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HEAT RECOVERY VARIABLE-FREQUENCY MULTI-SPLIT HEAT PUMP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5/109653
Kind Code:
A1
Abstract:
A heat recovery variable-frequency multi-split heat pump system and a control method thereof. The system comprises an outdoor unit and at least two indoor units. The system is a three-pipe heating recovery multi-split heat pump system designed on the basis of a four-way reversing valve, and one indoor unit thereof is provided with two electronic expansion valves and two heat exchangers so that any indoor unit in the system can operate independently under three working conditions of refrigeration, heating or heat recovery dehumidification. Under multi-split condition, the system can operate under six working conditions, namely, the full-refrigeration working condition, the full-heating working condition, the common-heat-recovery working condition, the common-heat-recovery-dehumidification working condition, the heat recovery dehumidification-refrigeration-combination working condition and the heat recovery dehumidification-heating-combination working condition. Under the heat recovery dehumidification condition, a lower outlet air temperature, during low-temperature dehumidification, is raised by means of heat removal of a condenser so a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dehumidification without temperature fall or temperature rise, so that the thermal comfort and efficiency of the system are improved, and the refrigerating capacity and heating capacity of the system are effectively improved.

Inventors:
LIU MIN (CN)
WANG YUANPENG (CN)
ZHANG WENQIANG (CN)
CAO RUI (CN)
LI YAJUN (CN)
LI YONGMEI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4/074046
Publication Date:
July 30, 2015
Filing Date:
March 25, 2014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 CO LTD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F25B13/00
Foreign References:
CN1483974A2004-03-24
CN1114406A1996-01-03
JP2010216755A2010-09-30
JP2001227841A2001-08-24
Other References:
See also references of EP 3101369A4
Attorney, Agent or Firm:
TDIP & PARTNERS (CN)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CN)
Download PDF:
Claims:
权 利 要 求

1、 一种热回收变频多联式热泵系统, 包括室外机和至少两个室内机, 其 特征在于: 所述室外机与室内机之间通过高压液管、 高压气管和低压回气管 相接;

所述室外机包括: 四通阀 (4)、 室外换热器(5)、 室外电子膨胀阀 (6)、 第二电磁阀 ( 10 )、 第三电磁阀 ( 11 )和至少一个压缩机 ( 1 );

所述压缩机(1 ) 的排气端与四通阀 (4) 的 A端相接; 所述四通阀 (4) 的 B端与室外换热器(5)相接, 室外换热器(5) 的另一端通过室外电子膨 胀阀( 6 )与高压液管相接; 四通阀( 4 )的 C端与压缩机( 1 )的吸气端相接; 四通阀(4)的 D端与低压回气管相接; 所述高压气管与低压回气管之间连接 有第三电磁阀 (11 ); 所述第二电磁阀 (10) 的一端连接在四通阀 (4) 的 A 端, 另一端连接在第三电磁阀 (11 )与高压气管之间;

所述每个室内机均包括第一室内换热器 (16)、 第一电子膨胀阀 (15)、 第二室内换热器 (18)、 第二电子膨胀阀 (17);

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16)的一端与高压气管相接,第一室内换热器(16) 的另一端通过第一电子膨胀阀 (15) 与高压液管相接; 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 ( 18) 的一端与低压回气管相接, 第二室内换热器 (18) 的另一端通过第二 电子膨胀阀 (17)与高压液管相接。

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热回收变频多联式热泵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 述压缩机(1 ) 的排气端与四通阀 (4) 的 A端之间连接有油分离器(2)。

3、 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热回收变频多联式热泵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 述油分离器 (2)通过第一电磁阀 (8)和毛细管 (9) 与压缩机( 1 ) 的吸气 端相接。

4、 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热回收变频多联式热泵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 述油分离器(2) 与四通阀 (4) 的 A端之间连接有单向阀 (3)。

5、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热回收变频多联式热泵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 述四通阀 (4) 的 C端与压缩机(1 )吸气端之间连接有气液分离器(7)。

6、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热回收变频多联式热泵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 述高压液管上设置有液侧截止阀 (12); 所述低压回气管上设置有气侧截止阀 (13); 所述高压气管上设置有排气截止阀 (14)。

7、 一种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热回收变频多联式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热泵系统处于全制冷工况时, 控制执行以下操作:

四通阀 (4) 的 A端与 B端连通、 C端与 D端连通;

