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LIGHT GUIDING SYSTEM, EDGE-TYPE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4/110835
Kind Code:
A1
Abstract:
A light guiding system (1), an edge-type backlight module (2) and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3) are provided. The light guiding system (1) comprises: an environment light collecting system (10) facing and absorbing environment light and producing absorption light; a plurality of light guiding devices (20), each of which comprises a light input end (22) adjacent to the environment light collecting system (10) and a light output end (21) adjacent to a light input side (31) of a light guiding plate (30), the absorption light enters into the light input end (22) and being transferred to the light output end (21) to form backlight source, a plurality of light diffusion devices (40) which are arranged between the light input side (31) and the light output end (21) enlarging the light emitting angle of the light output end (21). The light guiding system (1) makes use of the light diffusion device (40) to enlarge the light emitting angle of the light output ends (21), in order to ameliorate the uneven brightness among the light output ends (21) and improve the optical quality of the edge-type backlight module (2).

Inventors:
HU CHE-CHANG (CN)
HE HU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3/070801
Publication Date:
July 24, 2014
Filing Date:
January 21, 2013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G02F1/13357; G02F1/133; F21S11/00
Foreign References:
CN102193247A2011-09-21
CN202581110U2012-12-05
CN101071230A2007-11-14
CN202484867U2012-10-10
JP2000231816A2000-08-22
JP2005091494A2005-04-07
Attorney, Agent or Firm:
MING & YUE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 FIRM (CN)
深圳市铭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CN)
Download PDF:
Claims: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光导入系统, 其中, 包括: 环境光收集系统, 朝向环境光, 吸收所述环境光并产生吸收光; 若干导光装置, 每一导光装置具有一入光端及一出光端, 所述出光端邻近 于导光板的一入光侧面, 所述入光端邻近于所述环境光收集系统, 所述吸收光 进入所述入光端并传导至所述出光端形成背光光源; 若干扩散光装置, 所述扩散光装置设置于所述出光端与所述入光侧面之 间, 所述扩散光装置将所述出光端的发光角度扩大。

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光导入系统, 其中, 所述导光装置为光纤, 所 述扩散光装置为双凹透镜。

3、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光导入系统, 其中, 所述导光装置为光纤, 所 述扩散光装置为平凹透镜。

4、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光导入系统, 其中, 所述出光端相对于所述扩 散光装置的中心处, 所述扩散光装置的宽度满足以下条件:

W<P, 其中, W为所述扩散光装置的宽度, P为相邻的两个所述出光端之间的距 离。

5、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光导入系统, 其中, 还包括若干原始光源, 所 述原始光源与所述出光端交替排列布置。

6、 根据权利要求 5所述的光导入系统, 其中, 所述出光端相对于所述扩 散光装置的中心处, 所述扩散光装置的宽度满足以下条件:

W<P2-L, 且 W Pi-L, 其中, W为所述扩散光装置的宽度, Pi为相邻的两个所述出光端之间的距 离, P2为相邻的两个所述原始光源之间的距离, L为所述原始光源的宽度。

7、 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 包括背板、 导光板及光学膜片, 所述导光板包 括一入光侧面、 与所述入光侧面相连并相对的底面及顶面, 所述背板设于所述 底面之下, 所述光学膜片设于所述顶面之上, 其中, 所述侧入式背光模组还包 括光导入系统, 所述光导入系统包括: 环境光收集系统, 朝向环境光, 吸收所述环境光并产生吸收光; 若干导光装置, 每一导光装置具有一入光端及一出光端, 所述出光端邻近 于所述入光侧面, 所述入光端邻近于所述环境光收集系统, 所述吸收光进入所 述入光端并传导至所述出光端形成背光光源; 若干扩散光装置, 所述扩散光装置设置于所述出光端与所述入光侧面之 间, 所述扩散光装置将所述出光端的发光角度扩大。

