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FLINT LIGHTER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3/104134
Kind Code:
A1
Abstract:
A flint lighter, comprising a gas release mechanism, a spark producing mechanism and an operating mechanism; the spark producing mechanism comprises an energy storage element (7) storing energy by deformation, a flint (4) built in the lighter, a grinding wheel (5) contacting the flint, a wheel rotating member (10) rotating forward synchronously with the grinding wheel (5) when the energy storage element (7) releases energy, and an energy storage element force application position (8) rotating synchronously with the wheel rotating member (10) and contacting or connected to the energy storage element (7); the operating mechanism comprises a toggle member (15) capable of toggling the wheel rotating member (10) to rotate in reverse; when the toggle member (15) rotates forward and toggles the wheel rotating member (10) to rotate reversely, the energy storage element force application position (8) rotates synchronously and reversely and deforms the energy storage element (7) to store energy; when the toggle member (15) continues to rotate forward and separates from the wheel rotating member (10), the energy storage element (7) releases energy and drives the energy storage element force application position (8) to rotate forward, the wheel rotating member (10) rotates forward synchronously and resets, and the grinding wheel (5) rotates forward synchronously with friction against the flint (4) to produce a spark; and the gas release mechanism is activated by the operating mechanism to release gas before the extinction of the spark.

Inventors:
CHEN LONG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2/071083
Publication Date:
July 18, 2013
Filing Date:
February 13, 2012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CHEN LONG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F23Q2/16
Foreign References:
CN200949833Y2007-09-19
CN2325668Y1999-06-23
CN2190237Y1995-02-22
CN2624071Y2004-07-07
US5417571A1995-05-23
JP2006349280A2006-12-28
Attorney, Agent or Firm:
Guangzhou Scihead Patent Agent Co., LTD. (CN)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CN)
Download PDF:
Claims:
权利要求

1、 一种火石打火机, 其包括燃气释放机构、 火花发生机构、 操控机构; 其中, 所述 火花发生机构包括通过变形储能的储能元件、 内置于所述打火机的火石、 与所述火石接触 的砂轮、 在所述储能元件释放能量时与所述砂轮同步正向转动的轮转构件、 与所述轮转构 件同步转动并与所述储能元件接触或连接的储能元件施力位;所述操控机构包括可拨动所 述轮转构件使其反向转动的拨动构件;所述拨动构件正向运动并拨动所述轮转构件使其反 向转动时, 所述储能元件施力位同步反向转动并作用于所述储能元件使其变形并储能; 所 述拨动构件继续正向运动并与所述轮转构件分离时,所述储能元件释放能量并驱动所述储 能元件施力位正向转动, 所述轮转构件则同步正向转动并复位, 所述 、轮则同步正向转动 并与所述火石摩擦产生火花;所述燃气释放机构在所述火花熄灭前由所述操控机构开启并 释放燃气。

2、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火石打火机, 其中, 还包括用于使所述拨动构件复位的复位 机构。

3、 如权利要求 2所述的火石打火机, 其中, 所述复位机构为错位复位机构, 其包括 用于所述拨动构件发生错位运动从而避开所述轮转构件阻挡的错位空间,以及与所述拨动 构件接触或连接、用于使所述拨动构件自动发生所述错位运动并使所述拨动构件自动复位 的弹性元件。

4、 如权利要求 3所述的火石打火机, 其中, 所述操控机构为杠杆式操控机构, 其包 括所述拨动构件、 所述拨动构件绕其转动的杠杆轴、 所述杠杆轴的轴孔; 所述杠杆轴可在 所述轴孔和所述错位空间共同组成的孔内活动。

5、 如权利要求 3所述的火石打火机, 其中, 所述操控机构为滑块式操控机构, 其包 括所述拨动构件、 滑块、 滑槽, 位于所述拨动构件上的所述滑块可在固定于所述打火机内 的所述滑槽内滑动,或者固定于所述打火机内的所述滑块可在位于所述拨动构件上的所述 滑槽内滑动; 所述滑槽旁设有与所述滑槽连成一体的突出部, 所述滑块可在所述滑槽和所 述突出部共同组成的空间内活动, 所述错位空间为所述突出部。

6、 如权利要求 4或 5所述的火石打火机, 其中, 所述轮转构件与所述拨动构件的接 触面上设有用于阻碍所述拨动构件自动复位的障碍部。 7、 如权利要求 2所述的火石打火机, 其中, 所述复位机构为旋转复位机构; 所述拨 动构件与所述轮转构件接触的端部为可绕其自身的转动轴在限定的范围内转动的活动部, 或者所述轮转构件与所述拨动构件接触的端部为可绕其自身的转动轴在限定的范围内转 动的活动部; 所述旋转复位机构包括所述转动轴, 以及与所述拨动构件接触或连接、 用于 使所述拨动构件自动复位的弹性元件。

8、 如权利要求 7所述的火石打火机, 其中, 所述旋转复位机构还包括与所述活动部 接触或连接、 用于使所述活动部在转动后自动回复待发位置的复位元件。

9、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火石打火机, 其中, 所述火花发生机构中设有与所述砂轮同 步转动并且手可触及的防卡柱; 相应地, 所述打火机上设有容纳所述防卡柱的防卡孔。

10、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火石打火机, 其中, 所述砂轮不会接触到所述火石的部分 设有形状不对称的缺口。

Description:
一种火石打火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砂轮与火石摩擦产生火花 的打火机。 背景技术

目前, 主要的打火机有两种: 一种是电子打火机, 另一种是火石打火机。 由于电子打 火机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弄脏手, 所以尽管火石打火机的质量与电子打火机相同 , 价格也比 电子打火机低,但很多消费者却更愿意购买电 子打火机。在越来越强调健康、卫生的时代, 火石打火机必须改变传统的点火方式。

中国专利申请 200910115330. 4公开了一种火石灯火机, 其包括齿轮块、 复位装置和 分离装置等。 该专利申请可以让火石打火机的点火方式更清 洁, 但是打火过程中的手感还 是无法与电子打火机相媲美, 需要非常快速对按钮施加按压力才能点燃火机 , 而且生产起 来也比较复杂。

中国专利 97226690. 9公开了一种气体燃料点火器, 其模仿电子打火机的点火过程和 原理, 利用按压按钮过程中积蓄的能量突然正向转动 打火轮来点火, 而完成点火后则需要 再考虑如何既回避钢轮与火石之间的摩擦力, 又让所有部件回复原位。

中国专利 95243330. 3公开了一种垂直按压式钢轮发火点火装置, 其包括座架、钢轮、 火石, 在座架上有包括按钮、 压力弹簧、 回力弹簧、 旋转拉杆、 增压扣的按压装置, 钢轮 上有钢轮罩。 但该专利的技术方案中, 弹簧的力量分配不合理, 令钢轮回复原位的过程中 必须克服钢轮与火石之间的摩擦力, 这会导致钢轮经常被火石卡住。

