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LOSSLESS BANDWIDTH ADJUSTMENT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1/144172
Kind Code:
A1
Abstract:
Disclosed are a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lossless bandwidth adjustment in the technical field of communications. The method includes: an Optical Channel Data Unit flexible (ODUflex) path downstream node receives a request message from an ODUflex upstream node, wherein the request message carries the tunnel identifier (ID) of the ODUflex path and the information of the bandwidth after adjustment, and is used for requesting the lossless adjustment for the ODUflex path bandwidth (10); the downstream node searches for the information of the ODU flex path bandwidth before adjustment according to the tunnel ID, compares the information of the bandwidth before adjustment with the information of the bandwidth after adjustment, determines the number of slots requiring adjustment for the link between the downstream node and an adjacent upstream node, and selects the slots requiring adjustment (11); the downstream node indicates the adjacent upstream node through a label the slots after adjustment or the selected slots requiring adjustment, transmits a slot adjustment command to a data plane to enable the data plane to perform slot adjustment and ODUflex bit rate adjustment according to the slot adjustment command (12). The embodiments of the invention enable automatic ODUflex lossless bandwidth adjustment, thus avoiding the problems of large workload, the occurrence of configuration errors and the like due to manual bandwidth adjustment.

Inventors:
LIN YI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1/075321
Publication Date:
November 24, 2011
Filing Date:
June 03, 2011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HUAWEI TECH CO LTD (CN)
LIN YI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H04L47/724; H04L12/56; H04L45/125
Foreign References:
CN101729370A2010-06-09
CN101388838A2009-03-18
Other References:
FATAI ZHANG ET AL.: "Generalized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GMPLS) Signaling Extensions for the evolving G.709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s Control", NETWORK WORKING GROUP, INTERNET DRAFT, 9 July 2010 (2010-07-09), pages 1 - 22, XP015069879
BERGER L.: "RFC3471: Generalized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GMPLS) Signaling Functional Description.", IETF, NETWORK WORKING GROUP, January 2003 (2003-01-01), pages 1 - 34, XP015009254
See also references of EP 2627043A4
Attorney, Agent or Firm:
BEIJING ZBSD PATENT & TRADEMARK AGENT LTD. (CN)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CN)
Download PDF:
Claims:
权利 要求 书

1、 一种无损带宽调整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

带宽可变的光通道数据单元 ODUf lex路径下游节点接收来自所述 ODUf lex路 径上游节点的请求消息, 所述请求消息携带所述 ODUf lex路径的通道标识 tunne 1 ID及调整后带宽信息, 所述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无损调整所述 ODUf lex路径的带 宽; 所述请求消息由所述 ODUf 1 ex路径的首节点沿 ODUf 1 ex路径向下游逐节点发 送到末节点;

所述下游节点根据所述通道标识查找得到所述 ODUf lex路径调整前带宽信 息, 比较所述调整前带宽信息和所述调整后带宽信息, 确定与相邻的上游节点 之间的链路需要调整的时隙数量, 选择需要调整的时隙;

所述下游节点通过标签指示相邻的上游节点调整后的时隙或所述选择的需 要调整的时隙, 向数据平面发送时隙调整命令, 使得所述数据平面按照所述时 隙调整命令进行时隙调整和 ODUf 1 ex比特速率调整。

2、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 ODUf 1 ex路径的首节点为调整后的所述 ODUf 1 ex路径分配一个新的标签 交换路径标识 LSP ID, 在所述请求消息中携带所述新的 LSP ID。

3、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游节点通过标签指示相 邻的上游节点调整后的时隙或所述选择的需要调整的时隙包括:

向上游节点发送响应消息, 携带旧标签及新标签, 所述新标签中包含调整 后所述 ODUf 1 ex路径在所述上游节点与所述下游节点之间的链路上占用的时隙, 所述旧标签中包含调整前所述 ODUf l ex路径在所述上游节点与所述下游节点之 间的链路上占用的时隙; 或

向上游节点发送响应消息, 携带新标签, 所述新标签中包含调整后所述 ODUf lex路径在所述上游节点与所述下游节点之间的链路上占用的时隙; 或

向上游发送响应消息, 携带新标签, 所述新标签中包含所选择的需要调整 的时隙, 并指明该时隙调整是增加时隙数量还是减少时隙数量。 4、 如权利要求 3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若向上游节点发送响应消息, 携带旧标签及新标签, 所述新标签中包含调 整后所述 ODUf lex路径在所述上游节点与所述下游节点之间的链路上占用的时 隙, 所述旧标签中包含调整前所述 ODUf lex路径在所述上游节点与所述下游节点 之间的链路上占用的时隙,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上游节点对比新标签和旧标 签获知需要调整的时隙; 或

若下游节点向上游节点发送响应消息, 携带新标签, 所述新标签中包含调 整后所述 ODUf lex路径在所述上游节点与所述下游节点之间的链路上占用的时 隙,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上游节点根据所述请求消息中的所述通道标识查找 到所述 ODUf lex路径的旧标签, 所述旧标签中包含调整前所述 ODUf lex路径在所 述上游节点与所述下游节点之间的链路上占用的时隙; 对比新标签和旧标签获 知需要调整的时隙。

5、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向数据平面发送时隙调整 命令, 使得所述数据平面按照所述时隙调整命令进行时隙调整和 ODUf lex比特速 率调整包括:

若所述时隙调整命令为增加时隙的命令, 则所述数据平面在所述 ODUf lex 路径上的所有链路连接完成时隙调整后进行 ODUf lex比特速率调整;

若所述时隙调整命令为减少时隙的命令, 则所述数据平面在完成 ODUf lex 比特速率调整后进行 ODUf lex路径上的链路连接的时隙调整。

6、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若接收到数据平面发送的时隙 调整失败或 ODUf lex比特速率调整失败指示,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 ODUf 1 ex路径首节点沿 ODUf 1 ex路径向下游逐节点发送回退指示消息; ODUf l ex路径上的各节点收到回退指示消息后,判断之前数据平面的时隙调 整是否成功, 若成功则执行时隙调整回退操作, 回退到时隙调整前的状态。

7、 一种无损带宽调整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

带宽可变的光通道数据单元 ODUf lex路径的上游节点向下游节点发送请求 消息, 所述请求消息携带所述 ODUf l ex路径的通道标识 tunnel ID、 调整后带宽 信息及包含所述上游节点确定的时隙调整信息的标签, 所述请求消息用于请求 无损调整所述 ODUf lex路径的带宽; 所述时隙调整信息包括: 调整后的时隙或所 述上游节点选择的需要调整的时隙;

所述下游节点根据所述时隙调整信息向数据平面发送第一时隙调整命令, 以及在本节点不是所述 ODUf lex路径末节点情况下, 根据所述通道标识查找得到 所述 ODUf lex路径调整前带宽信息, 比较所述调整后带宽信息和所述调整前带宽 信息, 确定与本下游节点相邻的下一节点之间的链路需要调整的时隙数量, 根 据所述需要调整的时隙数量确定时隙调整信息, 继续向下一节点发送携带所述 ODUf l ex路径的通道标识 tunnel ID、 调整后带宽信息及包含所述下游节点确定 的时隙调整信息标签的请求消息;

所述下游节点向数据平面发送第二时隙调整命令;

所述数据平面根据所述第一时隙调整命令和第二时隙调整命令进行时隙调 整和 ODUf lex比特速率调整, 其中, 数据平面根据所述第一时隙调整命令调整所 述上游节点与所述下游节点之间的链路连接的时隙, 根据所述第二时隙调整命 令调整所述下游节点与所述相邻的下一节点之间的链路连接的时隙。

8、 如权利要求 7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平面根据所述第一时 隙调整命令和第二时隙调整命令进行时隙调整和 ODUf lex比特速率调整包括: 若所述第一时隙调整命令和第二时隙调整命令为增加时隙的命令, 则所述 数据平面在所述 ODUf lex路径上的所有链路连接完成时隙调整后进行 ODUf lex比 特速率调整;

若所述第一时隙调整命令和第二时隙调整命令为减少时隙的命令, 则所述 数据平面在完成 ODUf lex比特速率调整后进行 ODUf lex路径上链路连接的时隙调 整。

9、 一种 ODUf l ex路径上的节点设备, 其特征在于, 包括:

接收单元, 用于接收来自所述 ODUf lex路径上游节点的请求消息, 所述请求 消息携带所述 ODUf lex路径的通道标识 tunnel ID及调整后带宽信息, 所述请求 消息用于请求无损调整所述 ODUf 1 ex路径的带宽;

时隙分配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通道标识查找得到所述 ODUf lex路径调整前带 宽信息, 比较所述调整前带宽信息和所述调整后带宽信息, 确定与相邻的上游 节点之间的链路需要调整的时隙数量, 选择需要调整的时隙;

指示单元, 用于通过标签指示相邻的上游节点调整后的时隙或所述选择的 需要调整的时隙, 以及向数据平面发送时隙调整命令, 使得所述数据平面按照 所述时隙调整命令进行时隙调整和 ODUf 1 ex比特速率调整。

10、 如权利要求 9所述的节点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请求 消息中包含所述 ODUf 1 ex路径的首节点为调整后的所述 ODUf 1 ex路径分配的新的 标签交换路径标识 LSP ID。

11、 如权利要求 9所述的节点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 所述 ODUf 1 ex路径首节点沿 ODUf 1 ex路径向下游逐节点发送的回退指示消息, 所 述节点设备还包括:

判断单元, 用于在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所述回退指示消息后, 判断数据平 面的时隙调整是否成功;

回退单元, 用于在所述判断单元判断时隙调整成功情况下, 执行时隙调整 回退操作, 回退到时隙调整前的状态。

12、 一种 ODUf lex路径上的节点设备, 其特征在于, 包括:

时隙分配单元, 用于在本节点不是所述 ODUf lex路径末节点情况下, 比较所 述 ODUf lex路径调整后带宽信息和调整前带宽信息, 确定与相邻的下一节点之间 的链路需要调整的时隙数量, 根据所述需要调整的时隙数量确定时隙调整信息; 所述时隙调整信息包括: 调整后的时隙或选择的需要调整的时隙;

发送单元, 用于向下游节点发送请求消息, 所述请求消息携带所述 ODUf lex 路径的通道标识 tunnel ID、 调整后带宽信息及包含本节点确定的时隙调整信息 的标签, 所述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无损调整所述 ODUf lex路径的带宽; 指示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时隙调整信息向数据平面发送第一时隙调整命令, 使得数据平面根据所述第一时隙调整命令调整本节点与所述相邻的下一节点之 间的链路连接的时隙。

13、 如权利要求 12所述的节点设备,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节点设备为所述 ODUf lex路径的首节点时, 还包括:

路径标识分配单元,用于为调整后的所述 ODUf lex路径分配一个新的标签交 换路径标识 LSP ID, 在发送给下游节点的所述请求消息中携带所述新的 LSP ID。

14、 如权利要求 13所述的节点设备,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回退触发单元,用于在接收到数据平面发送的时隙调整失败或 ODUf lex比特 速率调整失败指示后, 向下游节点发送回退指示消息。

15、 如权利要求 12所述的节点设备,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 用于接收所述 ODUf lex路径首节点沿 ODUf lex路径向下游逐 节点发送的回退指示消息;

判断单元, 用于在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所述回退指示消息后, 判断数据平 面的时隙调整是否成功;

回退单元, 用于在所述判断单元判断时隙调整成功情况下, 执行时隙调整 回退操作, 回退到时隙调整前的状态。

16、 如权利要求 12所述的节点设备,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第二接收单元, 用于在本节点非首节点情况下, 接收本节点的上游节点发 送的请求消息, 所述请求消息中携带所述 ODUf 1 ex路径的通道标识 t unne 1 I D、 调整后带宽信息及包含所述上游节点确定的时隙调整信息的标签, 所述请求消 息用于请求无损调整所述 ODUf lex路径的带宽;

所述指示单元, 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接收单元接收的请求消息中的时隙调 整信息向数据平面发送第二时隙调整命令, 使得数据平面根据所述第二时隙调 整命令调整所述上游节点与本节点之间的链路连接的时隙。

17、 一种无损带宽调整系统, 包括光通道数据单元 ODUf lex路径首节点和 ODUf lex路径末节点, 其特征在于, 包括:

所述首节点, 用于沿 ODUf 1 ex路径向下游逐节点发送请求消息到所述末节 点, 所述请求消息携带所述 ODUf 1 ex路径的通道标识 tunne 1 I D及调整后带宽信 息, 所述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无损调整所述 ODUf lex路径的带宽;

所述末节点, 用于接收所述请求消息, 根据所述通道标识查找到所述 ODUf lex路径调整前带宽信息, 比较所述调整前带宽信息和所述调整后带宽信 息, 确定与相邻的上游节点之间的链路需要调整的时隙数量, 选择需要调整的 时隙, 通过第一标签指示所述上游节点调整后的时隙或所述选择的需要调整的 时隙, 向数据平面发送时隙调整命令, 使得所述数据平面按照所述时隙调整命 令进行时隙调整和 ODUf 1 ex比特速率调整; 所述相邻的上游节点为所述首节点或 者所述首节点和所述末节点之间的中间节点;

所述上游节点, 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标签, 获得所述需要调整的时隙, 向所 述数据平面发送第一时隙调整命令, 使得所述数据平面按照所述第一时隙调整 命令调整所述上游节点与所述末节点之间的链路连接的时隙以及进行 ODUf lex 比特速率调整。

18、 如权利要求 17所述的系统, 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时隙调整命令为增加时隙的命令, 则所述首节点和所述末节点还用 于在所述 ODUf lex路径上的所有链路连接完成时隙调整后进行 ODUf lex比特速率 调整。

若所述时隙调整命令为减少时隙的命令,则所述 ODUf 1 ex路径上的节点还用 于在所述首节点和所述末节点完成 ODUf lex比特速率调整后进行链路连接的时 隙调整。

19、 如权利要求 21所述的系统, 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相邻的上游节点为所 述首节点和所述末节点之间的中间节点, 则所述上游节点还用于接收所述请求 消息, 根据所述通道标识查找到所述 ODUf lex路径调整前带宽信息, 比较所述调 整前带宽信息和所述调整后带宽信息, 确定与所述上游节点相邻的上一节点之 间的链路需要调整的时隙数量, 选择需要调整的时隙, 通过第二标签指示与所 述上游节点相邻的上一节点调整后的时隙或所述选择的需要调整的时隙, 向所 述数据平面发送第二时隙调整命令, 使得所述数据平面按照所述第二时隙调整 命令调整所述上游节点和上一节点之间的链路连接的时隙以及进行 ODUf 1 ex比 特速率调整;

所述上游节点相邻的上一节点为所述首节点或者所述首节点和所述末节点 之间的中间节点。

20、 一种无损带宽调整系统, 包括光通道数据单元 ODUf lex路径首节点和 ODUf 1 ex路径下游节点, 所述下游节点为所述 ODUf 1 ex路径末节点或者所述首节 点和所述末节点之间的中间节点, 其特征在于, 包括:

所述首节点, 用于沿 ODUf lex路径向相邻的下游节点发送请求消息, 所述请 求消息携带所述 ODUf lex路径的通道标识 tunnel ID、 调整后带宽信息及包含所 述上游节点确定的时隙调整信息的标签, 所述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无损调整所述 ODUf lex路径的带宽; 所述时隙调整信息包括: 调整后的时隙或所述上游节点选 择的需要调整的时隙;

所述下游节点, 用于根据所述时隙调整信息向数据平面发送第一时隙调整 命令, 以及在本节点不是所述 ODUf lex路径末节点情况下, 根据所述通道标识查 找得到所述 ODUf lex路径调整前带宽信息, 比较所述调整后带宽信息和所述调整 前带宽信息, 确定与本下游节点相邻的下一节点之间的链路需要调整的时隙数 量, 根据所述需要调整的时隙数量确定时隙调整信息, 继续向下一节点发送携 带所述 ODUf lex路径的通道标识 tunnel ID、 调整后带宽信息及包含所述下游节 点确定的时隙调整信息标签的请求;肖 , ¾;

所述下游节点向数据平面发送第二时隙调整命令; 所述数据平面根据所述 第一时隙调整命令和第二时隙调整命令进行时隙调整和 ODUf lex比特速率调整, 其中, 数据平面根据所述第一时隙调整命令调整所述上游节点与所述下游节点 之间的链路连接的时隙, 根据所述第二时隙调整命令调整所述下游节点与所述 相邻的下一节点之间的链路连接的时隙。

21、 如权利要求 20所述的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首节点还用于为带宽调 整后的所述 ODUf lex路径分配一个新的标签交换路径标识 LSP ID, 在发送给下游 节点的所述请求消息中携带所述新的 LSP I D。

22、 如权利要求 20所述的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首节点还用于在接收到 数据平面发送的时隙调整失败或 ODUf lex比特速率调整失败指示后, 向下游节点 发送回退指示消息。

Description:
一种无损带宽调整方法、 设备及系统 本申请要求了 2010年 11月 8 曰提交的, 申请号为 201010539581.8, 发 明名称为 "一种无损带宽调整方法、 设备及系统" 的中国申请的优先权, 其 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无损带宽调整方法、 设备及系 统。 背景技术

OTN (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光传送网)作为下一代传送网的核 心技术, 能够实现大容量业务的灵活调度和管理, 日益成为骨干传送网的主 流技术。

最初的 0TN标准定义了 3种 0TN容器: 0DU1 ( Optical Channel Data Unit, 光通道数据单元) 、 0DU2、 0DU3, 为使 0TN支持以太网及其他新业务, 以适应 新的应用场景, 在原来的基石出上, 又扩展了 0TN标准, 其中提出了新的信号类 型, 例如, 带宽可变的 ODUflex等。

其中, ODUflex可承载任意速率的 CBR ( Constant Bit Rate, 固定比特率) 业务以及包业务。 当用于 载包业务时, 通常采用 GFP ( Generic Framing Procedure, 通用成帧规程)封装方式将包业务封装到 ODUflex中。 由于包业 务流量具有非实时变化的特性, 在不同时间段, ODUflex需要提供不同的带宽 来满足其不同的流量, 并且需要在包业务不中断的情况下进行 ODUflex通道带 宽调整, 即当包业务流量增加时, 需要在 ODUflex路径上新增一定数量的时隙 (Tributary Slot) ; 当包业务流量减小时, 需要在 ODUflex路径上减少一定 数量的时隙。

在调整带宽时, 为了不影响客户信号的传输, 通常要求 ODUf lex能实现无 损的带宽调整, 即在调整过程中不能影响客户信号导致丟包。

现有技术的 ODUf 1 ex无损带宽调整方法如下:

通过网管系统, 人工逐节点指定各条链路所调整(增加或减少 )的时隙。 例如, 对于 ODUf lex带宽增加情形, 其带宽调整过程中, 由网管在各链路中选 择空闲的时隙, 并通过网管系统向各节点发送 ODUf lex无损带宽增加命令, 命 令中包含所选择的时隙的编号, 各节点收到命令后根据该无损带宽增加命令 增力 p对应的时隙。

现有技术至少存在如下缺点:

ODUf lex的带宽调整过程需要人工参与, 且需要人工指定各段链路所调整 的时隙, 因此容易配置出错, 例如, 在相邻两节点 A和 B, 如果指定的时隙号 不同, 则会出错。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无损带宽调整方法、 设备及系统, 避免人工调整 带宽带来的操作速度慢及易出错等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无损带宽调整方法, 包括:

带宽可变的光通道数据单元 ODUf lex路径下游节点接收来自所述 ODUf lex 路径上游节点的请求消息, 所述请求消息携带所述 ODUf lex路径的通道标识 tunnel ID及调整后带宽信息, 所述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无损调整所述 ODUf lex 路径的带宽; 所述请求消息由所述 ODUf 1 ex路径的首节点沿 ODUf 1 ex路径向下 游逐节点发送到末节点;

所述下游节点根据所述通道标识查找得到所述 ODUf lex路径调整前带宽 信息, 比较所述调整前带宽信息和所述调整后带宽信 息, 确定与相邻的上游 节点之间的链路需要调整的时隙数量, 选择需要调整的时隙;

所述下游节点通过标签指示相邻的上游节点调 整后的时隙或所述选择的 需要调整的时隙, 向数据平面发送时隙调整命令, 使得所述数据平面按照所 述时隙调整命令进行时隙调整和 ODUf 1 ex比特速率调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无损带宽调整方法, 包括:

带宽可变的光通道数据单元 ODUf 1 ex路径的上游节点向下游节点发送请 求消息, 所述请求消息携带所述 ODUf lex路径的通道标识 tunnel ID、 调整后 带宽信息及包含所述上游节点确定的时隙调整 信息的标签, 所述请求消息用 于请求无损调整所述 ODUf lex路径的带宽; 所述时隙调整信息包括: 调整后的 时隙或所述上游节点选择的需要调整的时隙;

所述下游节点根据所述时隙调整信息向数据平 面发送第一时隙调整命 令, 以及在本节点不是所述 ODUf lex路径末节点情况下, 根据所述通道标识查 找得到所述 ODUf lex路径调整前带宽信息, 比较所述调整后带宽信息和所述调 整前带宽信息, 确定与本下游节点相邻的下一节点之间的链路 需要调整的时 隙数量, 根据所述需要调整的时隙数量确定时隙调整信 息, 继续向下一节点 发送携带所述 ODUf lex路径的通道标识 tunnel ID、 调整后带宽信息及包含所 述下游节点确定的时隙调整信息标签的请求消 息;

所述下游节点向数据平面发送第二时隙调整命 令;

所述数据平面根据所述第一时隙调整命令和第 二时隙调整命令进行时隙 调整和 ODUf lex比特速率调整, 其中, 数据平面根据所述第一时隙调整命令调 整所述上游节点与所述下游节点之间的链路连 接的时隙, 根据所述第二时隙 调整命令调整所述下游节点与所述相邻的下一 节点之间的链路连接的时隙。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 ODUf lex路径上的节点设备, 包括:

接收单元, 用于接收来自所述 ODUf lex路径上游节点的请求消息, 所述请 求消息携带所述 ODUf lex路径的通道标识 tunne l ID及调整后带宽信息, 所述 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无损调整所述 ODUf 1 ex路径的带宽; 时隙分配单元,用于才艮据所述通道标识查找 得到所述 ODUf lex路径调整前 带宽信息, 比较所述调整前带宽信息和所述调整后带宽信 息, 确定与相邻的 上游节点之间的链路需要调整的时隙数量, 选择需要调整的时隙;

指示单元, 用于通过标签指示相邻的上游节点调整后的时 隙或所述选择 的需要调整的时隙, 以及向数据平面发送时隙调整命令, 使得所述数据平面 按照所述时隙调整命令进行时隙调整和 ODUf lex比特速率调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 ODUf lex路径上的节点设备, 包括:

时隙分配单元, 用于在本节点不是所述 ODUf lex路径末节点情况下, 比较 所述 ODUf lex路径调整后带宽信息和调整前带宽信息, 确定与相邻的下一节点 之间的链路需要调整的时隙数量, 根据所述需要调整的时隙数量确定时隙调 整信息; 所述时隙调整信息包括: 调整后的时隙或选择的需要调整的时隙; 发送单元, 用于向下游节点发送请求消息, 所述请求消息携带所述 ODUf lex路径的通道标识 tunnel ID、 调整后带宽信息及包含本节点确定的时 隙调整信息的标签, 所述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无损调整所述 ODUf lex路径的带 宽;

指示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时隙调整信息向数据平面发送第 一时隙调整命 令, 使得数据平面根据所述第一时隙调整命令调整 本节点与所述相邻的下一 节点之间的链路连接的时隙。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无损带宽调整系统,包 括光通道数据单元 ODUf lex 路径首节点和 ODUf 1 ex路径末节点, 包括:

所述首节点,用于沿 ODUf lex路径向下游逐节点发送请求消息到所述末节 点, 所述请求消息携带所述 ODUf lex路径的通道标识 tunnel ID及调整后带宽 信息, 所述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无损调整所述 ODUf lex路径的带宽;

所述末节点, 用于接收所述请求消息, 根据所述通道标识查找到所述 ODUf lex路径调整前带宽信息, 比较所述调整前带宽信息和所述调整后带宽信 息, 确定与相邻的上游节点之间的链路需要调整的 时隙数量, 选择需要调整 的时隙, 通过第一标签指示所述上游节点调整后的时隙 或所述选择的需要调 整的时隙, 向数据平面发送时隙调整命令, 使得所述数据平面按照所述时隙 调整命令进行时隙调整和 ODUf lex比特速率调整; 所述相邻的上游节点为所述 首节点或者所述首节点和所述末节点之间的中 间节点;

所述上游节点, 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标签, 获得所述需要调整的时隙, 向 所述数据平面发送第一时隙调整命令, 使得所述数据平面按照所述第一时隙 调整命令调整所述上游节点与所述末节点之间 的链路连接的时隙以及进行 ODUf lex比特速率调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无损带宽调整系统,包 括光通道数据单元 ODUf lex 路径首节点和 ODUf 1 ex路径下游节点, 所述下游节点为所述 ODUf 1 ex路径末节 点或者所述首节点和所述末节点之间的中间节 点, 包括:

所述首节点, 用于沿 ODUf lex路径向相邻的下游节点发送请求消息, 所述 请求消息携带所述 ODUf lex路径的通道标识 tunne l ID、 调整后带宽信息及包 含所述上游节点确定的时隙调整信息的标签, 所述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无损调 整所述 ODUf lex路径的带宽; 所述时隙调整信息包括: 调整后的时隙或所述上 游节点选择的需要调整的时隙;

所述下游节点, 用于根据所述时隙调整信息向数据平面发送第 一时隙调 整命令, 以及在本节点不是所述 ODUf lex路径末节点情况下, 根据所述通道标 识查找得到所述 ODUf lex路径调整前带宽信息, 比较所述调整后带宽信息和所 述调整前带宽信息, 确定与本下游节点相邻的下一节点之间的链路 需要调整 的时隙数量, 根据所述需要调整的时隙数量确定时隙调整信 息, 继续向下一 节点发送携带所述 ODUf lex路径的通道标识 tunne l ID、 调整后带宽信息及包 含所述下游节点确定的时隙调整信息标签的请 求消息;

所述下游节点向数据平面发送第二时隙调整命 令; 所述数据平面根据所 述第一时隙调整命令和第二时隙调整命令进行 时隙调整和 ODUf lex比特速率 调整, 其中, 数据平面根据所述第一时隙调整命令调整所述 上游节点与所述 下游节点之间的链路连接的时隙, 根据所述第二时隙调整命令调整所述下游 节点与所述相邻的下一节点之间的链路连接的 时隙。

由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 ,本实施例所述的 ODUf lex 无损带宽调整方案无需人工参与, 实现自动 ODUf lex无损带宽调整, 因此避免 了人工调整带宽导致的工作量大的问题和配置 出错等问题; 并且, 由于在 ODUf lex无损带宽调整过程中无需人工逐个节点发送 调整命令, 因此加快了带 宽调整速度, 快速满足客户的带宽调整需求。 附图说明 图 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无损带宽调整方法流程图

图 2为本发明实例一无损带宽增加过程示意图;

图 3为本发明实例二无损带宽减小过程示意图;

图 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无损带宽调整方法流程图

图 5为本发明实例三无损带宽增加过程示意图;

图 6为本发明实例四无损带宽减小过程示意图;

图 7为 本发明实施例三一种节点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 8为本发明实施例三又一种节点设备结构示意 ;

图 9为本发明实施例四一种节点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 10为本发明实施例四又一种节点设备结构示意 ;

图 11为本发明实施例四另一种节点设备结构示意 ;

图 12为本发明实施例四再一种节点设备结构示意 。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 完整地描述, 可以理解的是,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 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 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 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发明保护 的范围。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一种无损带宽调整方法, 本实施例以由各链路的下 游节点分配时隙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 1中所示, 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 10: ODUf lex路径下游节点接收来自所述 ODUf lex路径上游节点的请 求消息, 所述请求消息携带所述 ODUfl ex路径的 tunnel ID (通道标识)及调 整后带宽信息, 所述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无损调整所述 ODUflex路径的带宽; 所述请求消息由所述 ODUf 1 ex路径的首节点沿 ODUf 1 ex路径向下游逐节点 发送到末节点;

其中, 所述 ODUf lex路径的首节点为调整后的所述 ODUf lex路径分配一个 新的 LSP ID (标签交换路径标识) , 而 tunnel ID保持不变, 在所述请求消息 中携带所述新的 LSP ID。 也就是, 在控制平面, 带宽调整后的 LSP和带宽调整 前的 LSP被视为两条 LSP (LSP ID不同) , 但属于相同的会话 Sess ion ( tunnel ID相同 ) 。

所述请求消息的一种实施例可以为 RSVP-TE ( Resource Reservation Protocol-Traffic Engineering, 带流量工程的资源预留协议)协议中的 Path (路径) 消息, 可以在 Path消息中的 Session Attribute Object (会话属性 对象) 中把现有的 SE ( Shared Explicit Style, 共享带宽的预留风格)标志 位置 1, 隐式地表示该消息用于请求无损调整 ODUflex的带宽, 也可以在 Path 消息中新增一个标识位, 显式地指明该消息用于请求无损调整 ODUflex的带 宽。

