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INTELLIGENT LOCKING SYSTEM AND WORKING METHOD THEREOF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1/057434
Kind Code:
A1
Abstract:
An intelligent locking system and a working method thereof. The intelligent locking system includes a lock (1), an unlock device (2) and a logic generation device (3). The logic generation device (3) comprises a logic generation module and a logic communication module. The logic generation module generates a logic for recognizing the identity and the state of the lock, and the logic is send to the unlock device (2) by the logic communication module. The lock (1) comprises a lock tongue (102), a lock head (106) and an identity and state converting module (104). The unlock device (2) comprises an unlock module for starting up the lock head to move, an identity recognizing module (201) and a communication module. The identity recognizing module (201) of the unlock device recognizes the identity of the lock, receives an identity label information which is transferred by the identity and state converting module (104) of the lock, recognizes the state of the lock tongue (102), and judges whether to unlock the lock or not according to the logic for recognizing the identity and the state of the lock which is received from the logic generation device (3). The intelligent locking system works flexibly and enables electric anti-misoperation to be reliable and intelligent.

Inventors:
JIN SHUQIANG (CN)
CHANG QING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09/001463
Publication Date:
May 19, 2011
Filing Date:
December 16, 2009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ZHUHAI UNITECH POWER TECH CO (CN)
JIN SHUQIANG (CN)
CHANG QING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H01H9/20; E05B47/00; E05B49/00
Foreign References:
CN1414584A2003-04-30
CN2569248Y2003-08-27
CN201217990Y2009-04-08
CN2874744Y2007-02-28
Attorney, Agent or Firm:
ADVANCE CHINA I. P. LAW OFFICE (CN)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CN)
Download PDF:
Claims:
权利 要求

1、 一种智能闭锁系统, 包括锁具(1)、 开锁器 (2)和逻辑生成装置 (3); 其特 征在于: 所述逻辑生成装置( 3 ), 包括逻辑生成模块和逻辑通信模块, 所述逻辑生成模 块用以生成锁具身份及状态识别逻辑并通过逻辑通信模块发送至开锁器( 2 ); 所述开锁 器(2) 包括有可启动所述锁头运动的解锁模块、 身份识别模块和通信模块; 所述锁具

( 1 ) 包括有锁舌( 102 )、 锁头( 106 )以及身份状态转换模块( 104 ), 所述锁头( 106 ) 与锁舌 (102)连接并带动锁舌 (102)运动; 所述锁舌 (102)运动过程中, 具有两个 以上的设定位置以及位于设定位置之间过渡时的中间位置; 所述身份状态转换模块

( 104 )用于将锁舌( 102 )的位置变化信息转换为锁具身份标签信息, 并把锁具身份标 签信息传递给所述开锁器( 1 ); 所述开锁器( 2 )的身份识别模块识别所述锁具( 1 )的 身份, 接收锁具的身份状态转换模块(104)传递的身份标签信息并识别锁舌(102)的 状态, 根据从所述逻辑生成装置 (3)接收到的锁具身份及状态识别逻辑判断是否进行 解锁操作。

2、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一种智能闭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具( 1 )的锁舌( 102 ) 为安装在锁体(101)内腔中并可左右移动的栓体结构; 锁头(106) 包括有位于锁头最 外端的顶盖、 顶盖下方的锁芯、 阶梯柱状的转换机构(103)和位于转换机构(103)下 方的转盘锁定机构 (105), 所述转盘锁定机构 (105)顶面中部设置有滑销 (109), 转 换机构 (103)底部设置有楔形槽(108), 滑销 (109)位于楔形槽(108) 内构成单向 棘轮结构; 锁舌( 102 )设置有开口朝上的滑槽( 111 ), 所述转盘锁定机构( 105 )底面 一端设置有滑柱 (110), 滑柱 (110)位于滑槽(111 ) 中, 当转盘锁定机构 (105)作 旋转运动时, 将带动锁舌 (102)移动。 3、 如权利要求 2所述的一种智能闭锁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具(1 ) 包括有一 个以上传感器(107 ), 所述传感器(107 )安装于转盘锁定机构(105 )上; 所述身份状 态转换模块 (104 ) 包括有切换开关 (1043 )、 电子电路( 1042 )和天线(1041 ), 传感 器 ( 107 ) 同身份状态转换模块( 104 ) 电气连接; 天线 ( 1041 )安装在锁头 ( 106 ) 的 顶端。

