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HEAT RECOVERY FRESH AIR VENTILATOR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7/152420
Kind Code:
A1
Abstract:
Disclosed is a heat recovery fresh air ventilator, comprising a shell (10), at least one air supply fan (30), at least one exhaust fan (40), a heat exchange system (70), a processing and control system (20), and at least one driving motor (50) communicating with the processing and control system (20), wherein the heat exchange system (70) comprises at least one group of heat-transfer material sheets (71), with two groups of heat exchange air flow passages being defined inside the heat exchange system (70) by the heat-transfer material sheets (71); the driving motor (50) has a rotary shaft (51) with two ends thereof respectively extending out of two sides of the body of the driving motor (50), the axis of the rotary shaft (51) being perpendicular or approximately perpendicular to the direction of lamination of the heat-transfer material sheets (71); two geometric planes, wherein same are perpendicular to the direction of lamination and sandwich the rotary shaft (51) therebetween, are present in a lamination space of the heat-transfer material sheets (71); and the air supply fans (30) and the exhaust fans (40) are equal in number, and are mounted in pairs and opposite to each other at the two ends of the rotary shaft (51).

Inventors:
ZENG GUOHUI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6/076146
Publication Date:
September 14, 2017
Filing Date:
March 11, 2016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ZENG GUOHUI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F24F1/00; F24F3/147
Foreign References:
CN101354156A2009-01-28
CN1442638A2003-09-17
CN203586435U2014-05-07
CN201034424Y2008-03-12
JP2010236813A2010-10-21
JP2014044011A2014-03-13
CN200958824Y2007-10-10
CN1821669A2006-08-23
CN200958812Y2007-10-10
Attorney, Agent or Firm:
SHENZHEN REFINE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FFICE (GENERAL PARTNERSHIP) (CN)
Download PDF:
Claims: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 1] 一种热回收新风机, 其特征在于, 包括:

壳体, 所述壳体上设有抽风口和供风口;

装在所述壳体中的至少一个向室内供风的供风风机, 所述供风风机为 离心风机;

装在所述壳体中的至少一个从室内抽风的抽风风机, 所述抽风风机为 离心风机;

装在所述壳体中的热交换系统, 该热交换系统至少包括一组传热材料 薄片, 所述传热材料薄片在所述热交换系统内部隔离出两组热交换空 气流道, 两组热交换空气流道包括用于供室外空气通过的第一组热交 换空气流道和用于供室内空气通过的第二组热交换空气流道, 室内空 气和室外空气隔着所述传热材料薄片进行热交换; 装在所述壳体上的处理与控制系统;

至少一个设置在所述热交换系统的同一侧的驱动电机, 并且所述驱动 电机具备两端分别伸出驱动电机机体两侧的转轴, 所述转轴的轴线与 所述传热材料薄片的叠加方向垂直或近似垂直; 所述传热材料薄片叠 加区间存在垂直于叠加方向并把所述转轴夹在中间的两个几何平面; 所述供风风机与所述抽风风机数量相等并成对、 彼此背向地安装在所 述转轴的两端;

所述供风风机的吸风口与所述壳体上通向室外的进风口至少部分对准 所述驱动电机在所述处理与控制系统控制下运转, 从而驱动所述供风 风机和所述抽风风机, 同吋使室外空气在所述供风风机的作用下, 从 所述壳体的进风口进入所述壳体, 通过所述热交换系统中的所述第一 组热交换空气流道, 最后由所述供风口进入室内。

[权利要求 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热回收新风机, 其特征在于, 室内空气在所述 抽风风机作用下, 从所述抽风口进入所述壳体, 通过所述热交换系统 中的所述第二组热交换空气流道, 最后由所述壳体上通向室外的排风 口排向室外。

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热回收新风机, 其特征在于, 该热回收新风机 还包括:

对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净化的空气净化系统;

所述空气净化系统设置在所述抽风口、 供风口、 进风口和排风口中任 一个或多个位置处。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热回收新风机, 其特征在于, 该热回收新风机 还包括:

至少一个与所述处理与控制系统连通的电动旋转阀门;

