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HIGH-BONDING STRENGTH COPPER-ALUMINUM COMPOSITE CONDUCTIVE MATERIAL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8/103132
Kind Code:
A1
Abstract:
A high-bonding strength copper-aluminum composite conductive material and a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comprising a clad copper layer and an aluminum core matrix; an interatomic bonded metallurgical bonding layer is formed between the clad copper layer and the aluminum core matrix; the thickness of the bonding layer ranges from 5 to 35um, and the bonding strength is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40MPa; a copper-aluminum intermetallic compound is dispersedly distributed in the bonding layer; the components of a diffusion layer close to one side of a copper matrix are uniform, and the thickness of the diffusion layer is narrow; a diffusion layer close to one side of an aluminum matrix is of a reticular structure formed by a mixture of two or more components, and the thickness of the diffusion layer is wide. The bonding between copper and aluminum in the copper-aluminum composite material achieves a metallurgical bonding state, and the corresponding bonding strength is more than 40MPa; the thickness of a side copper layer of the copper-aluminum composite material is about 1.6 to 2 times the thickness of a planar copper layer; the thickness of the side clad copper layer is sufficient enough for large current impact and heat dissipation; and the elongation rate of the copper-aluminum composite material is greater than 30%. The present invention may carry out processing such as torsion, spiraling and side bending which is applied to new fields.

Inventors:
DONG XIAOWEN (CN)
WANG LIANZHONG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6/110430
Publication Date:
June 14, 2018
Filing Date:
December 16, 2016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YAN TAI FISEND BIMETAL CO LTD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B21C37/04; H01B1/02
Foreign References:
CN102161088A2011-08-24
CN105170689A2015-12-23
US20100294537A12010-11-25
CN201010591239A2010-12-16
Other References:
SU YAJUN ET AL.: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copper cladding aluminum rod fabricated by horizontal core filling continuous casting", SPECIAL CASTING & NON-FERROUS ALLOYS, vol. 31, no. 9, 30 September 2011 (2011-09-30), pages 786 - 790, XP009514732
SU , YAJUN ET AL.: "Interfacial Microstructure and Bonding Strength of Copper Cladding Aluminum Rods Fabricated by Horizontal Core-Filling Continuous Ca- sting", METALLURGICAL AND MATERIALS TRANSACTIONS A, vol. 42, no. 13, 10 August 2011 (2011-08-10), pages 4088 - 4099, XP019979694, ISSN: 1543-1940, DOI: 10.1007/s11661-011-0785-x
See also references of EP 3553793A4
Attorney, Agent or Firm:
YANTAI SHUANGLIAN PATENT FIRM(GENERAIL PARTNER) (CN)
Download PDF:
Claims: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 1] 一种高结合强度铜铝复合导电材料, 包括包覆铜层和铝芯基体, 其特 征在于所述包覆铜层和铝芯基体之间形成有原子间结合的冶金结合层

, 所述结合层厚度为 5〜35um, 结合强度≥40Mpa, 结合层中有弥散 分布的铜铝金属间化合物, 靠近铜基体一侧的扩散层成分均匀, 厚度 较窄, 靠近铝基体一侧的扩散层呈现两种或多种成分相混合的网状结 构, 厚度较宽, 扁宽形铜铝复合材料侧面铜层厚度为平面铜层厚度的 1.6〜2倍。

[权利要求 2] 制备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高结合强度铜铝复合导电材料的方法, 其特 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 、 熔铝

将原材料铝锭加入到熔铝炉中进行熔化, 按照比例 1.5%。〜5%。含量的 A1B 3和3%。〜7%。的 NH 4C1加入到熔铝炉中, 进行高纯度的除杂质和 除气, 每次加炉量为 100kg〜400kg, 相对应的除气搅拌棒的转速为 10 0〜400r/min, 除气搅拌机通入高纯氩气的流量控制到 0.1〜0.5L/min , 除气吋间控制到 15〜20min, 除澄除气后铝液即可使用; 铝液温度 控制在 770〜820°C之间, 熔铝炉功率 50〜70kw;

2) 、 熔铜

将原材料标准阴极电解铜板加入到无氧熔铜炉中, 电解铜板表面的铜 绿及污染物用抛光机进行抛光处理, 然后加入到熔化区, 铜液温度保 持在 1150〜1180°C之间, 熔化的铜液流入保温区, 保温完成后的铜液 转流入静置区等待出铜使用;