4、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一种智能闭锁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锁器(2 ) 包括有 外壳 ( 208 ); 所述解锁模块( 205 )、 身份识别模块(201 )安装在外壳 ( 208 ) 的端部; 外壳( 208 )上设置有人机界面, 外壳( 208 ) 内设置有控制电路, 所述外壳侧面, 设置 有电池充电插座( 207 ); 身份识别模块(201 ) 为无线身份识别模块; 所述人机界面包 括有按键 ( 204 )、 显示器( 206 )和音响 ( 202 )。

5、 如权利要求 4所述的一种智能闭锁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锁器(2 )的控制 电路包括电池( 2081 )、 微处理器 CPU ( 2082 )、 音响电路( 2083 )、 记忆电路( 2084 )、 无线通信电路( 2085 )、解锁驱动电路( 2086 )、无线识别电路( 2089 )、显示电路( 2087 ) 及按键电路( 2088 ); 所述微处理器 CPU ( 2082 )与音响电路(2083 )、记忆电路( 2084 )、 无线通信电路( 2085 )、解锁驱动电路( 2086 )、无线识别电路( 2089 )、显示电路(2087 )、 按键电路( 2088 ) 电气连接, 所述控制电路设置在所述外壳 ( 208 ) 内; 所述显示电路

( 2087 )、 按键电路( 2088 )和音响电路( 2083 )分别用以驱动所述显示器 ( 206 )、 按 鍵( 204 )和音响 ( 202 )。

6、 如权利要求 2或 3或 4或 5所述的一种智能闭锁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解锁 模块包括解锁头 ( 301 )、 解锁杆( 302 )、 限位槽( 303 )、 螺线管 ( 305 )和位置检测块

( 306 ); 所述身份识别模块( 201 )位于解锁杆( 302 )外部靠近螺线管 ( 305 )一端; 所述解锁头 ( 301 )可伸缩地位于解锁杆( 302 ) 的顶端, 限位槽( 303 ) 为位于解锁杆 ( 302 )上的凹槽, 螺线管 ( 305 )位于解锁杆( 302 ) 的下方; 所述锁具的锁芯包括锁 芯主体(1061 ), 锁芯外壳 ( 1062 ), 弹珠( 1063 )和限位台 ( 1064 ); 弹珠( 1063 )和 锁芯主体( 1061 )位于锁芯外壳( 1062 ) 内, 限位台 ( 1064 )位于顶盖设置的内通孔的 侧壁上; 当开锁器解锁状态时, 限位台 ( 1064 )嵌入限位槽( 303 ) 中。

7、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一种智能闭锁系统的工作方法, 其特征在于: 逻辑生成装 置的逻辑生成模块生成锁具身份及状态识别逻辑并通过逻辑通信模块发送至开锁器;锁 具的身份状态转换模块将锁舌的位置变化信息转换为锁具身份标签信息,并把锁具身份 标签信息传递给所述开锁器; 所述开锁器对锁具的身份进行识别,接收锁具的身份状态 转换模块传递的身份标签信息并识别锁舌的状态,根据从所述逻辑生成装置接收到的锁 具身份及状态识别逻辑进行判断,得到此锁的所安装设备是否允许操作的信息,若允许, 则开锁器的解锁机构允许解锁, 带动锁具的开锁部分, 从而带动锁舌运动, 然后可以操 作设备; 若不允许, 则锁具不能被打开, 设备不能被操作。

8、 如权利要求 7所述的一种智能闭锁系统的工作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智能闭锁系统的开、 闭锁功能实现的具体步骤包括有:

步骤一: 开启开锁器, 开锁器自检, 并提示操作人员;

步骤二: 在开锁器面板按键上选择要操作的设备序列, 并通过按键确认; 选中的操 作序列将作为本次将要操作设备的设定;

步骤三: 开锁器显示将要操作的设备信息;

步骤四: 把开锁器的解锁模块插到锁具中, 开锁器启动无线识别电路;

