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FLOW RATE AUTO-REGULATING STEAM TRAP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5/024313
Kind Code:
A1
Abstract:
A flow rate auto-regulating steam trap, comprising a hollow body (10), a float (20), and a backflow check device (30). The hollow body (10) is provided with an inflow channel (12) and an outflow channel (13); the float (20) is installed in the hollow body (10); and the backflow check device (30) is disposed at the outflow channel (13) of the hollow body (10). The drainage of condensate accumulated within the hollow body is controlled by simply installing a backflow check device (30) in the flow rate auto-regulating steam trap.

Inventors:
YANG YUNG-SHO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3/087368
Publication Date:
February 26, 2015
Filing Date:
November 19, 2013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YANG YUNG-SHO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F16T1/20
Foreign References:
CN202140782U2012-02-08
CN2601347Y2004-01-28
CN2406142Y2000-11-15
CN2355199Y1999-12-22
KR20020041074A2002-06-01
US4488513A1984-12-18
Attorney, Agent or Firm:
J.Z.M.C. PATENT AND TRADEMARK LAW OFFICE (CN)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CN)
Download PDF:
Claims:
权利要求书

、 一种自调流量蒸气却水器, 其特征在于, 包括:

一中空本体, 其内部以一横向设置的层板分隔为一上容室与一下容室, 该中空本体 具有一环侧壁、 一顶部与一底部, 该中空本体上设有一进水流道与一排水流道, 该进水 流道贯穿该中空本体而具有一连通中空本体外部的外侧入口以及一连通该上容室的内侧 入口, 该排水流道贯穿该中空本体而具有一连通中空本体外部的外侧出口以及一连通该 下容室的内侧出口;

一浮筒装置, 设于该中空本体的上容室中, 该浮筒装置包括一网罩、 一浮筒与一水 流调节管, 该网罩盖设并固定于该层板上, 该网罩具有一环壁, 该网罩的环壁上贯穿设 有多个网孔, 该网罩的环壁的两端分别形成一顶面与一下开口, 该网罩的下开口对应该 层板, 该浮筒可上、 下移动地设于该网罩中, 该水流调节管固设在该浮筒的底端, 且可 移动地贯穿该层板而突伸至该中空本体的下容室, 该水流调节管的一上端固接于该浮筒 的底端, 该水流调节管的一下端为开口端, 该水流调整管的管壁上贯穿设有至少一纵向 延伸的导流孔, 该导流孔的口径宽度从下端朝上端渐縮; 以及