步骤 11: 所述下游节点根据所述 tunnel ID查找到所述 ODUf lex路径调整 前带宽信息, 比较所述调整前带宽信息和所述调整后带宽信 息, 确定与相邻 的上游节点之间的链路需要调整的时隙数量, 选择需要调整的时隙; 由于所述 ODUf lex路径带宽调整前后的 tunnel ID不变, 因此接收到所述 请求消息的各节点根据 tunnel ID在控制平面可以找出带宽调整前的控制信 息, 从中可以得到调整前带宽信息, 比较所述调整前带宽信息和所述调整后 带宽信息可以确定本次带宽调整是增加带宽还 是减小带宽, 从而确定如何调 整时隙, 若调整后带宽大于调整前带宽, 则需要增加时隙数量, 若调整后带 宽小于调整前带宽, 则需要减少时隙数量。

所述确定与相邻的上游节点之间的链路需要调 整的时隙数量, 选择需要 调整的时隙, 即各链路的下游节点根据比较调整前带宽和所 述调整后带宽结 果, 确定本条链路本次需要调整的时隙数量, 根据确定的需要调整的时隙数 量分配需要调整的时隙。 其中每个时隙的可提供带宽为 1. 25Gbps的传送资源。 例如, 对于 0DU链路 A-B , 下游节点 B通过比较调整前后的带宽确定需要为该 ODUf lex增加 1个时隙, 若该 ODUf lex原来在链路 A-B上占用 2、 3、 4号时隙, 则 节点 B可以在链路上任意选择一个空闲的时隙, 如选择增加 1号时隙加入到 ODUf lex在 A-B之间的链路连接 L ink Connect ion上。 所述链路连接是指在一段 链路之中用于传送某个业务的传送实体, 例如在一条 0DU链路上的一个或多个 时隙被用于传送 1个 ODUf 1 ex业务, 则所述一个或多个时隙组成的传送实体称 为 ODUf lex在该链路上的链路连接。

ODUf 1 ex路径上的各节点接收到所述请求消息后,在 制平面为调整后的 路径创建控制状态, 保存控制信息, 保存的控制信息包括: tunnel ID、 调整 后带宽信息, 还包括 LSP ID。 在智能传送网络中, 每个节点可以从逻辑上划 分为两个部分: 控制平面部分和数据平面部分。 其中控制平面部分用于执行 获取数据平面信息、 发送、 接收和处理控制平面协议消息、 向数据平面发送 命令等操作; 而数据平面部分则提供传送带宽并执行用户数 据的转发操作。 对于 0TN设备, 其数据平面还需要对开销字节进行处理, 以实现数据平面的特 定功能, 如性能和故障监控等。 节点的控制平面可以通过控制通道与其他节 点进行互连; 节点的数据平面可以通过数据链路与其他节点 进行互连。 在 0TN 网络中, 数据链路可以是 0DU链路。

步骤 12: 所述下游节点通过标签指示相邻的上游节点时 隙调整信息, 向 数据平面发送时隙调整命令, 使得所述数据平面按照所述时隙调整命令进行 时隙调整和 ODUf 1 ex比特速率调整;

所述时隙调整信息包括: 调整后的时隙或所述选择的需要调整的时隙; 其中, 所述下游节点通过标签指示相邻的上游节点时 隙调整信息包括: 所述下游节点向上游节点发送响应消息, 携带旧标签及新标签, 所述新 标签中包含调整后所述 ODUf lex路径在所述上游节点与所述下游节点之间的 链路上占用的时隙, 所述旧标签中包含调整前所述 ODUf 1 ex路径在所述上游节 点与所述下游节点之间的链路上占用的时隙; 则所述上游节点对比新标签和 旧标签获知需要调整的时隙; 或

所述下游节点向上游节点发送响应消息, 携带新标签, 所述新标签中包 含调整后所述 ODUf lex路径在所述上游节点与所述下游节点之间的 链路上占 用的时隙; 则所述上游节点才艮据所述请求消息中的所述 tunnel ID查找到所述 ODUf lex路径的旧标签, 所述旧标签中包含调整前所述 ODUf lex路径在所述上 游节点与所述下游节点之间的链路上占用的时 隙; 对比新标签和旧标签获知 需要调整的时隙; 或

所述下游节点向上游发送响应消息, 携带新标签, 所述新标签中包含所 选择的需要调整的时隙, 并指明该时隙调整是增加时隙数量还是减少时 隙数 量。

ODUf lex路径上的各节点保存所述新标签到调整后的 ODUf lex路径对应的 控制状态中。

ODUf lex路径上的各节点在确定时隙调整信息后,向 数据平面发送时隙调 整命令, 也就是链路的上游节点、 下游节点在确定时隙调整信息后均向各自 的数据平面发送时隙调整命令。

其中,所述数据平面按照所述时隙调整命令进 行时隙调整和 ODUf lex比特 速率调整包括:

若所述时隙调整命令为增加时隙的命令,则所 述数据平面在所述 ODUf 1 ex 路径上的所有链路连接完成时隙调整后进行 ODUf lex比特速率调整;

若所述时隙调整命令为减少时隙的命令,则所 述数据平面在完成 ODUf 1 ex 比特速率调整后进行 ODUf lex路径上的链路连接的时隙调整。

所述 ODUf 1 ex路径上的各节点将调整后所述 ODUf 1 ex路径所使用的时隙的 信息保存到调整后的 ODUf l ex路径对应的控制状态中。

在数据平面完成时隙调整及比特速率调整后会 通知控制平面, 若控制平 面接收到成功完成时隙调整及比特速率调整的 通知, 则所述 ODUf lex路径首节 点沿 ODUf lex路径向下游逐节点发送删除指示消息, 用于在控制平面拆除带宽 调整前的 LSP对应的控制状态。

若控制平面接收到数据平面发送的时隙调整失 败或 ODUf lex比特速率调 整失败指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回退机制, 包括:

所述 ODUf 1 ex路径首节点沿 ODUf 1 ex路径向下游逐节点发送回退指示消 息;

ODUf lex路径上的各节点收到回退指示消息后,判断 之前数据平面的时隙 调整是否成功, 若成功则执行时隙调整回退操作, 回退到时隙调整前的状态, 也即将增加的时隙删除, 或将减去的时隙增加到链路连接中。

同时,若控制平面接收到数据平面发送的时隙 调整失败或 ODUf lex比特速 率调整失败指示, ODUf lex路径上的各节点在控制平面还删除带宽调整 后的 LSP对应的控制状态。

本实施例所述的 ODUf lex无损带宽调整方案无需人工参与, 实现自动 ODUf lex无损带宽调整, 因此避免了人工调整带宽导致的工作量大的问 题和配 置出错等问题; 并且, 由于在 ODUf lex无损带宽调整过程中无需人工逐个节点 发送调整命令, 因此加快了带宽调整速度, 快速满足客户的带宽调整需求。

同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回退机制, 在调整失败情况下可以回退到调整 前的状态, 有效增强了 ODUfl ex无损带宽调整的可靠性。 为进一步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一, 下面以具体实例对实施例一的方案进行 伴细论述。

实例一: 以图 2中所示为例, 为带宽增加的过程处理

假设在节点 A-B-C之间存在一条带宽为 3.75Gbps的 ODUflex路径, 且其 tunnel ID和 LSP ID已经分配, 各节点均保存了该 ODUfl ex在调整带宽之前的 控制状态, 包括 ODUflex的 tunnel ID、 LSP ID、 流量参数(用于描述 ODUflex 的带宽值) 、 ODUfl ex在各条链路上的标签值(用于描述 ODUflex在各条链路 上所占用的时隙)。 若 ODUflex的首节点 A收到命令要求将该 ODUflex的带宽增 加到 5Gbps, 则无损带宽调整过程如下:

1 )首节点 A为 ODUflex路径分配 1个新的 LSP ID, 而 tunnel ID保持不变;

2) 节点 A向下游逐节点发送 Path消息, 直到末节点 C。 Path消息中携带 tunnel ID、 新的 LSP ID和新的流量参数(用于描述调整后的 ODUflex的带宽 大小, 即 5Gbps) , 并指示该消息是一个 ODUflex无损带宽调整消息。

节点 A在控制平面为调整后的 LSP创建控制状态, 保存该 LSP的控制信息, 包括 tunnel ID、 新 LSP ID、 新流量参数等;

3)各节点收到 Path消息, 在控制平面为调整后的 LSP创建控制状态, 保 存该 LSP的控制信息;

4)末节点 C根据收到的消息中的 "ODUflex无损调整指示" , 得知需要进 行 ODUflex带宽调整; 节点 C根据 tunnel ID在控制平面找出调整前的 LSP对应 的控制状态, 从中得到调整前的 LSP的流量参数, 并与新的流量参数比较, 计 算出带宽增加了 1.25Gbps, 因此需要增加 1个时隙, 于是节点 C在链路 B-C上选 择 1个新的空闲时隙, 例如 4号时隙, 并向节点 B发送 Resv ( Reservation, 预 留) 消息, 消息包含新标签, 标签中指明带宽调整后 ODUflex在链路 B-C上所 使用的时隙, 如 1、 2、 3、 4号标签; 另外,还可以把新标签和调整前的 ODUflex 在链路 B-C上的旧标签同时包含在 Re s V消息中。

5 )末节点 C在控制平面中, 将带宽调整后的 ODUf lex所使用的时隙的信息 保存到调整后的 LSP对应的控制状态中; 同时触发节点 C的数据平面运行 LCR ( Link Connect ion Res iz ing , 链路连接调整)协议, 将新预留的时隙力口入 到 B-C之间的链路连接中;

本发明实施例对节点 C向节点 B发送 Re s V消息的操作、节点 C在其控制平面 保存调整后的 ODUf lex所使用的时隙的信息的操作, 以及节点 C在其数据平面 的 LCR的触发操作, 其先后顺序不做限制。