步骤五: 锁具的身份状态转换模块, 检测到开锁器的无线识别信号, 发送锁具的身 份及位置信息;

步骤六: 开锁器根据锁具的身份及状态信息, 从设备防误数据存储中, 查询到对应 的设备身份及设备对应的状态;

步骤七: 开锁器根据设备身份及状态,从本次设定的设备操作序列中查询是否符合 操作条件, 若符合, 则微处理器模块向音响发出信号, 音响发出能够操作声音, 并在显 示器上提示, 能够操作; 同时,微处理器向解锁模块发出信号,解锁模块的解锁销动作, 使解锁模块能够带动锁具的解锁机构; 若不符合, 则微处理器模块向音响发出信号, 音 响发出不能操作声音, 并在显示器上提示, 禁止操作;

步骤八: 手动旋转开锁器, 开锁器带动锁具的开锁部分, 并带动锁舌轴向运动; 步骤九: 锁舌的轴向运动, 带动身份状态转换模块的状态切换, 当锁舌运动到预定 的位置后, 锁的状态切换, 锁具身份发生变化;

步骤十: 开锁器通过无线身份识别模块, 识别到锁具身份发生变化;

步骤十一:开锁器通过内部设备防误数据存储查询,得到锁具的状态已经发生变化, 同时能够判断对应设备的状态; 微处理器模块向音响发出信号, 音响发出声音, 并在显 示器上提示, 本步操作完成; 微处理器模块向解锁模块发出信号, 解锁模块的解锁销动 作, 使解锁模块不能带动锁具的解锁机构, 即闭锁锁具;

步骤十二: 开锁器记录操作过程, 包括时间、 设备、 操作方式、 设备操作后状态; 步骤十三: 重复上面的过程, 直到本次操作序列中的设备操作完成;

步骤十四: 智能防误装置的开、 闭锁功能实现步骤结束。

9、 如权利要求 7所述的一种智能闭锁系统的工作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逻辑生成装置的逻辑生成步骤包括有:

步骤(一): 开启逻辑生成装置, 使用用户名和密码登陆; 步骤(二): 配置锁具身份信息, 输入逻辑公式, 并进行逻辑正确性检查; 步骤(三): 按照要求模拟操作序列, 验证操作序列逻辑的正确性;

步骤(四): 模拟完毕后, 输入操作序列任务名称;

步骤(五): 按预定格式生成操作序列和逻辑数据;

步骤(六): 逻辑以及操作序列数据生成完毕。

10、 如权利要求 7所述的一种智能闭锁系统的工作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智能闭锁系统的开锁器同逻辑生成装置的通信步骤包括有:

步骤 1 : 开启逻辑生成装置, 按逻辑生成步骤生成好所要操作设备的操作序列; 步骤 2 : 开启开锁器, 将开锁器调整到接收操作序列状态;

步骤 3: 开锁器通过无线信号向逻辑生成装置发送获取数据申请;

步骤 4 : 逻辑生成装置收到申请后, 将操作序列通过无线信号发给开锁器; 步骤 5 : 开锁器收到数据后, 保存数据;