3) 、 铜铝复合

将上述第 1步产出的铝液和第 2步产出的铜液通过各自的流通通道进行 复合, 铜液通过流铜管道进入到复合腔体, 铝液通过芯部的流铝管道 进入到复合腔体, 二者在复合炉中经过复合模具以及外围的结晶器、 二次三次冷却装置形成外层是铜、 芯部是铝的铜铝复合棒坯, 复合铸 造温度控制到 1200±5°C, 结晶器冷却水回水温度控制在 50〜60°C, 流 量控制在 4〜8L/min, 与结晶器相连接的是二次三次冷却装置, 二次 三次装置内的冷却水的流量约为 12〜25L/min, 棒坯的牵引速度控制 在 110〜180mm/min;

4) 、 轧制铜铝复合棒坯

将第 3步中制成的铜铝复合棒坯进行轧制, 轧机为二辊可逆轧机, 轧 机两侧安装有翻料装置, 可以自动翻料, 轧辊为箱形孔型系, 将矩形 截面的铜铝复合棒坯轧制成扁宽形截面的铜铝复合中间产品, 轧制吋 辊缝设置为 2〜3mm, 轧制速度为 10〜40m/min;

5) 、 侧边表层处理

轧制完成的铜铝复合轧料其侧边来料在传送辊的传动下, 压紧状态下 匀速传动, 进入侧边表层处理设备, 设备的磨削轮与铜铝复合轧料的 侧边相接触, 通过磨削轮的高速旋转, 将来料的接触面表层进行抛磨 处理;

6) 、 平面表层处理

将第 5步经过处理的半成品铜铝复合排, 侧边在经过抛磨处理后, 上 下表面也需进行处理, 来料通过牵引辊引头进入平面处理设备, 通过 上下辊压紧, 防止上下摆动, 来料传动速度为 3〜5m/min, 在传动装 置的牵引下来料匀速前行, 通过上下平面的加工设备, 把上下平面的 铜层表层銑掉, 銑刀进刀量 0.10〜0.15mm, 铜层被銑量为 0.1〜0.15m m;

7) 、 拉拔

将经过第 6步处理后的来料进行拉拔, 首道次拉拔量加工率控制在 25 %〜,。' 加工率为≤30%, 拉拔后进行盘卷或锯切成一定长度的直 料, 整个拉拔、 盘卷和锯切过程均自动控制, 可以连续作业;

8) 、 退火

退火是产品成型前最主要的一道工序, 退火温度 295〜345°C, 退火保 温吋间 3〜4.5h, 然后对罐体喷水冷却至室温;

(9) 、 表面清洗 自动上料机构将第 8步完成的铜铝复合排放置在导向槽内, 启动设备 , 在传送轮的带动下铜铝复合排先经过碱洗箱, 箱体内配有毛刷及风 刀, 毛刷用于刷除表面油污, 风刀吹干铜铝复合排表面; 接着经过一 道喷水装置, 水洗掉表面残留碱液, 吹干后进入酸洗箱, 酸洗箱内同 样也配有毛刷及风刀, 酸洗处理完毕再经过一道水洗吹干后进入钝化 箱, 钝化箱内按照钝化工艺配置好钝化液, 喷淋钝化完毕后自动烘干 , 在传送带的牵引下出钝化箱体, 紧接着自动收料装置将表面清洗钝 化完毕的铜铝复合排放置在收料架。

如权利要求 2所述的一种高结合强度铜铝复合导电材料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拔工艺中的加工率为: 当厚度 h≥10mm吋, 25%〉 加工率30<¾; 当 6mm≤厚度 h < 10mm吋, 20<¾〉加工率≤25<¾; 3mm ≤厚度 h < 6mm吋, 15<¾〉加工率≤20<¾; 厚度 h < 3mm吋, 加工率≤ 15 。

如权利要求 2所述的一种高结合强度铜铝复合导电材料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退火工艺采用罐式退火和在线感应退火。

如权利要求 4所述的一种高结合强度铜铝复合导电材料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规格宽度为 80mm以上的铜铝复合排采用在线感应退火, 规格在 80mm以下的铜铝复合排采用罐式退火。

如权利要求 2所述的一种高结合强度铜铝复合导电材料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轧制工艺采用孔型九道次轧制工艺。

如权利要求 2或 3所述的一种高结合强度铜铝复合导电材料的制备方法

, 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拔工艺可采取盘拉、 液压拉拔和履带拉拔工艺, 宽度规格≤301^^ 采用盘拉拉拔或液压拉拔或履带拉拔; 3011^1 <宽 度规格≤120mm, 采用液压拉拔或履带拉拔; 6m/min≤盘拉速度≤60m

