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METHOD AND FULL-DUPLEX COMMUNICATION DEVICE FOR ACQUIRING CHANNEL RESPONSE OF SELF-INTERFERING CHANNEL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4/000432
Kind Code:
A1
Abstract:
The present invention is applicable in the technical filed of communications. Provided are a method and full-duplex communication device for acquiring a channel response of a self-interfering channel. The method comprises: first, employing multiple reference signals to perform a channel estimation on the self-interfering channel, acquiring a channel response estimated value of the self-interfering channel, where the time intervals between adjacent reference signals are less than a related time of the self-interfering channel, and where the frequency-domain intervals between the adjacent reference signals are less than a related bandwidth of the self-interfering channel, then, determining a stable range of each channel frequency-domain response on the basis of the channel response estimated value, and then randomly selecting a frequency point within the stable range of each channel frequency-domain response or selecting a frequency point of a greater channel response to serve as an emission frequency point of the reference signals, and, when an interrelation of the channel responses on the emission frequency point and on a non-emission frequency point is acquired, acquiring all of the channel responses on time-domain and frequency-domain directions on the basis of a reception signal corresponding to the reference signals on the emission frequency point. The present invention conserves reference signal resources used for estimation of the self-interfering channel.

Inventors:
CHENG HONG (CN)
WANG RUI (CN)
DU YINGGANG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3/070163
Publication Date:
January 03, 2014
Filing Date:
January 07, 2013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HUAWEI TECH CO LTD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H04L25/02
Foreign References:
CN102404258A2012-04-04
CN102281129A2011-12-14
Other References:
See also references of EP 2860925A4
Attorney, Agent or Firm:
SHENZHEN ZHONGYI PATENT AND TRADEMARK OFFICE (CN)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CN)
Download PDF:
Claims:
权 利 要 求 书

1、 一种获取自干扰信道的信道响应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包括: 采用多个参考信号来对自干扰信道进行信道估计, 得到所述自干扰信道的 信道响应估计值, 其中, 相邻参考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小于自干扰信道的相干 时间, 相邻参考信号之间的频域间隔小于自干扰信道的相干带宽;

根据所述自干扰信道的信道响应估计值确定所述自干扰信道频域响应的稳 定区间;

在所述自干扰信道频域响应的稳定区间内随机选取频点或者选取信道响应 较大的频点作为参考信号的发射频点;

获取信道响应在发射频点和非发射频点上的相互关系;

在所述发射频点上发射参考信号;

根据所述发射频点上的接收信号 Y,., 计算出所述发射频点上的信道响应

Hr;

根据所述发射频点上的信道响应 ft、以及所述信道响应在发射频点和非发射 频点上的相互关系, 计算出非发射频点上的信道响应 ;

在频域方向和时域方向上分别或者同时进行插值估计得到所有时域和频域 方向上的信道响应。

2、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获取信道响应在发射频 点和非发射频点上的相互关系之后, 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相互关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确定需要重新计算所述相互关系的 有效周期, 在所述有效周期内在所述发射频点上发射参考信号并根据所述参考 信号计算所有时域和频域方向上的信道响应;

在所述在频域方向和时域方向上分别或者同时进行插值估计得到所有时域 和频域方向上的信道响应之后, 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超过所述有效周期时, 则重新获取信道响应在发射频点和非发射频点上 的相互关系, 并根据所述相互关系计算所有时域和频域方向上的信道响应。

3、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获取信道响应在发射频点和非 发射频点上的相互关系具体为:

获取第 r个频点上的信道响应, 所述第 r个频点为发射频点;

获取第 i个频点上的信道响应, 第 i个频点为非发射频点;

根据所述第 i个频点上的信道响应和所述第 r个频点上的信道响应, 得到 信道响应在发射频点和非发射频点上的相互关系。

4、 一种获取自干扰信道的信道响应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置包括: 估计值获取单元, 用于采用多个参考信号来对自干扰信道进行信道估计, 得到所述自干扰信道的信道响应估计值, 其中, 相邻参考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 小于自干扰信道的相干时间, 相邻参考信号之间的频域间隔小于自干扰信道的 相干带宽;

