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METHOD FOR ALLOCATING CATHODES OF ALUMINUM ELECTROLYTIC CELL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1/079526
Kind Code:
A1
Abstract:
A method for allocating higher and lower cathodes of an aluminum electrolytic cell in an energy-saving way is disclosed, in which cathode carbon blocks and cathode steel bars (3) are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aluminum electrolytic cell, and the cathode carbon blocks are formed by alternatively mounting higher cathode blocks (1) and lower cathode blocks (2) with different thickness. The parts of the higher cathode blocks (1) higher than the low cathode blocks (2) shall be chamfered or cambered on both sides, such that a good effect of fluid resistance can be obtained. The stability of the interface between the aluminum solution and the electrolyte is properly improved in the aluminum electrolytic cell, and then the polar distance is effectively reduced during normal production. A lower working voltage thus obtained in the electrolytic cell will in turn lead to an effect of saving and 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ventors:
CHEN CAIRONG (CN)
YANG YI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0/002237
Publication Date:
July 07, 2011
Filing Date:
December 31, 2010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CHINA ALUMINUM INT ENG CORP (CN)
CHEN CAIRONG (CN)
YANG YI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C25C3/08
Foreign References:
CN201473602U2010-05-19
CN201390784Y2010-01-27
CN201354389Y2009-12-02
CN101440504A2009-05-27
CN101503809A2009-08-12
Attorney, Agent or Firm:
CHINA PATENT AGENT ( H. K. ) LTD. (CN)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CN)
Download PDF:
Claims:
权 利 要 求

1. 一种铝电解槽的阴极配置方法, 它包括设置在铝电解槽底部 的阴极炭块和阴极钢棒( 3) , 其特征在于: 铝电解槽阴极由高阴极 块 (1) 和低阴极块 (2) 交错配置而成。

2. 根据要求 1所述的铝电解槽的阴极配置方法, 其特征在于: 高 阴极块( 1 )和低阴极块(2)的底面设置在同一水平高度上, 阴极钢 棒( 3) 的出线位置相同。

3. 根据要求 1所述的铝电解槽的阴极配置方法, 其特征在于: 高 阴极块 (1) 和低阴极块 (2) 的高度差为 50 ~ 200匪 。

4. 根据要求 1所述的铝电解槽的阴极配置方法, 其特征在于: 高 阴极块(1)顶面应倒角或用阴极炭间糊在高阴极块(1)顶部两侧扎 出倒角或上述二者的结合。

5. 根据要求 4所述的铝电解槽的阴极配置方法, 其特征在于: 倒 角是斜角、 圆角或其他形状的倒角。

6. 根据要求 1所述的铝电解槽的阴极配置方法, 其特征在于: 高 阴极块 (1) 顶部长度中间位置沿短边方向开沟 (5) 。

7. 根据要求 6所述的铝电解槽的阴极配置方法, 其特征在于: 沟 ( 5) 深不大于高低阴极块间的高差, 沟 (5) 宽 100~ 500mm。

8. 根据要求 1所述的铝电解槽的阴极配置方法, 其特征在于: 高 阴极块 (1) 和低阴极块 (2)通过扎糊 (4) 连接。

9. 根据要求 1所述的铝电解槽的阴极配置方法, 其特征在于: 制 作高阴极块(1)和低阴极块(2)的材料为无烟煤炭块、 半石墨质炭 块或半石墨化或石墨化炭块。

Description:
一种铝电解槽的阴极配置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铝电解槽的阴极配置方法,具 体来说是一种高低 阴极的配置方法, 属于铝电解槽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铝电解槽设计和操作技术水平的提高, 国际国内新设计和建 设的铝电解槽日益向大型化的方向发展。系列 电流不可避免的会增加 到 55 0kA ~ 7 00kA甚至以上。近年来, 我国的铝电解技术也得到了长足 的进展, 在电解槽容量上已能达到甚至超过国际先进水 平。 但在节能 降耗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却仍存在着较大的差 距。 目前, 国内各铝厂 的直流电耗徘徊在 1 3200 ~ 3500kWh/T. A 1左右, 甚至有的接近 14000kWh/T. A 1 , 有相当大的潜力可挖掘。 特别是在目前国内外经济 环境极为严峻的情况下, 对节能的要求就更加的急迫。

