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HEMORHEOLOGY QUALITY CONTROL COMPOSITION COMPRISING ESTER COMPOUND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2/094809
Kind Code:
A1
Abstract:
A hemorheology quality control composition comprising ester compound, comprises 60-90.99 wt.% of the first component and 0.01-40 wt.% of the second component. The first component is plasma or serum, and the second component is ester compound. The first component and the second component form non-Newtonian fluid, and the apparent viscosity of the fluid is inversely proportional to the shear rate thereof.

Inventors:
LIU MULONG (CN)
ZHANG WENGE (CN)
XIU HONGYU (CN)
WANG YANPING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1/070182
Publication Date:
July 19, 2012
Filing Date:
January 11, 2011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SHENZHEN SYDSCI TECHNOLOGY CO LTD (CN)
LIU MULONG (CN)
ZHANG WENGE (CN)
XIU HONGYU (CN)
WANG YANPING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G01N33/96; G01N11/00
Foreign References:
CN1584591A2005-02-23
CN101007046A2007-08-01
EP1136824A12001-09-26
Attorney, Agent or Firm:
SHENZHEN STANDARD PATENT & TRADEMARK AGENT LTD. (CN)
深圳市顺天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CN)
Download PDF:
Claims:
权 利 要 求

1、 一种含有酯类化合物的新型血液流变质控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按重 量百分比计包括: 60 ~ 99. 99%的第一组分, 和 0. 01 ~ 40%的第二组分, 所述第 一组分为血浆或血清, 所述第二组分为酯类化合物; 所述第一组分与所述第二

2、 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新型血液流变质控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酯 类化合物包括一元羧酸酯、 多元羧酸酯、 硝酸酯、 磷酸酯、 横酸酯中的一种或 多种。

3、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新型血液流变质控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 酯类化合物包括邻苯二曱酸酯、 脂肪二元酸酯、 磷酸苯酯、 环氧酯、 聚酯、 苯 多酸酯、 多元醇酯、 多元糖酯、 纤维素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4、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新型血液流变质控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 酯类化合物为可改变血浆蛋白分子间的非共价相互作用的增塑剂。

5、 根据权利要求 4所述的新型血液流变质控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 增塑剂为油溶性增塑剂; 所述血浆或血清含量为 80 ~ 99. 99% , 所述油溶性增 塑剂, 含量为 0. 01 ~ 20%。

6、 根据权利要求 4所述的新型血液流变质控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 增塑剂为油溶性增塑剂; 所述血浆或血清含量为 95 ~ 99. 99% , 所述油溶性增 塑剂含量为 0. 01 ~ 5%。

7、 根据权利要求 4所述的新型血液流变质控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 增塑剂为亲水性或水溶性增塑剂; 所述血浆或血清含量为 60 ~ 99. 9%, 所述亲 水性或水溶性增塑剂含量为 0. 1 ~ 40%。

8、 根据权利要求 4所述的新型血液流变质控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 增塑剂为亲水性或水溶性增塑剂; 所述血浆或血清含量为 80 ~ 99. 5%, 所述亲 水性或水溶性增塑剂含量为 20 ~ 0. 5%。

9、 根据权利要求 7或 8所述的新型血液流变质控组合, 其特征在于, 所 述亲水性或水溶性增塑剂包括亲水性聚酯、 亲水性多元醇酯、 亲水性多元糖酯 类增塑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Description:
含有酯类化合物的血液流变质控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学诊断领域中血液流变指标检测 技术, 更具体地说, 涉及一 种含有酯类化合物的新型血液流变质控组合物 。 背景技术

宏观临床血液流变学检测的最基本指标应包括 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 胞压积和血浆纤维 蛋白原测定。 血液是复杂的非牛顿流体, 它的表观粘度随 剪切率和剪切时间而变异。血流变检测的质控 相当复杂, 又由于缺乏标准参考 物质, 使不同医院、 不同仪器检测的血流变临床数据缺乏可比性, 影响了血液 流变检测的临床应用。 因此,研制一种合适的血流变质控物是本领域 技术人员 关注的问题。 国内外报道了一些对血液粘度质控物的相关研 究。 张宁等(血液粘度室内 质控物的研究与应用,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1997, 20 (1): 41 ~42)研究用聚 合物乙二醇 -6000 溶液作为全血粘度检测质控物; Brookshier KA等