稳定区间获取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自干扰信道的信道响应估计值确定所述 自干扰信道频域响应的稳定区间;

发射频点确定单元, 用于在所述自干扰信道频域响应的稳定区间内随机选 取频点或者选取信道响应较大的频点作为参考信号的发射频点;

相互关系获取单元, 用于获取信道响应在发射频点和非发射频点上的相互

参考信号发送单元, 用于在所述发射频点上发射参考信号;

第一信道响应获取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发射频点上的接收信号 Y, 计算出 所述发射频点上的信道响应

第二信道响应获取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发射频点上的信道响应 以及所述 信道响应在发射频点和非发射频点上的相互关系, 计算出非发射频点上的信道 响应 ;

第三信道响应获取单元, 用于在频域方向和时域方向上分别或者同时进行 插值估计得到所有时域和频域方向上的信道响应。 5、 如权利要求 4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置还包括: 有效周期确定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相互关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确定需要 重新计算所述相互关系的有效周期, 在所述有效周期内在所述发射频点上发射 参考信号并根据所述参考信号计算所有时域和频域方向上的信道响应;

时间判断单元, 用于当超过所述有效周期时, 重新获取信道响应在发射频 点和非发射频点上的相互关系, 并根据所述相互关系计算所有时域和频域方向 上的信道响应。

6、 如权利要求 4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互关系获取单元包括: 第一信道响应获取模块, 用于获取第 r个频点上的信道响应, 所述第 r个频 点是发射频点;

第二信道响应获取模块, 用于获取第 i个频点上的信道响应, 所述第 i个频 点是非发射频点;

相互关系获取模块, 用于根据所述第 i个频点上的信道响应和所述第 r个 频点上的信道响应, 得到信道响应在发射频点和非发射频点上的相互关系。

7、 一种全双工信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全双工信机包括如权利要求 4至 6 任意一项所述的获取自干扰信道的信道响应的装置;

所述全双工信机还包括自干扰信道响应获取模块;

所述自干扰信道响应获取模块, 用于获取所述获取自干扰信道的信道响应的装 置计算得到的所有时域和频域方向上的信道响应。

Description:
说 明 书 一种获取自干扰信道的信道响应的方法及全双 工信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信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获取自干扰信道的信道响应的方 法及全双工信机。 背景技术

在运营商的移动网络, 基站 (Base Station, BS ) 与覆盖范围内的多个用 户终端 (User Equipment, UE)进行通信。 基站与用户终端之间的通信是双向的, 基站向用户终端发送信号的过程叫做下行通信 , 用户终端向基站发送信号的过 程叫做上行通信。

双工方式是指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之间的复用 方式。 目前的双工方式分为 单工、 半双工和全双工。单工是指通信是单方向的, 发射机只能用于发射信号, 接收机只能用于接收信号, 信号只能由发射机发送给接收机。 半双工是指通信 是双向的, 但是在同一传输资源上只有上行和下行传输; 传输双方既可以发射 信号也可以接收信号, 但是同一收发信机的发射和接收在不同的传输 资源 (时 间, 频率, 正交码) 上进行。 全双工是指在收发信机在相同传输资源上进行 双 向传输。

具体到蜂窝网, 基站与用户终端之间的通信是双向的, 目前现有的蜂窝通 信系统和标准都是半双工的。 根据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在传输资源上不同的 划 分方式, 蜂窝网可以分为时分双工 (Frequency Divi sion Duplexing, FDD ) 系 统和频分双工 (Time Division Duplexing, TDD ) 系统两大类。 时分双工系统 指上下行链路使用不同的时隙加以区分, 比如长期演进 (Long Term Evolution, LTE)系统中, 将一个帧分为上行子帧和下行子帧分别用于上 下行传输。 一般为 了避免上下行之间的干扰, 时分双工系统中在下行子帧转上行子帧时需要 加入 保护子帧 (上行子帧转下行子帧可以不加入保护子帧, 因为基站可以控制转换 的时间) , 以及保持全网的相对同步。 频分双工指上下行链路使用不同的频谱 进行区分, 一般为了避免上下行之间的干扰, 频分双工系统的上行频谱和下行 频谱之间会留有保护频带。

