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LUBRICATION SYSTEM OF CONCRETE MACHINERY AND CONCRETE MACHINERY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3/075450
Kind Code:
A1
Abstract:
A lubrication system of concrete machinery and concrete machinery. The lubrication system has a bearing (27) and a rotary shaft (28) fitted with each other and both contacting concrete. The bearing (27) has a seal component (21) at two ends. The seal component (21), the bearing (27) and the rotary shaft (28) form a seal cavity. The seal cavity is divided by a partitioning seal component (22) between the bearing (27) and the rotary shaft (28) into a bearing cavity (24) and a protection cavity (23) located at an end portion of the bearing (27). The protection cavity (23) is in communication with a high-pressure medium pipeline through a high-pressure medium passage (26) on the bearing (27); the bearing cavity (24) is in communication with a lubricating oil pipeline through a lubricating oil passage (25) on the bearing (27). The pressure of the medium in the protection cavity (23) is higher than the pressure of the external concrete. The lubrication system prevents the concrete from entering the seal cavity, reduces the abrasion of the concrete on the bearing (27), reduces the lubricating oil usage and the impact of the lubricating oil on the strength of the concrete. Also provided is concrete machinery equipped with the lubrication system.

Inventors:
DONG XUHUI (CN)
WEI QINQIN (CN)
CHEN WENZHI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2/074047
Publication Date:
May 30, 2013
Filing Date:
April 14, 2012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HUNAN SANY INTELLIGENT CONTROL (CN)
SANY HEAVY IND CO LTD (CN)
DONG XUHUI (CN)
WEI QINQIN (CN)
CHEN WENZHI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E04G21/04; F16N7/30
Foreign References:
CN102383606A2012-03-21
CN201606641U2010-10-13
CN201606237U2010-10-13
RU2040660C11995-07-25
DE4006091C22001-09-13
NL9202120A1994-07-01
Download PDF:
Claims:
权 利 要 求

1、一种混凝土机械的润滑系统,具有配套且均与混凝土接触的轴承和 转轴, 所述轴承两端与所述转轴之间均设有密封部件, 所述密封部件和所 述轴承、 所述转轴形成密封腔,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承和所述转轴之间还 设有分隔密封部件, 所述密封腔由所述分隔密封部件分隔为承载腔和位于 所述轴承端部的防护腔; 所述防护腔连通高压介质管路, 所述承载腔连通 润滑油管路, 所述防护腔中介质的压力大于其外部混凝土的压力。

2、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混凝土机械的润滑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 密封腔的两端均具有由所述分隔密封部件分隔形成的所述防护腔。

3、 根据权利要求 1或 2所述的混凝土机械的润滑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护腔的外径大于所述 7?载腔的外径。

4、根据权利要求 1至 3任一项所述的混凝土机械的润滑系统,其特征 在于, 所述承载腔对应的所述转轴和所述轴承部分的材料为耐磨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 1至 3任一项所述的混凝土机械的润滑系统,其特征 在于, 所述承载腔中润滑油的压力不小于所述防护腔中介质的压力。

6、根据权利要求 5所述的混凝土机械的润滑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 承载腔和所述防护腔之间的所述分隔密封部件为单向密封圏, 以限制所述 防护腔内的高压介质流向所述承载腔。

7、根据权利要求 1至 3任一项所述的混凝土机械的润滑系统,其特征 在于, 所述高压介质管路与所述混凝土机械底盘的压缩气体管路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 1至 3任一项所述的混凝土机械的润滑系统,其特征 在于, 还包括水泵, 所述高压介质管路与所述水泵的出口连通。

9、 一种混凝土机械, 具有混凝土容器以及润滑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 述润滑系统为具有权利要求 1至 8中任一项所述的润滑系统。

Description:
混凝土;^的润滑系统及混凝土机械 本申请要求于 2011 年 11 月 24 日提交中国专利局、 申请号为 201110378644.0、 发明名称为 "混凝土机械的润滑系统及混凝土机械"的中 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 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 混凝土机械的润滑系统。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括润滑系统的混凝土机械 。

