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5/000127
Kind Code:
A1
Abstract:
Disclosed are a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the method comprising: acquiring a local signal to be transmitted via a local transmitter, inserting a first pilot frequency and a second pilot frequency into the local signal to be transmitted, and transmitting the local signal to be transmitted, the first pilot frequency being inserted at the first position of the local signal to be transmitted, the second pilot frequency being inserted at the second position of the local signal to be transmitted, with a first preset duration between the first position and the second position; acquiring the locally transmitted signal via a local receiver; acquiring a remotely transmitted signal via the local receiver, the remotely transmitted signal being transmitted after the insertion of a third pilot frequency and a fourth pilot frequency; the third pilot frequency is inserted at the third position of the remotely transmitted signal, and the fourth pilot frequency is inserted at the fourth position of the remotely transmitted signal, with a second preset duration between the third position and the fourth position; the first pilot frequency is orthogonal to the fourth pilot frequency, and the second pilot frequency is orthogonal to the third pilot frequency; and parsing the locally transmitted signal and the remotely transmitted signal via the local receiver.

Inventors:
CAI MENG (CN)
QING HUAPING (CN)
LIU YU (CN)
JIANG HONGLI (CN)
LIU QIAO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3/078650
Publication Date:
January 08, 2015
Filing Date:
July 02, 2013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HUAWEI TECH CO LTD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H04L7/00
Foreign References:
CN101394385A2009-03-25
CN101938449A2011-01-05
US20100273472A12010-10-28
Other References:
None
Attorney, Agent or Firm:
TDIP & PARTNERS (CN)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CN)
Download PDF:
Claims:
权 利 要 求

1、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本端发射机获得本端待发射信号, 将第一导频和第二导频插入到所 述本端待发射信号中并进行发射; 其中, 所述第一导频从所述本端待发射信 号的第一位置插入, 所述第二导频从所述本端待发射信号的第二位置插入, 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相隔第一预设时长, 其中, 第一预设时长 具体为本端发射信号相对于对端接收机的传输延时与对端发射信号相对于对 端接收机的传输延时之和;

通过本端接收机获得本端发射信号;

通过所述本端接收机获得对端发射信号, 所述对端发射信号是插入第三 导频和第四导频后发送的; 其中, 所述第三导频从所述对端发射信号的第三 位置插入, 所述第四导频从所述对端发射信号的第四位置插入, 所述第三位 置与所述第四位置之间相隔第二预设时长, 且所述第一导频与所述第四导频 具有正交性, 所述第二导频与所述第三导频具有正交性, 其中, 第二预设时 长具体为本端发射信号相对于本端接收机的传输延时与对端发射信号相对于 本端接收机的传输延时之和;

通过所述本端接收机将所述本端发射信号和所述对端发射信号进行解析。

2、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将第一导频和第二导频插入 到所述本端待发射信号中并进行发射, 具体包括:

通过所述本端发射机釆集本端-本端均衡系数, 对所述本端待发射信号进 行第一延时补偿, 获得本端补偿信号; 其中, 所述本端-本端均衡系数是所述 本端接收机相对于所述本端发射机的延时系数;

将所述第一导频和所述第二导频插入到所述本端补偿信号中并进行发射。

3、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将第一导频和第二导频插入 到所述本端待发射信号中并进行发射, 具体还包括:

将所述第一导频和所述第二导频插入到所述本端待发射信号中, 获得导 频承载信号;

通过所述本端发射机釆集所述本端-本端均衡系数, 对所述导频承载信号 进行所述第一延时补偿并进行发射。

4、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将第一导频和第二导频插入 到所述本端待发射信号中并进行发射, 具体还包括:

将所述第一导频和所述第二导频插入到所述本端待发射信号的同时, 通 过所述本端发射机釆集所述本端-本端均衡系数, 对所述本端待发射信号进行 第一延时补偿并进行发射。

5、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端发射信号具体为: 通过所述对端发射机使用本端-对端均衡系数进行了第二延时补偿之后, 再插入第三导频和第四导频的发射信号, 所述本端 -对端均衡系数是所述本端 接收机相对于所述对端发射机的延时系数; 或者

在插入第三导频和第四导频的发射信号之后, 通过所述对端发射机使用 本端 -对端均衡系数进行了第二延时 卜偿的发射信号; 或者

在插入第三导频和第四导频的发射信号的同时, 通过所述对端发射机使 用本端 -对端均衡系数进行了第二延时补偿的发射信号。

6、 如权利要求 1-5任一权项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过本端发 射机获得本端待发射信号, 将第一导频和第二导频插入到所述本端待发射信 号, 具体包括:

通过所述本端发射机获得所述本端待发射信号, 从所述第一位置开始, 按照第一时间间隔, 将所述第一导频依次插入所述本端待发射信号, 使得所 述本端待发射信号中的每两个第一导频之间具有所述第一时间间隔, 其中, 所述第一位置为所述本端待发射信号的第 1帧的帧头位置;

从所述第二位置开始, 按照第二时间间隔, 将所述第二导频依次插入所 述本端待发射信号, 使得所述本端待发射信号的每一帧内的两个第二导频之 间都具有所述第二时间间隔,并且使得所述本端待发射信号的第 i帧帧尾的第 二导频和第 i+1帧帧头的第二导频也具有所述第二时间间隔, 其中, i为正整 数。

7、 如权利要求 6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导频具体是按照第 三时间间隔从所述对端发射信号的第 1 帧的第三位置插入, 使得所述对端发 射信号中每两个第三导频之间具有所述第三时间间隔, 其中, 所述第三位置 为所述对端发射信号的第 1帧的帧头位置。

8、 如权利要求 6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四导频具体是按照第 四四间间隔从所述第四位置插入, 使得所述对端发射信号的每一帧内的两个 第四导频之间都具有所述第四时间间隔, 并且使得所述对端发射信号的第 i 帧帧尾的第四导频和第 i+1帧帧头的第四导频也具有所述第四时间间隔。

9、 如权利要求 1-5任一权项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频为 所述本端发射机的原始导频, 所述第二导频为所述本端发射机的新增导频。

10、 如权利要求 1-5任一权项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导频为 所述对端发射机的原始导频, 所述第四导频为所述对端发射机的新增导频。

11、 一种信息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

本端发射机, 用于获得本端待发射信号, 将第一导频和第二导频插入到 所述本端待发射信号中并进行发射; 其中, 所述第一导频从所述本端待发射 信号的第一位置插入, 所述第二导频从所述本端待发射信号的第二位置插入, 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相隔第一预设时长, 其中, 第一预设时长 具体为本端发射信号相对于对端接收机的传输延时与对端发射信号相对于对 端接收机的传输延时之和;

本端接收机, 用于获得本端发射信号;

