方法可以是: 计算所述对角矩阵的主对角线上的最大的 n个元素之和与所述 主对角线上的所有元素之和的比值; 当所述比值大于所述预设能量阈值时, 确定对应的 n为所述波束特征信息, n为自然数。

具体来讲, 基站根据上行数据或导频进行波束特征设计, 生成波束特征 信息, 可以有多种实现方式, 只要可以从多个虚拟天线中找出相对于 UE能 量最大的虚拟天线, 并在这些虚拟天线上进行数据传输即可提高天 线增益。

进一歩的, 在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歩骤 102, 基站根据所述上行数据或导 频进行波束特征设计, 除了生成波束特征信息, 还可以生成预编码参数组合 向量, 具体的实现方法可以是: 根据所述波束特征信息以及所述天线导向矢 量矩阵获取所述预编码参数组合向量。

下面采用两个具体的实施例, 对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 明。

示例一:

基站根据所述上行数据或导频估算所述用户设 备所处的位置可以采用如 下方式实现: 例如, 基站根据上行数据或导频通过 DOA来估算 UE的位置角 度 , 根据该位置角度 确定一个角度范围 Θ = 可以是 - 也可以是 , ^可以是 + Δ0, 为预设歩进值,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获取 角度范围 Θ可以通过任意已知的方法, 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根据所述用户设备所处的位置构建天线导向矢 量矩阵可以采用如下方式 实现: 例如, 基站在上述角度范围 Θ内等间隔采样, 一共获取到 Ν个采样点 θ 1、 θ 2、 Θ Ν , 基于每个采样点构建天线导向矢量矩阵 c = A (Θ B (Θ 其中, a ) a ft

b ) b ft , 其中, d

aW„)为角度 i l < n < N )对应的天线导向矢: h(0 n ) = ^ a(^) 0„为 角度范围 Θ内的任意一个采样角度;

对所述天线导向矢量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 获取对角矩阵可以采用如下 方式实现: 例如, 对天线导向矢量矩阵 C进行奇异值分解 (Singular Value o、

Decomposition,简称: SVD) ,即 = U∑V",从而获取对角矩阵∑ = ··.

0 a 根据所述对角矩阵确定满足预设能量阈值的所 述波束特征信息可以采用 如下方式实现: 例如, 根据对角矩阵∑确定满足预设能量阈值的波束 特征信 息, 即计算对角矩阵∑的主对角线上且最大的 m个元素之和与主对角线上的 所有元素之和的比值, 当比值大于预设能量阈值时, 确定对应的 m值为波束 特征信息。具体地, 计算对角矩阵∑的主对角线上的所有元素之和 , 将元素 至 从大到小的排序, 按顺序求 m个元素之和, m从 2开始逐一递增, 将每 次求和结果与所有元素之和求比值, 并将该比值与预设能量阈值进行比较, 直到比值大于预设能量阈值, 此时对应的 m值即为波束特征信息。 这表示从 大到小的 m个元素对应的虚拟天线的能量已经可以满足 据的发送需求, 根 据 m值确定基于空时或空频的预编码方式,例如 m值为 2时,确定采用 STBC 预编码方式(如 Alamouti码)对数据进行预编码; 根据 m值计算获取预编码

示例二:

基站根据所述上行数据或导频估算所述用户设 备所处的位置可以采用如 下方式实现: 例如, 基站通过 DOA估计获取到 UE的位置角度 后, 根据该 角度确定一个角度范围 Θ = [θ θ Ν ~] , 角度范围 Θ的确定方法与示例一描述的 方法相同, 此处不再赘述。

与前一示例不同的是, 基站根据所述用户设备所处的位置构建天线导 向 矢量矩阵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实现: 例如, 基站取 ^ = max ( _ , 构 建天线导向矢量矩阵 C, 该天线导向矢量矩阵 C中 p 行 q 列的元素为 c pq = S ln (2 ^ B (P " q) ) , p和 q均小于天线数。 之后, 基站对所述天线导向矢量 π< - q)

