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ELECTRIC HEATING FILM AND ELECTRIC IRON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9/056162
Kind Code:
A1
Abstract:
An electric heating film and an electric iron. The electric heating film comprises a serial film set (210), a parallel film set (220), and an electric wire film set (230)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the serial film set (210) and the parallel film set (220). The serial film set (210) comprises multiple connecting conductive films (212) and multiple serial resistance films (211). Each connecting conductive film (212) is used for connecting a pair of adjacent serial resistance films (211). The parallel film set (220) comprises multiple parallel resistance films (221) disposed in parallel connection. The electric wire film set (230) comprises a positive electrode electric wire film (231) and a negative electrode electric wire film (232), and the serial film set (210) i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the positive electrode electric wire film (231) and the negative electrode electric wire film (232) separately. Heat generated by the serial resistance films (211) and the parallel resistance films (221) is relatively-evenly distributed on a lower side plate surface (101), and is not concentrated at the middle position of the lower side plate surface (101), thereby reducing temperature differences among regions of the lower side plate surface (101).

Inventors:
CHOU LIWEI (CN)
CHOU CHENGKUAN (CN)
CHOU WENHUNG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7/102217
Publication Date:
March 28, 2019
Filing Date:
September 19, 2017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T F ELECTRICAL TECH SHENZHEN CO LTD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H05B3/20; D06F75/08; D06F75/24; D06F75/38
Foreign References:
US20120061372A12012-03-15
CN101374990A2009-02-25
CN201214725Y2009-04-01
CN201265117Y2009-07-01
Attorney, Agent or Firm:
SHENZHEN ZHONGYI UNI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AGENCY CO., LTD. (CN)
Download PDF:
Claims:
一种电热膜, 用于发热并使用于电熨斗, 并用于发热, 所述电熨斗包 括用于压平织物的底板, 所述底板的前端为尖头结构, 所述底板具有 朝下设置的下侧板面, 所述下侧板面分为位于前侧的前侧区域或位于 后侧的后侧区域, 所述底板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沿着从前往后的方向 上渐小设置, 所述电热膜连接于所述下侧板面,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 热膜包括用于发热的串联膜组、 用于发热的并联膜组以及与所述串联 膜组电性连接且与所述并联膜组电性连接的电线膜组;

所述串联膜组位于所述前侧区域 , 并包括多个连接导电膜以及多个串 联设置并从左往右间隔布置且用于发热的串联电阻膜, 一所述连接导 电膜用于连接一对相邻的所述串联电阻膜;

所述并联膜组位于所述后侧区域, 并包括多个并联设置并用于发热的 并联电阻膜, 各所述串联电阻膜均呈条状设置, 且从左往右延伸设置

, 各所述并联电阻膜沿着从前往后的方向间隔布置;

所述电线膜组位于所述后侧区域, 并包括均呈条状设置并从前往后延 伸设置的正极电线膜和负极电线膜, 所述串联膜组均与所述正极电线 膜和所述负极电线膜电性连接, 任一所述串联电阻膜的一端与所述正 极电线膜电性连接, 另一端与所述负极电线膜电性连接。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电热膜, 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串联电阻膜均呈条 状设置, 各所述串联电阻膜向前后方向延伸设置, 各所述串联电阻膜 沿着从左往右的方向间隔布置。

如权利要求 2所述的电热膜, 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串联电阻膜均延伸 至前侧区域的前后两侧的边缘。

如权利要求 2所述的电热膜, 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串联电阻膜首位相 连, 所述连接导电膜呈圆弧状直线状设置。

如权利要求 2所述的电热膜, 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串联电阻膜在从左 往右的方向上等间距设置。

如权利要求 1至 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热膜, 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串联电 阻膜均延伸至前侧区域的前后两侧的边缘, 各所述并联电阻膜的电阻 值从前往后渐小设置。

[权利要求 7] 如权利要求 1至 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热膜, 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并联电 阻膜沿着从前往后的方向等间接布置。

[权利要求 8] 如权利要求 1至 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热膜, 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串联电 阻膜在从左往后布置的路径上均至少具有一个弯折点。

