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METHOD OF DETECTING INTERFERENCE BASE STATION AND BASE STATION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2/163104
Kind Code:
A1
Abstract:
Embodiments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 a method for detecting an interference base station and a base station. A second base station does not send a second downlink synchronization code at a downlink pilot time slot DwPTS of a designated frame, so that the second base station receives a first downlink synchronization code in a downlink pilot time slot DwPTS of a first base station, performs correlation calculation on a detection code segment of uplink data of the second base station by using the first downlink synchronization code, and determines whether the second base station is an interference base station of the first base station by determining whether a correlation value of each detection code segment in the uplink data is greater than a correlation value threshold.

Inventors:
REN CUIHONG (CN)
YANG WUTAO (CN)
XU SHAOJUN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2/071080
Publication Date:
December 06, 2012
Filing Date:
February 13, 2012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HUAWEI TECH CO LTD (CN)
REN CUIHONG (CN)
YANG WUTAO (CN)
XU SHAOJUN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H04W88/08
Foreign References:
CN102217361A2011-10-12
CN102045738A2011-05-04
CN101150825A2008-03-26
CN1985448A2007-06-20
US20090197631A12009-08-06
Other References:
See also references of EP 2635089A4
Attorney, Agent or Firm:
BEIJING SAN GAO YONG XIN INTELLECTUAL PROPERTY AGENCY CO., LTD. (CN)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CN)
Download PDF:
Claims:
权 利 要 求 书 、 一种检测干扰基站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

第二基站接收第一基站的下行导频时隙 DwP S中的第一下行同步碼; , 第二基站获取指定帧内的上行数据, 如果所述指定帧内的上行数据中 « 所述第一下行同步码匹配的数据, 则确定所述第二基站为第一基站的干扰基站; 所述第二基站在所述指定帧的下行导频时隙 DwP S不发送第二下行同步码,所述 第二下行同步码与所述第一下行同步码相同。

、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基站获取指定帧内的上行数 据, 如果所述指定帧内的上行数据中存在与所述第一下行同步码匹配的数据, 则 确定所述第二基站为第一基站的干扰基站, 具体包括:

所述第二基站获取所述指定帧内的上行数据; 所述上行数据中包括 m个检测 码段,每个检测码段包括 n个码,所述 m为所述指定帧内的上行数据包含的码的 个数; 所述 n为所述第一下行同步码所包含的码的个数; 其中 τ 代表检测码 段的序号, 第 τ 个检测码段包含的码为上行数据中第 τ 个码至第 τ +η- 个 码,第 τ +1个检测码段包含的码为上行数据中第 τ +1个码至第 τ +1+η-1个 码, 所述 1 < τ < m;

第二基站利用所述第一下行同步码与所述每个检测码段进行相关计算, 获得 所述每个检测码段的相关值, 如果其中一个检测码段的相关值大于预设的相关值 阈值, 则确定所述指定帧内的上行数据中存在与所述第一下行同步码匹配的数据。 、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基站获取在所述指定帧内的 上行数据, 如果所述指定帧内的上行数据中存在与所述第一下行同步码匹配的数 据, 则确定所述第二基站为第一基站的干扰基站, 具体包括:

所述第二基站获取所述指定帧内的上行数据; 所述上行数据中包括 m个检 测码段,每个检测码段包括 n个码, 所述 m=所述指定帧内的上行数据包含的码 的个数; 所述 n 等于所述第一下行同步码所包含的码的个数; 其中 τ 代表 检测码段的序号, 第 τ 个检测码段包含的码为上行数据中第 τ 个码至第 τ +η-1个码, 第 τ +1个检测码段包含的码为上行数据中第 τ +1 个码至第 τ +1 +η- 1个码, 所述 1 τ < m - 权 利 要 求 书 所述第二基站利用所述第一下行同步码与每个检测码段进行相关计算, 获得 所述每个检测码段的相关值,所述第二基站根据所述每个检测码段的相 ^Η·^^ 每个检测码段的相关值峰均比,如果其中一个检测码段的相关值峰均比大于相^ 值峰均比阈值, 则确定所述指定帧内的上行数据中存在与所述第一下行同步码匹 配的数据。

4、 根据杈利要求 2或 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站利用所述第一下行同 步码与每个检测码段进行相关计算, 获得所述每个检测码段的相关值, 具体为: 第二基站将所述第一下行同步码记为5,.; 将所述第一下行同步码 转换成复 数, 记为 DwPTS,. ;