( Evaluation of a transparent blood analog fluid: aqueous xanthan gum/glycerin, Biorheology. 1993 Mar_Apr; 30 (2) : 107 - 16 )研究用水溶性黄 原胶和己二酸丙二醇聚酯的混合溶液作为血液 的流变性类似物; Ohba 等

( Model blood consisting of dense suspension of natural polymeric gel particles, IV world congress of biomechanics proceedings CD, (2002) , p.687 )研究用褐藻酸钙颗粒的悬液作为血液的类似 。 但是血液是很复杂的 生物非牛顿流体, 化学物质并不能完全拟合血液的流变特性。 而马景德等(血液流变学分析质控物的研制及 体会, 医学检验杂志, 1991, 6 (2): 114 - 116 )对于酸化红细胞悬浮液可否作为全血粘度质 进行了研究; CN1584591A公开了一种血液流变全血质控物, 该质控物包括全血、 抗凝液和 细胞培养液; Shunichi等 ( Development of blood ana log f luids us ing human ha i r prote in par t ic les, JSME Internat iona l Journa l, Ser ies C, Vo l. 48, No. 4, 2005 )研究用人的头发角蛋白颗粒悬液作为血液流 类似物。

但以上技术方案的长期稳定性和流变性重现性 还有待确认。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 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含有 酯类化合物的新型血液流变质控组合物。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构造一种含有酯类化合物的新型血液流变质控 组合物, 其中,按重量百分 比计包括: 60 ~ 99. 99%的第一组分, 和 0. 01 ~ 40%的第二组分, 所述第一组分 为血浆或血清, 所述第二组分为酯类化合物; 所述第一组分与所述第二组分形 成表观粘度与切变率成反比的非牛顿流体。

本发明所述的新型血液流变质控组合, 其中, 所述的酯类化合物包括一元 羧酸酯、 多元羧酸酯、 硝酸酯、 磷酸酯、 横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所述的新型血液流变质控组合, 其中, 所述酯类化合物包括邻苯二 曱酸酯、 脂肪二元酸酯、 磷酸苯酯、 环氧酯、 聚酯、 苯多酸酯、 多元醇酯、 多 元糖酯、 纤维素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所述的新型血液流变质控组合, 其中, 所述酯类化合物为可改变血 浆蛋白分子间的 Y共价相互作用的增塑剂。

本发明所述的新型血液流变质控组合,其中, 所述增塑剂为油溶性增塑剂; 所述血浆或血清含量为 80 ~ 99. 99%, 所述油溶性增塑剂, 含量为 0. 01 ~ 20%。 本发明所述的新型血液流变质控组合,其中, 所述增塑剂为油溶性增塑剂; 所述血浆或血清含量为 95 ~ 99. 99%, 所述油溶性增塑剂含量为 0. 01 ~ 5%。 本发明所述的新型血液流变质控组合, 其中, 所述增塑剂为亲水性或水溶 性增塑剂; 所述血浆或血清含量为 60 ~ 99. 9%, 所述亲水性或水溶性增塑剂含 量为 0. 1 ~ 40%。 本发明所述的新型血液流变质控组合, 其中, 所述增塑剂为亲水性或水溶 性增塑剂; 所述血浆或血清含量为 80 ~ 99. 5%, 所述亲水性或水溶性增塑剂含 量为 20 ~ 0. 5%。

本发明所述的新型血液流变质控组合, 其中, 所述亲水性或水溶性增塑剂 包括亲水性聚酯、 亲水性多元醇酯、 亲水性多元糖酯增塑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在血浆或血清中加入酯类化合物,使得酯 类 化合物插入血浆蛋白分子链间, 改变血浆或血清内部的分子间相互作用,从而 改变了血浆或血清溶液的流变性能,使其与全 血和血浆或血清的粘度都有更好 的对应性, 在血流变的临床检测中可以作为血液粘度测定 时的标准物和质控 物。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 明, 附图中:

图 1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血浆与组合物 1粘度随切变率变化曲线示意图; 图 2 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全血与血液流变质控组 合物的粘度比与切变 率曲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新型血液流变质控组合物 , 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

60 ~ 99. 99%的第一组分, 和 0. 01 ~ 40%的第二组分。其中第一组分为血浆或血 清, 优选采用血浆, 第二组分为酯类化合物。 第一组分与第二组分形成表观粘 度与切变率成反比的非牛顿流体。

优选地, 上述实施例中, 酯类化合物分别为可改变血浆或血清蛋白分子 间 的非共价相互作用的增塑剂。 血浆与血清的区别在于血清中不含有纤维蛋白 原, 酯类化合物对其流变性的影响机理是相同的。 血浆粘度主要取决于血浆溶 液内的蛋白组分,如球蛋白、脂蛋白的含量。 增塑剂插入血浆蛋白分子链间后, 改变了血浆蛋白分子间的非共价相互作用, 从而改变了血浆溶液的流变性能, 使其与全血和血浆的粘度都有更好的对应性, 在血流变的临床检测中可以作为 血液粘度测定时的标准物和质控物。

优选地, 上述实施例中的酯类化合物包括一元羧酸酯、 多元羧酸酯、 硝酸 酯、 磷酸酯、 磺酸酯。 其中一元羧酸酯它的分子通式是 R1-C00-R2 , 其中取代 基 Rl、 R2彼此独立, 可以是烷基、 环烷基、 芳香基、 芳烷基、 烷芳基、 含碳 的杂环及其衍生物。

优选地,上述实施例中的酯类化合物还包括邻 苯二曱酸酯、脂肪二元酸酯、 磷酸苯酯、 环氧酯、 聚酯、 烷基横酸酯、 多元醇酯、 多元糖酯、 纤维素酯中的 一种或多种。其中邻苯二曱酸酯包括:邻苯二 曱酸二丁酯、邻苯二曱酸二乙酯、 邻苯二曱酸二曱酯、邻苯二曱酸二葵酯等。脂 肪二元酸酯包括:癸二酸二辛酯、 己二酸二辛酯等。磷酸苯酯包括磷酸曱苯二苯 酯、磷酸三丁酯等。 环氧酯包括 环氧油酸丁酯等。 聚酯包括聚对苯二曱酸乙二酯、 对苯二曱酸丁二酯、 己二酸 丙二醇聚酯、 聚芳酯等。 多元醇酯包括: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 脂肪酸多元醇酯 如脂肪酸甘油酯、 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 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 聚乙 二醇脂肪酸等。多元糖酯包括麦芽糖酯、蔗糖 酯等。纤维素酯包括乙酸纤维素、 乙酸丁酸纤维素、 硝酸纤维素等。

优选地, 上述实施例中, 酯类化合物为油溶性增塑剂时, 其在血流变质控 组合物中的含量优选为 0. 01 ~ 20% , 更优选为含量为 0. 01 ~ 5% , 最优选为 0. 02 ~ 1% , 以得到相对更加接近真实血液流变性能的组合 物流体。

优选地, 上述实施例中, 酯类化合物为水溶性或亲水性增塑剂时, 水溶性 或亲水性增塑剂与蛋白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比上述的油溶性增塑剂可在血 流变质控组合物占有更高的含量,以得到相对 更加接近真实血液流变性能的组合 物流体。 所述的亲水性增塑剂包括亲水性聚酯类、 亲水性多元醇酯、 亲水性多 元糖酯增塑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其中, 亲水性聚酯类增塑剂即在聚酯分子链上 引入亲水性基团, 如磷酸盐 (R-S0 3 -Na + ) 、 羧酸盐 (R-C00-丽 4 + ) 、 季铵盐 R-N + (CH 2 ) 3 C 1—或 R_N + (CH 3 ) 3 Br 的离子基团, 或者引入如二元醇、 二元酸的非离 子基团, 使其具有亲水性。 亲水性多元醇酯如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 酯、 聚乙二醇 600单油酸酯、 聚乙二醇 6000双硬脂酸酯等。 亲水性多元糖酯如麦 芽糖月桂酸酯、 蔗糖单脂肪酸酯等。

