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ENERGY GENERATOR, NOVEL POWER GENERATION DEVICE AND POWER GENERATION METHOD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9/075651
Kind Code:
A1
Abstract:
Disclosed are an energy generator, a novel power generation device and a power generation method. The energy generator comprises an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container (1), and at least one arc discharge device (2) placed in the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container (1) and insulated from the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container (1), wherein the arc discharge device (2) is fixedly connected to the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container (1) by means of a connecting portion (2-1); and a discharge end of the arc discharge device is placed in the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container (1), and a power source interface end thereof is exposed at an end of the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container (1). The power generation mode is not an energy conversion process, and traditional energies do not need to be consumed. The power generation process is pollution-free, radiation-free and leakage-free.

Inventors:
WANG HUI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7/106624
Publication Date:
April 25, 2019
Filing Date:
October 18, 2017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WANG HUI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H02N3/00
Foreign References:
CN207321140U2018-05-04
CN104578980A2015-04-29
CN102684563A2012-09-19
RU2262793C22005-10-20
CN102969211A2013-03-13
CN104617818A2015-05-13
CN101640505A2010-02-03
JP2015195703A2015-11-05
Attorney, Agent or Firm:
YANTAI SHUANGLIAN PATENT FIRM(GENERAIL PARTNER) (CN)
Download PDF:
Claims: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 1] 能量发生器, 特征在于, 包括一导电容器以及置入所述导电容器内、 与所述导电容器绝缘的至少一个拉弧放电装置; 所述拉弧放电装置通过连接部与所述导电容器固定连接; 其放电端置 入所述导电容器内部, 电源接口端外露在所述导电容器的端部。

[权利要求 2]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能量发生器, 特征在于

所述拉弧放电装置采用火花塞;

或者

所述拉弧放电装置采用的是与高压电源相连接的导体、 半导体、 永磁 体或纳米材料制成的复合体, 所述的导体、 半导体、 永磁体或纳米材 料制成的复合体的外周附加或不附加线圈;

或者

所述拉弧放电装置采用的是与高压电源相连接的转轴, 所述转轴由电 机及电机输出轴输出连接, 所述转轴上安装有与其绝缘的导电滑环, 所述导电滑环上固定有放电针, 所述放电针是导体、 半导体、 永磁体 或纳米材料制成的复合体, 所述的导体、 半导体、 永磁体或纳米材料 制成的复合体的外周附加或不附加线圈。

[权利要求 3] 如权利要求 2所述的能量发生器, 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容器采用的在拉弧放电过程中能够产生增溢电能的材料, 包 括: 金属、 非金属、 导电薄膜或纳米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 上述制成导电容器采用单层结构或多层叠加复合结构;

构成导电容器的多层叠加复合结构中, 层与层之间装有能够产生增溢 电能的粉体或导电薄膜, 所述粉体是一种或多种混合的盐类化合物、 碱类化合物、 氧化物、 纳米材料、 金属、 非金属, 或者一种或多种金 属或非金属烧结后的粉体材料。

[权利要求 4] 如权利要求 3所述的能量发生器, 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容器设置有与拉弧放电装置绝缘的永磁铁、 电磁铁、 电磁振 荡线圈、 能导入导电容器内的电磁波; 以及置入所述导电容器内的至 少一种气体或 /和粉体;

所述振荡电磁线圈设置在导电容器内, 在所述振荡电磁线圈的外端连 接有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 当拉弧放电吋, 新产生的微子在线圈内产 生一个振荡电磁场, 或者由引线将产生的微子流也即电流; 所述第一 导线或第二导线可外接一振荡电源, 使与之相连的线圈产生一个振荡 电磁场; 所述粉体是一种或多种混合的盐类化合物、 碱类化合物、 氧 化物、 纳米材料、 金属、 非金属, 或者一种或多种金属或非金属烧结 后的粉体材料。

[权利要求 5] 如权利要求 4所述的能量发生器, 特征在于

所述能量发生器外接有一直流电源, 所述直流电源的单独一个极接入 所述拉弧放电装置或导电容器的壳体上, 或者, 所述直流电源的正负 极分别接入所述拉弧放电装置和导电容器的壳体上;

当所述导电容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拉弧放电装置吋, 所述直流电 源的正负极可分别接到两个拉弧放电装置上。

[权利要求 6] 新型发电设备, 特征在于, 包括高压电源以及权利要求 1-5任一权利 要求所述的能量发生器, 所述能量发生器分别与所述高压电源的高压 端、 低压端相连接, 所述能量发生器直接输出电 、¾?