8、 根据权利要求 7所述的侧入式背光模组, 其中, 所述导光装置为光纤, 所述扩散光装置为双凹透镜。

9、 根据权利要求 7所述的侧入式背光模组, 其中, 所述导光装置为光纤, 所述扩散光装置为平凹透镜。

10、 根据权利要求 7所述的侧入式背光模组, 其中, 所述出光端相对于所 述扩散光装置的中心处, 所述扩散光装置的宽度满足以下条件:

W<P, 其中, W为所述扩散光装置的宽度, P为相邻的两个所述出光端之间的距 离。

11、 根据权利要求 7所述的侧入式背光模组, 其中, 所述光导入系统还包 括若干原始光源, 所述原始光源与所述出光端交替排列布置。

12、 根据权利要求 11 所述的侧入式背光模组, 其中, 所述出光端相对于 所述扩散光装置的中心处, 所述扩散光装置的宽度满足以下条件:

W<P2-L, 且 W Pi-L, 其中, W为所述扩散光装置的宽度, Pi为相邻的两个所述出光端之间的距 离, P2为相邻的两个所述原始光源之间的距离, L为所述原始光源的宽度。

13、 一种液晶显示器, 包括显示面板、 背板、 导光板及光学膜片, 所述导 光板包括一入光侧面、 与所述入光侧面相连并相对的底面及顶面, 所述背板设 于所述底面之下, 所述光学膜片设于所述顶面之上, 所述显示面板设于所述光 学膜片之上,其中,所述液晶显示器还包括光导入系统,所述光导入系统包括: 环境光收集系统, 朝向环境光, 吸收所述环境光并产生吸收光; 若干导光装置, 每一导光装置具有一入光端及一出光端, 所述出光端邻近 于所述入光侧面, 所述入光端邻近于所述环境光收集系统, 所述吸收光进入所 述入光端并传导至所述出光端形成背光光源;

若干扩散光装置, 所述扩散光装置设置于所述出光端与所述入光侧面之 间, 所述扩散光装置将所述出光端的发光角度扩大。

14、 根据权利要求 13所述的液晶显示器, 其中, 所述导光装置为光纤, 所述扩散光装置为双凹透镜。

15、 根据权利要求 13所述的液晶显示器, 其中, 所述导光装置为光纤, 所述扩散光装置为平凹透镜。

16、 根据权利要求 13所述的液晶显示器, 其中, 所述出光端相对于所述 扩散光装置的中心处, 所述扩散光装置的宽度满足以下条件:

W<P, 其中, W为所述扩散光装置的宽度, P为相邻的两个所述出光端之间的距 离。

17、 根据权利要求 13所述的液晶显示器, 其中, 所述光导入系统还包括 若干原始光源, 所述原始光源与所述出光端交替排列布置。

18、 根据权利要求 17所述的液晶显示器, 其中, 所述出光端相对于所述 扩散光装置的中心处, 所述扩散光装置的宽度满足以下条件:

W<P2-L, 且 W Pi-L,

其中, W为所述扩散光装置的宽度, Pi为相邻的两个所述出光端之间的距 离, P2为相邻的两个所述原始光源之间的距离, L为所述原始光源的宽度。

Description:
光导入系统、 侧入式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 具体地讲, 是涉及一种光导入系统、 侧入 式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背景技术 现今, 在液晶显示器(LC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的背光模组中大多数 采用原始光源作为背光光源, 这里所述的原始光源是指利用电力等能源来使 自 身发光的光源, 例如 LED。 LED具有高效节能的优点, 因此被广泛利用为背 光模组中的背光光源。 但随着未来人们更加注重节能环保, 现今背光模组中的 背光光源的功耗需要进一歩地降低, 这就需要减少 LED使用的数量来实现背 光光源功耗的降低, 或者使用新型的节能光源作为背光模组中的背 光光源, 来 达到进一歩地节能。 例如将环境光作为背光模组中的背光光源是一 种新型的节能方案, 无需使 用以电力为动力的原始光源, 或者将原始光源的使用比例减小, 这样就可以大 幅度地减少能耗。 目前比较可行的办法是将环境光收集后使用多 条光纤传导并 由各条光纤的出光端将收集的环境光出射到背 光模组中作为背光模组的背光 光源, 而且还可以通过调整光纤的数量而调整背光光 源的数量。 然而, 由于光 纤出光端的发光角度较小, 导致出光端正前方与出光端之间 (即出光端左右两 边) 的亮度差异过大, 从而产生亮暗分明的现象, 严重时可以分辨出每一出光 端所在的位置, 严重影响了背光模组的光学品味。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导入系 统, 包括: 环境光收集系统, 朝向环境光, 吸收所述环境光并产生吸收光; 若 干导光装置, 每一导光装置具有一入光端及一出光端, 所述出光端邻近于导光 板的一入光侧面, 所述入光端邻近于所述环境光收集系统, 所述吸收光进入所 述入光端并传导至所述出光端; 若干扩散光装置, 所述扩散光装置设置于所述 出光端与所述入光侧面之间, 所述扩散光装置将所述出光端的发光角度扩大 。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侧入式背光 模组, 包括背板、 导光板及 光学膜片, 所述导光板包括一入光侧面、 与所述入光侧面相连并相对的底面及 顶面, 所述背板设于所述底面之下, 所述光学膜片设于所述顶面之上, 其中, 所述侧入式背光模组还包括光导入系统, 所述光导入系统包括: 环境光收集系 统, 朝向环境光, 吸收所述环境光并产生吸收光; 若干导光装置, 每一导光装 置具有一入光端及一出光端, 所述出光端邻近于所述入光侧面, 所述入光端邻 近于所述环境光收集系统, 所述吸收光进入所述入光端并传导至所述出光 端形 成背光光源; 若干扩散光装置, 所述扩散光装置设置于所述出光端与所述入光 侧面之间, 所述扩散光装置将所述出光端的发光角度扩大 。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器 , 包括显示面板、 背板、 导 光板及光学膜片, 所述导光板包括一入光侧面、 与所述入光侧面相连并相对的 底面及顶面, 所述背板设于所述底面之下, 所述光学膜片设于所述顶面之上, 所述显示面板设于所述光学膜片之上, 其中, 所述液晶显示器还包括光导入系 统, 所述光导入系统包括: 环境光收集系统, 朝向环境光, 吸收所述环境光并 产生吸收光; 若干导光装置, 每一导光装置具有一入光端及一出光端, 所述出 光端邻近于所述入光侧面, 所述入光端邻近于所述环境光收集系统, 所述吸收 光进入所述入光端并传导至所述出光端形成背 光光源; 若干扩散光装置, 所述 扩散光装置设置于所述出光端与所述入光侧面 之间, 所述扩散光装置将所述出 光端的发光角度扩大。 此外, 所述导光装置为光纤。 此外, 所述扩散光装置为双凹透镜或平凹透镜。 此外, 所述出光端相对于所述扩散光装置的中心处, 所述扩散光装置的宽 度满足条件: W<P, 其中, W为所述扩散光装置的宽度, P为相邻的两个所述 出光端之间的距离。 此外, 所述导入光系统还包括若干原始光源, 所述原始光源与所述出光端 交替排列布置。 此外, 所述原始光源为 LED。 此外, 所述出光端相对于所述扩散光装置的中心处, 所述扩散光装置的宽 度满足条件: W<P 2 -L, 且 W<P r L, 其中, W 为所述扩散光装置的宽度, 为相邻的两个所述出光端之间的距离,? 2 为相邻的两个所述原始光源之间的距 离, L为所述原始光源的宽度。 根据本发明的光导入系统、 侧入式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该光导入系统 利用环境光形成了该侧入式背光模组中的背光 光源, 使得在该侧入式背光模组 中无需使用以电力为动力的原始光源, 或者减小了原始光源的使用比例, 节约 了能源。 而且该光导入系统利用了扩散光装置将出光端 的发光角度扩大, 改善 了出光端之间产生的亮暗不均的现象, 提高了该侧入式背光模组的光学品味。 附图说明 图 1是本发明实施例 1的光导入系统的示意图。 图 2是本发明实施例 1的双凹透镜将出光端的发光角度扩大的原理 。 图 3是本发明实施例 1的平凹透镜将出光端的发光角度扩大的原理 。 图 4是本发明实施例 1的平凹透镜另一种放置的示意图。 图 5是本发明实施例 2的光导入系统的示意图。 图 6是本发明实施例 1或实施例 2的侧入式背光模组的示意图。 图 7是本发明实施例 1或实施例 2的液晶显示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阐述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其 效果, 以下结合本发明的实 施例及其附图进行详细描述, 其中, 相同的标号始终表示相同的部件。 实施例 1 参照图 1, 光导入系统 1包括环境光收集系统 10、若干条光纤 20、若干个 双凹透镜 40。具体地讲, 环境光收集系统 10朝向并且吸收环境光 CL, 而后将 环境光 CL转化为吸收光 SL, 值得注意的是, 环境光 CL可为太阳光、 灯光、 或其他发光物体发出的光, 吸收光 SL的波长处于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内, 即该 吸收光 SL能够作为背光模组中的背光光源使用。 每条光纤 20具有一出光端 21及一入光端 22, 各条光纤的入光端 22汇聚成一束后邻近于环境光收集系统 10, 各条光纤的出光端 21邻近排列于导光板 30的入光侧面 31, 优选地, 各个 出光端 21等间距分布, 值得注意地是, 出光端 21的数量及排列方式并不以图 1中所示为限,而是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出光 21的数量及排列方式。各个双 凹透镜 40分别对应设于各条光纤的出光端 21与导光板 30的入光侧面 31之间。 吸收光 SL通过入光端 22进入光纤 20中传导至出光端 21, 从出光端 21 射出的光经过双凹透镜 40后通过入光侧面 31进入导光板 30中; 其中, 光纤 20是一种优良的导光装置, 光在光纤 20中的能量损失非常低; 作为一种扩散 光装置, 双凹透镜 40能够将出光端 21的发光角度扩大。 在本实施例中, 为了使出光端 21的发光角度能够最大化的扩大, 优选地, 出光端 21被相对设置于双凹透镜 40的中心处, 并且出光端 21要与双凹透镜 40保持一段合适的距离。出光端 21发出的光经过双凹透镜 40后射入到入光侧 面 31上, 为了使入光侧面 31的亮暗不均的现象最大限度的减小,双凹透 40 的宽度满足式 ( :

