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LIGHT-EMITTING CONTROL METHOD AND UNIT FOR INK CARTRIDGE, CIRCUIT BOARD, INK CARTRIDGE AND IMAGING EQUIPMENT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4/063458
Kind Code:
A1
Abstract:
Disclosed are a light-emitting control method and unit for an ink cartridge, a circuit board, an ink cartridge and imaging equipment. The control method comprises the steps of: (410a) receiving a light-emitting control instruction from a main body of the imaging equipment and identifying the instruction; (420a) activating a light-up delay timer when the light-emitting control instruction is identified as a light-up instruction; (430a) controlling a light-emitting unit on the ink cartridge to stop lighting when the light-emitting control instruction is identified as a light-off instruction; and (440a) controlling the light-emitting unit to light up when the timing value of the light-up delay timer is monitored by the control unit to reach a delay threshold, wherein the interval for detecting the facing position of the ink cartridge to be detected by the imaging equipment main body is a facing detection period of time, while the interval for detecting the neighbouring lights from the ink cartridge to be detected is a neighbouring detection period of time, and the delay threshold is larger than the neighbouring detection period of time and less than the facing detection period of time. By means of providing a light-up delay, the misjudgement problem that position detection cannot be completed when the light emission amount is inconsistent due to production errors in the ink cartridge light-emitting unit can be avoided.

Inventors:
MA HAOMING (CN)
JIA ZHIZHENG (CN)
SUN XUEJIN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3/072356
Publication Date:
May 01, 2014
Filing Date:
March 08, 2013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ZHUHAI NINESTAR MAN CO LTD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B41J29/393; B41J2/175
Foreign References:
CN203004519U2013-06-19
CN102173210A2011-09-07
CN101844447A2010-09-29
US6097405A2000-08-01
Other References:
None
Attorney, Agent or Firm:
LEADER PATENT & TRADEMARK FIRM (CN)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CN)
Download PDF:
Claims: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墨盒的发光控制方法, 所述墨盒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设备主体 上, 且所述墨盒包括用于接收所述成像设备主体发出的信号的接口单元、 存 储所述墨盒相关信息的存储单元、 朝向设置在所述成像设备主体上的光接收 器发光的发光单元以及控制所述发光单元发光的控制单元, 且所述成像设备 主体设有至少两个所述墨盒,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控制单元接收来自所述成像设备主体的发光控制指令并进行识别; 当控制单元识别到所述发光控制指令为光线点亮指令时 , 启动点亮延迟 计时;

当控制单元识别到所述发光控制指令为光线熄灭指令时, 控制所述墨盒 上的发光单元停止发光;

当控制单元监测到所述点亮延迟计时的计时值达到延迟门限值时, 控制 所述发光单元发光;

其中, 成像设备主体用于进行待检测墨盒的正对位置检测的时间间隔为 正对检测时段, 用于进行待检测墨盒的相邻光检测的时间间隔为相邻检测时 段, 所述延迟门限值大于相邻检测时段, 且小于正对检测时段。

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墨盒的发光控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 控制单元接收来自所述成像设备主体的发光控制指令并进行识别具体包 括: 控制单元接收来自成像设备主体的发光控制指令, 并识别所述发光控制 指令的控制对象和控制内容;

当控制单元识别到所述发光控制指令为光线点亮指令时 , 启动点亮延迟 计时具体包括: 当控制单元识别到所述发光控制指令为对第一设定墨盒的光 线点亮指令时, 启动第一点亮延迟计时; 当控制单元识别到所述发光控制指 令为对第二设定墨盒的光线点亮指令时, 启动第二点亮延迟计时或控制所述 发光单元发光;

当控制单元监测到所述点亮延迟计时的计时值达到延迟门限值时, 控制 所述发光单元发光具体包括: 当控制单元监测到所述第一点亮延迟计时的 计时值达到第一延迟门限值时, 控制所述发光单元发光; 当控制单元监 测到所述第二点亮延迟计时的计时值达到第二延迟门限值时, 控制所述 发光单元发光; 其中, 第一设定墨盒的正对检测时段为第一时段, 第一设定墨盒的 相邻检测时段为第二时段, 所述第一延迟门限值大于第二时段, 且小于 第一时段; 第二设定墨盒的正对检测时段为第三时段, 所述第二延迟门 限值小于所述第三时段。

3、 根据权利要求 1或 2所述的墨盒的发光控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 还包 括:

当控制单元识别到所述发光控制指令为光线熄灭指令时, 停止所述点亮 延迟计时, 或将所述点亮延迟计时复位。

4、 根据权利要求 1或 2所述的墨盒的发光控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 控制 单元接收来自所述成像设备主体的发光控制指令并进行识别包括:

所述控制单元接收来自所述成像设备主体的发光控制指令, 其中, 所述 发光控制指令中包括墨盒识别信息和光线控制信息;

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墨盒识别信息, 将至少两个墨盒的墨盒识别信息 确定为控制单元所在墨盒的墨盒识别信息 , 且将所述发光控制指令确定为控 制单元所在墨盒的发光控制指令;

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光线控制信息确定所述发光控制指令的控制内容 为光线点亮指令或光线熄灭指令。

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墨盒的发光控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墨 盒识别信息包括至少两位逻辑值, 则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墨盒识别信息, 将至少两个墨盒的墨盒识别信息确定为控制单元所在墨盒的墨盒识别信息包 括:

所述控制单元丟弃所述墨盒识别信息中的部分或全部位的逻辑值; 所述控制单元根据墨盒识别信息中剩余位的逻辑值和其所在墨盒中识别 信息对应位的逻辑值确定接收到的所述墨盒识别信息为所在墨盒的墨盒识别 信息。

6、 一种用于墨盒的发光控制的控制单元, 所述控制单元设置在一可拆 卸地安装在成像设备主体的墨盒上, 且所述成像设备主体设有光接收器, 所 述墨盒包括接收所述成像设备主体发出的信号的接口单元、 存储所述墨盒相 关信息的存储单元、 朝向设置在所述成像设备主体上的光接收器发光的发光 单元, 且所述成像设备主体设有至少两个所述墨盒,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 单元包括:

指令识别模块, 用于接收来自所述成像设备主体的发光控制指令并进行 识别;

点亮延迟模块, 用于当识别到所述发光控制指令为光线点亮指令时, 启 动点亮延迟计时;

光线熄灭模块, 用于当识别到所述发光控制指令为光线熄灭指令时, 控 制所述墨盒上的发光单元停止发光;

光线点亮模块, 用于当监测到所述点亮延迟计时的计时值达到延迟门限 值时, 控制所述墨盒上的发光单元发光;

其中, 成像设备主体用于进行待检测墨盒的正对位置检测的时间间隔为 正对检测时段, 用于进行待检测墨盒的相邻光检测的时间间隔为相邻检测时 段, 所述延迟门限值大于相邻检测时段, 且小于正对检测时段。

7、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用于墨盒的发光控制的控制单元, 其特征在 于:

所述指令识别模块具体用于接收来自所述成像设备主体的发光控制指 令, 并识别所述发光控制指令的控制对象和控制内容;

所述点亮延迟模块包括:

第一点亮延迟模块, 用于当识别到所述发光控制指令为对第一设定墨盒 的光线点亮指令时, 启动第一点亮延迟计时;

第二点亮延迟模块, 用于当识别到所述发光控制指令为对第二设定墨盒 的光线点亮指令时, 启动第二点亮延迟计时或控制所述发光单元发光;

光线点亮模块包括:

第一光线点亮模块, 用于当监测到所述第一点亮延迟计时的计时值达到 第一延迟门限值时, 控制所述墨盒上的发光单元发光;

第二光线点亮模块, 用于当监测到所述第二点亮延迟计时的计时值达到 第二延迟门限值时, 控制所述发光单元发光;

其中, 第一设定墨盒正对检测时段为第一时段, 所述第一设定墨盒 的相邻检测时段为第二时段, 所述第一延迟门限值大于第二时段, 且小 于第一时段; 第二设定墨盒的正对检测时段为第三时段, 所述第二延迟 门限值小于所述第三时段。 8、 根据权利要求 6或 7所述的用于墨盒的发光控制的控制单元, 其特征 在于, 还包括:

计时控制模块, 用于当控制单元识别到所述发光控制指令为光线熄灭指 令时, 停止所述点亮延迟计时, 或将所述点亮延迟计时复位。

9、 根据权利要求 6或 7所述的用于墨盒的发光控制的控制单元, 其特征 在于: 指令识别模块包括:

指令接收单元, 用于接收来自成像设备主体的发光控制指令, 其中, 所 述发光控制指令中包括墨盒识别信息和光线控制信息;

墨盒确定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墨盒识别信息, 将至少两个墨盒的墨盒识 别信息确定为控制单元所在墨盒的墨盒识别信息, 且根据墨盒识别信息的确 定结果确定所述发光控制指令为控制单元所在墨盒的发光控制指令;

光线控制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光线控制信息确定所述指令为光线点亮指 令或光线熄灭指令。

10、 根据权利要求 9所述的用于墨盒的发光控制的控制单元, 其特征在 于, 所述墨盒识别信息包括至少两位逻辑值, 则墨盒确定单元包括:

逻辑值丟弃子单元, 用于丟弃所述墨盒识别信息中的部分或全部位的逻 辑值;

剩余值比对子单元, 用于根据墨盒识别信息中剩余位的逻辑值与控制器 所在墨盒中识别信息对应位的逻辑值确定接收到的所述墨盒识别信息为所在 墨盒的墨盒识别信息;

指令确定子单元, 用于根据墨盒识别信息的确定结果确定所述发光控制 指令为其所在墨盒的发光控制指令。

1 1、 根据权利要求 10 所述的用于墨盒的发光控制的控制单元, 其特征 在于, 所述逻辑值丟弃子单元与所在墨盒上接收各位逻辑值的电触点釆用开 关切换地导通或断开。

12、 一种墨盒发光控制电路板, 包括接口单元、 存储单元和控制单元, 所述接口单元用于接收成像设备主体发出的信号, 所述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所 述墨盒相关信息, 所述接口单元和存储单元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 其特 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釆用权利要求 6-1 1任一所述的用于墨盒的发光控制的 控制单元。 13、 根据权利要求 12 所述的墨盒发光控制电路板, 其特征在于: 所述 接口单元为电触点, 用于接收成像设备主体传输的高电压或低电压, 形成包 括至少两位逻辑值形式的指令。

14、 根据权利要求 12 所述的墨盒发光控制电路板, 其特征在于, 还包 括: 发光单元, 设置在所述墨盒发光控制电路板上, 朝向所述成像设备主体 上的光接收器发光, 且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

15、 一种墨盒, 包括墨盒主体,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权利要求 12或 13 所述的墨盒发光控制电路板。

16、 根据权利要求 15 所述的墨盒,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发光单元, 朝向所述成像设备主体上的光接收器发光, 且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 所述发 光单元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或设置在所述墨盒主体上。

17、 一种成像设备, 包括成像设备主体和至少两个墨盒, 所述成像设备 主体至少包括光接收器、 字车和位置检测模块; 所述至少两个墨盒固定安装 在所述字车上, 所述字车相对于所述光接收器移动设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墨盒釆用权利要求 15或 16所述的墨盒;

每个所述墨盒的接口单元共线连接至所述成像设备主体的指令输出端; 所述位置检测模块包括:

移动控制单元, 用于控制字车移动至待检测墨盒与光接收器正对的位 置;

发光控制单元, 用于通过向墨盒发送发光控制指令, 控制墨盒的发光单 元在待检测墨盒的正对位置检测的正对检测时段和相邻光检测的相邻检测时 段内发光;

发光量检测单元, 用于当识别到正对检测时段内接收到的第一发光量大 于第一设定发光量, 且相邻检测时段内接收到的第二发光量小于第一发光量 时, 或当识别到正对检测时段内接收到的第三发光量大于第三设定发光量 时, 确定待检测墨盒的位置正确。

18、 根据权利要求 17 所述的成像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光量检测 单元具体用于当识别到正对检测时段内接收到的第一发光量大于第一设定发 光量, 且相邻检测时段内接收到的第二发光量小于第一发光量和第二设定发 光量时确定待检测墨盒的位置正确。 19、 根据权利要求 17 所述的成像设备, 其特征在于, 不同墨盒作为待 检测墨盒时对应的正对检测时段彼此不同, 且对应的相邻检测时段也彼此不 同, 每个墨盒控制单元所配置的延迟门限值大于所述成像设备中最大的相邻 检测时段, 并小于最小的正对检测时段。

20、 根据权利要求 17或 19所述的成像设备, 其特征在于, 不同墨盒控 制单元所配置的延迟门限值彼此相同或不同。

Description:
墨盒的发光控制方法及单元、 电路板、 墨盒和成像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成像设备控制技术, 尤其涉及一种墨盒的发光控制方法 及单元、 电路板、 墨盒和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成像设备是目前人们工作、 生活中的常见工具, 如打印机、 复印机和传 真机等。 成像设备的结构大致分为两部分, 即成像设备主体和墨盒。 墨盒为 易耗品, 所以通常可拆卸地安装到成像设备主体中, 易被更换。

现有一台成像设备内可能设置有多个墨盒, 利于长时间使用, 或者可以 有不同颜色。 为了保证各墨盒的安装位置正确, 由此而提出了墨盒位置检测 技术。

墨盒位置检测可基于光线的发射和接收来实现 。 现有技术中, 一般是在 墨盒上设置有光源, 成像设备主体中设置有光线接收器。 当检测某个墨盒的 位置时, 使得该墨盒的位置与光线接收器正对, 而后控制墨盒的光源发光, 由接收器接收光线并检测、 记录发光量。 随后, 控制相邻的墨盒发光, 由接 收器接收光线并检测、 记录发光量。 由于接收器与待检测的墨盒正对, 所以 接收自待检测墨盒的发光量大于相邻墨盒的发 光量, 且待检测墨盒的发光量 会大于一预设门限值。 据此, 成像设备主体可识别到该待检测墨盒的位置正 确。 其他墨盒的检测方法相同。

然而, 上述墨盒位置检测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 不 可避免地存在制造误差, 即各墨盒上光源的发光量不能够严格地保持相 等, 所以相邻墨盒的发光量可能会等于或大于待检 测墨盒的发光量。 由此得出墨 盒位置不正确的结果, 增加了成像设备的误报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墨盒的发光控制方法 及单元、 电路板、 墨盒 和成像设备, 以降低墨盒位置检测过程中的误报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墨盒的发光控制方法 , 所述墨盒可拆卸地 安装在成像设备主体上, 且所述墨盒包括用于接收所述成像设备主体发 出的信号的接口单元、 存储所述墨盒相关信息的存储单元、 朝向设置在 所述成像设备主体上的光接收器发光的发光单 元以及控制所述发光单元 发光的控制单元, 且所述成像设备主体设有至少两个所述墨盒, 其中, 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控制单元接收来自成像设备主体的发光控制指 令并进行识别; 当控制单元识别到所述发光控制指令为光线点 亮指令时, 启动点亮 延迟计时;

当控制单元识别到所述发光控制指令为光线熄 灭指令时, 控制所述 墨盒上的发光单元停止发光;

当控制单元监测到所述点亮延迟计时的计时值 达到延迟门限值时, 控制所述发光单元发光;

其中, 成像设备主体用于进行待检测墨盒的正对位置 检测的时间间隔 为正对检测时段, 用于进行待检测墨盒的相邻光检测的时间间隔 为相邻检 测时段, 所述延迟门限值大于相邻检测时段, 且小于正对检测时段。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墨盒的发光控 制的控制单元, 所述 控制单元设置在一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设备主 体的墨盒上, 且所述成像 设备主体设有光接收器, 所述墨盒包括接收所述成像设备主体发出的信 号的接口单元、 存储所述墨盒相关信息的存储单元、 朝向设置在所述成 像设备主体上的光接收器发光的发光单元, 且所述成像设备主体设有至 少两个所述墨盒, 其中, 所述控制单元包括:

指令识别模块, 用于接收来自所述成像设备主体的发光控制指 令并 进行识别;

点亮延迟模块, 用于当识别到所述发光控制指令为光线点亮指 令 时, 启动点亮延迟计时;

光线熄灭模块, 用于当识别到所述发光控制指令为光线熄灭指 令 时, 控制所述墨盒上的发光单元停止发光;

光线点亮模块, 用于当监测到所述点亮延迟计时的计时值达到 延迟 门限值时, 控制所述墨盒上的发光单元发光; 其中, 成像设备主体用于进行待检测墨盒的正对位置 检测的时间间隔 为正对检测时段, 用于进行待检测墨盒的相邻光检测的时间间隔 为第二相 邻检测时段, 所述延迟门限值大于相邻检测时段, 且小于正对检测时段。

本发明实施例又提供了一种墨盒发光控制电路 板, 包括接口单元、 存 储单元和控制单元, 所述接口单元用于接收成像设备主体发出的信 号, 所 述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所述墨盒相关信息, 所述接口单元和存储单元分别与 所述控制单元相连, 其中, 所述控制单元釆用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 用于墨盒的发光控制的控制单元。

本发明实施例又提供了一种墨盒, 包括墨盒主体, 其中, 还包括本发 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墨盒发光控制电路板。

本发明实施例又提供了一种成像设备, 其中, 包括成像设备主体和 至少两个墨盒, 所述成像设备主体至少包括光接收器、 字车和位置检测 模块; 所述至少两个墨盒固定安装在所述字车上, 所述字车相对于所述 光接收器移动设置, 其中:

所述墨盒釆用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墨盒 ;

每个所述墨盒的接口单元共线连接至所述成像 设备主体的指令输出 端;

所述位置检测模块包括:

移动控制单元, 用于控制字车移动至待检测墨盒与光接收器正 对的 位置;

发光控制单元, 用于通过向墨盒发送发光控制指令, 控制墨盒的发 光单元在待检测墨盒的正对位置检测的正对检 测时段和相邻光检测的相 邻检测时段内发光;

发光量检测单元, 用于当识别到正对检测时段内接收到的第一发 光量 大于第一设定发光量, 且相邻检测时段内接收到的第二发光量小于第 一发 光量时确定待检测墨盒的位置正确。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通过为光线点亮指令设置延迟时间, 且延 迟时间小于正对位置检测时长, 大于相邻光检测时长, 相当于使得墨盒在 相邻光检测阶段不发光, 保证相邻光检测阶段的光量小于正对位置检测 阶 段的光量。 从而避免了由于墨盒发光单元制造误差导致发 光量不一致时无 法通过位置检测的误判问题。 附图说明 图 la为本发明实施例所适用的墨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 lb为图 la所示墨盒装入成像设备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 lc为图 lb中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 2a为图 la中墨盒芯片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 2b为图 la中墨盒芯片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 3a及 3b为本发明实施例所适用的墨盒位置检测原理 意图; 图 4a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墨盒的发光控制方 的流程图; 图 4b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墨盒的发光控制方 的流程图; 图 5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墨盒的发光控制方 的流程图; 图 6a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用于墨盒的发光控 的控制单元的结 构示意图;

图 6b为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用于墨盒的发光控 的控制单元的结 构示意图;

图 7为本发明实施例九提供的成像设备的结构示 图;

图 8为本发明实施例十所提供成像设备中的位置 测模块的结构示意 图;

图 9a-9c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 BK墨盒的位置检测过程示意图; 图 10a-10c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 C墨盒的位置检测过程示意图; 图 11 a- 11 c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 M墨盒的位置检测过程示意图; 图 12a-12c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 Y墨盒的位置检测过程示意图; 图 13为本发明变形例的转接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 14为本发明变形例的光传输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 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 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 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给予 本发明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 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使技术方案表述清楚, 首先对典型的墨盒及其与成像设备主体的连 接结构进行介绍。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本发明实施例可适用于该墨 盒, 但并不限于图中所示的墨盒结构。

图 la为本发明实施例所适用的墨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 lb为图 la所 示墨盒装入成像设备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该成像设备以喷墨打印机为例进 行说明。 图 lc为图 lb中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如图 la所示, 墨盒 10包括釆用塑料制备的盒体与盒盖, 两者之间通 过热熔焊或摩擦焊等方式而连接成一体, 内部形成腔室。 墨盒 10的腔室 中利用一隔板 106而分割成负压腔 103与墨水腔 105 , 两者之间经由隔板 106下方的连通孔 107而相互连通。 其中, 墨水腔 105中容纳有供应至打 印机的墨水, 而负压腔 103中放置有多孔体等负压产生部件以用于控制 墨 盒 10内部的负压, 上述多孔体优选为海绵体 104。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 理解, 上述负压产生部件也可为其余控制墨水流动或 控制控气流动的阀体 等, 可根据墨盒的具体使用特点而进行选择; 并且, 墨盒内部腔室也可根 据具体需要进行设置, 并不限于上述的分隔结构。 如图 lb所示, 该墨盒 10可拆卸地安装在喷墨打印机 20上,墨盒 10设有一可绕后侧壁一支点旋 转的支撑部件 108 ,该支撑部件 108由与墨盒 10的外壳整体模制的树脂材 料制成。 并且, 在墨盒 10的前侧壁与后侧壁上还分别形成有第一配合 分 109和第二配合部分 108a, 它们可分别与打印机上的锁定结构 202a和 202b相配合以将墨盒 10牢固地安装在打印机上, 且上述第二配合部分 108a与支撑部件 108为一体结构。

另外, 如图 la所示, 墨盒 10的底表面设有一个用于向打印机供给墨 水的出墨口 101 , 如图 lb所示, 当墨盒 10安装在打印机 20上时, 其与打 印机 20的打印头 205相连接; 以及在墨盒 10的负压腔 103上方还设有一 将墨盒 10内部与外部大气连通的进气孔 102。 此外, 如图中所示, 墨水腔 105底部还设有用于检测墨盒 10的墨水剩余量的棱镜 110, 此为本领域常 见技术, 在此不作赘述。 上述结构为墨盒的主体, 墨盒还包括芯片 30。

而该喷墨打印机除了包括上述多个墨盒外, 还包括以下部件: 容纳上 述墨盒 10的喷墨打印机 20上设有沿着紙张记录方向来回移动的字车、 固 定在字车上容纳多个上述墨盒 20的墨盒安装部分 202、 与多个上述墨盒 20分别对应的数个设备电触点 203、 可接收光线的光接收器 204、 与上述 数个设备电触点 203经由一条线路连接的电路(图中未显示) 以及根据上 述光接收器 204的接收结果而判断墨盒 10是否安装在正确位置的控制电 路(图中未显示) 。 显然, 上述数个设备电触点 203之间是通过一条线路 共线连接的, 故当多个墨盒 20均安装在打印机 20上后, 多个墨盒 20处 于总线连接状态。

