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HIDDEN FRAME GLASS CURTAIN WALL MOUNTING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MOUNTING HIDDEN FRAME GLASS CURTAIN WALL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4/183595
Kind Code:
A1
Abstract:
A hidden frame glass curtain wall mounting structure comprising a building main body (3) and a glass curtain wall (2) mounted onto the building main body (3). The mounting structure also comprises a mounting base (1). The glass curtain wall (2) is adjusted to a set position via the mounting base (1) and fastened, and, the position of the glass curtain wall remains unchanged during the fastening process. The mounting structure is robust and durable, while a mounting method therefor is precise and safe.

Inventors:
XIE XIAOBIN (CN)
LI ZHEN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4/077221
Publication Date:
November 20, 2014
Filing Date:
May 12, 2014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XIE XIAOBIN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E04B2/88; E04F13/21; E04F13/24
Domestic Patent References:
WO2007048266A12007-05-03
Foreign References:
CN102359211A2012-02-22
CN102268916A2011-12-07
CN1529021A2004-09-15
CN103306409A2013-09-18
BE714846A1968-09-30
DE102010016289A12011-10-06
US7963077B22011-06-21
Attorney, Agent or Firm:
WEI YUAN PATENT LAW L.L.C (CN)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CN)
Download PDF:
Claims:
权 利 要 求 书

1. 一种隐框玻璃幕墙安装结构, 包括建筑主体以及安装于所述建筑主体上的玻璃幕墙, 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结构还包括一安装底盘, 所述玻璃幕墙通过所述安装底盘调节至设定 位置并进行紧固, 且在紧固过程中所述玻璃幕墙的位置不发生改变。

2.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隐框玻璃幕墙安装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底盘包括框架、 第一安装模块以及第二安装模块, 所述框架通过所述第一安装模块安装于所述建筑主体上, 所述玻璃幕墙通过所述第二安装模块调节至设定位置并紧固于所述框架上,且在紧固过程中 所述玻璃幕墙的位置不发生改变。

3. 如权利要求 2所述的隐框玻璃幕墙安装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安装模块包括 至少一个型钢连接件, 所述型钢连接件的第一端固接于所述建筑主体, 所述型钢连接件的第 二端开设有槽型孔并通过穿设于所述槽型孔中的螺栓连接所述框架。

4. 如权利要求 3所述的隐框玻璃幕墙安装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安装模块包括 压迫组件、 紧固组件以及被紧固组件,

所述被紧固组件固定于所述框架上, 所述压迫组件位置可调节地固定于所述玻璃幕墙 上;

或者, 所述被紧固组件固定于所述玻璃幕墙上, 所述压迫组件位置可调节地固定于所述 框架上;

通过所述压迫组件与被紧固组件的配合压迫所述紧固组件生成预应力进而紧固所述被 紧固组件, 其中:

所述紧固组件包括两个对称夹持于所述被紧固组件两侧的弓形臂, 两弓形臂之间夹设形 成一围合空间, 所述弓形臂包括一第一力臂与一连接所述第一力臂的第二力臂, 所述第一力 臂与所述第二力臂的连接处形成一滑移端,所述第一力臂于远离所述第二力臂的一侧形成一 受压端, 所述第二力臂于远离所述第一力臂的一侧形成一紧固端, 所述第一力臂的受压端接 受所述压迫组件的压迫并配合所述被紧固组件驱使所述第一力臂与第二力臂生成预应力。

5. 如权利要求 4所述的隐框玻璃幕墙安装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迫组件包括压力 板和压力块, 所述框架向所述玻璃幕墙方向延伸且翻折形成所述压力板, 所述压力板设置于 所述第一力臂的外侧, 所述弓形臂的两滑移端抵靠于所述压力板; 所述压力块设置于所述第 一力臂的内侧, 所述弓形臂的两受压端抵靠于所述压力块;

所述被紧固组件一侧紧固于所述玻璃幕墙上, 另一侧形成一翼板; 所述弓形臂的两紧固 端抵靠于所述翼板的两侧面;

通过螺栓贯穿紧固所述压力板与压力块,压迫所述弓形臂的两受压端向所述压力板方向 位移, 所述弓形臂的两滑移端于所述压力板表面发生相互远离的位移, 所述弓形臂的两紧固 端受到所述翼板的限位, 从而驱使所述第一力臂与所述第二力臂生成预应力紧固所述翼板。

6. 如权利要求 5所述的隐框玻璃幕墙安装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力板形成槽型孔, 所述压力块通过穿设于所述槽型孔内的螺栓与所述压力板紧 固, 并通过所述槽型孔沿一第一方向进行位置调整; 所述翼板通过所述围合空间进行一第二 方向与一第三方向的位置调整。

7. 如权利要求 4所述的隐框玻璃幕墙安装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迫组件包括压力 板和压力块, 所述框架向所述玻璃幕墙方向延伸且分别向两边翻折形成两所述压力板, 所述 压力板进一步翻折形成平台, 两所述压力板之间形成一紧固槽, 所述紧固槽槽口两侧向内侧 延伸形成限位部;

所述压力块的第一侧延伸出两组对称的力臂, 所述力臂上对应所述紧固槽开设有通孔; 且所述力臂的端部向上延伸形成一限位块,所述压力块的第二侧对应所述平台形成有两组对 称的支点, 所述弓形臂的两滑移端抵靠于所述压力板; 所述压力块设置于所述第一力臂的内 侧, 所述弓形臂的两受压端^ I氏靠于所述压力块; 所述两个弓形臂分别自所述压力块的两组力 臂与两组支点之间穿过;

所述被紧固组件一侧紧固于所述玻璃幕墙上, 另一侧形成一翼板; 所述弓形臂的两紧固 端抵靠于所述翼板的两侧面; 所述支点架设于所述平台上;

通过螺栓贯穿所述通孔与设置于所述紧固槽内的螺母紧固所述压力板与所述压力块,压 迫所述弓形臂的两受压端向所述压力板方向位移,所述弓形臂的两滑移端于所述压力板表面 发生相互远离的位移, 所述弓形臂的两紧固端受到所述翼板的限位, 从而驱使所述第一力臂 与所述第二力臂生成预应力紧固所述翼板。

8. 如权利要求 7所述的隐框玻璃幕墙安装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孔为一槽型孔, 所述压力块通过穿设于所述槽型孔内的螺栓沿一第一方向进行位置调整;所述翼板通过所述 围合空间进行一第二方向与一第三方向的位置调整。

9. 如权利要求 4所述的隐框玻璃幕墙安装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架向所述玻璃幕 墙方向延伸形成所述被紧固组件, 所述被紧固组件为两间隔分布的翼板;

所述压迫组件包括压力板和压力块, 压力板通过一型材紧固于所述玻璃幕墙, 所述压力 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力臂的外侧, 所述弓形臂的两滑移端抵靠于所述压力板; 所述压力块设置 于所述第一力臂的内侧, 所述弓形臂的两受压端^ I氐靠于所述压力块, 所述弓形臂的两紧固端 抵靠于相邻所述翼板的两侧面;

通过螺栓贯穿紧固所述压力板与所述压力块,压迫所述弓形臂的两受压端向所述压力板 方向位移, 所述弓形臂的两滑移端于所述压力板表面发生相互远离的位移, 所述弓形臂的两 紧固端受到所述翼板的限位,从而驱使所述第一力臂与所述第二力臂生成预应力紧固相邻所 述翼板。

10. 如权利要求 9所述的隐框玻璃幕墙安装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力板开设有一槽 型孔, 所述压力块通过穿设于所述槽型孔内的螺栓沿一第一方向进行位置调整; 所述紧固组 件在翼板两侧通过所述围合空间进行一第二方向与一第三方向的位置调整。

