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HOT AND COLD INNER BALANCER SET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4/111061
Kind Code:
A1
Abstract:
Disclosed is a hot and cold inner balancer set,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1), a heat-source-side heat exchanger (2), a heat-source-side heat balancer (3), a thermostatic expansion valve (4), a cold-source-side heat exchanger (5), a cold-source-side cold balancer (6) and a vapour-liquid separator (7), wherein the compressor (1) is successively connected to the heat-source-side heat exchanger (2), the heat-source-side heat balancer (3), the thermostatic expansion valve (4), the cold-source-side heat exchanger (5), the cold-source-side cold balancer (6) and the vapour-liquid separator (7) in series by means of a pipeline; a side water inlet of the heat-source-side heat exchanger (2) is connected to a first circulating water pump (11) in series, and the heat-source-side heat exchanger (2) is connected to a second solenoid valve (9) and a first one-way valve (10) in series; a side water inlet of the heat-source-side heat balancer (3) is connected to a second circulating water pump (15) in series, and the heat-source-side heat balancer (3) is connected to a fourth solenoid valve (13) and a second one-way valve(14) in series; and a side water inlet of the cold-source-side heat exchanger (5) is connected to a third circulating water pump (19) in series, the cold-source-side heat exchanger (5) is connected to a fifth solenoid valve (16) and a third one-way valve (18) in series, a side water inlet of the cold-source-side cold balancer (6) is connected to a fourth circulating water pump (23) in series, the cold-source-side cold balancer (6) is connected to a seventh solenoid valve (20) and a fourth one-way valve (22) in series, a first solenoid valve (8) is connected to the heat-source-side heat exchanger (2) in parallel, a third solenoid valve (12) is connected to the heat-source-side heat balancer (3) in parallel, a sixth solenoid valve (17) is connected to the cold-source-side heat exchanger (5) in parallel, and an eighth solenoid valve (21) is connected to the cold-source-side cold balancer (6) in parallel.

Inventors:
CHAO MINQIANG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4/071003
Publication Date:
July 24, 2014
Filing Date:
January 21, 2014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SHENZHEN J & H INTELLIGEN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F25B29/00; F25B1/00; F25B5/04; F25B6/04
Domestic Patent References:
WO2011116883A12011-09-29
WO2013046720A12013-04-04
Foreign References:
JP2010181088A2010-08-19
JP2010243001A2010-10-28
CN201081367Y2008-07-02
CN1403749A2003-03-19
CN201522040U2010-07-07
CN201715701U2011-01-19
JP2008185245A2008-08-14
CN103075843A2013-05-01
CN103090591A2013-05-08
Attorney, Agent or Firm:
SHENZHEN KINDWALF INTELLECTUAL PROPERTY FIRM (CN)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CN)
Download PDF:
Claims: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冷热内平衡机组, 其特征在于: 压缩机( 1 )用管道依次与热源侧换 热器(2)、 热源侧热平衡器(3)、 热力膨胀阀 (4)、 冷源侧换热器(5)、 冷 源侧冷平衡器(6)、 气液分离器(7 ) 串联连接, 所述热源侧换热器(2 ) 水 侧进口与第一循环水泵(11 ) 串联连接, 所述热源侧换热器(2)与第二电磁 阀 (9)、 第一单向阀 (10) 串联连接, 所述热源侧热平衡器(3)水侧进口与 第二循环水泵( 15 )串联连接,所述热源侧热平衡器( 3 )与第四电磁阀( 13 )、 第二单向阀 (14) 串联连接, 所述冷源侧换热器(5 )水侧进口与第三循环水 泵(19 ) 串联连接, 所述冷源侧换热器(5 ) 与第五电磁阀 (16)、 第三单向 阀( 18 )串联连接, 所述冷源侧冷平衡器( 6 )水侧进口与第四循环水泵( 23 ) 串联连接, 所述冷源侧冷平衡器(6)与第七电磁阀(20)、 第四单向阀(22) 串联连接, 所述第一电磁阀 (8 ) 与热源侧换热器(2 ) 并联连接, 所述第三 电磁阀 (U)与热源侧热平衡器(3)并联连接, 所述第六电磁阀 (17)与冷 源侧换热器(5 ) 并联连接, 所述第八电磁阀 (21 ) 与冷源侧冷平衡器(6 ) 并联连接。

