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ELECTRONIC EXPANSION VALVE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3/166790
Kind Code:
A1
Abstract:
An electronic expansion valve comprising a drive component. The drive component comprises a screw rod (61) moving reciprocatively along the axial direction and a nut (62) matching the thread of the screw bolt (61). The lower end part of the screw rod (61) forms a valve needle component (611). A main valve cavity (11) has fixed therein a sleeve cylinder (4). The upper part of the sleeve cylinder (4) matches the nut (62). The lower part of the sleeve cylinder (4) is supported by a valve base (1) and surrounds a main valve opening (441). A valve core base (2) is arranged movably in the axial direction within the sleeve cylinder (4). The lower end part of the screw rod (61) extends into the sleeve cylinder (4) to open and close a valve core valve opening (21). When a coolant is flowing forwards,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the electronic expansion valve is capable of preventing the highly pressurized coolant from causing an excessive impact on the valve core base (2), thus preventing same from being displaced from the center.

Inventors:
ZHAN CAIYI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2/079927
Publication Date:
November 14, 2013
Filing Date:
August 10, 2012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ZHEJIANG SANHUA CO LTD (CN)
ZHAN CAIYI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F16K25/02; F16K31/02; F25B41/31
Foreign References:
CN202182593U2012-04-04
CN200968423Y2007-10-31
CN102252119A2011-11-23
JP2012047213A2012-03-08
JP4285155B22009-06-24
KR100552942B12006-02-22
Attorney, Agent or Firm:
UNITALEN ATTORNEYS AT LAW (CN)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CN)
Download PDF:
Claims:
权 利 要 求

1、 一种电子膨胀阀, 包括阀座(1)、 竖接管 (51)和横接管 (52), 所述阀座设有主阀腔( 11 ); 所述电子膨胀阀还包括与所述竖接管(51 )连 通的主阀口 (441 )及可开启和关闭该主阀口 (441) 的阀芯座(2), 所述 阀芯座(2)设有可与所述竖接管 (51 )连通的阀芯阀口 (21), 所述电子 膨胀阀还包括可开启和关闭该阀芯阀口 ( 21 ) 的阀针部件 (611 ); 其特征 在于,

所述电子膨胀阀还包括驱动部件, 所述驱动部件包括丝杆(61)及与 所述丝杆( 61 )螺纹配合的螺母( 62 ), 所述丝杆( 61 )的下端部形成所述 阀针部件 (611 );

所述主阀腔(11 ) 内固定有套筒(4), 该套筒(4)的上部与所述螺母 (62) 配合; 所述阀芯座(2) 沿轴向可移动设于所述套筒 (4) 中, 所述 丝杆(61 )的下端部伸入所述套筒(4)中开启和关闭所述阀芯阀口 (21 ); 所述套筒 (4) 的周向侧壁上设有靠近所述主阀口 (441) 的第一流通 孔(41), 所述螺母(62)上开设有连通所述主阔腔(11)与套筒上腔(43) 的第二流通孔( 622 ); 当流体介质由所述横接管( 52 )流向所述竖接管( 51 ) 时, 所述阀芯座(2)关闭所述主阀口 (441), 第一流通孔(41 )与所述主 阀口 (441) 中断连通, 同时套筒上腔(43)通过第二流通孔(622)与主 阀腔(11)连通; 当流体介质由所述竖接管 (51 ) 流向所述横接管 (52) 时, 所述阀芯座(2)上移开启所述主阀口 (441), 所述主阀口 (441)通 过第一流通孔(41 )与所述主阔腔( 11 )连通。

2、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电子膨胀阀, 其特征在于, 所述套筒 (4) 的 下端部由阀座(1)支撑, 并该套筒(4)的下端部包括所述主阀口 (441)。

3、 如权利要求 2所述的电子膨胀阀, 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座开设有安 装所述竖接管 (51) 的竖接口部 (13), 所述套筒 (4) 的下端部伸入所述 竖接口部(13) 中, 并由该竖接口部(13)支撑; 所述套筒 (4)下端部的 内壁形成主阀孔( 44 ),所述主阀孔( 44 )的上部孔口形成所述主阀口( 441 )。

4、 如权利要求 3所述的电子膨胀阀, 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芯座(2) 下端部的周向外壁形成开启和关闭所述主阀口( 441 )的阀芯座密封部( 22 )。 5、如权利要求 3所述的电子膨胀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接口部( 13 ) 的内壁设有接口台阶部(131), 所述套筒(4)下端部的外部设有第一套筒 台阶部 (45), 所述第一套筒台阶部 (45) 支撑于所述接口台阶部 (131) 上。