第二基站利用 DwPTSi 与所述每个检测码段进行相关计算, 获得每个检测码段 的相关值。

5、 根据权利要求 4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第一下行同步码 转换成复数 DwPTS. , 具体转换公式为:

上式公式中- 其中 e {l,— l}; i=l,...,64;

s,.为所述第一下行同步码;

DwPTS,. 为转换成复数后的第一下行同步码;

j为复数, 为数值 的开方。

6、 根据权利要求 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站利用 DwFTS,. 对所述每个 检测码段进行相关计算, 获得每个检测码段的相关值, 具体步骤为:

对所述每个检测码段进行解调, 获得每个检测码段的 IQ流数据;

m DwPTS,. 对所述 IQ流数据进行相关计算, 获得每个检测码段的相关值。

7、 根据权利要求 6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利用 DwPTS,. 轮流对所述 IQ流数 据进行相关计算, 获得每个检测码段的相关值, 具体公式为: 权 利 要 求 书

其中: 其中 τ 代表检测码段的序号, kn(IQ)表示求 IQ流数据的长度; 述 m=所述指定帧内的上行数据包含的码的个数。 、 根据杈利要求 7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第二基站所述根据每个检测码段的相 关值计算每个检测码段的相关值峰均比, 具体为:

Α(τ) 其中: (r) = |R(r)|2

A(T) = -10 6)|2 +腦 ψ?(Γ+10)|2 : |i?(r + 14) |2)] /10 函数 SUM () 表示括号内的数进行求和。 、 根据权利要求 7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第二基站获得的所述上行数据中每个检测码段的相关值峰均比中的最大值, 根据所述相关值峰均比最大值计算相关值峰均比最大值对应的检测码段的功率, 具体计算公式为:

PIN = 10* log10(|/?(r )|2 / 64/64/8) -126.3

其中

r = arg max[M(r)]

+14) |2)] /10

; 函数 rgmaxO表示计算最; 权 利 要 求 书 表示相关值峰均比最大值对应的检测码段的序号。 、 根据权利要求 2或 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所述获取指定幀内的上行数据 其概 征在于:

获取所述其它基站在所述指定帧内 Gp、UpPTS和 TS1三个时隙的上行数据。 、 一种基站, 其特征在于, 包括:

第一处理器: 用于接收第一基站的下行导频时隙 DwP S中的第一下行同步码; 第二处理器: 用于获取所述指定帧内的上行数据, 如果所述指定帧内的上行数据 中存在与所述第一下行同步码匹配的数据, 则确定所述第二基站为第一基站的干 扰基站。

、 根据权利要求 11所述的基站, 所述第二处理器获取在所述指定帧内的上行数 据, 如果所述指定帧内的上行数据中存在与所述第一下行同步码匹配的数据, 则 确定所述第二基站为第一基站的干扰基站,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处理器用于获取所述指定帧内的上行数据; 所述上行数据中包括 m 个检测码段, 每个检测码段包括 n个码, 所述 m=所述指定帧内的上行数据包含 的码的个数; 所述 n等于所述第一下行同步码所包含的码的个数; 其中 τ 代表检测码段的序号, 第 τ 个检测码段包含的码为上行数据中第 τ 个码至 第 τ +η-1个码, 第 τ +1个检测码段包含的码为上行数据中第 τ +1个码至 第 τ 个码, 所述 1 < τ < m ; 利用所述第一下行同步码与所述每个检测 码段进行相关计算, 获得所述每个检测码段的相关值;如果其中一个检测码段的 相关值大于预设的相关值阈值, 则确定所述指定帧内的上行数据中存在与所述第 一下行同步码匹配的数据。

