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13141A | 2015-06-17 | |||
CN102017812A | 2011-04-13 |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 1] 电加热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具有供气腔的绝缘底座、 用于向所述 供气腔供应气流的供气装置、 以及设于所述绝缘底座的若干电加热组 件; 所述电加热组件包括升压装置、 用于向所述升压装置供电的电源 、 与所述升压装置电连接的放电装置、 以及用于与所述放电装置相配 合以产生电弧且具有出气口的导电筒; 所述导电筒的内腔与所述供气 腔相通, 所述放电装置与所述导电筒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 所述导电 筒接地设置。 [权利要求 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电加热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底座具有 上盖板, 所述导电筒与所述上盖板固定连接。 [权利要求 3]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电加热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底座内设 有安装座, 所述放电装置设于所述安装座, 所述导电筒靠近所述安装 座的一端的外部套设有具有通气孔的绝缘环, 所述导电筒的内腔与所 述供气腔通过所述通气孔相通。 [权利要求 4] 根据权利要求 1-3任一项所述的电加热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加 热组件还包括与所述导电筒可拆卸连接且位于所述出气口的出气头。 [权利要求 5] 根据权利要求 4所述的电加热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气头的内壁 开设有若干导气槽, 所述导气槽向远离所述出气头的中心的方向倾斜 [权利要求 6] 根据权利要求 4所述的电加热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气头的内径 大于所述导电筒的内径, 所述出气头与所述导电筒螺纹连接。 [权利要求 7] 根据权利要求 1-3任一项所述的电加热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 底座的侧壁上开设有以供所述供气装置向所述供气腔内提供气流的供 气孔, 所述供气装置为鼓风机、 气泵及风扇中的任一种。 [权利要求 8] 根据权利要求 1-3任一项所述的电加热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放电 装置为放电针, 所述放电针的长轴线与所述导电筒的长轴线共线。 [权利要求 9] 根据权利要求 8所述的电加热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放电针的一端 位于所述导电筒的内腔, 所述放电针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导电筒的外部 [权利要求 10] 加热灶, 其特征在于, 包括权利要求 1-9任一项所述的电加热装置、 以及用于安装所述电加热装置的灶体。 |
[0001] 本申请是以申请号为 201810314914.3, 申请日为 2018年 4月 10日的中国专利申请 为基础, 并主张其优先权, 该申请的全部内容在此作为整体引入本申请中 。
[0002] 技术领域
[0003] 本申请涉及电加热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电加热装置及加热灶。
[0004] 背景技术
[0005] 目前采用电作为能量来源产生热能用来加热的 灶具, 具有方便安全等特点在各 种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电加热灶具主要有 3种类型产品: 1、 电磁灶; 电磁灶采 用电磁感应原理, 电磁炉的炉面是耐热陶瓷板, 铁磁材质锅具放置在耐热陶瓷 上, 下面放置线圈, 电磁灶的控制电路产生交变电流流过线圈从而 产生磁场, 磁场的磁力线穿过铁磁材质锅具底部, 铁磁锅底会产生渦流, 令锅底迅速发热 产生高温, 实现加热功能。 2、 电陶炉; 在锅具的下部放置电阻丝, 电阻丝通电 后发热产生高温, 高温电阻丝发热发光, 主要以热辐射形式加热锅具底部。 3、 卤素灯灶; 在锅具的下部放置卤素灯, 卤素灯通电后发光产生红外热辐射原理 , 加热物品。
[0006] 但现有的电加热方式的灶具存在以下问题: 1、 电磁加热原理要求锅具必须采 用铁磁材质, 否则不能实现加热功能, 对锅具材质有限制, 一些烹饪形式不能 实现 (比如采用陶瓷容器的一些烹饪方式不能用电 磁灶加热) 。 另外铁磁锅具 底部只有正对线圈上部的位置才能产生热, 锅具其它地方没有线圈正对就不会 产生热量, 导致锅具加热均匀性不够, 容易出现锅具有些地方高温, 有些地方 却是冷, 对烹饪产生影响, 达不到燃气加热的“火包锅”非常均匀加热效 果。 2、 电陶炉和南素灯灶都是通过热辐射的方式来加 热锅具, 这两种加热方式虽然对 锅具材质没有限制, 可以加热各种材质的锅具包括陶瓷容器, 但是辐射加热方 式和传统的燃气火焰加热方式还是有很大的不 同, 也不能做到传统燃气加热的“ 火包锅”非常均匀的加热效果。