一止回装置, 装设于该排水流道的内侧出口处, 并选择性地封闭该内侧出口, 在一 般状态下, 该止回装置为常态性地封闭该内侧出口, 当该中空本体的下容室内的压力大 于中空本体外部的压力时, 该止回装置会受压力作动而使该内侧出口开启。 、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自调流量蒸气却水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浮筒装置进一步包括一 气封消除环, 该气封消除环设于该层板上并环绕于该水流调节管周围, 且该气封消除环 对应位于该浮筒下方。 、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自调流量蒸气却水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空本体上进一步设有 一挡板, 该挡板设于该中空本体的上容室中的内壁面上, 该挡板对应该中空本体的内侧 入口并与该内侧入口相间隔设置。 、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自调流量蒸气却水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空本体的上容室进一 步装设一缓冲网板, 该缓冲网板上设有多个穿孔, 该缓冲网板覆盖于该网罩的上方, 且 位于该内侧入口与该网罩之间。 、 根据权利要求 1 至 4中任一项所述的自调流量蒸气却水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空本体 的顶部进一步设有一真空消除口, 该真空消除口处装设一真空消除装置, 在一般状态 下, 该真空消除装置为常态性地封闭该真空消除口, 当该中空本体的上容室内的压力小 于中空本体外部的压力时, 该真空消除装置会受压力作动而使该真空消除口开启。 、 根据权利要求 1 至 4中任一项所述的自调流量蒸气却水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空本体 的顶部进一步设有一压力平衡口, 该压力平衡口处装设一压力平衡装置, 在一般状态 下, 该压力平衡装置为常态性地封闭该压力平衡口, 当该中空本体的上容室内的压力大 于中空本体外部压力时, 该压力平衡装置会受压力作动而使该压力平衡口开启, 令所述 中空本体的上容室与一热交换器上部相连通。 、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自调流量蒸气却水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空本体的进水流道纵 向设于该中空本体的顶部。 、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自调流量蒸气却水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止回装置包含一限位 件、 一阀塞与一弹性件, 该限位件固设在该排水流道, 该阀塞设于该限位件与该排水流 道的内侧出口之间, 该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靠于该限位件与阀塞, 进而推顶该阀塞, 使 该阀塞常态性地封闭该排水流道的内侧出口。 、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自调流量蒸气却水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水流道的内侧出口向 下朝向该中空本体的底部, 所述止回装置包含一限位件与一球形阀塞, 该限位件固设于 该中空本体的排水流道中, 该球形阀塞设于该排水流道中, 并位于该排水流道的内侧出 口与限位件之间, 在一般状态下, 该球形阀塞受重力作用而向下移动并封闭该排水流道 的内侧出口。 0、 根据权利要求 1 至 4 中任一项所述的自调流量蒸气却水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水流 道纵向设于该中空本体的底部, 所述止回装置包含一导流座与至少一球形阀塞, 该导 流座覆盖固定于该排水流道的内侧出口周围, 且具有一顶面与至少一朝下的导流口, 该导流座的顶面间隔设于该中空本体的内侧出口的上方, 每一导流口连通该导流座内 的一容置空间, 该球形阀塞的外径大于该导流座的顶面与该中空本体的内侧出口的间 距, 且该球形阀塞分别设于该导流座内的容置空间中, 在一般状态下, 该球形阀塞受 重力作用而分别封闭该导流座的导流口。

Description:
自调流量蒸气却水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调流量蒸气却水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以排出蒸气系统中 所产生的冷凝水的蒸气却水器。 背景技术

在蒸气管路、 蒸气容器、 蒸气加热器等蒸气系统中, 高温高压的蒸气会因为 热交换而使得温度降低, 同时产生冷凝水。 其中, 为了避免该冷凝水积存在该蒸 气系统中而影响加热效果, 一般会利用一组蒸气却水器来连接该蒸气系统 的加热 器, 以协助排除所产生的冷凝水, 维持该蒸气系统的加热效果。

现有技术中的蒸气却水器,如申请号为 201120254998.X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 种自调流量蒸气却水器, 其具有一中空本体, 所述本体内部以一隔板隔出一上容 室与一下容室, 并设有一与所述下容室相连通的排水流道, 所述隔板上架设至少 一浮筒设置座, 每一浮筒设置座内设有一自由浮筒装置。 由所述本体上所设的一 入口流入的凝结水会先蓄积在上容室内, 接着经所述浮筒设置座与自由浮筒装置 流入下容室, 最后再由一出口排出, 如此可避免高温冷凝水排出后产生闪发蒸气 的问题; 而所述浮筒设置座内所设的止逆组件的设置则 可避免蒸气或液体由所述 横式出口或立式出口处反向灌入此蒸气却水器 , 预防背压急冲撞而破坏浮筒的状 况发生。

