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DYNAMIC PRICING METHOD FOR PREMIUM PARKING SPACES WITH PRIORITY GIVEN TO SHORT-TERM PARKING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8/122587
Kind Code:
A1
Abstract:
A dynamic pricing method for premium parking spaces with priority given to short-term parking. Said method factors in the number of premium parking spaces, parking demand characteristics of an area, parking space occupancy rates, and so on. A progressively-increasing fee calculation method is used to calculate fee prices for premium parking spaces in a precise manner, and adjustments are made dynamically according to actual situations. This allows vehicles parking for short periods of time to be given priority to the limited supply of premium parking spaces, and thereby increases the turnover rate of premium parking spaces, which enables more drivers to enjoy a parking service that is comfortable and convenient, and that affords a shorter walking time, thus leading to an increase in overall societal efficiency.

Inventors:
DU YUCHUAN (CN)
WANG CHENWEI (CN)
ZHAO CONG (CN)
DENG FUWEN (CN)
YUE JINSONG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IB2016/058107
Publication Date:
July 05, 2018
Filing Date:
December 30, 2016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UNIV TONGJI (CN)
XU MICHAEL JUN (FR)
International Classes:
G08G1/14; G07B15/02
Foreign References:
US20140122375A12014-05-01
CN103985268A2014-08-13
US20110213672A12011-09-01
CN103942976A2014-07-23
JP2002157617A2002-05-31
Download PDF:
Claims: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优先短停的优质泊位动态定价方法, 其步骤包括:

1 ) 建立停车区域几何信息表;

2) 确定单位计费时长 ί。;

3) 确定停车区域内停车特征数据;

4) 确定停车时长控制阈值 tm ;

5) 确定优质泊位停车收费价格;

6) 确定实时检测间隔时长^ , 每隔 ^时长对在优质泊位处停车的实际车辆数 和优质泊 位的实时占用率 c 进行实时统计与检测;

7) 将实时检测数据与预测数据进行比较, 确定之后时段的优质泊位停车收费价格。

2.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优先短停的优质泊位动态定价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停车区域几 何信息表包括如下数据: 停车区域的车行入口的数量 m、 各停车区域车行入口与优质泊位 间的车行路程 d„、各停车区域车行入口与普通泊位间的车行路程 以及优质泊位与普通泊 位间的步行路程 Ad, 这些数据均通过实地测量得到。

3.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优先短停的优质泊位动态定价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单位计费时 长 iQ取值应满足 1分钟≤ iQ≤ 20分钟。

4.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优先短停的优质泊位动态定价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停车区域内 停车特征数据包括所述停车区域内有停车需求的车辆数 Q、有停车需求的车辆的停车时长 停车区域内的平均车速 、停车区域内平均步行速度 I7W以及停车区域内停车用户的价格敏 感系数 μ。

5. 如权利要求 4所述的优先短停的优质泊位动态定价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停车区域内车 车速^ i、停车区域内停车用户的平均步行速度 以及停车区域内停车用户的价格敏感系数 μ , 是通过在所述停车区域内实地抽样调查得到。

6. 如权利要求 4所述的优先短停的优质泊位动态定价方法, 其特征在于, 首先获取以下四种 相关数据中的至少两种:

Q) 同时段所述停车区域内停车车辆数 (?工及停车时长的历史经验值 ^: 指通过智能化的 停车设施所存储的数据或人工记录,分别得到优质泊位和普通泊位处同时段停车车辆 数, 对两者求和得到所述停车区域内停车车辆数; 同时记录每辆车的停车时长; 随机 抽取多天的记录值并取平均值, 即为所述停车区域内停车车辆数历史经验值及停车时 长的历史经验值;特别地,在进行历史数据的抽取统计时,应将选取的曰期分工作曰、 周末及特殊节假日这三种需求差异较大的情况进行分别统计; b) 周边道路的实时交通流量 ρ π: 指由交通管理部门或有关专业第三方发布的, 围绕所 述停车区域周边的道路路网的实时交通流量数据; c) 移动终端 App上的泊位预约数据 ρ ω、 tra : 指所述停车区域内的优质泊位在相关的移 动终端应用 APP上被预约的数量及时段; d) 已知的停车区域内的临时活动的诱增停车需求量 ρ„、 tw: 指所述停车区域内将发生 的临时活动的参与人数和活动举办的时间,诱增的停车需求的停车时长和活动举办时 长一致。 利用所获取的数据,按以下三种方法之一计算得到所述停车区域内有停车需求的车辆数 Q 和有停车需求的车辆的停车时长 t: i) 所述停车区域内的有停车需求的车辆数 Q =

同时段所述停车区域内停车车辆数的历史经验值 Q! + 停车区域内临时活动的参加人数 ρ w X小汽车出行的分担比; 其中小汽车出行的分担比的 取值大于 0.1小于 0.3 , 通过在实地抽样调查得到; 停车区域内的停车时长 t由停车时长的 历史经验值 ί J和停车区域内临时活动诱增的停车需求的停车时长分布 ½叠加得到; ii) 所述停车区域内的有停车需求的车辆数 Q =

APP中预约泊位数 Q m +同时段所述停车区域内停车车辆数的历史经验值 Q z X —

APP预约用户占所有停车用户的比例) +停车区域内临时活动的参加人数 Q w X 小汽车出行的分担比; 其中 APP预约用户占所有用户的比例是通过抽样调查得到, 小汽 车出行的分担比的取值大于 0.1 小于 0.3 , 通过在实地抽样调查得到; 停车区域内的停车 时长 t 由停车时长的历史经验值 和由历史数据、 APP 预约数据确定的停车需求的停车 时长 ί m和由停车区域内临时活动诱增的停车需求的停车时长 ^三项叠加得到;

iii) 所述停车区域内的有停车需求的车辆数 Q =周边道路的实时交通流量 ρ π χ 同时段所述停车区域内停车车辆数的历史经验值

总需求的停车时长 t的分布与停车时长历史数据经验 周边道路的实时交通流量的历史平均值

值的分布 t T一致。

7. 如权利要求 6所述的优先短停的优质泊位动态定价方法, 其特征在于, 当确定提供给预约 用户的优质泊位价格时, 应使用如权利要求 6中所述的方法 i) ; 当进行优质泊位价格的实 时动态调整时, 应使用如权利要求 6中所述的方法 ii)或方法 iii) ; 实时调整的价格仅适用于 价格发布后进入泊位的非预约用户, 对于已进行预约的停车用户, 其收费价格依然按照其 预约时所被告知的收费标准执行。

8.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优先短停的优质泊位动态定价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停车时长控 制阈值 1)„按以下步骤进行确定:

(1) 由按权利要求 6中方法 i),ii),iii)之一所确定的所述停车区域内有停车需求的车辆数 Q和 有停车需求的车辆的停车时长 t, 将所述停车区域内有停车需求的车辆总量 Q按有停 车需求的车辆的停车时长 t分组统计, 组距为单位计费时长 tQ , 得到第 i组数据的停 车时长为 ti = ixtQ , 车辆数为 qi , i的取值范围为 i = 1,2,3 T/t0, 其中 T是总定价时 长;