[0007] 申请内容 [0008]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加热装置及加热 灶, 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 电加 热不均匀的问题。
[0009] 为达此目的, 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10] 一方面, 提供一种电加热装置, 包括具有供气腔的绝缘底座、 用于向所述供气 腔供应气流的供气装置、 以及设于所述绝缘底座的若干电加热组件; 所述电加 热组件包括升压装置、 用于向所述升压装置供电的电源、 与所述升压装置电连 接的放电装置、 以及用于与所述放电装置相配合以产生电弧且 具有出气口的导 电筒; 所述导电筒的内腔与所述供气腔相通, 所述放电装置与所述导电筒的内 壁之间具有间隙, 所述导电筒接地设置。
[0011] 进一步地, 所述绝缘底座具有上盖板, 所述导电筒与所述上盖板固定连接。
[0012] 进一步地, 所述绝缘底座内设有安装座, 所述放电装置设于所述安装座, 所述 导电筒靠近所述安装座的一端的外部套设有具 有通气孔的绝缘环, 所述导电筒 的内腔与所述供气腔通过所述通气孔相通。
[0013] 进一步地, 所述电加热组件还包括与所述导电筒可拆卸连 接且位于所述出气口 的出气头。
[0014] 进一步地, 所述出气头的内壁开设有若干导气槽, 所述导气槽向远离所述出气 头的中心的方向倾斜。
[0015] 进一步地, 所述出气头的内径大于所述导电筒的内径, 所述出气头与所述导电 筒螺纹连接。
[0016] 进一步地, 所述绝缘底座的侧壁上开设有以供所述供气装 置向所述供气腔内提 供气流的供气孔, 所述供气装置为鼓风机、 气泵及风扇中的任一种。
[0017] 进一步地, 所述放电装置为放电针, 所述放电针的长轴线与所述导电筒的长轴 线共线。
[0018] 进一步地, 所述放电针的一端位于所述导电筒的内腔, 所述放电针的另一端位 于所述导电筒的外部。
[0019] 另一方面, 提供一种加热灶, 包括上述电加热装置、 以及用于安装所述电加热 装置灶体。
[0020]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 升压装置用于产生足够大的高压, 放电装置与升压装置电 连接因此升压装置产生的高压能够接到放电装 置上; 同时导电筒处于接地状态 , 因此放电装置就对导电筒的内壁产生电弧放电 ; 供气装置向供气腔内供应气 流, 进入供气腔内的气流再分别进入各个电加热组 件中的导电筒的内腔, 各导 电筒的内腔的气流再被上述电弧加热到等离子 状态并从导电筒的出气口流出, 从出气口流出的等离子状态的气体形成类似燃 烧“火焰”状, 也即形成高温发光状 态的等离子火焰, 具体可用于锅底等物体的加热, 由于该等离子火焰由等离子 气流构成因此能够通过对流以及热辐射的方式 对锅底等物体进行均匀的加热, 达到和燃气灶燃烧火焰同样的加热效果; 同时在绝缘底座上设置若干电加热组 件, 保证了电加热装置加热时覆盖的面积足够大。
[0021] 附图说明
[0022]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 , 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 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 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 的前提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 图 1为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电加热装置的剖视图;
[0024] 图 2为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电加热装置的第一视角 结构示意图;
[0025] 图 3为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单个电加热组件的工作 理图;
[0026] 图 4为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电加热装置的第二视角 结构示意图;
[0027] 图 5为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电加热装置的第三视角 结构示意图;
[0028] 图中:
[0029] 1、 绝缘底座; 11、 供气腔; 12、 上盖板; 13、 安装座;
[0030] 2、 供气装置;
[0031] 3、 电加热组件; 31、 升压装置; 32、 放电装置; 33、 导电筒; 34、 出气头;
[0032] 4、 绝缘环; 41、 通气孔;
[0033] 5、 锅底; 6、 等离子火焰。
