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LIQUID CRYSTAL PANEL, DRIVING METHOD THEREFOR,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5/096250
Kind Code:
A1
Abstract:
A liquid crystal panel. The liquid crystal panel comprises multiple pixels, multiple charge filling gate lines (140), and multiple charge sharing gate lines (150). The multiple pixels are arranged in an array manner. The pixels in each row are electrically coupled to one charge filling gate line (140) and one charge sharing gate line (150). The charge sharing gate line (150) electrically coupled to the pixels in an nth row and the charge filling gate line (140) electrically coupled to the pixels in an (n+m)th row are electrically coupled together. When the liquid crystal panel is in a 2D display mode, a first driving signal is introduced into the charge filling gate line electrically coupled to the pixels in each row; and when the liquid crystal panel is in a 3D display mode, a second driving signal is introduced into the charge filling gate line electrically coupled to the pixels in each row. When the liquid crystal panel is in a 3D display mode, image sticking (IS) and brightness difference between the left eye and the right eye does not occur.

Inventors:
CHEN CHENG-HUNG (CN)
CHANG TIEN-HAO (CN)
HUANG SHISHUAI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4/071031
Publication Date:
July 02, 2015
Filing Date:
January 21, 2014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G02F1/1362; G02F1/133; G09G3/36
Foreign References:
CN102879960A2013-01-16
CN102436105A2012-05-02
CN103353680A2013-10-16
CN103309065A2013-09-18
KR20130046281A2013-05-07
Attorney, Agent or Firm:
MING & YUE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 FIRM (CN)
深圳市铭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CN)
Download PDF:
Claims: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液晶面板, 其中, 包括多个像素、 多条电荷充入栅极线和多条电 荷共享栅极线, 其中, 所述多个像素以阵列的方式排布, 每行像素电耦接至一 条电荷充入栅极线和一条电荷共享栅极线, 且第 n行像素电耦接的电荷共享栅 极线与第 n+m行像素电耦接的电荷充入栅极线; 当所述液晶面板进行 2D显示时, 与每行像素电耦接的电荷充入栅极线被 通入第一驱动信号; 当所述液晶面板进行 3D显示时, 与每行像素电耦接的电 荷充入栅极线被通入第二驱动信号。

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液晶面板, 其中, 所述第二驱动信号的导通信 号持续的时间至少为所述第一驱动信号的导通信号持续的时间的 m倍。

3、 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液晶面板, 其中, 所述第二驱动信号为间隔型 驱动信号, 其中, 所述间隔型驱动信号包括交替排列的导通信号和关断信号。

4、 根据权利要求 3所述的液晶面板, 其中, 所述导通信号和所述关断信 号持续的时间均与所述第一驱动信号的导通信号持续的时间相同。

5、 一种液晶面板的驱动方法, 所述液晶面板包括多个像素、 多条电荷充 入栅极线和多条电荷共享栅极线, 其中, 所述多个像素以阵列的方式排布, 每 行像素电耦接至一条电荷充入栅极线和一条电荷共享栅极线, 且第 n行像素电 耦接的电荷共享栅极线与第 n+m行像素电耦接的电荷充入栅极线; 其中, 所 述驱动方法包括: 在所述液晶面板进行 2D显示时, 与每行像素电耦接的电荷充入栅极线被 通入第一驱动信号; 在所述液晶面板进行 3D显示时, 与每行像素电耦接的电荷充入栅极线被 通入第二驱动信号。