但是, 上述现有技术的蒸气却水器的问题在于, 由于每一浮筒装置只代表一 单位的排水量,大口径的蒸气却水器内虽然可 以设置多组浮筒装置来增加排水量、 提高排水效果, 但是每一浮筒装置的止逆组件需要由多个构件 组合而成, 因此设 有多组浮筒装置的蒸气却水器不但组装程序繁 杂, 且日后在使用时的故障机会也 会较高, 所以, 针对上述的现有技术中的蒸气却水器应该如果 进一步改良, 实已 成为本领域从业者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化, 以便 于组装并可降低故障机会的自调流量蒸气却水 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调流量蒸气却水器, 包 括: 一中空本体, 其内部以一横向设置的层板分隔为一上容室与 一下容室, 该中 空本体具有一环侧壁、 一顶部与一底部, 该中空本体上设有一进水流道与一排水 流道, 该进水流道贯穿该中空本体而具有一连通中空 本体外部的外侧入口以及一 连通该上容室的内侧入口, 该排水流道贯穿该中空本体而具有一连通中空 本体外 部的外侧出口以及一连通该下容室的内侧出口 ; 一浮筒装置, 设于该中空本体的 上容室中, 该浮筒装置包括一网罩、 一浮筒与一水流调节管, 该网罩盖设并固定 于该层板上, 该网罩具有一环壁, 该网罩的环壁上贯穿设有多个网孔, 该网罩的 环壁的两端分别形成一顶面与一下开口, 该网罩的下开口对应该层板, 该浮筒可 上、 下移动地设于该网罩中, 该水流调节管固设在该浮筒的底端, 且可移动地贯 穿该层板而突伸至该中空本体的下容室, 该水流调节管的一上端固接于该浮筒的 底端, 该水流调节管的一下端为开口端, 该水流调整管的管壁上贯穿设有至少一 纵向延伸的导流孔, 该导流孔的口径宽度从下端朝上端渐縮; 以及一止回装置, 装设于该排水流道的内侧出口处, 并选择性地封闭该内侧出口, 在一般状态下, 该止回装置为常态性地封闭该内侧出口, 当该中空本体的下容室内的压力大于中 空本体外部的压力时, 该止回装置会受压力作动而使该内侧出口开启 。

优选地, 所述浮筒装置进一步包括一气封消除环, 该气封消除环设于该层板 上并环绕于该水流调节管周围, 且该气封消除环对应位于该浮筒下方。

优选地, 所述中空本体上进一步设有一挡板, 该挡板设于该中空本体的上容 室中的内壁面上,该挡板对应该中空本体的内 侧入口并与该内侧入口相间隔设置。

优选地, 所述中空本体的上容室进一步装设一缓冲网板 , 该缓冲网板上设有 多个穿孔, 该缓冲网板覆盖于该网罩的上方, 且位于该内侧入口与该网罩之间。

优选地, 所述中空本体的顶部进一步设有一真空消除口 , 该真空消除口处装 设一真空消除装置, 在一般状态下, 该真空消除装置为常态性地封闭该真空消除 口, 当该中空本体的上容室内的压力小于中空本体 外部的压力时, 该真空消除装 置会受压力作动而使该真空消除口开启。

优选地, 所述中空本体的顶部进一步设有一压力平衡口 , 该压力平衡口处装 设一压力平衡装置, 在一般状态下, 该压力平衡装置为常态性地封闭该压力平衡 口, 当该中空本体的上容室内的压力大于中空本体 外部压力时, 该压力平衡装置 会受压力作动而使该压力平衡口开启, 令所述中空本体的上容室与一热交换器上 部相连通。

优选地, 所述中空本体的进水流道纵向设于该中空本体 的顶部。

优选地, 所述止回装置包含一限位件、 一阀塞与一弹性件, 该限位件固设在 该排水流道, 该阀塞设于该限位件与该排水流道的内侧出口 之间, 该弹性件的两 端分别抵靠于该限位件与阀塞, 进而推顶该阀塞, 使该阀塞常态性地封闭该排水 流道的内侧出口。

优选地, 所述排水流道的内侧出口向下朝向该中空本体 的底部, 所述止回装 置包含一限位件与一球形阀塞, 该限位件固设于该中空本体的排水流道中, 该球 形阀塞设于该排水流道中, 并位于该排水流道的内侧出口与限位件之间, 在一般 状态下, 该球形阀塞受重力作用而向下移动并封闭该排 水流道的内侧出口。

优选地, 所述排水流道纵向设于该中空本体的底部, 所述止回装置包含一导 流座与至少一球形阀塞, 该导流座覆盖固定于该排水流道的内侧出口周 围, 且具 有一顶面与至少一朝下的导流口, 该导流座的顶面间隔设于该中空本体的内侧出 口的上方, 每一导流口连通该导流座内的一容置空间, 该球形阀塞的外径大于该 导流座的顶面与该中空本体的内侧出口的间距 , 且该球形阀塞分别设于该导流座 内的容置空间中, 在一般状态下, 该球形阀塞受重力作用而分别封闭该导流座的 导流口。