W<P 式 (1) 其中, W为双凹透镜 40宽度, P为相邻的两个出光端 21之间的距离。 以下,将详细地描述双凹透镜 40能够将出光端 21的发光角度扩大的原理。 参照图 2, 在出光端 21发出的光线中任取两条光线 211、 212, 假设在出 光端 21的前方未添加双凹透镜 40, 则光线 211、 212将沿直线传播, 即沿图中 的虚线传播, 形成的发光角度为 M。 然而, 在本实施例中, 由于添加了双凹透 镜 40,在空气与双凹透镜 40的任一凹面的边界处光线 211、212将会发生折射, 这是因为双凹透镜 40的折射率大于空气的折射率, 即光线 211、 212沿图中的 实线传播, 从双凹透镜 40射出的实线的反向延长虚线形成的发光角度 N, 可以看出, 发光角度 N大于发光角度 M。 同样地, 从出光端 21射出的其它任 意多条光线也遵循上述原理, 则从出光端 21射出的光经过双面凹透镜 40后发 光角度扩大。 本实施例中的双凹透镜 40也可换为平凹透镜 41, 平凹透镜 41将出光端 21的发光角度扩大的原理如下所述。 参照图 3, 平凹透镜 41的凹面相对于出光端 21, 在出光端 21发出的光线 中任取两条光线 211、 212, 假设在出光端 21的前方未添加平凹透镜 41, 则光 线 211、 212将沿直线传播, 即沿图中的虚线传播, 形成的发光角度为 Q。 然 而, 在本实施例中, 由于添加了平凹透镜 41, 光线 211、 212在空气与双凹透 镜 40的凹面或平面的边界处会发生折射, 这是因为平凹透镜 41的折射率大于 空气的折射率, 即光线 211、 212沿图中的实线传播, 从平凹透镜 41射出的实 线的反向延长虚线形成的发光角度为 K, 可以看出, 发光角度 Κ大于发光角度 Q。 同样地, 从出光端 21射出的其它任意多条光线也遵循上述原理, 则从出光 端 21射出的光经过平凹透镜 41后发光角度扩大。 参照图 4, 也可将平凹透镜 41的平面相对于出光端 21, 光线 211、 212先 在空气与平凹透镜 41的平面的交界处折射, 而后再在空气与平凹透镜 41的凹 面的交界处折射, 可以看出, 发光角度 K大于发光角度 Q, 同样可使得出光端 21的发光角度扩大。 实施例 2 在实施例 2的描述中, 与实施例 1中相同的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以下只描 述与实施例 1不相同的内容。 发光二极管 LED作为一种背光模组中常用的原始背光光源, 其是利用电 力能源作为发光的动力。 当然, 原始背光光源也可为荧光灯、 CCFL等其它以 电力能源为动力的发光体。 参照图 5, 光导入系统 1还包括了若干 LED 70, LED 70与出光端 21交替 排列布置并邻近于导光板 30的入光侧面 31, 优选地, LED 70和出光端 21等 间距分布, 出光端 21与入光侧面 31之间设有双凹透镜 40, 当然, 如上所述, 双凹透镜也可用平凹透镜代替。这样, LED 70与出光端 21结合作为背光光源。 值得注意的是, 在本实施例中, 为了使出光端 21 的发光角度能够最大化 的扩大, 优选地, 出光端 21被设置相对于双凹透镜 40的中心处, 并且出光端 21要与双凹透镜 40保持一段合适的距离。为了使出光端 21发出的光经过双凹 透镜 40后与 LED 70发出的光更好地混合匹配, 最大限度的减小入光侧面 31 上的亮暗不均的现象, 双凹透镜 40的宽度满足式 (2):

