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METHOD FOR REUSING WATER IN FERMENTED BUTANEDIOIC ACID SEPARATION PROCESS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3/037298
Kind Code:
A1
Abstract: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Provided is a method for reusing water in a fermented butanedioic acid separation process. Water from the separation process is used in aerobic growth and anaerobic fermentation of E.coli AFP111 to produce butanedioic acid, while a final product is provided with a concentration of 55g/L, a yield of up to 91.6%, and,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 of fermentation using a culture medium prepared with tap water, an 8.5% increase in butanedioic acid concentration. The advantages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are that evaporated water from the butanedioic acid separation process is recycled and reused, thus water reuse is implemented in industrialized production process of butanedioic acid, and at the same time, that the evaporated water produced during the butanedioic acid separation process comprises small amount of organic acids such as ethanoic acid and methanoic acid, the small amount of organic acids comprised in the evaporated water can serve as a carbon source for gluconeogenesis, thus enzymatic activities of some key enzymes within cells are increased, thereby facilitating anaerobic fermentation of bacterial cells to produce acid.

Inventors:
JIANG MIN (CN)
ZHANG MIN (CN)
MA JIANGFENG (CN)
WU HAO (CN)
LIANG LIYA (CN)
LIU RONGMING (CN)
WANG GUANGMING (CN)
WEI PING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2/081350
Publication Date:
March 21, 2013
Filing Date:
September 13, 2012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UNIV NANJING (CN)
JIANG MIN (CN)
ZHANG MIN (CN)
MA JIANGFENG (CN)
WU HAO (CN)
LIANG LIYA (CN)
LIU RONGMING (CN)
WANG GUANGMING (CN)
WEI PING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C12P7/46; C07C51/43; C12R1/19
Foreign References:
CN101475464A2009-07-08
CN101029319A2007-09-05
CN101792778A2010-08-04
CN102321682A2012-01-18
CN101215583A2008-07-09
Attorney, Agent or Firm:
JIANGSU CO-FAR LAW FIRM (CN)
江苏致邦律师事务所 (CN)
Download PDF:
Claims:
权利要求

1. 一种发酵丁二酸分离过程水循环利用的方法, 包括种子有氧培养、 厌氧发酵产酸和丁 二酸分离步骤,其特征在于用丁二酸分离步骤中回收的蒸发水或者蒸汽凝液配制种子有氧培养 步骤的培养基、 或者厌氧发酵产酸步骤的培养基, 以实现水循环利用;

其中,所述的丁二酸分离步骤中回收的蒸发水或蒸汽凝液是将厌氧发酵产酸步骤结束后得 到的丁二酸发酵液经预过滤、 酸性条件下超滤、 酸性条件下纳滤、 中性条件下再次纳滤后, 减 压蒸发浓縮过程中产生的。

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发酵丁二酸分离过程水循环利用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 收的蒸发水或蒸汽凝液的具体制备方法是:

( 1 ) 预过滤: 对丁二酸发酵液进行预过滤, 采用微滤的方法以除去菌体和固体颗粒;

(2)酸性超滤: 调节滤液的 pH为 4.0〜6.0, 进行超滤, 以除去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 操 作温度 25〜40°C, 操作压力: 0.2〜4.0 MPa, 收集超滤透过液;

(3 )酸性纳滤: 调节超滤透过液的 pH值至 3.0〜4.0, 进行纳滤, 以除去色素、 多价无机 离子及未消耗的底物, 操作温度 25〜40°C, 操作压力: 1.0〜2.5 MPa, 收集纳滤透过液;

(4) 中性纳滤: 调节含有丁二酸的纳滤透过液的 pH值至 6.0〜7.0, 再次进行纳滤, 以除 去甲酸、 乙酸等副产物及单价离子, 操作温度 25〜40°C, 操作压力: 0.2〜4.0 MPa, 收集纳滤 截留液, 实现预浓縮;

(5 )蒸发浓縮: 将得到的纳滤截留液进行减压蒸发浓縮, 操作温度 65〜75°C, 操作压力: -0.08〜0.1 MPa, 得到浓縮液, 同时得到大量蒸发水和蒸汽凝液, 得到的蒸发水体积约为丁二 酸发酵液体积的 5/6,浓縮液 50〜70°C保温,用碳酸钠将浓縮液调节至 pH为 6.8,再冷却结晶、 干燥, 得到丁二酸酸钠。