[0034]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 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 , 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应当理解, 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 以解释本申请, 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0036] 需要说明的是, 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 元件, 它可以直接在 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 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 元件, 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 该另一个元件上。
[0037] 需要理解的是, 术语“长度”、 “宽度”、 “上”、 “下”、 “前”、 “后”、 “左”、 “右”、 “竖直”、 “水平”、 “顶”、 “底”“内”、 “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 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 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 而不是指示或暗 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 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因此不 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0038] 此外, 术语“第一”、 “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 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 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由此, 限定有“第一”、 “第二”的特 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 特征。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 “多个” 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9]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的实现进行详细 的描述。
[0040] 如图 1-图 5所示,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加热装置, 包括具有供气腔 11的 绝缘底座 1、 用于向供气腔 11供应气流的供气装置 2、 以及设于绝缘底座 1的若干 电加热组件 3 ; 电加热组件 3包括升压装置 31、 用于向升压装置 31供电的电源、 与升压装置 31电连接的放电装置 32、 以及用于与放电装置 32相配合以产生电弧 且具有出气口的导电筒 33 ; 导电筒 33的内腔与供气腔 11相通, 放电装置 32与导 电筒 33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 导电筒 33接地设置。
[0041]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 升压装置 31用于产生足够大的高压, 放电装置 32与升压 装置 31电连接因此升压装置 31产生的高压能够接到放电装置 32上; 同时导电筒 3 3处于接地状态, 因此放电装置 32就对导电筒 33的内壁产生电弧放电; 供气装置 2向供气腔 11内供应气流, 进入供气腔 11内的气流再分别进入各个电加热组件 3 中的导电筒 33的内腔, 各导电筒 33的内腔的气流再被上述电弧加热到等离子状 态并从导电筒 33的出气口流出, 从出气口流出的等离子状态的气体形成类似燃 烧“火焰”状, 也即形成高温发光状态的等离子火焰 6 , 具体可用于锅底 5等物体的 加热, 由于该等离子火焰 6由等离子气流构成因此能够通过对流以及热 射的方 式对锅底 5等物体进行均匀的加热, 达到和燃气灶燃烧火焰同样的加热效果; 同 时在绝缘底座 1上设置若干电加热组件 3 , 保证了电加热装置加热时覆盖的面积 足够大。
[0042] 于本申请的实施例中, 上述若干电加热组件 3可以内圈和外圈的方式分布于也 即包括内圈的电加热组件 3以及外圈的电加热组件 3。 当然, 于本申请的有些实 施例中, 上述若干电加热组件 3也可采用中心放射状的方式分布于绝缘底座 1上 , 保证上述若干电加热组件 3在绝缘底座 1上形成均匀的分布, 进一步提升加热 的均匀性。
[0043] 于本申请的实施例中, 上述若干电加热组件 3的工作方式优选为每个电加热组 件 3单独控制, 也即实现对每个电加热组件 3的单独开关, 以实现对火力大小的 控制。 当然, 于本申请的有些实施例中, 上述若干电加热组件 3的工作方式也可 为统一控制, 也即同时实现开关。 当然, 于本申请的有些实施例中, 上述若干 电加热组件 3的工作方式也可为统一控制与单独控制结合 方式, 也即可选择将 各电加热组件 3同时打开, 也可选择打开其中部分的电加热组件 3, 提供两种工 作模式, 提升产品的实用性。