2.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一种冷热内平衡机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源侧换热 器采用冷水换热的板式换热器、 套管式换热器、 壳管式换热器。

3.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一种冷热内平衡机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源侧热平 衡器采用冷水换热的板式换热器、 套管式换热器、 壳管式换热器。

4.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一种冷热内平衡机组, 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源侧换热 器采用冷水换热的板式换热器、 套管式换热器、 壳管式换热器。

5.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一种冷热内平衡机组, 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源侧冷平 衡器采用冷水换热的板式换热器、 套管式换热器、 壳管式换热器。 6. 如权利要求 2所述的一种冷热内平衡机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源侧换热 器连接热源侧供水管、 热源侧第一循环水泵、 热源侧回水干管和相应热源侧 应用热平衡设备。

7.如权利要求 3所述的一种冷热内平衡机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源侧热平 衡器连接热源侧热平衡器供水管、 热源侧热平衡器第二循环水泵、 热源侧热 平衡器回水千管和相 L热源 热平衡器 用热平 4

8. 如权利要求 4所述的一种冷热内平衡机组, 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源侧换热 器连接冷源侧供水管、 冷源侧第三循环水泵、 冷源侧回水干管和相应冷源侧 应用热平衡设备。

9. 如权利要求 5所述的一种冷热内平衡机组, 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源侧冷平 衡器连接冷源侧冷平衡器供水管、 冷源侧冷平衡器第四循环水泵、 冷源侧冷

10. 如权利要求 2 所述的一种冷热内平衡机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源侧换 热器使用的循环水源包含共用管路中的水、 从水井、 湖泊或河流中抽取的水 或地下盘管中循环流动的水; 也可以是其他制冷制热工质。

11. 如权利要求 3 所述的一种冷热内平衡机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源侧热 平衡器使用的循环水源包含共用管路中的水、 从水井、 湖泊或河流中抽取的 水或地下盘管中循环流动的水; 也可以是其他制冷制热工质。

Description:
一种冷热内平衡机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与节能环保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冷热内平衡机组领 域, 更具体地说, 是一种涉及将系统中的冷量和热量分离并平衡 循环, 在无 与外界外系统换热的状态下, 通过内平衡器平衡, 同步输出循环平衡的冷量 和热量, 运行中无能量浪费的冷热平衡机组。

[0002] 背景技术

[0003] 《"十二五"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中指出, 加快发展技术 成熟、 市场竟争力强的核电、 风电、 太阳能光伏和热利用、 页岩石、 生物质 发电、 地热和地温能、 沼气等新能源、 积极推进技术基本成熟、 开发潜力大 的新型太阳能光伏和热发电、 生物质气化、 生物燃料、 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 技术的产业化, 实施新能源集成利用示范重大工程。 到 2015年, 新能源占能 源消费总量的比例提高到 4. 5%, 减少二氧化碳年排放量 4亿吨以上。 到 2015 年, 我国节能潜力超过 4亿吨标准煤, 可带动上万亿元投资, 节能服务业总 产值可突破 3000亿元。但是,新能源应用也面临节约成本和 护环境的问题。 因此, 认清能源的本质是解决如何最有效地用物理或 化学的方式供应冷热电 三种基本物质, 已成为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关 键。