[权利要求 9] 如权利要求 1至 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热膜, 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串联电 阻膜的厚度和各所述并联电阻膜的厚度均相同。

[权利要求 10] 如权利要求 1至 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热膜,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正极电线 膜和所述负极电线膜分别所述下侧板面中左右两侧的边缘延伸布置。

[权利要求 11] 如权利要求 1至 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热膜,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串联膜组 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与所述并联膜组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之比为 1.2-2

[权利要求 12] 如权利要求 1至 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热膜,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正极电线 膜和所述负极电线膜为导电锒浆。

[权利要求 13] 如权利要求 1至 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热膜, 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串联电 阻膜和各所述并联导电面均为透明的半导体电阻膜。

[权利要求 14] 一种电熨斗, 包括用于压平织物的底板, 所述底板具有位于前端的尖 头, 所述底板具有朝下设置的下侧板面, 所述底板在左右方向上的宽 度沿着从前往后的方向上渐小设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熨斗还包括 如权利要求 1至 13中任一项所述电热膜。

[权利要求 15] 如权利要求 14所述的电熨斗, 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板为由陶瓷玻璃或 晶化玻璃制成的底板。

[权利要求 16] 如权利要求 14或 15所述的电熨斗,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熨斗还包括将 所述加热膜覆盖于所述底板并由透明绝缘材料制成的保护膜。

Description:
发明名称:电热膜以及电熨斗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电熨斗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电热膜以及电熨斗。

背景技术

[0002] 电熨斗包括用于压平织物的底板以及连接于底 板的加热膜, 底板的前端为尖头 结构, 底板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沿着从前往后的方向 上渐小设置, 加热膜由透 明半导体加热薄膜制成, 并贴合于底板的下侧板面, 其中, 加热膜的形状与底 板的形状大致相似, 加热膜呈单一、 无缝、 无镂空结构, 在具体使用过程中, 加热膜产生热量主要集中在下侧板面中间位置 , 这样导致下侧板面各区域的受 热存在不均, 温差较大。

技术问题

[0003]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加热膜, 其旨在解决下侧板面各区域的受热存在不均, 温差 较大的问题。

问题的解决方案

技术解决方案

[0004] 一种电热膜, 用于发热并使用于电熨斗, 所述电熨斗包括用于压平织物的底板 , 所述底板的前端为尖头结构, 所述底板具有朝下设置的下侧板面, 所述下侧 板面分为位于前侧的前侧区域或位于后侧的后 侧区域, 所述底板在左右方向上 的宽度沿着从前往后的方向上渐小设置, 所述电热膜连接于所述下侧板面, 所 述电热膜包括用于发热的串联膜组、 用于发热的并联膜组以及与所述串联膜组 电性连接且与所述并联膜组电性连接的电线膜 组;

[0005] 所述串联膜组位于所述前侧区域, 并包括多个连接导电膜以及多个串联设置并 从左往右间隔布置且用于发热的串联电阻膜, 一所述连接导电膜用于连接一对 相邻的所述串联电阻膜;

[0006] 所述并联膜组位于所述后侧区域, 并包括多个并联设置并用于发热的并联电阻 膜, 各所述串联电阻膜均呈条状设置, 且从左往右延伸设置, 各所述并联电阻 膜沿着从前往后的方向间隔布置;

[0007] 所述电线膜组位于所述后侧区域, 并包括均呈条状设置并从前往后延伸设置的 正极电线膜和负极电线膜, 所述串联膜组均与所述正极电线膜和所述负极 电线 膜电性连接, 任一所述串联电阻膜的一端与所述正极电线膜 电性连接, 另一端 与所述负极电线膜电性连接。

