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DERIVATIVES OF PROTOBERBERINE BIOLOGICAL ALKALOIDS AND USE OF SAME INHIBITING ULCERATIVE COLITIS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3/060274
Kind Code:
A1
Abstract:
Disclosed are derivatives of protoberberine biological alkaloids or physiologically acceptable salts thereof produced by means of a derivative reaction of a source material of biological alkaline quaternary ammonium salts of protoberberine alkaloids, a preparation method for same and pharmaceutical uses thereof. The derivatives of protoberberine biological alkaloids or the physiologically acceptable salts thereof show activity inhibiting ulcerative colitis and can be used in the preparation of drugs for same.

Inventors:
QIN HAILIN (CN)
WANG WENJIE (CN)
ZHANG ZHIHUI (CN)
WU LIANQIU (CN)
DENG ANJUN (CN)
YU JINQIAN (CN)
LI ZHIHONG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2/083454
Publication Date:
May 02, 2013
Filing Date:
October 24, 2012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INST MATERIA MEDICA CAMS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C07D455/03; A61K31/4375; A61P1/04; A61P35/00
Foreign References:
CN101153039A2008-04-02
Other References:
JOHN A. D. JEFFREYS.: "Experiments on the synthesis of tetrahydroworenine", JOURNAL OF THE CHEMICAL SOCIETY, 1955, pages 79 - 83, XP055066323
JIR''I' DOSTA'L ET AL.: "Berberine and coptisine free bases", JOURNAL OF MOLECULAR STRUCTURE, vol. 687, no. 1-3, 2004, pages 135 - 142, XP055066324
SIMEON S ET AL.: "The pharmacological activity of protoberberine alkaloids", WORLD PHYTOMEDICINES, vol. 5, no. 4, 1990, pages 156 - 163, XP008173511
ZHE CHENG ET AL.: "8,8-Dimethyldihydroberberine with improved bioavailability and oral efficacy on obese and diabetic mouse models", BIOORGANIC & MEDICINAL CHEMISTRY, vol. 18, no. 16, 2010, pages 5915 - 5924, XP027192833
HU, YUANLI ET AL.: "Comparison of total alkaloids from Coptis Root and berberine for ulcerative colitis treatment", PHARMACOLOGY AND CLINICS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vol. 27, no. 5, 15 October 2011 (2011-10-15), pages 45 - 48, XP008173509
GA EUN LEE ET AL.: "Synthesis and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s of novel, substituted 5,6-dihydrodibenzo[a,g]quinolizinium P2X7 antagonists", BIOORGANIC & MEDICINAL CHEMISTRY LETTERS, vol. 19, no. 3, 2009, pages 954 - 958, XP025893606
Attorney, Agent or Firm:
BEIJING SAN GAO YONG XIN INTELLECTUAL PROPERTY AGENCY CO., LTD. (CN)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CN)
Download PDF:
Claims:
权 利 要 求 书

盐, 包括

其中, =代表双键或单键;

R2、 各自独立地选自 0 ¾或 、 连接成为 OCH20;

当=为单键时, R8选自 H; 当=为双键时, R8选自 0;

R9、 R1()各自独立地选自 OCH3并且 Ru选自 H, 或 R9、 R1()连接成 为 OCH20并且 Ru选自 H, 或1 1()、 Ru连接成为 OCH20并且 R9选自 H。

2、 如通式 II所示的 13-取代二氢黄连碱类:

其中, R13选自 H, 或 R13选自脂肪烃基, 并且 R13脂肪烃基通式为 CnH2n+1或 , n选自 1-20的整数, m选自 1-20的整数;

或 R13选自 NHR13 '并且 R13 '选自 H或烃基, 并且 R13 '烃基通式为 CnH2n+1, n选自 1-20的整数;

或 R13选自 OR13 '并且 R13 '选自 H 或烃基, 并且 R13 '烃基通式为 CnH2n+1, n选自 1-20的整数; 或 3选自 COOR13 '并且 R13 '选自 H或烃基, 并且 R13 '烃基通式为 CnH2n+1, n选自 1-20的整数;

或 R13选自卤素, C1-C20的垸硫基, C1-C20的垸酰基, C1-C20的 垸酰氧基;

上述脂肪烃基, C1-C20的垸硫基, C1-C20的垸酰基、 C1-C20的 垸酰氧基中的垸基是直链或支链。

3、 如通式 III所示的二氢异黄连碱和 13-取代二氢异黄连碱类:

其中, R13选自 H; 或 R13选自脂肪烃基, 并且 R13脂肪烃基通式 为 CnH2n+1, n选自 1-20的整数,

或 R13脂肪烃基通式为 CmH^, m选自 2-20的整数;

或 R13选自 OR13 '并且 R13 '选自 H或烃基, 并且 R13 '烃基通式为 CnH2n+1, n选自 1-20的整数;

或 Ri3选自 CH2NHR13 '并且 R13 '选自 H或烃基, 并且 R13 '烃基通式 为 CnH2n+1, n选自 1-20的整数;

或 Ri3选自 CH2OR13 '并且 R13 '选自 H或烃基, 并且 R13 '烃基通式为 CnH2n+1, n选自 1-20的整数;

3选自 CH2COOR13 '并且 R13 '选自 H或烃基, 并且 R13 '烃基通 式为 CnH2n+1, n选自 1-20的整数;

或 Ri3选自 CH2R13 '并且 R13 '选自卤素, C1-C20的垸氧基, C1-C20 的垸硫基, C1-C20的垸酰基, C1-C20的垸酰氧基;

上述脂肪烃基, C1-C20的垸氧基, C1-C20的垸硫基, C1-C20的 4、如通式 IV所示的 8-取代二氢黄连碱类, 8-取代二氢异黄连碱类:

其中, R8选自 CN;

或 R8选自 CH2NHR8'并且 R8 '选自 H或苄基或烃基,并且 R8'烃基通 式为 CnH2n+1, n选自 1-20的整数,

或 R8'烃基通式为 , m选自 2-20的整数;或 R8选自 COOR8' 并且 R8 '选自 H或苄基或烃基,并且 R8 '烃基通式为 CnH2n+1, n选自 1-20 的整数, 或 '烃基通式为 , m选自 2-20的整数。

R9、 R1()连接成为 OCH20并且 Ru选自 H, 或 R1()、 Ru连接成为 OCH20并且 R9选自 H。

其中,

R8'选自脂肪烃基, 通式为 CnH2n+1, n选自 1-20的整数,

或 '选自脂肪烃基通式为 CmH^^, m选自 2-20的整数; 或 R8'选自羟基、 氨基、 卤素、 C1-C20的垸氧基、 C1-C20的垸硫 基; 上述 C1-C20的垸氧基, C1-C20的垸硫基中的垸基是直链或支链。 6、 如通式 VI式所示的 (±)-8-甲基酮基取代二氢黄连碱类:

VI

其中, '选自 H、 羟基、 氨基、 硝基、 苯基、 亚甲二氧基、 1,2- 乙二氧基、 卤素、 C1-C20的垸基, C1-C20的垸氧基, C1-C20的垸硫 基, C1-C20的垸酰基、 C1-C20的垸酰氧基;上述 C1-C20的垸基, C1-C20 的垸氧基, C1-C20的垸硫基, C1-C20的垸酰基、 C1-C20的垸酰氧基 中的垸基是直链或支链。

7、 如通式 VII式所示的原小檗碱生物碱季铵盐类, 包括 8-α,β-不饱 和酮 -13-二取代黄连碱季铵盐类、 8-α,β-不饱和酮 -13-二取代小檗碱季铵 盐类:

νπ

其中,

R8'选自脂肪烃基, 通式为 CnH2n+1, n选自 1-20的整数,

或 '选自脂肪烃基通式为 CmH^, m选自 2-20的整数; 或 R8'选自羟基、 氨基、 卤素、 C1-C20的垸氧基、 C1-C20的垸硫 基; 上述 C1-C20的垸氧基, C1-C20的垸硫基中的垸基是直链或支链;

R9、 R1()各自独立地选自 0 ¾或 、 R1()连接成为 OCH20; R13选自 H或 R13选自脂肪烃基,通式为 CnH2n+1, n选自 1-19的整 数。

8、 如通式覆式所示的原小檗碱生物碱季铵盐类, 包括 8-α,β-不饱 和酮 -13-二取代黄连碱季铵盐类、 8-α,β-不饱和酮 -13-二取代小檗碱季铵 ; t卜.

VI 其中,

R8'选自 H、羟基、氨基、硝基、苯基、亚甲二氧基、 1,2-乙二氧基、 卤素、 C1-C20的垸基, C1-C20的垸氧基, C1-C20的垸硫基, C1-C20 的垸酰基、 C1-C20的垸酰氧基;

上述 C1-C20的垸基, C1-C20的垸氧基, C1-C20的垸硫基, C1-C20 的垸酰基、 C1-C20的垸酰氧基中的垸基是直链或支链;

R9、 R1()各自独立地选自 0 ¾或 、 R1()连接成为 OCH20;

R13选自 H或 R13选自脂肪烃基,通式为 CnH2n+1, n选自 1-19的整 数。

9、 根据权利要求 1-8任一项所述的原小檗碱生物碱衍生物类或其 生理上可接受的盐, 其特征在于, 所述化合物选自如下群组:



Description:
说 明 书 原小檗碱类生物碱衍生物及其抗溃疡性结肠炎 的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以多种原小檗碱类生物碱季铵盐为 底物经多种衍生化 反应获得的新的原小檗碱类生物碱衍生物或其 生理上可接受的盐、 其 制备方法及其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用途。 并同时涉及以多种原小檗 碱类生物碱季铵盐为底物经多种衍生化反应获 得的已知的原小檗碱类 生物碱衍生物的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用途。 具体原小檗碱生物碱衍 生物类或其生理上可接受的盐包括二氢黄连碱 、 二氢异黄连碱、 二氢 小檗碱、 二氢巴马汀、 13-甲基二氢黄连碱、 (±)-8-氰基二氢黄连碱、 (±)-8-氰基二氢异黄连碱、 8-氧化二氢黄连碱、 8-氧化二氢异黄连碱、 (± )-8-甲基酮基取代二氢黄连碱类、 8-α,β-不饱和酮 -13-二取代黄连碱 季铵盐类、 8-α,β-不饱和酮 -13-二取代小檗碱季铵盐类。 属创新药物研 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炎性肠道疾病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是一种病因和发病 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的慢性炎性疾病。 目前临床上较常见的炎性肠道疾 病包括克隆氏病 (Crohn' s disease, CD) 和 溃疡性结肠炎 (Ulcerative colitis, UC, 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都被报道具有发病率 高、 病程长、 病情反复发作等特点。 随着近年来人们对该病的认识及 医学诊断手段的提高, 据统计临床上大约有 5%-7%的 UC病人会出现 恶性变, 最终发展为溃疡性结肠炎癌性变, 可出现肠道腺体重度发育 不良和结、 直肠的肿瘤; 病理上以未分化型为主, 恶性程度高, 预后 差。 目前对溃疡性结肠炎尚未有根治方法, 即便是在达到显效的治疗 方面, 也缺少药物和其它疗法, 是一种难治性肠道疾病。 该病已成为 严重威胁易患人体生存的恶性疾病。 (目前临床上用于抗 UC治疗仅有 美沙拉嗪 (如: SASP 等)、 免疫抑制剂和激素等少数几类药物。 它们 虽具有一定疗效, 但仍有经常复发的可能, 并各自存在较严重的不良 反应。)

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变主要限于结肠的粘膜层, 且以溃疡为主, 以 反复发作的和严重的胃肠道炎症为特征, 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 但 可向近端扩展, 以至遍及整个结肠。 中国炎症性肠病协作组报道我国 UC 粗略发病率为 11.62/10 万, 住院 UC 患者以轻度 (35.4%)和中度 (42.9%)为主。 在西方国家患病率为每年 79〜268/10万, 在亚洲 20世 纪后期日本和新加坡分别为 7.8〜18.1/10万和 8.6/10万。近年来,溃疡 性结肠炎在我国具有逐渐上升的趋势 (或与人们对该病的认识及临床 诊断手段的提高有关)。不但给人们造成精神 和肉体上的痛苦,而且还会 给个人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溃疡性结肠炎病变早期可有粘膜弥漫性炎症, 可见水肿、 充血与 灶性出血。 粘膜面呈弥漫性细颗粒状, 组织变脆, 触之易出血。 粘膜 及粘膜下层有淋巴细胞、 桨细胞、 嗜酸性及中性粒细胞浸润。 以后随 肠腺隐窝底部聚集大量中性粒细胞, 即形成小的隐窝脓肿。 当隐窝脓 肿融合、 溃破, 粘膜随即出现广泛的浅小不规则溃疡。 这些溃疡可沿 结肠纵轴发展, 逐渐融合成不规则的大片溃疡。 结肠炎在反复发作的 慢性过程中, 大量新生肉芽组织增生, 常出现炎性息肉。 粘膜因不断 破坏和修复, 其正常结构丧失, 纤维组织增加, 出现有腺体的变性、 排列紊乱、 数目减少等萎缩性改变。 由于溃疡愈合而疤痕形成, 粘膜 肌层与肌层肥厚, 使结肠变形缩短、 结肠袋消失, 甚至肠腔变窄, 造 成结肠器质性和功能性的变化, 严重影响人体的健康。