、 根据权利要求 11所述的基站, 所述第二处理器用于获取在所述指定帧内的上 行数据, 如果所述指定帧内的上行数据中存在与所述第一下行同步码匹配的数据, 则确定所述第二基站为第一基站的干扰基站,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处理器获取所述指定帧内的上行数据; 所述上行数据中包括 m个检 测码段,每个检测码段包括 n个码,所述 m=所述指定帧内的上行数据包含的码 权 利 要 求 书 的个数; 所述 n等于所述第一下行同步码所包含的码的个数; 其中 τ 代表 检测码段的序号, 第 τ 个检测码段包含的码为上行数据中第 τ 个码 第 +n-l个码, 第 τ +1个检测码段包含的码为上行数据中第 τ +1 个码 ^ +1+η- 1个码, 所述 1 <τ <m; 利用所述第一下行同步码与每个检测码段进行 相关计算, 获得所述每个检测码段的相关值, 并且根据所述每个检测码段的相关 值计算每个检测码段的相关值峰均比; 如果其中一个检测码段的相关值峰均比大 于相关值峰均比阈值, 则确定所述指定帧内的上行数据中存在与所述第一下行同 步码匹配的数据。

4、 根据权利要求 12或 13所述的基站,所述第二处理器具体用于利用所述第一下 行同步码与每个检测码段进行相关计算, 获得所述每个检测码段的相关值, 其特 征在于:

第二处理器具体用于将所述第一下行同步码记为 Si; 将所述第一下行同步码 s,.转换成复数, 记为 DwPTSf

第二处理器具体用于利用 DwPTSi 与所述每个检测码段进行相关计算,获得每 个检测码段的相关值。

15、 根据权利要求 14所述的基站,第二处理器具体用于利用 DwPTS,. 对所述每个检 测码段进行相关计算, 获得每个检测码段的相关值, 其特征在于:

第二处理器用于将所述每个检测码段进行解调,获得每个检测码段的 IQ流数 据;

第二处理器用于利用 DwPTS,. 对所述 IQ流数据进行相关计算, 获得每个检测 码段的相关值。

16、 根据权利要求 13所述的基站,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处理器还用于获取所有检测码段的相关值峰均比中的最大值。

17、 根据权利要求 16所述的基站,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第三处理器: 用于根据所述相关值峰均比最大值计算相关值峰均比最大值对应的检 测码段的功率, 所述检测码段的功率为第二基站对第一基站的干扰功率。

Description:
说 明 书 一种检测干扰基站的方法和基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通信系统中检测干扰基站的方法 和基站。 背景技术

TD-SCDMA系统受到的干扰有很多种, 从干扰源角度来看, 可分为系统内干扰和 系统外干扰。 其中系统外干扰大多来自于各种其他信号传输 有一定周期的通信设备, 如微波传输、 手机电视、 民用和警用天线等, 由于该通信设备泄露了一部分功率到 TD-SCDMA系统频段,从而导致对 TD-SCDMA系统的干扰,系统外干扰对 D-SCDMA 系统影响较小, 可能仅会影响到个别设备的覆盖范围; 而系统内干扰主要是由 GPS定 时偏差或远端基站的干扰引起, 前者可能是设备的故障导致, 而后者则是所有时分移 动通信系统不可避免的问题, 上述远端基站是指距离 TD-SCDMA系统较远的、 并且理 论上认为信号可忽略的基站。

图 1为现有 TD-SCDMA系统的帧结构的示意图。 TD-SCDMA的帧中包括: DwPTS

(Downlink Pilot Time Slot, 下行导频时隙) 、 UpPTS (Upl ink Pilot Time Slot, 上 行导频时隙) 、 GP (Guard Period, 保护周期) 、 特殊时隙和 TS0-TS6常规时隙, 其 中, DwPTS和 UpPTS分别用作上行同步和下行同步, 不承载用户数据, GP用作上行同 步建立过程中的传播时延保护, TS0-TS6用于承载用户数据或控制信息, 在图 1中, 对 于常规时隙, 只是示意性地画出了 TS0和 TS1。 在 D-SCDMA系统中, 每个帧长度为 10ms , 一个 10ms的帧分成两个结构完全相同的子帧, 每个子帧的时长为 5ms , 每一个 子帧又分成了长度为 675us的 7个常规时隙和 3个特殊时隙。 下行转上行的保护间隔 GP

(Guard Period, 保护周期) 为 75us , 折算成信号的空间传播距离为 22.5km, 这个距离 对应的小区半径为 11.25km。而对于基站之间的干扰来说, 对应的同步基站的干扰距离 说 明 书

为 22· 5km。

从 TD-SCDMA系统的帧结构可以看到, 如果距离 22.5km以外的基站的 TS0和 DwPTS经过传播延迟到达目标基站后, 可能对该目标基站的 UpPTS甚至上行业务时隙 产生干扰, 而且, 远端基站数量在某些情况下很多, 其干扰不能被忽略。