全双工技术在相同时频资源上实现上下行的同 时传输, 它的频谱效率是单 工和半双工的两倍。 目前的全双工技术收发信机的发射和接收还是 使用不同的 天线和射频通道, 因为目前还没有实验样机证明使用相同天线或 射频通道可以 到达要求的结果。 全双工技术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果处理同一收 发信机的发射 信号对接收信号的干扰, 我们把本机的发射信号对接收信号的干扰称为 自干扰

(Self -Interference ) 。

由于发射天线离接收天线的距离很近(一般不 超过 10cm) , 所以接收天线 处接收到的发射信号的功率很大, 这个很强的自干扰必须在模拟前端就进行操 作, 否则会造成模拟前端阻塞 (超出接收功放的线性范围和使得接收信号小 于 模数转换器 (Analog- to- Digital Convertor, ADC) 的量化精度) 。 全双工中, 收发信号之间的自干扰如图 1 所示。 以目前的宏基站的路损模型为例, L=128. l+37. 61oglO (R) , 其中, L代表路损, 即信号强度随距离的衰减; R表示 距离, 其中 R的单位是 km, 距离宏基站 200m的终端到宏基站的路损为 102dB, 而同一收发信机的发射天线到接收天线之间的 路损一般为 40dB。 可见, 即使在 用户终端和基站发射功率相同的情况下, 基站的自干扰都会比上行的接收信号 强 62dB。 所以目前的全双工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进 行自干扰删除。 目前的 自干扰的删除方法包括天线、 模拟和数字三个方面。

全双工信机对应两个不同的信道, 分别是同一个信机上发射天线到接收天 线之间的自干扰信道, 以及两个信机之间的传输信道。

自干扰信道是一个随时间变化非常缓慢的频率 选择性信道。 发射天线和接 收天线之间是一个多径信道。 在频域上, 由于多径的时延扩展比较小, 所以当 带宽不大时可以被认为是平坦衰落信道。但是 由于自干扰相对于接收信号很强, 所以需要比较精确的信道估计来精确重构干扰 , 那么用于自干扰信道估计的参 考信号的频域密度仍然要求比较高。 在时域上, 本信机发射天线到接收天线的 主要多径是来自本信机机身的反射折射, 而由于反射天线和接收天线的位置和 机身的形状是固定的, 时域上的信道随着周围环境慢变化。

两个信机之间的传输信道在典型场景下是一个 时变的频率选择性信道。 在 频域上, 由于两个信机之间的信号多径时延比较大, 所以信道响应在频域上的 变化比较大, 需要用频域上较密的参考信号进行信道估计。 在时域上, 由于两 个信机或者周围反射折射物体的运动, 信道响应时域上的变化也比较大, 需要 用时域上较密的参考信号进行信道估计。

这两个信道的信道响应需要分开进行估计。 一个全双工信机在估计传输信 道时, 在对端信机发射参考信号的位置进行留空, 以便接收通路根据发射参考 信号进行估计; 估计自干扰信道时, 对端信机需要在本地全双工信机发射自干 扰信道参考信号的位置进行留空, 虽然在接收天线侧自干扰信道参考信号强度 远大于来自另一个信机的信号, 但是经过自干扰删除后信号强度与接收信号强 度相当, 所以对端信机在对应参考信号位置进行留空是 必要的。