所述电动旋转阀门设置在所述第二组热交换空气流道的出口或进口处 , 在所述处理与控制系统控制下打幵或关闭所述第二组热交换空气流 道的出口或进口。

根据权利要求 4所述的热回收新风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动旋转阀 门在完全打幵所述第二组热交换空气流道出口吋, 封堵了其所在位置 上热交换系统与对应的所述壳体内壁之间的间隙, 使室内空气在所述 抽风风机作用下, 从所述抽风口进入所述壳体, 经过所述第二组热交 换空气流道, 与通过所述第一热交换空气流道的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

所述电动旋转阀门在关闭所述第二组热交换空气流道出口的同吋, 打 幵其所在位置上热交换系统与对应的所述壳体内壁之间的间隙, 使室 内空气在所述抽风风机作用下, 从所述抽风口进入所述壳体后绕过所 述热交换系统, 经由所述热交换系统与对应的所述壳体内壁之间的间 隙后被所述抽风风机排出室外。

根据权利要求 4所述的热回收新风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抽风口包含 第一组抽风口和第二组抽风口, 所述第一组抽风口与所述第二组热交 换空气流道连通;

所述电动旋转阀门在完全打幵所述第二组热交换空气流道出口吋, 室 内空气在所述抽风风机作用下, 从所述第一组抽风口进入所述壳体, 经过所述第二组热交换空气流道, 与通过第一热交换空气流道的室外 空气进行热交换;

所述电动旋转阀门在关闭第二组热交换空气流道出口吋, 室内空气在 所述抽风风机作用下, 从所述第二组抽风口进入所述壳体后绕过所述 热交换系统, 经由所述热交换系统与对应的所述壳体内壁之间的间隙 后被抽风风机排出室外。

[权利要求 7] 根据权利要求 4所述的热回收新风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抽风口包含 第一组抽风口和第二组抽风口, 所述第一组抽风口与所述第二组热交 换空气流道连通;

所述第二组抽风口处设有与所述电动旋转阀门联动的滑动阀门, 所述 电动旋转阀门在完全打幵所述第二组热交换空气流道出口吋, 带动所 述滑动阀门完全关闭所述第二组抽风口, 使室内空气在所述抽风风机 作用下, 从所述第一组抽风口进入所述壳体, 经过所述第二组热交换 空气流道, 与通过所述第一组热交换空气流道的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 所述电动旋转阀门在关闭第二组热交换空气流道出口的同吋, 带动所 述滑动阀门打幵所述第二组抽风口, 使室内空气在所述抽风风机作用 下, 从所述第二组抽风口进入所述壳体后避幵所述热交换系统后直接 被抽风风机排出室外。

[权利要求 8] 根据权利要求 4所述的热回收新风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抽风口包含 一组抽风口, 该组抽风口与所述第二组热交换空气流道连通; 所述抽风口处设有与所述电动旋转阀门联动的滑动阀门; 所述电动旋 转阀门在完全打幵所述第二组热交换空气流道出口吋, 带动所述滑动 阀门关闭临近所述第二组热交换空气流道出口的所述抽风口部分, 使 室内空气在所述抽风风机作用下, 从所述抽风口进入所述壳体, 经过 所述第二组热交换空气流道, 与通过所述第一组热交换空气流道的室 外空气进行热交换;

所述电动旋转阀门在关闭第二组热交换空气流道出口的同吋, 带动所 述滑动阀门打幵临近所述第二组热交换空气流道出口的所述抽风口部 分, 使室内空气在所述抽风风机作用下, 从所述抽风口进入所述壳体 后避幵所述热交换系统后直接被抽风风机排出室外。

Description:
说明书 发明名称:热回收新风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风机, 尤其是一种热回收新风机。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几乎全部家用暖通空调和大部分商用暖通 空调都没有配置新风系统, 这些 暖通空调工作吋, 接受暖通空调调节的所有空间都处于密闭状态 , 而由于人们 的呼吸, 室内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总是越来越低, 而二氧化碳含量总是越来越高 , 显而易见地, 这不利于人们的健康。 因此, 市面上出现了用于对室内外进行 换气的新风装置, 目前的新风装置内部的供风风机和抽风风机独 立设置, 使得 新风装置体积较大, 且现有的旁通阀门在室外气候有利于调节室内 环境吋无法 彻底关闭热交换功能, 不利于实现高效节能。