如上所述, 本发明的自调流量蒸气却水器, 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藉由上述在中空本体之排水流道的内侧出口处 设置止回装置的设计, 使该自 调流量蒸气却水器中只要装设一止回装置, 即可达到控制蓄积在该本体内之冷凝 水排出与否的目的, 使得本发明之自调流量蒸气却水器具有排水不 排气的功能, 单一浮筒适用两种以上规格冷凝水流量, 其结构简单、 组装方便、 故障率低等优 点。 附图说明

图 1显示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 2显示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部分组 剖面图。

图 3显示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部分组件的 体分解图。

图 4显示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侧视部分组 剖面图。

图 5显示为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的侧视部分组 剖面图。 图 6显示为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的侧视部分组 剖面动作图。 图 7显示为本发明第四较佳实施例的侧视部分组 剖面图。

图 8显示为本发明第四较佳实施例应用于一蒸气 统的管路示意图。 图 9显示为本发明第五较佳实施例的侧视部分组 剖面图。

图 10显示为本发明第六较佳实施例的侧视部分组 剖面图。 元件标号说明

10、 10A、 10B、 10C、 10D、 10E本体

101、 101A、 101B、 101C 上容室

102、 102B、 102C 下容室

11 层板

12、 12A、 12C、 12D、 12E进水流道

121、 121A 外侧入口

122、 122A 内侧入口

13、 13A、 13B、 13C、 13D、 13E 排水流道

131、 131A、 131B、 131C外侧出口

132、 132A、 132B、 132C 内侧出口

133C 颈縮部

14真空消除口

15 压力平衡口

16 挡板

17A 缓冲网板

171A 穿孔

0 浮筒装置

1、 21A 网罩

11 环壁

12 网孔

2、 22A 浮筒

3 水流调节管

31 导流孔 24气封消除环

30、 30A、 30B、 30C、 30D、 30E止回装置

31、 31A 阀塞

32、 32A 弹性件

33 A、 33B 限位件

34B、 34C、 34E球形阀塞

35E 导流座

35 IE顶面

352E 导流口

40 真空消除装置

41 阀座

411 进气通道

42 阀塞

43 弹性件

50 压力平衡装置

51 阀座

52球形阀塞

60 壳管式热交换器

601 冷凝水排出口

61 冷凝水入口管

62冷凝水出口管

63 压力平衡管

64 蒸气入口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 式, 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 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 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 1至图 10。须知, 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 比例、大小等, 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 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 并非用 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 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 任何结构的修饰、 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 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 目 的下, 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 的范围内。 同时, 本说明书 中所引用的如 "上" 、 "下" 、 "左" 、 "右" 、 "中间"及 "一"等的用 语, 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 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 其相对关系的 改变或调整, 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 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图 1至图 3所示为本发明的自调流量蒸气却水器的第一 佳实施例, 如图 1 及图 2所示,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调流量蒸气却水器, 包括: 一中空本体 10、 一浮 筒装置 20、 一止回装置 30、 一真空消除装置 40与一压力平衡装置 50。

该中空本体 10的内部以一横向设置的层板 11分隔为一上容室 101与一下容 室 102, 该本体 10具有一环侧壁、 一顶部与一底部, 而且, 该本体 10上设有一 进水流道 12、 一排水流道 13、 一真空消除口 14、 一压力平衡口 15与一挡板 16。

该上容室 101位于该本体 10的顶部与层板 11之间。 该下容室 102位于该本 体 10的底部与层板 11之间。该进水流道 12贯穿该本体 10而具有一连通本体 10 外部的外侧入口 121以及一连通该上容室 101的内侧入口 122。该排水流道 13贯 穿该本体 10而具有一连通本体 10外部的外侧出口 131以及一连通该下容室 102 的内侧出口 132。较佳地, 该进水流道 12与排水流道 13分别位于该本体 10上的 两相对位置处, 且该进水流道 12的内侧入口 122位于靠近该本体 10的顶部。

该真空消除口 14与该压力平衡口 15相间隔地设于该本体 10的顶部。该挡板 16设于该本体 10的上容室 101中的内壁面上, 该挡板 16对应该本体 10的内侧 入口 122并与该内侧入口 122相间隔设置。