[0004] 传统热力和空调设备在供热或制冷时, 都只单向制热或制冷。 在制热 时, 置换出的冷量不但未得到有效利用还需要配置 多种装置和适宜环境来排 放; 在制冷时, 置换出的冷量不但未得到有效利用还需要配置 多种装置和适 宜环境来排放。 这样就出现了在工业、 商业、 国防、 种植养殖业和居民生活 中普遍现象: 一方面在制热热时流失大量的废冷冷需要耗资 处置, 另一方面 同时还需要耗费能源制冷热。 如能有效利用流失的冷热能量, 量应用于工业 生产及日常生活, 可以成倍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大大降低能源使用成本和生 态环境损害。

[ 0005]发明内容

[ 0006]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热内平衡机组, 在制热时, 冷源侧的冷 量可能通过翅片散热器、 水路循环散热或内冷平衡器等换热装置在空气 或水 中或冷媒中传递到用冷的终端得到有效利用; 在制冷时, 热源侧的热量可能 通过翅片散热器、 水路循环散热或内热平衡器等换热装置在空气 或水中或冷 媒中传递到用热的终端得到有效利用。 旨在解决: 1、 需要热量亦同时需要冷 量的系统冷热需求; 2、 只需要热冷量的系统, 但相邻其他系统需要冷热量的 需求; 3、 在任意用热冷端回收冷热量至本机组, 实现冷热循环往复利用。 本 发明可以成倍提高机组冷热量使用效率, 实现零排放, 节省投资成本, 可广 泛应用于各行各业, 具有深远广泛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 0007]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 0008] 一种冷热内平衡机组, 其特征在于: 压缩机 1用管道依次与热源侧换 热器 2、 热源侧热平衡器 3、 热力膨胀阀 4、 冷源侧换热器 5、 冷源侧冷平衡 器 6、 气液分离器 7串联连接, 所述热源侧换热器 2水侧进口与第一循环水泵 11串联连接,所述热源侧换热器 2与第二电磁阀 9、第一单向阀 10串联连接, 所述热源侧热平衡器 3水侧进口与第二循环水泵 15串联连接, 所述热源侧热 平衡器 3与第四电磁阀 1 3、 第二单向阀 14串联连接, 所述冷源侧换热器 5水 侧进口与第三循环水泵 19串联连接, 所述冷源侧换热器 5与第五电磁阀 16、 第三单向阀 18串联连接,所述冷源侧冷平衡器 6水侧进口与第四循环水泵 23 串联连接,所述冷源侧冷平衡器 6与第七电磁阀 20、第四单向阀 22串联连接, 所述第一电磁阀 8与热源侧换热器 2并联连接, 所述第三电磁阀 12与热源侧 热平衡器 3并联连接, 所述第六电磁阀 1 7与冷源侧换热器 5并联连接, 所述 第八电磁阀 21与冷源侧冷平衡器 6并联连接。

[ 0009] 上述热源侧换热器 2采用冷水换热的板式换热器、 套管式换热器、 壳 管式换热器

[ 0010] 上述热源侧热平衡器 3 采用冷水换热的板式换热器、 套管式换热器、 壳管式换热器

[ 0011] 上述冷源侧换热器 5采用冷水换热的板式换热器、 套管式换热器、 壳 管式换热器。

[ 0012] 上述冷源侧冷平衡器 6 采用冷水换热的板式换热器、 套管式换热器、 壳管式换热器。

[ 0013] 上述热源侧换热器 2连接热源侧供水管、 热源侧第一循环水泵 1 1、 热 源侧回水干管和相应热源侧应用热平衡设备。

[ 0014] 上述热源侧热平衡器 3连接热源侧热平衡器供水管、 热源侧热平衡器 衡设备。

[ 0015] 上述冷源侧换热器 5连接冷源侧供水管、冷源侧第三循环水泵 19、冷 源侧回水干管和相应冷源侧应用热平衡设备。

[ 0016] 上述冷源侧冷平衡器 6连接冷源侧冷平衡器供水管、 冷源侧冷平衡器 衡设备。

[ 0017] 上述热源侧换热器 2使用的循环水源包含共用管路中的水、 从水井、 湖泊或河流中抽取的水或地下盘管中循环流动 的水, 也可以是其他合适的制 热制冷工质。 湖泊或河流中抽取的水或地下盘管中循环流动 的水, 也可以是其他合适的制 热制冷工质。