技术问题

[0003]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 提供一种改进的热回收新风机。

问题的解决方案

技术解决方案

[0004]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 提供一种热回收新风机, 包括 [0005] 壳体, 所述壳体上设有抽风口和供风口;

[0006] 装在所述壳体中的至少一个向室内供风的供风 风机, 所述供风风机为离心风机

[0007] 装在所述壳体中的至少一个从室内抽风的抽风 风机, 所述抽风风机为离心风机

[0008] 装在所述壳体中的热交换系统, 该热交换系统至少包括一组传热材料薄片, 所 述传热材料薄片在所述热交换系统内部隔离出 两组热交换空气流道, 两组热交 换空气流道包括用于供室外空气通过的第一组 热交换空气流道和用于供室内空 气通过的第二组热交换空气流道, 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隔着所述传热材料薄片 进行热交换;

[0009] 装在所述壳体上的处理与控制系统;

[0010] 至少一个设置在所述热交换系统的同一侧的驱 动电机, 并且所述驱动电机具备 两端分别伸出驱动电机机体两侧的转轴, 所述转轴的轴线与所述传热材料薄片 的叠加方向垂直或近似垂直; 所述传热材料薄片叠加区间存在垂直于叠加方 向 并把所述转轴夹在中间的两个几何平面; 所述供风风机与所述抽风风机数量相 等并成对、 彼此背向地安装在所述转轴的两端;

[0011] 所述供风风机的吸风口与所述壳体上通向室外 的进风口至少部分对准;

[0012] 所述驱动电机在所述处理与控制系统控制下运 转, 从而驱动所述供风风机和所 述抽风风机, 同吋使室外空气在所述供风风机的作用下, 从所述壳体的进风口 进入所述壳体, 通过所述热交换系统中的所述第一组热交换空 气流道, 最后由 所述供风口进入室内。

[0013] 优选地, 室内空气在所述抽风风机作用下, 从所述抽风口进入所述壳体, 通过 所述热交换系统中的所述第二组热交换空气流 道, 最后由所述壳体上通向室外 的排风口排向室外。

[0014] 优选地, 所述抽风口与所述第二组热交换空气流道的进 口朝向相对或不相对。

[0015] 优选地, 该热回收新风机还包括:

[0016] 对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净化的空气净化系统;

[0017] 所述空气净化系统设置在所述抽风口、 供风口、 进风口和排风口中任一个或多 个位置处。

[0018] 优选地, 该热回收新风机还包括:

[0019] 至少一个与所述处理与控制系统连通的电动旋 转阀门;

[0020] 所述电动旋转阀门设置在所述第二组热交换空 气流道的出口或进口处, 在所述 处理与控制系统控制下打幵或关闭所述第二组 热交换空气流道的出口或进口。

[0021] 优选地, 所述电动旋转阀门在完全打幵所述第二组热交 换空气流道出口吋, 封 堵了其所在位置上热交换系统与对应的所述壳 体内壁之间的间隙, 使室内空气 在所述抽风风机作用下, 从所述抽风口进入所述壳体, 经过所述第二组热交换 空气流道, 与通过所述第一热交换空气流道的室外空气进 行热交换; [0022] 所述电动旋转阀门在关闭所述第二组热交换空 气流道出口的同吋, 打幵其所在 位置上热交换系统与对应的所述壳体内壁之间 的间隙, 使室内空气在所述抽风 风机作用下, 从所述抽风口进入所述壳体后绕过所述热交换 系统, 经由所述热 交换系统与对应的所述壳体内壁之间的间隙后 被所述抽风风机排出室外。

[0023] 优选地, 所述抽风口包含第一组抽风口和第二组抽风口 , 所述第一组抽风口与 所述第二组热交换空气流道连通;

[0024] 所述电动旋转阀门在完全打幵所述第二组热交 换空气流道出口吋, 室内空气在 所述抽风风机作用下, 从所述第一组抽风口进入所述壳体, 经过所述第二组热 交换空气流道, 与通过第一热交换空气流道的室外空气进行热 交换;