因此, 提供一种点火手感好、 结构简单、 成本低廉、 清洁卫生、 适合火石打火机自身 特点, 并且真正能够投入到实际生产的火石打火机成 为了业界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 本发明的目的是用一种更清洁的方式点燃火石 打火机, 不仅 如此, 本发明涉及的火石打火机连点火的手感都和电 子打火机几乎一模一样。 而且本发明 的结构非常简单, 成本低, 易于大批量生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火石打火机, 其包括燃气释放机构、 火花发生 机构、 操控机构; 其中, 火花发生机构包括通过变形储能的储能元件、 内置于打火机的火 石、 与火石接触的砂轮、 在储能元件释放能量时与砂轮同步正向转动的 轮转构件、 与轮转 构件同步转动并与储能元件接触或连接的储能 元件施力位;操控机构包括可拨动轮转构件 使其反向转动的拨动构件; 拨动构件正向运动并拨动轮转构件使其反向转 动时, 储能元件 施力位同步反向转动并作用于储能元件使其变 形并储能;拨动构件继续正向运动并与轮转 构件分离时, 储能元件释放能量并驱动储能元件施力位正向 转动, 轮转构件则同步正向转 动并复位, 砂轮则同步正向转动并与火石摩擦产生火花; 燃气释放机构在火花熄灭前由操 控机构开启并释放燃气。 本发明中, 待发位置是指活动部所处的一种位置, 如果活动部处于待发位置, 则拨动 构件在运动过程中会受到轮转构件的阻挡; 如果活动部不处于待发位置, 则拨动构件在运 动过程中不会受到轮转构件的阻挡。

本发明中, 轮转构件、 储能元件施力位和砂轮的转动可分为正向转动 和反向转动, 其 中能引起砂轮摩擦火石产生火花且火花向燃气 喷嘴所在方位溅射的转动, 称为正向转动; 反之则为反向转动。

本发明中, 操控机构包括拨动构件、 拨动构件绕其转动的杠杆轴、 杠杆轴的轴孔, 则 称此操控机构为杠杆式操控机构。

本发明中, 操控机构包括拨动构件、 滑块、 滑槽, 位于拨动构件上的滑块可在固定于 打火机内的滑槽内滑动, 或者固定于打火机内的滑块可在位于拨动构件 上的滑槽内滑动, 则称此操控机构为滑块式操控机构。

本发明中,操控机构中影响拨动构件上各点运 动轨迹的构件从正常的活动空间进入错 位空间时, 拨动构件所做的运动称为错位运动。 例如, 操控机构为杠杆式操控机构, 则拨 动构件的杠杆轴是操控机构中影响拨动构件上 各点运动轨迹的构件,杠杆轴的正常活动空 间应该是杠杆轴孔, 而当杠杆轴从杠杆轴孔进入错位空间时拨动构 件所做的运动即为错位 运动; 又例如, 操控机构为滑块式操控机构, 则滑块是操控机构中影响拨动构件上各点运 动轨迹的构件, 滑块的正常活动空间应该是滑槽, 而当滑块由滑槽进入错位空间时拨动构 件所做的运动即为错位运动。

本发明中, 储能元件可为各种通过变形储存能量的元件, 例如各种弹簧, 具体可为扭 矩弹簧、 压缩弹簧或者拉伸弹簧。

本发明中, 通过拨动构件的正向运动可使储能元件储能, 并且在拨动构件正向运动的 过程中操控机构可开启燃气释放机构以释放燃 气; 该正向运动为单向运动。

本发明中, 燃气释放机构包括燃气喷嘴和用于撬动该燃气 喷嘴的燃气释放杆, 燃气释 放杆通过撬动燃气喷嘴来控制燃气的释放, 当没有任何外力作用于燃气释放杆时燃气喷嘴 处于关闭状态。 燃气释放杆转轴可位于燃气释放杆的施力端和 燃气喷嘴之间, 在向下按压 燃气释放杆的施力端时, 燃气释放杆的另一端向上撬动燃气喷嘴; 也可以是燃气喷嘴位于 燃气释放杆转轴和燃气释放杆的施力端之间, 在向上推动燃气释放杆的施力端时, 燃气释 放杆的另一端向上撬动燃气喷嘴。 燃气喷嘴的结构属于现有技术领域, 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中, 操作者通过操作操控机构使拨动构件拨动轮转 构件, 拨动构件拨动轮转构 件使其反向转动时储能元件储能, 当储能元件积蓄的能量非常充足时, 拨动构件与轮转构 件分离, 储能元件释放能量导致砂轮快速正向转动, 砂轮在正向转动的过程中摩擦火石产 生火花。 操作者操作操控机构, 不需直接接触砂轮, 其不仅手感好, 操作起来和电子打火 机几乎一模一样, 而且清洁卫生。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 还包括用于使拨动构件复位的复位机构。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 复位机构为错位复位机构, 其包括用于拨动构件发生错 位运动从而避开轮转构件阻挡的错位空间, 以及与拨动构件接触或连接、 用于使拨动构件 自动发生错位运动并使拨动构件自动复位的弹 性元件。 操控机构为杠杆式操控机构, 其包 括拨动构件、 拨动构件绕其转动的杠杆轴、 杠杆轴的轴孔; 杠杆轴可在轴孔和错位空间共 同组成的孔内活动。 本发明中, 弹性元件可为各种通过变形储存能量的元件, 例如各种弹 簧, 具体可为扭矩弹簧、 压缩弹簧或者拉伸弹簧。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 复位机构为错位复位机构, 操控机构为滑块式操控机 构, 其包括拨动构件、 滑块、 滑槽, 位于拨动构件上的滑块可在固定于打火机内的 滑槽内 滑动, 或者固定于打火机内的滑块可在位于拨动构件 上的滑槽内滑动; 滑槽旁设有与滑槽 连成一体的突出部 (即错位空间), 滑块可在滑槽和突出部共同组成的空间内活动 , 错位 空间为突出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轮转构件与拨 动构件的接触面上设有用于阻碍拨动构 件自动复位的障碍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 复位机构为旋转复位机构, 拨动构件与轮转构件接触 的端部为可绕其自身的转动轴在限定的范围内 转动的活动部,或者轮转构件与拨动构件接 触的端部为可绕其自身的转动轴在限定的范围 内转动的活动部; 旋转复位机构包括转动 轴, 以及与拨动构件接触或连接、 用于使拨动构件自动复位的弹性元件。 旋转复位机构通 过让活动部发生转动, 令拨动构件避开轮转构件的阻挡并复位。 该旋转复位机构还可包括 与活动部接触或连接、 用于使活动部在转动后自动回复待发位置的复 位元件。 本发明中, 复位元件可为各种通过变形储存能量的元件, 例如各种弹簧, 具体可为扭矩弹簧、 压缩弹 簧或者拉伸弹簧。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 在该实施方式中, 可设置为必须向操控机构的按压位 施加大于 4. 1公斤的力时才能点燃火机, 如此设置是为了避免儿童能轻易点火。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火花发生机构 中设有与砂轮同步转动并且手可触及的 防卡柱; 相应的, 打火机上设有容纳防卡柱在其内与砂轮同步转 动的防卡孔。 当砂轮被火 石卡住时, 用手拨动防卡柱, 可让轮转构件复位。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砂轮不会接触 到所述火石的部分设有形状不对称的缺 a。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1、 本发明中, 操作者通过操作操控机构使轮转构件反向转动 , 同时储能元件储能, 当储能元件积蓄的能量非常充足时, 拨动构件与轮转构件分离, 储能元件释放能量导致砂 轮快速正向转动, 砂轮在正向转动过程中摩擦火石产生火花, 操作者操作操控机构, 不需 直接接触砂轮, 其不仅手感好, 和操作电子打火机几乎一模一样, 而且清洁卫生;