新近的研究发现, 包括克隆氏病和溃疡性结肠炎在内的慢性肠道 炎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肠道上皮细胞微环境 自稳态功能的失衡密切 相关。 肠上皮细胞的自稳态功能发生紊乱后, 可促发细胞内非可控性 内质网应激 (unresolving ER stress)反应的发生, 从而使肠上皮细 胞发生广泛而持续存在的内质网损伤,细胞通 常会出现"程序性死亡", 即细胞凋亡。 有研究报道: 肠道上皮细胞内的非可控性内质网应激反 应和炎性肠道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着密切联系 , 尤其是内质网应激反 应相关的下游关键转录因子 X-box-binding protein 1 ( l)基因的 功能异常在炎性肠道疾病的发病中起到重要作 用。

通常情况下, 转录因子 l对于内质网的扩张、 具有分泌功能腺 上皮细胞 (如: 桨细胞, 胰岛细胞、 唾液腺细胞)的发育以及上皮细胞 对炎性刺激等环境的适应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 在体内几乎所有的细 胞类型中, l可直接通过对一组核心基因进行转录调控而 内质网 基本功能的维持上起重要作用。 Kaser的研究小组 2008年通过首次建立 肠上皮细胞 XBP1基因缺陷的基因敲除小鼠模型 (XBP1-/-), 发现 l基 因敲除后的动物不但会出现 Paneth细胞缺乏和杯状细胞表型明显改变 的特点, 并且在回肠还可表现出自发性的炎症改变; 同时, 研究者在 此基础上进一步发现 XBP1基因的有义突变体也与炎性肠道疾病的发 和发展密切相关。 以上实验结果说明, 1基因对于肠上皮细胞的自 稳态的维持及抵抗 ER应激所诱发的肠上皮细胞的凋亡具有重要作 。 同样, 在临床研究中通过 SNPs技术发现, 患有炎性肠道疾病的病人通 常在 l基因的编码区会出现某些变异, 从而使病人对炎性肠道疾病 的诱发因素愈发敏感。 综上所述, 从临床遗传学研究资料到实验室的 研究证据都提示我们: l基因在肠道上皮细胞的自稳态调节中起到 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表达的缺失或下调会增加机体对 IBD诱发因素的敏 感性, 促进 IBD的发生和加重 IBD病情的发展。

目前有关炎性肠道疾病药物研发中以 cbp l作为药物作用靶点的小 分子化学合成药物或是天然药物单体均未见报 道。 基于以上从实验室 到临床的研究结果, 即将 l基因的缺失和表达异常同 IBD发病升高 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研究线索,我们预见性地推 测 l可能成为治疗 IBD 潜在的、 新的药物作用靶点。 因此本研究的目的企在通过建立以 l 基因为作用靶点的体外药物筛选模型, 结合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 实 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 及蛋白质印迹 (Western Blot) 法等细 胞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手段, 拟从 l的基因转录调控、 mRNA表达及蛋 白合成等不同层面寻找并发现 1的选择性激动剂, 并为抗炎性肠道 疾病药物的发现及高通量筛选提供可靠、 准确及有效的方法。

本发明通过对多种原小檗碱类生物碱季铵盐进 行结构修饰, 得到 了一些原小檗碱类生物碱衍生物或其生理上可 接受的盐, 其重要特征 在于, 通过分子和动物水平的药效学实验, 证实了这些原小檗碱类生 物碱衍生物显示出一定的或显著的抗溃疡性结 肠炎活性, 部分化合物 的活性明显高于底物, 并显著高于阳性药物; 特别是上述化合物 1、 2 和 7, 体外分子水平试验结果均具有显著的 xbpl基因转录激活效应, 其 EC 5 。 值 分 另 IJ 为 : 2.29x 10— 9 (mol/L) , 7.06 10" 9 (mol/L) 和 2.21 x lO" 7 (mol/L 动物体内试验表明: 化合物 7 ( 500mg/kg )对 UC动 物模型肠道炎症疾病指数 (含精神状态、 体重下降、 血便、 大便性状 等方面评估指标) 的抑制率可达 64% ; 化合物 1 ( 300mg/kg ) 和 2 ( 300mg/kg ) 的抑制率则分别高达 69%和 80% , 而阳性药美沙拉嗪 (SASP) (300mg/kg) 的抑制率仅为 32%。 另外, 组织病理检测结果表 明: 化合物 7 ( 500mg/kg )高剂量组对结肠炎性病变有明显的改善, 肠 上皮细胞排列完整, 其细胞极性排列甚至可恢复接近正常生理状态 。 因此, 不同动物种类、 不同发病机制的动物体内试验结果均表明, 本 发明获得的原小檗碱类生物碱衍生物的体内活 性, 明显好于目前抗 UC 临床常用治疗药物 SASP ,是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方面极具有药用价值 的化合物。 此外, 与底物比较, 这些原小檗碱类生物碱衍生物的溶解 性能均增强, 使它们在底物不易溶解的一些溶剂中均较易溶 解或溶解 性得到明显改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治疗溃疡性 结肠炎的药物, 即 通式 I-覆所示的原小檗碱类生物碱衍生物或其生理 可接受的盐。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式 I-覆所示的原小檗碱类生物碱衍 生物或其生理上可接受的盐。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通式 I-覆所示的原小檗碱类生物碱衍生物 或其生理上可接受的盐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通式 I-覆所示的原小檗碱类生物碱衍生物 或其生理上可接受的盐的药物组合物。 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了通式 I-覆所示的原小檗碱类生物碱衍生物 或其生理上可接受的盐的治疗肿瘤的用途。

如通式 I所示的原小檗碱生物碱衍生物类及其药学上 接收的 盐, 包括二氢黄连碱、 二氢小檗碱、 二氢巴马汀、 8-氧化二氢黄连碱、 8-氧化二氢异黄连碱:

其中, =代表双键或单键;

R 2 、 各自独立地选自 0 ¾或 、 连接成为 OCH 2 0; 当=为单键时, R 8 选自 H; 当=为双键时, R 8 选自 0;

R 9 、 R 1() 各自独立地选自 OCH 3 并且 R u 选自 H, 或 R 9 、 R 1() 连接成 为 OCH 2 0并且 R u 选自 H, 或1 1() 、 R u 连接成为 OCH 2 0并且 R 9 选自 H。

通式 II所示的 13-取代二氢黄连碱类:

其中, R 13 选自 H, 或 R 13 选自脂肪烃基, 并且 R 13 脂肪烃基通式为 C n H 2n+1 或 , n选自 1-20的整数, m选自 1-20的整数;

或 R 13 选自 NHR 13 '并且 R 13 '选自 H或烃基, 并且 R 13 '烃基通式为 C n H 2n+1 , n选自 1-20的整数;

或 R 13 选自 OR 13 '并且 R 13 '选自 H 或烃基, 并且 R 13 '烃基通式为 C n H 2n+1 , n选自 1-20的整数;

3 选自 COOR 13 '并且 R 13 '选自 H或烃基, 并且 R 13 '烃基通式为 C n H 2n+1 , n选自 1-20的整数;

或 Ri 3 选自卤素, C1-C20的垸硫基, C1-C20的垸酰基, C1-C20的 垸酰氧基;

上述脂肪烃基, C1-C20的垸硫基, C1-C20的垸酰基、 C1-C20的 垸酰氧基中的垸基是直链或支链。 通式 III所示的二氢异黄连碱和 13-取代二氢异黄连碱类:

其中, R 13 选自 H ; 或 R 13 选自脂肪烃基, 并且 R 13 脂肪烃基通式 为 C n H 2n+1 , n选自 1-20的整数,

或 R 13 脂肪烃基通式为 CmH^, m选自 2-20的整数;

或 R 13 选自 OR 13 '并且 R 13 '选自 H或烃基, 并且 R 13 '烃基通式为 C n H 2n+1 , n选自 1-20的整数;

或 Ri 3 选自 CH 2 NHR 13 '并且 R 13 '选自 H或烃基, 并且 R 13 '烃基通式 为 C n H 2n+1 , n选自 1-20的整数;

或 Ri 3 选自 CH 2 OR 13 '并且 R 13 '选自 H或烃基, 并且 R 13 '烃基通式为 C n H 2n+1 , n选自 1-20的整数;

3 选自 CH 2 COOR 13 '并且 R 13 '选自 H或烃基, 并且 R 13 '烃基通 式为 C n H 2n+1 , n选自 1-20的整数;

或 Ri 3 选自 CH 2 R 13 '并且 R 13 '选自卤素, C1-C20的垸氧基, C1-C20 的垸硫基, C1-C20的垸酰基, C1-C20的垸酰氧基;

上述脂肪烃基, C1-C20的垸氧基, C1-C20的垸硫基, C1-C20的 垸酰基, C1-C20的垸酰氧基中的垸基是直链或支链。 如通式 IV所示的 8-取代二氢黄连碱类, 8-取代二氢异黄连碱类:

其中, R 8 选自 CN; 或 R 8 选自 CH 2 NHR 8 '并且 R 8 '选自 H或苄基或烃基,并且 R 8 '烃基通 式为 C n H 2n+1 , n选自 1-20的整数,

或 R 8 '烃基通式为 , m选自 2-20的整数;或 R 8 选自 COOR 8 ' 并且 '选自 H或苄基或烃基,并且 R 8 '烃基通式为 C n H 2n+1 , n选自 1-20 的整数, 或 '烃基通式为 , m选自 2-20的整数。

R 9 、 R 1() 连接成为 OCH 2 0并且 R u 选自 H, 或 R 1() 、 R u 连接成为 OCH 2 0并且 R 9 选自 H。

V

其中,

R 8 '选自脂肪烃基, 通式为 C n H 2n+1 , n选自 1-20的整数,

或 '选自脂肪烃基通式为 CmH^^, m选自 2-20的整数; 或 R 8 '选自羟基、 氨基、 卤素、 C1-C20的垸氧基、 C1-C20的垸硫 基; 上述 C1-C20的垸氧基, C1-C20的垸硫基中的垸基是直链或支链。 如通式 VI式所示的 (±)-8-甲基酮基取代二氢黄连碱类:

VI

其中, R 8 '选自 H、 羟基、 氨基、 硝基、 苯基、 亚甲二氧基、 1,2- 乙二氧基、 卤素、 C1-C20的垸基, C1-C20的垸氧基, C1-C20的垸硫 基, C1-C20的垸酰基、 C1-C20的垸酰氧基;上述 C1-C20的垸基, C1-C20 的垸氧基, C1-C20的垸硫基, C1-C20的垸酰基、 C1-C20的垸酰氧基 中的垸基是直链或支链。 如通式 VII式所示的原小檗碱生物碱季铵盐类,包括 8-α,β-不饱和酮 -13-二取代黄连碱季铵盐类、 8-α,β-不饱和酮 -13-二取代小檗碱季铵盐

νπ

其中,

R 8 '选自脂肪烃基, 通式为 C n H 2n+1 , n选自 1-20的整数,

或 '选自脂肪烃基通式为 CmH^, m选自 2-20的整数; 或 R 8 '选自羟基、 氨基、 卤素、 C1-C20的垸氧基、 C1-C20的垸硫 上述 C1-C20的垸氧基, C1-C20的垸硫基中的垸基是直链或支链;

R 9 、 R 1() 各自独立地选自 OCH 3 或 R 9 、 R 1() 连接成为 OCH 2 0;

R 13 选自 H或 R 13 选自脂肪烃基,通式为 C n H 2n+1 , n选自 1-19的整

VI 其中,

R 8 '选自 H、羟基、氨基、硝基、苯基、亚甲二氧基、 1,2-乙二氧基、 卤素、 C1-C20的垸基, C1-C20的垸氧基, C1-C20的垸硫基, C1-C20 的垸酰基、 C1-C20的垸酰氧基;