11. 如权利要求 4所述的隐框玻璃幕墙安装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迫组件中部两侧 向内凹陷形成与所述紧固组件两弓形臂内侧配合的压力部,所述压迫组件的压力部夹设于所 述两弓形臂之间; 所述框架靠近所述玻璃幕墙的一第一侧面形成一紧固槽, 所述紧固槽槽口 形成限位部;

所述被紧固组件一侧通过一型材固定于所述玻璃幕墙上, 另一侧形成所述翼板; 所述弓 形臂的两紧固端抵靠于所述翼板的两侧面;

通过螺栓贯穿紧固所述压迫组件的端部与设置于所述紧固槽内的对应的螺母, 紧固所述 压迫组件与框架的第一侧面, 压迫所述弓形臂的两受压端向所述框架第一侧面方向位移, 所 述弓形臂的两滑移端于所述第一侧面表面发生相互远离的位移,所述弓形臂的两紧固端受到 所述翼板的限位, 从而驱使所述第一力臂与所述第二力臂生成预应力紧固所述翼板。

12. 如权利要求 11所述的隐框玻璃幕墙安装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迫组件的两端 分别开设有一槽型孔,所述压迫组件通过穿设于所述槽型孔内的螺栓沿一第一方向进行位置 调整; 所述紧固组件在翼板两侧通过所述围合空间进行一第二方向与一第三方向的位置调 整。

13. 如权利要求 4~12中任一项所述的隐框玻璃幕墙安装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弓形 臂的受压端之间通过一弧形变形区连接。

14. 如权利要求 4~12中任一项所述的隐框玻璃幕墙安装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弓形 臂的滑移端呈圆弧面或斜面。

15. 如权利要求 4~12中任一项所述的隐框玻璃幕墙安装结构,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力 臂的厚度自所述滑移端至所述紧固端形成一由厚至薄的渐变。

16. 如权利要求 4~12中任一项所述的隐框玻璃幕墙安装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紧固 端上结合有一压片, 所述压片表面设有与所述翼板配合的倒齿。

17.—种应用权利要求 1~12中任一项所述的隐框玻璃幕墙安装结构的对玻璃幕墙进行安 装的方法。

Description:
隐框玻璃幕墙安装结构及安装隐框玻璃幕墙的 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玻璃幕墙结构及玻璃幕墙安装 方法, 尤指一种隐框玻璃幕墙安装结 构及安装隐框玻璃幕墙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隐框玻璃幕墙结构是构件式玻璃幕墙的一种, 没有用以夹持玻璃并承重的外框, 而是将 玻璃完全用硅酮结构密封胶 (筒称结构胶)粘结在铝合金型材附框上, 然后通过压板将附框固 定在立柱与横梁组成的框架上, 最后在玻璃板块的缝隙之间填充发泡材料与密 封胶, 因此铝 框全部隐蔽在玻璃后面, 形成大面积全玻璃建筑立面。

目前现行国家规范《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97J103-1中"铝合金隐框玻璃幕墙系列"部 分,有关玻璃的固定及安装方式大致为:先用 结构胶、双面胶将玻璃粘在铝合金型材附框上 ; 然后将玻璃与附框的组合体移动至幕墙框架立 柱与横梁附近, 根据设计要求调节位置到位; 再用自攻螺钉等通过压板或其他联接构件将附 框与幕墙框架连接。如压板需要同时压到上下 或左右等其他相邻玻璃时, 须待周边玻璃吊装到位后再紧固压板; 最后在玻璃留缝处填充防 火、 保温及密封材料等, 至此完成隐框玻璃幕墙的固定与安装。 上述隐框玻璃幕墙安装结构 通常存在以下缺陷:

一、 结构自身的安全隐患:

玻璃附框被压板等联接构件固定后,会使玻璃 附框对粘结玻璃的结构胶产生破坏性单边 撕扯力, 以及此撕扯力对玻璃造成的平面扭曲和破坏性 内应力的产生, 从而导致完工后的玻 璃幕墙, 存在日后受到外力 (如风力、 保洁、 维护维修等)而诱发玻璃内在的破坏性内应力 以及上述撕扯力的加剧, 逐步形成结构胶脱胶的危险性, 这也是通常发生的玻璃幕墙破裂和 掉落等危害的主要原因, 以至于大家将玻璃幕墙比作 "城市空中的定时炸弹"。 另外上述结构 也相当程度降低了玻璃抵抗环境温度变化引起 的涨缩适应性能和抗震性能的设计预期要求。

上述结构性问题的产生主要由于以下具体因素 : 幕墙立柱和横梁的垂直、 平行、 断面角 度等之间存在误差; 立柱和横梁与玻璃附框之间存在平整度误差; 附框与玻璃之间存在平整 度误差; 附框与玻璃粘合后存在着相互之间的厚度误差 ; 单个压板紧固螺栓的拧紧程度存在 差异; 压板紧固螺栓由拧紧过程的阻力不同而存在的 拧紧程度差异; 当完整的结构胶粘结面 被撕裂(或局部撕裂)时, 会产生不确定性的撕扯力与破坏性内应力; 压板是对一块玻璃附 框的两点(或两点以上)进行压紧固定, 而附框与玻璃的平面边缘并不具备抵抗被压的 强度; 当各块玻璃四边(或多边)相邻安装时, 平行边两边共用压板, 各受压点应力条件不同 (如 承重与非承重、 大块与小块、 中间与边缘等等)存在受压程度差异; 当四周 (或多周、 或其 他相关)相邻玻璃或构件稳定状态发生变化时 , 会发生不确定性的或进一步的破坏性撕扯力 与破坏性内应力等。

我们知道, 将两个物体实施紧固的方式之一是缩小彼此之 间的距离, 因此两者之一或全 部必然发生相互靠近的位移。在玻璃幕墙的安 装过程中,显然幕墙框架立柱与横梁是固定的 , 所以发生位移的必然是玻璃及铝合金型材附框 。 而这两者之间, 立柱与横梁无疑是刚性的, 由于玻璃与结构胶的材料特性决定了玻璃与附 框的组合体是相对柔性的。 而且, 在附框与立 柱和横梁的紧固过程中, 凭借的仅仅是压板的若千个单点的紧固, 而不是类似于法兰的、 具 备刚性的大面积连接。

因此, 即使我们假设玻璃、 附框及幕墙框架的立柱和横梁等都是绝对平整 的, 它们之间 也是没有任何误差的, 于是整个玻璃幕墙的紧固安装过程, 就是玻璃与附框的柔性组合体向 刚性的幕墙框架移动的过程, 而在此过程中的若千紧固点又并非是同步的, 或者说并非能形 成刚性平面, 而仅是单点紧固, 因此玻璃是必然会发生扭曲的, 玻璃内部也必然会产生应力 不均衡而存在隐患。

同时, 行业标准《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 JGJ 102-2003 中规定"隐框或横向半隐框玻 璃幕墙, 每块玻璃的下端宜设置两个铝合金或不锈钢托 条", 但是隐框玻璃幕墙的玻璃自重 完全是由粘结在附框上的结构胶承担的。 安装时玻璃下端先搁置在托条上, 再通过压板将附 框与立柱或横梁实施紧固, 然而此紧固的过程也是附框与玻璃发生位移的 过程, 期间结构胶 势必同时受到剪力及撕扯力,若托条安装过紧 则对结构胶直接产生向上的剪力而导致最终被 破坏; 若托条安装间隙过松, 就无法承载玻璃的重力。 一旦附框上的结构胶失效, 即使下面 有托条玻璃仍然会倾覆, 因此托条既不能起到承载部分重力的作用, 也不能起到辅助保险的 作用。