配合参见图 3所示, 该浮筒装置 20设于该本体 10的上容室 101中, 该浮筒 装置 20包括一网罩 21、 一浮筒 22、 一水流调节管 23与一气封消除环 24。

该网罩 21盖设并固定于该层板 11上,该网罩 21具有一环壁 211,该网罩 21 的环壁 211上贯穿设有复数网孔 212, 又, 该网罩 21的环壁 211的两端分别形成 一顶面与一下开口,该网罩 21的顶面对应该本体 10的顶部,该网罩 21的下开口 对应该层板 11。

该浮筒 22可上、下移动地设于该网罩 21中, 较佳地, 该浮筒 22的宽度仅略 小于该网罩 21的内径,藉此设计以使该浮筒 22可顺畅地沿该网罩 21上、下移动, 同时避免该浮筒 22在该网罩 21内移动时因过度的晃动而损坏。

该水流调节管 23固设在该浮筒 22的底端,且可移动地贯穿该层板 11而突伸 至该本体 10的下容室 102, 该水流调节管 23的一上端固接于该浮筒 22的底端, 该水流调节管 23的一下端为开口端, 该水流调整管 23的管壁上贯穿设有至少一 导流孔 231, 每一导流孔 231为纵向延伸的长孔, 且该导流孔 231的口径宽度从 下端朝上端渐縮, 换言之, 所述导流孔 231呈上端减縮形, 更能依据冷凝水流量 变化而改变浮筒 22的浮升量,调节冷凝水排放量,亦适用于多 大小口径蒸汽进 口管。

该气封消除环 24设于该层板 11上并环绕于该水流调节管 23周围,当前述浮 筒 22朝层板 11向下移动时,会移动至迭置并抵靠于该气封 除环 24上。在本发 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 该气封消除环 24弯折成梅花状。

该止回装置 30装设于该排水流道 13的内侧出口 132处, 并选择性地封闭该 内侧出口 132,其中,在一般状态下,该止回装置 30常态性地封闭该内侧出口 132, 当该本体 10的下容室 102内的压力大于本体 10外部的压力时, 该止回装置 30 会受压力作动而使该内侧出口 132开启, 令该本体 10的下容室 102与本体 10外 部相连通。

该真空消除装置 40装设于该本体 10的真空消除口 14处,并选择性地封闭该 真空消除口 14, 其中, 在一般状态下, 该真空消除装置 40常态性地封闭该真空 消除口 14; 当该本体 10的上容室 101内的压力小于本体 10外部的压力时, 该真 空消除装置 40会受压力作动而使该真空消除口 14开启, 令该本体 10的上容室 101与本体 10外部相连通, 以避免该本体 10的上容室 101呈真空状态。

具体地来说, 该真空消除装置 40包括一阀座 41、 一阀塞 42与一弹性件 43, 该真空消除装置 40的阀座 41固设于该本体 10的真空消除口 14中, 且该真空消 除装置 40的阀座 41内设有一进气通道 411, 该进气通道 411具有连通该本体 10 的上容室 101 的一内端、 连通本体 10外部的一外端、 以及位于该进气通道 411 的内端与外端之间的一颈縮部,该真空消除装 置 40的阀塞 42与弹性件 43设于该 进气通道 411的内端与颈縮部之间,在一般状态下,该真 空消除装置 40的弹性件 43推顶该真空消除装置 40的阀塞 42, 使真空消除装置 40的阀塞 42封闭该进气 通道 411在颈縮部处的流道。 当该本体 10的上容室 101内的压力小于本体 10外 部的压力时,本体 10外部的高压气体会推动该真空消除装置 40的阀塞 42并压縮 该真空消除装置 40的弹性件 43,使该进气通道 411开启,令本体 10的上容室 101 与本体 10外部相连通, 从而消除该本体 10的上容室 101内的真空状态。 该压力平衡装置 50装设于该本体 10的压力平衡口 15处,并选择性地封闭该 压力平衡口 15, 其中, 在一般状态下, 该压力平衡装置 50常态性地封闭该压力 平衡口 15; 当该本体 10的上容室 101内的压力大于本体 10外部压力时, 该压力 平衡装置 50会受压力作动而使该压力平衡口 15开启,令该本体 10的上容室 101 与本体 10外部相连通而呈压力平衡的状态。