第二电磁阀 (10) 关闭, 第三电磁阀 (11 )打开;

室外电子膨胀阀 (6)全开;

各个室内机的第一电子膨胀阀 (15)、 第二电子膨胀阀 (17)节流降压; 通过所述操作以使压缩机(1 )的排气端排出的制冷剂经室外换热器(5) 冷凝,一方面流经各个室内机的第一电子膨胀阀(15)、第一室内换热器(16)、 第三电磁阀 (11 )至四通阀 (4) D端, 另一方面流经各个室内机的第二电子 膨胀阀 (17)、 第二室内换热器 (18) 至四通阀 (4) D 端, 之后通过四通阀 (4) 的 C端进入压缩机 ( 1 ) 的吸气端。

8、 一种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热回收变频多联式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热泵处于全制热工况时, 控制执行以下操作:

四通阀 (4) 的 A端与 D端连通、 B端与 C端连通;

第二电磁阀 (10)打开, 第三电磁阀 (11 ) 关闭;

室外电子膨胀阀 (6)节流降压;

各个室内机的第一电子膨胀阀(15)、 第二电子膨胀阀(17)均节流降压; 通过所述操作以使压缩机( 1 )的排气端排出的制冷剂一方面从四通阀(4 ) 的 A、 D端流出至各个室内机的第二室内换热器 ( 18 )、第二电子膨胀阀 ( 17 ), 另一方面从第二电磁阀 (10)流出至各个室内机的第一室内换热器(16)、 第 一电子膨胀阀 (15); 第一电子膨胀阀 (15)和第二电子膨胀阀 (17) 的制冷 剂汇合后, 流经室外电子膨胀阀 (6)、 室外换热器(5)、 四通阀 (4) 的8、 C端进入压缩机 ( 1 ) 的吸气端。

9、 一种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热回收变频多联式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热泵系统处于通常热回收工况时, 控制执行以下操作: 四通阀 (4) 的 A端与 B端连通、 C端与 D端连通;

第二电磁阀 (10)打开, 第三电磁阀 (11 ) 关闭;

室外电子膨胀阀 (6)全开;

所有室内机中的部分室内机的第一电子膨胀阀 (15)全开、 第二电子膨 胀阀 (17)全闭, 其余室内机的第一电子膨胀阀 (15)全闭、 第二电子膨胀 阀 (17) 节流降压;

通过所述操作以使压缩机 ( 1 )的排气端排出的制冷剂一方面流经第二电 磁阀 (10)、 第一室内换热器(16)、 第一电子膨胀阀 (15), 另一方面流经四 通阀 (4)的 A、 B端流出至室外换热器(5)冷凝, 流经室外电子膨胀阀 (6) 后与第一电子膨胀阀 (15) 流出的制冷剂汇流, 再依次流经所述其余室内机 的第二电子膨胀阀 (17)、 室内换热器(18), 之后通过四通阀 (4) 的 D、 C 端进入压缩机 ( 1 ) 的吸气端。

10、 一种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热回收变频多联式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热泵系统处于通常热回收除湿工况时, 控制执行以下操 作:

四通阀 (4) 的 A端与 B端连通、 C端与 D端连通;

第二电磁阀 (10)打开, 第三电磁阀 (11 ) 关闭;

室外电子膨胀阀 (6)全开;

各个室内机的第一电子膨胀阀 (15)全开、 第二电子膨胀阀 (17) 节流 降压;

通过所述操作以使压缩机 ( 1 )的排气端排出的制冷剂一方面流经室外换 热器 (5), 另一方面流经第二电磁阀 (10)、 第一室内换热器 (16), 第一室 内换热器( 16 )与室外换热器( 5 )流出的制冷剂汇流至第二电子膨胀阀( 17 )、 第二室内换热器(18)后通过四通阀 (4)的0、 C端进入压缩机(1 )的吸气 端。

11、 一种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热回收变频多联式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热泵系统处于热回收除湿及制冷混合工况时, 控制执行 以下操作:

四通阀 (4) 的 A端与 B端连通、 C端与 D端连通;

第二电磁阀 (10)打开, 第三电磁阀 (11 ) 关闭;

室外电子膨胀阀 (6)全开;