二、 工程成本较高:

因为上述误差的存在, 所以对幕墙框架的垂直度及平整度等精度要求 较高, 相应的成本 较高; 生产技术难度较大、 安装速度较慢, 相应的人工与时间成本较高; 对玻璃幕墙的安装 环境要求较高、 施工过程中的产品保护条件较高、 相应的工期等成本较高。

三、 安装与维护便利性不佳:

由于受到安装方式的局限, 目前的隐框玻璃幕墙通常只能在建筑外部安装 或更换玻璃幕 墙; 且幕墙材质无法重组或更替; 更换玻璃时易对周边其他玻璃产生影响和损坏 等。

另外, 专利 CN 101736837的玻璃幕墙结构与上述规范基本相同, 只是在立柱与横梁和 玻璃附框之间增加了带铰的龙骨附件, 使得玻璃与附框可以绕铰接轴自由转动, 实现玻璃与 墙体保持不同的角度, 但上述缺陷依然存在。

专利 CN 102146707的玻璃幕墙结构与上述规范基本相同, 只是改进了幕墙型材中横料 和竖料的结构, 使安装更方便、 密封性更好, 但上述缺陷依然存在。

专利 CN 102704600的玻璃幕墙结构与上述规范基本相同, 只是将玻璃端部改成凹槽以 使立柱与玻璃通过连接装置连接而省略了附框 , 上述缺陷依然存在。

其他如国家标准 《建筑幕墙》 GB/T 21086、 行业标准 《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 JGJ 102-2003等国家规范文件中有关隐框玻璃幕墙安 的相关内容都有上述类似的表述。总而言 之, 上述规范及专利中关于隐框玻璃幕墙的安装方 式及承载结构都有一定的缺陷, 且没有针 对性的解决措施与技术方案, 因此相关的安全隐患始终存在, 也成为一直困扰相关技术人员 的一大难题。

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 各行各业的专业技术都在不断更新, 人们对玻璃幕墙的市场需求 也是有增无减, 可是能够有效提升玻璃幕墙安全性与便捷性的 核心技术仍未解决, 各类有关 玻璃幕墙的安全事故还时有发生。 针对此类严重影响产业升级, 制约节能、 环保、 高效的现 代化发展的问题, 目前尚无比较合理的解决方式, 而本发明填补了此领域的空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而提供一种隐框玻璃幕墙安装结构。 本发明的 隐框玻璃幕墙安装结构具有尺寸界定、 三维调节、 承载与紧固等多种重要功能及以下特性:

1、 牢固性: 可通过第二安装模块对玻璃幕墙与框架的玻璃 幕墙连接端实施牢固、 稳定、 有效地预应力紧固;

2、 精准性: 可于玻璃幕墙的任意安装点在 X、 Y、 Ζ轴三个方向实现对玻璃幕墙的位置 调节, 满足设计对千挂玻璃幕墙安装精准性的要求;

3、 安全性: 针对天然玻璃幕墙易脆的敏感性特征, 在多组第二安装模块同时对玻璃幕 墙进行单点独立预应力紧固时, 完全实现整体无扭曲、 无多余内应力紧固;

4、 便捷性: 通过前期设计模块的设定, 大大降低了现场操作的技术难度, 减少了操作 环节与内容, 同时所有零部件及组合件可实现工厂加工及预 制, 不但可以大幅减少工期、 提 升质量, 而且对成本节约的贡献也相当可观;

5、 易换性: 安装后一旦发生玻璃幕墙破损等情况需要对玻 璃幕墙进行更换时, 可通过 松开相应螺栓来解除预应力紧固, 从而轻松实现玻璃幕墙的局部单独更换。

本发明中的第二安装模块是一种动态生成的具 有稳定预应力结构的紧固模块。

预应力 [prestressing force]—般是指材料制作中或其他物件形成过程 中, 预先对其在外荷 载作用下的受拉区, 使用相应的技术和工艺引入的压应力, 预引的压应力构成材料或物件的 预应力结构。 在材料或物件中引入压应力, 形成稳定的预应力结构的技术和工艺一般统称 为 预应力技术。 拥有预应力结构的材料或物件一般称为预应力 材料或预应力物件。

众所周知, 材料或物件的预应力结构可以改善材料或物件 的使用性能。 材料或物件的使 用性能一般是指其自身刚性的提高, 自身抗震动性能的提升, 自身弹性强度的增强, 从而增 加材料或物件的耐久性和在其使用过程中的安 全性。

预应力技术古已有之, 乃中国古人籍此改善生活用具性能, 加固补偿劳作工具的一种工 艺。 如木桶套箍(引入预应力)可以耐久防漏等。 最近五十年, 随着预应力技术的不断突破, 预应力结构在建筑等领域获得了极大的应用, 而预应力材料也突破了高强度钢材等的制约, 逐步向强度高、 自重轻、 弹性膜量大的聚碳纤维和聚酯纤维类等非金属 型转变。

但遗憾的是,预应力材料或物件至今的大部分 应用依然还局限于改善材料和物件自身的 物理性能领域。 作为预应力材料, 其物理性能固然有显著加强, 但其内置的稳定的预应力结 构必有其应有使用的创新领域。

在外力的作用下, 材料或物件中引入压应力的过程, 一般称为材料或物件内置预应力的 产生过程。 一般而言, 任何弹性材料, 在外力的作用下, 都可产生内置预应力, 外力的作用 过程, 就是弹性材料内置预应力产生的过程。 对弹性材料内置预应力产生的动态过程用外物 实施控制, 就形成材料或物件的内置预应力的稳定结构。

本发明使用弹性紧固组件, 通过压迫组件产生外力对其引入压应力, 并使用被紧固组件 来控制压应力引入的动态过程, 最后形成压迫组件、 紧固组件和被紧固组件一体的稳定的预 应力结构, 从而完成和达到玻璃幕墙的紧固效果。 由于预应力紧固组件的使用, 玻璃幕墙紧 固安装的牢固度、 稳定度、 安全度和便利度也大大加强。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目前隐框玻璃幕墙技术的 不足,提供一种对弹性材料预应力动态产 生过程的激发和控制, 形成稳定的预应力结构, 并可在安装过程中进行三维调节从而大幅度 提高安装精度的玻璃幕墙安装结构。 本发明建立的隐框玻璃幕墙安装结构, 能够大大增强玻 璃幕墙的安装的牢固度、 精准度、 安全度、 便捷性和易换性。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实现了一种隐框玻璃幕墙安装结构, 包括建筑主体以及安 装于所述建筑主体上的玻璃幕墙, 所述安装结构还包括一安装底盘, 所述玻璃幕墙通过所述 安装底盘调节至设定位置并进行紧固, 且在紧固过程中所述玻璃幕墙的位置不发生改 变。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安装底盘包括框架、 第一安装模块以及第二安装模块, 所述 框架通过所述第一安装模块安装于所述建筑主 体上,所述玻璃幕墙通过所述第二安装模块调 节至设定位置并紧固于所述框架上, 且在紧固过程中所述玻璃幕墙的位置不发生改 变。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所述第一安装模块包括至少一个型钢连接件, 所述型钢连接 件的第一端固接于所述建筑主体,所述型钢连 接件的第二端开设有槽型孔并通过穿设于所述 槽型孔中的螺栓连接所述框架。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二安装模块 包括压迫组件、紧固组件以及被紧固组件, 所述被紧固组件固定于所述框架上, 所述压迫组件位置可调节地固定于所述玻璃幕 墙 上;

或者, 所述被紧固组件固定于所述玻璃幕墙上, 所述压迫组件位置可调节地固定于所述 框架上;