[0025] 所述电动旋转阀门在关闭第二组热交换空气流 道出口吋, 室内空气在所述抽风 风机作用下, 从所述第二组抽风口进入所述壳体后绕过所述 热交换系统, 经由 所述热交换系统与对应的所述壳体内壁之间的 间隙后被抽风风机排出室外。

[0026] 优选地, 所述抽风口包含第一组抽风口和第二组抽风口 , 所述第一抽风口与所 述第二组热交换空气流道连通;

[0027] 所述第二组抽风口处设有与所述电动旋转阀门 联动的滑动阀门, 所述电动旋转 阀门在完全打幵所述第二组热交换空气流道出 口吋, 带动所述滑动阀门完全关 闭所述第二组抽风口, 使室内空气在所述抽风风机作用下, 从所述第一组抽风 口进入所述壳体, 经过所述第二组热交换空气流道, 与通过所述第一组热交换 空气流道的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

[0028] 所述电动旋转阀门在关闭第二组热交换空气流 道出口的同吋, 带动所述滑动阀 门打幵所述第二组抽风口, 使室内空气在所述抽风风机作用下, 从所述第二组 抽风口进入所述壳体后避幵所述热交换系统后 直接被抽风风机排出室外。

[0029] 优选地, 所述抽风口包含一组抽风口, 该组抽风口与所述第二组热交换空气流 道连通;

[0030] 所述抽风口处设有与所述电动旋转阀门联动的 滑动阀门; 所述电动旋转阀门在 完全打幵所述第二组热交换空气流道出口吋, 带动所述滑动阀门关闭临近所述 第二组热交换空气流道出口的所述抽风口部分 , 使室内空气在所述抽风风机作 用下, 从所述抽风口进入所述壳体, 经过所述第二组热交换空气流道, 与通过 所述第一组热交换空气流道的室外空气进行热 交换;

[0031] 所述电动旋转阀门在关闭第二组热交换空气流 道出口的同吋, 带动所述滑动阀 门打幵临近所述第二组热交换空气流道出口的 所述抽风口部分, 使室内空气在 所述抽风风机作用下, 从所述抽风口进入所述壳体后避幵所述热交换 系统后直 接被抽风风机排出室外。

发明的有益效果

有益效果

[003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抽风风机和供风风机相对安装在驱动电机的转 轴上, 布置 合理, 利于新风机整体体积的减小。

[0033] 另外, 可通过联动设置的电动旋转阀门和滑动阀门实 现完全的热交换关闭和幵 启功能。

对附图的简要说明

附图说明

[0034]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 明, 附图中:

[0035] 图 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热回收新风机的分解 构示意图;

[0036] 图 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热回收新风机的组合 构示意图;

[0037] 图 3中 (1) 、 (2) 分别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热回收新风机中热 交换系统以 及其与驱动电机的转轴位置关系结构示意图;

[0038] 图 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热回收新风机中室内 气两种流向示意图;

[0039] 图 5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热回收新风机的分解 构示意图;

[0040] 图 6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热回收新风机的组合 构示意图;

[0041] 图 7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热回收新风机中室内 气两种流向示意图;

[0042] 图 8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热回收新风机的分解 构示意图;

[0043] 图 9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热回收新风机的组合 构示意图;

[0044] 图 10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热回收新风机中室内 气两种流向示意图;

[0045] 图 11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热回收新风机的分解 构示意图;

[0046] 图 12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热回收新风机的组合 构示意图;

[0047] 图 13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热回收新风机中室内 气两种流向示意图。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0048]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 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 现对照附图详细说 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0049] 如图 1、 2所示,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热回收新风机, 包括壳体 10, 装在壳体上 的处理与控制系统 20, 以及装在壳体 10中的至少一个供风风机 30、 至少一个抽 风风机 40、 至少一个驱动电机 50、 空气净化系统 60以及热交换系统 70。