[0008] 可选地, 各所述串联电阻膜均呈条状设置, 各所述串联电阻膜向前后方向延伸 设置, 各所述串联电阻膜沿着从左往右的方向间隔布 置。

[0009] 可选地, 各所述串联电阻膜均延伸至前侧区域的前后两 侧的边缘。

[0010] 可选地, 各所述串联电阻膜首位相连, 所述连接导电膜呈圆弧状直线状设置。

[0011] 可选地, 各所述串联电阻膜在从左往右的方向上等间距 设置。

[0012] 可选地, 各所述串联电阻膜均延伸至前侧区域的前后两 侧的边缘, 各所述并联 电阻膜的电阻值从前往后渐小设置。

[0013] 可选地, 各所述并联电阻膜沿着从前往后的方向等间接 布置。

[0014] 可选地, 各所述串联电阻膜在从左往后布置的路径上均 至少具有一个弯折点。

[0015] 可选地, 各所述串联电阻膜的厚度和各所述并联电阻膜 的厚度均相同。

[0016] 可选地, 所述正极电线膜和所述负极电线膜分别所述下 侧板面中左右两侧的边 缘延伸布置。

[0017] 可选地, 所述串联膜组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与所述并联 膜组在前后方向上的长 度之比为 1.2-2。

[0018] 可选地, 所述正极电线膜和所述负极电线膜为导电银浆 。

[0019] 可选地, 各所述串联电阻膜和各所述并联导电面均为透 明的半导体电阻膜。

[0020]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熨斗, 包括用于压平织物的底板, 所述底板具有位于前端 的尖头, 所述底板具有朝下设置的下侧板面, 所述底板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沿 着从前往后的方向上渐小设置, 所述电 K斗还包括上述电热膜。

[0021] 可选地, 所述底板为由陶瓷玻璃或晶化玻璃制成的底板 。

[0022] 可选地, 所述电熨斗还包括将所述加热膜覆盖于所述底 板并由透明绝缘材料制 成的保护膜。

发明的有益效果 有益效果

[0023] 在该电热膜通电后, 各串联电阻膜和各并联电阻膜均单独发热, 任一串联电阻 膜或任一并联电阻膜均为发热源, 其中, 由于串联膜组位于下侧板面的前侧区 域, 串联膜组包括多个串联设置并从左往右间隔布 置且用于发热的串联电阻膜 , 并联膜组位于下侧板面的后侧区域, 并联膜组包括多个并联设置且从左往右 延伸设置并用于发热的并联电阻膜, 这样, 下侧板面各个区域分布有发热源或 临近有发热源, 各串联电阻膜和各并联电阻膜所产生的热量将 相对地均分布于 下侧板面, 而不会仅是集中于下侧板面中间位置, 从而减少了下侧板面各个区 域之间的温差。

对附图的简要说明

附图说明

[0024] 图 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热膜的使用状态结 示意图;

[0025] 图 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热膜的使用状态电 示意图。

[0026] 附图标号说明:

[] [表 1]

发明实施例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0027]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 其中自始至终相 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 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 下面通 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 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 而不能理解为对 本发明的限制。

[0028]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 需要理解的是, 术语"长度"、 "宽度"、 "上"、 "下"、 "前" 、 "后"、 "左"、 "右"、 "竖直"、 "水平"、 "顶"、 "底" "内"和"外"等指示的方位或 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 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 描述, 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 特定的方位、 以特定的方 位构造和操作, 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29]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热膜, 用于发热并使用于电熨斗, 并电熨斗包括用于 压平织物的底板 100, 底板 100的前端为尖头结构, 底板 100具有朝下设置的下侧 板面 101 , 下侧板面 101分为位于前侧的前侧区域或位于后侧的后侧 区域, 底板 1 00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沿着从前往后的方向上 小设置, 电热膜连接于下侧板 面 101。

[0030] 请参阅图 1和图 2,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该电热膜包括用于发热的串联膜组 210 、 用于发热的并联膜组 220以及与串联膜组 210电性连接且与并联膜组 220电性连 接的电线膜组 230;

[0031] 串联膜组 210位于前侧区域, 并包括多个连接导电膜 212以及多个串联设置并从 左往右间隔布置且用于发热的串联电阻膜 211 , —连接导电膜 212用于连接一对 相邻的串联电阻膜 211 ;

[0032] 并联膜组 220位于后侧区域, 并包括多个并联设置并用于发热的并联电阻膜 221

, 各串联电阻膜 211均呈条状设置, 并向左右两侧延伸设置, 各并联电阻膜 221 沿着从前往后的方向间隔布置;