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 获取对角矩阵具体为: 对天线导向矢量矩阵 C进行

¾ 0

SVD分解, gp c = U∑V ; , 对角矩阵∑ 基站根据所述对角矩阵

0 a n 确定满足预设能量阈值的所述波束特征信息具 体为: 根据对角矩阵∑确定满 足预设能量阈值的波束特征信息, 即计算对角矩阵∑的主对角线上的最大的 m个元素之和与主对角线上的所有元素之和的 值, 当比值大于预设能量阈 值时, 确定对应的 m为波束特征信息。 计算对角矩阵∑的主对角线上的所有 元素之和, 元素 至 从大到小的排序, 按顺序求 m个元素之和, m从 2开 始逐一递增, 将每次求和结果与所有元素之和求比值, 并将该比值与预设能

= s k x U( :,k) x a*( ) 其 征信息; 根据 m值计算获取预编码参数组合向:

1, A是偶数

中, 1 ≤ A ≤ m e k = 为位置角度 对应的天线导向矢:

-J, k是奇数 的共轭向量。

基站通过以上两个示例可以生成波束特征信息 m和预编码参数组合向量 W , 然后根据 m值确定基于空时或空频的预编码方式, 例如, m值为 2时, 确定预编码方式为 STBC (如 Alamouti码) , 然后根据 STBC (如 Alamouti 码) 模式和预编码参数组合向量 ( Wl ,w 2 )对待发送数据进行预编码。 基站根据 波束特征信息 m和预编码参数组合向量 W对待发送数据进行基于空时或空频 的预编码处理, 此时每个预编码向量 等效于一根虚拟天线。 预编码处理后 的数据通过所有的物理天线发送, 图 2数据发射示意图, 如图 2所示, 波束 特征信息 m=2, 可设计为 Alamouti码, 已知预编码参数组合向量 , w 2 ), 根

两个连续 RE上基站预编码后发送出去的数据, 表示 Alamouti

-H*w * H*w, 码的预编码向量, H为信道响应向:

后的待发送数据发送给 UE, 波束特征信息已经通过 PDCCH发送给 UE。 为 了使得 UE能够进行数据接收并恢复出数据, UE需要知道虚拟天线对应的等

¾的信道 , 因此基站需针对基于空时或空频的预编码方式 和预编码参数组 合向量发送相应的解调参考数据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 简称: DMRS ) 导频。

图 3为本发明接收数据的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图, 如图 3所示, 本实施例 的方法可以包括:

歩骤 201、 接收基站发送的波束特征信息;

本实施例的执行主体可以是支持 MMIMO天线系统的 UE。 UE接收基站 发送的波束特征信息, 该波束特征信息是由所述基站根据上行数据或 导频进 行波束特征设计而生成的。 歩骤 202、 根据所述波束特征信息确定数据恢复的方法;

该数据恢复的方法与所述基站根据所述波束特 征信息确定的预编码方式 相对应。

具体地, UE 中可以保存所述波束特征信息与预编码方式之 间的对应关 系, 由此可以根据所述波束特征信息确定从基站接 收到的数据所采用的预编 码方式, 并进一歩确定与所述预编码方式相对应的数据 恢复的方法 (如, 解 码方式) , 后续 UE将采用该数据恢复的方法来对接收到的数据 (经过基站 预编码后的数据) 进行恢复。

或者, UE中也可以直接保存所述波束特征信息与数据 复的方法 (如, 解码方式)之间的对应关系, UE收到上述波束特性信息后, 就可以根据该对 应关系获取相应的数据恢复的方法。

歩骤 203、 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预编码后的数据, 并根据所述数据恢复 的方法对所述预编码后的数据进行数据恢复处 理。