通过所述压迫组件与被紧固组件的配合压迫所 述紧固组件生成预应力进而紧固所述被 紧固组件, 其中:

所述紧固组件包括两个对称夹持于所述被紧固 组件两侧的弓形臂, 两弓形臂之间夹设形 成一围合空间, 所述弓形臂包括一第一力臂与一连接所述第一 力臂的第二力臂, 所述第一力 臂与所述第二力臂的连接处形成一滑移端,所 述第一力臂于远离所述第二力臂的一侧形成一 受压端, 所述第二力臂于远离所述第一力臂的一侧形成 一紧固端, 所述第一力臂的受压端接 受所述压迫组件的压迫并配合所述被紧固组件 驱使所述第一力臂与第二力臂生成预应力。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所述压迫组件包括压力板和压力块, 所述框架向所述玻璃幕 墙方向延伸且翻折形成所述压力板, 所述压力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力臂的外侧, 所述弓形臂的 两滑移端抵靠于所述压力板; 所述压力块设置于所述第一力臂的内侧, 所述弓形臂的两受压 端抵靠于所述压力块; 所述被紧固组件一侧紧固于所述玻璃幕墙上, 另一侧形成一翼板; 所述弓形臂的两紧固 端抵靠于所述翼板的两侧面;

通过螺栓贯穿紧固所述压力板与所述压力块, 压迫所述弓形臂两受压端向所述压力板方 向位移, 所述弓形臂两滑移端于所述压力板表面发生相 互远离的位移, 所述弓形臂的两紧固 端受到所述翼板的限位, 从而驱使所述第一力臂与所述第二力臂生成预 应力紧固所述翼板。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所述压力板形成槽型孔, 所述压力块通过穿设于所述槽型孔 内的螺栓与所述压力板紧固, 并通过所述槽型孔沿一第一方向进行位置调整 ; 所述翼板通过 所述围合空间进行一第二方向与一第三方向的 位置调整。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所述压迫组件包括压力板和压力块, 所述框架向所述玻璃幕 墙方向延伸且分别向两边翻折形成两所述压力 板, 所述压力板进一步翻折形成平台, 两所述 压力板之间形成一紧固槽, 所述紧固槽槽口两侧向内侧延伸形成限位部;

所述压力块的第一侧延伸出两组对称的力臂, 所述力臂上对应所述紧固槽开设有通孔; 且所述力臂的端部向上延伸形成一限位块,所 述压力块的第二侧对应所述平台形成有两组对 称的支点, 所述弓形臂的两滑移端抵靠于所述压力板; 所述压力块设置于所述第一力臂的内 侧, 所述弓形臂的两受压端^ I氏靠于所述压力块; 所述两个弓形臂分别自所述压力块的两组力 臂与两组支点之间穿过;

所述被紧固组件一侧紧固于所述玻璃幕墙上, 另一侧形成一翼板; 所述弓形臂的两紧固 端抵靠于所述翼板的两侧面; 所述支点架设于所述平台上;

通过螺栓贯穿所述通孔与设置于所述紧固槽内 的螺母紧固所述压力板与所述压力块,压 迫所述弓形臂的两受压端向所述压力板方向位 移,所述弓形臂的两滑移端于所述压力板表面 发生相互远离的位移, 所述弓形臂的两紧固端受到所述翼板的限位, 从而驱使所述第一力臂 与所述第二力臂生成预应力紧固所述翼板。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所述通孔为一槽型孔, 所述压力块通过穿设于所述槽型孔内 的螺栓沿一第一方向进行位置调整;所述翼板 通过所述围合空间进行一第二方向与一第三方 向的位置调整。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所述框架向所述玻璃幕墙方向延伸形成所述被 紧固组件, 所 述被紧固组件为翼板;

所述压迫组件包括压力板和压力块, 压力板通过一型材紧固于所述玻璃幕墙, 所述压力 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力臂的外侧, 所述弓形臂的两滑移端抵靠于所述压力板; 所述压力块设置 于所述第一力臂的内侧, 所述弓形臂的两受压端^ I氐靠于所述压力块, 所述弓形臂的两紧固端 抵靠于相邻所述翼板的两侧面;

通过螺栓贯穿紧固所述压力板与压力块,压迫 所述弓形臂的两受压端向所述压力板方向 位移, 所述弓形臂两滑移端于所述压力板表面发生相 互远离的位移, 所述弓形臂两紧固端受 到所述翼板的限位, 从而驱使所述第一力臂与所述第二力臂生成预 应力紧固相邻所述翼板。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所述压板开设有一槽型孔, 所述压力块通过穿设于所述槽型 孔内的螺栓沿一第一方向进行位置调整;所述 紧固组件通过所述翼板的围合空间进行一第二 方向与一第三方向的位置调整。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压迫组件中部 两侧向内凹陷形成与所述紧固组件两弓形 臂内侧配合的压力部, 所述压迫组件的压力部夹设于所述两弓形臂之 间; 所述框架靠近所述 玻璃幕墙的一第一侧面形成一紧固槽, 所述紧固槽槽口形成限位部;

所述被紧固组件一侧通过一型材固定于所述玻 璃幕墙上, 另一侧形成所述翼板; 所述弓 形臂的两紧固端抵靠于所述翼板的两侧面;

通过螺栓贯穿紧固所述压迫组件的端部与设置 于所述紧固槽内的对应的螺母, 紧固所述 压迫组件与框架的第一侧面, 压迫所述弓形臂的两受压端向所述框架第一侧 面方向位移, 所 述弓形臂的两滑移端于所述第一侧面表面发生 相互远离的位移,所述弓形臂的两紧固端受到 所述翼板的限位, 从而驱使所述第一力臂与所述第二力臂生成预 应力紧固所述翼板。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所述压迫组件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一槽型孔, 所述压迫组件通 过穿设于所述槽型孔内的螺栓沿一第一方向进 行位置调整;所述紧固组件通过所述翼板的围 合空间进行一第二方向与一第三方向的位置调 整。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所述弓形臂的受压端之间通过一弧形变形区连 接。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所述弓形臂的滑移端呈圆弧面或斜面。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二力臂的厚 度自所述滑移端至所述紧固端形成一由厚 至薄的渐变。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所述紧固端上结合有一压片, 所述压片表面设有与所述翼板 配合的倒齿。

本发明由于釆用了以上技术方案, 使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是:

在本发明的紧固组件中, 压迫组件配合被紧固组件一起压迫紧固组件生 成预应力,被紧 固组件成为了生成预应力的一主控制件, 紧固组件选用的是弹性材料, 其在外力作用下, 材 料内部即形成稳定的预应力并储存起来, 与被紧固组件、压迫组件一起组成稳定的预应 力和 预应力特征的紧固体系, 其有益效果包括但不限于:

1.预应力结构受到外界影响时, 其敏感性的緩冲作用也是相当明显的。 比如, 当被紧固 组件或其他部件突然受到环境温度影响,由于 材料本身的热冲击性能差而产生分布不均的内 应力时; 在安装过程中以及使用过程中, 由于可能受到的外力撞击而产生分布不均的内 应力 时; 因设计要求, 在玻璃幕墙上安装多组紧固单元时, 其内部也可能发生应力局部集中。 此 时整个预应力紧固单元都可以通过弹性材料的 形变大小来调节相应的预应力大小,以此对可 能发生的不均衡内应力进行緩冲, 从而很好地起到对玻璃幕墙乃至整个结构的保 护作用。