步骤 6: 开锁器同逻辑生成装置的通信完毕。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闭锁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设备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智能闭锁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 在电力防止电气设备误操作方面, 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采用锁具之间的联 锁关系 (或靠钥匙的交换)来实现, 即: 假设有 A, B, C三个设备, 应该严格按 A, B, C的顺序操作, 则在三个 "&备上分别安装用来表示顺序关系的程序锁 , 同时, 在操作时 保证只有装在 A上的锁打开后, A设备才能操作, 而且只有在 A操作后, 才能得到安装 在 B上的锁的钥匙, 得到 B钥匙后, 才能打开安装在 B上的锁, 然后才可操作设备 B, 通过这种方式, 实现严格的 A, B, C的操作顺序。 另一种方式是采用 ·ί啟机防误的方式, 即把设备之间的操作顺序内置到电脑钥匙中, 通过电脑钥匙来保证严格按顺序操作。但 这两种方式都存在缺陷。 第一种方式中, 设备之间的关系通过锁之间的关系来表示, 缺 乏灵活性, 同时在设备较多而且逻辑关系复杂时, 导致安装非常多的锁具及交换钥匙的 逻辑过程。 而且, 物理锁具容易受到锈蚀等自然损坏, 故障率和损坏率大, 一旦某个锁 具不能打开则会影响到后续的操作过程。 第二种方式,设备之间的逻辑关系以数据的方 式保存在电脑钥匙中,锁具在锁止状态能够保 证设备不被操作,但锁具同电脑钥匙之间, 没有或只有部分锁具状态信息的交换,使得电 脑钥匙不能正确获得所操作设备的当前状 态, 存在一个操作序列中漏掉对某设备操作的可能 , 从而可能出现误操作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闭锁系统及其 工作方法,彻底解决了传统程序锁的 逻辑关系依靠结构之间的关系而失去的灵活性 和可修改性的问题, 对于复杂的逻辑关 系, 由于采用数据配置的方式而变得非常简便, 使电气防误操作能够达到简便、 可靠、 智能化。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智能闭锁系统, 包括锁具、开锁器和逻辑生成装置; 其中,所述逻辑生成装置, 包括逻辑生成模块和逻辑通信模块,所述逻辑 生成模块用以生成锁具身份及状态识别逻 辑并通过逻辑通信模块发送至开锁器;所述开 锁器包括有可启动所述锁头运动的解锁模 块、 身份识别模块和通信模块; 所述锁具包括有锁舌、 锁头以及身份状态转换模块, 所 述锁头与锁舌连接并带动锁舌运动; 所述锁舌运动过程中, 具有两个以上的设定位置以 及位于设定位置之间过渡时的中间位置;所述 身份状态转换模块用于将锁舌的位置变化 信息转换为锁具身份标签信息, 并把锁具身份标签信息传递给所述开锁器; 所述开锁器 '、 的身份识别模块识别所述锁具的身份,接收锁 具的转换模块传递的身份标签信息并识别 . 锁舌的状态,根据从所述逻辑生成装置接收到 的锁具身份及状态识别逻辑判断是否进行 J- 解锁操作。

上述智能闭锁系统的工作方法, 其中, 逻辑生成装置的逻辑生成模块生成锁具身份 及状态识别逻辑并通过逻辑通信模块发送至开 锁器;锁具的身份状态转换模块将锁舌的 位置变化信息转换为锁具身份标签信息, 并把锁具身份标签信息传递给所述开锁器; 所 述开锁器对锁具的身份进行识别,接收锁具的 身份状态转换模块传递的身份标签信息并 识别锁舌的状态, 根据从所述逻辑生成装置接收到的锁具身份及 状态识别逻辑进行判 断, 得到此锁的所安装设备是否允许操作的信息, 若允许, 则开锁器的解锁机构允许解 锁, 带动锁具的开锁部分, 从而带动锁舌运动, 然后可以操作设备; 若不允许, 则锁具 不能被打开, 设备不能被操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的一种智能闭锁系统及其工作方法,提 供一种微机防误用程序锁结合的装置 和方法, 采用了在锁具上增加转换模块, 并能够反映出锁具锁舌的状态的方式, 为锁具 状态由机械转换为电子方式提供了基础,省去 了传统的程序锁具必须依靠锁同锁之间的 状态或钥匙之间的逻辑关系, 才能实现设备的序列操作。 同时由于设备的操作序列以数 据的方式保存在开锁器的设备防误数据存储中 ,能够通过逻辑生成装置灵活地配置和改 变, 彻底解决了传统程序锁的逻辑关系依靠结构之 间的关系而失去的灵活性和可修改 性。 同时对复杂的逻辑关系, 由于采用数据配置的方式而变得非常简便。 由于开锁器能 够通过锁具的状态间接得到设备的状态, 为设备状态的更有效利用提供了基础。如为其 他装置提供这些设备的状态。特别是在锁具和 开锁器之间通过无线方式传递锁具的编码 ID 和状态, 开锁器能够通过内置的操作顺序或通过无线方 式从防误系统得到对锁具的 开闭指令。本发明的一种智能闭锁系统及其工 作方法, 主要用于电力系统的设备防误操 作, 也可用于其它存在设备操作顺序要求的场合。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 1是本发明一种智能闭锁系统的系统示意图;