2、 本发明充分考虑了火石打火机自身的特点, 没有简单模仿电子打火机的点火过程 和原理, 而是先令轮转构件反向转动并令储能元件储能 , 当储能元件积蓄的能量非常充足 时, 令储能元件释放能量导致轮转构件和砂轮同步 正向转动, 砂轮正向转动的同时摩擦火 石产生火花, 点火过程完成后就不需再考虑砂轮的复位问题 , 更不需要再考虑在完成点火 过程后所有部件回复原位的过程中如何回避砂 轮与火石之间的摩擦力的问题, 因此大大降 低了砂轮被火石卡住的几率;

3、 本发明使用砂轮和火石产生火花, 其成本低于电子打火机所必须的压电陶瓷, 因 而本发明的打火机成本更加低廉;

4、 本发明的打火机结构简单, 易于大批量生产。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 1是本发明实施例 1的部分内部结构示意图,其显示了在不对打 机进行任何操作 时, 打火机内各部件所处的状态;

图 2是实施例 1的部分内部结构示意图,其显示了操作者施 外力,使拨动构件转动, 拨动构件与轮转构件接触;

图 3是实施例 1的部分内部结构示意图, 其显示了操作者继续施加外力, 轮转构件反 向转动, 压缩储能元件, 并且拨动构件开始接触控制燃气释放机构的燃 气释放杆;

图 4是实施例 1的部分内部结构示意图, 其显示了拨动构件与轮转构件即将分离, 储 能元件积蓄的能量已非常充足, 且燃气释放机构已经开始释放出燃气;

图 5是实施例 1的部分内部结构示意图, 其显示了拨动构件与轮转构件分离后, 储能 元件驱动轮转构件及砂轮正向转动, 转动的砂轮与火石快速摩擦产生火花, 火花点燃燃气 产生火焰;

图 6是实施例 1的部分内部结构示意图,其显示了拨动构件 弹性元件的弹力作用下 复位的过程中受到轮转构件的阻挡;

图 7是实施例 1的部分内部结构示意图,其显示了拨动构件 弹性元件的弹力作用下 发生错位运动, 进而使拨动构件避开轮转构件的阻挡;

图 8是本发明实施例 1的部分内部结构示意图,其显示了在不对打 机进行任何操作 时, 打火机内各部件所处的状态;

图 9是实施例 2的部分内部结构示意图,其显示了操作者施 外力,使拨动构件上行, 拨动构件与轮转构件接触;

图 10是实施例 1的部分内部结构示意图, 其显示了拨动构件与轮转构件即将分离, 储能元件积蓄的能量已非常充足, 且燃气释放机构已经开始释放燃气;

图 11是实施例 2的部分内部结构示意图, 其显示了拨动构件与轮转构件分离后, 储 能元件驱动轮转构件及砂轮正向转动, 转动的砂轮与火石快速摩擦产生火花, 火花点燃燃 气产生火焰;

图 12是实施例 1的部分内部结构示意图, 其显示了拨动构件在弹性元件的弹力作用 下复位的过程中受到轮转构件的阻挡,并且拨 动构件在弹性元件的弹力作用下开始发生错 位运动;

图 13是实施例 2的部分内部结构示意图, 其显示了拨动构件在弹性元件的弹力作用 下发生错位运动, 进而使拨动构件避开轮转构件的阻挡; 图 14是本发明实施例 3的部分内部结构示意图, 其显示了在不对打火机进行任何操 作时, 打火机内各部件所处的状态;

图 15是实施例 3的部分内部结构示意图, 其显示了拨动构件与轮转构件分离后, 储 能元件驱动轮转构件及砂轮正向转动, 转动的砂轮与火石快速摩擦产生火花, 火花点燃燃 气产生火焰;

图 16是实施例 3的部分内部结构示意图, 其显示了在拨动构件复位的过程中, 拨动 构件的活动部转动一定的角度, 进而使拨动构件避开轮转构件的阻挡;

图 17是本发明实施例 4的部分内部结构示意图, 其显示了在不对打火机进行任何操 作时, 打火机内各部件所处的状态;

图 18是实施例 4的部分内部结构示意图, 其显示了拨动构件与轮转构件分离后, 储 能元件驱动轮转构件及砂轮正向转动, 转动的砂轮与火石快速摩擦产生火花, 火花点燃燃 气产生火焰;

图 19是实施例 4的部分内部结构示意图, 其显示了在拨动构件复位的过程中, 拨动 构件的活动部转动一定的角度, 进而使拨动构件避开轮转构件的阻挡;

图 20是本发明实施例 5的部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 21是本发明实施例 6的部分内部结构示意图, 其显示了轮转构件一侧的结构; 图 22是实施例 6的部分内部结构示意图, 其显示了储能元件施力位一侧的结构; 图 23是本发明实施例 7的部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 24是本发明实施例 8的部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 25是本发明实施例 9的部分内部结构示意图, 其显示了在不对打火机进行任何操 作时, 打火机内各部件所处的状态, 其中, 虚线 xlx2、 x3x4、 yly2、 y3y4围成一个长方 形框;

图 26是图 25中的长方形框所切割的打火机实体沿 x2xl方向投影到纸平面上所得的 结构示意图;

图 27是与图 26同一实施例且相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其显 了在拨动构件复位的过 程中, 轮转构件的活动部转动一定的角度, 进而使拨动构件避开轮转构件的阻挡;

图 28是本发明实施例 10的部分内部结构示意图,其显示了在不对打 机进行任何操 作时, 打火机内各部件所处的状态, 并且拨动构件与轮转构件分离;

图 29是实施例 10的部分内部结构示意图,其显示了拨动构件 弹性元件的弹力作用 下复位的过程中, 被轮转构件上的障碍部阻挡而无法自动复位;

图 30是实施例 10的部分内部结构示意图,其显示了拨动构件 操作者的外力作用下, 使拨动构件发生错位运动, 进而使拨动构件避开轮转构件的阻挡;

图 31是本发明实施例 11的部分内部结构示意图,其显示了拨动构件 复位的过程中, 其位于端部的活动部与轮转构件接触, 且活动部无法自动转动足够大的角度, 使拨动构件 无法自动避开轮转构件的阻挡;

图 32是实施例 11的部分内部结构示意图,其显示了拨动构件 操作者的外力作用下, 拨动构件的活动部转动足够的角度, 进而使拨动构件避开轮转构件的阻挡; 图 33是本发明实施例 12的部分内部结构示意图,其显示了拨动构件 轮转构件即将 分离, 此时操作者施加在操控机构的按压位上的力不 小于 4. 1公斤, 燃气喷嘴处于即将释 放燃气的临界状态或刚开始释放燃气;

图 34是实施例 12的部分内部结构示意图,其显示了操作者加 力量按压操控机构的 按压位, 拨动构件下压燃气释放机构的燃气释放杆, 使燃气释放机构持续释放燃气; 拨动 构件与轮转构件分离后, 储能元件驱动轮转构件及砂轮正向转动, 转动的砂轮与火石快速 摩擦产生火花, 火花点燃燃气产生火焰;

图 35是本发明实施例 1 3的部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 36是本发明实施例 14的部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 37是本发明实施例 15的部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 38是本发明实施例 16的部分内部结构示意图,其显示了因为砂轮 者火石的质量 问题而导致砂轮被火石卡住;