[0033] 电线膜组 230位于后侧区域, 并包括均呈条状设置并从前往后延伸设置的正 极 电线膜 231和负极电线膜 231, 串联膜组 210均与正极电线膜 231和负极电线膜 231 电性连接, 任一串联电阻膜 211的一端与正极电线膜 231电性连接, 另一端与负 极电线膜 231电性连接。

[0034] 在该电热膜通电后, 各串联电阻膜 211和各并联电阻膜 221均单独发热, 任一串 联电阻膜 211或任一并联电阻膜 221均为发热源, 其中, 由于串联膜组 210位于下 侧板面 101的前侧区域, 串联膜组 210包括多个串联设置并从左往右间隔布置且 用于发热的串联电阻膜 211 , 并联膜组 220位于下侧板面 101的后侧区域, 并联膜 组 220包括多个并联设置且从左往右延伸设置并用 于发热的并联电阻膜 221, 这 样, 下侧板面 101各个区域分布有发热源或临近有发热源, 各串联电阻膜 211和 各并联电阻膜 221所产生的热量将相对地均分布于下侧板面 101, 而不会仅是集 中于下侧板面 101中间位置, 从而减少了下侧板面 101各个区域之间的温差。

[0035] 上述中, 由于各串联电阻膜 211和各并联电阻膜 221均需要用于发热, 根据焦耳 定律可知, 各串联电阻膜 211和各并联电阻膜 221均需要具有一定的电阻值。

[0036] 进一步地, 各串联电阻膜 211和各并联电阻膜 221均为透明的半导体电阻膜, 具 体地, 该各串联电阻膜 211和各并联电阻膜 221均为为二氧化锡 (Sn02) 薄膜, 各串联电阻膜 211和各并联电阻膜 221均透明设置, 有利于避免各串联电阻膜 211 和各并联电阻膜 221遮挡底板 100, 其中, 在具体生产过程中, 各串联电阻膜 211 和各并联电阻膜 221可釆用化学气相淀积、 喷涂热解、 离子溅射后蒸发等薄膜工 艺制作。

[0037] 上述中, 正极电线膜 231和负极电线膜 231仅是用于导电, 正极电线膜 231和负 极电线膜 231不需要进行发热, 正极电线膜 231和负极电线膜 231的电阻值越低也 好, 具体地, 正极电线膜 231和负极电线膜 231为导电银浆, 其中, 银材具有高 导电特性, 能够有效地避免正极电线膜 231和负极电线膜 231发热。 此外, 银材 具有较低的熔点, 可釆用化学气相淀积、 喷涂热解、 离子溅射后蒸发等薄膜工 艺制作。

[0038] 请参阅图 1和图 2,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各串联电阻膜 211均呈条状设置, 各串 联电阻膜 211向前后方向延伸设置, 各串联电阻膜 211沿着从左往右的方向间隔 布置。 基于此结构设计, 首先, 由于串联电阻膜 211均呈条状设置, 各串联电阻 膜 211向前后方向延伸设置, 这样, 能够让各串联电阻膜 211尽量地占据前侧区 域, 其次, 各串联电阻膜 211沿着从左往右的方向间隔布置, 避免热量仅集中于 前侧区域的中间位置, 这样, 前侧区域各个区域分布有发热源或临近有发热 源 , 各串联电阻膜 211所产生的热量将均布于前侧区域。

[0039] 进一步地, 各串联电阻膜 211均延伸至前侧区域的前后两侧的边缘。 其中, 由 于前侧区域大致呈三角形, 前侧区域的中间位置的面积较大, 需要较多的热量 , 而基于此, 位于中间位置的串联电阻的能够产生更多的热 量, 这样, 各串联 电阻膜 211所产生的热量将更好地均布于前侧区域。