6、 根据权利要求 5所述的驱动方法, 其中, 所述第二驱动信号的导通信 号持续的时间至少为所述第一驱动信号的导通信号持续的时间的 m倍。

7、 根据权利要求 6所述的驱动方法, 其中, 所述第二驱动信号为间隔型 驱动信号, 其中, 所述间隔型驱动信号包括交替排列的导通信号和关断信号。

8、 根据权利要求 7所述的驱动方法, 其中, 所述导通信号和所述关断信 号持续的时间均与所述第一驱动信号的导通信号持续的时间相同。

9、 一种液晶显示器, 其包括液晶面板以及与所述液晶面板相对设置的背 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向液晶面板提供显示光源,以使所述液晶面板显示影像, 其中, 所述液晶面板包括多个像素、 多条电荷充入栅极线和多条电荷共享栅极 线, 其中, 所述多个像素以阵列的方式排布, 每行像素电耦接至一条电荷充入 栅极线和一条电荷共享栅极线, 且第 n 行像素电耦接的电荷共享栅极线与第 n+m行像素电耦接的电荷充入栅极线; 当所述液晶面板进行 2D显示时, 与每行像素电耦接的电荷充入栅极线被 通入第一驱动信号; 当所述液晶面板进行 3D显示时, 与每行像素电耦接的电 荷充入栅极线被通入第二驱动信号。

10、 根据权利要求 9所述的液晶显示器, 其中, 所述第二驱动信号的导通 信号持续的时间至少为所述第一驱动信号的导通信号持续的时间的 m倍。

11、 根据权利要求 10所述的液晶显示器, 其中, 所述第二驱动信号为间 隔型驱动信号, 其中, 所述间隔型驱动信号包括交替排列的导通信号和关断信 号。

12、 根据权利要求 11 所述的液晶显示器, 其中, 所述导通信号和所述关 断信号持续的时间均与所述第一驱动信号的导通信号持续的时间相同。

Description:
说 明 书 液晶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液晶显示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液晶显示领域;更具体地讲,涉及 一种液晶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液晶显示器。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不断的发展进步, 己开发出使观看者产生立体视觉的 3D (Three Dimension)显示技术, 其利用左眼和右眼分别接收不同的画面, 然后 经过大脑对画面信息进行叠加重生, 构成一个具有前一后、 上一下、 左一右、 远一近等立体方向效果的画面。

目前的 3D显示装置通常指的是可实现 2D/3D切换的显示装置, 其在不开 启 3D显示模式时, 以 2D显示模式来显示的; 在开启 3D显示模式后, 以 3D 显示模式来显示。

在大尺寸的 3D显示装置中, 当处于 2D显示模式的状态时, 为了提高视 角并降低色偏, 显示面板通常会做低色偏(Low color shift)的设计, 其通常是 增加像素(Pixel)的畴(Domain)。其中, 一个像素一般可以分成 4个 domain, 如果将一个像素分为 Main 区和 Sub 区, 那么一个像素就可以增加到 8 个 domain, 这样就可以提高显示面板的视角, 并且改善显示面板的色偏。 图 1是 现有技术的一种低色偏显示面板中像素的等效 电路图。如图 1所示, 其将一个 像素分为 Main区 11和 Sub区 12, 在电荷充入栅极线 (Charge Line) CL打开 时, 通过 Main区 11的薄膜场效应晶体管 (Thin Film Transistor, TFT) MT和 Sub区 12的薄膜场效应晶体管 (Thin Film Transistor, TFT) ST将电荷分别送 至像素的 Main区和 Sub 区; 当电荷充入栅极线 CL关闭, 且电荷共享栅极线 (Share Line) SL打开时,电耦接至电荷共享栅极线 SL的 SLT会将像素的 Sub 区 12中的部分电荷释放到电容 Cb中。 这样像素的 Main区 11和 Sub区 12就 会出现电位差, 以达到降低色偏的目的。

