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HIGH ENERGY DENSITY CHARGE AND DISCHARGE LITHIUM BATTERY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3/185629
Kind Code:
A1
Abstract:
The present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electrochemistry, concretely providing a high energy density charge and discharge lithium battery. The lithium battery comprises a separator, a negative electrode, a positive electrode and an electrolyte, wherein the separator is a solid and through the separator lithium ions can reversibly pass; the negative electrode is made of metal lithium or lithium alloy, and the negative electrode side of the electrolyte comprises common organic electrolyte solution, polymer electrolyte, ionic electrolyte solution or a mixture thereof; the positive electrode is made of common negative electrode material for a lithium ion battery, and the positive electrode side of the electrolyte comprises an aqueous solution containing lithium salt or a hydrogel electrolyte.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lithium ion battery, the charge and discharge lithium battery has higher voltage, and improves the energy density of more than 30 percent. The high energy density charge and discharge lithium battery can be used in the fields of electricity storage and release, etc.

Inventors:
WANG XUJIONG (CN)
QU QUNTING (CN)
LIU LILI (CN)
HOU YUYANG (CN)
WU YUPING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3/077226
Publication Date:
December 19, 2013
Filing Date:
June 14, 2013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UNIV FUDAN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H01M10/0525; H01M4/134; H01M10/056; H01M50/409
Domestic Patent References:
WO2010073978A12010-07-01
Foreign References:
CN102738442A2012-10-17
CN1556557A2004-12-22
US6365300B12002-04-02
CN101790496A2010-07-28
US20070111105A12007-05-17
JP2011258489A2011-12-22
Attorney, Agent or Firm:
SHANGHAI PATENT & TRADEMARK LAW OFFICE, LLC (CN)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CN)
Download PDF:
Claims:
权 利 要 求

1. 一种高能量密度充放电锂电池, 其特征在于: 由隔膜、 负极、 正极和电 解质组成, 其中:

( 1) 所述隔膜为固体且锂离子能够可逆通过;

(2) 所述负极为金属锂或锂的合金;

(3)负极侧的电解质为常见有机电解液、 聚合物电解质或离子液体电解质, 或它们的混合物;

(4) 所说正极为锂离子电池常见正极材料;

(5) 正极侧为含锂盐的水溶液或水凝胶电解质;

其中所述的隔膜为含锂无机氧化物、 含锂硫化物或含锂盐的全固态聚合物 电解质, 或者为它们的混合物。

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高能量密度充放电锂电池,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 含锂无机氧化物为 LiTi2 (P04) 3、 L i4Geo. 5Vo. 5O4 , Li4Si04、 LiZr (P04) 2、 LiB2 (P04) 3、 Li20-P205_B203三元体系, 或这些含锂无机氧化物的掺杂物; 所述的含锂硫化物为 Li2S - GeS2_SiS2或 Li3P04 - GeS2_SiS2组成的三元体系,或这些含锂硫化物的掺杂物; 所述含锂盐的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为含锂盐的聚氧化乙烯、 含锂盐的聚偏氟乙烯 或含锂盐的硅氧垸单离子聚合物电解质,或部分或全部氟取代的含锂盐烯烃类单离 子聚合物电解质。

3.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高能量密度充放电锂电池,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 有机电解液为在有机溶剂中溶解有锂盐的溶液,其中所述锂盐为 LiC104、 LiBF4

LiPF6、 LiB0B、 Li TFSI , 所述的有机溶剂包括乙腈、 四氢呋喃、 乙烯碳酸酯、 丙烯碳酸酯、 二乙基碳酸酯、 二甲基碳酸酯或二甲基亚砜中的一种或几种。

4.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高能量密度充放电锂电池,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 聚合物电解质为全固态的聚合物电解质或凝胶聚合物电解质, 所述的全固态聚 合物电解质为含锂盐的聚氧化乙烯、 含锂盐的聚偏氟乙烯、 含锂盐的硅氧烷单离 子聚合物电解质, 或者为部分或全部氟取代的含锂盐烯烃类单离子聚合物电解质, 或者为它们的混合物;所述的凝胶聚合物电解质为含有上述有机电解液的聚氧化烯 烃、 丙烯腈的聚合物或共聚物、 丙烯酸酯的聚合物或共聚物、 含氟烯烃的单聚物或 共聚物。