(2) 由第 i组的车辆数 qi , 计算得到第 i组车辆平均每 tQ时长的到达量 qQi = ^;

(3) 由第 i组车辆平均每 t0时长的到达量 qQi和第 i组车辆的停车时长 ^ ,计算得到第 i组车 辆所需要的停车时空资源数量 = qoiXti ;

(4) 由各组车辆所需要的停车时空资源数量 Si, S2 Si ; 计算得到前 i组车辆累积所需停 车时空资源数量∑ = Si + S2 +

(5) 由优质泊位的泊位数 s计算得到其所能提供的停车时空资源5!? = 0.85xsxt0 ;

(6) 将∑S1 ; ∑S2 ∑Si与优质泊位所能提供的停车时空资源5!?进行比较, 找出一个 i', 使得∑S 最接近但且不超过 Sp , 其所在组别 i' 对应的停车时长 即为停车时长控制 阈值 tm

9.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优先短停的优质泊位动态定价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优质泊位停 车收费价格按以下步骤进行确定:

(α) 由已知的普通泊位停车收费政策, 计算得到当停车时长为停车时长控制阈值 tm时, 普 通泊位的停车收费价格 Pt' ;

(b) 设定优质泊位的免费停车时长 t/ ;

(c) 按成本定价法确定优质泊位免费停车时长 tf结束后第一个 t。时长内的收费价格 p i;

(d) 由当停车时长为 tm时, 普通泊位的停车收费价格 Pt'和所述停车区域几何信息表中的数 据, 按式 (1 ) 计算当停车时长为 tm时, 车 优质泊位处的停车收费 Pt:

其中 d'用式 (2) 计算, d用式 (3) 计算: d' =∑^=1 βη - άη' (2)

ά =∑^=1 βη - άη ( 3) 其中各符号的做含义如说明书中表格所示; 由当停车时长为1)„时车辆停放在优质泊位处的停车收费 , 按式 (4) 计算得到优质 泊位的价格递增方差 Δρ :

= 2(^) (4) 其中 N = " , 各符号的做含义如说明书中表格所示;

(f) 由优质泊位免费停车时长 tf结束后第一个 t。时长的收费价格 1和优质泊位的价格递增 方差 Δρ , 按式(5)计算得到优质泊位免费停车时长 ^结束后第 η个 t。时长的收费价格

Vn -

10.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优先短停的优质泊位动态定价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优质泊位停 车收费价格应通过对计算所得的停车收费价格乘以所述停车区域内停车用户的价格敏感 系数 μ, 其取值应满足 1 < μ≤ 1.5。

11.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优先短停的优质泊位动态定价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优质泊位停 车收费对提前预约的停车用户进行折扣优惠。

12.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优先短停的优质泊位动态定价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优质泊位停 车收费在优质泊位数量较多时,依据不同的优质泊位之间位置、设施、尺寸等条件的差异, 对优质泊位进行分级; 通过对计算所得的停车收费价格乘以不同的优质泊位等级系数 , 得到优质泊位收费矩阵。

13.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优先短停的优质泊位动态定价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优质泊位处 停车的实际车辆数 和优质泊位的实时占用率 ^是利用智能道闸、 视频车位探测器、 红外 车位探测器、微波车位探测器或地磁线圈中的至少一种智能停车设施釆集得到的实时信息 , 这些信息每隔 时长釆集一次; 所述的优质泊位处停车的实际车辆数 ρ ^是指从定价时段起 始时刻到实时检测的当下时刻, 在优质泊位处停车的实际车辆数; 优质泊位的实时占用率 是指当前时刻被占用的优质泊位数量与优质泊位总量的比值。

14.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优先短停的优质泊位动态定价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将实时检测 数据与预测数据进行比较, 确定之后时段的优质泊位停车收费价格的判断标准是: 0.85Qp≤ Qr≤ 1.15ρρ且 0.7≤ Or≤ 0.9 , 其中从定价时段起始到当前时刻的预测需求量

QP = Q X从定价 的时长 ; 若满足这一标准, 则原定收费方案不变; 若不满足, 则需重新执行权利要求 1 中所述的步骤 (3) 至步骤 (5) , 更新相关参数, 制定并发布新 的收费方案。

Description:
一种优先短停的优质泊位动态定价方法

A Pricing Method for High Quality Parking Lots with Priority to Short-parking Cars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优先短停的优质泊位动态定 价方法。 驾驶者驾车到达目的地附近的停车区域 准备停车时, 偏向于选择位置便捷、 停放安全的优质泊位, 而不愿意位置较偏远、 停放开出 难度大、 不易找车的普通泊位, 会因优质泊位数量供不应求造成拥堵及排放增 加。 城市管理 者可以利用本发明提出的方法对优质泊位进行 停车定价, 实现对停车需求的管理和引导。 特 别地, 本发明考虑优质停车泊位的数量、 区域停车需求特征、 车位占有率等, 通过递增累进 计费的方式, 精细化地设定优质泊位的收费价格并根据实际 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以达到将有 限的优质泊位优先供给停车时长较短的车辆的 目的, 提高优质泊位的周转率, 使更多的驾驶 者能够得到舒适便捷的停车服务和较短的步行 时间, 提高了社会整体效率。 背景技术

目前很多城市停车供需矛盾突出, 停车问题已成为严重的城市交通问题。 收费是调节市场供 需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之一, 因而停车收费定价是停车管理的重要内容和关 键措施。 通过合理 的停车收费可以达到以下目的:

( 1 ) 体现 "使用者付费" 的公平原则;

( 2 ) 提高公共停车泊位的周转率, 实现现有停车设施的优化使用;

( 3 ) 通过收费管理, 保障停车秩序和交通安全;

( 4) 通过停车费率的调整, 对某些交通方式进行刺激或抑制;

( 5 ) 停车费率的空间差异、 时间差异和停车设施类型差异对调节城市停车 设施供求关系具 有重大作用, 如在中心区推行按地价级差分级、 计时累进的收费方法, 以此作为经济 杠杆,可起到调节、控制中心区停车供给,进 而调控中心区动、静态交通需求的作用。 目前路边停车收费费率制定上大都采用"成本 价法"。其考虑的依据主要有服务成本(包括 地成本、 建造成本、 经营成本等)、 支付意愿、 停车需求特征、 城市交通政策目标等。 现有技术 1