Description:
一种发酵丁二酸分离过程水循环利用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化工领域,涉及一种发酵丁二 酸分离过程水循环利用的方法, 具体涉及一 种回收利用工业蒸发水、 蒸汽凝液发酵生产丁二酸同时提高丁二酸产量 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丁二酸, 又名琥珀酸, 是一种二元有机酸, 它是一种重要的 c 4 平台化合物, 可用于表面 活性剂、 清洁剂添加剂和起泡剂等领域, 作为离子螯合剂, 可用于电镀行业, 在食品行业, 可 作为酸化剂、 pH改良剂、 风味物质和食品改良剂; 也可用于包括医药、 抗生素、 氨基酸和维 生素的生产。

生产丁二酸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化学合成法和微生物发酵法, 化学生产方法一般采用丁烷 经顺丁烯二酸酐通过电解生产, 污染大、 转化率低、 成本高, 严重抑制了琥珀酸的发展潜力。 利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丁二酸, 由于原料来源广泛且价格低廉, 污染小, 环境友好, 且在发酵 过程中可吸收固定 C0 2 , 能有效缓解温室效应, 开辟了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利用的新途径, 近年 来成为研究的热点。 大肠杆菌由于遗传背景清楚、 易操作、 易调控、 培养及要求简单和生长迅 速等优点, 几年来被广泛用于研究以或得产丁二酸优秀菌 株。

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丁二酸的发酵液需经过预 过滤、 超滤、 纳滤、 浓縮、 结晶最终得到丁 二酸二钠或丁二酸。发酵液在浓縮阶段分别得 到大量的蒸发水和蒸汽凝液, 蒸发水中含有少量 乙酸和甲酸等少量有机酸,将其用于细胞的有 氧培养, 通过提高细胞内一些关键酶的酶活促进 了细胞的代谢能力,进而提高了菌体的产酸性 能。丁二酸发酵液分离过程中产生的蒸汽凝液 不 含有机酸或金属离子, 将其用于菌体发酵时, 不会增加发酵体系的渗透压, 可用于细胞的厌氧 发酵阶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一种利用发酵丁 二酸分离过程中的蒸发水、蒸汽凝液发酵生 产丁二酸的方法, 以解决回收利用工业蒸发水、蒸汽凝液的问题 , 并进一步提高丁二酸的发酵 能力和产酸能力。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发酵丁二酸分离过程水循环利用的方法, 包括种子有氧培养、厌氧发酵产酸和丁二酸 分离步骤,其特征在于用丁二酸分离步骤中回 收的蒸发水或者蒸汽凝液配制种子有氧培养的 培 养基、菌体厌氧发酵的培养基; 用丁二酸分离步骤中回收的蒸气凝液配制厌氧 发酵产酸培养基 以实现水循环利用。