当处于 3D显示模式的状态时, 如图 2a所示, 在采用一帧(one frame)反 转驱动方式的情况下, 由于像素所储存的电压的正负极性的平均值不 能相互抵 消, 将导致显示面板出现影像残留, 即 IS残影。 如图 2b所示, 解决 IS残影的 方法是可以通过将一帧反转驱动方式改变为两 帧 (two frame) 反转驱动方式, 使像素所储存的电压的正负极性的平均值一致 。 但是在改变为 two frame反转 驱动方式后, 由于电容 Cb (参照图 1 ) 的存在, 会在像素所储存的电压的正负 极性改变的时候出现像素充电不一致, 从而导致画面进入左右眼时的亮度不一 致。 此外, 在显示面板的像素的驱动设计中, 每一行像素是由独立的电荷充入 栅极线 CL和电荷共享栅极线 SL驱动的。 因此, 在显示面板显示时, 通过分 别控制电荷充入栅极线 CL和电荷共享栅极线 SL的导通或关闭来使显示面板 实现低色偏。 在需要关闭显示面板的低色偏时, 只需将电荷共享栅极线 SL关 闭即可, 但是在这种电荷充入栅极线 CL和电荷共享栅极线 SL分别独立的设 计中, 需要使用数量多一倍的 COF (Chip on Film, 膜片上芯片封装) 来为电 荷充入栅极线 CL和电荷共享栅极线 SL提供信号。 为了减少 COF的使用量, 降低成本, 现有技术还提供了另一种低色偏的 显示面板的驱动设计, 其是通过后开启的电荷充入栅极线 CL打开之前的电荷 共享栅极线 SL。 如图 3所示, 例如可通过开启第 N+2条电荷充入栅极线 CL 来打开第 N条电荷共享栅极线 SL。 但是这种驱动设计无法独立地控制电荷共 享栅极线 SL的导通或关闭, 因此无法通过关闭电荷共享栅极线 SL来关闭显 示面板的低色偏, 在 3D显示时就会出现 IS残影及左右眼亮度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面 板, 其包括多个像素、 多条电荷充入栅极线和多条电荷共享栅极线, 其中, 所 述多个像素以阵列的方式排布,每行像素电耦 接至一条电荷充入栅极线和一条 电荷共享栅极线, 且第 n行像素电耦接的电荷共享栅极线与第 n+m行像素电 耦接的电荷充入栅极线; 当所述液晶面板进行 2D显示时, 与每行像素电耦接 的电荷充入栅极线被通入第一驱动信号; 当所述液晶面板进行 3D显示时, 与 每行像素电耦接的电荷充入栅极线被通入第二 驱动信号。 进一步地, 所述第二驱动信号的导通信号持续的时间至少 为所述第一驱动 信号的导通信号持续的时间的 m倍。 进一步地, 所述第二驱动信号为间隔型驱动信号, 其中, 所述间隔型驱动 信号包括交替排列的导通信号和关断信号。 进一步地, 所述导通信号和所述关断信号持续的时间均与 所述第一驱动信 号的导通信号持续的时间相同。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液晶面板的 驱动方法, 所述液晶面板包 括多个像素、 多条电荷充入栅极线和多条电荷共享栅极线, 其中, 所述多个像 素以阵列的方式排布,每行像素电耦接至一条 电荷充入栅极线和一条电荷共享 栅极线, 且第 n行像素电耦接的电荷共享栅极线与第 n+m行像素电耦接的电 荷充入栅极线, 其中, 所述驱动方法包括: 在所述液晶面板进行 2D显示时, 与每行像素电耦接的电荷充入栅极线被通入第 一驱动信号; 在所述液晶面板进 行 3D显示时, 与每行像素电耦接的电荷充入栅极线被通入第 二驱动信号。 进一步地, 所述第二驱动信号的导通信号持续的时间至少 为所述第一驱动 信号的导通信号持续的时间的 m倍。 进一步地, 所述第二驱动信号为间隔型驱动信号, 其中, 所述间隔型驱动 信号包括交替排列的导通信号和关断信号。 进一步地, 所述导通信号和所述关断信号持续的时间均与 所述第一驱动信 号的导通信号持续的时间相同。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器 , 其包括液晶面板以及与所 述液晶面板相对设置的背光模组, 所述背光模组向液晶面板提供显示光源, 以 使所述液晶面板显示影像, 其中, 所述液晶面板包括多个像素、 多条电荷充入 栅极线和多条电荷共享栅极线, 其中, 所述多个像素以阵列的方式排布, 每行 像素电耦接至一条电荷充入栅极线和一条电荷 共享栅极线, 且第 n行像素电耦 接的电荷共享栅极线与第 n+m行像素电耦接的电荷充入栅极线; 当所述液晶 面板进行 2D显示时, 与每行像素电耦接的电荷充入栅极线被通入第 一驱动信 号; 当所述液晶面板进行 3D显示时, 与每行像素电耦接的电荷充入栅极线被 通入第二驱动信号。 进一步地, 所述第二驱动信号的导通信号持续的时间至少 为所述第一驱动 信号的导通信号持续的时间的 m倍。