6、 如权利要求 5所述的电子膨胀阀, 其特征在于, 所述套筒 (4) 下 端部的外部进一步设有第二套筒台阶部(46), 所述竖接管(51)套于所述 套筒(4)的下端部的外部, 并该竖接管(51)的顶端面 4氏接所述第二套筒 台阶部 (46)。

7、 如权利要求 1至 6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膨胀阀, 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 芯座(2) 沿轴向开设有阀芯座通孔(23), 该阀芯座通孔(23) 的上端部 孔口形成所述阀芯阀口 ( 21 )。

8、 如权利要求 1至 6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膨胀阀, 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 母(62)的下部设有螺母内导向孔(621 ), 所述套筒(4)的上部设有配合 于所述螺母内导向孔(621) 中的套筒外导向部 (47);

所述套筒外导向部(47)的下端设有第三套筒台阶部(42), 所述螺母

(62) 的下端面进一步支撑于所述第三套筒台阶部 (42)上。

9、 如权利要求 8所述的电子膨胀阀,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套筒台阶 部(42)沿轴向向下延伸, 所述第一流通孔(41)进一步沿套筒(4)的径 向开设于所述第三套筒台阶部 (42)上。

10、 如权利要求 8所述的电子膨胀阀, 其特征在于, 所述套筒(4)的 内部加工形成有同轴设置的阀芯座导向孔 (48 )及上部孔口形成主阀口 (441 ) 的主阀孔(44)。

11、 如权利要求 1至 6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膨胀阀, 其特征在于, 所述 电子膨胀阀还包括固定设于所述主阀腔(11) 内部的定位板(8), 所述定 位板(8)开设有非圆异形孔(81), 所述螺母(62) 的下部的周向外壁设 有与所述非圆异形孔(81) 配合以限制螺母(62)发生转动的非圆异形部 ( 623 )。

12、 如权利要求 11所述的电子膨胀阀, 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板(8) 上开设有第三流通孔(82), 所述定位板(8) 的下方的主阀腔(11 )通过 所述第三流通孔(82) 与所述第二流通孔(622)连通。

13、 如权利要求 11所述的电子膨胀阀, 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母(62) 的下部的周向外壁设有螺母台阶部, 所述螺母(62) 的周向外壁套装有弹 性压缩于所述定位板(8)与所述螺母台阶部之间的弹性部件(9)。

Description:
一种电子膨胀阀 本申请要求于 2012 年 05 月 11 日提交中国专利局、 申请号为 201210146266.8, 发明名称为"一种电子膨胀阀"的中国专利申请 优先权, 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流体控制部件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电子膨胀阀。 背景技术

在空调市场, 由于其室内机与室外机距离较远, 因此采用了两个电子 膨胀阀, 而两个电子膨胀阀必须分别并联单向阀才能最 大限度的提高系统 效率。 其系统原理图如图 1 , 工作原理筒述如下:

制冷时: 从压缩机 7'8排气管出来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通过四 通 阀 7Ί的 D接管、 E接管、 室外交换器 7'2 (冷凝放热)、第一单向阀 7'4 (第 一电子膨胀阀 7'3不起调节作用)、 第二电子膨胀阀 7'5 (此时第二单向阀 7'6关闭, 第二电子膨胀阀 7'5起流量调节作用), 最终进入室内交换器 77 蒸发吸收热量制冷。 此时由于第二电子膨胀阀 7'6与室内交换器 77较近, 可以减少热量损失(如果电子膨胀阀距离蒸发 器太远, 那么从电子膨胀阀 出来的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很容易气化, 不仅造成热损失, 也使得蒸发 器利用率大幅度下降)。 同时, 从室外换热器 7'2出来的中温、 高压的制冷 剂如果从第一电子膨胀阀 7'3 经过, 即使在膨胀阀全开的条件下, 仍会出 现节流效果, 降低了制冷剂的压力, 待传到第二电子膨胀阀 7'5 时制冷剂 很可能会部分气化, 影响电子膨胀阀的节流效果, 降低系统效率。