优选地, 上述实施例中, 亲水性或水溶性增塑剂在血流变质控组合物中 的 含量优选为 0. 1 ~ 40% , 更优选为含量为 0. 5 ~ 20% , 最优选为 1 ~ 10% , 以得到 相对更加接近真实血液流变性能的组合物流体 。

优选地, 上述实施例中, 血浆采用浓度为 0. lmg/ml的肝素抗凝, 或者采 用浓度为 1. 5mg/ml 的 EDTA-Na 2 或 EDTA-K 2 抗凝。 优选地, 上述实施例中, 血液流变质控组合物中还包括防腐剂, 例如叠氮 钠, 或者其他种类的防腐剂。 还可加入蛋白稳定剂、 乳化剂等添加剂, 以增加 所制备的血液流变质控组合物的有效期和稳定 性。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血液流变 质控组合物的制备过程,及 所制备的血液流变质控组合物的全血 /血浆粘度与组合物拟合实验, 组合物批 间重复性测定实验及稳定性测定实验。

需要说明的是, 以下所举例子仅为本发明的几个较佳实施例, 并不用于限 定本发明。 下面各实施例中, 采用北京普利生 LBY-N6K自清洗快测血流变仪作为粘度 则仪器。

实施例 1

( 1 )、 制备含有 0. 1 %邻苯二曱酸二乙酯的血液流变质控组合物 1 在 99. 9 g 血浆中加入 0. 1 g 邻苯二曱酸二乙酯, 其中血浆采用浓度为 0. lmg/ml的肝素钠抗凝, 采用 0. 1 ml叠氮钠作为防腐剂, 混匀后采用无菌技 术分装, 每管 5 m l , 储存于 -20 °C环境下。

( 2 )、 全血 /血浆粘度与组合物 1拟合实验

取正常血液标本, 将红细胞压积调至 42% , 测定 1 0、 60、 150 s 切变率 变化范围内的全血表观粘度和血浆粘度, 与组合物 1 的粘度曲线比较拟合程 度。 血浆与组合物 1 粘度随切变率变化曲线如图 1 所示, 其中切变率单位为 s— 1 , 粘度单位为: mPa. s , 图 1中用 "□"标识的为血浆粘度变化曲线, 用 "〇" 标识的为组合物 1粘度变化曲线。从图 1中可以看出,血浆粘度不随切变率而 变化, 而含有 0. 1%邻苯二曱酸二乙酯的血液流变质控组合物表 粘度随切变 率增高而降低, 表现为非牛顿流体。 以 10s— 1 的表观粘度为初始粘度,测得各切变率下 表观粘度与初始粘度( 10 s— 的比值, 即粘度比, 检测结果如下表 1所示。

表 1 全血 /血浆粘度与组合物 1拟合实验结果

全血与血液流变质控组合物的粘度比与切变率 曲线如图 2所示,图 2中切 变率单位为 s- 1 , 用 "〇" 标识的为组合物 1粘度比变化曲线, 用 " X " 标识 的为全血粘度比变化曲线。 虽然两条曲线不重合,但两曲线之间存在相同 的变 化趋势。因此所制备的血液流变质控组合物可 作为标准物或者质控物应用到全 血粘度的测定中, 尤其可增加低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检测的准确 度。

( 3)、 组合物 1批间重复性测定

取 10管组合物 1, 用粘度检测仪器测定其在 10、 60、 150 s— 1 时的表观粘 度, 计算其标准偏差(SD)和变异系数(CV)。 重复测定 10管组合物 1, 测定 结果显示, 各管间 CV% < 5 % , 表明组合物 1溶液管间重复性好。

(4)、 稳定性测定

每 3天监测组合物 1在切变率为 10、 60、 150 s— 1 时的表观粘度, 测定前 组合物需在室温放置回温, 连续测定六个月。 结果显示: 各管间 CV%值均小 于 5 % , 检验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 P > 0.05 ),表明组合物 1溶液在现有保存 条件下的性质稳定。