具体地来说, 该压力平衡装置 50包括一阀座 51与一球形阀塞 52, 该压力平 衡装置 50的阀座 51固设于该本体 10的压力平衡口 15中, 该压力平衡装置 50 的阀座 51内设有一排气通道 511, 该排气通道 511具有连通该本体 10的上容室 101的一内端、连通本体 10外部的一外端、 以及位于靠近该排气通道 511的内端 的一颈縮部, 该压力平衡装置 50的球形阀塞 52设于该排气通道 511的外端与颈 縮部之间, 在一般状态下, 该压力平衡装置 50之球形阀塞 52受重力作用而向下 移动并封闭该排气通道 511的颈縮部处的流道。

上述本发明的自调流量蒸气却水器在使用时, 其本体 10的外侧入口 121经由 管路连通一蒸气系统的冷凝水排出口, 使该蒸气系统内所产生的冷凝水可经由该 本体 10的进水流道 12流入并蓄积于本发明的蒸气却水器内, 的后再从该本体 10 的排水流道 13排出; 而该本体 10的压力平衡口 15处所设的压力平衡装置 50则 经由管路连通该蒸气系统的内部,当该本体 10的上容室 101内的压力大于该蒸气 系统时, 该压力平衡装置 50会受压力作动而使该压力平衡口 15开启, 令该本体 10的上容室 101与蒸气系统内部相连通而呈压力平衡的状态 ,避免该蒸气却水器 与蒸气系统连通的管件间产生气阻现象。 具体地来说, 该上容室 101内的高压气 体推动该压力平衡装置 50的球形阀塞 52离开该排气通道 511的颈縮部, 令该本 体 10的上容室 101与蒸气系统内部相连通而呈压力平衡的状态 。再者, 由于液体 与固体间存在附着力, 故该气封消除环 24可避免该浮筒 22的底面直接贴附于该 层板 11, 预防该浮筒 22与冷凝水之间会因附着力而产生气封现象, 防止该浮筒 22无法随冷凝水水位上升的问题发生。

在上述本发明的第一较佳实施例中, 该进水流道 12与排水流道 13形成于该 本体 10的环侧壁上的两相对位置处, 且该进水流道 12的外侧入口 121与内侧入 口 122均位于靠近该本体 10的顶部的位置处,使该进水流道 12形成一横向流道。 该排水流道 13的外侧出口 131位于靠近本体 10的顶部的位置处、 内侧出口 132 连通位于本体 10的底部的下容室 102, 使该排水流道 13形成一纵向流道。 该止回装置 30包含一阀塞 31与一弹性件 32,该止回装置 30的阀塞 31设于 该本体 10的内侧出口 132处,该弹性件 32的相对两端分别抵顶于该本体 10与该 止回装置 30的阀塞 31, 进而推顶该阀塞 31, 使该阀塞 31常态性地封闭该本体 10的内侧出口 132。

进一步参见图 4所示, 为本发明的第二较佳实施例, 其中, 该进水流道 12A 的外侧出口 121A位于靠近本体 10A的底部的位置处、 内侧出口 122A位于靠近 该本体 10的顶部的位置处,使该进水流道 12A形成一纵向流道,该排水流道 13A 的外侧出口 131A与内侧出口 132A均位于靠近该本体 10A的底部的位置处, 使 该排水流道 13A形成一横向流道。

又, 该本体 10A的上容室 101A中又进一步装设一缓冲网板 17A, 该缓冲网 板 17A上设有复数穿孔 171A, 该缓冲网板 17A覆盖于该网罩 21A的上方, 且位 于该内侧入口 122A与该网罩 21A之间, 该缓冲网板 17A可缓冲由该本体 10的 内侧入口 122A流入的高温冷凝水,避免该高温冷凝水直 破坏该本体 10内所设 的网罩 21A、 浮筒 22A…等构件。