制热时: 从压缩机 7'8排气管出来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通过四 通 阀 7Ί的 D接管、 C接管、 室内交换器 77 (冷凝放热)、第二单向阀 7'6 (第 二电子膨胀阀 7'5不起调节作用)、 第一电子膨胀阀 7'3 (此时第一单向阀 7'4关闭, 第一电子膨胀阀 7'3起流量调节作用), 最终进入室外交换器 7'2 蒸发吸收热量制冷。 此时由于第一电子膨胀阀 7'3与室外交换器 7'2较近, 可以减少热量损失(如果电子膨胀阀距离蒸发 器太远, 那么从电子膨胀阀 出来的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很容易气化, 不仅造成热损失, 也使得蒸发 器利用率大幅度下降)。 同时, 从室内换热器 77出来的中温、 高压的制冷 剂如果从第二电子膨胀阀 7'5 经过, 即使在膨胀阀全开的条件下, 仍会出 现节流效果, 降低了制冷剂的压力, 待流到第一电子膨胀阀 7'3 时制冷剂 会部分气化, 影响电子膨胀阀的节流效果, 降低系统效率。

但是, 目前市场上有客户要求将单向阀和电子膨胀阀 合并, 从而减少 零部件, 减少焊点, 进而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鉴于此, 现有技术中, 专利号为 "特开 2009-287913" 的日本专利公 开了一种带单向阀功能的电子膨胀阀, 具体地, 请参考图 2和图 3 , 图 2 为现有技术中的电子膨胀阀正向进行流量调节 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 3为现 有技术中的电子膨胀阀逆向导通时的结构示意 图。

如图 2和图 3所示, 该现有技术中的电子膨胀阀包括阀座 1', 阀座 1' 设有主阀腔 1'1、 横接口部 Γ2和竖接口部 Γ3 , 该竖接口部 Γ3的上端开口 形成主阀口 Γ31 ; 主阀腔 1Ί内设有阀芯座 2',该阀芯座 2'以其周向侧壁与 主阀腔 1Ί的周向内侧壁贴合导向, 以便可沿主阀腔 1Ί的轴向往复运动, 从而开启和关闭主阀口 1'31; 此外, 如图 2和图 3所示, 该阀芯座 2'设有 副阀腔 2Ί , 阀芯座 2'设有与该副阀腔 2Ί连通的阀芯阀口 2'2, 阀针部件 3'伸入该副阀腔 2Ί中并沿轴向往复运动,从而开启和关闭该阀 芯阀口 2'2; 再者, 如图 2和图 3所示, 阀芯座 2'的周向侧壁上还开设有与副阀腔 2Ί 连通的导通孔 2'3 , 该导通孔 2'3朝向横接口部 Γ2, 并连通副阀腔 2Ί与横 接口部 1'2。

此外, 如图 2和图 3所示, 横接口部 1 '2连接有横接管 4Ί , 竖接口部 1'3连接有竖接管 4'2, 冷媒流体由横接管 4Ί向竖接管 4'2流动时(亦即横 接口部 1 '2—侧为高压区, 竖接口部 Γ3—侧为低压区 ) 定位为正向流动, 冷媒流体由竖接管 1'3向横接管 1'2流动时 (亦即竖接口部 1'3—侧为高压 区, 横接口部 1 '2—侧为低压区 )定位为逆向流动。 阀针部件 3'与丝杆 5Ί 连接, 丝杆 5Ί与螺母 5'2通过螺纹配合; 在该种结构中, 在线圈 6Ί磁场 的作用下, 磁体 6'2转动, 丝杆 5Ί转动并由于螺母 5'2螺纹配合因而沿轴 向往复运动, 从而带动阀针部件 3'沿轴向往复运动, 以便开启或关闭阀芯 阀口 2'2。

如图 2所示, 冷媒正向流动时, 横接口部 Γ2—侧为高压区, 竖接口 部 1'3—侧为低压区, 在冷媒压力差的作用下, 阀芯座 2'向下运动, 从而 关闭主阀口 1'31; 在此基础上, 冷媒由横接口部 1'2通过导通孔 2'3进入副 阀腔 2Ί , 阀针部件 3'开启阀芯阀口 2'2, 进入副阀腔 2Ί中的冷媒由该阀芯 阀口 2'2流向竖接口部 1'3 , 进而流向竖接管 4'2中。 在该工作过程中, 通 过丝杆 5Ί沿轴向运动, 可以使得阀针部件 3'调节阀芯阀口 2'2的开度, 进 而实现电子膨胀阀流量调节的目的。