另外, 如图 la及 2b所示, 除墨盒主体之外, 墨盒 20的底壁与后侧 壁相交的拐角处设有一芯片 30。 图 2a和 2b为图 la中墨盒芯片的结构示 意图。 如图 2a和 2b所示, 该芯片 30上包括: 电路板 301 , 用于装载以下 描述的各种元器件: 墨盒侧电触点 302、 发光单元 303、 存储单元和控制 单元 304, 其中, 控制单元 304可以为一控制器, 存储单元可以集成在控 制器中或独立设置。

数个墨盒侧电触点 302形成在上述电路板 301上, 可与上述相应的设 备电触点 203相对应连接而在打印机 20与墨盒 10之间建立电连接以进行 信息交换, 具体的, 上述数个墨盒侧电触点 302包括将打印机侧施加的电 压施加至芯片 30的电源触点、与打印机 20之间进行数据输入 /输出的数据 触点等。 发光单元 303 , 如图 lc所示, 其朝向上述光接收器 204发光, 优 选地,在以下实施例中,其为发光二极管( Light Emitting Diode ,简称 LED ) 灯。 存储单元设置在上述电路板 301上, 存储与墨盒 10相关的各种信息, 如墨水量、 墨盒类型、 墨水颜色、 墨盒制造日期等, 其中包括墨盒识别信 息,其可根据需要而选择为电可擦可编程只读 存储器 ( 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 简称 EEPROM )、 随机存储器 ( Random Access Memory, 简称 RAM )等各种存储器。 控制单元 304在本实施例中 其为控制器, 如图 2b所示, 主要用于根据通过上述数个墨盒侧电触点 302 输入的打印机的控制指令而对上述发光单元 303进行控制。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理解, 上述发光单元也可设置成白炽灯或其它 可以发出光线的元器件; 上述 LED灯可根据不同的设计需求而发出不同 波长的光线, 如可见光或不可见光, 在本实施例中, 为了能给用户一定的 提示作用, 优选地, 上述 LED灯发出可见光。

另外, 墨盒 10上还黏贴有标签 (图中未示出) , 标签上设有墨盒型 号以及颜色的标识, 而打印机 20的墨盒安装部分 202上各个墨盒的容纳 腔上都黏贴有相应的颜色标签, 为此, 用户在安装时只需要将墨盒标签的 颜色标识与打印机 20的墨盒安装部分 202的颜色标签相比对, 即可将适 当的墨盒装入正确的位置上。

本发明实施例可用于具有墨盒位置检测功能的 成像设备中。 以喷墨打 印机为例, 其中典型的位置检测方案如下。

为了保证喷墨打印机的正常打印, 防止出现因墨盒安装在错误的位置 而出现打印偏差, 通常需要在墨盒装入打印机后检测墨盒是否正 确地安装 在喷墨打印机中的适当位置。 图 3a及 3b为本发明实施例所适用的墨盒位 置检测原理示意图, 如图 3a所示, 假设喷墨打印机设置有四个墨盒, 为 区分清楚, 以颜色标记区分墨盒, 记为黑色墨盒 BK、 黄色墨盒丫、 靛青 色墨盒 C和洋红色墨盒 M。 每个墨盒分别安装在对应的墨盒安装位置上, 其各自的正确位置如图 3a所示,分别为位置 A、位置 B、位置 C和位置 D。 喷墨打印机上设置有光接收器, 其位置固定, 通过移动字车来移动墨盒位 置, 从而改变墨盒上的发光单元与打印机上光接收 器之间的相对位置。

位置检测主要包括对当前的待检测墨盒的正对 位置检测和相邻墨盒 的相邻光检测两部分, 需要将成像设备中的每个墨盒逐一作为待检测 墨盒 进行检测。 其中, 正对位置检测是指打印机驱动与光接收器相对 的待检测 墨盒的发光单元发光, 并检测光接收器接收到的光量是否大于预设值 的过 程, 而相邻光检测是指使上述待检测墨盒维持在与 光接收器相对的位置 上, 打印机驱动与上述待检测墨盒相邻的任一墨盒 的发光单元发光, 并检 测光接收器此时接收到的光量是否小于上述正 对位置检测时接收到的光 量的过程。 如图 3a所示, 对于待检测墨盒 Y, 会移动墨盒 Y使其与光接 收器处于正对位置, 控制待检测墨盒 Y的发光单元发光, 光接收器接收光 线, 获取第一光量 S1 , 判断所述第一光量是否大于预设门限值, 若是, 则 该待检测墨盒的正对位置检测正确。 如图 3b所示, 保持待检测墨盒 Y位 置不变, 控制待检测墨盒 Y的相邻墨盒 BK的发光单元发光, 光接收器接 收光线, 获取第二光量 S2, 判断第一光量是否大于第二光量, 若是, 则该 待检测墨盒 Y的相邻光检测正确。反之, 则确定正对位置检测或相邻光检 测错误。只有通过上述两种检测才能视为该待 检测墨盒的位置正确。其中, 上述描述中, 待检测墨盒应理解为将要进行正对位置检测的 墨盒, 而相邻 墨盒则应理解为与上述待检测墨盒相邻的任一 墨盒。

为了既能适用于上述成像设备对墨盒位置检测 的要求, 不改变成像设 备的设置,又能兼容墨盒的位置误差或光量误 差,降低位置检测的误判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如下的解决方案。

实施例一

图 4a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墨盒的发光控制方 的流程图, 该控 制方法可适用于如下墨盒中, 参考图 la-lc和图 2a-2b所示, 该墨盒可拆 卸地安装在成像设备主体上, 且所述墨盒包括用于接收所述成像设备主体 发出的信号的接口单元、 存储所述墨盒相关信息的存储单元、 朝向设置在 所述成像设备主体上的光接收器发光的发光单 元以及控制所述发光单元 发光的控制单元, 且所述成像设备主体设有至少两个所述墨盒。 本实施例 的控制方法可以由墨盒上的控制单元来执行, 若成像设备中有多个墨盒, 则任意墨盒中的控制单元可执行本发明实施例 的方法。 该方法具体包括如 下步骤:

步骤 410a、 控制单元接收来自成像设备主体的发光控制指 令并进行 识别;

步骤 420a、 当控制单元识别到所述发光控制指令为光线点 亮指令 时, 启动点亮延迟计时;

本步骤中, 启动点亮延迟计时可以是首次启动, 或者是针对已启动 过的计时器进行复位后重启。

步骤 430a、 当控制单元识别到所述发光控制指令为光线熄 灭指令 时, 控制所述墨盒上的发光单元停止发光;

步骤 440a、 当控制单元监测到所述点亮延迟计时的计时值 达到延迟 门限值时, 控制所述发光单元发光;

其中, 成像设备主体用于进行待检测墨盒的正对位置 检测的时间间 隔为正对检测时段, 用于进行待检测墨盒的相邻光检测的时间间隔 为相 邻检测时段, 所述延迟门限值 t大于相邻检测时段且小于正对检测时段。 本实施例中, 可以将正对检测时段记为第一时段 T1 , 将相邻检测时 段记为第二时段 T2, 则延迟门限值 t大于第二时段 T2, 且小于第一时段 Tl。

在实际应用中, 各个墨盒控制单元可以执行相同的延迟操作, 也可 以执行不同的延迟操作。 还可以是多个墨盒中的全部或部分墨盒的控制 单元执行上述延迟操作。

成像设备主体的发光控制指令的控制内容主要 分为两种, 即光线点 亮指令和光线熄灭指令。 在成像设备的位置检测技术中, 进行正对位置 检测和相邻光检测时都会对相应的墨盒先后发 送光线点亮指令和光线熄 灭指令, 控制该墨盒发光单元发光一定的时间, 以进行检测。

实际应用中, 发光控制指令是与对墨盒的移动控制配合的。 例如, 一种情况是, 对正对位置检测和相邻光检测的时段独立发送 成对的光线 点亮指令和光线熄灭指令进行控制, 在发光控制过程中控制墨盒移动到 正对位置。 则在本实施例中, 上述第一时段 T1是待检测墨盒的正对位置 检测时, 打印机发出的光线点亮指令以及光线熄灭指令 之间的时间间 隔; 而第二时段 Τ2则是上述待检测墨盒的相邻光检测时, 打印机发出的 光线点亮指令以及光线熄灭指令之间的时间间 隔。 通常, 第一时段 T1大 于第二时段 Τ2。

另一种情况, 若某个墨盒需要作为其他墨盒的相邻墨盒而发 光, 又 要作为待检测墨盒的正对位置检测而发光, 并且上述两次发光控制是连 续地, 则可以仅发送一组光线点亮指令和光线熄灭指 令, 让该墨盒始终 发光, 即相当于正对位置检测阶段与相邻光检测阶段 的发光控制指令合 并。 该时段时长至少为第一时段 T1和第二时段 Τ2之和。 对于这种情况, 上述第一时段 T1是指从光线点亮指令开始至光接收器接收正 位置检测 的光量为止, 第二时段 Τ2是指从光接收器接收相邻光检测的光量开始 至 光线熄灭指令为止。 或者, 上述第二时段 Τ2是指从光线点亮指令开始至 光接收器接收正对位置检测的光量为止, 第一时段 T1是指从光接收器接 收相邻光检测的光量开始至光线熄灭指令为止 。 光接收器何时开始接收 正对位置检测光量, 何时接收相邻光检测的光量由成像设备主体进 行控 制。 若成像设备主体对于待检测墨盒发送的正对位 置检测和相邻光检测 的发光控制指令独立, 则每个待检测墨盒的正对位置检测和相邻光检 测 的先后顺序不限。 若如上所述, 待检测墨盒的正对位置检测和作为相邻 光发光的发光控制指令可以合并, 则本实施例的方案适用于相邻光检测 在位置检测之后或之前执行的情况。 每个墨盒并不区分光线点亮指令和 光线熄灭指令是用于进行正对位置检测还是相 邻光检测。

在本实施例中, 墨盒对所接收到的光线点亮指令都延迟设定的 时间 才控制发光, 若延迟时间未到, 就接收到光线熄灭指令, 则直接控制不 发光, 若延迟时间已到, 都未接收到光线熄灭指令, 才控制发光。 由于 延迟时间 t大于第二时段 T2 , 则相当于在进行相邻光检测的时段内, 发光 单元由于延迟而不发光, 而在正对位置检测的时段内, 延迟一定时间后 还至少会有 Tl-t时长的发光时间, 以供检测。

在成像设备主体侧的光接收器检测结果是, 在 T1时段内, 仍然会接 收到光线, 具有第一光量, 据此检测到正对位置检测正确。 在 T2时段 内, 不会接收到光线, 光量为零, 必然小于第一光量, 据此也可判断出 相邻光检测正确。