所有室内机中的部分室内机的第一电子膨胀阀 (15)全开、 第二电子膨 胀阀 (17) 节流降压, 其余室内机的第一电子膨胀阀 (15) 关闭、 第二电子 膨胀阀 (17)节流降压; 通过所述操作以使压缩机( 1 )的排气端排出的制冷剂一方面流经室外换 热器(5)、 所述其余室内机的第二电子膨胀阀 (17)、 第二室内换热器(18), 另一方面流经第二电磁阀 (10)、 所述部分室内机的第一室内换热器 (16); 第一室内换热器(16)与室外换热器(5)流出的制冷剂汇流至第二电子膨胀 阀(17)、第二室内换热器(18), 流经所述部分室内机的第二室内换热器(18) 与流经所述其余室内机的第二室内换热器 (18) 的制冷剂汇流后通过四通阀 (4) 的0、 C端进入压缩机(1 ) 的吸气端。

12、 一种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热回收变频多联式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热泵系统处于热回收除湿及制热混合工况时, 控制执行 以下操作:

四通阀 (4) 的 A端与 B端连通、 C端与 D端连通;

第二电磁阀 (10)打开, 第三电磁阀 (11 ) 关闭;

室外电子膨胀阀 (6)全闭;

各个室内机的第一电子膨胀阀 (15)全开;

所有室内机中的部分室内机的第二电子膨胀阀 (17) 节流降压, 其余室 内机的第二电子膨胀阀 (17)全闭;

通过所述操作以使压缩机(1 ) 的排气端排出的制冷剂流经第二电磁阀 (10), 一方面流经所述部分室内机的第一室内换热器(16)及第一电子膨胀 阀 (15), 另一方面依次流经所述其余室内机第一室内换热器 ( 16)、 第一电 子膨胀阀 (15); 从第一电子膨胀阀 (15)流出的制冷剂汇合后, 依次流经第 二电子膨胀阀 (17)、 第二室内换热器 (18)、 四通换向阀 (4) 的0、 C端后 进入压缩机(1 ) 的吸气端。

Description:
热回收变频多联式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本申请要求在 2014 年 1 月 27 日提交中国专利局、 申请号为 201410039143.3、 发明名称为 "热回收变频多联式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的 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 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变频多联式热泵技术领域, 具体地说, 是涉及一种热回收变 频多联式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变频多联式热泵系统是一种结构复杂、 系统庞大、 内部参数高度耦合、 边界条件多样的复杂制冷系统, 具有覆盖负荷需求变化大、 连接室内机数量 多、 运行条件复杂多变等特点, 是空调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如图 1 所示, 多联式热泵系统一般由一台或多台室外机 01、 一台或多台室内机 02、 中央控 制网络( CS-NET ) 03、 制冷剂管路 04、 分歧管 05以及通信线 06组成, 多台 室外机组成室外机组, 中央控制网络通过通信线对室外机组进行控制 , 室外 机通过制冷剂管路及分歧管与室内机相连。 与多台家用空调相比, 多联式热 泵系统的室外机共用, 可有效降低设备成本, 并可实现各室内机的集中管理, 可单独启动一台室内机运行, 也可多台室内机同时启动运行, 使得控制更加 灵活。

目前, 随着人们对居住舒适性要求的提高, 工程应用上会出现多联机热 泵系统中部分室内机进行制冷而另一部分室内 机进行制热的情况。 为了充分 发挥多联机热泵系统的节能优势, 现有技术釆用系统热回收的方式实现室内 机制冷及制热同时运行的需求。 但均需要釆用多个四通换向阀实现制冷剂的 分配及排热的回收, 导致系统管路及控制复杂且成本较高。 此外, 现有技术 应用在梅雨季节及潮湿区域时, 只能釆用制冷的方式进行降温除湿, 当环境 温度较低时, 会导致除湿效果差且出风温度低下, 热舒适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回收变频多联式 热泵系统, 解决了现有技 术需釆用多个四通换向阀才能够实现系统热回 收运行, 造成系统管路及控制 复杂且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釆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热回收变频多联式热泵系统, 包括室外机和至少两个室内机, 室外 机与室内机之间通过高压液管、 高压气管和低压回气管相接;

室外机包括: 四通阀 (4)、 室外换热器 (5)、 室外电子膨胀阀 (6)、 第 二电磁阀 ( 10 )、 第三电磁阀 ( 11 )和至少一个压缩机 ( 1 );