图 2为干扰基站的帧经过不同的时延到达被干扰 站的示意图, 由于距离不同, 时延不同, 最终所产生的干扰影响区域有所不同。

如图 2所示, 当干扰基站的信号延迟 d时间到达被干扰基站时, 干扰基站的下行 导频时隙 DwPTS只对被干扰基站的 GP造成干扰 ,此时并没有对被干扰基站的 UpPTS 造成干扰; 当干扰基站的信号延迟 t2 时间到达被干扰基站时, 干扰基站的下行导频 时隙 DwPTS会对被干扰基站的 GP和 UpPTS都造成干扰,但还没有对被干扰基站的 TS1造成干扰; 当干扰基站的信号延迟 t3时间到达被干扰基站时,干扰基站的 DwPTS 就会对被干扰基站的 TS1造成干扰了。

通常情况下基站间的信号传播受到衰减大于自 由空间传播的损耗, 在 GP对应的 距离保护范围内, 信号已经衰减至噪底以下。 但在宏小区中, 2GHz频段附近的无线 信号在空间的传播方式主要有自由空间传播、 对流层的散射、 无线信号的衍射等。 在 一定的气象条件下, 在近地层中传播的电磁波, 受大气折射的影响, 其传播轨迹弯向 地面, 当曲率超过地球表面曲率时, 电磁波会部分地在一定厚度的大气薄层内传播 , 就像电磁波在金属波导管中传播一样, 这种现象称为电磁波的大气波导传播。 此时, 经过波导的无线信号将会对 GP后的上行导频时隙 UpPTS乃至上行信号的 TS1和 TS2时 隙产生干扰, 大量远端基站的干扰叠加是一个随机的强干扰 , 强度可能远超噪底几十 dB, 对于 TD-SCDMA系统, 干扰强度可达 -lOOdBm〜- 80dBm。

当下行导频时隙 DwPTS干扰到上行导频时隙 UpPTS时,会影响用户的上行 信号的同步, 当干扰较大时, UpPCH (Uplink Pilot Channel , 上行导频信道) 检 说 明 书 测失败会增多, 甚至会干扰到上行时隙, 导致用户无法接入。 而且, 这种干扰 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和不可预见性, 给干扰的定位造成了很大困难。 因此, 准确 定位干扰源以便对干扰源采取适当的措施, 避免干扰源对于上行信号造成干扰 是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检测干扰基站的方法 和基站, 第二基站在指定帧的下行 导频时隙 DwPTS不发送第二下行同步码, 使第二基站接收第一基站的下行导频时隙 DwPTS中的第一下行同步码,并利用所述第一下 同步码对第二基站的上行数据进行 相关计算, 通过判断所述上行数据中每个检测码段的 相关值是否大于相关值阈值, 确定该所述第二基站是否为第一基站的干扰基 站。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 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系统中检测干扰 基站的方法, 包括: 第二基站接收第一基站的下行导频时隙 DwPTS中的第一下行同步码; 第二基站获取所述指定帧内的上行数据, 如果所述指定帧内的上行数据中存 在与所述第一下行同步码匹配的数据, 则确定所述第二基站为第一基站的干扰基 站;

所述第二基站在指定帧的下行导频时隙 DwPTS不发送第二下行同步码, 所述第 二下行同步码与第一下行同步码相同。。 第一处理器: 用于接收第一基站的下行导频时隙 DwP S中的第一下行同步码; 第二处理器: 用于获取所述指定帧内的上行数据, 如果所述指定帧内的上行数据 中存在与所述第一下行同步码匹配的数据, 则确定所述第二基站为第一基站的干扰基 站。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与现有技术相比, 通过通过二基站在指定帧的下 行导频时隙 DwPTS不发送第二下行同步码, 使第二基站接收第一基站的下行导频时 说 明 书 隙 DwPTS 中的第一下行同步码, 并利用所述第一下行同步码对第二基站的上行 数据 进行相关计算,通过判断所述上行数据中每个 检测码段的相关值是否大于相关值阈 值, 确定该所述第二基站是否为第一基站的干扰基 站。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 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 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 显而易见地, 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 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 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 1为现有 TD-SCDMA系统的帧结构;