由于一个成像设备中会安装多个墨盒, 则不同墨盒作为待检测墨盒 时对应的正对检测时段可能相同或彼此不同, 且对应的相邻检测时段也 可能相同或彼此不同。 若为不同的情况, 则每个墨盒控制单元所配置的 延迟门限值优选是大于所述成像设备中最大的 相邻检测时段, 并小于最 小的正对检测时段。 若为相同的情况下, 则每个墨盒控制单元所配置的 延迟门限值满足上述 "大于相邻检测时段, 小于正对检测时段" 的规定 即可。 进一步地, 不同墨盒控制单元所配置的延迟门限值也可以 彼此相 同或不同。 也就是说, 可以在存储单元中预设多个延迟门限值, 随机釆 用不同的延迟门限值。

每个墨盒控制单元所配置的延迟门限值 t的时长优选根据自身所作待 检测墨盒对应的第一时段 T1和第二时段 T2来设定, 优选的取值范围是, 当第一时段为 300ms至 2s, 且第二时段为 1ms至 100ms时, 则延迟门限 值优选为 200ms。

对于在接收到光线点亮指令后, 下一个接收到的又是光线点亮指 令, 而且由前一个光线点亮指令启动的点亮延迟计 时还没有停止或复位 时, 控制单元可以针对已启动过的计时器进行复位 后重启, 重启后再进 行第二次点亮延迟计时, 第二次点亮延时计时对应的延迟门限值 t2, 可 以与延迟门限值 t相同或不同。 也就是说, 可以在存储单元中预设多个延 迟门限值, 随机釆用不同的延迟门限值, 或统计接收到的光线点亮指令 次数, 调用不同的延迟门限值。

对于光线熄灭指令与下一个光线点亮指令的时 间间隔 T11较短的情 况, 即点亮延时的计时门限值 t大于第二时段 T2与间隔 T11之和时, 可 在接收到光线熄灭指令后, 对点亮延时计时不做处理, 直至接收到下一 个光线点亮指令后再清零或复位点亮延时计时 器以进行重新计时。 优选 是, 当控制单元识别到所述发光控制指令为光线熄 灭指令时, 停止所述 点亮延迟计时, 或将所述点亮延迟计时复位, 以保证发光单元不会因延 时到时而发光。

另外, 当控制单元识别到所述发光控制指令为光线熄 灭指令而停止 点亮延迟计时后, 所述点亮延迟计时可直接进行清零复位或在接 收到下 一个光线点亮指令后再清零或复位亦可。 同理, 当控制单元监测到所述 点亮延迟计时的计时值达到延迟门限值时, 其停止计时, 并控制所述发 光单元发光, 且所述点亮延迟计时的清零或复位可与停止计 时动作一起 进行, 也可在接收到下一个光线点亮指令时再进行。

由此可知,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既能够满足成像设备特 定的位置检测要求, 又能克服墨盒发光单元的制造误差造成的误判 率缺 陷。 成像设备主体可能已经销售并处于使用中, 该方案无需对已有的大 量成像设备主体进行改动, 仅需对易耗品墨盒进行改进即可, 因而易于 推广实现。

实施例二

图 4b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墨盒的发光控制方 的流程图, 本实 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了优化 , 对于发光控制指令, 不 仅通过识别获知控制内容进行相应的延时, 同时还识别控制对象进行不 同的延时控制处理。

具体的, 控制单元接收来自所述成像设备主体的发光控 制指令并进行识 别具体包括: 控制单元接收来自成像设备主体的发光控制指 令, 并识别所述 发光控制指令的控制对象和控制内容;

当控制单元识别到所述发光控制指令为光线点 亮指令时 , 启动点亮延迟 计时具体包括: 当控制单元识别到所述发光控制指令为对第一 设定墨盒的光 线点亮指令时, 启动第一点亮延迟计时; 当控制单元识别到所述发光控制指 令为对第二设定墨盒的光线点亮指令时, 启动第二点亮延迟计时或控制所述 发光单元发光;

当控制单元监测到所述点亮延迟计时的计时值 达到延迟门限值时, 控制 所述发光单元发光具体包括: 当控制单元监测到所述第一点亮延迟计时的 计时值达到第一延迟门限值时, 控制所述发光单元发光; 当控制单元监 测到所述第二点亮延迟计时的计时值达到第二 延迟门限值时, 控制所述 发光单元发光;

其中, 第一设定墨盒的正对检测时段为第一时段, 第一设定墨盒的 相邻检测时段为第二时段, 所述第一延迟门限值大于第二时段, 且小于 第一时段; 第二设定墨盒的正对检测时段为第三时段, 所述第二延迟门 限值小于所述第三时段。

为清楚起见, 将本实施例的流程完整介绍如下:

步骤 410b、 控制单元接收来自成像设备主体的发光控制指 令, 并识 别发光控制指令的控制对象和控制内容;

成像设备主体通过向各墨盒的控制单元发送发 光控制指令来控制其 中的发光单元发光。 发光控制指令包括两部分信息, 即墨盒识别信息和 发光控制信息。 墨盒识别信息用于指示控制对象, 即哪个墨盒, 发光控 制信息用于指示控制内容, 即光线点亮指令或光线熄灭指令。

步骤 420b、 当控制单元识别到所述发光控制指令为对第一 设定墨盒 的光线点亮指令时, 启动第一点亮延迟计时;

步骤 430b、 当控制单元识别到所述发光控制指令为对第二 设定墨盒的光 线点亮指令时, 启动第二点亮延迟计时或控制所述发光单元发 光;

上述两个步骤中, 启动第一或第二点亮延迟计时可以是首次启动 , 或者是针对已启动过的计时器进行复位后重启 。 对于控制对象为不同类 墨盒时, 釆用不同的延迟时长, 或者对于某类墨盒可控制其立即发光。 所以控制单元既需要识别控制对象, 还需识别控制内容是否为光线点亮 指令, 控制对象和控制内容的识别先后顺序不限, 将在后文进行具体介 绍。

步骤 440b、 当控制单元识别到所述发光控制指令为光线熄 灭指令 时, 控制所述墨盒上的发光单元停止发光;

本步骤中, 控制单元识别到控制内容为光线熄灭指令即执 行熄灭动 作, 而不区分控制对象为哪类墨盒。

步骤 450b、 当控制单元监测到所述第一点亮延迟计时的计 时值达到 第一延迟门限值时, 控制所述发光单元发光;

步骤 460b、 当控制单元监测到所述第二点亮延迟计时的计 时值达到第二 延迟门限值时, 控制所述发光单元发光;

其中, 成像设备主体将第一设定墨盒作为待检测墨盒 进行正对位置 检测的时间间隔为第一时段 T1 , 将所述第一设定墨盒作为待检测墨盒进 行相邻光检测的时间间隔为第二时段 T2 , 所述第一延迟门限值 tl大于第 二时段 T2 , 且小于第一时段 T1 ; 所述成像设备主体将第二设定墨盒作为 待检测墨盒进行正对位置检测的时间间隔为第 三时段 T3 , 所述第二延迟 门限值 t2小于所述第三时段 T3。

所述成像设备主体将第二设定墨盒作为待检测 墨盒时, 可以有进行 相邻光检测, 则此时时间间隔为第四时段 T4 , 第二延迟门限值 t2大于第 四时段 T4; 也可以没有相邻光检测, 即第二设定墨盒可以是因为形状或 颜色等因素特殊, 而无需进行相邻光检测的墨盒。

成像设备主体的发光控制指令主要分为两种, 即光线点亮指令和光 线熄灭指令。 在成像设备的位置检测技术中, 进行正对位置检测和相邻 光检测时都会对相应的墨盒先后发送光线点亮 指令和光线熄灭指令, 控 制该墨盒发光单元发光一定的时间, 以进行检测。

在本实施例中, 墨盒对所接收到的光线点亮指令, 会区分该发光控 制指令的控制对象为哪类墨盒, 进而控制是否立即发光。 第一设定墨盒 和第二设定墨盒的类别可有多种分类方式, 例如, 若墨盒以颜色区分, 则第一设定墨盒和第二设定墨盒可以是某种或 某些种颜色的墨盒。 若墨 盒以位置区分, 则第一设定墨盒和第二设定墨盒可以是某个或 某些位置 的墨盒。 在不同需求下, 直接发光的第二设定墨盒可以有不同的设定。 控制单元所在的墨盒为哪个设定墨盒, 与发光控制指令的控制对象 为哪个设定墨盒之间, 无必然关联。 控制单元内可预存第一设定墨盒和 / 或第二设定墨盒的墨盒识别信息, 通过与发光控制指令中的墨盒识别信 息进行比对, 来识别控制对象。

由于一个成像设备中会安装多个墨盒, 则不同墨盒作为待检测墨盒 时对应的第一时段可能相同或彼此不同, 且对应的第二时段也可能相同 或彼此不同。 若为不同的情况, 则每个墨盒控制单元所配置的第一延迟 门限值优选是大于所述成像设备中最大的第二 时段, 并小于最小的第一 时段。

由于第一延迟门限值 tl大于第二时段 T2, 第二延迟门限值 t2也必然大 于第四时段 T4, 或者无第四时段 T4, 则相当于所有墨盒在提供相邻光检测 的时段内, 发光单元由于延迟而不发光, 而在提供正对位置检测光的时段 内, 延迟一定时间后还至少会有 Tl-tl或 T3-t2时长的发光时间, 以供检测。 而第二设定墨盒在不需进行相邻光检测的情况 下, 可直接发光。

在成像设备主体侧的光接收器检测结果是, 在 T1或 T3时段内, 仍然 会接收到光线, 具有第一光量, 据此检测到正对位置检测正确。 在 T2时 段内, 不会接收到光线, 光量为零, 必然小于第一光量, 据此也可判断 出相邻光检测正确。

每个墨盒控制单元所配置的第一和第二延迟门 限值的时长优选根据自 身所作待检测墨盒对应的第一时段 Tl、 第二时段 Τ2和第三时段 Τ2来设 定, 优选的取值范围是, 当第一时段为 300ms至 2s, 且第二时段为 lms 至 100ms时, 则第一延迟门限值优选为 200ms, 第三时段 T2为 lms至 100ms时, 第二延迟门限值为 50ms , 小于第三时段的最大值 100ms。 对于光线熄灭指令与下一个光线点亮指令的时 间间隔 T5较短的情 况, 即点亮延时的第一延迟门限值 tl或第二延迟门限值 t2 , 大于第二时 段 T2与间隔 T5之和时, 可在接收到光线熄灭指令后, 对点亮延时计时不 做处理, 直至下一个光线点亮指令来复位点亮延时计时 器。 优选是, 当 控制单元识别到所述发光控制指令为光线熄灭 指令时, 停止所述第一点 亮延迟计时或第二点亮延迟计时, 或将所述第一点亮延迟计时或第二点 亮延迟计时复位, 以保证发光单元不会因延时到时而发光。

对于在接收到光线点亮指令后, 下一个接收到的又是光线点亮指 令, 而且由前一个光线点亮指令启动的第一或第二 点亮延迟计时还没有 停止或复位时, 控制单元可以针对已启动过的计时器进行复位 后重启, 重启后进行第三点亮延迟计时, 第三点亮延时计时对应的延迟门限值, 可以与第一延迟门限值 tl或第二延迟门限值 t2相同或不同。 也就是说, 可以在存储单元中预设多个延迟门限值, 随机釆用不同的延迟门限值, 或统计接收到的光线点亮指令次数, 调用不同的延迟门限值。

由此可知,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既能够满足成像设备特 定的位置检测要求, 又能克服墨盒发光单元的制造误差造成的误判 率缺 陷。 成像设备主体可能已经销售并处于使用中, 该方案无需对已有的大 量成像设备主体进行改动, 仅需对易耗品墨盒进行改进即可, 因而易于 推广实现。

对于控制单元识别所述发光控制指令的控制对 象和控制内容的操作 可包括多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是先识别控制内容再识别控制对象 , 即:

控制单元识别所述发光控制指令的控制内容为 光线点亮指令或光线熄灭 指令;

当所述控制单元识别到发光控制指令为光线点 亮指令时, 识别所述 光线点亮指令的控制对象为第一设定墨盒或第 二设定墨盒。

第二种方式是先识别控制对象再识别控制内容 , 即:

控制单元识别所述发光控制指令的控制对象为 第一设定墨盒或第二设定 合.