上述 C1-C20的垸基, C1-C20的垸氧基, C1-C20的垸硫基, C1-C20 的垸酰基、 C1-C20的垸酰氧基中的垸基是直链或支链;

R 9 、 R 1() 各自独立地选自 0 ¾或 、 R 1() 连接成为 OCH 2 0;

R 13 选自 H或 R 13 选自脂肪烃基,通式为 C n H 2n+1 , n选自 1-19的整 数。 本发明最优选的化合物选自如下式 1-29所示化合物群组:

V



(3) 本发明的 8-氧化二氢异黄连碱可通过如下的合成方法合 :

(4) 本发明的 8-氧化二氢黄连碱可通过如下的合成方法合成:

本发明第三方面还涉及以本发明化合物作为活 性成份的药物组合 物。 该药物组合物可根据本领域公知的方法制备。 可通过将本发明化 合物与一种或多种药学上可接受的固体或液体 赋形剂和 /或辅剂结合, 制成适于人或动物使用的任何剂型。 本发明化合物在其药物组合物中 的含量通常为 0. 1-95重量%。

本发明化合物或含有它的药物组合物可以单位 剂量形式给药, 给药 途径可为肠道或非肠道, 如口服、 静脉注射、 肌肉注射、 皮下注射、 鼻腔、 口腔粘膜、 眼、 肺和呼吸道、 皮肤、 阴道、 直肠等。

给药剂型可以是液体剂型、 固体剂型或半固体剂型。 液体剂型可以 是溶液剂 (包括真溶液和胶体溶液)、 乳剂 (包括 o/w型、 w/o型和复 乳)、 混悬剂、 注射剂 (包括水针剂、 粉针剂和输液)、 滴眼剂、 滴鼻 剂、 洗剂和搽剂等; 固体剂型可以是片剂 (包括普通片、 肠溶片、 含 片、 分散片、 咀嚼片、 泡腾片、 口腔崩解片)、 胶囊剂 (包括硬胶囊、 软胶囊、 肠溶胶囊)、 颗粒剂、 散剂、 微丸、 滴丸、 栓剂、 膜剂、 贴片、 气 (粉) 雾剂、 喷雾剂等; 半固体剂型可以是软膏剂、 凝胶剂、 糊剂 等。

本发明化合物可以制成普通制剂、 也制成是缓释制剂、 控释制剂、 靶向制剂及各种微粒给药系统。

为了将本发明化合物制成片剂, 可以广泛使用本领域公知的各种 赋形剂, 包括稀释剂、 黏合剂、 润湿剂、 崩解剂、 润滑剂、 助流剂。 稀释剂可以是淀粉、 糊精、 蔗糖、 葡萄糖、 乳糖、 甘露醇、 山梨醇、 木糖醇、 微晶纤维素、 硫酸钙、 磷酸氢钙、 碳酸钙等; 湿润剂可以是 水、 乙醇、 异丙醇等; 粘合剂可以是淀粉桨、 糊精、 糖桨、 蜂蜜、 葡 萄糖溶液、 微晶纤维素、 阿拉伯胶桨、 明胶桨、 羧甲基纤维素钠、 甲 基纤维素、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乙基纤维素、 丙烯酸树脂、 卡波姆、 聚乙烯吡咯垸酮、 聚乙二醇等; 崩解剂可以是干淀粉、 微晶纤维素、 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 交联聚乙烯吡咯垸酮、 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 羧甲基淀粉钠、 碳酸氢钠与枸橼酸、 聚氧乙烯山梨糖醇脂肪酸酯、 十 二垸基磺酸钠等; 润滑剂和助流剂可以是滑石粉、 二氧化硅、 硬脂酸 盐、 酒石酸、 液体石蜡、 聚乙二醇等。

还可以将片剂进一步制成包衣片, 例如糖包衣片、 薄膜包衣片、 肠溶包衣片, 或双层片和多层片。

为了将给药单元制成胶囊剂, 可以将有效成分本发明化合物与稀 释剂、 助流剂混合, 将混合物直接置于硬胶囊或软胶囊中。 也可将有 效成分本发明化合物先与稀释剂、 黏合剂、 崩解剂制成颗粒或微丸, 再置于硬胶囊或软胶囊中。 用于制备本发明化合物片剂的各稀释剂、 黏合剂、 润湿剂、 崩解剂、 助流剂品种也可用于制备本发明化合物的 胶囊剂。

为将本发明化合物制成注射剂, 可以用水、 乙醇、 异丙醇、 丙二 醇或它们的混合物作溶剂并加入适量本领域常 用的增溶剂、 助溶剂、 pH调剂剂、 渗透压调节剂。增溶剂或助溶剂可以是泊洛沙 姆、 卵磷脂、 羟丙基 - β -环糊精等; Ρ Η调剂剂可以是磷酸盐、 醋酸盐、 盐酸、 氢氧 化钠等; 渗透压调节剂可以是氯化钠、 甘露醇、 葡萄糖、 磷酸盐、 醋 酸盐等。 如制备冻干粉针剂, 还可加入甘露醇、 葡萄糖等作为支撑剂。

此外, 如需要, 也可以向药物制剂中添加着色剂、 防腐剂、 香料、 矫味剂或其它添加剂。

为达到用药目的, 增强治疗效果, 本发明的药物或药物组合物可 用任何公知的给药方法给药。

本发明化合物药物组合物的给药剂量依照所要 预防或治疗疾病的 性质和严重程度, 患者或动物的个体情况, 给药途径和剂型等可以有 大范围的变化。 一般来讲, 本发明化合物的每天的合适剂量范围为

0. 001-150mg/Kg体重,优选为 0. 1-lOOmg/Kg体重,更优选为 l_60mg/Kg 体重, 最优选为 2-30mg/Kg体重。 上述剂量可以一个剂量单位或分成 几个剂量单位给药, 这取决于医生的临床经验以及包括运用其它治 疗 手段的给药方案。

本发明的化合物或组合物可单独服用, 或与其他治疗药物或对症 药物合并使用。 当本发明的化合物与其它治疗药物存在协同作 用时, 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它的剂量。

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了化合物在制备治疗溃 疡性结肠炎药物中的 应用。 本发明所述原小檗碱类生物碱衍生物或其生理 上可接受的盐在 分子和动物水平的活性测试实验中分别显示出 显著的或一定的抗溃疡 性结肠炎活性, 部分化合物的活性明显高于原料底物, 并显著高于阳 性药物, 是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方面极具有药用价值的 原小檗碱类生 物碱衍生物。 特别是上述化合物 1、 2和 7, 体外分子水平试验结果均 具有显著的 xbpl 基因转录激活效应, 其 EC 5 。值分别为: 2. 29 X 10— 9 (mol/L), 7. 06 X 10— 9 (mol/L)和 2. 21 X 10— 7 (mol/L)。 动物体 内试验表明: 化合物 7 (500mg/kg) 对 UC动物模型肠道炎症疾病指数

(含精神状态、 体重下降、 血便、 大便性状等方面评估指标) 的抑制 率可达 64%; 化合物 1 (300mg/kg) 和 2 ( 300mg/kg) 的抑制率则分别 高达 69%和 80%, 而阳性药美沙拉嗪(SASP) (300mg/kg) 的抑制率仅为 32%。 另外, 组织病理检测结果表明: 化合物 7 ( 500mg/kg) 高剂量组 对结肠炎性病变有明显的改善, 肠上皮细胞排列完整, 其细胞极性排 列甚至可恢复接近正常生理状态。 因此, 不同动物种类、 不同发病机 制的动物体内试验结果均表明, 本发明获得的原小檗碱类生物碱衍生 物的体内活性, 明显好于目前抗 UC临床常用治疗药物 SASP , 是在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方面极具有药用价值的化合物。 此外, 与底物比较, 这 些原小檗碱类生物碱衍生物的溶解性能均增强 , 使它们在底物不易溶 解的一些溶剂中均较易溶解或溶解性得到明显 改善。

附图说明

图 1 MTT法检测各化合物对体外培养肠上皮细胞 IEC-6的毒性结果。 图 2 本发明不同化合物对 l基因上游启动子的激活效应实验结果。 图 3 化合物 1的 EC 5 o值为 2.29xlO— 9 (mol/L)

图 4 化合物 2的 EC 5 o值为 7.06xlO— 9 (mol/L)

图 5: 化合物 7的 EC 5 。值为 2.21 xlO- 7 (mol/L)。

图 6 化合物 10的 EC 50 值为 4.73xlO- 8 (mol/L)。

图 7化合物 7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体重的影响

图 8化合物 7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病理改变的影

图 9化合物 7对溃疡性结肠炎 C57/blc小鼠结肠组织病理改变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制备实施例 1 化合物 1-29的制备工艺及结构鉴定数据 化合物 1的制备

称取黄连碱 (102 mg, 0.29 mmol)于反应瓶中, 加入甲醇 (4 mL), 放 入冰水浴中, 加入 K 2 CO 3 (110 mg, 0.80 mmol), 将 NaB (9 mg, 0.24 mmol)溶解于 5%NaOH (0.8 mL)中, 逐滴加入到反应瓶中, 滴完后撤掉 冰水浴,室温搅拌 3 h,原料反应完全,将反应液过滤,滤饼分别 30% 乙醇 (5 mL), 80%乙醇 (3 mL)洗涤,用乙醇做重结晶,得黄色固体 59 mg, 收率 64.1 %。

^-NMR (DMSO-i 6 ) δ (ppm): 2.78 (t, J = 5.7 Hz, 2H, NCH 2 CH 2 ), 3.04 (t, J = 5.7 Hz, 2H, NCH 2 CH 2 ), 4.15 (s, 2H, NCH 2 ), 5.96 (s, 2H, OCH 2 0), 5.99 (s, 2H, OCH 2 0), 6.08 (s, IH, ArH), 6.46 (d, J = 7.8 Hz, IH, ArH), 6.68 (d, / = 7.8 Hz, IH, ArH), 6.74 (s, IH, ArH), 7.28 (s, IH, ArH). MS (m/z): 321.3. 化合物 2的制备

称取异黄连碱 (310 mg, 0.87 mmol)于反应瓶中, 加入甲醇 (8 mL), 加入 K 2 C0 3 (300 mg, 2.17 mmol), 称取 NaBH 4 (33 mg, 0.87 mmol)溶解 于 5%NaOH (1.5 mL)中, 逐滴加入到反应瓶中, 室温搅拌 3 h, 原料反 应完全, 将反应液过滤, 滤饼用水洗至中性, 干燥得黄色固体 222 mg, 收率 79.3 %。

^-NMR (DMSO-i 6 ) δ (ppm): 2.78 (t, J = 5.7 Hz, 2H, NCH 2 CH 2 ), 3.00 (t, J = 5.7 Hz, 2H, NCH 2 CH 2 ), 4.06 (s, 2H, NCH 2 Ar), 5.91 (s, 2H, OCH 2 0), 5.99 (s, 2H, OCH 2 0), 6.04 (s, IH, ArH), 6.57 (s, IH, ArH), 6.70 (s, IH, ArH), 6.75 (s, ΙΗ, ΑΓΗ), 7.26 (s, ΙΗ, ΑΓΗ). 化合物 3的制备

称取小檗碱 (810 mg, 2.18 mmol)于反应瓶中, 加入甲醇 (8 mL), 加 入 K 2 C0 3 (753 mg, 5.45 mmol), 称取 NaBH 4 (83 mg, 2.19 mmol)溶解于 5%NaOH (1.5 mL)中, 逐滴加入到反应瓶中, 室温搅拌 3 h, 原料反应 完全, 将反应液过滤, 滤饼用水洗至中性, 干燥得黄色固体 619 mg, 收率 84.2%。

^-NMR (CDC1 3 ) δ (ppm): 2.78 (t, J = 5.7 Hz, 2H, NCH 2 CH 2 ), 3.04 (t : J = 5.1 Hz, 2H, NCHsCHs), 3.70 (s, 3H, OCH 3 ), 3.75 (s, 3H, OCH 3 ), 4.20 (s, 2H, NCH 2 Ar), 5.99 (s, 2H, OCH 2 0), 6.04 (s, IH, ArH), 6.68 (ά, J = 8.4 Hz, IH, ArH), 6.74 (s, IH, ArH), 6.81 (d, J = 8.7 Hz, IH, ArH), 7.28 (s, 1R ArH). 化合物 4的制备