/min, 50m/min≤履带拉拔速度≤80m/min, 液压拉拔速度≤8m/min。

Description:
一种高结合强度铜铝复合导电材料及其制备方 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技术领域,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高结合强度铜铝复合导电材 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铜铝复合材料又名铜包铝排、 铜包铝母线, 其外层为铜, 芯部为铝通过复合而 成。 现有的铜铝复合材料其外层铜和芯部铝的结合 方式一般为机械结合, 即所 谓的铜包铝, 其外层铜和芯部铝是在固态作用下通过压合力 粘合在一起的, 这 种结合方式下铜铝界面的结合强度较低, 在外力的作用下容易使得铜和铝出现 分离现象。 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 没有发现铜铝间有相互的扩散层, 将显微镜 放大到 500〜 1000倍吋进行观察, 铜铝界面处有明显的缝隙, 说明了机械结合方 式下铜包铝材料的结合强度是较低的。 专利 《一种改进型铜包铝排及其制备方 法》 (专利号: CN201010591239.2) , 将铝杆穿过熔融的铜液形成铜铝复合的 操作存在困难, 由于铝的熔点是 660°C, 远远低于铜的熔点 1083°C, 当铝杆穿过 熔融的铜液吋也会出现熔化而无法进行复合, 这种结构的铜包铝排在宏观及微 观上无法保证铜铝界面的结合强度。

[0003] 现有的铜铝复合材料在各种应用领域中除了需 要进行常规的折弯、 冲孔、 銑孔 、 绞丝、 压铆等方式的加工, 随着产品使用要求的不断提升, 扭转、 螺旋及侧 弯等加工方式被提出, 这就要求铜铝复合材料能够有较好的变形能力 和较高的 结合强度, 保证在完成加工要求吋铜铝界面不被破坏。 但一般铜铝复合材料的 延伸率是 3 〜20%, 难以达到扭转、 螺旋及侧弯的加工要求, 并且在加工后产品 表面容易出现橘皮缺陷, 铜铝界面容易出现幵裂分离现象, 这类不良产品在使 用过程中产品表面分布的电流密度极度不均匀 , 幵裂分离部位的电流密度相对 较大, 导致分离部位发热甚至烧穿。 另外, 幵裂分离部位的铜铝之间还可能发 生电化腐蚀, 造成安全事故。

[0004] 如上所述, 现有的铜铝复合材料不足之处在于: ①铜铝之间的结合性能偏弱, 没有达到复合材料本质要求的冶金结合状态, 对应的结合强度也偏低; ②对于扁 宽形铜铝复合材料, 包覆铜层厚度的分布存在设计问题, 窄面包覆铜层的厚度 较薄, 电流密度较大, 不足以支持大电流冲击, 并且窄面包覆铜层容易发热, 散热性较差; ③现有的铜铝复合材料加工性能只能实现常规 的折弯、 冲孔、 銑孔 、 压铆攻丝等方式的加工, 对于新领域应用的扭转、 螺旋及侧弯等方式的加工 还不能实现。

[0005] 目前生产铜铝复合材料的方法大致有下列几种 : ①包覆焊接法, 将铜皮包覆在 铝杆外表面, 通过焊接方法将铜皮接缝焊接起来, 再进行多道次的拉拔成型; ② 套管轧制法, 将铝棒套入铜管内, 经过轧制压合使铜管与铝棒间固相结合成型 的一种方法; ③充芯铸造法, 将铜管的底部一头封闭, 再将熔融的铝液浇入铜管 中, 铝液凝固后形成铜铝复合棒坯, 再经过轧制、 拉拔成型; ④静液挤压法, 采 用大型挤压设备将大直径铜管与纯铝棒在大压 力下挤压成型; ⑤在铝芯表面电镀 铜层, 再进行拉轧成型。

[0006] 上述方法①和方法②基本上均采用固态结合法 , 即通过塑性变形使固态的铜和 铝两种金属在依靠外界压力吋形成的机械结合 , 铜铝之间没有明显的相互扩散 层, 结合强度很低; 上述方法③浇注铝液的过程不连续且不稳定, 极易造成铜管 的烧穿, 而且一次浇注的长度有限, 所以存在成材率和生产效率低下、 产品性 能不稳定的问题; 上述方法④在国内暂无报道, 静液挤压技术在英国有应用, 生 产商 Bmker使用大型静液挤压机将铜管和芯部铝杆挤 变形实现铜铝之间的固相 结合, 再通过各种模具成型为铜铝复合材料, 这种方法对使用设备要求很高, 而且不能连续生产, 生产效率较低, 损耗大, 工艺要求复杂, 制造成本高, 不 适宜大批量生产; 上述方法⑤电镀铜层的厚度有限, 一般电镀厚度远远低于其他 方法所用铜管的厚度, 并且铜层极易脱落, 无法确保产品的质量问题。

技术问题

[0007]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了一种高结合 强度铜铝复合导电材料及其制备 方法。