一件美国专利申请, US20140122375, 披露了一种根据停车场实时的车位占用率来动 态调节停 车定价的方法。 这种定价方法需要通过智能传感器来检测车位 的实时占用率, 通过比较模块 将当前占用率与目标占用率相比较, 通过实时调节停车定价来实现对停车需求的反 馈控制。 图 1显示了这种动态定价方法的实施流程图。 图 2显示了这种定价方法的一个实施安全中的 停车需求、 车位占用率及设定的停车定价的变化情况。 由图 2 可以看出, 这种定价方法在检测到车位占用率超过设定的 目标值, 即停车需求较大时 提高停车收费的定价, 起到抑制需求的作用, 以将车位占用率降到设定的 85%阈值以下。但是 这种定价方法中, 系统是按照先到先服务的原则对停车者提供泊 位资源的, 既没有考虑泊位 资源条件优劣的差异化, 也没有对停车用户进行停车时长的区分和选择 。 因此, 未能实现对 优质泊位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现有技术 2

一件美国专利申请, US20110213672, 披露了一种高需求情况下泊位的差异化定价方 法。 这种 方法将停车场内的可用泊位从数量上分成 "普通泊位"、 "最后保留泊位之一"、 "唯一最后保 留泊位"等类别, 借鉴使用了泊位 "贡献值 " 的概念, 根据不同类别泊位的贡献值不同, 对 其进行不同的定价, 以期实现运营商利润的最大化。 图 3显示了一个停车场内利用这种方法对泊位类 的划分。 其中标识 L的是 "大尺寸泊位", 标识 S的是 "安全泊位", 没有标识的是普通车位。 下表显示了这种方法的一个实施实例中对 泊位的类别划分以及定价规则。

可以看出, 这种定价方法虽然对泊位进行了差异化区分定 价, 但并未对停车者的停车时长进 行合理选择。 这种定价方法的目的是运营商利润的最大化而 不是社会效率的最优化, 因此无 法保障其优质泊位能最大程度地服务于更多驾 驶者, 因此同样存在一定程度的优质泊位资源 的浪费。 发明内容

将有限的优质泊位用来最大程度地满足停车时 长较短的车辆的停车需求, 提高优质泊位的周 转率, 是提高社会整体效率的关键。 这一思路可以用下而的例子进行说明:

假设现有一个位置便捷的优质泊位, 距离停车后出行者所想要到达的最终目的地的 步行距离 为 2分钟; 同时有位置较远的普通车位, 距离最终目的地的步行距离为 5分钟。 假设某一时 段内先有4、 B两名驾驶者同时需要停车后到达这一目的地 其中 A的停车时长为 6小时, B 的停车时长为 2小时, 2小时后有驾驶者 (:, 4小时后有驾驶者 D也需要停车后到达同一目的 地, 其停车时长也均为 2小时。 在现有的技术方法下, 可能会出现的情形为:

驾驶者 A将车停放在优质车位上, 停车后步行 2分钟到达目的地; 与此同时驾驶者 B将车停 放在普通车位上, 停车后步行 5分钟到达目的地。 2小时后, B车驶离, 此时到达的 C只能将 车停放在普通车位上 (因为优质泊位仍被 A车占用), 停车后也需步行 5分钟到达目的地; 同 样地, 再过 2小时后 C驶离, 而此时到达的 D也只能将车停放在普通车位上 (因为优质泊位 仍被 A车占用), 停车后也需步行 5分钟到达目的地。 在这种情形下, 整个系统中四名驾驶者 所花费的步行时间共计为 2+5+5+5=17分钟。 而如果采用本发明的思路, 将优质泊位优先满足短停车辆, 则情形会变为:

驾驶者 A将车停放在普通车位上, 停车后步行 5分钟; 与此同时驾驶者 B将车停放在优质车 位上, 停车后步行 2分钟。 2小时后, 当 C到达时, 优质车位上的 B已经驶离, 因此 C会将车 停放在优质车位上; 同理, 又过 2小时 D到达时, 优质车位上的 C已经驶离, 因此 D会将车 停放在优质车位上, 因此 (:、 D所需的步行时间均为 2分钟。 在这种情形下, 整个系统中四名 驾驶者所花费的步行时间共计为 5+2+2+2=11分钟。 图 4对这两种情形进行了对比说明。

通过这个例子可以发现, 通过将优质车位优先分配给停车时长较短的车 辆 (以下简称 "短停 车辆"), 在这个系统中, 系统整体付出的步行时间明显减少, 效率极大提高。 如何通过对优 质泊位的合理定价, 引导短停车辆停至优质泊位而长停车辆停至普 通泊车, 是本发明要解决 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优质泊位数量限制和停 车需求特征分布的优先短停的优质泊位动态定 价的方法, 可以得到区域内停车行为特征, 计算停车时长控制阈值和计费标准, 实现诱导转 移长停车辆至普通泊位, 并能根据实际需求状态对价格进行动态调控。 实现提高优质泊位利 用率, 减少系统总巡游时间及步行时间的目的。 这里所述的优质泊位是指便捷性较高的车位, 其明显特征是距离停车区域内驾驶者所要到达 的最终目的地距离较近, 驾驶者停车后所需的步行时间较短。 这里所述的普通泊位是指便捷 性差于优质泊位的泊位, 其特征是所处位置相对较偏远, 驾驶者停车后步行至停车区域内的 最终目的地所需的步行时间较长。 当在某一区域内优质泊位和普通泊位同时存在 时, 便可用 本发明的方法为其中的优质泊位进行定价。 本发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 1 ) 建立停车区域几何信息表。 所含信息包括停车区域的车行入口的数量 m、 各停车区 域车行入口与优质泊位间的车行路程 d„、 各停车区域车行入口与普通泊位间的车行路程 d 以及优质泊位与普通泊位间的步行路程 Ad, 这些数据均通过实地测量得到。 所建立的 停车区域几何信息表示例如图 5所示。