在全双工信机中, 一个信机对应多个时变特性相差比较大的信道 , 对每个 信道分别进行估计时使用相同的时域间隔的参 考信号。

因为现有标准都是半双工通信, 不存在同一信机收发天线之间的互干扰, 所以目前标准中只设计了用于估计两个信机之 间传输信道响应的参考信号。

以 LTE系统的参考信号为例进行说明, 当然, 同样适用于其他正交频分复 用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 OFDM) / 正交步员分多址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 sion Multiple Access , 0FDMA ) 系统。

在 LTE系统中, 用于传输时频资源的最小单位是时频资源粒子 , 每个时频 资源粒子由一个 0FDM符号和一个子载波构成。在可用的时频资 粒子上,选择 在时域和频域上分散的时频资源粒子上传输已 知信号 (参考信号) 进行信道估 计。 参考信号粒子之间的频域间隔要小于典型散射 场景下的相干带宽 (与多径 时延扩展成反比) , 时域间隔要小于典型运动场景下的相干时间 (与频域多普 勒扩展成反比) , LTE系统的参考信号分布如图 2所示, 其中 1为时隙。

现有技术中, 参考信号都是考虑到一个点对点信机之间传输 信道的时域频 域变化特性进行设计的。 对于全双工信机, 需要同时估计两个信道 (自干扰信 道和传输信道) , 并且这两个信道的时域频域变化特性相差非常 大。 对于频域 变化关系随时间变化缓慢的自干扰信道, 现有技术还是用与传输信道相同数量 的参考信号来进行信道估计, 增加了数据传输的时频资源。 技术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获取自干扰信道的信 道响应的方法及全双工信 机, 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没有利用自干扰信道频域变 化关系随时间变化缓慢的特 性对自干扰信道进行信道估计的问题, 增加了数据传输的时频资源。 技术解决方案

一方面, 提供一种获取自干扰信道的信道响应的方法, 所述方法包括: 采用多个参考信号来对自干扰信道进行信道估 计, 得到所述自干扰信道的 信道响应估计值, 其中, 相邻参考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小于自干扰信道 的相干 时间, 相邻参考信号之间的频域间隔小于自干扰信道 的相干带宽;

根据所述自干扰信道的信道响应估计值确定所 述自干扰信道频域响应的稳 定区间;

在所述自干扰信道频域响应的稳定区间内随机 选取频点或者选取信道响应 较大的频点作为参考信号的发射频点;

获取信道响应在发射频点和非发射频点上的相 互关系;

在所述发射频点上发射参考信号;

根据所述发射频点上的接收信号 Y,., 计算出所述发射频点上的信道响应 根据所述发射频点上的信道响应 以及所述信道响应在发射频点和非发射 频点上的相互关系, 计算出非发射频点上的信道响应 ;

在频域方向和时域方向上分别或者同时进行插 值估计得到所有时域和频域 方向上的信道响应。

另一方面, 提供一种获取自干扰信道的信道响应的装置, 所述装置包括: 估计值获取单元, 用于采用多个参考信号来对自干扰信道进行信 道估计, 得到所述自干扰信道的信道响应估计值, 其中, 相邻参考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 小于自干扰信道的相干时间, 相邻参考信号之间的频域间隔小于自干扰信道 的 相干带宽;

稳定区间获取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自干扰信道的信道响应估计值确 定所述 自干扰信道频域响应的稳定区间;

发射频点确定单元, 用于在所述自干扰信道频域响应的稳定区间内 随机选 取频点或者选取信道响应较大的频点作为参考 信号的发射频点;

相互关系获取单元, 用于获取信道响应在发射频点和非发射频点上 的相互

参考信号发送单元, 用于在所述发射频点上发射参考信号;

第一信道响应获取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发射频点上的接收信号 Y,., 计算出 所述发射频点上的信道响应

第二信道响应获取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发射频点上的信道响应 '以及所述 信道响应在发射频点和非发射频点上的相互关 系, 计算出非发射频点上的信道 响应 Η ί: ; 第三信道响应获取单元, 用于在频域方向和时域方向上分别或者同时进 行 插值估计得到所有时域和频域方向上的信道响 应。