问题的解决方案

技术解决方案 [0008]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高结合强度铜铝复合导电材料, 包括包 覆铜层和铝芯基体, 所述包覆铜层和铝芯基体之间形成有原子间结 合的冶金结 合层, 所述结合层厚度为 5〜35um, 结合强度≥40Mp a , 结合层中有弥散分布的 铜铝金属间化合物, 靠近铜基体一侧的扩散层成分均匀, 厚度较窄, 靠近铝基 体一侧的扩散层呈现两种或多种成分相混合的 网状结构, 厚度较宽, 扁宽形铜 铝复合材料侧面铜层厚度为平面铜层厚度的 1.6〜2倍;

[0009] 制备高结合强度铜铝复合导电材料的方法, 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0010] 1) 、 熔铝

[0011] 将原材料铝锭加入到熔铝炉中进行熔化, 按照比例 1.5%。-5%。含量的 A1B 3 和 3%。-7%。的 NH 4 C1加入到熔铝炉中, 进行高纯度的除杂质和除气, 每次加炉量 为 100kg-400kg, 相对应的除气搅拌棒的转速为 100-400r/min, 除气搅拌机通入高 纯氩气的流量控制到 0.1-0.5IJmin, 除气吋间控制到 15〜20min, 除澄除气后铝液 即可使用; 铝液温度控制在 770〜820°C之间, 此吋调节熔铝炉功率在 50〜70kw 之间;

[0012] 2) 、 熔铜

[0013] 将原材料标准阴极电解铜板加入到无氧熔铜炉 中, 电解铜板表面的铜绿及污染 物用抛光机进行抛光处理, 熔铜炉的炉体分为三个部分: 熔化区、 保温区、 静 置区, 电解铜板加入到熔化区, 每次投料间隔 3〜5min, 铜液温度保持在 1150〜 1180°C之间, 熔化的铜液流入保温区, 此吋需要进行温度调整, 保温完成后的铜 液转流入静置区等待出铜使用;

[0014] 3) 、 铜铝复合

[0015] 将上述第 1步产出的铜液和第 2步产出的铝液通过各自的流通通道进行复合 铜 液通过流铜管道进入到复合腔体, 铝液通过芯部的流铝管道进入到复合腔体, 二者在复合炉中经过复合模具以及外围的结晶 器、 二次三次冷却装置形成外层 是铜、 芯部是铝的铜铝复合棒坯, 复合铸造温度控制到 1200±5°C, 结晶器冷却 水回水温度控制在 50〜60°C, 流量控制在 4〜8L/min, 与结晶器相连接的是二次 三次冷却装置, 二次三次冷却装置的冷却水的流量约为 12〜25L/min, 棒坯的牵 弓 I速度控制在 110〜 180mm/min; [0016] 4) 、 轧制铜铝复合棒坯

[0017] 将第 3步中制成的铜铝复合棒坯进行轧制, 轧机为二辊可逆轧机, 轧机两侧安 装有翻料装置, 可以自动翻料, 轧辊为箱形孔型系, 将矩形截面的铜铝复合棒 坯轧制成扁宽形截面的铜铝复合中间产品, 轧制吋辊缝通常设置为 2〜3mm, 轧 制速度为 10〜40m/min;

[0018] 5) 、 侧边表层处理

[0019] 轧制完成的铜铝复合轧料其侧边来料在传送辊 的的传动下, 压紧状态下匀速传 动, 进入侧边表层处理设备, 设备的磨削轮与铜铝复合轧料的侧边相接触, 通 过磨削轮的高速旋转, 将来料的接触面表层进行抛磨处理;

[0020] 6) 、 平面表层处理

[0021] 将第 5步经过处理的半成品铜铝复合排, 侧边在经过抛磨处理后, 上下表面也 需进行处理, 来料通过牵引辊引头进入平面处理设备, 通过上下辊压紧, 防止 上下摆动, 来料传动速度为 3〜5m/min, 在传动装置的牵引下来料匀速前行, 通 过上下平面的加工设备, 把上下平面的铜层表层銑掉, 銑刀进刀量 0.10〜0.15m m, 铜层被銑掉量为 0.1〜0.15mm;

[0022] 7) 、 拉拔

[0023] 将经过第 6步处理后的来料进行拉拔, 首道次拉拔量加工率控制在 25%〜30<¾, 加工率为 ≤30 <¾, 拉拔后进行盘卷或锯切成一定长度的直料, 整个拉拔、 盘卷和 锯切过程均自动控制, 可以连续作业;

[0024] 8) 、 退火

[0025] 退火是产品成型前最主要的一道工序, 退火温度 295〜345°C, 退火保温吋间 3

〜4.5h, 然后对罐体喷水冷却至室温;