( 2 ) 确定单位计费时长^。 单位计费时长 i Q 可以是小于所需定价的时段长度的任一时 长, 如要制定的是 3小时内的停车收费政策, 则应满足^≤ 3小时。 停车时长中不满一个 ^的 部分在计费时按一个 i Q 计算。 特别地, 本方法中提出 i Q 的取值应满足 1分钟≤ i Q ≤ 20分钟。 这是因为 越大, 停车收 费随停车时长增加的阶梯性突变越明显, 会使时长处在突变阈值附近的用户对收费的变 化更为敏感, 从而增加用户的时间焦虑感, 降低停车用户对停车服务的满意度。 图 6显示了在假设某用户停车时长为 2小时, 最终支付的总费用相同的情况下, 设定单 位计费时长 i Q = 1小时和 i Q = 10分钟两种情况下,其停车费用在 2小时内随时间增长的变 化情况。 由图 6可以看出, t Q = l小时情况下, 收费增长具有明显的阶梯性突变, 这使得 停车者在停车接近 2 小时的时候便会产生明显的心理焦虑感, 因为担心时长一旦超过 2 小时, 费用会产生突增。 而在 i Q = 10分钟的情况下, 收费增长更加平缓渐变, 用户不必 担心由于超过某个时限而产生费用的大幅增加 , 从而改善用户的停车体验。 确定停车区域内停车特征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进入所述停车区域内有停车需求 的车 辆数 Q、 有停车需求的车辆的停车时长1、 所述停车区域内车辆从各车行入口进入的比例 β η 、 停车区域内停车用户出行时间价值 α、 停车区域内的平均车速 i7 d 、 停车区域内平均步 行速度 以及停车区域内停车用户的价格敏感系数 μ。 其中, 所述停车区域内车辆从各车行入口进入的比例 停车区域内停车用户出行时间 价值 α、停车区域内的平均车速 i7 d 、停车区域内停车用户的平均步行速度 I7 W 以及停车区域 内停车用户的价格敏感系数 μ, 可通过在所述停车区域内实地抽样调査得到。 在确定所述停车区域内有停车需求的车辆数 Q和有停车需求的车辆的停车时长 t这两项 数据时, 需要利用以下四种相关数据中的至少一种: a) 同时段所述停车区域内停车车辆数 ρ j及停车时长的历史经验值 ί j。 通过智能化的停 车设施所存储的数据或人工记录, 得到优质泊位和普通泊位处停车车辆的到达数 量 并求和, 同时记录每辆车的停车时长, 随机抽取多天的记录值并取平均值, 即为所 述停车区域内停车车辆数历史经验值及停车时 长的历史经验值。 特别地, 在进行历 史数据的抽取统计时, 应将选取的日期分工作日、 双休日及特殊节假日这三种需求 差异较大的情况进行分别统计。 b) 周边道路的实时交通流量 ρ π 。 指由交通管理部门或有关专业第三方发布的, 围绕所 述停车区域周边的道路路网的实时交通流量数 据。 c) 移动终端 ΑΡΡ上的泊位预约数据 ρ ΠΙ 、 ί ΠΙ 。 指有停车需求的用户提前通过相关的移动 终端应用 ΑΡΡ, 对所述停车区域内的优质泊位进行了预约, 并告知所需停车的时段。 在 ΑΡΡ上被预约的优质泊位的数量和预约时段可 以从应用后台进行实时获取。 d) 已知的停车区域内的临时活动的诱增停车需求 量 ρ!ν、 t w 。 所述停车区域内将发生的 临时的活动时会加大停车区域内的停车需求, 因此需要掌握参加活动的人数和活动 举办的时间。 利用以上一种或多种相关数据, 通过以下三种方法之一, 对所述停车区域内的有停车需 求的车辆数 Q和有停车需求的车辆的停车时长 t进行预测: a) 所述停车区域内的有停车需求的车辆数 Q =

同时段所述停车区域内停车车辆数的历史经验 值 ρ! + 停车区域内临时活动的参加人数 ρ^χ小汽车出行的分担比; 其中小汽车出行的分担 比的取值大于 0.1小于 0.3, 通过在实地抽样调査得到; 停车区域内的停车时长 t由 停车时长的历史经验值^和停车区域内临时活 诱增的停车需求的停车时长分布 i!V 叠加得到。 b) 所述停车区域内的有停车需求的车辆数 Q =

APP中预约泊位数量 ρ ΠΙ +同时段所述停车区域内停车车辆数的历史经 值 ρ j X (l - APP预约用户占所有停车用户的比例) +停车区域内临时活动

小汽车出行的分担比; 其中 APP预约用户占所有用户的比例是通过抽样调査 得到, 小汽车出行的分担比的取值大于 0.1小于 0.3, 通过在实地抽样调査得到; 停车区域 内的停车时长 t由停车时长的历史经验值 t j和由历史数据、 APP预约数据确定的停车 需求的停车时长 ¾和由停车区域内临时活动诱增的停车需求的 车时长 i!V三项叠加 得到。 c) 所述停车区域内的有停车需求的车辆数 Q =周边道路的实时交通流量 ρ ΤΙ χ 同时段所述停车区域内停车车辆数的历史经验 值

-,总需求的停车时长 t的分布与停车时长历史数据 周边道路的实时交通流量的历史平均值

经验值的分布 t T 一致。 当用于确定 APP中提供给预约用户的优质泊位价格时, 应使用方法 a); 当进行优质 泊位价格的实时动态调整时, 应使用方法 b)或方法 c)。 但实时调整的价格仅应用于 价格发布后进入泊位的非预约用户, 对于已在 APP上进行预约的停车用户, 其收费 标准依然按照其预约时所被告知的收费标准执 行。 确定停车时长控制阈值 t m 。 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由步骤 (3 ) 中所获得的数据, 将停车区域内有停车需求的车辆总量 Q按停车时长 t 进行分组, 组距为单位计费时长 t Q 。 即第 i组数据的停车时长为 ti = iXt Q , 该组的车 辆数为 qi, i的取值范围为 i = 1,2,3 T/t 0; 其中 T是总定价时长; 由第 i组的车辆数 qi , 计算第 i组车辆平均每 t Q 时长的到达量 q Qi = ^- 由第 i组车辆平均每 t Q 时长的到达量 q Qi 和第 i组车辆的停车时长 计算第 i组车辆 所需要的停车时空资源数量 = q oi Xt r , 由各组车辆所需要的停车时空资源数量 Si, S 2 计算前 i组车辆累积所需停车时 空资源数量∑8^ = 8 1 + 8 2 +— + 5^; 由优质泊位的泊位数 s计算其所能提供的停车时空资源 S p = 0.85xsxt o ; 将∑Si, ∑S 2 ∑Si与优质泊位所能提供的停车时空资源5 !? 进行比较, 找出一个 i', 使得∑ 最接近但且不超过 S p , 其所在组别 i'对应的停车时长 ^即为停车时长控制阈

图 7显示了停车时长控制阈值 t m 的计算流程。 这一计算过程可以利用停车需求统计 表来进行计算。 下表是停车需求统计表的一个示例。

停车时长 平均到达量 q Qi 所需停车资源 Si 累积所需停车时空资源

辆数 qi

(10min) (辆 /lOmin ) (个 ·小时) ∑s ; (个■小时)

1 6 0.333 0.056 0.056

2 1 0.056 0.019 0.074

3 1 0.056 0.028 0.102

4 1 0.056 0.037 0.139

5 3 0.167 0.139 0.278

6 2 0.1 1 1 0.1 1 1 0.389

7 3 0.167 0.194 0.583

8 1 0.056 0.074 0.657

9 3 0.167 0.250 0.907

10 0 0.000 0.000 0.907 确定优质泊位停车收费价格。 按以下步骤进行:

由已知的普通泊位停车收费政策, 计算当停车时长为停车时长控制阈值 时, 普通 泊位的停车收费价格 P t ' ; 设定优质泊位的免费停车时长 t f , 即车辆在优质泊位处停放时长不超过^时, 不进行 收费; ^的取值可以为 o, 即车辆从一停入优质泊位就开始计费; 按成本定价法确定优质泊位在 时长内的价格下限, 作为优质泊位免费停车时长 ^结 束后第一个 t Q 时长内的收费价格 p 1; 由当停车时长为 t„^f,普通泊位的停车收费价格 P t '和所述停车区域几何信息表中的数 据, 按式 (1) 计算当停车时长为 t m 时, 车辆停放在优质泊位处的停车收费 : p p + a (^ + 2 .^ (1)