进一步地, 所述第二驱动信号为间隔型驱动信号, 其中, 所述间隔型驱动 信号包括交替排列的导通信号和关断信号。 进一步地, 所述导通信号和所述关断信号持续的时间均与 所述第一驱动信 号的导通信号持续的时间相同。

本发明的液晶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液晶显示器, 在 3D显示时就不会出现 IS残影及左右眼亮度差。 附图说明 图 1是现有技术的一种低色偏显示面板中像素的 效电路图。 图 2a和图 2b分别是现有技术的低色偏显示面板进行 3D显示时的示意图。 图 3是现有技术的一种驱动低色偏显示面板的示 图。 图 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液晶面板的结 示意图。 图 5是示出驱动图 4所示的液晶面板进行 2D显示的示意图。 图 6是示出驱动图 4所示的液晶面板进行 3D显示的示意图。 图 7是示出另一种驱动图 4所示的液晶面板进行 3D显示的示意图。 图 8是具有图 4所示的液晶面板的液晶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解释 本发明, 其示例表示在附图 中, 其中, 相同的标号始终表示相同部件。 在下面的描述中, 为了避免公知结 构和 /或功能的不必要的详细描述所导致的本发明 思的混淆,可省略公知结构 和 /或功能的不必要的详细描述。 图 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液晶面板的结 示意图。 参照图 4,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液晶面板 1用于液晶显示器中, 并且在 液晶显示器中与背光模组相对设置, 背光模组向液晶面板 1提供显示光源, 以 使液晶面板 1显示影像。其中,液晶面板 1包括显示区域 100、时序控制器 200、 栅极驱动器 300、 数据驱动器 400。 显示区域 100包括多个像素 P, 并且该多个像素 P在显示区域 100上以阵 列的方式排布。 为了降低本实施例的液晶面板 1 的色偏, 每个像素 P被分为 Main区 110和 Sub区 120。每个像素 P包括三个薄膜场效应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 TFT), 共享电容 132、 用于 Main区 110的液晶电容 112和储存电 容 113以及用于 Sub区 120的液晶电容 122和储存电容 123; 其中, 三个 TFT 分别为共享 TFT131、 用于 Main 区 110 的 TFTlll 以及用于 Sub 区 120 的 TFT121 o TFTlll 的栅极和 TFT121 的栅极均电耦接至电荷充入栅极线 140, TFTlll的漏极和 TFT121的漏极均电耦接至数据线 160, TFTlll的源极电耦 接至液晶电容 112和储存电容 113, TFT121的源极电耦接至液晶电容 122和储 存电容 123; TFT131的栅极电耦接至电荷共享栅极线 150, TFT131的漏极电 耦接至 TFT121的源极, TFT131的源极电耦接至共享电容 132。 时序控制器 200对显示面板 1从系统板(未示出)接收到的数字视频数据 重新布置, 并且将重新布置的数据视频数据提供给数据驱 动器 400。 时序控制 器 200从系统板接收例如垂直同步信号、水平同步 信号、数据使能信号和时钟, 并生成用于控制数据驱动器 400和扫描驱动器 300 的操作时序的时序控制信 号。 数据驱动器 400在时序控制器 200的控制下锁存数字视频数据 RGB并将 锁存的数字视频数据 RGB进行转换, 由此, 生成正数据电压和负数据电压, 然后数据驱动器 400向各条数据线 160提供正数据电压和负数据电压。扫描驱 动器 300在时序控制器 200的控制下顺序地向每条电荷充入栅极线 140提供具 有约一个水平周期 (约一帧时间) 的宽度的导通信号。 例如, 当在某一条电荷 充入栅极线 140 上施加足够大的正电压时, 则连接在这一条电荷充入栅极线 140上所有的 TFT的栅极皆会被打开,此时该条电荷充入栅极 线 140上的所有 的 TFT的漏极会与所有的数据线 160连接,进而经由各条数据线 160上的数据 电压(正数据电压或负数据电压)对该条电荷 冲入栅极线 140对应的所有像素 P进行充电至适当的电压。 