6 )节点 B收到 Resv消息,根据标签的值获知链路 B-C上所使用的时隙 1、 2、 3、 4号标签, 则节点 B根据 tunnel ID在控制平面找出调整前的 LSP对应的控制 信息, 从中得到调整前的 ODUf lex在链路 B-C上的旧标签, 并与新标签对比, 从而获知链路 B-C上所新增的时隙; 或者, 如果节点 B收到的 Resv消息中还包 含了调整前 ODUf lex在链路 B-C上的旧标签, 则节点 B直接对比新、 旧标签, 从 而获知链路 B-C上所新增的时隙;

7 )节点 B在控制平面中,将带宽调整后的 ODUf 1 ex所使用的时隙的信息保 存到调整后的 LSP对应的控制状态中; 同时触发节点 B的数据平面运行 LCR协 议, 将新预留的时隙加入到 B-C之间的链路连接中;

节点 B、 C在其数据平面运行 LCR的具体过程如下: 节点 B、 C在 0TN数据平 面通过 0DU帧中的第一开销字节传送 LCR协议, 相互之间进行握手, 在完成握 手后的下一个 0DU复帧中, 把新增的时隙加入到 ODUf lex链路连接中; 成功后, 将 GMP ( Gener ic Mapping Procedure , 通用映射规程)封装方式改为特殊模 式(spec ia l mode ) , 在该模式下节点的数据平面允许对 ODUf lex的比特速率 进行调整。

8 )同样地, 节点 B与节点 A也在链路 A-B上预留新的时隙, 如 1号时隙, 并 触发数据平面的 LCR协议;

9 )数据平面在 ODUf lex经过的所有链路都完成了 LCR协议后, 自动触发首 节点 A进行 BWR (BandWidth Resizing, 带宽调整)协议, 完成 ODUflex速率的 增力口;

BWR协议在 0TN数据平面通过 0DU帧中的第二开销字节进行传送。 自动触 发首节点 A进行冊 R协议的过程如下:

a)各节点在收到 ODUflex无损带宽调整消息后, 在开始 LCR协议之前, 均对 B冊协议使用的第二开销字节进行阻塞, 即忽略传送冊 R的开销字节中的 信息, 使 B冊开销字节中的信息无法传递到下一个节点

b)相邻节点之间, 如 、 B之间, 或者 B、 C之间在成功运行 LCR协议之 后, 停止对 B冊开销字节的阻塞, 即对 B冊开销字节进行透传。

c) 当所有节点完成 LCR后, 首节点 A的 B冊开销字节就可以透传到末节 点 C, 末节点 C收到后也通过 B冊开销字节进行响应; 首节点 A在收到 B冊响应消 息后, 在下一个 0DU复帧中调整 ODUflex速率, 调整成功后, 再通过 BWR开销指 明调整成功; ODUflex路径各节点收到 B冊成功指示后, 关闭 GMP特殊模式。

10) 首节点 A在数据平面成功完成 B冊协议后, 通知其控制平面;

11 )首节点 A向下游节点逐跳发送 PathTear消息, 用于在控制平面拆除带 宽调整前的 LSP, 也即在控制平面删除调整前的 LSP对应的控制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 ODUflex无损带宽调整过程是不能嵌套的, 也即, 对于同 一条 ODUflex业务, 在启动第一次 ODUflex无损带宽调整之后, 在完成调整之 前, 首节点不能启动下一次 ODUflex无损带宽调整的操作。相应地,在 ODUflex 无损调整的过程中, 在每个节点的控制平面上, 最多只能为该 ODUflex路径保 存两份控制状态, 其中一份保存调整前的 LSP的控制信息, 另一份保存调整后 的 LSP的控制信息。

在数据平面,如果存在 LCR运行失败,导致节点 A超时无法开始 B冊协议(即 在节点 A开始 ODUflex带宽调整后一段时间内没有收到 B冊响应消息) , 或者节 点 A运行 B冊协议后失败, 则节点 A向下游节点逐节点发送 PathTear消息, 指明 对调整后的 LSP对应的控制状态进行删除, 并在数据平面进行回退操作。 收到 Pa thTear消息的节点, 首先判断之前本节点与上游节点之间的 LCR是否运行成 功, 如果成功, 则需要再次运行 LCR协议, 将之前增加上去的时隙从链路连接 中删除; 如果不成功则不需要在数据平面进行回退操作 。 另外, 各节点还将 之前在控制平面创建的调整后的 LSP对应的控制状态删除。

实例二: 以图 3中所示为例, 为带宽减少的过程处理

假设在节点 A-B-C之间存在一条带宽为 5Gbp s的 ODUf 1 ex路径 ,且其 t unne 1 ID和 LSP ID已经分配,各节点均保存了该 ODUf lex在调整带宽之前的控制状态, 包括 ODUf lex的 tunnel ID、 LSP ID, 流量参数(用于描述 ODUf lex的带宽值) 、 ODUf lex在各条链路上的标签值 (用于描述 ODUf lex在各条链路上所占用的时 隙)。若 ODUf lex的首节点 A收到命令要求将该 ODUf lex的带宽减小到 3. 75Gbps , 其无损带宽调整过程与实例一中的带宽增大的 过程比较类似, 主要的差别有:

1 )在控制平面, Pa th消息中的新的流量参数中, 带宽的值比原来的小, 各节点通过新、 旧带宽的对比获知是需要减小带宽; 在 Resv消息中, 通过新 标签与旧标签的比较得到所要减少的时隙, 或者新标签直接携带所要减少的 时隙。

2 ) 在数据平面, 减小带宽的过程与增加带宽的过程相反, 需要减小 ODUf lex的速率, 再把时隙从链路连接中去掉。 具体过程是:

ODUf lex路径上各节点收到 Resv消息, 确定需要减少的时隙后, 在数据平 面, 首先运行 LCR进行链路连接调整初始化, 具体为: ODUf lex路径上各节点 对 B冊协议使用的第二开销字节进行阻塞, 然后, 在每一对相邻节点之间进行 LCR协议握手, 完成握手后相邻两个节点均将 GMP封装方式改为特殊模式, 然 后停止对 B冊的阻塞, 即对冊 R开销字节进行透传, 而 LCR协议则暂时挂起; 当 ODUf 1 ex经过的所有链路的 LCR初始化成功后, 首节点 A与末节点 C之间 运行 BWR, 减小 ODUf lex的速率, 具体为: 当 ODUf lex经过的所有链路的 LCR初 始化成功后, 首节点 A的 B冊开销字节就可以透传到末节点 C , 末节点 C收到后 也通过 B冊开销字节进行响应; 首节点 A在收到 B冊响应消息后, 在下一个 0DU 复帧中调整 ODUf lex速率, 调整成功后, 再通过 B冊开销向 ODUf lex路径上各节 点指明调整成功;

最后再在 ODUf lex经过的各节点运行 LCR协议, 将之前指定的时隙从相应 的链路连接中去掉。 具体为: ODUf lex路径各节点收到 B冊成功指示后, 关闭 GMP特殊模式, 同时, 各对相邻节点之间在进行 LCR协议握手后的下一个 0DU复 帧中, 把指定的时隙从 ODUf lex链路连接中去掉。

如果数据平面在进行 LCR或 B冊时出现异常, 导致带宽调整不成功, 则需 要进行回退操作, 恢复到带宽调整前的状态。 具体如下:

1 ) 首节点 A收到 Resv响应消息后, 等待数据平面的带宽调整结果。 如果 节点 A的数据平面带宽调整不成功, 则向节点 A的控制平面上报调整出错;

2 )节点 A沿 LSP方向逐节点向下游节点发送 Pa thTear消息, 请求在控制平 面删除带宽调整后的 L SP , 即在控制平面删除带宽调整后的 LSP的控制状态;

3 ) 收到消息的各个节点判断之前的时隙减少操作 是否成功, 如果成功, 则需要再次运行 LCR协议,将减去的时隙重新增加到链路连接中 ;如果不成功, 则不需要该回退操作。 同时, 各节点将之前在控制平面创建的调整带宽后的 LSP的控制状态删除。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以 由 ODUf lex路径上各链路的 上游节点分配时隙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 4中所示, 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 40: ODUf 1 ex路径的上游节点向下游节点发送请求消息, 所述请求 消息携带所述 ODUf lex路径的通道标识 tunnel ID、 调整后带宽信息及包含所 述上游节点确定的时隙调整信息的标签, 所述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无损调整所 述 ODUf lex路径的带宽; 所述时隙调整信息包括: 调整后的时隙或所述上游节 点选择的需要调整的时隙;

所述请求消息首先由所述 ODUf 1 ex路径的首节点沿 ODUf 1 ex路径发送给与 首节点相邻的节点;

所述上游节点在确定了时隙调整信息后,将带 宽调整后的 ODUflex所使用 的时隙的信息保存到调整后的 LSP对应的控制状态中; 同时触发该上游节点的 数据平面运行 LCR协议进行时隙调整以及 ODUflex比特速率调整。

其中, 所述 ODUflex路径的首节点为调整后的所述 ODUflex路径分配一个 新的 LSP ID (标签交换路径标识) , 而 tunnel ID保持不变, 在所述请求消息 中携带所述新的 LSP ID。 也就是, 在控制平面, 带宽调整后的 LSP和带宽调整 前的 LSP被视为两条 LSP (LSP ID不同) , 但属于相同的会话 Sess ion ( tunnel ID相同 ) 。

所述请求消息的一种实施例可以为 RS VP-TE协议中的 Pa t h消息, 可以在 Path消息中的 Session Attribute Object对象中把现有的 SE( Shared Explicit Style, 共享带宽的预留风格)标志位置 1, 隐式地表示该消息用于请求无损 调整 ODUflex的带宽, 也可以在 Path消息中新增一个标识位, 显式地指明该消 息用于请求无损调整 ODUflex的带宽。