V v d v w

其中:

P t ' 表示求得当停车时长等于时长控制阈值 t m 时, 将车辆停放在普通泊位处所需缴纳 的停车费用;

α 表示所述停车区域停车用户的出行时间价值;

Ad 表示优质泊位与普通泊位之间的步行路程;

d' 表示普通泊位与所述停车区域入口间的车行路 程。若所述停车区域存在多个入口, 则采用普通泊位与各车行入口间车行路程的加 权平均值, 权重为所述停车区域内的 车辆从各入口进入的比例 用 (2) 式表示:

d' =∑^ =1 β η η ' (2) 其中:

m 表示区域中车辆入口总数;

β η 表示在所述停车区域内的车辆从第 η个车行入口进入区域的比例; d 表示第 n个车行入口与普通泊位间的车行路程。

d 表示该优质泊位与所述停车区域车行入口间的 车行路程。 若该区域存在多个车行 入口, 则用该优质泊位与各车行入口间路程的加权平 均值表示, 权重为所述停车区 域内的车辆从各入口进入的比例 用 (3) 式表示:

d =∑^ =1 β η η (3) 其中:

d n 表示第 n个车行入口与该优质泊位间的车行路程。 其余意义同上。

v c 表示所述停车区域内车辆的平均行驶速度;

v w 表示所述停车区域内出行者的平均步行速度。 由当停车时长为1 ) „时车辆停放在优质泊位处的停车收费 , 按式 (4) 计算得到优质 泊位的价格递增方差 Δρ,即优质泊位第 η个单位计费时长^的收费比第 (η-1)个单位计 费时长 t Q 收费上涨的部分: 2(P t -W- Pl )

Δρ = ( 4) W(W-l)

其中:

_ t m — tf

N表示停车时长控制阈值 1 ) „中所含的单位计费时长 的个数, 即 N t f) 由优质泊位免费停车时长 t f 结束后第一个 t Q 时长的收费价格p 1 和优质泊位的价格递 增方差 Δρ, 按式 (5 ) 计算得到优质泊位免费停车时长 ^结束后第 η个 时长的收费 价格

其中, 步骤 b),c),d)可以同时进行, 图 7显示了优质泊位停车收费价格的计算流程图 在这一步骤中,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是对于使用移动终端应用 APP对优质泊位进行预约 的停车用户, 在预定时系统即为其提供一个收费方案, 并在最终收费时, 在此收费方案 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的折扣优惠。 在这一步骤中,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是考虑所述停车区域内停 车用户的价格敏感系数 μ。 即当所述停车区域内停车用户对优质泊位收费 价格变化的反应较小时, 可以对计算所得 的停车收费价格乘以系数 μ, 1 < μ≤ 1.5 , 进行一定的扩大, 以达到有效分流的目的。 在这一步骤中,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是当优质泊位数量较多时 , 根据不同的优质泊位之 间位置、 设施、 尺寸等条件的差异, 对优质泊位进行分级。 当优质泊位所处位置越便捷, 泊位尺寸越大, 车辆进出泊位的难度越小时, 该优质泊位所对应的等级越高, 其等级系 数 I的值越大。 通过对计算所得的停车收费价格乘以不同的等 级系数 ^, 实现对不同等级 的优质泊位进行差异化收费, 最终得到表示优质泊位在不同时间、 不同等级条件下收费 价格的优质泊位收费矩阵。 图 9 显示了对于位于同一个停车场内的多个优质泊 位的一种 可能的分级方式及其分级系数的设定。 图 10显示优质泊位收费矩阵的一个示例。 这里对式 (1 ) 的推导进行说明: 驾驶者在进入区域时, 以使其出行成本最小化为原则进 行停车选择是前往优质泊位还是普通泊位。 驾驶者在停车过程中产生的出行成本包括: 在优质泊位或普通泊位处缴纳的停车费、 由区域入口行驶至泊位处所需驾驶时间、 泊位 处与目的地之间步行往返所需时间三部分。 由这三部分构成的停车成本可以表示为:

C = Ρ + at d + at w ( 6 ) 式 (6 ) 中:

C表示驾驶者选择优质泊位时产生的停车成本

P 表示驾驶者选择优质泊位时所缴纳的停车费;

t d 表示驾驶者从区域入口行驶至优质泊位所需的 行驶时间, 等于驾驶路程除以平均 车速; t w 表示驾驶者步行往返于优质泊位与目的地之间 所需的步行时间, 等于两倍的 (往 返) 步行路程除以平均步行速度;

其余意义同上。

根据优质泊位的定义, 即其距离驾驶者目的地的距离很近, 因此在考虑选择优质泊位付 出的出行成本时, 可以将步行成本忽略不计。 则式 (7) 可以写为

C = P + at d = P + a— (7) 同理, 有:

C' = P' + at' d + at w ' (8) 式 (8) 中:

C 表示驾驶者选择普通泊位时产生的停车成本;

P' 表示驾驶者选择普通泊位时所缴纳的停车费;

t' d 表示驾驶者从区域入口行驶至普通泊位所需的 行驶时间, 等于驾驶路程除以平均 车速;

t 表示驾驶者步行往返于普通泊位与目的地之间 所需的步行时间, 等于两倍的 (往 返) 步行路程除以平均步行速度;

其余意义同上。

由于优质泊位距离目的地的距离可以忽略不计 , 则普通泊位与目的地之间的距离可以用 普通泊位与优质泊位之间的距离 Ad来近似代替。 则式 (8) 可以写成:

C = ?' + t' d + t' = ?' + — + — (9) 为了达到诱导长停车辆转移至普通泊位的目的 , 所制定的优质泊位收费价格与普通泊位 收费价格之间应满足:

C < C , 当 t<t m

二 , 当 二!^ (10) O C , 当 t〉t m

其中:

t 表示驾驶者的停车时长, 其余意义同上。

图 11显示了优质泊位与普通泊位之间停车收费的 比情况。

因此, 由式(7) (9) (10)推导可以得到式(1), 继而求得优质泊位各单位计费时长 i Q 内的收 费价格。

(6) 确定实时检测间隔时长 ^,对在优质泊位处停车的实际车辆数 和优质泊位的实时占 用率 0进行定时的实时统计与检测。利用智能道闸 视频车位探测器、红外车位探测器、 微波车位探测器或地磁线圈, 每隔 ^时长统计从定价时段起始到当前时刻, 在优质泊位处 停车的实际车辆数 和此时优质泊位的实时占用率 0, 并将数据上报给系统。

(7) 将实时检测数据与预测数据进行比较, 确定之后时段的优质泊位停车收费价格。 由 步骤 (3) 中确定的所述停车区域内有停车需求的车辆数 Q, 求得从定价时段起始到当前 时刻的预测需求量 = 誦 画长,