背景技术

混凝土机械包括混凝土泵车、 拖泵、 车载泵等。 混凝土机械具有置放 混凝土的混凝土容器, 以供混凝土的泵送。 混凝土容器上通常安装有轴承, 如搅拌系统轴承、 S 阀轴承, 分别用以与搅拌轴、 S 阀相配合。 由于该类 轴和轴承一般会与混凝土容器内的混凝土接触 ,则混凝土容易进入轴承内 , 而造成轴 7 的磨损。

请参考图 1 ,图 1为现有技术中混凝土容器内设置 S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 1中 S阀 12包括输送管 121以及转动轴 122,输送管 121的上部管 段通过上部管段轴承 131安装在混凝土容器的前墙板 111上, 转动轴 122 通过转动轴轴承 132安装在混凝土容器的后墙板 112上; 在摇摆机构的驱 动下转动轴 122作往复摆动动作, 并带动上部管段摆动, 在该过程中位于 转动轴 122—侧的输送管 121的下部管段在两个输送缸交替连通, 通过 S 阀将输送缸中的混凝土泵送出去。 从图 1 中可以看出, 上部管段轴承 131 和转动轴轴承 132浸没在混凝土容器内的混凝土中, 混凝土能够进入轴承 内; 在 S阀摆动和混凝土搅拌过程中, 则混凝土更易于进入轴承, 从而造 成轴 7|与轴之间的磨损。

为了降低轴承和轴之间的磨损, 通常会向轴承和轴之间注入润滑剂, 轴^的两端具有密封圏, 密封圏可以防止润滑剂进入混凝土中, 同时也具 有防止混凝土进入轴承内的作用, 但由于混凝土工作环境较为恶劣 (混凝 土的性质、 轴承和轴处于相对转动状态), 密封圏的功能有限, 磨损严重, 容易失效, 或仅起到防止混凝土大量进入轴承内部的作用 。 基于混凝土特 性, 进入轴承的混凝土显然易于造成轴承的磨损, 影响轴承的正常工作、 降氏工作效率、 加大生产成本。 而为了降低混凝土对轴承的磨损, 现有技术中采用向轴承内部持续地 注入润滑剂的方法, 润滑剂在轴承和轴之间可以持续形成正压, 从而阻止 轴承外部的混凝土进入轴承内。 由于需要持续注入润滑剂, 造成了润滑剂 的浪费, 增加了生产成本; 此外, 持续注入的润滑剂会进入混凝土容器内 的混凝土中, 进入混凝土内的润滑剂较多时会降低了混凝土 的强度。

有鉴于此, 如何提供一种混凝土机械轴承的润滑系统, 使其在防止混 凝土进入轴承内的前提下, 能够节省润滑油, 且不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是 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凝土机械润滑系 统, 该润滑系统将轴承和轴之间的密封腔通过密封 部件分为承载腔和防护 腔, 能够在防止混凝土进入轴承内的前提下, 节省润滑油且不影响混凝土 的强度。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润滑系 统的混凝土机械。

为达到本发明的第一目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混凝土机械的润滑系统, 具有与混凝土接触且配套的轴承和转轴, 所述轴承两端与所述转轴之间均 设有密封部件, 所述密封部件和所述轴^^ 所述转轴形成密封腔; 所述轴 承和所述转轴之间还设有分隔密封部件, 所述密封腔由所述分隔密封部件 分隔为 ^^载腔和位于所述轴^^端部的防护腔; 所述防护腔连通高压介质管 路, 所述承载腔连通润滑油管路, 所述防护腔中介质的压力大于其外部的 混凝土压力。