[权利要求 7] 如权利要求 6所述的新型发电设备, 特征在于

连接于高压电源上的能量发生器串联有多个, 相邻的两个能量发生器 之间由电容或线圈或二者之间的结合相连。

[权利要求 8] 新型发电设备, 特征在于, 包括高压电源以及权利要求 1-5任一权利 要求所述的能量发生器, 所述能量发生器与所述高压电源的高压端相 连; 所述高压电源的低压端直接输出电流, 所述能量发生器直接输出 电流。

[权利要求 9] 新型发电设备, 特征在于, 包括高压电源以及权利要求 1-5任一权利 要求所述的能量发生器, 所述高压电源的高压端或低压端分别与所述 能量发生器的拉弧放电装置或壳体相连。

[权利要求 10] 一种发电方法, 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过程: 步骤一, 高压电源向能量发生器输送电压和电流;

步骤二: 能量发生器中的拉弧放电装置拉弧放电, 使气体和粉体中原 子的微子被高速释放出来, 被导体或线圈捕获后引出, 形成微子的流 动, 即电流输出;

所述步骤二中, 能量发生器加入磁场、 静电场、 电磁波、 振荡电磁场 中的至少一种, 它们与电弧相互作用, 更能加大电能的释放。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发电设备及发电方法, 属于发电设备及发电方法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 现有的发电方法包括利用水力势能、 煤炭、 石油、 可燃物质的燃烧产生 的热能、 化学能、 太阳能、 风能、 地热能、 潮汐能及核能等, 都是从一种能量 转化成电能的发电设备及发电方法。

技术问题

[0003]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发电的新设备及新方法, 所述新设备和新方法摆脱了传统 发电理论和方法, 不通过能量转换方式形成电能, 而是通过高压电源所产生的 高压电能去激发在原子核形成吋凝聚的微子, 微子摆脱原子核中心的吸引被高 速释放出来, 用线圈或导体或二者混合接收这些微子并导出 , 就形成了增大的 电能。 这种发电方法无辐射、 无污染、 无泄漏、 零排放。

问题的解决方案

技术解决方案

[0004]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 能量发生器, 特殊之处在于, 包括一导电容器 1以及置入所述导电容器 1内、 与 所述导电容器 1绝缘的至少一个拉弧放电装置 2;

[0006] 所述拉弧放电装置 2通过连接部 2-1与所述导电容器 1固定连接; 其放电端置入 所述导电容器 1内部, 电源接口端外露在所述导电容器 1的端部;

[0007] 所述拉弧放电装置 2采用火花塞。

[0008] 所述拉弧放电装置 2采用的是与高压电源 3相连接的导体、 半导体、 永磁体或纳 米材料制成的复合体 2-2, 所述的导体、 半导体、 永磁体或纳米材料制成的复合 体的外周还可以缠绕线圈。

[0009] 所述拉弧放电装置 2采用的是与高压电源 3相连接的转轴 2-3, 所述转轴 2-3由电 机 2-6及电机输出轴 2-7输出连接, 所述转轴 2-3上安装有与其绝缘的导电滑环 2-4 , 所述导电滑环 2-4上固定有放电针 2-5, 所述放电针 2-5是导体、 半导体、 永磁 体或纳米材料制成的复合体, 所述的导体、 半导体、 永磁体或纳米材料制成的 复合体的外周还可以缠绕线圈。

[0010] 所述导电容器 1采用的在拉弧放电过程中能够产生增溢电能 材料, 包括: 金 属、 非金属、 导电薄膜或纳米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

[0011] 上述制成导电容器 1可以采用单层结构或多层叠加复合结构。

[0012] 构成导电容器的多层叠加复合结构中, 层与层之间装有能够产生增溢电能的粉 体或导电薄膜, 所述粉体是一种或多种混合的盐类化合物、 碱类化合物、 氧化 物、 纳米材料、 金属、 非金属, 或者一种或多种金属或非金属烧结后的粉体材 料。

[0013] 所述导电容器 1还设置有与拉弧放电装置 2绝缘的永磁铁、 电磁铁、 电磁振荡线 圈、 能导入导电容器内的电磁波; 以及置入所述导电容器内的至少一种气体或 / 和粉体;