所述 ODUflex路径的各节点确定所述时隙调整信息的 法与实施例一中 所述的下游节点分配时隙时的确定时隙调整信 息的方法相同, 包括: 根据所 述 tunnel ID查找到所述 ODUflex路径调整前带宽信息, 比较所述调整后带宽 信息和所述调整前带宽信息, 确定与相邻的下游节点间需要调整的时隙数量 , 根据所述时隙数量选择需要调整的时隙。 对于所述 ODUflex路径的首节点, 在 接收到带宽调整命令后, 直接比对该 ODUflex路径调整后带宽信息和调整前带 宽信息, 来确定与相邻的下游节点间需要调整的时隙数 量, 并根据时隙数量 选择需要调整的时隙。

步骤 41: 所述下游节点根据所述时隙调整信息向数据平 面发送第一时隙 调整命令, 以及在本节点不是所述 ODUflex路径末节点情况下, 根据所述通道 标识查找得到所述 ODUflex路径调整前带宽信息, 比较所述调整后带宽信息和 所述调整前带宽信息, 确定与本下游节点相邻的下一节点之间的链路 需要调 整的时隙数量, 根据所述需要调整的时隙数量确定时隙调整信 息, 继续向下 一节点发送携带所述 ODUf lex路径的通道标识 tunnel ID、 调整后带宽信息及 包含所述下游节点确定的时隙调整信息标签的 请求消息;

ODUf lex路径上的各节点按照步骤 41的方法在各自作为链路的上游节点 确定与相邻的下游节点的时隙调整信息后向下 游节点发送请求消息, 直到 ODUf lex路径的末节点。

ODUf 1 ex路径上的各节点接收到所述请求消息后,在 制平面为调整后的 路径创建控制状态, 保存控制信息, 保存的控制信息包括: tunnel ID、 调整 后带宽信息, 还包括 LSP ID。

ODUf lex路径上的各节点将调整后 ODUf lex路径占用的时隙信息保存到调 整后的 ODUf lex路径对应的 (新的 LSP ID对应的)控制状态中。

上游节点通过标签指示下游节点时隙调整信息 的方法同实施例一中下游 节点通过标签指示上游节点时隙调整信息的方 法相同, 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 42: 所述下游节点向数据平面发送第二时隙调整命 令;

在步骤 41及步骤 42中, 所述数据平面分别根据所述第一时隙调整命令 和 第二时隙调整命令进行时隙调整和 ODUf lex比特速率调整, 其中, 数据平面根 据所述第一时隙调整命令调整所述上游节点与 所述下游节点之间的链路连接 的时隙, 根据所述第二时隙调整命令调整所述下游节点 与所述相邻的下一节 点之间的链路连接的时隙。

其中, 所述数据平面根据所述第一时隙调整命令和第 二时隙调整命令进 行时隙调整和 ODUf 1 ex比特速率调整包括:

若所述第一时隙调整命令和第二时隙调整命令 为增加时隙的命令, 则所 述数据平面在所述 ODUf lex路径上的所有链路连接完成时隙调整后进行 ODUf lex比特速率调整;

若所述第一时隙调整命令和第二时隙调整命令 为减少时隙的命令, 则所 述数据平面在完成 ODUf lex比特速率调整后进行 ODUf lex路径上链路连接的时 隙调整。

在数据平面完成时隙调整及 ODUf lex比特速率调整后会通知控制平面,若 控制平面接收到成功完成时隙调整及比特速率 调整的通知, 则所述 ODUf lex路 径首节点沿 ODUf l ex路径向下游逐节点发送删除指示消息, 用于在控制平面拆 除带宽调整前的 LSP对应的控制状态。

若控制平面接收到数据平面发送的时隙调整失 败或 ODUf lex比特速率调 整失败指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回退机制, 包括:

所述 ODUf 1 ex路径首节点沿 ODUf 1 ex路径向下游逐节点发送回退指示消 息;

ODUf lex路径上的各节点收到回退指示消息后,判断 之前数据平面的时隙 调整是否成功, 若成功则执行时隙调整回退操作, 回退到时隙调整前的状态, 也即将增加的时隙删除, 或将减去的时隙增加到链路连接中。

同时,在控制平面接收到数据平面发送的时隙 调整失败或 ODUf lex比特速 率调整失败指示后, ODUf lex路径上的各节点在控制平面还删除带宽调整 后的 LSP对应的控制状态。

本实施例所述的 ODUf lex无损带宽调整方案无需人工参与, 实现自动 ODUf lex无损带宽调整, 因此避免了人工调整带宽导致的工作量大的问 题和配 置出错等问题; 并且, 由于在 ODUf lex无损带宽调整过程中无需人工逐个节点 发送调整命令, 因此加快了带宽调整速度, 快速满足客户的带宽调整需求。

同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回退机制, 在调整失败情况下可以回退到调整 前的状态, 有效增强了 ODUf lex无损带宽调整的可靠性。 为进一步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二, 下面以具体实例对实施例二的方案进行 伴细论述。

实例三: 以图 5中所示为例, 为带宽增加的过程处理

假设在节点 A-B-C之间存在一条带宽为 3. 75Gbps的 ODUf lex路径, 且其 tunnel ID和 LSP ID已经分配, 各节点均保存了该 ODUflex在调整带宽之前的 控制状态, 包括 ODUflex的 tunnel ID、 LSP ID、 流量参数(用于描述 ODUflex 的带宽值) 、 ODUflex在各条链路上的标签值(用于描述 ODUflex在各条链路 上所占用的时隙)。 若 ODUflex的首节点 A收到命令要求将该 ODUflex的带宽增 加到 5Gbps, 则无损带宽调整过程如下:

1 )节点 A为 ODUflex路径分配 1个新的 LSP ID, 而 tunnel ID保持不变;

2 )节点 A根据收到的 ODUflex带宽调整命令,比较调整带宽前后的 ODUflex 带宽值, 计算出带宽增加了 1.25Gbps, 因此需要增加 1个时隙, 于是节点 A在 链路 A-B上选择 1个新的空闲时隙, 例如 1号时隙, 并向节点 B发送 Path消息, 消息中携带 tunnel ID、 新的 LSP ID和新的流量参数 (用于描述调整后的 ODUflex的带宽大小, 即 5Gbps) , 并指示该消息是一个 ODUflex无损带宽调整 消息; 同时消息中还包含新标签, 标签中指明带宽调整后 ODUflex在链路 A-B 上所使用的时隙,如 1、 2、 3、 4号标签;另外,还可以把新标签和调整前 ODUflex 在链路 A-B上的旧标签同时包含在 Pa th消息中。

节点 A在控制平面为调整后的 LSP创建控制状态, 保存该 LSP的控制信息, 包括 tunnel ID、 新 LSP ID、 新流量参数、 新标签等;

同时节点 A触发其数据平面运行 LCR (Link Connection Resizing, 链路 连接调整)协议, 将新预留的时隙加入到 A-B之间的链路连接中;

3)节点 B收到 Path消息,根据收到的消息中的 "ODUflex无损调整指示" , 得知需要进行 ODUflex带宽调整; 同时在控制平面为调整后的 LSP创建控制状 态, 保存该 LSP的控制信息;

节点 B根据标签的值获知链路 A-B上所使用的时隙 1、 2、 3、 4号标签, 则 节点 B根据 tunnel ID在控制平面找出调整前的 LSP对应的控制信息, 从中得到 调整前的 LSP在链路 A-B上的旧标签, 并与新标签对比, 从而获知链路 A-B上所 新增的时隙; 或者, 如果节点 B收到的 Path消息中还包含了调整前 ODUflex在 链路 A-B上的旧标签, 则节点 B直接对比新、 旧标签, 从而获知链路 A-B上所新 增的时隙;

4 )节点 B在控制平面中,将带宽调整后的 ODUf 1 ex所使用的时隙的信息保 存到调整后的 LSP对应的控制信息中; 同时触发节点 B的数据平面运行 LCR协 议, 将新预留的时隙加入到 A-B之间的链路连接中;

节点 A、 B在其数据平面运行 LCR的具体过程如下: 节点 A、 B在 0TN数据平 面通过 0DU帧中的第一开销字节传送 LCR协议, 相互之间进行握手, 在完成握 手后的下一个 0DU复帧中, 把新增的时隙加入到 ODUf lex链路连接中; 成功后, 将 GMP封装方式改为特殊模式 ( spec ia l mode ) 。

5 ) 节点 B作为链路 B-C的上游节点, 根据收到的 Pa th消息中的 tunnel ID 在控制平面找出调整前的 LSP对应的控制状态, 从中得到调整前的 LSP的流量 参数及调整前 ODUf lex在链路 B-C上的旧标签; 节点 B将调整前的 LSP的流量参 数与 Pa th消息中的新的流量参数比较, 计算出带宽增加了 1. 25Gbps , 因此需 要增加 1个时隙,于是节点 B在链路 B-C上选择 1个新的空闲时隙,例如 4号时隙, 并向节点 C发送 Pa th消息, 消息中携带 tunnel ID、 新的 LSP ID和新的流量参 数, 并指示该消息也是一个 ODUf lex无损带宽调整消息; 同时消息还包含新标 签, 标签中指明带宽调整后 ODUf lex在链路 B-C上所使用的时隙, 如 1、 2、 3、

4号标签; 另外, 还可以把新标签和调整前 ODUf lex在链路 B-C上的旧标签同时 包含在 Pa th消息中。

同时节点 B触发其数据平面运行 LCR ( Link Connec t ion Res iz ing , 链路 连接调整)协议, 将新预留的时隙加入到 B-C之间的链路连接中;

6 )节点 C收到 Pa th消息,根据收到的消息中的 "ODUf lex无损调整指示" , 得知需要进行 ODUf lex带宽调整; 同时在控制平面为调整后的 LSP创建控制状 态, 保存该 LSP的控制信息;