再一方面, 提供一种全双工信机, 所述全双工信机包括如上所述的获取自 干扰信道的信道响应的装置; 所述全双工信机还包括自干扰信道响应获取模 块;

所述自干扰信道响应获取模块, 用于获取所述获取自干扰信道的信道响应 的装置计算得到的所有时域和频域方向上的信 道响应。 有益效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只在每个信道频域响应的稳定区间内随机选取 频点或 者选取信道响应较大的频点作为参考信号的发 射频点, 然后根据所述发射频点 上参考信号对应的接收信号以及信道响应在发 射频点和非发射频点上的相互关 系, 计算出所有频点上的信道响应, 相对于现有技术, 节省了用于自干扰信道 估计的参考信号资源。 附图说明

图 1是全双工中, 收发信号之间的自干扰示意图;

图 2是 LTE系统的参考信号分布示意图;

图 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获取自干扰信道的 道响应的方法的实现流 图 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不同频点上的信道 应之间的相互关系推; 图 5是本发明 ;施例一提供的通过少数参考信号获取自干扰 信道的信道响 应的过程示意图;

图 6是本发明 ;施例二提供的获取自干扰信道的信道响应的 方法的实现流 程图;

图 7是本发

图;

图 8是本发

图。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 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 施例, 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应当理解, 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 仅用以解释本发明, 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先确定每个信道频域响应的稳定区间, 然后在每个 道频域响应的稳定区间内随机选取频点或者选 取信道响应较大的频点作为参 ^ 信号的发射频点,在获取到信道响应在发射频 点和非发射频点上的相互关系后 根据所述发射频点上参考信号对应的接收信号 得到所有时域和频域方向上的 ί 道响应。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现进行详细 描述:

实施例一

图 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获取自干扰信 的信道响应的方法的实 现流程, 为了表述上的方便, 本发明实施例都在 LTE系统场景下进行说明, 本 发明实施例还可以应用于其它 0FDM/0FDMA的通信系统,在本实施例中,认为 域上, 不同频点上的信道响应的相互关系是固定的, 详述如下:

在步骤 S301中,采用多个参考信号来对自干扰信道进 信道估计,得到 述自干扰信道的信道响应估计值, 其中, 相邻参考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小于 干扰信道的相干时间, 相邻参考信号之间的频域间隔小于自干扰信道 的相干 在本实施例中, 直接按照现有技术中提供的对传输信道进行信 道估计的 法, 来对自干扰信道进行信道估计, 得到所述自干扰信道的信道响应估计值。 可以理解为, 使用频域参考信号密度较高的方式发送多个参 考信号来对自干 ί 信道进行信道估计。

在步骤 S302中,根据所述自干扰信道的信道响应估计 确定所述自干扰 ί 道频域响应的稳定区间。 在本实施例中, 如果某个频域区间内的信道响应估计值的频域 变化规律为 在特定的时间区间内的变化小于预设的门限, 则认为该频域区间为一个频域响 应变化关系稳定的区间。

在步骤 S303中,在所述自干扰信道频域响应的稳定区 内随机选取频点或 者选取信道响应较大的频点作为参考信号的发 射频点。

在步骤 S304中, 获取信道响应在发射频点和非发射频点上的相 互关系。 对于全双工信机, 其自干扰信道的信道响应的频域变化主要是全 双工信机 机身的反射折射造成的。 由于全双工信机的收发天线位置和机身形状不 变, 所 以全双工信机的自干扰信道的信道响应的频域 变化随时间几乎不变化或者变化 速度极慢。

在本实施例中, 根据全双工信机自干扰信道的信道响应的频域 变化随时间 几乎不变化的特性, 首先计算出自干扰信道的信道响应在所述发射 频点和非发 射频点之间的相互关系。

具体的计算步骤为:

步骤 1、 获取第 r个频点上的信道响应, 所述第 r个频点为发射频点。

假设后续精简参考信号步骤中仍然发射参考信 号的第 r个频点上的接收信 号为: Υ ; Η ; + ι , 其中 为该频点上的信道响应, S r 为在该频点上发送的 参考信号, 参考信号的密度取决于频域波动程度、 估计精度要求等因素, 为 加性噪声。

据此, 通过最小均方误差 (Minimum Mean Squared Error, MMSE) 算法等, 可以得到该频点上的信道估计值 。

步骤 2、 获取第 i个频点上的信道响应, 所述第 i个频点为非发射频点。

同样的,假设后续精简参考信号步骤中不发射 参考信号的第 i个频点上的接 收信号为 γ ^ Η ϋ, 其中 为该频点上的信道响应, S ; 为本该在该频点上发 送的参考信号, 为加性噪声, i = 1, 2, …, M, M为不发射参考信号的频点 的数量。 据此, 通过^ 1SE算法等, 可以得到不发射参考信号的该频点上的信道估 计 值 。

步骤 3、 根据所述第 i个频点上的信道响应和所述第 r个频点上的信道响 应, 计算出信道响应在发射频点和非发射频点上的 相互关系。

在本实施例中, 后续发射频点上的信道响应到非发射频点上的 信道响应之 间的相互关系为 :| ¾ , 如图 4所示, 其中, i = 1, 2, …, M, M为非发 射参考信号的频点的数量。

在步骤 S305中, 在所述发射频点上发射参考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 可以根据步骤 303来确定在哪些频点上发射参考信号, 例 如, 每个频域信道响应相互关系稳定的频谱区间内 的一个频点上发射一个参考 信号。

另外, 也可以根据每个频点上的信道响应的估计性能 确定, 例如, 根据每 个频点上的信道响应特性, 选择信道响应比较大的频点, 在所述频点上发射参 考信号, 以获得比较高的信道响应估计精度。 当然也可以在频域信道响应相互 关系稳定的频谱区间内随机选择一个频点, 在该频点上发射参考信号。

在步骤 S306中, 根据所述发射频点上的接收信号 Y,., 计算出所述发射频点 上的信道响应 Η,.。

在本实施例中, 根据公式 Y, H^m, 可以计算出信道响应 ¾。

在步骤 S307中, 根据所述发射频点上的信道响应 H>,以及所述信道响应在发 射频点和非发射频点上的相互关系, 计算出非发射频点上的信道响应 。

在本实施例中, 根据步骤 S306计算得到的 i 以及步骤 S304计算得到的信道 响应在所述发射频点和非发射频点之间的相互 关系 Ψ ; , 可以推算出所述非发射 频点上的信道响应 ^ , i = 1, 2, …, M, M为非发射频点的数量。

在步骤 S308中, 在频域方向和时域方向上分别或者同时进行插 值估计得到 所有时域和频域方向上的信道响应。

具体的通过少数参考信号获取自干扰信道的信 道响应的过程的示意图如图 5所示。

本实施例, 只在少数频点上发射参考信号, 然后根据该少数频点上发射的 参考信号, 即可计算出所有频点上的信道响应, 相对于现有技术, 节省了用于 自干扰信道估计的参考信号资源。

实施例二

图 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获取自干扰信 的信道响应的方法的实 现流程, 为了表述上的方便, 本发明实施例都在 LTE系统场景下进行说明, 本 发明实施例还可以应用于其它 0FDM/0FDMA的通信系统,在本实施例中,认为频 域上,不同频点上的信道响应的相互关系是缓 慢变化的, 因此每隔预设的周期, 需要计算一次不同频点上的信道响应的相互关 系, 详述如下:

在步骤 S601中,采用多个参考信号来对自干扰信道进 信道估计,得到所 述自干扰信道的信道响应估计值, 其中, 相邻参考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小于自 干扰信道的相干时间, 相邻参考信号之间的频域间隔小于自干扰信道 的相干带 在步骤 S602中,根据所述自干扰信道的信道响应估计 确定所述自干扰信 道频域响应的稳定区间。