图 39是实施例 16的部分外部结构示意图, 其显示了防卡柱及其防卡孔;

图 40是实施例 16的部分外部结构示意图, 其显示了操作者用手拨动防卡柱; 图 41是实施例 16的部分外部结构示意图,其显示了砂轮从被 住的状态中解脱出来; 图 42是本发明实施例 17的部分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1

如图 1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 操控机构是杠杆式操控机构。

打火机包括四个部分: 燃气释放机构、 火花发生机构、 操控机构和复位机构。

燃气释放机构包括燃气喷嘴 2、 喷嘴弹簧 1和燃气释放杆 19 , 本实施例中, 燃气释放 杆转轴 18位于燃气释放杆的施力端 46和燃气喷嘴 1之间;

复位机构包括弹性元件 11和错位空间 14。

操控机构包括拨动构件 15、 拨动构件的杠杆轴 1 3和拨动构件的杠杆轴孔 37。

火花发生机构包括砂轮 5、 火石 4、 火石弹簧 20、 轮转构件 10、 储能元件 7和储能元 件施力位 8。 其中砂轮 5和轮转构件 10组合在一起并可绕砂轮的转动轴 6转动, 储能元 件施力位 8位于轮转构件 10之上, 砂轮 5、 轮转构件 10和储能元件施力位 8可绕砂轮的 转动轴 6做同步转动。 火石弹簧 20将火石 4牢牢抵住砂轮 5。 本实施例中储能元件 7是 一个扭矩弹簧, 储能元件 7的扭矩弹簧螺旋部 34套在砂轮的转动轴 6上, 储能元件 7的 一头抵住固定于打火机内部的储能元件固定位 3 , 另一头抵住轮转构件 10上的储能元件 施力位 8。 在不施加任何外力的情况下, 储能元件 7向储能元件施力位 8施加弹力, 使轮 转构件 10抵住限位块 9。

拨动构件 15可绕一个固定于打火机内的拨动构件的杠杆 1 3转动。本实施例中拨动 构件的杠杆轴孔 37和错位空间 14共同组成一个总空间 38 , 总空间 38在拨动构件 15上 形成一个长圆形的孔, 孔的宽度略大于圆柱形的拨动构件的杠杆轴 13的直径。 轮转构件 10与拨动构件 15接触的端部距离拨动构件的杠杆轴孔 37比错位空间 14远。 拨动构件的 杠杆轴 13可在总空间 38形成的长圆形的孔内活动。 当拨动构件的杠杆轴 13由拨动构件 的杠杆轴孔 37进入错位空间 14时, 拨动构件 15所做的运动即为错位运动。

本实施例中弹性元件 11是一个压缩弹簧,弹性元件 11的一端固定在固定于打火机内 部的弹性元件固定位 25上, 另一端固定在拨动构件 15上的弹性元件施力位 26上。 以图 1为参照, 在不施加任何外力的情况下, 本实施例中的弹性元件 11向拨动构件 15施加右 下方向的弹力,使固定于打火机内部的圆柱形 限位块 16牢牢抵住拨动构件 15上的圆柱形 契合块 17 , 此时拨动构件的杠杆轴 13位于拨动构件的杠杆轴孔 37内。

用手 21向下按压操控机构的按压位 35时,拨动构件 15开始克服弹性元件 11的弹力 绕拨动构件的杠杆轴 13做单向旋转运动, 此单向旋转运动为正向运动。 当拨动构件 15接 触到轮转构件 10时(如图 2) , 拨动构件 15则还需要克服除弹性元件 11的弹力之外的储 能元件 7的弹力以及砂轮 5与火石 4之间的摩擦力来使轮转构件 10反向转动, 在此过程 中, 所有施加于拨动构件 15的合力决定了拨动构件 15不会发生错位运动。 储能元件 7在 轮转构件 10反向转动的过程中储能。

当拨动构件 15将轮转构件 10转动到一定位置时, 拨动构件 15开始接触到燃气释放 杆 19 (如图 3)。 然后拨动构件 15继续正向运动的过程中, 会有一个拨动构件 15与轮转构 件 10逐渐趋向分开的过程。 当拨动构件 15与轮转构件 10即将分离时(如图 4) , 弹性元 件 11和储能元件 Ί所积蓄的能量已经很大, 其中储能元件 7所积蓄的能量已经足以驱动 砂轮 5快速转动并摩擦火石 4产生大量的火花, 而此时拨动构件 15 已经作用于杠杆结构 的燃气释放杆 19 , 燃气释放杆 19绕燃气释放杆转轴 18转动并打开燃气喷嘴 2 , 燃气开始 释放。 只有在此刻或邻近此刻时, 由于实际产品中分配给弹性元件 11和储能元件 7的力 量会根据具体情况而有不同的差异, 导致所有作用于拨动构件 15的合力可能会让拨动构 件 15发生错位运动, 令拨动构件 15与轮转构件 10分离的时机提前。 但此刻或邻近此刻 时的错位运动不会对点火产生任何问题, 因为本实施例不像实施例 12那样对拨动构件 15 与轮转构件 10分离的时机有很高的要求, 此刻或邻近此刻时储能元件 7所积蓄的能量已 经早已足以驱动轮转构件 10和砂轮 5转动并摩擦火石 4产生大量的火花、 并能令轮转构 件 10复位, 这些火花已完全足够点燃燃气, 燃气也早已开始释放。 本实施例也可以增加 和实施例 12中一样的止移面 44和限位块 45 , 来避免此刻的错位运动, 如图 33。

继续向下按压操控机构的按压位 35 , 拨动构件 15会与轮转构件 10分离(如图 5) , 储 能元件 7 所积蓄的能量瞬间爆发并推动储能元件施力位 8、 轮转构件 10和砂轮 5—起回 转, 轮转构件 10随即复位, 砂轮 5的回转为正向转动, 砂轮 5回转时摩擦火石 4所产生 的大量火花迅速点燃燃气, 而拨动构件 15则会继续正向运动, 直至被固定于打火机内部 的限位块 12挡住, 在这个过程中拨动构件 15—直持续作用于燃气释放杆 19 , 燃气一直 持续释放, 由于燃气已经被点燃, 所以只要一直按压住操控机构的按压位 35火焰就会一 直持续。 整个点火过程完成。 从操作者用手 21按压操控机构的按压位 35开始,一直到打 火机被点燃的过程, 称为点火过程。

当手 21停止按压操控机构的按压位 35时, 弹性元件 11会推动拨动构件 15复位, 在 这个过程中拨动构件 15将不再作用于燃气释放杆 19 , 喷嘴弹簧 1会将燃气喷嘴 2推回关 闭位置, 燃气释放杆 19也回到原位, 燃气随即关闭, 火焰熄灭。 也在此过程中, 拨动构 件 15会接触到轮转构件 10并受到轮转构件 10的阻挡(如图 6)。 本发明中, 在拨动构件 15完成点火过程后复位的过程中, 轮转构件 10上与拨动构件 15发生接触的面称为复位 接触面 36。 本实施例中的复位接触面 36为一个光滑的弧形曲面。 而当拨动构件 15接触 到轮转构件 10后, 所有作用于拨动构件 15的合力以及复位接触面 36的光滑弧形曲面的 共同作用会让拨动构件 15发生错位运动,令拨动构件 15与轮转构件 10逐渐趋向分离(如 图 7)并最终分离。 与轮转构件 10分离之后, 拨动构件 15会在弹性元件 11的弹力影响之 下自动复位 (如图 1)。