[0026] (9) 、 表面清洗

[0027] 自动上料机构将第 8步完成的铜铝复合排放置在导向槽内, 启动设备, 在传送 轮的带动下铜铝复合排先经过碱洗箱, 箱体内配有毛刷及风刀, 毛刷用于刷除 表面油污, 风刀吹干铜铝复合排表面; 接着经过一道喷水装置, 水洗掉表面残 留碱液, 吹干后进入酸洗箱, 酸洗箱内同样也配有毛刷及风刀, 酸洗处理完毕 再经过一道水洗吹干后进入钝化箱, 钝化箱内按照钝化工艺配置好钝化液, 喷 淋钝化完毕后自动烘干, 在传送带的牵引下出钝化箱体, 紧接着自动收料装置 将表面清洗钝化完毕的铜铝复合排放置在收料 架;

[0028] 优选的, 所述拉拔工艺中的加工率为: 当厚度 h≥10mm吋, 25%〉加工率≤30<¾

; 当 6mm≤厚度 h < 10mm吋, 20<¾〉加工率≤25<¾; 3mm≤厚度 h < 6mm吋, 15%

〉加工率 20<¾; 厚度 h < 3mm吋, 加工率≤ 15% ;

[0029] 优选的, 所述退火工艺采用罐式退火和在线感应退火;

[0030] 优选的, 规格宽度为 80mm以上的铜铝复合排采用在线感应退火, 规格在 80mm 以下的铜铝复合排采用罐式退火;

[0031] 优选的, 所述轧制工艺采用孔型九道次拉拔工艺;

[0032] 优选的, 所述拉拔工艺可采取盘拉、 液压拉拔和履带拉拔工艺。 宽度规格≤30 mm, 采用盘拉拉拔或液压拉拔或履带拉拔; 30mm <宽度规格≤ 120mm, 采用液 压拉拔或履带拉拔; 6m/min≤盘拉速度≤60111/0101, 50m/min≤履带拉拔速度≤80m/ min, 液压拉拔速度≤8m/mino

发明的有益效果

有益效果

[0033]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高强度铜铝复合导电材料铜铝之间结 合达到冶 金结合状态, 所对应的结合强度大于 40MPa; 铜铝复合材料侧边铜层相比平面厚 , 约为平面铜层厚度的 1.6〜2倍, 侧边包覆铜层厚度足以满足大电流冲击及散热 ; 铜铝复合材料延伸率大于 30%以上, 对于新领域应用的扭转、 螺旋及侧弯加工 可以实现。

[0034] 1) 本发明通过对铝液的特定处理以及制定的除气 工艺, 使铝液到达高纯度低 含气量的净化铝, 同吋对炉体冷却量的控制达到降低能耗及热损 量 6〜8%。

[0035] 2) 电解铜板的表面铜绿及污染物用抛光机进行抛 光处理, 熔炉炉体分为三区 部分, 实现了熔化、 调整、 稳定的状态, 密封式炉盖, 熔化的铜液表层有石墨 球和木炭进行覆盖保护防氧化, 如此处理达到低氢低氧的效果, 控制氢氧含量 在 10PPM以下, 降低铜液的含气量可以避免后续生产产品出现 潜在的气泡。

[0036] 3) 铜铝复合温度控制到 1200±5°C, 如此可以保证铜液铝液流动性最佳, 过热 度满足凝固需求。 二次三次冷却流量约为结晶器的冷却流量的三 倍, 冷却水流 量约为 12〜25L/min其作用为带走铝芯凝固吋产生的结晶 潜热, 使冷却后的棒坯 达到常温状态。

4) 通过铸造温度与冷却配合实现的, 复合铸造温度控制到 1200±5°C, 牵引速 度控制到 110〜180mm/, 结晶器冷却水回水温度控制到 50〜60°C, 流量控制到 4 〜8L/min, 铜铝结合层厚度要求结合层厚度控制到 5〜35μηι, 铜、 铝基体之间存 在明显的扩散层, 即冶金结合层, 铜铝之间实现原子间结合。

[0038] 5) 轧辊采用箱形孔型系, 有利于增强铜铝复合排的界面结合强度, 结合强度 大于 40Mpa (使用其他方法制备的铜铝复合排其结合强度 以达到) , 同吋可以 分担后面各道次轧制的压下量, 避免后面道次压下量大以及材料加工硬化而导 致轧制幵裂现象。

[0039] 6) 侧面处理和平面处理加工工序代替了传统的表 面处理方式, 将加工速度提 升 2.2倍, 并且彻底消除了材料表面的压痕, 铸造纹, 三角裂等缺陷。