[0014] 所述振荡电磁线圈设置在导电容器内, 在所述振荡电磁线圈的外端连接有第一 导线和第二导线, 当拉弧放电吋, 新产生的微子在线圈内产生一个振荡电磁场 , 同吋由引线将产生的微子流也即电流; 所述第一导线或第二导线可外接一振 荡电源, 使与之相连的线圈产生一个振荡电磁场。

[0015] 所述粉体是一种或多种混合的盐类化合物、 碱类化合物、 氧化物、 纳米材料、 金属、 非金属, 或者一种或多种金属或非金属烧结后的粉体材 料。

[0016] 为了在能量发生器周围产生静电场, 所述能量发生器外接有一直流电源, 所述 直流电源的单独一个极接入所述拉弧放电装置 或导电容器的壳体上, 或者, 所 述直流电源的正负极分别接入所述拉弧放电装 置和导电容器的壳体上;

[0017] 当所述导电容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拉弧放 电装置吋, 所述直流电源的正负 极可分别接到两个拉弧放电装置上。

[0018] 新型发电设备, 特殊之处在于, 包括高压电源, 以及分别与所述高压电源的高 压端、 低压端相连接的能量发生器, 所述能量发生器直接输出电流;

[0019] 为了达到更好的发电效果, 连接于高压电源上的能量发生器可串联有多个 , 相 邻的两个能量发生器之间可由电容或线圈或二 者之间的结合相连;

[0020] 新型发电设备, 特殊之处在于, 包括高压电源, 以及与所述高压电源的高压端 相连的能量发生器; 所述高压电源的低压端直接输出电流, 所述能量发生器直 接输出电流;

[0021] 新型发电设备, 特殊之处在于, 包括高压电源, 以及能量发生器, 所述高压电 源的高压端或低压端分别与所述能量发生器的 拉弧放电装置或壳体相连。

[0022] 一种发电方法, 特殊之处在于, 包括以下过程:

[0023] 步骤一, 高压电源向能量发生器输送电压和电流;

[0024] 步骤二: 能量发生器中的拉弧放电装置拉弧放电, 使气体和粉体中原子的微子 被高速释放出来, 被导体或线圈捕获后引出, 形成微子的流动, 即电流输出。

[0025] 如在所述能量发生器中加入磁场、 静电场、 电磁波、 振荡电磁场中一种或多种 , 它们与电弧相互作用, 更能加大电能的释放。

发明的有益效果

有益效果

[0026] 本发明的能量发生器、 发电设备及发电方法, 属于一种新的能量产生方法, 以 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现进一步补充理论支 持:

[0027] 本发明的原理是: 宇宙中充满了极其微小但又大小不一的"微子" 这叫不可见 物质, 它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础, 宇宙中的黑洞主要是 "微子 "构成的。 "微子 "又 是由可见物质原子衰变而来, "微子 "与原子在宇宙空间中不断进行着相互转化, 转化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释放与吸收。 "微子"单体在宇宙空间是静态舒张不规则 带"刺儿"的小球, 本身具有质量和体积, 只是它太小, 现有的科学技术还无法感 知到它的存在和它的属性。 "微子 "身上的"刺儿"就好比人类的小手, 它能与其他 "微子 "身上的"刺儿"进行手拉手, 能有"力"的作用, 诸多"微子"手拉手就形成一 张立体的网, 这张有 "力"的网就是万有引力场, 外来"微子"在网中运动, 就会引 起"网"的震动, 产生万有引力波, 当可见物质原子外层舒张的 "小手 "与"网"上的 "小手"有力的握在一起吋, 就产生了万有引力。

[0028] "微子 "运动吋就会首先收缩"小手"变成一个圆滑的小 球, 运动速度低于每秒 30 万公里, 如沿导体运动, 就会形成电流。 如运动速度以每秒 30万公里, 小球还 能围绕一个中心轴线作螺旋复合运动, 这就形成了光, 沿一轴线作螺旋高速旋 转就是量子力学常说的"波"的现象。 以每秒 30万公里运动的小球, 就是"粒"的现 象, 整体去看光, 就有"波粒"二象性。