所述本端接收机, 还用于获得对端发射信号, 所述对端发射信号是插入 第三导频和第四导频后发送的; 其中, 所述第三导频从所述对端发射信号的 第三位置插入, 所述第四导频从所述对端发射信号的第四位置插入, 所述第 三位置与所述第四位置之间相隔第二预设时长, 且所述第一导频与所述第四 导频具有正交性, 所述第二导频与所述第三导频具有正交性, 其中, 第二预 设时长具体为本端发射信号相对于本端接收机的传输延时与对端发射信号相 对于本端接收机的传输延时之和;

所述本端接收机, 还用于将所述本端发射信号和所述对端发射信号进行 解析。

12、 如权利要求 11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本端发射机还用于: 通过所述本端发射机釆集本端-本端均衡系数, 对所述本端待发射信号进 行第一延时补偿, 获得本端补偿信号; 其中, 所述本端-本端均衡系数是所述 本端接收机相对于所述本端发射机的延时系数;

将所述第一导频和所述第二导频插入到所述本端补偿信号中并进行发射。

13、 如权利要求 11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本端发射机还用于: 将所述第一导频和所述第二导频插入到所述本端待发射信号中, 获得导 频承载信号;

通过所述本端发射机釆集所述本端-本端均衡系数, 对所述导频承载信号 进行所述第一延时补偿并进行发射。

14、 如权利要求 11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本端发射机还用于: 将所述第一导频和所述第二导频插入到所述本端待发射信号的同时, 通 过所述本端发射机釆集所述本端-本端均衡系数, 对所述本端待发射信号进行 第一延时补偿并进行发射。

15、如权利要求 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端发射信号具体为: 通过所述对端发射机使用本端-对端均衡系数进行了第二延时补偿之后, 再插入第三导频和第四导频的发射信号, 所述本端 -对端均衡系数是所述本端 接收机相对于所述对端发射机的延时系数; 或者

在插入第三导频和第四导频的发射信号之后, 通过所述对端发射机使用 本端 -对端均衡系数进行了第二延时 卜偿的发射信号; 或者

在插入第三导频和第四导频的发射信号的同时, 通过所述对端发射机使 用本端 -对端均衡系数进行了第二延时补偿的发射信号。

16、 如权利要求 11-15任一权项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本端发射 机具体用于: 获得所述本端待发射信号, 从所述第一位置开始, 按照第一时间间隔, 将所述第一导频依次插入所述本端待发射信号, 使得所述本端待发射信号中 的每两个第一导频之间具有所述第一时间间隔, 其中, 所述第一位置为所述 本端待发射信号的第 1帧的帧头位置;

从所述第二位置开始, 按照第二时间间隔, 将所述第二导频依次插入所 述本端待发射信号, 使得所述本端待发射信号的每一帧内的两个第二导频之 间都具有所述第二时间间隔,并且使得所述本端待发射信号的第 i帧帧尾的第 二导频和第 i+1帧帧头的第二导频也具有所述第二时间间隔, 其中, i为正整 数。

17、 如权利要求 16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导频具体是按照 第三时间间隔从所述对端发射信号的第 1 帧的第三位置插入, 使得所述对端 发射信号中每两个第三导频之间具有所述第三时间间隔, 其中, 所述第三位 置为所述对端发射信号的第 1帧的帧头位置。

18、 如权利要求 16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四导频具体是按照 第四四间间隔从所述第四位置插入, 使得所述对端发射信号的每一帧内的两 个第四导频之间都具有所述第四时间间隔, 并且使得所述对端发射信号的第 i 帧帧尾的第四导频和第 i+1帧帧头的第四导频也具有所述第四时间间隔。

19、 如权利要求 11-15任一权项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频 为所述本端发射机的原始导频, 所述第二导频为所述本端发射机的新增导频。

20、 如权利要求 11-15任一权项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导频 为所述对端发射机的原始导频, 所述第四导频为所述对端发射机的新增导频。

Description: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 尤其是涉及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通信领域中微波技术的不断发展, 微波技术将会从现有的 FDD ( 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 频分全双工 ) 系统向 IFD ( Intra-frequency Full Duplex, 同频全双工) 系统发展。 频分全双工系统的含义为: 涉及微波技术的 系统, 其在发送信号和接收信号时, 分别釆用不同的频率进行发送和接收。 同频全双工系统的含义是: 涉及微波技术的系统, 其在发送信号和接收信号 时, 都釆用相同的频率进行发送和接收。 当然, 釆用 IFD系统比釆用 FDD系 统的效果要好, 可以提升 2倍带宽。 目前, IFD系统已经成为了微波技术的发 展趋势之一。

而在 IFD 系统中, 系统的接收信号为对端的发射信号与本端发射 信号的 混合信号, 而这两路信号本身会存在由于传输距离不同导 致的相对延时的缺 点, 因此, 系统无法进行基于导频的信道估计, 从而无法进行信道初始化以 及相位噪声抑制。 例如, 在图 1 中, 描述了收发机 1接收信号的情况, 收发 机 1分为接收机 1和发射机 1。 其中,接收机 1可以接收到发射机 1发射的信 号 (即本端发射信号)。 另外, 假设有接收机 2和发射机 2, 那么接收机 1还 可以接收到发射机 2发射的信号(即对端发射信号)。 而这两路信号的传输距 离存在差异, 因此对于接收机 1 来说, 在接收这两路信号时, 会存在相对延 时的情况, 那么, 在进行信道估计时, 则不能够基于导频进行信道估计, 从 而无法进行信道初始化以及相位噪声抑制等后 续步骤。

为了解决上述由于延时引起的无法进行信道估 计的缺点, 现有技术釆用 了如下方案。

主要的, 使用了离线延迟对齐的方式进行处理, 请参看图 1 , 图 1中描述 了 2个收发机, 这 2个收发机都具有自己的延迟, 假设这 2个收发机的延迟 时间分别为 -T1和 -T2 , 负数表示延时。 若按照 T1和 T2对这 2个收发机进行 补偿, 那么在理论上这 2个收发机相互之间不会出现延迟。 而具体的, 收发 机 1的延迟为 -T1 , 收发机 2的延迟为 -T2。 意思就是说, 当收发机 1在处理信 号时, 会整体延迟 -T1的时刻, 而收发机 2在处理信号时, 会整体延迟 -Τ2的 时刻。 假设收发机 1在 0.5秒的时刻处理信号, 而收发机 1的延时为 0.4秒, 那么收发机 1实际处理信号的时间为 0.9秒。 假设收发机 2处理信号在 0.5秒 的时刻处理信号, 而收发机 2的延时为 0.2秒, 那么收发机 2实际处理信号的 时间为 0.7秒。 若此时收发机 1按照 0.4秒补偿, 收发机 2按照 0.2秒补偿, 那么这两个处理信号的时间应该都在 0.5秒的时刻, 不会出现延迟的情况。