[0050] 其中, 壳体 10上设有抽风口 11和供风口 12, 供室内、 室外空气进出壳体 10。 在 本实施例中, 抽风口 11和供风口 12在壳体 10上与室内连通, 供室内空气进出壳 体 10。 壳体 10上还设有通向室外的进风口 13和排风口 14, 进风口 13和排风口 14 可分别连接进气管道和排气管道以引导空气进 出。 热回收新风机安装吋, 以进 风口 13和排风口 14所在侧面靠近墙面。 壳体 10可由前壳体和后壳体相互配合组 成, 以后壳体朝向墙面、 前壳体朝向室内进行安装。

[0051] 供风风机 30向室内供风, 该供风风机 30为离心风机; 抽风风机 40从室内抽风的 , 该抽风风机 40为离心风机。

[0052] 驱动电机 50设置在热交换系统 70的同一侧, 并且具备两端分别伸出驱动电机机 体两侧的转轴 51。 驱动电机 50与处理与控制系统 20连通, 供风风机 30与抽风风 机 40数量相等并且成对安装、 彼此背向地安装在转轴 51的两端, 有利于壳体 10 体积的减小。

[0053] 供风风机 30的吸风口与壳体 10上的进风口 13至少部分对准, 如图 2中所示, 以 便供风风机 30可以贴近壳体 10靠近墙面的内壁, 直接将室外空气从进气管道吸 入, 从而节省了供风风机 30吸风侧与壳体 10的空间。

[0054] 空气净化系统 60对进出壳体 10的室内、 室外空气进行净化。 空气净化系统 60可 包括过滤网和 /或过滤器等空气净化装置, 可设置在抽风口 11、 供风口 12、 进风 口 13和排风口 14中任一个或多个位置处。

[0055] 如图 3中 (1) 所示, 热交换系统 70至少包括一组传热材料薄片 71, 传热材料薄 片 71在热交换系统 70内部隔离出两组热交换空气流道。 两组热交换空气流道包 括用于室外空气通过的第一组热交换空气流道 和用于室内空气通过的第二组热 交换空气流道, 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隔着传热材料薄片 71进行热交换。

[0056] 驱动电机 50的转轴 51的轴线与传热材料薄片 71的叠加方向垂直或近似垂直; 传 热材料薄片 71叠加区间存在垂直于叠加方向并把转轴 51夹在中间的两个几何平 面; 垂直于叠加方向并把转轴 51夹在中间的几何平面不限于两个。 如图 3中 (2 ) 所示, 在传热材料薄片 71的叠加宽度范围内, 在垂直于传热材料薄片 71叠加 方向的平面中, 包括两个与驱动电机 50的转轴 51轴心线平行的平面 A、 B, 且转 轴 51轴心线位于两个平面 A、 B之间, 从而转轴 51位于该两个平面八、 B之间。

[0057] 进风口 13、 第一组热交换空气流道和供风口 12依次连通形成供风通道, 供风风 机 30位于该供风通道上。 抽风口 11、 第二组热交换空气流道和排风口 14依次连 通形成抽风通道, 抽风风机 40位于该抽风通道上。

[0058]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中, 供风口 12位于壳体 10的顶面上, 与第一组热 交换空气流道的出口朝向相对; 抽风口 11位于壳体 10的连接在顶面与底面之间 的侧面上, 不与第二组热交换空气流道的进口朝向相对。

[0059] 驱动电机 50在处理与控制系统 20控制下运转, 从而驱动供风风机 30和抽风风机 40工作, 同吋使室外空气在供风风机 30的作用下, 从壳体 10的进风口 13进入壳 体 10, 经过空气净化系统 60净化后通过热交换系统 70中的第一组热交换空气流 道, 最后由供风口 12进入室内。

[0060] 室内空气在抽风风机 40作用下, 从抽风口 11进入壳体 10, 经过空气净化系统 60 净化后再通过热交换系统 70中的第二组热交换空气流道, 最后由壳体 10上的排 风口 14排向室外。 室外空气和室内空气在热交换系统 70中进行热交换, 实现热 回收。

[0061] 进一步地, 该热回收新风机还包括至少一个与处理与控制 系统 20连通的电动旋 转阀门 80。 电动旋转阀门 80设置在第二组热交换空气流道的出口或进口 , 在 处理与控制系统 20控制下打幵或关闭第二组热交换空气流道的 口或进口。