实施例 2 ( 1 )、 制备含有 0. 2%癸二酸二辛酯的血液流变质控组合物 2 在 99. 8 g中血清加入 0. 2 g癸二酸二辛酯,其中血清采用浓度为 0. lmg/ml 的肝素抗凝, 采用 0. 1 ml叠氮钠作为防腐剂, 混匀后采用无菌技术分装, 每 管 5 ml , 储存于 -20 °C环境下。

( 2 )、 全血 /血清粘度与组合物 2拟合实验

取正常血液标本, 将红细胞压积调至 42% , 测定 10、 60、 150 s 切变率 变化范围内的全血表观粘度和血清粘度, 与组合物 2 的粘度曲线比较拟合程 度。 比较结果显示, 血清粘度不随切变率而变化, 而含有 0. 2%癸二酸二辛酯 的组合物 2表观粘度随切变率增高而降低, 表现为非牛顿流体。

以 10s— 1 的表观粘度为初始粘度,测得各切变率下 表观粘度与初始粘度( 1 0 s— 的比值, 即粘度比, 检测结果如下表 2所示。

全血 /血清粘度与组合物 2拟合实验结果

根据表 2的试验结果可知,虽然全血与组合物 2的粘度比与切变率曲线不 重合,但两曲线之间存在相同的变化趋势。 因此所制备的血液流变质控组合物 可作为标准物或者质控物应用到全血粘度的测 定中,尤其可增加低切变率下的 全血粘度检测的准确度。

( 3 )、 组合物 2批间重复性测定

取 10管组合物 2 , 用粘度检测仪器测定其在 10、 60、 150 s— 1 时的表观粘 度, 计算其标准偏差(SD )和变异系数(CV )。 重复测定 10管组合物, 测定结 果显示, 各管间 CV % < 5 % , 表明组合物 2溶液管间重复性好。

( 4 )、 稳定性测定

每 3天监测组合物 2在切变率为 10、 60、 150 s— 1 时的表观粘度, 测定前 组合物需在室温放置回温, 连续测定六个月。 结果显示: 各管间 CV %值均小 于 5 % , 检验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 P > 0. 05 ),表明组合物 2溶液在现有保存 条件下的性质稳定。

实施例 3

( 1 )、 制备含有 40 %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一吐温 80的血液流变 质控组合物 3

在 60g血浆中加入 40g吐温 80 , 其中血浆采用浓度为 0. lmg/ml的肝素抗 凝, 采用 0. 1 ml叠氮钠作为防腐剂, 混匀后采用无菌技术分装, 每管 5 ml , 储存于 -20 环境下。

( 2 )、 全血 /血浆粘度与组合物 3拟合实验

取正常血液标本, 将红细胞压积调至 42% , 测定 10、 60、 150 s 切变率 变化范围内的全血表观粘度和血浆粘度, 与组合物 3 的粘度曲线比较拟合程 度。 比较结果显示, 血浆粘度不随切变率而变化, 而含有 40 %吐温 80的组合 物 3表观粘度随切变率增高而降低, 表现为非牛顿流体。

以 10s 的表观粘度为初始粘度,测得各切变率下 表观粘度与初始粘度( 1 0 s" 1 ) 的比值, 即粘度比, 检测结果如下表 3所示。

全血 /血浆粘度与组合物 3拟合实验结果

实验组 检测点 1 检测点 2 检测点 3 切变率 切变率 切变率

粘度比 粘度比 粘度比

( S— ( S— ( S—

血浆 10 1 60 1 150 1 全血 10 1 60 0.69 150 0.5 组合物 3 10 1 60 0.79 150 0.7 根据表 3的试验结果可知,虽然全血与组合物 3的粘度比与切变率曲线不 重合,但两曲线之间存在相同的变化趋势。 因此所制备的血液流变质控组合物 可作为标准物或者质控物应用到全血粘度的测 定中,尤其可增加低切变率下的 全血粘度检测的准确度。