但是, 釆用这种方法的缺点如下:

如图 2所示, 在图 2中描述了收发机 1和收发机 2相互之间传输信号的 过程。 在 IFD系统中, 假设接收机 1收到发射机 1需要时间 Τ2, 收到发射机 2需要时间 T1 , 一般 Τ1>Τ2 , 而发射机 1本身的延迟时间为 D1 , 接收机 1本 身的延迟时间为 D2,发射机 2本身的延迟为 D3 ,接收机 2本身的延迟为 D4。

若以接收机 1 为参考, 那么接收机 1 接收到发射机 1 的时间则为 D 1 +T2+D2 , 接收机 1接收到发射机 2的时间为 D3+T 1 +D2。 当两者的传输时 间相同时, 则 D 1 +T2+D2=D3+T 1+D2 , 经过计算之后, 会获得结论: D1=D3+T1-T2。

而此时接收机 2收到发射机 1的延迟为: D1+D4+T1 , 通过将上面的 D1 代入之后计算获得延迟为: 2T1-T2+D4+D3。 而接收机 2收到发射机 2需要时 间 T2, 那么接收机 2收到发射机 2的延迟为: D3+T2+D4。 若接收机 2的接 收到的两路信号的延迟相同, 则必有 2T 1 -T2+D4+D3 = D3+T2+D4 , 计算获得 结果为 T1=T2, 此结果不符合前面的 Τ1>Τ2不符合。 因此该方案不能够解决 IFD系统面临的问题。

综上所述, 现有技术的 IFD系统中存在信号传输距离导致的相对延时的 缺点, 导致的系统无法进行信道估计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 能够补偿 IFD 系统中信 号的延时, 以使系统进行信道估计。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 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 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本端发射机获得本端待发射信号, 将第一导频和第二导频插入到所 述本端待发射信号中并进行发射; 其中, 所述第一导频从所述本端待发射信 号的第一位置插入, 所述第二导频从所述本端待发射信号的第二位 置插入, 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相隔第一预 设时长, 其中, 第一预设时长 具体为本端发射信号相对于对端接收机的传输 延时与对端发射信号相对于对 端接收机的传输延时之和;

通过本端接收机获得本端发射信号;

通过所述本端接收机获得对端发射信号, 所述对端发射信号是插入第三 导频和第四导频后发送的; 其中, 所述第三导频从所述对端发射信号的第三 位置插入, 所述第四导频从所述对端发射信号的第四位置 插入, 所述第三位 置与所述第四位置之间相隔第二预设时长, 且所述第一导频与所述第四导频 具有正交性, 所述第二导频与所述第三导频具有正交性, 其中, 第二预设时 长具体为本端发射信号相对于本端接收机的传 输延时与对端发射信号相对于 本端接收机的传输延时之和;

通过所述本端接收机将所述本端发射信号和所 述对端发射信号进行解析。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将第一导频和第二导频插入到 所述本端待发射信号中并进行发射, 具体包括:

通过所述本端发射机釆集本端-本端均衡系数 对所述本端待发射信号进 行第一延时补偿, 获得本端补偿信号; 其中, 所述本端-本端均衡系数是所述 本端接收机相对于所述本端发射机的延时系数 ; 将所述第一导频和所述第二 导频插入到所述本端补偿信号中并进行发射。

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将第一导频和第二导频插入到 所述本端待发射信号中并进行发射, 具体还包括:

将所述第一导频和所述第二导频插入到所述本 端待发射信号中, 获得导 频承载信号; 通过所述本端发射机釆集所述本端-本端均衡 数, 对所述导频 承载信号进行所述第一延时补偿并进行发射。

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将第一导频和第二导频插入到 所述本端待发射信号中并进行发射, 具体还包括:

将所述第一导频和所述第二导频插入到所述本 端待发射信号的同时, 通 过所述本端发射机釆集所述本端-本端均衡系 , 对所述本端待发射信号进行 第一延时补偿并进行发射。

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对端发射信号具体为: 通过所述对端发射机使用本端-对端均衡系数 行了第二延时补偿之后, 再插入第三导频和第四导频的发射信号, 所述本端 -对端均衡系数是所述本端 接收机相对于所述对端发射机的延时系数; 或者

在插入第三导频和第四导频的发射信号之后, 通过所述对端发射机使用 本端 -对端均衡系数进行了第二延时 卜偿的发射信号; 或者

在插入第三导频和第四导频的发射信号的同时 , 通过所述对端发射机使 用本端 -对端均衡系数进行了第二延时补偿的发射信 。

结合第一方面、 或者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或者第一方面 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或者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或者第 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通过本 端发射机获得本端待发射信号, 将第一导频和第二导频插入到所述本端待发 射信号, 具体包括:

通过所述本端发射机获得所述本端待发射信号 , 从所述第一位置开始, 按照第一时间间隔, 将所述第一导频依次插入所述本端待发射信号 , 使得所 述本端待发射信号中的每两个第一导频之间具 有所述第一时间间隔, 其中, 所述第一位置为所述本端待发射信号的第 1帧的帧头位置;

从所述第二位置开始, 按照第二时间间隔, 将所述第二导频依次插入所 述本端待发射信号, 使得所述本端待发射信号的每一帧内的两个第 二导频之 间都具有所述第二时间间隔,并且使得所述本 端待发射信号的第 i帧帧尾的第 二导频和第 i+1帧帧头的第二导频也具有所述第二时间间隔 , 其中, i为正整 数。

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的第一种 具体实施方式中, 所述第 三导频具体是按照第三时间间隔从所述对端发 射信号的第 1 帧的第三位置插 入, 使得所述对端发射信号中每两个第三导频之间 具有所述第三时间间隔, 其中, 所述第三位置为所述对端发射信号的第 1帧的帧头位置。

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的第二种 具体实施方式中, 所述第 四导频具体是按照第四时间间隔从所述第四位 置插入, 使得所述对端发射信 号的每一帧内的两个第四导频之间都具有所述 第四时间间隔, 并且使得所述 对端发射信号的第 i帧帧尾的第四导频和第 i+1帧帧头的第四导频也具有所述 第四时间间隔。

结合第一方面、 或者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或者第一方面 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或者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或者第 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一导 频为所述本端发射机的原始导频, 所述第二导频为所述本端发射机的新增导 频。

结合第一方面、 或者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或者第一方面 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或者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或者第 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三导 频为所述对端发射机的原始导频, 所述第四导频为所述对端发射机的新增导 频。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 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装置, 包括:

本端发射机, 用于获得本端待发射信号, 将第一导频和第二导频插入到 所述本端待发射信号中并进行发射; 其中, 所述第一导频从所述本端待发射 信号的第一位置插入, 所述第二导频从所述本端待发射信号的第二位 置插入, 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相隔第一预 设时长, 其中, 第一预设时长 具体为本端发射信号相对于对端接收机的传输 延时与对端发射信号相对于对 端接收机的传输延时之和;

本端接收机, 用于获得本端发射信号;

所述本端接收机, 还用于获得对端发射信号, 所述对端发射信号是插入 第三导频和第四导频后发送的; 其中, 所述第三导频从所述对端发射信号的 第三位置插入, 所述第四导频从所述对端发射信号的第四位置 插入, 所述第 三位置与所述第四位置之间相隔第二预设时长 , 且所述第一导频与所述第四 导频具有正交性, 所述第二导频与所述第三导频具有正交性, 其中, 第二预 设时长具体为本端发射信号相对于本端接收机 的传输延时与对端发射信号相 对于本端接收机的传输延时之和;

所述本端接收机, 还用于将所述本端发射信号和所述对端发射信 号进行 解析。

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本端发射机还用于: 通过所述本端发射机釆集本端-本端均衡系数 对所述本端待发射信号进 行第一延时补偿, 获得本端补偿信号; 其中, 所述本端-本端均衡系数是所述 本端接收机相对于所述本端发射机的延时系数 ;

将所述第一导频和所述第二导频插入到所述本 端补偿信号中并进行发射。 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本端发射机还用于: 将所述第一导频和所述第二导频插入到所述本 端待发射信号中, 获得导 频承载信号;

通过所述本端发射机釆集所述本端-本端均衡 数, 对所述导频承载信号 进行所述第一延时补偿并进行发射。

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本端发射机还用于: 将所述第一导频和所述第二导频插入到所述本 端待发射信号的同时, 通 过所述本端发射机釆集所述本端-本端均衡系 , 对所述本端待发射信号进行 第一延时补偿并进行发射。 在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对端发射信号具体为: 通过所述对端发射机使用本端-对端均衡系数 行了第二延时补偿之后, 再插入第三导频和第四导频的发射信号, 所述本端 -对端均衡系数是所述本端 接收机相对于所述对端发射机的延时系数; 或者

在插入第三导频和第四导频的发射信号之后, 通过所述对端发射机使用 本端 -对端均衡系数进行了第二延时 卜偿的发射信号; 或者

在插入第三导频和第四导频的发射信号的同时 , 通过所述对端发射机使 用本端 -对端均衡系数进行了第二延时补偿的发射信 。

结合第二方面、 或者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或者第二方面 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或者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或者第 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本端发 射机具体用于:

获得所述本端待发射信号, 从所述第一位置开始, 按照第一时间间隔, 将所述第一导频依次插入所述本端待发射信号 , 使得所述本端待发射信号中 的每两个第一导频之间具有所述第一时间间隔 , 其中, 所述第一位置为所述 本端待发射信号的第 1帧的帧头位置;

从所述第二位置开始, 按照第二时间间隔, 将所述第二导频依次插入所 述本端待发射信号, 使得所述本端待发射信号的每一帧内的两个第 二导频之 间都具有所述第二时间间隔,并且使得所述本 端待发射信号的第 i帧帧尾的第 二导频和第 i+1帧帧头的第二导频也具有所述第二时间间隔 , 其中, i为正整 数。

在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的第一种 具体实施方式中, 所述第 三导频具体是按照第三时间间隔从所述对端发 射信号的第 1 帧的第三位置插 入, 使得所述对端发射信号中每两个第三导频之间 具有所述第三时间间隔, 其中, 所述第三位置为所述对端发射信号的第 1帧的帧头位置。

在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的第二种 具体实施方式中, 所述第 四导频具体是按照第四时间间隔从所述第四位 置插入, 使得所述对端发射信 号的每一帧内的两个第四导频之间都具有所述 第四时间间隔, 并且使得所述 对端发射信号的第 i帧帧尾的第四导频和第 i+1帧帧头的第四导频也具有所述 第四时间间隔。

结合第二方面、 或者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或者第二方面 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或者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或者第 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一导 频为所述本端发射机的原始导频, 所述第二导频为所述本端发射机的新增导 频。

结合第二方面、 或者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或者第二方面 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或者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或者第 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三导 频为所述对端发射机的原始导频, 所述第四导频为所述对端发射机的新增导 频。 附图说明

图 1为现有技术中, 收发机 1和收发机 2之间补偿延时的示意图; 图 2为现有技术中, 描述了收发机 1和收发机 2相互之间传输信号的示 意图;

图 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 信息处理方法流程图;

图 4a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 本端待发射信号的第一帧中插入第一导频和 第二导频的示意图;

图 4b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 本端待发射信号的两帧之间的第一导频的示 意图;

图 5a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 对端发射信号的第一帧中插入第三导频和第 四导频的示意图;

图 5b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 对端发射信号的两帧之间的第三导频的示意 图; 图 5c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 两列信号中的导频正交的示意图; 图 6a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 第二导频和第三导频之间具有正交性的示意 图;

图 6b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 第一导频和第四导频之间具有正交性的示意 图;

图 7a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 釆用随机矩阵的输出相位的示意图; 图 7b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 釆用了正交导频序列的输出相位示意图; 图 8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用抽头延时线模型表 分数阶延时的原理图; 图 9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 信息处理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针对现有技术的 IFD 系统中存在信号传输距离导致的相对延时的缺 点, 导致的系统无法进行信道估计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在这里提出的技术 方案中, 首先通过本端发射机获得本端待发射信号, 将第一导频和第二导频 插入到本端待发射信号中并进行发射; 其中, 第一导频从本端待发射信号的 第一位置插入, 第二导频从本端待发射信号的第二位置插入, 第一位置与第 二位置之间相隔第一预设时长。 其次, 通过本端接收机获得本端发射信号。 再次, 通过本端接收机获得对端发射信号, 对端发射信号是插入第三导频和 第四导频后发送的; 其中, 第三导频从对端发射信号的第三位置插入, 第四 导频从对端发射信号的第四位置插入, 第三位置与第四位置之间相隔第二预 设时长, 且第一导频与第四导频具有正交性, 第二导频与第三导频具有正交 性。 最后, 通过本端接收机将本端发射信号和对端发射信 号进行解析。 具体 的, 本端接收机在解析本端发射信号和对端发射信 号时, 由于本端发射信号 的第二导频是相隔了第一预设时长插入的, 而对端发射信号是立即插入第三 导频。 而本端发射机在接收对端发射信号时, 也是经过了第一预设时长才接 收到, 因此, 本端发射机在解析获得本端发射信号和对端发 射信号时, 能够 同时获得第二导频和第三导频, 进而避免由于传输距离等原因导致的传输延 时, 使系统能够准确的进行信道估计。 另外, 由于第二导频和第三导频相互 之间具有正交性, 因此能够保证两路信号在传送给本端接收机时 , 相互之间 没有传输干扰, 传送的效果较好。