称取巴马汀 (82 mg, 0.21 mmol)于反应瓶中,加入甲醇 (5 mL),加入 K 2 C0 3 (72 mg, 0.52 mmol), 称取 NaBH 4 (8 mg, 0.21 mmol)溶解于

5%NaOH (0.5 mL)中, 逐滴加入到反应瓶中, 室温搅拌 3 h, 原料反应 完全, 将反应液过滤, 滤饼用水洗至中性, 干燥得黄色固体 59 mg, 收 率 79.0 %。

^-NMR (CDC1 3 ) δ (ppm): 2.91 (t, J = 5.4 Hz, 2H, NCH 2 CH 2 ), 3.16 (t : J = 5A Hz, 2H, NCH 2 CH 2 ), 3.85 (s, 6H, 20CH 3 ), 3.89 (s, 3H, OCH 3 ), 3.94 (s, 3H, OCH 3 ), 4.33 (s, 2H, NCH 2 Ar), 6.00 (s, IH, ArH), 6.60 (s, IH, ArH), 6.75 (s, ΙΗ, ΑΓΗ), 7.18 (s, ΙΗ, ΑΓΗ). 化合物 5的制备

称取黄连碱 (300 mg, 0.84 mmol)于反应瓶中, 加入甲醇 (8 mL), 称 取 KCN (55 mg, 0.84 mmol)溶解于水 (1 mL)中, 逐滴加入到反应瓶中, 室温搅拌反应 2 h, 原料反应完全, 将反应液过滤, 滤饼用水洗, 干燥 得黄色固体 230 mg, 收率 79.0 %。

^-NMR (DMSO-i 6 ) δ (ppm): 2.79-2.84 (m, 2H, NCH 2 CH 2 ), 3.05-3.15 (m, IH, NCH 2 CH 2 ), 3.44-3.48 (m, IH, NCH 2 CH 2 ), 6.01 (s, 2H, OCH 2 0), 6.03 (d, / = 3.6 Hz, 2H, OCH 2 0), 6.17 (s, IH, CHCN), 6.41 (s, IH, ArH), 6.66 (d, J = 7.8 Hz, IH, ArH), 6.79 (s, IH, ArH), 6.90 (d, / = 8.1 Hz, IH, ArH), 7.36 (s, IH, ArH). 化合物 6的制备 称取异黄连碱 (37 mg, 0.10 mmol)于反应瓶中,加入甲醇 (3 mL),称 取 KCN (7 mg, 0.11 mmol)溶解于水 (0.5 mL)中, 逐滴加入到反应瓶中, 室温搅拌反应 2 h, 原料反应完全, 将反应液过滤, 滤饼用水洗, 干燥 得黄色固体 9 mg, 收率 25.0%。

^-NMR (DMSO-i 6 ) δ (ppm): 2.86 (br s, 2H, NCH 2 CH 2 ), 3.15-3.35 (m, 2H, NCH 2 CH 2 ), 5.80 (s, 1H, CHCN), 6.01-6.03 (m, 4H, OCH 2 0), 6.36 (s, 1H, ArH), 6.75 (s, 1H, ArH), 6.80 (s, 1H, ArH), 6.93 (s, 1H, ArH), 7.34 (s, 1H, ArH). 化合物 7的制备

称取黄连碱 (99 mg, 0.28 mmol)于反应瓶中, 加入 5N NaOH (1.5 mL), 逐滴加入丙酮 (0.2 mL, 2.7 mmol), 室温搅拌 1 h, 原料反应完全, 将反应液过滤, 滤饼用水洗涤至中性, 然后用丙酮做重结晶, 黄色固 体 59 mg, 收率 56.2 %。

^-NMR (DMSO-i 6 ) δ (ppm): 2.01 (s, 3H, CHCH 2 COCH 3 ), 2.43-2.49 (m, 1H, CHCHjCOCHs), 2.68-2.75 (m, 2H, NCH 2 CH 2 ), 2.91 (dd, J x = 14.4 Hz , J 2 = 5.7 Hz, 1H, CHCH 2 COCH 3 ), 3.17-3.23 (m, 2H, NCH 2 CH 2 ), 5.08 (t, J = 5.7 Hz, 1H, CHCH 2 COCH 3 ), 5.89 (s, 1H, ArCH=C), 5.96-6.02 (m, 4H, 20CH 2 0), 6.49 (d, J = 7.8 Hz, 1H, ArH), 6.71 (d, / = 7.8 Hz, 1H, ArH) 6.75 (s, ΙΗ, ΑΓΗ), 7.24 (s, ΙΗ, ΑΓΗ). MS (m/z): 337.2. 化合物 8的制备

称取胡椒醛 (411 mg, 2.74 mmol)于反应瓶中,加入胡椒乙胺 (0.5 mL 3.04 mmol), 160°C加热反应 1 h, 停止加热, 温度降低到 80°C时, 加 入 CH 3 OH (6 mL), 温度降低到室温时, 分批加入 NaBH 4 (125 mg, 3.30 mmol), 回流反应 l h, 加入水 (lO mL), 用氯仿萃取, 饱和氯化钠水溶 液洗, 有机相用无水 MgS0 4 干燥, 过滤, 减压蒸除溶剂, 粗品经硅胶 柱层析 [v/v= 100:1 (氯仿 /甲醇:)]纯化得黄色油状物 795 mg,收率 97.0%。 ^-NMR (DMSO-i 6 ) δ (ppm): 2.86-2.91 (m, 2H, NCH 2 CH 2 ), 2.99-3.05 (m, 2H, NCH 2 CH 2 ), 4.04 (s, 2H, NCH 2 Ar), 5.97 (s, 2H, OCH 2 0), 6.04 (s, 2H, OCH 2 0), 6.68 (dd, Ji=8.1 Hz,/ 2 = 1.5 Hz, IH, ArH), 6.82 (s, IH, ArH), 6.84 (d, /= 8.1 Hz, IH, ArH), 6.94 (d, /= 8.1 Hz, IH, ArH), 7.00 (dd, J! =8.1 Hz,/ 2 = 1.5 Hz, ΙΗ,ΑΓΗ), 7.16 (d,J= 1.5 Hz, ΙΗ,ΑΓΗ). 称取无水 CuS0 4 (4.2 g, 26.32 mmol)于反应瓶中,加入甲酸 (15 mL), 在 50°C油浴中保温脱水 30 min, 加入上述黄色油状物 (3.987 g, 13.32 mmol), 乙二醛 (3.4 mL, 26.71 mmol), 升温至 100°C, 反应 4 h, 在反应 过程中按以下次序依次加入浓盐酸: 保温开始后 45 min 时加入 (0.3 mL); 90 min时加入 (0.3 mL); 150 min时加入 (0.4 mL); 210 min时加 入 (0.4mL); 230 min时加入 (0.3 mL)。 第五次加完后继续反应 10 min, 停止加热, 冷却到 10°C以下, 冷冻 l h, 过滤, 干燥, 用 DMF做重结 晶得异黄连碱共 1.15 g, 收率 24.3%; 用 80% CH 3 OH重结晶得化合物 8共 718mg, 收率 16.1%;

^-NMR (DMSO-i 6 ) δ (ppm): 3.01 (t, J = 5.7 Hz, 2H, NCH 2 CH 2 ), 4.53 (t, J = 5.7 Hz, 2H, NCH 2 CH 2 ), 6.04 (s, 2H, OCH 2 0), 6.26 (s, 2H, OCH 2 0), 6.92 (s, IH, ArH), 7.39 (s, IH, ArH), 7.67 (s, IH, ArH), 8.40 (s, ΙΗ,ΑΓΗ), 8.58 (s, ΙΗ,ΑΓΗ). 化合物 9的制备

称取铁氰化钾 (2.2 g, 6.68 mmol)于反应瓶中,加入 5N NaOH (5 mL) 搅拌溶解, 加入黄连碱 (500 mg, 1.41 mmol), 回流反应 10 h, 原料反应 完全,冷却至室温,过滤,滤饼用水洗至中性 ,干燥得黄色固体 344 mg, 收率 73.0%

^-NMR (DMSO-i 6 ) δ (ppm): 2.86 (t, J = 5.4 Hz, 2H, NCH 2 CH 2 ), 4.09 (t, J = 5.4 Hz, 2H, NCH 2 CH 2 ), 6.07 (s, 2H, OCH 2 0), 6.19 (s, 2H, OCH 2 0), 6.92 (s, 1H, ArH), 7.11 (s, 1H, ArH), 7.15 (d, J = 8.1 Hz, 1H, ArH), 7.34 (d, /= 8.1 Hz, 1H, ArH), 7.47 (s, 1H, ArH). 化合物 10的制备

称取小檗碱 (95 mg, 0.26 mmol)于反应瓶中,加入 5N NaOH (1 mL), 逐滴加入丁酮 (0.3 mL, 3.35 mmol), 滴完后 60°C加热反应 3 h, 停止反 应,用氯仿 /甲醇 O/v= 10:i:>萃取,有机相水洗至中性,加入无水 MgS0 4 干燥, 过滤, 减压蒸除溶剂, 然后加入无水四氢呋喃 (3 mL), 逐滴加入 HOAc (0.5 mL), 甲醛 (0.6 mL, 6.02 mmol), 回流反应 3 h, 原料反应完 全, 将反应液浓缩, 加入 2 N HCl (2 mL), 室温反应 1 h, 然后用氯仿 / 甲醇 (v/v= 10:1)萃取, 有机相用无水 MgS0 4 干燥, 过滤, 减压蒸除溶 剂, 粗品经硅胶柱层析 [Wv= 20:1 (氯仿 /甲醇:)]纯化得黄色固体 35 mg, 收率 28.8%。

^-NMR (DMSO-i 6 ) δ (ppm): 0.86 (t, J = 6.9 Hz, 3H, CH 2 CH 3 ), 2.42 (q, J = 7.2 Hz, 2H, CH 2 CH 3 ), 3.15 (s, 3H, ArCH 3 ), 2.94-3.11 (m, 2H, NCH 2 CH 2 ), 3.84 (s, 3H, OCH 3 ), 3.88 (s, 3H, OCH 3 ), 3.97-4.01 (m, 1H, NCH 2 CH 2 ), 4.41-4.44 (m, 1H, NCH 2 CH 2 ), 6.03 (s, 1H, ArH), 6.26 (ά, J = 4.5 Hz, 2H, OCH 2 0), 6.67 (s, 1H, ArH), 7.23 (s, 1H, C=CH 2 ), 7.28 (ά, J = 9.0 Hz, 1H, ArH), 7.43 (s, 1H, C=CH 2 ), 7.52 (d, / = 8.4 Hz, 1H, ArH). 化合物 11的制备

称取 8-丙酮基取代二氢黄连碱 (205 mg, 0.54 mmol)于反应瓶中,加 入无水四氢呋喃 (4 mL), 逐滴加入 HOAc (2 mL), 甲醛 (1 mL, 10.04 mmol), 回流反应 5 h, 原料反应完全, 将反应液浓缩, 加入 2 N HC1 (2 mL), 室温反应 1 h, 然后用氯仿 /甲醇 (v/v= 10:1)萃取, 有机相用无水 MgS0 4 干燥, 过滤, 减压蒸除溶剂, 粗品经硅胶柱层析 [v/v= 20:1 (氯 仿 /甲醇:)]纯化得黄色固体 170 mg, 收率 71.5 %。 Ή-NMR (DMSO-i 6 ) δ: 2.60 (s, 3H, COCH 3 ), 2.91 (s, 3H, ArCH 3 ), 2.91-3.09 (m, 2H, NCH 2 CH 2 ), 4.39-4.48 (m, 2H, NCH 2 CH 2 ), 6.16 (s, 2H, OCH 2 0), 6.35 (d, J = 10.5 Hz, 2H, OCH 2 0), 6.81 (s, IH, C=CH 2 ), 7.15 (s, IH, ArH), 7.16 (s, IH, C=CH 2 ), 7.40 (s, IH, ArH), 8.03 (m, 2H, ArH). MS (m/z): 402.1 (M-C1) + . 化合物 12的制备