节点 C根据标签的值获知链路 B-C上所使用的时隙 1、 2、 3、 4号标签, 则 节点 C根据 tunnel ID在控制平面找出调整前的 LSP对应的控制信息, 从中得到 调整前的 LSP在链路 B-C上的旧标签, 并与新标签对比, 从而获知链路 B-C上所 新增的时隙; 或者, 如果节点 C收到的 Pa th消息中还包含了调整前 ODUf lex在 链路 B-C上的旧标签, 则节点 C直接对比新、 旧标签, 从而获知链路 B-C上所新 增的时隙;

7 )节点 C在控制平面中,将带宽调整后的 ODUf 1 ex所使用的时隙的信息保 存到调整后的 LSP对应的控制信息中; 同时触发节点 C的数据平面运行 LCR协 议, 将新预留的时隙加入到 B-C之间的链路连接中;

节点 B、 C在其数据平面运行 LCR的具体过程与节点 A、 B在其数据平面运行 LCR的具体过程相同。

8 )从末节点 C开始, 逐跳向首节点 A发送 Resv消息, 消息指明在控制平面 成功为 ODUf lex增大带宽。

本实施例中, 节点 C在成功确定链路 B-C中所要增加的时隙后, 即可向节 点 B发送 Res V消息, 而不要求在触发其数据平面运行 LCR或在数据平面完成 LCR 后再向节点 B发送 Resv消息; 同样地, 节点 B在收到节点 C发送的 Resv消息后, 在成功确定链路 B-C中所要增加的时隙后, 即可向节点 A发送 Res V消息。

9 )数据平面在 ODUf lex经过的所有链路都完成了 LCR协议后, 自动触发首 节点 A进行 BWR ( BandWi dth Res i z ing , 带宽调整)协议, 完成 ODUf lex速率的 增力口;

BWR协议在 0TN数据平面通过 0DU帧中的第二开销字节进行传送。 自动触 发首节点 A进行冊 R协议的过程如下:

a )各节点在收到带宽调整命令后, 在开始 LCR协议之前, 均对 B冊协议 使用的第二开销字节进行阻塞,即忽略从传送 B冊的开销字节中的信息,使 BWR 开销字节中的信息无法传递到下一个节点;

b )相邻节点之间 (如 A、 B之间, 或者 B、 C之间)在成功运行 LCR协议 之后, 停止对 B冊开销字节的阻塞, 即对 B冊开销字节进行透传。

c ) 当所有节点完成 LCR后, 首节点 A的 B冊开销字节就可以透传到末节 点 C , 末节点 C收到后也通过 B冊开销字节进行响应; 首节点 A在收到 B冊响应消 息后, 在下一个 ODU复帧中调整 ODUf lex速率, 调整成功后, 再通过 BWR开销指 明调整成功; ODUf lex路径各节点收到 B冊成功指示后, 关闭 GMP特殊模式。

10 ) 首节点 A在数据平面成功完成 B冊协议后, 通知其控制平面;

11 )首节点 A向下游节点逐跳发送 Pa thTear消息, 用于在控制平面拆除带 宽调整前的 LSP , 也即在控制平面删除调整前的 LSP对应的控制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 ODUf lex无损带宽调整过程是不能嵌套的, 也即, 对于同 一条 ODUf lex业务, 在启动第一次 ODUf lex无损调整之后, 在完成调整之前, 首节点不能启动下一次 ODUf lex无损带宽调整的操作。 相应地, 在 ODUf lex无 损调整的过程中, 在每个节点的控制平面上, 最多只为该 ODUf lex保存 2份控 制状态, 其中一份保存调整前的 LSP的控制信息, 另一份保存调整后的 LSP的 控制信息。

在数据平面,如果存在 LCR运行失败,导致节点 A超时无法开始 B冊协议(即 在节点 A开始 ODUf lex带宽调整后一段时间内没有收到 B冊响应消息) , 或者节 点 A运行 B冊协议后失败, 则节点 A向下游节点逐节点发送 Pa thTear消息, 指明 对调整后的 LSP对应的控制信息进行删除, 并在数据平面进行回退操作, 收到 Pa thTear消息的节点, 首先判断之前本节点与上游节点之间的 LCR是否运行成 功, 如果成功, 则需要再次运行 LCR协议, 将之前增加上去的时隙从链路连接 中删除; 如果不成功则不需要在数据平面进行回退操作 。 另外, ODUf lex路径 上的各节点还将之前在控制平面创建的调整后 的 LSP对应的控制状态删除。 实例四: 以图 6中所示为例, 为带宽减少的过程处理

假设在节点 A-B-C之间存在一条带宽为 5Gbp s的 ODUf 1 ex路径 ,且其 t unne 1 ID和 LSP ID已经分配,各节点均保存了该 ODUf lex在调整带宽之前的控制状态, 包括 ODUf lex的 tunnel ID、 LSP ID, 流量参数(用于描述 ODUf lex的带宽值) 、 ODUf lex在各条链路上的标签值 (用于描述 ODUf lex在各条链路上所占用的时 隙)。若 ODUf lex的首节点 A收到命令要求将该 ODUf lex的带宽减小到 3. 75Gbps , 其无损带宽调整过程与实例三中的带宽增大的 过程比较类似, 主要的差别有:

1 )在控制平面, Pa th消息中的新的流量参数中, 带宽的值比原来的小, 各节点通过新、 旧带宽的对比获知是需要减小带宽; 同时, 在 Pa th消息中, 通过新标签与旧标签的比较得到所要减少的时 隙, 或者新标签直接携带所要 减少的时隙。

2 ) 在数据平面, 减小带宽的过程与增加带宽的过程相反, 需要减小 ODUf lex的速率, 再把时隙从链路连接中去掉。 具体过程是:

ODUf lex路径上的首节点收到 ODUf lex无损带宽调整命令后, 或者各下游 节点收到 Pa th消息后, 确定需要减少的时隙, 在数据平面, 首先运行 LCR进行 链路连接调整初始化, 具体为: ODUf lex路径上各节点对 BWR协议使用的第二 开销字节进行阻塞, 然后, 在每一对相邻节点之间进行 LCR协议握手, 完成握 手后相邻两个节点均将 GMP封装方式改为特殊模式, 然后停止对 B冊的阻塞, 即对 BWR开销字节进行透传, 而 LCR协议则暂时挂起;

当 ODUf 1 ex经过的所有链路的 LCR初始化成功后, 首节点 A与末节点 C之间 运行 BWR, 减小 ODUf lex的速率, 具体为: 首节点 A的 B冊开销字节就可以透传 到末节点 C, 末节点 C收到后也通过 B冊开销字节进行响应; 首节点 A在收到 BWR 响应消息后, 在下一个 0DU复帧中调整 ODUf lex速率, 调整成功后, 再通过 BWR 开销向 ODUf lex路径上各节点指明调整成功;

最后再在 ODUf lex经过的各节点运行 LCR协议, 将之前指定的时隙从相应 的链路连接中去掉。 具体为: ODUf lex路径各节点收到 B冊成功指示后, 关闭 GMP特殊模式, 同时, 各对相邻节点之间在进行 LCR协议握手后的下一个 0DU复 帧中, 把指定的时隙从 ODUf lex链路连接中去掉。

如果数据平面在进行 LCR或 B冊时出现异常, 导致带宽调整不成功, 则需 要进行回退操作, 恢复到带宽调整前的状态。 具体如下:

a ) 首节点 A收到 Resv响应消息后, 等待数据平面的带宽调整结果。 如果 节点 A的数据平面带宽调整不成功, 则向节点 A的控制平面上报调整出错; b )节点 A沿 LSP方向逐节点向下游节点发送 Pa thTear消息, 请求在控制平 面删除带宽调整后的 L SP , 即在控制平面删除带宽调整后的 LSP的控制状态; c ) 收到消息的各个节点判断之前的时隙减少操作 是否成功, 如果成功, 则需要再次运行 LCR协议,将减去的时隙重新增加到链路连接中 ;如果不成功, 则不需要该回退操作。 同时, 各节点将之前在控制平面创建的调整带宽后的 LSP的控制状态删除。 实施例三

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一种 ODUf l ex路径上的节点设备, 该节点设备为 ODUf lex路径上各段链路的下游节点, 如图 7中所示, 该节点设备包括:

接收单元 70 , 用于接收来自 ODUf lex路径上游节点的请求消息, 所述请求 消息携带所述 ODUf lex路径的 tunnel ID及调整后带宽信息, 所述请求消息用 于请求无损调整所述 ODUf lex路径的带宽; 所述接收单元 70接收的请求消息中 包含所述 ODUf lex路径的首节点为调整后的所述 ODUf lex路径分配的新 LSP ID。

时隙分配单元 71 , 用于根据所述 tunnel ID查找到所述 ODUf lex路径调整 前带宽信息, 比较所述调整前带宽信息和所述调整后带宽信 息, 确定与相邻 的上游节点之间的链路需要调整的时隙数量, 选择需要调整的时隙;

指示单元 72 , 用于通过标签指示相邻的上游节点调整后的时 隙或所述选 择的需要调整的时隙, 以及向数据平面发送时隙调整命令, 使得所述数据平 面按照所述时隙调整命令进行时隙调整和 ODUf 1 ex比特速率调整。

如图 8所示, 所述的节点设备还包括:

保存单元 73 , 用于为调整后的路径创建控制状态, 保存控制信息, 保存 的控制信息包括: tunnel ID、 调整后带宽信息、 新的 LSP ID以及将调整后的 ODUf lex路径占用的时隙信息保存到对应的控制状态 中。

所述接收单元 70还用于接收所述 ODUf lex路径首节点沿 ODUf lex路径向下 游逐节点发送的回退指示消息, 所述节点设备还包括: 判断单元 74 , 用于在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所述回退指示消息 后, 判断数 据平面的时隙调整是否成功;