W<P 2 -L, 且 W Pi-L, 式 (2) 其中, W为双凹透镜 40的宽度, Pi为相邻的两个出光端 21之间的距离, P 2 为相邻的两个 LED 70之间的距离, L为 LED 70的宽度。 本发明实施例 1或实施例 2的光导入系统通常应用于液晶显示器的侧入 背光模组中, 以下将对应用了实施例 1或实施例 2的光导入系统的侧入式背光 模组及液晶显示器进行说明。 参照图 6, 侧入式背光模组 2包括背板 50、 导光板 30、 光学膜片 60及实 施例 1或实施例 2的光导入系统, 导光板 30包括一入光侧面 31、 与入光侧面 31相连并相对的底面 32及顶面 33,背板 50设于底面 32的下方,光学膜片 60 置于顶面 33之上, 实施例 1或实施例 2的光导入系统 1射出的光通过入光侧 面 31进入导光板 30中混合均匀, 而后混合均匀的光从顶面 33射出。 参照图 7,显示面板 80设于侧入式背光模组 2之上形成完整的液晶显示器 3, 则侧入式背光模组 2提供光给显示面板 80, 使得显示面板 80显示影像。 根据本发明的光导入系统、 侧入式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该光导入系统 利用环境光形成了该侧入式背光模组中的背光 光源, 使得在该侧入式背光模组 中无需使用以电力为动力的原始光源, 或者减小了原始光源的使用比例, 节约 了能源。 而且该光导入系统利用了扩散光装置将出光端 的发光角度扩大, 改善 了出光端之间产生的亮暗不均的现象, 提高了该侧入式背光模组的光学品味。 虽然本发明是参照其示例性的实施例被具体描 述和显示的,但是本领域的 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 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 围的情 况下, 可以对其进行形式和细节的各种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