( 3 )、 组合物 3批间重复性测定 取 10管组合物 3, 用粘度检测仪器测定其在 10、 60、 150 s— 1 时的表观粘 度, 计算其标准偏差(SD)和变异系数(CV)。 重复测定 10管组合物 3, 测定 结果显示, 各管间 CV% < 5 % , 表明组合物 3溶液管间重复性好。

(4)、 稳定性测定 每 3天监测组合物 3在切变率为 10、 60、 150 s— 1 时的表观粘度, 测定前 组合物 3需在室温放置回温, 连续测定六个月。 结果显示:各管间(^%值均小于 5%,检验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表明组合物 3溶液在现有保存条件下的性质稳定。 实施例 4

( 1 )、 制备含有 0.01%己二酸丙二醇聚酯的血液流变质控组合物 4 在 99.99g 血清中加入 0. Olg 己二酸丙二醇聚酯, 其中血清采用浓度为 1.5mg/ml 的 EDTA-Na 2 或 EDTA-K 2 抗凝, 采用 0.1 ml叠氮钠作为防腐剂, 混匀 后采用无菌技术分装, 每管 5 ml, 储存于 -20 °C环境下。

(2)、 全血 /血清粘度与组合物 4拟合实验 取正常血液标本, 将红细胞压积调至 42%, 测定 10、 60、 150 s 切变率 变化范围内的全血表观粘度和血清粘度, 与组合物 4 的粘度曲线比较拟合程 度。 比较结果显示, 血清粘度不随切变率而变化, 而含有 0. 01%己二酸丙二醇 聚酯的组合物 4表观粘度随切变率增高而降低, 表现为非牛顿流体。

以 10s— 1 的表观粘度为初始粘度,测得各切变率下 表观粘度与初始粘度( 10 s— 的比值, 即粘度比, 检测结果如下表 4所示。

全血 /血清粘度与组合物 4拟合实验结果

根据表 4的试验结果可知,虽然全血与组合物 4的粘度比与切变率曲线不 重合,但两曲线之间存在相同的变化趋势。 因此所制备的血液流变质控组合物 可作为标准物或者质控物应用到全血粘度的测 定中 ,尤其可增加低切变率下的 全血粘度检测的准确度。

( 3 )、 组合物 4批间重复性测定

取 10管组合物 4 , 用粘度检测仪器测定其在 10、 60、 150 s— 1 时的表观粘 度, 计算其标准偏差(SD )和变异系数(CV )。 重复测定 10管组合物 4 , 测定 结果显示, 各管间 CV % < 5 % , 表明组合物 4溶液管间重复性好。

( 4 )、 稳定性测定

每 3天监测组合物 4在切变率为 10、 60、 150 s— 1 时的表观粘度, 测定前 组合物 4需在室温放置回温, 连续测定六个月。 结果显示:各管间(^%值均小于 5%,检验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表明组合物 4溶液在现有保存条件下的性质稳定。

实施例 5

( 1 )、 制备含有 0.4%环氧油酸丁酯的血液流变质控组合物 5

在 98.6 g血浆加入 0.4g环氧油酸丁酯, lg乳化剂 硬脂酸钠盐, 其中血 浆采用浓度为 1.5mg/ml的 EDTA-Na 2 或 EDTA-K 2 抗凝, 采用 0.1 ml叠氮钠作为 防腐剂, 搅拌混匀后采用无菌技术分装, 每管 5 ml, 储存于 -20 °C环境下。

( 2)、 全血 /血浆粘度与组合物 5拟合实验

取正常血液标本, 将红细胞压积调至 42%, 测定 10、 60、 150 s 切变率 变化范围内的全血表观粘度和血浆粘度, 与组合物 5 的粘度曲线比较拟合程 度。 比较结果显示, 血浆粘度不随切变率而变化, 而含有 0.4%环氧油酸丁酯 的组合物 5表观粘度随切变率增高而降低, 表现为非牛顿流体。