如图 3所示, 冷媒逆向流动时, 竖接口部 Γ3—侧为高压区, 横接口 部 1'2—侧为低压区, 此时, 在冷媒压力差的作用下, 推动阀芯座 2'向上 运动, 从而开启主阀口 Γ31 , 冷媒经过主阀口 1'31、 主阀腔 1Ί和横接口部 1'2, 流向横接管 4Ί , 从而实现单向阀的单向导通功能。

然而, 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电子膨胀阀存在如下缺陷:

如图 2所示, 当冷媒正向流动时, 由于阀芯座 2'的侧壁正对横接口部

1'2, 因而阀芯座 2'的周向侧壁会受到高压冷媒的冲击; 当冷媒压力出现波 动时, 会造成该阀芯座 2'偏心, 从而造成阀芯座 2'对主阀口 Γ31的密封不 严, 造成内漏偏大, 影响系统的工作性能。 此外, 阀芯座 2'偏心也会造成 阀针部件 3'与阀芯阀口 2'2出现干涉。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电子膨胀 阀, 当冷媒正向流动 时, 该电子膨胀阀的结构设计能够避免高压冷媒对 阀芯座造成过大冲击, 防止其发生偏心, 从而避免内漏的发生, 保证系统工作的可靠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膨胀阀, 包括阀座、 竖 接管和横接管, 所述阀座设有主阀腔; 所述电子膨胀阀还包括与所述竖接 管连通的主阀口及可开启和关闭该主阀口的阀 芯座, 所述阀芯座设有可与 所述竖接管连通的阀芯阀口, 所述电子膨胀阀还包括可开启和关闭该阀芯 阀口的阀针部件; 所述电子膨胀阔还包括驱动部件, 所述驱动部件包括丝杆及与所述丝 杆螺纹配合的螺母, 所述丝杆的下端部形成所述阀针部件;

所述主阔腔内固定有套筒, 该套筒的上部与所述螺母配合, 所述阀芯 座沿轴向可移动设于所述套筒中, 所述丝杆的下端部伸入所述套筒中开启 和关闭所述阀芯阀口;

所述套筒的周向侧壁上设有靠近所述主阀口的 第一流通孔, 所述螺母 上开设有连通所述主阀腔与套筒上腔的第二流 通孔; 当流体介质由所述横 接管流向所述竖接管时, 所述阀芯座关闭所述主阀口, 第一流通孔与所述 主阀口中断连通, 同时套筒上腔通过第二流通孔与主阀腔连通; 当流体介 质由所述竖接管流向所述横接管时, 所述阀芯座开启所述主阀口, 所述主 阀口通过第一流通孔与所述主阔腔连通。

优选地, 所述套筒的下端部由阀座支撑, 并该套筒的下端部包括所述 主阀口。

优选地, 所述阔座开设有安装所述竖接管的竖接口部, 所述套筒的下 端部伸入所述竖接口部中, 并由该竖接口部支撑; 所述套筒下端部的内壁 形成主阀孔, 所述主阀孔的上部孔口形成所述主阀口。

优选地, 所述阀芯座下端部的周向外壁形成开启和关闭 所述主阀口的 阀芯座密封部。

优选地, 所述竖接口部的内壁设有接口台阶部, 所述套筒下端部的外 部设有第一套筒台阶部, 所述第一套筒台阶部支撑于所述接口台阶部上 。

优选地, 所述套筒下端部的外部进一步设有第二套筒台 阶部, 所述竖 接管套于所述套筒的下端部的外部, 并该竖接管的顶端面抵接所述第二套 筒台阶部。

优选地, 所述阔芯座沿轴向开设有阔芯座通孔, 该阔芯座通孔的上端 部孔口形成所述阀芯阀口。

优选地, 所述螺母的下部设有螺母内导向孔, 所述套筒的上部设有配 合于所述螺母内导向孔中的套筒外导向部;

所述套筒外导向部的下端设有第三套筒台阶部 , 所述螺母的下端面进 一步支撑于所述第三套筒台阶部上。 优选地, 所述第三套筒台阶部沿轴向向下延伸, 所述第一流通孔进一 步沿套筒的径向开设于所述第三套筒台阶部上 。

优选地, 所述套筒的内部加工形成有同轴设置的阀芯座 导向孔及上部 孔口形成主阀口的主阀孔。

优选地, 所述电子膨胀阔还固定设于所述主阔腔内部的 定位板, 所述 定位板开设有非圆异形孔, 所述螺母的下部的周向外壁设有与所述非圆异 形孔配合以限制螺母发生转动的非圆异形部。