下面将结合各个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 的主要实现原理、 具体实 施方式及其对应能够达到的有益效果进行详细 地阐述。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一这里提出一种信息处理方法, 如图 3 所示, 该方法具体 处理过程如下述:

步骤 31 , 通过本端发射机获得本端待发射信号, 将第一导频和第二导频 插入到本端待发射信号中并进行发射。

步骤 32, 通过本端接收机获得本端发射信号。

步骤 33 , 通过本端接收机获得对端发射信号。

步骤 34, 通过本端接收机将本端发射信号和对端发射信 号进行解析。 其中, 在步骤 31中, 第一导频从本端待发射信号的第一位置插入, 第二 导频从本端待发射信号的第二位置插入, 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相隔第一 预设时长。

在 IFD系统中,可以有多个收发机相互之间传输信 号,如图 1中举例的 2 个收发机, 各自的接收机可以接收来自本端发射机的信号 , 以及来自对端发 射信号。 若以收发机 1中的接收机 1来举例, 此时的本端发射信号为发射机 1 发射的信号, 对端发射信号则是收发机 2中的发射机 2发射的信号。

为便于阐述, 本发明实施例一这里提出的技术方案中, 这里使用收发机 1 (收发机 1具体包括了接收机 1和发射机 1 )和收发机 2 (收发机 2具体包括 了接收机 2和发射机 2 )来进行详细阐述。 其他收发机之间的信号通信和这两 个收发机之间的信号通信类似。

具体的, 以发射机 1作为本端发射机, 以接收机 1作为本端接收机; 以 发射机 2作为对端发射机, 以接收机 2作为对端接收机。

当本端接收机在接收本端发射信号和对端发射 信号时, 这两路信号在传 输距离、 传输时长等差异, 两路信号之间会具有相对时延。 也就是说, 这两 路信号达到本端接收机的时间点不一样, 这样就会导致系统在进行信道估计, 可能存在估计错误或者无法估计的问题。

为了避免这一情况, 本端发射机和对端发射机都会对各自的信号进 行调 整, 以保证两路信号到达本端接收机的时间点几乎 一致。

本端发射机调整信号的过程正如步骤 31所示: 通过本端发射机获得本端 待发射信号, 将第一导频和第二导频插入到本端待发射信号 中并进行发射。

首先介绍导频。

导频信号是基站连续发射未经调制的信号, 它使得手机或者其他设备能 够获得信道信息, 提供相关解调相位参考, 并且为各基站提供信号强度比较 等等。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导频是本端发射机的原 始导频; 本发明实施例中 的第二导频是本端发射机的新增导频。

而本端发射信号的原始导频和对端发射信号的 原始导频在同频全双工系 统中不能保持正交性, 因此, 两路发射信号都需要新增导频来实现同时双向 通信时导频的正交性。 换句话说, 只有一种导频时, 只能保证单向通信时导 频正交, 另外一个方向的导频可能不是正交的。 例如, 本端接收机在接收本 端发射信号和对端发射信号时, 由于这两路信号都只有原始导频, 若考虑到 延时以及信号干扰的问题, 可以让这两个原始导频正交, 保证单向通信时导 频正交。 反过来说, 在对端接收机接收这两路信号时, 由于接收机本身的延 迟、 传输距离延时等情况, 有可能反向通信时这两个导频就不是正交的, 因 此, 必须使用两个导频来保证双向通信时导频正交 。

将第一导频和第二导频插入本端待发射信号时 , 第一导频从本端待发射 信号的第一位置插入; 第二导频从本端待发射信号的第二位置插入。 并且第 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相隔第一预设时长。

在本实施例中, 首先介绍第一导频的插入。

在插入第一导频时, 是从第一位置开始, 按照第一时间间隔, 将第一导 频依次插入本端待发射信号, 使得本端待发射信号中的每两个第一导频之间 具有第一时间间隔。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时间间隔可以取具体的数值 , 在此本申请不做举例。 具体的, 第一位置为本端待发射信号的第 1 帧的帧头位置, 具体请参看 图 4a, 取本端待发射信号的第一帧来说明插第一导频 的实施过程。

从图 4a中可以看出, 第一位置是第一帧帧头的位置。

具体的, 在插入第一导频时, 是按照第一时间间隔 tl , 从第一帧的帧头 开始, 将第一导频依次插入本端待发射信号。

更为具体的, 第一导频是从第一帧的帧头开始插入, 依次按照 tl插入到 本端待发射信号。 因此, 第一帧的帧尾的最后一个第一导频和第二帧的 帧头 的第一个第一导频之间的间隔也是 tl。、

下面介绍插入第二导频的过程。

在插入第二导频时, 是经过了第一预设时长开始插入的。

在此, 第一预设时长可以用 S1表示。 另外, 第一预设时长具体为本端发 射信号相对于对端接收机的传输延时与对端发 射信号相对于对端接收机的传 输延时之和。 若以图 2举例, 则 S1=T1+T2。

在插入第二导频时, 从第二位置开始, 按照第二时间间隔 t2, 将第二导 频依次插入本端待发射信号。 这样的插入, 使得本端待发射信号的每一帧内 的两个第二导频之间都具有第二时间间隔 t2。 并且使得本端待发射信号的第 i 帧帧尾的第二导频和第 i+1帧帧头的第二导频也具有第二时间间隔 t2, 其中, i为正整数。

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时间间隔 t2可以取具体的数值,在此本申请不做举例。 具体的, 当 i=l 时, 请参看图 4a, 取本端待发射信号的第一帧来说明插 第二导频的过程。

从图 4a中可以看出, 第二位置和第一位置之间相隔了第一预设时长 S1 , 此时的第一预设时长 S1和对端发射信号的传输延时相等。

具体的, 在插入第二导频时, 是按照第二时间间隔 t2, 从第一帧的第二 位置开始, 将第二导频依次插入本端待发射信号。

由于第二导频是针对整个信号进行插入的, 因此会出现图 4b 中的情况, 第一帧帧尾的第二导频和第二帧帧头的第二导 频时间间隔也是第二时间间隔 t2。

需要注意的是, 本申请实施例在插入第一导频和第二导频时, 相互之间 没有时间顺序, 即可以同时插入第一导频和第二导频; 也可以先插入第一导 频, 再插入第二导频, 或者先插入第二导频, 再插入第一导频等等, 在插入 时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在此本申请不做限制。