实施例 2

如图 8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 操控机构是滑块式操控机构。

打火机包括四个部分: 燃气释放机构、 火花发生机构、 操控机构和复位机构。

燃气释放机构包括燃气喷嘴 2、 喷嘴弹簧 1、 燃气释放杆 19 , 本实施例中, 燃气释放 杆转轴 18位于燃气释放杆的施力端 46和燃气喷嘴 1之间。

复位机构包括弹性元件 11和错位空间 14。

操控机构包括拨动构件 15、 滑槽 29、 滑块 30和反向杠杆 31。

火花发生机构包括砂轮 5、 火石 4、 火石弹簧 20、 轮转构件 10、 储能元件 7和储能元 件施力位 8。 火花发生机构中各部件之间的关系与实施例 1一样。 本实施例中储能元件 7 为扭矩弹簧, 储能元件 7的扭矩弹簧螺旋部 34套在砂轮的转动轴 6上, 储能元件 7的一 头抵住固定于打火机内部的储能元件固定位 3 , 另一头抵住轮转构件 10上的储能元件施 力位 8 , 在不施加任何外力的情况下, 储能元件 7向储能元件施力位 8施加弹力, 使轮转 构件 10抵住限位块 9。

本实施例中, 打火机内设有滑槽 29 , 拨动构件 15上的滑块 30可在滑槽 29和错位空 间 14共同组成的一个总空间 38 内活动。 错位空间 14位于当拨动构件 15和轮转构件 10 接触时滑块 30所在位置的附近, 并在滑槽 29旁背向轮转构件 10的一侧形成一个与滑槽 29连成一体的突出部。 当滑块 30由滑槽 29移入错位空间 14时, 拨动构件 15即发生错 位运动。 当滑块 30只在滑槽 29内移动时, 滑块 30能上下滑动且不会发生转动。

本实施例中弹性元件 11是一个压缩弹簧,弹性元件 11的一端固定在固定于打火机内 部的弹性元件固定位 25上, 另一端固定在拨动构件 15上的弹性元件施力位 26上。 以图 8为参照, 在不施加任何外力的情况下, 弹性元件 11向拨动构件 15施加垂直向下方向的 弹力, 将拨动构件 15牢牢压在滑槽 29的最下端。

用手 21向操控机构的按压位 35施加一个偏向轮转构件 10方向的斜上方向的力时, 拨动构件 15开始克服弹性元件 11的弹力沿滑槽 29向上做单向直线运动, 此单向直线运 动为正向运动。 在操控机构的按压位 35的斜面外形的引导下, 此过程中手 21向操控机构 的按压位 35施力的方向正好符合人握住火机时的施力习 。 当拨动构件 15接触到轮转构 件 10时(如图 9) , 拨动构件 15则还需要克服除弹性元件 11的弹力之外的储能元件 7的 弹力以及砂轮 5与火石 4之间的摩擦力来使轮转构件 10反向转动。 储能元件 7在轮转构 件 10反向转动的过程中储能。

操控机构中包括一个反向杠杆 31 , 此反向杠杆 31绕反向杠杆的杠杆轴 32转动; 并 且此反向杠杆 31被反向杠杆的限位块 33和燃气释放杆 19共同限定了活动范围, 以保证 拨动构件 15在正向运动过程中一定能够接触到燃气释放 19。 然后拨动构件 15继续向 上滑动的过程中, 会有一个拨动构件 15与轮转构件 10逐渐趋向分开的过程。 当拨动构件 15与轮转构件 10即将分离时(如图 10) , 弹性元件 11和储能元件 7所积蓄的能量已经很 大, 其中储能元件 7所积蓄的能量已经足以令砂轮 5转动并摩擦火石 4产生大量的火花, 而此时拨动构件 15 已经作用于反向杠杆 31 ,而反向杠杆 31将拨动构件 15施加的向上的 力转变为向下的力并作用于杠杆结构的燃气释 放杆 19 , 燃气释放杆 19绕燃气释放杆转轴 18转动并打开燃气喷嘴 2 , 燃气开始释放。

继续用手 21以相同方向的力推动拨动构件 15 ,拨动构件 15会与轮转构件 10分离(如 图 11) , 储能元件 7所积蓄的能量瞬间爆发并推动储能元件施力 8、轮转构件 10和砂轮 5回转, 轮转构件 10随即复位, 砂轮 5的回转为正向转动, 砂轮 5在正向转动的过程中 摩擦火石 4产生大量的火花, 火花迅速点燃燃气, 而拨动构件 15会继续向上滑动, 直至 到达滑槽 29的顶点, 在这个过程中拨动构件 15—直持续作用于反向杠杆 31 , 反向杠杆 31也一直作用于燃气释放杆 19使燃气一直持续释放, 由于燃气已经被点燃, 所以只要一 直按压住操控机构的按压位 35火焰就会一直持续。 整个点火过程完成。

当手 21停止按压操控机构的按压位 35时, 弹性元件 11会推动拨动构件 15复位, 在 这个过程中拨动构件 15将不再作用于反向杠杆 31 , 反向杠杆 31也不再施力于燃气释放 杆 19 , 喷嘴弹簧 1会将燃气喷嘴 2推回关闭位置, 燃气释放杆 19也回到原位, 燃气随即 关闭, 火焰熄灭。 也在此过程中拨动构件 15会接触到轮转构件 10并受到轮转构件 10的 阻挡(如图 12)。 本实施例中的复位接触面 36为一个光滑的平面。 而当拨动构件 15接触 到轮转构件 10后, 所有作用于拨动构件 15的合力以及复位接触面 36的光滑平面的共同 作用会让滑块 30滑入错位空间 14中, 同时拨动构件 15会发生错位运动, 令拨动构件 15 在自动返回滑动的过程中与轮转构件 10逐渐趋向分离(如图 13)并最终分离。 与轮转构件 10分离后, 拨动构件 15会在弹性元件 11的弹力影响下回到滑槽 29的底部从而复位(如 图 8)。

本实施例中燃气释放机构的结构也可以改为实 施例 4中那样,令燃气喷嘴 2位于燃气 释放杆的施力端 46和燃气释放杆转轴 18之间, 并让拨动构件 15由下向上按压燃气释放 杆的施力端 46以开启燃气释放机构(以图 17为参照)。

实施例 3

如图 14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 操控机构是杠杆式操控机构。

打火机包括四个部分: 燃气释放机构、 火花发生机构、 操控机构和复位机构。 火花发生机构和燃气释放机构与实施例 1相同。

复位机构包括弹性元件 11、 活动部的转动轴 22和复位元件 23。

操控机构包括拨动构件 15、 拨动构件的杠杆轴 13和拨动构件的杠杆轴孔 37。

拨动构件 15可绕拨动构件的杠杆轴 13转动, 拨动构件的杠杆轴孔 37略大于拨动构 件的杠杆轴 13。 拨动构件 15与轮转构件 10接触的端部为可绕活动部的转动轴 22在限定 的范围内转动的活动部 24。 本实施例中的活动部 24可以绕活动部的转动轴 22转动的范 围是: 以图 14为参照, 从待发位置顺时针可转动大于 90度且小于 180度, 并且不能从待 发位置做逆时针转动(图 14中的活动部 24位于待发位置)。 当拨动构件 15不与轮转构件 10接触时, 活动部 24在复位元件 23的弹力作用下始终位于待发位置。 本实施例中的复 位元件 13釆用拉伸弹簧, 复位元件 23的一头固定在拨动构件 15上的复位元件固定位 28 上, 另一头固定在活动部 24上的复位元件施力位 27上。