其中,所述的丁二酸分离步骤中回收的蒸发水 或蒸汽凝液是将厌氧发酵产酸步骤结束后得 到的丁二酸发酵液经预过滤、 酸性条件下超滤、 酸性条件下纳滤、 中性条件下再次纳滤后, 减 压蒸发浓縮过程中产生的。蒸发水中含有少量 的乙酸、甲酸等有机酸,蒸汽凝液中没有有机 酸, 其中成分和蒸馏水相同。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的种子有氧培养的方法 应理解为现有技术中任何利用产丁二酸大肠 杆菌的种子有氧培养方法;在本发明中,是将 大肠杆菌 AFP111菌体在三角瓶中进行有氧培养, 培养基为 LB种子培养基。 具体地, 取单菌落转接到 5 mL试管, 摇床 37°C, 200 r/min过夜活 化, 然后按 1%接种量接至装液量为 50 mL的 500 mL三角瓶中好氧培养, 添加 30 mg/L的卡 那霉素、 氯霉素, 37°C, 200 r/min摇床培养 8小时左右作为种子液。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的厌氧发酵产酸的方法 应理解为现有技术中任何利用产丁二酸大肠 杆菌的厌氧发酵产酸方法; 在本发明中, 可以是摇瓶培养, 例如: 将种子有氧培养得到的种子 液于 4°C, 8000 r/min, 离心 10 min, 得到菌泥, 洗匀转接入装液量为 30 mL的 100 mL血清瓶 中厌氧培养, 使得菌体初始浓度为 10 ( Ο κ)) 左右, 初始葡萄糖浓度为 20 g/L, 再通入过滤 除菌后的 C0 2 气体 2 min, 保证血清瓶中为厌氧环境, 37°C、 200 r/min厌氧发酵。 也可以是发 酵罐培养,例如:将菌体厌氧发酵得到的种子 液按 5%接种量转接到装有 4 L发酵培养基的 7 L 发酵罐 (BioFlo 110 fermenter; New Brunswick Scientific Co., Edison, N.J. ) 中, 添加过滤除菌的 VBi和生物素至终浓度为 20 mg/L和 2 mg/L, 氯霉素 30 mg/L, 卡那霉素 30 mg/L, 发酵温 度维持在 37°C, 用 NaOH调节 pH值为 7.0。 发酵初始以 0.5 L/min通气量通空气, 搅拌转速 300 r/min, 当菌体浓度为 5 ( ΟΖ) 600 ) 以上时开始通富氧空气, 当菌体浓度达到 15 ( ΟΖ) 600 )时, 开始通过限速补糖控制菌体的比生长速率约为 0.07 h- 1 , 直到菌体浓度达到 30 ( OZ) 6QQ ), 开始 通 C0 2 , 转为厌氧发酵。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的丁二酸分离的方法应 理解为现有技术中任何利用产丁二酸大肠杆 菌发酵丁二酸得到的发酵液的丁二酸分离方法 ; 在本发明中, 包括以下步骤:

( 1 ) 预过滤: 对丁二酸发酵液进行预过滤, 采用微滤的方法以除去菌体和固体颗粒。

(2)酸性超滤: 调节滤液的 pH为 4.0〜6.0, 进行超滤, 以除去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 操 作温度 25〜40°C, 操作压力: 0.2〜4.0 MPa, 收集超滤透过液。

( 3 )酸性纳滤: 调节超滤透过液的 pH值至 3.0〜4.0, 进行纳滤, 以除去色素、 多价无机 离子及未消耗的底物, 操作温度 25〜40°C, 操作压力: 1.0〜2.5MPa, 收集纳滤透过液。 (4) 中性纳滤: 调节含有丁二酸的纳滤透过液的 pH值至 6.0〜7.0, 再次进行纳滤, 以除 去甲酸、 乙酸等副产物及单价离子, 操作温度 25〜40°C, 操作压力: 0.2〜4.0MPa, 收集纳滤 截留液, 实现预浓縮。

(5 )蒸发浓縮: 将得到的纳滤截留液进行减压蒸发浓縮, 操作温度 65〜75°C, 操作压力: -0.08〜0.1MPa, 得到浓縮液, 同时得到大量蒸发水和蒸汽凝液, 得到的蒸发水体积约为丁二 酸发酵液体积的 5/6,浓縮液 50〜70°C保温,用碳酸钠将浓縮液调节至 pH为 6.8,再冷却结晶、 干燥, 得到丁二酸酸钠。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 本发明将丁二酸发酵液在分离过程中产生的蒸 发水和蒸汽凝液代替现有技术中配制培 养基所有的蒸馏水、纯净水或者自来水等用于 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发酵, 实现了工业废水的回收 利用, 对环境友好, 同时丁二酸分离过程的蒸发水中含有少量的乙 酸、 甲酸等有机酸, 将其用 于大肠杆菌有氧培养,蒸发水中的有机酸可作 为糖异生碳源,提高了细胞内一些关键酶的酶 活, 有利于菌体的厌氧发酵产酸。 而用蒸汽凝液配制培养基也不产生不利影响。

2、本发明的步骤(3 )中, 利用丁二酸分离过程中的蒸发水配制发酵培养 基, 发酵结束时, 丁二酸浓度可达 55 g/L, 收率达 91.6%, 和自来水配制的培养基发酵结果相比, 丁二酸浓度提 高 8.5%, 生产强度提高 8.46%