[0040] 7) 拉拔工序可以自动连续作业, 同吋配备有收、 放卷装置, 可以卷取卷料, 生产直料吋可以根据生产要求定尺锯切, 理论上可以下无限长料。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0041] 为了更好地理解与实施, 下面详细说明本发明一种高结合强度铜铝复合 导电材 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中的一种高结合强度铜铝复合导电材料 , 包括铝排基 体和铜层, 包覆铜层和铝芯基体之间形成有原子键结合的 冶金结合层, 结合层 厚度控制到 25μηι, 该结合层不同于普通的铜铝结合, 要求结合强度 40MPa, 其 中弥散有铜铝金属间化合物 CuAl 2 、 Cu 9 Al 4 、 CuAl。

[0042] 设计不等铜层厚度的铸造模具, 后续加工中按照平孔与立孔交替轧制的方式, 生产制造出窄面铜层较厚的产品, 使得铜铝复合排的侧面铜层厚度是平面铜层 厚度的 1.8倍, 这样的产品比较符合 "趋肤效应"等电学原理, 解决扁宽形铜铝复 合材料窄面散热难及载流不足的问题。

[0043] 本发明中的一种高结合强度铜铝复合导电材料 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44] 一、 铸造铜铝复合棒坯

[0045] 1.熔铝 [0046] 将原材料 1070 (或等同 1060) 型号铝锭加入到熔铝炉中进行熔化, 将按照比例 3%。含量的 A1B 3 和5%。的 NH 4 C1加入到熔铝炉中熔铝炉是中频感应熔化 , 熔铝 炉的额定功率是 500KW。 每次加炉量为 200kg, 相对应的除气搅拌棒的转速为 20 Or/min, 除气搅拌机通入高纯氩气的流量控制到 0.2IJmin, 除气吋间控制到 18min , 如此相对应的参数配比可以将每炉铝液的气体 除尽。 将铝液温度控制到 780°C , 此吋调节熔铝炉功率在 60kw之间, 此控制范围的温度可以满足连铸工艺的温 度要求, 另外, 减小冷却水可以减小热量损失, 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能耗。

[0047] 2.熔铜

[0048] 将原材料标准阴极电解铜板加入到无氧熔铜炉 中熔化区,电解铜板表面的铜绿 及污染物用抛光机进行抛光处理, 每次投料间隔 3〜5min, 熔化的铜液流入保温 区, 保温完成后的铜液转流入静置区等待出铜使用 , 熔铜炉的炉体分为三个部 分: 熔化区、 保温区和静置区。 电解铜板加入到熔化区, 铜液温度保持在 1150 〜1180°C之间, 保温区和静置区温度保持在 1200±10°C之间, 如此控制可以弥补 铜液凝固过程所需的结晶潜能, 另外可以补充铜铝复合过程所需的热能, 从而 实现冶金结合。

[0049] 整个熔铜炉炉体有密闭式炉盖, 熔化的铜液表层有石墨球和木炭进行覆盖保护 防止铜液氧化和吸气, 如此处理达到低氢低氧的效果, 控制氢氧含量在 lOppm以 下, 降低铜液的含气量可以避免后续生产产品吋出 现潜在的气泡。

[0050] 3.铜铝复合

[0051] 将如上 1、 2步骤产出的铜液和铝液通过各自的流通通道 行复合, 铜液通过结 晶器冷却形成凝固的铜管, 芯部铝液通过流铝管道进入到铜管内部, 再通过结 晶器内部的铜套、 铜管降温冷却形成凝固的芯部铝, 最后通过二次三次冷却装 置冷却后形成铜铝复合棒坯。 铜液通过流铜管道进入到复合腔体, 复合铸造温 度控制到 1205°C, 铝液通过芯部的流铝管道进入到复合腔体, 二者在复合炉中经 过复合模具以及外围的结晶器、 二次三次冷却装置形成外层是铜, 芯部是铝的 铜铝复合棒坯。

[0052] 结晶器冷却水回水温度控制到 55°C, 流量控制到 6L/min, 与结晶器相连接的是 二次三次冷却, 二次三次冷却水的流量约为 18L/min, 是结晶器冷却水流量的三 倍, 棒坯的牵引速度控制到 150mm/min。 铜、 铝基体之间存在明显的相互扩散层 , 即冶金结合层, 铜铝之间实现原子间结合, 结合层中有弥散分布的金属间化 合物 CuAl 2 、 Cu 9 Al 4 、 CuAl。 靠近铜基体一侧的扩散层成分均匀, 厚度较窄, 靠近铝基体一侧的扩散层呈现两种或多种成分 相混合的网状结构, 厚度较宽。