优选地, 所述定位板上开设有第三流通孔, 所述定位板的下方的主阀 腔通过所述第三流通孔与所述第二流通孔连通 。

优选地, 所述螺母的下部的周向外壁设有螺母台阶部, 所述螺母的周 向外壁套装有弹性压缩于所述定位板与所述螺 母台阶部之间的弹性部件。

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本发明所提供的电子膨 胀阀,还包括驱动部件, 所述驱动部件包括沿轴向往复运动的丝杆及与 所述丝杆螺纹配合的螺母, 所述丝杆的下端部形成所述阔针部件;

所述主阔腔内固定有套筒,该套筒的上部与所 述螺母配合,进一步地, 该套筒的下端部可由阀座支撑, 并该套筒的下端部可以包围所述主阀口; 所述阀芯座沿轴向可移动设于所述套筒中, 所述丝杆的下端部伸入所述套 筒中开启和关闭所述阀芯阀口;

所述套筒的周向侧壁上设有靠近所述主阀口的 第一流通孔, 所述螺母 上开设有连通所述主阔腔与套筒上腔的第二流 通孔; 所述阔芯座关闭所述 主阀口时, 第一流通孔与所述主阀口中断连通, 同时套筒上腔通过第二流 通孔与主阀腔连通; 所述阀芯座开启所述主阀口时, 所述主阀口通过第一 流通孔与所述主阔腔连通。

当冷媒正向流动时, 横接管一侧为高压区, 竖接管一侧为低压区, 在 冷媒压力差的作用下, 阀芯座向下运动关闭主阀口; 在此基础上, 冷媒通 过第二流通孔进入套筒上腔, 当阀针部件开启阀芯阀口时, 冷媒又通过该 阀芯阀口进入竖接管一侧, 在此过程中, 阀针部件可以随着丝杆沿轴向往 复运动, 从而调节阀芯阀口的开度, 实现电子膨胀阀流量调节的目的。

当冷媒逆向流动时, 竖接管一侧为高压区, 横接管一侧为低压区, 在 冷媒压力差的作用下, 阀芯座向上移动, 从而开启主阀口, 冷媒通过该主 阀口, 进而通过第一流通孔, 流向横接管一侧, 从而实现单向阀单向导通 的目的。

在上述工作过程中, 当冷媒正向流动时, 由于阀芯座设于套筒中, 并 且套筒固定设于主阀腔中, 因而高压冷媒对阀芯座的压力冲击大部分由套 筒承受, 因而阀芯座受到的冲击能够明显减小, 因而可以防止其发生偏心, 从而避免内漏的发生, 保证系统的工作的可靠性。 此外, 冷媒通过设于螺 母上的第二流通孔流入, 螺母的位置高于阀芯座, 因而第二流通孔的位置 高于阀芯座, 亦即冷媒由阀芯座上方的第二流通孔流入, 因而也能够降低 冷媒对阀芯座的冲击。

综上所述, 本发明提供的电子膨胀阀能够避免高压冷媒对 阀芯座造成 过大冲击, 防止其发生偏心, 从而避免内漏的发生, 保证系统的工作的可 靠性。 附图说明

图 1为现有技术中空调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示意 ;

图 2为现有技术中的电子膨胀阀正向进行流量调 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 3为现有技术中的电子膨胀阀逆向导通时的结 示意图;

图 4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电子膨胀阀正向进行 量调节时的结构示 意图;

图 5为图 4中的电子膨胀阀逆向导通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 6为图 4和图 5中电子膨胀阀的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 7为图 4和图 5中电子膨胀阀的阀芯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 8为图 5中 A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图 9为图 4和图 5中电子膨胀阀的螺母的结构示意图;

图 9-1为图 9中螺母的剖视图;

图 10为图 4和图 5中电子膨胀阀的定位板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图 1至图 3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Γ阀座; 1Ί主阀腔; Γ2横接口部; Γ3竖接口部; Γ31主阀口; 2'阀芯座; 2Ί副阀腔; 2'2阀芯阀口; 2'3导通孔;

3'阀针部件;

4Ί横接管; 4'2竖接管;

5Ί丝杆; 5'2螺母;

6Ί线圈; 6'2磁体;

7Ί四通阀; Τ2室外换热器; 7'3第一电子膨胀阀; 7'4第一单向阀; 第二电子膨胀阀; 7'6第二单向阀; 77室内换热器; 7'8压缩机。 图 4至图 10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阀座; 11主阀腔; 12横接口部; 13竖接口部; 131接口台阶部; 2阀芯座; 21阀芯阀口; 22阀芯座密封部; 23阀芯座通孔;