[0029] "微子 "在受到外力的作用吋, 其体积会收缩成一个更加微小的圆球, 并释放出 大量的能量, 收缩的程度越大, 释放的能量越大。 当"微子"体积膨胀吋又吸收大 量能量, 膨胀的越大, 吸收的能量越大, 能量的吸收与释放可看成是方向相反 的两个矢量, 即能量是矢量具有方向性, "微子 "释放与吸收是平衡的, 也就是说 , 能量是守恒的, 广义上讲, 宇宙空间诸多 "微子 "吸收与释放也是守恒的, 能量 是不生不灭的, 只是进行着方向性的转化, 在释放和吸收两个转化过程中都可 被人类利用和使用。

[0030] 在宇宙空间的原子衰变或分裂出来的"微子"达 一定浓度 (即黑洞达到一定浓 度) 吋, "微子 "之间的碰撞增大, 有的体积被压缩释放出能量, 能量又更加剧了 它们之间的碰撞和体积压缩, 有几个还被压缩成一团, 这释放出更大的能量, 能量的不断增多, 温度升高, 整个黑洞幵始旋转, 几个被压缩成一团的小球, 跟随旋转的过程中就像滚雪球一样, 把更多的"微子"压缩到一块形成极点, 这个 极点是致密的大小不一的颗粒, 这就是原子的不同元素, 由不可见物质形成了 可见物质。

[0031] 伴随着黑洞的旋转, 整个黑洞的体积逐步缩小, 原子不断形成, 原子之间又进 行着挤压碰撞, 有的原子分裂变小, 有的重新聚合变大, 这又发生了核裂变和 核聚变反应, 我们的太阳就处于这一阶段。

[0032] 当温度逐渐降低, 原子最外层的 "微子 "不断脱离自身原子抛洒到空间, 这叫做 原子衰变。 当星球中大量原子衰变就是塌陷, 塌陷到一定程度就形成黑洞, 黑 洞又如上所述, 形成星球, 这就是宇宙的新陈代谢规律, 此过程物质和能量都 是不生不灭是守恒的。

[0033] 当原子处于一定温度中, 原子最外层的 "微子 "的"刺儿"即"小手"是伸张的, 它 能有力的握紧其他原子的"小手", 几种原子握紧在一起, 就形成了不同的化合物 , 不同原子之间的组合过程就是化学反应。

[0034] 本质上讲, 能量是一种"势", "微子 "没有变化处于静态没任何反应, 当"微子" 的体积收缩或膨胀或处于运动状态吋, 能量的方向失去平衡, 就会掀起惊涛骇 浪。 这就好似储存在三峡大坝里非常平静的水, 向下流动吋就有了巨大的能量

[0035] 本发明就是利用高压电流拉弧放电与磁场、 静电场、 电磁波的相互作用过程中 , 使能量发生器内的气体原子、 粉体原子、 金属或非金属原子外层"微子"能有效 大量迅速的挣脱自身原子的束缚, 或称"小手的牵手"。 以低于每秒 30万公里的速 度不作螺旋运动, 经导体或线圈导出的 "微子 "流, 也即电流。 "微子 "流动的速度 越接近光速电压就越高。

[0036] 本质上讲, 本发明所取得的电能是凝聚在原子里的"微子" 被高压电"和平"的 激发出来, 此吋, 体积仍是收缩的圆滑的小球态, 如沿导体运动, 遇到用电器 或阻抗吋, 速度降低能量放出, 在体积膨胀的同吋大量能量也释放出并被利用

[0037] 本发明所使用的物质因"微子"不断被激发出来 成原子衰变, 所发电量越多, 衰变越快, 当衰变到一定程度吋, 原材料就要更换。

[0038] 本发明的能量发生器、 发电设备及发电方法, 与传统的发电设备及发电方法相 比, 具有以下优势:

[0039] 1、 本发明的发电方式并非是一种能量转化过程, 不需要消耗传统能源。

[0040] 2、 本发明的发电方式能够直接从组成原子的 "微子 "中和平取出并形成电能。

[0041] 3、 本发明的发电过程, 无污染, 无辐射, 无泄漏。

对附图的简要说明

附图说明

[0042] 图 1 : 实施例 1的能:匱发生器结构示意图;

[0043] 图 2: 实施例 2的能:匱发生器中拉弧放电装置结构示意图;

[0044] 图 3: 实施例 3的能:匱发生器中拉弧放电装置结构示意图;

[0045] 图 4: 实施例 4的能:匱发生器结构示意图;