5.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高能量密度充放电锂电池,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 离子液体含有 BF4—或 CF3S03—类阴离子或含咪唑类、吡啶类、硫鎿类阳离子的离子液 体。

6. 根据权利要求书 1所述的高能量密度充放电锂电池, 其特征在于: 所述 正极材料为 LiCo02、 LiNi02、 LiMn204、 LiFeP04或 LiFeS04F, 或其惨杂物、 包覆 类化合物或混合物。

7.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高能量密度充放电锂电池,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 含锂盐的水溶液或水凝胶电解质为溶解有无机锂盐或有机锂盐的水溶液或水凝 胶电解质; 所述的无机锂盐为金属锂的卤化物、 硫化物、 硫酸盐、 硝酸盐或碳 酸盐; 所述的有机锂盐为锂的羧酸盐或锂的磺酸盐。

8. 根据权利要求 1〜7之一任意项所述的高能量密度充放电锂电池在电力 的储存和释放方面的应用。

Description:
一种高能量密度充放电锂电池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电化学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高能量密度充放电锂 电池, 本发明还涉及该高能量密度充放电锂电池的应 用。 背景技术

[0002] 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高、 比功率大、 循环性能好、 无记忆效应、 无污染等特点, 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和战略意义, 成为目前最受瞩 目的绿色化学电源(参见: 吴宇平, 戴晓兵, 马军旗, 程预江. 《锂离子电池一一 应用与实践》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年)。 但是, 该类型的锂离子电池 具有如下缺点: (1) 由于采用石墨(理论容量为 372 mAh/g)等材料作为负极材 料, 尽管循环性能得到了改善, 但是远远低于金属锂的可逆容量 3800 mAh/g; 同时, 石墨发生锂离子可逆嵌入和脱嵌的氧化还原电 位(约 -2. 85V)比金属锂 (-3. 05V)高约 0. 2V, 组成锂离子电池时, 电池的电压要低约 0. 2V, 因此能量密 度不高, 无法满足纯电动汽车的要求。 (2)锂离子电池对水分非常敏感, 对组装 环境非常苛刻, 所以生产成本较高。

[0003] 而采用金属锂作为负极材料会存在如下问题: 由于锂枝晶的形成, 会穿透传统的多孔隔膜, 造成负极和正极短路, 从而产生严重的安全问题和使 用寿命的终结。最近发明的可充电锂〃空气电 池(参见 Tao Zhang等, Journal of The Electrochemical Soc iety, 2008年,第 155卷,第 A965页- A969页; Yonggang Wang, Haoshen Zhou,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2010年, 第 195卷, 第 358 页-第 361页), 其在空气侧会产生 LiOH或 Li 2 0 2 , LiOH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有 限(室温下为 12. 5 g/lOOg水), 而在纯有机电解液体系中的 Li 2 0 2 很容易将催化 剂层堵住, 尽管根据金属锂而言, 能量密度非常高(约 13000 Wh/kg), 但是根 据电极材料的能量密度非常有限, 仅为 400 Wh/kg (参见: J. P. Zheng等发表在 J. Electrochem. Soc. 2008年第 155卷第 A432页-第 A437页一文), 因此其 实际容量依然有限。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能量密度充放电 锂电池,以克服锂 离子电池能量密度低、 生产成本高和以金属锂为负极安全性能差以及 金属锂〃 空气电池容量有限等问题。

[0005] 本发明提供的高能量密度充放电锂电池, 由隔膜、 负极、 正极和 电解质组成, 其中:

( 1) 所述隔膜为固体且锂离子能够可逆通过;

(2) 所述负极为金属锂或锂的合金;

(3)负极侧的电解质为常见有机电解液、 聚合物电解质或离子液体电解质, 或它们的混合物;

(4) 所述正极为锂离子电池常见正极材料;