附图说明

图 1 大肠杆菌 AFP111在用自来水配制的 JSM发酵培养基中培养过程中葡萄糖、丁二酸、 乙酸、 菌体密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图 2 大肠杆菌 AFP111在用丁二酸回收过程产生的蒸发水配制的 JSM发酵培养基中培养 过程中葡萄糖、 丁二酸、 乙酸、 菌体密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中所述的培养基:

( 1 ) LB种子液培养基: 蛋白胨 10 g/L, 酵母膏 5 g/L, NaCl 10 g/L。

(2) JSM发酵培养基:柠檬酸 3.0 g/L, Na 2 HP0 4 -7H 2 0 3.00 g/L, KH 2 P0 4 8.00 g/L, (NH 4 ) 2 HP0 4 8.00g/L, NH 4 C1 0.2 g/L, (NH4) 2 S0 4 0.75 g/L, MgS04-7H 2 0 1.00 g/L, CaCl 2 -2H 2 0 10.0 mg/L, ZnS0 4 -7H 2 0 0.5g/L, CuCl 2 -2H 2 0 0.25mg/L, MnS0 4 H 2 0 2.5 mg/L, CoCl 2 6H 2 0 1.75 mg/L, H3BO3 0.12 mg/L, Al 2 (S0 4 )-3xH 2 0 1.77 mg/L, Na 2 Mo0 4 -2H 2 0 0.5 mg/L, 柠檬酸铁 16.1 mg/L, VBi 20 mg/L, 生物素 2 mg/L。 本发明所用的重组大肠杆菌 Escherichia co/ZAFPlll来源有两处:

(1) Biotechnol Bioeng, 2001,74:89〜95。 申请人首先通过查阅到该生物材料的上述文献 出 处, 并联系了发表人系美国芝加哥大学的 David P.Clark教授, 并邮件请求其赠与该生物材料, 并免费获得了该生物材料; 且申请人保证从本申请日起二十年内向公众发 放该生物材料;

(2)该生物材料还在中国专利 (申请号 96198547 申请日 1996.10.31, 授权日 2003年 1月 1日, 授权公告号 CN1097632C) 的专利文献中公开并获得授权。

本发明所采用的有机酸的分析方法为: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HPLC系统高效相色谱仪, WatersHPLCC2010工作站; 色谱柱 Prevail organic acid column 250mmx4.6mm;紫夕卜检测波长 215nm ; 流速 1 mL/min, 进量 20 μL, 流动相 25mmol/LKH 2 P0 4 , pH2.5; 柱温: 室温。

下面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 但对本发明没有限制。

实施例 1

种子有氧培养: 将冻存管中的菌种转接到试管, 摇床过夜活化, 然后按 1%接种量转接到 装有 50 mL种子培养基的容量为 500 mL的三角瓶中, 温度 37°C、 摇床转速 200 r/min, 培养 时间 8h。

厌氧发酵摇瓶培养产酸: 将培养好的种子液于 4°C, 8000 r/min, 离心 lOmin, 得到菌泥, 用无菌水洗匀转接入装液量为 30 mL 的 100 mL 血清瓶中厌氧培养, 使得初始菌体浓度为 10(OD 600 ), 再通入过滤除菌后的 C0 2 气体 2min, 温度 37°C、 摇床转速 200 r/min, 厌氧发酵。

其中, 蒸发水和蒸汽凝液的制备和丁二酸的分离同步 完成, 具体的方法是:

(1) 预过滤: 对丁二酸发酵液进行预过滤, 采用微滤的方法以除去菌体和固体颗粒。

(2) 酸性超滤: 调节滤液的 pH为 4.0, 进行超滤, 以除去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 操作温 度 25°C, 操作压力: 0.2MPa, 收集超滤透过液。

(3) 酸性纳滤: 调节超滤透过液的 pH值至 3.0, 进行纳滤, 以除去色素、 多价无机离子 及未消耗的底物, 操作温度 25°C, 操作压力: l.OMPa, 收集纳滤透过液。

(4) 中性纳滤: 调节含有丁二酸的纳滤透过液的 pH值至 6.0, 再次进行纳滤, 以除去甲 酸、 乙酸等副产物及单价离子, 操作温度 25°C, 操作压力: 0.2MPa, 收集纳滤截留液, 实现 预浓縮。