图 2为现有技术中 D-SCDMA基站远端干扰原理图;

图 3为本发明所述方法之实施例一流程图;

图 4为本发明所述方法实施例网络拓扑图;

图 5为本发明所述方法对上行数据作相关计算示 图;

图 6为本发明一种基站之实施例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检测干扰基站的方法 和基站, 第二基站在指定帧的下行 导频时隙 DwPTS不发送第二下行同步码, 使第二基站接收第一基站的下行导频时隙 DwPTS中的第一下行同步码,并利用所述第一下 同步码对第二基站的上行数据进行 相关计算, 通过判断所述上行数据中每个检测码段的 相关值是否大于相关值阈值, 确定该所述第二基站是否为第一基站的干扰基 站。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 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 提下所获得的 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说 明 书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检测干扰基站的方法 ,如图 3所示,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步骤 301 : 第二基站接收第一基站的下行导频时隙 DwP S中的第一下行同步码; 步骤 302: 第二基站获取所述指定帧内的上行数据, 如果所述指定帧内的上行数 据中存在与所述第一下行同步码匹配的数据, 则确定所述第二基站为第一基站的干扰 基站;

所述第二基站在指定帧的下行导频时隙 DwPTS不发送第二下行同步码, 所述第 二下行同步码与第一下行同步码相同。

在步骤 302中具体为:

第二基站获取所述指定帧内的上行数据;

所述第二基站获取所述指定帧内的上行数据; 所述上行数据中包括 m 个检测码 段, 每个检测码段包括 n 个码, 所述 01=所述指定帧内的上行数据包含的码的个数; 所述 n 等于所述第一下行同步码所包含的码的个数; 其中 τ 代表检测码段的序 号, 第 τ 个检测码段包含的码为上行数据中第 τ 个码至第 τ +η-1个码, 第 τ +1 个检测码段包含的码为上行数据中第 τ +1个码至第 τ +1 +Π-1个码, 所述 1 τ < m ;

第二基站利用所述第一下行同步码与所述每个 检测码段进行相关计算, 获得所述 每个检测码段的相关值, 如果其中一个检测码段的相关值大于预设的相 关值阈值, 则 确定所述指定帧内的上行数据中存在与所述第 一下行同步码匹配的数据。

由于第二基站在指定帧的下行导频时隙 DwPTS不发送第二下行同步码, 如果第 二基站在获取了指定帧的上行数据后发现存在 与所述第一下行同步码匹配的数据, 则 可以进一步确定第二基站受到了来自第一基站 的 DwPTS中的第一下行同步码的干扰, 由于干扰存在相互性, 因此也可以确定, 第二基站也受到了第一基站的干扰。

本实施例中, 所述上行数据中每个检测码段是指, 在第二基站接收到的所有上 行数据中,需要利用所述第一下行同步码进行 相关计算的一段连续码元, 由于所述第 一下行同步码是一个 64位的码元, 所以, 每个检测码段也为 64位, 即上述 n 为 64。

本实施例中, 由于 Gp时隙、 UpP S时隙和 TS1时隙是上行时隙, 因此第二基站 说 明 书 的上行数据是指 Gp时隙、 UpPTS时隙和 TS1时隙中的数据。 由于 Gp时隙有 96位数 据, UpPTS时隙有 128个码, TS1时隙有 704个码, 因此第二基站在指定帧中上行数 据共有 928个码。 由于每个检测码段为 64个码, 因此, 在指定帧中, 会包括多个检测 码段。 本实施例中, 第二基站接收到的指定帧中的上行数据共有 928个码, 假定 1到 64个码为检测码段 1 , 则 2到 65个码为检测码段 2, 3到 66个码为检测码段 3 , 以此 类推……

由于 Gp时隙有 96个码, UpPTS时隙有 128个码, S1时隙有 704个码, 因此第 二基站在指定帧的接收到的三个时隙的上行数 据共有 928个码, 从 866开始的检测码 段, 其码数不足 64个, 此时检测码段需用数字 "0" 补足, 以使每个检测码段都是 64 个码。

在利用所述第一下行同步码对上行数据的检测 码段进行相关计算时,需要按顺序 对每个检测码段进行相关计算。 具体为:

首先利用所述第一下行同步码对第一个检测码 段进行相关计算, 获得第一个检测 码段的相关值;