图 2是本发明一种智能闭锁系统的锁具的闭锁状 结构示意图;

图 3是本发明一种智能闭锁系统的锁具的开锁状 结构示意图;

图 4是本发明一种智能闭锁系统的锁具的转换模 原理示意图;

图 5是本发明一种智能闭锁系统的开锁器的俯视 构示意图;

图 6是本发明一种智能闭锁系统的开锁器的内部 气原理示意图;

图 7是本发明一种智能闭锁系统的开锁器的解锁 的结构示意图; 图 8是本发明一种智能闭锁系统的开锁器与锁具 开锁配合示意图;

图 9是本发明一种智能闭锁系统的工作方法开闭 步骤流程图;

图 10 是本发明一种智能闭锁系统的工作方法操作逻 辑生成装置的逻辑生成流程 图;

图 11是本发明一种智能闭锁系统其开锁器同逻辑 成装置的通信步骤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见图 1至图 8,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闭锁系统, 包括锁具 1、 开锁器 2和逻辑 生成装置 3; 其中, 所述逻辑生成装置 3 , 包括逻辑生成模块和逻辑通信模块, 所述逻 辑生成模块用以生成锁具身份及状态识别逻辑 并通过逻辑通信模块发送至开锁器 2 ; 所 迷开锁器 2包括有可启动所述锁头运动的解锁模块、 身份识别模块和通信模块; 所述锁 具 1包括有锁舌 1 02、 锁头 106以及身份状态转换模块 1 04, 所述锁头 1 06与锁舌 1 02 连接并带动锁舌 1 02运动; 所述锁舌 1 02运动过程中, 具有两个以上的设定位置以及位 于设定位置之间过渡时的中间位置;所述身份 状态转换模块 104用于将锁舌 102的位置 变化信息转换为锁具身份标签信息, 并把锁具身份标签信息传递给所述开锁器 2 ; 所述 开锁器 2的身份识别模块识别所述锁具 1的身份,接收锁具的身份状态转换模块 104传 递的身份标签信息并识别锁舌 102的状态,根据从所迷逻辑生成装置 3接收到的锁具身 份及状态识别逻辑判断是否进行解锁操作。

如图 2、 3、 4所示, 所述锁具 1的锁舌 102为安装在锁体 1 01内腔中并可左右移动 的栓体结构; 锁头 106包括有位于锁头最外端的顶盖、 顶盖下方的锁芯、 阶梯柱状的转 换机构 103和位于转换机构 1 03下方的转盘锁定机构 105 , 所述转盘锁定机构 105顶面 中部设置有滑销 109, 转换机构 103底部设置有楔形槽 1 08, 滑销 1 09位于楔形槽 108 内构成单向棘轮结构; 锁舌 1 02设置有开口朝上的滑槽 1 1 1 , 所述转盘锁定机构 1 05底 面一端设置有滑柱 1 10,滑柱 110位于滑槽 1 1 1中, 当转盘锁定机构 1 05作旋转运动时, 将带动锁舌 102移动。

所述锁具 1包括有一个以上传感器 107 , 所述传感器 107安装于转盘锁定机构 105 上; 所述身份状态转换模块 104包括有切换开关 1 043、 电子电路 1042和天线 1041, 传 感器 107同身份状态转换模块 104电气连接; 天线 1 041安装在锁头 1 06的顶端。

所述身份状态转换模块 104包括有至少两个 RF ID身份芯片, 不需要电源。

所述锁具依靠锁舌运动实现设备的锁定或开放 。 传感器 107 安装于转盘锁定机构 105上, 而转盘锁定机构 105与锁舌 102通过滑柱 1 10联系在一起, 这样锁舌 102的位 置变动使传感器 107探测到位置发生变化,从而使身份状态转换 模块 1 04内的切换开关 1043发生变化, 使电子电路 1 042动作, 开锁器即可通过无线识别到位置的变化, 来实 现开锁器能正确识别到锁舌的位置。

所述传感器 107可采用磁铁和干簧管组合或行程开关。

如图 5、 6所示, 所述开锁器 2包括有外壳 208; 所述解锁模块 205、 身份识别模块 201安装在外壳 208的端部;外壳 208上设置有人机界面,外壳 208内设置有控制电路, 所述外壳侧面, 设置有电池充电插座 207。