接着在该条电荷冲入栅极线 140上施加足够大的负 电压,关闭连接在该条电荷冲入栅极线 140上所有的 TFT的栅极,直到下次再 重新打开, 期间使得电荷保存在液晶电容 112和液晶电容 122上; 此时再启动 下一条电荷冲入栅极线 140, 对下一条电荷冲入栅极线 140上的各个像素 P进 行充电。 如此依序将整个画面的视频数据写入, 再重新自第一条电荷冲入栅极 线 140重新开始 (此重复的频率为一帧时间的倒数)。 下面将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液晶面板的驱动进 行详细的说明。 图 5是示出 驱动图 4所示的液晶面板进行 2D显示的示意图。 图 6是示出驱动图 4所示的 液晶面板进行 3D显示的示意图。 需要说明的是,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液晶面板 1在进行 2D显示和 3D显示时所利用的驱动信号是不同的, 具体如下。 参照图 4、 图 5和图 6, 如上所示,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液晶面板 1包括多 个像素 P、 多条电荷充入栅极线 140和多条电荷共享栅极线 150。 多个像素 P 以阵列的方式排布,每行像素 P电耦接至一条电荷充入栅极线 140和一条电荷 共享栅极线 150,且第 n行像素 P电耦接的电荷共享栅极线 150与第 n+m行像 素 P电耦接的电荷充入栅极线 140, 其中, m和 n均为正整数。 如上所述, 在液晶面板 1的驱动过程中, 当液晶面板 1进行 2D显示时, 与第 n行像素 P电耦接的电荷充入栅极线 140被通入第一驱动信号 170, Main 区 110和 Sub区 120均被充满电, 且 Vm=Vsub, 其中 Vm为充入 Main区 110 的电压, Vsub为充入 Sub区 120的电压; 而在与第 n+m行像素 P电耦接的电 荷充入栅极线 140被通入第一驱动信号 170时, 由于与第 n行像素 P电耦接的 电荷共享栅极线 150和与第 n+m行像素 P电耦接的电荷充入栅极线 140电耦 接在一起, 因此与第 n行像素 P电耦接的电荷共享栅极线 150被通入第一驱动 信号 170, 这样使得 Sub区 120向共享电容 132放电, 进而使得 Vm>Vsub, 液晶面板 1在进行 2D显示时实现低色偏显示。 其中, 第一驱动信号 170的导 通 (ON) 信号 (或称高电平) 持续的时间为 T。 当液晶面板 1进行 3D显示时,与第 η行像素 Ρ电耦接的电荷充入栅极线 140 被通入第二驱动信号 180, 在该第二驱动信号 180的导通(ON)信号(或称高 电平) 持续的时间内, 与第 n+1行像素 P至第 n+m行像素 P分别电耦接的电荷充 入栅极线 140均被通入第二驱动信号 180的导通 (ON) 信号 (或称高电平), 此时, 由于与第 n行像素 P电耦接的电荷共享栅极线 150和与第 n+m行像素 P电 耦接的电荷充入栅极线 140电耦接在一起, 因此与第 n行像素 P电耦接的电荷共 享栅极线 150也被通入第二驱动信号 180的导通 (ON) 信号 (或称高电平), 这样 Sub区 120的共享电容 132被打开, Main区 110、 Sub区 120和共享电容 132 均被充满电, 且 Vm=Vsub=V 132 , 其中 Vm为充入 Main区 110的电压, Vsub为充 入 Sub区 120的电压, V 132 为充入共享电容 132的电压; 在与第 n+m行像素 P电 耦接的电荷充入栅极线 140被通入第二驱动信号 180的导通 (ON) 信号 (或 称高电平)时, 与第 n行像素 P电耦接的电荷共享栅极线 150也被通入第二驱动 信号 180的导通 (ON) 信号 (或称高电平), 由于之前共享电容 132已被充满 电压, 因此 Sub区 120无法向共享电容 132放电, 使得 Vm=Vsub, 进而使得液 晶面板 1在进行 3D显示时低色偏失效, 不会出现 IS残影及左右眼亮度差。 