(5) 正极侧为含锂盐的水溶液或水凝胶电解质。

[0006] 本发明中, 所述的隔膜为含锂无机氧化物、 含锂硫化物或含锂盐 的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 或者为它们的混合物; 所述的含锂无机氧化物为 LiTi 2 (P0 4 ) 3 、 L i4Geo. 5V0. 5O4. Li 4 Si0 4 、 LiZr (P0 4 ) 2 、 LiB 2 (P0 4 ) 3 或 Li 2 0_P 2 0 5 -B 2 0 3 等三元 体系, 或这些含锂无机氧化物的掺杂物; 所述的含锂硫化物为 Li 2 S-GeS 2 _SiS 2 或 Li 3 P0 4 -GeS 2 -SiS 2 等三元体系, 或这些含锂硫化物的掺杂物; 所述含锂盐的全固态 聚合物电解质为含锂盐的聚氧化乙烯、 含锂盐的聚偏氟乙烯或含锂盐的硅氧垸单 离子聚合物电解质, 或部分或全部氟取代的含锂盐烯烃类单离子聚 合物电解质。

[0007] 本发明中, 所述的锂的合金包括锂与其它金属形成的合金 或其改 性物。

[0008] 本发明中,所述的有机电解液为在有机溶剂中 溶解有锂盐的溶液, 其中所述的锂盐包括 LiC10 4 、 LiBF 4 、 L iPF 6 、 L iBOB或 LiTFSI, 所述的有机溶剂 包括乙腈、 四氢呋喃、 乙烯碳酸酯、 丙烯碳酸酯、 二乙基碳酸酯、 二甲基碳酸 酯或二甲基亚砜中的一种或几种。

[0009] 所述的聚合物电解质包括全固态的聚合物电解 质和凝胶聚合物电 解质, 所述的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为含锂盐的聚氧化 乙烯、 含锂盐的聚偏氟乙烯 或含锂盐的硅氧垸单离子聚合物电解质,或者 为部分或全部氟取代的含锂盐烯烃类 单离子聚合物电解质, 或者为它们的混合物; 所述的凝胶聚合物电解质为含有上述 有机电解液的聚氧化烯烃、丙烯腈的聚合物或 共聚物、丙烯酸酯的聚合物或共聚物、 含氟烯烃的单聚物或共聚物。 [0010] 本发明中, 所述离子液体电解质为含 BF 4 —或 CF 3 S0 3 —类阴离子或含咪 唑类、 吡啶类、 硫鎿类阳离子的离子液体。

[0011] 本发明中, 所述的常见正极材料包括 LiCo0 2 、 LiM0 2 、 LiMn 2 0 4 、 LiFeP0 4 或 LiFeS0 4 F, 或其掺杂物、 包覆类化合物或混合物。

[0012] 本发明中,所述的含锂盐的水溶液或水凝胶电 解质包括溶解有无机锂 盐或有机锂盐的水溶液或水凝胶电解质; 所述的无机锂盐包括金属锂的卤化物、硫 化物、 硫酸盐、 硝酸盐或碳酸盐; 所述的有机锂盐包括锂的羧酸盐或锂的磺酸盐 。

[0013] 本发明提供的高能量密度充放电电池, 其结构示意如图 1。 该高能量 密度充放电锂电池由于采用金属锂为负极, 电压比常见的锂离子电池要高 0.2V, 同 时金属锂比石墨的可逆容量要高许多, 且由于正极本身就有锂, 因此负极锂的需要 量非常少。由于采用能够使锂离子可逆通过的 固体作为隔膜,锂枝晶不能通过隔膜, 因此, 安全性能非常良好; 同时在负极一侧为有机电解液、 聚合物电解质或离子液 体电解质, 金属锂非常稳定, 能够发生可逆的溶解和电沉积反应; 而在正极一侧, 常见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在水溶液体系中非 常稳定 (见: Y.P. Wu等, CIMTEC 2010 5 th Forum on New Materials论文集, 2010年 6月 13-18日, 意大利, FD-1 :IL12), 能够发生可逆的锂离子嵌入 /脱嵌反应, 且大电流性能优良, 因此具有良好的稳定 性; 另外, 固体隔膜的使用避免了水向负极的迁移, 同时也防止负极侧的电解质或 溶剂向正极侧的迁移, 因此, 该充放电锂电池的能量密度高, 具有非常优良稳定性 和循环性能。