上面的实施例具体介绍了本端发射机对本端待 发射信号进行处理的情况。 在处理之后, 会执行步骤 32 , 通过本端接收机获得本端发射信号。

步骤 32仍然以接收机 1举例, 那么接收机 1会接受到发射机 1的发射信 号。

进一步的, 会执行步骤 33 , 通过本端接收机获得对端发射信号。

若以接收机 1来举例, 那么接收机 1会接受到发射机 2的发射信号。

具体的, 对端发射信号是插入第三导频和第四导频后发 送的。

其中, 第三导频为对端发射机的原始导频, 第四导频为对端发射机的新 增导频。

此时的导频和本端发射信号的导频类似, 在此本申请不做赞述。

其中, 第三导频从对端发射信号的第三位置插入, 第四导频从对端发射 信号的第四位置插入, 第三位置与第四位置之间相隔第二预设时长, 且第一 导频与第四导频具有正交性, 第二导频与第三导频具有正交性。 具体的, 正 交性计算技术中, 表示某种不相依赖性或者解耦性。 以第一导频和第四导频 为例, 若第一导频的信号发生变化, 并不会影响到第四导频的信号, 如此, 这两个导频则具有正交性。

首先介绍插入第三导频的具体实施过程。

在插入第三导频时, 第三导频具体是按照第三时间间隔从对端发射 信号 的第 1 帧的第三位置插入, 使得对端发射信号中每两个第三导频之间具有 第 三时间间隔。

其中, 第三位置为对端发射信号的第 1帧的帧头位置。

具体请参看图 5a, 取对端发射信号的第一帧来说明插第三导频的 过程。 具体的, 在插入第三导频时, 是按照第三时间间隔 t3 , 从第一帧的帧头 开始, 将第三导频依次插入对端发射信号。 因此, 会出现图 5b中的情况, 第 一帧的帧尾的第三导频和第二帧帧头的第三导 频时间间隔也是第三时间间隔 t3。

本实施例中的第三时间间隔 t3可以取具体的数值,在此本申请不做举例。 下面介绍插入第四导频的具体实施过程。

在插入第四导频时, 是经过了第二预设时长开始插入的。

其中, 第二预设时长具体为本端发射信号相对于本端 接收机的传输延时 与对端发射信号相对于本端接收机的传输延时 之和。 若以图 2 举例, 则

S2=T1+T2。

具体的, 第四导频具体是按照第四时间间隔 t4从第四位置插入, 使得对 端发射信号的每一帧内的两个第四导频之间都 具有第四时间间隔 t4, 并且使 得对端发射信号的第 i帧帧尾的第四导频和第 i+1帧帧头的第四导频也具有第 四时间间隔 t4。

具体的, 当 i=l 时, 请参看图 5a, 取对端发射信号的第一帧来说明插第 四导频的过程。

从图 5a中可以看出, 第四位置和第三位置之间相隔了第二预设时长 S2, 此时的第二预设时长和本端待发射信号在发给 对端接收机时的传输延时相等, 并且也可以等于 Sl。

具体的, 在插入第四导频时, 是按照第四时间间隔 t4, 从第一帧的第四 位置开始, 将第四导频依次插入对端发射信号。

由于第四导频是针对整个信号进行插入的, 因此会出现图 5b 中的情况, 第一帧的帧尾的第四导频和第二帧的帧头的第 四导频时间间隔也是第四时间 间隔 t4。 本实施例中的第四时间间隔 t4可以取具体的数值,在此本申请不做举例。 需要注意的是, 本申请实施例在插入第三导频和第四导频时, 和本端待 发射信号中插入第一导频和第二导频类似, 相互之间没有时间顺序。 即可以 同时插入第三导频和第四导频; 也可以先插入第三导频, 再插入第四导频; 或者先插入第四导频, 再插入第三导频等等, 在插入时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在此本申请不做限制。

进一步的, 还具有步骤 34 , 通过本端接收机将本端发射信号和对端发射 信号进行解析。

进一步的, 在本端待发射信号和对端发射信号中进行上述 插入导频的步 骤之后, 会呈现出下面的效果: 第一导频与第四导频具有正交性; 第二导频 与第三导频具有正交性。

第二导频和第三导频具有正交性体现在将两列 信号发送给接收机 1 时, 两个导频相互之间不会干扰; 第一导频与第四导频具有正交性体现在将两列 信号发送给接收机 2时, 两个导频之间不会相互干扰。

在将两列信号发送给同一个接收机时, 这两列信号相互之间会有干扰, 为了避免这一情况的出现, 本申请实施例将本端待发射信号和对端发射信 号 正交发送的方式发送给同一接收机。

请参看图 5c, 以发射机 1的第一帧中的导频和发射机 2的第一帧中的导 频进行举例, 当第二导频和第三导频正交时, 可以构成正交导频序列 1 , 当第 一导频和第四导频正交时, 可以构成正交导频序列 2。 其他导频相互之间的干 扰可以忽略, 例如本端发射信号的第一导频和第二导频之间 的干扰不在本发 明的考虑范围之内。 而当导频正交时, 这两个导频在发送时相互之间不会干 扰。

以接收机 1 为例, 两列信号在发送时, 必须要保证第二导频和第三导频 具有正交性,才能够保证两列信号在发送给接 收机 1时相互之间几乎无干扰。

下面请参看图 6a, 是第二导频和第三导频之间具有正交性的示意 图。 在发送两列信号给接收机 1 时, 发射机 2发射的对端发射信号相对于本 端待发射信号来说, 即便是两路信号同时发送, 由于传输线路以及距离等因 素, 当到达接收机 1时, 相互之间也会延迟 S 1时间。

因此, 接收机 1在接收本端待发射信号 S1时间之后, 才会接收到对端发 射信号。 而在接收本端发射信号时, 由于第二导频从距离本端发射信号 S1时 刻插入的, 刚好是对端发射信号的延迟时间, 因此, 接收机 1 可以同时接收 第二导频和第三导频, 避免了两路信号的传输延迟。 另外, 由于第二导频是 间隔 t2时间插入的, 而第三导频是间隔 t3时间插入的。 因此, 若要保证接收 机 1同时接受到第二导频和第三导频, 则 t2=t3 , 即两个导频在插入各自的信 号时间隔的时间是一致的。 而对于第一导频和第四导频来说, 也可以对第一 导频做上面的处理, 使第一导频的 tl和第四导频的 t4相等。

进一步的, 第二导频由于和第三导频保持正交性, 相当于第二导频和第 三导频相位相差 π /2发送给接收机 1 ,因此还可以保证两列信号相互之间没有 干扰, 保证系统的稳定性。