用手 21向下按压操控机构的按压位 35时,拨动构件 15克服弹性元件 11的弹力绕拨 动构件的杠杆轴 13做单向旋转运动, 此单向旋转运动为正向运动。 当拨动构件 15接触到 轮转构件 10时, 拨动构件 15则还需要克服除弹性元件 11的弹力之外的储能元件 7的弹 力以及砂轮 5与火石 4之间的摩擦力来使轮转构件 10反向转动。 储能元件 7在轮转构件 10反向转动的过程中储能。

当拨动构件 15将轮转构件 10转动到一定位置时, 拨动构件 15开始接触到燃气释放 杆 19。 然后拨动构件 15继续以相同方向转动的过程中, 会有一个拨动构件 15与轮转构 件 10逐渐趋向分开的过程。 当拨动构件 15与轮转构件 10即将分离时, 弹性元件 11和储 能元件 7所积蓄的能量已经很大,其中储能元件 7所积蓄的能量已经足以驱动砂轮 5快速 转动并摩擦火石 4产生大量的火花, 而此时拨动构件 15 已经作用于杠杆结构的燃气释放 杆 19 , 燃气释放杆 19绕燃气释放杆转轴 18转动并打开燃气喷嘴 2 , 燃气开始释放。

继续向下按压操控机构的按压位 35 , 拨动构件 15会与轮转构件 10分离(如图 15) , 储能元件 7 所积蓄的能量瞬间爆发并推动储能元件施力位 8、 轮转构件 10和砂轮 5一起 回转, 轮转构件 10随即复位, 砂轮 5的回转为正向转动, 砂轮 5回转时摩擦火石 4所产 生的大量火花迅速点燃燃气, 而拨动构件 15则会继续正向运动, 直至被限位块 12挡住, 在这个过程中拨动构件 15—直持续作用于燃气释放杆 19 , 燃气一直持续释放, 由于燃气 已经被点燃, 所以只要一直按压住操控机构的按压位 35火焰就会一直持续。 整个点火过 程完成。

当手 21停止按压操控机构的按压位 35时, 弹性元件 11将推动拨动构件 15复位, 拨 动构件 15不再作用于燃气释放杆 19 , 喷嘴弹簧 1会将燃气喷嘴 2推回关闭位置, 燃气释 放杆 19也回到原位, 燃气随即关闭, 火焰熄灭。 也在此过程中拨动构件 15会接触到轮转 构件 10并受到轮转构件 10的阻挡。 而此时, 所有作用于活动部 24的合力会让活动部 24 绕活动部的转动轴 11做顺时针方向转动(以图 14为参照)。 在所有作用于活动部 24的合 力以及复位接触面 36的光滑弧形曲面的共同影响下, 活动部 24绕活动部的转动轴 11逐 渐转动足够的角度, 拨动构件 15也与轮转构件 10逐渐趋向分离(如图 16)并最终分离。 在拨动构件 15与轮转构件 10分离之后, 复位元件 23会向复位元件施力位 27施加弹力, 活动部 24随即被拉回到待发位置, 拨动构件 15同时也会在弹性元件 11的弹力影响之下 继续转动并最终复位(如图 14)。

实施例 4

如图 17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 操控机构是滑块式操控机构。

打火机包括四个部分: 燃气释放机构、 火花发生机构、 操控机构和复位机构。

燃气释放机构包括燃气喷嘴 2、 喷嘴弹簧 1和燃气释放杆 19 , 本实施例中, 燃气喷嘴 2位于燃气释放杆的施力端 46和燃气释放杆转轴 18之间;

复位机构包括弹性元件 11、 活动部的转动轴 22和复位元件 23。

火花发生机构与实施例 2相同。

操控机构包括拨动构件 15、 滑槽 29和滑块 30。

拨动构件 15与轮转构件 10接触的端部为可绕活动部的转动轴 11在限定的范围内转 动的活动部 24。 本实施例中的活动部 24可以绕活动部的转动轴 22转动的范围是: 以图 17为参照, 从待发位置顺时针可转动大于 90度且小于 180度, 并且不能从待发位置做逆 时针转动(图 17中的活动部 24位于待发位置)。 当拨动构件 15不与轮转构件 10接触时, 活动部 24在复位元件 23的弹力作用下始终位于待发位置。 本实施例中的复位元件 23釆 用拉伸弹簧, 复位元件 23的一头固定在拨动构件 15上的复位元件固定位 28上, 另一头 固定在活动部 24上的复位元件施力位 27上。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 2主要有如下区别:

1、本实施例的拨动构件 15与轮转构件 10接触的端部为可绕活动部的转动轴 11在限 定的范围内转动的活动部 24。

2、 本实施例的打火机中只设有滑槽 29 , 而没有错位空间 14。

3、 本实施例的操控机构中没有反向杠杆 31。

本实施例的打火机的点火过程同实施例 2只有一点不一样, 即由于本实施例中的燃气 喷嘴 1位于燃气释放杆的施力端 46和燃气释放杆转轴 18之间,所以在由下向上推动拨动 构件 15滑动的过程中, 拨动构件 15会由下向上作用于燃气释放杆的施力端 46 , 而不是 实施例 1中那样拨动构件 15通过反向杠杆 31作用于燃气释放杆 19。 燃气释放杆 19随后 绕燃气释放杆转轴 18转动并打开燃气喷嘴 2 , 燃气随即释放。 释放出的燃气会在随后的 点火过程中被点燃(如图 18)。

另外, 完成点火过程后, 当手 21停止按压操控机构的按压位 35时, 弹性元件 11推 动拨动构件 15复位的过程会不同。

在弹性元件 11推动拨动构件 15复位的过程中, 拨动构件 15将不再作用于燃气释放 杆 19 , 喷嘴弹簧 1会将燃气喷嘴 2推回关闭位置, 燃气释放杆 19也回到原位, 燃气随即 关闭, 火焰熄灭。 也在此过程中拨动构件 15会接触到轮转构件 10并受到轮转构件 10的 阻挡。 而此时, 所有作用于活动部 24的合力会让活动部 24绕活动部的转动轴 11做顺时 针方向转动(以图 17为参照时)。 在所有作用于活动部 24的合力以及复位接触面 36的光 滑平面的共同影响下, 活动部 24 绕活动部的转动轴 11 逐渐转动足够的角度, 拨动构件 15也与轮转构件 10逐渐趋向分离(如图 19)并最终分离。在拨动构件 15与轮转构件 10分 离之后, 复位元件 23会向复位元件施力位 27施加拉力, 活动部 24随即被拉回到待发位 置, 拨动构件 15同时也会在弹性元件 11的弹力影响下继续滑动并最终复位(如图 17)。

本实施例中燃气释放机构的结构也可以改为实 施例 1 中那样, 令燃气释放杆转轴 18 位于燃气释放杆的施力端 46和燃气喷嘴 1之间, 并让拨动构件 15通过反向杠杆 31作用 于燃气释放杆以开启燃气释放机构(如图 8)。 实施例 5