具体来讲, UE在接收到基站发送的波束特征信息后, 联合相应的多个

RE来接收数据, 具体联合的 RE的个数和波束特征信息的值相等, RE包括 时域和频域两个维度, 如果无线系统预先配置的是空时编码, 则表示基站是 将预编码后的数据分别承载在时间连续的多个 RE上 (例如图 2所示) , 如 果无线系统预先配置的是空频编码, 则表示基站是将预编码后的数据分别承 载在频段连续的多个 RE上, UE根据无线系统的预先配置, 根据波束特征信 息即可在相应的 RE上接收数据, 并且进行数据恢复。 假设信道矩阵 H已知, 以 m=2 为 例 , UE 在 时 间 连 续 的 两 个 RE 上 接 收 数 据

本实施例, m的取值将影响最终 UE的解调性能, 以 DOA估计结果为基 础, 随着多天线传输装置的波束宽度的变化 m的取值会有所不同, 天线数的 变化时, m 的取值也有不同。 m值的改变带来预编码方式的改变, 联合 RE 进行数据发送的方式也将相应改变。 多天线传输装置通过根据实时的信道情 况进行波束特征设计,并根据波束特征设计来 确定采用哪种预编码方式向 UE 发送数据, 由此实现了预编码方式的自适应调整, 使 MMIMO天线系统的数 据传输更鲁棒, 提高了通信系统的性能和天线的增益。

图 4为本发明发送数据的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示 图, 如图 4所示, 本 实施例的装置可以包括: 接收模块 11、 预编码参数组合产生模块 12、 预编码 处理模块 13以及发送模块 14, 其中, 接收模块 11, 用于接收用户设备通过 上行子帧发送的上行数据或导频; 预编码参数组合产生模块 12, 用于根据所 述上行数据或导频进行波束特征设计, 生成波束特征信息; 预编码处理模块 13, 用于根据所述波束特征信息确定预编码方式, 并根据所述确定的预编码 方式对待发送数据进行预编码处理, 所述预编码方式包括基于空时的预编码 方式或基于空频的预编码方式; 发送模块 14, 用于将预编码后的待发送数据 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

本实施例的装置, 可以用于执行图 1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其实 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 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歩的, 上述发送模块 14, 还用于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波束特征 信息, 以使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波束特征信息确定 数据恢复的方法, 所述 数据恢复的方法与所述预编码方式相对应。

进一歩的, 上述预编码参数组合产生模块 12, 具体用于根据所述上行数 据或导频估算所述用户设备所处的位置; 根据所述用户设备所处的位置构建 天线导向矢量矩阵; 对所述天线导向矢量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 获取对角矩 阵; 根据所述对角矩阵确定满足预设能量阈值的所 述波束特征信息。

进一歩的, 上述预编码参数组合产生模块 12, 具体用于计算所述对角矩 阵的主对角线上的最大的 n个元素之和与所述主对角线上的所有元素之 的 比值; 当所述比值大于所述预设能量阈值时, 确定对应的 n为所述波束特征 信息, n为自然数。

进一歩的, 上述预编码参数组合产生模块 12, 还用于根据所述上行数据 或导频进行波束特征设计, 生成预编码参数组合向量。

进一歩的, 上述预编码参数组合产生模块 12, 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波束特 征信息以及所述天线导向矢量矩阵获取所述预 编码参数组合向量。

预编码参数组合产生模块 12 根据所述上行数据或导频进行波束特征设 计, 并生成波束特征信息的具体方式可以参见上述 方法实施例部分的相关描 述, 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歩的, 上述预编码处理模块 13, 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确定的预编码方 式和所述预编码参数组合向量对所述待发送数 据进行预编码处理。

图 5为本发明接收数据的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示 图, 如图 5所示, 本 实施例的装置可以包括: 接收模块 21、 数据恢复方法确定模块 22 以及数据 处理模块 23, 其中, 接收模块 21, 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波束特征信息, 所述 波束特征信息是由所述基站根据上行数据或导 频进行波束特征设计而生成 的; 数据恢复方法确定模块 22, 用于根据所述波束特征信息确定数据恢复的 方法, 所述数据恢复的方法与所述基站根据所述波束 特征信息确定的预编码 方式相对应;所述接收模块 21,还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预编码后的数 ; 数据处理模块 23, 用于根据所述数据恢复的方法对所述预编码后 的数据进行 数据恢复处理。