近来有许多专利开始采用在阴极表面增加突台 或阻流块的方式 以达到改善流速、 降低铝液-电解质界面、 减小极距、 节能降耗的目 的。 但这些方式大多需要增加高昂的一次投资。 也有部分专利采用高 低阴极布置方式, 但这些布置方式仅简单的将高低阴极排列在一 起, 未对阴极形状进行处理, 从计算机分析结果及实际生产情况来看, 节 能效果并不明显。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铝电解槽 的阴极配置方法, 它采用阴极高低交错配置,同时在高阴极顶面 两端倒角或用极间糊扎 出斜角的方式, 能大大的节省投资成本, 并提高节能效果, 使铝电解 槽获得良好的稳定性, 以达到节能、 降耗的效果, 从而克服现有技术 的不足。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 它包括设置在 铝电解槽底部的阴极炭块和阴极钢棒,阴极炭 块由高度不相同的高阴 极块和低阴极块交错排列而成;

高阴极块和低阴极块的底面高度相同,不同厚 度的阴极炭块中阴

- ] - 极钢棒的出线位置相同;

高阴极块顶面应倒角或用阴极炭间糊在高阴极 块顶部两侧扎出 倒角, 倒角是斜角、 圆角或其他形状的倒角, 以提高阻流效果, 倒角 的深度不大于高、 低阴极间的高差。

高阴极块和低阴极块的高度差为 50 ~ 200mm 。

高阴极块顶部长度中间位置沿短边方向开沟, 沟深不大于高低阴 极间的高差, 沟宽 100 ~ 500mm以便于铝液流动。

高阴极块和低阴极块通过扎糊连接。

制作高阴极块和低阴极块的材料为无烟煤炭块 、半石墨质炭块或 半石墨化或石墨化炭块。

与现有技术比较, 本发明对现有的阴极炭块并不做大的加工, 仅 将阴极炭块按高度不相同交错配列而成,并且 仅对高阴极炭块进行局 部倒角和挖沟。 这样的设置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阴极炭块产生 的涡 旋, 降低铝液-电解质界面的高度。 通过计算分析、 及现场试验, 在 高阴极上倒角 (或用极间糊扎出倒角)的阻流效果, 远好于不倒角的 情况。 制作高、 低阴极块的材料为无烟煤炭块、 半石墨质炭块或半石 墨化或石墨化炭块, 上述制作材料均为制作现有阴极炭块的材料, 并 不需其它特殊材料, 因此本发明不会另增加太多资金。 同时本发明还 具有对电解槽改动少、 节能效果好等优点, 具有很好的经济效应、 推 广价值和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 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 2为图 1的 Y向视图;

图 3为图 1的 X向视图;

图 4为本发明的高阴极块 1采用圆弧形倒角时的示意图;

图 5为本发明的采用碳间糊扎固形成斜倒角方式 示意图; 图 6为本发明的高阴极块顶部两侧倒角加碳间糊 固方式的示意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1 : 如图 1所示, 阴极炭块包括高阴极块 1和低阴极块 2, 阴极炭块设置在铝电解槽的底部, 在阴极炭块底部设有阴极钢棒 3, 铝电解槽阴极由厚度不同的高阴极块 1和低阴极块 2交错排列而成,高 阴极块 1和低阴极块 2通过扎糊 4粘接。 高阴极块 1和低阴极块 2的底面 位于同一标高, 不同厚度的阴极炭块中阴极钢棒 3的出线位置位于同 一标高, (如图 1 ) ; 这样交错排列后铝电解槽阴极侧视图就如图 2 和图 3所示。这里制作高阴极块 1和低阴极块 2的材料可为无烟煤炭块、 半石墨质炭块或半石墨化或石墨化炭块,上述 制作材料均为制作现有 阴极炭块的材料, 并不需其它特殊材料, 因此不会增加太多成本。 考 虑阻流效果及制造难度,高阴极块 1和低阴极块 2的高度差要求为 50 ~ 150mm; 高阴极块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横向开有 100 ~ 500mm宽的矩形 沟 5, 沟深不大于高低阴极间的高差, 开这一沟的目的是为了生产时 铝液的正常流动。 为了达到很好的破坏铝液流场, 增加铝电解槽的稳 定性的目的,以便节省电能的目的,要求在高 阴极块的顶部两侧倒角, 这一倒角可以是圆角 (如图 3 ) 。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 上述各图仅示 出了在高阴极高出低阴极的两侧形成倒角的部 分形式和方法,本发明 并不仅限于这几种形成倒角的方式。