所述控制单元识别所述第一设定墨盒或第二设 定墨盒的发光控制指 令的控制内容为光线点亮指令或光线熄灭指令 。

第三种方式是同时识别控制对象和控制内容, 即:

控制单元识别所述发光控制指令的控制对象为 第一设定墨盒或第二设定 墨盒, 同时识别所述发光控制指令的控制内容为光线 点亮指令或光线熄灭指 令。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通过对不同墨盒的光线点亮指令设置延迟时 间, 且延迟时间小于正对位置检测时长, 大于相邻光检测时长, 相当于使 得墨盒在相邻光检测阶段不发光, 保证相邻光检测阶段的光量小于正对位 置检测阶段的光量。 从而避免了由于墨盒发光单元制造误差导致发 光量不 一致时无法通过位置检 'J的误判问题。

实施例三

图 5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墨盒的发光控制方 的流程图。 本实施 例可以以上述实施例为基础, 进一步优化光线点亮的操作。 各墨盒和成 像设备主体之间的接口单元, 通常是共线连接的, 即成像设备主体将给 某个特定墨盒的发光控制指令群发给所有的墨 盒控制单元, 需要墨盒控 制单元识别该发光控制指令的控制对象是否是 自身所控制的墨盒。 墨盒 控制单元一般依赖于发光控制指令中的墨盒识 别信息与本地存储单元中 的墨盒识别信息来确定。 这也是已有的大量成像设备主体固有釆用的方 式。 在前述实施例中, 可以沿用此技术方案, 墨盒控制单元仅在接收到 给本地墨盒的发光控制指令时, 才进行点亮、 延时或熄灭的操作。

本实施例提供了另一优选解决方案, 具体是墨盒控制单元对于其他 墨盒的发光控制指令也会执行相应动作, 即一个墨盒会根据成像设备主 体发送给至少两个墨盒, 甚至全部墨盒的发光控制指令来执行点亮、 延 时或熄灭操作。

具体是, 控制单元接收来自所述成像设备主体的发光控 制指令并进 行识别的操作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 510、 所述控制单元接收来自所述成像设备主体的发 光控制指 令, 其中, 所述发光控制指令中包括墨盒识别信息和光线 控制信息; 对于成像设备主体, 墨盒识别信息用于区分控制对象, 即墨盒, 光 线控制信息用于区分控制内容, 即光线点亮指令还是光线熄灭指令。

步骤 520、 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墨盒识别信息, 将至少两个墨盒的 墨盒识别信息确定为所述控制单元所在墨盒的 墨盒识别信息, 且将所述 发光控制指令确定为所述控制单元所在墨盒的 发光控制指令;

上述步骤 520具体是根据所述墨盒识别信息识别所述发光 控制指令的控 制对象, 将提供给至少两个墨盒的发光控制指令都作为 该控制单元所在墨盒 的发光控制指令。 对于实施例二中应区分第一设定墨盒和第二设 定墨盒的情 况, 则在识别控制对象为哪种设定墨盒后, 控制单元可以直接执行实施例二 的控制操作, 也可以进一步进行其他判断, 例如, 判断发光控制指令是否是 发送给本墨盒的, 以便决定是否执行。 即, 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墨盒识别 信息识别所述发光控制指令的控制对象是否为 第一设定墨盒或第二设定墨 盒, 将至少两个第一设定墨盒的墨盒识别信息确定 为控制单元所在墨盒的墨 盒识别信息, 且将所述发光控制指令确定为其所在墨盒的发 光控制指令。 例 如, 红色墨盒和黑色墨盒的都是第一设定墨盒, 则该控制单元在识别到发光 控制指令的控制对象为红色墨盒或黑色墨盒时 , 即使该控制单元所在墨盒不 是红色或黑色墨盒, 也会将发送给红色墨盒或黑色墨盒的发光控制 指令作为 发送给该控制单元所在墨盒的发光控制指令。

步骤 530、 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光线控制信息确定所述 发光控制指 令为光线点亮指令或光线熄灭指令。

如前所述, 通过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一个墨盒会根据成像设备主体 发送给至少两个墨盒, 甚至全部墨盒的发光控制指令来执行点亮、 延时或 熄灭操作。 也即, 在正对位置检测阶段, 不仅待检测墨盒会发光, 另外的 至少一个或全部墨盒的发光单元均会发光。 由此, 光接收器接收到的光量 必然会大于一个墨盒的光量, 即必然大于预设门限值。 该方案有效解决了 由于制造误差或电量不足导致发光单元发光量 不足的缺陷, 能有效降低误 判率。

实施例四

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墨盒的发光控制方法以 实施例三为基础, 提 供了一识别墨盒的优选实例。 下表 1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所适用的墨盒识别 信息:

表 1

其中, 墨盒识别信息可以包括至少两位逻辑值。 表 1中的墨盒识别信 息是打印机用于区分不同墨盒的代码, 以墨盒颜色信息作为墨盒识别信 息, 然而, 也可以选择其它信息作为识别信息或代码, 只要能够起到区分 墨盒的作用即可。 发光控制信息则是用于对上述发光单元进行开 关控制的 代码, 即点亮 /熄灭( ON/OFF )动作。 如表 1所示, " 100"表示 ON动作, 即驱动发光单元发光, "000" 表示 OFF动作, 即熄灭发光单元, 也可釆 用其它代码对其进行表示, 只要能够起到区分两动作的作用即可。 每个墨 盒识别信息与每个发光控制信息的代码两两组 合即可组成一条对不同颜 色墨盒的发光单元进行点亮 /熄灭的控制指令。 如 "000100" 表示驱动 BK 墨盒的发光单元发光; " 100000" 则表示熄灭 C墨盒的发光单元等。

则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墨盒识别信息, 将至少两个墨盒的墨盒识别 信息确定为所在墨盒的墨盒识别信息可执行如 下操作:

所述控制单元丟弃所述墨盒识别信息中的部分 或全部位的逻辑值; 所述控制单元根据墨盒识别信息中剩余位的逻 辑值和其所在墨盒中 识别信息对应位的逻辑值确定接收到的所述墨 盒识别信息为所在墨盒的 墨盒识别信息。

对于要区分第一设定墨盒和第二设定墨盒的情 况可执行类似的方案, 即: 所述墨盒识别信息包括至少两位逻辑值, 则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墨 盒识别信息识别所述发光控制指令的控制对象 是否为第一设定墨盒或第 二设定墨盒, 例如, 将至少两个第一设定墨盒的墨盒识别信息确定 为所述 控制单元所在墨盒的墨盒识别信息包括:

所述控制单元丟弃所述第一设定墨盒的墨盒识 别信息中的部分或全部位 的逻辑值;

所述控制单元根据第一设定墨盒的墨盒识别信 息中剩余位的逻辑值和其 所在墨盒中识别信息对应位的逻辑值确定接收 到的所述墨盒识别信息为所在 墨盒的墨盒识别信息。

在上述方案中, 若丟弃全部位的逻辑值, 则不存在剩余位的逻辑值。 由于没有墨盒识别信息, 所以发光控制指令中不会出现与墨盒自身存储 的 墨盒识别信息对应位不一致的情况, 则可直接确定该发光控制指令是发送 给控制单元自身所在墨盒的。 若丟弃部分位逻辑值, 则墨盒控制单元仅能 通过比较剩余位的逻辑值是否与本机一致。 由于丟弃的逻辑值不会出现与 墨盒自身存储的墨盒识别信息对应位不一致的 情况, 所以仍然会有部分墨 盒的发光控制指令都会被认定是本机墨盒的发 光控制指令。

上述技术方案尤为适用于如图 2a所示, 电触点 302作为接口单元, 以电触点 302的形式连接墨盒和成像设备主体的情况。 电触点接收成像设 备主体传输的高电压或低电压, 形成包括至少两位逻辑值形式的指令。 高 电压一般范围是 3.5V-5V,表示数字逻辑 " 1 " ,低电压一般范围是 0- 1.5V , 表示数字逻辑 "0" 。

由此, 控制单元可将多个墨盒的发光控制指令认定是 发送给本墨盒 的, 如果多个墨盒的控制单元釆用的延时门限值相 同时, 即可响应发送给 不同墨盒的控制指令。 这样的情况下, 带有这样的控制单元的多个墨盒就 会出现同时发光的情况。 如果各控制单元釆用的第一延迟门限值和第二 延 迟门限值都一样, 就会出现同时发光的情况。

实施例五

图 6a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用于墨盒的发光控 的控制单元的结 构示意图, 所述控制单元设置在一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设 备主体的墨盒 上, 且所述成像设备主体设有光接收器, 所述墨盒包括接收所述成像设 备主体发出的信号的接口单元、 存储所述墨盒相关信息的存储单元、 朝 向设置在所述成像设备主体上的光接收器发光 的发光单元, 且所述成像 设备主体设有至少两个所述墨盒。 发光单元可以是正对光接收器设置, 或者也可以通过设置其他光学器件等使得发光 单元的光线朝向光接收器 发出。 该控制单元具体包括: 指令识别模块 610、 点亮延迟模块 620、 光 线熄灭模块 630和光线点亮模块 640。 其中, 指令识别模块 610用于接收 来自所述成像设备主体的发光控制指令并进行 识别; 点亮延迟模块 620用 于当识别到所述发光控制指令为光线点亮指令 时, 启动点亮延迟计时; 光线熄灭模块 630用于当识别到所述发光控制指令为光线熄灭 指令时, 控 制所述墨盒上的发光单元停止发光; 光线点亮模块 640用于当监测到所述 点亮延迟计时的计时值达到延迟门限值时, 控制所述墨盒上的发光单元 发光。 其中, 所述成像设备主体用于进行待检测墨盒的正对 位置检测的 时间间隔为正对检测时段, 可记为第一时段, 用于进行待检测墨盒的相 邻光检测的时间间隔为相邻检测时段, 可记为第二时段, 所述延迟门限 值大于相邻检测时段, 且小于正对检测时段。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单元可执行本发明实 施例所提供的墨盒的 发光控制方法, 具备相应的功能模块。 功能模块可以用硬件实现, 也可以 用软件实现, 集成与控制器形式的芯片中。 各个单元, 除了是硬件电路形 式存在的模块,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 这些单元还可以部分或者全部由计 算机程序来替代。 在此不加以限制。

在该控制单元中, 优选还包括一计时控制模块 650, 用于当控制单元 识别到所述发光控制指令为光线熄灭指令时, 停止所述点亮延迟计时, 或将所述点亮延迟计时复位。 以避免发生误点亮的情况。