2. 在对玻璃的安装位置完全调整到位后, 直到最终实施单点、 独立预应力紧固的过程 中, 玻璃乃至整个紧固单元本身是不移动的, 而是通过压迫组件中的螺栓旋转, 压迫紧固组 件产生形变而实施紧固。这样无疑避免了玻璃 幕墙内应力的产生、不对附框产生单边撕扯力 , 保持了预应力结构的稳定, 且安装后对玻璃幕墙可能受到的外力起到一定 的緩冲作用。 目前 普遍釆用的此类紧固方式大多是靠五金等手段 直接紧固,过程中被安装物无一例外都会产生 位移, 而这又是被安装物产生不均衡内应力的一大诱 因。

3. 本发明在整个预应力紧固的实施过程中, 都不会产生由于紧固对附框与玻璃造成不 规则的压迫和表面形变,避免了由于各构件的 误差、安装载体的误差、玻璃幕墙本身的误差 , 以及上述紧固过程产生的工件位移等因素, 而必然导致的玻璃幕墙既有的平整度和自身均 衡 的内应力的破坏, 大大增强了整个玻璃幕墙系统的安全性和抵抗 外力的能力。

4. 本发明在整个预应力紧固的实施过程中, 都是通过拧紧相关螺栓来压迫被紧固组件 进而使紧固组件产生预应力, 在具体操作时, 通过前期的设计模块中对各个组件原材料的选 择及几何形状的设计, 后期工人只需将相关螺栓拧紧到位即可得到预 设的紧固力, 无须受到 操作力度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大大降低操作条件和技术要求。

5. 本发明在玻璃幕墙安装时, 对幕墙的三维调节是在未紧固状态下的自由放 置式的调 节, 完全不受任何限制; 且对三维调节空间的设置, 完全可以覆盖通常标准工件的制造误差 以及通常标准施工形成的构件误差。

6. 本发明独特的咬合式预应力紧固安装, 可以随时松开咬合件对玻璃实施替换及重新 安装,脱离了场地及环境条件对安装的限制, 且玻璃可选择在建筑内部或外部进行独立安装 , 对周边其他玻璃的安装与受力不存在影响, 大大提高了安装与维护的便利性。

7. 本发明独特的咬合式安装, 通过紧固组件对附框的夹持可以有效地承载玻 璃的重力, 而不再依赖于托条的设置。

本发明在对现有技术的安全性与便捷性有质的 改进的基础上,还可减少型材等材料的使 用及相应成本的节约; 另外, 操作技术条件的降低与全过程可控, 有效避免返工及材料的报 废等, 更是对时间缩短及人工成本节约的显著贡献。 附图说明

图 1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室内安装型隐框玻 幕墙安装结构系统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 2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室内安装型隐框玻 幕墙安装结构系统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 3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室内安装型的框架 玻璃幕墙整体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 4为图 3的框架与单块玻璃幕墙连接结构分解图;

图 5为图 3的框架竖向龙骨与玻璃幕墙连接结构分解图

图 6为图 3的框架横向龙骨与玻璃幕墙连接结构分解图

图 7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室内安装型竖向框 与玻璃幕墙连接结构平面图; 图 8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室内安装型横向框 与玻璃幕墙连接结构平面图; 图 9为图 4中紧固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 10为图 9的平面示意图;

图 11为图 4中第二安装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 12为图 1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 13为图 4中框架横向龙骨的结构示意图;

图 14为图 4中框架竖向龙骨的结构示意图;

图 15为图 4中被紧固组件和玻璃幕墙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 16为图 11中紧固组件的弧形变形区受压变形示意图;

图 17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二安装模块紧 过程原理示意图;

图 18 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室外安装型隐框玻璃 幕墙安装结构系统侧视结构示意 图;

图 19 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室外安装型隐框玻璃 幕墙安装结构系统俯视结构示意 图;

图 20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室外安装型的框架 玻璃幕墙整体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 21为图 20的框架与单块玻璃幕墙连接结构分解图;

图 22为图 20的框架横向龙骨与玻璃幕墙连接结构分解图

图 23为图 20的框架竖向龙骨与玻璃幕墙连接结构分解图

图 24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室外安装型竖向框 与玻璃幕墙连接结构平面图; 图 25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室外安装型横向框 与玻璃幕墙连接结构平面图; 图 26为图 24中第二安装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 27为图 26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 28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室外安装型的压块 构示意图;

图 29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隐框玻璃幕墙安 结构系统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 30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隐框玻璃幕墙安 结构系统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 31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框架与玻璃幕墙 体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 32为图 31的框架与单块玻璃幕墙连接结构分解图;

图 33为图 31的框架竖向龙骨与玻璃幕墙连接结构分解图

图 34为图 31的框架横向龙骨与玻璃幕墙连接结构分解图

图 35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竖向框架与玻璃幕 连接结构平面图;

图 36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横向框架与玻璃幕 连接结构平面图;

图 37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压力块结构示意 ;

图 38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第二安装模块的 构平面图;

图 39为图 38的分解示意图;

图 40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第二安装模块的 构立体图;

图 41为图 40的分解示意图;

图 42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框架横向龙骨的 构示意图;

图 43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框架竖向龙骨的 构示意图;

图 44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型材和玻璃幕墙 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 45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压力板、 型材和玻璃幕墙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 46为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的隐框玻璃幕墙安 结构系统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 47为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的隐框玻璃幕墙安 结构系统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 48为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的框架与玻璃幕墙 体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 49为图 48的框架与单块玻璃幕墙连接结构分解图;

图 50为图 48的框架竖向龙骨与玻璃幕墙连接结构分解图

图 51为图 48的框架横向龙骨与玻璃幕墙连接结构分解图

图 52为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竖向框架与玻璃 墙连接结构平面图;

图 53为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的横向框架与玻璃 墙连接结构平面图; 图 54为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第二安装模块的 构示意图;

图 55为图 54的分解示意图;

图 56为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压力块结构示意 ;

图 57为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的框架横向龙骨的 构示意图;

图 58为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的框架竖向龙骨的 构示意图;

图 59为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型材和玻璃幕墙 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 60为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的被紧固组件、 型材和玻璃幕墙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 61为本发明压片与翼板表面倒齿的啮合状态的 大示意图;

图 62为本发明实施例工程图索引;

图 63~65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室内安装型实施例工程 ;

图 66~68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室外安装型实施例工程 ;

图 69~71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工程图;

图 72~74为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工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参阅图 1、 2所示, 在本发明的第一较佳实施例中的隐框玻璃幕墙 安装结构, 包括建筑 主体 3以及安装于建筑主体 3上的玻璃幕墙 2, 安装结构还包括一安装底盘 1 , 玻璃幕墙 2 通过安装底盘 1调节至设定位置并进行紧固,且在紧固过程 玻璃幕墙 2的位置不发生改变, 安装底盘 1包括框架 11、 第一安装模块 12以及第二安装模块 13 , 框架 11由复数条间隔分 布的竖向龙骨和复数条连接于竖向龙骨之间的 横向龙骨构成,且竖向龙骨通过第一安装模块 12安装于建筑主体 3上,玻璃幕墙 2通过第二安装模块 13调节至设定位置并紧固于框架 11 上, 且在紧固过程中玻璃幕墙 2的位置不发生改变。

第一安装模块 12 包括至少一个型钢连接件, 型钢连接件的第一端固接于建筑主体 3 , 型钢连接件的第二端开设有槽型孔并通过穿设 于槽型孔中的螺栓连接框架 11。

请参阅图 3-8 , 第二安装模块 13包括压迫组件 131、 紧固组件 132以及被紧固组件 133 , 压迫组件 131配合被紧固组件 133压迫紧固组件 132生成预应力进而紧固被紧固组件 133 , 被紧固组件 133固定于玻璃幕墙 2上, 压迫组件 131位置可调节地固定于框架 11上;