定价时段的总时长 τ 和优质泊位处停车的实际车辆数 比较, 若 0.85ρ ρ < Q r < 1.15ρ ρ 且 0.7 < O r < 0.9, 则原定收费方案不变; 若不满足, 则需 重新执行步骤 (3 ) 至步骤 (5), 更新相关参数, 定并发布新的收费方案。 以上符号及其所表示含义归纳如下表:

符 号 含 义

m 停车区域中车行入口总数

dn 停车区域第 n个车行入口与优质泊位间的车行路程

άη' 停车区域第 n个车行入口与普通泊位间的车行路程

Ad 优质泊位与普通泊位间的步行路程

to 单位计费时长

Q 停车区域内有停车需求的车辆数

t 停车区域内有停车需求的车辆的停车时长

停车区域内停车时长的历史经验值

Q i 停车区域内停车车辆数的历史经验值

Q ll 周边道路的实时交通流量 移动终端 APP上的预约泊位的停车时长

Qm 移动终端 APP上的泊位预约数量 停车区域内的临时活动的诱增停车需求的停车 时长

Qw 停车区域内的临时活动的诱增停车需求量 βη 停车区域内从第 n个车行入口进入的车辆所占比例

a 停车区域内停车用户的出行时间价值

v d 停车区域内车辆的平均行驶速度

停车区域内停车用户的平均步行速度

μ 停车区域内停车用户的价格敏感系数

停车时长控制阈值

停车需求统计表中第 i组车辆的停车时长

停车需求统计表中第 i组的车辆数

qoi 停车需求统计表中第 i组车辆平均每 t Q 时长的到达量

T 总定价时长

Si 停车需求统计表中第 i组车辆所需的停车时空资源数量 停车需求统计表中前 i组车辆累积所需停车时空资源数量 s 优质泊位的泊位数

s p 优质泊位所能提供的停车时空资源数量

V 停车需求统计表中停车时长控制阈值 t m 所对应的组别

Pt 停车时长等于 t m 时, 车辆停在普通泊位所需缴纳的停车费

Pt 停车时长等于1 ) „时, 车辆停在优质泊位所需缴纳的停车费 tf 优质泊位的免费停车时长

Pi 优质泊位免费停车时长 ^结束后第 1个 时长的收费价格 d 优质泊位与停车区域各车行入口间车行路程的 加权平均值 d' 普通泊位与停车区域各车行入口间车行路程的 加权平均值

Δρ 优质泊位的价格递增方差

N 当停车时长为 t m 时, 所含的单位计费时长 i Q 的个数

Pn 优质泊位免费停车时长 ^结束后第 n个 ^时长的收费价格

Yi 等级为 i的优质泊位的等级系数

c 停车用户选择优质泊位时的总停车成本

P 停车用户选择优质泊位时所缴纳的停车费

停车用户从停车区域入口行驶至优质泊位所需 的行驶时间 停车用户步行往返于优质泊位与目的地之间所 需的步行时间 c 停车用户选择普通泊位时的总停车成本

P' 停车用户选择普通泊位时所缴纳的停车费

停车用户从停车区域入口行驶至普通泊位所需 的行驶时间 t' 停车用户步行往返于普通泊位与目的地之间所 需的步行时间 tr 优质泊位实时检测间隔时长

Qr 在优质泊位处停车的实际车辆数

Or 优质泊位的实时占用率

Qp 从定价时段起始到检测时刻有停车需求的车辆 数的预测值 名词解释

( 1 ) 单位计费时长 t Q : 指停放在优质泊位的车辆在免费停车时长 ^结束后,每停满一个 t Q 时 长, 其停车费用便增加一次, 增加的部分即为最近一个 i Q 时段的定价。

( 2) 价格敏感系数 μ: 反映优质泊位停车价格变动引起的停车用户对 泊位选择的改变程度, 停车用户选择的改变程度越小, μ值越大。

( 3 ) 停车时长控制阈值 t m : 指停车管理者想要将优质泊位给车辆停放的时 长的最大值。

即管理者希望所有停车时长小于或等于 t m 的车辆停放到优质泊位, 而停车时长大于 t„^ 车辆去普通泊位停车。

( 4) 停车需求统计表: 将停车区域内有停车需求的车辆及所需停车时 空资源按照停车时 长进行分组统计, 用来计算停车时长控制阈值 t m 的表格。 ( 5 ) 停车时空资源: 停车车辆所占用的泊位数与其停车时长之积, 单位为个,小时。

( 6) 优质泊位的价格递增方差 Δρ:优质泊位第 η个单位计费时长 t。的价格比第 (η-1)个单位 计费时长 的价格上涨的部分。

( 7) 优质泊位的等级系数 表征不同等级的优质泊位间由于位置、尺寸等 条件差异造成 的优劣差别, 优质泊位的条件越优, 等级系数 的值越大。

( 8) 优质泊位收费矩阵:用来表示优质泊位在不同 时间、不同等级下的收费价格的矩阵。

( 9) 优质泊位实时检测间隔时长 指在定价时段内, 每隔 ^时长, 系统自动对优质泊位 的实时数据进行一次检测收集, 并与预测值或目标值进行比对。 附图说明

图 1是现有技术 1的实施流程图。

图 2是现有技术 1实施实例说明。

图 3是现有技术 2中泊位分类示例。

图 4是现有情形与优化情形对比图。

图 5是停车区域几何信息表的一个示例。

图 6是不同单位计费时长 t Q 下收费变化对图。

图 7是停车时长控制阈值 t„^计算流程图。

图 8是优质泊位停车收费价格的计算流程图。

图 9是某停车场内多个优质泊位一种可能的分级 式及其分级系数的设定。

图 10是优质泊位收费矩阵的一个示例。

图 11是优质泊位收费 P与普通泊位收费 P'的对比图。

图 12是优先短停的优质泊位动态定价方法实施流 图。

图 13是实施例中的停车区域概况图。

图 14是实施例中优质泊位所在停车场的内部平而 。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

在本实施例中, 提供一个上述发明的可能实施方式, 本实例中停车区域概况图如图 13 所示, 区域内共有两个入口 E1和 E2, 路内停车位 PI为优质停车资源, 有 100个车位; 路外停车场 P'为普通停车资源,收费研究时间为某天的 07:00— 24:00。用户可通过相关的移动终端应用 APP 提前预约该停车区域内的优质泊位, 在预约时 APP将告知用户该优质泊位的收费价格, 并最 终按照这一价格对预约前来的用户进行收费。 现利用优先短停的优质泊位动态定价方法为该 停车区域内的优质泊位进行针对 APP预约用户的停车定价。 实施过程如下:

通过实地测量, 建立该停车区域几何信息表如下:

停车区域入口 各车行入口与优质泊位间 各车行入口与普通泊位间

车行路程 ( km ) 车行路程 ( km )