然后再对第二个检测码段进行相关计算, 第二个检测码段为所述上行数据中的第 2到 65个码, 获得第二个检测码段的相关值, 如此类似 · · ·· · ·

参照上述的方法, 每计算完一个检测码段的 相关值后,选择后一检测码段,对后 一检测码段进行相关计算, 获得该检测码段的相关值。

第二基站利用所述第一下行同步码对所述每个 检测码段都要进行相关计算, 获得 每个检测码段的相关值, 通过将所述每个检测码段的相关值与相关阈值 进行比较, 确 定是否存在某个检测码段的 相关值大于相关值阈值, 如果存在某个某个检测码段的 相关值大于相关值阈值, 则可以确定所述第二基站是否为第一基站的干 扰基站。

图 4是本实施例网络拓扑图, 如图 4所示, 所述第二基站有多个, 分别为第二基 站:8、 第二基站 C和第二基站 D , 本实施例中以第二基站 B为例进行说明, 第二基站 C和第二基站 D的检测干扰基站的过程与第二基站 B检测干扰基站的过程类似。所述 第一基站即为图 4中的第一基站 A。 在检测过程中, 第一基站正常收发数据, 第二基 站 B在指定的帧的下行导频时隙 DwP S不发送第二下行同步码。 可以由第二基站 B 说 明 书 本身或网络侧设备指定任意一个帧, 使第二基站 B获取该指定帧内的上行数据, 同时 第二基站 B接收第一基站 A的下行导频时隙 DwP S中的第一下行同步码, 利用所述 第一下行同步码对所述上行数据中的每个检测 码段进行相关计算,如果某一检测码段 的 相关值大于相关值阈值, 则确定该所述第二基站 B为第一基站 A的干扰基站。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述的方法, 本实施例结合图 5进一步说明利用所述第 一下行同步码对第二基站 B 的上行数据进行相关计算的详细过程。 本实施例中, 第 二基站 B的上行数据是指 Gp时隙、 UpP S时隙和 TS1时隙, 如图 5所示, 利用第一 下行同步码对第二基站 B的上行数据进行相关计算,实际上是对第二 站的 Gp时隙、 UpPTS时隙和 TS1三个时隙的数据进行相关计算。 现有技术中, 每个下行同步码是一 个 64个码, Gp时隙 96个码, UpPTS为 128个码, TS1时隙为 704个码。

由于每计算完前一个检测码段的 相关值, 选择下一个检测码段进行相关计算。 进行相关计算时,第二基站 B利用接收到的来自第一基站 A的第一下行同步码轮 流对所述上行数据进行相关计算, 详细步骤为:

第一步: 第二基站将所述第一下行同步码记为 s,. ; 将所述第一下行同步码^转换 成复数, 记为 DwPTS ;

上 一下行同步码 转换成复数 ΙΜ Τ¾, 具体转换公式为:

上式公式中: 其中 e {l,— l} ; i=l,...,64;

Si 为所述第一下行同步码;

DwPTS,. 为转换成复数后的第一下行同步码;

j为复数, 为数值 的开方。

第二步: 对所述每个检测码段进行解调, 获得每个检测码段的 IQ流数据; 可选地, 第二基站 B在对所获取的指定帧内的上行数据进行解调 , 可以只对上 行数据中需要进行相关计算的检测码段进行解 调, 获得所述检测码段的 IQ流数据; 说 明 书 也可以对全部上行数据进行解调, 获得得全部上行数据的的 IQ流数据。

第三步: 利用 DwPTS,. 对所述 IQ流数据进行相关计算,获得每个检测码段的 关 值。

当只对上行数据中需要进行相关计算的检测码 段进行解调, 获得所述检测码段的

IQ流数据时, 如图 5所示, 当对检测码段 1的数据进行相关计算时, 只对检测码段 1 进行解调,获得检测码段 1的 IQ流数据; 当对检测码段 2数据进行相关计算时,只对 检测码段 2进行解调, 获得检测码段 2的 IQ流数据, 如此类推…- - - 检测码段是第二基站获取的上行数据中, 需要利用所述第一下行同步码进行相关 计算的一段码元, 由于所述第一下行同步码 64个码, 因此每个检测码段包括 64个码 的数据。