压缩机 ( 1 )的排气端与四通阀 (4)的 A端相接; 四通阀 (4)的 B端与 室外换热器(5)相接, 室外换热器(5) 的另一端通过室外电子膨胀阀 (6) 与高压液管相接; 四通阀 (4) 的 C端与压缩机(1 ) 的吸气端相接; 四通阀 (4)的 D端与低压回气管相接; 高压气管与低压回气管之间连接有第三电磁 阀 (11 ); 第二电磁阀 (10) 的一端连接在四通阀 (4) 的 A端, 另一端连接 在第三电磁阀 (11 )与高压气管之间;

每个室内机均包括第一室内换热器 (16)、 第一电子膨胀阀 (15)、 第二 室内换热器(18)、 第二电子膨胀阀 (17);

第一室内换热器 (16) 的一端与高压气管相接, 第一室内换热器 (16) 的另一端通过第一电子膨胀阀 (15)与高压液管相接; 第二室内换热器(18) 的一端与低压回气管相接, 第二室内换热器 (18) 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电子膨 胀阀 (17)与高压液管相接。

可选的, 压缩机(1 ) 的排气端与四通阀 (4) 的 A端之间连接有油分离 器(2)。

可选的, 油分离器(2)通过第一电磁阀(8)和毛细管(9) 与压缩机(1 ) 的吸气端相接。

可选的, 油分离器(2) 与四通阀 (4) 的 A端之间连接有单向阀 (3)。 可选的, 四通阀 (4) 的 C端与压缩机(1 )吸气端之间连接有气液分离 器(7)。

可选的, 高压液管上设置有液侧截止阀 (12); 低压回气管上设置有气侧 截止阀 (13); 高压气管上设置有排气截止阀 (14)。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第一种热回收变频多联式 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 在 热泵系统处于全制冷工况时, 控制执行以下操作: 四通阀 (4) 的 A端与 B 端连通、 C端与 D端连通; 第二电磁阀 (10)关闭, 第三电磁阀 (11 )打开; 室外电子膨胀阀 (6)全开; 各个室内机的第一电子膨胀阀 (15)、 第二电子 膨胀阀 (17) 节流降压; 通过以上操作以使压缩机(1 ) 的排气端排出的制冷 剂经室外换热器(5)冷凝, 一方面流经各个室内机的第一电子膨胀阀 (15)、 第一室内换热器 (16)、 第三电磁阀 (11 ) 至四通阀 (4) D 端, 另一方面流 经各个室内机的第二电子膨胀阀 (17)、 第二室内换热器(18)至四通阀 (4) D端, 之后通过四通阀 ( 4 ) 的 C端进入压缩机 ( 1 ) 的吸气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第二种热回收变频多联式 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 在 热泵处于全制热工况时, 控制执行以下操作: 四通阀 (4) 的 A端与 D端连 通、 B端与 C端连通; 第二电磁阀 (10)打开, 第三电磁阀 (11 ) 关闭; 室 外电子膨胀阀 (6) 节流降压; 各个室内机的第一电子膨胀阀 (15)、 第二电 子膨胀阀 (17)均节流降压; 通过以上操作以使压缩机(1 ) 的排气端排出的 制冷剂一方面从四通阀 (4) 的 A、 D端流出至各个室内机的第二室内换热器

( 18)、 第二电子膨胀阀 (17), 另一方面从第二电磁阀 (10) 流出至各个室 内机的第一室内换热器(16)、 第一电子膨胀阀 (15); 第一电子膨胀阀 (15) 和第二电子膨胀阀 (17) 的制冷剂汇合后, 流经室外电子膨胀阀 (6)、 室外 换热器(5)、 四通阀 (4) 的^ C端进入压缩机(1 ) 的吸气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第三种热回收变频多联式 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 在 热泵系统处于通常热回收工况时, 控制执行以下操作: 四通阀(4)的 A端与 B端连通、 C端与 D端连通; 第二电磁阀 ( 10 )打开, 第三电磁阀 ( 11 ) 关 闭; 室外电子膨胀阀 (6)全开; 所有室内机中的部分室内机的第一电子膨胀 阀 (15)全开、 第二电子膨胀阀 (17)全闭, 其余室内机的第一电子膨胀阀

( 15 )全闭、 第二电子膨胀阀 ( 17 )节流降压; 通过以上操作以使压缩机 ( 1 ) 的排气端排出的制冷剂一方面流经第二电磁阀 (10)、 第一室内换热器(16)、 第一电子膨胀阀(15), 另一方面流经四通阀(4)的 A、 B端流出至室外换热 器 (5)冷凝, 流经室外电子膨胀阀 (6)后与第一电子膨胀阀 (15) 流出的 制冷剂汇流, 再依次流经其余室内机的第二电子膨胀阀 (17)、 室内换热器