当然, 第一导频和第三导频之间, 第二导频和第四导频之间也会存在信 号的干扰, 但是此时的干扰对于系统来说可以忽略不计。

若以接收机 2为例, 那么两列信号在发送时, 由于对端发射信号在 S2时 刻在插入第四导频, 因此, 接收机 2在接收这两路信号时, 实际上是同时接 收到第一导频和第四导频的。 另外, 第一导频和第四导频具有正交性, 能够 保证两列信号在发送给接收机 2时相互之间几乎无干扰。 具体请参看图 6b, 是第一导频和第四导频之间具有正交性的示意 图。

另外, 下面用两幅实验示意图来说明导频正交性减小 了信号之间相互干 扰。

请参看图 7a,是釆用随机矩阵的输出相位的示意图,从图 示中可以看出, 随机矩阵的输出相位具有 "毛刺", 会导致系统的不稳定。

请参看图 7b, 是本发明釆用了正交导频序列的输出相位示意 图, 有效地 提升了系统的性能。

上面的实施例是传输延时补偿的具体实施过程 , 另外, 还会进行另一种 方式的延时补偿。

请参看图 2,接收机 1在接收发射机 1和发射机 2的信号时,接收机 1对 于发射机 1来说, 具体的延迟 = D1+T2+D2。 对于发射机 2来说, 具体的延迟 = D3+T1+D2 0 接收机 1 对于这两路信号来说, 若要同时接收, 则 D1+T2+D2=D3+T1+D2, 这个等式说明当接收机 1 同时接收这两个发射信号 时, 接收机 1本身的延迟 D2是没有影响的。 因此, 本发明实施例只要解决链 路上的传输延迟以及发射机自身的延时, 即可使接收机 1 同时接收这两路信 号。

具体的, 对于接收机 1来说, 发射机 2发射的信号已经补偿了传输延迟 的系数 S2, 此时 S2=T1+T2。 因此, 可以避免传输时延带来的影响。 另外, 将接收机 1的均衡器系数反馈到发射机 1和发射机 2的发射端, 使发射机 1 和发射机 2根据该均衡器系数发射信号, 解决了发射机 1和发射机 2器件本 身带来的延迟情况。 因此根据上面的两种补偿延时的方法, 可以从整体上解 决发射信号带来的延时。

下面具体描述解决发射机 1和发射机 2器件本身带来的延迟情况。

以接收机 1举例, 可以通过接收机 1的均衡器来进行检测, 并将接收机 1 的均衡器系数反馈到发射机 1和发射机 2的发射端来解决。

具体描述请参看图 8, 用抽头延时线模型表示分数阶延时, gl 表示第 1 个抽头系数, gn表示第 n个抽头系数, gl~gn表示第 1个抽头悉数与第 n个 抽头系数之间还存在抽头悉数, Z- 1 表示 1拍延时。

若以抽头悉数 gl为例, 则 gl的传输线路没有延时。

若以抽头悉数 g2为例, 则 g 2的传输线路是 Z- 1 g 2这条线路, 具有 1拍 延时。

若以抽头悉数 g3为例, 则 g 3的传输线路是 Z- 1 — Z- 1 g 3这条线路, 具有 2拍延时。

将上面的参数根据梅森公式进行计算, 就可以获得延时矩阵。

那么, 当接收机 1接收信号时, 则可以表示为: Y = DX + N ( i ) 其中, D表示延时矩阵, X表示发送信号, N表示加性噪声。

若以均衡器来测量延时, 那么接收机 1的均衡器系数为 '。

此时, 若将分数延时建模成滤波器, 那么, 分数延时可以通过构建逆延 时滤波器来解决。 将此均衡器系数反馈到发射机 1和 /或发射机 2的发送端, 作为逆延时滤波器的系数。

那么, 此时接收机 1接收到的信号可以表示为:

Y = D~ l DX + N

=X + N ( 2 ) 其中, D表示延时矩阵, X表示发送信号, N表示加性噪声。

若将接收机 1的均衡器系数反馈到发射机 1和 /或发射机 2的发射端, 以 对本端待发射信号进行补偿, 则可以避免接收机 1对于发射机 1和发射机 2 的延迟。

以上述原理为依据, 在对本端待发射进行补偿时, 有下面三种情况: 第一种:

通过所述本端发射机釆集本端-本端均衡系数 对所述本端待发射信号进 行第一延时补偿, 获得本端补偿信号; 其中, 所述本端-本端均衡系数是所述 本端接收机相对于所述本端发射机的延时系数 ;

将所述第一导频和所述第二导频插入到所述本 端补偿信号中并进行发射。 第二种:

将所述第一导频和所述第二导频插入到所述本 端待发射信号中, 获得导 频承载信号;

通过所述本端发射机釆集所述本端-本端均衡 数, 对所述导频承载信号 进行所述第一延时补偿并进行发射。

第三种:

将所述第一导频和所述第二导频插入到所述本 端待发射信号的同时, 通 过所述本端发射机釆集所述本端-本端均衡系 , 对所述本端待发射信号进行 第一延时补偿并进行发射。

具体的, 此时的第一延时补偿的时刻和将第一导频、 第二导频插入本端 待发射信号的时刻相互之间没有任何关系, 两者可以同时作用于本端待发射 信号, 也可以一前一后作用于本端待发射信号。

进一步的, 对端发射信号是对端发射机使用本端-对端均 系数进行了第 二延时补偿之后的发射信号, 本端 -对端均衡系数是本端接收机相对于对端发 射机的延时系数。

当然, 此时的第二延时补偿的时刻与将第三导频、 第四导频插入对端发 射信号的时刻相互之间也没有任何关系, 两者可以同时作用于对端发射信号, 也可以一前一后作用于对端发射信号。

因此, 对端发射信号具体可以是以下三种不同的发射 信号:

第一种:

通过所述对端发射机使用本端-对端均衡系数 行了第二延时补偿之后, 再插入第三导频和第四导频的发射信号, 所述本端 -对端均衡系数是所述本端 接收机相对于所述对端发射机的延时系数。

第二种:

在插入第三导频和第四导频的发射信号之后, 通过所述对端发射机使用 本端 -对端均衡系数进行了第二延时 卜偿的发射信号。

第三种:

在插入第三导频和第四导频的发射信号的同时 , 通过所述对端发射机使 用本端 -对端均衡系数进行了第二延时补偿的发射信 。

综上, 本发明在对信号进行延时补偿时, 以发射机 1和发射机 2来说, 首先提取各自对应的接收端均衡器的系数, 作为各自的逆延时滤波器的补偿 系数进行延时补偿, 能够避免接收机自身的延时对两列信号的影响 。