4套筒; 41第一流通孔; 42第三套筒台阶部; 43套筒上腔; 44主阀 孔; 441主阀口; 45第一套筒台阶部; 46第二套筒台阶部; 47套筒外导向 部; 48阀芯座导向孔;

51竖接管; 52横接管;

61丝杆; 611阀针部件;

62螺母; 621螺母内导向孔; 622第二流通孔; 623非圆异形部; 71磁体;

8定位板; 81非圆异形孔; 82第三流通孔;

9弹性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为提供一种电子膨胀阀, 当冷媒正向流动时, 该电子膨 胀阀的结构设计能够避免高压冷媒对阀芯座造 成过大冲击, 防止其发生偏 心, 从而避免内漏的发生, 保证系统的工作的可靠性。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 技术方案, 下面结合附 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

请参考图 4和图 5 , 图 4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电子膨胀阀正向进行 流量调节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 5为图 4中的电子膨胀阀逆向导通时的结构 示意图。

在一种实施例中, 如图 4和图 5所示, 本发明所提供的电子膨胀阀, 包括阀座 1 , 阀座 1设有主阀腔 11、 横接口部 12和竖接口部 13 , 横接口 部 12安装有横接管 52, 竖接口部 13安装有竖接管 51 ; 电子膨胀阀还包括 与竖接管 51连通的主阀口 441及可开启和关闭该主阀口 441的阀芯座 2, 阀芯座 2设有可与竖接管 51连通的阀芯阀口 21 , 电子膨胀阀还包括可开 启和关闭该阀芯阀口 21的阀针部件 611。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 如图 4和图 5所示, 电子膨胀阀还包括驱动部 件, 驱动部件包括沿轴向往复运动的丝杆 61及与丝杆 61螺纹配合的螺母 62, 丝杆 61的下端部形成阀针部件 611 ; 主阀腔 11内固定有套筒 4, 该套 筒 4的上部与螺母 62配合, 该套筒 4的下端部由阀座 1支撑, 并该套筒 4 的下端部包围主阀口 441; 阀芯座 2沿轴向可移动设于套筒 4中, 丝杆 61 的下端部伸入套筒 4中开启和关闭阀芯阀口 21。

此外, 如图 4和图 5所示, 套筒 4的周向侧壁上设有靠近主阀口 441 的第一流通孔 41 , 螺母 62上开设有连通主阔腔 11与套筒上腔 43的第二 流通孔 622; 当流体介质由横接管 52流向竖接管 51时, 阀芯座 2关闭主 阀口 441 , 第一流通孔 41与主阀口 441中断连通, 同时套筒上腔 43通过 第二流通孔 622与主阀腔 11连通; 当流体介质由竖接管 51流向横接管 52 时, 阀芯座 2开启主阀口 441 ,主阀口 441通过第一流通孔 41与主阀腔 11 连通。

当冷媒正向流动时, 横接管 52—侧为高压区, 竖接管 51—侧为低压 区, 在冷媒压力差的作用下, 阀芯座 2向下运动关闭主阀口 441 ; 在此基 础上, 冷媒通过第二流通孔 622进入套筒上腔 43 , 当阀针部件 611开启阀 芯阀口 21时,冷媒又通过该阀芯阀口 21进入竖接管 51一侧,在此过程中, 阀针部件 611可以随着丝杆 61沿轴向往复运动, 从而调节阀芯阀口 21的 开度, 实现电子膨胀阀流量调节的目的。

当冷媒逆向流动时, 竖接管 51—侧为高压区, 横接管 52—侧为低压 区, 在冷媒压力差的作用下, 阀芯座 2向上移动, 从而开启主阀口 441 , 冷媒通过该主阀口 441 , 进而通过第一流通孔 41 , 流向横接管 52—侧, 从 而实现单向阀单向导通的目的。

在上述工作过程中, 当冷媒正向流动时, 由于阀芯座 2设于套筒 4中 , 并且套筒 4固定设于主阀腔 11中,因而高压冷媒对阀芯座 2的压力冲击大 部分由套筒 4承受, 因而阀芯座 2受到的冲击能够明显减小, 因而可以防 止其发生偏心, 从而避免内漏的发生, 保证系统的工作的可靠性。 此外, 冷媒通过设于螺母 62上的第二流通孔 622流入, 螺母 62的位置高于阀芯 座 2, 因而第二流通孔 622的位置高于阀芯座 2, 亦即冷媒由阀芯座 2上方 的第二流通孔 622流入, 因而也能够降低冷媒对阀芯座 2的冲击。