如图 20所示, 本实施例中可用来说明活动部 24可在轮转构件 10之上。

本实施例中, 轮转构件 10与拨动构件 15接触的端部为可绕活动部的转动轴 22在限 定的范围内转动的活动部 24。 当拨动构件 15不与轮转构件 10接触时, 活动部 14在复位 元件 23的弹力作用下始终位于待发位置。本实施例 的活动部 24可以绕活动部的转动轴 22转动的范围是: 以图 20为参照, 从待发位置顺时针可转动大于 60度且小于 120度, 并且不能从待发位置做逆时针转动(图 20中的活动部 24位于待发位置)。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 4主要有如下区别:

1、 本实施例中, 轮转构件 10与拨动构件 15接触的端部为可绕活动部的转动轴 22在 限定的范围内转动的活动部 24。

1、 本实施例中, 复位元件 23用的是扭矩弹簧。 复位元件 23的扭矩弹簧螺旋部 34套 在活动部的转动轴 11上, 复位元件 23的一头抵住轮转构件 10上的复位元件固定位 28 , 另一头抵住活动部 24上的复位元件施力位 27。

本实施例的打火机的点火过程同实施例 4完全一样。 打火机完成点火过程后, 弹性元 件 11推动拨动构件 15复位的过程也几乎与实施例 4一样, 所不同的仅仅是: 活动部 24 的转动发生在轮转构件 10上, 而不是在拨动构件 15上。

本实施例中燃气释放机构的结构也可以改为实 施例 1 中那样, 令燃气释放杆转轴 18 位于燃气释放杆的施力端 46和燃气喷嘴 1之间, 并让拨动构件 15通过反向杠杆 31作用 于燃气释放杆以开启燃气释放机构(如图 8)。

实施例 6

如图 21为本实施例的正面局部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 22为本实施例的背面局部内部结 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可用来说明轮转构件 10可与储能元件施力位 8分别位于砂轮 5的两 边。

本实施例中的打火机, 整个点火过程以及拨动构件 15复位的过程都与实施例 1一模 一样。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 1的主要不同点在于:

储能元件施力位 8位于轮组合构件 39之上, 轮组合构件 39与轮转构件 10分别位于 砂轮 5的两边, 其中轮组合构件 39、 轮转构件 10和砂轮 5组合成一个组合件并可绕砂轮 的转动轴 6转动。

实施例 7

如图 23所示,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 3相比, 少了复位元件 23、 复位元件固定位 28和 复位元件施力位 27。 正置火机并且不对打火机进行任何操作时, 活动部 24在重力的作用 下始终位于待发位置; 在倒置火机时, 活动部 24在重力的作用下始终不位于待发位置。

正置火机时使用打火机是人们的习惯。 当火机正置时, 本实施例中的打火机的点火过 程, 以及完成点火过程后拨动构件 15复位的过程, 都与实施例 3—模一样。

实施例 8

如图 24所示, 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 5相比, 少了复位元件 23、 复位元件固定位 28 和复位元件施力位 27。 正置火机并且不对打火机进行任何操作时, 活动部 24在重力的作 用下始终不位于待发位置; 在倒置火机时, 活动部 24在重力的作用下始终位于待发位置。

正置火机时使用打火机是人们的习惯, 而本火机在倒置时才能点燃, 这正好限制了非 目标人群(如孩童)的使用, 而让本火机更加安全。

当倒置火机时, 本实施例中的打火机的点火过程与实施例 5—模一样。 而在完成点火 过程后停止施力于操控机构的按压位 35时, 无论正置或倒置火机, 拨动构件 15在自动复 位的过程中几乎或完全受不到轮转构件 10的任何阻挡, 拨动构件 15在弹性元件 11的弹 力作用下可以轻松的复位。

本实施例中燃气释放机构的结构也可以改为实 施例 1 中那样, 令燃气释放杆转轴 18 位于燃气释放杆的施力端 46和燃气喷嘴 1之间, 并让拨动构件 15通过反向杠杆 31作用 于燃气释放杆以开启燃气释放机构(如图 8)。

实施例 9

以图 25所展示的是在不对本实施例的打火机进行任 操作时, 打火机内各部件所处 的状态。 以图 25为参照, 平行于水平面的轴为 X轴, 垂直于水平面的轴为 y轴, 那么本 实施例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运用不限于 xy轴组成的平面之上。

以图 25为参照, z轴垂直于 xy轴所组成的平面。

为了更简单的理解本实施例,现将平行于 X轴的 xlx2线、 x3x4线和平行于 y轴的 yly2 线、 y3y4线这四条直线在图 25的打火机结构图中圏出一个长方形框, 然后这个长方形框 沿着 z轴切割本实施例的打火机实体会得到一个区 实体,最后从 x2向 xl方向将这个切 割出来的区域实体投影到纸平面上便是图 26所展示的结构图, 而图 27便是以图 26同样 的视角来展示打火机不同状态下的结构图。

本实施例中活动部 24位于轮转构件 10上。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 5的主要不同点在于:

1、 本实施例的活动部 24的转动范围在 yz轴所组成的平面之上, 而不在 xy轴所组成 的平面之上。

2、 本实施例中复位元件 23釆用的是拉伸弹簧。

如图 26所展示的各部件的状态是在不对打火机进行 何操作时所处的状态。 用手 21 按压操控机构的按压位 35时, 拨动构件 15会正向运动并接触到轮转构件 10。 继续按压 操控机构的按压位 35 , 则会发生与实施例 5相同的点火过程。 而在完成点火过程后拨动 构件 15 自动复位的过程也与实施例 5是同样的原理,只不过把活动部 24发生转动的平面 换到了 yz轴组成的平面, 图 27展示了在此过程中活动部 24发生转动并且拨动构件 15和 轮转构件 10趋向分开的状态。

本实施例中燃气释放机构的结构也可以改为实 施例 1 中那样, 令燃气释放杆转轴 18 位于燃气释放杆的施力端 46和燃气喷嘴 1之间, 并让拨动构件 15通过反向杠杆 31作用 于燃气释放杆以开启燃气释放机构(如图 8)。

实施例 10

如图 28所示, 本实施例中的打火机与实施例 1的不同点在于: 本实施例中轮转构件

10的复位接触面 36上有障碍部 40。

本实施例中的打火机的点火过程与实施例 1一模一样。不同点在于完成点火过程后弹 性元件 11推动拨动构件 15复位的过程中, 拨动构件 15会被障碍部 40阻挡, 此时所有作 用于拨动构件 15的合力无法让拨动构件 15 自动发生错位运动(如图 29) , 令拨动构件 15 无法自动避开轮转构件 10的阻挡。 而需要人用手 21向拨动构件 15施加斜上方向的力, 拨动构件 15才能发生错位运动, 拨动构件 15才能绕开障碍部 40的阻挡(如图 30) , 拨动 构件 15继而与轮转构件 10分离并最终复位(如图 28)。

本实施例的意义在于, 每次完成点火过程后拨动构件 15都无法自动复位, 而需要人 力的辅助, 拨动构件 15才能复位, 火机才能被再次点燃, 并且这个辅助力的方向完全不 同于在点火过程中需要施加的力的方向, 这增加了非目标人群(如孩童)的使用难度, 大大 提高了火机的安全性。