当对全部上行数据进行解调, 获得得全部上行数据的的 IQ流数据时, 如图 5所 示, 当对检测码段 1进行相关计算时, 只取全部上行数据中的属于检测码段 1的 IQ 流数据; 当对检测码段 2进行相关计算时,只取全部上行数据中的属 检测码段 2的

IQ流数据。检测码段是第二基站获取的上行 据中, 需要利用所述第一下行同步码进 行相关计算的一段连续码元, 由于所述第一下行同步码 64个码, 因此每个检测码段 包括 64个码的连续的上行数据。

第二基站利用 DwPTS,. 轮流对所述 IQ流数据作相关计算, 获得每个检测码段的 相关值。

实际应用中,第二基站会利用 DwPTS ; 对首先对 Gp时隙的 1到 64个码进行 相 关计算, 定义 Gp的前 1到 64个码为检测码段 1, 其具体计算公式为:

R(r)=∑ ∑(DwPTS, JQ'

上述 R(T )表示利用所述第一同步码对第 τ 个检测码段进行相关计算得 的相关值。 说 明 书 其中 τ 代表检测码段的序号, 当对检测码段 1进行 相关计算时, τ 为 1, 表 示对所述上行数据中第 1到 64 个码进行相关计算, 当对检测码段 2进行 相关计算 时, τ 为 2 , 表示表示对所述上行数据中第 2 65 个码进行相关计算, ; 当对检测 码段 3进行 相关计算时, τ 为 3 ,表示对所述上行数据中第 3 66 个码进行相关计 算, 如此类推……

其中 lenCIQ)表示求 IQ流数据的长度, 其可以是一个自定义的函数, 通过软件 可以实现该函数的功能。

所述 m=所述指定帧内的上行数据包含的码的个数, 因此也是对上行数据进行 相关计算的次数。本实施例中, 由于只对上行数据中的 Gp时隙、 UpP S时隙和 TS1 时隙进行相关计算, Gp时隙、 UpPTS时隙和 TS1时隙的总码数是 928个码, 因此, 本 实施例中 Ka取 928, 表示共需进行 928次相关计算。 对上述所有检测码段的 相关值进行判断, 如果存在某一个检测码段的 相关 值大于预设的 相关值阈值, 则确定所述第二基站 B是第一基站 Λ的千扰基站。

通过上述方法, 第二基站根据获得的所述上行数据中每个检测 码段的相关值后, 可以根据所述每个检测码段的相关值,计算每 个检测码段的功率,所述功率就是对应 各个检测码段受到所述第一下行同步码的干扰 功率。 优选地, 为了更加准确的定位出千扰基站, 第二基站检测出上行数据中每个检测 码段的相关值后,第二基站根据每个检测码段 的相关值计算每个检测码段的相关值 峰均比, 如果存在某一个检测码段的 相关值峰均比大于相关值峰均比阈值, 贝' j确定 该所述第二基站为第一基站的千扰基站。

第二基站所述根据每个检测码段的 相关值计算每个检测码段的 相关值峰均比, 具体为: 说 明 书 其中: + 10)| 2 |R(r + 14) | 2 )] / 10 函数 SUM () 表示括号内的数进行求和。

通过上述方法, 第二基站根据获得的所述上行数据中每个检测 码段的相关值后, 可以根据所述每个检测码段的 相关值, 计算每个检测码段的 相关值峰均比, 通过确 定各个检测码段的 相关值峰均比中的最大值,确定相关值峰均比 值最大所对应的检测 码段受到所述第一下行同步码干扰最大。

确定受到第一下行同步码干扰最大的检测码段 后, 就可以知道相关值峰均比最 大值对应的检测码段的序号^ 。 第二基站获得所述上行数据 r max 对应的检测码段的相关值 RU, 根据 R(r皿), 计算该检测码段的功率, 该检测码段的功率即为受到干扰的功率, 具体计算公式为:

S„ =10*lo g 10(|U| 2 /64/64/8)-126.3

其中

=argmax[M(r)]

= P(T)-PAR(T) ;

+ 14) | )]/10 ;

函数 argmaxO表示计算最大值;

r皿表示相关值峰均比最大值对应的检测码段 序号。

本方法通过计算检测码段的相关值峰均比, 得知受到干扰最大的检测码段, 并 通过计算该检测码段的功率, 该功率就是第二基站受到所述第一下行同步码 的干扰功 率, 由于干扰的相互性可知, 该功率也就是第二基站对第一基站的干扰功率 。