( 18 ), 之后通过四通阀 ( 4 ) 的 D、 C端进入压缩机 ( 1 ) 的吸气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第四种热回收变频多联式 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 在 热泵系统处于通常热回收除湿工况时, 控制执行以下操作: 四通阀 (4) 的 A 端与 B端连通、 C端与 D端连通; 第二电磁阀 (10)打开, 第三电磁阀 (11 ) 关闭; 室外电子膨胀阀(6)全开; 各个室内机的第一电子膨胀阀(15)全开、 第二电子膨胀阀 (17)节流降压; 通过以上操作以使压缩机(1 ) 的排气端排 出的制冷剂一方面流经室外换热器(5), 另一方面流经第二电磁阀 (10)、 第 一室内换热器 (16), 第一室内换热器 (16) 与室外换热器 (5) 流出的制冷 剂汇流至第二电子膨胀阀 (17)、 第二室内换热器 (18)后通过四通阀 (4) 的 D、 C端进入压缩机 ( 1 ) 的吸气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第五种热回收变频多联式 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 在 热泵系统处于热回收除湿及制冷混合工况时, 控制执行以下操作: 四通阀(4) 的 A端与 B端连通、 C端与 D端连通; 第二电磁阀 (10)打开, 第三电磁阀 (11 ) 关闭; 室外电子膨胀阀 (6)全开; 所有室内机中的部分室内机的第一 电子膨胀阀 (15)全开、 第二电子膨胀阀 (17) 节流降压, 其余室内机的第 一电子膨胀阀 (15) 关闭、 第二电子膨胀阀 (17) 节流降压; 通过以上操作 以使压缩机(1 ) 的排气端排出的制冷剂一方面流经室外换热器 (5)、 其余室 内机的第二电子膨胀阀 (17)、 第二室内换热器 (18), 另一方面流经第二电 磁阀 (10)、 部分室内机的第一室内换热器 (16); 第一室内换热器 (16) 与 室外换热器 (5) 流出的制冷剂汇流至第二电子膨胀阀 (17)、 第二室内换热 器(18), 流经部分室内机的第二室内换热器(18)与流经 其余室内机的第二 室内换热器( 18 )的制冷剂汇流后通过四通阀(4 )的 D、 C端进入压缩机( 1 ) 的吸气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第六种热回收变频多联式 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 在 热泵系统处于热回收除湿及制热混合工况时, 控制执行以下操作: 四通阀 ( 4 ) 的 A端与 B端连通、 C端与 D端连通; 第二电磁阀 (10)打开, 第三电磁阀 (11 )关闭; 室外电子膨胀阀(6)全闭; 各个室内机的第一电子膨胀阀(15) 全开; 所有室内机中的部分室内机的第二电子膨胀阀 (17) 节流降压, 其余 室内机的第二电子膨胀阀 (17)全闭; 通过以上操作以使压缩机(1 ) 的排气 端排出的制冷剂流经第二电磁阀 (10), —方面流经部分室内机的第一室内换 热器(16)及第一电子膨胀阀 (15), 另一方面依次流经其余室内机第一室内 换热器 (16 )、 第一电子膨胀阀 (15 ); 从第一电子膨胀阀 (15 ) 流出的制冷 剂汇合后, 依次流经第二电子膨胀阀 (17 )、 第二室内换热器 (18 )、 四通换 向阀 (4 ) 的 D、 C端后进入压缩机 ( 1 ) 的吸气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发明基于一个四通换 向阀设计三管制的热回收多联式热泵系统, 其室内机具备两套电子膨胀阀及 两套换热器, 使系统中任意室内机可独立运行制冷、 制热或热回收除湿三种 工况, 多联条件下系统具备 6种的工况运行的功能, 即全制冷工况、 全制热 工况、 通常热回收工况、 通常热回收除湿工况、 热回收除湿及制冷混合工况、 热回收除湿及制热混合工况。 其中, 热回收除湿的原理是利用冷凝器排热来 提高低温除湿时较低的出风温度, 以达到不降温除湿或升温除湿的目的, 从 而提高系统热舒适性及系统效率, 且能有效提高系统的制冷量及制热量。 通 过系统 6种运行功能选择, 可有效扩大本发明的应用场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 , 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 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 显而易见地, 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 明的一些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 的前提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 1为多联式热泵系统连接示意图;