[0046] 图 5: 实施例 5的能:匱发生器结构示意图;

[0047] 图 6: 实施例 6的能:匱发生器结构示意图;

[0048] 图 7. 实施例 7的一种新型发电设备结构示意图; [0049] 图 8: 实施例 8的一种新型发电设备结构示意图;

[0050] 图 9: 实施例 9的一种新型发电设备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0051] 以下给出本发明的几个具体实施例, 来对本发明的构成及原理作进一步的详细 说明。

[0052] 实施例 1

[0053] 能量发生器, 包括一导电容器 1以及置入所述导电容器 1内、 与所述导电容器 1 绝缘的至少一个拉弧放电装置 2; 所述拉弧放电装置 2通过连接部 2-1与所述导电 容器 1固定连接; 其放电端置入所述导电容器 1内部, 电源接口端外露在所述导 电容器 1的端部; 所述拉弧放电装置 2采用火花塞。 所述导电容器 1采用的在拉弧 放电过程中能够产生增溢电能的材料, 包括: 金属、 非金属、 导电薄膜或纳米 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 上述制成导电容器 1可以采用单层结构或多层叠加 复合结构。 构成导电容器的多层叠加复合结构中, 层与层之间装有能够产生增 溢电能的粉体或导电薄膜, 所述粉体是一种或多种混合的盐类化合物、 碱类化 合物、 氧化物、 纳米材料、 金属、 非金属, 或者一种或多种金属或非金属烧结 后的粉体材料。

[0054] 实施例 2

[0055] 能量发生器, 包括一导电容器 1以及置入所述导电容器 1内、 与所述导电容器 1 绝缘的至少一个拉弧放电装置 2; 所述拉弧放电装置 2通过连接部 2-1与所述导电 容器 1固定连接; 其放电端置入所述导电容器 1内部, 电源接口端外露在所述导 电容器 1的端部; 所述拉弧放电装置 2采用的是与高压电源 3相连接的导体、 半导 体、 永磁体或纳米材料制成的复合体 2-2, 所述的导体、 半导体、 永磁体或纳米 材料制成的复合体的外周还可以缠绕线圈。 所述导电容器 1采用的在拉弧放电过 程中能够产生增溢电能的材料, 包括: 金属、 非金属、 导电薄膜或纳米材料中 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 上述制成导电容器 1可以采用单层结构或多层叠加复合结 构。 构成导电容器的多层叠加复合结构中, 层与层之间装有能够产生增溢电能 的粉体或导电薄膜, 所述粉体是一种或多种混合的盐类化合物、 碱类化合物、 氧化物、 纳米材料、 金属、 非金属, 或者一种或多种金属或非金属烧结后的粉 体材料。

[0056] 实施例 3

[0057] 能量发生器, 包括一导电容器 1以及置入所述导电容器 1内、 与所述导电容器 1 绝缘的至少一个拉弧放电装置 2; 所述拉弧放电装置 2通过连接部 2-1与所述导电 容器 1固定连接; 其放电端置入所述导电容器 1内部, 电源接口端外露在所述导 电容器 1的端部; 所述拉弧放电装置 2采用的是与高压电源 3相连接的转轴 2-3, 所 述转轴 2-3由电机 2-6及电机输出轴 2-7输出连接, 所述转轴 2-3上安装有与其绝缘 的导电滑环 2-4, 所述导电滑环 2-4上固定有放电针 2-5, 所述放电针 2-5是导体、 半导体、 永磁体或纳米材料制成的复合体, 所述的导体、 半导体、 永磁体或纳 米材料制成的复合体的外周还可以缠绕线圈。 所述导电容器 1采用的在拉弧放电 过程中能够产生增溢电能的材料, 包括: 金属、 非金属、 导电薄膜或纳米材料 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 上述制成导电容器 1可以采用单层结构或多层叠加复合 结构。 构成导电容器的多层叠加复合结构中, 层与层之间装有能够产生增溢电 能的粉体或导电薄膜, 所述粉体是一种或多种混合的盐类化合物、 碱类化合物 、 氧化物、 纳米材料、 金属、 非金属, 或者一种或多种金属或非金属烧结后的 粉体材料。

[0058] 实施例 4

[0059]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 1的不同之处在于:

[0060] 所述导电容器 1内还设置有与拉弧放电装置 2绝缘的永磁铁或电磁铁 4; 以及置 入所述导电容器内的至少一种气体或 /和粉体; 所述气体为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 体, 或者水蒸气, 或者硫化氢和氧气的混合气体, 或者二氧化硫和水蒸气, 或 者氢气和¾气的混合气体, 或者 ¾化氢气体, 或者氢气和氮气的混合气体, 或 者氨气, 或者 N x O y 气体和氧气的混合气体, 或者 N x O y 气体和氮气的混合气体 , 或者 N x O y 气体和氢气气的混合气体, 或者 N x O y 气体, 或者惰性气体, 或者 空气, 或者空气和水蒸气的混合, 或者上述几种混合气体的混合。 所述粉体是 一种或多种混合的盐类化合物、 碱类化合物、 氧化物、 纳米材料、 金属、 非金 属, 或者一种或多种金属或非金属烧结后的粉体材 料。 [0061] 实施例 5

[006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 4的不同之处在于

[0063] 所述导电容器 1内还设置有与拉弧放电装置 2绝缘的永磁铁或电磁铁 4, 以及能 导入导电容器内的电磁振荡线圈 5 ; 所述振荡电磁线圈设置在导电容器内, 在所 述振荡电磁线圈的外端连接有第一导线和第二 导线, 当拉弧放电吋, 新产生的 微子在线圈内产生一个振荡电磁场, 同吋由引线将产生的微子流也即电流; 所 述第一导线或第二导线可外接一振荡电源, 使与之相连的线圈产生一个振荡电 磁场。 所述导电容器内置有至少一种气体或 /和粉体; 所述粉体是一种或多种混 合的盐类化合物、 碱类化合物、 氧化物、 纳米材料、 金属、 非金属, 或者一种 或多种金属或非金属烧结后的粉体材料。

[0064] 实施例 6

[006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 1的不同之处在于

[0066] 为了在能量发生器周围产生静电场, 所述能量发生器外接有一直流电源 6, 所 述直流电源 6的正负极分别接入所述拉弧放电装置 2和导电容器 1的壳体上。

[0067] 实施例 7

[0068] 新型发电设备, 包括高压电源 7, 所述高压电源 7的高压端 7-1、 低压端 7-2分别 连接有一个能量发生器, 所述能量发生器直接输出电流, 两个能量发生器之间 可接用电器。

[0069] 实施例 8

[0070] 新型发电设备, 包括高压电源 7, 以及与所述高压电源 7的高压端 7-1相连的能 量发生器; 所述高压电源 7的低压端 7-2直接输出电流, 所述能量发生器直接输出 电流。

[0071] 实施例 9

[0072] 新型发电设备, 包括高压电源 7, 以及能量发生器, 所述能量发生器内置有两 个拉弧放电装置 2, 所述高压电源 7的高压端 7-1与其中一个拉弧放电装置 2相连, 所述高压电源 7的低压端 7-2与所述能量发生器的壳体相连; 在所述能量发生器的 壳体上外接有直流电源 6, 所述直流电源 6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拉弧放电装置 2相连 接。 [0073] 实施例 10

[0074] 一种发电方法, 包括以下过程:

[0075] 步骤一, 高压电源向能量发生器输送电压和电流;

[0076] 步骤二: 能量发生器中的拉弧放电装置拉弧放电, 能量发生器中的磁场、 静电 场、 电磁波、 振荡电磁场相互作用, 使气体和粉体中原子的微子被高速释放出 来, 被导体或线圈捕获后引出, 形成微子的流动, 即电流输出。

[0077] 所述高压电源的高压端输出自身产生的电流到 拉弧放电装置, 拉弧放电的同吋 在放电端产生了反向电流, 此电流通过此端又反向流入到低压端, 并能从低压 端输出到拉弧放电装置又拉弧放电, 拉弧放电的同吋在放电端又产生了反向电 流。 同样的, 此电流通过此端又反向流入到高压端拉弧放电 , 如此反复循环。

[0078] 本发明的能量发生器应工作在最佳温度环境中 , 应把能量发生器置入到一个可 调温度、 绝缘、 防辐射安全容器中, 在容器中设置温度表和压力表, 能及吋调 整能量发生器所处的工作温度和压力, 能量发生器中外接有气体粉体自动补充 器, 以及吋将内部消耗掉的气体及粉体进行补充, 也可让气体及粉体在内部循 环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