该止回装置 30A包含一限位件 33A、一阀塞 31A与一弹性件 32A, 该限位件 33A固设在该排水流道 13A中,该阀塞 31A设于该限位件 33A与该排水流道 13A 的内侧出口 132A之间, 该弹性件 32A的两端分别抵靠于该限位件 33A与阀塞 31A, 进而推顶该阀塞 31A, 使该阀塞 31A常态性地封闭该排水流道 13A的内侧 出口 132A。

进一步参见图 5及图 6所示, 为本发明的第三较佳实施例, 其中, 该排水流 道 13B的外侧出口 131B与内侧出口 132B均位于靠近该本体 10B的底部的位置 处, 使该排水流道 13B形成一横向流道, 且该排水流道 13B的内侧出口 132B向 下朝向该本体 10B的底部。

该止回装置 30B包含一限位件 33B与一球形阀塞 34B,该限位件 33B固设于 该本体 10B的排水流道 13B中, 该球形阀塞 34B设于该排水流道 13B中, 并位 于该排水流道 13B的内侧出口 132B与限位件 33B之间, 在一般状态下, 该球形 阀塞 34B受重力作用而向下移动并封闭该排水流道 13B的内侧出口 132B, 而该 限位件 33B则用以限制该球形阀塞 34B的可移动范围, 避免该球形阀塞 31B从 该外侧出口 131B掉出该本体 10B。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 该限位件 33B 为一杆体, 其沿该排水流道 13B的径向设置而横亘于该排水流道 13B, 以阻止该 球形阀塞 34B朝外侧出口 131B移动。

如图 6所示, 随着该本体 10B的上容室 101B内的冷凝水水位逐渐升高, 该 浮筒 22也会被逐渐抬升, 并连动该水流调节管 23向上移动, 直到该水流调节管 23的导流孔 231移动至该本体 10B的上容室 101B内时,蓄积在该本体 10B的上 容室 101B中的冷凝水便会经由该水流调节管 23的导流孔 231流入并蓄积于该本 体 10B的下容室 102B内, 的后, 藉该下容室 102B内的冷凝水的水压可推开该 止回装置 30B, 让该冷凝水从该本体 10B的排水流道 13B排出。 其中, 由于该水 流调节管 23的导流孔 231的口径宽度是从该导流孔 231 的下端朝该导流孔 231 的上端渐縮的形态, 故当该本体 10B内所蓄积的冷凝水越多、 浮筒 22和水流调 节管 23被抬升的高度越高,该水流调节管 23的导流孔 231对应于该上容室 101B 的排水面积将会比被抬升的高度增加更多倍数 。 举例来说, 当每一导流孔 231对 应于该本体 10B的上容室 101B的长度增加为 2倍时, 每一导流孔 231对应于该 上容室 101B的面积将会增加 2倍以上。 如此一来, 可令本发明的蒸气却水器配 合冷凝水的量, 自动且缓和地调节其排水量。

进一步参见图 7所示, 为本发明的第四较佳实施例, 其中, 该排水流道 13C 的外侧出口 131C位于靠近本体 10C的顶部的位置处、 内侧出口 132C连通位于 本体 10C的底部的下容室 102C, 使该排水流道 13C形成一纵向流道。

又, 该排水流道 13C的内壁面上形成有一颈縮部 133C, 该止回装置 30C包 含一球形阀塞 34C, 该球形阀塞 34C设于该排水流道 13C的颈縮部 133C与外侧 出口 131C之间, 在一般状态下, 该球形阀塞 34C受重力作用而向下移动并封闭 该排水流道 13C的颈縮部 133C处的流道。