[ 0019]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将冷源侧和热源侧 换热器置于同一个系统 中, 热源侧换热器和热源侧热平衡器串联连接, 冷源侧换热器和冷源侧冷平 衡器串联连接, 冷源侧和热源侧换热器及平衡器需与连接相应 使用热量或冷 量的末端设备, 用于制冷时, 冷源侧用于制冷末端如房间制冷, 同时热源侧 的热量可通过储水箱或蒸汽发生器等设备用于 制热末端如生活热水等, 用于 制热时, 热源侧用于制热末端以达到升高温度的目的, 同时冷源侧的热量可 通过冰蓄冷或冷库等加以应用, 上述制冷或制热时, 当冷量负荷不够或多余 或者热量负荷不够或多余时, 开启氟侧冷源侧冷平衡器或热源侧热平衡器, 使系统制冷制热更加匹配, 冷量和热量都得到充分利用, 冷热平衡无浪费, 可达到机组利用的最佳状态, 最大程度的提高能效比, 降低初期投资成本, 高效环保。

[ 0020] 附图说明

[ 0021] 图 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系统原理图。

[ 0022] 具体实施方式

[ 0023]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 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 及实施例, 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应当理解, 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 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 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 0024] 请参照图 1 , 其压缩机 1用管道依次与热源侧换热器 2、 热源侧热平 衡器 3、 热力膨胀阀 4、 冷源侧换热器 5、 冷源侧冷平衡器 6、 气液分离器 7 串联连接, 所述热源侧换热器 2水侧进口与第一循环水泵 11串联连接, 所述 热源侧换热器 2与第二电磁阀 9、 第一单向阀 10串联连接, 所述热源侧热平 衡器 3水侧进口与第二循环水泵 15串联连接, 所述热源侧热平衡器 3与第四 电磁阀 1 3、 第二单向阀 14串联连接, 所述冷源侧换热器 5水侧进口与第三循 环水泵 19 串联连接, 所述冷源侧换热器 5与第五电磁阀 16、 第三单向阀 18 串联连接, 所述冷源侧热平衡器 6水侧进口与第四循环水泵 23串联连接, 所 述冷源侧冷平衡器 6与第七电磁阀 20、 第四单向阀 22串联连接, 所述第一电 磁阀 8与热源侧换热器 2并联连接, 所述第三电磁阀 12与热源侧热平衡器 3 并联连接, 所述第六电磁阀 17与冷源侧换热器 5并联连接, 所述第八电磁阀 21与冷源侧冷平衡器 6并联连接, 整个系统可完成制冷制热并且冷热量都可 通过末端设备平衡使用的机组。

[ 0025] 请参阅图 1 , 所述热源侧换热器 2采用冷水换热的板式换热器、 套管 式换热器、 壳管式换热器。 所述热源侧换热器 2 , 其与热源侧供水管、 热源侧 第一循环水泵 11、 热源侧回水干管和相应热源侧应用热平衡设备 连接到末端 系统中组成水路系统进行热量交换。

[ 0026] 请参阅图 1 , 所述热源侧热平衡器 3采用冷水换热的板式换热器、 套 管式换热器、 壳管式换热器。 所述热源侧热平衡器 3 , 其与热源侧热平衡器供 水管、 热源侧热平衡器第二循环水泵 15、 热源侧热平衡器回水干管和相应热 源侧热平衡器应用热平衡设备连接到末端系统 中组成水路系统进行热量交换。

[ 0027] 请参阅图 1 , 所述冷源侧换热器 5采用冷水换热的板式换热器、 套管 式换热器、 壳管式换热器。 所述冷源侧换热器 5 , 其与冷源侧供水管、 冷源侧 系统中组成水路系统进行热量交换。