优选地, 所述密封腔的两端均具有由所述分隔密封部件 分隔形成的所 述防护腔。

优选地, 所述^载腔的外径小于所述防护腔的外径。

优选地, 所述承载腔对应的所述转轴和所述轴承部分的 材料为耐磨材 料。

优选地,所述^载腔中润滑油的压力不小于所 防护腔中介质的压力。 优选地, 所述承载腔和所述防护腔之间的所述分隔密封 部件为单向密 封圏, 以限制所述防护腔内的高压介质流向所述 载腔。

优选地, 所述高压介质管路与所述底盘的压缩气体管路 连通。

优选地, 还包括水泵, 所述高压介质管路与所述水泵的出口连通。 该发明的润滑系统将轴承和转轴之间的密封腔 分隔为防护腔和承载 腔, 防护腔用于防止混凝土进入密封腔内, 承载腔内可以注入润滑油润滑 轴承和转轴。 防护腔与高压介质管路连通, 高压介质管路内可以流通气体 或水, 将气体或水类高压介质注入防护腔内, 并保证防护腔中介质的压力 大于其外部混凝土的压力, 则混凝土无法进入防护腔内; 由于防护腔的存 在, 承载腔内的润滑油无需持续注入以获取持续的 正压, 注入的润滑油满 足润滑轴承和转轴即可, 注入防护腔内的高压介质可以是成本低于润滑 油 的介质, 比如水或空气, 因此, 该发明划分密封腔的方式能够减少润滑油 的注入, 降^ 润滑油成本; 此外, 分隔为防护腔和 7 载腔后, 防护腔内可 以注入不影响混凝土强度或影响较小的介质, 则密封部件失效或密封功能 降低时, 自密封部件渗出的介质对混凝土强度影响较小 或无影响, 相较于 现有技术中的润滑油流入混凝土中, 该方案可以在有效阻止混凝土进入轴 承内部的前提下, 减小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为达到本发明的另一目的,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混凝土机械, 具有混凝 土容器以及润滑系统, 所述润滑系统为具有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润滑系 统。 由于上述润滑系统具有上述技术效果, 具有该润滑系统的混凝土机械也具 有相同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 1为现有技术中混凝土容器内设置 S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 2为本发明所提供混凝土机械润滑系统第一种 体实施方式的结构 示意图;

图 3为图 2中 C部位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 4为本发明所提供混凝土润滑系统第二种具体 施方式的结构示意 图;

图 5为本发明所提供混凝土机械润滑系统第三种 体实施方式的结构 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混凝土机械润滑系统 , 该润滑系统将轴承和 轴之间的密封腔通过密封部件分为承载腔和防 护腔, 能够在防止混凝土进 入轴承内的前提下, 节省润滑油且不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本发明的另一核 心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润滑系统的混凝土机械 。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 技术方案, 下面结合附 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为便于理解和描述的筒洁, 下述内容结合润滑系统和混凝土机械整体进行 描述, 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 不再重复论述, 混凝土机械可以是混凝土泵车、 拖泵等机械。

请参考图 2和图 3 , 图 2为本发明所提供混凝土机械润滑系统第一种 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 3为图 2中 C部位局部放大示意图。

该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混凝土机械的润滑系统, 具有配套且均与混凝土 40接触的轴承 27和转轴 28。 轴承 27和转轴 28可以是混凝土泵车 S阀的 转动轴轴承和转动轴, 转动轴和转动轴轴承均与混凝土容器(料斗) 内的 混凝土 40接触; 当然也可以是混凝土泵车的搅拌轴轴承与搅拌 轴,其均与 混凝土容器(料斗) 内的混凝土 40接触。