身份识别模块 201为无线身份识别模块。

所述人机界面包括有按键 204、 显示器 206和音响 202。 显示器 206可以是 LCD或 0LED等, 能够显示黑白或彩色信息。 显示内容受微处理器 CPU的控制, 同控制电路之 间有电气连接。

所述开锁器 2的控制电路包括电池 2081、 微处理器 CPU2082、 音响电路 2083、 记 忆电路 2084、 无线通信电路 2085、 解锁驱动电路 2086、 无线识别电路 2089、 显示电路 2087及按键电路 2088; 所述微处理器 CPU2082与音响电路 2083、 记忆电路 2084、 无线 通信电路 2085、 解锁驱动电路 2086、 无线识别电路 2089、 显示电路 2087、 按键电路 2088电气连接, 上述电路设置在所述外壳 208内; 所述显示电路 2087、 按键电路 2088 和音响电路 2083分别用以驱动所述显示器 206、 按键 204和音响 202。

微处理器 CPU2082是一种微处理器或可写入的可编程器件

所述电池 2081安装在壳体 208内, 所述电池通过导线或弹簧片同内部其他电路连 接。 所述电池通过充电电路同充电插座 207电气连接。

所述解锁模块包含电-机转换模块, 可以使螺线管或电机驱动, 解锁模块同微处理 器 CPU2082之间电气连接, 并受微处理器 CPU2082的控制。

所述开锁器 2上的无线识别电路 2089和天线 2011同锁具的身份状态转换模块 104 和天线 1041相匹配。

如图 7、 8所示, 所述解锁模块的状态有解锁和非解锁两种, 解锁模块包括解锁头: 301、 解锁杆 302、 限位槽 303、 螺线管 (电磁铁) 305和位置检测块 306; 所述身份识 ·· 别模块 201位于解锁杆 302外部靠近螺线管 305—端;所迷解锁头 301可伸缩地位于解 锁杆 302的顶端, 限位槽 303为位于解锁杆 302上的凹槽, 螺线管 305位于解锁杆 302 的下方。

所述锁具的锁芯包括锁芯主体 1061 , 锁芯外壳 1062 , 弹珠 1063和限位台 I O6 4 ; 弹珠 1063和锁芯主体 1061位于锁芯外壳 1062内,限位台 I O6 4 位于顶盖设置的内通孔 的侧壁上; 当开锁器的解锁状态时, 限位台 1064嵌入限位槽 303中。

如图 8所示, 开锁器只有一个方向可以插入和拔出锁具, 开锁器插入到锁具中后顺 时针转动, 会使限位槽 303被限位台 1064限位卡死, 使开锁器拔不出, 只有逆时针转 动回位到插入时的位置才可拔出。 锁具的楔形槽 108、 滑销 109构成单向棘轮结构, 开 锁器的顺时针转动会带到锁舌运动, 而逆时针转动只会使开锁器回位, 而锁舌不动。 这 样保证了只有锁舌转到某个确定位置之后, 开锁器才可逆时针转动回位后拔出, 否则中 间状态不能拔出。

所述逻辑生成装置, 包括逻辑生成模块和逻辑通信模块。 逻辑生成模块, 为一套软 件, 包含有用户界面交互、 设备防误数据存储、 设备逻辑存储、 数据修改等模块; 逻辑 通信模块包括电源模块、 无线通信模块和天线。

开锁过程: 如图 2、 3所示, 开锁前锁具的锁舌 102处于图 2所示的弹出状态, 当 开锁器 2的解锁模块 205插入到锁具 1中时,在开锁器 2的身份识别模块 201的感应下, 锁具的身份状态转换模块 104将锁具的编码 ID及状态信息通过天线 1041耦合到天线 2011 ,传送到开锁器的身份识别模块 201,再传送给微处理器 CPU2082,通过处理和判断 后, 若是需要开锁的锁, 开锁器 2控制其解锁头 301弹出, 解锁头 301与锁具锁芯 106 的弹珠配合紧密配合, 继而可以联动。 转动开锁器, 带动转换机构 103, 转换机构带到 转盘锁定机构 105, 通过滑柱 110, 将转盘锁定机构 105的旋转运动转换为锁舌 102的 直线运动, 当锁舌运动到位后, 完成由图 2到图 3的转变, 转盘锁定机构 105上的传感 器 107 , 使切换开关 1043动作, 使 1042的电子电路发生切换, 身份模块 104就将新的 包含状态的编码 ID发送给智能开锁器的身份识别模块, 智能开锁器检测到状态的变化 后, 提示开锁成功, 停止转动开锁器。 反向转到开锁器, 使限位台 1064与 303 P艮位槽 摆脱配合, 拔出智能开锁器, 完成开锁过程。