在步骤 S603中,在所述自干扰信道频域响应的稳定区 内随机选取频点或 者选取信道响应较大的频点作为参考信号的发 射频点。

在步骤 S604中, 获取信道响应在发射频点和非发射频点上的相 互关系。 在步骤 S605中,根据所述相互关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确定需要重新计算 所述相互关系的有效周期。

在本实施例中, 通过在不同的时间点计算信道响应在发射频点 和非发射频 点上的相互关系, 得到信道响应在发射频点和非发射频点上的相 互关系随时间 的变化规律, 比如, 该相关关系在 1分钟后会变化, 则将该 1分钟作为需要重 新计算所述相互关系的有效周期。

在步骤 S606中, 在所述有效周期内, 在所述发射频点上发射参考信号。 在步骤 S607中, 根据所述发射频点上的接收信号 Υ ·, 计算出所述发射频点 上的信道响应 ·。

在步骤 S608中, 根据所述发射频点上的信道响应 '以及所述信道响应在发 射频点和非发射频点上的相互关系, 计算出非发射频点上的信道响应 。

在步骤 S609中,在频域方向和时域方向上分别或者同 进行插值估计得到 所有时域和频域方向上的信道响应。

在步骤 S610中, 当超过所述有效周期时, 则重新执行步骤 S604至 S609。 在本实施例中, 因为周围环境, 如温度湿度的原因, 频域上信道响应在不 同频点上的相互关系不是固定的, 而是缓慢变化的, 因此, 每隔一个有效周期, 需要重新通过步骤 S604计算信道响应在发射频点和非发射频点上 相互关系, 然后再根据所述相互关系通过步骤 S605至 S609计算得到所有时域和频域方向 上的信道响应。

本实施例, 根据信道响应在发射频点和非发射频点上的相 互关系随时间的 变化规律, 确定需要重新计算所述相互关系的有效周期, 在所述有效周期内, 根据所述相互关系计算所有时域和频域方向上 的信道响应, 当超过所述有效周 期时, 重新获取信道响应在发射频点和非发射频点上 的相互关系, 并根据所述 相互关系计算得到所有时域和频域方向上的信 道响应。 适用于因为周围环境, 如温度湿度的原因, 频域上信道响应在不同频点上的相互关系不是 固定的, 而 是缓慢变化的场景。

实施例三

图 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获取自干扰信 的信道响应的装置的结 构框图, 为了便于说明, 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在本实 施例中, 所述获取自干扰信道的信道响应的装置 7可以是内置于全双工信机中的软件单 元、 硬件单元或者软硬件结合的单元, 所述获取自干扰信道的信道响应的装置 适用于不同频点上的信道响应的相互关系是固 定的全双工信机, 所述获取自干 扰信道的信道响应的装置包括: 估计值获取单元 71、稳定区间获取单元 72、发 射频点确定单元 73、 相互关系获取单元 74、 参考信号发送单元 75、 第一信道 响应获取单元 76、 第二信道响应获取单元 77和第三信道响应获取单元 78。

其中, 估计值获取单元 71, 用于采用多个参考信号来对自干扰信道进行信 道估计, 得到所述自干扰信道的信道响应估计值, 其中, 相邻参考信号之间的 时间间隔小于自干扰信道的相干时间, 相邻参考信号之间的频域间隔小于自干 扰信道的相干带宽;

稳定区间获取单元 72, 用于根据所述自干扰信道的信道响应估计值确 定每 个信道频域响应的稳定区间;

发射频点确定单元 73, 用于在每个信道频域响应的稳定区间内随机选 取频 点或者选取信道响应较大的频点作为参考信号 的发射频点;

相互关系获取单元 74, 用于获取信道响应在发射频点和非发射频点上 的相 互关系;

参考信号发送单元 75, 用于在所述发射频点上发射参考信号;