进一步参见图 8所示, 为将上述本发明的第四较佳实施例的自调流量 蒸气却 水器装设于一壳管式热交换器 60的蒸气系统中, 其中, 一蒸气入口管 64连通至 该壳管式热交换器 60的上部, 且该自调流量蒸气却水器的本体 10C的进水流道 12C经由一冷凝水入口管 61连通至该壳管式热交换器 60底部所设的一冷凝水排 出口 601, 该排水流道 13C在其外侧出口 131C连接一冷凝水出口管 62, 该压力 平衡装置 50则经由一压力平衡管 63连通至该壳管式热交换器 60的上部。该壳管 式热交换器 60内的高温冷凝水可经由该冷凝水入口管 61及本体 10的进水流道 12C流入本发明的自调式蒸气却水器内集结、 降温的后, 再从该本体 10C的排水 流道 13C和冷凝水出口管 62排出, 以便后续回收及再利用。 当该本体 10C的上容室 101C内存在高温气体,且该壳管式热交换器 60底部 所积存的比重大于该高温气体的高温冷凝水经 冷凝水入口管 61 流入并蓄积于该 本体 10C的上容室 101C时, 于该本体 10C的上容室 101C内的高温气体会受到 冷凝水的排挤而从该压力平衡装置 50及压力平衡管 63流回该壳管式热交换器 60 的上部。 如此一来, 不但可令该本体 10C的上容室 101C不会产生气阻现象, 使 该蒸气却水器进水、 排水顺畅, 从而增加排水量, 更可确保该蒸气却水器的排水 通道 13C "只排水、 不排气" 的功能, 且藉由将该蒸气却水器内的高温气体导流 回该壳管式热交换器 60的设计,还可进一步回收利用该高温气体的 能,达到提 高能源利用率、 减少能源浪费、 充分回收余能的目的。

进一步参见图 9所示, 为本发明的第五较佳实施例, 其中, 该进水流道 12D 纵向设于该本体 10D的顶部, 该排水流道 13D纵向设于该本体 10D的底部, 该 止回装置 30D与前述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止回装置 30A相同, 恕不再赘述。

进一步参见图 10所示, 为本发明的第六较佳实施例, 其中, 该进水流道 12E 纵向设于该本体 10E的顶部, 该排水流道 13E纵向设于该本体 10E的底部。该止 回装置 30E包含一导流座 35E与至少一球形阀塞 34E, 该导流座 35E覆盖固定于 该排水流道 13E的内侧出口 132E周围,且具有一顶面 351E与至少一朝下的导流 口 352E, 该导流座 35E的顶面 351E间隔设于该本体 10E的内侧出口 132E的上 方, 每一导流口 352E连通该导流座 35E内的一容置空间, 该球形阀塞 34E的外 径大于该导流座 35E的顶面 351E与该本体 10E的内侧出口 132E的间距,且该球 形阀塞 34E分别设于该导流座 35E内的容置空间中。 在一般状态下, 该球形阀塞 35E受重力作用而分别封闭该导流座 35E的导流口 352E。其中, 由于该球形阀塞 34E的外径大于该导流座 35E的顶面 351E与该本体 10E的内侧出口 132E的间距, 故各球形阀塞 34E只会在各自所属的容置空间中移动。该止回 装置 30E的球形阀 塞 34E也可因应该蒸气却水器内的水压变化而实时 且快速地排出该蒸气却水器内 的冷凝水, 使该蒸气却水器的内部与外部的压力平衡, 有效避免连接至该排水流 道 13E的冷凝水出口管 62因内部发生水锤现象而受到损害。

本发明的自调流量蒸气却水器藉由在该本体 10、 10A、 10B、 10C、 10D、 10E 的排水流道 13、 13A、 13B、 13C、 13D、 13E的内侧出口 132、 132A、 132B、 132C 处设置止回装置 30、 30A、 30B、 30C、 30D、 30E的设计, 使该自调流量蒸气却 水器中只要装设一止回装置 30、 30A、 30B、 30C、 30D、 30E, 即可达到控制该 本体 10、 10A、 10B、 10C、 10D、 10E内所蓄积的冷凝水排出与否的目的, 另夕卜, 本发明中的浮筒装置的下端用于排除冷凝水的 导流孔呈上端减縮形, 更能符合冷 凝水流量变化而改变浮筒浮升量, 调节冷凝水排放量, 亦适用于多种大小口径蒸 气进口管。 本发明的自调流量蒸气却水器具有结构简单、 组装方便、 故障率低等 优点。 所以, 本发明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 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 效, 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 任 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 神及范畴下, 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 饰或改变。 因此, 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 本发明所揭示的 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 变, 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