请参考图 6、 图 7和图 8 , 图 6为图 4和图 5中电子膨胀阀的套筒的结 构示意图; 图 7为图 4和图 5中电子膨胀阀的阀芯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 8 为图 5中 A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 可以对主阀口 441的形成方式作出具体设计。 比 如, 如图 4和图 5所示, 套筒 4的下端部伸入竖接口部 13中, 并由该竖接 口部 13支撑; 套筒 4下端部的内壁形成主阀孔 44, 主阀孔 44的上部孔口 形成主阀口 441。 在该种结构中, 在套筒 4的内壁上加工形成主阀口 441 , 相对于在阀座 1开设主阀口 441的结构, 能够有利于保证套筒 4中的阀芯 座 2与主阀口 441之间的同轴度, 从而有利于提高密封性能。

当然, 本发明对于主阀口 441的形成方式不做限制, 如上文, 任意一 种主阀口的形成结构, 只要在套筒 4中移动的阀芯座 2能够将其关闭和开 启, 就均应该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比如, 主阀口 441的形成方式可 以如图 2和图 3所示, 由竖接口部 13的上端孔口形成, 在该种结构中, 套 筒 4的下端并不伸入竖接口部 13 , 而是支撑于竖接口部 13周围的阀座 1 内壁上, 同样可以使得在套筒 4中移动的阀芯座 2开启和关闭主阀口。 当 然, 在该种结构中, 为了使得套筒 4固定可靠, 可以在阀座 1的内壁上设 有环绕主阀口的安装槽, 套筒 4的下端可以固定于该安装槽中。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 如图 7所示, 阀芯座 2下端部的周向外壁形成开 启和关闭主阀口 441的阀芯座密封部 22。 该阀芯座密封部 22与套筒 4内 的主阀口 441相配合, 从而实现开启或关闭的目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可以对套筒 4的下端与竖接口部 13之间的安装 结构作出具体设计。 比如, 如图 8所示, 竖接口部 13的内壁设有接口台阶 部 131 , 套筒 4下端部的外部设有第一套筒台阶部 45 , 第一套筒台阶部 45 支撑于接口台阶部 131上。 该种结构设计非常方便地实现了对套筒 4的轴 向支撑, 并且支撑的可靠性较高。

进一步地, 如图 8所示, 套筒 4下端部的外部进一步设有第二套筒台 阶部 46 , 电子膨胀阀还包括竖接管 51 , 竖接管 51套于套筒 4的下端部的 外部, 并该竖接管 51的顶端面抵接第二套筒台阶部 46。 该种结构设计非 常方便地实现了竖接口部 13、 套筒 4和竖接管 51 之间的安装固定, 并且 固定的可靠性较高。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 如图 7所示, 阀芯座 2沿轴向开设有阀芯座通孔 23 , 该阀芯座通孔 23的上端部孔口形成阀芯阀口 21。 阀针部件 3与该阀 芯阀口 21配合, 从而可以调节该阀芯阀口 21的开度, 从而实现电子膨胀 阀流量调节的目的。 此外, 在该种结构设计中, 阀芯座 2可以根据需要使 得阀芯座通孔 23较长, 比如可以为 5mm, 使得阀芯座 2为长筒型, 从而 可以降低冷媒通过时产生的噪音。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 还可以作出具体设计。 比如, 请同时参考图 6、 图 9和图 9-1 , 图 9为图 4和图 5中电子膨胀阀的螺母的结构示意图; 图 9-1为图 9中螺母的剖视图。

如图 9-1所示, 螺母的下部设有螺母内导向孔 621 , 如 6所示, 套筒 4 的上部设有套筒外导向部 47 , 如图 4和图 5所示, 套筒外导向部 47配合 于螺母内导向孔 621中。进一步地,套筒外导向部 47的下端设有第三套筒 台阶部 42 , 螺母 62的下端面进一步支撑于第三套筒台阶部 42上。

在上述结构中,通过该螺母内导向孔 621与套筒外导向部 47配合,从 而使得套筒 4与螺母 62 , 进而与丝杆 61之间保持较好的同轴度。 当然, 在该种结构中,也可以套筒 4的上部设有套筒内导向孔,螺母 62的下端的 外部设有螺母外导向部, 使得螺母外导向部配合于套筒内导向孔中。