(5) 蒸发浓縮: 将得到的纳滤截留液进行减压蒸发浓縮, 操作温度 65°C, 操作压力: -O.OSMPa, 得到浓縮液, 同时得到大量蒸发水和蒸汽凝液, 得到的蒸发水体积约为丁二酸发酵 液体积的 5/6, 浓縮液 50°C保温, 用碳酸钠将浓縮液调节至 pH为 6.8, 再冷却结晶、 干燥, 得 到丁二酸酸钠。

蒸发水、 蒸汽凝液中的物质检测: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 ) 检测, 检测结果为蒸 水中的甲酸含量为 1.3 g/L, 乙酸含量为 2.8g/L, 蒸汽凝液中不含有任何有机酸。

按实施例 1的方法, 种子培养基分别用自来水、 蒸发水、 蒸汽凝液配制进行有氧培养, 酵培养基用自来水配制, 发酵结果入表 1。

表 1 分离过程水用于种子培养阶段对发酵结果产生 的影响 种子培养基 发酵培养基 初糖 (g/L) 丁二酸 乙酸 丁二酸收率

(g/L) (g/L) %

自来水 自来水 20 15.06 1.53 85

蒸发水 自来水 20 16.72 1.34 92.8 蒸汽凝液 自来水 20 15.12 1.63 84

由表 1可以看出, 当有氧阶段用蒸发水培养时, 丁二酸的产量和收率达到最高值, 分别为 16.72 g/L禾口 92.8%

实施例 2

种子有氧培养: 将冻存管中的菌种转接到试管, 摇床过夜活化, 然后按 1%接种量转接到 装有 50 mL种子培养基的容量为 500 mL的三角瓶中, 温度 37°C、 摇床 转速 200 r/min, 培养 时间 8h。

菌体厌氧发酵摇瓶培养产酸: 将培养好的种子液于 4°C, 8000 r/min, 离心 10 min, 得到 菌泥, 用无菌水洗匀转接入装液量为 30 mL的 100 mL血清瓶中厌氧培养, 使得初始菌体浓度 为 10(O ¾(K)), 再通入过滤除菌后的 C0 2 气体 2 min, 温度 37°C、 摇床转速 200 r/min, 厌氧发 酵。

其中, 蒸发水和蒸汽凝液的制备和丁二酸的分离同步 完成, 具体的方法是:

( 1 ) 预过滤: 对丁二酸发酵液进行预过滤, 采用微滤的方法以除去菌体和固体颗粒。

( 2 ) 酸性超滤: 调节滤液的 pH为 6.0, 进行超滤, 以除去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 操作温 度 40°C, 操作压力: 4.0 MPa, 收集超滤透过液。

( 3 ) 酸性纳滤: 调节超滤透过液的 pH值至 4.0, 进行纳滤, 以除去色素、 多价无机离子 及未消耗的底物, 操作温度 40°C, 操作压力: 2.5MPa, 收集纳滤透过液。

( 4 ) 中性纳滤: 调节含有丁二酸的纳滤透过液的 pH值至 7.0, 再次进行纳滤, 以除去甲 酸、 乙酸等副产物及单价离子, 操作温度 40°C, 操作压力: 4.0MPa, 收集纳滤截留液, 实现 预浓縮。 ( 5 ) 蒸发浓縮: 将得到的纳滤截留液进行减压蒸发浓縮, 操作温度 75 °C, 操作压力: O.lMPa, 得到浓縮液, 同时得到大量蒸发水和蒸汽凝液, 得到的蒸发水体积约为丁二酸发酵 液体积的 5/6, 浓縮液 70°C保温, 用碳酸钠将浓縮液调节至 pH为 6.8, 再冷却结晶、 干燥, 得 到丁二酸酸钠。

蒸发水、 蒸汽凝液中的物质检测: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 检测, 检测结果为蒸发 水中的甲酸含量为 1.0 g/L, 乙酸含量为 2.5 g/L, 蒸汽凝液中不含有任何有机酸。