以 10s 的表观粘度为初始粘度,测得各切变率下 表观粘度与初始粘度( 10 s" 1 ) 的比值, 即粘度比, 检测结果如下表 5所示。

表 5 全血 /血浆粘度与组合物 5拟合实验结果

根据表 5的试验结果可知,虽然全血与组合物 5的粘度比与切变率曲线不 重合,但两曲线之间存在相同的变化趋势。 因此所制备的血液流变质控组合物 可作为标准物或者质控物应用到全血粘度的测 定中 ,尤其可增加低切变率下的 全血粘度检测的准确度。

( 3 )、 组合物 5批间重复性测定

取 10管组合物 5, 用粘度检测仪器测定其在 10、 60、 150 s— 1 时的表观粘 度, 计算其标准偏差(SD)和变异系数(CV)。 重复测定 10管组合物 5, 测定 结果显示, 各管间 CV% <5%, 表明组合物 5溶液管间重复性好。

(4)、 稳定性测定

每 3天监测组合物 5在切变率为 10、 60、 150 s— 1 时的表观粘度, 测定前 组合物 5需在室温放置回温, 连续测定六个月。

结果显示:各管间(^%值均小于 5%,检验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表明组合物 5溶液在现有保存条件下的性质稳定。

实施例 6

( 1 )、 制备含有 10%聚乙二醇 600 单油酸酯的血液流变质控组合物 6 在 90 g 血浆加入 10 g 聚乙二醇 600 单油酸酯, 其中血浆采用浓度为 1.5mg/ml 的 EDTA_Na 2 或 EDTA-l 疑, 混匀后采用无菌技术分装, 5 ml, 储存于 -20 °Ci¾下。

(2)、 全血 /血浆粘度与组合物 6拟合实验

取正常血液标本, 将红细胞压积调至 42%, 测定 10、 60、 150 s 切变率 变化范围内的全血表观粘度和血浆粘度, 与组合物 6 的粘度曲线比较拟合程 度。 比较结果显示, 血浆粘度不随切变率而变化, 而含有 10%聚乙二醇 600单 油酸酯的组合物 6表观粘度随切变率增高而降低, 表现为非牛顿流体。

以 10s 的表观粘度为初始粘度,测得各切变率下 表观粘度与初始粘度( 10 s" 1 ) 的比值, 即粘度比, 检测结果如下表 6所示。 全血 /血浆粘度与组合物 6拟合实验结果

根据表 6的试验结果可知,虽然全血与组合物 6的粘度比与切变率曲线不 重合,但两曲线之间存在相同的变化趋势。 因此所制备的血液流变质控组合物 6可作为标准物或者质控物应用到全血粘度的 定中, 尤其可增加低切变率下 的全血粘度检测的准确度。

( 3 )、 组合物 6批间重复性测定

取 10管组合物 6 , 用粘度检测仪器测定其在 10、 60、 150 s— 1 时的表观粘 度, 计算其标准偏差(SD )和变异系数(CV )。 重复测定 10管组合物 6 , 测定 结果显示, 各管间 CV % < 5 % , 表明组合物 6溶液管间重复性好。

( 4 )、 稳定性测定

每 3天监测组合物 6在切变率为 10、 60、 150 s— 1 时的表观粘度, 测定前 组合物 6需在室温放置回温, 连续测定六个月。 结果表明组合物 6溶液在现有 保存条件下的性质比加入防腐剂的组合物要差 。 而加入防腐剂后, 所制备的组 合物 6可保存较长时间。

实施例 7

( 1 )、 制备含有 1 %蔗糖脂肪酸单酯的血液流变质控组合物 7

在 99 g血浆加入 1 g蔗糖脂肪酸单酯, 其中血浆采用浓度为 1. 5mg/ml的 EDTA-Na 2 或 EDTA-K 2 抗凝, 混勾后采用无菌技术分装,每管 5 ml ,储存于 -20 °C 环境下。

( 2)、 全血 /血浆粘度与组合物 7拟合实验

取正常血液标本, 将红细胞压积调至 42%, 测定 10、 60、 150 s-l切变率 变化范围内的全血表观粘度和血浆粘度, 与组合物 Ί 的粘度曲线比较拟合程 度。 比较结果显示, 血浆粘度不随切变率而变化, 而含有 1%蔗糖脂肪酸单酯 的组合物 7表观粘度随切变率增高而降低, 表现为非牛顿流体。