本实施例中, 指令识别模块 610优选包括: 指令接收单元 611、 墨盒 确定单元 612和光线控制单元 613。 其中, 指令接收单元 611用于接收来 自成像设备主体的发光控制指令, 其中, 所述发光控制指令中包括墨盒 识别信息和光线控制信息; 墨盒确定单元 612用于根据所述墨盒识别信 息, 将至少两个墨盒的墨盒识别信息确定为其所在 墨盒的墨盒识别信 息, 且根据墨盒识别信息的确定结果确定所述发光 控制指令为其所在墨 盒的发光控制指令; 光线控制单元 613用于根据所述光线控制信息确定所 述指令为光线点亮指令或光线熄灭指令。 如前所述, 该方案优选可以控 制在正对位置检测阶段, 有多个墨盒的发光单元同时发光或先后发光, 保证正对位置检测可通过。

上述的墨盒识别信息优选包括至少两位逻辑值 , 则墨盒确定单元 612 可包括: 逻辑值丟弃子单元 612a、 剩余值比对子单元 612b和指令确定子 单元 612c。 其中, 逻辑值丟弃子单元 612a用于丟弃所述墨盒识别信息中 的部分或全部位的逻辑值; 剩余值比对子单元 612b用于根据墨盒识别信 息中剩余位的逻辑值与控制器所在墨盒中识别 信息对应位的逻辑值确定 接收到的所述墨盒识别信息为所在墨盒的墨盒 识别信息; 指令确定子单 元 612c用于根据墨盒识别信息的确定结果确定所 发光控制指令为其所 在墨盒的发光控制指令。

对于上述技术方案, 若逻辑值通过电触点形式收发, 则优选是所述 逻辑值丟弃子单元 612a与所在墨盒上接收各位逻辑值的电触点釆 开关 切换地导通或断开, 以在断开时实现对该位逻辑值的丟弃。 或者, 逻辑 值的丟弃, 也可以预先设定。

实施例六

图 6b为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用于墨盒的发光控 的控制单元的结 构示意图, 所述控制单元设置在一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设 备主体的墨盒 上, 且所述成像设备主体设有光接收器, 所述墨盒包括接收所述成像设 备主体发出的信号的接口单元、 存储所述墨盒相关信息的存储单元、 朝 向设置在所述成像设备主体上的光接收器发光 的发光单元, 且所述成像 设备主体设有至少两个所述墨盒。 发光单元可以是正对光接收器设置, 或者也可以通过设置其他光学折射器件等使得 发光单元的光线朝向光接 收器发出。 该控制单元具体包括: 指令识别模块 610、 点亮延迟模块 620、 光线熄灭模块 630和光线点亮模块 640。

其中, 点亮延迟模块 620包括第一点亮延迟模块 621和第二点亮延迟 模块 622, 光线点亮模块 640包括第一光线点亮模块 641和第二光线点亮 模块 642。

其中, 指令识别模块 610具体用于接收来自所述成像设备主体的发光 控制指令, 并识别所述发光控制指令的控制对象和控制内 容; 第一点亮 延迟模块 621用于当识别到所述发光控制指令为对第一设 定墨盒的光线点 亮指令时, 启动第一点亮延迟计时; 第二点亮延迟模块 622用于当识别到 所述发光控制指令为对第二设定墨盒的光线点 亮指令时, 启动第二点亮 延迟计时或控制所述发光单元发光; 光线熄灭模块 630用于当识别到所述 发光控制指令为光线熄灭指令时, 控制所述墨盒上的发光单元停止发 光; 第一光线点亮模块 641用于当监测到所述第一点亮延迟计时的计时 值 达到第一延迟门限值时, 控制所述墨盒上的发光单元发光; 第二光线点 亮模块 642用于当监测到所述第二点亮延迟计时的计时 值达到第二延迟门 限值时, 控制所述发光单元发光。

其中, 第一设定墨盒正对检测时段为第一时段, 所述第一设定墨盒 的相邻检测时段为第二时段, 所述第一延迟门限值大于第二时段, 且小 于第一时段; 第二设定墨盒的正对检测时段为第三时段, 所述第二延迟 门限值小于所述第三时段。

即, 成像设备主体将第一设定墨盒作为待检测墨盒 进行正对位置检 测的时间间隔为第一时段 T1 , 将所述第一设定墨盒作为待检测墨盒进行 相邻光检测的时间间隔为第二时段 T2, 所述第一延迟门限值 tl大于第二 时段 T2, 且小于第一时段 T1 ; 所述成像设备主体将第二设定墨盒作为待 检测墨盒进行正对位置检测的时间间隔为第三 时段 T3 , 所述第二延迟门 限值 t2小于所述第三时段 T3。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单元可执行本发明实 施例所提供的墨盒的 发光控制方法, 具备相应的功能模块。 功能模块可以用硬件实现, 也可以 用软件实现, 集成于控制器形式的芯片中。 各个单元, 除了是硬件电路形 式存在的模块,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 这些单元还可以部分或者全部由计 算机程序来替代。 在此不加以限制。

在该控制单元中, 优选还包括一计时控制模块, 用于当识别到所述 发光控制指令为光线熄灭指令时, 停止所述第一点亮延迟计时或第二点 亮延迟计时, 或将所述第一点亮延迟计时或第二点亮延迟计 时复位。 以 避免发生误点亮的情况。

本实施例中, 根据不同的识别模式可提供不同结构和功能的 指令识 别模块。

第一种指令识别模块, 先识别控制内容, 再识别控制对象, 即包括: 指令接收单元, 用于接收来自所述成像设备主体的发光控制指 令; 第一内容识别单元, 用于识别所述发光控制指令的控制内容为光线 点亮 指令或光线熄灭指令;

第一对象识别单元, 用于当识别到发光控制指令为光线点亮指令 时, 识别所述光线点亮指令的控制对象为第一设定 墨盒或第二设定墨 。

第二种指令识别模块, 先识别控制对象, 再识别控制内容, 即包括: 指令接收单元, 用于接收来自所述成像设备主体的发光控制指 令; 第二对象识别单元, 用于识别所述发光控制指令的控制对象为第一 设定 墨盒或第二设定墨盒;

第二内容识别单元, 用于识别所述第一设定墨盒或第二设定墨盒的 发光控制指令的控制内容为光线点亮指令或光 线熄灭指令。

第三种指令识别模块, 同时识别控制对象和控制内容, 即包括: 指令接收单元, 用于接收来自所述成像设备主体的发光控制指 令; 第三对象内容识别单元, 用于识别所述发光控制指令的控制对象为 第一设定墨盒或第二设定墨盒, 同时识别所述发光控制指令的控制内容 为光线点亮指令或光线熄灭指令。

另外, 本实施例中, 指令识别模块 610优选是包括: 指令接收单元

61 1、 墨盒确定单元 612和光线控制单元 613。 其中, 指令接收单元 61 1 用于接收来自成像设备主体的发光控制指令, 其中, 所述发光控制指令 中包括墨盒识别信息和光线控制信息; 墨盒确定单元 612用于根据所述墨 盒识别信息识别所述发光控制指令的控制对象 是否为第一设定墨盒或第 二设定墨盒, 将至少两个第一设定墨盒的墨盒识别信息确定 为其所在墨 盒的墨盒识别信息, 且根据墨盒识别信息的确定结果确定所述发光 控制 指令为其所在墨盒的发光控制指令; 光线控制单元 613用于根据所述光线 控制信息确定所述指令为光线点亮指令或光线 熄灭指令。 如前所述, 该 方案优选可以使得在正对位置检测阶段, 有多个墨盒的发光单元同时或 先后发光, 保证正对位置检测可通过。

在上述方案中, 所述墨盒识别信息可包括至少两位逻辑值, 则墨盒确定 单元包括: 逻辑值丟弃子单元、 剩余值比对子单元和指令确定子单元。 其 中, 逻辑值丟弃子单元, 用于丟弃所述第一设定墨盒的墨盒识别信息中 的部 分或全部位的逻辑值; 剩余值比对子单元, 用于根据第一设定墨盒的墨盒识 别信息中剩余位的逻辑值与控制器所在墨盒中 识别信息对应位的逻辑值确定 接收到的所述墨盒识别信息为所在墨盒的墨盒 识别信息; 指令确定子单元 , 用于根据墨盒识别信息的确定结果确定所述发 光控制指令为其所在墨盒的发 光控制指令。 所述逻辑值丟弃子单元与所在墨盒上接收各位 逻辑值的电触点 优选釆用开关切换地导通或断开。

实施例七

本发明实施例七提供的墨盒发光控制电路板, 可参考图 2a和 2b所 示, 该电路板包括接口单元、 存储单元和控制单元 304 , 所述接口单元用 于接收成像设备主体发出的信号。 所述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所述墨盒相关 信息, 可以为各种形式的存储器。 所述接口单元和存储单元分别与所述 控制单元 304相连, 其中, 控制单元 304釆用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 用于墨盒的发光控制的控制单元。

所述接口单元优选为电触点 302, 如图 2a和 2b所示, 用于接收成像 设备主体传输的高电压或低电压, 形成包括至少两位逻辑值形式的指 令。

该电路板上还可以设置发光单元, 如 LED灯 304, 设置在所述墨盒发 光控制电路板上, 朝向所述成像设备主体上的光接收器发光, 且与所述 控制单元 304相连。 或者, 该发光单元也可以独立于电路板, 设置在墨盒 主体上的其他部分上。

实施例八

本发明实施例八提供了一种墨盒, 包括墨盒主体, 还包括本发明任 意实施例所提供的墨盒发光控制电路板。 该电路板在墨盒主体上的安装 位置可参考图 la、 lb和 lc, 墨盒主体的具体结构并不限于图 la、 lb和 lc。

该墨盒还包括: 发光单元, 朝向所述成像设备主体上的光接收器发 光, 且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 所述发光单元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或设置 在所述墨盒主体上。 发光单元是电致发光的部件, 具体地可以是发光二 极管 (LED ) , 激光二极管, 荧光灯, 钨丝灯等, 在此不加以限制。 其所 发出的光可以是可见光, 也可以是不可见光。

实施例九

图 7为本发明实施例九提供的成像设备的结构示 图, 该成像设备

20包括成像设备主体和至少两个墨盒 10, 所述成像设备主体至少包括光 接收器 204、 字车 201和位置检测模块; 所述至少两个墨盒 10固定安装在 所述字车 201上, 所述字车 201相对于所述光接收器 204移动设置。 其 中, 所述墨盒 10釆用本发明上述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墨盒; 每个所述墨 盒 10的接口单元共线连接至所述成像设备主体的 令输出端, 例如为电 触点相连。 该位置检测模块可以釆用硬件或软件来实现, 具体即为成像 设备主体中的控制部件。 该位置检测模块如图 8所示, 包括: 移动控制单 元 810、 发光控制单元 820和发光量检测单元 830。 其中, 移动控制单元 810用于控制字车移动至待检测墨盒与光接收器 正对的位置; 发光控制单 元 820用于通过向墨盒发送发光控制指令, 控制墨盒的发光单元在待检测 墨盒的正对位置检测的正对检测时段和相邻光 检测的相邻检测时段内发 光; 发光量检测单元 830用于当识别到正对检测时段内接收到的第一 发光 量大于第一设定发光量, 且相邻检测时段内接收到的第二发光量小于第 一发光量时, 或当识别到正对检测时段内接收到的第三发光 量大于第三设 定发光量时, 确定待检测墨盒的位置正确。