为了保证实现上述目的, 第二驱动信号 180 的导通 (ON) 信号 (或称高 电平) 持续的时间至少为第一驱动信号 170的导通 (ON) 信号 (或称高电平) 持续的时间的 m倍, 即第二驱动信号 180的导通 (ON) 信号 (或称高电平) 持续的时间至少为 mT。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 参照图 7, 在液晶面板 1进行 3D显示时, 第二 驱动信号 180可转换为间隔型驱动信号 190, 该间隔型驱动信号 190包括以第 一驱动信号 170的导通(ON)信号 (或称高电平)持续的时间 T为脉宽 (即持 续的时间) 的导通(ON)信号或关断(OFF)信号的重复脉冲 列, 并且该间 隔型驱动信号 190持续的时间至少为第一驱动信号 170的导通(ON)信号(或 称高电平) 持续的时间的 m倍, 即间隔型驱动信号 190持续的时间至少为 mT。 间隔型驱动信号 190相较持续开启的第二驱动信号 180更易于控制其持续时 间, 且不会产生闪烁。 一并参照图 4、 图 5和图 7, 在液晶面板 1的驱动过程中, 当液晶面板 1 进行 2D显示时, 与第 n行像素 P电耦接的电荷充入栅极线 140被通入第一驱 动信号 170, Main区 110和 Sub区 120均被充满电, 且 Vm=Vsub, 其中 Vm 为充入 Main区 110的电压, Vsub为充入 Sub区 120的电压; 而在与第 n+m 行像素 P电耦接的电荷充入栅极线 140被通入第一驱动信号 170时, 由于与第 n行像素 P电耦接的电荷共享栅极线 150和与第 n+m行像素 P电耦接的电荷充 入栅极线 140电耦接在一起,因此与第 n行像素 P电耦接的电荷共享栅极线 150 被通入第一驱动信号 170, 这样使得 Sub区 120向共享电容 132放电, 进而使 得 Vm>Vsub, 液晶面板 1在进行 2D显示时实现低色偏显示。 其中, 第一驱 动信号 170的导通 (ON) 信号 (或称高电平) 持续的时间为 T。 当液晶面板 1进行 3D显示时,与第 η行像素 Ρ电耦接的电荷充入栅极线 140 被通入间隔型驱动信号 190的导通 (ON) 信号, 在与第 n行像素 P电耦接的电 荷充入栅极线 140被通入的间隔型驱动信号 190持续的时间内, 与第 n+2行像 素?、 第 n+ 4行像素 P、 ……、 第 n+m行像素 P分别电耦接的电荷充入栅极线 140 均被通入间隔型驱动信号 190的导通 (ON) 信号, 此时, 由于与第 n行像素 P 电耦接的电荷共享栅极线 150和与第 n+m行像素 P电耦接的电荷充入栅极线 140 电耦接在一起, 因此与第 n行像素 P电耦接的电荷共享栅极线 150也被通入间隔 型驱动信号 190的导通 (ON) 信号, 使得 Sub区 120的共享电容 132被打开, Main区 110、 Sub区 120和共享电容 132均被充满电, 且 Vm=Vsub=V 132 , 其中 Vm为充入 Main区 110的电压, Vsub为充入 Sub区 120的电压, V 132 为充入共享 电容 132的电压; 在与第 n+m行像素 P电耦接的电荷充入栅极线 140被通入间 隔型驱动信号 190的导通 (ON) 信号时, 与第 n行像素 P电耦接的电荷共享栅 极线 150也被通入间隔型驱动信号 190的导通(ON)信号, 由于共享电容 132 已被充满电压, 因此 Sub区 120无法向共享电容 132放电, 使得 Vm=Vsub, 进 而使得液晶面板 1在进行 3D显示时低色偏失效, 不会出现 IS残影及左右眼亮 度差。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液晶面板 1通常用于液晶显示器中,具体参照图 8,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液晶面板 1与背光模组 2相对固定设置, 以组合形成液 晶显示器, 背光模组向液晶面板 1提供显示光源, 以使液晶面板 1显示影像。

尽管已经参照其示例性实施例具体显示和描述 了本发明, 但是本领域的技 术人员应该理解, 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 围的情况下, 可以对其进行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