为便于描述现在该实施例中作以下定义: 以玻璃幕墙 2的水平安装方向作为 X轴方向, 以玻璃幕墙 2的厚度方向作为 Y轴方向,以玻璃幕墙 2的垂直安装方向作为 Z轴方向, 且 X 轴垂直于所述 Y轴, Z轴垂直于 X轴与 Y轴构成的平面; 其中:

请参阅图 9~12, 紧固组件 131 包括两个对称夹持于被紧固组件 133两侧的弓形臂, 其 材料应选用具有相当强度, 同时兼具一定弹性与韧性的材料, 如金属、 工程塑料、 高分子材 料等; 两弓形臂之间夹设形成一围合空间 1320, 弓形臂包括一第一力臂 1321与一连接第一 力臂 1321的第二力臂 1322, 第一力臂 1321与第二力臂 1322的连接处形成一滑移端 1323 , 该滑移端 1323呈圆弧面或斜面可以保证在滑移过程中产 的阻力更小; 第一力臂 1321于远 离第二力臂 1322的一侧形成一受压端 1324, 该受压端 1324向下延伸形成有一旋转定位棱 1326; 第二力臂 1322于远离第一力臂 1321的一侧形成一紧固端 1325, 紧固端 1325上结合 有一压片 1327; 且第二力臂 1322与紧固端 1325的连接区域向内凹陷形成一压片位置调节 区 1328, 通过该压片位置调节区 1328可在紧固过程中实现压片 1327微小的自身位置调节, 以使其更平整地贴附翼板 1332; 第一力臂 1321的受压端 1324接受压迫组件 131的压迫并 配合被紧固组件 133驱使第一力臂 1321与第二力臂 1322生成预应力。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力 臂 1321为一短直臂, 第二力臂 1322为一弧形臂, 且第二力臂 1322的厚度自滑移端 1323至 紧固端 1325形成一由厚至薄的渐变, 该种结构可以保证整个弧形臂充分和均匀形变 , 不易 折断; 进一步的, 两弓形臂在两受压端 1324之间通过设置一弧形变形区 1329进行连接, 当 第一力臂 1321的受压端 1324受压时, 弧形变形区 1329 自弧形被压迫成为直线型, 弧形变 形区 1329的受压变形过程请参阅图 16; 弧形变形区 1329的设计保证了紧固组件 132具有 一定的延展空间; 紧固组件 132于两受压端 1324及弧形变形区 1329相互结合的区域沿 Y 轴方向贯穿设有一通孔。

配合图 7~8、 11-14所示, 压迫组件 131包括压力板 1311和压力块 1312, 框架 11向玻 璃幕墙 2方向延伸且分别向两边翻折形成两压力板 1311 , 压力板 1311进一步翻折形成平台 13111 , 两压力板 1311之间形成一紧固槽 13112, 紧固槽 13112槽口两侧向内侧延伸形成限 位部 13113;

压力板 1311设置于第一力臂 1321的外侧,弓形臂的两滑移端 1323抵靠于压力板 1311; 压力块 1312设置于第一力臂 1321的内侧, 弓形臂的两受压端 1324抵靠于压力块 1312; 压 力块 1312的上表面中部配合旋转定位棱 1326设置了两条通长的旋转定位槽 13124, 该旋转 定位槽 13124的半径等于或略大于旋转定位棱 1326的半径, 这样当整个紧固组件 132在实 施紧固过程中, 旋转定位棱 1326可以有效地在旋转定位槽 13124内定位与进行转动, 两滑 移端 1323才会在压力板 1311的表面仅沿相互远离的位移方向位移。

请参阅图 11、 15, 被紧固组件 133—侧紧固于玻璃幕墙 2上, 玻璃幕墙 2和被紧固组 件 133之间通过结构胶 23粘合, 另一侧形成一翼板 1332; 弓形臂的两紧固端 1325抵靠于 翼板 1332的两侧面。

请参阅图 3-14, 当当前玻璃幕墙 2需要在室内进行安装时, 当前位置的压力板 1311形 成槽型孔, 釆用呈块状且中部结合有螺栓的第一压力块 1312, 第一压力块 1312通过形成于 第一压力块 1312的螺栓与压力板 1311紧固且该螺栓穿设于槽型孔内,压迫弓形 的两受压 端 1324向压力板 1311方向位移, 弓形臂的两滑移端 1323于压力板 1311表面发生相互远离 的位移, 弓形臂的两紧固端 1325受到翼板 1332的限位, 从而驱使第一力臂 1321与第二力 臂 1322生成预应力紧固翼板 1332。 下面配合图 17来进一步说明整个紧固过程的工作原理, 弓形臂的两受压端 1324在第一压力块 1312的压迫作用下向压力板 1311方向位移, 通过旋 转定位棱 1326与旋转定位槽 13124的配合保证了安装于框架 11竖向龙骨的紧固组件 132的 受压端 1324在移动过程中不发生 X、 Z轴方向上的偏移, 两个弓形臂受压端 1324之间的距 离在紧固过程中是可控不变的,同时两滑移端 1323抵靠于压力板 1311沿 X轴方向发生相互 远离的位移,而两紧固端 1325沿 X轴方向发生相互靠近的位移直至抵靠于翼板 1332的侧面, 因此两紧固端 1325的压板 1327间的距离也是可控的, 其在翼板 1332上的紧固位置点也是 可控的;进一步通过压力块 1312压迫两受压端 1324沿 Y轴方向上位移,进而驱使两滑移端 1323沿 X轴方向继续远离, 而两紧固端 1325此时受到抵靠于翼板 1332的侧面并由此受到 限位, 第一力臂 1321及第二力臂 1322由此发生形变并生成预应力, 至此第二安装模块 13 达到紧固状态,翼板 1332获得紧固。安装于框架 11横向龙骨的紧固组件 132的受压端 1324 在移动过程中不发生 X、 Z轴方向上的偏移; 两个弓形臂受压端 1324之间的距离在紧固过 程中是可控不变的,同时两滑移端 1323抵靠于压力板 1311沿 Z轴方向发生相互远离的位移, 而两紧固端 1325沿 Z轴方向发生相互靠近的位移直至抵靠于翼板 1332的侧面,因此两紧固 端 1325的压片 1327间的距离也是可控的, 其在翼板 1332上的紧固位置点也是可控的; 进 一步通过压力块 1312压迫两受压端 1324沿 Y轴方向上位移, 进而驱使两滑移端 1323沿 Z 轴方向继续远离, 而两紧固端 1325此时受到抵靠于翼板 1332的侧面并由此受到限位, 第一 力臂 1321及第二力臂 1322由此发生形变并生成预应力, 至此第二安装模块 13达到紧固状 态, 翼板 1332获得紧固。 同样的, 当预应力需要解除时, 只要将螺栓松开, 弓形臂的形变 会恢复到之前未紧固状态, 此时预应力自动消失, 整个紧固系统模块的部件都是可逆的、 无 损耗的和再次重复使用的, 不仅节约了成本, 同时也非常环保。