称取黄连碱 (105 mg, 0.30 mmol)于反应瓶中, 加入 5N NaOH (1 mL), 逐滴加入丁酮 (0.3 mL, 3.35 mmol), 滴完后 60°C加热反应 3 h, 停 止反应, 用氯仿 /甲醇 (v/v= 10:1)萃取, 有机相水洗至中性, 加入无水 MgS0 4 干燥, 过滤, 减压蒸除溶剂, 然后加入无水四氢呋喃 (3 mL), 逐滴加入 HOAc (0.5 mL), 甲醛 (0.6 mL, 6.02 mmol), 回流反应 3 h, 原 料反应完全, 将反应液浓缩, 加入 2 N HCl (2 mL), 室温反应 1 h, 然 后用氯仿 /甲醇 (v/v= 10:1:)萃取, 有机相用无水 MgS0 4 干燥, 过滤, 减 压蒸除溶剂,粗品经硅胶柱层析 [v/v= 20:1 (氯仿 /甲醇:)]纯化得黄色固体 43 mg, 收率 32.3 %。

^-NMR (CDC1 3 ) δ: 1.16 (t, / = 7.2 Hz, 3H, CH 2 CH 3 ), 2.90 (s, 3H, ArCH 3 ), 3.05 (q, / = 7.2 Hz, 2H, CHjCHs), 3.13-3.32 (m, 2H, NCH 2 CH 2 ), 4.27-4.34 (m, IH, NCHsCHs), 4.90-4.98 (m, IH, NCHsCHs), 6.05 (d, J = 2.1 Hz, 2H, OCH 2 0), 6.18 (s, IH, OCH 2 0), 6.27 (s, IH, OCH 2 0), 6.83 (s, IH, ArH), 7.04 (s, IH, ArH), 7.17 (s, IH, C=CH 2 ), 7.24 (s, IH, C=CH 2 ), 7.67 (d, J = 9.0 Hz, IH, ArH), 7.80 (d, J = 9.0 Hz, IH, ArH). MS (m/z): 416.1 (M-C1) + . 化合物 13的制备

称取黄连碱 (300 mg, 0.84 mmol)于反应瓶中, 加入 5N NaOH (1.5 mL), 逐滴加入 2-戊酮 (0.8 mL, 7.52 mmol), 滴完后 60°C加热反应 3 h, 停止反应, 用氯仿 /甲醇 (v/v= 10:i:>萃取, 有机相水洗至中性, 加入无水 MgS0 4 干燥, 过滤, 减压蒸除溶剂, 然后加入无水四氢呋喃 (5 mL), 逐滴加入 HOAc (1 mL), 甲醛 (1.5 mL, 15.06 mmol), 回流反应 3 h, 原 料反应完全, 将反应液浓缩, 加入 2 N HCl (2 mL), 室温反应 1 h, 然 后用氯仿 /甲醇 (v/v= 10:1:)萃取, 有机相用无水 MgS0 4 干燥, 过滤, 减 压蒸除溶剂,粗品经硅胶柱层析 [v/v= 20:1 (氯仿 /甲醇:)]纯化得黄色固体 130 mg, 收率 33.1 %。

^-NMR (CDC1 3 ) δ: 0.98 (t, J = 7.2 Hz, 3H, CH 2 CH 2 CH 3 ), 1.71 (q, J = 7.2 Hz, 2H, CH 2 CH 2 CH 3 ), 2.90 (s, 3H, ArCH 3 ), 2.90-3.01 (m, 2H, CH 2 CH 2 CH 3 ), 3.04-3.14 (m, IH, NCH 2 CH 2 ), 3.28-3.36 (m, IH, NCH 2 CH 2 ), 4.26-4.28 (m, IH, NCH 2 CH 2 ), 4.94-5.01 (m, IH, NCH 2 CH 2 ), 6.05 (br s, 2H, OCH 2 0), 6.16 (s, IH, OCH 2 0), 6.27 (s, IH, OCH 2 0), 6.82 (s, IH, ArH), 7.03 (s, IH, ArH), 7.15 (s, IH, C=CH 2 ), 7.32 (s, IH, C=CH 2 ), 7.66 (ά, J = 8.7 Hz, IH, ArH), 7.80 (d, J = 8.7 Hz, IH, ArH). MS (m/z): 430.2 (M-C1) + . 化合物 14的制备

称取黄连碱 (190 mg, 0.53 mmol)于反应瓶中, 加入 5N NaOH (1 mL), 逐滴加入 2-己酮 (0.5 mL, 4.04 mmol), 滴完后 60°C加热反应 3 h, 停止反应, 用氯仿 /甲醇 (v/v= 10:i:>萃取, 有机相水洗至中性, 加入无水

MgS0 4 干燥, 过滤, 减压蒸除溶剂, 然后加入无水四氢呋喃 (4 mL), 逐滴加入 HOAc (1 mL), 甲醛 (1 mL, 10.04 mmol), 回流反应 3 h, 原料 反应完全, 将反应液浓缩, 加入 2 N HCl (2 mL), 室温反应 1 h, 然后 用氯仿 /甲醇 (v/v= 10:1)萃取, 有机相用无水 MgS0 4 干燥, 过滤, 减压 蒸除溶剂, 粗品经硅胶柱层析 [v/v= 20:1 (氯仿 /甲醇:)]纯化得黄色固体

106 mg, 收率 41.4%。

^-NMR (DMS0- ) δ: 0.91 (m, 3H, CH 2 CH 2 CH 2 CH 3 ), 1.36 (m, 2H, CH 2 CH 2 CH 2 CH 3 ), 1.58 (m, 2H, CH 2 CH2CH 2 CH 3 ), 2.91 (s, 3H, ArCH 3 ), 2.91-3.05 (m, 2H, CH 2 CH 2 CH 2 CH 3 ), 3.05-3.16 (m, 2H, NCH 2 CH 2 ), 4.22 (s 2H, NCH 2 CH 2 ), 6.16 (s, 2H, OCH 2 0), 6.25 (s, IH, OCH 2 0), 6.36 (s, IH, OCH 2 0), 6.78 (s, IH, C=CH 2 ), 7.14 (s, IH, ArH), 7.19 (s, IH, C=CH 2 ), 7.39 (s, ΙΗ, ΑΓΗ), 8.03 (s, IH, ArH). MS (m/z): 444.2 (M-C1) + . 化合物 15的制备

称取黄连碱 (300 mg, 0.84 mmol)于反应瓶中, 加入 5N NaOH (1.5 mL), 逐滴加入 2-庚酮 (1 mL, 7.18 mmol), 滴完后 60°C加热反应 3 h, 停止反应, 用氯仿 /甲醇 (v/v= 10:i:>萃取, 有机相水洗至中性, 加入无水 MgS0 4 干燥, 过滤, 减压蒸除溶剂, 然后加入无水四氢呋喃 (5 mL), 逐滴加入 HOAc (1 mL), 甲醛 (1.5 mL, 15.06 mmol), 回流反应 3 h, 原 料反应完全, 将反应液浓缩, 加入 2 N HCl (2 mL), 室温反应 1 h, 然 后用氯仿 /甲醇 (v/v= 10:1:)萃取, 有机相用无水 MgS0 4 干燥, 过滤, 减 压蒸除溶剂,粗品经硅胶柱层析 [v/v= 20:1 (氯仿 /甲醇:)]纯化得黄色固体 97 mg, 收率 23.3 %。

^-NMR (DMSO-i 6 ) δ: 0.91 (br s, 3H, CH 2 CH 2 (CH 2 ) 2 CH 3 ), 1.33-1.35 (m, 4H, CH 2 CH 2 (CH 2 ) 2 CH 3 ), 1.58-1.61 (m, 2H, CH 2 CH 2 (CH 2 ) 2 CH 3 ), 2.93 (s, 3H, ArCH 3 ), 2.93-3.14 (m, 4H, CH 2 CH 2 (CH 2 ) 2 CH 3 , NCH 2 CH 2 ), 4.45 (br s, 2H, NCH 2 CH 2 ), 6.18 (s, 2H, OCH 2 0), 6.29 (s, IH, OCH 2 0), 6.40 (s, IH, OCH 2 0), 6.79 (s, IH, C=CH 2 ), 7.16 (s, IH, ArH), 7.19 (s, IH, C=CH 2 ), 7.42 (s, IH, ArH), 8.05 (s, 2H, ArH). MS (m/z): 458.2 (M-C1) + . 化合物 16的制备

称取黄连碱 (200 mg, 0.56 mmol)于反应瓶中, 加入 5N NaOH (1 mL), 逐滴加入 2-辛酮 (1 mL, 6.26 mmol), 滴完后 60°C加热反应 3 h, 停止反应, 用氯仿 /甲醇 (v/v= 10:i:>萃取, 有机相水洗至中性, 加入无水 MgS0 4 干燥, 过滤, 减压蒸除溶剂, 然后加入无水四氢呋喃 (4 mL), 逐滴加入 HOAc (0.5 mL), 甲醛 (1 mL, 10.04 mmol), 回流反应 3 h, 原 料反应完全, 将反应液浓缩, 加入 2 N HCl (2 mL), 室温反应 1 h, 然 后用氯仿 /甲醇 (v/v= 10:1:)萃取, 有机相用无水 MgS0 4 干燥, 过滤, 减 压蒸除溶剂,粗品经硅胶柱层析 [v/v= 20:1 (氯仿 /甲醇:)]纯化得黄色固体 65 mg, 收率 22.8%。

^-NMR (DMSO-i 6 ) δ: 0.88 (br s, 3H, CH 2 CH 2 (CH 2 ) 3 CH 3 ), 1.31 (br s 6H, CH 2 CH 2 (CH 2 ) 3 CH 3 ), 1.58-1.60 (m, 2H, CH 2 CH 2 (CH 2 ) 3 CH 3 ), 2.73-3.15 (m, 4H, CH 2 CH 2 (CH 2 ) 3 CH 3 , NCH 2 CH 2 ), 2.93 (s, 3H, ArCH 3 ), 4.45 (br s, 2H, NCH 2 CH 2 ), 6.18 (s, 2H, OCH 2 0), 6.29 (s, IH, OCH 2 0), 6.40 (s, IH, OCH 2 0), 6.78 (s, IH, C=CH 2 ), 7.16 (s, IH, ArH), 7.19 (s, IH, C=CH 2 ), 7.42 (s, ΙΗ, ΑΓΗ), 8.05 (s, 2H, ArH). 化合物 17的制备

称取黄连碱 (100 mg, 0.28 mmol)于反应瓶中, 加入 5N NaOH (1 mL), 逐滴加入 2-壬酮 (0.5 mL, 2.91 mmol), 滴完后 60°C加热反应 3 h, 停止反应, 用氯仿 /甲醇 (v/v= 10:i:>萃取, 有机相水洗至中性, 加入无水 MgS0 4 干燥, 过滤, 减压蒸除溶剂, 然后加入无水四氢呋喃 (3 mL), 逐滴加入 HOAc (0.5 mL), 甲醛 (0.6 mL, 6.02 mmol), 回流反应 3 h, 原 料反应完全, 将反应液浓缩, 加入 2 N HCl (2 mL), 室温反应 1 h, 然 后用氯仿 /甲醇 (v/v= 10:1:)萃取, 有机相用无水 MgS0 4 干燥, 过滤, 减 压蒸除溶剂,粗品经硅胶柱层析 [v/v= 20:1 (氯仿 /甲醇:)]纯化得黄色固体 30 mg, 收率 20.4%。

^-NMR (DMSO-i 6 ) δ: 0.87 (br s, 3H, CH 2 CH 2 (CH 2 ) 4 CH 3 ), 1.28-1.31 (m, 8H, CH 2 CH 2 (CH 2 ) 4 CH 3 ), 1.58-1.61 (m, 2H, CH 2 CH 2 (CH 2 ) 4 CH 3 ), 2.83-3.15 (m, 4H, CH 2 CH 2 (CH 2 ) 4 CH 3 , NCH 2 CH 2 ), 2.93 (s, 3H, ArCH 3 ), 4.45 (br s, 2H, NCHsCHs), 6.18 (s, 2H, OCH 2 0), 6.29 (s, IH, OCH 2 0), 6.40 (s, IH, OCH 2 0), 6.78 (s, IH, C=CH 2 ), 7.16 (s, IH, ArH), 7.19 (s, IH, C=CH 2 ), 7.42 (s, IH, ArH), 8.05 (s, 2H, ArH). 化合物 18的制备