[0040] 进一步地, 各串联电阻膜 211在从左往右的方向上等间距设置。 这样, 有利于 各串联电阻膜 211所产生的热量将均布于前侧区域。

[0041] 请参阅图 1和图 2,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各串联电阻膜 211首位相连, 连接导电 膜 212呈圆弧状设置。 基于此结构设计, 由于各串联电阻膜 211首位相连, 这样 , 可以减小连接导电膜 212的长度, 避免连接导电膜 212在前侧区域内绕弯, 有 利于简化串联膜组 210的结构。 此外, 由于连接导电膜 212的长度较短, 即是连 接导电膜 212具有电阻, 也不会影响串联电阻膜 211的正常使用, 因此, 连接导 电膜 212也可以釆用与串联电阻膜 211相同的材料制成, 这样, 在制造过程中, 连接导电膜 212和串联电阻膜 211可以一并成型, 连接导电膜 212和串联电阻膜 21 1可以不用分别成型, 这样, 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0042] 请参阅图 1和图 2,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各并联电阻膜 221在从前往后的方向上 等间距设置。 这样, 有利于各并联电阻膜 221所产生的热量将均布于后侧区域。

[0043] 请参阅图 1和图 2,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各并联电阻膜 221均延伸至后侧区域的 左右两侧的边缘。 这样, 能够让各并联电阻膜 221尽量地占据后侧区域, 避免热 量仅集中于后侧区域的中间位置, 这样, 后侧区域各个区域分布有发热源或临 近有发热源, 各并联电阻膜 221所产生的热量将均布于后侧区域基于此结构 。

[0044] 请参阅图 1和图 2,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各并联电阻膜 221的电阻值从前往后渐 小设置, 也即是, 各并联电阻膜 221的前后方向上的宽端从前后渐小设置。

[0045] 请参阅图 1和图 2,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各串联电阻膜 211在从左往后布置的路 径上均至少具有一个弯折点。

[0046]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各串联电阻膜 211的厚度和各并联电阻膜 221的厚度均相同 。 这样, 各串联电阻膜 211和各并联电阻膜 221在生产过程中, 两者可以一并成 型, 不用分别, 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具体地, 各串联电阻膜 211和各并联电阻 膜 221在采用化学气相淀积、 喷涂热解、 离子溅射后蒸发等薄膜工艺制作的过程 中一并成型。 具体地, 各串联电阻膜 211的厚度和各并联电阻膜 221的厚度均为 0. 5mm。

[0047] 请参阅图 1和图 2,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正极电线膜 231和负极电线膜 231分别下 侧板面 101中左右两侧的边缘延伸布置, 各并联电阻膜 221的一端与正极电线膜 2 31电性连接, 另一端与负极电线膜 231电性连接。 这样, 结合前述结构, 能够让 各并联电阻膜 221处于正极电线膜 231和负极电线膜 231之间, 电流在经过各并联 电阻膜 221时, 能够经过整个并联电阻膜 221, 而不是部分并联电阻膜 221。

[0048] 请参阅图 1和图 2,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串联膜组 210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与并 联膜组 220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之比为 1.2-2, 也即是前侧区域和后侧区域的面积 之比为 1.2-2。

[0049]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电熨斗, 该电熨斗包括用于压平织物的底板 100以及电热膜 , 底板 100具有位于前端的尖头, 底板 100具有朝下设置的下侧板面 101, 底板 10 0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沿着从前往后的方向上 小设置, 该电热膜的具体结构参 照上述实施例, 由于本电熨斗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 术方案, 因此同 样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 益效果, 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0050] 进一步地, 底板 100为由陶瓷玻璃或晶化玻璃制成的底板 100。 具体地, 在使用 吋, 电热膜直接产生热量, 该热量一部分直接作用于织物上, 而另一部分则作 用到底板 100 , 其中, 底板 100为由陶瓷玻璃或晶化玻璃制成的底板 100, 又由于 陶瓷玻璃或晶化玻璃预热吋能够产生远红外波 , 这样, 该电熨斗既能够对织物 进行熨烫, 又能够对织物进行消毒。

[0051] 进一步地, 电熨斗还包括将加热膜覆盖于底板 100并由透明绝缘材料制成的保 护膜。 这样, 本发明通过保护膜的设置, 能够对加热膜起到保护作用, 避免熨 烫构成中, 将加热膜摩擦掉。

[0052]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 凡在本发明的精神 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或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 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