第一压力块 1312通过形成于第一压力块 1312的螺栓与压力板 1311紧固, 该螺栓穿设 于槽型孔内, 当紧固组件 132连接于框架 11的竖向龙骨时, 第一压力块 1312通过槽型孔沿 X轴方向进行位置调整, 翼板 1332通过围合空间 1320进行 Y轴方向与 Z轴方向的位置调 整; 当紧固组件 132连接于框架 11的横向龙骨时, 第一压力块 1312通过槽型孔沿 Z轴方向 进行位置调整, 翼板 1332通过围合空间 1320进行 X轴方向与 Y轴方向的位置调整。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隐框玻璃幕墙安装结构可 以选择室内外两种安装方式来安装玻璃 幕墙 2, 当在室内进行玻璃幕墙 2的安装时, 首先将安装底盘 1定位固定于建筑主体 3上, 然后确定玻璃幕墙 2相对于安装底盘 1中框架 11的预设安装位置; 玻璃幕墙 2与被紧固组 件 133的制作与安装均可在工厂内完成, 两者通过结构胶 23粘合; 将玻璃幕墙 2设置于预 设安装位置,之后可通过压力板 1311上的槽型孔将紧固组件调整至对应翼板 1332的合适位 置, 并将压力块 1312抵靠第一力臂 1321内侧并将两紧固端 1325搁置于被紧固件 133翼板 1332的两侧; 在保证玻璃幕墙 2不移动的基础上, 从室内在压力板 1311靠近建筑主体的一 侧通过螺栓预紧压力板 1311与压力块 1312, 压力块 1312压迫弓形臂的两受压端 1324向压 力板 1311方向位移, 弓形臂的两滑移端 1323于压力板 1311的表面发生相互远离的位移, 弓形臂的两紧固端 1325受到翼板 1332的限位,从而驱使第一力臂 1321与第二力臂 1322生 成预应力预紧固翼板 1332; 同时当紧固组件 132固定于框架 11的竖向龙骨时翼板 1322通 过围合空间 1320进行 Y轴方向和 Z轴方向的位置调整后完全紧固; 当紧固组件 132固定于 框架 11的横向龙骨时翼板 1322通过围合空间 1320进行 X轴方向和 Y轴方向的位置调整后 完全紧固, 实现玻璃幕墙 2在预设安装位置的精确固定。

请参阅图 18-19、 26-28, 当当前玻璃幕墙 2需要在室外进行安装时, 当前位置釆用第二 压力块 1312,, 第二压力块 1312,的第一侧延伸出两组对称的力臂 13121 , 力臂 13121上对应 紧固槽 13112开设有通孔; 且力臂 13121的端部向上延伸形成一限位块 13122, 第二压力块 1312,的第二侧对应平台 13111形成有两组对称的支点 13123 , 弓形臂的两滑移端 1323抵靠 于压力板 1311; 第二压力块 1312,设置于第一力臂 1321的内侧, 弓形臂的两受压端 1324抵 靠于第二压力块 1312,; 两个弓形臂分别自第二压力块 1312,的两组力臂 13121与两组支点 13123之间穿过;

弓形臂的两紧固端 1325抵靠于翼板 1332的两侧面; 支点 13123架设于平台 13111上; 请参阅图 20-28,通过螺栓贯穿力臂 13121上的通孔与紧固槽 13112紧固压力板 1311与 第二压力块 1312,, 压迫弓形臂的两受压端 1324向压力板 1311方向位移, 弓形臂的两滑移 端 1323于压力板 1311表面发生相互远离的位移, 弓形臂的两紧固端 1325受到翼板 1332的 限位, 从而驱使第一力臂 1321与第二力臂 1322生成预应力紧固翼板 1332。

力臂 13121上的通孔为一槽型孔, 当紧固组件 132连接于框架 11的竖向龙骨时, 第二 压力块 1312,通过穿设于槽型孔内的螺栓沿 X轴方向进行位置调整, 翼板 1332通过围合空 间 1320进行 Y轴方向与 Z轴方向的位置调整; 当紧固组件 132连接于框架 11的横向龙骨 时, 第二压力块 1312,通过槽型孔沿 Z轴方向进行位置调整, 翼板 1332通过围合空间 1320 进行 X轴方向与 Y轴方向的位置调整。

请参阅图 18-28, 进行玻璃幕墙 2的室外安装时, 首先将安装底盘 1定位固定于建筑主 体 3上, 然后确定玻璃幕墙 2相对于安装底盘 1中框架 11的预设安装位置; 玻璃幕墙 2与 被紧固组件 133的制作与安装均可在工厂内完成, 两者通过结构胶 23粘合; 将玻璃幕墙 2 设置于预设安装位置, 之后将紧固组件 132的两个弓形臂分别自第二压力块 1312,的两组力 臂 13121与两组支点 13123之间穿过,并将其与第二压力块 1312,放置于对应翼板 1332的合 适位置;第二压力块 1312,抵靠第一力臂 1321内侧并将两紧固端 1325搁置于被紧固组件 133 翼板 1332的两侧, 且将支点 13123架设于平台 13111上; 在保证玻璃幕墙 2不移动的基础 上,从室外通过相邻玻璃幕墙 2之间的间隙使用螺栓贯穿力臂 13121上的通孔和压力板 1311 之间的紧固槽 13112, 预紧压力板 1311与第二压力块 1312,, 第二压力块 1312,压迫弓形臂 的两受压端 1324向压力板 1311方向位移, 弓形臂的两滑移端 1323于压力板 1311的表面发 生相互远离的位移, 弓形臂的两紧固端 1325受到翼板 1332的限位,从而驱使第一力臂 1321 与第二力臂 1322生成预应力预紧固翼板 1332; 同时当紧固组件 132固定于框架 11的竖向 龙骨时, 翼板 1332通过围合空间 1320进行 Y轴方向和 Z轴方向的位置调整后完全紧固; 当紧固组件 132固定于框架 11的横向龙骨时翼板 1332通过围合空间 1320进行 X轴方向和 Y轴方向的位置调整后完全紧固, 实现玻璃幕墙 2在预设安装位置的精确固定。

另外, 请参阅 5-8、 22-25, 可在框架 11与被紧固组件 133之间的两侧分别安装一装饰 板 14, 装饰板 14遮盖框架 11与被紧固组件 133之间的空间, 使得安装结构外部更为美观; 且装饰板 14与被紧固组件 133之间通过密封胶条 15密封,相邻玻璃幕墙 2之间通过发泡材 料 21和耐候胶 22密封。

请参阅图 8, 当第二安装模块 13 固定于框架 11的横向龙骨时, 第二安装模块 13还可 设置托条 134, 托条 134呈 L形, 一端抵靠一上部翼板 1332的下侧面, 另一端通过螺栓配 合设置于紧固槽 13112内的螺母紧固于框架 11上。

请参阅图 35-36、 42-43 ,在本发明的第二较佳实施例中,其主要结构 第一实施例相同, 区别在于: 框架 11向玻璃幕墙 2方向延伸形成被紧固组件 133 , 被紧固组件 133为两间隔 分布的翼板 1332; 框架 11的两侧分别向玻璃幕墙 2方向延伸形成装饰板 14, 装饰板 14遮 盖框架 11与型材 1313之间的空间。

请参阅图 44-45, 玻璃幕墙 2与型材 1313通过结构胶 23粘合; 压力板 1311包括一板体 13111和一垂直形成于板体 13111的连接板 13112;压力板 1311通过板体 13111的一端部和 连接板 13112螺接于型材 1313并通过型材 1313与玻璃幕墙 2紧固连接。

请参阅图 37-41 , 压迫组件 131包括压力板 1311和压力块 1312, 压力板 1311通过一型 材 1313紧固于玻璃幕墙 2, 压力板 1311设置于第一力臂 1321的外侧, 弓形臂的两滑移端 1323抵靠于压力板 1311;压力块 1312设置于第一力臂 1321的内侧,弓形臂的两受压端 1324 抵靠于压力块 1312, 弓形臂的两紧固端 1325抵靠于相邻翼板 1332的两侧面。

通过螺栓贯穿紧固压力板 1311与压力块 1312, 压迫弓形臂的两受压端 1324向压力板 1311方向位移, 弓形臂的两滑移端 1323于压力板 1311表面发生相互远离的位移, 弓形臂 的两紧固端 1325受到翼板 1332的限位,从而驱使第一力臂 1321与第二力臂 1322生成预应 力紧固相邻翼板 1332。