[ 0028] 请参阅图 1 , 所述冷源侧冷平衡器 6采用冷水换热的板式换热器、 套 管式换热器、 壳管式换热器。 所述冷源侧冷平衡器 6 , 其与冷源侧冷平衡器供 水管、 冷源侧冷平衡器第四循环水泵 23、 冷源侧冷平衡器回水干管和相应冷 源侧冷平衡器应用热平衡设备连接到末端系统 中组成水路系统进行热量交换。

[ 0029] 请参阅图 1 , 所述热源侧换热器 2使用的循环水源包含共用管路中的 水、 从水井、 湖泊或河流中抽取的水或地下盘管中循环流动 的水, 也可以是 其他合适的制热制冷工质。

[ 0030] 请参阅图 1 , 所述热源侧热平衡器 3使用的循环水源包含共用管路中 的水、 从水井、 湖泊或河流中抽取的水或地下盘管中循环流动 的水, 也可以 是其他合适的制热制冷工质。

[ 0031] 本实施例具有以下四种工况, 在这四种工作状态中, 所述热源侧换热 器 2为板式换热器, 所述热源侧热平衡器 3为板式换热器, 所述冷源侧换热 器 5为板式换热器。 所述冷源侧冷平衡器 6为板式换热器。

[ 0032]

1内热平衡器未开启工况:

请参阅图 1 , 压缩机 1压缩冷媒进入到热源侧换热器 2中, 此时, 第二电磁阀 9、 第一循环水泵 11开启, 冷媒进入到热源侧换热器 2 中与循环水进行热交 换, 冷却水温度上升, 冷媒温度冷凝降低, 冷媒通过第一单向阀 1 0后, 第三 电磁阀 12开启, 冷媒进入热力膨胀阀 4中节流, 节流后, 第五电磁阀 16、 第 三循环水泵 19开启, 冷媒进入到冷源侧换热器 5中与冷冻水热交换, 冷媒蒸 发吸热温度上升, 冷冻水放热温度降低, 蒸发后, 冷媒通过第三单向阀 18后 第八电磁阀 21开启, 冷媒通过第八电磁阀 21进入气液分离器 7中, 通过气 液分离器 7后冷媒回到压缩机 1中, 系统进入到下一个循环。

[ 0033] 所述工况中, 第二电磁阀 9、 第三电磁阀 12、 第五电磁阀 16、 第八 电磁阀 21开启, 第一电磁阀 8、 第四电磁阀 1 3、 第六电磁阀 17、 第七电磁阀 20关闭。

[ 0034] 所述工况中, 第一循环水泵 11、 第三循环水泵 19开启, 第二循环水 泵 15、 第四循环水泵 23关闭。

[ 0035]

2热源侧内热平衡器开启工况:

请参阅图 1 , 压缩机 1压缩冷媒进入到热源侧换热器 2中, 此时, 第一电磁阀 8、 第二电磁阀 9、 第一循环水泵 11开启, 冷媒进入到热源侧换热器 2中与循 环水进行热交换, 冷却水温度上升, 冷媒温度冷凝降低, 冷媒通过第一单向 阀 10后, 第三电磁阀 12关闭、 第四电磁阀 1 3开启, 冷媒进入到热源侧热平 衡器 3中, 第二循环水泵 15开启, 冷媒与循环水进行热交换, 冷却水温度上 升, 冷媒温度再次冷凝降低, 冷媒通过第二单向阀 14后, 进入热力膨胀阀 4 中节流, 节流后, 第五电磁阀 16、 第三循环水泵 19开启, 冷媒进入到冷源侧 换热器 5中与冷冻水热交换,冷媒蒸发吸热温度上升 冷冻水放热温度降低, 蒸发后, 冷媒通过第三单向阀 18后第八电磁阀 21开启, 冷媒通过第八电磁 阀 21进入气液分离器 7中, 通过气液分离器 7后冷媒回到压缩机 1中, 系统 进入到下一个循环。