其次, 本发明在对信号进行延时补偿时, 在本端待发射信号的帧结构中 插入第一导频和第二导频。 在对端发射信号的帧结构中插入第三导频和第 四 导频。 使得发射机 1的第二导频与发射机 2的第三导频正交, 发射机 1的第 一导频与发射机 2的第四导频正交。

另外, 在插入第二导频时, 帧内的每两个第二导频之间具有第二时间间 隔, 第 i帧帧尾的第二导频和第 i+1 帧帧头的第二导频也具有第二时间间隔。 在在插入第四导频时, 帧内的每两个第四导频之间具有第四时间间隔 , 第 i 帧帧尾的第四导频和第 i+1帧帧头的第四导频也具有第四时间间隔。

综上, 两个发射机对各自的信号进行了插导频的处理 , 使得两列信号相 互之间避免了引传输距离等外界因素带来的相 对延时; 进一步的, 又将接收 机收集的各自对应的均衡器系数作为延时补偿 , 进一步减小了这两列信号相 互之间的延时。

另外, 在实际情况中, 插导频的方式和将均衡器系数作为延时补偿的 方 式, 这两种方式可以相互独立存在, 例如, 若发射机 1和发射机 2在传输时 延上没有差别, 区别仅在于发射机 1和发射机 2本身的器件延迟, 则可以使 用将均衡器系数作为延时补偿的方式来进行补 偿。 而若忽略发射机 1 和发射 机 2本身的器件延迟, 则可以使用插导频的方式在解决发射机 1和发射机 2 在传输时延上的差别。

实施例二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 本发明实施例二在这里提出一种信息处理装置 , 包 括:

本端发射机 901 , 用于获得本端待发射信号, 将第一导频和第二导频插入 到本端待发射信号中并进行发射; 其中, 第一导频从本端待发射信号的第一 位置插入, 第二导频从本端待发射信号的第二位置插入, 第一位置与第二位 置之间相隔第一预设时长;

本端接收机 902, 用于获得本端发射信号;

本端接收机 902,还用于获得对端发射信号,对端发射信号 插入第三导 频和第四导频后发送的; 其中, 第三导频从对端发射信号的第三位置插入, 第四导频从对端发射信号的第四位置插入, 第三位置与第四位置之间相隔第 二预设时长, 且第一导频与第四导频具有正交性, 第二导频与第三导频具有 正交性;

本端接收机 902, 还用于将本端发射信号和对端发射信号进行解 析。

具体的, 本端发射机 901还用于:

通过所述本端发射机 901釆集本端-本端均衡系数, 对所述本端待发射信 号进行第一延时补偿, 获得本端补偿信号; 其中, 所述本端-本端均衡系数是 所述本端接收机 902相对于所述本端发射机 901的延时系数;

将所述第一导频和所述第二导频插入到所述本 端补偿信号中并进行发射。 具体的, 所述本端发射机 901还用于:

将所述第一导频和所述第二导频插入到所述本 端待发射信号中, 获得导 频承载信号;

通过所述本端发射机 901釆集所述本端-本端均衡系数, 对所述导频承载 信号进行所述第一延时补偿并进行发射。

具体的, 所述本端发射机 901还用于:

将所述第一导频和所述第二导频插入到所述本 端待发射信号的同时, 通 过所述本端发射机 901釆集所述本端-本端均衡系数, 对所述本端待发射信号 进行第一延时补偿并进行发射。

具体的, 所述对端发射信号具体为:

通过所述对端发射机使用本端-对端均衡系数 行了第二延时补偿之后, 再插入第三导频和第四导频的发射信号, 所述本端 -对端均衡系数是所述本端 接收机 902相对于所述对端发射机的延时系数; 或者

在插入第三导频和第四导频的发射信号之后, 通过所述对端发射机使用 本端 -对端均衡系数进行了第二延时 卜偿的发射信号; 或者

在插入第三导频和第四导频的发射信号的同时 , 通过所述对端发射机使 用本端 -对端均衡系数进行了第二延时补偿的发射信 。

具体的, 本端发射机 901具体用于:

获得本端待发射信号, 从第一位置开始, 按照第一时间间隔, 将第一导 频依次插入本端待发射信号, 使得本端待发射信号中的每两个第一导频之间 具有第一时间间隔,其中,第一位置为本端待 发射信号的第 1帧的帧头位置; 从第二位置开始, 按照第二时间间隔, 将第二导频依次插入本端待发射 信号, 使得本端待发射信号的每一帧内的两个第二导 频之间都具有第二时间 间隔, 并且使得本端待发射信号的第 i帧帧尾的第二导频和第 i+1帧帧头的第 二导频也具有第二时间间隔, 其中, i为正整数。

具体的, 第三导频具体是按照第三时间间隔从对端发射 信号的第三位置 插入, 使得对端发射信号中每两个第三导频之间具有 第三时间间隔, 其中, 第三位置为对端发射信号的第 1帧的帧头位置。

具体的, 第四导频具体是按照第四时间间隔从第四位置 插入, 使得对端 发射信号的每一帧内的两个第四导频之间都具 有第四时间间隔, 并且使得对 端发射信号的第 i帧帧尾的第四导频和第 i+1帧帧头的第四导频也具有第四时 间间隔。

具体的, 第一导频为本端发射机 901 的原始导频, 第二导频为本端发射 机 901的新增导频。

具体的, 第三导频为对端发射机的原始导频, 第四导频为对端发射机的 新增导频。

釆用本发明实施例这里提出的技术方案, 本端接收机在解析本端发射信 号和对端发射信号时, 由于本端发射信号的第二导频是相隔了第一预 设时长 插入的, 而对端发射信号是立即插入第三导频。 而本端发射机在接收对端发 射信号时, 也是经过了第一预设时长才接收到, 因此, 本端发射机在解析获 得本端发射信号和对端发射信号时, 能够同时获得第二导频和第三导频, 进 而避免由于传输距离等原因导致的传输延时, 使系统能够准确的进行信道估 计。 另外, 由于第二导频和第三导频相互之间具有正交性 , 因此能够保证两 路信号在传送给本端接收机时, 相互之间没有传输干扰, 传送的效果较好。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 提供为方法、装置(设备 )、 或计算机程序产品。 因此,本发明可釆用完全硬件实施例、 完全软件实施例、 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 而且, 本发明可釆用在一个或多个 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 存储介质 (包括但不限于磁盘 存储器、 CD-ROM、 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 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 装置 (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 品的流程图和 /或方框图来描述的。 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 / 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 /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 /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 /或方框 的结合。 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 专用计算机、 嵌入式处 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 生一个机器, 使得通过计算机 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 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 流程或多个流程和 /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 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 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 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 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 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 多个流程和 /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 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 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 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 处理, 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 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 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 /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 基本创造性概念, 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 所以, 所附权 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 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这样, 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 要 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 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