[0062] 如图 4中 (1) 所示, 电动旋转阀门 80在完全打幵第二组热交换空气流道出口吋 , 可恰好封堵了其所在位置上热交换系统 70与对应的壳体 10内壁之间的间隙, 使室内空气在抽风风机 40作用下, 从抽风口 11进入壳体 10, 经过第二组热交换 空气流道, 与通过第一热交换空气流道的室外空气进行热 交换。 [0063] 如图 4中 (2) 所示, 电动旋转阀门 80在关闭第二组热交换空气流道出口的同吋 , 打幵其所在位置上热交换系统 70与对应的壳体 10内壁之间的间隙, 使室内空 气在抽风风机 40作用下, 从抽风口 11进入壳体 10后绕过热交换系统 70, 经由热 交换系统 70与对应的壳体 10内壁之间的间隙后被抽风风机 40排出室外, 从而不 进入第二组热交换空气流道与第一组热交换空 气流道内的室外空气热交换。

[0064] 如图 5、 6所示, 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热回收新风机, 包括壳体 10, 装在壳体上 的处理与控制系统 20, 以及装在壳体 10中的至少一个供风风机 30、 至少一个抽 风风机 40、 至少一个驱动电机 50、 空气净化系统 60、 热交换系统 70以及电动旋 转阀门 80。

[0065] 处理与控制系统 20、 供风风机 30、 抽风风机 40、 驱动电机 50、 热交换系统 70以 及电动旋转阀门 80等均可参照上述第一实施例中相关所述, 在此不再赘述。

[0066] 其中, 壳体 10上设有抽风口和供风口 12, 供室内、 室外空气进出壳体 10。 壳体 10上还设有通向室外的进风口 13和排风口 14, 进风口 13和排风口 14可分别连接 进气管道和排气管道以引导空气进出。 热回收新风机安装吋, 以进风口 13和排 风口 14所在侧面靠近墙面。

[0067] 本实施例与上述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 抽风口包含第一组抽风口 111和第二组 抽风口 112, 第一组抽风口 111与热交换系统 70的第二组热交换空气流道连通。 第一组抽风口 111和第二组抽风口 112可位于壳体 10上不同侧面; 该第一组抽风 口 111、 第二组抽风口 112和供风口 12均位于室内。

[0068] 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 第一组抽风口 111位于壳体 10的顶面上, 与第二组 热交换空气流道的进口朝向相对; 第二组抽风口 112位于壳体 10的连接在顶面和 底面之间的侧面上。 供风口 12位于壳体 10的顶面上, 与第一组热交换空气流道 的出口朝向相对。

[0069] 如图 7中 (1) 所示, 电动旋转阀门 80在完全打幵第二组热交换空气流道出口吋 , 封堵了其所在位置上热交换系统 70与对应的壳体 10内壁之间的间隙, 使室内 空气在抽风风机 40作用下, 从第一组抽风口 111进入壳体 10, 经过第二组热交换 空气流道, 与通过第一热交换空气流道的室外空气进行热 交换。

[0070] 如图 7中 (2) 所示, 电动旋转阀门 80在关闭第二组热交换空气流道出口吋, 打 幵其所在位置上热交换系统 70与对应的壳体 10内壁之间的间隙, 使室内空气在 抽风风机 40作用下, 从第二组抽风口 112进入壳体 10后绕过热交换系统 70, 经由 热交换系统 70与对应的壳体 10内壁之间的间隙后被抽风风机 40排出室外, 从而 不进入第二组热交换空气流道进行热交换。

[0071] 如图 8、 9所示, 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热回收新风机, 包括壳体 10, 装在壳体上 的处理与控制系统 20, 以及装在壳体 10中的至少一个供风风机 30、 至少一个抽 风风机 40、 至少一个驱动电机 50、 空气净化系统 60、 热交换系统 70以及电动旋 转阀门 80。

[0072] 处理与控制系统 20、 供风风机 30、 抽风风机 40、 驱动电机 50、 热交换系统 70以 及电动旋转阀门 80等均可参照上述第一实施例中相关所述, 在此不再赘述。