图 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系统示意图;

图 3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全制冷工况运行示意图

图 4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全制热工况运行示意图

图 5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通常热回收工况运行示 图;

图 6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热回收除湿工况运行示 图;

图 7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热回收除湿及制冷混合 况运行示意图; 图 8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热回收除湿及制热混合 况运行示意图; 图 9为本发明另一具体实施例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 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 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份实施 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 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 实施例, 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 范围。

具体实施例 1 :

本实施例以两个室内机为例, 对本发明的实现方式进行具体说明: 如图 2所示, 本实施例的多联式热泵系统由室外机 01和两个室内机 02、 02' 构成。 室外机 01包括: 压缩机 1、 油分离器 2、 单向阀 3、 四通阀 4、 室 外换热器 5、 室外电子膨胀阀 6、 气液分离器 7、 第一电磁阀 8、 毛细管 9、 第 二电磁阀 10、 第三电磁阀 11、 液侧截止阀 12、 气侧截止阀 13和排气截止阀 14。

第一室内机 02包括: 第一室内电子膨胀阀 15、 第一室内换热器 16、 第 二室内电子膨胀阀 17、 第二室内换热器 18和第四分歧管 05。

第二室内机 02' 的部件及构成与第一室内机 02相同,包括第一电子膨胀 阀 15、 第一室内换热器 16、 第二电子膨胀阀 17、 第二室内换热器 18和第四 分歧管 05。

压缩机 1 为变频压缩机, 可由一台或多台以并联的形式组合构成。 室外 换热器 5、 第一室内换热器 16、 第二室内换热器 18、 为风冷铝箔翅片-铜管换 热器或铝制翅片式微通道换热器。

实际应用中, 室外机的风扇吹动空气流过室外换热器 5进行空气与制冷 剂间的热交换。 室内机风扇吹动回风依次流经第二室内换热器 18和第一室内 换热器 16 , 即空气从室内机回风口进入, 先与第二室内换热器 18换热后, 再 与第一室内换热器 16换热, 最后从出风口流出室内机。

室外机 01内各部件的连接关系为: 压缩机 1的排气端与油分离器 2的入 口端连接, 油分离器 2的出气端与单向阀 3的一端连接, 单向阀 3的另一端 与四通阀 4的 A端连接, 四通阀 4的 B端与室外换热器 5的一端连接, 室外 换热器 5的另一端与室外电子膨胀阀 6的一端连接, 室外电子膨胀阀 6的另 一端与液侧截止阀 12的一端连接,四通阀 4的 C端与气液分离器 7的一端连 接, 气液分离器 7的另一端与压缩机 1的吸气端的连接; 四通阀 4的 D端与 第三电磁阀 11的一端及气侧截止阀 13的一端连接, 第三电磁阀 11的另一端 及排气截止阀 14的一端均与第二电磁阀 10的一端连接, 第二电磁阀 10的另 一端与四通阀 4的 A端连接; 油分离器 2的出油端与第一电磁阀 8的一端连 接, 第一电磁阀 8的另一端与毛细管 9的一端连接, 毛细管 9的另一端与压 缩机 1的吸气端连接。

室外机 01与室内机 02、 02' 之间的连接是: 液侧截止阀 12的另一端通 过第一分歧管 051及第四分歧管 05与第一电子膨胀阀 15的一端及第二电子 膨胀阀 17的一端连接, 第一电子膨胀阀 15的另一端与第一室内换热器 16的 一端连接,第一室内换热器 16的另一端通过第三分歧管 053与排气截止阀 14 的另一端连接; 第二电子膨胀阀 17的另一端与第二室内换热器 18的一端连 接, 第二室内换热器 18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分歧管 052与气侧截止阀 13的另 一端连接。

下面对本实施例多联式热泵系统所处各工况下 各部件启闭规则及制冷剂 的 动进行说明:

1 )全制冷工况运行

当系统中所有室内机均处于制冷工况时, 系统处于全制冷工况运行, 如 图 3所示。 该工况下, 室外机的四通阀 4的 A端与 B端连通、 C端与 D端连 通, 第二电磁阀 10关闭, 第三电磁阀 11打开, 室外电子膨胀阀 6全开。 室 内机 02、 02' 中, 第一电子膨胀阀 15、 第二电子膨胀阀 17均节流降压。 室 外换热器 5为冷凝器, 第一室内换热器 16、 第二室内换热器 18均为蒸发器。