压力板 1311开设有一槽型孔, 当紧固组件 132 固定于框架 11 的竖向龙骨时, 压力块 1312通过穿设于槽型孔内的螺栓沿 X轴方向进行位置调整, 紧固组件 132在翼板 1332的两 侧通过的围合空间 1320进行 Y轴方向与 Z轴方向的位置调整; 当紧固组件 132固定于框架 11的横向龙骨时, 压力块 1312通过穿设于槽型孔内的螺栓沿 Z轴方向进行位置调整; 且紧 固组件 132在翼板 1332的两侧通过围合空间 1320进行 X轴方向与 Y轴方向的位置调整。

请参阅图 29-41 , 当安装玻璃幕墙 2时, 首先将安装底盘 1定位固定于建筑主体 3上, 然后确定玻璃幕墙 2相对于安装底盘 1中框架 11的预设安装位置; 玻璃幕墙 2与型材 1313 的制作与安装均可在工厂内完成, 两者通过结构胶 23粘合; 之后, 将压力板 1311通过螺栓 固定于型材 1313上; 将紧固组件 132的两个弓形臂与压力块 1312放置于压力板 1311与框 架 11之间, 接着将玻璃幕墙 2设置于预设安装位置, 压力块 1312抵靠第一力臂 1321内侧 并将紧固组件 132放置于对应翼板 1332的合适位置且将两紧固端 1325搁置于翼板 1332的 两侧; 在保证玻璃幕墙 2不移动的基础上, 从室外通过相邻玻璃幕墙 2之间的间隙使用螺栓 预紧压力板 1311与压力块 1312, 压力块 1312压迫弓形臂的两受压端 1324向压力板 1311 方向位移, 弓形臂的两滑移端 1323于压力板 1311的表面发生相互远离的位移, 弓形臂的两 紧固端 1325受到翼板 1332的限位,从而驱使第一力臂 1321与第二力臂 1322生成预应力预 紧固翼板 1332; 同时当紧固组件 132固定于框架 11的竖向龙骨时, 弓形臂的两紧固端 1325 通过围合空间 1320在翼板 1332两侧面进行 Y轴方向和 Z轴方向的位置调整后完全紧固; 当紧固组件 132固定于框架 11的横向龙骨时弓形臂的两紧固端 1325通过围合空间 1320在 翼板 1332两侧面进行 X轴方向和 Y轴方向的位置调整后完全紧固, 实现玻璃幕墙 2在预设 安装位置的精确固定。

请参阅图 36, 当第二安装模块 13固定于框架 11的横向龙骨时, 第二安装模块 13还可 设置托条 134, 托条 134—侧向幕墙方向延伸形成一支撑片 1341 , 支撑片 1341抵靠上部型 材 1313的下侧面, 托条 134的两端向框架 11方向延伸形成两呈 L形的固定端 1342并通过 固定端 1342螺接于框架 11。 请参阅图 54-58, 在本发明的第三较佳实施例中, 其主要结构与第一、 二实施例相同, 区别在于:压迫组件 131中部两侧向内凹陷形成与紧固组件 132两弓形臂内侧配合的压力部 1312, 压迫组件 131的压力部 1312夹设于两弓形臂之间; 框架 11靠近玻璃幕墙 2的一第一 侧面形成一紧固槽 111 , 紧固槽槽口形成限位部 112;

请参阅图 54-55, 59-60, 玻璃幕墙 2与型材 1313通过结构胶 23粘合; 被紧固组件 133 一侧通过一型材 1313固定于玻璃幕墙 2上, 另一侧形成翼板 1332; 弓形臂的两紧固端抵靠 于翼板 1332的两侧面;

被紧固组件 133包括一板体 1331 , 翼板 1332形成于板体 1331的一侧端部; 板体 1331 的另一侧形成一垂直形成于板体 1331的连接板 1333; 被紧固组件 133通过板体 1331的一 端部和连接板 1333螺接于型材 1313并通过型材 1313与玻璃幕墙 2紧固连接。

通过螺栓贯穿紧固压迫组件 131的端部与设置于紧固槽 111内的对应的螺母, 紧固压迫 组件 131与框架 11的第一侧面,压迫弓形臂的两受压端 1324向框架 11第一侧面方向位移, 弓形臂的两滑移端 1323于第一侧面表面发生相互远离的位移, 弓形臂的两紧固端 1325受到 翼板 1332的限位, 从而驱使弓形臂生成预应力紧固翼板 1332。

请参阅图 48-51 , 压迫组件 131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一槽型孔, 当第二安装模块 13安装于 框架 11的竖向龙骨时,压迫组件 131通过穿设于槽型孔内的螺栓沿 X轴方向进行位置调整; 紧固组件 132在翼板 1332的两侧通过围合空间 1320进行 Y轴方向与 Z轴方向的位置调整。

请参阅图 46-55, 当安装玻璃幕墙 2时, 首先将安装底盘 1定位固定于建筑主体 3上, 然后确定玻璃幕墙 2相对于安装底盘 1中框架 11的预设安装位置; 玻璃幕墙 2与型材 1313 的制作与安装均可在工厂内完成, 两者通过结构胶 23粘合, 通过螺栓将被紧固组件 133紧 固于型材 1313上; 然后将玻璃幕墙 2设置于预设安装位置, 将压迫组件 131的压力部 1312 夹设于两弓形臂之间并将两紧固端 1325搁置于被紧固组件 133翼板 1332的两侧;压迫组件 131可通过穿设于槽型孔内的螺栓沿槽型孔方向 进行位置调整; 在保证玻璃幕墙 2不移动的 基础上, 从室外通过相邻玻璃幕墙 2之间的间隙用螺栓预紧压迫组件 131和设置于紧固槽 111 内的螺母, 压迫组件 131的压力部 1312压迫弓形臂的两受压端 1324向框架 11方向位 移, 弓形臂的两滑移端 1323于框架 11的表面发生相互远离的位移, 弓形臂的两紧固端 1325 受到翼板 1332的限位, 从而驱使弓形臂生成预应力预紧固翼板 1332; 同时当紧固组件 132 固定于框架 11的竖向龙骨时弓形臂的两紧固端 1325通过围合空间 1320在翼板 1332两侧面 进行 Y轴方向和 Z轴方向的位置调整后完全紧固; 当紧固组件 132固定于框架 11的横向龙 骨时弓形臂的两紧固端 1325通过围合空间 1320在翼板 1332两侧面进行 X轴方向和 Y轴方 向的位置调整后完全紧固, 实现玻璃幕墙 2在预设安装位置的精确固定。 请参阅图 53 , 当 第二安装模块 13 固定于框架 11的横向龙骨时, 第二安装模块 13还可设置托条 134, 托条 134—侧向幕墙方向延伸形成一支撑片 1341 , 支撑片 1341抵靠上部型材 1313的下侧面, 托 条 134的两端向框架 11方向延伸形成两呈 L形的固定端 1342并通过固定端 1342螺接于框 架 11。

请参阅图 61 , 另外, 本发明中压片 1327与翼板 1332的表面可形成相互配合的倒齿, 为便于描述以与翼板 1332水平的方向为 A方向, 以垂直于翼板 1332的方向为 B方向, 倒 齿的釆用除了能够提供常规锯齿防止压片 1327与翼板 1332在 A方向的偏移的功能外,同时 还防止了压片 1327与翼板 1332在 B方向可能发生的松动, 从而进一步加强了压片 1327与 翼板 1332之间的连接强度。

进一步参阅图 62-74所示, 为本发明的安装结构在各类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示意图。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 ,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 对本发明做出种种变化例。 因而, 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 , 本发明将 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发明的保 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