闭锁过程: 如图所示, 闭锁前锁具的锁舌 102处于图 3所示的缩回状态, 当智能开锁 器 2的解锁模块 205插入到锁具 1中时, 在智能开锁器 2的身份识别模块 201的感应下, 锁 具的身份状态转换模块 104将锁具的编码 ID及状态信息通过天线 1041耦合到天线 2011, 传送到开锁器的身份识别模块 201 , 再传送给微处理器 CPU2082,通过处理和判断后, 若 是需要闭锁的锁, 开锁器 2控制其解锁头 301弹出,解锁头 301与锁具锁芯 106的弹珠配合 紧密配合, 继而可以联动。 转动开锁器, 带到转换机构 103 , 转换机构带到转盘锁定机 构 105 , 通过滑柱 110 , 将转盘锁定机构 105的旋转运动转换为锁舌 102的直线运动, 当锁 舌运动到位后, 完成由图 3到图 2的转变, 转盘锁定机构 105上的传感器 107 , 使切换开关 1043动作, 使 1042的电子电路发生切换, 身份状态转换模块 104就将新的包含状态的编 码 ID发送给开锁器的身份识别模块, 开锁器检测到状态的变化后, 提示开锁成功, 停止 转动开锁器。 反向转到开锁器, 使限位台 1064与 303限位槽摆脱配合, 拔出开锁器, 完 成闭锁过程。

所述锁具能够把锁舌的位置信息, 通过身份状态转换模块 104 , 将锁舌的位置变化 转换为锁具身份标签的变化, 并把这个状态变化传递给开锁的开锁器装置。 利用不同的 身份标签, 配合锁具内部的位置转换探测模块, 可以 4巴锁具的多个锁舌位置状态识别出 来, 并通过无线射频 RFID或红外线传输或其它接触和非接触传输方 ,把各个锁具的状. 态传送给开锁器。 而开锁器通过下载计算机编写的操作顺序, 可以根据操作顺序来对特 定的锁具进行开锁操作并判断锁具操作前后的 状态,以此来判定电力设备的操作是否按 所确定的顺序进行。 上述智能闭锁系统的工作方法, 其中, 逻辑生成装置的逻辑生成模块生成锁具身份 及状态识别逻辑并通过逻辑通信模块发送至开 锁器;锁具的身份状态转换模块将锁舌的 位置变化信息转换为锁具身份标签信息, 并把锁具身份标签信息传递给所述开锁器; 开 锁器的对锁具的身份进行识别,接收锁具的身 份状态转换模块传递的身份标签信息并识 别锁舌的状态, 根据从所述逻辑生成装置接收到的锁具身份及 状态识别逻辑进行判断, 得到此锁的所安装设备是否允许操作的信息, 若允许, 则开锁器的解锁机构允许解锁, 带动锁具的开锁部分, 从而带动锁舌运动, 然后可以操作设备; 若不允许, 则锁具不能 被打开, 设备不能被操作。

开锁器的通信模块采用无源无线方式发送信息 ;智能开锁器能够通过无线方式识别 锁舌的位置。

锁具只有在智能开锁器插入并解锁的情况下, 转动开锁器, 才能改变锁舌的位置。 所述智能闭锁系统的工作方法, 所述智能闭锁系统的开、 闭锁功能实现的具体步骤 包括有:

步骤一: 开启开锁器, 开锁器自检, 并提示操作人员;

步骤二: 在开锁器面板按键上选择要操作的设备序列, 并通过按键确认; 选中的操 作序列将作为本次将要操作设备的设定;

步骤三: 开锁器显示将要操作的设备信息;