压缩机 1排气端排出的高压气态制冷剂通过油分离器 2、 单向阀 3、 四通 阀 4的 A、 B端, 经室外换热器 5冷凝后成为高压液态制冷剂, 经液侧截止阀 12、 第一分歧管 051及第四分歧管 05后分为两股制冷剂, 一股制冷剂依次流 经室内机 02、 02' 的第一电子膨胀阀 15、 第一室内换热器 16、 第三分歧管 053、排气截止阀 14和第三电磁阀 11 ;另一股制冷剂依次流经室内机 02、 02' 的第二电子膨胀阀 17、 第二室内换热器 18、 第二分歧管 052、 气侧截止阀 13 后与第一股制冷剂汇合, 汇合后经四通阀 4的0、 C端进入气液分离器 7 , 进 行气液分离后进入压缩机 1的吸气端。

2 )全制热工况运行 当系统中所有室内机均处于制热工况时, 系统处于全制热工况运行, 如 图 4所示。 该工况下, 室外机的四通阀 4的 A端与 D端连通、 B端与 C端连 通, 第二电磁阀 10打开, 第三电磁阀 11关闭, 室外电子膨胀阀 6节流降压。 室内机 02、 02' 的第一电子膨胀阀 15、 第二电子膨胀阀 17起节流作用。 室 外换热器 5为蒸发器, 第一室内换热器 16、 第二室内换热器 18均为冷凝器。

压缩机 1排气端排出的高压气态制冷剂通过油分离器 2至单向阀 3、从单 向阀 3流出的高压气态制冷剂分为两股, 一股从四通阀 4的 A、 D端流出, 依次流经气侧截止阀 13、 第二分歧管 052、 室内机 02、 02' 的第二室内换热 器 18和第二室内电子膨胀阀 17; 另一股制冷剂从第二电磁阀 10流出, 之后 依次流经排气截止阀 14、 第三分歧管 053、 室内机 02、 02' 的第一室内换热 器 16和第一电子膨胀阀 15。 两股制冷剂在第四分歧管 05汇合后, 依次流经 第一分歧管 051、 液侧截止阀 12、 室外电子膨胀阀 6、 室外换热器 5、 四通阀 4的 C端和气液分离器 7 , 最后进入压缩机 1的吸气端。

3 )通常热回收工况运行

当部分室内机处于制热工况, 部分处于制冷工况时, 系统处于通常热回 收工况。 以第一室内机 02进行制热且第二室内机 02'进行制冷作为实施例进 行说明, 如图 5所示。 此时, 室外机的四通阀 4的 A端与 B端连通、 C端与 D端连通, 第二电磁阀 10打开, 第三电磁阀 11关闭, 室外电子膨胀阀 6全 开。 室内机 02中, 第一电子膨胀阀 15全开, 第二电子膨胀阀 17全闭, 室内 机 02' 中, 第二室内电子膨胀阀 17起节流作用, 第一室内电子膨胀阀 15全 闭。 室外换热器 5和室内机 02的第一室内换热器 16均作为冷凝器, 室内机 02'的第二室内换热器 18作为蒸发器,室内机 02的第二室内换热器 18和室内 机 02'的第一室内换热器 16均不起换热作用。

从单向阀 3 流出的高压气态制冷剂分为两股, 一股制冷剂依次流经第二 电磁阀 10、 排气截止阀 14后进入制热的第一室内机 02, 再依次流经第一室 内换热器 16、第一室内电子膨胀阀 15及第四分歧管 05后进入第一分歧管 051 ; 另一股制冷剂经四通阀 4的 A、 B端流出,经冷凝器 5冷凝后成为高压液态制 冷剂, 流经室外电子膨胀阀 6及液侧截止阀 12后同样进入第一分歧管 051。 这两股制冷剂在第一分歧管 051汇合后进入制冷的第二室内机 02', 再依次流 经第五分歧管 05、 第二电子膨胀阀 17和第二室内换热器 18后流出第二室内 机 02', 再经第二分歧管 052、 气侧截止阀 13和四通阀 4的 D、 C端进入气液 分离器 7 , 最后进入压缩机 1的吸气端。