称取黄连碱 (200 mg, 0.56 mmol)于反应瓶中, 加入 5N NaOH (1 mL), 逐滴加入 2-癸酮 (1 mL, 5.28 mmol), 滴完后 60°C加热反应 3 h, 停止反应, 用氯仿 /甲醇 (v/v= 10:i:>萃取, 有机相水洗至中性, 加入无水 MgS0 4 干燥, 过滤, 减压蒸除溶剂, 然后加入无水四氢呋喃 (4 mL), 逐滴加入 HOAc (0.5 mL), 甲醛 (1 mL, 10.04 mmol), 回流反应 3 h, 原 料反应完全, 将反应液浓缩, 加入 2 N HCl (2 mL), 室温反应 1 h, 然 后用氯仿 /甲醇 (v/v= 10:1:)萃取, 有机相用无水 MgS0 4 干燥, 过滤, 减 压蒸除溶剂,粗品经硅胶柱层析 [v/v= 20:1 (氯仿 /甲醇:)]纯化得黄色固体 59 mg, 收率 19.6%。

^-NMR (DMSO-i 6 ) δ: 0.88 (t, J = 9.0 Hz, 3H, CH 2 CH 2 (CH 2 ) 5 CH 3 ), 1.27 (br s, 10H, CH 2 CH 2 (CH 2 ) 5 CH 3 ), 1.58-1.61 (m, 2H, CH 2 CH 2 (CH 2 ) 5 CH 3 ), 2.93 (s, 3H, ArCH 3 ), 2.93-3.15 (m, 4H, CH 2 CH 2 (CH 2 ) 5 CH 3 , NCH 2 CH 2 ), 4.45 (br s, 2H, NCH 2 CH 2 ), 6.18 (br s, 2H, OCH 2 0), 6.29 (s, IH, OCH 2 0), 6.40 (s, IH, OCH 2 0), 6.79 (s, IH, C=CH 2 ), 7.16 (s, IH, ArH), 7.19 (s, IH, C=CH 2 ), 7.42 (s, IH, ArH), 8.05 (s, 2H, ArH). 化合物 19的制备

称取黄连碱 (200 mg, 0.56 mmol)于反应瓶中, 加入 5N NaOH (1 mL), 逐滴加入 2- ^—酮 (1 mL, 4.87 mmol), 滴完后 60 °C加热反应 3 h, 停止反应, 用氯仿 /甲醇 (v/v= 10:i:>萃取, 有机相水洗至中性, 加入无水 MgS0 4 干燥, 过滤, 减压蒸除溶剂, 然后加入无水四氢呋喃 (4 mL), 逐滴加入 HOAc (0.5 mL), 甲醛 (1 mL, 10.04 mmol), 回流反应 3 h, 原 料反应完全, 将反应液浓缩, 加入 2 N HCl (2 mL), 室温反应 1 h, 然 后用氯仿 /甲醇 (v/v= 10:1:)萃取, 有机相用无水 MgS0 4 干燥, 过滤, 减 压蒸除溶剂,粗品经硅胶柱层析 [v/v= 20:1 (氯仿 /甲醇:)]纯化得黄色固体 55 mg, 收率 17.8%。

^-NMR (DMS0- ) δ: 0.86 (t, J = 6.6 Hz, 3H, CH 2 CH 2 (CH 2 ) 6 CH 3 ), 1.26-1.31 (m, 12H, CH 2 CH 2 (CH 2 ) 6 CH 3 ), 1.58-1.60 (m, 2H, CH 2 CH 2 (CH 2 ) 6 CH 3 ), 2.93 (s, 3H, ArCH 3 ), 2.93-3.14 (m, 4H, CH 2 CH 2 (CH 2 ) 6 CH 3 , NCH 2 CH 2 ), 4.45 (br s, 2H, NCH 2 CH 2 ), 6.18 (br s, 2H, OCH 2 0), 6.29 (s, 1H, OCH 2 0), 6.40 (s, 1H, OCH 2 0), 6.78 (s, 1H, C=CH 2 ), 7.16 (s, 1H, ArH), 7.18 (s, 1H, C=CH 2 ), 7.42 (s, 1H, ArH), 8.05 (s, 2H, ArH). 化合物 20的制备

称取黄连碱 (230 mg, 0.65 mmol)于反应瓶中, 加入 5N NaOH (1 mL), 慢慢加入对甲氧基苯乙酮 (780 mg, 5.19 mmol), 加完后 60°C加热 反应 3 h, 停止反应, 用氯仿 /甲醇 (v/v= 10:l)萃取, 有机相水洗至中性, 加入无水 MgS0 4 干燥, 过滤, 减压蒸除溶剂, 然后加入无水四氢呋喃 (4 mL), 逐滴加入 HOAc (0.5 mL), 甲醛 (1 mL, 10.04 mmol), 回流反应 3 h, 原料反应完全, 将反应液浓缩, 加入 2 N HCl (2 mL), 室温反应 1 h,然后用氯仿 /甲醇 ( V /v= 10 : i:>萃取,有机相用无水 MgS0 4 干燥,过滤, 减压蒸除溶剂,粗品经硅胶柱层析 [Wv= 20:1 (氯仿 /甲醇:)]纯化得黄色固 体 140 mg, 收率 41.0%。

^-NMR (DMSO-i 6 ) δ: 2.94 (s, 3H, OCH 3 ), 2.94-3.13 (m, 2H, NCH 2 CH 2 ), 3.89 (s, 3H, ArCH 3 ), 4.54 (br s, 2H, NCH 2 CH 2 ), 6.17 (s, 2H, OCH 2 0), 6.19 (s, 1H, OCH 2 0), 6.43 (s, 1H, OCH 2 0), 6.83 (s, 1H, C=CH 2 ), 6.97 (s, 1H, C=CH 2 ), 7.15 (d, / = 9.0 Hz, 2H, ArH), 7.16 (s, 1H, ArH), 7.42 (s, 1H, ArH), 7.97 (d, / = 8.7 Hz, 2H, ArH), 8.06 (m, 2H, ArH). MS (m/z): 494.2 (M-C1) + . 化合物 21的制备

称取黄连碱 (100 mg, 0.28 mmol)于反应瓶中, 加入 5N NaOH (1 mL),逐滴加入 1-萘乙酮 (0.5 mL, 3.28 mmol),滴完后 60 °C加热反应 3 h, 停止反应, 用氯仿 /甲醇 (v/v= 10:i:>萃取, 有机相水洗至中性, 加入无水

MgS0 4 干燥, 过滤, 减压蒸除溶剂, 然后加入无水四氢呋喃 (3 mL), 逐滴加入 HOAc (0.5 mL), 甲醛 (0.6 mL, 6.02 mmol), 回流反应 3 h, 原 料反应完全, 将反应液浓缩, 加入 2 N HCl (2 mL), 室温反应 1 h, 然 后用氯仿 /甲醇 (v/v= 10:1:)萃取, 有机相用无水 MgS0 4 干燥, 过滤, 减 压蒸除溶剂,粗品经硅胶柱层析 [v/v= 20:1 (氯仿 /甲醇:)]纯化得黄色固体

34 mg, 收率 22.1 %。

^-NMR (DMSO-i 6 ) δ: 2.98 (s, 3H, ArCH 3 ), 3.10-3.20 (m, 2H, NCH 2 CH 2 ), 4.57-4.78 (m, 2H, NCH 2 CH 2 ), 6.18 (s, 2H, OCH 2 0), 6.44 (d, J = 9.9 Hz, 2H, OCH 2 0), 6.82 (s, 1H, C=CH 2 ), 7.08 (s, 1H, C=CH 2 ), 7.20 (s, 1H, ArH), 7.460 (s, 1H, ArH), 7.64-7.76 (m, 2H, ArH), 8.04-8.14 (m, 4H, ArH), 8.24 (d, J = 8.4 Hz, 1H, ArH). 化合物 22的制备

称取黄连碱 (250 mg, 0.70 mmol)于反应瓶中, 加入 5N NaOH (1 mL), 慢慢加入 6-乙酰基 -1,4-苯并二氧杂环 (l mL, 6.67 mmol), 加完后 60°C加热反应 3 h, 停止反应, 用氯仿 /甲醇 (v/v= 10:i:>萃取, 有机相水 洗至中性, 加入无水 MgS0 4 干燥, 过滤, 减压蒸除溶剂, 然后加入无 水四氢呋喃 (5 mL) , 逐滴加入 HOAc (0.5 mL), 甲醛(1.5 mL, 15.06 mmol), 回流反应 3 h, 原料反应完全, 将反应液浓缩, 加入 2 N HC1 (2 mL), 室温反应 1 h, 然后用氯仿 /甲醇 (v/v= 10:1)萃取, 有机相用无水 MgS0 4 干燥, 过滤, 减压蒸除溶剂, 粗品经硅胶柱层析 [v/v= 20:1 (氯 仿 /甲醇:)]纯化得黄色固体 110 mg, 收率 28.1 %。

^-NMR (DMSO-i 6 ) δ: 2.95 (s, 3H, ArCH 3 ), 2.99-3.14 (m, 2H, NCH 2 CH 2 ), 4.37 (br ά, J = 9.0 Hz, 4H, O CH 2 CH 2 0), 4.54 (br s, 2H, NCH 2 CH 2 ), 6.19 (s, 2H, OCH 2 0), 6.24 (s, IH, OCH 2 0), 6.44 (s, IH, OCH 2 0), 6.86 (s, IH, C=CH 2 ), 6.99 (s, IH, C=CH 2 ), 7.10 (d, / = 8.4 Hz, IH, ArH),7.17 (s, IH, ArH), 7.44 (s, IH, ArH), 7.45 (d, / = 2.1 Hz, 2H, ArH), 7.54 (dd, J = 8.4 Hz, J 2 = 2.1 Hz, IH, ArH), 8.07 (s, 2H, ArH). 化合物 23的制备

称取黄连碱 (200 mg, 0.56 mmol)于反应瓶中, 加入 5N NaOH (1 mL) , 逐滴加入 4-异丁基苯乙酮 (1 mL, 5.40 mmol), 滴完后 60°C加热反 应 3 h, 停止反应, 用氯仿 /甲醇 (v/v= 10: l)萃取, 有机相水洗至中性, 加入无水 MgS0 4 干燥, 过滤, 减压蒸除溶剂, 然后加入无水四氢呋喃 (4 mL) , 逐滴加入 HOAc (0.5 mL), 甲醛 (1 mL, 10.04 mmol) , 回流反应 3 h, 原料反应完全, 将反应液浓缩, 加入 2 N HCl (2 mL), 室温反应 1 h,然后用氯仿 /甲醇 ( V /v= 10 : i:>萃取,有机相用无水 MgS0 4 干燥,过滤, 减压蒸除溶剂,粗品经硅胶柱层析 [Wv= 20: 1 (氯仿 /甲醇:)]纯化得黄色固 体 117 mg, 收率 37.4 %。

^-NMR (DMSO-i 6 ) δ: 0.92 (d, J = 6.6 Hz, 6H, CH 2 CH(CH 3 ) 2 ), 1.89-1.96 (m, IH, CH 2 CH(CH 3 ) 2 ), 2.60 (d, J = 6.9 Hz, 2H, CH 2 CH(CH 3 ) 2 ), 2.96 (s, 3H, ArCH 3 ), 2.99-3.14 (m, 2H, NCHjCHs), 4.56 (br s, 2H, NCH 2 CH 2 ), 6.19 (br s, 2H, OCH 2 0), 6.25 (s, IH, OCH 2 0), 6.45 (s, IH, OCH 2 0), 6.87 (s, IH, C=CH 2 ), 7.03 (s, IH, C=CH 2 ), 7.18 (s, IH, ArH), 7.43 (d, J = 1.5 Hz, 2H, ArH), 7.44 (s, IH, ArH), 7.89 (d, J = 1.5 Hz, 2H, ArH), 8.05 (s, 2H, ArH). 化合物 24的制备

称取黄连碱 (250 mg, 0.70 mmol)于反应瓶中, 加入 5N NaOH (1 mL), 慢慢加入苯乙酮 (0.8 mL, 6.85 mmol), 加完后 60°C加热反应 3 h, 停止反应, 用氯仿 /甲醇 (v/v= 10:i:>萃取, 有机相水洗至中性, 加入无水

MgS0 4 干燥, 过滤, 减压蒸除溶剂, 然后加入无水四氢呋喃 (5 mL), 逐滴加入 HOAc (0.5 mL), 甲醛 (1.5 mL, 15.06 mmol), 回流反应 3 h, 原料反应完全, 将反应液浓缩, 加入 2 N HCl (2 mL), 室温反应 1 h, 然后用氯仿 /甲醇 (v/v= 10: 1:)萃取, 有机相用无水 MgS0 4 干燥, 过滤, 减压蒸除溶剂,粗品经硅胶柱层析 [Wv= 20:1 (氯仿 /甲醇:)]纯化得深黄色 固体 120 mg, 收率 34.3 %。