按实施例 2的方法,种子培养基用自来水液配制进行有 培养,发酵培养基分别用自来水、 蒸发水、 蒸汽凝液配制进行厌氧发酵, 结果见表 2。

表 2 分离过程水用于厌氧发酵阶段对发酵结果产生 的影响 种子培养基 发酵培养基 初糖 (g/L) 丁二酸 (g/L) 乙酸 (g/L) 丁二酸收率% 自来水 自来水 20 15.06 1.53 85

自来水 蒸发水 20 15.86 1.45 88

自来水 蒸汽凝液 20 15.24 1.51 84.6 由表 2可知,用分离过程中产生的蒸发水厌氧发酵 结果是最好的, 而蒸汽凝液中不含有 机酸, 其成分和蒸馏水相同, 故对发酵结果没有明显的影响。

实施例 3

种子培有氧培养: 将冻存管中的菌种转接到试管, 摇床过夜活化, 然后按 1%接种量转接 到装有 50 mL种子培养基的容量为 500 mL的三角瓶中, 温度 37°C、 摇床转速 200r/min, 培养 时间 8 h。

厌氧发酵罐培养产酸: 将培养好的种子液按 5%接种量转接到装有 4 L发酵培养基的 7 L 发酵罐 (BioFlo 110 fermenter;New Brunswick Scientific Co., Edison, N.J. ) 中, 发酵温度维持在 37 °C , 用 NaOH调节 pH值为 7.0。 发酵初始以 0.5 L/min通气量通空气, 搅拌转速 300 r/min, 当菌体生长的 OZ) 6 。。值为 5 以上时通富氧空气, 调节转速, 使 DO≥30%, 当菌体浓度达到 15(OD 600 ) , 开始限制补糖, 控制菌体的比生长速率约为 0.07 h- 1 , 菌体浓度达到 开始通 C0 2 , 转为厌氧发酵, 转速为 200 r/min, 用 NaC0 3 调节 pH为 6.6。

其中, 蒸发水和蒸汽凝液的制备和丁二酸的分离同步 完成, 具体的方法是:

( 1 ) 预过滤: 对丁二酸发酵液进行预过滤, 采用微滤的方法以除去菌体和固体颗粒。

(2) 酸性超滤: 调节滤液的 pH为 4.8, 进行超滤, 以除去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 操作温 度 30°C, 操作压力: 3.0 MPa, 收集超滤透过液。

( 3 ) 酸性纳滤: 调节超滤透过液的 pH值至 3.6, 进行纳滤, 以除去色素、 多价无机离子 及未消耗的底物, 操作温度 35°C, 操作压力: 2.0MPa, 收集纳滤透过液。

(4) 中性纳滤: 调节含有丁二酸的纳滤透过液的 pH值至 6.5, 再次进行纳滤, 以除去甲 酸、 乙酸等副产物及单价离子, 操作温度 30°C, 操作压力: 3.0 MPa, 收集纳滤截留液, 实现 预浓縮。

( 5 ) 蒸发浓縮: 将得到的纳滤截留液进行减压蒸发浓縮, 操作温度 70°C, 操作压力: 0.05MPa, 得到浓縮液, 同时得到大量蒸发水和蒸汽凝液, 得到的蒸发水体积约为丁二酸发酵 液体积的 5/6, 浓縮液 60°C保温, 用碳酸钠将浓縮液调节至 pH为 6.8, 再冷却结晶、 干燥, 得 到丁二酸酸钠。

蒸发水、 蒸汽凝液中的物质检测: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 检测, 检测结果为蒸发 水中的甲酸含量为 1.7 g/L, 乙酸含量为 2.9 g/L, 蒸汽凝液中不含有任何有机酸。

按照实施例 3中, 附图 1和附图 2分别是在 7 L发酵罐中分别采用自来水和丁二酸分离过 程中的蒸发水配制发酵基的发酵过程曲线。

由图 1和 2可知, 用自来水配置培养基最终发酵的丁二酸产量为 50.7 g/L, 用蒸发水配置 的培养基最终丁二酸产量为 55 g/L,丁二酸产量相比提高了 8.5%,生产强度分别为 1.05 g/L-h" 1 和 1.13 g/L_h- 由发酵结果可知, 用丁二酸分离过程中产生的蒸发水配置培养基 进行丁二酸的 发酵, 最终得到的丁二酸产量和生产强度均有所提高 。