第一信道响应获取单元 76, 用于根据所述发射频点上的接收信号 Y f , 计算 出所述发射频点上的信道响应

第二信道响应获取单元 77,用于根据所述发射频点上的信道响应 ft以及所 述信道响应在发射频点和非发射频点上的相互 关系, 计算出非发射频点上的信 道响应 ;

第三信道响应获取单元 78,用于在频域方向和时域方向上分别或者同 进 行插值估计得到所有时域和频域方向上的信道 响应。

具体的, 所述相互关系获取单元 74包括: 第一信道响应获取模块、 第二信 道响应获取模块和相互关系获取模块。

其中, 第一信道响应获取模块, 用于获取第 r个频点上的信道响应, 所述第 r个频点为发射频点;

第二信道响应获取模块, 用于获取第 i个频点上的信道响应, 所述第 i个频 点是非发射频点; 相互关系获取模块, 用于根据所述第 i个频点上的信道响应和所述第 r个 频点上的信道响应, 得到信道响应在发射频点和非发射频点上的相 互关系。

具体各个单元的执行情况, 可参见实施例一中的方法的描述, 在此不再赘 述。

需要说明的是, 在本实施例中, 全双工信机中除了包括所述获取自干扰信 道的信道响应的装置 7, 还包括自干扰信道响应获取模块, 所述自干扰信道响 应获取模块, 用于获取所述获取自干扰信道的信道响应的装 置计算得到的所有 时域和频域方向上的信道响应。

实施例四

图 8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获取自干扰信 的信道响应的装置的结 构框图, 为了便于说明, 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在本实 施例中, 所述获取自干扰信道的信道响应的装置 8可以是内置于全双工信机中的软件单 元、 硬件单元或者软硬件结合的单元, 所述获取自干扰信道的信道响应的装置 适用于不同频点上的信道响应的相互关系是缓 慢变化的全双工信机, 所述获取 自干扰信道的信道响应的装置包括:估计值获 取单元 81、稳定区间获取单元 82、 发射频点确定单元 83、 相互关系获取单元 84、 参考信号发送单元 85、 第一信 道响应获取单元 86、 第二信道响应获取单元 87、 第三信道响应获取单元 88、 有效周期确定单元 89和时间判断单元 90。

其中, 有效周期确定单元 89, 用于根据所述相互关系获取单元 84计算得 到的相互关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确定需要重 新计算所述相互关系的有效周期, 在所述有效周期内执行在所述发射频点上发射 参考信号以及后续的步骤;

时间判断单元 90, 用于当超过所述有效周期时, 则调用相互关系获取单元 84以及与所述相互关系获取单元 84依次连接的其它单元得到所有时域和频域 方向上的信道响应。

其中, 估计值获取单元 81、 稳定区间获取单元 82、 发射频点确定单元 83、 相互关系获取单元 84、 参考信号发送单元 85、 第一信道响应获取单元 86、 第 二信道响应获取单元 87、 第三信道响应获取单元 88与实施例三中的估计值获 取单元 71、 稳定区间获取单元 72、 发射频点确定单元 73、 相互关系获取单元 74、参考信号发送单元 75、第一信道响应获取单元 76、第二信道响应获取单元 77和第三信道响应获取单元 78的功能完全相同, 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 在本实施例中, 全双工信机中除了包括所述获取自干扰信 道的信道响应的装置 8, 还包括自干扰信道响应获取模块, 所述自干扰信道响 应获取模块, 用于获取所述获取自干扰信道的信道响应的装 置计算得到的所有 时域和频域方向上的信道响应。

值得注意的是, 上述系统实施例中, 所包括的各个单元只是按照功能逻辑 进行划分的, 但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划分, 只要能够实现相应的功能即可; 另外, 各功能单元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 分, 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 范围。

另外,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实施 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 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 成, 相应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 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所述的存储介质, 如 R0M/RAM、 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 凡在本发 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和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发明 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