E1 0.5 1.2 E2 2 1.2 优质泊位与普通泊位间的步行路程 Ad ( km ) 1.4

. 设定单位计费时长 为 10分钟, 停车时长不足 10分钟的部分按 10分钟计费。

. 通过实地抽样调査得到, 该停车区域内每天从 E1进入停车区域的车辆数为 400辆, 从 E2 进入停车区域的车辆数为 200辆;停车区域内人均出行时间价值为 25元 /小时; 停车区域 内车辆平均行驶速度为 10km/h, 人均步行速度为 5km/h。

由优质泊位停车场 P和普通泊位停车场 P'处的智能道闸数据得到停车区域内停车车辆 的历史经验值为 500辆, 其停车时长分布已知; 同时已知该停车区域内在这天将要举办 一个活动, 预计参加人数为 300人, 活动时间为 9:00— 11:00, 参加活动的人中选择开车 前为的人数比例约为 20%。

因为是针对 APP预约用户进行的优质泊位停车定价, 则按照步骤 (3 ) 中的方法 a)预测这 天内该停车区域内有停车需求的车辆数

所述停车区域内的有停车需求的车辆数 Q

=停车车辆到达速率的历史经验值

+停车区域内临时活动的参加人数 X小汽车出行的分担比 = 500 + 300x20% = 560辆

对该区域内有停车需求的车辆数 Q按其停车时长 t进行分组,得到停车需求统计表如下: 停车时长 平均到达量 q Qi 所需停车资源 累积所需停车时空资源

辆数 qi

(10min) (辆 /lOmin ) (个'小时) ∑s ; (个■小时)

1 10 0.1 190 0.0198 0.0198

2 1 1 0.1310 0.0437 0.0635

3 14 0.1667 0.0833 0.1468

4 5 0.0595 0.0397 0.1865

5 9 0.1071 0.0893 0.2758

6 9 0.1071 0.1071 0.3829

7 9 0.1071 0.1250 0.5079

8 1 1 0.1310 0.1746 0.6825

9 13 0.1548 0.2321 0.9147

10 12 0.1429 0.2381 1.1528

1 1 13 0.1548 0.2837 1.4365

12 9 0.1071 0.2143 1.6508

13 7 0.0833 0.1806 1.8313

14 1 1 0.1310 0.3056 2.1369

15 8 0.0952 0.2381 2.3750

16 15 0.1786 0.4762 2.8512

17 13 0.1548 0.4385 3.2897

18 1 1 0.1310 0.3929 3.6825

19 5 0.0595 0.1885 3.8710

20 10 0.1 190 0.3968 4.2679

21 12 0.1429 0.5000 4.7679

22 8 0.0952 0.3492 5.1 171

η

Z.OT8SO/9lOZai/X3d 66 10 0.1 190 1.3095 29.5655

67 4 0.0476 0.5317 30.0972

68 7 0.0833 0.9444 31.0417

69 5 0.0595 0.6845 31.7262

70 3 0.0357 0.4167 32.1429

71 4 0.0476 0.5635 32.7063

72 6 0.0714 0.8571 33.5635

73 2 0.0238 0.2897 33.8532

74 3 0.0357 0.4405 34.2937

75 5 0.0595 0.7440 35.0377

76 4 0.0476 0.6032 35.6409

77 1 0.01 19 0.1528 35.7937

78 1 0.01 19 0.1548 35.9484

79 1 0.01 19 0.1567 36.1052

80 2 0.0238 0.3175 36.4226

81 3 0.0357 0.4821 36.9048

82 1 0.01 19 0.1627 37.0675

83 2 0.0238 0.3294 37.3968

84 0 0.0000 0.0000 37.3968 同时, 由于优质泊位的数量 s=100个, 其所能提供的停车时空资源 S p = 0.85xsxt 0 =

0.85X100X = 14.1667个 .小时) 。通过在停车需求统计表中与各组的累积所需 停车 时空资源∑Si相比较, 发现在第 42组数据中, 即当停车时长 ti = 42 xl0 = 420min时, 其 累积所需停车时空资源∑ Si = 13.7698个 ·小时, 是最接近且不超过 S p = 14.1667个 - 小时的组别。 因此, 确定该停车区域的停车时长控制阈值1 ) „ = 420^^ ? 1。

已知该停车区域内普通泊位的停车收费为 5元 /h,不足 1小时部分按 1小时计。则当停车 时长为停车时长控制阈值 t m = 420min时, 停放在路外停车场的停车费用为 '=7hx5 元 /h=35元。优质泊位与该停车区域各车行入口间 行路程的加权平均值 d =∑^ =1 β η ■ d n =

■ 0.5 + -^- χ2 = 1 km ;

400+200 400+200 普通泊位与停车区域各车行入口间车行路程的 加权平 均值 d^ Z!^/ d!^ ^ x + ^ x : km。 按式 " ) 计算当停车时 长为 t m 时, 车辆停放在优质泊位处的停车收费 :

id' - d M (1.2 - 1 1.4\ ―

P, = P/ + α + 2 = 35 + 25Χ + 2x— = 49.5兀

v d v w ) \ 10 5 /

设定优质泊位的免费停车时长^ = 30min,即在路内停车位停车不超过 30min时不收费。 则当停车时长为停车时长控制阈值 t m = 420min时,其中包括的单位计费时长 t Q = lOmin 的个数 N = ^ = 1^2 = 39。

t 0 10

同时, 根据成本定价法, P1 处路内停车位的价格下限为 2 元 /h, 即在免费停车时长 t 0 = 30min结束后路内停车位第一个单位计费时长 t Q = lOmin的收费 Pl =0.5元。

因此, 按 (4) 式求得 Δρ = ¾^2 = ^ ^2 = 0 . 040 元。 因此, P1优质泊位的停车收费价格为前 30min免费,超过之后第一个 lOmin 收费 0.5元, 之后每个 lOmin的收费价格比前一个 lOmin上涨 0.040元,即第二个 lOmin收费 0.540元, 第三个 lOmin收费 0.580元, 第四个 lOmin收费 0.620元 ......依次类推, 如下表所示:

同时, 为了鼓励停车用户通过 APP进行优质泊位的预约使用, 对于通过 APP提前预约后 前来优质泊位停车的用户, 其最终停车收费为在以上计算价格的 90%计算, 即享受 9折优惠。 在停车当天, 若优质泊位的收费价格进行实时调整, 预约用户的收费也不改变, 仍按照其预 约时系统所告知其的收费标准执行。 具体实施方式二

在本实施例中, 提供一个上述发明的可能实施方式, 同样是实施例一所述的停车区域, 现在 已知通过 APP被预约的优质泊位的数量情况下, 为该停车区域内的优质泊位制定当天适用于 未预约车辆的停车收费标准, 并根据实际停车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实施过程如下:

1. 通过实地测量, 建立该停车区域几何信息表如下, 结果与实施例一中相同。

2. 设定单位计费时长 为 10分钟, 停车时长不足 10分钟的部分按 10分钟计费。

3. 通过实地抽样调査得到, 该停车区域内每天从 E1进入停车区域的车辆数为 400辆, 从 E2 进入停车区域的车辆数为 200辆;停车区域内人均出行时间价值为 25元 /小时; 停车区域 内车辆平均行驶速度为 10km/h, 人均步行速度为 5km/h。

现已知在相关的移动终端 APP中, 该停车区域内的优质泊位被预订的数量为 60个, 同时 通过实地抽样调査得到此处使用 APP预约优质车位的停车用户人数约占此处停车 用户总 人数的 10%,其停车时长均在预约时进行填写; 由停车场 P处的智能道闸数据得到停车区 域内停车车辆数的历史经验值为 500辆, 其停车时长分布已知; 同时已知该停车区域内 在这天将要举办一个活动, 预计参加人数为 300人, 活动时间为 9:00— 11:00, 参加活动 的人中选择开车前为的人数比例约为 20%。

按照步骤 (3 ) 中的方法 b)预测这天内该停车区域内有停车需求的车辆

该停车区域内的有停车需求的车辆数 Q

= ΑΡΡ中预约泊位数量

+停车车辆到达速率的历史经验值

x(l - ΑΡΡ预约用户占所有用户的比例)

+停车区域内临时活动的参加人数 X小汽车出行的分担比 = 60 + 500x(l - 10%) + 300x20% = 570(辆)

4. 对该区域内有停车需求的车辆数 Q按其停车时长 t进行分组,得到停车需求统计表如下: 停车时长 平均到达量 q Qi 所需停车资源 累积所需停车时空资源

辆数 qi

(10min) (辆 /lOmin ) (个'小时) ∑s ; (个■小时)

1 7 0.0833 0.0139 0.0139

LI

Z.OT8SO/9lOZai/X3d

同时, 由于优质泊位的数量 s=100个, 其所能提供的停车时空资源 S p = 0.85 xsxt 0 =

0.85X 100X = 14.1667个 .小时) 。通过在停车需求统计表中与各组的累积所需 停车 时空资源∑Si相比较, 发现在第 41组数据中, 即当停车时长 ti = 41 x l0 = 410min时, 其 累积所需停车时空资源∑ Si = 14.0357个 ·小时, 是最接近且不超过 S p = 14.1667个 - 小时的组别。 因此, 确定该停车区域的停车时长控制阈值1 ) „ = 410^^ ? 1。

已知该停车区域内普通泊位的停车收费为 5元 /h,不足 1小时部分按 1小时计。则当停车 时长为停车时长控制阈值 t m = 410min时, 停放在路外停车场的停车费用为 '=7h x5 元 /h=35元。优质泊位与该停车区域各车行入口间 行路程的加权平均值 d =∑^ =1 β η ■ d n =

■X0.5 + - T ^ rr x2 = 1 km ;

400+200 400+200 普通泊位与停车区域各车行入口间车行路程的 加权平

长为 t m 时, 车辆停放在优质泊位处的停车收费 :

= 49.5元

设定优质泊位的免费停车时长^ = 30min,即在路内停车位停车不超过 30min时不收费。 则当停车时长为停车时长控制阈值 t m = 410min时,其中包括的单位计费时长 t Q = Wmin 的个数1^ = ^ = 112^ = 38

to 10

同时, 根据成本定价法, P1 处路内停车位的价格下限为 2 元 /h, 即在免费停车时长 t 0 = 30min结束后路内停车位第一个单位计费时长 t Q = lOmin的收费 Pl =0.5元。

因此, 按 ( 4) 式求得 = ¾¾2 = ¾ ^ = 0 . 043 元。 因此, P1优质泊位的适用于未预约用户的停车收费价 为前 30min免费, 超过之后第一 个 lOmin 收费 0.5元, 之后每个 lOmin的收费价格比前一个 lOmin上涨 0.043元, 即第二 个 lOmin收费 0.543元, 第三个 lOmin收费 0.586元, 第四个 lOmin收费 0.629元 ......依次 类推, 如下表所示: 设定系统实时检测间隔时长 = 1/ι, 即每过 1小时, 由智能道闸和视频车位探测器上自 动检测一次优质泊位处停车的实际车辆数 和此时优质泊位的实时占用率 ^, 并上报给 系统, 与预测数据及目标值进行比较。 现以这天 09:00这一次的检测结果为例, 对比较过 程进行说明。

系统在早晨 09:00检测由道闸检测数据得到在 07:00-09:00这一时段内, 在优质泊位处停 车的实际车辆总数为 = 120辆,由视频车位探测器的在 09:00的检测数据知此时 100个 做优质泊位中共有 79辆, 即此时优质泊位的实时占用率 = 0.79。

从 优 质 泊 位 从 07:00 开 始 运 营 起 截 止 09:00 , 预 测 需 求 量 Q P = ρχ | | Μ ^ = 560x I. = 80 辆, 则有 120 1Λ5χ80 = 92 , 即不满 足 ο.85ρ ρ ≤ ≤ ι.ΐ5ρ ρ 。 因此, 需要重新预测当天剩余时段该停车区域内有停 车需求的 车辆数 Q, 即重新进行步骤(3 )至步骤(5), 按新的参数重新计算优质泊位的收费价格, 并发布更新后停车收费价格。从 09:00后到下一次更新之间来优质泊位处停车的 预约用 户, 其停车收费将按照更新后的收费标准执行。 但已进场的停车用户, 其收费价格仍按 照其进场时所公布的收费标准执行; 预约用户仍按照其预约时 APP 中告知的收费标准进 行收费。 具体实施方式三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一个上述发明的可能实施 方式,停车区域及已知条件同实施例二中所述 。 现进一步对优质泊位停车场 P 中的优质泊位根据位置、 尺寸等条件进行分级, 对不同等级的 优质泊位实施差异化定价。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由于停车区域及实施条件均与实施例二中相同 , 因此前期步骤与结果均与实施例二中相同, 得到与优质泊位在不分级条件下价格随停车时 长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现对优质泊位进行分级。 优质泊位所在停车场 P的内部平而图如图 14所示。 图中标识①的泊 位是位置上靠近出入口、 电梯或缴费机且尺寸大于其余泊位的一级优质 泊位, 标识②的泊位 是尺寸与多数泊位相同但位置上靠近出入口、 电梯或缴费机的二级优质泊位, 未进行标识的 泊位为三级优质泊位。 不同等级的优质泊位的等级系数!^设定如图 9所示。 根据该等级系数和实施例二中计算所得的不分 级情况下优质泊位收费价格, 可以得到该停车 区域内优质泊位的停车收费矩阵如下:

在当天的进行的 13次对优质泊位处停车的实际车辆数 和优质泊位的实时占用率 的实时检 测中,两项指标均满足 0.85ρ ρ < Q r < 1.15ρ ρ 且 0.7 < O r < 0.9。因此当天优质泊位适用于未预 约用户的收费标准一直按上述价格执行, 未进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