实施例二 说 明 书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站, 包括:

第一处理器 61 :用于接收第一基站的下行导频时隙 DwP S中的第一下行同步码; 第二处理器 62 : 用于获取所述指定帧内的上行数据, 如果所述指定帧内的上行数 据中存在与所述第一下行同步码匹配的数据, 则确定所述第二基站为第一基站的干扰 基站。

所述第二处理器 62获取在所述指定帧内的上行数据, 如果所述指定帧内的上行 数据中存在与所述第一下行同步码匹配的数据 , 则确定所述第二基站为第一基站的干 扰基站, 具体为:

所述第二处理器 62获取所述指定帧内的上行数据; 所述上行数据中包括 m个检 测码段, 每个检测码段包括 n个码, 所述 m=所述指定帧内的上行数据包含的码的个 数; 所述 n 等于所述第一下行同步码所包含的码的个数; 其中 τ 代表检测码段 的序号, 第 τ 个检测码段包含的码为上行数据中第 τ 个码至第 τ +η-1 个码, 第 τ +1个检测码段包含的码为上行数据中第 τ +1个码至第 τ 个码,所述 1

< τ < m ;

第二处理器 62具体用于所述第一下行同步码与所述每个检 码段进行相关计 算, 获得所述每个检测码段的相关值;

第二处理器 62还具体用于判断如果存在其中一个检测码段 相关值大于预设 的相关值闽值, 则确定所述指定帧内的上行数据中存在与所述 第一下行同步码匹配的 数据。

所述第二处理器 62用于获取在所述指定帧内的上行数据, 如果所述指定帧内的 上行数据中存在与所述第一下行同步码匹配的 数据, 则确定所述第二基站为第一基站 的干扰基站, 具体为:

所述第二处理器 62获取所述指定帧内的上行数据; 所述上行数据中包括 m个检 测码段, 每个检测码段包括 n个码, 所述 m=所述指定帧内的上行数据包含的码的个 数; 所述 n 等于所述第一下行同步码所包含的码的个数; 其中 τ 代表检测码段 的序号, 第 τ 个检测码段包含的码为上行数据中第 τ 个码至第 τ +η-1 个码, 第 τ +1个检测码段包含的码为上行数据中第 τ +1个码至第 τ 个码,所述 1 说 明 书

< τ < m ;

第二处理器 62具体用于利用所述第一下行同步码与每个检 码段进行相关计 算, 获得所述每个检测码段的相关值, 并且根据所述每个检测码段的相关值计算每个 检测码段的相关值峰均比,;

第二处理器 62还具体用于判断如果存在某一个检测码段的 关值峰均比大于 相关值峰均比阈值, 则确定所述指定帧内的上行数据中存在与所述 第一下行同步码匹 配的数据。

所述第二处理器 62具体用于利用所述第一下行同步码与每个检 码段进行相关 计算, 获得所述每个检测码段的相关值, 具体为:

第二处理器 62具体用于将所述第一下行同步码记为 Si ;将所述第一下行同步码 Si 转换成复数, 记为 DwPTS ;

第二处理器 62具体用于利用 DwPTS, 与所述每个检测码段进行相关计算,获得每 个检测码段的相关值。

第二处理器 62具体用于利用 DwPTS, 对所述每个检测码段进行相关计算,获得每 个检测码段的相关值, 具体为:

第二处理器 62用于将所述每个检测码段进行解调,获得每 检测码段的 IQ流数 据;

第二处理器 62用于利用 DwPTS,. 对所述 IQ流数据进行相关计算, 获得每个检测 码段的相关值。

所述第二处理器 62还用于获取所有检测码段的相关值峰均比中 最大值。

所述基站还包括:

第三处理器 63 :用于根据所述相关值峰均比最大值计算相关 峰均比最大值对应 的检测码段的功率。

参见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 本实施例中终端还可以用于执行很多步骤, 由于该终 端的工作原理与方法实施例类似, 因此不再赘述。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 可借 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的方式来实现, 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 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 说 明 书 更佳的实施方式。 基于这样的理解,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 出 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 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可读取的存储 介质中,如计算机的软盘,硬盘或光盘等,包 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 以是个人计算机, 服务器, 或者网络设备等) 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所述, 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任 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 技术范围内, 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 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因此,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杈利要求的保 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