轴 7| 27两端具有密封部件 21 , 密封部件 21设于轴 7| 27和转轴 28之 间, 则密封部件 21和轴承 27的内表面、 转轴 28的外表面形成密封腔, 密 封部件 21 可以是密封圏或其他常用密封件。 此外, 在轴承 27和转轴 28 之间还设置分隔密封部件 22, 分隔密封部件 22也可以是密封圏或其他常 用密封件。 密封腔被分隔密封部件 22分隔开, 图 2中所示的分隔密封部件 22将密封腔分隔为承载腔 24和位于轴承 27左端部的防护腔 23。 防护腔 23和承载腔 24分别连通高压介质管路和润滑油管路(图中 示出 ), 图 3 中所示的轴 7 27上加工有高压介质通道 26和润滑油通道 25 , 高压介质通 道 26的一端连通防护腔 23 , 另一端为连通外部高压介质管路的高压介质 连通口 A, 润滑油通道 25的一端连通 7?载腔 24, 另一端为连通外部润滑 油管路的润滑油连通口 B。 防护腔 23中介质的压力需大于防护腔 23外部 的混凝土 40压力。图 2和图 3中轴承 27两端的密封部件 21结构可以不同, 轴承 27左端的密封部件 21为单向密封圏,即允许防护腔 23内的多余高压 介质进入外部的混凝土中, 而限制外部混凝土进入左端的防护腔 23 , 以免 防护腔 23 中的介质压力不稳定时混凝土在压差作用下进 入防护腔 23 , 并 且允许在防护腔 23 中的介质压力过大时在压差作用下高压介质进 入混凝 土中; 轴承 27右端的密封部件 21为普通密封圏, 该种密封部件的设置方 式主要适用于仅轴承 27左端接触混凝土的情形。 上述实施例中, 将密封腔分隔为承载腔 24和防护腔 23 , 承载腔 24对 应的区域为轴承 27和转轴 28的主要承力区域,承载腔 24连通润滑油管路 25为轴承 27和转轴 28提供润滑油进行润滑; 但润滑油并未供应至防护腔 23 , 防护腔 23连通高压介质管路 26, 主要依靠高压介质以在一定程度上 避免磨损。 进一步地, 可以使防护腔 23的外径大于承载腔 24的外径, 则 防护腔 23对应的区域处,使轴 7 27和转轴 28几乎不接触, 即使无润滑油 也不会造成磨损。正由于防护腔 23对应区域的轴 7 27和转轴 28之间几乎 无磨损, 因此, 可以注入其他介质。 在此基础之上, 承载腔 24对应的轴承 27和转轴 28部分可以采用耐磨材料制成, 或在接触面设置耐磨层, 以降 低磨损。

高压介质管路 26内可以流通气体或水,将气体或水注入防护 23内, 并设置防护腔 23中介质的压力大于轴承 27外部混凝土 40的压力,则在该 压差作用下混凝土 40无法进入防护腔 23内。 由于防护腔 23的存在,承载 腔 24内的润滑油无需持续注入以获取持续的正压 注入的润滑油满足润滑 轴承 27和转轴 28即可,注入防护腔 23内的高压介质可以是成本低于润滑 油的介质(比如水或空气), 因此, 该技术方案划分密封腔的方式能够减少 润滑油的注入, 降^ 润滑油成本。 此外, 分隔为防护腔 23和^载腔 24后, 防护腔 23内可以注入不影响混凝土 40强度或影响较小的介质 (比如水或 空气), 则密封部件 21失效或密封功能降^ ^时, 自密封部件 21渗出的介质 对混凝土 40强度影响较小或无影响; 比如, 高压介质为水时, 由于混凝土 40本身具有一定水分, 渗入混凝土 40后对混凝土 40强度几乎无影响; 相 较于现有技术中的润滑油流入混凝土 40中,该方案可以在有效阻止混凝土 40进入轴承 27内部的前提下, 减小对混凝土 40强度的影响。 即实际上, 最佳方案为向防护腔 23内注入成本低廉且对混凝土 40强度影响较小的介 质。

具体地, 防护腔 23注入气体时, 气体可以是底盘系统的压缩气体, 即 将高压介质管路 26和底盘的压缩气体管路连通即可,该取气方 可以充分 利用混凝土机械自身的压缩气体使防护腔 23获得高压, 且实现方式筒单, 而且能够提高混凝土机械的能量利用率, 当然, 也可以采用其他常规方式 获得高压气体, 比如单独设置压缩气体罐。 向防护腔 23注入水时, 可以单独设置水泵, 将高压介质管路 26与水 泵泵水的出口连通,同样可以使防护腔 23获得高压,水泵的控制较为精准, 便于根据轴承 27外部混凝土 40压力的改变而调节水的压力。