[ 0036] 所述工况中, 第二电磁阀 9、 第四电磁阀 1 3、 第五电磁阀 16、 第八 电磁阀 21开启, 第一电磁阀 8、 第三电磁阀 12、 第六电磁阀 17、 第七电磁阀 20关闭。

[ 0037] 所述工况中, 第一循环水泵 11、 第二循环水泵 15、 第三循环水泵 19 开启, 第四循环水泵 23关闭。

[ 0038] 3冷源侧内冷平衡器开启工况:

请参阅图 1 , 压缩机 1压缩冷媒进入到热源侧换热器 2中, 此时, 第二电磁阀 9、 第一循环水泵 11开启, 冷媒进入到热源侧换热器 2 中与循环水进行热交 换, 冷却水温度上升, 冷媒温度冷凝降低, 冷媒通过第一单向阀 1 0后, 第三 电磁阀 12开启, 冷媒进入热力膨胀阀 4中节流, 节流后, 第五电磁阀 16、 第 三循环水泵 19开启, 冷媒进入到冷源侧换热器 5中与冷冻水热交换, 冷媒蒸 发吸热温度上升, 冷冻水放热温度降低, 蒸发后, 冷媒通过第三单向阀 18后 第七电磁阀 20开启、 第八电磁阀 21关闭、 第四循环水泵 23开启, 冷媒进入 冷源侧冷平衡器 6中继续蒸发, 蒸发完后冷媒通过第四单向阀 22后进入气液 分离器 7中, 通过气液分离器 7后冷媒回到压缩机 1 中, 系统进入到下一个 循环。

[ 0039] 所述工况中, 第二电磁阀 9、 第三电磁阀 12、 第五电磁阀 16、 第七电 磁阀 20开启, 第一电磁阀 8、 第四电磁阀 1 3、 第六电磁阀 17、 第八电磁阀 21关闭。

[ 0040] 所述工况中, 第一循环水泵 11、 第三循环水泵 19、 第四循环水泵 23 开启, 第二循环水泵 15关闭。

[ 0041]

4热源侧内热平衡器及冷源侧内冷平衡器开启 况:

请参阅图 1 , 压缩机 1压缩冷媒进入到热源侧换热器 2中, 此时, 第二电磁阀 9、 第一循环水泵 11开启, 冷媒进入到热源侧换热器 2 中与循环水进行热交 换, 冷却水温度上升, 冷媒温度冷凝降低, 冷媒通过第一单向阀 1 0后, 第三 电磁阀 12关闭、 第四电磁阀 1 3开启, 冷媒进入到热源侧热平衡器 3中, 第 二循环水泵 15开启, 冷媒与循环水进行热交换, 冷却水温度上升, 冷媒温度 再次冷凝降低, 冷媒通过第二单向阀 14后, 进入热力膨胀阀 4中节流, 节流 后, 第五电磁阀 16、 第三循环水泵 19开启, 冷媒进入到冷源侧换热器 5中与 冷冻水热交换, 冷媒蒸发吸热温度上升, 冷冻水放热温度降低, 蒸发后, 冷 媒通过第三单向阀 18后第七电磁阀 20开启、 第八电磁阀 21关闭, 第四循环 水泵 23开启, 冷媒进入冷源侧冷平衡器 6中继续蒸发, 蒸发完后冷媒通过第 四单向阀 22后进入气液分离器 7中, 通过气液分离器 7后冷媒回到压缩机 1 中, 系统进入到下一个循环。

[ 0042] 所述工况中, 第二电磁阀 9、 第四电磁阀 1 3、 第五电磁阀 16、 第七电 磁阀 20开启, 第一电磁阀 8、 第三电磁阀 12、 第六电磁阀 17、 第八电磁阀 21关闭。

[ 0043] 所述工况中,第一循环水泵 11、第二循环水泵 15、第三循环水泵 19、 第四循环水泵 23开启。

[ 0044]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 凡在 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和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