^-NMR (DMS0- ) δ (ppm): 2.96 (s, 3H, ArCH 3 ), 2.96-3.15 (m, 2H, NCH 2 CH 2 ), 4.58 (br s, 2H, NCH 2 CH 2 ), 6.19 (s, 2H, OCH 2 0), 6.26 (s, IH, OCH 2 0), 6.46 (s, IH, OCH 2 0), 6.88 (s, IH, C=CH 2 ), 7.07 (s, IH, C=CH 2 ), 7.18 (s, IH, ArH), 7.45 (s, IH, ArH), 7.62-7.67 (m, 2H, ArH), 7.76 (t, J = 7.2 Hz, IH, ArH), 7.96 (d, J= 7.8 Hz, 2H, ArH), 8.08 (m, 2H, ArH). 化合物 25的制备

称取黄连碱 (100 mg, 0.28 mmol)于反应瓶中, 加入 5N NaOH (0.8 mL), 逐滴加入甲基叔丁基甲酮 (0.2 mL, 1.60 mmol), 滴完后 60 °C加热 反应 3 h, 停止反应, 用氯仿 /甲醇 (v/v= 10:l)萃取, 有机相水洗至中性, 加入无水 MgS0 4 干燥, 过滤, 减压蒸除溶剂, 然后加入无水四氢呋喃 (4 mL), 逐滴加入 HOAc (0.3 mL), 甲醛 (0.3 mL, 3.01 mmol), 回流反应 l h, 原料反应完全, 将反应液浓缩, 加入 2 N HCl (1.5 mL), 室温反应 l h, 然后用氯仿 /甲醇 ( V /v= 10:i:>萃取, 有机相用无水 MgS0 4 干燥, 过 滤, 减压蒸除溶剂, 粗品经硅胶柱层析 [v/v= 20 : 氯仿 /甲醇:)]纯化得黄 色固体 30 mg, 收率 22.2 %。

^-NMR (CDC1 3 ) δ (ppm): 1.48 (s, 9H, 3CH 3 ), 2.92 (s, 3H, ArCH 3 ), 2.96-2.99 (m, IH, NCH 2 CH 2 ), 3.42-3.49 (m, IH, NCH 2 CH 2 ), 4.09-4.15 (m, IH, NCHjCHs), 5.08-5.14 (m, IH, NCH 2 CH 2 ), 6.07-6.09 (m, 2H, OCH 2 0), 6.20 (s, 1H, OCH 2 0), 6.29 (s, 1H, OCH 2 0), 6.84 (s, 1H, ArH), 7.06 (s, 1H, ArH), 7.23 (s, 1H, C=CH 2 ), 7.64 (s, 1H, C=CH 2 ), 7.67 (d, / = 9.0 Hz, 1H, ArH), 7.80 (d, J=9.0 Hz, 1H, ArH). MS (m/z): 444.2 (M-C1) + . 化合物 26的制备

称取黄连碱 (300 mg, 0.84 mmol)于反应瓶中, 加入 5N NaOH (1.5 mL), 逐滴加入甲基异丙基甲酮 (0.5 mL, 4.70 mmol), 滴完后 60°C加热 反应 3 h, 停止反应, 用氯仿 /甲醇 (v/v= 10:l)萃取, 有机相水洗至中性, 加入无水 MgS0 4 干燥, 过滤, 减压蒸除溶剂, 然后加入无水四氢呋喃 (5 mL), 逐滴加入 HOAc (1.2mL), 甲醛 (1 mL, 10.04 mmol), 回流反应 l h, 原料反应完全, 将反应液浓缩, 加入 2NHCl(2.5 mL), 室温反应 l h, 然后用氯仿 /甲醇 ( V /v= 10:i:>萃取, 有机相用无水 MgS0 4 干燥, 过 滤, 减压蒸除溶剂, 粗品经硅胶柱层析 [v/v=20 : 氯仿 /甲醇:)]纯化得黄 色固体 140mg, 收率 35.6%。

^-NMR (DMSO-i 6 ) δ (ppm): 1.16-1.20 (m, 6H, 2CH 3 ), 2.92 (s, 3H, ArCH 3 ), 2.87-3.10 (m, 2H, NCH 2 CH 2 ), 3.67-3.76 (m, 1H, COCH), 4.27-4.50 (m, 2H, NCHsCHs), 6.17 (s, 2H, OCH 2 0), 6.31 (s, 1H, OCH 2 0), 6.39 (s, 1H, OCH 2 0), 6.85 (s, 1H, C=CH 2 ), 7.15 (s, 1H, ArH), 7.28 (s, 1H, C=CH 2 ), 7.41 (s, 1H, ArH), 8.04 (s, 2H, ArH). MS (m/z): 430.2 (M-C1) + . 化合物 27的制备

称取黄连碱 (300 mg, 0.84 mmol)于反应瓶中, 加入 5N NaOH (1.5 mL), 逐滴加入甲基环丙基甲酮 (0.4 mL, 4.27 mmol), 滴完后 60°C加热 反应 3 h, 停止反应, 用氯仿 /甲醇 (v/v= 10:l)萃取, 有机相水洗至中性, 加入无水 MgS0 4 干燥, 过滤, 减压蒸除溶剂, 然后加入无水四氢呋喃 (5 mL), 逐滴加入 HOAc (1.2mL), 甲醛 (1 mL, 10.04 mmol), 回流反应 l h, 原料反应完全, 将反应液浓缩, 加入 2NHCl(2.5 mL), 室温反应 l h, 然后用氯仿 /甲醇 ( V /v= 10:i:>萃取, 有机相用无水 MgS0 4 干燥, 过 滤, 减压蒸除溶剂, 粗品经硅胶柱层析 [v/v= 20 : 氯仿 /甲醇:)]纯化得黄 色固体 204 mg, 收率 52.1 %。

^-NMR (DMSO-i 6 ) δ (ppm): 1.03-1.13 (m, 4H, 2CH 2 ), 2.93 (s, 3H, ArCH 3 ), 2.93-3.12 (m, 3H, NCH 2 CH 2 , COCH), 4.42-4.46 (m, 2H, NCH 2 CH 2 ), 6.18 (s, 2H, OCH 2 0), 6.33 (s, IH, OCH 2 0), 6.44 (s, IH, OCH 2 0), 6.85 (s, IH, C=CH 2 ), 7.16 (s, IH, ArH), 7.39 (s, IH, C=CH 2 ), 7.41 (s, ΙΗ, ΑΓΗ), 8.05 (s, 2H, ArH). MS (m/z): 428.2 (M-C1) + . 化合物 28的制备

称取黄连碱 (300 mg, 0.84 mmol)于反应瓶中, 加入 5N NaOH (1.5 mL), 逐滴加入甲基环己基甲酮 (0.6 mL, 4.37 mmol), 滴完后 60°C加热 反应 3 h, 停止反应, 用氯仿 /甲醇 (v/v= 10:l)萃取, 有机相水洗至中性, 加入无水 MgS0 4 干燥, 过滤, 减压蒸除溶剂, 然后加入无水四氢呋喃 (5 mL), 逐滴加入 HOAc (1.2 mL), 甲醛 (1 mL, 10.04 mmol), 回流反应 l h, 原料反应完全, 将反应液浓缩, 加入 2 N HCl (2.5 mL), 室温反应 l h, 然后用氯仿 /甲醇 ( V /v= 10:i:>萃取, 有机相用无水 MgS0 4 干燥, 过 滤, 减压蒸除溶剂, 粗品经硅胶柱层析 [v/v= 20 : 氯仿 /甲醇:)]纯化得黄 色固体 105 mg, 收率 24.7%。

^-NMR (DMS0- ) δ (ppm): 1.14-1.95 (m, 10H, 5CH 2 ), 2.85-3.14 (m, 2H, NCHjCHs), 2.91 (s, 3H, ArCH 3 ), 3.44-3.51 (m, IH, COCH), 4.23-4.49 (m, 2H, NCHsCHs), 6.16 (s, 2H, OCH 2 0), 6.29 (s, IH, OCH 2 0), 6.38 (s, IH, OCH 2 0), 6.82 (s, IH, C=CH 2 ), 7.14 (s, IH, ArH), 7.28 (s, IH, C=CH 2 ), 7.40 (s, IH, ArH), 8.03 (s, 2H, ArH). MS (m/z): 470.2 (M-C1) + . 化合物 29的制备

称取 13-甲基黄连碱 (41 mg, 0.11 mmol)于反应瓶中, 加入甲醇 (4 mL), 加入 K 2 C0 3 (45 mg, 0.33 mmol), 称取 NaBH 4 (6 mg, 0.16 mmol) 溶解于 5%NaOH (0.5 mL)中, 逐滴加入到反应瓶中, 室温搅拌 2 h, 原 料反应完全, 将反应液过滤, 滤饼用水洗至中性, 干燥得黄色固体 28 mg, 收率 75.7%。

^-NMR (DMSO-d 6 ) δ (ppm): 2.15 (s, 3H, ArCH 3 ), 2.68 (br s, 2H, NCH 2 CH 2 ), 3.03 (br s, 2H, NCH 2 CH 2 ), 4.14 (s, 2H, NCH 2 Ar), 6.00 (s, 2H, OCH 2 0), 6.03 (s, 2H, OCH 2 0), 6.64 (d, J = 8.1 Hz, 1H, ArH), 6.77 (d, J = 8.1 Hz, ΙΗ, ΑΓΗ), 6.84 (s, ΙΗ, ΑΓΗ), 7.03 (s, 1H, ArH). 实验例 1

化合物的抗溃疡性结肠炎生物学研究实施实 例

1、 化合物的细胞毒性检测

( 1 )实验方法: 将体外培养生长至 90%汇合状态的 IEC-6肠上皮 细胞以 0.25%胰酶 /0.1% EDTA消化并接种于 96孔细胞培养板,每孔细 胞数为 2 X 103。 培养次日去除原培养基, 每孔加入含 1 X 10- 5 mol/L的 待测化合物工作液继续培养。于 IEC-6细胞与待测药物共培养后的 0h, 24h和 72h通过 MTT法检测待测药物对细胞的毒性 (n=5)。

(2 ) 结果: 在实验测定的时间范围内, l X 10— 5 mol/L本发明所涉 及的系列化合物对于肠上皮细胞 IEC-6均无显著的细胞毒性, 统计学 上检测无显著性差异 (见图 1 )。

(3 ) 结论: 本发明涉及系列原小檗碱类生物碱衍生物或其 生理上 可接受的盐适于在 IEC-6细胞模型上用于下游实验的筛选。

本发明所涉及系列原小檗碱类生物碱衍生物或 其生理上可接受的 盐在浓度为 luM时对肠上皮 IEC-6细胞毒性检测结果如上图所示。 实 验表明: 除化合物 16-19和 21外, 其余各化合物在该浓度下与 IEC-6 细胞共孵育 24h后无明显细胞毒作用, 共孵育 3d后检测结果与 24h— 致 (此处未展示), 均未表现出明显的细胞毒效应。

2、 24个无明显 IEC-6细胞毒的化合物对 pGL3-p ^ l的转录激活 效应。

( 1 ) 实验方法: 将处于生长旺盛期的 IEC-6细胞接种于 48孔板 中,每孔细胞数为 5 X 104,使细胞在孔内均匀分散,放置于 37°C、5%C0 2 加湿细胞培养箱培养。 待细胞汇片至 70%-80%, 对细胞进行相应质粒 的转染 (0.6μ 8 /孔), 4h后加入 l X 10— 5 mol/L的各化合物与转染细胞共 孵育 (n=3)。 待共培养 36h-48h后收样, 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 试剂盒 (Promega, USA)对实验样品进行荧光素酶活性检测。

(2 )结果: 以无转染质粒细胞为对照组 1, 以转染 pGL- l不加 药细胞组为对照组 2,经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有 24个化合物对 cbp l基 因上游启动子具有激活效应。

( 3 )结论: 本发明所涉及系列原小檗碱类生物碱衍生物或 其生理 上可接受的盐对 1基因的表达具有转录激活效应。

实验结果见图 2。

不同化合物对 xbpl 基因启动子具有一定的转录激活效应。 图中 conl为本底对照, CO n2为 pGL3空载体对照。 结果表明, 该类新结构 化合物不同程度上能激活 l分子的转录,具有一定的转录激活效应。