对于墨盒不区分为第一设定墨盒和第二设定墨 盒的情况, 各墨盒的 正对检测时段可统一记为第一时段, 相邻检测时段记为第二时段, 则发 光控制单元 820可具体用于通过向墨盒发送发光控制指令, 控制墨盒的发 光单元在待检测墨盒的正对位置检测的第一时 段和相邻光检测的第二时 段内发光; 发光量检测单元 830用于当识别到第 ―时段内接收到的第一发 光量大于第一设定发光量, 且第二时段内接收到的第二发光量小于第一 发光量时确定待检 墨盒的位置正确。

对于墨盒区分第一设定墨盒和第二设定墨盒的 情况, 第一设定墨盒的正 对检测时段可统一记为第一时段, 第一设定墨盒的相邻检测时段记为第二时 段, 第二设定墨盒的正对检测时段记为第三时段, 则发光控制单元具体用于 通过向墨盒发送发光控制指令, 控制墨盒的发光单元在待检测墨盒的正对位 置检测的第一时段或第三时段和相邻光检测的 第二时段内发光; 发光量检测 单元用于当识别到第一时段内接收到的第一发 光量大于第一设定发光量, 且 第二时段内接收到的第二发光量小于第一发光 量时, 或者第三时段内接收的 第三发光量大于第三设定发光量时, 确定待检测墨盒的位置正确。 其中, 第 一设定发光量与第三设定发光量可以相同或不 相同。

发光控制单元 820的控制方式可以有多种, 即可产生并发送控制所述 待检测墨盒的光线点亮指令, 并在第一时段或第三时段后产生并发送光 线熄灭指令; 且在第一时段之前或之后, 产生并发送控制所述待检测墨 盒的相邻墨盒的光线点亮指令, 并在第二时段后产生并发送光线熄灭指 令。

或者发光控制单元 820还可以, 产生并发送控制所述待检测墨盒的光 线点亮指令, 至少在第一时段和第二时段时长之和后产生并 发送光线熄 灭指令。

优选是, 所述发光量检测单元具体用于当识别到正对检 测时段内接 收到的第一发光量大于第一设定发光量, 且相邻检测时段内接收到的第 二发光量小于第一发光量和第二设定发光量时 确定待检测墨盒的位置正 确。

对于一个成像设备, 其中设有多个墨盒, 则不同墨盒作为待检测墨 盒时对应的正对检测时段可能彼此不同, 且对应的相邻检测时段也可能 彼此不同, 则每个墨盒控制单元所配置的延迟门限值大于 所述成像设备 中最大的相邻检测时段, 并小于最小的正对检测时段。 不同墨盒控制单 元所配置的延迟门限值也可以彼此相同或不同 。 若多个墨盒作为待检测 控制单元所配置的延迟门限值满足 "大于相邻检测时段, 小于正对检测 时段" 的规定即可。 对于区分第一设定墨盒及第二设定墨盒的情况 , 则 每个墨盒控制单元所配置的第一延迟门限值大 于所述成像设备中最大的 第二时段(第一设定墨盒的相邻光检测时段) , 并小于最小的第一时段(第 一设定墨盒的正对位置检测时段)。 不同墨盒控制单元所配置的第一延迟 门限值也可以彼此相同或不同。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电路板、 墨盒和成像设备, 通过改变墨盒侧的 发光控制策略, 能够有效地避免由于墨盒发光单元或其他制造 误差因素造 成的位置检测误判。 防止出现 "墨盒装在正确的位置上却被认为装在错误 的位置" 的情况, 并可增加用户的选择性、 有助于降低用户的使用成本。 。 该成像设备可以为喷墨打印机、复印机或传真 机等。该方案尤为适用在"连 续供墨系统" 的打印机。 因为连续供墨打印机中, 由于连供系统的供墨管 排布问题, 使得打印机机盖有时候难以完全关闭, 则此时墨盒在进行上述 检测过程中容易受到外部光的干扰, 无疑出现误判的几率会增大。 为更清楚地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墨盒发光控 制方案进行介绍, 下面 基于实例对位置检测过程进行说明。

本实例中, 如图 lc所示, 成像设备为喷墨打印机, 可安装四个颜色 的墨盒, BK墨盒、 C墨盒、 Y墨盒和 M墨盒, 依次安装在打印机的字车 上。

打印机的位置检测过程中, 多个墨盒的移动和检测顺序如下所示: BK亮— BK灭— C亮

位置 >移动 ― 灭_„ 灭—〉移动

C位置

M亮 _ 灭_ 亮_(^灭 Y亮- Y灭- M亮- M灭

— > ― >移动— >

M位置 W立置 结合上述墨盒的移动和发光控制顺序, 打印机的位置检测是以 BK墨 盒为起始点, Y墨盒为终点, 沿着字车移动方向逐个检测。 并且, 相邻光 检测时主要检测在移动方向或与移动方向相反 的方向上与进行位置检测 墨盒相邻的墨盒, 如 BK墨盒及 M墨盒在进行位置检测时, 则其相邻光检 测都是检测 C墨盒。 另外, 对于 C墨盒而言, 由于按照移动顺序其依次需 要进行 BK墨盒的相邻光检测以及自身的位置检测, 故为了节省步骤, 本 实施例中, 打印机将两个过程中对 C墨盒的 LED灯发出的点亮 /熄灭指令 作了合并, 即仅发出一次点亮 /熄灭指令, 并延长其发光时间而达到进行两 种检测的目的,故此时在 BK墨盒后发出的发光控制指令, C ON与 C OFF 之间的时间间隔包括进行 BK墨盒相邻光检测的时间以及 C墨盒位置检测 的时间, 对于这种情况, 釆用上述延迟预定时间后再执行控制 LED灯发 光操作的方案, 实际上所延迟的时间段正好是原本进行 BK墨盒相邻光检 测的时间段, 故如此设置也同样可以避免相邻光检测的进行 。

表 2为本实例中各个墨盒进行正对位置检测和相 光检测时打印机发 出的各个控制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以及该控制 信号所进行的检测类型。 其 中, 时间间隔 A t则表示上一指令与下一指令之间的时间间隔 如 BK ON 与 BK OFF两控制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800ms, 而 BK OFF与 C ON之 间的时间间隔为 90.2ms; 而检测类型中的 N及 P则分别代表相邻光检测 和位置检测, N+P则代表包括相邻光检测以及位置检测。

表 2控制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以及检测类型

BK OFF 7ms M OFF 1

M ON 398ms

P

M OFF 78.6ms

为了表述方便,下文对于打印机发出的发光控 制指令直接以 "颜色 ID+ 发光控制信息" 进行表示, 如指令 BK ON表示驱动黑色墨盒的发光单元 发光, 指令 BK OFF表示控制黑色墨盒的发光单元熄灭。

按照表 2中所展示的△ t以及检测类型以及上述墨盒的检测顺序可知 墨盒在进行正对位置检测时, 控制 LED灯发光的指令与控制 LED灯熄灭 的指令之间的时间间隔较大, 均大于 300ms; 而进行相邻光检测时, 光线 点亮指令与光线熄灭指令之间的时间间隔较小 , 基本上均小于 100ms左 右。 为此, 在本实例中, 优选地, 将上述延迟的延迟门限值设置为 200ms, 如此, 当多个墨盒进行上述检测过程时, 既能保证正对位置检测部分的顺 利进行, 又能够避免进行相邻光检测, 从而保证即使 LED亮度稍弱、 功 能正常的墨盒也可以正常使用。

另外, 如表 2可知, 相隔 424ms的指令 C ON与指令 C OFF中包括 BK墨盒的相邻光检测阶段以及 C墨盒自身的正对位置检测阶段, 且时间 间隔的前半段为相邻光检测阶段, 后半段为正对位置检测阶段, 如此, 当 推迟 200ms执行指令 C ON时, 相邻光检测阶段已被忽略。

以 M 墨盒为例, 在其设置在与光接收器相对的位置上以进行正 对位 置检测, 打印机发出控制其上的 LED灯发光的指令 M ON, 则此时所有墨 盒均接收到上述发光控制指令, 并且按照上述控制原则, 每个墨盒的控制 单元均控制其上的 LED灯延迟 200ms后再发光, 而且, 根据表 2可知, 由于在 200ms内并未受到打印机发送的其它发光控制指 ,则打印机上的 多个墨盒上的 LED灯在 200ms后全部被点亮, 则此时光接收器接收到充 足的第一光量 S1 , 且第一光量 S1大于打印机预设阈值; 接着, 打印机再 发出指令 M OFF, 则上述所有墨盒接收到上述发光控制指令后, 均按照上 述控制原则而直接对其上的 LED灯执行熄灭动作, 截止到此, M墨盒的 正对位置检测过程完成。 随后, 维持 M墨盒的位置不变, 打印机发出指 令 C ON以驱动与 M墨盒相邻的 C墨盒上的 LED灯发光, 以进行相邻光 检测, 则上述多个墨盒的控制单元同样延后 200ms再执行点亮 LED的操 作, 如前所述, 相邻光检测时光线点亮指令与光线熄灭指令之 间的时间间 隔较短, 根据表 2可知, 打印机在 87.8ms后发出指令 C OFF, 此时, 由 于 87.8ms<200ms, 则打印机在接收到上述指令 C OFF后按照上述控制原 则而直接执行停止发光的操作, 即所有墨盒上的 LED灯未被点亮, 则对 于打印机侧的光接收器而言,其接收到的光量 为 0,小于上述第一光量 S1 , 如此, 打印机即认为 M墨盒已装载在正确的位置上, 可正常使用。

图 9a-9c、 图 10a-10c、 图 l la-l lc、 图 12a-12c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 的多个墨盒的位置检测过程示意图, 具体地, 以下根据图 9a-9d对墨盒的 装机检测过程进行系统化的描述。

首先, 将多个墨盒(BK/C/M/Y )依次装入喷墨打印机中, 然后, 字 车在打印机马达的驱动下, 带动位于其上的多个墨盒来回移动, 当移动至 上述 BK墨盒与光接收器相对应处时, 字车停止移动;

如图 9a所示,打印机的控制电路发出控制 BK墨盒发光单元发光的指 令 BK ON,则四个墨盒的控制单元均经由共线的线路接 收上述发光控制指 令,从中获取发光控制信息为 ON, 并延迟 200ms后再对其上的 LED灯执 行驱动发光操作, 即所有墨盒的 LED灯均发光; 如图 9b所示, LED灯发 光延续一段时间后, 打印机发出控制 BK墨盒发光单元熄灭的指令 BK OFF, 则四个墨盒在接收到上述发光控制指令后直接 熄灭其上的 LED灯, 则此时 BK墨盒的正对位置检测部分已完成, 且此时光接收器将其接收到 的光量信息发送至打印机的控制电路, 标记为第一光量 S1 , 且第一光量 S1大于打印机预设的阈值;

接着, 如图 9c所示, 维持 BK墨盒的位置不变, 打印机发出控制 C 墨盒发光单元发光的发光控制指令 C ON, 则四个墨盒的控制单元均延迟 200ms后再对其上的 LED灯执行驱动发光操作, 如前所述, 对于 C墨盒 而言,这一阶段其包括相邻光检测以及正对位 置检测 ,且相邻光检测在前 , 正对位置检测在后, 故此时延迟 200ms时, 则相当于在相邻光检测期间 LED灯未被点亮, 则打印机的控制电路认为 BK墨盒的相邻光检测接收到 的第二光量 S2为 0, 小于第一光量 S1 , 如图 9c所示, 则可判断 BK墨盒 已正确装入, 至此, 关于 BK墨盒的相邻光检测已完成。