步骤四: 开锁器的解锁模块插到锁具中, 开锁器启动无线识别电路; ' 步骤五: 锁具的身份状态转换模块, 检测到开锁器的无线识别信号, 发送锁具的身 份及位置信息;

步骤六: 开锁器根据锁具的身份及状态信息, 从设备防误数据存储中, 查询到对应 的设备身份及设备对应的状态;

步骤七: 开锁器根据设备身份及状态,从本次设定的设 备操作序列中查询是否符合 操作条件, 若符合, 则微处理器模块向音响发出信号, 音响发出能够操作声音, 并在显 示器上提示, 能够操作; 同时,微处理器向解锁模块发出信号,解锁模 块的解锁销动作, 使解锁模块能够带动锁具的解锁机构; 若不符合, 则微处理器模块向音响发出信号, 音 响发出不能操作声音, 并在显示器上提示, 禁止操作;

步骤八: 手动旋转开锁器, 开锁器带动锁具的开锁部分, 并带动锁舌轴向运动; 步骤九: 锁舌的轴向运动, 带动身份状态转换模块的状态切换, 当锁舌运动到预定 的位置后, 锁的状态切换, 锁具身份发生变化;

步骤十: 开锁器通过无线身份识别模块, 识别到锁具身份发生变化;

步骤十一:开锁器通过内部设备防误数据存储 查询,得到锁具的状态已经发生变化, 同时能够判断对应设备的状态; 微处理器模块向音响发出信号, 音响发出声音, 并在显 示器上提示, 本步操作完成; 微处理器向解锁模块发出信号, 解锁模块的解锁销动作, 使解锁模块不能带动锁具的解锁机构, 即闭锁锁具;

步骤十二: 开锁器记录操作过程, 包括时间、 设备、 操作方式、 设备操作后状态; 步骤十三: 重复上面的过程, 直到本次操作序列中的设备操作完成;

步骤十四: 智能防误装置的开、 闭锁功能实现步骤结束。 所述锁具的开锁功能实现步骤包括有:

步骤一: 把开锁器的解锁模块插入到锁具中, 开锁器启动无线身份识别模块; 步骤二: 锁具的身份状态转换模块, 识别到开锁器的无线识别信号, 发送锁具的身 份及位置信息;

步骤三: 开锁器收到身份及状态信息, 启动解锁;

步骤四: 开锁器的转动带动转盘锁定机构, 通过转盘锁定机构的联动, 将旋转运 动转换为直线运动, 带动锁舌运动;

步骤五: 锁舌运动时, 其中的传感器将作用于身份状态转换模块,一 旦身份状态转 换模块检测到传感器信号, 判断锁舌到位, 即通过无线方式将位置信息通过无线方式发 送给开锁器;

步骤六: 开锁器收到锁具发出的位置信息后, 旋转开锁器回位并拔出; 步骤六: 锁具的开锁功能实现完毕。 如图 10, 所述逻辑生成装置的逻辑生成步骤包括有:

步骤一: 开启逻辑生成装置, 使用用户名和密码登陆;

步骤二: 配置锁具身份信息, 输入逻辑公式, 并进行逻辑正确性检查; 步骤三: 按照要求模拟操作序列, 验证操作序列逻辑的正确性;

步骤四: 模拟完毕后, 输入操作序列任务名称;

步骤五: 按预定格式生成操作序列和逻辑数据;

步骤六: 逻辑以及操作序列数据生成完毕。 如图 11 , 所述智能闭锁系统, 其开锁器同逻辑生成装置的通信步骤包括有: 步骤一: 开启逻辑生成装置, 按逻辑生成步骤生成好所要操作设备的操作序 列; 步骤二: 开启开锁器, 将开锁器调整到接收操作序列状态;

步骤三: 开锁器通过无线信号向逻辑生成装置发送获取 数据申请;

步骤四: 逻辑生成装置收到申请后, 将操作序列通过无线信号发给开锁器; 步骤五: 开锁器收到数据后, 保存数据;

步骤六: 开锁器同逻辑生成装置的通信完毕。 上述所列具体实现方式为非限制性的,对本领 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偏离本发明 范围内, 进行的各种改进和变化, 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