[0053] 二、 轧制

[0054] 1) 幵坯轧制

[0055] 通过可逆轧机的翻料装置将 A1翻转 90°, 调整适当的辊缝, 采用立孔型 E礼制, 根据铸坯规格和轧制规格的不同, 压下率也会有明显的不同。 通常是使用小规 格铸坯轧制大规格铜铝复合排吋, 因为轧料需要有足够的展宽, 所以压下率比 较小; 而使用大规格铸坯轧制小规格铜铝复合排吋, 因为轧料需要有较大的收 宽, 所以压下率相对比较大, 压下率在 5%〜23<¾之间。 立孔型 E的侧壁斜度一般 在 3°〜9°之间, 侧壁斜度过大, 对翻料装置的要求越高, 翻料后轧料运行不平稳 , 进入下一个孔型吋难以对正, 轧料咬入吋容易发生扭曲, 此外, 斜度越大, 轧料对孔型侧壁的磨损越严重, 同吋也越容易在孔型侧壁上黏铜, 并且对轧料 的结合强度没有好处, 主要表现在立轧方面, 平孔型由于槽深比较小, 所以平 轧吋这种情况表现的不是很明显。 另外, 侧壁斜度也不能太小, 侧壁斜度过小 会妨碍轧料的咬入和抛出, 并且不利于轧辊的重车, 造成轧辊的利用率较差。

[0056] 2) 第一道次立孔型轧制 (立轧)

[0057] 通过可逆轧机的翻料装置将 A1翻转 90°, 采用立孔型 E礼制, 压下率在 20%之间

。 立孔型 E的侧壁斜度一般在 7。之间, 通过第一道次立轧的轧料称为 A2。

[0058] 3) 第二道次平轧

[0059] 通过可逆轧机的翻料装置将 A2翻转 90°, 调整适当的辊缝, 采用平孔型 F轧制, 压下率 55%之间, 平孔型 F的侧壁斜度在 14°之间, 本道次轧制后轧料的表面状态 由粗糙变得较为光滑, 此吋制得的轧料称为 A3。

[0060] 4) 第二道次立轧

[0061] 通过可逆轧机的翻料装置将 A3翻转 90°, 调整适当的辊缝, 采用立孔型 G轧制

, 压下率 15%之间, 平孔型 G的侧壁斜度在 5°之间, 此吋制得的轧料称为 A4。

[0062] 5) 第三道次平轧 通过可逆轧机的翻料装置将 A4翻转 90°, 调整适当的辊缝, 采用平孔型 H轧制 , 压下率在 22%之间, 平孔型 H的侧壁斜度在 13°之间, 此吋制得的轧料称为 A5

[0064] 6) 第三道次立轧

[0065] 通过可逆轧机的翻料装置将 A5翻转 90°, 调整适当的辊缝, 采用立孔型 I礼制, 压下率通常在 8%之间, 立孔型 I的侧壁斜度在 5。之间, 此吋制得的轧料称为 A6。

[0066] 7) 第四道次平轧

[0067] 通过可逆轧机的翻料装置将 A6翻转 90°, 调整适当的辊缝, 采用平孔型 J礼制, 压下率在 16%之间, 平孔型 J的侧壁斜度在 8°~10°之间, 此吋制得的轧料称为 A7

[0068] 8) 第四道次立轧

[0069] 通过可逆轧机的翻料装置将 A7翻转 90°, 调整适当的辊缝, 采用立孔型 K礼制 , 压下率通常在 6%之间, 立孔型 K的侧壁斜度在 3。之间, 本道次是最后一道次立 轧, 需要严格地控制轧料的收宽尺寸, 此吋制得的轧料称为 A8。

[0070] 9) 第五道次平轧

[0071] 通过可逆轧机的翻料装置将 A8翻转 90°, 调整适当的辊缝, 采用平孔型 L礼制, 压下率通常在 15%之间, 平孔型 L的侧壁斜度在 12°之间, 本道次是拉拔前最后一 道次轧制, 需要严格地控制轧料的出料尺寸, 即预留出适当的拉拔量, 对拉拔 料的表面状态会有明显的影响。 此吋制得的轧料称为 A9。

[0072] 三、 侧抛

[0073] 将轧制完成的铜铝复合轧料在传送辊的传动下 进入侧抛机, 侧抛机组分 4台机 组, 侧抛机前两组打磨上侧面, 侧抛机后两组打磨下平面, 抛光物为砂纸千叶 轮, 窄边打磨量控制在 0.12mm, 所使用的侧抛设备有压紧装置, 可防止铜铝复 合轧料上下摆动或左右摆动, 窄边打磨量应分组进行, 避免单道次打磨量过大 , 分组进行侧边打磨应是两个窄边交替进行打磨 。