3、 化合物 1、 2、 7禾卩 10的 EC 50 测定

( 1 ) 实验方法: 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 IEC-6细胞接种于 48孔板 中,每孔细胞数为 5 X 104,使细胞在孔内均匀分散,放置于 37 °C、5%C0 2 加湿细胞培养箱培养。 待细胞汇片至 70%-80%, 对细胞进行相应质粒 的转染 (0.6μ 8 /孔), 4h后加入不同浓度梯度的各化合物 1、 2、 7和 10 与转染细胞共孵育 =3:)。 待共培养 36h-48h后收样, 利用双荧光素酶 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 (Promega, USA)对实验样品进行荧光素酶活性检

(2 ) 结果: 如图 3-6所示。

4、 化合物 7的体内试验结果。

( 1 )实验方法: 本实验方法参考了文献: Y. Yoshioka, H. Akiyama, M. Nakano, T. Shoji, T. Kanda,Y. Ohtake, T. Takita, R. Matsuda, T. Maitani. Orally administered apple procyanidins protect against experimental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n mice, international immunopharmacology, 2008, 1802-1807。

(2 ) 结果和结论: 化合物 7在体内对乙酸诱导的急性 SD大鼠溃 疡性结肠炎具有初步治疗作用。

①化合物 7能减轻乙酸诱导 SD大鼠溃疡性结肠炎动物体重的降低 (图 7)。

由图 7可见, 与 con组 (蓝色曲线:)相比, 模型组 (红色曲线:)动物体 重明显降低 **P<0.01;化合物 7(300mg/kg)给药组 (绿色曲线)能减缓动物 体重的下降, 与模型组 (红色曲线)相比, #p<0.05, ##p<0.01 o 该实验结 果表明: 300mg/kg剂量的化合物 7能一定程度缓解实验性溃疡性结肠 炎 SD大鼠体重的减轻。 与给药前相比, 各实验组动物体重变化值为: 正常对照组上升† 5.6% , 模型组下降 19.2% , 化合物 7给药组降低 10%。

②化合物 7(300mg/kg)对乙酸诱导溃疡性结肠炎 SD大鼠的结肠炎 性损伤具有改善作用 (图 8 )。

由图 8可见, 正常对照组肉眼可见肠壁光滑, 桨膜张力可, 粘膜 无水肿、 出血及明显溃疡, 组织病理显示各层结构正常, 无炎性变; 模型组肉眼可见肠壁高度肿胀, 伴随明显出血和渗出, 粘膜层可见明 显直径 1cm左右的大小溃疡 (白色箭头所指), 病理切片则表现为典型 的炎性变特征并伴发结肠各层组织的结构破坏 ; 给药组无论从肉眼大 体到组织病理结果均显示, 化合物 7对模型动物的结肠炎性变具有很 好的治疗作用, 表现为炎性水肿和出血明显减轻, 肠上皮细胞甚至恢 复至正常排列状态, 且极性规整。

③化合物 7对乙酸诱导溃疡性结肠炎 SD大鼠疾病活动指数 (DAI) 及结肠组织大体评分的影响 (见表 1 )。

DAI 评分从体重下降程度、 大便性状、 便血等指标考核; 结肠组 织大体评分从肠粘膜充血、肠壁水肿、溃疡形 成大小等方面评算。 DAI 及评分越低, 提示越接近动物正常生理状态。 表 1 中: 与相应正常对 照组相比, **p<0.01;与相应模型组相比, ##p<0.01。

表 1 不同组别乙酸诱导溃疡性结肠炎 SD大鼠疾病活动指数及结肠组织大体评分 组别

例数(只:开始 /结束) 疾病活动指数(DAI ) 结肠组织大体评分

6/6 0.00±0.00 0.12±0.00 正常对照组

6/6 3.15±0.45 ** 0.12±0.00 模型组 (乙酸诱导)

6/6 1.15±0.22 ## 2.05±0.45 ## 给药组(化合物 7, 300mg/kg)

④化合物 7能有效减轻 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 C57/blc小鼠体 重降低, 并具有较好量效关系 (见表 2 )。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p<0.01;与模型组相比, ##p<0.01。 高剂量 化合物 7对实验动物体重下降的抑制作用甚至优于目 溃疡性结肠炎 临床常用药 SASP。 表 2 化合物 7在体内对 DSS诱导急性 C57/blc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 3\ 例数 (只开始 /结束) 体 重(g) x ±~SD 体重变化(%:) 开始 结束

10/10 23.02±1.2 24.43±0.8 t 6 14 ~~ 正常对照组

模型组 (DSS诱导) 10/10 23.83±1.3 17.51±2.1 26.52** 阳性药 SASP组 (300mg/kg) 10/10 23.83±2.3 20.09±0.9 15.69## 化合物 7高剂量组 (500mg kg) 10/10 24.16±1.1 21.57±1.5 | 10.76## 化合物 7中剂量组 (250mg kg) 10/10 24.16± 1.3 20.54±2.1 15.15##

⑤化合物 7对 DSS诱导溃疡性结肠炎 C57/blc小鼠结肠损伤具有 明显改善效应, 并呈现较好量效关系(结肠组织病理, HEX 200)。 (图 9)

图 9中, a为正常对照组, b为 DSS模型组, c为 SASP阳性药组, d为化合物 7高剂量组 (500mg/kg), e为化合物 7中剂量组 (250mg/kg), f为化合物 7低剂量组 (125mg/kg:)。 与正常对照组 (a)相比, DSS模型组

(b)可见肠上皮细胞基本结构完全丧失、 炎性水肿明显, 粘膜脱落伴严 重充血和出血, 大量炎细胞浸润至肌层并伴随肌层结构破坏, 证明造 模成功; 与模型组 (b)相比, SASP 阳性药组 (c)可见结肠炎性病变有明 显改善, 各层结构部分恢复; 而化合物 7高剂量组 (d)肠道炎性病变改 善更为显著, 肠上皮细胞排列规整, 其细胞极性排列甚至可恢复接近 正常生理状态; 且化合物 7中剂量(e)和低剂量(f)组对结肠组织的 炎性病变也有部分缓解作用, 并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

⑥化合物 7对 DSS诱导溃疡性结肠炎 C57/blc小鼠疾病活动指数 (DAI)、 结肠组织大体评分的影响 (表 3 )。

DAI 评分从体重下降程度、 大便性状、 便血等指标考核; 结肠组 织大体评分从肠粘膜充血、 肠壁水肿、 溃疡形成大小等方面评算。 指 数及评分越低, 说明越接近动物正常生理状态。 DAI: 疾病活动指数; 表 3中: 与相应对照组相比, **p<0.01;与相应模型组相比, ##p<0.01。 表 3 化合物 7对 DSS诱导溃疡性结肠炎 C57/blc小鼠 DAI和结肠组织治疗作用的大体评 分表

mi 例数 (只:开始 /结束) 疾病活动指数 ( DAI ) 结肠组织大体评分 正常对照组 10/10 0.00±0.00 0.15±0.01

模型组 (DSS诱导) 10/10 3.33 ± 0.54** 5.54 ± 1.23** 阳性药 SASP组 GOOmg/kg) 10/10 2.27 ± 0.43 ## 3.24 ± 0.77 ## 化合物 7高剂量组 (500mg/kg) 10/10 1.33 ± 0.31 ## 2.05 ±0.28 ## 化合物 7中剂量组 (250mg/kg) 10/10 2.01 ± 0.27 ## 3.30 ± 0.66 ## 化合物 7低剂量组 (125mg/kg) 10/10 3.01 ± 0.38 4.93 ± 0.61

5、 化合物 1体内试验结果。

①化合物 1能有效减轻 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 C57/blc小鼠体 重降低, 并具有较好量效关系 (见表 4)。

表 4结果显示: 化合物 1 能适度减轻 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 C57/blc小鼠体重降低。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p<0.01;与模型组相比, #p<0.05 , ##p<0.01 o 高剂量化合物 1对实验动物体重下降的抑制作用 不甚明显,可能与化合物 1抑制动物食欲有关(此处未显示实验结果) 随着化合物 1的给药量逐渐降低, 降至 75mg/kg体重时, 该低剂量组 动物体重反而出现上升, 甚至优于阳性药 SASP。

表 4 化合物 1在体内对 DSS诱导急性 C57/blc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 组别 例数 (只开始 /结束) 体 重(2 ) X士 SD 体重变化(%)

开始 结束

10/10 20.75±1.1 22.25±0.9 t 7.22 正常对照组

模型组 (DSS诱导) 10/10 21.15±1.2 19.80±1.1 1 6.38** 阳性药 SASP组 GOOmg/kg) 10/10 20.85±1.4 21.15±0.6 t 1.4稱 化合物 1高剂量组 (500mg/kg) 10/10 20.07±1.1 19.87±1.0 1 1.0隱 化合物 1中剂量组 (250mg/kg) 10/10 20.30 1.1 19.95±1.6 1 1.72# 化合物 1低剂量组 (75mg/kg) 10/10 20.65 1.3 21.15±1.1 t 2.42##

②化合物 1对 DSS诱导溃疡性结肠炎 C57/blc小鼠疾病活动指数 (DAI)、 结肠组织大体评分的影响 (表 5 )。

DAI 评分从体重下降程度、 大便性状、 便血等指标考核; 结肠组 织大体评分从肠粘膜充血、 肠壁水肿、 溃疡形成大小等方面评算。 指 数及评分越低, 说明越接近动物正常生理状态。 DAI: 疾病活动指数; 表 5中: 与相应对照组相比, **p<0.01;与相应模型组相比, #p<0.05, ##p<0.01 o 表 5 化合物 1对 DSS诱导溃疡性结肠炎 C57/blc小鼠 DAI和结肠组织治疗作用的大体评 分表

组别 例数(只:开始 /结束) 疾病活动指数 (DAI) 结肠组织大体评分 正常对照组 10/10 0.00±0.00 0.15±0.01

模型组 (DSS诱导) 10/10 3.39 ± 0.64** 5.69 ± 1.12** 阳性药 SASP组 (300mg/kg) 10/10 2.54 ± 0.23 ## 2.95± 0.52 ## 化合物 1高剂量组 GOOmg/kg) 10/10 2.33 ± 0.11 ## 2.66 ±0.46 ## 化合物 1中剂量组 (150mg/kg) 10/10 1.81 ± 0.27 ## 2.01 ± 0.16 ## 化合物 1低剂量组 (75mg/kg) 10/10 2.99 ± 0.14 # 4.93 ± 0.61

6、 化合物 2体内试验结果。

①化合物 2能有效减轻 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 C57/blc小鼠体 重降低, 并具有较好量效关系 (见表 6)。

表 6结果显示: 化合物 2在剂量为 300mg/kg体重时, 能有效降低 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 C57/blc小鼠体重降低。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p<0.01;与模型组相比, ##p<0.01。 表 6 化合物 2在体内对 DSS诱导急性 C57/blc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 组别 例数 (只开始 /结束) 体 重(g) x ± SD 体重变化(%) 开始 结束

10/10 27.22±2.2 29.43±1.6 t 8.12 正常对照组

模型组 (DSS诱导) 10/10 28.60±1.5 22.25±1.8 | 22.22** 阳性药 SASP组 (300mg/kg) 10/10 27.89±2.5 25.09±0.9 | 12.09## 化合物 2组 (300mg/kg) 10/10 28.56±1.2 26.17±1.5 \ 8.37##

②化合物 2对 DSS诱导溃疡性结肠炎 C57/blc小鼠疾病活动指数 (DAI)、 结肠组织大体评分的影响 (表 7)。

DAI 评分从体重下降程度、 大便性状、 便血等指标考核; 结肠组 织大体评分从肠粘膜充血、 肠壁水肿、 溃疡形成大小等方面评算。 指 数及评分越低, 说明越接近动物正常生理状态。 DAI: 疾病活动指数; 表 7中: 与相应对照组相比, **p<0.01;与相应模型组相比, ##p<0.01。 300mg/kg的化合物 2给药量能有效缓解动物稀便、 便血等病症, 效果 好于阳性药 SASP。

表 7 化合物 2对 DSS诱导溃疡性结肠炎 C57/blc小鼠 DAI和结肠组织治疗作用的大体评 分表

组别 例数 (只:开始 /结束) 疾病活动指数 ( DAI ) 结肠组织大体评分 正常对照组 10/10 0.00±0.00 0.10±0.01 模型组 (DSS诱导) 10/10 3.85 ± 0.34** 5.59 ± 1.01 ** 阳性药 SASP组 (300mg/kg) 10/10 2.27 ± 0.43 ## 3.24 ± 0.77 ## 化合物 2组 (300mg/kg) 10/10 1.05 ± 0.26 ## 2.94 ± 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