在 BK墨盒的相邻光检测完成后, 打印机移动字车, 移动至 C墨盒与 光接收器相对应,如图 10a所示,进入 C墨盒的正对位置检测阶段。此时, 在移动过程中, 由于前述的 "延时" 控制, 使得多个 LED灯均被点亮, 则使得当 C墨盒与光接收器相对时, 上述多个墨盒的 LED灯均被点亮, 则光接收器可以接收到足够的光量, 即 C墨盒的第三光量 S3 , 随后, LED 灯发光一段时间后,打印机即发送控制 C墨盒 LED灯熄灭的指令 C OFF, 如图 10b所示, 则四个墨盒在接收到上述发光控制指令后直接 熄灭其上的 LED灯, 则此时 C墨盒的正对位置检测部分已完成。 如图 10c所示, 维持 C墨盒的位置不变, 打印机发出指令 BK ON以驱动 BK墨盒的 LED灯点 亮, 则上述四个墨盒均控制其上的 LED灯延迟 200ms后再点亮。 但是, 在间隔不到 100ms后, 由于 C墨盒的相邻光检测阶段已结束, 所以打印机 发出指令 BK OFF以熄灭 BK墨盒的 LED灯,则此时各个墨盒的控制单元 接收到上述指令 BK OFF后直接执行, 即原 BK ON的指令不再执行, 则 LED灯未被点亮, 则此时光接收器认为其接收到的第四光量 S4为 0, 小 于第三光量 S3 , 则判断 C墨盒已装载在正确的位置上。

随后进入对 M墨盒的检测阶段。 打印机移动字车至 M墨盒与光接收 器相对应的位置, 并依次发出指令 M ON和指令 M OFF以对 M墨盒进行 正对位置检测 , 如图 1 la和 1 lb所示。 然后再发出指令 C ON和 C OFF以 进行 M墨盒的相邻光检测, 如图 11c所示。 其中, 发光单元的控制方式遵 循上述控制原则而执行, 打印机控制电路根据检测的光量对比结果而判 断 M墨盒是否装在正确的位置上。

最后进入对 Y墨盒的检测检测。 打印机移动字车至 γ墨盒与光接收 器相对应的位置, 同样的, 依次发出指令 Y ON和 Y OFF以对 Y墨盒进 行正对位置检测, 如图 12a和 12b所示。 然后再发出指令 M ON和指令 M OFF以进行 Y墨盒的相邻光检测, 如图 12c所示。 其中, 发光单元的控制 方式及打印机控制电路的判断原则与上述相同 。

显然, 由上述描述可知, 本实例的技术方案主要釆用仅进行正对位置 检测, 不进行相邻光检测的方式来避免墨盒检测过程 中受到外部光的光干 扰而造成的检测错误; 而且, 为了保证发光单元的发光亮度稍弱的墨盒能 够顺利通过正对位置检测程序, 还通过使控制单元仅根据发光控制指令中 的发光控制信息对发光单元进行控制, 使得多个墨盒的发光单元同时发 光, 从而可补足光接收器在进行正对位置检测时接 收到的光量; 从而使得 上述墨盒能够顺利通过打印机中设定的强制性 的位置检测机制, 保证墨盒 的正常使用, 避免造成资源浪费, 避免出现 "墨盒明明装载在正确的位置 上却被认为装载在错误的位置上而无法使用" 的情况。

综上所述, 釆用本发明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可充分保证墨盒顺利通 过成像设备预设的装机位置检测程序, 增加其装机检测稳定性, 提高成像 设备对墨盒的兼容性, 防止墨盒由于 LED灯的制造误差而引起的装机检 测错误的现象产生, 增加用户的选择性, 降低用户的使用成本。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 上述实施例中, 由于成像设备上设有 多个墨盒, 且各个墨盒的第一时间段及第二时间段均分别 不同, 故此时对 于 "延迟门限值 (或称预定的延时时间 t ) " 的取值应选择为大于多个墨 盒中最大的第二时间段, 并小于多个墨盒中最小的第一时间段。 而且, 每 个墨盒中的 "延迟门限值" 可以设定得相同或不相同, 只需要保证各个门 限值均满足上述取值的规定即可。 如上述实施例中, BK墨盒及 C墨盒除 了可设定为延时 200ms后再驱动其上的发光单元发光, 也可设定为 BK墨 盒延时 160ms、 C墨盒延时 205ms后再驱动发光单元发光, 因为, 160ms 以及 205ms均属于 ( 100ms, 300ms ) 的范围之内。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 由于正对位置检测中墨盒需要移动位 置, 而相邻光检测无需移动墨盒位置, 为此, 也可釆用在移动待检测墨盒 至与光接收器相对位置之前打印机先发出发光 控制指令的方式, 这样, 则 可使正对位置检测的时间间隔大于相邻光检测 的时间间隔, 保证上述技术 实施例技术方案的顺利执行。

对应于区分第一设定墨盒和第二设定墨盒的情 况, 为对墨盒的发光控 制过程进行详细描述, 如下提供了另一应用实例进行解释说明。

如图 7所示, 喷墨打印机上可安装四个墨盒, 按照颜色分, 即 BK墨 盒、 C墨盒、 M墨盒和 Y墨盒。 Y墨盒由于设置在最后, 其可以不作为相 邻墨盒为其他墨盒提供相邻光检测光。 所以, Y墨盒发光的时间较短。 Y 墨盒即作为第二设定墨盒, BK墨盒、 C墨盒和 M墨盒作为第一设定墨盒。

首先, 电路板通过接口单元接收打印机发来的发光控 制指令, 然后, 控制单元对发光控制指令进行解读并识别, 发光控制指令一般包括墨盒识 别信息和指示打开或关闭发光单元的代码。

然后, 根据判断结果的不同, 执行相应的操作。

当识别到发光控制指令为第二设定墨盒的光线 点亮指令时, 即包括 Y 墨盒的墨盒识别信息而且包括打开发光单元代 码时, 控制单元打开发光单 元。 或者启动第二点亮延迟计时, 在计时结束时, 控制打开发光单元。

当识别到发光控制指令为第二设定墨盒的光线 熄灭指令时, 即包括 Y 墨盒的墨盒识别信息但是包括关闭发光单元代 码, 控制单元控制发关闭发 光单元, 即执行 "熄灭" 操作。

当识别到发光控制指令为第一设定墨盒的光线 熄灭指令时, 即不包括 Y墨盒的墨盒识别信息而且包括关闭发光单元 码时, 控制单元控制发关 闭发光单元, 即执行 "熄灭" 操作。

当识别到发光控制指为第一设定墨盒的光线点 亮指令时, 即不包括 Y 墨盒的墨盒识别信息而且包括打开发光单元代 码时, 控制单元控制延时单 元启动第一点亮延迟计时, 在计时过程中, 如果接口单元接收到了新的发 光控制指令, 则停止计时, 并根据该新的发光控制指令所包含的信息执行 操作; 如果在计时过程中, 没有接收到新的发光控制指令, 则在计时结束 时, 控制打开发光单元。

点亮延迟计时可以是具体的延时电路或者由计 算机程序来完成, 这属 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识, 在此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 接口单元除可釆用上述实施例中所提 及的电触点等有线连接的方式外, 也可以釆用无线连接的方式。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 上述实施例中发光单元既可设置在与 光接收器直接相对的位置, 也可设置在相偏离的位置, 而利用光学引导部 件将光线引导至光接收器。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 上述实施例中, 也可釆用一个控制单 元控制多个发光单元的方式。 具体地, 如图 13所示, 上述控制单元及多 个发光单元 410可设置在一转接架 400上, 而该转接架 400设置在上述墨 盒与成像设备主体之间, 且转接架 400上设有容纳多个墨盒的空间 420, 即该转接架 400先安装在成像设备主体上, 然后再将多个墨盒装在转接架 400上, 此时, 各个发光单元 410与装入的多个墨盒——对应。 这样, 墨 盒上无需设置控制单元及发光单元, 只需要设置一存储墨盒相关信息的存 储单元, 以与成像设备主体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或读写操 作即可。 另外, 本 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 上述技术方案中, 多个发光单元分别设置在 多个墨盒上, 这时, 设置在转接架上的控制单元与多个墨盒之间只 需经由 接口单元而相互连接, 即可根据成像设备主体发出的发光控制指令对 发光 单元进行控制。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 上述实施例中, 安装在成像设备主体 的多个墨盒中, 仅一个墨盒上设有控制单元以及发光单元, 其余墨盒上未 设置, 则此时, 可通过设置光传输器 430, 以在发光单元发光时将光线引 导至各个墨盒与光接收器相对应的位置处, 如图 14所示。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 上述实施例中, 待检测墨盒接收到的 光线点亮指令时启动点亮延迟及时, 延迟设定的时间才控制发光, 若延迟 时间未到, 又接收到一光线点亮指令, 此时, 前一光线点亮指令所启动的 点亮延迟计时停止计时, 并清零或复位, 重新开始执行后一光线点亮指令 的计时。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 上述实施例中, 设置在成像设备上的 多个墨盒的第一时段彼此不同, 第二时段也彼此不同时, 各个墨盒的延时 门限值可根据各自的第一时段和第二时段而设 置成不同的值, 如 BK墨盒 的第一时段和第二时段分别为 400ms和 100ms, 则此时其延时门限值可设 置为 200ms, 而 C墨盒的第一时段和第二时段分别为 200ms和 40ms, 则 此时其延时门限值可设置为 80ms。 具体地, 各个墨盒的控制单元中预先 存储多个延时门限值, 每个延时门限值均对应于成像设备主体在位置 检测 过程中发出的每个光线点亮指令, 且此时成像设备主体发出的发光控制指 令按照其预定的顺序逐一发送, 控制单元中还设有一计数模块, 对于接收 到的光线点亮指令的次数进行计数, 并针对不同墨盒的光线点亮指令设定 不同的规则。 如, 成像设备主体按照 BK墨盒和 C墨盒分别进行正对位置 检测和相邻光检测时 , 其会依次发出 BK ON— BK OFF ( BK墨盒正对位 置检测 )—C ON— C OFF(BK墨盒相邻光检测)一 C ON— C OFF ( C墨盒 正对位置检测 ) —BK ON— BK OFF ( C墨盒相邻光检测 ) , 此时, BK墨 盒及 C墨盒中的控制单元预先存有第一延时门限值 针对 BK墨盒, 200ms ) 和第二延时门限值 (针对 C墨盒, 80ms ) , 并设有一规则, 若检测到 BK 或 C墨盒的光线点亮指令出现次数等于 1时, 使用第一延时门限值, 若次 数大于 1时, 使用第二延时门限值。 当设有多个墨盒时, 上述方式亦可依 次类推。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 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 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 取存储介质中, 该程序在执行时, 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 而前述 的存储介质包括: ROM、 RAM, 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 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 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而非对 其限制; 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 说明, 本领域的普通 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 进行修 改, 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 换; 而这些修改或者替 换, 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 例技术方案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