回退单元 75 , 用于在所述判断单元 74判断时隙调整成功情况下, 执行时 隙调整回退操作, 回退到时隙调整前的状态。

本实施例所述的节点设备与实施例一中 ODUf 1 ex路径上各链路的下游节 点相对应, 为突出本实施例中所述节点设备的发明点, 在本实施例中忽略了 所述节点设备的一些功能, 如在确定时隙调整信息后, 触发数据平面进行时 隙调整操作, 以及进行比特速率调整等功能。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节点设备能够实现自动 ODUf lex无损带宽调整,因此 避免了人工调整带宽导致的工作量大的问题和 配置出错等问题; 并且, 由于 在 ODUf lex无损带宽调整过程中无需人工逐个节点发送 调整命令, 因此加快了 带宽调整速度, 快速满足客户的带宽调整需求。

同时本实施例所述节点设备提供了回退机制, 在调整失败情况下可以回 退到调整前的状态, 有效增强了 ODUf l ex无损带宽调整的可靠性。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 ODUf 1 ex路径上的节点设备, 该节点设备为 ODUf 1 ex路 径上各段链路的上游节点, 如图 9中所示, 该节点设备包括:

时隙分配单元 90, 用于在本节点不是所述 ODUf lex路径末节点情况下, 比 较所述 ODUf lex路径调整后带宽信息和调整前带宽信息, 确定与相邻的下一节 点之间的链路需要调整的时隙数量, 根据所述需要调整的时隙数量确定时隙 调整信息; 所述时隙调整信息包括: 调整后的时隙或选择的需要调整的时隙; 发送单元 91 , 用于向下游节点发送请求消息, 所述请求消息携带所述 ODUf lex路径的通道标识 tunnel ID、 调整后带宽信息及包含本节点确定的时 隙调整信息的标签, 所述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无损调整所述 ODUf lex路径的带 宽; 指示单元 92 , 用于根据所述时隙调整信息向数据平面发送第 一时隙调整 命令, 使得数据平面根据所述第一时隙调整命令调整 本节点与所述相邻的下 一节点之间的链路连接的时隙。

如图 10所示, 在所述节点设备为所述 ODUf lex路径的首节点时, 还包括: 路径标识分配单元 93 ,用于为调整后的所述 ODUf lex路径分配一个新的标 签交换路径标识 LSP ID, 在发送给下游节点的所述请求消息中携带所述 新的 LSP ID。

还可以包括:

回退触发单元 94 ,用于在接收到数据平面发送的时隙调整失败 ODUf lex 比特速率调整失败指示后, 向下游节点发送回退指示消息。

如图 11所示, 所述节点设备还包括:

保存单元 95 , 用于为调整后的路径创建控制状态, 保存控制信息, 保存 的控制信息包括: tunnel ID、 调整后带宽信息、 新的 LSP ID以及将调整后的 ODUf lex路径占用的时隙信息保存到对应的控制状态 中。

还可以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 96 , 用于接收所述 ODUf 1 ex路径首节点沿 ODUf 1 ex路径向下 游逐节点发送的回退指示消息;

判断单元 97 , 用于在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所述回退指示消息 后, 判断数 据平面的时隙调整是否成功;

回退单元 98 , 用于在所述判断单元判断时隙调整成功情况下 , 执行时隙 调整回退操作, 回退到时隙调整前的状态。

如图 12所示, 所述节点设备还包括:

第二接收单元 99 , 用于在本节点非首节点情况下, 接收本节点的上游节 点发送的请求消息, 所述请求消息中携带所述 ODUf 1 ex路径的通道标识 t unne 1 ID、 调整后带宽信息及包含所述上游节点确定的时 隙调整信息的标签, 所述 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无损调整所述 ODUf 1 ex路径的带宽; 所述指示单元 92 , 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接收单元接收的请求消息 中的时 隙调整信息向数据平面发送第二时隙调整命令 , 使得数据平面根据所述第二 时隙调整命令调整所述上游节点与本节点之间 的链路连接的时隙。

本实施例所述的节点设备与实施例二中 ODUf lex路径上各链路的上游节 点相对应, 为突出本实施例中所述节点设备的发明点, 在本实施例中忽略了 所述节点设备的一些功能。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节点设备能够实现自动 ODUf lex无损带宽调整,因此 避免了人工调整带宽导致的工作量大的问题和 配置出错等问题; 并且, 由于 在 ODUf lex无损带宽调整过程中无需人工逐个节点发送 调整命令, 因此加快了 带宽调整速度, 快速满足客户的带宽调整需求。

同时本实施例所述节点设备提供了回退机制, 在调整失败情况下可以回 退到调整前的状态, 有效增强了 ODUf l ex无损带宽调整的可靠性。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无损带宽调整系统, 包括 ODUf lex路径首节点和 ODUf l ex路径末节点, 还可以包括中间节点, 其中

所述首节点,用于沿 ODUf lex路径向下游逐节点发送请求消息到所述末节 点, 所述请求消息携带所述 ODUf l ex路径的通道标识 tunnel ID及调整后带宽 信息, 所述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无损调整所述 ODUf lex路径的带宽;

所述末节点, 用于接收所述请求消息, 根据所述通道标识查找到所述 ODUf lex路径调整前带宽信息, 比较所述调整前带宽信息和所述调整后带宽信 息, 确定与相邻的上游节点之间的链路需要调整的 时隙数量, 选择需要调整 的时隙, 通过第一标签指示所述上游节点调整后的时隙 或所述选择的需要调 整的时隙, 向数据平面发送时隙调整命令, 使得所述数据平面按照所述时隙 调整命令进行时隙调整和 ODUf lex比特速率调整; 所述相邻的上游节点为所述 首节点或者所述首节点和所述末节点之间的中 间节点; 所述上游节点, 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标签, 获得所述需要调整的时隙, 向 所述数据平面发送第一时隙调整命令, 使得所述数据平面按照所述第一时隙 调整命令调整所述上游节点与所述末节点之间 的链路连接的时隙以及进行

ODUf lex比特速率调整。

若所述时隙调整命令为增加时隙的命令, 则所述首节点和所述末节点还 用于在所述 ODUf lex路径上的所有链路连接完成时隙调整后进行 ODUf lex比特 速率调整。

若所述时隙调整命令为减少时隙的命令,则所 述 ODUf lex路径上的节点还 用于在所述首节点和所述末节点完成 ODUf lex比特速率调整后进行链路连接 的时隙调整。

若所述相邻的上游节点为所述首节点和所述末 节点之间的中间节点, 则 所述上游节点还用于接收所述请求消息, 根据所述通道标识查找到所述 ODUf lex路径调整前带宽信息, 比较所述调整前带宽信息和所述调整后带宽信 息, 确定与所述上游节点相邻的上一节点之间的链 路需要调整的时隙数量, 选择需要调整的时隙, 通过第二标签指示与所述上游节点相邻的上一 节点调 整后的时隙或所述选择的需要调整的时隙, 向所述数据平面发送第二时隙调 整命令, 使得所述数据平面按照所述第二时隙调整命令 调整所述上游节点和 上一节点之间的链路连接的时隙以及进行 ODUf lex比特速率调整;

所述上游节点相邻的上一节点为所述首节点或 者所述首节点和所述末节 点之间的中间节点。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无损带宽调整系统, 包括 ODUf lex路径首节点和 ODUf 1 ex路径下游节点, 所述下游节点为所述 ODUf 1 ex路径末节点或者所述首 节点和所述末节点之间的中间节点, 其中,

所述首节点, 用于沿 ODUf lex路径向相邻的下游节点发送请求消息, 所述 请求消息携带所述 ODUf lex路径的通道标识 tunne l ID、 调整后带宽信息及包 含所述上游节点确定的时隙调整信息的标签, 所述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无损调 整所述 ODUf lex路径的带宽; 所述时隙调整信息包括: 调整后的时隙或所述上 游节点选择的需要调整的时隙; 所述首节点还用于为带宽调整后的所述 ODUf lex路径分配一个新的标签交换路径标识 LSP ID, 在发送给下游节点的所 述请求消息中携带所述新的 LSP ID。 所述首节点还用于在接收到数据平面发 送的时隙调整失败或 ODUf lex比特速率调整失败指示后, 向下游节点发送回退 指示消息。

所述下游节点, 用于根据所述时隙调整信息向数据平面发送第 一时隙调 整命令, 以及在本节点不是所述 ODUf lex路径末节点情况下, 根据所述通道标 识查找得到所述 ODUf lex路径调整前带宽信息, 比较所述调整后带宽信息和所 述调整前带宽信息, 确定与本下游节点相邻的下一节点之间的链路 需要调整 的时隙数量, 根据所述需要调整的时隙数量确定时隙调整信 息, 继续向下一 节点发送携带所述 ODUf lex路径的通道标识 tunne l ID、 调整后带宽信息及包 含所述下游节点确定的时隙调整信息标签的请 求消息;

所述下游节点向数据平面发送第二时隙调整命 令; 所述数据平面根据所 述第一时隙调整命令和第二时隙调整命令进行 时隙调整和 ODUf lex比特速率 调整, 其中, 数据平面根据所述第一时隙调整命令调整所述 上游节点与所述 下游节点之间的链路连接的时隙, 根据所述第二时隙调整命令调整所述下游 节点与所述相邻的下一节点之间的链路连接的 时隙。

综上所述, 本实施例所述的 ODUf lex无损带宽调整方案无需人工参与, 实 现自动 ODUf lex无损带宽调整, 因此避免了人工调整带宽导致的工作量大的问 题和配置出错等问题; 并且, 由于在 ODUf lex无损带宽调整过程中无需人工逐 个节点发送调整命令, 因此加快了带宽调整速度, 快速满足客户的带宽调整 需求。

同时本实施例所述节点设备提供了回退机制, 在调整失败情况下可以回 退到调整前的状态, 有效增强了 ODUf l ex无损带宽调整的可靠性。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 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 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 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 可读存储介质中, 例如只读存储器 (简称 ROM )、 随机存取存储器 (简称 RAM ) 、 磁盘、 光盘等。

以上所述, 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 局限于此, 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 的技术范围内, 可 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 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因此, 本发明 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