实施例 2 : 如图 1所示, 阴极炭块包括高阴极块 1和低阴极块 2, 阴极炭块设置在铝电解槽的底部, 在阴极炭块底部设有阴极钢棒 3 , 铝电解槽阴极由厚度不同的高阴极块 1和低阴极块 2交错排列而成,高 阴极块 1和低阴极块 2通过扎糊 4粘接。 高阴极块 1和低阴极块 2的底面 位于同一标高, 不同厚度的阴极炭块中阴极钢棒 3的出线位置位于同 一标高, (如图 1 ) ; 这样交错排列后铝电解槽阴极侧视图就如图 2 和图 3所示。这里制作高阴极块 1和低阴极块 2的材料可为无烟煤炭块、 半石墨盾炭块或半石墨化或石墨化炭块,上述 制作材料均为制作现有 阴极炭块的材料, 并不需其它特殊材料, 因此不会增加太多成本。 考 虑阻流效果及制造难度,高阴极块 1和低阴极块 2的高度差要求为 50 ~ 150mm; 高阴极块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横向开有 100 ~ 500mm宽的矩形 沟 5 , 够深不大于高低阴极间的高差, 开这一沟的目的是为了生产时 铝液的正常流动。 为了达到很好的破坏铝液流场, 增加铝电解槽的稳 定性的目的,以便节省电能的目的,要求在高 阴极块的顶部两侧倒角, 这一倒角可以是斜角 (如图 2 )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 上述各图仅示出 了在高阴极高出低阴极的两侧形成倒角的部分 形式和方法,本发明并 不仅限于这几种形成倒角的方式。

实施例 3: 如图 1所示, 阴极炭块包括高阴极块 1和低阴极块 2, 阴极炭块设置在铝电解槽的底部, 在阴极炭块底部设有阴极钢棒 3 , 铝电解槽阴极由厚度不同的高阴极块 1和低阴极块 2交错排列而成,高 阴极块 1和低阴极块 2通过扎糊 4粘接。 高阴极块 1和低阴极块 2的底面 位于同一标高, 不同厚度的阴极炭块中阴极钢棒 3的出线位置位于同 一标高, (如图 1 ) ; 这样交错排列后铝电解槽阴极侧视图就如图 2 和图 3所示。这里制作高阴极块 1和低阴极块 2的材料可为无烟煤炭块、 半石墨质炭块或半石墨化或石墨化炭块,上述 制作材料均为制作现有 阴极炭块的材料, 并不需其它特殊材料, 因此不会增加太多成本。 考 虑阻流效果及制造难度,高阴极块 1和低阴极块 2的高度差要求为 50 ~ 150mm; 高阴极块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横向开有 100 ~ 500mm宽的矩形 沟 5, 够深不大于高低阴极间的高差, 开这一沟的目的是为了生产时 铝液的正常流动。 为了达到很好的破坏铝液流场, 增加铝电解槽的稳 定性的目的,以便节省电能的目的,要求在高 阴极块的顶部两侧倒角, 这一倒角可以是碳间糊扎成的角 (如图 4 )或阴极倒角 +碳间糊扎制结 合的方式 (如图 5 ) 。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 上述各图仅示出了在高阴 极高出低阴极的两侧形成倒角的部分形式和方 法,本发明并不仅限于 这几种形成倒角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