4 )通常热回收除湿工况

当系统在梅雨季节或低温高湿环境运行时, 一方面需要对室内除湿, 另 一方面需要提升出风温度, 以防止出风温度过低导致热舒适性差。 当所有室 内机均处于热回收除湿工况时, 其制冷剂流动示意图如图 6所示。 通常热回 收除湿工况下, 室外机 01内各部件的连接、 阀启闭规则及换热器功能与通常 热回收工况的完全相同, 不再赘述。

室内机 02、 02' 中, 第一电子膨胀阀 15全开, 第二室内电子膨胀阀 17 节流降压。 第一室内换热器 16作为冷凝器, 利用制冷剂排热加热出风, 以提 升出风温度。 第二室内换热器 18作为蒸发器, 对空气进行降温除湿。

经室外换热器 5冷凝换热的制冷剂与经第一室内换热器 16冷凝换热后的 高压液态制冷剂在第四分歧管 05汇合后依次流经第二室内电子膨胀阀 17、第 二室内换热器 18、第二分歧管 052、四通阀 4的0、 C端后进入气液分离器 7 , 完成制冷剂的流动回路。

5 )热回收除湿及制冷混合工况

如图 7 所示, 为部分房间进行热回收除湿运行且部分房间进 行制冷运行 的示意图。 该混合运行工况与通常热回收除湿工况相比, 唯一的不同点在于 进行制冷运行的室内机 02' 的第一室内电子膨胀阀 15全闭,使第二室内换热 器 16不起换热作用。 除此以外, 室外机及室内机的连接、 阀门启闭规则及制 冷剂的流动均与通常热回收除湿工况相同, 不再赘述。

6 )热回收除湿及制热混合工况

如图 8所示, 为部分房间进行热回收除湿运行且部分房间进 行制热运行 的示意图。 该混合运行工况下, 室外电子膨胀阀 6全闭, 室外换热器 5不进 行换热作用。 室内机 02的第一电子膨胀阀 15全开, 第二电子膨胀阀 17节流 降压, 室内机 02' 的第一电子膨胀阀 15全开, 第二室内电子膨胀阀 17全闭。 室内机 02的第一室内换热器 16作为冷凝器,第二室内换热器 18作为蒸发器, 室内机 02' 的第一室内换热器 16作为冷凝器, 第二室内换热器 18不起换热 作用。

压缩机 1排气端排出的高压制冷剂气体全部流经第二 磁阀 10及排气截 止阀 14, 再进入第三分歧管 053并分为两股, 一股制冷剂依次流经室内机 02 的第一室内换热器 16及第一电子膨胀阀 15后进入第四分歧管 05; 另一股制 冷剂依次流经室内机 02' 的第一室内换热器 16、 第一电子膨胀阀 15、 第五分 歧管 05 , 再通过第一分歧管 051后进入室内机 02的第四分歧管 05。 两股制 冷剂在室内机 02的第四分歧管 05汇合后, 再流经第二电子膨胀阀 17、 第二 室内换热器 18、 第二分歧管 052、 气侧截止阀 13和四通阀 4的 D、 C端后进 入气液分离器 7 , 完成制冷剂回路。

具体实施例 2:

本实施例的多联式热泵系统由室外机 01和三个室内机 02、 02' 、 02" 组 成, 室外机中包括两个并联的变频压缩机。 室内机 02 的管路分别通过分歧 管 051 ' 、 052' 、 053' 与室内机 02' 的管路进行汇流。 其余部分结构、 实 现工况与具体实施例 1相同, 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 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可以应用在由室外机和至少 两个室内 机组成的系统中, 本发明具体实施例 1 中包括但不限于以两个室内机为例对 本发明的实现方式进行具体说明, 同样的, 本发明具体实施例 2 中包括但不 限于以三个室内机为例对本发明的实现方式进 行具体说明。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 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 系统、 或 计算机程序产品。 因此, 本发明可釆用完全硬件实施例、 完全软件实施例、 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 而且, 本发明可釆用在一个或多个 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 存储介质 (包括但不限于磁盘 存储器、 CD-ROM、 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 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 设备(系统)、 和计算机程序产 品的流程图和 /或方框图来描述的。 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 和 /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 /或方框、 以及流程图和 /或方框图中的流程 和 /或方框的结合。 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 专用计算机、 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 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 使得通 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 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 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 /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 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 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 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 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 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 多个流程和 /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 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 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 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 处理, 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 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 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 /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步 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 基本创造性概念, 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 所以, 所附权 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 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这样, 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 要 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 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