[0044] 进一步地, 请参阅图 1, 作为本申请提供的电加热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 方式, 绝缘底座 1具有上盖板 12, 导电筒 33与上盖板 12固定连接。 具体地, 导电筒 33通 过螺母固接于上盖板 12上。
[0045] 进一步地, 请参阅图 1, 作为本申请提供的电加热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 方式, 绝缘底座 1内设有安装座 13 , 放电装置 32设于安装座 13 , 导电筒 33靠近安装座 13 的一端的外部套设有具有通气孔 41的绝缘环 4, 导电筒 33的内腔与供气腔 11通过 通气孔 41相通。 具体地, 供气腔 11内的气流提供通气孔 41贯穿绝缘环 4未覆盖导 电筒 33 外壁的部位进入导电筒 33的内腔, 以实现为导电筒 33的内腔持续供应气 流。 螺母将导电筒 33固接于上盖板 12时, 导电筒 33的底部将绝缘套压紧于安装 座 13上。
[0046] 进一步地, 请参阅图 1, 作为本申请提供的电加热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 方式, 电加热组件 3还包括与导电筒 33可拆卸连接且位于出气口的出气头 34。 具体地, 通过调整出气头 34的规格可实现对从出气口流出的等离子气流 成的等离子火 焰 6的形态及流速的调整, 可灵活调整电加热装置的加热效果。
[0047] 进一步地, 作为本申请提供的电加热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 方式, 出气头 34的内 壁开设有若干导气槽, 导气槽向远离出气头 34的中心的方向倾斜。 具体地, 导 气槽向远离出气头 34的中心的方向倾斜, 因此从出气口流出的等离子气流沿着 该导气槽向远离出气头 34的中心的方向运动, 可有效扩大后续形成的等离子火 焰 6的横向尺寸, 提高加热覆盖的面积。
[0048] 进一步地, 作为本申请提供的电加热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 方式, 出气头 34的内 径大于导电筒 33的内径, 出气头 34与导电筒 33螺纹连接。 具体地, 出气头 34的 内径大于导电筒 33的内径, 因此从出气口流出的等离子气流的横向尺寸可 有效 提升, 以提高加热覆盖面积; 同时出气头 34与导电筒 33螺纹连接也便于出气头 3 4的安装更换, 可迅速根据需求更换和合适的尺寸的出气头 34。
[0049] 进一步地, 作为本申请提供的电加热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 方式, 绝缘底座 1的 侧壁上开设有以供供气装置 2向供气腔 11内提供气流的供气孔, 供气装置 2为鼓 风机、 气泵及风扇中的任一种。 具体地, 供气装置 2通过开设于绝缘底座 1的侧 壁上的供气口向绝缘底座 1内部的供气腔 11提供气流, 该气流进入供气腔 11后再 流向导电筒 33的内腔。
[0050] 进一步地, 作为本申请提供的电加热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 方式, 放电装置 32为 放电针, 放电针的长轴线与导电筒 33的长轴线共线。 具体地, 放电针的长轴线 与导电筒 33的长轴线共线, 以实现放电针向各个方向的导电筒 33的内壁之间产 生电弧, 保证对气流加热为离子态的效果。
[0051] 进一步地, 请参阅图 1, 作为本申请提供的电加热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 方式, 放电针的一端位于导电筒 33的内腔, 放电针的另一端位于导电筒 33的外部。
[0052]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加热灶, 包括上述电加热装置、 以及用于安装电加 热装置灶体。 由于多个导电筒 33的内腔均与供气腔 11相通, 因此能保证各个导 电筒 33喷出的等离子火焰 6的火力大小均匀, 保证加热灶的加热均匀度。
[0053] 显然, 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申 请所作的举例, 而并非是 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限定。 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 在上述说明 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 动。 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 施方式予以穷举。 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 、 等同替换和 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发明概述
技术问题
问题的解决方案
发明的有益效果
Next Patent: TILE, TILE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