进一步地,具有润滑油的 载腔 24中润滑油的压力可以不小于防护腔 23 中介质的压力。 在优选实施例中, 当承载腔 24中润滑油的大于防护腔 23 中介质的压力时, 该压差可以保证防护腔 23的介质不会克服分隔密封 部件 22的密封限制而进入承载腔 24内,从而保证承载腔 24内润滑油的润 滑效果, 始终为轴承 27和转轴 28提供有效的润滑。

上述实施例将密封腔分为承载腔 24 和靠近混凝土一侧的端部的一个 防护腔 23 , 防护腔 23靠近混凝土容器内的混凝土 40, 该设置方式主要基 于在某些机械结构中,轴承 27和转轴 28仅一端与混凝土 40接触,在与混 凝土 40接触的一端设置防护腔 23即可满足需求。此时,轴承 27上高压介 质通道 26与高压介质管路的高压介质连通口 A、 润滑油通道 25与润滑油 管路的润滑油连通口 B均位于远离混凝土 40的一端, 保证混凝土 40不会 渗入高压介质通道 26和润滑油通道 25 ,进一步确保防护腔 23的防护功能。

请参考图 4, 图 4为本发明随提供混凝土润滑系统第二种具体 施方 式的结构示意图。

该具体实施方式中,转轴 28和轴 7 27的两端均与混凝土 40接触。此 时, 可以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改动, 即密封腔的两端均可以 具有由分隔密封部件 22分隔形成的防护腔 23 , 两端防护腔 23之间为承载 腔 24。 如图 4所示, 密封部件 21和分隔密封部件 22均为密封圏, 轴 7 27 和转轴 28之间共设置四个密封圏, 左端的两个密封圏形成左端防护腔 23 , 右端的两个密封圏形成右端防护腔 23。 与第一实施例原理相同, 两个防护 腔 23分别用于阻止左侧混凝土 40和右侧混凝土 40进入轴承 27内, 同样 起到节省润滑油、 防止混凝土 40对轴承 27造成磨损, 且减小对混凝土 40 强度的影响。 此外, 该结构的润滑系统也可以适用于第一实施例中 仅轴承 27一端接触混凝土 40的工况, 适用范围更广。

该具体实施方式中,两防护腔 23均具有与高压介质管路连通的高压介 质通道 26, 轴承 27的两端均设置连通口, 如图 4所示的两条高压介质通 道 26的一端分别为第一高压介质连通口 A1和第二高压介质连通口 A2。 润滑油通道 25的一端连通^载腔 24, 另一端为连通外部润滑油管路的润 滑油连通口 B。

请参考图 5 , 图 5为本发明所提供混凝土机械润滑系统第三种 体实 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该具体实施方式中, 两防护腔 23共用一个连通口, 如图 5所示的共用连通口 A3 ,当轴承 27和转轴 28用于两端均需接触混凝 土 40的混凝土机械中时,仅一端设置高压介质连 口能够尽量降低混凝土 40进入高压介质通道 26的可能性; 当轴承 27和转轴 28用于仅一端需接 触混凝土 40的混凝土机械时, 共用连通口 A3可以远离混凝土 40设置, 避免混凝土 40进入高压介质通道 26。 因此, 两高压介质通道 26共用高压 介质连通口为更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针对上述所有实施例,密封腔内设置的分隔密 封部件 22可以是单向密 封圏,单向密封圏的设置方向为: 允许承载腔 24内多余的润滑油流入防护 腔 23内, 而阻止防护腔 23内的介质进入 7 载腔 24内。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混凝土机械的润滑 系统及混凝土机械进行 述, 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 方法及其核心思想。 应 当指出, 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 提下, 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 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 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