以 10s— 1 的表观粘度为初始粘度,测得各切变率下 表观粘度与初始粘度( 10 s— 的比值, 即粘度比, 检测结果如下表 7所示。

表 7 全血 /血浆粘度与组合物 7拟合实验结果

根据表 Ί的试验结果可知,虽然全血与组合物 7的粘度比与切变率曲线不 重合,但两曲线之间存在相同的变化趋势。 因此所制备的血液流变质控组合物 7可作为标准物或者质控物应用到全血粘度的 定中, 尤其可增加低切变率下 的全血粘度检测的准确度。

( 3 )、 组合物 7批间重复性测定

取 10管组合物 7, 用粘度检测仪器测定其在 10、 60、 150 s— 1 时的表观粘 度, 计算其标准偏差(SD)和变异系数(CV)。 重复测定 10管组合物 7, 测定 结果显示, 各管间 CV% <5%, 表明组合物 7溶液管间重复性好。

(4)、 稳定性测定 每 3天监测组合物在切变率为 10、 60、 150 s— 1 时的表观粘度, 测定前组 合物 7需在室温放置回温, 连续测定六个月。 结果表明组合物 7溶液在现有保 存条件下的性质比加入防腐剂的组合物要差。 而加入防腐剂后, 所制备的血浆 流变质控组合物可保存较长时间。

根据前述实施例 1-7中的方法, 选用不同的酯类化合物, 包括邻苯二曱酸 酯、 脂肪二元酸酯、 磷酸苯酯、 环氧酯、 聚酯、 苯多酸酯、 烷基横酸酯、 多元 醇酯、 多元糖酯、 纤维素酯等。 其中邻苯二曱酸酯包括: 邻苯二曱酸二丁酯、 邻苯二曱酸二乙酯、 邻苯二曱酸二曱酯、 邻苯二曱酸二葵酯等。 脂肪二元酸酯 包括: 癸二酸二辛酯、 己二酸二辛酯等。 磷酸苯酯包括磷酸曱苯二苯酯、 磷酸 三丁酯等。 环氧酯包括环氧油酸丁酯等。 聚酯包括聚对苯二曱酸乙二酯、 对苯 二曱酸丁二酯、 己二酸丙二醇聚酯、 聚芳酯等。 多元醇酯包括: 聚丁二酸丁二 醇酯、 脂肪酸多元醇酯如脂肪酸甘油酯、 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 聚氧乙烯失水 山梨醇脂肪酸酯、 聚乙二醇脂肪酸等。 多元糖酯包括麦芽糖酯、 蔗糖酯等。 纤 维素酯包括乙酸纤维素、 乙酸丁酸纤维素、 硝酸纤维素等。 将所选的酯类化合 物以不同的比例来与血浆或血清混合, 并分别测定所得到混合物的粘度比。

由于篇幅限制,在本申请文件中不——贅述各 个实施例的具体试验过程及 实验结果, 仅以如下表 8列出所采用的组^中血浆与酯类化^比例:

血液流变质控组合物含量

5 75 25

6 80 20

7 83 17

8 90 10

9 95 5

10 98 2

11 99 1

12 99. 2 0. 8

13 99. 3 0. 7

14 99. 4 0. 6

15 99. 5 0. 5

16 99. 6 0. 4

17 99. 7 0. 3

18 99. 9 0. 1

19 99. 92 0. 08

20 99. 94 0. 06

21 99. 95 0. 05

22 99. 96 0. 04

23 99. 97 0. 03

24 99. 98 0. 02

25 99. 99% 0. 01 经过大量反复的试验证明,通过在血浆或血清 中加入酯类化合物,使得酯 类化合物插入血浆或血清蛋白分子链间,改变 血浆或血清内部的分子间相互作 用,从而改变了血浆或血清溶液的流变性能, 使其与全血和血浆或血清的粘度 都有更好的对应性。 而且在加入防腐剂后, 所得组合物的性质更加稳定, 容易 储存, 在血流变的临床检测中可以作为血液粘度测定 时的标准物和质控物。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 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 或变换, 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 利要求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