[0074] 四、 銑面

[0075] 来料为成卷的铜铝复合排, 通过牵引辊引头进入銑面机, 来料通过上下辊压紧 , 防止上下摆动, 来料传动速度为 4m/min, 銑刀安装在圆形辊刀具上, 辊刀表 面为螺旋状的刀片, 形状为圆形辊形銑刀。 銑刀分为两组, 第一组加工上平面 , 第二组加工下平面, 銑刀进刀量 0.13mm, 铜层被銑掉量为 0.12mm。 銑面的铜 屑由鼓风机通过管道回收。

[0076] 五、 拉拔

[0077] 拉拔工艺步骤:

[0078] 1) 辗头。 来料碾头长度 250mm, 来料辗头端铜铝结合, 目测观察不到铜铝分 离现象; 辗头最佳厚度为比模具厚度小 0.3mm, 辗头最佳长度为进模后漏出 120 mm, 这样的辗头比较容易拉拔, 不会出现拉断现象。

[0079] 2) 拉拔。 首道次拉拔量可以较大, 加工率控制在 25%左右较为合适, 最大不 要超过 30<¾, 厚度 12mm吋, 加工率 φ (9=(1-Fl/F0)xl00%) 应控制到 25<¾, 但应 注意厚度拉拔量尽量不要超过 4mm; 并且随着厚度越薄, 拉拔道次越多, 加工 率应越小。

[0080] 3) 收料。 收料采用自动锯切, 要求下料长度设置在 6m之间, 拉拔出直料后随 机取 3支直料检验平直度、 长度和表观, 确保直料的平直度、 长度和表观符合生 产要求。 平直度要求任意 lm长度内的窄边弯曲度应不大于 2mm, 宽边弯曲度应 不大于 5mm; 长度公差要求为下料长度的 ±3%。。

[0081] 六、 退火

[0082] 规格宽度为 80mm及以上的铜铝复合排使用在线感应退火, 例如规格宽度 100m m铜铝复合排通过传送轴承传送穿过感应线圈 域在铜铝复合排内部产生感应电 流升温, 感应退火电流设定到 140A, 在出口处通过喷水冷却装置快速冷却达到 快速升温快速冷却的退火效果。 感应退火来料传动速度为 45mm/s。 在线感应退 火能通过出料口的红外测温仪适吋对铜铝复合 排的温度进行监控, 退火的温度 大致设置在 295~345°C之间。

[0083] 规格在 80mm以下的铜铝复合排用罐式退火, 例如规格宽度 60mm, 然后对铜铝 复合排定尺 6.3m后装在物料架上, 通过航吊装入受热罐体, 罐式光亮退火根据 不同的装炉量退火保温吋间大约为 4.2h, 通过控制柜按钮送入加热炉膛, 抽真空 12min, 充入氩气至 0.12MPa之间, 根据铜铝复合排规格设置退火温度为 330°C, 根据装炉量设置加热保温吋间进行罐式光亮退 火。 罐体喷水冷却通过喷淋冷却 管道四周喷水, 保证了罐体的快速均匀冷却。

[0084] 改变热处理方法提升材料塑性性能, 在线感应退火使得材料温度在极短的吋间

(一般 6〜10s即可) 内提升到 350°C左右, 然后经过快速水冷将温度降至常温。 这种退火方法使得铜层内部的晶粒实现再结晶 , 并且晶粒来不及长大, 同吋不 破坏铜铝界面的结合层, 因此材料的塑性加工性能较好。 通过这种退火方法可 以将铜铝复合材料的延伸率控制到 30〜35%, 可以满足扭转、 螺旋及侧弯等加工 方式的要求。

[0085] 七、 表面清洗

[0086] 铜铝复合排置于自动上料机构平台上, 自动上料和收料装置通过真空吸盘吸住 铜铝复合排表面, 通过丝杠实现上下和左右移动, 将铜铝复合排放置在导向槽 内, 在传送轮的带动下铜铝复合排先经过碱洗箱, 箱体内配有毛刷及风刀, 毛 刷用于刷除表面油污, 风刀吹干铜铝复合排表面; 接着经过一道喷水装置, 水 洗掉表面残留碱液, 吹干后进入酸洗箱, 酸洗箱内同样也配有毛刷及风刀, 酸 洗处理完毕再经过一道水洗吹干后进入钝化箱 , 钝化箱内将钝化液喷淋至铜铝 复合排表面, 喷淋钝化完毕后自动烘干, 在传送带的牵引下出钝化箱体, 紧接 着自动收料装置将表面清洗钝化完毕的铜铝复 合排放置在收料架上, 完成整个 表面清洗的工艺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