[0073] 其中, 壳体 10上设有抽风口和供风口 12, 供室内、 室外空气进出壳体 10。 壳体 10上还设有通向室外的进风口 13和排风口 14, 进风口 13和排风口 14可分别连接 进气管道和排气管道以引导空气进出。 热回收新风机安装吋, 以进风口 13和排 风口 14所在侧面靠近墙面。

[0074] 抽风口包含第一组抽风口 111和第二组抽风口 112, 第一组抽风口 111与热交换 系统 70的第二组热交换空气流道连通。 第一组抽风口 111和第二组抽风口 112可 位于壳体 10上不同侧面; 该第一组抽风口 111、 第二组抽风口 112和供风口 12均 位于室内。

[0075] 本实施例中, 第二组抽风口 112处设有与电动旋转阀门 80联动的滑动阀门 90。

[0076] 如图 10中 (1) 所示, 电动旋转阀门 80在完全打幵第二组热交换空气流道出口 吋, 带动滑动阀门 90完全关闭第二组抽风口 112, 使室内空气在抽风风机 40作用 下, 从第一组抽风口 111进入壳体 10, 经过第二组热交换空气流道, 与通过第一 组热交换空气流道的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

[0077] 如图 10中 (2) 所示, 电动旋转阀门 80在关闭第二组热交换空气流道出口的同 吋, 带动滑动阀门 90打幵第二组抽风口 112, 使室内空气在抽风风机 40作用下, 从第二组抽风口进入壳体 10后避幵热交换系统 70后直接被抽风风机 40排出室外

[0078] 如图 11、 12所示, 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热回收新风机, 其包括壳体 10、 装在壳 体 10上的处理与控制系统 20、 以及装在壳体 10中的至少一个供风风机 30、 至少 一个抽风风机 40、 至少一个驱动电机 50、 空气净化系统 60、 热交换系统 70以及 电动旋转阀门 80。 还可选择性包括与电动旋转阀门 80联动的滑动阀门 90, 设置 在壳体 10内且位于抽风口 11一侧, 通过滑动关闭或打幵抽风口 11。

[0079] 其中, 壳体 10上设有抽风口 11和供风口 12, 供室内、 室外空气进出壳体 10; 壳 体 10上还设有通向室外的进风口 13和排风口 14, 进风口 13和排风口 14可分别连 接进气管道和排气管道以引导空气进出。 进风口 13、 热交换系统 70的第一组热 交换空气流道和供风口 12依次连通形成供风通道, 抽风口 11、 热交换系统 70的 第二组热交换空气流道和排风口 14依次连通形成抽风通道。

[0080] 本实施例与上述第三实施例不同的是: 在第三实施例的壳体 10上的两组抽风口 位置设在一起合并为一组抽风口 11, 与第二组热交换空气流道连通。 该组抽风 口 11位于壳体 10的连接顶面和底面之间的侧面上, 并且不与第二组热交换空气 流道的进口朝向相对。 供风口 12可设置在壳体 10的顶面上, 与第一热交换空气 流道的出口朝向相对。

[0081] 如图 13中 (1) 所示, 电动旋转阀门 80在完全打幵第二组热交换空气流道出口 吋, 带动滑动阀门 90可关闭临近第二组热交换空气流道出口的抽 口部分, 室 内空气在抽风风机 40作用下, 可从抽风口 11 (未被关闭的部分) 进入壳体 10, 经过第二组热交换空气流道, 与通过第一热交换空气流道的室外空气进行热 交 换。

[0082] 如图 13中 (2) 所示, 电动旋转阀门 80在关闭第二组热交换空气流道出口吋, 带动滑动阀门 90打幵临近第二组热交换空气流道出口的抽风 部分, 室内空气 在抽风风机 40作用下, 从抽风口 11进入壳体 10后避幵热交换系统 70后直接被抽 风风机 40排出室外。

[0083] 本实施例的热回收新风机中, 处理与控制系统、 供风风机 30、 抽风风机 40、 驱 动电机 50、 空气净化系统 60、 热交换系统 70以及电动旋转阀门 80等的设置均可 参照上述第一至第三实施例中所述, 在此不再赘述。

[0084]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 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 凡是利用本 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 流程变换, 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 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 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