实施例 11

如图 31和图 32所示, 本实施例中的打火机的结构与实施例 3—样, 本实施例中的复 位元件 23是拉伸弹簧,与实施例 3的不同点在于本实施例中的复位元件 23的弹力比较大。 在完成点火过程后弹性元件 11推动拨动构件 15复位的过程中, 拨动构件 15会接触到轮 转构件 10并受其阻挡, 但由于复位元件 23的弹力过大, 导致所有作用于活动部 24的合 力无法让活动部 24绕活动部的转动轴 11转动足够大的角度, 拨动构件 15因此无法自动 绕开轮转构件 10的阻挡(如图 31)且无法自动复位, 而需要人力的辅助, 活动部 24才能 绕活动部的转动轴 11转动足够大的角度, 使拨动构件 15绕开轮转构件 10的阻挡(如图 32) , 并最终复位。

本实施例的意义在于,增加了非目标人群 (如孩童)的使用难度,提高了火机的安全性

实施例 12

如图 33所示, 本实施例中的打火机其原理与实施例 1一样, 与实施例 1的不同点在 于本实施例提高了打火机使用的安全性, 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点火过程中, 拨动构件 15 在正向运动过程中转动轮转构件 10并与轮转构件 10即将分离的那一刻,操作者施加在操 控机构的按压位 35上的力不小于 4. 1公斤,并且在此时拨动构件 15已经作用于燃气释放 杆 19 , 燃气喷嘴 1则处于即将释放燃气的临界状态或刚开始释 燃气, 此时一旦加大力 量按压操控机构的按压位 35 , 则拨动构件 15会继续作用于燃气释放杆 19 , 燃气会持续释 放, 于此同时拨动构件 15会与轮转构件 10分离(如图 34) , 储能元件 7所积蓄的能量瞬 间爆发并推动储能元件施力位 8、轮转构件 10和砂轮 5—起回转,轮转构件 10随即复位, 砂轮 5回转时摩擦火石 4所产生的火花迅速点燃燃气, 而拨动构件 15则会继续正向运动, 直至被限位块 12挡住, 在这个过程中拨动构件 15—直持续作用于燃气释放杆 19 , 燃气 一直持续释放, 由于燃气已经被点燃, 所以只要一直按压住操控机构的按压位 35火焰就 会一直持续。 另外, 从拨动构件 15开始作用于燃气释放杆 19一直到拨动构件 15接触到 限位块 12的这段过程中, 本实施例不能允拨动构件 15发生错位运动, 因其会影响到拨动 构件 15能否及时准确的作用于燃气释放杆 19 , 而本实施例对燃气释放的时机要求很高, 为解决此问题本实施例在打火机中加入了一个 固定于打火机内部的圆柱形限位块 45 , 并 在拨动构件 15上加入了一个止移面 44。 在点火过程中, 所有拨动构件的杠杆轴 13可能 进入错位空间 14的阶段, 限位块 45都会抵住拨动构件 15上的止移面 44 , 令拨动构件 15 不能发生错位运动; 并且在完成点火过程后弹性元件 11推动拨动构件 15复位的过程中, 拨动构件 15在自动发生错位运动时限位块 45接触不到止移面 44 , 所以限位块 45和止移 面 44不会对在此过程中的错位运动产生任何影响 这个限位块 45和止移面 44也同样可 运用到实施例 1和实施例 10中。

当手 21停止按压操控机构的按压位 35时, 拨动构件 15 自动复位的过程与实施例 1 是一样的。

本实施例的意义在于, 在使用本实施例中的打火机时, 如果不向操控机构的按压位

35施加大于 4. 1公斤的力, 则打火机无法被点燃。 而 4. 1公斤的力的限制则能让孩童的 使用难度加大, 大大提高了火机的安全性。

实施例 13

如图 35所示,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 3的不同点在于:

1、 本实施例中, 储能元件 7是拉伸弹簧, 其一端固定在固定于打火机内部的储能元 件固定位 3上, 另一端固定在轮转构件 10上的储能元件施力位 8上。

2、 本实施例中, 弹性元件 11是扭矩弹簧, 弹性元件 11的扭矩弹簧螺旋部 34套在拨 动构件的杠杆轴 13上, 其一端抵住固定于打火机内部的弹性元件固定 位 25 , 另一端抵住 拨动构件 15上的弹性元件施力位 26。

本实施例说明了, 储能元件 7还可以是拉伸弹簧, 弹性元件 11还可以是扭矩弹簧。

实施例 14

如图 36所示,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 1的不同点在于:

1、 本实施例中, 储能元件 7是压缩弹簧, 其一端固定在固定于打火机内部的储能元 件固定位 3上, 另一端固定在轮转构件 10上的储能元件施力位 8上。

1、 本实施例中, 弹性元件 11是拉伸弹簧, 其一端固定在固定于打火机内部的弹性元 件固定位 25上, 另一端固定在拨动构件 15上的弹性元件施力位 26上。 本实施例说明了, 储能元件 7还可以是压缩弹簧, 弹性元件 11还可以是拉伸弹簧。

实施例 15

如图 37所示,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 4的不同点在于: 本实施例中, 复位元件 23是压缩 弹簧, 复位元件 23的一头固定在拨动构件 15上的复位元件固定位 28上, 另一头固定在 活动部 24上的复位元件施力位 27上。

本实施例说明了, 复位元件 23除了可以如实施例 4那样是拉伸弹簧或如实施例 5那 样是扭矩弹簧, 还可以是压缩弹簧。

实施例 16

如图 38所示的是实施例 1所出现的一个极端情况, 这也是本发明所涉及的火石打火 机都可能会出现的比较极端的情况:砂轮 5可能因为火石 4或砂轮 5 自身的质量原因而被 卡住。 图 38所展示的就是这种情况, 拨动构件 15转动轮转构件 10并与轮转构件 10分离 之后, 停止对操控机构的按压位 35施力, 此时拨动构件 15可以自动复位, 而砂轮 5被卡 住, 导致轮转构件 10也不能回转并复位。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 1的基础上: 在轮转构件 10上增加了一个防卡柱 41 , 此防卡柱 41 在本实施例中与储能元件施力位 8重叠, 防卡柱 41沿垂直于纸平面的轴伸出至火机外; 相应的, 打火机上设有容纳防卡柱 41在其内与砂轮 5同步转动的防卡孔 42。

当砂轮 5被卡住时(如图 39) , 只要用手 21用力拨动防卡柱 41 (如图 40) , 砂轮 5便 会从被卡住的状态中解脱出来, 积蓄在储能元件 7中的能量迅速释放, 轮转构件 10则被 储能元件 7弹回并复位(如图 41)。

实施例 17

如图 42所示,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 1的区别在于: 本实施例中的 、轮 5上有不对称形 状的缺口, 而且此缺口在打火机的使用过程中不会接触到 火石 4。

设置此缺口的意义在于: 砂轮 5上有用来摩擦火石 4产生火花的锉齿 43 , 装配人员 通过砂轮 5上缺口的形状便知锉齿 43的方向, 方便装配人员装配。

本实施例的操作原理与过程与实施例 1一模一样。 虽然本发明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 但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 任何本领 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发明范围内, 当可作些许的改进, 即凡是依照本发 明所做的同等改进, 应为本发明的发明范围所涵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