[0014] 本发明还提供该高能量密度充放电锂电池在电 力储存和释放方面 的应用。

[0015] 由本发明制备的充放电锂电池具有高的能量密 度,并具有非常优良稳 定性和循环性能。 附图概述

[0016] 图 1是本发明制备的高能量密度充放电锂电池结 示意图。

[0017] 图 2 实施例 3的(a)首次充放电曲线和(b)前 30次的循环曲线。 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案 [0018] 下面将通过实施例和对比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 但本发明的保护 范围并不受限于这些实施例。

[0019] 对比例 1 :

以高容量(372 mAh/g)的石墨为负极活性物质, 可逆容量为 145 mAh/g 的 LiCo0 2 为正极的活性物质, 以 Super-P作为导电剂、 聚偏氟乙烯为粘合剂、 N_ 甲基 -吡咯垸酮为溶剂, 搅拌成均匀的桨料后, 分别涂布在铜箔和铝箔上, 制成 负极极片和正极极片。 由于在电池中负极的容量要稍微过量, 因此, 负极的实 际利用容量为 350 mAh/g 将负极极片和正极极片真空干燥后, 以 Ce lgard 的 多孔烯烃膜(型号 2400)为隔膜, 卷绕成锂离子电池芯, 放入方型的铝壳中。 激 光封口, 然后真空干燥, 从注液口注入电解液(张家港国泰华荣的 LB315)。 化 成、 分容, 然后将钢珠打入到注液口, 将电池密封, 得到以石墨为负极、 LiCo0 2 为正极的锂离子电池。 以 1C的电流进行测试, 充电为先以 1C进行恒流、 充电 到 4. 2V以后改为恒压, 当电流为 0. 1C时终止充电过程; 放电电流为 1C, 终止 电压为 3. 0V。 根据测试结果, 获得平均放电电压和根据电极的活性物质重量 得 到的能量密度。 为了比较方便起见, 这些数据汇总于表 1中。

[0020] 实施例 1 :

以压有 0. 1 mg/cm 2 锂镓合金的铂片为负极,可逆容量为 145 mAh/g的 Li Co0 2 为正极的活性物质, 其导电剂、 粘合剂、 溶剂与对比例 1相同, 搅拌成均匀的 浆 料 后 , 涂布在 不 锈 钢 网 上 , 制 成 正 极 极 片 。 以 组 分 为 19. 75Li 2 0-6. 17A1 2 0 3 - 37· 04GeO 2 - 37· 04P 2 0 5 (为 含锂无机 氧化物)的陶瓷膜为隔 膜,负极侧为有机电解液(张家港国泰华荣的 LB315) ,正极侧为 l mol/1的 LiN0 3 溶液。密封后, 得到以 Li Co0 2 为正极、锂镓合金为负极的充放电锂电池 。 以 0. 1 mA/cm 2 的电流进行测试, 充电为以 0. 1 mA/cm 2 进行恒流充电, 充电到 4. 25 V; 放电电流为 0. 1 mA/cm 2 , 终止电压为 3. 7 V。 根据测试结果, 同样获得平均放 电电压和根据电极的活性物质重量得到的能量 密度。 为了比较方便起见, 这些 数据也汇总于表 1中。

[0021 ] 对比例 2 :

除了正极活性物质改为可逆容量为 180 mAh/g的 L iNi 0 2 , 其它制备条件均 与对比例 1相同, 得到以石墨为负极、 LiM0 2 为正极的锂离子电池。 测试条件 也与对比例 1相同。 根据测试结果, 同样获得平均放电电压和根据电极的活性 物质重量得到的能量密度。 为了比较方便起见, 这些数据也汇总于表 1中。

[0022] 实施例 2 :

以表面形成 LiAl合金的铝箔为负极, 可逆容量为 180 mAh/g的 LiNi0 2 为正 极的活性物质, 其导电剂、 粘合剂、 溶剂与对比例 1相同, 搅拌成均匀的浆料 后, 涂布在不锈钢网上, 制成正极极片。 以组分为 Li uAl sGeuPsS^为含锂硫化 物)的陶瓷膜为隔膜, 负极侧为有机电解液(溶解在质量比 1 : 1的乙烯碳酸酯、 甲基乙基碳酸酯混合溶剂中的 0. 8 mol/1 LiBOB电解液), 正极侧为溶有 1 wt. % 聚乙烯醇的 l mol/ 1的 CH 3 C00Li凝胶。 密封后, 得到以 LiNi0 2 为正极、 锂铝合 金为负极的充放电锂电池。 测试条件同实施例 1。 根据测试结果, 同样获得平 均放电电压和根据电极的活性物质重量得到的 能量密度。 为了比较方便起见, 这些数据也汇总于表 1中。