进一步地, 如图 6所示, 第三套筒台阶部 42沿轴向向下延伸, 并延伸 至第一套筒台阶部 45 , 第一流通孔 41进一步沿套筒 4的径向开设于第三 套筒台阶部 42上。 换句话说, 套筒 4的周向侧壁上开设有周向凸出部, 该 周向凸出部的顶壁形成第三套筒台阶部 42 , 该周向凸出部的底壁形成第一 套筒台阶部 45 , 第一流通孔 41便开设于该周向凸出部上。 显然, 该种结 构设计不仅便于形成两个套筒台阶部, 而且能够便于第一流通孔 41 的开 设, 并且结构筒单, 加工成本较低。

此外, 如图 6所示, 套筒 4的内部加工形成有同轴设置的阀芯座导向 孔 48及上部孔口形成主阀口 441的主阀孔 44, 在该种结构设计中, 阀芯 座导向孔 48和主阀孔 44可以一体加工形成, 因而二者之间能够保持较好 的同轴度; 同时, 主阀孔 44的上端孔口形成主阀口 441 , 因而阀芯座 2与 主阀口 441之间能够保持较好的同轴度。 具体地, 如图 4和图 5所示, 阀 芯座 2沿着该阀芯座导向孔 48沿轴向运动, 因而阀芯座 2与主阀口 441 之间能够保持较好地同轴度,从而能够保证阀 芯座密封部 22对主阀口 441 的密封性能, 防止内漏的发生。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 还可以作出进一步具体设计。 比如, 请参考图 4、 图 5、 图 9和图 10, 图 10为图 4和图 5中电子膨胀阀的定位板的结构示意 图。

如图 4和图 5所示,电子膨胀阀还固定设于主阀腔 11内部的定位板 8; 如图 10所示, 定位板 8开设有非圆异形孔 81 , 如图 9所示, 螺母 62的下 部的周向外壁设有与非圆异形孔 81配合以限制螺母 62发生转动的非圆异 形部 623。 通过该非圆异形孔 81与非圆异形部 623的配合, 可以防止螺母 62发生转动。 需要说明是, 任意结构的非圆异形孔和非圆异形部, 只要不 是圆形孔和圆心部的结构,从而能够防止螺母 62相对于定位板 8发生转动, 就均应该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比如可以为三角形、 四边形或多边形 的结构。

进一步地, 如图 4、 图 5和图 10所示, 定位板 8上开设有第三流通孔

82 , 定位板 8的下方的主阀腔 11通过第三流通孔 82与第二流通孔 622连 通。 在该种结构中, 冷媒正向流动时, 冷媒通过该第三流通孔 82, 进而流 入第二流通孔 622中。

此外,如图 4和图 5所示,螺母 62的下部的周向外壁设有螺母台阶部, 螺母的周向外壁套装有弹性压缩于定位板 8与螺母台阶部之间的弹性部件 9。 此外, 在上述结构中, 为了减少螺母 62加工的困难, 如图 9所示, 螺 母 62上的第二流通孔 622沿轴向方向设置。

在本发明中, 如图 4所示, 在冷媒正向流动状态下, 冷媒从横接管 52 经过定位板 8上的第三流通孔 82、螺母 62上的第二流通孔 622、套筒上腔 43、 阀芯阀口 21 , 流向竖接管 51—端。 在线圈磁场的驱动下, 磁体 71转 动, 磁体 71带动丝杆 61转动, 由于定位板 8限制了螺母 62的转动, 并弹 性部件 9的弹力及套筒 4限制了螺母 62轴向移动, 在丝杆 61与螺母 62 螺合下实现了丝杆 61上下移动, 从而以便丝杆 61下端部形成的阀针部件 611开启或关闭阀芯阀口 21。 在阀实现全闭功能时, 丝杆 61的转动, 直到 其下端部 (亦即阀针部件 611 )接触到阀芯阀口 21时, 丝杆 61不能继续 向下移动。 此时, 磁体 71和丝杆 61继续转动, 丝杆 61受到阀芯阀口 21 的推力通过丝杆 61上的螺纹传递给螺母 62, 螺母 62压缩弹性部件 9向上 移动, 从而为产品设置了开阀脉冲。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电子膨胀阀进行了详细 介绍。 本文中应用了具 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 应当指出, 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 通技术人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 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 干改进和修饰, 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 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