本实施例的装置, 可以用于执行图 3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其实 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 此处不再赘述。

图 6为本发明发送数据的装置实施例二的结构示 图, 如图 6所示, 本 实施例的装置可以包括: 接收电路 31、 处理电路 32以及发送电路 33, 其中, 接收电路 31, 用于接收用户设备通过上行子帧上发送上行数 据或导频; 处理 电路 32, 用于根据所述上行数据或导频进行波束特征设 计, 生成波束特征信 息; 根据所述波束特征信息确定预编码方式, 并根据所述确定的预编码方式 对待发送数据进行预编码处理, 所述预编码方式包括基于空时的预编码方式 或基于空频的预编码方式; 发送电路 33, 用于将预编码后的待发送数据发送 给所述用户设备。

本实施例的装置, 可以用于执行图 1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其实 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 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歩的, 上述发送电路 33, 还用于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波束特征 信息, 以使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波束特征信息确定 数据恢复的方法, 所述 数据恢复的方法与所述预编码方式相对应。

进一歩的, 上述处理电路 32, 具体用于根据所述上行数据或导频估算所 述用户设备所处的位置; 根据所述用户设备所处的位置构建天线导向矢 量矩 阵; 对所述天线导向矢量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 获取对角矩阵; 根据所述对 角矩阵确定满足预设能量阈值的所述波束特征 信息。

进一歩的, 上述处理电路 32, 具体用于计算所述对角矩阵的主对角线上 的最大的 n个元素之和与所述主对角线上的所有元素之 的比值; 当所述比 值大于所述预设能量阈值时, 确定对应的 n为所述波束特征信息, n为自然 数。

处理电路 32根据所述上行数据或导频进行波束特征设计 并生成波束特 征信息的具体方式可以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部 分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歩的, 上述处理电路 32, 还用于根据所述上行数据或导频进行波束 特征设计, 生成预编码参数组合向量。

进一歩的, 上述处理电路 32, 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波束特征信息以及所述 天线导向矢量矩阵获取所述预编码参数组合向 量。

进一歩的, 上述处理电路 32, 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确定的预编码方式和所 述预编码参数组合向量对所述待发送数据进行 预编码处理。

图 7为本发明接收数据的装置实施例二的结构示 图, 如图 7所示, 本 实施例的装置可以包括: 接收电路 41、 处理电路 42以及发送电路 43, 其中, 接收电路 41, 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波束特征信息, 所述波束特征信息是由所 述基站根据上行数据或导频进行波束特征设计 而生成的; 处理电路 42, 用于 根据所述波束特征信息确定数据恢复的方法, 所述数据恢复的方法与所述基 站根据所述波束特征信息确定的预编码方式相 对应; 上述接收电路 41, 还用 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预编码后的数据; 处理电路 42, 用于根据所述数据恢 复的方法对所述预编码后的数据进行数据恢复 处理。

本实施例的装置, 可以用于执行图 3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其实 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 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 应该理解到, 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 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 例如, 所述单元的划分, 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 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 的划分方式, 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 另一个系统, 或 一些特征可以忽略, 或不执行。 另一点, 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 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 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 接, 可以是电性, 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该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 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 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 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 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 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 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 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 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 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 元中。 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 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 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的集成的单元 , 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 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上述软件功能单元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 包括若干指 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 机, 服务器, 或者网络设备等) 或处理器 (processor) 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部分歩骤。 而前述 的存储介质包括: 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 ROM)、 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 RAM) 、 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 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 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 仅以上述各 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 实际应用中, 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 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 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 以 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上述描述的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 可以 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 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 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而非对 其限制; 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 说明, 本领域的普通 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 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 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 换; 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 并 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 技术方案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