[0023] 对比例 3 :

除了正极活性物质改为可逆容量为 120 mAh/g的 LiMn 2 0 4 外, 其它制备条件 均与对比例 1相同, 得到以石墨为负极、 LiMn 2 0 4 为正极的锂离子电池。 测试条 件也与对比例 1相同。 根据测试结果, 同样获得平均放电电压和根据电极的活 性物质重量得到的能量密度。 为了比较方便起见, 这些数据也汇总于表 1中。

[0024] 实施例 3 :

以金属锂为负极, 可逆容量为 115 mAh/g的 LiMn 2 0 4 为正极的活性物质, 其 导电剂、 粘合剂、 溶剂与对比例 1相同, 搅拌成均匀的浆料后, 涂布在不锈钢 网上, 制成正极极片。 以组分为 0. 75Li 2 0_0. 3Al 2 0 3 -0. 2SiO 2 _0. 4P 2 0 5 -0. lTi0 2 (为 含锂无机氧化物)的陶瓷膜为隔膜, 负极侧为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多孔聚偏氟乙 烯(PVDF)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匪 A)组成的复合膜 PVDF/PMMA/PVDF 和有机电 解液(张家港国泰华荣的 LB315)组成), 正极侧为 0. 5 mol/1的 Li 2 S0 4 水溶液电 解质。 密封后, 得到以 LiM 0 4 为正极、 金属锂为负极的充放电锂电池。 测试条 件同实施例 1。 根据测试结果, 同样获得平均放电电压和根据电极的活性物质 重量得到的能量密度。 为了比较方便起见, 这些数据也汇总于表 1 中。 其首次 充放电曲线和前 30次的循环曲线分别示于图 2 (a)和图 2 (b)。

[0025] 对比例 4:

除了正极活性物质改为可逆容量为 140 mAh/g的 LiFeP0 4 外, 其它制备条件 均与对比例 1 相同, 得到以石墨为负极、 LiFeP0 4 为正极的锂离子电池。 以 1C 的电流进行测试, 充电为先以 1C进行恒流、 充电到 3.8V以后改为恒压, 当电 流为 0.1C时终止充电过程; 放电电流为 1C, 终止电压为 2.0 V。根据测试结果, 获得平均放电电压和根据电极的活性物质重量 得到的能量密度。 为了比较方便 起见, 这些数据也汇总于表 1中。

[0026] 实施例 4:

以压有金属锂的镍网为负极, 可逆容量为 140mAh/g的 LiFeP0 4 为正极的活 性物质, 其导电剂、 粘合剂、 溶剂与对比例 1相同, 搅拌成均匀的浆料后, 涂 布在不锈钢网上, 制成正极极片。 以 8wt.% LiTFSI + 5wt. % Nafion 117(美国 杜邦公司的产品)的锂盐 + 87wt.% PE0 组成的全固态膜(为含锂盐的全固态聚 合物电解质)为隔膜, 负极侧为凝胶聚合物电解质(溶解 3^.%聚(甲基丙烯酸甲 酯)的有机电解液(张家港国泰华荣的 LB315)) , 正极侧为溶解有 1 wt.%聚丙烯 酸锂的 2 mol/1的 LiN0 3 水溶液。 密封后, 得到以 LiFeP0 4 为正极、 金属锂为负 极的充放电锂电池。 以 0.1 mA/cm 2 的电流进行测试, 充电为以 0.1 mA/cm 2 进行 恒流充电, 充电到 3.8 V; 放电电流为 0.1 mA/cm 2 , 终止电压为 2.5 V。 根据测 试结果, 同样获得平均放电电压和根据电极的活性物质 重量得到的能量密度。 为了比较方便起见, 这些数据也汇总于表 1中。

[0027] 表 1 上述对比例和实施例的能量密度情况(根据电 极活性物质的 质量)

*:负极材料按锂量为 1摩尔计算。 [0028] 从表 1可以看出, 实施例的能量密度比采用同样正极的对比例的 能量密度明显要高 3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